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尊普贤 - (第二十一集)
德尊普贤  (第二十一集)  2011/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02-037-0082集)  档名:29-261-00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二十五面最后一行,「离见解缚」。我们看经文: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

  念老有详细的注解,「裂者,破也」,把它裂开。「魔者,《智度论》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你看这个地方,它能够夺我们的法身慧命,能够破坏道法、破坏功德、破坏善本,所以称它为魔。这个魔字在古时候,翻经的那个时候没有这个字,这个字是翻译佛经的时候才造的,而且这个不是翻经法师造的。翻经法师,我们看到早期翻的经典,魔是折磨,这个下面不是鬼是石头,折磨的意思,我们都受到折磨。这个字是梁武帝他造的,他说这个折磨太可怕了,比鬼还可怕,一般人怕鬼,所以把石头换掉,换个鬼字,以后也就用这个写法。这是梁武帝造的字。这解释『裂魔』这个魔。『见网』,「见者,指思虑」,我们的思想,「推求、决定」,这都是属於一个见字代表,就是见解、思想,「包括正邪」。你的思想,你的决定,有善有恶、有正有邪,在佛教里头就用一个见来表这个意思。

  《止观》第五卷说,「一切凡夫,未阶圣道」,阶是阶位,你还没有得到圣道的阶位。圣道的阶位最低,小乘是须陀洹,大乘是十信里面的初信位。只要证得初信的菩萨,你就有了阶位,你就是圣人,不是凡夫。虽然这些小小圣,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但是他在六道里头他不迷惑。这个很了不起,他有智慧,他不迷,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在六道里面就是人天两道,在这里修行。小乘证得初果须陀洹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到第七次他就证阿罗汉,就超越六道轮回。由此可知,他在六道里头只有提升,没有下降。这是小乘。大乘的智慧比小乘高得太多,大乘有智慧。所以初信位菩萨断八十八品见惑,这个断掉他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在大乘,他学习大乘经典;见惑习气断了,他就是第二信的菩萨,升级了。见惑断掉,这个八十八品见惑通常是分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东西断掉了就是初信。这个东西没有断,大乘经学得再好、讲得再好,没有地位。严格的说,在大乘教你是门外汉,你没有入门,这一定要晓得。你不是十信里面一年级的学生,你没有到一年级。佛家这个标准高。什么时候断了,什么时候你就取得这个地位。

  见惑断了,见惑习气没断,习气断了你就是二信菩萨,升级了,二年级。往上去,那要断思惑,思惑八十一品,也分五大类,贪瞋痴慢疑。这前六品断掉之后,你就是三信位,三信菩萨,三年级了,就又升了。但是思烦恼的习气在,你习气没断,习气断掉了,你就是八信位。这个思惑也分很多等级,先破的,因为八十一品,先破欲界的六品,再破色界跟无色界。破尽了,七年级的菩萨。七年级的菩萨就是阿罗汉,不在六道里头,超越六道,但是他习气还在。习气如果断掉了,他就不叫阿罗汉,他叫辟支佛,就是八年级的菩萨,见思烦恼习气都断尽了。八信菩萨再把尘沙烦恼断掉,就是尘沙惑,尘沙惑是分别,他就变成九信菩萨。九信菩萨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了,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信位里面的就是十信菩萨。十信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超越十法界。所以十法界跟十信把它一合起来,你就看得很清楚,功夫是一样的。这一品破掉之后,他就是初住菩萨,再升一级,他不是十信,从十信升到十住,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初住就有能力在遍法界虚空界里头示现八相成道,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能够示现八相成道。这是讲圆教。圆教前面讲四种成佛,这是信满成佛,不是解行证,这是信。

  佛法里面对於这些讲得很细,分得很清楚,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他必须破无明,就是说放下起心动念,但是无明习气就不好断,没有方法断,就随它去吧,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要多长的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只劫。所以这种菩萨住在实报庄严土要住多久?住三大阿僧只劫,我们称它作无量寿。这个无量是有量的无量,三个阿僧只劫,有量的无量。但是他在这段时间肯定证得妙觉果位。你看圆教从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有厚薄不一样,愈往下面这个习气愈厚,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就是这个不一样。习气完全断掉之后,他就不住这个地方,实报土不见了。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不见了。到哪里去?回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是真的,为什么?永恒不变。

