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十心 (第一集) 2011/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02-037-0060集) 档名:29-254-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二百九十面第八行,就是第二段:
「本经以上三大士,为菩萨众中上首,盖因三大士净土缘深,正好影响海会大众,同归净土」,前面我们学到此地。「《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於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继云」,接著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这是举个例子,修普贤行念佛求生净土临终的状况,这个人在临命终时最后一刹那,就是断气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败坏。灵魂离开身体,这个身体没有灵魂的支持,很快它就变坏了,这种常识我们有。动物,一般提供人饮食的,家里养的这些畜生,我们看到是活活泼泼。杀死之后,如果放在那个地方,两天气味就很难闻,身体就容易败坏。人的身体跟动物没有两样,神识离开身体之后,一般二、三天就产生变化了。此地讲的一切诸根,眼耳鼻舌身、五脏六腑都败坏了。这是说自身。
这个身体无常,我们要常常想到,这都是诸法实相。了解真相,我们对这个身体就不会贪恋,而且非常珍惜,借假修真。这个身体是假的,存在时间短暂,如果善於运用它,在短暂时间当中把真性引导出来。灵魂是迷惑的状态,灵性是灵魂觉悟的状态,觉悟就称为佛菩萨,称为灵性。迷了自性,中国古人称它作迷魂,孔子称它为游魂。灵魂是世间人一般对它一个美好的称呼,实际上它根本就不灵,迷失自性没有不迷惑颠倒的。所以,它带著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於是它就没办法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愈迷愈深,一世比一世辛苦。如果有善根,遇到佛法那是个转机。所以善导大师讲,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他说「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遇到最殊胜的缘,品位就会提升得很高;遇的缘不善,勉强往生也算是很不错,我们看起来都是无比的殊胜。能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就保证一生成佛,这个太稀有了!
所以要认识诸法实相,凡不是真的都不可以留恋,都应该把它放下。放下,理跟事统统放下,但是我们初学的时候需要佛法帮助,我们暂时要用它。什么时候从事上都放下?开悟了,真正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连事都要放下,理事完全放下。放下之后才叫做随缘妙用。所以随缘妙用是法身菩萨才有的,普通一般人没有。极乐世界是很特殊,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这些菩萨也能够随缘妙用,那是因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的加持。如果没有佛陀的加持,他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这个能力去帮助众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劝人求生净土的,净土之殊胜於此可见。这是我们六根这个身体不是真的。
「一切亲属悉皆舍离」,这也不是真的。亲属是什么?过去结的善缘、恶缘,这一世到这个人间来,又聚会了,有聚有散,聚散无常,要看破。如果不看破,那是严重的情执。情执它系缚你在六道,你出不去,而且生生世世陷在迷执里头,一世比一世痛苦。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看破。大乘佛法讲得透彻,一切法心现识变。我们讲识变这个范围,这个范围是十法界,十法界怎么变的?从心想生。既然从心想生,净念、善念就重要,这要从小有人教。谁来教?诸佛菩萨。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修养成纯净纯善,纵然达不到,方向没错,这样就能生净土,心净则国土净。净土在哪里?四圣法界是净土,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相对的是六道凡夫,六道是染污,称为秽土,严重的染污,现在染污到极处了。我们懂得染净的根源是来自一念,一念正就一念清净,一念邪就一念染污,邪跟正要辨别清楚。
我们真的能够改邪归正,转恶为善,不但自己得度,你有意无意就帮助许多人得度。因为我们每个念头确实就像贤首国师《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才动周遍法界。这一念影响之大,我们没觉察到,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一念才动出生无尽,出生是现象,出生的现象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也是周遍法界。所以那些明白人、觉悟的人提醒我们,无论是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要负责任,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道理在此地。我们自己迷惑颠倒,粗心大意,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影响所及全在造业。有些造业自己很清楚,有些自己造的业自己不知道,不知道的多,知道的太少了。我们假设个比喻,你能知道的百分之一,不知道的百分之九十九,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在眼前看不到念头起的效果,是心迷了、心乱了,心丧失了灵明觉知的大用,变成迷惑颠倒,对於现前的影响不知道,对於未来的影响更不知道。看看大自然的运作感到无比的神奇,其实大自然的运作,那个动力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如果善,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世界和平;我们念头不善,所感得的是社会动乱,人性反常。常是仁义礼智信,叫五常。反常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反常。今天我们看这个地球,反常,五常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了。所以社会混乱,地球灾变异常。
这些灾变,我听说媒体每天都在报导。我们是因为几十年不接触媒体了,这心比较清净。如果每天都接触媒体,你就可想而知那个心多乱,他的思想多复杂,他活得多辛苦。人体消耗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杂念上,劳心劳力消耗得非常有限。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诸法实相,我们要把它常常放在心上,细读深思,慢慢对这些事物就都了解了,虽然不是大彻大悟,也是佛经上讲的小悟与大悟。真相了解得愈多、愈深刻,我们就愈容易放下,容易把一切事物看淡,不放在心上了。这是一桩好事情,因为事是虚幻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也是虚幻的,末那、阿赖耶都不是真的,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它而起。身心世界统统放下,那就见性了。
所以这句话教我们对亲属不要留恋,真正有智慧,要把亲属转变成法眷属,在一起共同修学净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将来永远在一起。这个做不到,不可能永远在一起。「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这是说你在世的时候你的权势、你的威德,这个时候都失掉了,不会跟著你。古时候说你的爵位、你的官衔、你的部属,统统都离开了。「辅相大臣」,假如你是个国王,你所用的辅助你的这些宰相、这些大臣;你居住的宫殿、城市;你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象马车乘」是交通工具,现在比从前进步,你用的汽车、用的电车、用的游艇、用的飞机;你所拥有的「珍宝伏藏」,你所收藏的。「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去,古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来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来,你一样东西没带来;你走的时候,你一样东西也带不走。人如果常常记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常常能够提起这两句话,佛家讲的观照功夫,你的心多清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有,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我们迷了,不晓得事实真相,以为样样都是真的,都想拥有,都想支配,错了!到这个时候才完全觉悟到,像《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可是也有能带得去的,你这一生所造作的善心、善愿、善行能带去,恶心、恶愿、恶行也能带去,是你来生的果报。这个身舍掉了,来生又得一个身,这个身没有出轮回,叫业报身。怎么来的?是你的业力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在六道轮回的人,在三善道的,他也是累劫善心、善愿、善行的福德自然感召的。可是人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福报现前的时候他就放逸了,就趣向堕落,人之常情。生活在苦难环境里面,容易培养他的志气,培养他的毅力、坚忍的美德,能成就他,享福的时候就坏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非常重视它,古今中外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成功不难,守成为难」,你能把成功守住,这个难。
