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乘理观 - (第八集)
十乘理观  (第八集)  2012/4/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02-037-0270集)  档名:29-287-00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三十七道品第六段,「七觉分」又名「七觉支」,「觉即觉了」,就是觉悟明白,「分即支分。谓此七法,各有支派分齐」,这七法在我们用功,有时候遇到昏沉,有时候遇到掉举,掉举就是心很烦、很乱,妄念很多,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对治。用哪一种方法不一定,所以叫支分,不定,什么方法适合就用什么方法。第一个是择法,就是选择方法,它用途非常广泛。我们前面所说的,都是在我们一生当中,我们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是佛法的法门太多,在中国大乘宗派就有八个,八个里面还有分派,宗下面还分派。这么多法门里头,哪个法门适合我修,这就不能不选择。佛陀在世不需要,释迦牟尼佛能观机,一看就知道我们适合哪个方法,他就传这个法给我们,所以遇到佛陀没有一个不得度的。佛总是能满我们的心愿,我们喜欢小乘,他就教我们小乘;喜欢人天,他就教我们做个富贵人,希望到哪一层天他都可以帮我们去;修学大乘的人,这大乘根性,大乘法门很多,决定契机。

  可是佛灭度之后,没人替我们选择了,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要靠佛的弟子。佛弟子必须真正有修持、真正有证果才有这个能力,至少阿罗汉以上有这个能力。如果没有证得阿罗汉的,可以说没有能力为我们选择。我们自己必须用相当长的时间去涉猎经论,多看看,看看哪个方法适合我,适合我的根性,适合我的生活方式,适合我的环境,修起来就方便,这是择法的根本义。实在没有能力,佛很慈悲,告诉后世的弟子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正法,持戒就能证果,就能得定、就能证果。可是像法时期就不行了,人的根性比不上前人,持戒不能得定、不能证果,那得换个方法,修定,修禅定,所以「像法时期禅定成就」,第二个一千年。这以后就是末法,末法有一万年,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释迦牟尼佛普遍为我们介绍。

  我们今天生在佛的末法时期,依照中国人的算法,释迦牟尼灭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九年,老一辈的大德都用这个纪年。现在年轻人用外国的纪年,外国纪年今年是二千五百多年,中国的纪年是三千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我们也不必费功夫去考证,这个没有什么意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不要紧。要紧的无论是照中国算法、外国算法,统统是末法,这是没有问题的。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佛为我们选择的。可是在末法时期,不知道选净土的人很多,也许佛这个经文没见过,没听说过,在《大集经》上讲的,留下来的经典很多。现在的印刷术很方便,经书很容易得到,虽是佛门弟子,修其他法门的人依然是不少。

  修净土,现在真正学净土的人也不多,净土是个特别法门,三十七道品在净土是叫助道法,就是帮助我们修行的,净土正修就是真信,真正发愿求生,老实念佛。本经教给我们修行方法八个字,「三辈往生」这品里面说的,无论是上辈,就是上根、中根、下根方法相同,无不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很简单,讲得很扼要、很清楚,只要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想往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他说得好!

  印光大师读《弥陀经要解》,佩服到极处。蕅益大师这样的说法,才让我们许许多多的迷惑都解除了。因为我们看到很多乡下的阿公阿婆,不认识字,一生没有听过经,有人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真相信,他就真想去。每天从早到晚,就这一串念珠一句佛号,他念得能不间断,念个三年五载他真往生,而且绝大多数预知时至,往生的瑞相稀有。他没听过经,不认识字,他怎么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这一解释,我们这个疑团破了,真信、真想往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好,讲得太好了,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你每天亲近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决定成佛,这个太难得了。所以净土法门称之为易行道,我们从这个地方就明白,真的是易行道。易行道,我们修了这么多年连消息都没有,这什么原因?我们修得不如法,也就是我们没发菩提心,我们对净宗半信半疑,不是真信,想去,但是这个世界又留恋,又舍不得走。不是佛讲的话不灵,不是的,是我们错会了意思,我们没有真干。我们跟阿公阿婆比差很远,他们真干,我们不是真干。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就,我们这一生当中见过,不是假的,真干真有成就。

