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杨淑芬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02/7/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047-0007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再看《弟子规》,请看第二十四条: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这一条也非常的重要。何以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首先要了解,怎样的过失称为「错」?怎样不对的事情,我们称为「恶」?这里最大的分别在於你的心,在於你的起心动念。此地讲『无心非』,你不是故意的,不是有心去做的,这些称为错误、过失。「无心非」,非就是错。不对的事情,不对的言语,或者不对的造作,我们称为错,是无心的;有心去造作,我们就称为恶。这里它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每一个人,我们想一想,这一生都有过失,都有过错。如果无心所犯的,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存著感激之心,及时的改正自己错误的言语,错误的思想。如果你有心去做,故意去为非作歹,那就是相当的不好。这是有意造作恶业,他的结果灾难肯定会到来。有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心地要纯善;没有纯善,我们也要向善人学习。即使我们今天知道自己有过失,你能改正过来,可以说这是好人一个。我们也不要在於自己曾经犯了过失,就非常的难过,难过到终日没有办法原谅自己,这样也是错误的。所以,此地讲到:
【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这里讲到有过失不要怕,只要你能改过,不再犯,这个过就永远不再造作;不再造作,这些过失就等於没有了。因为你能忏悔自己过去的不对,你能及时的改正过来。像孔老夫子就非常赞叹颜回,他说颜回是一个不贰过之人。什么叫不贰过?就是同样的过失不再犯,知道自己有过失,肯定不再造像以前这样的过失,不再重复,不再重蹈覆辙。
『倘揜饰,增一辜』。如果你有过失,你有过错,你故意再去掩饰,不要让人知道你曾经做错事情,像这样的人也不对,有这样的心态更是不对。因为「倘揜饰」,如果你再去掩饰,再去讲一些谎言来弥补你的过失,同时「增一辜」,辜就是再增一条罪。你就增了哪一条罪?谎言之罪。
因为人很怕人家指证他有过失,也很怕改过向善,这是一般人的通病。过去的人,往昔之人,他们对自己的过失,他们很在意。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行为有过失,我们要及时改正,不要怕改。有道是「知耻近乎勇」,知道过失不是一件耻辱,知道过失能及时改正向善,就代表我们是不断往上追求之人,我们不是往下堕落之人。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条,对於自己有无心的过失,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更不应该有这种心态,故意去害人,做出一些不当的言论或者行为,都是相当不好。
人一生最难得的就是能清清白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此地也勉励我们有过失不要怕,要能及时的改过。同时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我们也要怀著宽恕的心情来对待别人。尤其是别人无心的过错,我们要原谅他没有那种智慧,他因为一时不小心,我们也不要得理不饶人,也要有宽恕的心情来原谅对方。千万不要恶上加恶,把别人逼到没有地方伸展,这也是很不对的。所以,除了勉励自己有过失及时改正之外,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个哲理。
我们看过了第二十四条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扩展我们的心胸。怎样扩展?就是要有慈悲,要有爱心,对待世间的一切众人,我们要怀著这样的爱心来对待一切众人。所以,此地接下来讲的就是:
【泛爱众。】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这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请看下一条课文,第二十五条: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一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你我都是一样的;我们站在地上,都是同一个地球上面,所以人应该要彼此的珍惜。尤其最近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人与人之间往来互动更为接近,地球就快要成为地球村了。所以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和睦共处,族群与族群当中也应该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尊重。不要认为我这个民族比较优越,我的家庭也比较富有,就有那种侵略别人之心,轻忽别人的心态,往往都是纷争的开始。所以人为什么会有争斗,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彼此不往来,彼此不互相尊重,才会引起这样的争端。假使人都能互相的包容,从个人开始做起,家庭一定幸福美满,社会也会一片祥和。
我们如果能爱护一切动物,爱护一切花草树木,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看到天空的云彩,我们会感觉大地非常的美。我们再看这么漂亮的花草树木,我们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看到花长得这么漂亮,我们内心也都会觉得非常的喜悦。我们再看看动物,天空飞的,我们听到鸟儿在唱歌,我们听到植物上面的虫鸣,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很安心,很宽慰?所以在此地,如果我们能把爱心扩展到动物,也能爱惜一切动物,爱惜世间的一切植物,爱惜这些花、这些树,人间一定会更美好。人看到这么好的环境,生活也会更为完美,更为幸福。我们再看下一条,第二十六条: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这里就讲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别人的推崇与尊重?就是那一个人品德涵养都很好,他足以服众人,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他的举止,就会从内心不由自主的敬仰他、尊敬他。为什么?因为他有德行,他有修行,他有涵养。所以这一条也告诉我们『行高者』,就是内涵、品行,你的品德。品德修养到达一个程度,一个修养很高的人,他的名声、他的威望自然相对的提升。这种从内心发出来的敬仰仰慕之心,不假外力,不是说他用权势来希望大家能服从他,敬仰他。