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成功不难,死了以后不到十年就完了。古人说守成不易,这个话是真话,你怎么能守得住?如何能守住?佛经上有一句名言,只要你不退初心,你永远不会失败。你永远记住你初发心那个时候,天天都是初发心那时候,你就永远不会失败。所以佛门谚语所说的,「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种真诚心、恭敬心、谦虚心,优点都显示出来了。学佛两年就松懈了,「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学佛久了也变成老油条,这就是学佛为什么会堕地狱。本来学佛都是天堂的,都是到极乐世界的,为什么学佛到最后都到地狱去了?例子太多太多,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能没有感动吗?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例子就在我们的周边,不必亲自看到,传说、听闻都是事实真相,不是假的,我们能不谨慎吗?连《念力的秘密》里头都说,无论是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自己都要负责任。成败的关键不在外头,完全在自己,外面只是助缘;助缘它的比例十之二、三,自己起心动念要占十之七、八。所以我们就知道,学佛、修道最重要的是什么?保持初心,如何把初发心保持住,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决定是当生成就,尤其是净土宗。
所以,业力跟著人走,学佛的人,你看「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样带不去,你自己所发的心、所学习的行门这个会跟著你去的。「於一切时引导其前」,十大愿王引导你。「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一刹那时间很短暂,因为在这个境界里头,时空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就在眼前。「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达到了。净土宗学佛是前后两段,从现在发心到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个段落;第二段落是见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直到圆满证得无上菩提,这是第二阶段。这两段是连在一起的,当中没有间隔,所以称之为当生成就的佛法。
「又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这是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净土的偈子,也就是他的发愿文,是用偈颂的体裁写出来的。「尽除一切诸障碍」,在临终的时候能够尽除一切诸障碍,知道什么?哪些是能带得走的,哪些是带不走的。带不走的全都放下了,障碍没有了。到极乐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先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带你到极乐世界,这是弥陀的本愿。所以极乐世界在哪里不要去胡想它,你想像不到。你看看虚空那么大,你要找哪个星球是极乐世界,你找不到。我们尖端的科学家没发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我们是不同一个维次的空间,好像电视一样,我们是不同的频道。它在,它从来没离开我们,我们就是不知道它的频道。所以他一定是先来帮助我们打开频道。见佛,把我们平素修学的功夫相对的提升了,所以平时用功真的是福不唐捐。平时用功纵然是半信半疑,见到阿弥陀佛,不会再怀疑了,这时你功德就圆满了,你就成就了。阿弥陀佛接引你,带你到极乐世界去,「即得往生安乐刹」。
后面还有四句,「我既往生彼国已」,阿弥陀佛接引你,你生到极乐世界了。到极乐世界之后,「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圆满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在极乐世界才圆满的。你看「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怎么圆满的?不见性不能圆满,见性就圆满了。见性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圆教始从初住菩萨,叫发心住,真正发菩提心了,终及等觉菩萨。菩萨总共五十一个阶级,初信是第一个阶级,最高的、最后的一个,第五十一个,等觉菩萨,这些统统是住实报庄严土。普贤菩萨的大愿是在实报土里面圆满成就,自己证得圆满。教化众生,智慧、德能,所谓的德能就是善巧方便,能把如来所证得的境界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在一起共修,这才能成就。「现前成就此大愿」是大愿的圆满,「一切圆满尽无余」是修行功德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它起作用的圆满,这个作用是「利乐一切众生界」。弥陀以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比四十八愿简单多了,也是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这是密宗的初祖,普贤菩萨,也是净宗初祖。你看,第一个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这净土宗。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告诉我们,净土宗三位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在我们中国,首先提倡念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求生净土的是慧远大师,东晋时代的,这是中国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还有一个,遍法界虚空界的初祖,大势至菩萨。他给我们说了三个初祖。我们在认识之前我在美国,在美国也是弘扬净土,他笑著对我说,「净空法师,你是美国净宗初祖」。所以初祖有很多,有地区性的,不一样。最大的是大势至菩萨,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提倡净宗。娑婆世界第一会是华严会,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提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代表娑婆世界初祖,不可思议。
下面我们看,「又《文殊发愿经》云」,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偈子内容跟普贤菩萨完全一样。普贤菩萨的偈是七个字,七言偈,文殊菩萨是五个字,五言偈。「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这个偈子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最后一句不一样,这个最后一句是佛给他授记。授记是预言,将来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你在那里示现成佛,佛的名号、佛度生的事业,都可以预先告诉他,这叫授记。「如是两大士,发殊胜大愿,求生极乐,可劝一切菩萨,皆仰信文殊之大智,入普贤之大行,普导众生,同归极乐。是故此经,列为上首」。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经文,特地用他做为本经上首,表法。
