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弥陀 离苦得乐 (第一集) 2012/2/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02-037-0219集) 档名:29-275-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六十页,第三行,从当中看起:
「门者,法有种种差别,能使人趣入涅盘,故称为门」,这就是门的意思。门是能够进出、通达的意思。法,大乘经常说有八万四千,这八万四千法在四弘誓愿里面也称为法门无量,也是无量法。每一个法都能够通达涅盘,所以称之为门。佛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每个法门都能通入涅盘,为什么?涅盘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不能离体,离开体,这法不能建立。我们在前面学习,常常用电视屏幕来比喻本体。体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它是真的,它永恒不变,它不生不灭。一切法就好比是屏幕上显示的色相,色相、音声都不能离开屏幕。我们就晓得,任何一法都能够明心见性,包括所谓的世间法,当然也包括所有不同的宗教。法是平等的,都能见性,但是问题,众生根性不平等,有些他学起来容易,能达到目的,有些学起来很困难,达不到目的。由此可知,不平等是众生,不是法。
众生的什么不平等?众生的心不平等,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不平等。妄想还好,这起心动念,最严重的就是分别执著。不但是分别执著两个人不会平等,自己一个人也不平等。我们想想,小时候分别执著跟长大了不一样,长大了分别执著跟中年不一样,中年分别执著跟老年不一样,乃至於早晨跟晚上不一样,变化太大了。由此可知,心思之乱,妄念之多,这就是自己跟自己都无法平等。由此可知,一切法种种不平等,是我们妄心造成的。真心,真心是平等的,真心是一如的。所以用真心很容易契入涅盘境界,用妄心就完全没有法子。这是讲法有种种差别,能使人趣入涅盘。这个东西用对了,全管用,真的像大夫用药一样,这个药要对症,药到病除;如果不对症,这病会加重,甚至於导致死亡。不对症,不是药不好,什么药对什么样的病症。用这个比喻说明门的意思。
「依真谛门者,依第一义谛为门也」。真谛就是第一义,第一义是本体,第二义就是现相;第一义是真的,第二义就是假,就不是真的,是虚妄的,往后是愈多,妄上再加妄。「依真谛之胜义,植众德之根本。故曰依真谛门,植众德本」。我们学佛也学了不少年,现在渐渐觉悟了,积善植德重要,一个人不能不认真去学习。如果能往生,这个功德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品位,不能往生,得到的是人天福报,总之没有白修。在这个社会,史无前例的动荡社会当中,伦理道德、古圣先贤教育可以说全面崩坏,我们要想积善累德是真不容易!这样的人是真正有福的人。
早年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说聪明人要有前后眼。这是什么意思?前后眼就是能看到古人,能看到未来。吸取古圣先贤的教诲、经验,认真修行,创造美好的将来,这个人才算是聪明人。决定要相信因果报应,善人决定得善果,恶人决定得恶报,善恶果报丝毫都不差,千万不要看错了。恶人,今天他享福,好像因果是假的;那个善人,人心地善良,可是他非常清苦,这好像是跟因果讲的完全相违背。这什么原因?我们只有现前,只看到现在,没有看到过去,也没有看到未来,只是很狭窄的这个一段被我们看到了。这个人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这一生所造的恶业很多,他现在享受的是过去的福报,还没享完,继续在享受,是这个意思;这一世所造的恶,没报。这我们明白了,这一世造的业因来世报,因果通三世。这一世造善业没有得善果,但是他要能够坚持,再苦、再难还是要积善、要修德,好!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没有善行,没有福报,这一生得到的苦报;但是这一生行善,来生的福报好,善果在来世,一定要懂得。要不然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人富贵、有人贫贱?好像老天待人不平等。这个事情实际上与老天不相干,都是众生自作自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命里头有多大的因,享多大的果报,善恶都出不了这个原理。明白这个道理,最好修福不受福报,自己的生活能过得去就好。不受福报,这个福报就累积了,累积到十世、二十世,福报就大了,那个如果要是闻到佛法,会成佛、成菩萨,他有那么大的福报。福报大了智慧也会生,中国古人说「福至心灵」,福报到了,那个心好像特别聪明,福至心灵,有连带的关系。只要我们没有贪瞋痴慢,福报里头就有智慧;如果有贪瞋痴慢,福报里头没有智慧,那个福报也很容易享尽的。因为贪瞋痴慢是不善的心,纵然修福、积德也不是圆满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无论是世法、是佛法都应该把贪瞋痴慢疑放下,我们修世出世法都能够得到真实的果报,这叫二谛。
下面,「《金刚经》曰: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依真谛门,即无四相也」。离四相是真谛、是佛法,这不是世间法。与这四句相应,这是依真谛门。你看无我,不著我相;无人,不著人相;无众生,不著法相;无寿者,不著时间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大乘教。离相修一切善,当然他不执著一切善,经教里面所说的「三轮体空」,这个善是真善。为什么?与性德圆满相应。做到极处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作而无作,做一切善等於没做一样,他没有起心动念。行布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皆不著相。我,这是能施的人,不著我相,不以为我做了好事。这个事什么?应该做的,遇到缘应该做。做,不著相。施给需要的人,给他了,也不执著他,不执著人相。无论施给的是钱财、是物品,也不执著这个相。
现在人做功德,要把功德记下来,道场也一样,他政府要业绩,你这一年做了多少好事,一桩一桩都记下来,这是什么?著相,这世间法。这个著相,他著相,我们修布施的人千万别著相。更有甚者,我们去参观这个建筑物,你看这个建筑物里头有柱子,某某人捐献的,那个梁是某某人捐献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心里确实有这个相,这就是修的福,不是功德,是福德,著相的福德。果报,来生人天,出不了三界。念佛往生,修这种福不能帮助你提升品位。我们自己想想,离相好还是著相好?著相有烦恼、有牵挂,因为常常想著这些。离相好,心地纯净纯善。做什么好事?没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痕迹,没有业绩,好!没有业绩是什么?你没造业,善业、恶业都没造。这是真谛门,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造恶不著造恶的相。
菩萨还作恶吗?有。为什么?他用造恶度众生。我们在善财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苏蜜多女的贪恋,这三个人是造贪瞋痴,度贪瞋痴的众生。你看,用贪瞋痴去度贪瞋痴,以毒攻毒。但是这效果你就知道了,效果是叫贪瞋痴的人觉悟、回头。坏事变成好事,菩萨!菩萨不著相,作而无作。善财童子去参访,参访什么?去学习。这样的行持,是法身大士才能做到。四摄法里面的「同事」也就是这样情形,所以我们讲四摄法,不敢讲这一条。但是四摄法有,同事怎么讲?我们只能够讲与一切诸佛菩萨同善这方面,同恶那方面我们就不讲,我们就回避。为什么?一般人做不到。这在今天这个社会要特别注意到,真正是法身菩萨没问题,不是法身菩萨不可以。离四相修一切善法,依真谛门,真谛就是无四相。
