《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五集) 2005/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35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刚刚提到「君子有九思」,提到了「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诸位同修,你刚刚下课有没有力行这四条?学了就要马上用上。「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有疑惑也要懂得就教於人,当然我们就教於人要问对人。之前我们也提到,人在问问题,往往都是问一些可能会认同他想法的人,这么问可能就无法得到很中肯的劝诫,一定要问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当我们亲近仁者,一定首先要先虚心受教,先要自己归零,把杯子里面的水要先倒空,慢慢把道理听明白,很多疑惑会迎刃而解。你不要还没开始听课就已经把十个疑惑跟二十个疑惑都排好了,假如是这样,那就是胡思乱想,到时候一边听课一边还在那边想问题。
诸位同修,我们今天已经是第七天的课,您一开始来的疑惑,在这个七天过程有没有解掉的?有没有?有!理得心就安。当真正遇到疑惑无法解除,我们可以「心有疑,随札记」,记下来,遇到适当的时机赶快请教,「就人问,求确义」。杨淑芬老师说到,老和尚说有问题都不是好学生,所以杨老师就不问问题,遇到一些道理她觉得还没有办法接受,她就自己去印证。杨老师也要印证「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杨老师就拿蚊子、蟑螂来做实验,确实也印证到了。在跟师父上人学习的过程,我也没有机会就教发问问题。很奇妙,每一次心里面有些疑惑,或者生活当中的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坐在师长讲经的录相带前面,差不多不用超过十五分钟,就会迎刃而解。
诸位同修,为什么?第一个,当然是我们恭恭敬敬受教;第二个,师长的言语是自性的流露,当我们能够去领受的时候,我们的自性也被唤醒,我们的心量也会拓宽;心量一拓宽,本来有的障碍自然就破除掉了,其实不都是因为分别、执著吗?只要把分别拿掉,问题就不存在了。一开始那两、三年都是这样,屡试不爽。后来慢慢也比较掌握所有圣贤教诲的纲领,慢慢就要用历事炼心,而且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马上就要观照,马上要转念。因为确实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在那里打烦恼,太浪费了,有太多事该做。这是「疑思问」。
再来,「忿思难」。之前也提到「言语忍,忿自泯」,一定要能掌控好情绪、脾气。俗话讲,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假如我们的情绪、脾气掌控不了,很多事可能都在盛怒之下都搞砸了。所以「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个怒气就把我们所有的善根都遮住了,不只伤了自己,瞋恨的言语一出去,又伤了交情。所以三年交情可能一语寒心,温情就全失了。我们明白到愤怒以后确实难以收拾,就要赶快能够节制我们的愤怒。
诸位同修,你愤怒的时候怎么节制?你们都已经有好的方法,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也常常强调要历事炼心,所以你快要发脾气了,看到那个人受不了,你马上念阿弥陀佛,但是还是压不住,怎么办?这时候不要勉强,赶快先缓和一下,离开现场,「对不起,我上个厕所」。然后赶快先出去深呼吸一下,但你出去的时候不要门关很大声,砰!所以进退之间,我们可以视情况而定,不可勉强。
再来,「见得思义」。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要获得的东西,绝对要想到应不应该收,合不合乎道义、人情、国法,假如不应该就不可以去接受。《礼记》里面也提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所以古代读书人都是「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面对事情,提起来的都是道义,而不是财富,不是生命,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有个人他堕到阎罗王那边去,阎罗王就觉得:你为富不仁,那么有钱,都自己聚财,不布施给别人,造成很多人都饿死了;所以你的罪业很重,太愚痴了,要判你到畜生道去。结果这个人他就跟阎罗王说:阎罗王,你可不可以让我当母狗?阎罗王就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你一定要当母狗?他说:因为「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你看他到了阎罗王那里,贪心还是放不下。你们要判他去哪里?下地狱去!所以要「见得思义」。
我们来看看这是儒家的教诲,其实「见得思义」,不贪;「忿思难」,没那么难!不瞋;「视思明,听思聪」,不愚痴!所以言语中肯,就不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口业在其中。这里「疑思问」,不疑惑。不贪,不瞋,不痴,不疑,还有什么?不慢,你能够「色思温,貌思恭」就是对人的恭敬心,不至於会傲慢。而这些也都属於身业,包含口业、意业在内,所以英雄所见略同,确实如此。
我们「泛爱众」在这里告一个段落,当我们能够真实去落实「泛爱众」,相信你的人际关系会非常和谐。《无量寿经》里面也有提到「敬於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罣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诸位同修,什么时候要「游步三界,无所罣碍」?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开始。所以要「拔诸爱欲」,从我们的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拔除,就可以「杜众恶源」,我们也都明白,万般将不去,又何苦来哉!