我们同修一定要知道,这些大菩萨、大阿罗汉,释迦牟尼佛每一会讲经、每一堂课的教学他们统统都在。为什么有时候要用这个名字,用这几位做代表,有的要换一批,另外那几个人做代表?这是属於表法。这个事情不是阿弥陀佛说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结集经的时候,看看这经的内容,经里面讲些什么,哪几位人适合做代表,是由结集经藏的人他来定名字。我们知道,每一会大家统统都在,是用表法的,让大家看到这几个人,就晓得这一会大致内容是讲些什么,不问就明白了。所以五种原译本里面,结集经藏的时候所列的人名多少不一样。康僧铠的本子就列了三十一个人,会集本只列了五个人,菩萨众里面只列了三个人,足以代表这部经的殊胜,用意在此地。「是故此经,列为上首」。
「次列弥勒者」,弥勒菩萨在这部经的排列是排列在最后。「《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弥勒问佛: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於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可见弥勒大士正是襄赞世尊同弘净宗妙法。又本经从三十二品以下,弥勒当机」,这一共四十八品,前面三十一品阿难尊者当机。当机代表接受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修行证果。这个地方讲到发十种心,这十种心我们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在《大宝积经》里面《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在过去我记得好像讲过三遍,这个十种心很重要。《宝积经》里头这么个说法,「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弥勒菩萨当时向世尊请教,就说「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佛就把它说出来。
第一个「无损害心」。往生净土的人,就是求生净土的人不能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还伤害别人,这不能往生,与佛的愿相违背。「念佛之人於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我们必须要养成这个习惯,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是充满了慈悲,像弥勒菩萨一样,欢喜、慈悲。纵然他造作不善,也是以慈悲心、怜悯心来看待他。他为什么会起恶念?为什么会生恶行?无非是迷失自性,他的自性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要晓得,他变成这个样子因素很多,不是偶然的。佛在这个经里面都讲得很清楚,说出来了,他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告诉他,佛劝导我们「殊无怪也」,不要去责怪他;换句话说,他这种表现是正常现象。
我们今天生在这个环境,古圣先贤传统的文化,在中国至少丢掉二百年了。上一次我在日本讲经,日本的法师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这些道场经常都有法师讲经,风气很盛。他们疏忽了四百年,他们是接触西方文化比我们久,我们接触西方文化是从日本传来的。就算二百年,二百年差不多有八代,这么久了。不但他不知道,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也未必知道,你怎么能怪他?再加上近代科学知识确实叫爆炸了,日新月异,卫星电视、网路这些宣传的工具发展这么快速,价格这么低廉,几乎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电视机,收看卫星电视的。这些媒体传播的是什么?全都是负面信息,没有伦理、没有道德、没有因果、没有圣贤教诲,鼓励你、帮助你去发展贪瞋痴慢疑。科技,西方人鼓励人消费,你不消费他就不能赚钱。中国人从前老的观念是以孔子做标准,大家都向他老人家学习,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变成读书人道德的标准,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礼让。东方人讲节俭,西方人讲消费,消费就走上了浪费。我们在外国住了很多年,那真叫浪费。以食物来说,吃了一、二口,味道不合不想吃了,就丢到垃圾桶。所以外国也有穷人,到哪里找东西吃?到垃圾桶去,肯定有人吃剩的,剩的分量不是少数。那种浪费太可怕了,糟蹋粮食,不知道节俭。果报就是饥饿,他要遭这个难,现在所说的粮食危机。
人在这个世间,就算一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不多!死了以后,他不相信因果,他不相信报应,这没法子教。从小就养成自私自利,养成损人利己这种念头,人人都是这个念头这还得了,这个社会怎么会不乱?所以社会动乱,教出来的,谁教的?媒体教的。国家不教了,家庭不教了,把教育下一代全付托给媒体。所以卫星电视、网际网路、报纸杂志这类东西,它们在教。这个世间确实有高人,早就看出来了,这样下去一定要出大问题。虽然有说出来的,没人听、没人相信,甚至於没有人感觉到这危机的存在。到现前,感觉到的人多了,回不了头,想回头来不及了,那就是什么?灾祸临头。
我们念佛人,要记住菩萨所讲的这十种心,决定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心,对於小动物不可以伤害,对於树木花草不能伤害。这个地球上,特别是二战之后,最近这六十年,科技的发展也给大自然带来严重的破坏,叫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大规模的开垦,原始的森林几乎丧失尽了,造成地球上气候异常。森林被砍伐,土壤不能够保持,变成泥石流,从前没听说过这种灾难,山崩地陷,到处都是。佛菩萨教我们要常起大慈之心,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无损害。
第二个「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我们这一句有没有做到?「於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众生苦,众生愚昧,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要「深加愍伤」,要怜悯他们,令得离苦、脱苦,「是名无逼恼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把与乐、拔苦放在最初的两条。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念佛的人,有没有做到?今天这个世界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有没有警觉心?自己是不是真正守住安静。安上面有个字叫平,平上面有个字叫和,人不和就不平,不平就不安,不安就不会得静,静已经到三昧、禅定的境界。我们要想入这个境界,它有层次的,首先对一切人事物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能平等对待,和睦就谈不上。所以中国人讲和平,和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乐是果。
今天这个世界,无论是贫富贵贱,在这个世界上觉得没有安全感。为什么?没有安,因为没有平等。为什么没有平等?没有和谐。我们一步一步细心去追寻,原因就找出来了,找到最后是迷失自性。於是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圣贤,古今中外都重视教学,而教学的内容总不外乎仁慈博爱。仁慈博爱这些性德,都是每个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是我们迷失了。惠能大师开悟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行、才艺、相好,样样具足,没有一样欠缺。现在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
今天的问题,多少人都在盼望著,用什么方法能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化解地球上这么多灾难。经典、宗教现在世间人说是迷信,不要了,不能接受,都相信科学,科学家不能解决当前问题。好在出现了一批年轻的、新兴的科学家,他们也真用心,从物理的两个极端去研究。研究宏观宇宙的叫太空物理,跟它相反的是研究量子力学,一个是无限大,一个是无限小。量子力学研究的报告,居然跟佛经上所说的相同,讲的宇宙源起。宇宙从哪来的,万物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最后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从哪里来的。他们的成就相当可观,几乎要达到透明的程度了。但是这种新兴课题,什么时候社会大众才能相信,才能接受?真正相信、真正接受,我们的生活必然改观,肯定把以前老祖宗东西慢慢都找回来。找回来再加新的研究,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慢慢都会发现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迷信,里头有大学问!