  「择觉分」里面,现在讲《无量寿经》这本经书,《无量寿经》在中国有十二次的翻译;换句话说,有十二种不同的版本。经过这么多年代,宋之前印刷术没发明,经本都是手抄的,所以分量很少,很容易失传。我们十二种本子居然有七种失传,现在保存下来只有五种,在《大藏经》里面。这五种经文里面,确实有很多不同,有的说得详细,有的说得简略。所以古人看到这个本子判断,一般常识来判断,世尊当年在世讲《无量寿经》,决定是多次宣讲,不是一次。我们知道佛一生讲经,没有重复讲两遍的,都是讲一遍,没重复讲的。只有《无量寿经》重复多遍,这是什么意思?肯定这个法门重要,要不然不必多次讲。现在五个本子里头,我们不看别的,看愿,因为什么?这最重要的。五个本子里头,两种是四十八愿,有两种是二十四愿,有一种是三十六愿。翻译如果说一个版本,翻译不同,不可能愿文有这么大差别。所以这个判断至少世尊讲过三遍,流传到中国来是三种不同的版本,才会有这个现象,要不然不可能。《金刚经》有六种原译本,你去看大同小异,原本是一个本子,多次翻译。

  世尊对这个法门重视,一而再,再而三,劝导我们要真信,要发心求生净土,要认真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这一生决定成就。不能学多、不能学杂。现在这五种原译本,五种本子都读很困难,太多了,分量太多。读一种意思不完整,因为还有很多重要的经文,这个本子上没有,那个本子上有,於是就有会集的必要。第一次会集宋朝王龙舒居士,他会集他看到四种版本,唐朝的翻译本他没有看到。唐本里面有许多重要的经文,他那个会集本里头就没有,所以会集就不完全,只是四种本子,不是五种本子。会集得好,《大正藏》里头收了,《龙藏》里头也收了。收入《藏经》,就是古来这些祖师大德肯定这个经没有错误,入藏流通,这被肯定的。因为它不完全,所以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第二次会集,这个会集是五种本子。这个本子我这里有一本,这个本子就是魏默深会集的,当然比王龙舒的会得好,后后一定胜於前前,它要不能超过前面的,它就没有价值流通,一定比前面好。

  这个本子夏老居士做了校订,在我想一定是感校订还是没有办法圆满,重新再会集,是这个本子引起夏老决心重新会集。我们现在用的本子,这是《无量寿经》第九个本子,这个本子才真正算是完美。五种原译本经文全在里头,重复的没有,遗漏的没有,全都在其中。所以称之为《无量寿经》最完善的版本,读这一本,就等於说五种原译本全都读到。我们这一生有缘遇到,我们上一辈没有看到,上一辈那刚出来没多久,本子很少,很多人没看到。我们的缘、我们的福报就超过前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的善根,我们的努力、修持能不能超过前人?前人没遇到这个本子也能成就,我们今天遇到这么完美的本子而不能成就,那就愧对前人。这都是择法,本子好。

  第二个注解好,黄念祖老居士的注子,这个注子不是他的注解,前面印的黄念祖老居士注,这个不妥当,应该是集注就对了。注是他自己写的,这不是他自己写的,这里面的注子,他是从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里面的精华,抄来的,以经注经,以祖师大德注疏来注解这个经文。所以这部注解他用了多少参考资料,全都抄在这里头,一百九十三种。这个难得,集经论、古大德注解之大成。他告诉我,花了六年的时间,以后还加修改,加上修改得七、八年完成这部注解,真正了不起。这个注解内容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一部小藏经,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全都收的有,读这部注解你就全读了,真难得。所以我们有缘,跟念老有缘,我们在美国通电话没见面。他在美国访问,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回国之后,没有多久我就到北京去看他。那个时候在国外弘扬大经会集本,只有我一个,在国内弘扬就是他一个,我们两个碰到了欢喜,没有人在搞这部经。

  这些年来学这个经的人愈来愈多,国家也承认,我看到中国宗教局印的净土五经,《无量寿经》就是夏老的会集本,欢喜!等於说政府也选择这部经,做为净宗主要的一部经典,非常难得。所以我们择法,选择经典非常重要,这部经我们主修的,其余不同的版本我们可以做参考,遇到经文有疑问可以查。总而言之一句话,先决的条件是断疑生信,对净宗决定的信心,坚定的志愿,万缘放下,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就对了。