『人所重,非貌高』。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会值得尊重,不是他长得好看,也不是他有权势,他有财位(有财产有地位),不是的。因为那种是假的,真正从内心仰慕是不容易的。就好比颜回赞叹孔老夫子,他就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你看老师他非常的高昂,为什么?他的内涵、他的品德、他的修养都是那么高,那么雄伟。为什么雄伟?因为他的德行、他的威严会让我们不自觉的景仰他。所以此地也提到了,一个人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一定要从内心做起,你才有办法以德服众。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这里就讲到一个人有才德、有才学,有真正的学问,这些才德随著你学问的提升增高,你的声望也会随著你的内涵而提升。为什么?世间人都很希望拥有良好的老师,你有这样的才学,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大家除了羡慕你的才学之外,同时也很敬佩你有这么深厚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知识,知识的话,我们一看就明了。学问是有真实的实学,这些实学散发出来,你的言行、你的举止都会很令人敬仰的。所以这里讲人之所以能服众,不是他讲话大声,也不是用权势能压迫的,而是自自然然你有那样的真才实学,有那样的道德涵养,你才有办法令所有的众人推崇於你,敬仰於你。
所以此地就告诉我们,人要好学。尤其领导人物或者老师,我们都要知道自己一定要不断的提升,才有办法作育英才,你才有办法在团体里头、团体当中领导众人。自己千万不能有偏颇,行为方面更要谨慎;不能谨慎,不能廉洁,那你就没有办法领众,更不可能有办法服众。不能服众,我们就晓得,这个团体随时都有瓦解的可能。所以这里再再告诉我们,我们的品德要光明正大,才能赢得众人的服从。我们再看第二十七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这里也提到人不能吝财。财有两种含义,一个是自己的才能,一个是钱财。当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吝於自己的才华布施。如果你有智慧,你有能力,应该帮助一些没有能力的人,希望他们也能在这一生愈来愈好,能帮助别人解危,能帮助别人解决社会上的困扰也好,财物上的施舍也很好。总而言之,这里告诉我们,你有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能力,只要是好的,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财富,适时的帮助别人,都是中国传统的美德。
今天社会上已经很少有善人、很少有人愿意很主动的帮助别人,我们读到《弟子规》之后,衡量自己,如果你真的有才学、有才德之人,应该要站出来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事情,这样才能挽救社会颓败之风。
『人所能,勿轻訾』,什么意思?这个「訾」就是轻视、鄙视。有些人他往往看到别人好的一面,他不愿意赞叹,也不愿意有成人之美,他反而会落落的批评,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有道是「文人相轻,同行相忌」。很多人都因为面子问题,看到别人好的一面,往往没有办法赞叹;不但不能赞叹,反而还要多加以批评两句,这个也是人的通病。我们有这样的毛病,我们检查看看,这是经常很容易犯的过失。我们读到这一条也要很谨慎的想一想,如果有的话,及时的改正,我们会更好,这个人生会过得更好。
因为妄加的批评,旁人看了,他会认为你是一个贡高我慢之人。我们也晓得,「谦受益,满招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自傲自满,自傲自满的人就没有办法与众相处。不能与众相处,这个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都没有朋友。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中的互动,我们一定要有成人之美的这种心胸,看到别人有能力,应该赞叹,能再加以帮助,那是最好不过了。我们再往下看: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这个『勿』就是不可以,『谄富』就是去巴结富有之人,或者有权势之人。『勿骄贫』,也不要骄傲,贫贱也不要难过。这里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一点,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於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有道是素富贵,素贫穷,素富贵安於富贵,素贫穷也安於贫穷当中。
我们讲世事无常,人环境的好坏,可以说风水轮流转。今天你看到甲非常的得意,焉不知十年之后,甲可能落魄难堪都说不定。所以人要珍惜现今所有的环境,当你有地位、有权势的时候,千万不要仗势欺人;我们贫穷的时候也要有志气,一定要发愤图强,不要有那种自卑的感觉,一定要努力向上。你能努力,自然能改造自己的生活,自然能改造自己的命运。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珍惜;你不懂得珍惜,你会轻视别人,同时别人也会瞧不起你。你今天富贵,哪一天你落寞了,别人一样的也会瞧不起你。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想一想,我们应该要珍惜。富贵的时候,不忘要多施舍;贫贱的时候,不忘自己要好自为之,要努力自强不息,自然能改造环境。
『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人追求美好的,都是一般人的习性,看到好的就想要,我也希望能拥有。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我们的欲望就永无止境。所以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不能爱护一切的物品,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很不好的。为什么?因为无止尽的欲望会带给你很大的痛苦,当你入不敷出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办?已经养成这么奢靡的习惯,要回头都相当的难。
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子弟,要爱惜一切的物品。尤其年轻人,最喜欢追求时尚,流行什么一定要赶上这样的潮流,这个也是相当不好的毛病。子弟有这样的情形,做父母的一定要告诫之。当然最主要的,父母本身就不能有喜新厌旧这种心态,这个非常要不得。