於是有很多人怀疑,在五千年前、一万年前这些人,他们的智慧从哪里来的?量子力学家发现,人的意念有一种本能,无需要学习,自然对於宇宙的原理他就知道。证明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说明二分是错误的,这个二分就是科学里面的心理学跟物理学。现在发现心理跟物理不能分,它是一桩事情。所以,新兴科学提出「以心控物」,就是佛法里常讲的境随心转。心是什么?念头,念头可以转变世界,而不是科学技术。念头要好,不能有损害的念头,不能有逼恼的念头。但是损害别人的念头、逼恼人的念头很多,这个念头非常强大,《念力的秘密》那本书里面讲得很清楚。可是,别人的念头再大,那个力量再强,他们人数众多,现在有善念的人少,恶念的人多,善念还能够存在,真是因为古人所说的「邪不胜正」,正念只要坚定不移,邪念没办法破坏。如果你有丝毫动摇,那你就保不住;一丝毫动摇都没有,你会成功。
念佛的人坚持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念头非常重要!全世界人都不相信,我相信有,我相信是真的,到最后我能往生极乐世界。不信的人不能往生,依旧搞六道轮回,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肯定佛是圣人,佛不害人,佛没有逼恼人,佛菩萨都有真诚的慈悲,我们要向他学习,要培养自己真诚慈悲心,这决定是正确的。任何的障碍也障碍不了我,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加上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就可以成就。最重要的是要把性德恢复,这个十条全是性德。
第三「乐守护心」,这个乐是爱好,喜爱佛法。喜爱从哪里生的?真正认识它,真正了解它,你对它才生欢喜心。你对它不认识、不了解,这心生不起来。真正认识,真正了解,这个爱心就生起来了。所以「念佛之人,於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我们常常讲的正法久住,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正法久住?自己真信、真愿、依教修行,这就是正法久住。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修行的、有真往生的,那就是正法。现在在时间上讲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有正法;换句话说,正法时期也有末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舍卫大城讲经,经上有记载,舍卫大城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不认识,连名字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所有的活动不知不闻,那不就是正法时期的末法吗?我们生在末法时期,遇到这部经典,遇到净土法门,这就是末法时期的正法。我们遇到了,能解、能信、能行,我们真求往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往生净土,那就是证果,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正法。正法要这样才能久住世间,没人学了,正法怎么住?
第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於一切法,不生执著,是名无执著心」。这一条重要!学佛不能成就,只能够增长一点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还得来生后世,原因就是分别执著放不下!执著里面特别是情执,所以要用智慧观察,才能破情执。情是迷。只有佛菩萨把情执让它还原,它本来是什么?本来是智慧,智慧迷了变成情执。情跟智是一体,一体的两面,觉悟了叫它做智,迷的时候叫它做情,是一而二,二而一。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情就变成智慧;搞不清楚、搞不明白,迷执,智慧就变成感情。智慧深是好事,感情深,麻烦了。古德有句话说得很好,叫「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我们想想我们现前,自己认真反省,是不是情爱很重?如果这个东西确实很重,难分难舍,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脱离六道轮回就真难了!我们念佛的心专不专一?专念阿弥陀佛,不但要专,还要非常专注,感应自然现前。我们自己完全不知不觉,我们专什么?情执很专,你细心去观察,情执专,念佛散漫。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情执想把它拔除拔不掉。在我们眼前摆的,这是真相。
怎样拔除情执?这是大事。念佛是很好的方法,佛号念不下去,於是就功夫不得力。要怎样才能产生效果?还是智慧。这智慧从哪来?从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话是真的。佛说得非常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情执就化掉,化成智慧,问题真能解决。所以学习,决定不能疏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没做到!我们长时间都是在胡思妄想,没有把这么好的时间、宝贵的时间专注在一门上。如果真的专注在一门上,我们在世出世间典籍里面所看到的,中等人的禀赋,应该在三、四年之间心就能定下来。只要他专在一点上,叫专心,在佛法称之为三昧,得定。我们这边前面讲的身心安静,就会得到这个境界。身心安静的人生智慧,不生烦恼。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情执,只有身心安静下来,才有智慧把情执化开,真正解决了问题。人聪明了,不迷惑、不糊涂了,眼光扩大了,不专注重在现实,会想到将来,会想得很远。我们在这个世间再亲爱的人,聚散无常,纵然活到一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不长!真正觉悟了、明白了,大家一起念佛求生净土,将来到极乐世界个个无量寿。这是聪明人干的事情,这是真的爱、真的情,到极乐世界。到那边去成佛,到那边去成菩萨,志同道合,永远护持正法,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为一切苦难众生做福田,这个有意义。所以只有智慧开了,眼光远了,才知道这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路。现在我们想这个、想那个,全想错了。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二百九十面第八行,就是第二段:
「本经以上三大士,为菩萨众中上首,盖因三大士净土缘深,正好影响海会大众,同归净土」,前面我们学到此地。「《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於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继云」,接著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这是举个例子,修普贤行念佛求生净土临终的状况,这个人在临命终时最后一刹那,就是断气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败坏。灵魂离开身体,这个身体没有灵魂的支持,很快它就变坏了,这种常识我们有。动物,一般提供人饮食的,家里养的这些畜生,我们看到是活活泼泼。杀死之后,如果放在那个地方,两天气味就很难闻,身体就容易败坏。人的身体跟动物没有两样,神识离开身体之后,一般二、三天就产生变化了。此地讲的一切诸根,眼耳鼻舌身、五脏六腑都败坏了。这是说自身。
这个身体无常,我们要常常想到,这都是诸法实相。了解真相,我们对这个身体就不会贪恋,而且非常珍惜,借假修真。这个身体是假的,存在时间短暂,如果善於运用它,在短暂时间当中把真性引导出来。灵魂是迷惑的状态,灵性是灵魂觉悟的状态,觉悟就称为佛菩萨,称为灵性。迷了自性,中国古人称它作迷魂,孔子称它为游魂。灵魂是世间人一般对它一个美好的称呼,实际上它根本就不灵,迷失自性没有不迷惑颠倒的。所以,它带著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於是它就没办法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愈迷愈深,一世比一世辛苦。如果有善根,遇到佛法那是个转机。所以善导大师讲,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他说「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遇到最殊胜的缘,品位就会提升得很高;遇的缘不善,勉强往生也算是很不错,我们看起来都是无比的殊胜。能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就保证一生成佛,这个太稀有了!