  四念处告诉我们,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贪恋;四正勤,断恶修善是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四如意足,我用中国一句老话来说,大家很容易懂,「知足常乐」,如意就是乐,知足才常乐。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给我们做出榜样,知足,真的知足,每天到外面去托钵,日中一食,吃饱了,那个地方都是热带,三衣就够了,不必用多,晚上树下一宿。中国人要搭个茅蓬,他茅蓬都不要,树下一宿。记住一宿,不是二宿,第二天找另外一棵树,不能找同样的树,不准你贪恋。这个树大树荫好,我每天晚上都到这来坐,不行,只可以一晚,第二天换别地方。真的知足常乐做到家!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三餐饭能吃得饱,衣服能保暖,有个小小的地方可以遮蔽风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叫如意足。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成就前面所说的五根五力,这才真正重要。

  五根头一个信根,决定相信,精进、念、定、慧,这是我们从早到晚不能少的。根增长它就有力量,力量就能够断烦恼、能够消业障,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品位。这个地方七觉支,我们修行遇到一些困难,用这些方法来对治,等於说这是治病的七种方法。譬如我们念佛,坐著念,坐久了昏沉,精神提不起来,换个方法绕佛,我走动走动绕佛,或者是拜佛。为什么?身体要运动。这都是选择方法,选择方法随时可以选择。如果心里杂念多、妄念多,我就坐下来,我就不动坐下来,把心收回来好好念佛,用定、用念、用精进对治散乱心,这随时可以选择的。

  第二,「精进觉分,谓修诸道法,无有间杂」。这个要专,我们念佛只准有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行,阿弥陀佛也行,不能夹杂别的东西进去,精进,精是精纯不杂,不夹杂。有人念佛还要念经、还要念咒,这是什么?杂了。净宗学会当年在美国成立,我编了个课诵本,我看现在的本子,不晓得谁加了很多东西进去,把一般课诵本一些东西都加进去了,没有必要。我编的是前面读经,早课读《无量寿经》第六品,晚课读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早晨这是发愿,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晚课是反省、忏悔、改过,三十二到三十七内容是讲五戒十善,说得很详细,说得很清楚,读了之后很感动人。一定要念佛的时间多,不要搞杂、不要搞乱,要求精进。加那些经、咒进去干什么?就是对净宗怀疑,怕一句阿弥陀佛它靠不住,得多加一点。念一尊佛行吗?多念几尊不是更好吗?他就搞错了。他不晓得一门能帮助你得定,杂了、多了、乱了不能得定,一才能得定。

  佛经上讲得很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修行修什么?实实在在讲就是把念头集中。我们平常念头散乱的,胡思乱想,念佛就是用这一个方法,一句佛号的方法把你这个散乱心收掉,统统归一。一切念头都归一句阿弥陀佛,久而久之心就定下来,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这就是什么?功夫得力。一门深入叫功夫,同时学好多门不叫功夫,没有功夫。一门是功夫,功夫一得力是什么?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这就功夫。心定了,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杂乱心生烦恼,这个道理要懂;不懂,这精进两个字你做不到。无有夹杂、无有妄想,只要功夫念到这点,这是人人都可以念得到的,你就决定往生,这是往生极乐世界最起码的条件。为什么?《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用什么方法?就是念佛,心里面想佛,口里头念佛,什么都不想。要念多久时间?我们看古人的《净土圣贤录》,看近代人编的念佛往生的这些传记,一般大概是三年就成功了,三年还不行,五年决定成功,这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真往生了。

  我们在新加坡,看到居士林以前的老林长陈光别,虽然是个佛教徒,没有时间念佛,也没有时间听经,工作太忙。晚年生病那是他的增上缘,生病不能上班,躺在床上听经,我们讲经的录像带拿回去听,一天听八个小时。他真听进去,听完经之后就念佛,他真的发心。两年,告诉李木源居士,他要往生,那个话我相信是真的。可是李木源居士告诉他:你不能走,你走了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只要你在就没有问题,你不在大家会乱。所以他又再留了两年。真有本事,想多住几年行,不成问题。他又住两年,他又多听了两年,又多念了两年,告诉李居士真的要往生。他的家人告诉我,他三个月前预知时至,往生三个月前,他在一张纸条上,好像写是八月初七,八月哪一天我记得不确实,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家里人也不敢问,就是那一天走的。你看三个月之前,他就清楚,他真往生。往生前一天找我给他做三皈依,头脑清楚,跟著我念誓词,第二天就走了。

