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相智慧 植众德本 (第一集) 2011/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02-039-0559集) 档名:29-251-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七百三十四面,我们从第五行经文看起: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这一段经文,我们特别要重视的就是末后这一句,怎样出离生死大难。最严重的灾难无过於生死,能够出离生死,那是所有灾难都化解了。念老的注解说,「右文所指」,就是这个五句。「更甚前者」,比前面讲的更重要、更严肃。前面说修善,但求世间福报,所以超越不了轮回,这是现世我们所看到的出家在家学佛的心态、学佛的目标,多半都没有离开名闻利养,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福德,不是功德。这个五句所说的,那是「愚痴更甚」,为什么?他『不种善根』,不种善根就是放纵於贪瞋痴慢。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一切善法都从三个善根生的,这三善根就是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善根。现在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还要把后头两个字加进去,可不要忘了,不慢、不疑,就是怀疑,贪瞋痴慢疑,这叫五毒,五毒的反面,反过来就是五种善根,可以说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根,都扎在这五个根上。这五个根有一个,都会堕地狱,要是五个都具足,那还得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贪瞋痴慢疑五毒,这就是没有善根,这五个字他统统具足。
『但以世智聪辩』,世智,我们今天所讲的知识,不是智慧。出世间的智是智慧,世间的智是知识。他也聪明,他也有辩才,如果把善根丢掉了,这个世智聪辩就帮助他不种善根,这不种善根的意思就是不干好事,这个世智聪辩帮助他、成就他,『增益邪心』,邪心就是贪瞋痴慢疑,这样怎么能出离生死大难!这个难是灾难。为什么?这个五样事情就感应来的灾难。这桩事情就摆在我们现前,许许多多的人已经觉察到了,知道这个灾难的严重,都提出来很认真的讨论,如何来化解灾难。我们学佛的同学知道,把贪瞋痴慢疑放下,灾难就解除。不贪,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贪,水灾就没有了;不再瞋恚,不再发脾气,心平气和,这个地球的温度就下降,火山不会爆发;不愚痴,风灾就没有了,飓风、台风、龙卷风这些就没有了;不慢,学著谦虚,不再傲慢,地震就没有了;不疑,特别对圣贤不疑,对圣贤教诲不疑悔,大地就坚固,大地不会下陷,不会沉到海里去。你看看,这些大灾难可以能化解,确确实实都在一念之间。
我们继续看念老的注解。「此则愚痴更甚,不种善根」,反仗恃著自己世间的知识,特别现在科学技术这种知识,聪明都用在这上去了。聪辩用在哪里?用在不相信前人,甚至於不相信父母,不相信祖宗,不相信有圣贤,认为圣贤都不如他,圣贤没有科技的发明,认为科技是第一,不相信宗教了。「骄慢自大。不生正信,助长邪心」,这个邪心就是贪瞋痴慢疑。「不知世智辩聪,正是八难之一」。八难,佛在经上常讲的,在此地我们再提一提,这是佛教的「名数」,名词术语,但是里头有数字。「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又名八无暇,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你有这八样,你就没有工夫去学佛。这八种是什么?第一个是「地狱」。地狱里面,地狱种类非常之多,是随著人的念头自然变现出来的。地狱不是阎罗王造的,也不是城隍爷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是业力自自然然感召的。哪些业力?贪瞋痴慢疑,你所造作的杀盗淫妄,这地狱果报自然现前。而且堕在地狱里时间太长,苦不堪言!佛在经上对这桩事情讲得非常透彻。我们将佛经里面关於佛说地狱这种事情都抄在一起,从二十五种经论,佛说地狱,有些地方说得很详细。这个抄本我们也流通,我题个名字,《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比道家讲的还要丰富、还要圆满,应当要看一看。我们自己有警觉的心,地狱去不得!怎样能不去?我不造地狱业不就不去了吗?造地狱业那肯定要去。这个是没有时间去学佛了。地狱里头虽然有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是表法,法身菩萨到地狱里面去度化众生的很多,但是地狱很难度!难在什么地方?他不相信。地狱众生如果一忏悔、一改过,他就离开地狱,地狱就没有了;不知道忏悔,不晓得改过,那就永远离不开地狱。第二是「饿鬼道」,第三是「畜生道」,这三个统叫三恶道。
三恶道都是在受苦报,造作所有一切不善业统统在这里受报。这里面的众生没有工夫修行,虽然佛菩萨慈悲去帮助他,帮助哪些人?真的是有缘人,都是学佛的人,学得都很不错,临命终时一念贪瞋痴就堕这三途。所以临终最重要要正念。临终最后一念是贪心,无论是贪财、贪色,或者是贪恋情执,统统都堕落,堕饿鬼道;临命终是瞋恚,就堕地狱道;临命终是愚痴,没有智慧,就是糊涂!现在我们常常听说的老年痴呆症,这个事情很麻烦,老年痴呆症是感哪一道?畜生道。他愚痴,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所以这个很可怕,必须要防止。老年人为什么得痴呆症?肯定心情不开朗,有怨恨,又没有地方投诉,所以闷在心里,这应该是主因。老年人如何能叫他快快乐乐的度过晚年,那个是莫大的功德。人都有老年,你又不想短命,那一定就得有老年。
所以养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这个就非常重视。过去是大家庭,养老是家庭负责。中国人所崇尚的,孩子要认真教导,绝不放松,严加管教;中年,以自己的才能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国家、贡献给家庭,断恶行善,积功累德,光大门楣;晚年,一般讲退休之后,晚年享福,所谓天伦之乐。这是古老的中国社会。那今天我们把中国传统东西丢掉了,学外国人的。外国人跟中国恰恰颠倒,外国人怎么说?儿童是人生的天堂,最快乐的时候;人到中年就是战场,要去拼命,要跟人去争,竞争、斗争;晚年,晚年是人生的坟墓。二战之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所以他们定了一个老年福利金的制度,国家养老。国家有钱,太多了。听说现在经济成了问题,养老金没有了。养老金没有了,那美国人就真可怜!他没有积蓄。美国人赚多少钱花多少钱,甚至於透支,他向银行贷款。中国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再苦也不借钱,所以无债一身轻。美国人这负债成习惯了,可以说从出生就负债,到老死都还不完,跟中国人的思想是完全相反。
所以这三途困难,业障很重,很难度化。佛菩萨虽然慈悲,也不舍弃他们,所度的一定是过去生中有很深厚的佛学基础,临终大意,起了贪瞋痴慢疑,堕到三途。有善根深厚的这个底子,佛菩萨在地狱里头确实能帮助他。我们这个人间做许多超度的佛事,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有念佛往生的,有生天的,有又到人间来的,但是得不到这些好处的依旧是大多数,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经忏佛事是提醒他,一下觉悟了,他就离开了。他要是还迷惑、还执著,最严重的执著就是执著的冤冤相报,他被别人杀了,仇恨在心,他要报仇;别人欠他的债务,念念在心,要讨债,这就没法子,这就出离不了。
第四个是「郁单越」,新译作「北俱卢洲」。这个新译就是玄奘大师翻译的,旧译是古德的时候,玄奘大师以前翻译的,翻郁单越。「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这是四大部洲北洲。我们这个地球是南赡部洲。这个地方不在地球上,是另外一个星球,这个地方都是修善人去往生的。那个地方果报非常殊胜,人寿一千岁,很少有短命的,物产非常丰富,生活很快乐,没有忧苦,不想学佛,所以那个地方没有佛法。韦驮菩萨是护法神,是护法的总领导,你看我们常常看到匾额叫「三洲感应」,四大部洲为什么三洲感应?北俱卢洲他不去,那里没有佛法。北俱卢洲好,闻不到佛法,永远见不到三宝,这是生到这里去,那就是一千年,你学佛的缘断掉,要断这么久,过去所学的大概都忘干净了,所以这是障碍。
第五个是「长寿天」。长寿天是色界、无色界,色界里头有一个叫无想天,专门指它。因为色界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在那里修行,那有佛法,只有无想天,色界有九层天,只有这一层没有佛法,寿命很长。无色界他们不学佛,他们误会了,以为自己证得般涅盘,把无色界天当作涅盘,这是很大的误会。寿命很长,但是时节到了,他的定功失掉,烦恼又现行,这个时候他就毁谤佛法、毁谤圣贤,圣贤人说好像大般涅盘就永远不生不灭,为什么现在又生烦恼、又有生灭?这个就是谤佛谤法,这个罪过堕无间地狱。四空天人,他是最后临终的时候,他支持不住了。所以这些全是障碍。
六、「聋盲瘖哑」,这是生理上有缺陷。聋,听不到,你讲经他听不到;盲,他眼睛看不到;瘖哑,有疑问问不出来,这都是障碍。第七个,「世智辩聪」。世智,我们今天讲的知识,高等知识分子,他有丰富的知识,他没有智慧,他有辩才,他也很聪明,他不相信,不能接受佛法。第八个,「佛前佛后」,他生在这个时候,生在佛前,佛没有出世之前,这世间没有佛法;佛后,他生到这个世间,佛已经灭度了。我们这个是不是佛后?不算佛后。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万二千年叫佛后,这世间没有佛法,佛法殊胜利益你得不到。这叫八种难,这个难就是你没有办法闻佛法,不能够见佛闻法。这八种都是障碍。