所以要认识诸法实相,凡不是真的都不可以留恋,都应该把它放下。放下,理跟事统统放下,但是我们初学的时候需要佛法帮助,我们暂时要用它。什么时候从事上都放下?开悟了,真正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连事都要放下,理事完全放下。放下之后才叫做随缘妙用。所以随缘妙用是法身菩萨才有的,普通一般人没有。极乐世界是很特殊,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这些菩萨也能够随缘妙用,那是因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的加持。如果没有佛陀的加持,他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这个能力去帮助众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劝人求生净土的,净土之殊胜於此可见。这是我们六根这个身体不是真的。
「一切亲属悉皆舍离」,这也不是真的。亲属是什么?过去结的善缘、恶缘,这一世到这个人间来,又聚会了,有聚有散,聚散无常,要看破。如果不看破,那是严重的情执。情执它系缚你在六道,你出不去,而且生生世世陷在迷执里头,一世比一世痛苦。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看破。大乘佛法讲得透彻,一切法心现识变。我们讲识变这个范围,这个范围是十法界,十法界怎么变的?从心想生。既然从心想生,净念、善念就重要,这要从小有人教。谁来教?诸佛菩萨。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修养成纯净纯善,纵然达不到,方向没错,这样就能生净土,心净则国土净。净土在哪里?四圣法界是净土,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相对的是六道凡夫,六道是染污,称为秽土,严重的染污,现在染污到极处了。我们懂得染净的根源是来自一念,一念正就一念清净,一念邪就一念染污,邪跟正要辨别清楚。
我们真的能够改邪归正,转恶为善,不但自己得度,你有意无意就帮助许多人得度。因为我们每个念头确实就像贤首国师《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才动周遍法界。这一念影响之大,我们没觉察到,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一念才动出生无尽,出生是现象,出生的现象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也是周遍法界。所以那些明白人、觉悟的人提醒我们,无论是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要负责任,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道理在此地。我们自己迷惑颠倒,粗心大意,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影响所及全在造业。有些造业自己很清楚,有些自己造的业自己不知道,不知道的多,知道的太少了。我们假设个比喻,你能知道的百分之一,不知道的百分之九十九,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在眼前看不到念头起的效果,是心迷了、心乱了,心丧失了灵明觉知的大用,变成迷惑颠倒,对於现前的影响不知道,对於未来的影响更不知道。看看大自然的运作感到无比的神奇,其实大自然的运作,那个动力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如果善,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世界和平;我们念头不善,所感得的是社会动乱,人性反常。常是仁义礼智信,叫五常。反常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反常。今天我们看这个地球,反常,五常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了。所以社会混乱,地球灾变异常。
这些灾变,我听说媒体每天都在报导。我们是因为几十年不接触媒体了,这心比较清净。如果每天都接触媒体,你就可想而知那个心多乱,他的思想多复杂,他活得多辛苦。人体消耗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杂念上,劳心劳力消耗得非常有限。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诸法实相,我们要把它常常放在心上,细读深思,慢慢对这些事物就都了解了,虽然不是大彻大悟,也是佛经上讲的小悟与大悟。真相了解得愈多、愈深刻,我们就愈容易放下,容易把一切事物看淡,不放在心上了。这是一桩好事情,因为事是虚幻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也是虚幻的,末那、阿赖耶都不是真的,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它而起。身心世界统统放下,那就见性了。
所以这句话教我们对亲属不要留恋,真正有智慧,要把亲属转变成法眷属,在一起共同修学净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将来永远在一起。这个做不到,不可能永远在一起。「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这是说你在世的时候你的权势、你的威德,这个时候都失掉了,不会跟著你。古时候说你的爵位、你的官衔、你的部属,统统都离开了。「辅相大臣」,假如你是个国王,你所用的辅助你的这些宰相、这些大臣;你居住的宫殿、城市;你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象马车乘」是交通工具,现在比从前进步,你用的汽车、用的电车、用的游艇、用的飞机;你所拥有的「珍宝伏藏」,你所收藏的。「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去,古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来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来,你一样东西没带来;你走的时候,你一样东西也带不走。人如果常常记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常常能够提起这两句话,佛家讲的观照功夫,你的心多清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有,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我们迷了,不晓得事实真相,以为样样都是真的,都想拥有,都想支配,错了!到这个时候才完全觉悟到,像《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可是也有能带得去的,你这一生所造作的善心、善愿、善行能带去,恶心、恶愿、恶行也能带去,是你来生的果报。这个身舍掉了,来生又得一个身,这个身没有出轮回,叫业报身。怎么来的?是你的业力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在六道轮回的人,在三善道的,他也是累劫善心、善愿、善行的福德自然感召的。可是人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福报现前的时候他就放逸了,就趣向堕落,人之常情。生活在苦难环境里面,容易培养他的志气,培养他的毅力、坚忍的美德,能成就他,享福的时候就坏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非常重视它,古今中外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成功不难,守成为难」,你能把成功守住,这个难。
