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杵之表法 (第六集) 2011/7/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02-039-0481集) 档名:29-243-00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二面第一行:
「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这一句里面有很多意思,我们前面学到十波罗蜜,十波罗蜜还没有学完,学到第九条力波罗蜜。「力度三行」,力就是力用,就是作用,在佛法说称为德用。有德就有力,没有德那个力不是真的,纵然有力,他会做错事,他会带来灾难,所以一定要有德行,这个德用是最好的。它有三种,第一种「思择力,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这个意思不难懂,但是很不容易,也就是说,世出世间法我们要选择,什么是对我有利的,什么是对我有害的,这一定要懂。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十度皆是后后胜於前前,最后包括前面所有的,前面不包括后面。好像我们盖房子,十层大楼,第一层不包括第二层,我只有第一层,有没有第二层无所谓;可是第二层一定要有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它怎么能成立第二层?换句话说,第十层一定包含下面九层,这就是后后胜於前前。这个德用、力用,道德的力用,你看它包括前面布施有力、持戒有力、忍辱有力、精进有力、禅定般若都有力,还包括前面方便跟愿,你才晓得思惟选择没有智慧不行,没有智慧往往选错,选错不但带给现在的痛苦,后来的痛苦更麻烦。
现在的人选择什么?选择的皆是名闻利养,选择名利,特别是重利,选择怎么样去赚钱。钱能赚得到吗?如果真的钱可以赚得的话,释迦牟尼佛也去赚钱了,孔老夫子也去赚钱了。这些人对於事理通达明了,钱不是赚得的,是什么?是德行感召来的。所以要有德、要有命,没有德、没有命哪来的财富,哪里来的名利?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得名利的人,他确实不择手段,他也能得到。我们看错了,我们只看到表面,没有深入一层去观察,深入一层去看你就明白,他今天不择手段也能得名利,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修积的厚,不是今生修的,今生他不懂得,是这么个道理。而过去生中修积的厚、积的大,他今生用的手段不正确,意念不清净,他还是能得到,得到的已经打折扣。譬如你看到他今天是亿万富翁,其实他命里多少?命里可能是两个亿、三个亿、四个亿,现在只变成一个亿。这为什么?这就是他念头错了,他行为错了。他如果还是用道德、用仁义、用慈悲,那他今天的这个财富决定不止一个亿。命里有两个亿,因为他的德行好,心好、行好,他可能从两个亿上升到四个亿,他不断的向上提升。如果用心不善,起心动念损人利己,想夺取别人的,他命里两个亿就减了一半,打对折了,他只能得一个亿。所以古人懂得,有德有命,今人不懂,只靠这竞争、斗争、战争,用这种方法得来的,不但是命里福报亏折,将来的果报都在三途,苦不堪言!谁知道?佛知道。所以经教不能够不相信,选择不能不慎重。
释迦、孔子为什么选择教学?教学是在累积功德。你说他在世,在世是的,是很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尤其是孔子,在社会上没有做过高官,名不显,家庭不富裕,是小康之家,能够维持温饱而已。他的学生,最好的学生、最优秀的学生颜回,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颜回贫贱到极处,只可以说比乞丐好一点。但是颜回的德行,颜回的觉悟,在同学们当中都没有人能跟他相比,颜回的心态端正、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人谈到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他们快乐,他乐在哪里?乐在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一点都不迷惑,这个真乐!有这样的智慧能力才有思择力,就是你思惟选择的能力。释迦牟尼佛选择终身教学,这是一种行业。终身教学里头没有名也没有利,他为什么选择这个?这是至高无上的快乐!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财富,跟财富没关系,跟地位没关系,跟荣誉没关系;跟真实智慧有关系,跟德行有关系,跟清净慈悲有关系,这是世间所谓的高人!所以这第一个是慧德,智慧的德用。