《维摩经.方便品》说,菩萨成佛的时候,这个菩萨是补处菩萨,他来成佛的时候,这个国土没有三途八难。那是菩萨的什么?菩萨的大德所感召的。末后,「净心诫观法曰:四百四病以夜食为本」,这是讲身体多病,所以佛在世日中一食。佛教传到中国,晚上这一餐决定不吃的,这个叫持午。太阳过中不再吃东西了,这是养生之道,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下午、晚上吃东西,这是不健康的根本。「三途八难以女人为本」,这是贪色,贪财、贪名都没有贪色的罪报重。《大乘义章》第八卷末后广说其相,把这个事情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所以世智聪辩,这是八难之一。「邪见颠倒,反以为美。」你要遇到,他确实如此,振振有词,辩才无碍,他来批评你,他来驳斥你,还以为很得意。念老末后在这里结语说,「如是之人,焉能出离生死苦海」,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生死苦海。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前面这一段是贪著世间的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末后佛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够超越,轮回实在是太苦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佛答慈氏,此界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净土者,共有三种」,这三种人都是学佛的人,不想求生净土。第一种,「贪著世乐」。这是哪些人?世间的富贵人,他来烧香拜佛、来做佛事,所求的人天福报,他不求往生,他不求作佛、作菩萨,他对这个没兴趣,他对於名利看得很重,对於情执看得很重。为什么来学佛?求佛保佑他升官发财,求佛保佑他长命富贵,求佛保佑他子子孙孙平安,他求这个。所以他也修福、造佛像、建道场,他做这些事情,大福田。
第二,「世智辩聪,邪心炽盛」。像前面所说的,他有这个世间的知识,有丰富的知识,聪明、有辩才。什么叫邪心?不相信世间有圣贤,不相信这世间有佛菩萨,认为宗教是迷信,认为古圣先贤这些教诲已经过去了,那是封建时代的东西,圣贤所有的那一套东西都是欺骗人民的,所以古圣先贤都是垃圾、都是糟粕,应该要把它统统舍弃,所以有打倒孔家店。这些人是邪心炽盛。东方人有,西方人也有,不相信宗教,相信科学,科学是知识。这第二类的,这些人也修福,没有往生、断恶修善的这个念头。「三者,则为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取相就是著相,有很重的情执。执著,大乘教里面称为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重!见思烦恼如果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它特别重。其次取相分别,取相分别比情执深重稍微轻一点,往往这两个同时发生。这是为什么不能够出离轮回的原因,不能够求生净土,这三种人。「此三种人,纵能修福,所得只是世间福报。梦幻泡影,转瞬即逝。故求出轮回,终不能得也」。这是把原因给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再接著看,『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这个当中,大福田就是持佛名号。这一句我们要特别留意,最大的福田是念佛。「因持名是诸善中王,故所种田方得名为大福田」。惜以『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故虽念佛亦不能出轮回。我在早年遇到一位老同修,年岁比我大,大概三十年前,三十年前他大概差不多有七十岁,现在这个人已经不在了。过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住景美图书馆,过年来看我,告诉我:净空法师,我念佛功夫不错了。我说难得!他说:我什么都放下了,只有一样放不下。我说哪一样?孙子放不下。情执。他只要那个孙子放不下,你不要看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念几万声阿弥陀佛,念头,头一个念头起来就是孙子,他不是阿弥陀佛。他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决定障碍。那不能往生到哪里去?喜欢这个孙子,不会离开他,将来孙子长大结婚,可能他就做他儿子去了,世间人就是搞这些玩意儿。这个世间人的情执确实不容易放下,只要你有爱好的、你喜欢的,你常常想著它的,那就是你的麻烦。
出家人也不例外。我在美国旧金山遇到一位法师,这法师现在大概都不在了,年岁都比我大,一生最喜欢收集古董佛像。他有一个储藏室,打开的时候全都是佛像,那个房间里面全是古董,这是唐朝的,那是宋朝的,那是魏晋南北朝的,专门收集这个。他能往生吗?不能!那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死了以后肯定离不开这个房间。这个房间有什么?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他就到这儿来投胎了,他不会到别的地方去。这个事情麻烦!我那个时候看到这个情况,我自己非常吃惊,为什么?因为我也有爱好。不一样!我爱好是什么?经书,特别是线装书,那些好的版本。爱这个书的时候,死了以后书里头有蛀虫,那就去投胎搞这个去了,这愈想愈可怕。所以我把我那些书统统捐掉,多半是送给我们佛陀教育基金会,让它翻版,统统把书印出来,原版都留给他们了。还有一些我印了之后就送印刷厂,原本由印刷厂,由他们自己保存。为的是什么?怕后来有人印,他有底本。我把这个也放弃了,一丝毫都不可以贪恋。所以喜欢,那个麻烦就来了,往生就产生障碍。样样都要舍,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肯定得生,没问题。
「经中三辈往生,皆由於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跟一向专念都重要,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去不了;虽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也去不了。这是一定要记住,我们想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句话牢牢的记住。菩提心就是大智、就是大悲、就是大愿、就是圆融一体之心。「情执深重即是愚痴」,你只要对这个世间任何一桩事,或者是一个物、一个人有贪恋的话,这叫愚痴,你发的那个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情执,你的喜欢、你的爱好把你的菩提心全部破坏掉了。这是菩提心难发。「取相分别则有取舍」,有取舍慈悲心就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所以你有取舍,「何由兴起」,你怎么能够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要有取舍,这两个没有了。我喜欢这个人,我讨厌那个人,大慈大悲没有了,大慈大悲是菩提心。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经教学当中,我把菩提心说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此地说得也很好,菩提心是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也说得好。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发出圆融一体之心?只要圆融一体之心发出来,清净平等觉马上就现前。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总是起取相分别,叫著相,这是把菩提心破坏了。
「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没有智慧、没有慈悲、没有圆融,取相分别,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怎么能成就?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发心一向专念,为什么没有感应?为什么身体毛病还有这么多?为什么想做一桩好事有这么多障碍?细心去追究总有原因。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把它守定,外面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所感应的。我们自己错了,给后人记取经验,不犯我们的过失,他将来的路就能走得很平稳。我们的过失在哪里?谦虚不够,恭敬不够,四摄法不够。所以虽然是好事,也给人带来嫉妒障碍。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因为自己把名闻利养已经放下了,所以这些嫉妒障碍对我自己来说是有利没有害的。庞居士所讲的,「好事不如无事」。心发得很圆满,楞严会上佛说:善心一发,功德就圆满。不是你不做,是因为有障碍,你没有法子去做,你的功德已经圆满了。这些理事都要明了,经典的教训我们才能够记取。菩提心发了,不要再让它有障碍。菩提心发了,是非人我都放下;是非人我没有放下,菩提心决定发不起来,那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是有障碍的。所以取相分别则有取舍,只要有取有舍,就没有办法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就有名无实。
