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六度 (第四集) 2012/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02-037-0167集) 档名:29-262-00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七十九页第四行,「六波罗蜜」,前面我们学到「忍辱」,现在接著从「精进」看起。
精进也有三种,「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断是断烦恼,要认真努力去做这桩事情。烦恼很多,大乘里面常说八万四千烦恼,也叫八万四千尘劳,尘劳也就是烦恼的意思。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第一大类叫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看错了,不是事实真相,想错了;想错了是思烦恼,看错了是见烦恼,合起来叫见思。大乘教里面,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分成五大类,见解错误有五大类,思想上错误也有五大类,通常这也叫做十种烦恼,十烦恼就是讲见思。见烦恼里面第一个身见。六道众生,哪一个众生不把这个身当作我?佛说这是头一个错误见解,身不是我。这个奇怪,身怎么不是我?身不是我,谁是我?能够思想的是我,西方有些哲学家这个说法,比执著身是我进步了一点。但实际上还不是,能思想的也不是我。学佛,头一个要破身见,进一步要破我见,一定要知道,六道里头没有我,十法界里头也没有我。如果明心见性了,我就出现了,这真的我就找到了。前面我们也曾经学过,法身有我,般若有我,解脱也有我,法身、般若、解脱叫三德,自性的三德,也称为三德秘藏。秘不是秘密,是深密,甚至於十法界的众生都不知道。接受大乘的教诲,我们知道有这桩事情,没有证得,一定要见性才能证得。
见性,怎么才能见性?那就是此地所讲的精进的断德,我们要认真把烦恼断掉。断就是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事实真相,总以为身是我。身确实不是我,为什么?身有生死,身是有生有灭,我是不生不灭。如果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会执著身是我了。身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用这个比喻来说。假使我们把身看作是我,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同样一个道理,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可以常常换的。衣服常常换,身体也常常换。要知道,我们在六道里头不知道多少劫,这不能用年来算,时间太长了,六道,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我们在六道里头换了多少身体,自己不知道,可是现在有个方法可以知道。最近这半个世纪来,西方人很会做催眠的工作,这些心理医生,都用催眠这个手段让这个人回到过去生中,你的前世。有人前世是人,当然有身体,不是现在这个身体,你已经换了个身体;有人前生是畜生,畜生也有身体,换了;有人前生是天人,天人也有身体;饿鬼、地狱都有身体。所以在六道里头,身体常常换的,不是一种,这一定要知道。
什么是我?这大家都知道,应该灵魂是我,有很多人这样称法。灵魂是不是真的是我?不能说不是,也不能说是。投胎确确实实是灵魂去投胎,但是把它称作灵魂实在不妥当,为什么?它不灵。它如果要灵,投胎一定投在好地方,怎么会跑到三恶道去?在人间,一定选择大富大贵人家,那多享福,怎么会堕落一个贫穷家庭里面去?出生就要受苦受难。所以那个魂不灵。佛法里面叫这个魂,迷,迷魂,不灵!孔老夫子称魂为游魂,意思也很好,因为魂它不稳定。它的活动范围非常大,而且也非常快速,因为它没有物质的身体,它到哪里都没有障碍。所以有聪明人,这个境界好,不投胎。那要修功夫,修得能够不去投胎。生到哪里去?生到无色界天去,无色界天没有身体,所以自在。这种思想在老子就看出来了,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这本书里面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没有身体多自在!你看老子就有无色界天的那个概念。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想著我不要这个身体,他就会到无色界天去。那就是底下我们讲的禅定,修无想定就到无想天,修四空定就到四空天。四空天里面没有物质现象,只有精神现象,我们一般人称为灵界,他只有意识存在,他没有肉体。这是二十八层天里面最高的一层。
所以我们肯定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它是个工具。古大德常说借假修真,什么是假的?身体是假的,这个工具很好,我们借这个工具修真的。工具是假的,可是我们能修真的。能不能修成功?能,修成功的人很多。你看,借这个身体把见思烦恼断了,他修成阿罗汉,他能修成菩萨,他能修成极乐世界,这个好!在世间法里面,他能够修成圣人、修成贤人,在道教里面他能够修成神仙,在佛法里面他能修成佛菩萨,好!这个工具非常妥善的去用它,有很好的成就。如果用这个身体去造业,那就不值得了,用这个身体去造贪瞋痴慢,将来的果报就在三恶道。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个工具,不要错用了它。用它来修十善,用它来修四无量心,用它断烦恼、断习气,要懂这个道理。
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不是身体,身体不要了,佛法叫神识,一般人叫灵魂,叫神识。实在的给你说,这个应该称之为本性,老祖宗说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才真正是自己,本性不生不灭,本性清净无染。你看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告诉我们本性是什么样子,他讲了五句话,都是说的本性。第一句,本性「本自清净」,第二句「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是真的是我,不是假的;本性「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具足些什么?佛在《华严经》上说出来了,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的。第一个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第二个是德能,第三个是相好,这三样把所有全部都包括在里头,一样都不缺,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第四句说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是禅定,自性本定。是真心,从来没有动过,本无动摇,真心。最后一句「能生万法」,宇宙是它生的,万法是它生的,我也是它生的,一切众生全是它生的。能生能现的本性是一个,所生所现是宇宙、是万法、是众生,包括我在内,是所生所现。
我们自己很不幸,一念不觉,迷了,迷了本性。这一迷,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就出现了一个妄心。本性是真心,一念不觉的时候就产生个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也叫做烦恼。起心动念叫根本无明,分别叫尘沙烦恼,尘沙是形容它多,太多了,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我们要知道,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是妄心,不是真心。用妄心,我们的环境就变成六道轮回;用真心,我们的环境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讲的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那是用真心。所以,外面境界是跟著念头转,我们念头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经上大家常常念到的,「心净则佛土净」;换句话说,心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心要是染污,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是染污。由此可知修心重要!修行,心是行的根本,要从根本起修。要从根本修,首先就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很重要,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就不迷了。不清楚、不明白,我们迷在其中,所以把很多事情看错了、想错了、讲错了、做错了,惹来很多麻烦,这些麻烦很冤枉。
麻烦都不是真的,就像作恶梦一样,作恶梦恐怖,吓得一身冷汗,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我们在六道就是作恶梦。修学大乘就是帮助我们醒过来,从这个梦中醒过来,就得自在了。所有大乘经都是这么个宗旨,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也不例外,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现前居住的娑婆世界,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真相。你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很想到极乐世界去看看。移民到极乐世界去,好!极乐世界没有灾难,极乐世界没有苦。这个世间太苦了,离苦得乐,就劝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要把这边烦恼、习气、忧虑统统放下,连亲情都得放下。全放下就成佛了,放下了一大半那是菩萨。成佛那个功夫不是别的,全在放下。可是放下之前,要先把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那叫看破,看破就真的放下了。说我看破了,放不下!没看破,肯定没看破。看破的,放下不要人劝,自然放下,这一点很重要。是不是真看破了,完全看你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你就真看破了;还有一些没放下,那你就全都没看破。所以,断是从断烦恼这方面精进,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就说的这个意思。
