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 蔡礼旭老师主讲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七集)  2005/3/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27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昨天提到: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当我们能『闻过欣』,我们能谦卑接受别人的谏言,谦则受教有地,可以取善无穷,这些好的同参道友将给予我们很多的提醒跟助力,所以「谦卦,六爻皆吉」。『闻誉恐』,为什么闻誉要恐?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就绝对不是单一个因素,单一个人做成的。当我们把一些事情做好了,一定要想到是众人的力量促成的,所谓让功於众,而这个「让」是真正打从心里明白事实真相。

  像我跟杨老师到海口推展中国文化,确实为什么能够推展这么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是诸佛菩萨跟古圣先贤加持,还有师父上人的威德。因为师父的经教在整个中国已经很多人在学习,当他们了解到我们是师父上人的学生,大家都会竭尽全力来帮忙。除了有众多的因素在影响这件事情之外,每个来参与课程、来听课的这些朋友,也都在成就这件事。当我们一开始在讲课的时候,来了差不多一、二十个人,人数不多。有些同修从第一次来听课,之后就没有再缺过课,他那种专注的眼神、那种慈悲的眼神,给我们在台上莫大的鼓励。就是有这些朋友的支持,我们才能够愈讲愈好。而一路上又有很多的善心人士不断的支持,不断的鼓励,所以确实是众人的功劳。而且更重要的我们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假如自己的过失,自己起了贡高我慢,可能这么重要的大事被我们搞砸了,那就愧对祖宗、又愧对子孙。我们要保持谦卑,更重要要能够小心谨慎,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所以也要时时警惕,不可产生一些不好的心境跟态度。

  同参道友能给我们指正我们非常感谢,但是一个人的过失,是不是要等到别人来指正才警觉到?这样的情况可能都已经慢一拍了,最好的状况是当我们起念头错了,当我们言语、行为错了,马上自己能够感觉得到。所以修行得力处在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而这个功夫还得靠自己。我们如何达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要遵照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当我们读诵受持就能够领纳於心,当这句话不该讲,才到嘴里来,突然经句就冲出来,到我们脑海里说「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突然要讲出来的话又吞回去,这样就有得力之处。所以过要自己发现,很重要。

  当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念佛的功夫,那是最有效的。因为当我们能够念到心地清净,就好像一潭湖水一样,当起了不好的念头,不好的言语要出来,马上心里觉得不舒服,怪怪的。有这样的警觉性,我们就会赶快提起佛号,把这个错误的念头转化掉。所以平时如战时,平常行住坐卧一定要好好练功夫,好好提升境界。我们接下来看下一句,一起念一下: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无心非,名为错』,当我们不是有心的,却可能障碍到别人,这是「名为错」。比方说有时候遇到好朋友就高兴的忘记了,走在路上都并排著,让后面的行人不方便走过。所以当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无心非」。

  有个读书人叫卫仲达,他有一次有个因缘到了阴间去,阎罗王就对这些士卒讲到,把卫仲达的善跟恶拿出来秤一秤。卫仲达他的恶好像装满了整栋房子一样多,他自己看了吓一跳,他说:我才不到四十岁,为什么有这么多恶?阎罗王就告诉他:起心动念就是恶,不待造,所以才会恶录盈庭。我们要了解到,起心动念一错,阴间都有记载,所以为什么修行要从起心动念修,这就相当重要。卫仲达的善只有一卷,跟筷子一样大小,拿上去一秤,这个满屋子的恶反而比这一卷卷宗还要轻,反而是这个卷宗重。卫仲达自己就很惊讶,那里面到底是什么卷宗?是做了什么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后来一打开来,是因为领导人要大兴土木,要建三山石桥,他劝诫他,只要做了一定会劳民伤财。卫仲达就说:可是皇上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善力?接著阎罗王就告诉他:因为你这一念已是为了成千上万的人民考虑,所以这个善的力量就特别大。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体会到,要时时观心为要。常常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有偏颇马上修正,这样就不会「无心非」。另外一个重点是只要我们念念都考虑到众生,考虑到众人,我们这一生就可以积功累德。当然当我们积了很多功德,还要把它舍出去,能得也要能舍,愈舍就愈得。因为众生要修行也要有福报,当众人没有福报的时候,想修都困难,所谓「富贵修道难,贫贱修道难」,当我们有福分的时候,能够跟众生共享,也成就他们修学的机缘。所以一个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圆满。