「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故念佛亦不能入於三辈之中。」这就是讲念佛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跟极乐世界结个法缘,这一生往生有困难。「蕅益大师谓念佛如无信愿,亦不能生,正与此同。」真信切愿,不容易!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我们也有信愿,为什么不能往生?我们的信跟愿都有夹杂,杂而不纯,所以不能往生。真能往生,你的信跟愿要精纯,精就是一,一心,我只有这个愿望求生净土,其他的愿望统统没有,这才行。要知道,精一是真心,有妄想分别执著那是妄心,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妄心。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这些东西夹杂著,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大乘,严格的说,放下见思烦恼,你还有尘沙、无明,都不叫做真正菩提心。为什么?《华严经》上你看,初发心菩萨,菩提心一发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真发菩提心。初住以下的,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菩提心,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都没有菩提心。菩提心就太可贵了!菩提心是你的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慈悲就是这个经上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定要契入圆融一体。真心是什么?真心就是圆融一体,这是真心,不是圆融一体是妄心。妄心也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或者是生边地疑城。生边地疑城就不错了,你真的到了净土,在净土五百年当中你菩提心一定生起来,你就入品,你就入三辈。所以真心多重要。
我们在现前,实在说,最方便的、最容易提醒我们的是《金刚经》,《金刚经》上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常常遇到境界现前,你想这句经文,为什么?把我们的分别执著打掉。梦中是一体,圆融一体,你梦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你自己心变现的,绝对不是外面人跑到你梦里去的,没有这个道理,你梦中见佛、见菩萨也是你自己心变现的。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你自己心想变现的,你平常不想不会变现。所以一切法是自己心想生,一切法跟自己同一个体,圆融同一体,这个认知比什么都重要。你真的承认了,你真的接受了,完全明白,省悟过来了,你许许多多的烦恼障碍就没有了。以现在的环境来说,什么二0一二、二0一三的灾难,你有没有?你没有了。为什么?你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真实智慧观照,五蕴皆空,哪来的灾难?你的心永远是定的,永远是觉悟的。「蕅益大师谓念佛如无信愿,亦不能生,正与此同」,跟这个意思是相同的。
「再者著相修福,其福有尽。」为什么?世间福报,果报在六道里头。「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所以只要著福,修再大的福报,那福报有限。过去的梁武帝,大家都晓得,这在佛门修布施,大概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人能超过他。在他手上建这些寺院庵堂,规模都非常雄伟,多少座?四百八十座。他喜爱佛法、护持佛法,人要是希望出家,他无比高兴,他做你的护法,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福报大不大?他是取相分别,所以达摩祖师直截了当告诉他:并无功德。他在达摩祖师面前夸耀,问达摩祖师: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取相分别,没功德,有福报。福报大不大?有限,因为他分别取相,所以福报有限。那个福报是肯定在欲界天,欲界天有限,这个有限不是四王天就是忉利天。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我们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千万不要误会了。
「灵峯」是蕅益大师,《破空论》是《金刚经破空论》,这部书就是蕅益大师写的,他在这个书里头这么说,「以无所住法,住般若中,炽然修行六波罗蜜,而不取相」,这是大师教人。修六波罗蜜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统统不著相。「是故能令少施与虚空等」,布施多少?布施一分钱,布施一毛钱,功德多大?跟虚空法界一样大。梁武帝不知道,为什么?《还源观》上讲到的「含容空有」,也就是大乘常说的量大福大,他不住相,量就大了。没有取舍,不住相,他的心量跟虚空一样,这么大的心量,他施一点点钱,那个量跟虚空法界一样大。只要你取相分别,你布施万两黄金,得福有限。不著相,不取相、不著相,布施一文钱,功德超过那个著相的布施万两黄金,超过它。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与心量相应的大,与心量相违背的就小。含空容有,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周沙界是容有,能包容,含空也是能够含受整个虚空。虚空在哪里?虚空在我心里面,心比虚空大。这个话是世尊在《楞严经》上说的。
「而众生住於相故,妄自计果计因,观大观小。若能称性而住,不住诸相。譬如芥子中空与十方空,性无二无别。」它大就大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称性而住,称性而行。不住诸相,就是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也无当中施舍之相,布施之后心里头痕迹都没有,这个福报大,跟虚空法界一样。布施如是,持戒亦如是,忍辱亦如是,精进、禅定亦如是。六度前面五个是事,最后一个是智慧。智慧在哪里?不住相就是般若。你布施里头有般若,你持戒里头有般若,你忍辱里头有般若,精进、禅定里头有般若,有般若就跟自性相应,那就叫无量无边的功德。要是有取相分别,功德就没有了,是有限的福德,这个福德果报在人天,有限。佛法这些微妙精深的道理不能不懂。不住相,为什么大?《破空论》里头有解释,有个比喻,譬如芥子,芥菜子,芥菜子里面的空,我们把芥菜子里面挖掉,芥菜子里头空,这个空跟十方的空间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功德不就一样的吗?所以空性无二无别。以空没有内外,空没有彼此,空没有方隅,就是没有东南西北,空没有形相,更无小空异大空,没有什么小空大空。「无相之福,其福乃大。」你著相就错了,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明理的人能修大福,明理、有智慧的人,他施小得大福。乃至於他没有施,只起一个善念,福报都不可思议。他要是能够把这个善念做到,那福报就更大。这些理事我们懂了,这真学佛,不懂那这叫做迷信。
「又《金刚经》曰: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你著相了,只要你著一个,四个统统都有,它都有连带关系的。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就晓得我们现前修的不如法,所以障难这么多。障难能不能化解?很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听了佛法,我们这个观念转不过来。能不取相吗?能不执著吗?放不下!怎么办?佛的办法就是教你长时薰修,你只要不舍弃这个方法,读经、念佛、听教,一年转不过来,十年;十年转不过来,二十年;二十年转不过来,三十年,肯定会转过来。为什么?时间久了,你真的明白了。时间不到,你那个明白是假的,靠不住的。为什么?境界现前马上就乱了,毛病习气全跑出来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薰习的力量太薄弱,问题在这里。古大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知道它非常有道理。
我常常给很多同修说,我没有长处,这么多年来幸亏没有退转,还年年有一点小进步,原因在什么地方?没有离开经本。这是我自己对治自己的习气。我用其他的功夫不得力,持戒功夫不得力,念佛功夫不得力,持咒的功夫也不得力,用什么方法能让我得力?最后我就想到只有讲经。讲经你不能不认真准备,你不认真准备到时候下不了台,这个给心理上压力很大。初学讲经,上台讲一个小时,要准备四十个小时。一个星期可以讲两个小时,一个星期的时间充分准备。那时候写讲稿,讲稿要改好多遍。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真正控制住,有效果。天天不离开经本,天天不离开教学,这个教学是我要提出学习心得跟大家分享。在美国有一段时期,每天讲九个小时,我记得连续讲了八天。早年在台湾,每一个星期大概有三十个小时的样子,星期天没有休息。只有这个方法能叫你不放逸、不懈怠。骗老师容易,偷偷懒,行;骗听众不容易,听众座下就有几百人,你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学习,这个报告做不好。所以真的叫依众靠众,大众成就了我。我感激韩馆长,她对我的帮助很大。最早三十年,每天讲经她替我安排,替我找地方,替我去约一些同参道友来听经。我们学讲,总得有人听,听了最好有人提出问题来问,问了我不能解答的时候回去再找书,找参考书。三十年的基础,奠定之后她走了。她一走,我们的法缘更胜,走向全世界了。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所以学习,成就关键还是在自己,别人给你做助缘,你真正有这个心,就会遇到这个人来帮助你、来成就你。
