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 蔡礼旭老师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集)  2004/11/28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0030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上一堂课提到讲话的态度包含要耐烦,包含讲话的时候要看著对方,包含要有守信的态度。那我们刚好提到在春秋时代有一位读书人叫季札,他并没有在口头上答应别人,但是他心里面已经许诺要把他那一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所以他是连自己的一个起心动念都要坚守信用。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圣贤人学习,而不是给自己找藉口。当我们时时替自己找藉口,我们自己都会愈活愈不踏实,也会愈来愈得不到他人的信任。

  当然言出要必行,但是言出以前,我们还是要考虑「是非宜,勿轻诺」。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你要答应别人以前要考虑,答应的这件事是不是合乎正义?是不是合乎法律?有时候我们答应他的事,可能他太太以后会埋怨我们,也都有可能。所以必须要考虑到这件事情是不是对的,你才能够答应。再来,还要考虑我们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完成这一个承诺,假如不行,你答应了到时候做不好,你自己也觉得很无奈,对方也会很不舒服,所以答应别人以前要量力而为。而其实我们在答应别人以前,可以先缓和一下,因为现在人很急躁,他要请你帮忙也很急:拜托!你赶快答应好不好?我们假如被他的急躁牵著走,很可能就轻诺。因为他很急躁的时候,对於这件事可能还没有洞察清楚,对於这件事可能心理上自己都还没做好准备,就要拉你一起下。这个时候你跟他一起下,可能走到一半他不干了,那你到底是不是有帮到忙,自己都觉得很纳闷。所以当你保持一段距离先缓和一下,自己考虑一下看清楚,也让对方冷静一下。这个进退之间我们要懂得去拿捏,在很急促之下下的决定,基本上都容易出状况,所以还是搞清楚之后再答应。

  另外有几种态度是我们言语当中不可以犯的,在《弟子规.信》这一篇里面有提到「奸巧语,秽污词」。奸巧语就是俗话说的绮语,花言巧语。其实花言巧语心就不忠,心都是有所目的,心是居心叵测,这已经失去忠、失去恭敬,我们不可以用花言巧语去欺骗别人;秽污词,就是一些世俗的脏话,比较粗俗甚至於是骂人的话,这叫恶口。恶口会让人家很不舒服,甚至於会引起人与人当中的冲突。而当我们常常是秽污词,绝对会得不到别人对你的尊重,甚至於人家在背后都会批评你、都会轻视你。

  所以言语也是一个人的形象,要保持好。你不要说别人讲话就这么随便,我们同样在一个办公室里面,你就慢慢也讲话随便,那你就得到别人对你的轻贱,我们就没有威仪了。所以不对的事不能跟,像现在办公室很多讲一些绮语,一些黄色笑话,这个风气不可开。当人与人当中都这么随便,很有可能整个团体气氛都搞砸了,甚至於坏人家的心绪,坏人家的工作情绪,这都是不可长的。而当你是主管的时候更应该制止这种风气。当我们大人在讲话当中都很轻慢、很随便,还在那里嬉笑,请问小孩看了学到什么?他就不懂得庄重,不懂得尊重别人,这个流弊都很大。所以我们在小孩面前讲话,一定要更注重形象,更注重遣辞用句,这都是大人很容易疏忽的。因为一论起来情绪就跟著波涛汹涌,也都没顾及到有小孩在旁边。

  《弟子规》里面有提到「诈与妄,奚可焉」,诈跟妄就是欺骗,我们说的妄语。一个人为什么会欺骗别人?可能是他有所目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这个心已经偏颇了,不忠了。甚至於是他要掩过饰非,自己犯错了不敢认错,所以妄语来欺瞒。但是用妄语能不能真正把过失盖掉,行不行?要瞒一个过失还要拿二、三个藉口,二、三个理由来盖住,这二、三个理由继续还要再拿多少理由来盖?到最后吹牛到最后就吹破了。所以人假如继续妄语,每天过得很痛苦,每天还要想一大堆如何去掩盖自己的过失,那种日子实在怎么样?很苦!