第二「修精进」,修是修善。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要精进,这是修精进。我们知道从哪里修起?决定要知道根本,如果根本疏忽了,从枝叶上精进,精进一辈子,到最后没有成果。这什么原因?我们看错了,我们看一棵大树,没看到根,没看到本,我们在枝叶上下功夫,结果不能成就,不能开花、不能结果。一定要从根!根是什么?根在佛法讲是戒律,本是禅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花果。今天我们要真学,我们知道四个根。儒释道是我们传统文化,这是全人类的古文明,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帮我们离苦得乐。这四个根本,三个是属於德行,《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不修不行,不修你没有立足点,你怎么会有成就?这三个根扎下去,等於说好比你有圣贤的种子了,你有了种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能给你做增上缘,你要没有它,虽有种子,你缺少这个增上缘你不能够生长。我有种子,我没有土地,我没有肥料,我没有水分,这个种子永远生不起来。
这个增上缘是什么?增上缘就是文字,文言文。中国传统的东西是用文言文写的,佛经也是文言文写的。为什么用这种文字?这种文字它叫文言,它不是语言,语言常常会变,文言永远不变。所以这个工具能够传承世世代代祖宗、圣贤的智慧、德能、方法、经验,用这个手段传下来。你要会了,如同跟古圣先贤面对面谈话,他传授你不会传授错;你要不懂,那一定要隔一层,要找个人给你翻译,翻译对不对不知道,很难保证。你吃的东西不是原味,别人吃了吐给你、喂你,不是味道了。所以,一定要学文言文。文言文不难,我常说,如果从小学起,大概十岁就能写很好的文言文的文章,十岁小朋友,小学生,这真的,不是假的。我想你们同学如果有心,去搜集、去找,找民国初年、民国十几年左右,小学的学生作文。你看看那个时候十岁左右小朋友写的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都写不出来。可见得这个事情不难!难在什么?难在我们不肯学,这叫真难;肯学不难,不肯学就真难。这是重要的一个手段,这是工具,你不能没有。你有这个工具,几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典籍,这些宝,你就得到受用。文言文是一把钥匙,你可以打开,统统你都能够吸收。你要不懂就没办法了,送给你,门打不开,进不去,得不到受用。所以,三个根加上一个文言文,我们的修精进要从这里扎根,从这个地方修起。
要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有一部书叫《国学治要》。祖宗慈悲,祖宗对后人爱护备至,这是清朝末年一些专家学者从《四库》里选择的精华。这个理念来自《群书治要》,《群书治要》它的目的是治国,它属於政治。《国学治要》这个治虽是一样的字,解释不一样,它不是治国,它是治学,是做学问,叫《国学治要》,指的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分量这么大,从哪里读起?你就从《治要》读起。《治要》不长,总共只有八本,这个东西读完之后,你对於《四库》就有个大概的了解。你认识它了,你会很爱它,然后你想学某一个部门,你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十年你就是这一科里头的专家。它分的科分得很多,大科是四种,经、史、子、集,每一科里面细分都有几十种。主要的教学宗旨,都把人回归到圣贤地位,所以读书志在圣贤。为什么读书?我想做圣人,我想做贤人。为什么学佛?我想作菩萨,我想作佛。诸位要知道,印度人称佛,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菩萨,中国人称贤人,佛菩萨就是圣贤。不过印度的标准比中国高,印度人称佛必须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菩萨必须放下分别执著,起心动念他有,中国圣贤没有这么严格的条件。我们先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修什么就知道了。一定要知道从根本修,根本不修,这个地方精进两个字谈不上,先有根本。
有了,第三个「求化精进」。化是什么?教化众生。求,求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求别人你会失望。中国古大德告诉我们,天下的难事有两种,第一个是登天难,第二个求人难。所以不要求人,求自己。自己要发菩提心,要发大悲心,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佛法讲的大菩提心。你有智慧、你有德能、你有方法,你要帮助苦难众生,他们在六道里头很苦,要帮助他脱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苦海,脱离苦海。一般人讲,我们要提升,提升到天道,天比人乐。实际上,天道还不是真的乐,为什么?他还有轮回、还有生死。最好帮助他提升到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他就脱离生死轮回了。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你看从染污,离开染污生到净土,心净则佛土净。这不是弥陀的净土,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弥陀净土是真净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跟阿弥陀佛比那差很远。可是我们要想生阿弥陀佛的净土,比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容易,容易太多了。阿弥陀佛的净土只需要三个条件,你相信、你想去、你肯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没那么简单,你要把见思烦恼都断尽,你就生了,见思烦恼没断尽去不了。
断见思烦恼可难了!见烦恼当中,你们想想看,身见好断吗?边见好断吗?边见是二边,就是对立。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全是对立的,我跟人就是对立的。不容易!这个错误的见解,无量劫来已经养成习惯,想断断不了。再成见,我们自己主观观念很深,都认为自己所想的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主观观念。见取见,果上的成见,戒取见,因上的成见,全都错了。还有一些邪知邪见。难,真难!这个东西统统断掉之后,在小乘才证得初果。初果我们称他作小小圣人,小圣,小小圣。但是你要知道,这小小圣虽然不大,他很了不起。他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他永远不堕三恶道,他不会造三恶道的业,这一点就了不起。佛在大经里头告诉我们,这些人,就是小圣,初果,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超越了,他就毕业了,就脱离六道轮回。他到四圣法界去了,就是到释迦牟尼佛的净土,阿罗汉才有资格。所以不容易!一生不能成就,天上人间七番生死他才能成就。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这个七次往来多少时间?没法子计算。还是到极乐世界去好,方法简单容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比释迦牟尼佛这个净土不知道好多少倍,简直不能比。所以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劝我们往生四圣法界。这是佛的真实慈悲,这不是假的。
我们求度化众生,要精进努力修学法门。在现前,大家都晓得,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学哪个法门?我学了六十一年,讲经讲了五十四年,我这个累积的几十年的经验,我选择这部《无量寿经》,选择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就在这一门求精进。一年讲一部,这一部大概需要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个小时,一天讲四个小时,大概要三百多天。一门深入就是精进,精就是不杂、不乱,我就学一样,一切法门我就学一样,这叫精;进是天天进步,绝无退转。大家能看见,我讲这个,一遍跟一遍不一样。这个经去年讲了一遍,一千二百个小时,《净土大经解演义》,是我们第一遍讲的。这是第二遍,第二遍我们把科判加进去,称为《大经科注》,注解还是黄念祖的注解。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真信、真愿,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值得,没浪费时间,没浪费精力,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条路决定走成功。求化精进。精进是度懈怠的,懈怠就是懒惰。我们天天在一起分享,天天要读经,而且要很细去读,字字句句去推敲。不用心意识,字字句句里头都有新的悟处,都有新的解释。所以它是活的,经是活的,注解也是活的。
第五叫禅定,这个地方写得很简单,身口意,「身定、口定、意定」,也不能说它错,三业都定下来了,都定在一处。禅定实在讲,就是大乘里面讲的止观。禅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静虑,静是安静的静,虑,就是它有思惟,它不是死的。教下翻作止观,止就是静,就是定的意思;观,它里面有智慧,它对於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禅定。所以,禅定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呆板的。《华严经》里面,鬻香长者是修禅定的,我们看它的经文,他在哪里修?在市廛。市廛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百货公司,大规模的市场,在这里头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这是最热闹的地方。他在那里修禅定,在逛市场,逛市场修禅定。逛市场,你看得清清楚楚那是观,看了怎么样?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那是定。止跟观是同时修,止中有观,观中有止,这叫真修禅定。