师长也常常说到,真正了解六道轮回的事实真相的人,绝对搞烦了,不想再搞了!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怎么那么少人点头?有没有这种感觉?有!假如你们还没有,那你们继续搞,我们不搞了。所以现在就能够「游步三界,无所罣碍」,开始「开示正道,度未度者」。正道在哪里?在《弟子规》,在《十善业道》。能够真正做个善人,与佛的磁场就相应,这时候又懂得发愿念佛,那就求愿必生。
我第一年教书的学校,刚刚也有提到,我们都主动去当导护,跟这些家长拉近关系。后来我去了海口,回来我们也要多请客、多送礼,拿了些海口的名产到学校去探望这些同事跟小孩、学生。人生每一段缘分都是非常希有,非常珍贵,记得那时候,全校的老师二十几个人同时在一个办公室,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有什么好喝的、好吃的都是一起共享。那时候我又吃素,他们刻意每天帮我们煮素菜来,受人点滴,要涌泉相报。所以我回到学校去,请大家吃东西,他们也很关心我在海口做的事情。结果跟他们一聊,校长听完马上说:你马上跟全校老师演讲。校长接著又说:只要老师懂得做人的重要,每天花十分钟教小朋友,你每天十分钟,小孩感谢你一辈子。我们听到校长这番话很感动,当天下午讲了一场,同仁反应也不错。后来校长说:下午只有一半的老师来,明天早上再讲一场,全校老师一起来。所以每一段缘,我们都可以不断的去提升之间的一种默契,提升入法眷属的境界。我们要努力修学,这样就能够让这一生所有与我们有缘的亲朋好友都能听闻正法,都能当生成就往生极乐的殊胜因缘。
我们时时要立愿,「愿将东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这样我们的心就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契。我们看到弥陀的愿是「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念《无量寿经》,第一次掉眼泪在哪一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阿弥陀佛是真心真意要救度我们,要让我们离苦得乐,往生成佛。所以诸位同修,那只手我们一定要举出来,阿弥陀佛那边你不用担心,他是已经连续十届的跳水冠军,一定可以把你救起来。从哪里救起来?轮回的生死海之中。我们感受到弥陀的悲愿,我们也有责任帮弥陀一起分担救度众生的大事。
接下来,我们进入《弟子规》第六个单元「亲仁」。这个「仁」字也是会意字,两个人,代表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他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处处都能够同理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亲仁」,亲近仁德之人,也要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是有仁德的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到是不是仁德之人?第一个,存心仁厚;第二个,以身作则,为人谦卑。
杨老师跟我在海口差不多三、四天,我们就飞上北京,到了山东去拜孔子。在那几天当中,有一天跟著杨老师去买水果,一个老人家推著一车的水果,老师买香蕉就买了一些可能明后天不吃就烂掉的香蕉。我们一看觉得怪怪的,一般挑要挑什么?挑好一点的!结果回到家里,杨老师就说了:这个水果再不买就坏了,水果就糟蹋了,老人家也没钱赚,我们既然要吃,就不要浪费掉。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小事去看到这些有德行的人的存心,我们要善学,你就会有所收获。
有一次我们在北京举办课程,举办到第四天,刚好杨老师从山东赶回来,也是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程,可能屁股都坐痛了。但是老师一到北京马上赶到上课的地点,那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那也是长者对我们晚辈的关爱,来看看我们,也去看看很多参加课程的这些同学。这些同学看到杨老师也很欢喜,就打了招呼,老师马上就跟他们说:我们这几天课,假如老师讲得不好,你们一定要帮我们提意见,多批评。第二件事,老师又说:这几天这些吃饭、睡觉,假如有不妥之处,请你们要提出来,我们马上改进。第三件又说:上课很辛苦,你们要好好多休息。老师提这三点也给我们晚辈很好的学习,确实处处要替人著想。所以我们也要效法,也要学习,从每次与人交谈当中,在言语、行为都要考量到他人的感受。
再来,第二点,有德行的人以身作则。杨老师在北京她的生活非常有规律,都是早睡早起,两、三点睡,六、七点起床。有个同修也挺年轻的,刚好有机会也要到我们大方广去服务,临去前师父上人给他一句话,他说:杨老师假如两点睡,你就不能比两点早睡。结果我们这位同仁去了以后,也相当勇猛精进,真的跟杨老师快要不相上下,可是很奇怪,他也不累。所以确实一个工作的气氛无形当中会影响每个人,因为那里有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儒释道三教都有,都在加持,所以在那里上班好像都特别有精神;当然很重要杨老师带头做给我们看。
我们海口有个陈师兄,在几个月过程也调到北京去。本来是个比较懒散的人,结果调去北京,每天工作也是七、八个小时都不停。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怎么到那里工作他的整个细胞、神经都调动起来?所以确实,一个团体的领导人至关重要,而当我们是领导者的时候,也一定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我到台中莲社参观李炳南老师的纪念馆,在纪念馆的玻璃桌里面看到一支教鞭,我们马上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这是李老师拿来管学生的教鞭。旁边的师兄就讲:不是!那是有一次,李老师在上课,底下的学生有点吵杂,下完课,这些学生自己也感到有过失,所以就拿著一根棍子到老师面前来,说:老师,学生不好学,希望老师管教。李老师马上把这支棍子拿在手上,往自己的身上打,他说:是我没有德行,我教得不好。学生都觉得很惭愧,就把这支棍子留了下来,时时提醒自己,对老师要恭敬,上课一定要专心。所以,有德行的人时时都是自我反省,时时都是为人表率。李老师也有一句诗写到,「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老人家悲天悯人,「未改心肠热」,时时刻刻想著众生走到了歧路、走到暗路去。只要能够照亮他们的前程,只要让他们不要再堕落,他会不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所以李老师讲课讲到九十七岁还在讲,给了我们非常非常好的榜样。
