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一集) 2005/2/19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021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早上讲到「出则弟」里面,提到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打招呼,还有送宾的礼仪也都有提到。在接待的礼仪当中,还有一个礼仪也不容忽视,就是接电话的礼仪。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会不会接电话?我曾经打过电话,刚好是朋友的孩子接的。我说:你父亲在吗?他说不在。去哪里?不知道。喀,就挂下去了。所以孩子他假如连接电话都不会,除了没有恭敬心之外,把家里的脸怎么样?都丢出去了。所以,接电话的礼仪我们也必须教导小孩。
所以小孩子接电话,我们要实际让他来操练。接起电话来说:你好,我叫蔡礼旭。把名字报出来。请问您找哪一位?假如说:你爸爸在吗?假如爸爸在,他就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我爸爸。放下来,去叫父亲来听。假如父亲不在,这个时候孩子要懂得如何去应对,然后可以请教对方: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给父亲吗?就是可以询问,毕竟人家打电话来有事情,所以我们要问清楚,让人家不会白费打这一通电话。也可以问对方说:请问您有急事吗?假如是急事,就可以把父亲的行动电话告诉对方知道。所以孩子从小假如懂得如何去应对,他做事的圆熟度就会愈来愈高。打电话还有最后一个动作,跟长辈打完电话,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我们才挂电话。因为可能长辈或许还有些话,我们马上就挂,他可能话还没讲,已经电话断了。所以这一个动作也是处处体现对於长者的恭敬之心。
第三个单元「谨」。我们说要谨言慎行,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所以生活能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有一个朋友,他约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饭,结果来了两位,有一位还没到。他在门口边等边说: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这两位坐在屋内的其中一位朋友就开始犯疙瘩:该来的没有来?我是不是不该来的?所以这个朋友就有一点不高兴,就走了。他一看,朋友走了:怎么不该走的走了?结果最后剩下一位朋友:那我是该走的了?所以那一晚晚餐谁吃?自个吃。所以,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一个人对於讲出去的话也应该三思后行,也应该提高敏感度,我们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要有这样的谨慎度。所以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行要谨慎。
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在哪里谨慎?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比方说我们「谨」这个部分,就是常常要谨慎,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糟蹋食物,这种奢的念头、贪的念头、懒的念头、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
我们可以归纳「谨」这个部分的教诲,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自制力,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现在小孩缺不缺这三种能力?所以一定是有教才会。我们之前也提过在汕头有一个孩子七岁,刚好他们老师教他们《弟子规》教了一、二个月,老师想让他们上来发表一下这一段学习的感受跟成长,所以邀来他们的父母坐在底下听。这个孩子上来讲的第一句话,他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这句话有没有味道?关键字在「原来」。我们大人常常都说:他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这个「应该」有待商榷。因为中国圣贤的教诲已经断了一、二代了,所以很多的孩子行为偏颇我们先不要责怪他,长辈要先反省,到底我们有没有教?而这个教又不是嘴上教,而是有没有以身作则才是。这个孩子接著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都在想如何谋害父母。七岁!他的妈妈坐在底下,突然瞠目结舌,她绝对不相信她的孩子居然会想要谋害他们。
诸位朋友,我们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做什么、说什么?知不知道?当我们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那怎么教?所以确实教育需要用心、需要耐心,我们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孩子,去关怀他,才能慢慢让他循规蹈矩。为什么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想谋害父母?这就是父子无亲。父子有亲有没有可能这样?为什么现在父子无亲?原因在哪?父母很努力赚钱,都没有时间陪他,他跟谁比较亲?跟补习班老师亲,跟佣人比较亲。妈妈呢?父母有时候为了虚荣、为了面子,又把他送去补一大堆东西,他愈学愈厌烦。而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情绪,父母有没有察觉?可能没有察觉。所以,我们真正要花一点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想法、看法才行。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才容易进一步教导孩子。