所以《金刚经》上讲:若心取相,你就著了四相;又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就退转了,你不是菩萨。那你要记住这句话,这句话前面是什么?「若心取相」,若心取相你就不是菩萨。我们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能不取相吗?不取相,真菩萨;取相,受了菩萨戒,这假菩萨,不是真菩萨。《般若经》上这样教给我们的。「上引《金刚般若》皆表取相分别之失」,失就是错了。故经云:『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这样学佛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要记牢。慈云灌顶法师在《大势至圆通章疏钞》最后给我们讲的念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条是地狱,念佛果报在地狱。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怀疑,念佛怎么可能堕地狱?念佛是好事情,善中之善。他下面注了一句,「为五欲故,念佛堕地狱」。这句话什么意思?为贪图五欲六尘供养来念阿弥陀佛,这个心念阿弥陀佛是往无间地狱。怎样念佛才能往生?念老在此地引用得很好,菩提心,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之心,你决定得生净土,不但得生,你的品位会很高。你有没有智慧?取相分别没有智慧,自私自利没有智慧,贪图五欲六尘没有智慧,对待别人有分别不平等没有慈悲。菩提心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跟慈悲。这些道理不懂,我们念佛就不如法,自己以为不错,到后来不管用,要知道原因到底在哪里。
这一段最后说的,『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求生净土,永得解脱。无相是什么?不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如果真的离一切相,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你著相分别,没有一法是佛法,《华严经》、《无量寿经》也不是佛法,为什么?你著相了。佛为什么要这么说法?为什么要这样教给我们?相是虚幻的,没有这个东西,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把虚妄当真的,你错了。真的东西只有自性,自性是圆满的。明心见性,见的什么性?所见不外万法一如、万法一体、万法无二,这就是见性,你的智慧现前了。智慧现前,妄想分别执著自然没有了;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智慧,你所现前的是烦恼,不是智慧现前,烦恼现前。智慧跟烦恼是明暗的两面,明现了暗就没有,暗现了明就没有。所以有智慧决定没有烦恼,有烦恼决定没有智慧。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要放在心上,常常想著,我有没有一点智慧?我的学习如不如法?我这一生能不能往生?把往生所有一切障碍放下,这就对了。什么时候放?现在就要放,不要等待。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黄泉路上无老少」。今天不知道明天事,今天活在这个世间,明天还能吗?靠不住。那这个事情我现在就要办,我不能等到明天,等到明天那我又是烦恼,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等,即在当下,转烦恼为菩提就在一念之间。
「众德之本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这是众德之本。「又无相者,谓无色等五尘」,色声香味触这五尘,「男、女、生、住、坏等十相」,前面这是色声香味触、男女生住坏,这十个相。「名为无相」,这个东西全没有了,不再分别了,不再执著了。佛慈悲,什么叫无相?这对初学说的。「《涅盘经》曰:涅盘名为无相」,换句话说,你真正做到无相,你就证得大般涅盘,大般涅盘是无相。「又《演密钞》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完全给你讲真话,句句真实。遍法界虚空界,现在讲宇宙之间,什么是真的?但心自证,这四个字是真的,不从他得。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遍法界虚空界心现识变,自己的心,自己的识,除这个之外一无所有。相是假相,念念不住,所以无诸相这句话是真的。
我们现在学过《还源观》、学过《华严》,学过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今天讲无诸相我们有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念念不住。对《般若经》上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明白了。一切法包括我的身体,无所有。这个相怎么存在?原来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产生的,也就是这个相在一秒钟里头产生一千六百兆次的变化。哪里是真的?怎么会是有?确实是无!像我们看电影,这个电影胶卷给我们启示,这个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二十四张,换句话说,它在银幕上占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占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你想它不是假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这个现象,跟这个电影底片一样,一秒钟多少次?生灭多少次?一千六百兆。这个东西在银幕上一秒钟二十四次,现在我们的环境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它怎么会是真的?怎么会是有?「无诸相」三个字把这个事实真相,就是宇宙之间一切万法的真相说出来了。你所听的,你所看的,你所接触到的,你所想的,全都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所以佛把这个境界比喻作梦幻泡影,比喻得好!真的是梦幻泡影。所以佛经上常讲「即在当下」,当下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当下。
有,要知道有是什么意思;无,无是什么意思。有就是那个一念,一念有。第二念呢?第二念不是第一念,第一念没有了,第二念生起来了。第三念不是第二念。念念是单一的。我们感觉到这些现象,是这些单一的相似相续相的一个幻相,相似相续的幻相,我们误会了,把它当真。《心经》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五蕴是什么?就是当下那一念,那一念不可得。这一念,弥勒菩萨讲得很好,这一念有形,形皆有识。弥勒菩萨用弹指,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讲得很清楚,这真叫宇宙万有的真相。你把这句话要是真的体会到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对於经上讲的无诸相、无所有,你统统明了了。这是诸法实相。
下面还是引用《金刚经》,「《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性。你什么时候见到诸相非相,恭喜你,你见性了;见性又叫做成佛,你成佛了。《金刚经》上讲如来都是讲性,讲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全是讲自性,这两个名词有两个名词的意思。凡所有相,没有说实报庄严土例外,连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这个我们在学习经教里报告很多次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叫一真法界,它有相,那相也不是真的。那相是什么显的?是无始无明习气显的相,无始无明习气断了,相就没有了,皆是虚妄。没有了之后现什么?常寂光现前,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前面报告很多次,现在科学里面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常寂光里头这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皆是虚妄也可以形容常寂光,常寂光里头没有这些虚妄东西,所以它是真的。真里头没有妄,妄里头有真,真里头没有妄。这个道理要去把它参透,对我们的修学会有很大帮助,对我们求生净土那帮助就更大。