除了物品之外,人与人相处也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我们晓得现在的家庭,有很多家庭为什么会破碎,都是源於家庭父母当中,有一方有外遇,所以把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给搞破碎了。抛弃子女,抛弃妻子,弃妻弃子都不应该,弃夫弃子也同样的不应该。为什么?家庭的建立很难得,家庭的幸福更是难得,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幸福美好的家庭,就是在於自己一时的喜新厌旧,一时的贪欲,然后造成破碎,这个非常的要不得,也是造作极大的罪恶。
为什么?当一个人被抛弃,不是他一个人而已,还有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的子女,伤了多少人的心,可以说是非常的伤心。想一想子女在这么小,他就失去了亲情,可能没有父亲,可能没有母亲,这也是天下最悲哀的一件事情。在失去家庭的温暖之后,长大如果在外面为非作歹,父母的过失就更大更大了。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有很多青少年在外游荡,有很多青少年在外不知要迷途归返,不晓得应该赶快回头。我们探究他背后,都是有一个身世凄凉的家庭背景,原来都是得不到亲情的照护,从小疏於管教。在家庭失去温暖之下,子女肯定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家庭是一切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为人父母的要珍惜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我们不要轻易的让这个幸福的家庭破碎。
夫妻当中含有极重的情义,什么情义?想想看,婚前两情相悦,才有可能结合成为一个家庭,结为夫妇。婚后彼此互相努力,建立这个家庭,买了家,安置好一个幸福的窝,彼此都有恩德,这个叫恩义,夫妻之中这个恩义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一个,夫妻里头还有信义,婚前彼此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想想过去的这些誓言,如今摇身一变统统忘记了,夫妻之间的三义都不见了,情义、恩义、信义都不讲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有这么多的家庭破碎,我们看了实在是非常的难过,尤其无辜的下一代更是可怜。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影响重大。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倾向,自己要反省一下,想一想它的危害、它的影响有多深。
所以,当我们读到『勿厌故,勿喜新』的时候,自己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质上面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在与人相处,在感情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喜新厌故的这种心态?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一定要及时回头,悬崖勒马,一切还是来得及挽救的。我们再看下面: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这里讲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往往我们会忽略很大的一点,哪一点?经常只有顾到自己,不能替对方著想。譬如说我们要找人讲话,要找人帮忙,我们如果没有注意对方是不是有空,然后就请人帮忙,就跟别人讲话,往往对方碍於这个情面,不好意思跟你讲。所以,在此末学也深深感受到,从以前服务於公职,或者后来从事教职,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扰。对方不知道你很忙,虽然看到你手上很多工作,但是他就喋喋不休,他就要找你讲话,明明我们在思考,但是没有办法。碰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心里只有默默的希望他能看到我这么忙,赶快的离开。有时候,我们正在思考的时候,正在做事很忙的时候,又接到电话,这个电话偏偏对方又跟你讲了很久,有时候不好意思跟他拒绝,往往也会带给自己无限的困扰。
所以,每一次我讲到『人不闲,勿事搅』的时候,我会特别的告诉学生,当你看到别人很忙,千万你不要再去忙上加忙,不要再找他的麻烦。「勿事搅」,就是不要再麻烦他做其他的事情,不要让别人更忙。同时,我也告诫所有的小朋友,当你要打电话给亲人、给朋友,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看看时间,是不是已经吃饭的时间到了,或者人家在休息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不要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给别人。即使你要打电话,你也要问一下:请问你现在有空吗?不要电话拿起来,就拼命讲个不停。人有时候是很忙的,但是碍於情面,又不能直接的跟你拒绝。
所以在电话当中,我们也要建立一个新的观念。我们打电话给别人,除了问候之外,如果要长谈,要细讲,要聊长一点,希望也能问一下对方有没有空闲。过去的学生,他们知道我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他们打电话来,通常都会先问:请问老师有空吗?如果他的问题比较长,我都会另外安排时间,请他什么时候再打来,方便的话就那个时间打来,这样才不会互相的影响,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礼节。希望每一个人在读到这一条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别人很忙的时候,我们不要再去找他的麻烦。
『人不安,勿话扰』。我们看到一个人生病,或者他的心情不好,我们也不要再去找他讲话。这个「话扰」就是再去找他讲话,前面那一句就是再去找他,这个事情找他帮忙。有很多人非常有爱心,听到某人生病了,住院了,就赶紧去看他。我们晓得,病人他在生病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存他的体力,而且他非常微弱,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一个接一个去探望他,这样只有叨扰他。等他好了之后,我们再去看他都不晚。
所以当我们要做,要需要人帮忙的时候,眼睛一定要仔细的瞧瞧,对方是不是很忙;很忙的时候,我们连跟他讲话的时间,我们都尽量的要避免,更何况要找他帮忙。人不安的时候,我们看到人生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也要让他有好好休息的时间。
