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尊普贤 (第二十四集) 2011/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02-037-0085集) 档名:29-261-00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三百二十七页,倒数第六行,我们学到「声闻」。
「佛小乘法中之弟子,闻佛之教,悟四谛法之理,断见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於涅盘者」,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关於注解里面讲到四谛,我们用《佛学大辞典》的一段参考资料,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我们学到集谛,这是世间因果。苦是世间的果报,三界统苦,堕入三界,没有不受苦的。这个苦报从哪里来的?是自己造作的。集就是过去今生所造的一切恶业,这些恶业能集起三界六道轮回的苦报,所以叫集谛。集是招聚的意思,招集的意思,这是说我们心起心动念有善、有不善,与我们的造作,造作也有善与不善。心善造的是善业,心恶造作的是恶业,善业一定感得三善道的果报,恶业肯定招三恶道的苦报。虽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还是苦。
佛给我们讲三苦,欲界苦、色界苦、无色界苦。欲界里头有八苦、有坏苦、有行苦,统统都要受。色界天超越了欲界,欲界里面,八苦他没有,但是他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这是最高的一层,他连身体都不要,确确实实属於我们常说的灵界。他没有肉体,他不需要任何物质,完全处於精神的状态。所以他坏苦没有,他只有一种,行苦。什么叫行苦?就是这种生活他不能够永远保持。永远保持那就很好了!没有办法。他修四空定,四空定有一定的时限,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那个定功能支持多久?八万大劫,那就是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寿命,八万大劫很长很长。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力会失掉,定力失掉了,他就会堕落。所以还是苦,这种苦叫行苦。所以佛给我们说三界火宅,三界统苦。此地下面说,「审一切烦恼惑业於未来」,审是审思,我们认真去想想,一切烦恼、迷惑、造业,它对於将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这个一切烦恼惑业是因,现在在造因,将来决定招来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是因果的定律。在四谛里面称之为集谛。集谛说明什么?说明三界一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这样子我们就向往到诸佛菩萨,诸佛菩萨这是出世间法,出世间也有因果,灭谛是出世间的果。佛是先讲果后讲因,因为果报你看到,你相信了,你明白了。灭谛,梵语叫涅盘,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灭。灭什么?灭惑、灭业。惑是迷惑,业是造作,贪瞋痴是惑,是迷惑,杀盗淫妄是业,迷惑他才造业。迷里头有善、有不善,善也是迷,为什么?不知道这是假的。自性里头没有善恶,自性里头什么都没有。一念不觉之后,就发生了阿赖耶,阿赖耶里头有染净,没有善恶。分别执著重了,六道轮回出现了,六道轮回里头有善恶。六道跟四圣法界对比,四圣法界是净,是净土,六凡是迷,是染污,所以有染净。染里面有善恶,这个诸位要晓得就是,不是恶是染,善也是染,因为你有分别、有执著,你并不清净;善恶二边都离了,这就清净了。所以业,有净业、有染业。这就大幅度把自己提升了,圣人才是修净业,凡夫都是染污。所以六道里头有善恶,四圣里头就没有了。
「涅盘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惑业是因,因断掉了,灭掉了,六道轮回生死之苦就没有了。「真空寂灭,故名灭」,这是小乘证的涅盘。「是为悟之果」,小乘人为什么会得这个果报?他觉悟了,他知道六道轮回是假的,不再造六道轮回的因,所以六道轮回的果没有了。也就是大乘教常说的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灭了。虽然出离六道了,他还没出离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的惑业是无明烦恼跟尘沙烦恼,这两样东西他还有。《华严经》上名词不一样,《华严经》上所说的妄想、分别,妄想就是大乘所说的无明烦恼,执著,执著是见思,尘沙就是分别。四圣法界里头有分别、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这两样东西断了,才能出十法界。
出了十法界之后,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还有无始无明烦恼习气,这个习气没断。习气用什么方法断?没方法断。你看看,人到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什么方法?不像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的习气有方法断,尘沙烦恼的习气也有方法断,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有方法断。怎么办?就随它去,不要理它,根本不理会,时间长了,慢慢自然就没有了。要多长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要三个阿僧只劫,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习气自然没有了。於是乎我们就明白了,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寿命是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寿。这个无量寿是有量的,时间长,三大阿僧只劫比那个八万劫不知道要长多少,八万很短,三个阿僧只那就太长了!古德有翻,阿僧只是多大的数量?印度讲大数,十大数里头最后的一个大数。这个数量倍倍相乘,很不容易用数字来把它叙述出来。诸位要知道,这个《佛学辞典》里头有,《教乘法数》里头有,可以做为参考资料。但是《华严》上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华严》讲念劫圆融,迷的时候无量劫,觉的时候一刹那,时间跟空间都是假的。所以,对佛说这些数字也不要执著,知道有这回事情就行了,不要放在心上,它不是真的。
「止持会集音义曰:灭谛,灭即寂灭,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患累,故名为灭。」在小乘,很显然的就是灭六道轮回的生死,就是三界的生死。欲界有六层天,欲界六层天,六层天下来是人道,人道往下,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全属於欲界。欲界上面,有色界、无色界,统统都属於六道的范围。六道里面的生死没有了,为什么?因断了。所以佛教人怎样离苦得乐?理上来讲,就是破迷开悟。六道从哪来的?从迷来的,迷了才有六道,觉了就没有了。佛知道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如何落实?用教学,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你真听懂了,你就肯放下。放下迷惑,不迷了,放下造作,不造业了,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造。善业是好的,善业与性德相应,没错!如果有分别执著就不相应。性德是善,但是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如果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就错了。
所以佛教学生,行善要知道三轮体空,我自己行多少善,放下,没有这个念头;做多少好事也放下,也没有这个念头;别的一切众生得到多少利益,也不要放在心上。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净业。如果有丝毫染污就不是净业,就是染业,记住,染业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些道理不能不懂。佛教我们做一切好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报酬,不需要别人赞叹,一切都不要,好事为谁做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还有「这些好事为谁做的」,你还没有放下,你还在迷。自性里面,法性里面,丝毫染污都没有,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头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一丝毫染著。我们修学的目标,最后的终极目标是明心见性,就是灭谛,就是大般涅盘。
所以灭是寂灭,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寂灭。寂灭两个字也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寂灭。灭是什么?灭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是佛菩萨。无所不为真的是无为,这个意思你能体会到吗?诸佛菩萨自性里头大慈大悲就从这儿表现出来,他有没有执著?没有。这个表现出来是对我们说的,他自己有没有?他自己没有念头,没有起心动念,这一点一定要认清楚。没有起心动念,还天天在普度众生,救苦救难,完全是应众生之感。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帮助你觉悟,就用什么方法。所以菩萨示现,佛当然是一样的,佛菩萨示现没有一定。佛菩萨帮助众生的方法也没有定法,所以说佛无有定法可说。佛的法从哪里来的?完全是从众生心行所反应的,法从这么来的,没法。众生的反应没有了,法就没有了。众生病从哪里来的?大夫说对症下药,你得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你病好了,法也没有了,没用了。你有病的时候它有用,你没有病的时候,法没用了,药就没用了。这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则我们要了解、要掌握住,在学习佛法就不会迷住了,真正懂得佛的意思,所谓愿解如来真实义。