  走了之后,那个时候正好新加坡有培训班,短期的弘法人员培训班,这些同学给老居士助念,四个人一班日夜不间断,这他福报。有一天这四个人换班回来,老林长的冤亲债主跟来了,进来,居士林的护法神没有障碍,让他们进来,进来之后附体就要求皈依、要求听经。那天正好我在香港讲经,因为那一段时期,我每个月到香港来讲五天。那边同学打电话告诉我,怎么办?我说赶紧给他们做皈依,皈依之后,请他们在居士林听经。居士林念佛堂我们播放讲经的录像带,他们欢喜,他说念佛堂光太大,他们不敢进去。最后他们提出来在斋堂,可以,行。斋堂给他们放了两个电视机,他们要求听《地藏经》,要求听《十善业道经》,正好都讲过,都有带子,播放大概三个月,他们离开了。他们说老林长往生,他们欢喜,他们没有障碍,他们知道极乐世界好,要求听经,要求在念佛堂念佛,都往生了。这个什么?这就是精进,生病是最好的增上缘。平常你心定不下来,你还有杂乱的事情,这一生病就好了。所以决定不能夹杂,平常用功也不要夹杂。

  我过去一生没有道场,到处流浪,好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好样子,他老人家没有道场一生流浪,哪个地方有请就到哪里去。我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真学。所以也很安慰,与各地的同修广结善缘,讲的东西多,人家要求讲什么总是满他们的愿。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楞严经》,讲四个月,都是听别人要求,我们也讲了几十部经论。前年二0一0年清明,我把《华严经》暂停,讲《无量寿经》,是看到社会动乱,地球上灾难太多,现在不能不专,《华严经》太大。这部经古大德告诉我们,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所以大《华严》我们就停下来,讲中本《华严》,一年讲一部,我们也细讲,讲黄念老的注解,注子太好了,讲了一遍一千二百个小时,讲六百次。讲完了接著讲第二遍,第二遍我们用的本子,把我在新加坡过去编的科判放进去,《科注》这就完整了。但是《科注》,注,完全用黄念老的,分科,集注还有些不妥当地方,必须再加以修订,然后就有定本流通。现在这个还不是定本,总得讲个二、三遍,我们的定本才会出来,可是统统有利益,统统有好处。所以学东西不能夹杂,夹杂不产生力量,唯有真正有力量才能帮助社会化解灾难,没有力量是做不到的。力量都是从精进里头就是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能量就出现。

  「三、喜觉分,谓契悟真法,得欢喜也」。这个喜是这样的,你修学的法门一定要能得欢喜心;如果不能生欢喜心,这个法门跟你不相应。我学那个东西,学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欢喜心,你学不会,学不好;一定很爱、很喜欢,你才会全心全力去学它,那就能学成,世法、佛法一样的道理。我们学这个经教,如果不是真正欢喜也不行,所以对净宗要生法喜,对极乐世界生法喜,对阿弥陀佛生法喜,法喜从哪里生出来?从经本。所以经典要熟,要透彻,你了解得愈深入,你就愈欢喜,经不可以不细讲。古人根柢深厚,人老实,所以讲经点到为止,不需要细说,他能体会。现在人不行,现在人心浮气躁,一定要细讲,他有问题的时候还要帮助他解答,信心才生得起来。有信心、有诚意真想学,有恭敬心你才能学得到。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现在问题?我们看整个社会,我在外国看得多,学生对於课程、对老师没有诚敬,能学到东西吗?学不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是几个人在搞的,极少数人他们有诚敬心学东西,学科学,科学有成就;学哲学,哲学有成就;学佛学,佛学有成就;学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有成就。

  诚敬,真诚恭敬,很难,没有诚敬那学到什么东西?学到是知识;换句话,浅,不够深,智慧学不到。有诚敬,读经、学教能开智慧,如果没有诚敬心,学的是知识,学的是文字,学的是表面。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也可以著作等身,但是自己不得受用,念佛不得清净心,不能往生,问题在这里。他可以做个专家学者没有问题,在大学教书可以做个名教授,世间法,这是今天学佛难就难在这个地方,诚敬心没有。真诚恭敬,诚敬心不仅是对你所学的东西,人有诚敬心,对一切人都诚敬,对一切事都诚敬,对万物都诚敬,一敬一切敬。绝不是我对佛菩萨诚敬,对别的人就不诚敬,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你有分别,你没有学透,学透没有分别了。一分诚敬对佛菩萨一分,对人、对事、对物都是一分,那真的不是假的。对你喜欢的人诚敬,对不喜欢的人讨厌,那这个诚敬是假的,不是真的。十分诚敬十分收获,百分诚敬就百分收获,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我们就看到他得受用,他真学到。