  『有心非,名为恶』。我们已经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不对,但是还去做,这个就罪加一等。现在人有没有这种现象?明明知道闯红灯不对,但是还是闯过去,旁边的人说你怎么可以闯红灯。他会怎么讲?别人也这样。所以人现在改过的念头不强,掩过饰非找理由的能力很强。我从自己的学生身上看到,比方说他跟同学起冲突,打架了,我把他找过来:你为什么打人?学生怎么回答?老师,他也有。你可不能被他转移重点,我就一直看著他,很严肃:我刚刚问你什么?他马上知道老师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马上要回归到自己错在哪,他头就低下来了。所以从小要引导孩子勇於认错才对。

  我们也看到很多标志上写著「请勿倒垃圾」,写是这样写,垃圾照丢。在这个时代当中,我们要逆势操盘,人家忘恩负义,我们要知恩报恩;人家乱丢垃圾,我们要来捡。现在这个时代用言语来劝,力道不大,一定要用身体力行来劝。有一次我们跟一些朋友爬山,去爬深圳的南山,一路上我们就捡垃圾。在捡的过程,有些游客看到我们经过,他们口里念念有词:这些人都是好人。无形当中也让他们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信心。结果那一次有个长者七十岁了,也跟我们一起去,老人家捡得不亦乐乎。记得他看到一只鞋子,那只鞋子已经埋在土里面去了,只露出三分之一,老人家还把土挖开,把那只鞋子抽出来,捡得真是彻底。这个老人家就好像一个孩子一样,我们看了很感动,也觉得要效法他。结果已经到了我们停车的地方,老人家还欲罢不能,继续往前走,还继续在捡垃圾,捡到了大马路的旁边,站在那里等我们把车子开过去。

  面对这些「有心非」的事情,我们也不要给予太严厉的批判,更重要要循循善诱。我们有个老师,他在校门口等他的孩子下课,校门口有很多垃圾,他马上就自己在那里捡。第一次捡的时候,出现什么场面?所有的家长都一直看著他,觉得这个人很奇怪。但是因为他以一个无求的心,也不会在乎别人用什么眼光看他,所以他第二次、第三次都是这样默默捡。捡了一个礼拜以后,情况不一样了,其他的家长也一起捡。家长一捡谁会帮忙?小孩也一起来捡。当我们捡起垃圾,所有看到的人留在他的心中,我们不敢保证他往后会捡垃圾,因为很多人做事考虑东考虑西,「我这么一捡,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但是最起码,当他往后要丢垃圾的时候,会有个影像跑出来,会阻止他再丢垃圾。

  我记得我在念国中的时候,记忆很深,我的校长,那天是放假时候,学校没有人,我刚好到学校,校长弯腰去捡起校园里面的垃圾。我站在他后面,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学生在后头,可是校长这个动作影响了我一辈子,我这一生有没有可能再丢垃圾?没有。一来,校长感动了我,二来,我假如再丢垃圾就对不起校长的教导。所以有个学校开会,因为校园太脏,学生都丢垃圾,这些校长跟老师在那里要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好改善这个情况。诸位同修,你们帮他出出点子,什么方法?假如那天校长带头开始捡,那学生一定会玩得不亦乐乎。所以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上行下效。