  我有一个学生,他因为缴午餐费,结果拿去挥霍掉了,刚好我来接新班,他就说是因为家里很穷,所以他都拿著这个钱去买一些吃的奶粉给他的弟弟吃,照顾他弟弟。因为我刚接他们二、三天,结果这个孩子讲得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马上说:来来来,我跟你去你们家,买一些东西给你弟弟吃。这个学生马上说:老师,不用了。后来我就留心观察一下,觉得他的话跟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出入,而这个母亲是他的继母。但是我们听话切忌听片面之词,也不能全听他继母的,也不能全听他的,一方面要综合一下,一方面要自己实际了解。

  结果刚好有一天,我经过一个电动玩具店,我想进去看看,他都说他很可怜,那我就进去看看,有没有又继续在这里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结果我一走进去看到好几个我的学生,还站起来:老师好。真的很惭愧,因为刚接他们的班,很多孩子家庭状况,基本上隔代教养跟单亲家庭就快要十个孩子,我们看了都觉得很心痛,有时候你还帮不上忙。因为家长的认知有时候不足。我这个学生还真厉害,躲到最里面的一间小房间,结果我就探到底,当这个孩子看到我的时候脸色都发青,因为他骗了我,瞒天过海到最后被我这个侦探给抓住。所以当老师不容易,还要当侦探,还要对学生的言语抽丝剥茧探个究竟。

  后来我发现之后,马上就带著他到他们家去对质,结果因为去了之后,明显感觉到继母对於这个孩子;对她的孩子比较偏爱,对这个孩子就比较刻薄一点,所以我们看在眼里也是不动声色,两边协调。因为毕竟孩子做错了,他再怎么说还是要跟继母道歉,完了之后,我们就再跟这个孩子多做沟通。他也希望他的日子好过一点,那就先从自己好好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我们就从中开始给他一些引导,一些提醒,也把这个孩子的亲生母亲找来,大家一起配合。结果这个孩子后来跟我很熟、很好,因为确确实实虽然他被我吓得脸色发青,但是他一定知道老师不是找他麻烦的,老师是为他好。

  当然在整个相处过程,我也发觉这个孩子脑筋特别灵活,脑筋不灵活,能够编这么多理由出来吗?我就利用,我们说顺势而为,利用他脑筋很灵活,所以叫他去负责,我们每一次到图书馆看书的时候书很杂,都是他去帮忙办借书,帮忙整理书籍,就分派给他这些工作。所以这个孩子到后来,常常有事没事走到我的面前来说:老师,今天还有没有工作要做?所以你愈给他做,愈给他鼓励,他从中提升他的信心,从中觉得老师很肯定他。所以其实没有孩子喜欢自甘堕落,没有孩子喜欢自暴自弃的,是我们老师跟大人有没有提供一个空间,让孩子去提升他的能力跟自信。

  我后来就跟他问了一下,我说:那一段时间你骗老师这么久,你日子怎么样?他说很难受,每一天提心吊胆都在看老师的脸色怎么样。所以确确实实妄语那个日子不好过,我们还是坦坦荡荡。所以《弟子规》说「过能改,归於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假如掩饰,只会是错上加错。孩子从小一定要形成讲真实话的态度,假如孩子从小妄语,「奸巧语」,这一些习惯一养成,孩子还没踏出社会,他的社会信用已经怎么样?已经破产了。所以这个要从小一定要让他扎下懂得讲话守信,讲话讲真实语,绝对不妄语的态度。

  那我们接著来考虑讲话的方法。我们也有提到讲话要「凡道字,重且舒」,就是抑扬顿挫要表达出来。然后言语速度要「勿急疾,勿模糊」,不可太快,不可太慢,所以这是讲话的方法。《弟子规》也提到「尊长前,声要低」,但是「低不闻,却非宜」,言语当中的中庸,尊长前不可以大声喧哗,但是跟尊长讲话,你可不能讲得尊长那里:你说什么?这样也是不礼貌。

  诸位朋友您有训练过你孩子讲话吗?假如你没有训练,突然他要去应徵的时候,你在那里头很大,孩子连讲话都不会讲。所以表达能力要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练,所以当孩子跟你在沟通,对你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他讲得不清楚,你说:来,你再讲一次,你刚刚讲太快了,你讲慢一点,妈妈没听清楚。去要求他不断去修正他讲话的语速,讲话的一种抑扬顿挫。这个时候你可要有耐性跟他磨,很多讲话的习惯都是点点滴滴磨出来的。当你能坚持这个耐性,孩子往后要跟你讲话,他就能够调到一个很平稳,讲话很适中的状态来跟你讲。