  惠能大师开悟说了二十个字,那二十个字就是形容常寂光。常寂光「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是我们现在世间科学跟哲学的顶尖。科学、哲学希望找到什么?就是找到宇宙的真相,宇宙的源起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佛找到了,佛告诉我们,你见性就找到了。所有一切法、一切现象都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性虽然现一切相,一切相皆不可得,为什么?因为它体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它现的相怎么可得?所以这点要懂。我们现在迷了,迷了以为是真的,就有得失的念头、有控制的念头、有支配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我们起了业,这业就造了,这叫造业。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跟我们一样,一样的生活、一样工作,一样在成就许许多多的事业,但是他跟我们有一个不一样,就是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著,他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没有控制、占有的这些念头,所以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这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菩萨示现,实际上讲他不造业,染净都不落痕迹,他不落,所以叫不落印象,他心永远清净,他不落。为什么不落?他知道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真知道,知道他就不落印象,高明就高明在此地。无论他行善、行恶,他不造业,我们行善造善业,作恶就造恶业,我们有业习,这个麻烦,他没有。我们一般在讲经教学的时候,就称佛菩萨造的叫净业,实际上他净都没有。净是对染说的,没有染哪来的净!真正这个净是四圣法界,它对六道,六道是染,四圣就是净,实报土是一真法界,染净都没有了,这个要懂。所以愈是能放下,你的心就愈清净,愈接近性德。明心见性没有别的,就是放下。众生的毛病就是放不下,妄想太多,思虑太多,叫见惑。思惑是思想,见是见解。未阶圣道,「介尔起计」,介尔是指心,有意无意动了个念头,起了什么?起了计,计就是分别执著,起心动念,起是起心动念。「悉皆是见」,这个见字全包括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用这个见字。你有了见解,你有了看法,你有了想法,全错了,凡夫,不是圣人。小小圣,初信位的菩萨,初果须陀洹,给诸位说,他们已经没有看法,看法没有了,他们还有想法;到第七信的菩萨,想法没有了,看法、想法都没有了,叫见思烦恼断尽了,但是他还有分别、还有妄想。妄想是起心动念,是最难破的。

  又《大乘义章》第五卷说,「推求说之为见」。这个说法都是广义,「此上是广义」,你看「凡有思虑、计较、分别、推求等等,悉名为见」。「又《止观十》曰」,十是十卷,第十卷,「作决定解,名之为见,此义较狭」。前面意思广,这个意思狭窄。「唯指具决定性之知解」。我们今天讲肯定、承认,这个叫见。你对於这些人事物,你还不肯定,也叫见,那个见是广义的。肯定、决定觉得我一点都没错,我的见解、我的思想一点没有错误,这是狭义的。其实有没有错误?错了。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都是假的,哪有真的!你怎么可以肯定这是真的、那是假的?全盘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句话说尽了。《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现在物理学家给我们做了证明,整个宇宙的现象不外乎波动存在,如果没有波动它就不存在。所以科学家称之为弦定律。弹琴,弦它振动才发音,它不动就不发音声。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音有高低,音有缓急,无非都是振动的频率。世间所有一切法,依正庄严全是波动现象存在。波动现象存在就等於不存在,为什么?它不停的动,不动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存在是假的,是生灭法。真正存在是不生不灭,那是真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一定要知道。

  真契入这个境界,他心清净,心定了。清净心、定的心就是你自己的真心,这个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万法,这一面镜子充满了智慧,这里头自自然然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到什么样的地位你才证得?证得就是你契入这个境界,你得到这个受用,大乘教上都告诉我们,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你真的放下,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实不起心不动念。我不起心不动念,跟大家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吃一个东西,说是辣的,我能说不辣吗?那个人说我吃的是甜的,你能说不甜吗?人家都知道是辣的、是甜的,你怎么搞的不知道,麻木不仁?你有没有入境界?没有入境界。为什么?你还执著那个是假的,辣是假的,甜是假的,不是真的,还是在分别执著。执著的角度不一样,还是在执著,没有离开。离开怎么样?和其光,同其尘,外面跟别人是一样的,里面完全不一样,里面确实一尘不染。里头是清净平等觉,外面是和光同尘,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高明极了。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菩萨。为什么?他没有分别心。跟善人好,跟恶人也好;跟天人好,跟妖魔鬼怪也好,都一样的,决定没有分别,里面清净不染。跟任何人相处,恶人、善人,有德行的、无德行的,行善的、造恶的,他都非常和睦相处。为什么?真的就是六祖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个不见不是不知道,他见到了,他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一点都不迷惑,心里头不落印象,这就叫不见。这个不见是这个意思,心里头没有印象,心里面对於所有一切法平等的。为什么?心现识变,它怎么不平等!所以在他心目当中地狱众生跟妙觉如来是平等的,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怎么不平等!这契入境界,没有契入境界不一样,他不能没有分别心。所以见思烦恼我们得认识它,你才知道自己,自己晓得怎么放下。你不认识它,你怎么会放下它?