在台中期间,我非常的幸运能够去就教很多的长者,其中我也就教於徐醒民老师。记得那次跟杨老师到徐老师家,因为是第一次开车去,也不知道路,就慢慢开过去找。刚好又是过年前夕,很多菜市场车水马龙,所以一路过去都遇到塞车的情况。好不容易找到路口,迟到了一段时间,结果徐老师七十多岁的长者,生怕我们找不到路,早就在路口非常恭敬的在那里等我们。我在那个当下很感动,体会到学问绝对不是说出来的,学问真正要做出来。他那种对人的恭敬,不会因为他的地位、他的年龄而有些许的改变。这是要以身作则。
再来,仁德之人很谦卑,绝对不居功。我们也从佛经上体会到佛陀说他没有度众生,他只是帮助众生让他们自己能够明白真相,能够找到觉悟的路。但我们当学生的也非常明白,只要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就不可能有觉悟的一天,但是佛陀绝不居功。孔夫子也是一样的态度,所以在《论语》里,夫子也说他「述而不作」,他只是把古圣先贤的精神、智慧传递下来,他也绝不居功,绝不自视甚高。而且仁德之人最重要的,他是时时看到自己的本分,所以他在做这些事都觉得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他们是时时契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好像是一体的,所以右手帮左手抓痒,右手会不会叫左手说「你要跟我说谢谢」,会不会?自然而然,做得心安理得,绝对不会去求回馈,也不会去要名闻利养。当我们懂得判断仁德之人,接下来就要懂得亲近仁德之人的方法。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流俗众,仁者希」是个结果,原因出在哪?这个「流俗众,仁者希」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这样?就不是了。所以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娑婆界是这样的结果,原因在哪?失去教育的机会。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不只没有机会闻正法,甚至於遇到了也不得其门而入,因为没有好的方法。「教之道,贵以专」,现在教导别人修行的这些引路人,有没有抓到这个重点?很少!我们常常听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请问这么多的法师在讲经,你听过几个人谈这个角度?听过几个人?我们从这里判断也要觉得很幸运,要掌握这个好的法脉跟机缘。所以依法不依人,我们要依佛陀、依圣教的经典,绝对不会错误,而师父上人也都是依据这些经教的教诲来引导我们。
因为圣教已经断了很多代,所以流俗众,仁者就希了。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也会鼓励他们,因为太多人没有办法得到圣贤的教育,外面的诱惑又很多,所以我们现在这么小就能够薰习圣教,我们要能抵御外来的诱惑,而且要自我定位,可以去影响他人,而不被他人影响。当孩子一开始就给他这样的态度跟使命感,他的免疫系统就会比较相对提高,因为话一定要讲在前头,让他有正确的心理建设。与其你害怕孩子出去受污染,不如德行的根扎好,重要的观念、态度给他引导好。
接下来,『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仁德之人,他也很有威仪,别人见到他都会从内心生起敬畏之心、恭敬之心。而这都不是刻意所形成的,因为仁德之人对人无所求,他人也没有必要来谄媚、阿谀他。因为他为人是「言不讳,色不媚」,他的言语非常正直,绝对不会逢迎,所谓无欲则刚。一个人无私欲、无欲求的时候,他的内心非常的公正、清净,绝对不会有什么私事要瞒人,或者有什么话不能说。「色不媚」,他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也不会去媚俗、去巴结他人。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现在人学习都有一种毛病,就是贪快。人假如一贪快,内心就会很浮躁,愈浮躁就愈学不到东西,所以学习一定要把这杯水先倒空,把心静下来。「能亲仁,无限好」,诸位同修,亲仁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受教?恭敬!我们印祖的教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当然一定要重视到,中国文化的传承有赖於老师的教诲,所以中国特别重视师承。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三股力量,第一个就是「祠堂」。祠堂表什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表人时时可以慎终追远,可以不忘本,可以承传孝道。诸位同修,现在百姓宗祠、万姓宗祠多不多?由於师父上人的推展,现在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有祠堂的建设。这个建设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的孝道复兴,孝道复兴才有师道。师道的代表就是「孔庙」,让我们时时能够感念孔老夫子的恩德,能够念老师的教诲。第三个就是「城隍庙」,城隍庙就是告诉我们因果事实真相绝对丝毫不爽,让人知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他就不会太造次,不会肆无忌惮。当这三股力量都不见了,中国人可能就会亡国灭种,会灭圣贤种;当中国人的文化不见了,这多民族的局面可能就会四分五裂。当然我们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尽心尽力来复兴中国文化。