  「四、除觉分」,除是断除,「断除诸见烦恼」。这个见就是见惑,五种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叫诸见。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些,这个东西要断除,它常常有,一发觉,赶快就把它放下,什么时候发觉什么时候就除掉,就把它放下,除就是放下。修.蓝博士他来看我的时候,提到他给人治病的方法,他很会用除觉分。他说对自己最重要的,把自己的记忆清除掉,记忆不是好东西。这是真的,在佛法里头所记忆的,每回味一次就又造一次业,无论是善事、是恶事,只要你回想一遍你就又造一遍。所以这个东西清除掉是正确的,心里头没有这些记忆。心里面只有清净,一片清净,什么都没有,这他用的方法,替人治病,真管用。这个治病的理论,跟佛经上讲的完全一样,他就是非常懂得用除觉分、用舍觉分,这两个他用得好。要断除、要舍离,就是我们一般讲放下,两个字都是说放下,彻底放下。中国人讲心,良心,把自己的良心去装那些乱七八糟的肮脏东西,这个人是愚痴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的垃圾桶,专门去收垃圾!不但恶的东西不接受,不把它放在心上,善的也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恶的是三恶道,善的是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

  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佛教诲用意之深。佛教我们心里只有什么?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除这之外都没有。断恶,不要把断恶放在心上;修善,也不要把修善放在心上。断恶修善要做,放在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我什么都不放,这才能成就,这样念佛你叫会念。该放下的不放下,到最后临终的时候都成了障碍,在临命终时业障现前去不了,太多太多了。尤其是有地位、有财富、有权势很不容易放下,退休了聊天聊什么?都聊他过去那些得意的事情,或者哪些冤枉的事情,都想这些。每想一遍、说一遍就又造一遍业,天天在造业,不知道念佛,你说多可惜。我们这一生幸运遇到了正法,遇到了善知识,善知识对我们的劝告,我们还不能够做到,还半信半疑,也跟世俗人一样念过去、想未来,全叫打妄想。妄想可怕,为什么?妄想是在造因,后头有果报。如果没有果报,那都无所谓,后头有果报,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一定要清除干净,这就对了。

  舍,「舍离所见念著之境」,念是你心里挂念,著是执著,就是著相。善的境界你喜欢它,不善的境界你讨厌它,都是错误,为什么?都障碍你的清净心,把你的心染污,染污就是这么来的。怎样叫不沾污?你晓得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你就能放下,你不会执著,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是真的。弥勒菩萨说的这个话好,常常想著,我们用我们现代的算法,一秒钟,所有一切法,我们的念头,我们身体这个细胞振动的频率,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是生灭法。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念头是这个频率,物质现象也是这个频率,所以佛给我们讲无常。世间无常,这个世间是讲十法界,不是单单讲人间,十法界都是这个频率,所以没有一样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常住不会变更的,这是真的。那什么是真的?极乐世界是真的,极乐世界没有变化。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到那里是小孩,慢慢长成大人,不是的,化生。极乐世界没有胎生,胎卵湿都没有,全是化生,化是变化。那个莲苞,莲花,那个东西产生变化,那个莲花我做过比喻,好像蝴蝶,蝴蝶没有成蝴蝶是个蛹,像蚕茧一样,一个蛹,莲花就那个东西。进去之后,你看等它变化完成再出来,长了翅膀会飞,完全不一样。我们在莲花里面,就会产生蜕变,莲花一开的时候,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观经》上讲阿弥陀佛的身相,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个相又具足八万四千好,每个好又变八万四千光,每个光里头都有化佛。这是说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化身,做什么用处?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众生。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每天去往生的人也是无量无边。阿弥陀佛每个人都要去接他,这他自己发的愿,化身去迎接。迎接接来的都在莲花里头,在莲花里头就产生变化。