「以诸烦恼结使灭故」,烦恼没有了,结使灭了。结使就是见思烦恼,佛用这个字做比喻,把见思烦恼比喻作什么?阴差,专门来抓犯罪的人,好像世间的刑警。古时候讲结使,就是现在讲的刑警,你有罪,他就来抓你,抓你去受刑。这个很可怕!这多少?十大类,就是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五种见惑,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五个差人;五种思惑,贪瞋痴慢疑,合起来十个,叫结使。我们烦恼没有了,这些刑警对我们就不起作用,我们没有犯罪,就不起作用。这三界的业就灭了,不造三界业。
「若三界业烦恼灭者,即是灭谛有余涅盘。因灭故果灭」。前面讲的有余涅盘,是灭谛有余涅盘,为什么?你还有身在。涅盘是活著证得的,不是死了证得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误会了,认为佛家讲的涅盘就是死了。如果涅盘就是死,那何必要修行?每个人都要死,死的时候就入大般涅盘,哪有这个道理!涅盘是活著证得的,活著证得,还有身体在,这叫有余依涅盘,有这个身体在。所以因灭故果灭。「舍此报身时」,我这个身体不要了,舍这个身体了,「后世苦果,永不相续」,舍这个身,不会再受身,不会再去投胎,这叫真正舍掉了,那叫「入无余涅盘」,你身体没有了。「谛审涅盘实为寂灭,故名灭谛」,详细的去审查,涅盘确确实实是寂灭,清净寂灭。涅盘也翻作法身,也翻作本性,也翻作法性,也翻作实相,又翻作寂灭,也翻作圆寂,你把这些所有翻译的名词融会贯通,涅盘的意思。
那要怎样才能得涅盘的果报,就是清净寂灭?最后就要修道,这是因,出世法的因,涅盘是出世法的果。无余涅盘就回归自性,圆满的回归自性。不但在三界里头没有舍身受身,没这个现象,在实报土里头也没有,也没有舍身受身的现象。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那我们要问,他应化在这个世间,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应化在这个世间,是不是受身?不是。受身是业力来投胎,你有这个业,你不能不受身,菩萨没有这个业,所以他不是受身。那是什么身?那是应化身。应化身有没有身?有身。有身即是无身,所以那个身,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他确实有身相,你说它有,他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身?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分别执著就更不必说了,他全没有。
他住在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如如不动。惠能大师说得好,他都说尽了,都说明白了。大涅盘境界是什么?是清净心,一丝毫都不染。不但善恶不染,染净都不染,所以它是真的清净,不是对立的。净是对染说的,它是绝对的,它不是相对的。跟我们讲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哪来的生灭?本自具足,隐现不同,这是讲性德。性德隐,你就看不到它,「本自具足」;现,「能生万法」。隐现不一样,在缘,缘在众生,不在佛。「本无动摇」,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是他没有起心动念。今天科学家讲,整个宇宙的现象都是从波动产生的,本不动摇,没有波动现象。波动现象是什么?十法界,十法界是个波动现象,一真法界不是波动现象。一真法界是怎么回事情?一真法界是无始无明习气的现象,习气是极其微薄的波动,这个波动现象是六根缘不到的。怎么知道它缘不到?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往生到实报土的人他们无明破了,也就是说他们不起心不动念了,才能够进入实报土。实报土的人他们是什么个状况?惠能大师那个五句话讲得清清楚楚,他就是那个境界。他遇到缘,能生万法,自然的,法尔如是。
我们看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那么多照片,法尔如是,水没有起心动念。水是矿物,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它知道,这个信息完全收到。才动念头就周遍法界,周遍法界它就产生影响,影响是造业。造的什么业?出生无尽,那不就造业吗?我们一个善念、一个恶念都会产生影响,念力不可思议。我们世间人,善念要是多了,这就是美国布莱登说的话,如果我们在今年这一年大家觉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二0一二马雅预言,这个灾难的预言可以化解,可以减轻,可以推后。减轻跟推后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化解比较难。如果真的所有宗教都回归教育,都教人学好,学伦理、学道德、明因果,体会到圣贤的教诲,灾难真的可以化解,不是不能。所以,凡是有这种机缘,我们就得抓住,就鼓励他,去影响他、帮助他、成就他,好事!
在现前这个社会,实在讲的,还就是我跟马哈迪长老所谈的,只有宗教可以救全世界,除这个,没有办法。为什么宗教能行?宗教还能信神,还有这么个缘分。神都不信,没有东西信了,这问题严重。他信神的时候,他还有一点约束,还有一点畏惧,怕上帝惩罚,怕末日审判;换句话,良心还未泯。他们来带头,他们首先自己回头,自己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就影响社会,这才能救得了。如果我们不要宗教了,不要宗教那就难了!你用什么方法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再兴旺起来?不要宗教是可以,难!非常困难!佛教就是不用宗教的方法。佛法这个理太深了,只有少数尖端科学家他们知道,他们相信,一般人不相信。所以普世的教育,在佛经里面,讲阿含、讲方等,里面还是有宗教的气分在里头。真正到大乘,一乘教,那可以说纯粹的科学跟哲学,这是方东美先生非常尊重的,非常景仰的。
所以讲到「道谛,八正道也。此能通於涅盘,故名道」,八正道能帮助我们证般涅盘,这是佛法通途,普通的一个大道。「是为悟之因」,你要不觉悟你不能行八正道,讲没有用,要行。「止持会集音义曰:道谛者,道以能通为义」,道的意思是能通达,像道路一样。「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道有正助,八万四千法门那是道,都是通向大涅盘的道。所以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都能达到涅盘。所以对於任何一个法门不可以轻慢,不可以毁谤,都是佛说的,都是圣人说的,我们都要尊重。至於我们自己学哪一个道,各人根性不相同,佛说这么多的方法,听凭我们自己选择。那我们选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一个,适合我们现前的生活环境,这个很重要,我们学起来方便;适合我们自己的程度,太高了我们感到困难,太低了我们没兴趣,这个都是选择时重要的条件。而且这个法门要容易,难你会退心,你修不成功,学个几年放弃了,你把时间浪费掉了,精力也浪费掉了。这个选择是智慧。古时候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老师代我们选择,真正开悟的老师没有问题,他知道你根性。你说证果的这些人,他们有宿命通,他知道你过去生、再过去生,生生世世你干些什么,你哪些习性深厚的。他能够依照你的习性替你选择,你学起来就觉得不困难,你会生欢喜心。过去生中没有学过,突然来个法门,就很生疏,觉得很困难,格格不入,你对它就不会产生兴趣。这个与前世有关系。
这个老师是凡夫,没有这个能力,他的选择就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没有能力,也找不到这样的善知识,那就听佛的话。佛在《大集经》给我们说了个原则,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他指示这么个原则。我们现在生在什么时代?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正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像法时期;往后一万年,末法时期。无论是照外国算法、是照中国记载,现在都是末法。中国的记载,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外国的记载是二千五百多年,都是入了末法。末法怎么办?末法修净土,这是释迦牟尼佛指导的,他告诉我们这个原则。净土也很多,哪一种净土最方便?弥陀净土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的,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证明的。证明用意在哪里?启发我们的信心,你看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十方诸佛都赞扬,我们能不相信吗?信了之后,如何让这个信心不变,这非常重要!信心变了就完了。保持信心不变,那最重要的你就得理解,你把弥陀净土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它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你的信心就坚定了,永远不变。所以,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世间,一万二千年的状况他清楚,世世代代怎么个演变,不能超过他的佛眼,他都看到了。