什么人修?得有功夫的人,你看这个排列的顺序,它在第五。大乘里面说,因戒得定,因定得慧,前面四种都是属於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智慧是后面的般若。智慧开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前头四个全是戒律,没有前面的功夫哪来的禅定!我们今天眼见色,动心了,生烦恼了,起贪瞋痴慢,耳听声音也是的,都起心动念。一接触心就乱掉了,就被外面境界诱惑,自己就做不了主,这就叫六道凡夫。真正修行人,自己能做得了主,身接触,不生烦恼,不起心、不动念,不生烦恼;口言谈,意起心动念,到不起心不动念,这真的定了。不起心、不动念怎么还会说话?这种身口意三定,谁在那里表演?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表演。
释迦牟尼佛每天早晨起来,一般生活习惯坐禅,然后起来。早晨,要到城里去托钵,回来之后大家再一起吃饭。托钵有托钵的规矩,也是教化众生,做榜样给众生看。托来的东西,不是托来随便就吃,不是的。要回到团体,大家把托来的东西会集在一起,分而食之,这平等。我托的菜饭不错,他托的就比我差远了,那我就很享受,他看到就很难过。饭合在一起,大家分而食之,没有话说了,真平等!给诸位说,真共产!所以你托来的东西不是自己吃,回来之后混了大家一起分。所以叫一钵千家饭,这是事实。你看当年佛的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统统都出去托钵,这一千多人,回来之后饭菜统统混合在一起,随便哪个拿一碗都是千家饭。知道这一钵是千家饭,怎么能不感恩?得来不容易,多少人辛苦、多少人忙碌才有这碗饭,知道感恩。这都是教化众生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那佛陀,佛陀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高明到极处!所以他表现的是什么?身定、口定、意定。口天天讲经说法,没有一天休息。怎么叫定?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为什么?因为意定,意里头,佛没有起心、没动念。不像我们,我们说话先得想想这个话怎么说法,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你是有说而说。佛不起心动念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所以他三业清净,全在定中。八相成道是自性本定自然的流露,谁能在八相成道上看出释迦牟尼佛是在定中?大乘教里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龙、象。龙没见过,象见过,你看大象那个样子就像在定中,走路也像在定中,慢吞吞的,一步一步,非常稳重,站在那个地方也稳重。从大象,你细心观察,它在定中。所以用它做比喻,诸佛菩萨就像龙象一样,行住坐卧全在定中。我们就晓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定中,与讲经说法、教学表法,你看一点冲突都没有,全在定中。这是真的定,活活泼泼的定,成就无量功德的大定。不是一入定什么事情不能做了,那个不行,那是小定,刚刚初学,一出定,妄念就起来了,入定的时候没有,出定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定不能办事,不能度化众生。度化众生,动中、不动都在定中,这才能办事。
后面,得禅定之后就开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般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第一个具足的就是智慧。所以,智慧不是学来的,知识是学来的,知识是从外头来的,智慧是从内心生的。内心里头灵明觉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什么无所不知?因为一切法是从自性生出来的,自性现出来的,自性能现能生,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它当然知道。现在这桩事情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在研究报告里头告诉我们,整个宇宙,一切万法,就好像一张看不见、摸不著的电网。这个网非常密,遍法界虚空界,任何一点触动它,整个电网都知道,真的是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像我们的身体,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你用针刺一下,全身都能感觉到,而且也清清楚楚的这刺在哪个地方。这是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听起来很恐怖,为什么?没有隐私的了,统统暴露在外面。只有什么人不知道?迷惑颠倒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机器出故障了。信息送到了,你没有反应,你的机器有问题,坏了。如果你这个机器没有问题,遍法界虚空界,人家起心动念你知道。我们身体也有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人家也知道,知道这个物质的波动现象,就知道你身体健康状况。你起心动念他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全知道,没有一样可以瞒过人的。
诸佛菩萨他们灵明极致,再小的微微的一动他统统明了。所以妙觉如来住在常寂光,他三种现象都没有,但是这三种现象他都能变现,能生万法。他为什么会变现?因为众生有感,收到众生的信息,众生需要他帮助,他马上就来了,他就能现身,他就能说法。现身是什么?就能够出生物质现象;他能给你说法,说明他能够现精神现象。虽然现一切现象,他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依然在定中。相怎么来的?是我们有感,他自然有应。我们感,有心,他应,无心,无心能应。这桩事情,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我们看到了,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我们对著这一瓶水,告诉这个水,我喜欢你、我爱你,把这个信息传给它。然后把它放在冰箱里头,摄氏零下五度,它就结冰。把它拿出来放在显微镜里面,就看到雪花,这个花非常之美。我们走廊上有很多照片,诸位可以看到。如果传一个反面的信息,你对这个水说,我讨厌你、我恨你、不喜欢你,它的反应,结晶那个雪花就很难看。真懂得人的意思!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自然的反应。
所以我们知道,妙觉如来住常寂光,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禅定当中生的智慧,这不可思议。所以诸佛如来,再包括法身大士,就是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有能力跟十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些人多,多到没有办法去计算,我们起心动念全知道,不是一个二个,无量、无边、无数的佛菩萨全知道。你说可怕不可怕?你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还敢动个坏念头吗?还敢做坏事吗?自然不敢了,做错事情怎么好意思跟这些人见面?所以,应该断恶修善,应该常念佛菩萨,跟佛菩萨做朋友,好!佛菩萨靠得住,现在人都靠不住,只有佛菩萨靠得住,佛菩萨不会变心。只有佛菩萨是真的,我们要相信。
我们看般若里面讲的三种智慧,第一种「生空智,观察一切众生都无实在的我体的智慧」,这叫生空智。确确实实,一切众生没有一个实在的我体。不是这个身,身太粗了,就是你执著有个我的那个念头。那个念头在佛法讲,是阿赖耶识的第七识末那,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意根里头头一个就是我见,执著有个我,我是从这儿来的。末那识可以说是四样东西组成的,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这四样东西,大乘教里讲四大烦恼常相随。我爱是贪,我见就是我执,我爱是贪,我痴是贪瞋痴的痴,愚痴,我慢是瞋,傲慢是属於瞋恚。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与生俱来,你只要一迷,一念不觉,就会出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反面是什么?反面叫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一切善法都从这里生出来的。那是什么?觉悟的时候,觉悟,三毒就变成三善根;迷了,三善根就变成三毒。三毒跟三善根是一体,迷悟所起不同的作用,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首先要晓得,我们六根接触境界全是幻相,不是真实。别认真,认真就生烦恼,要把它看破。
第二个「法空智」。法是讲一切法,生是讲一切众生。法比一切众生大,范围非常大,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包括虚空无量无边的世界,都称之为法。一切法全是缘起,因缘聚会现起这个现象,它自性是空的,叫缘起性空,它不是真的。缘起性空包括极乐世界,包括诸佛的刹土,包括诸佛相好光明,无一不是缘起的。缘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所以说性空。这个教你认识万法、认识众生,众生主要是讲有情众生。广义的来说,缘起跟众生就不分别了,因为一切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缘和合也叫缘起。所以通常讲生空,偏重在有情众生,法空偏在无情的众生,就是器世间,佛法讲器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全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幻相,当体即空,皆不可得。