也有一些小朋友,他们会跟我抱怨哥哥姊姊经常欺负他。我就问他:为什么你会被欺负?我会说:是不是哥哥姊姊在做功课,你去吵他,你要他陪你玩?他说:是。我说:你这样就犯了《弟子规》这一条人不闲,你去事搅。你看到哥哥姊姊正在用功读书,你去吵他,要他陪你玩,你就是不对的。如果你能看到哥哥姊姊他很忙,然后你不去吵他,你就是好弟弟。你可以跟哥哥姊姊讲:等你功课忙完了再陪我好不好?千万不可以吵他。孩子在听到这样的讲解之后,往后吵架的机会就降低了,因为他也懂得替哥哥姊姊著想,功课为要。当他功课做完了以后,做哥哥做姊姊的再陪弟弟玩,这样才对。而不是看到哥哥姊姊一回来,就抓著他不放,要他陪你玩。
所以孩子小小的年纪,你这样讲道理给他听,他往往都能接受,而且也能改善。大人这一点看到别人不能替对方著想,就是看到人就想请人帮忙,这种习惯也要改正。为什么?有时候人很难开口拒绝,可是自己又很忙,又很矛盾。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与人相处应该要怀有经常会替对方设想的这种心。
人与人交往贵在能知心,也贵在能替对方设想。这一点也告诉我们,我们要善於观察我们周遭的人事物,不要经常的去叨扰别人。你要叨扰别人,要请别人帮忙,也要看看对方他有没有空闲。要找人讲话,我们也要想一想,这个话该不该讲?有没有必要讲?看到别人没有这样的心思陪你讲话,我们也要及时克制自己,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很高兴很快乐,一定要急著跟朋友分享;一定要看状况,这样才好,同时也不会让别人造成很大的困扰。我们接著再看下一条,第二十八条: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这里也讲到人跟人相处当中,互相看到对方的不是,互相见到彼此的缺点,这是很经常的事情。我们看到别人有缺陷、有短处,『切莫揭』。这个「切」就是真实的,很真切的,一定要切记;「莫」就是不可以;「揭」就是把人家讲开,把人家传开。我想每一个人,他都有弱点,他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跟弱点也是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所以当我们知道对方有缺点,我们不要像传声筒一样,到处去讲别人的这些短处,非常要不得。你会讲别人,同时也要记住,别人也会讲你;你怎样讲别人,别人也会以牙还牙对待你。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人要有包容别人的心量。看到别人有短处、有毛病,不要去传,这是很不好的一件事,可以说是相当缺德的。
『人有私,切莫说』。这个「私」就是隐私,也是不可以说,一定不可以说,「切莫说」。在人与人相处当中,我们也不免会有一些朋友,他过去曾经遭到一些痛苦之事。当我们知道他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不愿意人家知道的这种隐痛,我们晓得了,也应该替他保密,不可以去讲,讲了以后他的伤害会更深。除了这个隐私之外,有一些事情不应该让当事人晓得的,我们也不应该去传述。
举一个例子来讲,一个朋友他曾经这样说到,他说有一个医生,他看到这个病人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可以说在数日子了,生命已经到了尽头。所以,他就跟这个病人说:你可以回去了。这个病人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当医生跟老伯说:老伯,你可以回家了,从此以后你就不用住院了。他的含意就是说:你过世了以后,你永远就不会到医院来了。这位老伯就这样回去了他的家里。因为医生的这一句话,给这个病人产生很大的信心,他说永远都不用来看病了,不用再住院了,所以他非常的高兴。
事隔一两年之后,这个病患觉得自己就好了,他想说经过一两年再回来复诊看看。这个医生看到这个老伯,就非常的惊讶说:老伯,您怎么又来了?这个老伯就讲:我来看你,因为你以前说我已经好了,可以回家了。回家之后,我就非常的高兴,对自己很有信心,就这样慢慢的调养。经过两年之后,他认为应该再来医院检查,看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这个医生就告诉所有医学系的同学,他说医生的一句话,往往可以让病人燃起生命的希望。因为他没有把真相告知这个病人,所以病人也不晓得自己的病这么严重。由此可知,很多的病都是因为心理作祟被吓死了,不是他真正病死的。所以当别人有隐私,不应该让他知道的时候,我们也要替他保密。这是一个故事。
有一次有一个朋友他当医生,他也讲到类似这样的故事。他就讲病患甲乙两个人,病历的诊病单开错了,甲是胃炎,乙是胃癌,两个单子给错了,结果真正胃炎的人他就转换成胃癌,真正胃癌的人他看到自己不是癌症,原来只是胃小小的发炎而已,结果两个人的命运就不同,一个活得很好,一个很快就病死了。
所以在这里,我们对於别人有隐私不应该让他知道,或者我们知道的也不应该替他宣扬,这样会造成别人很大的伤害。后头我所讲的病情,我们也要注意病人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打击,这样的事实,我们也要替他隐蔽起来,不要让他了解。
曾经在亲朋好友当中聊天,也听到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得到肺癌,他们不想让父亲知道他得到癌症。所以当医生诊断证明开给他们的时候,家族就开了一个会议,认为应该给父亲过一个很安详很快乐的晚年,不希望他在医院里头折腾。所以就把这个「癌」字去除掉,把它用立可白涂掉,改成炎,发炎的炎,再去影印,就拿给父亲看:爸爸,你是一般的肺炎,我们回家疗养就可以,吃吃药打打针就可以。
经过几年,两三年,父亲也真的是很快乐。子女知道父亲的病已经相当严重,但是不愿意让父亲在医院里头做很多化学治疗,或者痛苦的这种试验,他们不愿意。父亲在这两三年当中也过得很快乐。有一年过年,他就自己跑去给医生看,因为精神不错。医生就跟他说,你已经癌症末期了。结果来不及了,因为家人没有陪同他,这个父亲知道以后,心情大受影响,隔了几个月就走了。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晓得当有一些隐私,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肯定要替他保密,不要让他知道是在保护他。尤其是这个病情,为人子女的,我们如果晓得亲戚朋友当中有这样的人,他没有办法接受这样事实的打击,我们一定要替他隐蔽,不要让他晓得。看到别人,或者听到别人有痛苦的隐密,有隐私,我们更不应该去跟别人宣扬,这是非常要不得的,很损阴德的一件事情。接下来我们看底下一句: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这里也告诉我们一定要隐恶扬善,我们把善良的一面多推广,这个社会会更美好,就是善,我们能讲人家好的这是好事。为什么?当别人知道的时候,他们心生效法之心,就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把这个善的一面更加的扩散。人人能行善,这个社会不是更好吗?