  「见有邪正、有无、断常等见,皆是邪见」。只要有见就是邪。佛法讲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无见,这个无不是空无,这个无就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就是他见到诸法实相,从相上见到性,从性上见到相,性相是一不是二,这叫正知正见。但是正知正见不能执著。我的知见正,你的知见不正,你说他是不是正?他跟那个不正是画个等号。这里头不好懂,说都不好说,你怎么会听懂?这个道理很深,这是诸法实相。你要是通达这个,那真的幸福美满,你应化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会做得非常圆满。做了怎么样?痕迹不著,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记住,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里头,那就真的是佛知佛见。清净平等觉里头一法不立,同时也一法不舍,妙就妙在这里。一法不立,一法不舍。为什么?法法皆如,没有一法不如其性。

  古大德用个比喻,譬如以黄金,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所以契入这个境界对一切人事物能不恭敬吗?它的体性是佛,它的体性是妙觉如来,怎么能不尊敬!凡所有相,任何一个现相皆是,平等的。一粒金刚钻跟一粒泥沙平等,没有贵贱之分。为什么?现在科学家知道了,把它分析出来还不都是些原子、电子、粒子组成的!只是排列的方法不一样,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一个就变成金刚钻,一个就变成一粒沙,其实是一样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在自己自心里头绝不落一个印象,决定不会有一点痕迹,而对於外面一切人事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所以说是邪见、正见、有见、无见、断见、常见,这一句话全是邪见。这个确实是跟大乘人讲,不能跟初学的人讲,跟初学的人讲的话,他的问题可多了,那你到底讲的是什么?你头脑有没有问题?人家真的这么问法。所以佛法这些东西属於高级的,不能教初学,教初学你跟他讲不清楚,愈讲愈迷糊。

  「魔见网者,邪见参差交络,令人难於脱离,譬如罗网,故云邪见网」。邪见网就是魔见网,这个邪见确实这四个字用得好,参差交络,真像网一样。美国的布莱登先生写了一本书叫《无量之网》,那个无量之网就是魔见网、就是邪见网。他很难得,他发现了。这个网看不见、听不到,你也摸不到它,它真存在。不但十法界众生,连等觉菩萨、妙觉如来都离不开这个网。凡跟圣的差别,就是凡不知道,迷在里头,圣人知道,知道这个网对他没有障碍,为什么?网也不是真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迷了就起障碍,觉悟就障碍没有了。所以凡圣没有差别,差别就是迷悟不同,觉悟了是佛菩萨,迷了叫众生。

  「《华严经》曰:我慢溉灌,见网增长」。这《华严经》上说的,我慢,傲慢。我慢是末那识的一分,末那识是四分组成的,这是其中的一分。大乘教常说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烦恼第一个是我见,就是执著有个我,执著什么?执著阿赖耶的相分之中的一分是我身。要知道我们现实的环境,你六根跟六尘能够接触到的,这是阿赖耶的现量境界,我们能接触到。但是我们意念当中有没有接触到?没有,我们的意念当中没有接触到。意念当中了解外面的境界是间接的,只有前面的五根接触到是真实的,五根是了别,没有分别,它是照见,眼见色、耳闻声。能够分别音声的,就是这个见。换句话说,前头五根没有这个见,我们讲见烦恼、见网,它没有,它是个工具。谁有见惑?末那跟意识它有见惑,它的见惑是间接来的,是从前五识把外面境相看到的传递给它,它晓得了,它没有见到外面。它是不会见到外面的,必须听前面五个给它报告。