  莲花一开的时候,跟阿弥陀佛的身相一样,永远不会改变,虽然无量寿,他不老,他不生病,他不需要饮食。就像色界天人一样,他有色身他没有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没有,极乐世界没有。虽然是凡夫去往生的,造作恶业下下品去往生的,生到极乐世界,烦恼、习气、五欲也都没有了。那就是什么?环境改变了你,磁场改变了你,那个地方阿弥陀佛的磁场非常强烈,进入他的磁场之后,完全被感化了,烦恼不要消自然没有,业障亦如是。所以你可以带业,带著烦恼、带著业障,到达极乐世界自然没有了。弥陀愿力、修行功德加持你,真加得上,真管用,所谓是到那边去真的脱胎换骨,完全不一样了。这世尊在这部经里面,讲得非常透彻,讲得非常圆满。所以该除的要清除,该舍的统统放下,这对我们现前来讲,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念佛不能往生,障碍就是你除不了,你舍不得,不能往生,做再多的好事也不行。

  第六个,「定觉分,谓觉了所发之禅定」。你得到禅定,你这个禅定在哪一个等级自己清清楚楚,觉就清楚。世间的四禅八定你知道你在哪个等级,出世间的,声闻的禅定、缘觉的禅定、菩萨的禅定,到究竟如来自性本定,统统清楚。最后一个,「念觉分,谓思惟所修之道法」。这个念是念自己所修的法门,法门的原理、根本不出色心二法,法门的理念、法门的方法、法门的效果、法门的成就样样都知道,这真的叫觉悟,一点都不迷惑。

  末后「八正道」,也叫八圣道分,「不邪曰正,能通曰道」,这通到哪里?通到成佛。八正道是八个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八个是我们的标准,不邪、不偏、不染,这都称之为正。第一个是「正见,谓能见真理」,宇宙人生真正的道理,就是真相,在净宗来讲,我们的真理是什么?真理就是深信、切愿、持名念佛求生净土,真理。我们所依靠的真经,就是这部《无量寿经》会集本,就是这部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都是妙绝稀有,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能遇到。遇到我知道、我能认识,我要不全心全力来弘扬、来介绍,不认识的人很多。我介绍,一般人能相信,至少我学佛六十年,讲经有五十四年,来推荐这个本子,人家有点信心。没有前面这个历史,人家不相信。我真干、真学,万缘放下,每天读诵,每天跟同学们在一起分享,一天八个小时。这在八正道是我的正业,我就干这桩事情,其他的不是我的正业,我可以不要去做。正见,你见到真理,这个法门是真理,这个经典是真理。

  「二、正思惟,谓心无邪念也」。念念在道上,我们是念念在阿弥陀佛,念念在极乐世界,心里想的是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本愿。阿弥陀佛未成佛的时候法藏比丘,法藏的本愿,法藏的修行,法藏的成就,法藏利益众生的大业,想这些,想久了就变成自己的。想这个好,把自己的德行、道业天天向上提升;想世间的是染污、是堕落,这两个对比自己要知道。我们见到一切法,世间一切法出不了六道轮回,声闻、缘觉一切法出不了十法界,大乘教里面一切法,出不了阿弥陀佛的范围,正思惟。

  「三、正语,谓言无虚妄也」。这虚妄是广义的,不是说妄语是虚妄的,这里面含的意思很深。要讲到究竟标准,那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是真的,除了这一句阿弥陀佛都是虚妄。经典上这些话也不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经典它要是真实的,我们学了经典就往生,为什么还要念阿弥陀佛?经典学得再通,不念阿弥陀佛不能往生。这就是说明,阿弥陀佛是真的,经典跟阿弥陀佛比是虚妄的。经典跟其他的比它是真的,跟阿弥陀佛比就不行,就是虚妄的,看跟谁比。世间的言语,善比恶是真,善是真,恶是虚妄的;善跟阿罗汉去比,阿罗汉是真,它是虚妄;阿罗汉跟菩萨比,菩萨是真,阿罗汉是虚妄,我们一层一层的比。经典亦如是,经典,这个经典可以跟《华严》比,可以跟《法华》比。但是真正要想成就还是一句阿弥陀佛,你不能不知道,你才晓得阿弥陀佛可贵。你念阿弥陀佛,人家骂你迷信,你要真正明了、真正觉悟,你就晓得,不是我迷信,是他迷信。不会被外面一切境界所动摇,这真正没有虚妄。