「植众德本者,修一切善法也」,植众德本。「植者,种植」,好比植物一样种植。德是善,本是根本,这是这一句分开来解释。「诸善万行之功德,为佛果大觉之根本者,称为德本」。这个德本我们要知道,佛法里面所讲的十善,十善是总纲领、总原则。十善里头,每一条都具足其他的九种善,十乘十就是一百;一百里头,每一条又具足十善,这就变成一千;这一千,每一条里头又具足十善,就变成一万。所以菩萨把十善展开为八万四千细行,小乘阿罗汉将十善展开为三千门,叫三千威仪,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全是十善,这是佛法的根。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把它做圆满不是容易事情。凡夫做不到,菩萨能做到,所以佛教菩萨植众德本。
德本,「又万德之根本称为德本。依是义故,阿弥陀佛名号,体具万德,名召万德,故曰德本」。这是净宗独妙的法门,比十善业更进了一步,又向上提升一级。几个人能知道?我相信知道的人他拼命念佛,为什么?植众德本!自己过去生中欠缺修善积德,缺了这门功课,现在要补。遇到弥陀名号,知道名号体具万德,名召万德,原来用这个方法就能够植众德本,所以他会拼命的干。真干的人也只有两种人,所谓上智与下愚,这两种人真干。他知道了,他真正能做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能够认识这八个字、能够懂得这八个字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这八个字很平常,但是怎么样?真的没懂得,没有在意。也都能说,没有做到,没有做到跟不懂没有两样。这个问题多重要!所以这一句,我们得把它多念几遍,「万德之根本称为德本。依是义故,阿弥陀佛名号,体具万德,名召万德,故曰德本」。劝念佛!不是假的,是真的。我们实在讲太大意了,学佛几十年,没有注意到这桩事情,把光阴全都空过了,搞什么都不如念佛。
《教行信证》第六卷说,「德本者,如来德号。此德号者,一声称念,至德成满,众祸皆转」,这说得更清楚了。「十方三世德号之本,故曰德本也」。《教行信证》里面所说的,没有指阿弥陀佛,只说如来德号,换句话说,任何一尊佛的名号都在其中。是不是这个解释?是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在前面学过,不止学一遍,学了很多遍,阿弥陀佛名号具足一切如来的德本,这一句也就代表一切如来德号。实在讲它本来是一切如来德号,为什么?阿弥陀佛什么意思?照它字面上翻过来,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它是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只要成佛都可以称作阿弥陀佛,没错,无量觉。法藏比丘在极乐世界成佛,他就用这个名号,是诸佛的通号,也是阿弥陀佛的别号,通别是一不是二。名号一定要熟,名号的含义,名号的功德,搞不清楚,要劝人念很难;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不劝他,他自己都会念。「一声称念,至德成满」,这一句说得好,至德,德到了极处,我们常讲,深、广都没有边际,至德成就、圆满了。这是心转了、念转了,心是佛心,德是佛德,而且是圆满了。下头一句,「众祸皆转」,所有的灾难全没有了,所有的苦难也没有了,真正究竟圆满的离苦得乐。名号,「十方三世德号之本」,阿弥陀佛,「故曰德本也」。
「如上所引《观佛三昧经》,释尊曰: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你看《观佛三昧经》上这句经文,念老在这个注解上,前面引过,现在又引。多次的引用,说明什么?说明它重要,为我们做出证明,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这是世尊自己说的。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他与十方诸佛,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贤劫诸佛是这个大劫里头,这个大劫叫贤劫。在这一大劫当中,我们住的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这个劫叫贤劫,贤是贤人,一千尊佛出世。这一千尊佛从初发心,统统都是因念佛三昧力故成佛的。念佛三昧是因,得一切种智是果,得一切种智就是得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亦与之同旨」,与这一段「植众德本」是同一个宗旨,「皆以持名念佛为十方三世德号之本」,特别给我们注明白,全都是劝我们念佛。
「故知植众德本可有二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者,菩萨因中,万德圆满。从因得果,故云植众德本」。菩萨修行,时间很长,生生世世植众德本,成就他万德圆满,修因这才能证果。第二个意思,「众德本者,即念佛名号」。前面是通途法门,第二个是特别法门,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专念这句阿弥陀佛,等於菩萨在无量劫中修善积德、成就万德圆满,净宗法门一句佛号就行了。这两个,两种植众德本,看哪个难哪个易,我们在这里做个选择。「且此二说实不相违。因菩萨因行不离念佛故,故一中有二;又念佛圆具万德故,是二中摄一」。所以它不相违,加强我们的信心,我们一定要好好掌握住。
下面这一段「忍力成就」,这教我们,积功累德要如何把功德保持而不失掉?那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得成於忍」,忍辱就非常重要!不忍,一发脾气,火烧功德林,你的功德全没有了。功德难,积功累德非常非常之难,什么时候发一顿脾气,完了。如果临命终时发一顿脾气,一生修的功德全完了,它变质了,变成福德。所以,你要真正能保持功德,你就晓得一生不发脾气,没有瞋恚心,这个人的功德会圆圆满满的保持住。有一点点瞋恚心,诸位要晓得,傲慢属於瞋恚,傲慢是瞋恚的一分,是主要的一分,有这个东西,功德就很难。魔王波旬看菩萨修积的功德,总想把它破坏。怎么破坏?想办法叫他发脾气,用种种方法来诱惑。菩萨有定力,菩萨有忍辱波罗蜜,无论什么方法去诱惑,菩萨如如不动。一般没有定力这些初发心的菩萨就难了,往往才修一点,就给魔王破坏掉了,禁不起诱惑。《金刚经》里讲六波罗蜜,唯独布施跟忍辱这两条讲得最详细,原因这两条是六波罗蜜的关键,一个是修福,一个是把福怎样保住不失掉。积功累德,功德的成就就是禅定、就是般若,禅定、般若是功德的花果。所以在这一段特别要教给我们。经文说: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我们要认真学习,什么样的苦能够忍受,不要计较,自己在生活方面要『少欲知足』,这才能成就。我们看注解。「计者,计较执著也」,善於计较执著,这种人修行很困难,为什么?他放不下。「苦者」,《佛地经》第五卷曰:「逼恼身心名苦。」这个逼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压力,精神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在这个社会上人情世故的压力,压力多了,身心两方面都有。恼是烦恼,让你身心都不自在,这叫苦。「众苦者」,苦很多,「如二苦」,二苦是「内苦、外苦」。
我们这里有一份参考资料,这是从《佛学大辞典》来的。「内苦,此有二种:四百四病为身苦,忧愁嫉妒等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我们中国人讲的七情五欲,这是烦恼。佛法通常讲四种,身有苦乐,心有忧喜,这讲四种。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忧、愁、嫉妒这是心苦。有这种心的人,心不自在,心有障碍,听闻佛法不会解佛的真实义。为什么?这是障碍。我们讲听经,听多年听不懂,为什么不懂?心里头有这四个字,你听不懂,你看经看不懂。这个烦恼习气每天都起现行,看到比我好的,心里就很难过,他为什么比我好?我为什么不如他?不服气!第二,「外苦」。外苦也有两种,第一个是「恶贼虎狼」,这会伤害你,第二「风雨寒热」这些灾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底下告诉我们,《智度论》第十九卷有详细解释。你看你内有忧愁、嫉妒,又有一些病痛,病痛都是从不善念头上生的,贪瞋痴慢疑应对我们的五脏六腑,容易感染疾病。