我们把该放下的全放下,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决定生净土,不再搞拉杂东西了,就真正能够做到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像普贤、文殊一样就得大自在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七百三十四面,我们从第五行经文看起: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这一段经文,我们特别要重视的就是末后这一句,怎样出离生死大难。最严重的灾难无过於生死,能够出离生死,那是所有灾难都化解了。念老的注解说,「右文所指」,就是这个五句。「更甚前者」,比前面讲的更重要、更严肃。前面说修善,但求世间福报,所以超越不了轮回,这是现世我们所看到的出家在家学佛的心态、学佛的目标,多半都没有离开名闻利养,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福德,不是功德。这个五句所说的,那是「愚痴更甚」,为什么?他『不种善根』,不种善根就是放纵於贪瞋痴慢。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一切善法都从三个善根生的,这三善根就是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善根。现在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还要把后头两个字加进去,可不要忘了,不慢、不疑,就是怀疑,贪瞋痴慢疑,这叫五毒,五毒的反面,反过来就是五种善根,可以说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根,都扎在这五个根上。这五个根有一个,都会堕地狱,要是五个都具足,那还得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贪瞋痴慢疑五毒,这就是没有善根,这五个字他统统具足。
『但以世智聪辩』,世智,我们今天所讲的知识,不是智慧。出世间的智是智慧,世间的智是知识。他也聪明,他也有辩才,如果把善根丢掉了,这个世智聪辩就帮助他不种善根,这不种善根的意思就是不干好事,这个世智聪辩帮助他、成就他,『增益邪心』,邪心就是贪瞋痴慢疑,这样怎么能出离生死大难!这个难是灾难。为什么?这个五样事情就感应来的灾难。这桩事情就摆在我们现前,许许多多的人已经觉察到了,知道这个灾难的严重,都提出来很认真的讨论,如何来化解灾难。我们学佛的同学知道,把贪瞋痴慢疑放下,灾难就解除。不贪,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贪,水灾就没有了;不再瞋恚,不再发脾气,心平气和,这个地球的温度就下降,火山不会爆发;不愚痴,风灾就没有了,飓风、台风、龙卷风这些就没有了;不慢,学著谦虚,不再傲慢,地震就没有了;不疑,特别对圣贤不疑,对圣贤教诲不疑悔,大地就坚固,大地不会下陷,不会沉到海里去。你看看,这些大灾难可以能化解,确确实实都在一念之间。
我们继续看念老的注解。「此则愚痴更甚,不种善根」,反仗恃著自己世间的知识,特别现在科学技术这种知识,聪明都用在这上去了。聪辩用在哪里?用在不相信前人,甚至於不相信父母,不相信祖宗,不相信有圣贤,认为圣贤都不如他,圣贤没有科技的发明,认为科技是第一,不相信宗教了。「骄慢自大。不生正信,助长邪心」,这个邪心就是贪瞋痴慢疑。「不知世智辩聪,正是八难之一」。八难,佛在经上常讲的,在此地我们再提一提,这是佛教的「名数」,名词术语,但是里头有数字。「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又名八无暇,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你有这八样,你就没有工夫去学佛。这八种是什么?第一个是「地狱」。地狱里面,地狱种类非常之多,是随著人的念头自然变现出来的。地狱不是阎罗王造的,也不是城隍爷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是业力自自然然感召的。哪些业力?贪瞋痴慢疑,你所造作的杀盗淫妄,这地狱果报自然现前。而且堕在地狱里时间太长,苦不堪言!佛在经上对这桩事情讲得非常透彻。我们将佛经里面关於佛说地狱这种事情都抄在一起,从二十五种经论,佛说地狱,有些地方说得很详细。这个抄本我们也流通,我题个名字,《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比道家讲的还要丰富、还要圆满,应当要看一看。我们自己有警觉的心,地狱去不得!怎样能不去?我不造地狱业不就不去了吗?造地狱业那肯定要去。这个是没有时间去学佛了。地狱里头虽然有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是表法,法身菩萨到地狱里面去度化众生的很多,但是地狱很难度!难在什么地方?他不相信。地狱众生如果一忏悔、一改过,他就离开地狱,地狱就没有了;不知道忏悔,不晓得改过,那就永远离不开地狱。第二是「饿鬼道」,第三是「畜生道」,这三个统叫三恶道。
三恶道都是在受苦报,造作所有一切不善业统统在这里受报。这里面的众生没有工夫修行,虽然佛菩萨慈悲去帮助他,帮助哪些人?真的是有缘人,都是学佛的人,学得都很不错,临命终时一念贪瞋痴就堕这三途。所以临终最重要要正念。临终最后一念是贪心,无论是贪财、贪色,或者是贪恋情执,统统都堕落,堕饿鬼道;临命终是瞋恚,就堕地狱道;临命终是愚痴,没有智慧,就是糊涂!现在我们常常听说的老年痴呆症,这个事情很麻烦,老年痴呆症是感哪一道?畜生道。他愚痴,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所以这个很可怕,必须要防止。老年人为什么得痴呆症?肯定心情不开朗,有怨恨,又没有地方投诉,所以闷在心里,这应该是主因。老年人如何能叫他快快乐乐的度过晚年,那个是莫大的功德。人都有老年,你又不想短命,那一定就得有老年。
所以养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这个就非常重视。过去是大家庭,养老是家庭负责。中国人所崇尚的,孩子要认真教导,绝不放松,严加管教;中年,以自己的才能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国家、贡献给家庭,断恶行善,积功累德,光大门楣;晚年,一般讲退休之后,晚年享福,所谓天伦之乐。这是古老的中国社会。那今天我们把中国传统东西丢掉了,学外国人的。外国人跟中国恰恰颠倒,外国人怎么说?儿童是人生的天堂,最快乐的时候;人到中年就是战场,要去拼命,要跟人去争,竞争、斗争;晚年,晚年是人生的坟墓。二战之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所以他们定了一个老年福利金的制度,国家养老。国家有钱,太多了。听说现在经济成了问题,养老金没有了。养老金没有了,那美国人就真可怜!他没有积蓄。美国人赚多少钱花多少钱,甚至於透支,他向银行贷款。中国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再苦也不借钱,所以无债一身轻。美国人这负债成习惯了,可以说从出生就负债,到老死都还不完,跟中国人的思想是完全相反。
所以这三途困难,业障很重,很难度化。佛菩萨虽然慈悲,也不舍弃他们,所度的一定是过去生中有很深厚的佛学基础,临终大意,起了贪瞋痴慢疑,堕到三途。有善根深厚的这个底子,佛菩萨在地狱里头确实能帮助他。我们这个人间做许多超度的佛事,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有念佛往生的,有生天的,有又到人间来的,但是得不到这些好处的依旧是大多数,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经忏佛事是提醒他,一下觉悟了,他就离开了。他要是还迷惑、还执著,最严重的执著就是执著的冤冤相报,他被别人杀了,仇恨在心,他要报仇;别人欠他的债务,念念在心,要讨债,这就没法子,这就出离不了。
第四个是「郁单越」,新译作「北俱卢洲」。这个新译就是玄奘大师翻译的,旧译是古德的时候,玄奘大师以前翻译的,翻郁单越。「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这是四大部洲北洲。我们这个地球是南赡部洲。这个地方不在地球上,是另外一个星球,这个地方都是修善人去往生的。那个地方果报非常殊胜,人寿一千岁,很少有短命的,物产非常丰富,生活很快乐,没有忧苦,不想学佛,所以那个地方没有佛法。韦驮菩萨是护法神,是护法的总领导,你看我们常常看到匾额叫「三洲感应」,四大部洲为什么三洲感应?北俱卢洲他不去,那里没有佛法。北俱卢洲好,闻不到佛法,永远见不到三宝,这是生到这里去,那就是一千年,你学佛的缘断掉,要断这么久,过去所学的大概都忘干净了,所以这是障碍。
第五个是「长寿天」。长寿天是色界、无色界,色界里头有一个叫无想天,专门指它。因为色界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在那里修行,那有佛法,只有无想天,色界有九层天,只有这一层没有佛法,寿命很长。无色界他们不学佛,他们误会了,以为自己证得般涅盘,把无色界天当作涅盘,这是很大的误会。寿命很长,但是时节到了,他的定功失掉,烦恼又现行,这个时候他就毁谤佛法、毁谤圣贤,圣贤人说好像大般涅盘就永远不生不灭,为什么现在又生烦恼、又有生灭?这个就是谤佛谤法,这个罪过堕无间地狱。四空天人,他是最后临终的时候,他支持不住了。所以这些全是障碍。
六、「聋盲瘖哑」,这是生理上有缺陷。聋,听不到,你讲经他听不到;盲,他眼睛看不到;瘖哑,有疑问问不出来,这都是障碍。第七个,「世智辩聪」。世智,我们今天讲的知识,高等知识分子,他有丰富的知识,他没有智慧,他有辩才,他也很聪明,他不相信,不能接受佛法。第八个,「佛前佛后」,他生在这个时候,生在佛前,佛没有出世之前,这世间没有佛法;佛后,他生到这个世间,佛已经灭度了。我们这个是不是佛后?不算佛后。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万二千年叫佛后,这世间没有佛法,佛法殊胜利益你得不到。这叫八种难,这个难就是你没有办法闻佛法,不能够见佛闻法。这八种都是障碍。