  下面,「四、正业」,业是事业,我们现前三业的造作,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动作是身业,身口意三业。「白净善业」,古印度称善恶,他们的习惯不讲善恶,讲黑白,黑就是恶业,白就是善业。我们中国不习惯讲黑白,讲善恶,这个要知道,他们的白就是我们的善。白净,净是清净不染污,白净是不染污,善业,不染污才叫善业。这个善业不是善恶的善,为什么?善恶的善都染污,善恶二边都放下了,白净就现前。我们这个经题上,修行的总纲领、总的原则,「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清净是正觉,平等是正等正觉,觉是无上正等正觉,你看这经题。无论修什么法门这是标准,我有没有得清净心这个很重要,得清净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为什么?他不叫带业。带业往生的是凡圣同居土,清净心现前不带业了。如何得清净心?染净都不染。我们离开新加坡到澳洲写了两句话,「处顺境,遇善缘,不生贪痴」,这个很重要,你心保持清净没有贪恋。「处逆境,遇恶缘,不生瞋恚」,这就清净心,善恶二边都不沾,不被外头境界动摇,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才行。

  遇到恶缘你就起怨恨,错了,遇到善缘你起贪恋错了,你堕落了。生怨恨,地狱业,地狱的果报,生贪恋,饿鬼的果报,你往下堕落了。所以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那里考验,自己要觉悟你是往上去,还是往下堕落。禁不起考验的就堕落了,堕落的人多,成就的人很少。怎样保持一个平常心?平就是平等,要保持平等心。三十七道品里面讲断恶修善,什么是善?感恩是善;什么是恶?怨恨是恶。我们遇到这个人,他曾经对我一天照顾,有恩,这一天不能忘记,要有报恩的心。他对我有一千天的恶,毁谤、羞辱、障碍、伤害,一笔勾销,痕迹都不落,你的心才清净,心里头只有善没有恶。善怎么样?遇缘起善行,不遇缘连善的念头都没有。什么念头?只有佛念,心里念头只有阿弥陀佛,善恶统统没有。为什么?因为我要到极乐世界去,我想亲近阿弥陀佛,这样修行,你决定去得,你能不去吗?非去不可。善恶都会夹杂,善恶都会干扰,搞得不好它变成障碍,这一生去不了,不能不觉悟。所以说到严格的正业,念阿弥陀佛就是正业,我真信,我真愿意往生,我真念佛,我念佛就是求生净土,就为这个,正业。其他的不是修净宗的正业,今天我全为净宗讲。

  第五,「正命,谓依法乞食活命也」。我们今天(这讲出家人)出家人没有经营事业,营利的事业没有,那我们的生活是乞食,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接受别人的供养凭什么?在事上讲凭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别人是供养三宝,你是三宝里头的一分子。世尊当年在世,应该住世一百年,但是八十岁就走了,还有二十年,这二十年的福报给后世的弟子。换句话说,佛灭度之后这一万二千年,弟子不缺衣食,释迦牟尼佛的福报,我们享的是释迦牟尼佛福报。那出家弟子正业是什么?正业是如教修行,弘法利生,这出家人的事业。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这是佛门的事业。我们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搞教育的,一生搞教育。现在把它搞成宗教,这是我们后世弟子对不起本师,它不是宗教。宗教里面第一个条件,要有一个造物主、要有个真神。佛教里头没有,佛教说这个万物,宇宙万物从哪来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阿赖耶出现了,「境界为缘长六粗」,他说宇宙是这么来的。这是什么?这是科学、这是哲学。

  这几百年来科学家、哲学家就讨论这问题,算是有成就,最近三十年,就一九八0年之后,量子力学家真的把这个根源、眉目找到了。他们是从物质搞起,物质到底是什么?把物质搞清楚、搞明白,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我们这部经上说的,这个连十乘理观上第一观开头就讲到,宇宙一切万法不出色、心二法,把它归纳起来不是属於色,就是属於心,只有这两法。色从哪里来的?色由心生,心生的色法,归纳到最后,全体是心,色从心造,全体是心。这句话现在量子力学家承认,整个宇宙一切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这样密切的关系。所以佛菩萨对於五逆十恶、毁谤佛法的人都爱护,为什么?一体。他为什么会做这些不如法的事情?他迷了,他没有觉悟,他觉悟他不会做。糊涂了,一时糊涂,他会觉悟的,他不会迷到底,为什么?觉是真的,迷是假的。《起信论》上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所以地狱众生他也有一天会成佛。不觉本来没有,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他一定会回头,他是好人。所以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