第三个,「一切智智」,这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也叫一切种智。这是术语。「三种智中之一切智,混声闻缘觉之智,故为分别彼一切智,而名佛智为一切智智。」《大日经疏》第一卷说,「梵云」,梵语「萨婆若那」,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这些佛门专用的术语,这些术语为了教学方便而习用的,了解这些术语的意思,佛讲经就方便多了,不必时常做详细的解释。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个三种。一般说,一切智知法空相,万法皆空,这属於一切智。道种智是知法的现象,道是道理、是方法,种是种种,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每一样东西它都有个道理在。这叫道种智,道种智指现象。要用哲学的名词来说,一切智是指本体,道种智是指现象,这个比较难。
一切智,阿罗汉就能证得,阿罗汉知一切法空;但是这些有,形形色色的,为什么会有,他不知道。反正他知道这一切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他统统能放下,他有这种智慧。你要问他,这个东西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他不知道。菩萨知道,菩萨知道道种智,每种现象菩萨都知道。一切种智、道种智跟一切智是一不是二,这是佛的智慧,圆融的智慧、圆满的智慧。这些都是属於般若智慧。我们讲智慧有大小,这是习惯上讲的,佛的智慧大,圆满的智慧。声闻缘觉之智就是一切智,故为分别彼一切智,称佛智为一切智智。
《大日经疏》这是密宗里头主要的一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智是从梵语萨婆若那翻过来的。现在称为一切智智,是智中之智也,智慧里头的真智。又一切智智是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就是你真的知道,真的知道是你亲证的。你没有亲证,我们今天知是见闻之知,我们在文字里面看到的,或者听别人讲的,这些智慧在现在的言语里面称之为知识。知识跟智慧不一样,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是从定中发起的,不是学来的。这三种智全是从定中发的,见思烦恼断了,一切智现前;尘沙烦恼断了,道种智现前;无明烦恼断了,一切种智现前。我们就晓得,自性里这三种智慧为什么没有了?是有三种障碍把它障住了;无明障碍一切种智,尘沙烦恼障碍了道种智,见思烦恼障碍了一切智。这三种烦恼放下了,自性里这三种智慧就现前。它是本有的,它不是外来的,只要障碍除掉,自性里本有的功德统统现前。
这桩事情我们可以从惠能大师身上看到。大家都知道,惠能大师得法的时候很年轻,二十四岁。他没有念过书,他不认识字,他开悟之后他什么都通,一切大乘经,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不是普通的讲法,他能够讲给你听,让你听了开悟,这个本事不可思议!叫人开悟,那就叫人成菩萨、成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就说明他的智慧从哪来的?他的辩才从哪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佛说了,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只是你有障碍,你把障碍去掉了它就现前,佛给我们说真话。不要去多求,多学愈学愈糟糕。为什么?学的东西你的思想太乱了,你的心不清净、不纯,搞乱了,你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学得很拉杂、很多,你的知识很丰富,智慧没有。如果你一生只学一样东西,你心很清净,心定的,一点都不乱。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里智慧就显示出来。自性智慧显露出来,你没有学过的东西全知道了,别人不问你,不知道,一问全问出来了。所以大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没有人问你,无知,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问的时候什么都问得出来,你只要问,随口就给你解释,就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了,那叫真实智慧。所以智慧一开,一切全通了。
我们在《坛经》里看到一个明显的例子,法达禅师学《法华经》,读《法华经》三千遍,读得滚瓜烂熟了。到曹溪去参访六祖大师,见面的时候礼拜,头没著地。所以他起来之后,六祖就问他,刚才礼拜头没有著地,你的胸中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什么值得你骄傲?他就说了,读《法华》三千遍。六祖大师不认识字,你看他读《法华经》三千遍,这都是人的习气。六祖就问他,佛在《法华经》里讲些什么?他说不出来。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告诉他,《法华经》我没听过,我不知道讲些什么,你念给我听听。念了三千遍都会背了,你背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第二品是「方便品」,六祖告诉他,行了,别再念了,我全明白了。给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再拜,头就著地了。这告诉我们什么?一通一切都通了。
从这个地方我们相信,龙树菩萨,佛灭度之后六百年出现在印度,是个初地菩萨。别教的初地就是圆教的初住,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是在这个阶层上,跟六祖惠能一样。他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三个月就全部通达了。谁有这个能力?这一部《大藏经》三个月能通。如果我们看了惠能大师应对法达禅师的,我们就相信了,一部经不必看完,看几章全懂了,后头就不要看了。有这种本事,一部经看二、三页,一部《大藏经》三个月绰绰有余,真能够全都明了。看到个十几、二十遍,我就相信看几个字就完全明白了,哪里要逐字逐句去看?不需要。世尊讲《法华》八年,结集这么一部经典,那是八年所讲的精华,字字句句无量义,能大师只听了两品,全都通达了。这告诉我们,学佛要怎么个学法,这个学法是对的,省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读经是持戒、是修定,一门深入是持戒,长时薰修是修定。你一定先得三昧,这个三昧是法华三昧;得三昧之后,若干年肯定开悟,你悟入的就是法华境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在大乘教才能找出一条出路。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一多不二,一法通一切法通。
我们再把下面这几句念下去。「又谓一切智智,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用虚空来比喻,没有一切分别,虚空是平等的。「又如大地,为一切众生所依」,再以大地做比喻,大地上所有一切众生,动物、植物、矿物,都要依靠大地。大地对一切众生平等对待,没有厚此薄彼。「又如火界,烧一切无智之薪」,薪是柴火。现在的火烧山林,这种现象我们常常在信息里面看到。大面积的山火,那很可怕,整个森林全烧完了。这些年来,很多地方产生这个现象。我住在澳洲,澳洲几乎像这种山火很少中断,这个地方灭了,那个地方又生了。澳洲这个地方缺乏水资源,气候干燥,森林很容易被火烧了。「又如风界,除去一切诸烦恼之尘」,把烦恼比喻作尘,风吹把它吹掉了。「又如水界,一切众生依之欢乐」。这是用这些东西做比喻。
「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下头有解释,「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如实知自心也」,自心是自己的真心,中国古时候讲是人的良心,人人都有个良心。现在良心没有了。良心为什么没有了?被欲望给吞掉了,被贪瞋痴慢吃掉了,良心没了。《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就是良心,那个不是学来的。孟夫子所谓「人皆有恻隐之心」,看到别人受苦受难,自自然然就去帮助他,怜悯心生起来了,怜悯是良心。「大悲为根」,慈悲是自性的性德,怜悯一切众生是悲心,「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方便为究竟者」,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两个字是最恰当的方法。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方法,很多,在某种状况之下,这个方法最适合、最恰当,这就叫方便。所以方便,究竟就是圆满,方便才能达到圆满。「为一切智智之果」,这是智慧的果报,果是什么?果是拔众生苦,与众生乐,这是真实智慧,是如来与法身菩萨的智慧,「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
「《仁王经》中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就是自性里头的本有的智慧,是从自性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而自性清净心在我们经题上也是摆在第一,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报告也是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无论我们在哪一道,纵然堕到阿鼻地狱,自性还是清净,决定没有被染污,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众生跟佛没有差别,惠能大师讲的这五句话,佛有,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现在烦恼习气太重,完全迷失了,虽有,它不起作用。但是并没有遗失,只要我们回头、我们觉悟,特别是如果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性里的智慧很快就现前。到西方极乐世界,说老实话,我们的烦恼业障就消了一大半。怎么消掉的?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首先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业障就消了很多,你的烦恼就断了很多;换句话说,你的智慧德能就浮起来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很容易开悟,道理在此地。在这个地方烦恼、业障太重,很不容易消除掉。所以,本觉性就是此地所讲的一切智智,也就是这个大经里面所说的一切种智,是一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把六波罗蜜简单的介绍告一段落。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七十九页第四行,「六波罗蜜」,前面我们学到「忍辱」,现在接著从「精进」看起。