  我们刚才讲,譬如尝味道,吃辣的、吃甜的,舌头,舌头把这个信息传给第六识、传给第七识,它知道,它并没有尝到,是前五识尝到的。前五识是直接的,它是间接的。前五识把它所接触到的传递给第六识,在第六识见分里面起作用。见分就是分别执著,见分这个念头才动,相分就起来了。第七识的相分、第六识的相分就把前五识的相分,画面是完全相同的,像我们看电视萤幕一样,不是现场,看得很清楚,这么样了解的。它在里面起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在干这个。这是唯识心理学。你就晓得六、七全妄,不是真的。第六识、第七识再把它的信息传给阿赖耶,阿赖耶叫藏识,就是资料库,放到那里做成档案。这个档案库森罗万象,里面收藏东西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可是你想调个档案出来,立刻就调出来了,速度真快,真不可思议!这是什么?这是自性的本能,经上讲的「法尔如是」,自性本有的能量就是这个样子。

  这是说凡夫很难回头,就是掌控的这个力量太大,我慢在灌溉你,在给你浇水培养你,所以见网就增长。我们讲分别执著愈来愈严重,那你怎么能放下?我慢、我爱、我痴,这是末那识的四大烦恼,我见下面是贪瞋痴,我爱是贪,我慢是瞋,我痴是愚痴,贪瞋痴,所以你的见思烦恼天天在增长,道理在此地给我们说出来。我们要想断见思烦恼,从哪里下手?从我慢下手,把傲慢放下,从这下手。世间人也懂得,你看孔老夫子,在《论语》里有一句话说,他观察人他有个标准,说这个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这个人很了不起,有周公的才华,有周公的能力。周公是大圣人,孔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可是怎么样?你去观察他,他傲慢,「使骄且吝」,看他日常生活当中,他有傲慢的态度,他有吝啬的习气,孔子说那个人是假的,不是真的。「其余则不足观也」,不是真的,假的。真的是怎么样的?真的一定是谦虚,对人恭敬,这是什么?这是从孔子身上见到。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赞叹、对老师的认同,说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夫子温和,善良,恭慎,做事情恭敬,他有敬心、谨慎,小心谨慎。诸葛亮的美德,后人都尊敬他,诸葛一生唯谨慎,我们今天讲小心谨慎。俭是节俭。处处让别人,总是自己退后,把别人推到前面,这是夫子之德。所以这个谦让非常重要。中国古人也讲,「学问深时意气平」。这个人有德行、有学问,他能谦,他平和,我们常讲平易近人,没有丝毫傲慢,对人能平等的恭敬,人喜欢,愿意接近你。

  诸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我们知道,没有分别执著,但是诸佛菩萨念念不舍众生。这个念念是什么?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这个念头。一切众生有念头,众生起的这些念头,从他的念头发出去,从他身体的物质现象波动发出去。贤首国师《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那诸佛菩萨怎么会不知道?这就叫念念。念念不是佛有念头,佛没有念头,佛收到一切众生的念念,那就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应就是不舍众生。诸佛菩萨念念不舍众生,念念是众生的感,不舍是佛菩萨的应,感应道交。收到我们的信息,我们现在这么苦,遭这么大的难,为什么不来救我们?我们会提这个问题。不是不救,他已经在救我们了。你真的能回头,他就来,不能回头他也来。能回头,他的应叫显应,明显给你感应;你不能回头,冥应,暗中保佑你,你自己不知道,都有感应,这慈悲到极处,哪有不感应的道理!这感应里头没有人情的,这是性德,法尔如是,没有偏爱,没有偏心的,完全是平等的。