  我们在教读经的老师,常常会让学生上台来分享一下,上个礼拜你做到哪一些孝心、孝行?叫孩子上来讲。一上来就训练,不只讲话训练,站也要训练。现在很多孩子一上台之后,这个手就握在桌子旁边,歪一边,或者手就乱晃,有时候讲的头也晃,不然就往下看。要教!所以这么一训练,哪里不对开始修正,连走路走上来都要训练,「步从容,立端正」。所以孩子讲话也好,行住坐卧就有他的威仪存在,就有他的大将之风,心就定得下来。所以让孩子这样讲,训练他各个方面的讲话状态,讲得好再让他下去,讲不好再一次,再讲不好,一次又一次讲到好再下去。所以教导孩子除了方法之外,还要耐心。所以我们讲话的方法,《弟子规》当中这一些教诲我们也要从自己先做到,然后再来要求小孩子。

  劝诫亲人亲友的方法当中,要「谏不入,悦复谏」。悦是时机,复谏的意思就是劝一次没有用怎么样?再劝,还是耐性问题。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假如劝一次就听,那这个人一定不是普通人。我上一次跟诸位朋友提醒,有这样的人,您一定要打电话给我,我要找他出来弘扬中国文化,他可能是颜渊的后代,颜渊是不二过。讲话的方法,「号泣随,挞无怨」。纵使被误会了,你还能够坚持劝下去,坚持做下去。所以现在人你要帮别人、要劝别人,要先做到不怕委屈。因为说实在的,现在人打一个比喻,他做人处事就像一亩田,这一亩田地不止是不能种,是地都裂开,里面连只蚯蚓都没有,连一些微生物都没有,这个时候你还指望它明年就给你开花结果,给你收成稻子?这个时候你要打基础,还要做一些有机肥,不是化肥,化肥会让土壤更糟糕,用一些有机肥先给它培植。所以我们现在面对孩子、面对亲友,你也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有委曲求全、百折不挠的一种态度。

  那言语会产生什么影响?当你的言语确确实实是忠、是信,而这一个忠就是真诚、就是恭敬,必然会让听者很受益、很感动。一定会达到「善相劝,德皆建」的效果、的影响。因为你又坚守信用,所以你的言语也会不断的提升别人对你的信任。所以我们要考虑言语所产生的效果,言语不恭敬,言语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必然造成别人对你的轻视,对你的侮辱。所以这是我们不可以去做的,不可以去表现出来。其实言语的影响性,我们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句话没有讲好,可能引起一个国家的灾难,一句话没有讲好可能引起一个家庭的分裂、一个团体的退丧。所以我们还是要谨记圣贤教诲,一定要谨言慎行,这是属於「言忠信」的部分。

  接下来修身的第二个重要功夫叫「行笃敬」,行为一定要笃实、要恭敬,所以所有的行为存心一定是实实在在、恭恭敬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在对人当中如何恭敬?在对事、对物当中如何恭敬?我们《弟子规》教得非常详细。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一定是从近处开始下手,一定是从家庭开始落实。所以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学习?从孝、从悌。所以《论语》说「孝悌也者」是什么的根本?「仁之本」,仁爱的根本在孝悌,所以一个人很多处事待人的态度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扎根。所以「行笃敬」,请问行为要先对谁恭敬?第一步一定是对父母恭敬。

  我们来看一下对父母如何恭敬?「冬则温,夏则凊」,时时刻刻用一分恭敬心去奉养父母,去看到父母的需要。一个孩子能对父母有这样的恭敬心去奉养,他做事的细心,他体察别人需要的能力,就从这一点一滴当中就形成。有没有一个人很会照顾父母,然后不会照顾别人,有没有这样的?不可能。有没有不会照顾父母很会照顾别人?那也有点颠倒。所以《孝经》里面有一句话,《孝经》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爱他的父母爱他人的人,这是违背一个人的德行。「不敬其亲」,不尊敬他的父母,「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也是违背礼仪。哪有对父母不恭敬对其他人恭敬,这都不是从一个人的道德出来的。所以爱也好,恭敬也好,一定都是从孝开始下手,对父母的恭敬开始做起。

  所以「入则孝」这一篇教诲,影响孩子一生很多重要的做人处事态度。所以当他会「冬则温,夏则凊」,他会照顾别人,他也会变得很细心。现在很多孩子粗心大意,为什么?因为他的脑子里都没有想到别人需要什么,他脑子里每天想著我可以穿什么衣服,我可以吃什么东西,他哪会去关注到别人?他的观察力自然下降。所以教孩子这一些做人处事、洒扫应对,这些态度都会影响他一生的。