第二「修习力」,就是学习。学习要怎样学法?这个地方用的文字,「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我们用我们常常讲的一句话大家就很清楚了,这句话其实的意思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就是殊胜妙行。修行,行是行为,行为有了错误,行为有了偏差,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行为太多太多了,佛陀把它分为三大类,叫身口意,再多的行为总出不了这三大类。一个是你身体在造作,一个是口的言语,一个是念头的思想,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身口意把所有一切行为全部包括了,一个都不漏。行为错误,做错了、说错了、想错了,怎么办?修正过来。用什么来修正?用古圣先贤的教诲,用佛菩萨的教诲,那是标准。我们用这个标准来对照、来检点,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修习力。圣贤、佛菩萨那是标准,所以修习力是戒德,持戒。孔孟教我们《弟子规》,老庄教我们《感应篇》,佛菩萨教我们《十善业道》,这是标准!得要认真干、天天干,一天都不能松懈。先把基础打好,这是什么?修习力的基础,你没有这个基础,无论学什么东西,世法、佛法都不得力。不得力就没有收获,你什么都得不到,学一辈子都得不到,这种人在社会上太多太多了,无论出家在家你都能看见。为什么他们修行一辈子不得力,你有没有想这个原因?你要不去想,这个想就是前面的思择力,你怎么会选择?看到人家失败的地方、不得力的地方,我们自己学习就要回避,我们要改进,我们才能够有收获。别人走的这个路子是正确的,我们要学习跟著走;他走的这个路子错误的,带给我们的是灾难,我们要反省,我们要改正。
中国传统教学、佛菩萨的教学是把戒摆在第一,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守规矩,不守规矩怎么行?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梵网经》教出家人两条重戒,「不作国贼,不谤国主」;在家的佛弟子,佛在璎珞戒上也有两条重戒,「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制就是国家的法律,佛弟子决定不犯法,决定不漏税。漏税是什么?漏税是盗戒,盗取国家的财富,那个罪可重了。你盗一个人的,你将来还一个人;你盗全国老百姓的,国家的财产是全国老百姓的税收,那全国老百姓都是你的债主,你什么时候还得清?盗戒里面最重的是盗三宝物,就是寺院里面的财物叫三宝物。如果它是个正法道场,十方信众来供养的钱,你要是拿去乱用,那个结罪比盗取国家的钱还要严重。为什么?一个国家人口有限,佛弟子的人数没有限,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这些佛门弟子,特别是出家人他都有分,你怎么可以盗他的?他是真正出家人,他是真正在行菩萨道。所以这个常住叫十方常住,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全有分,你怎么可以动用他的?所以佛在戒经里面讲,佛子纵然犯了五逆十恶,这是阿鼻地狱罪业,佛都能救,盗常住财物佛不能救。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盗常住财物佛怎么能救?你的债主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真正出家修道的人他都有分,那个结罪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学习要知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必须把三个根扎好,出家还要加一个根,《沙弥律仪》。沙弥律仪里有十条戒律,有二十四门威仪,要做到,做不到不行,做不到是假的。殊胜妙行,「证得其力」,你能够感受到这种力用,这是戒德。
第三「变化力,谓神通力用,化度众生」,这个变化力从定来的,戒德、定德、慧德,慧是选择。为什么说神通力用?人心定,本能就恢复,六根的能力就恢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这都是人的本能,你本来都有,因为你迷失了自性,你起心动念生烦恼不生智慧,如果你心定下来,这个能力就恢复。古德说「放下即是」,难就是难在放不下,放下,戒定慧就圆满。所以戒,佛经上讲得很好,有律仪戒、有定共戒,你清净心现前,清净心里头没有过失,心里头没有过失,言行自然没有过失,心是主宰。道共戒,道是觉悟、明白了,决定不会犯过失。他都能产生神通力用,你一定有善巧方便化度众生,六波罗蜜圆满了。
末后「智度三行,此智度有三种」,这个智是权智。第六是般若,是实智,那是智慧的体。前面跟诸位说过,方便、愿、力、智,统统都是般若智慧起的作用,没有般若智慧,这后面四条就全没有了;运用到最巧妙,我们讲最纯熟、最巧妙,痕迹都找不到,那就是智度。这有三种,第一种「无相智,谓观达一切诸法性本自空」,观是观照,像《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著重在那个行。般若波罗蜜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行,把般若波罗蜜做出来,这真叫得其受用。你看它第一个受用不就是此地讲的无相智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离苦得乐了。一切苦都没有了,那就是一切都乐,一切都乐就是极乐世界,只有乐没有苦,不但没有苦,苦的名字都听不到。再跟诸位说,苦没有了,乐还有没有?苦乐是相对的,有苦才显得有乐,有乐才显得有苦,这是相对建立的,苦没有了,跟诸位说,乐也没有了,那叫真乐!无苦有乐,乐还是苦,为什么?你心地不干净,你还是被染污,你染污里头是有苦乐的染污,苦的染污没有了还有乐的染污,乐的染污都没有叫真乐。那我们要晓得,极乐世界苦乐二边都没有,这叫真乐。