  为什么经典教育推展的效应不会很大?因为一开头的认知不对,都想著谁来学?小朋友学好就好。大人不学好,小孩如何学好?做到以后才说,叫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叫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叫骗人。大人都不带头做,小孩每天想:你自己都没做,你都骗人。心里都不服,怎么可能可以长养他德行的根基?我们到了海口去,小孩的课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长跟老师的课,绝对不能断。所以我们大过年,这些课都没停,继续都在开课在薰习。

  「有心非,名为恶」,我们只要自己明白这是错误的,绝对不能再做。假如常常做这种事,心里面会觉得很不安、很不踏实,这会影响我们的清净心,所以不用贪一时之快。我记得我父亲在开车当中,最常讲的一句话:再快也不会快那五分钟。父亲是个榜样,孩子就会学习,我们开车就不会贪快。我父亲开车也从来不按喇叭,所以上行下效,我们也不习惯按喇叭,「缓揭帘,勿有声」,会影响到他人安宁都不能做。当我们开车的时候,也尽量不要乱鸣喇叭,反而让很多人吓到。所以你不乱鸣喇叭,也是在落实「十善业道」,不恼害众生。像晚上开车回来,假如整条街都已经在睡觉了,我们要赶快熄掉引擎,以免吵到他人的安宁。然后像一些喜庆当中,比方说你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要不要放鞭炮?纵使要放,时间也要抓对。人往往得意忘形,我就记得有一次,他一接到消息马上就放鞭炮,结果那时间差不多一、二点,很多一、二岁的小孩好不容易睡著了,结果他这么一放,炮声放完以后,接下来是什么声音?孩子的哭声。这都有损阴德。

  现在的人常常会有一种心态,他说「他既然这样对我,我也要这样对他」,用这种报复心理。其实当我们用报复心理的时候,我们要回头想想,我们为什么生气?因为对方做错了,我们才生气。结果我们现在也要学对方做错,那我们应该气谁?气自己!你当初生气是他做不对,你还效法他,那你哪有资格生他的气,你不是跟他一般见识!所以最重要的应该是包容,应该是去转化,绝对不能报复,因为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而且我们遇到恶缘的时候,一定要生还债想。诸位同修,当你欠人家二十万,拿了十万块去还的时候,你的内心应该舒服多了,慢慢就减轻了。所以随缘消旧业,愈不跟人起冲突,愈能够包容,愈能够在逆境当中提起正念,业障一点一滴就消掉了。

  『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改过相当重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真正勇於改过的人,他也很容易能够赢回他人对他的信任跟支持,俗话也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孔夫子也告诉我们修学的三个方法:第一个「好学近乎知」,第二个「力行近乎仁」,第三个「知耻近乎勇」,所以改过的勇气很重要。一个人要改过,要具备三种心:第一个就是耻心,第二个要发畏惧之心,第三个要发勇心。我们要常常想到佛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要糟蹋自己,不可自甘堕落。

  我有一次在绕佛的时候,突然悲从中来。诸位同修不要误会我很爱哭,我就哭的情况都讲完了。突然那一次在绕佛的时候,悲从中来,哭得稀里哗啦,觉得我本来是佛,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在这里轮转不已,都跳不出去。所以确实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真如本性,不能再糟蹋。这些圣哲人可以留名青史,我们绝不能一身瓦裂,这一生死了就付诸黄土,那就浪费了这一生的价值,也浪费了祖宗、父母对我们的提携跟教诲。所以我们要有羞耻之心。

  再来,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我们念了《太上感应篇》,就了解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行善一定要及时,不然当我们的厄运现前,你想改也改不了。我们要为自己积福,也为后代子孙积福,因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的福德可以庇荫后代,逢凶化吉。九一一事件,我的长官他有个朋友就在那个大楼上班。诸位同修,能够在那栋金融大厦上班的人,在社会地位上都是很顶尖的,因为那栋大楼里面大半都是总公司。所以我就跟学生讲到:这些在大楼里面的人,昨天可能还在吃著一餐上百块美金的食物,他有没有想到明天就要丧失生命?所以行善要及时,不然可能命运就结束了。