精进也有三种,「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断是断烦恼,要认真努力去做这桩事情。烦恼很多,大乘里面常说八万四千烦恼,也叫八万四千尘劳,尘劳也就是烦恼的意思。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第一大类叫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看错了,不是事实真相,想错了;想错了是思烦恼,看错了是见烦恼,合起来叫见思。大乘教里面,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分成五大类,见解错误有五大类,思想上错误也有五大类,通常这也叫做十种烦恼,十烦恼就是讲见思。见烦恼里面第一个身见。六道众生,哪一个众生不把这个身当作我?佛说这是头一个错误见解,身不是我。这个奇怪,身怎么不是我?身不是我,谁是我?能够思想的是我,西方有些哲学家这个说法,比执著身是我进步了一点。但实际上还不是,能思想的也不是我。学佛,头一个要破身见,进一步要破我见,一定要知道,六道里头没有我,十法界里头也没有我。如果明心见性了,我就出现了,这真的我就找到了。前面我们也曾经学过,法身有我,般若有我,解脱也有我,法身、般若、解脱叫三德,自性的三德,也称为三德秘藏。秘不是秘密,是深密,甚至於十法界的众生都不知道。接受大乘的教诲,我们知道有这桩事情,没有证得,一定要见性才能证得。
见性,怎么才能见性?那就是此地所讲的精进的断德,我们要认真把烦恼断掉。断就是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事实真相,总以为身是我。身确实不是我,为什么?身有生死,身是有生有灭,我是不生不灭。如果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会执著身是我了。身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用这个比喻来说。假使我们把身看作是我,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同样一个道理,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可以常常换的。衣服常常换,身体也常常换。要知道,我们在六道里头不知道多少劫,这不能用年来算,时间太长了,六道,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我们在六道里头换了多少身体,自己不知道,可是现在有个方法可以知道。最近这半个世纪来,西方人很会做催眠的工作,这些心理医生,都用催眠这个手段让这个人回到过去生中,你的前世。有人前世是人,当然有身体,不是现在这个身体,你已经换了个身体;有人前生是畜生,畜生也有身体,换了;有人前生是天人,天人也有身体;饿鬼、地狱都有身体。所以在六道里头,身体常常换的,不是一种,这一定要知道。
什么是我?这大家都知道,应该灵魂是我,有很多人这样称法。灵魂是不是真的是我?不能说不是,也不能说是。投胎确确实实是灵魂去投胎,但是把它称作灵魂实在不妥当,为什么?它不灵。它如果要灵,投胎一定投在好地方,怎么会跑到三恶道去?在人间,一定选择大富大贵人家,那多享福,怎么会堕落一个贫穷家庭里面去?出生就要受苦受难。所以那个魂不灵。佛法里面叫这个魂,迷,迷魂,不灵!孔老夫子称魂为游魂,意思也很好,因为魂它不稳定。它的活动范围非常大,而且也非常快速,因为它没有物质的身体,它到哪里都没有障碍。所以有聪明人,这个境界好,不投胎。那要修功夫,修得能够不去投胎。生到哪里去?生到无色界天去,无色界天没有身体,所以自在。这种思想在老子就看出来了,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这本书里面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没有身体多自在!你看老子就有无色界天的那个概念。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想著我不要这个身体,他就会到无色界天去。那就是底下我们讲的禅定,修无想定就到无想天,修四空定就到四空天。四空天里面没有物质现象,只有精神现象,我们一般人称为灵界,他只有意识存在,他没有肉体。这是二十八层天里面最高的一层。
所以我们肯定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它是个工具。古大德常说借假修真,什么是假的?身体是假的,这个工具很好,我们借这个工具修真的。工具是假的,可是我们能修真的。能不能修成功?能,修成功的人很多。你看,借这个身体把见思烦恼断了,他修成阿罗汉,他能修成菩萨,他能修成极乐世界,这个好!在世间法里面,他能够修成圣人、修成贤人,在道教里面他能够修成神仙,在佛法里面他能修成佛菩萨,好!这个工具非常妥善的去用它,有很好的成就。如果用这个身体去造业,那就不值得了,用这个身体去造贪瞋痴慢,将来的果报就在三恶道。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个工具,不要错用了它。用它来修十善,用它来修四无量心,用它断烦恼、断习气,要懂这个道理。
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不是身体,身体不要了,佛法叫神识,一般人叫灵魂,叫神识。实在的给你说,这个应该称之为本性,老祖宗说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才真正是自己,本性不生不灭,本性清净无染。你看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告诉我们本性是什么样子,他讲了五句话,都是说的本性。第一句,本性「本自清净」,第二句「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是真的是我,不是假的;本性「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具足些什么?佛在《华严经》上说出来了,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的。第一个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第二个是德能,第三个是相好,这三样把所有全部都包括在里头,一样都不缺,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第四句说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是禅定,自性本定。是真心,从来没有动过,本无动摇,真心。最后一句「能生万法」,宇宙是它生的,万法是它生的,我也是它生的,一切众生全是它生的。能生能现的本性是一个,所生所现是宇宙、是万法、是众生,包括我在内,是所生所现。
我们自己很不幸,一念不觉,迷了,迷了本性。这一迷,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就出现了一个妄心。本性是真心,一念不觉的时候就产生个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也叫做烦恼。起心动念叫根本无明,分别叫尘沙烦恼,尘沙是形容它多,太多了,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我们要知道,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是妄心,不是真心。用妄心,我们的环境就变成六道轮回;用真心,我们的环境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讲的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那是用真心。所以,外面境界是跟著念头转,我们念头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经上大家常常念到的,「心净则佛土净」;换句话说,心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心要是染污,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是染污。由此可知修心重要!修行,心是行的根本,要从根本起修。要从根本修,首先就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很重要,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就不迷了。不清楚、不明白,我们迷在其中,所以把很多事情看错了、想错了、讲错了、做错了,惹来很多麻烦,这些麻烦很冤枉。
麻烦都不是真的,就像作恶梦一样,作恶梦恐怖,吓得一身冷汗,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我们在六道就是作恶梦。修学大乘就是帮助我们醒过来,从这个梦中醒过来,就得自在了。所有大乘经都是这么个宗旨,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也不例外,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现前居住的娑婆世界,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真相。你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很想到极乐世界去看看。移民到极乐世界去,好!极乐世界没有灾难,极乐世界没有苦。这个世间太苦了,离苦得乐,就劝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要把这边烦恼、习气、忧虑统统放下,连亲情都得放下。全放下就成佛了,放下了一大半那是菩萨。成佛那个功夫不是别的,全在放下。可是放下之前,要先把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那叫看破,看破就真的放下了。说我看破了,放不下!没看破,肯定没看破。看破的,放下不要人劝,自然放下,这一点很重要。是不是真看破了,完全看你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你就真看破了;还有一些没放下,那你就全都没看破。所以,断是从断烦恼这方面精进,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就说的这个意思。