「谨」这个部分,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所以「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我们能不能只教衣服跟帽子放好?应该教什么?一切物品,甚至於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这一些生活的能力,他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
现在听说很多大学生还请佣人帮他洗衣服,帮他打扫家里,花谁的钱?花父母的钱去请佣人来打扫。所以确实现在的学生在生活能力方面真的要加强。当他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他以后在事业、在家业当中,有没有办法承担?那就很困难了。而我们做父母的假如不让他多锻炼,把这些事都扛在自己肩上,请问为人父母能扛到什么时候?所以现在很多人结完婚,生了孩子,交给谁?都是爷爷奶奶带。到底爷爷奶奶什么时候才会清闲?我想可能连眼睛闭上了都无法清闲。这样的人生好不好?表面上好像我帮了儿子一把,事实上他当父亲、当母亲没有尽责,也没有学到这些本事、应尽的本分。所以我们把孩子应该做的工作、应该尽的本分回归给他,他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才会过得问心无愧,这样才会圆满。
第三个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所以「谨」这个部分,有这几方面可以提升孩子这些能力。我们接著就经文一句一句来讨论。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提到这个时间,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最熟悉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是这样说,你有这个感觉吗?有没有这个感觉?有。我们去问问十几岁的孩子,他有没有这个感觉?很困难。所以一个人为什么这么珍惜时间?我们看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这些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的珍惜。比方说司马光,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圆形的枕头睡起来怎么样?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已经稍微休息了,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诸位朋友,什么动力?为国家的动力,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
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一个人没有立志,这一生能不能把事做好?不可能。所以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念念会念著这些恩德,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所以一个人他要能珍惜时间,还要从对人的恭敬开始。当他对父母、对关怀他的人都能恭敬,他就不愿意糟蹋自己,而让这些关爱他的人伤心难过。所以当一个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没有人去推他,他也会快步向前。
而人常常会忽略光阴,就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不够。所以有一位智慧者曾经说过,他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哪一件事?就是从生下来就一直往死亡的大路迈进,从没有停过。所以我们刚过完新年,代表新的一年又来了,另外一个角度是代表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我们还有多少重要的事、该做的事还没有做?明代有一个画家叫文嘉,他就曾经写到一首诗,也是给我们期许、提醒,他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如我们常常想著还有明天、还有明年,这个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流失掉,这样就太可惜了。
我到海口去做了四个多月,突然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生有一个遗憾,就是当你觉得很多事很重要必须做,一定要去做,但是你却没有能力去做,那个时候你会非常懊悔、非常痛苦。所以当我们有机会可以推广中国文化,可以利益众人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自己往后的人生没有好好利用,能力又不足,又帮不上忙,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很难受。就好像明明看到一个人快溺死了,你却怎么样?不会游泳,无法救他。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好好教导,而这个时候我们却没有学问、没有智慧,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所以我们不要让人生有这样的遗憾产生,就要赶快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因为只要有智慧,人生的问题绝对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现在人生第一要事不是赚钱,而是什么?开智慧,增长智慧。没有智慧,你人生就会下错很多抉择。你光是收拾这些错误的抉择,就可以耗掉你大半的人生。所以生涯规划第一要事是要学习,要成长,要长智慧。我们来看看一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是比学生时代用功还是不用功?很多人是大学毕业就跟书本说拜拜了。其实,你人生很多的本事是出了社会才是真正要学习历练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态度却是停止学习,难怪人生愈走愈沉重。为什么这么多事都不如我想像,然后又不知道怎么解决,每天藉酒消愁愁更愁,醒过来还是要解决。所以人生要有所取舍,要赶快拿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