古代拜师之礼,我们先前也讲到了,三跪九叩。老师要教导我们,必然我们要遵守师长的教导,要依教奉行。当初师父上人在就教於李老师的时候,李炳南老师也提到,要先遵守三点才要教。第一点是什么?就是只能听老师一个人讲经;第二个重点,是所有要看的书都要经过老师同意;第三点,以前所学一概不承认。我们细细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开这三点?中国的师承就是这三点。
第一点,只能听老师的。因为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四个老师十字街头,很危险,会被车撞到,脑筋都搞糊涂了。现在人为什么修学不得力?因为都听一大堆人讲,真的,他完全无法掌握圣学的纲领所在,所以白白三年、五年都耗掉了;而且耗掉还不打紧,就不好学了。一张白纸最好学,已经搞乱了以后就真的是苦了自己,又没法找到纲领去契入。所以钢琴老师他在收学生,可能:你有没有学过?没有!好,两千块。你有没有学过?学过三年!好,五千块。为什么?还要重新把你的错误导正过来。所以诸位同修,我们假如真正遵守第一条,不出三个月,自己就觉得得到很大的利益。
在听师长讲经这一条,我们也要注意,要能时时掌握师长最近、最重要的教诲。因为师长讲经也是万法缘生,我们可不能拿师长二十年前的带子来一门深入。为什么?二十年前那些听老和尚讲经的人,现在在哪里?很多都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为什么现在跟二十年前教的不一样?二十年前的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放在心上,所以他们的根底还在,师长把净土的殊胜给他们讲明白了,马上就可以契入。而由於这几十年来,中国文化退丧了,我们是做人的根基没打牢,师长看到这样的现象非常悲悯我们这些学生,希望我们不要当面错过。
当初我到学院来,最震撼的就是看到那一张两年打基础,以「净业三福」为主,我们很感动,这是师长的智慧,我们要珍惜。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专攻《弟子规》,先把孝亲尊师做好。诸位同修,我讲课讲了一年四个月,只讲一部经,就是《弟子规》,突然我觉得《弟子规》也可以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我这是傻人有傻福,就这么讲,突然觉得确实《弟子规》跟《十善业道》是一不是二。《十善业道》是纲领,《弟子规》是详细的说明,而《弟子规》的说明完全跟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打成一片,我们的修学绝对不会在半空中摇晃。所以老实听师长怎么讲我们怎么做,这样的人是很有福气的。
我们也遇到一些学佛很多年的同修,家庭生活处不好,我就跟他沟通,我说:你就从《弟子规》开始学!他说《弟子规》是世间法。我接著就跟他说:你今天一爬就爬到三楼去,然后一、二楼没盖,只用两根竹竿撑著,很危险!人家好心叫你下来,你又说:我已经在三楼了,你还叫我下去。师父领进门,修行还是要靠个人。所以只能听老师讲,还要了解到老师的用心所在。
再来,除了师长同意的书籍以外,其他的都不能看,那是帮我们防止污染;甚至於报纸、杂志也不要看,因为我们定功不够,一看到这些这么乱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从前所学一概不承认,很重要的就是让我们能够处於完全谦卑,就像白纸的状况,来吸收,效果才会好。所以从前所学一概不承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概不承认?是当我们每天打开老和尚的经教的时候,就要想起来从前所学一概要放下。你不能常常挂在口上,「我已经学三年」,「我已经学五年」。因为我也曾经遇到一些朋友,他们吃素,每次都告诉人家,「我吃素十年了」,「吃素十五年了」,「学佛多少年」,一遇到人就先讲这个,会不会受影响?会受影响。要处处谦卑,尤其学佛要不轻后学,当我们时时念著我学这么多年,看到那个刚入门的,反而会起傲慢之心。诸位同修,学佛是不是从这一世开始?说不定这位刚进门的人,人家已经是十世的高僧,刚好遇到老和尚进来,是不是?所以处处平等、处处归零才能得到真实受用。
当我们这些心态都摆正,一定可以「德日进,过日少」。所以行善、修道,就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只要你有耐性,一定可以在几年之内有相当大的成就,我们要稳下心来老实修学,当一个真干的人。这「真干」也是夏老居士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诸位同修,什么是真?「真」是没有一毫夹杂,没有一毫自欺。要能任何的法门来,我们都如如不动,佛号不间断,这些三福、六和、三学、六度的行持也不中断,这是不夹杂。历事炼心的过程,一定不能够自欺欺人,要常常观心为要,时时看自己起心动念,有没有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再来,「干」是无一毫懈怠,无一毫自恕,要不懈怠,不能常常得过且过;自己错了也没有什么反省,也没有马上忏悔,这样就不是真干。所以,不自欺、不自恕都是从念头上去下手。