真正一个学佛的人,确实要像章嘉大师所说的,章嘉大师教给我,《楞严经》上有句话,「将此深心奉尘刹」。我皈依佛门,以佛为老师,释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师,老师不在没有关系,经典留在世间。依照经典修学,是中国古人讲的私淑弟子,是真的弟子,不是假弟子。假弟子,老师在,拜了老师,阳奉阴违,假的。老师不在了,老师的书在、遗教在,依照遗教认真奉行,这是老师的传法弟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孟子学孔子,孔子已经不在世了,过世了,孟子真的像佛门一样,皈依孔子,专门学习孔子的著述。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向孔子的学生请教,因为那个时候跟孔子很近,亲近孔子这些学生,年岁虽然大了,还在,孟子还能够找到他们,向他们请教。孟子学成功了,学得很像。所以后世提起儒,都提孔孟,不提其他的人。
这个让我们想到,我们今天后世,释迦牟尼佛不在了,我们皈依释迦牟尼佛,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做释迦牟尼佛的私淑弟子。我的老师是谁?释迦牟尼佛,老师教我什么?经典就是。我们今天受持,一部经就够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搞太多。你展开《大藏经》,《大藏经》不是佛教所有学生的,你那么想就错了。佛每部经都有对象,有当机者,当机者就是对象;换句话说,专门为他讲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缘,他才能接受,他才能言下大悟,他开悟了,他真得受用。如果不契机,讲得再好,他没听懂,他没有开悟,甚至於愈讲他愈迷惑,那就错了,那就不能讲了。所以佛善说法,他说得非常巧妙,能让每个人都懂,都欢喜,都能满载而归,佛有这个本事。让他觉悟,让他欢喜,让他真的改过自新,真的改邪归正,佛有这个本事。这就是他能观机,应机说法。对甲所说的,不一定适合乙,对乙所说的,不一定适合丙,各人机感不相同。佛有这个能力应机说法,让每个人都欢喜,让每个人都觉悟,用佛学的名词是让每个人都得度。每个人都觉悟,每个人都回头,真正达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标,这叫善说。
下面说,「正道者,实观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缘理慧行,名为正道」。缘,在这个地方讲就是依据。三十七品三解脱门,这是总的原则。根据理,这个理是什么?法性,根据的是性德。行,行是行动,是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都是行。行是什么?行是智慧,也就是说,他所悟的那个智慧完全用在自己的生活上,这得受用,这个叫正道。那助道呢?「得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是名助道」。那我们就晓得,悟到这些原理原则,这是正行;懂得对治烦恼习气种种的方法,乃至於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的方法,这就是助行,就是助道。正道是根本智,助道是后得智,不离智慧。
「其中前二者,流转之因果也」,这是总结四谛,前面两种苦、集,苦集是流转因果,六道里面的状况,「故又曰世间因果」。「后二者,还灭之因果也」,出世间因果,所以「又曰出世间因果」。还是什么?回头,把这个世间的因灭掉,世间的果也不存在了,世间是一场梦,不是真的。此地的出世间,这个四谛法,一般都是讲小乘,小乘就是出六道轮回,证偏真涅盘。他到哪里去了?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他到这里去了。再往上提升,缘觉法界,从此以后慢慢向上提升,这是出世法。小乘没出十法界,大乘出十法界了,出十法界叫大乘,出六道轮回叫小乘,出十法界是大乘。出十法界,证大般涅盘,叫究竟涅盘,十法界的因灭掉了,十法界的果也没有了。十法界的因是什么?是分别、是妄想。六道里面的因是执著,执著里面当然有分别、当然有妄想,但是执著是六道轮回的因。只要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你就出离了。
不执著自己的见解,我的看法,不执著这个东西,你就证须陀洹果。不执著自己的想法,想法是思惑,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是见惑,我的想法是思惑,全错了。为什么我的看法、我的想法都错了?因为头一个没有我,第二个没有法,六道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想法?给诸位说,菩萨没有看法、没有想法,佛也没有看法、也没有想法。我们就是有看法、就是有想法,而且还要坚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这是标准的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自己造的。还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看法,你说你麻不麻烦!我们读了佛经,坚持经上的看法,对不对?不对。那你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只不过是世间善法而已,怎么修也都修的是天上人间。学错了,学错了就到三恶道去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知道,怎么肯做错事?怎么肯修三恶道的因?都是自己不知道,迷惑颠倒。所以四谛是两重因果,世间跟出世间。
「此四者皆云谛者」,四种都称为谛,「言其真理实为至极」。说这四个,佛讲这个四个,在世间这个范围讲它是真理,它是事实真相,讲得一点都不错,真实到极处。「而二者」,就是世间跟出世间,「皆先果后因」,为什么?「果易见,因难知」。先给你讲果,为什么?果你容易见到,你容易明了,完全讲的事实真相,因难知。「故先示苦果令其厌」,这是佛教学的善巧方便,说出来了,为什么这样讲法。先把苦果说出来,让你起一种厌离心,你不再执著它,你不再留恋。「然后使断其因」,进一步帮助把这因断掉,因断掉,果就没有了。这是能出离六道轮回的道理在此地。
「又举涅盘之妙果使乐之」,为什么?菩萨证得了,阿罗汉证得了,所以他能够现身给你看。你看到他的自在,你看到他的神通,你看到他的德能,你看到他的相好,表演给你看。你生欢喜心,你会羡慕,你想跟他学习,用意真的就在此。「然后使修其道,是乃诱引最劣小机之善巧也」。这个方法我们要懂得学习,这个学习是自己要真干。自己真干的时候,我们的样子叫人一看就不喜欢,这个效果就不容易达到。所以释迦牟尼佛相好,阿难之出家,《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阿难为什么出家?看到佛的相太好了。说这个相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他修的,修得的,父母生不出这样好相,他修行的功夫。他也想相好,对佛非常羡慕,想跟他学。你看动机,相好引导的。学佛的人形相不好,接引众生就困难,人家不相信。
相好是不是能修?很容易修。这连现在量子力学家完全懂得,知道什么?知道念头能改变物质现象,我们这个身相是物质现象。现在的女孩子喜欢去美容,错了!美容就是毁容,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要学美容,学佛,你看观世音菩萨多美!怎么修的?慈悲心修出来的。你能有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慈悲,对於一切众生那样的珍爱,你的相貌就跟观音一样,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境随心转是讲到山河大地,相随心转是讲我们自己身体,随著我们的念头转,不是外头来的。你的念头好,相貌好,居住的环境好;念头不好,你的相貌就不好,居住环境就不好,就这么回事。
福报人人不一样,命不相同。命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修的,也不是自然的,命是自己造的。所以,命可以改变,改变有改变的理论、有改变的方法。你看,《了凡四训》就是个很好的榜样,云谷禅师教给他改变的道理,教给他改变的方法。他真干,一年效果就产生,三年、五年就明显的改变了。像袁了凡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只是人家没写出来。他是自己把自己一生改变命运这桩事情,写出来教给他儿子,是教给儿子的四训,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流通这么广。流通愈广,时间愈长,他的功德愈大。为什么?帮助多少人,这本书救了多少人!
我年轻的时候在公家机关服务,有个同事,人非常善良,遇到了困难。家里小孩多,五、六个小孩,待遇很微薄,养不活,几次想自杀。自杀是不负责任,你家里人更苦,孩子更苦。跟我是好朋友,在这个困难当中,我送他一本《了凡四训》,那个时候我刚刚接触佛法,我把这个书介绍给他。我告诉他,这本书好,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给我,我拿到这个书,好像在两个月,二、三个月的时间,我读了三十遍。我自己深受启迪,自己知道过去做了很多错事,特别是杀害众生,现在知道错了,知道忏悔了,知道回头了。他全家学习,环境转过来了,他感激我,他说我救了他一家的命。我说不是我救的,是你自己救的,你认识了《了凡四训》,这个东西救了你一家。像这种情形多!人到中年之后,四、五十岁,那个忏悔的心就有了。接近晚年,自己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苦难的时候,人就会反省。有这么个好书来指导,帮助他反省,帮助他忏悔,帮助他改过自新,他成就了,难得!以后他家的小孩,我听说好像三个、四个都拿到博士学位。老年的时候,儿女起来了,家庭环境改变了。他走了之后,嘱咐小孩,有时间要来看我,要来护持道场,他小孩来见过我两次。善言善行,尤其是写成文字,利益无尽!