  所以我们晓得我们遭难,遭难干嘛?就像父母一样,做错事情应该受惩罚,你才会记得,你才会改过。所以父母老师呵斥你、罚你、打骂你,都是爱你,不是怨恨,都是帮助你改过。为什么打你?打你就记得,这个地方挨过打,记得就特别牢。所以是打记性,不是别的,让你记住。你才晓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善巧方便不可思议。我们终於体会到,阿鼻地狱是干什么的?是帮那个造极重罪业消业障的方法!不到那里去业障消不了,到那里去业障消完之后佛菩萨就来了,他给你讲,你就听,你就接受。现在佛菩萨跟你讲,不接受、不听,必须受到那个苦难之后,明白了。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显应,不觉悟的时候冥应,没有不照顾的。尤其是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愿愿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不能在这些地方体会,就不知道佛菩萨恩德之大,佛菩萨对我有多好不知道。我们也不感激,甚至於天天还咒他、骂他,还侮辱他。但是他没有丝毫改变,不管我们用什么态度对他,他都是那样爱你。为什么?因为我们跟他是一体,同一个自性。大乘教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我们在其中,包括在里头;共同一法身,那怎么会不爱护?哪有这个道理!众生确实迷有浅深不同,这里面的现象也是无量无边,无法说清,迷得太深、迷得太重,所以很难回头。

  因此我慢这里特别提出来,这个东西一定要断。孔子是世间法,没教人离开六道,所以对於这些烦恼轻一点的可以接受。佛法是教你断烦恼证菩提,烦恼不断你不能证得。证菩提是自己的事情,断烦恼也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能够代替。佛菩萨大慈大悲,不能代替我们断烦恼,不能代我们消业障,不可能的,真的是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一定要你自己去悟。佛菩萨帮助我们,只是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我们享福为什么享福,我们遭罪为什么遭罪,搞清楚、搞明白,你就觉悟了。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教诲,他是站在老师的地位,我们是学生,我们跟他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你看我们称他为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老师对我们的父母尊重,教学的时候还是把孝顺父母摆在第一,没有把老师摆在第一,这个谦虚。第一句孝顺父母,第二才奉事师长。

  师道确实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孝顺父母,师道就没有了,他怎么会尊重老师。古时候人人都懂得。帝王跟老师见面不能坐在他座位上,他那个座位是坐北朝南,北方的地位高,南方是下方,北方是上方,坐北朝南,接见人都是这个仪式。老师来了就不行,他得下来,不能坐在这上位。老师来是东西向,皇上坐在哪里?坐在东边。东边是主人叫东道主,西边是客人,老师坐在西面,以宾主之礼接待,不用君臣之礼,用宾主之礼。这是什么?这是教化人民。你看看皇上对老师都这么恭敬,一般人对老师能不恭敬吗?恭敬老师就是尊师重道,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自自然然就兴旺起来,皇上带头。

  从前皇上真了不起,他的工作没那么多,没那么多案件,所以皇上有时间听课。你看看清朝,《四库全书》里头有记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些皇帝,经常邀请儒释道的高人,都把他们看作老师,自己很谦虚的求教,这些人到宫廷里面去上课,皇帝带著嫔妃、文武大臣上课,他的国家政治能办得好。因为大家在一起学习,取到一个什么?见和同解,让我们对於国家的政策看法、想法能一致,这就和了,家和万事兴。帝王跟大臣和合,这个国家哪有不兴旺的道理,哪有不强盛的道理!是这么个道理造成的。民主难,民主因为分子是各有各人的看法,各有各人的见解,不容易统一。你细细去观察、去思惟,你就晓得。我赞成君主,不赞成民主。我喜欢皇上,不喜欢总统。因为他真负责任,他真要把它办好,他才能传给儿子、传给孙子,世世代代传下去。做不好?做不好就亡国了,别人起个革命把他推翻了。所以他要真做,他不敢马虎,一定要把他教好,要找全国最好的老师,有德行、有学问的,多半封为国师,自己亲自接受教育,做榜样。

  现在这个社会动乱,我讲很多次,我遇到国家领导人,我也劝导他们,你们要做出好样子出来,学习。现在社会混乱没有别的,就是缺乏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就是没有这个东西,有这个东西马上就解决问题。那怎么做法?除了学术界之外,另外还要搞一个机构,宗教。决定不能把宗教废除,宗教废除的时候永久乱下去了,再也回不了头来。宗教是什么?先把宗教团结起来,然后把宗教教义都讲清楚、讲明白。如果这个教室里头,这种课堂里头,国家领导人坐在那边听,也带著文武大臣一起来听课,现在卫星电视这个镜头播出去,全国人民就震动了。会什么?一起来学习。一起来学习不要一年,社会就恢复安定和平;三年、五年,天下大治!我相信会超过贞观,会超过文景,这是中国历史上国家政治做得最好的时候,超过康熙、乾隆。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这么方便的工具,现在电视可以让每个人在家庭里头学习,所以它快。