底下讲「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这是大乘教里头常讲的。苦苦,实际上底下说的八苦,八苦就是属於苦苦,从苦苦里头开出来的。这三个苦,下面这个苦字是名词,上面苦是个动词,是个形容词,所以称之为苦苦。这一条,人没有办法离开生老病死,这四种苦,这是属於我们的身,身心有生老病死;之外,有求不得苦,有爱别离苦,有怨憎会苦,还有五阴炽盛苦,叫八苦交煎。这三苦。我们看底下这个参考资料,《涅盘经》上讲的八苦,因为这就是苦苦的细说。第一个是「生苦,生苦有五种」。第一个是「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亲腹中,居处不干净,住在母亲的子宫里面,这是讲投胎,神识去投胎。第二个,「种子」。种子是「识」,识是神识,我们一般讲灵魂,灵魂你看「托父母遗体」,所谓父精母血,这是他身体的来由,这个肉身。他的神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第三「增长」。他在母亲子宫里面,要经历十个月,这十个月在母亲子宫里面,佛在经典上有形容,受的苦难跟地狱差不多。所以叫胎狱,这十个月就等於在地狱里头,说明他痛苦。「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生脏就是小肠,「之下,熟脏(大肠)之上」,子宫就在这个地方,「间夹如狱」,就像在地狱里头一样。母亲喝一杯凉水,他在里面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狱;母亲喝一口热汤,就像在八热地狱;母亲的情绪要不稳定,他的苦难就多了。
在这个世界上对这桩事情了解清楚的,佛知道,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唯独在中国古籍里面,我们看到妇人怀孕的时候有礼,她必须要遵守的。这十个月当中,思想要纯正,没有邪思邪念、没有恶念;言语要谨慎,决定没有恶口;身体要端庄。为什么?影响胎儿,神识一入胎他就知道。这十个月好好照顾这个小孩,让他禀受的是正气,母亲给他的全是善良的,所有一切不善都不让他感染。我们就晓得,善中之善无过於诵经、念佛,对小孩好!将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他,这个小孩出生一定非常好养,会很听话。纵然是报怨来的、讨债来的,这个怨结都可以化解。为什么?母亲的爱心。本来是来讨债的、是来报怨的,母亲对他这样爱护,化解了。报恩的,恩上加恩。这个好,这个重要。
在古时候,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的,母亲在这个时候读圣贤书,听古圣先贤的故事,对小孩都有好处。他知不知道?他知道。我们在这几年,看到一些堕胎这些婴灵所传来的信息,就是他们都知道。他们如果要是不知道的话,这个堕胎应该没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事情?可见得统统晓得,没有不知道的。堕胎就是杀人,杀人就得偿命。如果我们对於这些理跟事都清楚、都明了,你就不敢干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跟自己的儿女结冤仇?不是普通冤仇,比什么都重的冤仇,将来的报偿没完没了,非常恐怖。
第四「出胎」。出胎是讲初生下来,离开母体,「有冷风、热风」,这就是讲温度,冬天出生的有冷风,夏天出生的有热风。然后还有衣服等,这些东西触到他身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这些东西他穿到身上为什么会哭?是他刚刚接触,从来没接触过,第一次接触,就好像刺一样,刺在身体,他感到痛苦。「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这个时候他自己还不知道,长大之后慢慢就有比较了,统统是属於业报。所以小孩出生,佛经上有比喻,譬喻过夹山地狱,两座山密密的,你从里头钻过去,你说多辛苦。所以他出生,苦到极处他就哭,你们有没有看那个小孩出生,生下来嘻嘻哈哈笑起来,有没有?没有一个。为什么会哭?太痛苦了。听他的哭声,痛苦,要苦一辈子,很不容易觉悟。真正过去生中有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有觉悟的可能。这个生苦我们都忘掉了,到这个世间来的时候受这个大苦。如果神识他要知道这么苦,他不敢投胎了,这个关不好过,他也是迷惑颠倒投胎的。
第二是「老苦,老苦有两种: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这我们都看到,年岁大了,体力衰了,行动不方便。有福报的有人照顾,这还好一点,没有福报的很可怜,到什么地方去都不方便。出门去散散步,都拄个拐杖,要不小心就有跌倒的可能,这一跌倒,能不能爬起来都是问题。人必定要经过,要不想老,那就短命,不愿意短命就得受老苦,不能避免的事情。「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老朽,老苦。老苦我们最容易感受到,为什么?就在面前,你都能看到。我最近住六和园,六和园是个农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出外谋生了,住在家里面都是老人。这个小村百分之八十老人,有些身体还不错,每天种种菜,浇花、浇水,我们每天都看到,都八十多岁。我们邻居,有一个跟我同年,三次中风,身体还算是不错,每天早晨都出来散步,拄个拐杖,要运动,不运动更糟糕。现在没有人照顾,中国古时候大家庭,这就看到大家庭的好处,大家庭,老人有人照顾,儿孙满堂。这些孩子年轻,都懂得照顾大人,都懂得孝敬,这是长辈。
「病苦」也有两种,一种是身病,这个四大不调。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中国古人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饮食起居不小心,得病。现在这个时代,饮食不是享受,现在是一种威胁,饮食里头多半都有化学品在里头,到哪里去找干净的食物!这些生化、化学、农药、肥料、种子,全都有问题。种子经过基因改变,所以吃这些东西,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症,人要到医院,麻烦就大了。农产品不敢吃,为什么?农耕都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我们到农村去访问过,种的这些稻米,他自己吃的是另外一块,没有农药化肥的,他自己吃的;出去卖的,都用农药化肥,长得漂亮,米又白又干净。蔬菜亦如是。那个卖的东西他们敢不敢吃?不敢吃。这是什么行为?明摆著在面前的,叫谋财害命。他卖给你,赚你的钱,东西给你,要你的命,你看多恐怖。
我们同学从网路下载一些新闻给我看,全球有很多灾难,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这些专家学者预估将来一定有粮食危机。粮食生产量因为灾难的原因,旱灾、水灾,农作物没收成,将来人吃什么?现在水也有问题,海洋被污染,内陆的河川也被污染,土地被污染了,麻烦真大!我在澳洲,同修们问我,我们吃的东西天天要吃,怎么样保持干净、卫生?唯一的办法,自己搞农耕。十方的供养是供养常住的,常住不要留这些钱财,买土地、买农地来耕种,让常住生活有保障。我们自己不会种,请农夫来耕种,给他工资。收成的时候,除了自己吃的之外,一定有很多多余,多余,可以在市场上去卖,卖的钱付工资还有余。我们吃得干净,这放心,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所以,帮助我们种植这些农夫看到都欢喜,因为不用农药、化肥也能种出很好的粮食、蔬菜、水果,他们看到了。我们也劝导他们不要用农药、化肥。我们的田园里面都放佛号,树木花草统统都听阿弥陀佛,日夜不间断。所以他到我们这里参观,问我们怎么种出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说用佛号音乐种出来的,他们听了佛号也欢喜。所以今天养生、饮食、衣服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心病」。现在人心病多,普遍的,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不好的心情,不好的情绪,当然就做不善的业,不善的业,杀盗淫妄。哪个人不做?哪一天不做?有意无意伤害这些小动物,蜎飞蠕动、蚊虫蚂蚁。家里面像苍蝇、蟑螂、老鼠,我们想想有没有杀害。盗,占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贪一点小便宜,错了,不应该。淫,淫欲是其中的一条,第二个意思,凡是过分都叫淫。我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有没有过分?分,是本分。中国古人,是什么样的身分就保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贪心。富贵过富贵人的生活,贫贱守住贫贱人的生活,安贫乐道。所以对於物质生活懂得节俭,一点都不浪费。勤俭持家,这个家庭会慢慢的兴旺;如果奢侈浪费,这个家庭容易衰败。古圣先贤给我们讲得很多。