我们先有珍惜时间的态度,进一步也要教导孩子珍惜时间。有一个家长,刚好孩子游手好闲不爱念书,这个家长很希望能够引导孩子对时间有所重视,他就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干什么?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很多小朋友一听,说:打他!打人用八寸长,太恐怖!他父亲拿了一个八寸长的木棍,就跟他说:人生就好像这一条长长的木棍,八寸代表八十岁。当你二十岁以前,你还没有能力帮助家庭、帮助社会,你只能接受大家对你的服务、对你的奉献。这一段你帮不上什么忙,所以要砍掉。就拿一个斧头把前面两寸怎么样?切断。这个动作,给他的孩子震了一下。
他接著又说:人六十岁以后年老体衰,对家庭、对社会也贡献不大,所以这一段我们也要把它去掉。就再砍了一下。接下来这一段,他的父亲又把它分成三份:接下来这些时光,你光是睡觉就用掉了三分之一,所以要砍。这个孩子开始有点紧张了。父亲接著又说:你每天要吃饭、要洗澡,要一大堆生活作息,都不能省的时间,这一段也要再砍掉。孩子就说:爸爸,你别砍了,我知道了。他爸爸说:你不知道,人还有很多时间是生病躺在病床上,这一段也要砍。他的儿子去拉他的手:爸爸,我以后不浪费时间了。儿子,你不懂,你每天又讲了多少废话。确实引导孩子要有正确的观念,也需要我们为人家长用许多的善巧方便,因为现在孩子不喜欢听大人说教,所以这些时间点我们也要好好去掌握。
另外有一位母亲,刚好她的孩子念小学一年级,早上起来孩子就磨磨蹭蹭,他妈妈一看他必然会迟到,可是也没去制止他。这样做好不好?先让他承受自己拖拖拉拉的结果。所以他妈妈就不去制止他,看他拖到什么时候。结果确实,现在小孩子连那个牙刷、牙膏上面都画得很漂亮对不对?刷牙的时候还要玩两下,结果果不其然,去上课的时候迟到了。所有的同学都去升旗了,这个妈妈跟著孩子一起到学校去,一看,孩子没有去升旗。因为他们中午有回家休息,下午再去。结果这个母亲看儿子回来蹦蹦跳跳还面带微笑,她想一定是老师没有处罚他,不然怎么一点惭愧的脸都没有。假如你是妈妈怎么办?所以教育这三个字要时时提得起来,要「慎於始」。孩子一开始的错误假如没有修正过来,等他养成习惯,你到时候就要跟他拔河,就累了。
所以这个母亲就主动打电话给他的班导师(班主任),就打来。她第一句话就跟班主任说:老师,我儿子今天迟到。那位老师就说:我知道,没关系,没关系。这位妈妈说:怎么可以没关系?接著这位班主任就说:我说没关系,是想说你是不是又要来替儿子解释说他为什么迟到了。所以你看,从老师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孩子犯错谁在帮他掩饰?这是害了他。所以接著这一位母亲就跟老师说:老师,这大有关系,你下午一定要狠狠的教训批评他。结果这个老师就哈哈大笑,他说:现在还有母亲来讨批评教训的!所以,溺爱了孩子反而会怎么样?害了他。
所以这一位小朋友下午回来,脸色怎么样?不怎么好看。然后一进门,就去拿他买的闹钟,这个闹钟终於派上用场。结果他很紧张,马上调六点半,然后心里比较安,就放在那里。他母亲看了就在那里笑,就赶快跑过来跟他说:你调六点半,待会吃饭就响了。孩子想说调六点半,明天可以叫他,没想到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有两个六点半。所以他母亲这么一讲,他才恍然大悟:对!吃饱饭以后再来调。所以这个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抓住了这个机会教育点。这个孩子从此以后,不管他到哪里,他的闹钟都带在身上。所以就养成了这个好的习惯,就不会迟到,也不会赖床。所以教育孩子我们也要时时掌握这些重要的时机点。
一个人如何珍惜时间?从我们刚刚所叙述的这些故事,我们就可以掌握到,要先立志,再来也要有所计画、有所规画如何把孩子教好,我的事业也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这样你才会知道这一步一步如何跨过去,如何运用。接著,我们也要少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你看人一打开话匣子,聊多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那时间很快就流失过去。所以言语「话说多,不如少」,因为可以拿这些时间再好好学习。而且,假如话说得太多,这些话又传出去,又有一大堆是是非非,你人就烦死了。
另外,也要少打烦恼。有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是百分之五十的烦恼是烦恼未来,百分之四十的烦恼是烦恼过去,只有百分之十是用在当下。他们就做了一个实验,就叫所有的人把他现在在烦恼的事写下来,然后就放在抽屉。一个礼拜以后,他们又来上课。说:来,你们现在把上个礼拜在烦恼的事拿出来。一看,百分之九十都是不需要烦恼的。他说:好,再放回去。又过了两个礼拜(总共三个礼拜)再拿出来,一看,统统怎么样?不需要烦恼。所以中国话有一句成语叫什么?杞人忧天。就耗掉我们很多的时间跟金钱。所以应该要努力的是增长智慧,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少走冤枉路。所以投入学习的时间绝对不能减少。这里是提到整个我们对於珍惜时间的一些观念。我们接著看下一句。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你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像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自己身体搞不好,一定会让这些至亲替我们担忧。
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一句教诲,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疾病,这个「疾」我们可以当作生病看,也可以当作坏习惯、坏毛病看。所以,爱整洁才不会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再来,当你做事谨慎,就不容易犯很多过失,这也是让父母能够安心、放心。所以这个「疾」字我们可以广义来解释,就是在身体健康、在为人处世当中,都不要犯不好的过失,以致於让父母担忧了。而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当我们自己蓬头垢面,身上又脏脏的,他人还没跟你相交往,已经对你怎么样?有所轻视,有所轻慢。所以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首先不要责怪别人,要先怎么样?先反观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些礼节当中有所缺失。