第二「修精进」,修是修善。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要精进,这是修精进。我们知道从哪里修起?决定要知道根本,如果根本疏忽了,从枝叶上精进,精进一辈子,到最后没有成果。这什么原因?我们看错了,我们看一棵大树,没看到根,没看到本,我们在枝叶上下功夫,结果不能成就,不能开花、不能结果。一定要从根!根是什么?根在佛法讲是戒律,本是禅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花果。今天我们要真学,我们知道四个根。儒释道是我们传统文化,这是全人类的古文明,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帮我们离苦得乐。这四个根本,三个是属於德行,《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不修不行,不修你没有立足点,你怎么会有成就?这三个根扎下去,等於说好比你有圣贤的种子了,你有了种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能给你做增上缘,你要没有它,虽有种子,你缺少这个增上缘你不能够生长。我有种子,我没有土地,我没有肥料,我没有水分,这个种子永远生不起来。
这个增上缘是什么?增上缘就是文字,文言文。中国传统的东西是用文言文写的,佛经也是文言文写的。为什么用这种文字?这种文字它叫文言,它不是语言,语言常常会变,文言永远不变。所以这个工具能够传承世世代代祖宗、圣贤的智慧、德能、方法、经验,用这个手段传下来。你要会了,如同跟古圣先贤面对面谈话,他传授你不会传授错;你要不懂,那一定要隔一层,要找个人给你翻译,翻译对不对不知道,很难保证。你吃的东西不是原味,别人吃了吐给你、喂你,不是味道了。所以,一定要学文言文。文言文不难,我常说,如果从小学起,大概十岁就能写很好的文言文的文章,十岁小朋友,小学生,这真的,不是假的。我想你们同学如果有心,去搜集、去找,找民国初年、民国十几年左右,小学的学生作文。你看看那个时候十岁左右小朋友写的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都写不出来。可见得这个事情不难!难在什么?难在我们不肯学,这叫真难;肯学不难,不肯学就真难。这是重要的一个手段,这是工具,你不能没有。你有这个工具,几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典籍,这些宝,你就得到受用。文言文是一把钥匙,你可以打开,统统你都能够吸收。你要不懂就没办法了,送给你,门打不开,进不去,得不到受用。所以,三个根加上一个文言文,我们的修精进要从这里扎根,从这个地方修起。
要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有一部书叫《国学治要》。祖宗慈悲,祖宗对后人爱护备至,这是清朝末年一些专家学者从《四库》里选择的精华。这个理念来自《群书治要》,《群书治要》它的目的是治国,它属於政治。《国学治要》这个治虽是一样的字,解释不一样,它不是治国,它是治学,是做学问,叫《国学治要》,指的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分量这么大,从哪里读起?你就从《治要》读起。《治要》不长,总共只有八本,这个东西读完之后,你对於《四库》就有个大概的了解。你认识它了,你会很爱它,然后你想学某一个部门,你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十年你就是这一科里头的专家。它分的科分得很多,大科是四种,经、史、子、集,每一科里面细分都有几十种。主要的教学宗旨,都把人回归到圣贤地位,所以读书志在圣贤。为什么读书?我想做圣人,我想做贤人。为什么学佛?我想作菩萨,我想作佛。诸位要知道,印度人称佛,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菩萨,中国人称贤人,佛菩萨就是圣贤。不过印度的标准比中国高,印度人称佛必须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菩萨必须放下分别执著,起心动念他有,中国圣贤没有这么严格的条件。我们先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修什么就知道了。一定要知道从根本修,根本不修,这个地方精进两个字谈不上,先有根本。
有了,第三个「求化精进」。化是什么?教化众生。求,求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求别人你会失望。中国古大德告诉我们,天下的难事有两种,第一个是登天难,第二个求人难。所以不要求人,求自己。自己要发菩提心,要发大悲心,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佛法讲的大菩提心。你有智慧、你有德能、你有方法,你要帮助苦难众生,他们在六道里头很苦,要帮助他脱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苦海,脱离苦海。一般人讲,我们要提升,提升到天道,天比人乐。实际上,天道还不是真的乐,为什么?他还有轮回、还有生死。最好帮助他提升到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他就脱离生死轮回了。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你看从染污,离开染污生到净土,心净则佛土净。这不是弥陀的净土,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弥陀净土是真净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跟阿弥陀佛比那差很远。可是我们要想生阿弥陀佛的净土,比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容易,容易太多了。阿弥陀佛的净土只需要三个条件,你相信、你想去、你肯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没那么简单,你要把见思烦恼都断尽,你就生了,见思烦恼没断尽去不了。
断见思烦恼可难了!见烦恼当中,你们想想看,身见好断吗?边见好断吗?边见是二边,就是对立。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全是对立的,我跟人就是对立的。不容易!这个错误的见解,无量劫来已经养成习惯,想断断不了。再成见,我们自己主观观念很深,都认为自己所想的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主观观念。见取见,果上的成见,戒取见,因上的成见,全都错了。还有一些邪知邪见。难,真难!这个东西统统断掉之后,在小乘才证得初果。初果我们称他作小小圣人,小圣,小小圣。但是你要知道,这小小圣虽然不大,他很了不起。他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他永远不堕三恶道,他不会造三恶道的业,这一点就了不起。佛在大经里头告诉我们,这些人,就是小圣,初果,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超越了,他就毕业了,就脱离六道轮回。他到四圣法界去了,就是到释迦牟尼佛的净土,阿罗汉才有资格。所以不容易!一生不能成就,天上人间七番生死他才能成就。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这个七次往来多少时间?没法子计算。还是到极乐世界去好,方法简单容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比释迦牟尼佛这个净土不知道好多少倍,简直不能比。所以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劝我们往生四圣法界。这是佛的真实慈悲,这不是假的。
我们求度化众生,要精进努力修学法门。在现前,大家都晓得,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学哪个法门?我学了六十一年,讲经讲了五十四年,我这个累积的几十年的经验,我选择这部《无量寿经》,选择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就在这一门求精进。一年讲一部,这一部大概需要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个小时,一天讲四个小时,大概要三百多天。一门深入就是精进,精就是不杂、不乱,我就学一样,一切法门我就学一样,这叫精;进是天天进步,绝无退转。大家能看见,我讲这个,一遍跟一遍不一样。这个经去年讲了一遍,一千二百个小时,《净土大经解演义》,是我们第一遍讲的。这是第二遍,第二遍我们把科判加进去,称为《大经科注》,注解还是黄念祖的注解。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真信、真愿,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值得,没浪费时间,没浪费精力,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条路决定走成功。求化精进。精进是度懈怠的,懈怠就是懒惰。我们天天在一起分享,天天要读经,而且要很细去读,字字句句去推敲。不用心意识,字字句句里头都有新的悟处,都有新的解释。所以它是活的,经是活的,注解也是活的。
第五叫禅定,这个地方写得很简单,身口意,「身定、口定、意定」,也不能说它错,三业都定下来了,都定在一处。禅定实在讲,就是大乘里面讲的止观。禅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静虑,静是安静的静,虑,就是它有思惟,它不是死的。教下翻作止观,止就是静,就是定的意思;观,它里面有智慧,它对於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禅定。所以,禅定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呆板的。《华严经》里面,鬻香长者是修禅定的,我们看它的经文,他在哪里修?在市廛。市廛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百货公司,大规模的市场,在这里头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这是最热闹的地方。他在那里修禅定,在逛市场,逛市场修禅定。逛市场,你看得清清楚楚那是观,看了怎么样?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那是定。止跟观是同时修,止中有观,观中有止,这叫真修禅定。