观照、了达一切诸法自性本空,你在一切诸法,面对一切诸法,六根接触六尘诸法,你不会起心动念了。为什么?六根、六尘、六识都是幻相,都不是真的,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冤枉了,你错了。如果真有,你分别执著、起心动念还讲得过去,叫情有可原,没有,根本就没有。连现代科学家都知道,他们研究的结论说这个世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这不就是说一切法自性本空吗?那我们要问一问,彻底了解事实真相,他对於物质现象还会不会执著?不会了。为什么不执著?执著不到,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怎么能执著?不但外面这一切法你不能执著,包括身体、包括我们的思想都没有办法执著。为什么?它也是空的,它不是真的。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万法皆空」,这是真话,没有一样是实在的,这是极高深的智慧,真正明了诸法实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你要是有执著,告诉你一句话说,因果不空;你要不执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给诸位说,因果也没有。因果从哪来的?起心动念因果就出现,不起心不动念因果就没有了。这是大乘经的精义、精华。
第二种,「受用法乐智」,「谓修行证得一切种智,恒自受用,得大自在」。这讲自受用,你自己亲证得这个境界,所以法喜充满。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这个喜悦,这个喜悦是性德,所以常生欢喜心。弥勒菩萨给我们现的欢喜相,世俗人有很多人称弥勒叫欢喜佛,其实那个样子是什么?那个样子是我们本来的样子。一切诸佛菩萨都是欢喜相,性德!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欢喜没有了?欢喜有,不是没有,变质了,变成苦恼,迷了就变成苦恼,觉悟了就变成欢喜。所以这是苦乐的两种相,而且苦乐是一不是二,总在迷悟不同,除这个之外没有别的,体是一个,觉了就乐,迷了就苦。所以佛菩萨帮助苦难众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帮助?用教学,教学能帮助你觉悟,这一觉悟,苦就没有了,乐就现前。所以离苦得乐,功在教学,功在觉悟。觉悟就要靠教学,教学特别要靠示范,教的人要把觉的样子表现出来,他真觉了,如果他自己还没有觉,他怎么能帮助别人觉?自觉而后才能觉他。阿罗汉自觉,菩萨自觉之后觉他,到佛那个觉就大觉圆满,圆满就纯粹是觉他,没有自觉,自觉圆满了。自觉到什么时候圆满?到妙觉圆满,等觉还没有圆满,妙觉之后纯是利他。所以这是菩萨位受用法乐智,修行证得一切种智。你看目标这样的明显,我们修行为什么?修行目的在哪里?目的在证得一切种智。
什么叫一切种智?套一句宗教的话来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你没有一样不知,你没有一样不能。这个能是什么?能生能现。我们六道众生在这个境界里头,自己一定要知道,能生能现,就是不知,不知就是迷。自性所生所现,因为我们迷的念头把它变质了,原本是一真法界,现在把它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苦报。谁变的?自己变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变现出来给我们受,没这个道理,统统是自己变自己受。我们自己身心,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这些众生什么关系?就好像现在的网路一样,这也是我们看不见的一个网,非常的严密,重重无尽,都在这个网路当中。这个网路确实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细胞动了,一个电子动了,更小的,一个量子动了,全都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因为什么?我们是连体的,网路连体的,他那里发些什么,我们统统都接收到。而且我们自己身体也是个发射台,我们将我们自己所有一切状况不断向外发射,同时也收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信息。