  「居有常,业无变」,一个人生活规范不能变来变去,孩子假如今天想早睡,明天又想晚睡,一晚睡十二点才睡觉,这样会把身体搞坏。身体一搞坏,其实对父母有没有恭敬?「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要居有常,业无变,这个「业」在小孩当中可以做学业,在大人当中可以当事业,假如学业都没有好好学习,常常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偷懒,这个对父母不敬,对学业也怎么样?不恭敬,他的行为已经失去笃实恭敬。所以我们的事业也不能乱换,换来换去你自己不担心,谁担心?父母妻儿担心,所以这个都失去恭敬,都只想著自己,不想干了就不干,这就没有责任心,也没有体恤亲人之心。当然很多人以为换工作换来换去可能会有好机会,这个想法有待商榷,我们在一个工作当中就要认真做一天,提升自己的什么?能力。而且要明白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不只是努力就能得来,还要靠我们多多布施,用我们的财物,用我们的经验、劳力去布施,这才是致富的大根大本。所以明理之后你就不会侥幸投机取巧,也不会造成这么多人对你的不放心。

  「入则孝」当中提到「事虽小,勿擅为」,所以这也是对人的恭敬。事虽小,勿擅为,今天我们做的很多事造成自己的危险,不能做,这就是对自己恭敬。因为我们的身体一危险就是对父母不恭敬,这个身体是父母延续下来,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除了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之外,也不能做出伤害别人身体的事。因为你伤害别人就是不尊敬他,甚至於是不尊敬他的父母亲友。因为当他身体受损,就有一堆人会很伤心,你这样对这么多人就不恭敬,也没有交代。

  有一个孩子跟他的同学开玩笑,同学正准备坐下的时候,他就把椅子移开,这个动作大不大?这么小的动作,但是这攸关安全问题。这么一拿开他的同学坐下去,脊椎直接著地,所以终身瘫痪。这一个报导我还放在我的资料夹里面,因为人生你不够谨慎、不够恭敬,都有可能会造成一个人或一个家,甚至於一个国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这个家庭你看就毁掉了,他要终身瘫痪。有比他更痛苦的就是他的父母,看著他每天要在那里流眼泪,还要帮他擦背,还要付庞大的医疗费。所以我们藉由这个机会引导孩子,用一个同理心去体谅别人,所以你伤害一个人就等於让几十个人痛。

  所以我就问小朋友,你的身旁周遭有多少人关心你?他们说差不多五十个。我记得有一次因为好像是今年的元宵节花灯太挤。《弟子规》说「斗闹场,绝勿近」,都已经挤成这个样子了,外面的人还拼命往里挤。结果失控了,很多人就活活被踩死,好像踩死了几十个人。我就跟小朋友说:这一件事几十个人还要再乘以五十,代表有上千个人因为这一件事怎么样?非常难过伤心。而且这几十个人很多是刚好大学毕业,父母几十年的心血统统白费了,国家几十年的栽培也白费掉了。所以只要会危及到他人健康的事,事虽小勿擅为,这是时时提起对人的恭敬。

  「物虽小,勿私藏」。小孩子有时候还分辨不出来这个东西都是有主人的,他一看到喜欢就就拿,我们就会告诉他,你假如拿了别人东西,让人家对你失去信任,以后还有没有人要借你东西?还有没有人要跟你做朋友?有时候在讲道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讲故事,因为孩子他的思考还没有办法很抽象,故事比较具体让他去感受。我们就会跟孩子讲,有一个孩子因为有一次偷了人家东西,所以所有的人就给他贴了一个标签,给他盖一个章「小偷」。有一次他到同学家去玩,结果同学家的钱不见了,诸位小朋友,同学会想到谁?说是他偷的,隔天就当著所有的同学说:我们家的钱,你给我还回来。他是百口莫辩。而这一个朋友这一辈子都记住,他被人家误会,被人家侮辱。