  刚好他的朋友前一天晚上睡觉,怎么睡都睡不著,后来不知道翻到什么时候才睡著。当天一醒过来,迟到了!他几十年工作没有一天迟到,因为他们受日本教育,中规中矩,结果就那天迟到了。他就奋力赶快去搭地铁,搭了地铁走出来,一看大楼垮下来了。按照正常状况,他已经一命呜呼。所以人行善绝对不能等。

  台湾有一次非常严重的火灾,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数十条人命付诸一炬,台中威尔康大火。而烧的过程里面,有老的、有少的,各个年龄层都有,统统走向黄泉路。刚好有个人他的女朋友在这个火灾里面丧生,可是因为没有每天通电话,所以他不知道女友已经去世了。当天晚上他睡觉,他女朋友来给他托梦说:我已经死了,我们这几十个人就是在前世一起结伙抢劫,刚好这一世统统都到齐了,一把火烧了。在这个事件当中,也有人是本来要去,突然有事情没去,逃过一劫,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今天已经闻了正法,但是过去生中也有无量的罪业,要赶快精进改过,这样才能够逢凶化吉。而当我们在生命当中,有比较长的岁数也才能够成就道业,因为我们了解我们的根性必须要长期薰修才行。所以改过一定要趁早,要有敬畏之心,只要生命还没结束以前,我们能够勇猛精进,道业一定会有很大的增长。

  第三个要发勇心。要很勇敢,一有发现过失,要赶快把它改过来。在《了凡四训》上提到「小者如芒刺在身,大者如毒蛇啮指」,面对错误就好像你被一只毒蛇咬到了手指头,当下你会怎么样想?你会不会想,三天以后再说?会怎么样?马上宝剑拿起来把它砍断。这支宝剑就是智慧,要把烦恼斩断,不能让它再污染我们。因为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当我们能够不断的在念头上修正,不让它放逸,不让妄想踟躅,我们就可以净念相继。所以用功夫在一念之间,勇气也要在这一念之间去用。

  因为有机会看了「三国演义」,在看这出电视剧的过程,我有两个很深的印象。第一个,就是看到孔明他已经都在吐血了,还一直振笔疾书,要把他积累的一些智慧传下来。他的士兵端饭进来给他吃,他愈吃愈少,后来几乎都不吃东西。他办公的地方外面挂了两行字,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是哭得不能控制我自己。后来我就想:为什么我会哭成这样?一定是我前辈子帮孔明端饭,看他都不吃,我内心很难受。

  另外一幕,就是看到赵子龙救阿斗。几十万大军把他团团围住,他当时候只有一个念头,什么念头?杀出去,保住阿斗。诸位同修,我们现在学道,就要有赵子龙的精神,杀出去。你的目标不是把数十万大军杀完,是什么?杀出一条路来,杀出一条横出三界的路。我们现在想要把所有的见思烦恼都杀尽,有没有可能?没可能。这个时候只有勇往直前,净念相继,求佛力加持,让自己当生成佛。所以诸位同修,谁是阿斗?要抱好!有同修说刘备的儿子。阿斗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要杀出去,这一生不能再错过。你看赵子龙在杀敌,我们在杀烦恼,能不能有丝毫凝滞?能不能有丝毫迟疑?他只要一个念头说「我休息一下」,马上本来杀出去的路又统统退回来,又要从头再来。所以老和尚有一片光碟上面提到,「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这一句师长的提醒叫我们要有勇气,绝对不能退缩。