「晨必盥,兼漱口」,这是把我们的口气能够保持清洁。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当中的交谈很多,所以这一定要注意。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气很不好,到学校去,他的人际关系会怎么样?大受影响。当孩子从小人际关系不好,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因为我们曾经带过学生,是身体都很脏,所有的同学都排斥他。所以这个习惯的养成确实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另外,我们成人假如有口臭,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有口臭,就是体内的毒素太多了,所以都溢出来了。为什么人的毒素会这么多?跟他吃的东西有关,所谓「病从口入」。其中还跟一个因素很有关系,就是吃宵夜。诸位朋友常不常吃宵夜?不常。
吃宵夜的人口臭的比例很高,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晚上十点多、十一点多,甚至於在半夜才吃下这些食物,有的又吃海产,又吃大鱼大肉,一吃下去,过了一、二个小时他去睡觉。一躺下去,身体所有的功能,只有两个器官还在动。哪两个?心脏,心脏不跳就麻烦了,还有呼吸。其他的内脏都会跟你说:主人,我先关门休息一下,明天再来。所以胃也停止消化,所以这些食物、这些肉就在胃里面怎么样?在那里发酸、发臭了。因为体内,在胃里面是胃酸,食物很容易坏,而且温度又三十七度,所以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腐败。腐败以后,这些毒素就会在你的全身循环。所以吃宵夜确实对身体有不好的坏处,这我们也要注意到。
下一句「便溺回,辄净手」。就是上完厕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因为人吃东西都是会跟用手拿有关,假如手上有细菌,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除了上完厕所要洗手,还有哪一些时候必须要注意洗手?饭前一定要洗手。诸位朋友,你要多多去观察,因为你讲得愈细,孩子的警觉性就愈高。你不要忽略你这样一点一点提,其实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都会帮你记住。因为我常常跟孩子提醒一些事,我自己都忘了,小孩都怎么样?都还会提醒我。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算钱(算钞票),然后一边翻一边怎么样?手指就舔一下,这都是不良示范,要多注意。所以这些生活习惯,要注意整洁,才能让身体健康,也可以当孩子的好榜样。我们接著看下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提到一个人的仪容要端庄。假如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然后前面的扣子有两个没有扣,你们看了会怎么样?可能一半的人都走了,连穿衣服都不会穿,还讲什么课。所以古代的人很注重仪容,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三正」:第一个帽带要正,第二个裤带要正,第三个鞋带要正。所以时时都会检查一下,帽子有没有戴歪;然后裤子有没有扎好,不然掉下去就麻烦;然后鞋子也要绑好,不要松松垮垮的,走起路来发出声音,人家看了就会轻慢你。
刚好有一次我去上课,时间比较紧迫。在海口有一个交通工具叫摩的,你们听过没有?摩的的意思就是motorcycle的「的」,「的」就是像计程车,所以很多都是骑著摩托车载一个客人。我马上就叫了一辆摩的赶到讲课会场。到了以后,我就进去上课,没迟到。讲完课,我走下来就去厕所。结果一照镜子我的头发是翘起来的。因为一路一边坐车,风就一直吹。所以我在那里讲了两个小时,居然都没人告诉我。后来我出来就跟这些中心的老师说:你们怎么都没提醒我一下?害我出糗两个小时。所以我们处处要谨慎仪容,才不会出现这些糗事。
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他是晋国的大臣。刚好那时候晋灵公在位,晋灵公年纪不大,还小,很不听话,都不知道好好爱护人民。赵宣子他很忠诚,就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主。结果晋灵公居然起了歹念,派杀手鉏麑(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就要去把赵宣子刺杀。刚好早朝都是很早的时间,所以鉏麑是抓在早朝以前的时间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结果一看,因为赵宣子起得太早,所以他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而他这种仪容、威仪,鉏麑一看非常的感动,他说:这个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也都一定是非常的认真办理国事,对人一定都非常的谦逊、恭敬才是。所以他说这样的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杀他。杀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为是晋灵公,是国君交代他的事,假如他没有做,他就不信(没守信用),所以鉏麑当场就对著那棵槐树就撞头自尽。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当一个人仪容端庄,就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敬。也由於这样的恭敬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所以这一些生活的细节我们也不可不慎。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早上讲到「出则弟」里面,提到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打招呼,还有送宾的礼仪也都有提到。在接待的礼仪当中,还有一个礼仪也不容忽视,就是接电话的礼仪。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会不会接电话?我曾经打过电话,刚好是朋友的孩子接的。我说:你父亲在吗?他说不在。去哪里?不知道。喀,就挂下去了。所以孩子他假如连接电话都不会,除了没有恭敬心之外,把家里的脸怎么样?都丢出去了。所以,接电话的礼仪我们也必须教导小孩。