  过去我们在汤池做实验,三个月,人的良心就唤出来了,我们感到非常惊讶,想不到!证明了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把本善、本性唤出来了,人有良心,不好意思做坏事,他懂因果教育,不敢做坏事。这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靠这个。现在这个工具多好!每一堂课看到国家领导人都在那里听课,都在那里学习,带动全民学习,带动全世界人民学习,你说这还得了!我常常在讲,常常在劝导,哪些是有大福报的人,国家领导人、宗教界的领导人都是大福报。这一次罗马教皇邀请我,本来我不想去,以后想想还是去一趟再劝劝他。去年我劝他,今年再去劝他,希望他把梵蒂冈跟罗马城做为一个实验点,培养一批老师讲经教学。如果他心量大一点,就联合各个宗教;心量小一点就完全天主教,其他宗教没有。把梵蒂冈建成地球上天主教的天堂,就在罗马。梵蒂冈是个圣城。我们信息传达他了,希望他能够做。成败关键在师资,老师第一,所以首先要培养一个老师的班子,能够有五、六十个老师就会做成功。

  「又《智度论十一》曰」,《大智度论》有一百卷,第十一卷里头有这么几句话,「是人邪见网,烦恼破正智。魔见网,即邪见网。《智度论八》曰: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可见起心动念皆堕魔网,惟有净念相继,无念而念,方得出离也。」这后头几句话说得好,这是念老的总结。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只要有念头,你就堕在魔见网里头。必须要怎么样?必须要无念。实际上我们今天无念还是在魔见网,出不来。为什么?我们说无念不是真的无念。为什么不是真?有个无念,还是有一念,还是有念,它有个无念,所以你出不了。有念出不了,无念还有个无念也出不了。怎么出来?有念无念全没有,那就出来了,叫真无念。无念千万不要搞到无想定去,搞到四禅无想天去,外道。记住,佛法里面讲的无念,念头真的没有了,但是怎么样?没有一样不知道,他智慧开了,什么都晓得。如果说无念,什么都不知道,那就错了,什么都不知道,那叫无明。无念是大定,定开智慧,所以什么都知道、都通达,那就对了,性德现前。要是无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但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错了,堕在无明里头。必须将邪见网破除,你才真正能够解除,缠缚就是烦恼。

  诸烦恼,烦恼太多,无量无边,大乘教把诸烦恼归纳为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每一类里头都没有边际,佛说法用归纳的方法,把众多烦恼归纳成几类,这讲的时候方便。《瑜伽师地论》里头弥勒菩萨把烦恼归纳为六百六十类,天亲菩萨嫌太多,对於初学的人非常不方便。所以天亲菩萨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为百法,《百法明门论》是天亲菩萨根据《瑜伽师地论》重新整编便利初学的一个教科书,《百法明门论》就变成相宗入门重要的一个科目,从这入门。所以百法展开就是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展开就是无量无边法,就是八万四千法,无量无边法。这一切法实际上就说一桩事情,这桩事情是什么?一切法无我,这是相宗里头的总纲领、总原则。一切法就是百法,就是六百六十法,就是八万四千法,就是无量法。说什么?说无我。让你真正把我放下,这一放下,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有我不平等,真正无我,平等了。我们常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平等不容易,真正平等,无我才平等。小乘须陀洹只破身见,没有破我执;要到阿罗汉才破我执,小乘里头最高的位子。我执破了,法执没破,破法执是菩萨。二边不住,中道不存,这才是法身菩萨。

  下面这一句,『解诸缠缚』。「缠者,绕也」,缠绕,这绳子缠绕起来的,这是做比喻。「缚者,捆也,系也」,捆绑,是这个意思。「依憬兴师意,缠缚者即八缠三缚(余诸家多谓十缠四缚)」,佛学里头有这些名词。「今取憬兴说」,在这个地方念老取憬兴法师的说法,八缠三缚。八缠下面给我们列出来,第一个是「无惭」,第二个是「无愧」,就是惭愧心没有了。惭愧心没有了是什么?中国人讲良心没有了,羞耻心没有了,他什么样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惭是对内讲的,是对自己良心讲的,做恶事心不安,这是惭。无惭,做什么样的坏事,他还是心安理得,好像若无其事,我们中国人常讲良心没有了,这很可怕的事情。愧是对外说的,怕别人批评,做了坏事人家指责你,觉得没有面子,觉得羞耻,我们今天讲舆论的指责,大众的指责,不敢做坏事。这叫惭愧。有惭愧的人,内怕违背良心,外怕别人指责,所以不敢做错事。