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成功不难,死了以后不到十年就完了。古人说守成不易,这个话是真话,你怎么能守得住?如何能守住?佛经上有一句名言,只要你不退初心,你永远不会失败。你永远记住你初发心那个时候,天天都是初发心那时候,你就永远不会失败。所以佛门谚语所说的,「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种真诚心、恭敬心、谦虚心,优点都显示出来了。学佛两年就松懈了,「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学佛久了也变成老油条,这就是学佛为什么会堕地狱。本来学佛都是天堂的,都是到极乐世界的,为什么学佛到最后都到地狱去了?例子太多太多,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能没有感动吗?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例子就在我们的周边,不必亲自看到,传说、听闻都是事实真相,不是假的,我们能不谨慎吗?连《念力的秘密》里头都说,无论是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自己都要负责任。成败的关键不在外头,完全在自己,外面只是助缘;助缘它的比例十之二、三,自己起心动念要占十之七、八。所以我们就知道,学佛、修道最重要的是什么?保持初心,如何把初发心保持住,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决定是当生成就,尤其是净土宗。
所以,业力跟著人走,学佛的人,你看「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样带不去,你自己所发的心、所学习的行门这个会跟著你去的。「於一切时引导其前」,十大愿王引导你。「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一刹那时间很短暂,因为在这个境界里头,时空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就在眼前。「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达到了。净土宗学佛是前后两段,从现在发心到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个段落;第二段落是见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直到圆满证得无上菩提,这是第二阶段。这两段是连在一起的,当中没有间隔,所以称之为当生成就的佛法。
「又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这是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净土的偈子,也就是他的发愿文,是用偈颂的体裁写出来的。「尽除一切诸障碍」,在临终的时候能够尽除一切诸障碍,知道什么?哪些是能带得走的,哪些是带不走的。带不走的全都放下了,障碍没有了。到极乐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先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带你到极乐世界,这是弥陀的本愿。所以极乐世界在哪里不要去胡想它,你想像不到。你看看虚空那么大,你要找哪个星球是极乐世界,你找不到。我们尖端的科学家没发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我们是不同一个维次的空间,好像电视一样,我们是不同的频道。它在,它从来没离开我们,我们就是不知道它的频道。所以他一定是先来帮助我们打开频道。见佛,把我们平素修学的功夫相对的提升了,所以平时用功真的是福不唐捐。平时用功纵然是半信半疑,见到阿弥陀佛,不会再怀疑了,这时你功德就圆满了,你就成就了。阿弥陀佛接引你,带你到极乐世界去,「即得往生安乐刹」。
后面还有四句,「我既往生彼国已」,阿弥陀佛接引你,你生到极乐世界了。到极乐世界之后,「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圆满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在极乐世界才圆满的。你看「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怎么圆满的?不见性不能圆满,见性就圆满了。见性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圆教始从初住菩萨,叫发心住,真正发菩提心了,终及等觉菩萨。菩萨总共五十一个阶级,初信是第一个阶级,最高的、最后的一个,第五十一个,等觉菩萨,这些统统是住实报庄严土。普贤菩萨的大愿是在实报土里面圆满成就,自己证得圆满。教化众生,智慧、德能,所谓的德能就是善巧方便,能把如来所证得的境界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在一起共修,这才能成就。「现前成就此大愿」是大愿的圆满,「一切圆满尽无余」是修行功德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它起作用的圆满,这个作用是「利乐一切众生界」。弥陀以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比四十八愿简单多了,也是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这是密宗的初祖,普贤菩萨,也是净宗初祖。你看,第一个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这净土宗。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告诉我们,净土宗三位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在我们中国,首先提倡念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求生净土的是慧远大师,东晋时代的,这是中国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还有一个,遍法界虚空界的初祖,大势至菩萨。他给我们说了三个初祖。我们在认识之前我在美国,在美国也是弘扬净土,他笑著对我说,「净空法师,你是美国净宗初祖」。所以初祖有很多,有地区性的,不一样。最大的是大势至菩萨,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提倡净宗。娑婆世界第一会是华严会,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提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代表娑婆世界初祖,不可思议。
下面我们看,「又《文殊发愿经》云」,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偈子内容跟普贤菩萨完全一样。普贤菩萨的偈是七个字,七言偈,文殊菩萨是五个字,五言偈。「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这个偈子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最后一句不一样,这个最后一句是佛给他授记。授记是预言,将来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你在那里示现成佛,佛的名号、佛度生的事业,都可以预先告诉他,这叫授记。「如是两大士,发殊胜大愿,求生极乐,可劝一切菩萨,皆仰信文殊之大智,入普贤之大行,普导众生,同归极乐。是故此经,列为上首」。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经文,特地用他做为本经上首,表法。
我们同修一定要知道,这些大菩萨、大阿罗汉,释迦牟尼佛每一会讲经、每一堂课的教学他们统统都在。为什么有时候要用这个名字,用这几位做代表,有的要换一批,另外那几个人做代表?这是属於表法。这个事情不是阿弥陀佛说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结集经的时候,看看这经的内容,经里面讲些什么,哪几位人适合做代表,是由结集经藏的人他来定名字。我们知道,每一会大家统统都在,是用表法的,让大家看到这几个人,就晓得这一会大致内容是讲些什么,不问就明白了。所以五种原译本里面,结集经藏的时候所列的人名多少不一样。康僧铠的本子就列了三十一个人,会集本只列了五个人,菩萨众里面只列了三个人,足以代表这部经的殊胜,用意在此地。「是故此经,列为上首」。