所以小孩子接电话,我们要实际让他来操练。接起电话来说:你好,我叫蔡礼旭。把名字报出来。请问您找哪一位?假如说:你爸爸在吗?假如爸爸在,他就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我爸爸。放下来,去叫父亲来听。假如父亲不在,这个时候孩子要懂得如何去应对,然后可以请教对方: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给父亲吗?就是可以询问,毕竟人家打电话来有事情,所以我们要问清楚,让人家不会白费打这一通电话。也可以问对方说:请问您有急事吗?假如是急事,就可以把父亲的行动电话告诉对方知道。所以孩子从小假如懂得如何去应对,他做事的圆熟度就会愈来愈高。打电话还有最后一个动作,跟长辈打完电话,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我们才挂电话。因为可能长辈或许还有些话,我们马上就挂,他可能话还没讲,已经电话断了。所以这一个动作也是处处体现对於长者的恭敬之心。
第三个单元「谨」。我们说要谨言慎行,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所以生活能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有一个朋友,他约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饭,结果来了两位,有一位还没到。他在门口边等边说: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这两位坐在屋内的其中一位朋友就开始犯疙瘩:该来的没有来?我是不是不该来的?所以这个朋友就有一点不高兴,就走了。他一看,朋友走了:怎么不该走的走了?结果最后剩下一位朋友:那我是该走的了?所以那一晚晚餐谁吃?自个吃。所以,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一个人对於讲出去的话也应该三思后行,也应该提高敏感度,我们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要有这样的谨慎度。所以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行要谨慎。
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在哪里谨慎?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比方说我们「谨」这个部分,就是常常要谨慎,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糟蹋食物,这种奢的念头、贪的念头、懒的念头、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
我们可以归纳「谨」这个部分的教诲,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自制力,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现在小孩缺不缺这三种能力?所以一定是有教才会。我们之前也提过在汕头有一个孩子七岁,刚好他们老师教他们《弟子规》教了一、二个月,老师想让他们上来发表一下这一段学习的感受跟成长,所以邀来他们的父母坐在底下听。这个孩子上来讲的第一句话,他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这句话有没有味道?关键字在「原来」。我们大人常常都说:他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这个「应该」有待商榷。因为中国圣贤的教诲已经断了一、二代了,所以很多的孩子行为偏颇我们先不要责怪他,长辈要先反省,到底我们有没有教?而这个教又不是嘴上教,而是有没有以身作则才是。这个孩子接著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都在想如何谋害父母。七岁!他的妈妈坐在底下,突然瞠目结舌,她绝对不相信她的孩子居然会想要谋害他们。
诸位朋友,我们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做什么、说什么?知不知道?当我们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那怎么教?所以确实教育需要用心、需要耐心,我们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孩子,去关怀他,才能慢慢让他循规蹈矩。为什么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想谋害父母?这就是父子无亲。父子有亲有没有可能这样?为什么现在父子无亲?原因在哪?父母很努力赚钱,都没有时间陪他,他跟谁比较亲?跟补习班老师亲,跟佣人比较亲。妈妈呢?父母有时候为了虚荣、为了面子,又把他送去补一大堆东西,他愈学愈厌烦。而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情绪,父母有没有察觉?可能没有察觉。所以,我们真正要花一点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想法、看法才行。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才容易进一步教导孩子。