『人知之,愈思勉』。「人知之」,就是善的一面,当别人晓得以后也会很高兴。「愈思勉」,如果当事者他听到自己的善事传开之后,他自己也会警惕自己,自己会更再接再厉。因为人都有向上提升的欲念,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不断不断的向上提升。所以当我们行善,如果别人晓得也没有关系,我们更应该警惕自己,再接再厉,再做得更好。
但是不能有那种为善人知,为善就是要大庭广众都晓得自己为善。我们要晓得,为善不欲人知是最好的。当别人把你的善传开之后,我们更要谨慎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求诸己,希望自己能更好。所以「人知之,愈思勉」,当这些善良的一面、好的事情传开之后,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效法。
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能把孝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听了有感受,他会起而效法,来行孝,对自己父母孝顺,这个就是好事一桩。所以,人不要忘记,看到别人有好的一面,我们一定要赞美,我们要把善良的一面更要加以发扬光大才是。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这里就讲到如果不能扬善,专门把不好的事情张扬出去,就是恶。为什么?因为把不好的传出去以后,人心惶惶,而且说不定你传的又不是事实,如果让别人误以为真,信以为真,那更是要不得。
『疾之甚,祸且作』。所以你把这些不好的事情传开,传得很快的时候,「疾之甚」,这个恶事传得特别快,「祸且作」,有时候会招来很大的祸害。所以,人一定要记住,看到不好的事情、看到不对的事情,我们要想一想,三思而行。尤其当今的媒体传播非常的快,传得愈快,伤害可能愈深愈大。所以,看到不好的要记得三思而行。隐恶扬善自古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美德,在现今社会里头,我们更需要隐恶扬善。今天时间已到,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再会。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再看《弟子规》,请看第二十四条: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这一条也非常的重要。何以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首先要了解,怎样的过失称为「错」?怎样不对的事情,我们称为「恶」?这里最大的分别在於你的心,在於你的起心动念。此地讲『无心非』,你不是故意的,不是有心去做的,这些称为错误、过失。「无心非」,非就是错。不对的事情,不对的言语,或者不对的造作,我们称为错,是无心的;有心去造作,我们就称为恶。这里它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每一个人,我们想一想,这一生都有过失,都有过错。如果无心所犯的,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存著感激之心,及时的改正自己错误的言语,错误的思想。如果你有心去做,故意去为非作歹,那就是相当的不好。这是有意造作恶业,他的结果灾难肯定会到来。有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心地要纯善;没有纯善,我们也要向善人学习。即使我们今天知道自己有过失,你能改正过来,可以说这是好人一个。我们也不要在於自己曾经犯了过失,就非常的难过,难过到终日没有办法原谅自己,这样也是错误的。所以,此地讲到:
【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这里讲到有过失不要怕,只要你能改过,不再犯,这个过就永远不再造作;不再造作,这些过失就等於没有了。因为你能忏悔自己过去的不对,你能及时的改正过来。像孔老夫子就非常赞叹颜回,他说颜回是一个不贰过之人。什么叫不贰过?就是同样的过失不再犯,知道自己有过失,肯定不再造像以前这样的过失,不再重复,不再重蹈覆辙。
『倘揜饰,增一辜』。如果你有过失,你有过错,你故意再去掩饰,不要让人知道你曾经做错事情,像这样的人也不对,有这样的心态更是不对。因为「倘揜饰」,如果你再去掩饰,再去讲一些谎言来弥补你的过失,同时「增一辜」,辜就是再增一条罪。你就增了哪一条罪?谎言之罪。
因为人很怕人家指证他有过失,也很怕改过向善,这是一般人的通病。过去的人,往昔之人,他们对自己的过失,他们很在意。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行为有过失,我们要及时改正,不要怕改。有道是「知耻近乎勇」,知道过失不是一件耻辱,知道过失能及时改正向善,就代表我们是不断往上追求之人,我们不是往下堕落之人。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条,对於自己有无心的过失,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更不应该有这种心态,故意去害人,做出一些不当的言论或者行为,都是相当不好。
人一生最难得的就是能清清白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此地也勉励我们有过失不要怕,要能及时的改过。同时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我们也要怀著宽恕的心情来对待别人。尤其是别人无心的过错,我们要原谅他没有那种智慧,他因为一时不小心,我们也不要得理不饶人,也要有宽恕的心情来原谅对方。千万不要恶上加恶,把别人逼到没有地方伸展,这也是很不对的。所以,除了勉励自己有过失及时改正之外,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个哲理。
我们看过了第二十四条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扩展我们的心胸。怎样扩展?就是要有慈悲,要有爱心,对待世间的一切众人,我们要怀著这样的爱心来对待一切众人。所以,此地接下来讲的就是:
【泛爱众。】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这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请看下一条课文,第二十五条: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一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你我都是一样的;我们站在地上,都是同一个地球上面,所以人应该要彼此的珍惜。尤其最近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人与人之间往来互动更为接近,地球就快要成为地球村了。所以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和睦共处,族群与族群当中也应该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尊重。不要认为我这个民族比较优越,我的家庭也比较富有,就有那种侵略别人之心,轻忽别人的心态,往往都是纷争的开始。所以人为什么会有争斗,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彼此不往来,彼此不互相尊重,才会引起这样的争端。假使人都能互相的包容,从个人开始做起,家庭一定幸福美满,社会也会一片祥和。