  现在这个社会好像这两个字都没有了,这就很可怕,这是属於道德的范围。这个东西没有了怎么办?真的因果能救。如果真正明了作善定有善果,作恶定有恶报,他就不敢了。不是干了没事,后患无穷,你怕不怕?过去在历史上有人做了很不善的事,死了以后都堕在地狱。现在这么多年了,地狱里头的人觉悟的很多,都来求佛、求超度,真的用种种方法来找我们超度。在过去只要找我们,我们都给他立牌位,都给他回向,现在愈来愈多。这也是给我们做证明,真有果报,不善的念头不可以有,不善的事情决定不能做。人要为自己,真有智慧可以为自己,不是真有智慧,他只晓得这一生,他不知道来世,只看眼前,看不到以后,就会铸成大错。在这个社会上,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哪一个行业是最大的善业?没有人知道。谁知道?释迦牟尼佛知道。释迦牟尼佛干的这个事业,就是全世界可以说遍法界虚空界最善的事业,一生教学,帮助人破迷开悟,自己一切放下,这真正伟大。帮助人觉悟,帮助人认识诸法实相,帮助人回头,帮助人念佛往生成佛,还有哪个好事能跟这个好事相比?找不到!

  我当年二十六岁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第一个代表就是释迦牟尼佛,代表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陀在世的时候到处游化,讲经教学,劝善规过,教学的目标没有为自己,自己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还得了!自己的生活一生不改变,当时的人见到没有话说,后人在典籍里面看到的时候,也没有话说,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给我们示现的是老师,永远是老师的地位。佛经的内容是什么?是伦理、是道德、是因果、是哲学、是科学。这五个科目都讲到登峰造极,都讲到究竟圆满,你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不但说到,他老人家做到,这五个科目都在他生活教学当中完全展现出来。

  宇宙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心现识变。谁的心?你自己的心;谁的识?你自己的识,与别人毫不相关。这是佛经里头最精彩的一部分。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起心动念对自己身心有影响,对家庭、对社会有影响,对国家民族有影响,对法界虚空界也产生影响。就像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上所说的,我们起心动念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这个出生无尽就表产生的变化。所以念头不能不负责任,不能不小心谨慎,决定不能有个恶念。不要说行为,念头都不能有。善念、不善念全周遍法界,我们这个地方没有看到影响,可能别的地方看到影响,肯定有影响的。这个道理确实像万花筒一样。万花筒只要转动,我们这边摆了一个人家送给我的,只要转动,里面的图案千变万化。我们起心动念跟这个东西一样,一个道理,但是范围广大,无法想像。为什么不起善念要起恶念?为什么不生净念,而生染念?对於六道凡夫初学的,帮助他断恶修善;向上提升,帮助他破迷开悟;再向上提升,帮助他转凡成圣;终极的目标,帮助他回归自性,成佛作祖。佛祖是大导师,他在十法界里头肩负起教化众生的使命,帮助一切众生「裂魔见网,解诸缠缚」,缠缚就是烦恼。

  八缠里面首先无惭无愧,接著第三个,「嫉」,嫉妒。看不得别人好,看别人好自己就难过,这是很严重的烦恼,对自己的伤害很大。自己的福德已经不太大,这个嫉妒对福德的伤害非常大。我们在课堂常说,嫉妒障碍别人、破坏别人,别人受到的伤害是三分,自己受害七分,来生的果报在地狱,你就晓得多可怕。菩萨聪明,反过头来教我们修随喜功德,我们看到别人好,欢喜赞叹,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这个功德跟他一样大。人家带头在做,我们沾光,我们分享他的功德,这叫聪明。我们把它破坏,破坏对他没有什么损失,对自己、对大众产生重大的损失。为什么?这是一桩好事,是大的福报,破坏之后,这个地方的人没福,你把这个地方的人福报全破坏了,你造的罪多大。你别以为是一个人,牵累的人有多少?牵累的人愈多,你的罪就愈重。反过来,你要帮助他、成就他,将来得福的人愈多,你的福报愈大。如果说是这一个地区的人得福,这一个国家的人得福,全世界的人得福,你的福报还得了?不得了!