「谨」这个部分,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所以「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我们能不能只教衣服跟帽子放好?应该教什么?一切物品,甚至於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这一些生活的能力,他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
现在听说很多大学生还请佣人帮他洗衣服,帮他打扫家里,花谁的钱?花父母的钱去请佣人来打扫。所以确实现在的学生在生活能力方面真的要加强。当他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他以后在事业、在家业当中,有没有办法承担?那就很困难了。而我们做父母的假如不让他多锻炼,把这些事都扛在自己肩上,请问为人父母能扛到什么时候?所以现在很多人结完婚,生了孩子,交给谁?都是爷爷奶奶带。到底爷爷奶奶什么时候才会清闲?我想可能连眼睛闭上了都无法清闲。这样的人生好不好?表面上好像我帮了儿子一把,事实上他当父亲、当母亲没有尽责,也没有学到这些本事、应尽的本分。所以我们把孩子应该做的工作、应该尽的本分回归给他,他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才会过得问心无愧,这样才会圆满。
第三个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所以「谨」这个部分,有这几方面可以提升孩子这些能力。我们接著就经文一句一句来讨论。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提到这个时间,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最熟悉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是这样说,你有这个感觉吗?有没有这个感觉?有。我们去问问十几岁的孩子,他有没有这个感觉?很困难。所以一个人为什么这么珍惜时间?我们看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这些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的珍惜。比方说司马光,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圆形的枕头睡起来怎么样?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已经稍微休息了,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诸位朋友,什么动力?为国家的动力,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
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一个人没有立志,这一生能不能把事做好?不可能。所以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念念会念著这些恩德,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所以一个人他要能珍惜时间,还要从对人的恭敬开始。当他对父母、对关怀他的人都能恭敬,他就不愿意糟蹋自己,而让这些关爱他的人伤心难过。所以当一个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没有人去推他,他也会快步向前。
而人常常会忽略光阴,就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不够。所以有一位智慧者曾经说过,他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哪一件事?就是从生下来就一直往死亡的大路迈进,从没有停过。所以我们刚过完新年,代表新的一年又来了,另外一个角度是代表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我们还有多少重要的事、该做的事还没有做?明代有一个画家叫文嘉,他就曾经写到一首诗,也是给我们期许、提醒,他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如我们常常想著还有明天、还有明年,这个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流失掉,这样就太可惜了。
我到海口去做了四个多月,突然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生有一个遗憾,就是当你觉得很多事很重要必须做,一定要去做,但是你却没有能力去做,那个时候你会非常懊悔、非常痛苦。所以当我们有机会可以推广中国文化,可以利益众人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自己往后的人生没有好好利用,能力又不足,又帮不上忙,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很难受。就好像明明看到一个人快溺死了,你却怎么样?不会游泳,无法救他。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好好教导,而这个时候我们却没有学问、没有智慧,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所以我们不要让人生有这样的遗憾产生,就要赶快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因为只要有智慧,人生的问题绝对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现在人生第一要事不是赚钱,而是什么?开智慧,增长智慧。没有智慧,你人生就会下错很多抉择。你光是收拾这些错误的抉择,就可以耗掉你大半的人生。所以生涯规划第一要事是要学习,要成长,要长智慧。我们来看看一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是比学生时代用功还是不用功?很多人是大学毕业就跟书本说拜拜了。其实,你人生很多的本事是出了社会才是真正要学习历练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态度却是停止学习,难怪人生愈走愈沉重。为什么这么多事都不如我想像,然后又不知道怎么解决,每天藉酒消愁愁更愁,醒过来还是要解决。所以人生要有所取舍,要赶快拿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