什么人修?得有功夫的人,你看这个排列的顺序,它在第五。大乘里面说,因戒得定,因定得慧,前面四种都是属於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智慧是后面的般若。智慧开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前头四个全是戒律,没有前面的功夫哪来的禅定!我们今天眼见色,动心了,生烦恼了,起贪瞋痴慢,耳听声音也是的,都起心动念。一接触心就乱掉了,就被外面境界诱惑,自己就做不了主,这就叫六道凡夫。真正修行人,自己能做得了主,身接触,不生烦恼,不起心、不动念,不生烦恼;口言谈,意起心动念,到不起心不动念,这真的定了。不起心、不动念怎么还会说话?这种身口意三定,谁在那里表演?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表演。
释迦牟尼佛每天早晨起来,一般生活习惯坐禅,然后起来。早晨,要到城里去托钵,回来之后大家再一起吃饭。托钵有托钵的规矩,也是教化众生,做榜样给众生看。托来的东西,不是托来随便就吃,不是的。要回到团体,大家把托来的东西会集在一起,分而食之,这平等。我托的菜饭不错,他托的就比我差远了,那我就很享受,他看到就很难过。饭合在一起,大家分而食之,没有话说了,真平等!给诸位说,真共产!所以你托来的东西不是自己吃,回来之后混了大家一起分。所以叫一钵千家饭,这是事实。你看当年佛的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统统都出去托钵,这一千多人,回来之后饭菜统统混合在一起,随便哪个拿一碗都是千家饭。知道这一钵是千家饭,怎么能不感恩?得来不容易,多少人辛苦、多少人忙碌才有这碗饭,知道感恩。这都是教化众生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那佛陀,佛陀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高明到极处!所以他表现的是什么?身定、口定、意定。口天天讲经说法,没有一天休息。怎么叫定?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为什么?因为意定,意里头,佛没有起心、没动念。不像我们,我们说话先得想想这个话怎么说法,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你是有说而说。佛不起心动念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所以他三业清净,全在定中。八相成道是自性本定自然的流露,谁能在八相成道上看出释迦牟尼佛是在定中?大乘教里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龙、象。龙没见过,象见过,你看大象那个样子就像在定中,走路也像在定中,慢吞吞的,一步一步,非常稳重,站在那个地方也稳重。从大象,你细心观察,它在定中。所以用它做比喻,诸佛菩萨就像龙象一样,行住坐卧全在定中。我们就晓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定中,与讲经说法、教学表法,你看一点冲突都没有,全在定中。这是真的定,活活泼泼的定,成就无量功德的大定。不是一入定什么事情不能做了,那个不行,那是小定,刚刚初学,一出定,妄念就起来了,入定的时候没有,出定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定不能办事,不能度化众生。度化众生,动中、不动都在定中,这才能办事。
后面,得禅定之后就开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般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第一个具足的就是智慧。所以,智慧不是学来的,知识是学来的,知识是从外头来的,智慧是从内心生的。内心里头灵明觉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什么无所不知?因为一切法是从自性生出来的,自性现出来的,自性能现能生,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它当然知道。现在这桩事情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在研究报告里头告诉我们,整个宇宙,一切万法,就好像一张看不见、摸不著的电网。这个网非常密,遍法界虚空界,任何一点触动它,整个电网都知道,真的是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像我们的身体,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你用针刺一下,全身都能感觉到,而且也清清楚楚的这刺在哪个地方。这是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听起来很恐怖,为什么?没有隐私的了,统统暴露在外面。只有什么人不知道?迷惑颠倒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机器出故障了。信息送到了,你没有反应,你的机器有问题,坏了。如果你这个机器没有问题,遍法界虚空界,人家起心动念你知道。我们身体也有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人家也知道,知道这个物质的波动现象,就知道你身体健康状况。你起心动念他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全知道,没有一样可以瞒过人的。
诸佛菩萨他们灵明极致,再小的微微的一动他统统明了。所以妙觉如来住在常寂光,他三种现象都没有,但是这三种现象他都能变现,能生万法。他为什么会变现?因为众生有感,收到众生的信息,众生需要他帮助,他马上就来了,他就能现身,他就能说法。现身是什么?就能够出生物质现象;他能给你说法,说明他能够现精神现象。虽然现一切现象,他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依然在定中。相怎么来的?是我们有感,他自然有应。我们感,有心,他应,无心,无心能应。这桩事情,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我们看到了,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我们对著这一瓶水,告诉这个水,我喜欢你、我爱你,把这个信息传给它。然后把它放在冰箱里头,摄氏零下五度,它就结冰。把它拿出来放在显微镜里面,就看到雪花,这个花非常之美。我们走廊上有很多照片,诸位可以看到。如果传一个反面的信息,你对这个水说,我讨厌你、我恨你、不喜欢你,它的反应,结晶那个雪花就很难看。真懂得人的意思!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自然的反应。
所以我们知道,妙觉如来住常寂光,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禅定当中生的智慧,这不可思议。所以诸佛如来,再包括法身大士,就是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有能力跟十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些人多,多到没有办法去计算,我们起心动念全知道,不是一个二个,无量、无边、无数的佛菩萨全知道。你说可怕不可怕?你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还敢动个坏念头吗?还敢做坏事吗?自然不敢了,做错事情怎么好意思跟这些人见面?所以,应该断恶修善,应该常念佛菩萨,跟佛菩萨做朋友,好!佛菩萨靠得住,现在人都靠不住,只有佛菩萨靠得住,佛菩萨不会变心。只有佛菩萨是真的,我们要相信。
我们看般若里面讲的三种智慧,第一种「生空智,观察一切众生都无实在的我体的智慧」,这叫生空智。确确实实,一切众生没有一个实在的我体。不是这个身,身太粗了,就是你执著有个我的那个念头。那个念头在佛法讲,是阿赖耶识的第七识末那,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意根里头头一个就是我见,执著有个我,我是从这儿来的。末那识可以说是四样东西组成的,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这四样东西,大乘教里讲四大烦恼常相随。我爱是贪,我见就是我执,我爱是贪,我痴是贪瞋痴的痴,愚痴,我慢是瞋,傲慢是属於瞋恚。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与生俱来,你只要一迷,一念不觉,就会出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反面是什么?反面叫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一切善法都从这里生出来的。那是什么?觉悟的时候,觉悟,三毒就变成三善根;迷了,三善根就变成三毒。三毒跟三善根是一体,迷悟所起不同的作用,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首先要晓得,我们六根接触境界全是幻相,不是真实。别认真,认真就生烦恼,要把它看破。
第二个「法空智」。法是讲一切法,生是讲一切众生。法比一切众生大,范围非常大,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包括虚空无量无边的世界,都称之为法。一切法全是缘起,因缘聚会现起这个现象,它自性是空的,叫缘起性空,它不是真的。缘起性空包括极乐世界,包括诸佛的刹土,包括诸佛相好光明,无一不是缘起的。缘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所以说性空。这个教你认识万法、认识众生,众生主要是讲有情众生。广义的来说,缘起跟众生就不分别了,因为一切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缘和合也叫缘起。所以通常讲生空,偏重在有情众生,法空偏在无情的众生,就是器世间,佛法讲器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全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幻相,当体即空,皆不可得。
第三个,「一切智智」,这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也叫一切种智。这是术语。「三种智中之一切智,混声闻缘觉之智,故为分别彼一切智,而名佛智为一切智智。」《大日经疏》第一卷说,「梵云」,梵语「萨婆若那」,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这些佛门专用的术语,这些术语为了教学方便而习用的,了解这些术语的意思,佛讲经就方便多了,不必时常做详细的解释。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个三种。一般说,一切智知法空相,万法皆空,这属於一切智。道种智是知法的现象,道是道理、是方法,种是种种,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每一样东西它都有个道理在。这叫道种智,道种智指现象。要用哲学的名词来说,一切智是指本体,道种智是指现象,这个比较难。