「次列弥勒者」,弥勒菩萨在这部经的排列是排列在最后。「《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弥勒问佛: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於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可见弥勒大士正是襄赞世尊同弘净宗妙法。又本经从三十二品以下,弥勒当机」,这一共四十八品,前面三十一品阿难尊者当机。当机代表接受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修行证果。这个地方讲到发十种心,这十种心我们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在《大宝积经》里面《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在过去我记得好像讲过三遍,这个十种心很重要。《宝积经》里头这么个说法,「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弥勒菩萨当时向世尊请教,就说「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佛就把它说出来。
第一个「无损害心」。往生净土的人,就是求生净土的人不能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还伤害别人,这不能往生,与佛的愿相违背。「念佛之人於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我们必须要养成这个习惯,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是充满了慈悲,像弥勒菩萨一样,欢喜、慈悲。纵然他造作不善,也是以慈悲心、怜悯心来看待他。他为什么会起恶念?为什么会生恶行?无非是迷失自性,他的自性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要晓得,他变成这个样子因素很多,不是偶然的。佛在这个经里面都讲得很清楚,说出来了,他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告诉他,佛劝导我们「殊无怪也」,不要去责怪他;换句话说,他这种表现是正常现象。
我们今天生在这个环境,古圣先贤传统的文化,在中国至少丢掉二百年了。上一次我在日本讲经,日本的法师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这些道场经常都有法师讲经,风气很盛。他们疏忽了四百年,他们是接触西方文化比我们久,我们接触西方文化是从日本传来的。就算二百年,二百年差不多有八代,这么久了。不但他不知道,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也未必知道,你怎么能怪他?再加上近代科学知识确实叫爆炸了,日新月异,卫星电视、网路这些宣传的工具发展这么快速,价格这么低廉,几乎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电视机,收看卫星电视的。这些媒体传播的是什么?全都是负面信息,没有伦理、没有道德、没有因果、没有圣贤教诲,鼓励你、帮助你去发展贪瞋痴慢疑。科技,西方人鼓励人消费,你不消费他就不能赚钱。中国人从前老的观念是以孔子做标准,大家都向他老人家学习,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变成读书人道德的标准,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礼让。东方人讲节俭,西方人讲消费,消费就走上了浪费。我们在外国住了很多年,那真叫浪费。以食物来说,吃了一、二口,味道不合不想吃了,就丢到垃圾桶。所以外国也有穷人,到哪里找东西吃?到垃圾桶去,肯定有人吃剩的,剩的分量不是少数。那种浪费太可怕了,糟蹋粮食,不知道节俭。果报就是饥饿,他要遭这个难,现在所说的粮食危机。
人在这个世间,就算一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不多!死了以后,他不相信因果,他不相信报应,这没法子教。从小就养成自私自利,养成损人利己这种念头,人人都是这个念头这还得了,这个社会怎么会不乱?所以社会动乱,教出来的,谁教的?媒体教的。国家不教了,家庭不教了,把教育下一代全付托给媒体。所以卫星电视、网际网路、报纸杂志这类东西,它们在教。这个世间确实有高人,早就看出来了,这样下去一定要出大问题。虽然有说出来的,没人听、没人相信,甚至於没有人感觉到这危机的存在。到现前,感觉到的人多了,回不了头,想回头来不及了,那就是什么?灾祸临头。
我们念佛人,要记住菩萨所讲的这十种心,决定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心,对於小动物不可以伤害,对於树木花草不能伤害。这个地球上,特别是二战之后,最近这六十年,科技的发展也给大自然带来严重的破坏,叫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大规模的开垦,原始的森林几乎丧失尽了,造成地球上气候异常。森林被砍伐,土壤不能够保持,变成泥石流,从前没听说过这种灾难,山崩地陷,到处都是。佛菩萨教我们要常起大慈之心,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无损害。
第二个「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我们这一句有没有做到?「於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众生苦,众生愚昧,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要「深加愍伤」,要怜悯他们,令得离苦、脱苦,「是名无逼恼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把与乐、拔苦放在最初的两条。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念佛的人,有没有做到?今天这个世界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有没有警觉心?自己是不是真正守住安静。安上面有个字叫平,平上面有个字叫和,人不和就不平,不平就不安,不安就不会得静,静已经到三昧、禅定的境界。我们要想入这个境界,它有层次的,首先对一切人事物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能平等对待,和睦就谈不上。所以中国人讲和平,和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乐是果。
今天这个世界,无论是贫富贵贱,在这个世界上觉得没有安全感。为什么?没有安,因为没有平等。为什么没有平等?没有和谐。我们一步一步细心去追寻,原因就找出来了,找到最后是迷失自性。於是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圣贤,古今中外都重视教学,而教学的内容总不外乎仁慈博爱。仁慈博爱这些性德,都是每个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是我们迷失了。惠能大师开悟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行、才艺、相好,样样具足,没有一样欠缺。现在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
今天的问题,多少人都在盼望著,用什么方法能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化解地球上这么多灾难。经典、宗教现在世间人说是迷信,不要了,不能接受,都相信科学,科学家不能解决当前问题。好在出现了一批年轻的、新兴的科学家,他们也真用心,从物理的两个极端去研究。研究宏观宇宙的叫太空物理,跟它相反的是研究量子力学,一个是无限大,一个是无限小。量子力学研究的报告,居然跟佛经上所说的相同,讲的宇宙源起。宇宙从哪来的,万物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最后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从哪里来的。他们的成就相当可观,几乎要达到透明的程度了。但是这种新兴课题,什么时候社会大众才能相信,才能接受?真正相信、真正接受,我们的生活必然改观,肯定把以前老祖宗东西慢慢都找回来。找回来再加新的研究,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慢慢都会发现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迷信,里头有大学问!