  所以绝对「凡取与,贵分晓」,谁的东西绝对不能给人家私自拿来用,那我接著也会跟小朋友说,公物也不能拿。我会问他们说:学校里面这一张桌子是谁的?诸位朋友是谁的?小孩会说:校长买的。那我们接著引导孩子去思考,所以其实很多常识都在生活当中,您可以遇到机会就好好引导。那校长买的,那这个钱是谁给校长的?他们会说:那是政府给校长的。那政府的钱又从哪里来的?这个他们就不一定会答得出来,我们说就是你爸爸妈妈纳税出来的。因为整个社会是互助的团体,我们享受整个国家这么多的建设,这么多的福利,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要一起为这个国家社会付出,所以就要纳税。那纳税的人有多少?他们说有十三亿,或者说有十几亿。我说没这么多,你们有纳税吗?说有纳税的是已经有赚钱的才是纳税人,所以我们保守估计纳税的人有四亿人,所以这一张桌子是谁的?四亿人的。你拿了公物你欠多少人?四亿人。我跟小朋友说你欠四亿人,做牛做马你都还不完,所以任何公物绝对不能拿,纵使只是一支笔,一张纸,你都要公私分明。所以这也是对他们从小对公物的一种恭敬之心,有恭敬心才能够廉洁有守。

  「亲所好,力为具」,时时想著要做好让父母欢喜,这也是对父母的恭敬。「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不欢喜我们所养成的一些坏习惯,我们赶快把它改掉。虽然是对父母恭敬,事实上也是对自己的恭敬。「身有伤,贻亲忧」,所以对自己的身体要恭敬。「德有伤,贻亲羞」,所以我们的道德行为有不妥之处,都可能让父母蒙羞。对父母恭敬,绝对不能做出让父母蒙羞之事。这都是对父母落实恭敬,就不是高谈阔论,要落到实处来。

  对父母的恭敬不只是对我们好的时候恭敬,当父母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这一分恭敬心也要提得起来。所以古代的人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所以大舜的父母对他再不好,他都没有放在心上,他只想到自己应该尽的本分,还是全心全意孝顺父母。由於这一分至诚的恭敬,才让他的父母回心转意。

  在孔子的学生当中有一个贤者叫做闵子骞,他的德行非常好,闵子骞。在孔门四科当中,他是德行最好的学生之一,他的母亲比较早过世,所以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因为继母后来又生了两个弟弟,所以对他就比较刻薄,对他两个弟弟比较照顾。有一年冬天他的母亲用芦花帮他做棉衣,用真正的棉花帮他两个弟弟做衣服,结果刚好他帮他父亲驾车,因为芦花不保暖,看起来又很蓬,还以为很保暖。所以一边驾车冷风飕飕的吹过来,他就发抖,他父亲看了就觉得衣服都穿这么多了还发抖,是不是你有意侮辱你的继母?所以就很生气,拿鞭子抽闵子骞,结果这一鞭鞭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一看非常生气,就觉得继母在虐待我这个儿子,所以马上气冲冲的就回家,一进家门打算把他的继母休掉,这个时候很生气!

  闵子骞看到这个情况,不只没有幸灾乐祸,马上只提起了一个对继母的恭敬,他就跪下去说:父亲,你不要赶走继母,因为「母在一子寒」,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走了,我们三个兄弟都要寒冷挨饿。所以一个人在这么危急之下没想到自己,想到谁?想到继母,想到兄弟,甚至於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假如在盛怒之下做了这些决定,他事后也会后悔,所以这叫真实的德行,念念想著成就别人。所以也由於这一分恭敬,这一分孝心,他的继母觉得很惭愧,一个孩子都会念念为我想,我居然没有这个雅量好好的去照顾这个孩子。所以由於闵子骞的这一分恭敬孝心,扭转了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还是要用德来感化他人。「亲憎我,孝方贤」,当亲友对我们恶劣的时候,你还能够保持你对他们的关怀,这就是恭敬真正做到了。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对父母的恭敬,在《孝经》里面说道「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生病的时候要多替父母担忧,「丧则致其哀」,父母往生的时候我们要庄严肃穆,「祭则致其严」,父母走了之后,我们每一年在父母的忌日,甚至於重大节日都应该祭祀,所谓「慎宗追远,民德归厚」,我们念念不忘死去的父母老祖宗,也就是不忘他们给我们的教诲,给我们人生的关怀爱护。人有这样的心,绝对不会把人生走得误入歧途,而且会非常厚道,时时知恩报恩。所以中国的孝道也落实在祭祀祖宗之中。