一切智,阿罗汉就能证得,阿罗汉知一切法空;但是这些有,形形色色的,为什么会有,他不知道。反正他知道这一切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他统统能放下,他有这种智慧。你要问他,这个东西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他不知道。菩萨知道,菩萨知道道种智,每种现象菩萨都知道。一切种智、道种智跟一切智是一不是二,这是佛的智慧,圆融的智慧、圆满的智慧。这些都是属於般若智慧。我们讲智慧有大小,这是习惯上讲的,佛的智慧大,圆满的智慧。声闻缘觉之智就是一切智,故为分别彼一切智,称佛智为一切智智。
《大日经疏》这是密宗里头主要的一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智是从梵语萨婆若那翻过来的。现在称为一切智智,是智中之智也,智慧里头的真智。又一切智智是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就是你真的知道,真的知道是你亲证的。你没有亲证,我们今天知是见闻之知,我们在文字里面看到的,或者听别人讲的,这些智慧在现在的言语里面称之为知识。知识跟智慧不一样,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是从定中发起的,不是学来的。这三种智全是从定中发的,见思烦恼断了,一切智现前;尘沙烦恼断了,道种智现前;无明烦恼断了,一切种智现前。我们就晓得,自性里这三种智慧为什么没有了?是有三种障碍把它障住了;无明障碍一切种智,尘沙烦恼障碍了道种智,见思烦恼障碍了一切智。这三种烦恼放下了,自性里这三种智慧就现前。它是本有的,它不是外来的,只要障碍除掉,自性里本有的功德统统现前。
这桩事情我们可以从惠能大师身上看到。大家都知道,惠能大师得法的时候很年轻,二十四岁。他没有念过书,他不认识字,他开悟之后他什么都通,一切大乘经,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不是普通的讲法,他能够讲给你听,让你听了开悟,这个本事不可思议!叫人开悟,那就叫人成菩萨、成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就说明他的智慧从哪来的?他的辩才从哪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佛说了,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只是你有障碍,你把障碍去掉了它就现前,佛给我们说真话。不要去多求,多学愈学愈糟糕。为什么?学的东西你的思想太乱了,你的心不清净、不纯,搞乱了,你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学得很拉杂、很多,你的知识很丰富,智慧没有。如果你一生只学一样东西,你心很清净,心定的,一点都不乱。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里智慧就显示出来。自性智慧显露出来,你没有学过的东西全知道了,别人不问你,不知道,一问全问出来了。所以大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没有人问你,无知,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问的时候什么都问得出来,你只要问,随口就给你解释,就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了,那叫真实智慧。所以智慧一开,一切全通了。
我们在《坛经》里看到一个明显的例子,法达禅师学《法华经》,读《法华经》三千遍,读得滚瓜烂熟了。到曹溪去参访六祖大师,见面的时候礼拜,头没著地。所以他起来之后,六祖就问他,刚才礼拜头没有著地,你的胸中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什么值得你骄傲?他就说了,读《法华》三千遍。六祖大师不认识字,你看他读《法华经》三千遍,这都是人的习气。六祖就问他,佛在《法华经》里讲些什么?他说不出来。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告诉他,《法华经》我没听过,我不知道讲些什么,你念给我听听。念了三千遍都会背了,你背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第二品是「方便品」,六祖告诉他,行了,别再念了,我全明白了。给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再拜,头就著地了。这告诉我们什么?一通一切都通了。
从这个地方我们相信,龙树菩萨,佛灭度之后六百年出现在印度,是个初地菩萨。别教的初地就是圆教的初住,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是在这个阶层上,跟六祖惠能一样。他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三个月就全部通达了。谁有这个能力?这一部《大藏经》三个月能通。如果我们看了惠能大师应对法达禅师的,我们就相信了,一部经不必看完,看几章全懂了,后头就不要看了。有这种本事,一部经看二、三页,一部《大藏经》三个月绰绰有余,真能够全都明了。看到个十几、二十遍,我就相信看几个字就完全明白了,哪里要逐字逐句去看?不需要。世尊讲《法华》八年,结集这么一部经典,那是八年所讲的精华,字字句句无量义,能大师只听了两品,全都通达了。这告诉我们,学佛要怎么个学法,这个学法是对的,省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读经是持戒、是修定,一门深入是持戒,长时薰修是修定。你一定先得三昧,这个三昧是法华三昧;得三昧之后,若干年肯定开悟,你悟入的就是法华境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在大乘教才能找出一条出路。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一多不二,一法通一切法通。
我们再把下面这几句念下去。「又谓一切智智,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用虚空来比喻,没有一切分别,虚空是平等的。「又如大地,为一切众生所依」,再以大地做比喻,大地上所有一切众生,动物、植物、矿物,都要依靠大地。大地对一切众生平等对待,没有厚此薄彼。「又如火界,烧一切无智之薪」,薪是柴火。现在的火烧山林,这种现象我们常常在信息里面看到。大面积的山火,那很可怕,整个森林全烧完了。这些年来,很多地方产生这个现象。我住在澳洲,澳洲几乎像这种山火很少中断,这个地方灭了,那个地方又生了。澳洲这个地方缺乏水资源,气候干燥,森林很容易被火烧了。「又如风界,除去一切诸烦恼之尘」,把烦恼比喻作尘,风吹把它吹掉了。「又如水界,一切众生依之欢乐」。这是用这些东西做比喻。
「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下头有解释,「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如实知自心也」,自心是自己的真心,中国古时候讲是人的良心,人人都有个良心。现在良心没有了。良心为什么没有了?被欲望给吞掉了,被贪瞋痴慢吃掉了,良心没了。《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就是良心,那个不是学来的。孟夫子所谓「人皆有恻隐之心」,看到别人受苦受难,自自然然就去帮助他,怜悯心生起来了,怜悯是良心。「大悲为根」,慈悲是自性的性德,怜悯一切众生是悲心,「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方便为究竟者」,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两个字是最恰当的方法。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方法,很多,在某种状况之下,这个方法最适合、最恰当,这就叫方便。所以方便,究竟就是圆满,方便才能达到圆满。「为一切智智之果」,这是智慧的果报,果是什么?果是拔众生苦,与众生乐,这是真实智慧,是如来与法身菩萨的智慧,「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
「《仁王经》中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就是自性里头的本有的智慧,是从自性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而自性清净心在我们经题上也是摆在第一,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报告也是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无论我们在哪一道,纵然堕到阿鼻地狱,自性还是清净,决定没有被染污,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众生跟佛没有差别,惠能大师讲的这五句话,佛有,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现在烦恼习气太重,完全迷失了,虽有,它不起作用。但是并没有遗失,只要我们回头、我们觉悟,特别是如果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性里的智慧很快就现前。到西方极乐世界,说老实话,我们的烦恼业障就消了一大半。怎么消掉的?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首先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业障就消了很多,你的烦恼就断了很多;换句话说,你的智慧德能就浮起来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很容易开悟,道理在此地。在这个地方烦恼、业障太重,很不容易消除掉。所以,本觉性就是此地所讲的一切智智,也就是这个大经里面所说的一切种智,是一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把六波罗蜜简单的介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