第四「死苦」。「死苦有二种: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这都是死苦。死了以后,如果这一生心行不善,那就更苦了,他堕到恶道。所以我们知道死苦后面还有问题。要是真正了解,我们存心要善良,宁愿吃亏,不占人便宜。一定要懂得行善积德,我们来生比这一生更好,这就是聪明人,这叫有智慧的人。来生最好是到极乐世界去学佛,实际上,到极乐世界决定成佛,那是好到究竟圆满了。
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缘,这个缘不容易遇得。诸位想想看,今天世界上人口总数大概七十多亿,这七十多亿人我们同时生在地球上,几分之几听到佛法?少数!我们自己是没有调查过,听说宗教界的统计,全世界学佛的人大概只有五亿多人,七十亿只有五亿,闻到佛法的人不多。这五亿人当中,又有几分之几闻到正法?闻到正法的里面,再问有几分之几听到净土?你一层一层淘汰下来,真的没有几个,然后才晓得我们多幸运、多难得。珍惜这个缘分,得来不容易!来生纵然再到人间来投胎去做人,未必闻到佛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真话,不是假话。闻佛法有什么可贵?有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的机会,有这个机会。不闻佛法没有这个机会,来生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们遇到这个机会,不能轻易把它放过。所以,没有能力往生就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有把握往生,死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了。要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他都是小事,其他的无所谓,这就是真的学佛。真学佛少中之少,再能听到这部经,读到这部经,少之又少。
第五种,「爱别离苦」,谓所爱的人,亲爱的人,「乖违离散」,不能常常住在一起,这是爱别离苦。你所喜爱的物,譬如说你爱你的居住的环境,非常喜欢,偏偏你要到外地去工作,你不能在这个地方长住,这都叫爱别离。你所喜欢的工作,你所喜欢的物品,都不能常常伴随著你,你都得常常跟它们别离。早年我在台北讲经,台北有一个也是大富长者,也是个企业家,在阳明山建了个别墅,非常优雅,环境非常好。我听说他一生在那里就住了一个晚上,我也在他别墅住了一晚上。你看看,一生建个别墅,只住一晚。有福报的是什么人?他那些工人,替他看房子的。他有两个工人长住那里,替他整理环境,有福报!这两个工人没有所有权,但是他有使用权。我听说这个世间像这样的富贵人家很多很多,建了富丽堂皇的别墅,一生不晓得在那里能住几天,爱别离苦。
第六个是「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喜欢的人偏偏常常要见面,常常要在一起,怨憎会。不喜欢的东西,你常常会遇到,你没有办法把它舍弃,这都是人间的苦事。第七个是「求不得苦」。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古时候读圣贤书,欲望还有个标准,不能太离谱、不能太过分。现在标准没有了,圣贤书不念了,佛法也不要了,标准完全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欲望没有止境,这就太苦了。天天望著别人,跟别人去相比,总想比别人高一点,比别人更好一点,大家都比赛。住在高楼上,一百层以上的高楼,很风光;如果灾难来了,电没有了,那就苦不堪言,天天要爬山。电没有,水没有,你怎么生活?这些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时时刻刻给我们身体、精神带来的威胁,都是我们现在人的处境。
后面还有一个,最后「五阴盛苦」,五阴炽盛。「五阴者,色受想行识」,这个阴是盖覆的意思,它能够「盖覆真性」,真性就是真心,「不令显发」,我们的真心生不起来。这个五阴是妄心,色是我们物质的身体,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心理现象。受是感受,想是妄念,行是相续相,前念灭后念就生。我们读过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就很清楚、很明白,那个念头不断就是行。识,识就是阿赖耶,我们世间人叫它做灵魂,在佛法里叫它做神识。「来先去后作主公」,到这个世间来,它第一个来,它来投胎;走的时候它最后走,阿赖耶识最后走。五根是最先走,眼看不见了,耳听不见了,鼻也不能嗅了,五根先失去作用,阿赖耶最后。
所以佛教给我们,送往生助念的时候一定要晓得,这个人断气了,前面七识都不起作用,阿赖耶起作用;阿赖耶走了,这个人就真的死亡了。佛告诉我们,人断气之后,呼吸没有了,至少还要八个小时阿赖耶识才离开。这八个小时,就不能够碰这个亡者,你碰他什么?他会痛苦,他感觉痛苦,痛苦,他就有怨恨。怨恨,怨恨就会堕地狱。所以,八个小时不要碰他,念佛帮助他,希望他的神识也跟著念佛,这是最好的方法。最稳当的是十二个小时之后,或者十四个小时之后,就更安全,他真走了。这叫五阴。盛是盛大的意思,「谓前面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所以叫它做「五阴盛苦」。这是三苦里面苦苦。
除了苦苦之外,还有坏苦。什么叫坏?身体有变坏的时候,死亡身体变坏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会变,房子会变坏,环境会变,古人所谓是盛极必衰。一般人讲,人一生这个运气五年一转运,一生当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不好的五年。最好的五年你很得意的时候,你很自在。可是好运走完了,年岁大了,地位失掉了,坏苦就现前。富有的人,现在富有的人很多一生保不住,到晚年的时候破产了,坏苦马上就看见了。做官的人,在位,他感到很荣耀,可是一退休,一切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这个人间,三种苦都具足。行苦就是你不能永远保持不变,人一天比一天衰老,这就是行苦,青春不能常保,这叫行苦。
欲界,这三种苦统统要受,到色界天就不一样了。色界天人是化生,不是胎生,化生。化生是什么?没有生老病死的苦,生老病死他没有,他是变化而生。他有生有灭,当中没苦,没有老死苦,没有老病苦,生也不苦,化生。求不得、怨憎会,他都没有。所以他没有苦苦,他有坏苦。他的寿命很长,到寿命终了的前七天他才感到苦。感到什么?不对劲了,衰了,但是七天他就要走了。色界天人,他有行苦,他有坏苦,没有苦苦。到无色界天人,他连身体都不要了,我们称它作灵界。因为他没有身体,所以他没有坏苦。他也不要居住的环境,他只有行苦,这样很自在。他不能永远保持,他还是有寿命的,寿命到了他还要堕落,所以叫爬得高摔得重。这是哪些人?四禅天的、四空天的。这个四禅是第四禅,第四禅跟四空天,这都寿命很长。
真正永远脱离三苦,我们常讲三苦、八苦,实际上三苦的范围比八苦大,八苦只是三苦里面的苦苦,就是一种。三界统统要受,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三界统苦,欲界三种全有;色界没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有行苦,苦苦、坏苦都没有。总而言之,三界全是苦,哪里有乐?乐是假的,苦是真的。你要真的得乐,那就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真乐,这三种苦都没有。那就是极乐世界超胜娑婆世界,我们不想再过苦日子,就得到极乐世界。今天我们有极乐世界的根基,这本经书、这个法门就是到极乐世界的凭据。今天掌握在自己手上,要真干,要真放下,要认真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六十页,第三行,从当中看起:
「门者,法有种种差别,能使人趣入涅盘,故称为门」,这就是门的意思。门是能够进出、通达的意思。法,大乘经常说有八万四千,这八万四千法在四弘誓愿里面也称为法门无量,也是无量法。每一个法都能够通达涅盘,所以称之为门。佛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每个法门都能通入涅盘,为什么?涅盘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不能离体,离开体,这法不能建立。我们在前面学习,常常用电视屏幕来比喻本体。体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它是真的,它永恒不变,它不生不灭。一切法就好比是屏幕上显示的色相,色相、音声都不能离开屏幕。我们就晓得,任何一法都能够明心见性,包括所谓的世间法,当然也包括所有不同的宗教。法是平等的,都能见性,但是问题,众生根性不平等,有些他学起来容易,能达到目的,有些学起来很困难,达不到目的。由此可知,不平等是众生,不是法。
众生的什么不平等?众生的心不平等,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不平等。妄想还好,这起心动念,最严重的就是分别执著。不但是分别执著两个人不会平等,自己一个人也不平等。我们想想,小时候分别执著跟长大了不一样,长大了分别执著跟中年不一样,中年分别执著跟老年不一样,乃至於早晨跟晚上不一样,变化太大了。由此可知,心思之乱,妄念之多,这就是自己跟自己都无法平等。由此可知,一切法种种不平等,是我们妄心造成的。真心,真心是平等的,真心是一如的。所以用真心很容易契入涅盘境界,用妄心就完全没有法子。这是讲法有种种差别,能使人趣入涅盘。这个东西用对了,全管用,真的像大夫用药一样,这个药要对症,药到病除;如果不对症,这病会加重,甚至於导致死亡。不对症,不是药不好,什么药对什么样的病症。用这个比喻说明门的意思。
「依真谛门者,依第一义谛为门也」。真谛就是第一义,第一义是本体,第二义就是现相;第一义是真的,第二义就是假,就不是真的,是虚妄的,往后是愈多,妄上再加妄。「依真谛之胜义,植众德之根本。故曰依真谛门,植众德本」。我们学佛也学了不少年,现在渐渐觉悟了,积善植德重要,一个人不能不认真去学习。如果能往生,这个功德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品位,不能往生,得到的是人天福报,总之没有白修。在这个社会,史无前例的动荡社会当中,伦理道德、古圣先贤教育可以说全面崩坏,我们要想积善累德是真不容易!这样的人是真正有福的人。
早年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说聪明人要有前后眼。这是什么意思?前后眼就是能看到古人,能看到未来。吸取古圣先贤的教诲、经验,认真修行,创造美好的将来,这个人才算是聪明人。决定要相信因果报应,善人决定得善果,恶人决定得恶报,善恶果报丝毫都不差,千万不要看错了。恶人,今天他享福,好像因果是假的;那个善人,人心地善良,可是他非常清苦,这好像是跟因果讲的完全相违背。这什么原因?我们只有现前,只看到现在,没有看到过去,也没有看到未来,只是很狭窄的这个一段被我们看到了。这个人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这一生所造的恶业很多,他现在享受的是过去的福报,还没享完,继续在享受,是这个意思;这一世所造的恶,没报。这我们明白了,这一世造的业因来世报,因果通三世。这一世造善业没有得善果,但是他要能够坚持,再苦、再难还是要积善、要修德,好!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没有善行,没有福报,这一生得到的苦报;但是这一生行善,来生的福报好,善果在来世,一定要懂得。要不然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人富贵、有人贫贱?好像老天待人不平等。这个事情实际上与老天不相干,都是众生自作自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命里头有多大的因,享多大的果报,善恶都出不了这个原理。明白这个道理,最好修福不受福报,自己的生活能过得去就好。不受福报,这个福报就累积了,累积到十世、二十世,福报就大了,那个如果要是闻到佛法,会成佛、成菩萨,他有那么大的福报。福报大了智慧也会生,中国古人说「福至心灵」,福报到了,那个心好像特别聪明,福至心灵,有连带的关系。只要我们没有贪瞋痴慢,福报里头就有智慧;如果有贪瞋痴慢,福报里头没有智慧,那个福报也很容易享尽的。因为贪瞋痴慢是不善的心,纵然修福、积德也不是圆满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无论是世法、是佛法都应该把贪瞋痴慢疑放下,我们修世出世法都能够得到真实的果报,这叫二谛。
下面,「《金刚经》曰: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依真谛门,即无四相也」。离四相是真谛、是佛法,这不是世间法。与这四句相应,这是依真谛门。你看无我,不著我相;无人,不著人相;无众生,不著法相;无寿者,不著时间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大乘教。离相修一切善,当然他不执著一切善,经教里面所说的「三轮体空」,这个善是真善。为什么?与性德圆满相应。做到极处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作而无作,做一切善等於没做一样,他没有起心动念。行布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皆不著相。我,这是能施的人,不著我相,不以为我做了好事。这个事什么?应该做的,遇到缘应该做。做,不著相。施给需要的人,给他了,也不执著他,不执著人相。无论施给的是钱财、是物品,也不执著这个相。
现在人做功德,要把功德记下来,道场也一样,他政府要业绩,你这一年做了多少好事,一桩一桩都记下来,这是什么?著相,这世间法。这个著相,他著相,我们修布施的人千万别著相。更有甚者,我们去参观这个建筑物,你看这个建筑物里头有柱子,某某人捐献的,那个梁是某某人捐献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心里确实有这个相,这就是修的福,不是功德,是福德,著相的福德。果报,来生人天,出不了三界。念佛往生,修这种福不能帮助你提升品位。我们自己想想,离相好还是著相好?著相有烦恼、有牵挂,因为常常想著这些。离相好,心地纯净纯善。做什么好事?没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痕迹,没有业绩,好!没有业绩是什么?你没造业,善业、恶业都没造。这是真谛门,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造恶不著造恶的相。
菩萨还作恶吗?有。为什么?他用造恶度众生。我们在善财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苏蜜多女的贪恋,这三个人是造贪瞋痴,度贪瞋痴的众生。你看,用贪瞋痴去度贪瞋痴,以毒攻毒。但是这效果你就知道了,效果是叫贪瞋痴的人觉悟、回头。坏事变成好事,菩萨!菩萨不著相,作而无作。善财童子去参访,参访什么?去学习。这样的行持,是法身大士才能做到。四摄法里面的「同事」也就是这样情形,所以我们讲四摄法,不敢讲这一条。但是四摄法有,同事怎么讲?我们只能够讲与一切诸佛菩萨同善这方面,同恶那方面我们就不讲,我们就回避。为什么?一般人做不到。这在今天这个社会要特别注意到,真正是法身菩萨没问题,不是法身菩萨不可以。离四相修一切善法,依真谛门,真谛就是无四相。
「植众德本者,修一切善法也」,植众德本。「植者,种植」,好比植物一样种植。德是善,本是根本,这是这一句分开来解释。「诸善万行之功德,为佛果大觉之根本者,称为德本」。这个德本我们要知道,佛法里面所讲的十善,十善是总纲领、总原则。十善里头,每一条都具足其他的九种善,十乘十就是一百;一百里头,每一条又具足十善,这就变成一千;这一千,每一条里头又具足十善,就变成一万。所以菩萨把十善展开为八万四千细行,小乘阿罗汉将十善展开为三千门,叫三千威仪,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全是十善,这是佛法的根。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把它做圆满不是容易事情。凡夫做不到,菩萨能做到,所以佛教菩萨植众德本。