下一句,『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其实当我们「不亲仁」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开始堕落了。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进步,也没退步」,有没有可能?现在的污染,纵使你住在深山里面也会从电视传进去。所以确实,没有学到对的,一定会学到错的。所以亲仁也好,教孩子也好,刻不容缓。好,今天的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刚刚提到「君子有九思」,提到了「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诸位同修,你刚刚下课有没有力行这四条?学了就要马上用上。「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有疑惑也要懂得就教於人,当然我们就教於人要问对人。之前我们也提到,人在问问题,往往都是问一些可能会认同他想法的人,这么问可能就无法得到很中肯的劝诫,一定要问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当我们亲近仁者,一定首先要先虚心受教,先要自己归零,把杯子里面的水要先倒空,慢慢把道理听明白,很多疑惑会迎刃而解。你不要还没开始听课就已经把十个疑惑跟二十个疑惑都排好了,假如是这样,那就是胡思乱想,到时候一边听课一边还在那边想问题。
诸位同修,我们今天已经是第七天的课,您一开始来的疑惑,在这个七天过程有没有解掉的?有没有?有!理得心就安。当真正遇到疑惑无法解除,我们可以「心有疑,随札记」,记下来,遇到适当的时机赶快请教,「就人问,求确义」。杨淑芬老师说到,老和尚说有问题都不是好学生,所以杨老师就不问问题,遇到一些道理她觉得还没有办法接受,她就自己去印证。杨老师也要印证「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杨老师就拿蚊子、蟑螂来做实验,确实也印证到了。在跟师父上人学习的过程,我也没有机会就教发问问题。很奇妙,每一次心里面有些疑惑,或者生活当中的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坐在师长讲经的录相带前面,差不多不用超过十五分钟,就会迎刃而解。
诸位同修,为什么?第一个,当然是我们恭恭敬敬受教;第二个,师长的言语是自性的流露,当我们能够去领受的时候,我们的自性也被唤醒,我们的心量也会拓宽;心量一拓宽,本来有的障碍自然就破除掉了,其实不都是因为分别、执著吗?只要把分别拿掉,问题就不存在了。一开始那两、三年都是这样,屡试不爽。后来慢慢也比较掌握所有圣贤教诲的纲领,慢慢就要用历事炼心,而且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马上就要观照,马上要转念。因为确实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在那里打烦恼,太浪费了,有太多事该做。这是「疑思问」。
再来,「忿思难」。之前也提到「言语忍,忿自泯」,一定要能掌控好情绪、脾气。俗话讲,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假如我们的情绪、脾气掌控不了,很多事可能都在盛怒之下都搞砸了。所以「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个怒气就把我们所有的善根都遮住了,不只伤了自己,瞋恨的言语一出去,又伤了交情。所以三年交情可能一语寒心,温情就全失了。我们明白到愤怒以后确实难以收拾,就要赶快能够节制我们的愤怒。
诸位同修,你愤怒的时候怎么节制?你们都已经有好的方法,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也常常强调要历事炼心,所以你快要发脾气了,看到那个人受不了,你马上念阿弥陀佛,但是还是压不住,怎么办?这时候不要勉强,赶快先缓和一下,离开现场,「对不起,我上个厕所」。然后赶快先出去深呼吸一下,但你出去的时候不要门关很大声,砰!所以进退之间,我们可以视情况而定,不可勉强。
再来,「见得思义」。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要获得的东西,绝对要想到应不应该收,合不合乎道义、人情、国法,假如不应该就不可以去接受。《礼记》里面也提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所以古代读书人都是「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面对事情,提起来的都是道义,而不是财富,不是生命,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有个人他堕到阎罗王那边去,阎罗王就觉得:你为富不仁,那么有钱,都自己聚财,不布施给别人,造成很多人都饿死了;所以你的罪业很重,太愚痴了,要判你到畜生道去。结果这个人他就跟阎罗王说:阎罗王,你可不可以让我当母狗?阎罗王就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你一定要当母狗?他说:因为「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你看他到了阎罗王那里,贪心还是放不下。你们要判他去哪里?下地狱去!所以要「见得思义」。
我们来看看这是儒家的教诲,其实「见得思义」,不贪;「忿思难」,没那么难!不瞋;「视思明,听思聪」,不愚痴!所以言语中肯,就不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口业在其中。这里「疑思问」,不疑惑。不贪,不瞋,不痴,不疑,还有什么?不慢,你能够「色思温,貌思恭」就是对人的恭敬心,不至於会傲慢。而这些也都属於身业,包含口业、意业在内,所以英雄所见略同,确实如此。
我们「泛爱众」在这里告一个段落,当我们能够真实去落实「泛爱众」,相信你的人际关系会非常和谐。《无量寿经》里面也有提到「敬於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罣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诸位同修,什么时候要「游步三界,无所罣碍」?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开始。所以要「拔诸爱欲」,从我们的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拔除,就可以「杜众恶源」,我们也都明白,万般将不去,又何苦来哉!