《维摩经.方便品》说,菩萨成佛的时候,这个菩萨是补处菩萨,他来成佛的时候,这个国土没有三途八难。那是菩萨的什么?菩萨的大德所感召的。末后,「净心诫观法曰:四百四病以夜食为本」,这是讲身体多病,所以佛在世日中一食。佛教传到中国,晚上这一餐决定不吃的,这个叫持午。太阳过中不再吃东西了,这是养生之道,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下午、晚上吃东西,这是不健康的根本。「三途八难以女人为本」,这是贪色,贪财、贪名都没有贪色的罪报重。《大乘义章》第八卷末后广说其相,把这个事情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所以世智聪辩,这是八难之一。「邪见颠倒,反以为美。」你要遇到,他确实如此,振振有词,辩才无碍,他来批评你,他来驳斥你,还以为很得意。念老末后在这里结语说,「如是之人,焉能出离生死苦海」,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生死苦海。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前面这一段是贪著世间的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末后佛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够超越,轮回实在是太苦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佛答慈氏,此界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净土者,共有三种」,这三种人都是学佛的人,不想求生净土。第一种,「贪著世乐」。这是哪些人?世间的富贵人,他来烧香拜佛、来做佛事,所求的人天福报,他不求往生,他不求作佛、作菩萨,他对这个没兴趣,他对於名利看得很重,对於情执看得很重。为什么来学佛?求佛保佑他升官发财,求佛保佑他长命富贵,求佛保佑他子子孙孙平安,他求这个。所以他也修福、造佛像、建道场,他做这些事情,大福田。
第二,「世智辩聪,邪心炽盛」。像前面所说的,他有这个世间的知识,有丰富的知识,聪明、有辩才。什么叫邪心?不相信世间有圣贤,不相信这世间有佛菩萨,认为宗教是迷信,认为古圣先贤这些教诲已经过去了,那是封建时代的东西,圣贤所有的那一套东西都是欺骗人民的,所以古圣先贤都是垃圾、都是糟粕,应该要把它统统舍弃,所以有打倒孔家店。这些人是邪心炽盛。东方人有,西方人也有,不相信宗教,相信科学,科学是知识。这第二类的,这些人也修福,没有往生、断恶修善的这个念头。「三者,则为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取相就是著相,有很重的情执。执著,大乘教里面称为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重!见思烦恼如果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它特别重。其次取相分别,取相分别比情执深重稍微轻一点,往往这两个同时发生。这是为什么不能够出离轮回的原因,不能够求生净土,这三种人。「此三种人,纵能修福,所得只是世间福报。梦幻泡影,转瞬即逝。故求出轮回,终不能得也」。这是把原因给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再接著看,『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这个当中,大福田就是持佛名号。这一句我们要特别留意,最大的福田是念佛。「因持名是诸善中王,故所种田方得名为大福田」。惜以『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故虽念佛亦不能出轮回。我在早年遇到一位老同修,年岁比我大,大概三十年前,三十年前他大概差不多有七十岁,现在这个人已经不在了。过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住景美图书馆,过年来看我,告诉我:净空法师,我念佛功夫不错了。我说难得!他说:我什么都放下了,只有一样放不下。我说哪一样?孙子放不下。情执。他只要那个孙子放不下,你不要看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念几万声阿弥陀佛,念头,头一个念头起来就是孙子,他不是阿弥陀佛。他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决定障碍。那不能往生到哪里去?喜欢这个孙子,不会离开他,将来孙子长大结婚,可能他就做他儿子去了,世间人就是搞这些玩意儿。这个世间人的情执确实不容易放下,只要你有爱好的、你喜欢的,你常常想著它的,那就是你的麻烦。
出家人也不例外。我在美国旧金山遇到一位法师,这法师现在大概都不在了,年岁都比我大,一生最喜欢收集古董佛像。他有一个储藏室,打开的时候全都是佛像,那个房间里面全是古董,这是唐朝的,那是宋朝的,那是魏晋南北朝的,专门收集这个。他能往生吗?不能!那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死了以后肯定离不开这个房间。这个房间有什么?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他就到这儿来投胎了,他不会到别的地方去。这个事情麻烦!我那个时候看到这个情况,我自己非常吃惊,为什么?因为我也有爱好。不一样!我爱好是什么?经书,特别是线装书,那些好的版本。爱这个书的时候,死了以后书里头有蛀虫,那就去投胎搞这个去了,这愈想愈可怕。所以我把我那些书统统捐掉,多半是送给我们佛陀教育基金会,让它翻版,统统把书印出来,原版都留给他们了。还有一些我印了之后就送印刷厂,原本由印刷厂,由他们自己保存。为的是什么?怕后来有人印,他有底本。我把这个也放弃了,一丝毫都不可以贪恋。所以喜欢,那个麻烦就来了,往生就产生障碍。样样都要舍,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肯定得生,没问题。
「经中三辈往生,皆由於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跟一向专念都重要,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去不了;虽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也去不了。这是一定要记住,我们想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句话牢牢的记住。菩提心就是大智、就是大悲、就是大愿、就是圆融一体之心。「情执深重即是愚痴」,你只要对这个世间任何一桩事,或者是一个物、一个人有贪恋的话,这叫愚痴,你发的那个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情执,你的喜欢、你的爱好把你的菩提心全部破坏掉了。这是菩提心难发。「取相分别则有取舍」,有取舍慈悲心就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所以你有取舍,「何由兴起」,你怎么能够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要有取舍,这两个没有了。我喜欢这个人,我讨厌那个人,大慈大悲没有了,大慈大悲是菩提心。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经教学当中,我把菩提心说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此地说得也很好,菩提心是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也说得好。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发出圆融一体之心?只要圆融一体之心发出来,清净平等觉马上就现前。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总是起取相分别,叫著相,这是把菩提心破坏了。
「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没有智慧、没有慈悲、没有圆融,取相分别,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怎么能成就?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发心一向专念,为什么没有感应?为什么身体毛病还有这么多?为什么想做一桩好事有这么多障碍?细心去追究总有原因。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把它守定,外面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所感应的。我们自己错了,给后人记取经验,不犯我们的过失,他将来的路就能走得很平稳。我们的过失在哪里?谦虚不够,恭敬不够,四摄法不够。所以虽然是好事,也给人带来嫉妒障碍。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因为自己把名闻利养已经放下了,所以这些嫉妒障碍对我自己来说是有利没有害的。庞居士所讲的,「好事不如无事」。心发得很圆满,楞严会上佛说:善心一发,功德就圆满。不是你不做,是因为有障碍,你没有法子去做,你的功德已经圆满了。这些理事都要明了,经典的教训我们才能够记取。菩提心发了,不要再让它有障碍。菩提心发了,是非人我都放下;是非人我没有放下,菩提心决定发不起来,那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是有障碍的。所以取相分别则有取舍,只要有取有舍,就没有办法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就有名无实。