  所以「过能改,归於无」,这个改,从根本的念头去下手。改过除了对自己有好处,改过也可能能够让家庭、让国家免於蒙羞。在战国时代,赵国有两位大臣,一位是蔺相如,另外一位是廉颇将军。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有很大的贡献,赵王把他封为上卿。而廉颇是带领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他就觉得这个蔺相如是书生,都没有流什么汗,居然位子在他之上,他心理不平,常常就要去找蔺相如的麻烦。蔺相如看到廉颇来找他,不想跟他当面冲突,就以生病为理由避开。有时候走在路上,刚好廉颇将军的马车来了,蔺相如马上交代他的下人绕道而行。他们这些家人就很心理不平衡,说:大人,你怎么这么懦弱?怎么会怕他?结果蔺相如就提到,我个人的这种羞耻没有关系,假如我跟廉颇将军起了冲突,国家将会有很大的灾难,秦国为什么不敢打我们?就是有我跟廉颇将军在。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羞辱,而让国家陷於更大的危难,甚至於产生国家的羞耻,那就更严重了。蔺相如念念不是想自己,而是以大局为重,想国家人民。

  结果这段话后来传到了廉颇大将军的耳里面,将军毕竟是有读过圣贤书的人,马上生起忏悔之心。所以老人家背著荆棘,负荆去请罪。走到蔺相如的家里面,蔺相如一知道廉颇将军来,也非常的恐慌,赶快冲向前去把老将军扶起来。廉颇过能改,让两个人之间变成了莫逆之交,也让国家免於灾患。所以确实我们个人的羞耻、个人的毁谤是其次,绝对不能因为我们的言语、行为而让团体的名誉,团体的工作得到损害,那就是更大的耻辱。我们办事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倘揜饰,增一辜」,假如不勇於认错,可能就是罪上加罪,对我们的自性就是更大的一种障碍。很多同修在接触中国文化的过程,他们会有个遗憾,他说我儿子都十几岁了、都二十几岁了,来不来得及?所以障碍不在外,在哪里?在自己。我们只要从修身做起,那个路子就找对了。只要自己先做好榜样,这个德风吹下来,上行就下效。不要再考虑一大堆,他也不行,他也不行,都自己自寻烦恼。我记得在天目山讲课的时候,有一位七十岁的老先生,他走向前来告诉我们,他说:蔡老师,我七十岁才补第一课。所以你看老人家学习的态度不亚於我们年轻人,非常好学。

  有个高中生,她来听了五天。第五天她的阿姨跑到我们上课的地点要找我们,结果因为我们已经回去了,她又要到电话跟我们联系上。她就告诉我们,她说我的外甥女来上五天,每天回去都有大的变化,五天上下来变了一个人;本来对父母讲话都很没礼貌,现在还会倒茶,还会帮忙盛饭,所以她很感动。她说:我的孩子,一个两岁,一个四岁,可不可以交给你们教?我们接著说:这位家长,我们是来自海口、来自深圳,比较不方便。她说:没关系,我的孩子送到深圳去。但是要回过头来,家庭教育是根本,人不能常常要求特效药。

  所以从我们推展的过程当中,看到的事例很多。这次在寒假期间,我们办了第一次青少年营,本来打算招个二、三十个学生就好,也没打广告,后来报名人数超过八十个。诸位同修,为什么?现在的父母一个头比两个大,一听到可以帮他教青少年,大家都怎么样?大家告诉大家,都传递开来。这五天课上下来,有个女孩二十多岁,二十出头,她上台来分享。她说:我本来很恨我母亲,不过这五天课上下来,也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往后要孝顺父母,而且我也要弘扬中国文化,以这个为志向。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能够把道理讲清楚,我们能够以身作则,相信不管是什么样的年龄层都可以转化过来。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古圣先贤的话绝无虚言,都是真实教诲。

  我们进入《弟子规》第五个单元「泛爱众」。诸位同修,我们刚刚上的「信」部分,它的内容除了言语的信用之外,还包含言语跟人的互动所产生他人对你的信任态度。当你能够「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以这样言语的分寸,就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跟信任。再来「见人善,即思齐;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当你的人生态度是如此,你的朋友对你会相当尊敬跟信任。所以,「信」除了言语之外,也要做出值得人家信任、值得人家尊敬的行为出来。当你处处让人信任,就是处处在做无畏布施;当你言而无信,别人跟你相处常常都要提心吊胆。