我们如果能爱护一切动物,爱护一切花草树木,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看到天空的云彩,我们会感觉大地非常的美。我们再看这么漂亮的花草树木,我们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看到花长得这么漂亮,我们内心也都会觉得非常的喜悦。我们再看看动物,天空飞的,我们听到鸟儿在唱歌,我们听到植物上面的虫鸣,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很安心,很宽慰?所以在此地,如果我们能把爱心扩展到动物,也能爱惜一切动物,爱惜世间的一切植物,爱惜这些花、这些树,人间一定会更美好。人看到这么好的环境,生活也会更为完美,更为幸福。我们再看下一条,第二十六条: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这里就讲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别人的推崇与尊重?就是那一个人品德涵养都很好,他足以服众人,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他的举止,就会从内心不由自主的敬仰他、尊敬他。为什么?因为他有德行,他有修行,他有涵养。所以这一条也告诉我们『行高者』,就是内涵、品行,你的品德。品德修养到达一个程度,一个修养很高的人,他的名声、他的威望自然相对的提升。这种从内心发出来的敬仰仰慕之心,不假外力,不是说他用权势来希望大家能服从他,敬仰他。
『人所重,非貌高』。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会值得尊重,不是他长得好看,也不是他有权势,他有财位(有财产有地位),不是的。因为那种是假的,真正从内心仰慕是不容易的。就好比颜回赞叹孔老夫子,他就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你看老师他非常的高昂,为什么?他的内涵、他的品德、他的修养都是那么高,那么雄伟。为什么雄伟?因为他的德行、他的威严会让我们不自觉的景仰他。所以此地也提到了,一个人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一定要从内心做起,你才有办法以德服众。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这里就讲到一个人有才德、有才学,有真正的学问,这些才德随著你学问的提升增高,你的声望也会随著你的内涵而提升。为什么?世间人都很希望拥有良好的老师,你有这样的才学,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大家除了羡慕你的才学之外,同时也很敬佩你有这么深厚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知识,知识的话,我们一看就明了。学问是有真实的实学,这些实学散发出来,你的言行、你的举止都会很令人敬仰的。所以这里讲人之所以能服众,不是他讲话大声,也不是用权势能压迫的,而是自自然然你有那样的真才实学,有那样的道德涵养,你才有办法令所有的众人推崇於你,敬仰於你。
所以此地就告诉我们,人要好学。尤其领导人物或者老师,我们都要知道自己一定要不断的提升,才有办法作育英才,你才有办法在团体里头、团体当中领导众人。自己千万不能有偏颇,行为方面更要谨慎;不能谨慎,不能廉洁,那你就没有办法领众,更不可能有办法服众。不能服众,我们就晓得,这个团体随时都有瓦解的可能。所以这里再再告诉我们,我们的品德要光明正大,才能赢得众人的服从。我们再看第二十七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这里也提到人不能吝财。财有两种含义,一个是自己的才能,一个是钱财。当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吝於自己的才华布施。如果你有智慧,你有能力,应该帮助一些没有能力的人,希望他们也能在这一生愈来愈好,能帮助别人解危,能帮助别人解决社会上的困扰也好,财物上的施舍也很好。总而言之,这里告诉我们,你有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能力,只要是好的,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财富,适时的帮助别人,都是中国传统的美德。
今天社会上已经很少有善人、很少有人愿意很主动的帮助别人,我们读到《弟子规》之后,衡量自己,如果你真的有才学、有才德之人,应该要站出来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事情,这样才能挽救社会颓败之风。
『人所能,勿轻訾』,什么意思?这个「訾」就是轻视、鄙视。有些人他往往看到别人好的一面,他不愿意赞叹,也不愿意有成人之美,他反而会落落的批评,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有道是「文人相轻,同行相忌」。很多人都因为面子问题,看到别人好的一面,往往没有办法赞叹;不但不能赞叹,反而还要多加以批评两句,这个也是人的通病。我们有这样的毛病,我们检查看看,这是经常很容易犯的过失。我们读到这一条也要很谨慎的想一想,如果有的话,及时的改正,我们会更好,这个人生会过得更好。
因为妄加的批评,旁人看了,他会认为你是一个贡高我慢之人。我们也晓得,「谦受益,满招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自傲自满,自傲自满的人就没有办法与众相处。不能与众相处,这个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都没有朋友。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中的互动,我们一定要有成人之美的这种心胸,看到别人有能力,应该赞叹,能再加以帮助,那是最好不过了。我们再往下看: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这个『勿』就是不可以,『谄富』就是去巴结富有之人,或者有权势之人。『勿骄贫』,也不要骄傲,贫贱也不要难过。这里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一点,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於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有道是素富贵,素贫穷,素富贵安於富贵,素贫穷也安於贫穷当中。
我们讲世事无常,人环境的好坏,可以说风水轮流转。今天你看到甲非常的得意,焉不知十年之后,甲可能落魄难堪都说不定。所以人要珍惜现今所有的环境,当你有地位、有权势的时候,千万不要仗势欺人;我们贫穷的时候也要有志气,一定要发愤图强,不要有那种自卑的感觉,一定要努力向上。你能努力,自然能改造自己的生活,自然能改造自己的命运。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珍惜;你不懂得珍惜,你会轻视别人,同时别人也会瞧不起你。你今天富贵,哪一天你落寞了,别人一样的也会瞧不起你。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想一想,我们应该要珍惜。富贵的时候,不忘要多施舍;贫贱的时候,不忘自己要好自为之,要努力自强不息,自然能改造环境。
『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人追求美好的,都是一般人的习性,看到好的就想要,我也希望能拥有。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我们的欲望就永无止境。所以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不能爱护一切的物品,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很不好的。为什么?因为无止尽的欲望会带给你很大的痛苦,当你入不敷出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办?已经养成这么奢靡的习惯,要回头都相当的难。
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子弟,要爱惜一切的物品。尤其年轻人,最喜欢追求时尚,流行什么一定要赶上这样的潮流,这个也是相当不好的毛病。子弟有这样的情形,做父母的一定要告诫之。当然最主要的,父母本身就不能有喜新厌旧这种心态,这个非常要不得。