我们这个身体、这个念头是一个收发台,能收能发,因为我们迷惑,把我们的智慧德能都障碍住了。智慧德能并没有破坏,它不生不灭,虽然没有被破坏,但是我们对它起了个负作用,把它染污了,把它变质了。它本来是纯善纯净,真善美慧,我们现在把它扭曲,变成烦恼,变成恶业,变成六道三途,扭曲了。佛菩萨的教学、圣贤的教学,没有别的,希望我们觉悟,把它还原,不要扭曲,还原。还原就是最好的,就是最真实的、最圆满的、最幸福的,也是最和谐的。自性里面无量的德能统统开显了,佛家说大慈大悲,儒家讲仁义忠恕。回归到这里,就是回归到圆满,回归到至善,《大学》里面说「止於至善」,这是圣贤教育,这是佛菩萨的教育,证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今天讲的科学与哲学都在这里头,而且是达到究竟圆满。科学的究竟圆满,哲学的究竟圆满,这个境界是什么?妙觉佛果的境界,恒自受用,得大自在。恒自受用是自受用,得大自在是他受用。大自在从哪里显?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这是得大自在的相。
智度第三种,「成熟有情智」,这是妙觉果位,就是前面一条讲的得大自在。「谓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成就道果」,这叫得大自在。你看教化,教是教学,化是讲教学的成就,通过教学的手段,让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能够变化气质,都能够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所以化是成绩表现。教要不能变化,等於白教,教育没收到效果。今天这个社会教的是什么?它有没有变化?有,跟著教起变化。今天全世界,从小朋友上幼稚园,三、四岁,聪明的小朋友,三、四岁上幼稚园,老师教他、家长教他,教什么?竞争。他有没有变化?有,他真的就竞争。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所都教竞争,再提升一级叫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这个世界上你能说没有战争吗?从小就教你。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战争的结果是整个地球同归於尽,人类藉著科技这种能量能够毁灭地球。科技发展到最后就是这个结果,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桩事情怎么来解决?谁能解决得了?没有人。李老师往生的前一天,告诉身边的学生们,这是同学把话转给我的,老人说: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你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李老师最后的遗言、最后的教诲,是教我们一心念佛,专求净土。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这个世界普遍推行这种教育,竞争的教育、损人利己的教育,这种教育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了解它走的是死路,它走绝了。让人家起心动念是什么?有我就没有别人,有别人就没有我。跟任何人都是敌对的,跟父母是敌对的,夫妻是对立的,兄弟姐妹跟哪一个人他都是对立的,诸位想想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和谐?不可能!中国古圣先贤教育,从婴儿就开始教起,教什么?教让。小孩不懂事的时候,忍让;渐渐长大懂事了,十二、三岁懂事了,谦让;成人礼让,不争;最高的境界,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它是和谐的,它是符合仁义道德的,它与自性性德相应。这种教育推行到极处是圣贤,人人成圣成贤;世界呢?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全都是人造成的,就看你走哪个方向,这就是前面讲的选择的能力,你要有智慧去选择,你选择的是真正幸福,你选择的还是毁灭?
教化饶益一切众生,益是利益,饶是最丰富的利益,最圆满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教化众生。成就道果,道果是什么?是佛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让一切众生统统回归到佛境界。你本来是佛,你本性本善,回归到你的本善,这个教化就圆满,教化就成功。底下括弧有个简单解释,就是解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什么意思?「知一切道」,这个道是讲的理,宇宙人生的理明白了;「知一切种」,种是种种,一切种种意思是指的相,现象。现象很复杂,现象的作用,用《华严经》的三个字来说,一切道就是体,一切种就是相跟作用,这就是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全都包括在里头了,这叫佛智。