  我常常勉励同学,你真想到极乐世界,要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我对阿弥陀佛的恭敬,对每个人都是一样恭敬,这样你才能见佛。为什么?佛是这个看法,我跟他同样看法,佛是存的这个心,我跟他同样的心,跟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哪有不志同道合的!这是真学佛。无论他干什么坏事,我们心目当中,他真的是阿弥陀佛,他自己不知道,这话是真的,不是说我们比作,不是的。阿弥陀佛我们知道是自性、是法性,这个名号是自性的名号,翻成中文就是无量觉,是法性的德号。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就是说一切众生皆有无量觉,只是他现在迷了,他不知道他有无量觉。我们过去也是迷,现在搞清楚,搞清楚就不再迷了。对於所有迷惑人,我们心目当中对他恭敬,礼敬诸佛。他做的善事我们赞扬,他做的不善不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口上。这是什么?这学佛,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正命,古人说的一句话说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既出家了,享受释迦牟尼佛白毫光中这一分供养,就是释迦牟尼佛二十年的福报,我们享受他的,要受用得真,我们得真干。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供养应该的,你可以接受;不能往生就不行,不能往生来生来世披毛戴角还,你接受多少供养,你得要还多少,负债。往生极乐世界这债一笔勾消,这佛供养的。这正命,所以依法乞食,我们今天还是依法乞食。不依法乞食的有,我们看到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果报,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批评,批评有过失。

  第六,「正精进,谓修诸道行无间杂也」,这正精进。我们修这个法门不怀疑、不夹杂,这个间杂就是夹杂,不夹杂、不间断,这叫正精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七、正念,谓专心忆念善法」。在净宗专心忆念弥陀,专心忆念极乐世界,如何去忆念弥陀?如何忆念极乐世界?都在这个经本里头。所以我们每天想经本上这些教训,经本上所讲的这些理事真相,这都是属於正念。这些正念有好处,帮助你断除疑惑,断疑生信,断疑开智慧,让你的信心、愿心天天增长,让你在修行功夫上法喜充满。真正契入境界,虽然生在这个环境,依然是清净无染,无异於极乐世界,你有能力不受外头六尘境界干扰。像宗门大德开悟时候所说的,「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清净。所有境界善的、不善的都不放在心上,心地确实是清净心、平等心,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句话重要,什么都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

  这个人於我有怨,那个人於我有恩,都不是真的。六道轮回是假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讲到最后,连实报庄严土都不是真的。真的只有一个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什么?自性。所以修行成佛最后回归自性,我们从自性,迷了自性出来,转了一个大圈,转到最后回归自性。这个大圈?这个大圈是一场大梦,回归自性是梦醒了,梦里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道理要搞通,你才真正能得法喜,真正慈悲心生出来,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前几年我们常常说的,跟不同宗教往来,「慈悲遍法界,善意满人间」,你说这个生活多快乐,这不就是极乐世界!极乐跟娑婆没有差别,就在你的念头,你的念头真的要转过来,娑婆无异极乐,念头转不过来,极乐世界去不了,没分。

  后面「正定,谓一心住於真空之理」,这是真正的正定。为什么?《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无为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真的,有生有灭是假的,为什么?自性本定。不定就是自性迷了,自性要觉,它是不动的,它没有念头,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是真心,一念不生是真诚,一念不生是真的诚敬,有二念就迷了。有一个念头起来,就一个有念,一个无念,变成二就迷了,一念是觉,二念是迷。我们今天没有能力回归到一念,我们把所有一切集中在一句佛号,我都归一句佛号。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在那边听经修行,到最后连这句佛号也不见,那就完全觉悟,你回归常寂光。还有这一念,回不了常寂光,在实报庄严土法身菩萨,这一念没有了就回常寂光。其实在实报土那个念没有了,念的习气在,习气没断,习气断了,实报庄严土不见,只剩下常寂光。

  常寂光是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根源,宇宙从哪来?从这来的。在佛法讲宇宙是谁造的?是你自己造的,与别人不相干,真的。什么造的?念头造的。现在科学家发现,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念力的能量要能够集中,集中在善的这点,对自己身体可以治病,什么病都能治好,不需要用医药,念头。对我们居住的环境,什么样的灾难都可以化解,念力。佛在《楞严》上告诉我们,水灾是贪婪感应的,海水上升、海啸,贪;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瞋恚感应;风灾,愚痴感应的;地震,傲慢感应的;山崩地陷,怀疑感应的。贪瞋痴慢疑断掉,这五种灾难没有了,五种灾难对应在自己身上就是五脏六腑,各有对应点。所以佛教给我们妙绝了,不但可以救自己,也可以帮助众生。好,今天我们把八正道就说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