德本,「又万德之根本称为德本。依是义故,阿弥陀佛名号,体具万德,名召万德,故曰德本」。这是净宗独妙的法门,比十善业更进了一步,又向上提升一级。几个人能知道?我相信知道的人他拼命念佛,为什么?植众德本!自己过去生中欠缺修善积德,缺了这门功课,现在要补。遇到弥陀名号,知道名号体具万德,名召万德,原来用这个方法就能够植众德本,所以他会拼命的干。真干的人也只有两种人,所谓上智与下愚,这两种人真干。他知道了,他真正能做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能够认识这八个字、能够懂得这八个字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这八个字很平常,但是怎么样?真的没懂得,没有在意。也都能说,没有做到,没有做到跟不懂没有两样。这个问题多重要!所以这一句,我们得把它多念几遍,「万德之根本称为德本。依是义故,阿弥陀佛名号,体具万德,名召万德,故曰德本」。劝念佛!不是假的,是真的。我们实在讲太大意了,学佛几十年,没有注意到这桩事情,把光阴全都空过了,搞什么都不如念佛。
《教行信证》第六卷说,「德本者,如来德号。此德号者,一声称念,至德成满,众祸皆转」,这说得更清楚了。「十方三世德号之本,故曰德本也」。《教行信证》里面所说的,没有指阿弥陀佛,只说如来德号,换句话说,任何一尊佛的名号都在其中。是不是这个解释?是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在前面学过,不止学一遍,学了很多遍,阿弥陀佛名号具足一切如来的德本,这一句也就代表一切如来德号。实在讲它本来是一切如来德号,为什么?阿弥陀佛什么意思?照它字面上翻过来,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它是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只要成佛都可以称作阿弥陀佛,没错,无量觉。法藏比丘在极乐世界成佛,他就用这个名号,是诸佛的通号,也是阿弥陀佛的别号,通别是一不是二。名号一定要熟,名号的含义,名号的功德,搞不清楚,要劝人念很难;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不劝他,他自己都会念。「一声称念,至德成满」,这一句说得好,至德,德到了极处,我们常讲,深、广都没有边际,至德成就、圆满了。这是心转了、念转了,心是佛心,德是佛德,而且是圆满了。下头一句,「众祸皆转」,所有的灾难全没有了,所有的苦难也没有了,真正究竟圆满的离苦得乐。名号,「十方三世德号之本」,阿弥陀佛,「故曰德本也」。
「如上所引《观佛三昧经》,释尊曰: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你看《观佛三昧经》上这句经文,念老在这个注解上,前面引过,现在又引。多次的引用,说明什么?说明它重要,为我们做出证明,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这是世尊自己说的。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他与十方诸佛,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贤劫诸佛是这个大劫里头,这个大劫叫贤劫。在这一大劫当中,我们住的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这个劫叫贤劫,贤是贤人,一千尊佛出世。这一千尊佛从初发心,统统都是因念佛三昧力故成佛的。念佛三昧是因,得一切种智是果,得一切种智就是得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亦与之同旨」,与这一段「植众德本」是同一个宗旨,「皆以持名念佛为十方三世德号之本」,特别给我们注明白,全都是劝我们念佛。
「故知植众德本可有二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者,菩萨因中,万德圆满。从因得果,故云植众德本」。菩萨修行,时间很长,生生世世植众德本,成就他万德圆满,修因这才能证果。第二个意思,「众德本者,即念佛名号」。前面是通途法门,第二个是特别法门,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专念这句阿弥陀佛,等於菩萨在无量劫中修善积德、成就万德圆满,净宗法门一句佛号就行了。这两个,两种植众德本,看哪个难哪个易,我们在这里做个选择。「且此二说实不相违。因菩萨因行不离念佛故,故一中有二;又念佛圆具万德故,是二中摄一」。所以它不相违,加强我们的信心,我们一定要好好掌握住。
下面这一段「忍力成就」,这教我们,积功累德要如何把功德保持而不失掉?那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得成於忍」,忍辱就非常重要!不忍,一发脾气,火烧功德林,你的功德全没有了。功德难,积功累德非常非常之难,什么时候发一顿脾气,完了。如果临命终时发一顿脾气,一生修的功德全完了,它变质了,变成福德。所以,你要真正能保持功德,你就晓得一生不发脾气,没有瞋恚心,这个人的功德会圆圆满满的保持住。有一点点瞋恚心,诸位要晓得,傲慢属於瞋恚,傲慢是瞋恚的一分,是主要的一分,有这个东西,功德就很难。魔王波旬看菩萨修积的功德,总想把它破坏。怎么破坏?想办法叫他发脾气,用种种方法来诱惑。菩萨有定力,菩萨有忍辱波罗蜜,无论什么方法去诱惑,菩萨如如不动。一般没有定力这些初发心的菩萨就难了,往往才修一点,就给魔王破坏掉了,禁不起诱惑。《金刚经》里讲六波罗蜜,唯独布施跟忍辱这两条讲得最详细,原因这两条是六波罗蜜的关键,一个是修福,一个是把福怎样保住不失掉。积功累德,功德的成就就是禅定、就是般若,禅定、般若是功德的花果。所以在这一段特别要教给我们。经文说: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我们要认真学习,什么样的苦能够忍受,不要计较,自己在生活方面要『少欲知足』,这才能成就。我们看注解。「计者,计较执著也」,善於计较执著,这种人修行很困难,为什么?他放不下。「苦者」,《佛地经》第五卷曰:「逼恼身心名苦。」这个逼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压力,精神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在这个社会上人情世故的压力,压力多了,身心两方面都有。恼是烦恼,让你身心都不自在,这叫苦。「众苦者」,苦很多,「如二苦」,二苦是「内苦、外苦」。
我们这里有一份参考资料,这是从《佛学大辞典》来的。「内苦,此有二种:四百四病为身苦,忧愁嫉妒等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我们中国人讲的七情五欲,这是烦恼。佛法通常讲四种,身有苦乐,心有忧喜,这讲四种。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忧、愁、嫉妒这是心苦。有这种心的人,心不自在,心有障碍,听闻佛法不会解佛的真实义。为什么?这是障碍。我们讲听经,听多年听不懂,为什么不懂?心里头有这四个字,你听不懂,你看经看不懂。这个烦恼习气每天都起现行,看到比我好的,心里就很难过,他为什么比我好?我为什么不如他?不服气!第二,「外苦」。外苦也有两种,第一个是「恶贼虎狼」,这会伤害你,第二「风雨寒热」这些灾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底下告诉我们,《智度论》第十九卷有详细解释。你看你内有忧愁、嫉妒,又有一些病痛,病痛都是从不善念头上生的,贪瞋痴慢疑应对我们的五脏六腑,容易感染疾病。