我们再看念老的注解,我们接著往下看。「《净影疏》曰:如来所说言教名声,餐声悟解」,餐的意思就跟闻的意思一样,闻声觉悟了,明白了,这叫「声闻」。下面,「辟支佛者,辟支为梵语,此翻为因缘,佛者觉义。故旧译辟支佛为缘觉,新译为独觉」,因为他没有人教他。「据《大乘义章》云:缘觉有二解:一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真,从缘得觉,故名缘觉」。出在有佛出世,或者是无佛出世,都是观十二因缘开悟的,所以称之为缘觉,这是第一类的。第二类的,是完全出生在没有佛法出世,不但没有佛,法也没有。过去修学小乘的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当中什么都没有,自己就开悟了。你看见到风动树叶,这是举一桩事情,雨打芭蕉,这些自然现象触动他的善根,豁然开悟,这个都叫做缘觉。
天台家,这智者大师,「更区分此二名曰:出有佛世,观十二因缘」,就是有佛出现在世间,他听佛讲十二因缘。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白,佛说法契机,过去世他也听十二因缘,他也修十二因缘,所以他有这个善根;没有这个善根,他不会开悟的。为什么一般人听到风声雨声他不会开悟,而他开悟了,什么原因?过去曾经修过。不是过去生中成熟,这个善根成熟,这一生不会证果,不会开悟、证果,都是累劫修学的善根功德。我们修行也是如此,一世一世累积到今天,绝对不是这一生才修的。我过去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常说,生生世世的累积,我们都有缘,没有缘不能在一起,有缘才成为师徒,老师常常这样告诉我们。但是一个老师学生很多,为什么有的成就,有的不能成就?跟老师的缘相同,各人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所以成就不一样。我们自己要想成就,在一生当中成就,只有一个法门能行,那就是净宗法门。
过去生中修行的善根福德不够深厚,这一生遇到的时候,遇到真正好老师指点,我们自己具备的条件就是真相信老师,真听话,这个非常重要!方东美先生大学毕业之后一生教学,学生很多,有成就的,有没有成就的,没有成就的多,成就的很少。什么原因?老师同样的方法教,同样的心来教,为什么学生所得的不一样?课堂里面评的分数那不是真的,不能代表这个人真有成就。拿第一名毕业的,将来自己在一生事业上未必辉煌;考试不及格的,可能他将来事业上有大的成就。你看日本稻盛和夫就是个好例子,考学校多少次没考取,最后考取一个大学,还是很差的大学,不是好的学校;在事业上也是失败很多,挫折很多。能够成为日本经营之圣者,这是什么?过去生中善根福德,这一生缘成熟了。过去生中没有根,不可能在这一生当中有所成就,统统都是有根有本。这个根本我们要记住,这个东西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不害怕,我们努力养自己的根本,还有来世,来生后世。哪一个成就不是过去生中宿世有深厚的根柢!我们如果在这一生成就的时候,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就圆满了,往生净土就圆满,这个不能不知道。
净宗的往生真的是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把他自己五劫修行的功德就回向给我们,我们真得受用。这个道理多少年来我都参不透,回向真的吗?现在才知道,看到什么?《念力的秘密》里头说出来了。我们自己有了麻烦,有了业障,我们自己不知道修行,别人知道,他修行成就了,把他的功德回向给我,跟我自己修行没有两样。这不就是把回向的事实讲清楚了吗?可是人家说的什么?回向的时候一定专注,专注到极处,感应道交,他真能收到。我们晓得,阿弥陀佛的心清净,阿弥陀佛专注,他对於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加持他,让他们都能得到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我们就相信这个话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他的四十八愿用五劫时间去修行,愿愿都兑现了,这个专注加持你就产生力量,你真的就享受到阿惟越致的待遇。法身菩萨的智慧,法身菩萨的道力,法身菩萨的神通,你统统具足,不是你自己修成的,佛力加持给你的。
那我们对佛要不要有感恩的心?对这个法门要不要感恩的心?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就用现前这种心态行吗?所以我们学这个东西这一生不能成就,不怪阿弥陀佛,我们的用心不相应。心里头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贡高我慢,对佛菩萨那种诚敬心生不起来,你就什么都得不到。印祖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有没有一分?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读《坛经》,跟大家谈神秀跟惠能,神秀跟五祖忍和尚多少年?二、三十年,那么长的时间。已经把神秀提升到寺院里面首座的地位,经常代替老和尚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以,每一个人都认为老和尚传法一定传给神秀。没想到来了个惠能,老和尚居然传法给惠能,没有传给神秀。神秀毕竟有修养,没有白学,他没有傲慢、没有嫉妒,而且自己认真去反省,认为老和尚传给他是对的。我是怎么说法?神秀对老和尚有一百分的诚敬,他得一百分的利益。惠能大师对老和尚有一万分的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虽然时间短,只八个月的时间,跟老和尚只见几次面,那种真诚恭敬没人能比。不但对老和尚,他对每一个人都那么样的诚敬。当然这个与他出身有关系,农村里头出来的,不认识字,没有知识,所以见到任何人他都觉得别人在他之上。真诚的谦卑,他自性里头真实的智慧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他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家里头清贫,一天不卖柴一天就没有生活,靠苦力养他的老母亲。年轻,二十三、四岁,五祖传衣钵他那一年二十四岁。所以你看得衣钵,五祖告诉他,你就是禅宗第六代祖。他还要到猎人队里去躲十五年,不是短时间,这十五年没人知道他,哪里知道他是个祖师?猎人队里头干什么?当伙夫,给猎人烧饭,做厨房,干这个活。猎人每天打猎带回来的,他看到这个小动物受的伤是轻伤,不很严重,还能够活命的,他都把它放掉;实在伤得太重了,没办法。猎人吃肉,他吃肉边菜。一十五年这个风波才平了,就是嫉妒障碍大家淡忘了,十五年了,没人提了,他才离开猎人队。
在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法师讲经,他坐在末后在听经,印宗法师。碰到有两个听众,都是出家人,外面挂的幡,那个旗杆还在,大概不是那个时候的旗杆,可能一定还是那个位置,我去看过。一个法师说,你看外头幡动了,外头幡动;另外一个说,不是幡动,风动。两个人各执一端,谁都不服谁,在那里争论。他在那里看到,和颜悦色的劝两个人,「仁者」,这尊敬的称呼,「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一听,服了,不再争论了。下了课,印宗法师就来问这个事情,印宗法师听了也非常受感动,这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印宗就问,听说我们禅宗第六代祖惠能,得法之后这十几年没消息了,就问他,是不是你?惠能大师就承认了。那衣钵呢?把衣钵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所以他就出家了,就拜印宗做剃度师。所以,惠能大师的剃度师是印宗法师。印宗法师给他剃度之后,再拜他为老师,印宗变成惠能大师的法子。
这个故事不是编的,是真的,事实。那是无量劫修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是偶然的,千万年当中难得出这么一个人。悟了之后样样都通,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他不通。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只要见性了,没有一法不通。你不问,他不说;你问,他就给你讲。禅宗到他手上这才大大的兴旺起来,过去六代都是单传,一个传一个,只有他传了四十三个人。这四十三个都明心见性,跟他的境界一样高,也就是四十三尊佛出世,这个佛法多兴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一兴旺就影响了几百年。真正影响的三、四百年,三、四百年之后慢慢就衰了。虽衰,还是受影响,总在七、八百年之后,这个影响就淡薄了。惠能大师距离我们大概一千三百年。他们在世就是有佛出世,他们讲经像佛一样,应机说法,小乘根性的肯定给他讲小乘教,大乘根性的给他讲大乘教,都是应机说法。
所以「出无佛世」,没有佛出世的,「观风吹树动、叶落花飞之外缘而成道者,为独觉」。所以缘觉有两种,这是天台大师说的,这个说法也说得很好。念老底下给我们注的,「上之声闻、辟支佛二乘,均为佛弟子中之下根,今诸大士远超於此」。今天《无量寿经》上所说的这些大众,他们的根性超过声闻、辟支佛太多了!这个意思很深,里面含著,我们今天讲善根福德因缘,跟他比比不上,善根福德比不上,但是讲因缘我们超过他,我们遇到净土法门。他们这些人如果遇到净土法门,都是往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是六道凡夫,方便有余土是二乘圣人他们往生的。你只要证得初果,你就生方便土下辈往生;你要是证得缘觉,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土上辈往生,不在同居土。这个法门,就是善导大师说的,「总在遇缘不同」,多殊胜!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灾难就要来了,只要好好的把这个抓住,问题全解决了。欢欢喜喜,无论灾难有没有,我们都会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三百二十七页,倒数第六行,我们学到「声闻」。