  「亲有疾」,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奉养去照顾。俗话有讲到「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句话错了,为什么?真正的孝子绝对会坚持照顾父母到底。我们有一个朋友,他也三十来岁,他的老祖母把他带大,所以他祖母中风的时候,一个大男人日夜照顾。然后擦身体什么都是他,然后带老祖母抱著、背著去看医生,做得很好,也很让邻里乡党感动。一个能孝敬自己长辈的人,交朋友一定是什么?很有道义。所以在社会上也是很赢得朋友对他的爱戴,后来他也娶了一个很好的老婆,这叫善有善报。所以真正的孝子绝对会尽心尽力照顾父母,绝对不会变心。又有一句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那他不是英雄,这都是给那些假的人找藉口。真正的英雄他一定有他的智慧,有他的定功。当然这个定功要从小开始练,从小就要告诉孩子,远离这一些比较色情暴力的东西,训练他的定力。

  「丧三年,常悲咽」,还有「事死者,如事生」,就是我们对父母的恭敬,绝对不会因为他离去而有丝毫的减少。当我们父母离去,一看到父母留下来的东西,我们都会感受到父母一生给我们的这一些照顾,也会在处事待人当中突然想起父母给我们的教诲。父母在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意做到,父母不在了我们更要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所谓大孝就是显亲,大孝是显祖宗,所以要有这样的恭敬,才能够宽慰父母跟祖宗在天之灵。

  除了对父母要恭敬之外,我们《弟子规》也延续教导要对长辈恭敬,所以《弟子规》的次第那真的是非常有智慧,这也是遵循孟夫子的教诲。孟夫子说「亲亲而仁民」,把对父母的孝心、恭敬心,「亲亲」再延伸对一切人关怀之心。这一切人当然从最近的就是自己的兄弟,还有身边的长者。「仁民」,再推演到一般的人民。仁民再推演出来是什么?「而爱物」,连对山川大地、动物、植物都有这种爱心,恭敬之心。所以能不能一下子连父母都还没有孝敬,然后就跳出来对狗很好,对猫很好,有没有?有!现在人不孝父母,对狗很好,对猫很好;没有拿钱给父母,还带这个狗跟猫去洗三温暖,你看现在人真是颠倒。

  所以没有圣贤教诲,人真的不知道怎么做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上天假如没有让孔夫子在我们中国诞生,那我们这一些中国文化传不下来,现在中国人不知道活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要珍惜有孔夫子承传这个尧舜禹汤的大道。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遵循这个教诲,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我们来看仁民,从兄弟、从长辈开始做起。「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我们真正打从心里尊重别人,言语就能够忍得下来,所以当你常常能够尊重别人,你可能连一句恶语都不忍心说的,所以我们对人的恭敬,言语的一种轻声细语要在平常就练好,就能够做得到。还有整个生活礼仪,其实都是对人的恭敬心的落实。所以之前我们提到了训练孩子接待的礼仪,训练孩子打招呼的礼仪,训练孩子送客的礼仪,甚至於训练孩子吃饭的礼仪,这都是对人的恭敬之心。假如孩子吃饭的时候,大人都还没坐他就跳上去了;大人还没吃,他就赶快往自己的碗里夹,甚至於喜欢吃的,整盘菜夹一半过来。很多家长还说:来来来,多吃一点。大人没有那个教育的敏感度,真的孩子就毁掉了。所以他处处要有恭敬、要替人著想,他这个敬的功夫,对人设想的功夫才能够形成。

  所以这一些礼仪我们也要处处留心,长养孩子的恭敬之心。而这个恭敬心,你只要在他的举手投足训练,当他内化之后,很多你没教他的动作,他也会做出来。举一个例子,我们教一班学生才教差不多两个多月,教他们鞠躬,教他们问好。有一天他的老师在看电视,看一些道德的人讲课,这个孩子走过去的时候,突然他的腰整个弯下来,深怕挡到他的老师看电视。诸位朋友这个动作有没有教?没有,那他为什么会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做?从他的恭敬心发出来的,所以真正一个孩子内化有恭敬心了,他很多的行为他就会到位了。所以我们从点点滴滴生活去下手,自然而然有一天会水到渠成。

  像接电话是常常发生的事,我们说接待里面也还有接电话。我有时候打给我们中心一些老师的孩子,会发觉有一点都有做到,当他知道是我打电话去的时候,谈完话之后他绝对不切电话。我说:你怎么不切掉?他说:老师你还没切。你看这么一点滴,他每天都在为谁设想?为别人,恭敬别人,滴水穿石,他的恭敬心就形成了。你看现在很多孩子:不在,就挂下去了。你接的时候觉得怎么样?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所以连接电话一定要「长者先,幼者后」。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