  「泛爱众」,泛是广泛的意思,广泛的爱众生,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都属於这个范围。我们引导孩子,是不是马上引导他要爱万物,这样引导他容不容易感受?不容易,也要有次第来引导、来教诲。孟夫子有提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以引导孩子能够扩宽心量,能够充满爱心,下手处就在孝顺父母。当他懂得孝顺父母,继续延伸开来,就懂得「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他就继续扩展到尊敬一切人的父母、兄长、亲人。

  当然孝顺父母要具体,他怎么孝顺?当下就从落实《弟子规》开始做,从「父母呼,应勿缓」,从「冬则温,夏则凊」,所以教学绝对不能不落实,那就空掉了。我们让孩子立志,怎么立?一般的人觉得立志就是做总统、做总理,那个太高了,今天你的孩子假如告诉你:妈妈,我以后会买大房子给你住,会买大车子给你开,但是你现在先给我十块钱。谁最好骗?这个孩子花言巧语,妈妈就相信。他往后能不能孝顺,要从哪里看?现在都不孝顺、都不帮忙,你还冀望他以后会买大房子、大车子给你,那就太愚痴。一个孩子假如真有孝心,当下就会帮你做家事,当下就会好好念书让你安心。

  所以我们引导孩子立志,就要在现前去落实,我们叫他们要当孝子,要当好学生,要当好公民;假如又有学佛的孩子,你说要当好佛弟子。当他有这样的目标,我们又教他《弟子规》,他就知道孝应该这样去做。好学生要尊师重道,他在学校也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再来,好公民。我们也引导他,你在坐公车的当中,看到了老弱妇孺一定要赶快起来让座。或者是看到纸屑我们要懂得把它捡起来,因为这一片大地是属於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都有责任爱护它、保护它。

  像孩子也会常常把他们学到的去表演出来。有一次刚好他们家族吃饭,这个孩子一喊开动,他马上就合掌,念念有词,所有的这些长者本来筷子都要夹下去了,看他这么专注都停下来。过了一会儿,他就把眼睛张开来,这些长辈说:你刚刚在做什么?他就说:因为饭前我们要感恩,所以我刚刚在念「感谢父母生我养我育我,感谢老师教我训我,感谢同学陪我一起成长,感谢农夫辛勤的工作及所有付出的人」。这场饭局还没吃,每个人的脑袋都吃饱了,这个孩子的一个行为,教育了当场所有的大人。当孩子他做出来的行为能够影响到众人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到他跟社会息息相关,他也有能力可以让社会更好。所以,透过我们引导循循善诱,孩子会很有责任心。

  再来,除了自己的父母要爱护,他人的父母要尊敬之外,我们继续可以引导孩子,要尊敬每个行业的人。有个小孩,他的母亲叫他跟门口的保安人员敬礼,说叔叔好,他怎么说也不肯敬礼。诸位同修,为什么一个孩子年龄才四岁、五岁,却连对一个长者鞠躬都不愿意,原因出在哪?一个孩子哪有生下来分别心那么重,原因在哪?上一辈的人大小眼,长者给他不好的示范。当我们无形当中对那些收入比较不好的人表现出轻慢的时候,孩子就在学。这个母亲也警觉到了,所以就在那里:今天不跟叔叔鞠躬,不能回家。孩子脾气也是很拗,接著母亲就跟他讲,她说:所有的人、所有的大人都在为这个社会付出,从总理到保安的叔叔,你看他帮我们守卫,我们的生活才有安全。而最不需要被尊敬的人是谁?就是你!你根本对家、对国、对社会都还不能帮上忙,你还这么傲慢,应该要感谢这个叔叔。母亲也抓住这种机会点,伏孩子的慢心。所以应该对各行各业都平等对待,都从他们的付出,去引导孩子感恩、感谢。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