「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故念佛亦不能入於三辈之中。」这就是讲念佛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跟极乐世界结个法缘,这一生往生有困难。「蕅益大师谓念佛如无信愿,亦不能生,正与此同。」真信切愿,不容易!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我们也有信愿,为什么不能往生?我们的信跟愿都有夹杂,杂而不纯,所以不能往生。真能往生,你的信跟愿要精纯,精就是一,一心,我只有这个愿望求生净土,其他的愿望统统没有,这才行。要知道,精一是真心,有妄想分别执著那是妄心,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妄心。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这些东西夹杂著,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大乘,严格的说,放下见思烦恼,你还有尘沙、无明,都不叫做真正菩提心。为什么?《华严经》上你看,初发心菩萨,菩提心一发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真发菩提心。初住以下的,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菩提心,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都没有菩提心。菩提心就太可贵了!菩提心是你的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慈悲就是这个经上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定要契入圆融一体。真心是什么?真心就是圆融一体,这是真心,不是圆融一体是妄心。妄心也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或者是生边地疑城。生边地疑城就不错了,你真的到了净土,在净土五百年当中你菩提心一定生起来,你就入品,你就入三辈。所以真心多重要。
我们在现前,实在说,最方便的、最容易提醒我们的是《金刚经》,《金刚经》上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常常遇到境界现前,你想这句经文,为什么?把我们的分别执著打掉。梦中是一体,圆融一体,你梦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你自己心变现的,绝对不是外面人跑到你梦里去的,没有这个道理,你梦中见佛、见菩萨也是你自己心变现的。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你自己心想变现的,你平常不想不会变现。所以一切法是自己心想生,一切法跟自己同一个体,圆融同一体,这个认知比什么都重要。你真的承认了,你真的接受了,完全明白,省悟过来了,你许许多多的烦恼障碍就没有了。以现在的环境来说,什么二0一二、二0一三的灾难,你有没有?你没有了。为什么?你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真实智慧观照,五蕴皆空,哪来的灾难?你的心永远是定的,永远是觉悟的。「蕅益大师谓念佛如无信愿,亦不能生,正与此同」,跟这个意思是相同的。
「再者著相修福,其福有尽。」为什么?世间福报,果报在六道里头。「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所以只要著福,修再大的福报,那福报有限。过去的梁武帝,大家都晓得,这在佛门修布施,大概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人能超过他。在他手上建这些寺院庵堂,规模都非常雄伟,多少座?四百八十座。他喜爱佛法、护持佛法,人要是希望出家,他无比高兴,他做你的护法,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福报大不大?他是取相分别,所以达摩祖师直截了当告诉他:并无功德。他在达摩祖师面前夸耀,问达摩祖师: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取相分别,没功德,有福报。福报大不大?有限,因为他分别取相,所以福报有限。那个福报是肯定在欲界天,欲界天有限,这个有限不是四王天就是忉利天。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我们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千万不要误会了。
「灵峯」是蕅益大师,《破空论》是《金刚经破空论》,这部书就是蕅益大师写的,他在这个书里头这么说,「以无所住法,住般若中,炽然修行六波罗蜜,而不取相」,这是大师教人。修六波罗蜜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统统不著相。「是故能令少施与虚空等」,布施多少?布施一分钱,布施一毛钱,功德多大?跟虚空法界一样大。梁武帝不知道,为什么?《还源观》上讲到的「含容空有」,也就是大乘常说的量大福大,他不住相,量就大了。没有取舍,不住相,他的心量跟虚空一样,这么大的心量,他施一点点钱,那个量跟虚空法界一样大。只要你取相分别,你布施万两黄金,得福有限。不著相,不取相、不著相,布施一文钱,功德超过那个著相的布施万两黄金,超过它。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与心量相应的大,与心量相违背的就小。含空容有,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周沙界是容有,能包容,含空也是能够含受整个虚空。虚空在哪里?虚空在我心里面,心比虚空大。这个话是世尊在《楞严经》上说的。
「而众生住於相故,妄自计果计因,观大观小。若能称性而住,不住诸相。譬如芥子中空与十方空,性无二无别。」它大就大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称性而住,称性而行。不住诸相,就是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也无当中施舍之相,布施之后心里头痕迹都没有,这个福报大,跟虚空法界一样。布施如是,持戒亦如是,忍辱亦如是,精进、禅定亦如是。六度前面五个是事,最后一个是智慧。智慧在哪里?不住相就是般若。你布施里头有般若,你持戒里头有般若,你忍辱里头有般若,精进、禅定里头有般若,有般若就跟自性相应,那就叫无量无边的功德。要是有取相分别,功德就没有了,是有限的福德,这个福德果报在人天,有限。佛法这些微妙精深的道理不能不懂。不住相,为什么大?《破空论》里头有解释,有个比喻,譬如芥子,芥菜子,芥菜子里面的空,我们把芥菜子里面挖掉,芥菜子里头空,这个空跟十方的空间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功德不就一样的吗?所以空性无二无别。以空没有内外,空没有彼此,空没有方隅,就是没有东南西北,空没有形相,更无小空异大空,没有什么小空大空。「无相之福,其福乃大。」你著相就错了,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明理的人能修大福,明理、有智慧的人,他施小得大福。乃至於他没有施,只起一个善念,福报都不可思议。他要是能够把这个善念做到,那福报就更大。这些理事我们懂了,这真学佛,不懂那这叫做迷信。
「又《金刚经》曰: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你著相了,只要你著一个,四个统统都有,它都有连带关系的。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就晓得我们现前修的不如法,所以障难这么多。障难能不能化解?很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听了佛法,我们这个观念转不过来。能不取相吗?能不执著吗?放不下!怎么办?佛的办法就是教你长时薰修,你只要不舍弃这个方法,读经、念佛、听教,一年转不过来,十年;十年转不过来,二十年;二十年转不过来,三十年,肯定会转过来。为什么?时间久了,你真的明白了。时间不到,你那个明白是假的,靠不住的。为什么?境界现前马上就乱了,毛病习气全跑出来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薰习的力量太薄弱,问题在这里。古大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知道它非常有道理。
我常常给很多同修说,我没有长处,这么多年来幸亏没有退转,还年年有一点小进步,原因在什么地方?没有离开经本。这是我自己对治自己的习气。我用其他的功夫不得力,持戒功夫不得力,念佛功夫不得力,持咒的功夫也不得力,用什么方法能让我得力?最后我就想到只有讲经。讲经你不能不认真准备,你不认真准备到时候下不了台,这个给心理上压力很大。初学讲经,上台讲一个小时,要准备四十个小时。一个星期可以讲两个小时,一个星期的时间充分准备。那时候写讲稿,讲稿要改好多遍。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真正控制住,有效果。天天不离开经本,天天不离开教学,这个教学是我要提出学习心得跟大家分享。在美国有一段时期,每天讲九个小时,我记得连续讲了八天。早年在台湾,每一个星期大概有三十个小时的样子,星期天没有休息。只有这个方法能叫你不放逸、不懈怠。骗老师容易,偷偷懒,行;骗听众不容易,听众座下就有几百人,你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学习,这个报告做不好。所以真的叫依众靠众,大众成就了我。我感激韩馆长,她对我的帮助很大。最早三十年,每天讲经她替我安排,替我找地方,替我去约一些同参道友来听经。我们学讲,总得有人听,听了最好有人提出问题来问,问了我不能解答的时候回去再找书,找参考书。三十年的基础,奠定之后她走了。她一走,我们的法缘更胜,走向全世界了。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所以学习,成就关键还是在自己,别人给你做助缘,你真正有这个心,就会遇到这个人来帮助你、来成就你。