底下讲「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这是大乘教里头常讲的。苦苦,实际上底下说的八苦,八苦就是属於苦苦,从苦苦里头开出来的。这三个苦,下面这个苦字是名词,上面苦是个动词,是个形容词,所以称之为苦苦。这一条,人没有办法离开生老病死,这四种苦,这是属於我们的身,身心有生老病死;之外,有求不得苦,有爱别离苦,有怨憎会苦,还有五阴炽盛苦,叫八苦交煎。这三苦。我们看底下这个参考资料,《涅盘经》上讲的八苦,因为这就是苦苦的细说。第一个是「生苦,生苦有五种」。第一个是「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亲腹中,居处不干净,住在母亲的子宫里面,这是讲投胎,神识去投胎。第二个,「种子」。种子是「识」,识是神识,我们一般讲灵魂,灵魂你看「托父母遗体」,所谓父精母血,这是他身体的来由,这个肉身。他的神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第三「增长」。他在母亲子宫里面,要经历十个月,这十个月在母亲子宫里面,佛在经典上有形容,受的苦难跟地狱差不多。所以叫胎狱,这十个月就等於在地狱里头,说明他痛苦。「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生脏就是小肠,「之下,熟脏(大肠)之上」,子宫就在这个地方,「间夹如狱」,就像在地狱里头一样。母亲喝一杯凉水,他在里面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狱;母亲喝一口热汤,就像在八热地狱;母亲的情绪要不稳定,他的苦难就多了。
在这个世界上对这桩事情了解清楚的,佛知道,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唯独在中国古籍里面,我们看到妇人怀孕的时候有礼,她必须要遵守的。这十个月当中,思想要纯正,没有邪思邪念、没有恶念;言语要谨慎,决定没有恶口;身体要端庄。为什么?影响胎儿,神识一入胎他就知道。这十个月好好照顾这个小孩,让他禀受的是正气,母亲给他的全是善良的,所有一切不善都不让他感染。我们就晓得,善中之善无过於诵经、念佛,对小孩好!将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他,这个小孩出生一定非常好养,会很听话。纵然是报怨来的、讨债来的,这个怨结都可以化解。为什么?母亲的爱心。本来是来讨债的、是来报怨的,母亲对他这样爱护,化解了。报恩的,恩上加恩。这个好,这个重要。
在古时候,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的,母亲在这个时候读圣贤书,听古圣先贤的故事,对小孩都有好处。他知不知道?他知道。我们在这几年,看到一些堕胎这些婴灵所传来的信息,就是他们都知道。他们如果要是不知道的话,这个堕胎应该没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事情?可见得统统晓得,没有不知道的。堕胎就是杀人,杀人就得偿命。如果我们对於这些理跟事都清楚、都明了,你就不敢干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跟自己的儿女结冤仇?不是普通冤仇,比什么都重的冤仇,将来的报偿没完没了,非常恐怖。
第四「出胎」。出胎是讲初生下来,离开母体,「有冷风、热风」,这就是讲温度,冬天出生的有冷风,夏天出生的有热风。然后还有衣服等,这些东西触到他身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这些东西他穿到身上为什么会哭?是他刚刚接触,从来没接触过,第一次接触,就好像刺一样,刺在身体,他感到痛苦。「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这个时候他自己还不知道,长大之后慢慢就有比较了,统统是属於业报。所以小孩出生,佛经上有比喻,譬喻过夹山地狱,两座山密密的,你从里头钻过去,你说多辛苦。所以他出生,苦到极处他就哭,你们有没有看那个小孩出生,生下来嘻嘻哈哈笑起来,有没有?没有一个。为什么会哭?太痛苦了。听他的哭声,痛苦,要苦一辈子,很不容易觉悟。真正过去生中有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有觉悟的可能。这个生苦我们都忘掉了,到这个世间来的时候受这个大苦。如果神识他要知道这么苦,他不敢投胎了,这个关不好过,他也是迷惑颠倒投胎的。
第二是「老苦,老苦有两种: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这我们都看到,年岁大了,体力衰了,行动不方便。有福报的有人照顾,这还好一点,没有福报的很可怜,到什么地方去都不方便。出门去散散步,都拄个拐杖,要不小心就有跌倒的可能,这一跌倒,能不能爬起来都是问题。人必定要经过,要不想老,那就短命,不愿意短命就得受老苦,不能避免的事情。「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老朽,老苦。老苦我们最容易感受到,为什么?就在面前,你都能看到。我最近住六和园,六和园是个农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出外谋生了,住在家里面都是老人。这个小村百分之八十老人,有些身体还不错,每天种种菜,浇花、浇水,我们每天都看到,都八十多岁。我们邻居,有一个跟我同年,三次中风,身体还算是不错,每天早晨都出来散步,拄个拐杖,要运动,不运动更糟糕。现在没有人照顾,中国古时候大家庭,这就看到大家庭的好处,大家庭,老人有人照顾,儿孙满堂。这些孩子年轻,都懂得照顾大人,都懂得孝敬,这是长辈。
「病苦」也有两种,一种是身病,这个四大不调。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中国古人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饮食起居不小心,得病。现在这个时代,饮食不是享受,现在是一种威胁,饮食里头多半都有化学品在里头,到哪里去找干净的食物!这些生化、化学、农药、肥料、种子,全都有问题。种子经过基因改变,所以吃这些东西,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症,人要到医院,麻烦就大了。农产品不敢吃,为什么?农耕都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我们到农村去访问过,种的这些稻米,他自己吃的是另外一块,没有农药化肥的,他自己吃的;出去卖的,都用农药化肥,长得漂亮,米又白又干净。蔬菜亦如是。那个卖的东西他们敢不敢吃?不敢吃。这是什么行为?明摆著在面前的,叫谋财害命。他卖给你,赚你的钱,东西给你,要你的命,你看多恐怖。
我们同学从网路下载一些新闻给我看,全球有很多灾难,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这些专家学者预估将来一定有粮食危机。粮食生产量因为灾难的原因,旱灾、水灾,农作物没收成,将来人吃什么?现在水也有问题,海洋被污染,内陆的河川也被污染,土地被污染了,麻烦真大!我在澳洲,同修们问我,我们吃的东西天天要吃,怎么样保持干净、卫生?唯一的办法,自己搞农耕。十方的供养是供养常住的,常住不要留这些钱财,买土地、买农地来耕种,让常住生活有保障。我们自己不会种,请农夫来耕种,给他工资。收成的时候,除了自己吃的之外,一定有很多多余,多余,可以在市场上去卖,卖的钱付工资还有余。我们吃得干净,这放心,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所以,帮助我们种植这些农夫看到都欢喜,因为不用农药、化肥也能种出很好的粮食、蔬菜、水果,他们看到了。我们也劝导他们不要用农药、化肥。我们的田园里面都放佛号,树木花草统统都听阿弥陀佛,日夜不间断。所以他到我们这里参观,问我们怎么种出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说用佛号音乐种出来的,他们听了佛号也欢喜。所以今天养生、饮食、衣服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心病」。现在人心病多,普遍的,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不好的心情,不好的情绪,当然就做不善的业,不善的业,杀盗淫妄。哪个人不做?哪一天不做?有意无意伤害这些小动物,蜎飞蠕动、蚊虫蚂蚁。家里面像苍蝇、蟑螂、老鼠,我们想想有没有杀害。盗,占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贪一点小便宜,错了,不应该。淫,淫欲是其中的一条,第二个意思,凡是过分都叫淫。我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有没有过分?分,是本分。中国古人,是什么样的身分就保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贪心。富贵过富贵人的生活,贫贱守住贫贱人的生活,安贫乐道。所以对於物质生活懂得节俭,一点都不浪费。勤俭持家,这个家庭会慢慢的兴旺;如果奢侈浪费,这个家庭容易衰败。古圣先贤给我们讲得很多。