於是有很多人怀疑,在五千年前、一万年前这些人,他们的智慧从哪里来的?量子力学家发现,人的意念有一种本能,无需要学习,自然对於宇宙的原理他就知道。证明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说明二分是错误的,这个二分就是科学里面的心理学跟物理学。现在发现心理跟物理不能分,它是一桩事情。所以,新兴科学提出「以心控物」,就是佛法里常讲的境随心转。心是什么?念头,念头可以转变世界,而不是科学技术。念头要好,不能有损害的念头,不能有逼恼的念头。但是损害别人的念头、逼恼人的念头很多,这个念头非常强大,《念力的秘密》那本书里面讲得很清楚。可是,别人的念头再大,那个力量再强,他们人数众多,现在有善念的人少,恶念的人多,善念还能够存在,真是因为古人所说的「邪不胜正」,正念只要坚定不移,邪念没办法破坏。如果你有丝毫动摇,那你就保不住;一丝毫动摇都没有,你会成功。
念佛的人坚持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念头非常重要!全世界人都不相信,我相信有,我相信是真的,到最后我能往生极乐世界。不信的人不能往生,依旧搞六道轮回,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肯定佛是圣人,佛不害人,佛没有逼恼人,佛菩萨都有真诚的慈悲,我们要向他学习,要培养自己真诚慈悲心,这决定是正确的。任何的障碍也障碍不了我,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加上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就可以成就。最重要的是要把性德恢复,这个十条全是性德。
第三「乐守护心」,这个乐是爱好,喜爱佛法。喜爱从哪里生的?真正认识它,真正了解它,你对它才生欢喜心。你对它不认识、不了解,这心生不起来。真正认识,真正了解,这个爱心就生起来了。所以「念佛之人,於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我们常常讲的正法久住,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正法久住?自己真信、真愿、依教修行,这就是正法久住。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修行的、有真往生的,那就是正法。现在在时间上讲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有正法;换句话说,正法时期也有末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舍卫大城讲经,经上有记载,舍卫大城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不认识,连名字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所有的活动不知不闻,那不就是正法时期的末法吗?我们生在末法时期,遇到这部经典,遇到净土法门,这就是末法时期的正法。我们遇到了,能解、能信、能行,我们真求往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往生净土,那就是证果,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正法。正法要这样才能久住世间,没人学了,正法怎么住?
第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於一切法,不生执著,是名无执著心」。这一条重要!学佛不能成就,只能够增长一点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还得来生后世,原因就是分别执著放不下!执著里面特别是情执,所以要用智慧观察,才能破情执。情是迷。只有佛菩萨把情执让它还原,它本来是什么?本来是智慧,智慧迷了变成情执。情跟智是一体,一体的两面,觉悟了叫它做智,迷的时候叫它做情,是一而二,二而一。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情就变成智慧;搞不清楚、搞不明白,迷执,智慧就变成感情。智慧深是好事,感情深,麻烦了。古德有句话说得很好,叫「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我们想想我们现前,自己认真反省,是不是情爱很重?如果这个东西确实很重,难分难舍,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脱离六道轮回就真难了!我们念佛的心专不专一?专念阿弥陀佛,不但要专,还要非常专注,感应自然现前。我们自己完全不知不觉,我们专什么?情执很专,你细心去观察,情执专,念佛散漫。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情执想把它拔除拔不掉。在我们眼前摆的,这是真相。
怎样拔除情执?这是大事。念佛是很好的方法,佛号念不下去,於是就功夫不得力。要怎样才能产生效果?还是智慧。这智慧从哪来?从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话是真的。佛说得非常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情执就化掉,化成智慧,问题真能解决。所以学习,决定不能疏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没做到!我们长时间都是在胡思妄想,没有把这么好的时间、宝贵的时间专注在一门上。如果真的专注在一门上,我们在世出世间典籍里面所看到的,中等人的禀赋,应该在三、四年之间心就能定下来。只要他专在一点上,叫专心,在佛法称之为三昧,得定。我们这边前面讲的身心安静,就会得到这个境界。身心安静的人生智慧,不生烦恼。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情执,只有身心安静下来,才有智慧把情执化开,真正解决了问题。人聪明了,不迷惑、不糊涂了,眼光扩大了,不专注重在现实,会想到将来,会想得很远。我们在这个世间再亲爱的人,聚散无常,纵然活到一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不长!真正觉悟了、明白了,大家一起念佛求生净土,将来到极乐世界个个无量寿。这是聪明人干的事情,这是真的爱、真的情,到极乐世界。到那边去成佛,到那边去成菩萨,志同道合,永远护持正法,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为一切苦难众生做福田,这个有意义。所以只有智慧开了,眼光远了,才知道这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路。现在我们想这个、想那个,全想错了。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