十波罗蜜我们就学到此地,要搞清楚,要会用,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前面两个是基础,布施、持戒。布施是放下,持戒是守规矩,你不能够严守规矩,是因为你没有放下;真放下了,自然就守规矩,欢喜守规矩,决定不会违背,任何力量强迫你违背规矩你都不会接受。为什么?你放下了。凡是不能够循规蹈矩的都是放不下,放不下情执,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七情五欲,那这规矩很难守了。真能放下,这规矩是自然,本来就是这样,还用得著守吗?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表现多自然!古人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意思很深。无论世间、出世间,不依规矩不能成就。规矩,一定要相信古人,特别是有成就的古人,更值得我们信任,为什么?他成绩我们看到了。没有成绩显示出来的,他说的话我们未必相信他;他全做到了,孔子做到了,释迦做到了,那他的话还能够说骗人吗?我们能信、能解,福分,智慧!我们能够依教奉行,那是大福报!为什么?你真能成就它。
下面说,「表十种波罗蜜,能摧伏十种烦恼」,你修这十种波罗蜜,你就能断十种烦恼。这十种烦恼是什么?就是见思惑,见思烦恼合起来十种。佛告诉我们,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三界九地,总共有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小乘经里要学,他们主修的课程。在大乘教里面,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见惑也是五大类,八十八品归为五大类,思惑也归五大类,所以一共就十种。先说见惑,学佛无论大乘小乘,都要从这里下手。我们前面曾经学过八正道,这十种烦恼就是八正道里面前面两条,一个是正见,五种见惑断掉就叫正见,五种思惑断尽叫正思惟。可见这个重要,这叫真干,这叫真修。
第一个,「萨迦耶见」。萨迦耶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身体,所以一般我们不讲萨迦耶,讲「身见」,这大家好懂,身体。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执著身是我?如果你说身不是我,人家觉得你这个人怪,你这个人跟人家不一样,你是异类。小乘阿罗汉以上,大乘初信位以上,大乘总共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没有一个阶级里说有我,身是我,没有,身见全破了,身见是从初信位就破了。思惑,慢慢的把它破尽,我们讲菩萨,十信位菩萨,二信就开始破思惑,二、三、四、五、六到七,思惑破尽了,我们讲见思烦恼断了,在小乘证阿罗汉果,在大乘七信位的菩萨,十信里头的,没转识成智。往后虽然用的是妄心、用的阿赖耶,用得正。为什么?完全用佛菩萨的教诲做标准,修正自己错误的心行,他用得正,虽用妄心,很像菩萨。菩萨用真心,不用妄心,那真菩萨。
所以一定要晓得,身不是自己,对待这个身,不要太过分的去重视它,当然你也不要有意去糟蹋它,那也是罪过。不能过分重视,为什么?过分重视,这里面就产生情执,你不但没有提升,你堕落了,堕落在哪里?堕落在六道里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真相了解之后,这个身时时可以舍,没有恐怖,念念想求生净土。我求生到极乐世界,我不能把这个身体带去,这个身体带去的时候你自己也感觉到难为情,为什么?这叫臭皮囊,肮脏的东西。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身体是金刚不坏身,是法性身,相好庄严无与伦比,这个身体带去,那就像你带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带了一些叫化子破破烂烂的衣服,你还不肯舍弃,你带这个东西干什么。所以要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统统不能带。你会变成什么?变成欢喜舍掉,一点都不会心痛,成就你圆满布施波罗蜜。圆满的布施你得三种功德,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但这三样东西都不是真的,都要舍。为什么?它身外之物,到极乐世界你所受用的全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没有开发,阿弥陀佛开发了,他开发出来供养给我们。换句话说,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如法身菩萨同样的享受,人间不能比,天上不能比,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也不能比,真正是不可思议。
第二,「边执见」,执是执著,通常我们就用「边见」,边是二边。二边是什么?分别,分别之后你又执著它,你错了。有没有二边?没有,所以二边是个错误的观念。什么二边?我、你就是二边。在这个世间,我们观念当中,从来就没有离开二边,全是相对的,相对的就是边见。有凡有圣,二边;有真有妄,二边;有邪有正、有善有恶、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过去有未来,统统是二边。二边是分裂,二边断掉就统一;二边是不和,放下二边就和谐。