我们先有珍惜时间的态度,进一步也要教导孩子珍惜时间。有一个家长,刚好孩子游手好闲不爱念书,这个家长很希望能够引导孩子对时间有所重视,他就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干什么?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很多小朋友一听,说:打他!打人用八寸长,太恐怖!他父亲拿了一个八寸长的木棍,就跟他说:人生就好像这一条长长的木棍,八寸代表八十岁。当你二十岁以前,你还没有能力帮助家庭、帮助社会,你只能接受大家对你的服务、对你的奉献。这一段你帮不上什么忙,所以要砍掉。就拿一个斧头把前面两寸怎么样?切断。这个动作,给他的孩子震了一下。
他接著又说:人六十岁以后年老体衰,对家庭、对社会也贡献不大,所以这一段我们也要把它去掉。就再砍了一下。接下来这一段,他的父亲又把它分成三份:接下来这些时光,你光是睡觉就用掉了三分之一,所以要砍。这个孩子开始有点紧张了。父亲接著又说:你每天要吃饭、要洗澡,要一大堆生活作息,都不能省的时间,这一段也要再砍掉。孩子就说:爸爸,你别砍了,我知道了。他爸爸说:你不知道,人还有很多时间是生病躺在病床上,这一段也要砍。他的儿子去拉他的手:爸爸,我以后不浪费时间了。儿子,你不懂,你每天又讲了多少废话。确实引导孩子要有正确的观念,也需要我们为人家长用许多的善巧方便,因为现在孩子不喜欢听大人说教,所以这些时间点我们也要好好去掌握。
另外有一位母亲,刚好她的孩子念小学一年级,早上起来孩子就磨磨蹭蹭,他妈妈一看他必然会迟到,可是也没去制止他。这样做好不好?先让他承受自己拖拖拉拉的结果。所以他妈妈就不去制止他,看他拖到什么时候。结果确实,现在小孩子连那个牙刷、牙膏上面都画得很漂亮对不对?刷牙的时候还要玩两下,结果果不其然,去上课的时候迟到了。所有的同学都去升旗了,这个妈妈跟著孩子一起到学校去,一看,孩子没有去升旗。因为他们中午有回家休息,下午再去。结果这个母亲看儿子回来蹦蹦跳跳还面带微笑,她想一定是老师没有处罚他,不然怎么一点惭愧的脸都没有。假如你是妈妈怎么办?所以教育这三个字要时时提得起来,要「慎於始」。孩子一开始的错误假如没有修正过来,等他养成习惯,你到时候就要跟他拔河,就累了。
所以这个母亲就主动打电话给他的班导师(班主任),就打来。她第一句话就跟班主任说:老师,我儿子今天迟到。那位老师就说:我知道,没关系,没关系。这位妈妈说:怎么可以没关系?接著这位班主任就说:我说没关系,是想说你是不是又要来替儿子解释说他为什么迟到了。所以你看,从老师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孩子犯错谁在帮他掩饰?这是害了他。所以接著这一位母亲就跟老师说:老师,这大有关系,你下午一定要狠狠的教训批评他。结果这个老师就哈哈大笑,他说:现在还有母亲来讨批评教训的!所以,溺爱了孩子反而会怎么样?害了他。
所以这一位小朋友下午回来,脸色怎么样?不怎么好看。然后一进门,就去拿他买的闹钟,这个闹钟终於派上用场。结果他很紧张,马上调六点半,然后心里比较安,就放在那里。他母亲看了就在那里笑,就赶快跑过来跟他说:你调六点半,待会吃饭就响了。孩子想说调六点半,明天可以叫他,没想到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有两个六点半。所以他母亲这么一讲,他才恍然大悟:对!吃饱饭以后再来调。所以这个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抓住了这个机会教育点。这个孩子从此以后,不管他到哪里,他的闹钟都带在身上。所以就养成了这个好的习惯,就不会迟到,也不会赖床。所以教育孩子我们也要时时掌握这些重要的时机点。
一个人如何珍惜时间?从我们刚刚所叙述的这些故事,我们就可以掌握到,要先立志,再来也要有所计画、有所规画如何把孩子教好,我的事业也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这样你才会知道这一步一步如何跨过去,如何运用。接著,我们也要少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你看人一打开话匣子,聊多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那时间很快就流失过去。所以言语「话说多,不如少」,因为可以拿这些时间再好好学习。而且,假如话说得太多,这些话又传出去,又有一大堆是是非非,你人就烦死了。
另外,也要少打烦恼。有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是百分之五十的烦恼是烦恼未来,百分之四十的烦恼是烦恼过去,只有百分之十是用在当下。他们就做了一个实验,就叫所有的人把他现在在烦恼的事写下来,然后就放在抽屉。一个礼拜以后,他们又来上课。说:来,你们现在把上个礼拜在烦恼的事拿出来。一看,百分之九十都是不需要烦恼的。他说:好,再放回去。又过了两个礼拜(总共三个礼拜)再拿出来,一看,统统怎么样?不需要烦恼。所以中国话有一句成语叫什么?杞人忧天。就耗掉我们很多的时间跟金钱。所以应该要努力的是增长智慧,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少走冤枉路。所以投入学习的时间绝对不能减少。这里是提到整个我们对於珍惜时间的一些观念。我们接著看下一句。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你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像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自己身体搞不好,一定会让这些至亲替我们担忧。
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一句教诲,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疾病,这个「疾」我们可以当作生病看,也可以当作坏习惯、坏毛病看。所以,爱整洁才不会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再来,当你做事谨慎,就不容易犯很多过失,这也是让父母能够安心、放心。所以这个「疾」字我们可以广义来解释,就是在身体健康、在为人处世当中,都不要犯不好的过失,以致於让父母担忧了。而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当我们自己蓬头垢面,身上又脏脏的,他人还没跟你相交往,已经对你怎么样?有所轻视,有所轻慢。所以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首先不要责怪别人,要先怎么样?先反观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些礼节当中有所缺失。