「佛小乘法中之弟子,闻佛之教,悟四谛法之理,断见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於涅盘者」,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关於注解里面讲到四谛,我们用《佛学大辞典》的一段参考资料,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我们学到集谛,这是世间因果。苦是世间的果报,三界统苦,堕入三界,没有不受苦的。这个苦报从哪里来的?是自己造作的。集就是过去今生所造的一切恶业,这些恶业能集起三界六道轮回的苦报,所以叫集谛。集是招聚的意思,招集的意思,这是说我们心起心动念有善、有不善,与我们的造作,造作也有善与不善。心善造的是善业,心恶造作的是恶业,善业一定感得三善道的果报,恶业肯定招三恶道的苦报。虽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还是苦。
佛给我们讲三苦,欲界苦、色界苦、无色界苦。欲界里头有八苦、有坏苦、有行苦,统统都要受。色界天超越了欲界,欲界里面,八苦他没有,但是他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这是最高的一层,他连身体都不要,确确实实属於我们常说的灵界。他没有肉体,他不需要任何物质,完全处於精神的状态。所以他坏苦没有,他只有一种,行苦。什么叫行苦?就是这种生活他不能够永远保持。永远保持那就很好了!没有办法。他修四空定,四空定有一定的时限,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那个定功能支持多久?八万大劫,那就是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寿命,八万大劫很长很长。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力会失掉,定力失掉了,他就会堕落。所以还是苦,这种苦叫行苦。所以佛给我们说三界火宅,三界统苦。此地下面说,「审一切烦恼惑业於未来」,审是审思,我们认真去想想,一切烦恼、迷惑、造业,它对於将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这个一切烦恼惑业是因,现在在造因,将来决定招来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是因果的定律。在四谛里面称之为集谛。集谛说明什么?说明三界一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这样子我们就向往到诸佛菩萨,诸佛菩萨这是出世间法,出世间也有因果,灭谛是出世间的果。佛是先讲果后讲因,因为果报你看到,你相信了,你明白了。灭谛,梵语叫涅盘,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灭。灭什么?灭惑、灭业。惑是迷惑,业是造作,贪瞋痴是惑,是迷惑,杀盗淫妄是业,迷惑他才造业。迷里头有善、有不善,善也是迷,为什么?不知道这是假的。自性里头没有善恶,自性里头什么都没有。一念不觉之后,就发生了阿赖耶,阿赖耶里头有染净,没有善恶。分别执著重了,六道轮回出现了,六道轮回里头有善恶。六道跟四圣法界对比,四圣法界是净,是净土,六凡是迷,是染污,所以有染净。染里面有善恶,这个诸位要晓得就是,不是恶是染,善也是染,因为你有分别、有执著,你并不清净;善恶二边都离了,这就清净了。所以业,有净业、有染业。这就大幅度把自己提升了,圣人才是修净业,凡夫都是染污。所以六道里头有善恶,四圣里头就没有了。
「涅盘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惑业是因,因断掉了,灭掉了,六道轮回生死之苦就没有了。「真空寂灭,故名灭」,这是小乘证的涅盘。「是为悟之果」,小乘人为什么会得这个果报?他觉悟了,他知道六道轮回是假的,不再造六道轮回的因,所以六道轮回的果没有了。也就是大乘教常说的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灭了。虽然出离六道了,他还没出离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的惑业是无明烦恼跟尘沙烦恼,这两样东西他还有。《华严经》上名词不一样,《华严经》上所说的妄想、分别,妄想就是大乘所说的无明烦恼,执著,执著是见思,尘沙就是分别。四圣法界里头有分别、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这两样东西断了,才能出十法界。
出了十法界之后,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还有无始无明烦恼习气,这个习气没断。习气用什么方法断?没方法断。你看看,人到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什么方法?不像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的习气有方法断,尘沙烦恼的习气也有方法断,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有方法断。怎么办?就随它去,不要理它,根本不理会,时间长了,慢慢自然就没有了。要多长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要三个阿僧只劫,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习气自然没有了。於是乎我们就明白了,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寿命是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寿。这个无量寿是有量的,时间长,三大阿僧只劫比那个八万劫不知道要长多少,八万很短,三个阿僧只那就太长了!古德有翻,阿僧只是多大的数量?印度讲大数,十大数里头最后的一个大数。这个数量倍倍相乘,很不容易用数字来把它叙述出来。诸位要知道,这个《佛学辞典》里头有,《教乘法数》里头有,可以做为参考资料。但是《华严》上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华严》讲念劫圆融,迷的时候无量劫,觉的时候一刹那,时间跟空间都是假的。所以,对佛说这些数字也不要执著,知道有这回事情就行了,不要放在心上,它不是真的。
「止持会集音义曰:灭谛,灭即寂灭,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患累,故名为灭。」在小乘,很显然的就是灭六道轮回的生死,就是三界的生死。欲界有六层天,欲界六层天,六层天下来是人道,人道往下,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全属於欲界。欲界上面,有色界、无色界,统统都属於六道的范围。六道里面的生死没有了,为什么?因断了。所以佛教人怎样离苦得乐?理上来讲,就是破迷开悟。六道从哪来的?从迷来的,迷了才有六道,觉了就没有了。佛知道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如何落实?用教学,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你真听懂了,你就肯放下。放下迷惑,不迷了,放下造作,不造业了,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造。善业是好的,善业与性德相应,没错!如果有分别执著就不相应。性德是善,但是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如果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就错了。
所以佛教学生,行善要知道三轮体空,我自己行多少善,放下,没有这个念头;做多少好事也放下,也没有这个念头;别的一切众生得到多少利益,也不要放在心上。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净业。如果有丝毫染污就不是净业,就是染业,记住,染业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些道理不能不懂。佛教我们做一切好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报酬,不需要别人赞叹,一切都不要,好事为谁做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还有「这些好事为谁做的」,你还没有放下,你还在迷。自性里面,法性里面,丝毫染污都没有,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头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一丝毫染著。我们修学的目标,最后的终极目标是明心见性,就是灭谛,就是大般涅盘。
所以灭是寂灭,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寂灭。寂灭两个字也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寂灭。灭是什么?灭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是佛菩萨。无所不为真的是无为,这个意思你能体会到吗?诸佛菩萨自性里头大慈大悲就从这儿表现出来,他有没有执著?没有。这个表现出来是对我们说的,他自己有没有?他自己没有念头,没有起心动念,这一点一定要认清楚。没有起心动念,还天天在普度众生,救苦救难,完全是应众生之感。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帮助你觉悟,就用什么方法。所以菩萨示现,佛当然是一样的,佛菩萨示现没有一定。佛菩萨帮助众生的方法也没有定法,所以说佛无有定法可说。佛的法从哪里来的?完全是从众生心行所反应的,法从这么来的,没法。众生的反应没有了,法就没有了。众生病从哪里来的?大夫说对症下药,你得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你病好了,法也没有了,没用了。你有病的时候它有用,你没有病的时候,法没用了,药就没用了。这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则我们要了解、要掌握住,在学习佛法就不会迷住了,真正懂得佛的意思,所谓愿解如来真实义。