  有机缘的人、有福报的人应该去做,在他有福报、有这个缘分的时候,他做起来轻而易举,很容易,修无量无边的大福报。如果说是障碍,让一切众生得不到福,那他造的罪业就重。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就是教学,千万不要轻视教学。教学的生活虽然很清苦,值得。你不从事教学你不知道,教学里头有乐趣,佛家叫法味,这个乐趣超过世间,人间天上的福报没有法子能跟它比。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他肯干,这里头有法喜充满,人活在世间一辈子非常快乐、非常欢喜,你到哪去找!哪个行业能做得到?教学能做到,圣贤教育才能做到,不是圣贤教育做不到。为什么?他心不清净,他自私自利,只要有自私自利就不行,只要有八缠就不行,有八缠三缚这个味道他得不到,必须把这个东西除掉。人决定不能没有惭愧心,惭愧是人性、是本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人有良心。人忌讳别人指责,人不能够嫉妒,随喜、欢喜。

  现在的人奇怪,让我们无法想像。古人聪明,你说著作,中国古人这个著作决定没有版权,别人要印欢喜、谦虚,我这个东西不好,你花钱要印对不起你,但是欢喜,承蒙你看得起,你去翻印流通。现在的人奇怪,版权所有,不准人翻印,换句话说,你的好东西(福报),这有版权所有就把它圈住了,你的福报就这么大;版权没有的时候,你的福报海阔天空。二00六年我在巴黎联合国总部开会,办了一个活动,才知道版权这桩事情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出来的。所以教科文组织没福报,搞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办法发展。它地方我去过,不大。这桩事情不是好事情,这桩事情把它的智慧福德全障碍住了,怎么会想出这个东西出来?这个人不是佛菩萨,这是魔王、外道。我们中国人家做的东西都是欢迎翻印,佛教的东西后头还加一句功德无量,提醒你印得愈多愈好。障碍,麻烦就大,那个罪业就造得重。

  第四个「悭」,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人。悭里面最重要的是吝法,吝财他的果报是贫穷,吝法果报是愚痴。所以我们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没有办法控制,你没有办法得到。人早晚都要离开这个世间,只是早迟而已,哪个人不死?肯定有生老病死。如果你要是想到一样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干什么?多积善业。积功累德是什么?这我带得去的,此地名闻利养没有一样能带去的,人家要给他,我要争取能带得去的,带得去的是真实功德,这做大好事。有这个机会要把握住,常常听经的人他觉悟,他明白了。今天做最大的好事,说老实话,救自己、救家庭、救社会、救国家、救世界,就是伦理道德的教育。有力量的人有,他不做,我们想做没福报,这福报是过去修的。劝人人不听。

  四十多年前,星云法师找过我,他办了个东方佛教学院,就是佛光山刚开山,请我做教务主任。我给他建议,那个时候有一百三、四十个学生,我很想把学生分组,三个人一组,让他们自己志趣相投的,自己成立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专攻一部经。我跟星云法师说十年之后,佛光山最少会出二十个世界顶尖的法师,那就佛光普照全球!他不听,他说这个做法好是好,不像学校。他采取一般大学里面那种教学的方法,就是交叉开课,请很多老师。不能接受。现在见面谈这个事情,后悔莫及,那时候要做还得了!现在他福报大,道场遍地球,真是五大洲每一个地方都有他的道场,都有佛光山的道场。我问他有多少?二百多将近三百个,很辛苦!我们两个同年,他还小我五个月,身体不如我。去年我跟他见面,我说你太累、太辛苦了,操心操得太多了。我是什么都没有,我不操心,一个道场也没有,所以我轻松。除了讲经之外读书,没有别的事情,所以身体还不错。那个时候我们在一块都是四十几岁,四十出头,这一晃四十年。

  时间到了,这个八缠三缚还没讲完,我们留著下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