「晨必盥,兼漱口」,这是把我们的口气能够保持清洁。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当中的交谈很多,所以这一定要注意。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气很不好,到学校去,他的人际关系会怎么样?大受影响。当孩子从小人际关系不好,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因为我们曾经带过学生,是身体都很脏,所有的同学都排斥他。所以这个习惯的养成确实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另外,我们成人假如有口臭,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有口臭,就是体内的毒素太多了,所以都溢出来了。为什么人的毒素会这么多?跟他吃的东西有关,所谓「病从口入」。其中还跟一个因素很有关系,就是吃宵夜。诸位朋友常不常吃宵夜?不常。
吃宵夜的人口臭的比例很高,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晚上十点多、十一点多,甚至於在半夜才吃下这些食物,有的又吃海产,又吃大鱼大肉,一吃下去,过了一、二个小时他去睡觉。一躺下去,身体所有的功能,只有两个器官还在动。哪两个?心脏,心脏不跳就麻烦了,还有呼吸。其他的内脏都会跟你说:主人,我先关门休息一下,明天再来。所以胃也停止消化,所以这些食物、这些肉就在胃里面怎么样?在那里发酸、发臭了。因为体内,在胃里面是胃酸,食物很容易坏,而且温度又三十七度,所以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腐败。腐败以后,这些毒素就会在你的全身循环。所以吃宵夜确实对身体有不好的坏处,这我们也要注意到。
下一句「便溺回,辄净手」。就是上完厕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因为人吃东西都是会跟用手拿有关,假如手上有细菌,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除了上完厕所要洗手,还有哪一些时候必须要注意洗手?饭前一定要洗手。诸位朋友,你要多多去观察,因为你讲得愈细,孩子的警觉性就愈高。你不要忽略你这样一点一点提,其实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都会帮你记住。因为我常常跟孩子提醒一些事,我自己都忘了,小孩都怎么样?都还会提醒我。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算钱(算钞票),然后一边翻一边怎么样?手指就舔一下,这都是不良示范,要多注意。所以这些生活习惯,要注意整洁,才能让身体健康,也可以当孩子的好榜样。我们接著看下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提到一个人的仪容要端庄。假如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然后前面的扣子有两个没有扣,你们看了会怎么样?可能一半的人都走了,连穿衣服都不会穿,还讲什么课。所以古代的人很注重仪容,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三正」:第一个帽带要正,第二个裤带要正,第三个鞋带要正。所以时时都会检查一下,帽子有没有戴歪;然后裤子有没有扎好,不然掉下去就麻烦;然后鞋子也要绑好,不要松松垮垮的,走起路来发出声音,人家看了就会轻慢你。
刚好有一次我去上课,时间比较紧迫。在海口有一个交通工具叫摩的,你们听过没有?摩的的意思就是motorcycle的「的」,「的」就是像计程车,所以很多都是骑著摩托车载一个客人。我马上就叫了一辆摩的赶到讲课会场。到了以后,我就进去上课,没迟到。讲完课,我走下来就去厕所。结果一照镜子我的头发是翘起来的。因为一路一边坐车,风就一直吹。所以我在那里讲了两个小时,居然都没人告诉我。后来我出来就跟这些中心的老师说:你们怎么都没提醒我一下?害我出糗两个小时。所以我们处处要谨慎仪容,才不会出现这些糗事。
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他是晋国的大臣。刚好那时候晋灵公在位,晋灵公年纪不大,还小,很不听话,都不知道好好爱护人民。赵宣子他很忠诚,就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主。结果晋灵公居然起了歹念,派杀手鉏麑(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就要去把赵宣子刺杀。刚好早朝都是很早的时间,所以鉏麑是抓在早朝以前的时间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结果一看,因为赵宣子起得太早,所以他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而他这种仪容、威仪,鉏麑一看非常的感动,他说:这个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也都一定是非常的认真办理国事,对人一定都非常的谦逊、恭敬才是。所以他说这样的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杀他。杀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为是晋灵公,是国君交代他的事,假如他没有做,他就不信(没守信用),所以鉏麑当场就对著那棵槐树就撞头自尽。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当一个人仪容端庄,就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敬。也由於这样的恭敬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所以这一些生活的细节我们也不可不慎。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