「以诸烦恼结使灭故」,烦恼没有了,结使灭了。结使就是见思烦恼,佛用这个字做比喻,把见思烦恼比喻作什么?阴差,专门来抓犯罪的人,好像世间的刑警。古时候讲结使,就是现在讲的刑警,你有罪,他就来抓你,抓你去受刑。这个很可怕!这多少?十大类,就是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五种见惑,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五个差人;五种思惑,贪瞋痴慢疑,合起来十个,叫结使。我们烦恼没有了,这些刑警对我们就不起作用,我们没有犯罪,就不起作用。这三界的业就灭了,不造三界业。
「若三界业烦恼灭者,即是灭谛有余涅盘。因灭故果灭」。前面讲的有余涅盘,是灭谛有余涅盘,为什么?你还有身在。涅盘是活著证得的,不是死了证得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误会了,认为佛家讲的涅盘就是死了。如果涅盘就是死,那何必要修行?每个人都要死,死的时候就入大般涅盘,哪有这个道理!涅盘是活著证得的,活著证得,还有身体在,这叫有余依涅盘,有这个身体在。所以因灭故果灭。「舍此报身时」,我这个身体不要了,舍这个身体了,「后世苦果,永不相续」,舍这个身,不会再受身,不会再去投胎,这叫真正舍掉了,那叫「入无余涅盘」,你身体没有了。「谛审涅盘实为寂灭,故名灭谛」,详细的去审查,涅盘确确实实是寂灭,清净寂灭。涅盘也翻作法身,也翻作本性,也翻作法性,也翻作实相,又翻作寂灭,也翻作圆寂,你把这些所有翻译的名词融会贯通,涅盘的意思。
那要怎样才能得涅盘的果报,就是清净寂灭?最后就要修道,这是因,出世法的因,涅盘是出世法的果。无余涅盘就回归自性,圆满的回归自性。不但在三界里头没有舍身受身,没这个现象,在实报土里头也没有,也没有舍身受身的现象。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那我们要问,他应化在这个世间,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应化在这个世间,是不是受身?不是。受身是业力来投胎,你有这个业,你不能不受身,菩萨没有这个业,所以他不是受身。那是什么身?那是应化身。应化身有没有身?有身。有身即是无身,所以那个身,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他确实有身相,你说它有,他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身?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分别执著就更不必说了,他全没有。
他住在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如如不动。惠能大师说得好,他都说尽了,都说明白了。大涅盘境界是什么?是清净心,一丝毫都不染。不但善恶不染,染净都不染,所以它是真的清净,不是对立的。净是对染说的,它是绝对的,它不是相对的。跟我们讲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哪来的生灭?本自具足,隐现不同,这是讲性德。性德隐,你就看不到它,「本自具足」;现,「能生万法」。隐现不一样,在缘,缘在众生,不在佛。「本无动摇」,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是他没有起心动念。今天科学家讲,整个宇宙的现象都是从波动产生的,本不动摇,没有波动现象。波动现象是什么?十法界,十法界是个波动现象,一真法界不是波动现象。一真法界是怎么回事情?一真法界是无始无明习气的现象,习气是极其微薄的波动,这个波动现象是六根缘不到的。怎么知道它缘不到?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往生到实报土的人他们无明破了,也就是说他们不起心不动念了,才能够进入实报土。实报土的人他们是什么个状况?惠能大师那个五句话讲得清清楚楚,他就是那个境界。他遇到缘,能生万法,自然的,法尔如是。
我们看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那么多照片,法尔如是,水没有起心动念。水是矿物,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它知道,这个信息完全收到。才动念头就周遍法界,周遍法界它就产生影响,影响是造业。造的什么业?出生无尽,那不就造业吗?我们一个善念、一个恶念都会产生影响,念力不可思议。我们世间人,善念要是多了,这就是美国布莱登说的话,如果我们在今年这一年大家觉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二0一二马雅预言,这个灾难的预言可以化解,可以减轻,可以推后。减轻跟推后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化解比较难。如果真的所有宗教都回归教育,都教人学好,学伦理、学道德、明因果,体会到圣贤的教诲,灾难真的可以化解,不是不能。所以,凡是有这种机缘,我们就得抓住,就鼓励他,去影响他、帮助他、成就他,好事!
在现前这个社会,实在讲的,还就是我跟马哈迪长老所谈的,只有宗教可以救全世界,除这个,没有办法。为什么宗教能行?宗教还能信神,还有这么个缘分。神都不信,没有东西信了,这问题严重。他信神的时候,他还有一点约束,还有一点畏惧,怕上帝惩罚,怕末日审判;换句话,良心还未泯。他们来带头,他们首先自己回头,自己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就影响社会,这才能救得了。如果我们不要宗教了,不要宗教那就难了!你用什么方法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再兴旺起来?不要宗教是可以,难!非常困难!佛教就是不用宗教的方法。佛法这个理太深了,只有少数尖端科学家他们知道,他们相信,一般人不相信。所以普世的教育,在佛经里面,讲阿含、讲方等,里面还是有宗教的气分在里头。真正到大乘,一乘教,那可以说纯粹的科学跟哲学,这是方东美先生非常尊重的,非常景仰的。
所以讲到「道谛,八正道也。此能通於涅盘,故名道」,八正道能帮助我们证般涅盘,这是佛法通途,普通的一个大道。「是为悟之因」,你要不觉悟你不能行八正道,讲没有用,要行。「止持会集音义曰:道谛者,道以能通为义」,道的意思是能通达,像道路一样。「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道有正助,八万四千法门那是道,都是通向大涅盘的道。所以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都能达到涅盘。所以对於任何一个法门不可以轻慢,不可以毁谤,都是佛说的,都是圣人说的,我们都要尊重。至於我们自己学哪一个道,各人根性不相同,佛说这么多的方法,听凭我们自己选择。那我们选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一个,适合我们现前的生活环境,这个很重要,我们学起来方便;适合我们自己的程度,太高了我们感到困难,太低了我们没兴趣,这个都是选择时重要的条件。而且这个法门要容易,难你会退心,你修不成功,学个几年放弃了,你把时间浪费掉了,精力也浪费掉了。这个选择是智慧。古时候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老师代我们选择,真正开悟的老师没有问题,他知道你根性。你说证果的这些人,他们有宿命通,他知道你过去生、再过去生,生生世世你干些什么,你哪些习性深厚的。他能够依照你的习性替你选择,你学起来就觉得不困难,你会生欢喜心。过去生中没有学过,突然来个法门,就很生疏,觉得很困难,格格不入,你对它就不会产生兴趣。这个与前世有关系。
这个老师是凡夫,没有这个能力,他的选择就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没有能力,也找不到这样的善知识,那就听佛的话。佛在《大集经》给我们说了个原则,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他指示这么个原则。我们现在生在什么时代?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正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像法时期;往后一万年,末法时期。无论是照外国算法、是照中国记载,现在都是末法。中国的记载,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外国的记载是二千五百多年,都是入了末法。末法怎么办?末法修净土,这是释迦牟尼佛指导的,他告诉我们这个原则。净土也很多,哪一种净土最方便?弥陀净土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的,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证明的。证明用意在哪里?启发我们的信心,你看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十方诸佛都赞扬,我们能不相信吗?信了之后,如何让这个信心不变,这非常重要!信心变了就完了。保持信心不变,那最重要的你就得理解,你把弥陀净土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它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你的信心就坚定了,永远不变。所以,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世间,一万二千年的状况他清楚,世世代代怎么个演变,不能超过他的佛眼,他都看到了。