除了物品之外,人与人相处也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我们晓得现在的家庭,有很多家庭为什么会破碎,都是源於家庭父母当中,有一方有外遇,所以把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给搞破碎了。抛弃子女,抛弃妻子,弃妻弃子都不应该,弃夫弃子也同样的不应该。为什么?家庭的建立很难得,家庭的幸福更是难得,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幸福美好的家庭,就是在於自己一时的喜新厌旧,一时的贪欲,然后造成破碎,这个非常的要不得,也是造作极大的罪恶。
为什么?当一个人被抛弃,不是他一个人而已,还有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的子女,伤了多少人的心,可以说是非常的伤心。想一想子女在这么小,他就失去了亲情,可能没有父亲,可能没有母亲,这也是天下最悲哀的一件事情。在失去家庭的温暖之后,长大如果在外面为非作歹,父母的过失就更大更大了。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有很多青少年在外游荡,有很多青少年在外不知要迷途归返,不晓得应该赶快回头。我们探究他背后,都是有一个身世凄凉的家庭背景,原来都是得不到亲情的照护,从小疏於管教。在家庭失去温暖之下,子女肯定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家庭是一切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为人父母的要珍惜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我们不要轻易的让这个幸福的家庭破碎。
夫妻当中含有极重的情义,什么情义?想想看,婚前两情相悦,才有可能结合成为一个家庭,结为夫妇。婚后彼此互相努力,建立这个家庭,买了家,安置好一个幸福的窝,彼此都有恩德,这个叫恩义,夫妻之中这个恩义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一个,夫妻里头还有信义,婚前彼此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想想过去的这些誓言,如今摇身一变统统忘记了,夫妻之间的三义都不见了,情义、恩义、信义都不讲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有这么多的家庭破碎,我们看了实在是非常的难过,尤其无辜的下一代更是可怜。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影响重大。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倾向,自己要反省一下,想一想它的危害、它的影响有多深。
所以,当我们读到『勿厌故,勿喜新』的时候,自己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质上面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在与人相处,在感情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喜新厌故的这种心态?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一定要及时回头,悬崖勒马,一切还是来得及挽救的。我们再看下面: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这里讲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往往我们会忽略很大的一点,哪一点?经常只有顾到自己,不能替对方著想。譬如说我们要找人讲话,要找人帮忙,我们如果没有注意对方是不是有空,然后就请人帮忙,就跟别人讲话,往往对方碍於这个情面,不好意思跟你讲。所以,在此末学也深深感受到,从以前服务於公职,或者后来从事教职,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扰。对方不知道你很忙,虽然看到你手上很多工作,但是他就喋喋不休,他就要找你讲话,明明我们在思考,但是没有办法。碰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心里只有默默的希望他能看到我这么忙,赶快的离开。有时候,我们正在思考的时候,正在做事很忙的时候,又接到电话,这个电话偏偏对方又跟你讲了很久,有时候不好意思跟他拒绝,往往也会带给自己无限的困扰。
所以,每一次我讲到『人不闲,勿事搅』的时候,我会特别的告诉学生,当你看到别人很忙,千万你不要再去忙上加忙,不要再找他的麻烦。「勿事搅」,就是不要再麻烦他做其他的事情,不要让别人更忙。同时,我也告诫所有的小朋友,当你要打电话给亲人、给朋友,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看看时间,是不是已经吃饭的时间到了,或者人家在休息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不要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给别人。即使你要打电话,你也要问一下:请问你现在有空吗?不要电话拿起来,就拼命讲个不停。人有时候是很忙的,但是碍於情面,又不能直接的跟你拒绝。
所以在电话当中,我们也要建立一个新的观念。我们打电话给别人,除了问候之外,如果要长谈,要细讲,要聊长一点,希望也能问一下对方有没有空闲。过去的学生,他们知道我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他们打电话来,通常都会先问:请问老师有空吗?如果他的问题比较长,我都会另外安排时间,请他什么时候再打来,方便的话就那个时间打来,这样才不会互相的影响,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礼节。希望每一个人在读到这一条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别人很忙的时候,我们不要再去找他的麻烦。
『人不安,勿话扰』。我们看到一个人生病,或者他的心情不好,我们也不要再去找他讲话。这个「话扰」就是再去找他讲话,前面那一句就是再去找他,这个事情找他帮忙。有很多人非常有爱心,听到某人生病了,住院了,就赶紧去看他。我们晓得,病人他在生病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存他的体力,而且他非常微弱,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一个接一个去探望他,这样只有叨扰他。等他好了之后,我们再去看他都不晚。
所以当我们要做,要需要人帮忙的时候,眼睛一定要仔细的瞧瞧,对方是不是很忙;很忙的时候,我们连跟他讲话的时间,我们都尽量的要避免,更何况要找他帮忙。人不安的时候,我们看到人生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也要让他有好好休息的时间。
也有一些小朋友,他们会跟我抱怨哥哥姊姊经常欺负他。我就问他:为什么你会被欺负?我会说:是不是哥哥姊姊在做功课,你去吵他,你要他陪你玩?他说:是。我说:你这样就犯了《弟子规》这一条人不闲,你去事搅。你看到哥哥姊姊正在用功读书,你去吵他,要他陪你玩,你就是不对的。如果你能看到哥哥姊姊他很忙,然后你不去吵他,你就是好弟弟。你可以跟哥哥姊姊讲:等你功课忙完了再陪我好不好?千万不可以吵他。孩子在听到这样的讲解之后,往后吵架的机会就降低了,因为他也懂得替哥哥姊姊著想,功课为要。当他功课做完了以后,做哥哥做姊姊的再陪弟弟玩,这样才对。而不是看到哥哥姊姊一回来,就抓著他不放,要他陪你玩。
所以孩子小小的年纪,你这样讲道理给他听,他往往都能接受,而且也能改善。大人这一点看到别人不能替对方著想,就是看到人就想请人帮忙,这种习惯也要改正。为什么?有时候人很难开口拒绝,可是自己又很忙,又很矛盾。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与人相处应该要怀有经常会替对方设想的这种心。