第四「死苦」。「死苦有二种: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这都是死苦。死了以后,如果这一生心行不善,那就更苦了,他堕到恶道。所以我们知道死苦后面还有问题。要是真正了解,我们存心要善良,宁愿吃亏,不占人便宜。一定要懂得行善积德,我们来生比这一生更好,这就是聪明人,这叫有智慧的人。来生最好是到极乐世界去学佛,实际上,到极乐世界决定成佛,那是好到究竟圆满了。
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缘,这个缘不容易遇得。诸位想想看,今天世界上人口总数大概七十多亿,这七十多亿人我们同时生在地球上,几分之几听到佛法?少数!我们自己是没有调查过,听说宗教界的统计,全世界学佛的人大概只有五亿多人,七十亿只有五亿,闻到佛法的人不多。这五亿人当中,又有几分之几闻到正法?闻到正法的里面,再问有几分之几听到净土?你一层一层淘汰下来,真的没有几个,然后才晓得我们多幸运、多难得。珍惜这个缘分,得来不容易!来生纵然再到人间来投胎去做人,未必闻到佛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真话,不是假话。闻佛法有什么可贵?有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的机会,有这个机会。不闻佛法没有这个机会,来生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们遇到这个机会,不能轻易把它放过。所以,没有能力往生就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有把握往生,死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了。要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他都是小事,其他的无所谓,这就是真的学佛。真学佛少中之少,再能听到这部经,读到这部经,少之又少。
第五种,「爱别离苦」,谓所爱的人,亲爱的人,「乖违离散」,不能常常住在一起,这是爱别离苦。你所喜爱的物,譬如说你爱你的居住的环境,非常喜欢,偏偏你要到外地去工作,你不能在这个地方长住,这都叫爱别离。你所喜欢的工作,你所喜欢的物品,都不能常常伴随著你,你都得常常跟它们别离。早年我在台北讲经,台北有一个也是大富长者,也是个企业家,在阳明山建了个别墅,非常优雅,环境非常好。我听说他一生在那里就住了一个晚上,我也在他别墅住了一晚上。你看看,一生建个别墅,只住一晚。有福报的是什么人?他那些工人,替他看房子的。他有两个工人长住那里,替他整理环境,有福报!这两个工人没有所有权,但是他有使用权。我听说这个世间像这样的富贵人家很多很多,建了富丽堂皇的别墅,一生不晓得在那里能住几天,爱别离苦。
第六个是「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喜欢的人偏偏常常要见面,常常要在一起,怨憎会。不喜欢的东西,你常常会遇到,你没有办法把它舍弃,这都是人间的苦事。第七个是「求不得苦」。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古时候读圣贤书,欲望还有个标准,不能太离谱、不能太过分。现在标准没有了,圣贤书不念了,佛法也不要了,标准完全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欲望没有止境,这就太苦了。天天望著别人,跟别人去相比,总想比别人高一点,比别人更好一点,大家都比赛。住在高楼上,一百层以上的高楼,很风光;如果灾难来了,电没有了,那就苦不堪言,天天要爬山。电没有,水没有,你怎么生活?这些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时时刻刻给我们身体、精神带来的威胁,都是我们现在人的处境。
后面还有一个,最后「五阴盛苦」,五阴炽盛。「五阴者,色受想行识」,这个阴是盖覆的意思,它能够「盖覆真性」,真性就是真心,「不令显发」,我们的真心生不起来。这个五阴是妄心,色是我们物质的身体,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心理现象。受是感受,想是妄念,行是相续相,前念灭后念就生。我们读过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就很清楚、很明白,那个念头不断就是行。识,识就是阿赖耶,我们世间人叫它做灵魂,在佛法里叫它做神识。「来先去后作主公」,到这个世间来,它第一个来,它来投胎;走的时候它最后走,阿赖耶识最后走。五根是最先走,眼看不见了,耳听不见了,鼻也不能嗅了,五根先失去作用,阿赖耶最后。
所以佛教给我们,送往生助念的时候一定要晓得,这个人断气了,前面七识都不起作用,阿赖耶起作用;阿赖耶走了,这个人就真的死亡了。佛告诉我们,人断气之后,呼吸没有了,至少还要八个小时阿赖耶识才离开。这八个小时,就不能够碰这个亡者,你碰他什么?他会痛苦,他感觉痛苦,痛苦,他就有怨恨。怨恨,怨恨就会堕地狱。所以,八个小时不要碰他,念佛帮助他,希望他的神识也跟著念佛,这是最好的方法。最稳当的是十二个小时之后,或者十四个小时之后,就更安全,他真走了。这叫五阴。盛是盛大的意思,「谓前面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所以叫它做「五阴盛苦」。这是三苦里面苦苦。
除了苦苦之外,还有坏苦。什么叫坏?身体有变坏的时候,死亡身体变坏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会变,房子会变坏,环境会变,古人所谓是盛极必衰。一般人讲,人一生这个运气五年一转运,一生当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不好的五年。最好的五年你很得意的时候,你很自在。可是好运走完了,年岁大了,地位失掉了,坏苦就现前。富有的人,现在富有的人很多一生保不住,到晚年的时候破产了,坏苦马上就看见了。做官的人,在位,他感到很荣耀,可是一退休,一切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这个人间,三种苦都具足。行苦就是你不能永远保持不变,人一天比一天衰老,这就是行苦,青春不能常保,这叫行苦。
欲界,这三种苦统统要受,到色界天就不一样了。色界天人是化生,不是胎生,化生。化生是什么?没有生老病死的苦,生老病死他没有,他是变化而生。他有生有灭,当中没苦,没有老死苦,没有老病苦,生也不苦,化生。求不得、怨憎会,他都没有。所以他没有苦苦,他有坏苦。他的寿命很长,到寿命终了的前七天他才感到苦。感到什么?不对劲了,衰了,但是七天他就要走了。色界天人,他有行苦,他有坏苦,没有苦苦。到无色界天人,他连身体都不要了,我们称它作灵界。因为他没有身体,所以他没有坏苦。他也不要居住的环境,他只有行苦,这样很自在。他不能永远保持,他还是有寿命的,寿命到了他还要堕落,所以叫爬得高摔得重。这是哪些人?四禅天的、四空天的。这个四禅是第四禅,第四禅跟四空天,这都寿命很长。
真正永远脱离三苦,我们常讲三苦、八苦,实际上三苦的范围比八苦大,八苦只是三苦里面的苦苦,就是一种。三界统统要受,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三界统苦,欲界三种全有;色界没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有行苦,苦苦、坏苦都没有。总而言之,三界全是苦,哪里有乐?乐是假的,苦是真的。你要真的得乐,那就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真乐,这三种苦都没有。那就是极乐世界超胜娑婆世界,我们不想再过苦日子,就得到极乐世界。今天我们有极乐世界的根基,这本经书、这个法门就是到极乐世界的凭据。今天掌握在自己手上,要真干,要真放下,要认真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