真正一个学佛的人,确实要像章嘉大师所说的,章嘉大师教给我,《楞严经》上有句话,「将此深心奉尘刹」。我皈依佛门,以佛为老师,释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师,老师不在没有关系,经典留在世间。依照经典修学,是中国古人讲的私淑弟子,是真的弟子,不是假弟子。假弟子,老师在,拜了老师,阳奉阴违,假的。老师不在了,老师的书在、遗教在,依照遗教认真奉行,这是老师的传法弟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孟子学孔子,孔子已经不在世了,过世了,孟子真的像佛门一样,皈依孔子,专门学习孔子的著述。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向孔子的学生请教,因为那个时候跟孔子很近,亲近孔子这些学生,年岁虽然大了,还在,孟子还能够找到他们,向他们请教。孟子学成功了,学得很像。所以后世提起儒,都提孔孟,不提其他的人。
这个让我们想到,我们今天后世,释迦牟尼佛不在了,我们皈依释迦牟尼佛,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做释迦牟尼佛的私淑弟子。我的老师是谁?释迦牟尼佛,老师教我什么?经典就是。我们今天受持,一部经就够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搞太多。你展开《大藏经》,《大藏经》不是佛教所有学生的,你那么想就错了。佛每部经都有对象,有当机者,当机者就是对象;换句话说,专门为他讲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缘,他才能接受,他才能言下大悟,他开悟了,他真得受用。如果不契机,讲得再好,他没听懂,他没有开悟,甚至於愈讲他愈迷惑,那就错了,那就不能讲了。所以佛善说法,他说得非常巧妙,能让每个人都懂,都欢喜,都能满载而归,佛有这个本事。让他觉悟,让他欢喜,让他真的改过自新,真的改邪归正,佛有这个本事。这就是他能观机,应机说法。对甲所说的,不一定适合乙,对乙所说的,不一定适合丙,各人机感不相同。佛有这个能力应机说法,让每个人都欢喜,让每个人都觉悟,用佛学的名词是让每个人都得度。每个人都觉悟,每个人都回头,真正达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标,这叫善说。
下面说,「正道者,实观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缘理慧行,名为正道」。缘,在这个地方讲就是依据。三十七品三解脱门,这是总的原则。根据理,这个理是什么?法性,根据的是性德。行,行是行动,是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都是行。行是什么?行是智慧,也就是说,他所悟的那个智慧完全用在自己的生活上,这得受用,这个叫正道。那助道呢?「得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是名助道」。那我们就晓得,悟到这些原理原则,这是正行;懂得对治烦恼习气种种的方法,乃至於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的方法,这就是助行,就是助道。正道是根本智,助道是后得智,不离智慧。
「其中前二者,流转之因果也」,这是总结四谛,前面两种苦、集,苦集是流转因果,六道里面的状况,「故又曰世间因果」。「后二者,还灭之因果也」,出世间因果,所以「又曰出世间因果」。还是什么?回头,把这个世间的因灭掉,世间的果也不存在了,世间是一场梦,不是真的。此地的出世间,这个四谛法,一般都是讲小乘,小乘就是出六道轮回,证偏真涅盘。他到哪里去了?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他到这里去了。再往上提升,缘觉法界,从此以后慢慢向上提升,这是出世法。小乘没出十法界,大乘出十法界了,出十法界叫大乘,出六道轮回叫小乘,出十法界是大乘。出十法界,证大般涅盘,叫究竟涅盘,十法界的因灭掉了,十法界的果也没有了。十法界的因是什么?是分别、是妄想。六道里面的因是执著,执著里面当然有分别、当然有妄想,但是执著是六道轮回的因。只要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你就出离了。
不执著自己的见解,我的看法,不执著这个东西,你就证须陀洹果。不执著自己的想法,想法是思惑,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是见惑,我的想法是思惑,全错了。为什么我的看法、我的想法都错了?因为头一个没有我,第二个没有法,六道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想法?给诸位说,菩萨没有看法、没有想法,佛也没有看法、也没有想法。我们就是有看法、就是有想法,而且还要坚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这是标准的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自己造的。还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看法,你说你麻不麻烦!我们读了佛经,坚持经上的看法,对不对?不对。那你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只不过是世间善法而已,怎么修也都修的是天上人间。学错了,学错了就到三恶道去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知道,怎么肯做错事?怎么肯修三恶道的因?都是自己不知道,迷惑颠倒。所以四谛是两重因果,世间跟出世间。
「此四者皆云谛者」,四种都称为谛,「言其真理实为至极」。说这四个,佛讲这个四个,在世间这个范围讲它是真理,它是事实真相,讲得一点都不错,真实到极处。「而二者」,就是世间跟出世间,「皆先果后因」,为什么?「果易见,因难知」。先给你讲果,为什么?果你容易见到,你容易明了,完全讲的事实真相,因难知。「故先示苦果令其厌」,这是佛教学的善巧方便,说出来了,为什么这样讲法。先把苦果说出来,让你起一种厌离心,你不再执著它,你不再留恋。「然后使断其因」,进一步帮助把这因断掉,因断掉,果就没有了。这是能出离六道轮回的道理在此地。
「又举涅盘之妙果使乐之」,为什么?菩萨证得了,阿罗汉证得了,所以他能够现身给你看。你看到他的自在,你看到他的神通,你看到他的德能,你看到他的相好,表演给你看。你生欢喜心,你会羡慕,你想跟他学习,用意真的就在此。「然后使修其道,是乃诱引最劣小机之善巧也」。这个方法我们要懂得学习,这个学习是自己要真干。自己真干的时候,我们的样子叫人一看就不喜欢,这个效果就不容易达到。所以释迦牟尼佛相好,阿难之出家,《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阿难为什么出家?看到佛的相太好了。说这个相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他修的,修得的,父母生不出这样好相,他修行的功夫。他也想相好,对佛非常羡慕,想跟他学。你看动机,相好引导的。学佛的人形相不好,接引众生就困难,人家不相信。
相好是不是能修?很容易修。这连现在量子力学家完全懂得,知道什么?知道念头能改变物质现象,我们这个身相是物质现象。现在的女孩子喜欢去美容,错了!美容就是毁容,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要学美容,学佛,你看观世音菩萨多美!怎么修的?慈悲心修出来的。你能有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慈悲,对於一切众生那样的珍爱,你的相貌就跟观音一样,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境随心转是讲到山河大地,相随心转是讲我们自己身体,随著我们的念头转,不是外头来的。你的念头好,相貌好,居住的环境好;念头不好,你的相貌就不好,居住环境就不好,就这么回事。
福报人人不一样,命不相同。命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修的,也不是自然的,命是自己造的。所以,命可以改变,改变有改变的理论、有改变的方法。你看,《了凡四训》就是个很好的榜样,云谷禅师教给他改变的道理,教给他改变的方法。他真干,一年效果就产生,三年、五年就明显的改变了。像袁了凡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只是人家没写出来。他是自己把自己一生改变命运这桩事情,写出来教给他儿子,是教给儿子的四训,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流通这么广。流通愈广,时间愈长,他的功德愈大。为什么?帮助多少人,这本书救了多少人!
我年轻的时候在公家机关服务,有个同事,人非常善良,遇到了困难。家里小孩多,五、六个小孩,待遇很微薄,养不活,几次想自杀。自杀是不负责任,你家里人更苦,孩子更苦。跟我是好朋友,在这个困难当中,我送他一本《了凡四训》,那个时候我刚刚接触佛法,我把这个书介绍给他。我告诉他,这本书好,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给我,我拿到这个书,好像在两个月,二、三个月的时间,我读了三十遍。我自己深受启迪,自己知道过去做了很多错事,特别是杀害众生,现在知道错了,知道忏悔了,知道回头了。他全家学习,环境转过来了,他感激我,他说我救了他一家的命。我说不是我救的,是你自己救的,你认识了《了凡四训》,这个东西救了你一家。像这种情形多!人到中年之后,四、五十岁,那个忏悔的心就有了。接近晚年,自己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苦难的时候,人就会反省。有这么个好书来指导,帮助他反省,帮助他忏悔,帮助他改过自新,他成就了,难得!以后他家的小孩,我听说好像三个、四个都拿到博士学位。老年的时候,儿女起来了,家庭环境改变了。他走了之后,嘱咐小孩,有时间要来看我,要来护持道场,他小孩来见过我两次。善言善行,尤其是写成文字,利益无尽!