所以《金刚经》上讲:若心取相,你就著了四相;又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就退转了,你不是菩萨。那你要记住这句话,这句话前面是什么?「若心取相」,若心取相你就不是菩萨。我们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能不取相吗?不取相,真菩萨;取相,受了菩萨戒,这假菩萨,不是真菩萨。《般若经》上这样教给我们的。「上引《金刚般若》皆表取相分别之失」,失就是错了。故经云:『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这样学佛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要记牢。慈云灌顶法师在《大势至圆通章疏钞》最后给我们讲的念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条是地狱,念佛果报在地狱。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怀疑,念佛怎么可能堕地狱?念佛是好事情,善中之善。他下面注了一句,「为五欲故,念佛堕地狱」。这句话什么意思?为贪图五欲六尘供养来念阿弥陀佛,这个心念阿弥陀佛是往无间地狱。怎样念佛才能往生?念老在此地引用得很好,菩提心,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之心,你决定得生净土,不但得生,你的品位会很高。你有没有智慧?取相分别没有智慧,自私自利没有智慧,贪图五欲六尘没有智慧,对待别人有分别不平等没有慈悲。菩提心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跟慈悲。这些道理不懂,我们念佛就不如法,自己以为不错,到后来不管用,要知道原因到底在哪里。
这一段最后说的,『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求生净土,永得解脱。无相是什么?不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如果真的离一切相,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你著相分别,没有一法是佛法,《华严经》、《无量寿经》也不是佛法,为什么?你著相了。佛为什么要这么说法?为什么要这样教给我们?相是虚幻的,没有这个东西,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把虚妄当真的,你错了。真的东西只有自性,自性是圆满的。明心见性,见的什么性?所见不外万法一如、万法一体、万法无二,这就是见性,你的智慧现前了。智慧现前,妄想分别执著自然没有了;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智慧,你所现前的是烦恼,不是智慧现前,烦恼现前。智慧跟烦恼是明暗的两面,明现了暗就没有,暗现了明就没有。所以有智慧决定没有烦恼,有烦恼决定没有智慧。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要放在心上,常常想著,我有没有一点智慧?我的学习如不如法?我这一生能不能往生?把往生所有一切障碍放下,这就对了。什么时候放?现在就要放,不要等待。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黄泉路上无老少」。今天不知道明天事,今天活在这个世间,明天还能吗?靠不住。那这个事情我现在就要办,我不能等到明天,等到明天那我又是烦恼,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等,即在当下,转烦恼为菩提就在一念之间。
「众德之本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这是众德之本。「又无相者,谓无色等五尘」,色声香味触这五尘,「男、女、生、住、坏等十相」,前面这是色声香味触、男女生住坏,这十个相。「名为无相」,这个东西全没有了,不再分别了,不再执著了。佛慈悲,什么叫无相?这对初学说的。「《涅盘经》曰:涅盘名为无相」,换句话说,你真正做到无相,你就证得大般涅盘,大般涅盘是无相。「又《演密钞》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完全给你讲真话,句句真实。遍法界虚空界,现在讲宇宙之间,什么是真的?但心自证,这四个字是真的,不从他得。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遍法界虚空界心现识变,自己的心,自己的识,除这个之外一无所有。相是假相,念念不住,所以无诸相这句话是真的。
我们现在学过《还源观》、学过《华严》,学过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今天讲无诸相我们有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念念不住。对《般若经》上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明白了。一切法包括我的身体,无所有。这个相怎么存在?原来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产生的,也就是这个相在一秒钟里头产生一千六百兆次的变化。哪里是真的?怎么会是有?确实是无!像我们看电影,这个电影胶卷给我们启示,这个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二十四张,换句话说,它在银幕上占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占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你想它不是假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这个现象,跟这个电影底片一样,一秒钟多少次?生灭多少次?一千六百兆。这个东西在银幕上一秒钟二十四次,现在我们的环境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它怎么会是真的?怎么会是有?「无诸相」三个字把这个事实真相,就是宇宙之间一切万法的真相说出来了。你所听的,你所看的,你所接触到的,你所想的,全都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所以佛把这个境界比喻作梦幻泡影,比喻得好!真的是梦幻泡影。所以佛经上常讲「即在当下」,当下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当下。
有,要知道有是什么意思;无,无是什么意思。有就是那个一念,一念有。第二念呢?第二念不是第一念,第一念没有了,第二念生起来了。第三念不是第二念。念念是单一的。我们感觉到这些现象,是这些单一的相似相续相的一个幻相,相似相续的幻相,我们误会了,把它当真。《心经》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五蕴是什么?就是当下那一念,那一念不可得。这一念,弥勒菩萨讲得很好,这一念有形,形皆有识。弥勒菩萨用弹指,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讲得很清楚,这真叫宇宙万有的真相。你把这句话要是真的体会到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对於经上讲的无诸相、无所有,你统统明了了。这是诸法实相。
下面还是引用《金刚经》,「《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性。你什么时候见到诸相非相,恭喜你,你见性了;见性又叫做成佛,你成佛了。《金刚经》上讲如来都是讲性,讲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全是讲自性,这两个名词有两个名词的意思。凡所有相,没有说实报庄严土例外,连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这个我们在学习经教里报告很多次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叫一真法界,它有相,那相也不是真的。那相是什么显的?是无始无明习气显的相,无始无明习气断了,相就没有了,皆是虚妄。没有了之后现什么?常寂光现前,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前面报告很多次,现在科学里面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常寂光里头这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皆是虚妄也可以形容常寂光,常寂光里头没有这些虚妄东西,所以它是真的。真里头没有妄,妄里头有真,真里头没有妄。这个道理要去把它参透,对我们的修学会有很大帮助,对我们求生净土那帮助就更大。我们把该放下的全放下,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决定生净土,不再搞拉杂东西了,就真正能够做到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像普贤、文殊一样就得大自在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