人与人交往贵在能知心,也贵在能替对方设想。这一点也告诉我们,我们要善於观察我们周遭的人事物,不要经常的去叨扰别人。你要叨扰别人,要请别人帮忙,也要看看对方他有没有空闲。要找人讲话,我们也要想一想,这个话该不该讲?有没有必要讲?看到别人没有这样的心思陪你讲话,我们也要及时克制自己,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很高兴很快乐,一定要急著跟朋友分享;一定要看状况,这样才好,同时也不会让别人造成很大的困扰。我们接著再看下一条,第二十八条: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这里也讲到人跟人相处当中,互相看到对方的不是,互相见到彼此的缺点,这是很经常的事情。我们看到别人有缺陷、有短处,『切莫揭』。这个「切」就是真实的,很真切的,一定要切记;「莫」就是不可以;「揭」就是把人家讲开,把人家传开。我想每一个人,他都有弱点,他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跟弱点也是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所以当我们知道对方有缺点,我们不要像传声筒一样,到处去讲别人的这些短处,非常要不得。你会讲别人,同时也要记住,别人也会讲你;你怎样讲别人,别人也会以牙还牙对待你。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人要有包容别人的心量。看到别人有短处、有毛病,不要去传,这是很不好的一件事,可以说是相当缺德的。
『人有私,切莫说』。这个「私」就是隐私,也是不可以说,一定不可以说,「切莫说」。在人与人相处当中,我们也不免会有一些朋友,他过去曾经遭到一些痛苦之事。当我们知道他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不愿意人家知道的这种隐痛,我们晓得了,也应该替他保密,不可以去讲,讲了以后他的伤害会更深。除了这个隐私之外,有一些事情不应该让当事人晓得的,我们也不应该去传述。
举一个例子来讲,一个朋友他曾经这样说到,他说有一个医生,他看到这个病人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可以说在数日子了,生命已经到了尽头。所以,他就跟这个病人说:你可以回去了。这个病人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当医生跟老伯说:老伯,你可以回家了,从此以后你就不用住院了。他的含意就是说:你过世了以后,你永远就不会到医院来了。这位老伯就这样回去了他的家里。因为医生的这一句话,给这个病人产生很大的信心,他说永远都不用来看病了,不用再住院了,所以他非常的高兴。
事隔一两年之后,这个病患觉得自己就好了,他想说经过一两年再回来复诊看看。这个医生看到这个老伯,就非常的惊讶说:老伯,您怎么又来了?这个老伯就讲:我来看你,因为你以前说我已经好了,可以回家了。回家之后,我就非常的高兴,对自己很有信心,就这样慢慢的调养。经过两年之后,他认为应该再来医院检查,看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这个医生就告诉所有医学系的同学,他说医生的一句话,往往可以让病人燃起生命的希望。因为他没有把真相告知这个病人,所以病人也不晓得自己的病这么严重。由此可知,很多的病都是因为心理作祟被吓死了,不是他真正病死的。所以当别人有隐私,不应该让他知道的时候,我们也要替他保密。这是一个故事。
有一次有一个朋友他当医生,他也讲到类似这样的故事。他就讲病患甲乙两个人,病历的诊病单开错了,甲是胃炎,乙是胃癌,两个单子给错了,结果真正胃炎的人他就转换成胃癌,真正胃癌的人他看到自己不是癌症,原来只是胃小小的发炎而已,结果两个人的命运就不同,一个活得很好,一个很快就病死了。
所以在这里,我们对於别人有隐私不应该让他知道,或者我们知道的也不应该替他宣扬,这样会造成别人很大的伤害。后头我所讲的病情,我们也要注意病人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打击,这样的事实,我们也要替他隐蔽起来,不要让他了解。
曾经在亲朋好友当中聊天,也听到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得到肺癌,他们不想让父亲知道他得到癌症。所以当医生诊断证明开给他们的时候,家族就开了一个会议,认为应该给父亲过一个很安详很快乐的晚年,不希望他在医院里头折腾。所以就把这个「癌」字去除掉,把它用立可白涂掉,改成炎,发炎的炎,再去影印,就拿给父亲看:爸爸,你是一般的肺炎,我们回家疗养就可以,吃吃药打打针就可以。
经过几年,两三年,父亲也真的是很快乐。子女知道父亲的病已经相当严重,但是不愿意让父亲在医院里头做很多化学治疗,或者痛苦的这种试验,他们不愿意。父亲在这两三年当中也过得很快乐。有一年过年,他就自己跑去给医生看,因为精神不错。医生就跟他说,你已经癌症末期了。结果来不及了,因为家人没有陪同他,这个父亲知道以后,心情大受影响,隔了几个月就走了。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晓得当有一些隐私,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肯定要替他保密,不要让他知道是在保护他。尤其是这个病情,为人子女的,我们如果晓得亲戚朋友当中有这样的人,他没有办法接受这样事实的打击,我们一定要替他隐蔽,不要让他晓得。看到别人,或者听到别人有痛苦的隐密,有隐私,我们更不应该去跟别人宣扬,这是非常要不得的,很损阴德的一件事情。接下来我们看底下一句: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这里也告诉我们一定要隐恶扬善,我们把善良的一面多推广,这个社会会更美好,就是善,我们能讲人家好的这是好事。为什么?当别人知道的时候,他们心生效法之心,就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把这个善的一面更加的扩散。人人能行善,这个社会不是更好吗?
『人知之,愈思勉』。「人知之」,就是善的一面,当别人晓得以后也会很高兴。「愈思勉」,如果当事者他听到自己的善事传开之后,他自己也会警惕自己,自己会更再接再厉。因为人都有向上提升的欲念,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不断不断的向上提升。所以当我们行善,如果别人晓得也没有关系,我们更应该警惕自己,再接再厉,再做得更好。
但是不能有那种为善人知,为善就是要大庭广众都晓得自己为善。我们要晓得,为善不欲人知是最好的。当别人把你的善传开之后,我们更要谨慎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求诸己,希望自己能更好。所以「人知之,愈思勉」,当这些善良的一面、好的事情传开之后,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效法。
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能把孝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听了有感受,他会起而效法,来行孝,对自己父母孝顺,这个就是好事一桩。所以,人不要忘记,看到别人有好的一面,我们一定要赞美,我们要把善良的一面更要加以发扬光大才是。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这里就讲到如果不能扬善,专门把不好的事情张扬出去,就是恶。为什么?因为把不好的传出去以后,人心惶惶,而且说不定你传的又不是事实,如果让别人误以为真,信以为真,那更是要不得。
『疾之甚,祸且作』。所以你把这些不好的事情传开,传得很快的时候,「疾之甚」,这个恶事传得特别快,「祸且作」,有时候会招来很大的祸害。所以,人一定要记住,看到不好的事情、看到不对的事情,我们要想一想,三思而行。尤其当今的媒体传播非常的快,传得愈快,伤害可能愈深愈大。所以,看到不好的要记得三思而行。隐恶扬善自古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美德,在现今社会里头,我们更需要隐恶扬善。今天时间已到,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