师长也常常说到,真正了解六道轮回的事实真相的人,绝对搞烦了,不想再搞了!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怎么那么少人点头?有没有这种感觉?有!假如你们还没有,那你们继续搞,我们不搞了。所以现在就能够「游步三界,无所罣碍」,开始「开示正道,度未度者」。正道在哪里?在《弟子规》,在《十善业道》。能够真正做个善人,与佛的磁场就相应,这时候又懂得发愿念佛,那就求愿必生。
我第一年教书的学校,刚刚也有提到,我们都主动去当导护,跟这些家长拉近关系。后来我去了海口,回来我们也要多请客、多送礼,拿了些海口的名产到学校去探望这些同事跟小孩、学生。人生每一段缘分都是非常希有,非常珍贵,记得那时候,全校的老师二十几个人同时在一个办公室,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有什么好喝的、好吃的都是一起共享。那时候我又吃素,他们刻意每天帮我们煮素菜来,受人点滴,要涌泉相报。所以我回到学校去,请大家吃东西,他们也很关心我在海口做的事情。结果跟他们一聊,校长听完马上说:你马上跟全校老师演讲。校长接著又说:只要老师懂得做人的重要,每天花十分钟教小朋友,你每天十分钟,小孩感谢你一辈子。我们听到校长这番话很感动,当天下午讲了一场,同仁反应也不错。后来校长说:下午只有一半的老师来,明天早上再讲一场,全校老师一起来。所以每一段缘,我们都可以不断的去提升之间的一种默契,提升入法眷属的境界。我们要努力修学,这样就能够让这一生所有与我们有缘的亲朋好友都能听闻正法,都能当生成就往生极乐的殊胜因缘。
我们时时要立愿,「愿将东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这样我们的心就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契。我们看到弥陀的愿是「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念《无量寿经》,第一次掉眼泪在哪一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阿弥陀佛是真心真意要救度我们,要让我们离苦得乐,往生成佛。所以诸位同修,那只手我们一定要举出来,阿弥陀佛那边你不用担心,他是已经连续十届的跳水冠军,一定可以把你救起来。从哪里救起来?轮回的生死海之中。我们感受到弥陀的悲愿,我们也有责任帮弥陀一起分担救度众生的大事。
接下来,我们进入《弟子规》第六个单元「亲仁」。这个「仁」字也是会意字,两个人,代表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他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处处都能够同理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亲仁」,亲近仁德之人,也要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是有仁德的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到是不是仁德之人?第一个,存心仁厚;第二个,以身作则,为人谦卑。
杨老师跟我在海口差不多三、四天,我们就飞上北京,到了山东去拜孔子。在那几天当中,有一天跟著杨老师去买水果,一个老人家推著一车的水果,老师买香蕉就买了一些可能明后天不吃就烂掉的香蕉。我们一看觉得怪怪的,一般挑要挑什么?挑好一点的!结果回到家里,杨老师就说了:这个水果再不买就坏了,水果就糟蹋了,老人家也没钱赚,我们既然要吃,就不要浪费掉。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小事去看到这些有德行的人的存心,我们要善学,你就会有所收获。
有一次我们在北京举办课程,举办到第四天,刚好杨老师从山东赶回来,也是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程,可能屁股都坐痛了。但是老师一到北京马上赶到上课的地点,那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那也是长者对我们晚辈的关爱,来看看我们,也去看看很多参加课程的这些同学。这些同学看到杨老师也很欢喜,就打了招呼,老师马上就跟他们说:我们这几天课,假如老师讲得不好,你们一定要帮我们提意见,多批评。第二件事,老师又说:这几天这些吃饭、睡觉,假如有不妥之处,请你们要提出来,我们马上改进。第三件又说:上课很辛苦,你们要好好多休息。老师提这三点也给我们晚辈很好的学习,确实处处要替人著想。所以我们也要效法,也要学习,从每次与人交谈当中,在言语、行为都要考量到他人的感受。
再来,第二点,有德行的人以身作则。杨老师在北京她的生活非常有规律,都是早睡早起,两、三点睡,六、七点起床。有个同修也挺年轻的,刚好有机会也要到我们大方广去服务,临去前师父上人给他一句话,他说:杨老师假如两点睡,你就不能比两点早睡。结果我们这位同仁去了以后,也相当勇猛精进,真的跟杨老师快要不相上下,可是很奇怪,他也不累。所以确实一个工作的气氛无形当中会影响每个人,因为那里有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儒释道三教都有,都在加持,所以在那里上班好像都特别有精神;当然很重要杨老师带头做给我们看。
我们海口有个陈师兄,在几个月过程也调到北京去。本来是个比较懒散的人,结果调去北京,每天工作也是七、八个小时都不停。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怎么到那里工作他的整个细胞、神经都调动起来?所以确实,一个团体的领导人至关重要,而当我们是领导者的时候,也一定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我到台中莲社参观李炳南老师的纪念馆,在纪念馆的玻璃桌里面看到一支教鞭,我们马上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这是李老师拿来管学生的教鞭。旁边的师兄就讲:不是!那是有一次,李老师在上课,底下的学生有点吵杂,下完课,这些学生自己也感到有过失,所以就拿著一根棍子到老师面前来,说:老师,学生不好学,希望老师管教。李老师马上把这支棍子拿在手上,往自己的身上打,他说:是我没有德行,我教得不好。学生都觉得很惭愧,就把这支棍子留了下来,时时提醒自己,对老师要恭敬,上课一定要专心。所以,有德行的人时时都是自我反省,时时都是为人表率。李老师也有一句诗写到,「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老人家悲天悯人,「未改心肠热」,时时刻刻想著众生走到了歧路、走到暗路去。只要能够照亮他们的前程,只要让他们不要再堕落,他会不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所以李老师讲课讲到九十七岁还在讲,给了我们非常非常好的榜样。