我们再看念老的注解,我们接著往下看。「《净影疏》曰:如来所说言教名声,餐声悟解」,餐的意思就跟闻的意思一样,闻声觉悟了,明白了,这叫「声闻」。下面,「辟支佛者,辟支为梵语,此翻为因缘,佛者觉义。故旧译辟支佛为缘觉,新译为独觉」,因为他没有人教他。「据《大乘义章》云:缘觉有二解:一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真,从缘得觉,故名缘觉」。出在有佛出世,或者是无佛出世,都是观十二因缘开悟的,所以称之为缘觉,这是第一类的。第二类的,是完全出生在没有佛法出世,不但没有佛,法也没有。过去修学小乘的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当中什么都没有,自己就开悟了。你看见到风动树叶,这是举一桩事情,雨打芭蕉,这些自然现象触动他的善根,豁然开悟,这个都叫做缘觉。
天台家,这智者大师,「更区分此二名曰:出有佛世,观十二因缘」,就是有佛出现在世间,他听佛讲十二因缘。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白,佛说法契机,过去世他也听十二因缘,他也修十二因缘,所以他有这个善根;没有这个善根,他不会开悟的。为什么一般人听到风声雨声他不会开悟,而他开悟了,什么原因?过去曾经修过。不是过去生中成熟,这个善根成熟,这一生不会证果,不会开悟、证果,都是累劫修学的善根功德。我们修行也是如此,一世一世累积到今天,绝对不是这一生才修的。我过去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常说,生生世世的累积,我们都有缘,没有缘不能在一起,有缘才成为师徒,老师常常这样告诉我们。但是一个老师学生很多,为什么有的成就,有的不能成就?跟老师的缘相同,各人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所以成就不一样。我们自己要想成就,在一生当中成就,只有一个法门能行,那就是净宗法门。
过去生中修行的善根福德不够深厚,这一生遇到的时候,遇到真正好老师指点,我们自己具备的条件就是真相信老师,真听话,这个非常重要!方东美先生大学毕业之后一生教学,学生很多,有成就的,有没有成就的,没有成就的多,成就的很少。什么原因?老师同样的方法教,同样的心来教,为什么学生所得的不一样?课堂里面评的分数那不是真的,不能代表这个人真有成就。拿第一名毕业的,将来自己在一生事业上未必辉煌;考试不及格的,可能他将来事业上有大的成就。你看日本稻盛和夫就是个好例子,考学校多少次没考取,最后考取一个大学,还是很差的大学,不是好的学校;在事业上也是失败很多,挫折很多。能够成为日本经营之圣者,这是什么?过去生中善根福德,这一生缘成熟了。过去生中没有根,不可能在这一生当中有所成就,统统都是有根有本。这个根本我们要记住,这个东西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不害怕,我们努力养自己的根本,还有来世,来生后世。哪一个成就不是过去生中宿世有深厚的根柢!我们如果在这一生成就的时候,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就圆满了,往生净土就圆满,这个不能不知道。
净宗的往生真的是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把他自己五劫修行的功德就回向给我们,我们真得受用。这个道理多少年来我都参不透,回向真的吗?现在才知道,看到什么?《念力的秘密》里头说出来了。我们自己有了麻烦,有了业障,我们自己不知道修行,别人知道,他修行成就了,把他的功德回向给我,跟我自己修行没有两样。这不就是把回向的事实讲清楚了吗?可是人家说的什么?回向的时候一定专注,专注到极处,感应道交,他真能收到。我们晓得,阿弥陀佛的心清净,阿弥陀佛专注,他对於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加持他,让他们都能得到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我们就相信这个话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他的四十八愿用五劫时间去修行,愿愿都兑现了,这个专注加持你就产生力量,你真的就享受到阿惟越致的待遇。法身菩萨的智慧,法身菩萨的道力,法身菩萨的神通,你统统具足,不是你自己修成的,佛力加持给你的。
那我们对佛要不要有感恩的心?对这个法门要不要感恩的心?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就用现前这种心态行吗?所以我们学这个东西这一生不能成就,不怪阿弥陀佛,我们的用心不相应。心里头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贡高我慢,对佛菩萨那种诚敬心生不起来,你就什么都得不到。印祖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有没有一分?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读《坛经》,跟大家谈神秀跟惠能,神秀跟五祖忍和尚多少年?二、三十年,那么长的时间。已经把神秀提升到寺院里面首座的地位,经常代替老和尚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以,每一个人都认为老和尚传法一定传给神秀。没想到来了个惠能,老和尚居然传法给惠能,没有传给神秀。神秀毕竟有修养,没有白学,他没有傲慢、没有嫉妒,而且自己认真去反省,认为老和尚传给他是对的。我是怎么说法?神秀对老和尚有一百分的诚敬,他得一百分的利益。惠能大师对老和尚有一万分的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虽然时间短,只八个月的时间,跟老和尚只见几次面,那种真诚恭敬没人能比。不但对老和尚,他对每一个人都那么样的诚敬。当然这个与他出身有关系,农村里头出来的,不认识字,没有知识,所以见到任何人他都觉得别人在他之上。真诚的谦卑,他自性里头真实的智慧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他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家里头清贫,一天不卖柴一天就没有生活,靠苦力养他的老母亲。年轻,二十三、四岁,五祖传衣钵他那一年二十四岁。所以你看得衣钵,五祖告诉他,你就是禅宗第六代祖。他还要到猎人队里去躲十五年,不是短时间,这十五年没人知道他,哪里知道他是个祖师?猎人队里头干什么?当伙夫,给猎人烧饭,做厨房,干这个活。猎人每天打猎带回来的,他看到这个小动物受的伤是轻伤,不很严重,还能够活命的,他都把它放掉;实在伤得太重了,没办法。猎人吃肉,他吃肉边菜。一十五年这个风波才平了,就是嫉妒障碍大家淡忘了,十五年了,没人提了,他才离开猎人队。
在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法师讲经,他坐在末后在听经,印宗法师。碰到有两个听众,都是出家人,外面挂的幡,那个旗杆还在,大概不是那个时候的旗杆,可能一定还是那个位置,我去看过。一个法师说,你看外头幡动了,外头幡动;另外一个说,不是幡动,风动。两个人各执一端,谁都不服谁,在那里争论。他在那里看到,和颜悦色的劝两个人,「仁者」,这尊敬的称呼,「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一听,服了,不再争论了。下了课,印宗法师就来问这个事情,印宗法师听了也非常受感动,这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印宗就问,听说我们禅宗第六代祖惠能,得法之后这十几年没消息了,就问他,是不是你?惠能大师就承认了。那衣钵呢?把衣钵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所以他就出家了,就拜印宗做剃度师。所以,惠能大师的剃度师是印宗法师。印宗法师给他剃度之后,再拜他为老师,印宗变成惠能大师的法子。
这个故事不是编的,是真的,事实。那是无量劫修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是偶然的,千万年当中难得出这么一个人。悟了之后样样都通,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他不通。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只要见性了,没有一法不通。你不问,他不说;你问,他就给你讲。禅宗到他手上这才大大的兴旺起来,过去六代都是单传,一个传一个,只有他传了四十三个人。这四十三个都明心见性,跟他的境界一样高,也就是四十三尊佛出世,这个佛法多兴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一兴旺就影响了几百年。真正影响的三、四百年,三、四百年之后慢慢就衰了。虽衰,还是受影响,总在七、八百年之后,这个影响就淡薄了。惠能大师距离我们大概一千三百年。他们在世就是有佛出世,他们讲经像佛一样,应机说法,小乘根性的肯定给他讲小乘教,大乘根性的给他讲大乘教,都是应机说法。
所以「出无佛世」,没有佛出世的,「观风吹树动、叶落花飞之外缘而成道者,为独觉」。所以缘觉有两种,这是天台大师说的,这个说法也说得很好。念老底下给我们注的,「上之声闻、辟支佛二乘,均为佛弟子中之下根,今诸大士远超於此」。今天《无量寿经》上所说的这些大众,他们的根性超过声闻、辟支佛太多了!这个意思很深,里面含著,我们今天讲善根福德因缘,跟他比比不上,善根福德比不上,但是讲因缘我们超过他,我们遇到净土法门。他们这些人如果遇到净土法门,都是往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是六道凡夫,方便有余土是二乘圣人他们往生的。你只要证得初果,你就生方便土下辈往生;你要是证得缘觉,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土上辈往生,不在同居土。这个法门,就是善导大师说的,「总在遇缘不同」,多殊胜!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灾难就要来了,只要好好的把这个抓住,问题全解决了。欢欢喜喜,无论灾难有没有,我们都会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