在台中期间,我非常的幸运能够去就教很多的长者,其中我也就教於徐醒民老师。记得那次跟杨老师到徐老师家,因为是第一次开车去,也不知道路,就慢慢开过去找。刚好又是过年前夕,很多菜市场车水马龙,所以一路过去都遇到塞车的情况。好不容易找到路口,迟到了一段时间,结果徐老师七十多岁的长者,生怕我们找不到路,早就在路口非常恭敬的在那里等我们。我在那个当下很感动,体会到学问绝对不是说出来的,学问真正要做出来。他那种对人的恭敬,不会因为他的地位、他的年龄而有些许的改变。这是要以身作则。
再来,仁德之人很谦卑,绝对不居功。我们也从佛经上体会到佛陀说他没有度众生,他只是帮助众生让他们自己能够明白真相,能够找到觉悟的路。但我们当学生的也非常明白,只要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就不可能有觉悟的一天,但是佛陀绝不居功。孔夫子也是一样的态度,所以在《论语》里,夫子也说他「述而不作」,他只是把古圣先贤的精神、智慧传递下来,他也绝不居功,绝不自视甚高。而且仁德之人最重要的,他是时时看到自己的本分,所以他在做这些事都觉得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他们是时时契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好像是一体的,所以右手帮左手抓痒,右手会不会叫左手说「你要跟我说谢谢」,会不会?自然而然,做得心安理得,绝对不会去求回馈,也不会去要名闻利养。当我们懂得判断仁德之人,接下来就要懂得亲近仁德之人的方法。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流俗众,仁者希」是个结果,原因出在哪?这个「流俗众,仁者希」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这样?就不是了。所以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娑婆界是这样的结果,原因在哪?失去教育的机会。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不只没有机会闻正法,甚至於遇到了也不得其门而入,因为没有好的方法。「教之道,贵以专」,现在教导别人修行的这些引路人,有没有抓到这个重点?很少!我们常常听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请问这么多的法师在讲经,你听过几个人谈这个角度?听过几个人?我们从这里判断也要觉得很幸运,要掌握这个好的法脉跟机缘。所以依法不依人,我们要依佛陀、依圣教的经典,绝对不会错误,而师父上人也都是依据这些经教的教诲来引导我们。
因为圣教已经断了很多代,所以流俗众,仁者就希了。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也会鼓励他们,因为太多人没有办法得到圣贤的教育,外面的诱惑又很多,所以我们现在这么小就能够薰习圣教,我们要能抵御外来的诱惑,而且要自我定位,可以去影响他人,而不被他人影响。当孩子一开始就给他这样的态度跟使命感,他的免疫系统就会比较相对提高,因为话一定要讲在前头,让他有正确的心理建设。与其你害怕孩子出去受污染,不如德行的根扎好,重要的观念、态度给他引导好。
接下来,『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仁德之人,他也很有威仪,别人见到他都会从内心生起敬畏之心、恭敬之心。而这都不是刻意所形成的,因为仁德之人对人无所求,他人也没有必要来谄媚、阿谀他。因为他为人是「言不讳,色不媚」,他的言语非常正直,绝对不会逢迎,所谓无欲则刚。一个人无私欲、无欲求的时候,他的内心非常的公正、清净,绝对不会有什么私事要瞒人,或者有什么话不能说。「色不媚」,他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也不会去媚俗、去巴结他人。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现在人学习都有一种毛病,就是贪快。人假如一贪快,内心就会很浮躁,愈浮躁就愈学不到东西,所以学习一定要把这杯水先倒空,把心静下来。「能亲仁,无限好」,诸位同修,亲仁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受教?恭敬!我们印祖的教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当然一定要重视到,中国文化的传承有赖於老师的教诲,所以中国特别重视师承。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三股力量,第一个就是「祠堂」。祠堂表什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表人时时可以慎终追远,可以不忘本,可以承传孝道。诸位同修,现在百姓宗祠、万姓宗祠多不多?由於师父上人的推展,现在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有祠堂的建设。这个建设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的孝道复兴,孝道复兴才有师道。师道的代表就是「孔庙」,让我们时时能够感念孔老夫子的恩德,能够念老师的教诲。第三个就是「城隍庙」,城隍庙就是告诉我们因果事实真相绝对丝毫不爽,让人知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他就不会太造次,不会肆无忌惮。当这三股力量都不见了,中国人可能就会亡国灭种,会灭圣贤种;当中国人的文化不见了,这多民族的局面可能就会四分五裂。当然我们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尽心尽力来复兴中国文化。
古代拜师之礼,我们先前也讲到了,三跪九叩。老师要教导我们,必然我们要遵守师长的教导,要依教奉行。当初师父上人在就教於李老师的时候,李炳南老师也提到,要先遵守三点才要教。第一点是什么?就是只能听老师一个人讲经;第二个重点,是所有要看的书都要经过老师同意;第三点,以前所学一概不承认。我们细细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开这三点?中国的师承就是这三点。
第一点,只能听老师的。因为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四个老师十字街头,很危险,会被车撞到,脑筋都搞糊涂了。现在人为什么修学不得力?因为都听一大堆人讲,真的,他完全无法掌握圣学的纲领所在,所以白白三年、五年都耗掉了;而且耗掉还不打紧,就不好学了。一张白纸最好学,已经搞乱了以后就真的是苦了自己,又没法找到纲领去契入。所以钢琴老师他在收学生,可能:你有没有学过?没有!好,两千块。你有没有学过?学过三年!好,五千块。为什么?还要重新把你的错误导正过来。所以诸位同修,我们假如真正遵守第一条,不出三个月,自己就觉得得到很大的利益。
在听师长讲经这一条,我们也要注意,要能时时掌握师长最近、最重要的教诲。因为师长讲经也是万法缘生,我们可不能拿师长二十年前的带子来一门深入。为什么?二十年前那些听老和尚讲经的人,现在在哪里?很多都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为什么现在跟二十年前教的不一样?二十年前的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放在心上,所以他们的根底还在,师长把净土的殊胜给他们讲明白了,马上就可以契入。而由於这几十年来,中国文化退丧了,我们是做人的根基没打牢,师长看到这样的现象非常悲悯我们这些学生,希望我们不要当面错过。
当初我到学院来,最震撼的就是看到那一张两年打基础,以「净业三福」为主,我们很感动,这是师长的智慧,我们要珍惜。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专攻《弟子规》,先把孝亲尊师做好。诸位同修,我讲课讲了一年四个月,只讲一部经,就是《弟子规》,突然我觉得《弟子规》也可以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我这是傻人有傻福,就这么讲,突然觉得确实《弟子规》跟《十善业道》是一不是二。《十善业道》是纲领,《弟子规》是详细的说明,而《弟子规》的说明完全跟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打成一片,我们的修学绝对不会在半空中摇晃。所以老实听师长怎么讲我们怎么做,这样的人是很有福气的。
我们也遇到一些学佛很多年的同修,家庭生活处不好,我就跟他沟通,我说:你就从《弟子规》开始学!他说《弟子规》是世间法。我接著就跟他说:你今天一爬就爬到三楼去,然后一、二楼没盖,只用两根竹竿撑著,很危险!人家好心叫你下来,你又说:我已经在三楼了,你还叫我下去。师父领进门,修行还是要靠个人。所以只能听老师讲,还要了解到老师的用心所在。
再来,除了师长同意的书籍以外,其他的都不能看,那是帮我们防止污染;甚至於报纸、杂志也不要看,因为我们定功不够,一看到这些这么乱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从前所学一概不承认,很重要的就是让我们能够处於完全谦卑,就像白纸的状况,来吸收,效果才会好。所以从前所学一概不承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概不承认?是当我们每天打开老和尚的经教的时候,就要想起来从前所学一概要放下。你不能常常挂在口上,「我已经学三年」,「我已经学五年」。因为我也曾经遇到一些朋友,他们吃素,每次都告诉人家,「我吃素十年了」,「吃素十五年了」,「学佛多少年」,一遇到人就先讲这个,会不会受影响?会受影响。要处处谦卑,尤其学佛要不轻后学,当我们时时念著我学这么多年,看到那个刚入门的,反而会起傲慢之心。诸位同修,学佛是不是从这一世开始?说不定这位刚进门的人,人家已经是十世的高僧,刚好遇到老和尚进来,是不是?所以处处平等、处处归零才能得到真实受用。
当我们这些心态都摆正,一定可以「德日进,过日少」。所以行善、修道,就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只要你有耐性,一定可以在几年之内有相当大的成就,我们要稳下心来老实修学,当一个真干的人。这「真干」也是夏老居士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诸位同修,什么是真?「真」是没有一毫夹杂,没有一毫自欺。要能任何的法门来,我们都如如不动,佛号不间断,这些三福、六和、三学、六度的行持也不中断,这是不夹杂。历事炼心的过程,一定不能够自欺欺人,要常常观心为要,时时看自己起心动念,有没有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再来,「干」是无一毫懈怠,无一毫自恕,要不懈怠,不能常常得过且过;自己错了也没有什么反省,也没有马上忏悔,这样就不是真干。所以,不自欺、不自恕都是从念头上去下手。
下一句,『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其实当我们「不亲仁」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开始堕落了。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进步,也没退步」,有没有可能?现在的污染,纵使你住在深山里面也会从电视传进去。所以确实,没有学到对的,一定会学到错的。所以亲仁也好,教孩子也好,刻不容缓。好,今天的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