我在早些年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包括这些国际上的和平会议,参加十多次,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让社会恢复安定和谐。能做得到吗?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有边见、都有对立,这怎么能和谐!我们参加去做报告,就拿出佛法这个边见来,这个东西不能要,要断掉;也就是说,决定不能有对立的这种思想、这个念头,这个就没有办法能化解冲突。冲突是从对立来的,还以对立来化解,哪有这个道理!那用什么方法?不对立了。如何要求?这还要很高的智慧,也是很高的德行。不能要求对方,要求自己,我不跟他对立,他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他对立;他跟我划的有界限,我跟他没有界限。要用德行去感化!你是用真诚心,他用的是妄心,他的心里有怀疑,也就是说他有贪瞋痴慢疑,我们心里贪瞋痴慢疑都没有了,这真诚心。他对我再不好,我对他一味不变。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怎么样对待他?用清净心对他,他这些行为、言论绝不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干干净净,不染,听而不闻,见而不著,就是一般讲绝不放在心上。心上放的什么?放的是仁慈,放的是慈悲,放的是一体,放的是智慧。我们用智慧来观察、了解,他在迷,他不觉;我很幸运,我现在有点觉悟,我就不迷了。我如果跟他一样,我要报复他,我要跟他来辩驳,那两个程度是一样高。一个高,一个低,问题就化解,为什么?高的会原谅低的,不去跟他计较。你有没有看到有一个三岁的小孩跟八十老头去打一架,有没有看到过?他为什么打不起来?三岁小孩跟三岁就会吵架,他就真打得起来,八十老翁跟八十也会打得起来,八十跟三岁决定打不起来,就这个道理,你细心去揣摩。你的程度比他高,问题不会产生,会化解的;他的程度比我高,也打不起来,这个冲突不会发生。
化解冲突的方法要戒定慧,要六波罗蜜,在中国人讲的要仁义、要忠恕。儒家的仁义忠恕真能解决问题,佛家的真诚慈悲。不但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还要全心全力帮助他破迷开悟,成就他的道德学问,让他们真正能够离苦得乐。对立、怨恨,外国人用的是手段、镇压、报复,解决不了问题,会把问题愈演愈烈、愈搅就愈乱,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身见要断,边见要断。边见断了的时候,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会对於任何一个人亲切的去爱他。他虽然不爱你,找你的麻烦,那是什么?业障,他迷惑,他没觉悟。在这个时候,正要你去帮助他,为什么?你学佛了,你要行菩萨道,你要普度苦难众生,他苦难,你跟他有缘,你怎么不度他?这叫真修行,这不是假的,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我们全都做到了。跟我处得很好的,决定没有一点贪恋心,跟我作对的没有怨恨心,永远用什么心?清净平等觉心,我们学《无量寿经》真的得到这个。觉心现在虽然没有,一定是清净、平等。你的德行比他高,他一觉悟了,他自然受感动,他自然佩服你,跟你学习;你要跟他一般见识,两个人对立,不容易化解,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知道因果就会害怕。因果里面是什么?报复,生生世世纠缠不清,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不知道要痛苦到多少生多少世,其中有一个觉悟才能化解,两个都不觉悟那太可怜了,为什么干这种傻事!
古人教给我们一句话,「冤家宜解不宜结」,一生不要跟人结怨。我们自己勤修道德,有误会我们的人,有听信两舌的人,挑拨是非,挑拨是非的人有有意的、有无意的,你听信了,於是就起对立的念头,甚至於有怨恨,我们在这个境界如何处理?经上告诉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众生讨厌我,我怎么叫他生欢喜心?我看到他在那里我回避、我离开,他就欢喜了。这个都是智慧,善巧方便。他常常毁谤我,我赞叹他。他有恶的行为、恶的念头,我不放在心上,我一口不提,他做一点点好事我都赞叹他,时间久了,他听到了,某人在那常赞叹你,你天天去批评他。假以时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明白了,他觉悟了。所以觉悟不是那么快的,一年、两年觉悟的,那个根很利,十年、二十年觉悟的很多。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他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观察,也就是他的烦恼习气很重,时间久了,烦恼障慢慢的平息,他才觉悟了。在一生当中,他感觉到惭愧,对不起他,这个人这么好,真的是好人,一生当中能遇到几个?这样好的友谊能不珍惜吗?亲近一个好人,亲近一个善人,得的利益多;亲近一个恶人,你受的伤害很多。总是以时间去做证明。为什么?他那个好他是装的,他要装一辈子也就变成真的。他装,能装一辈子,装到老死还装那个样子,那就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你装装看,你能不能装?你能装几天?
所以人到冷静的时候,年岁大的时候他就会思考,想想过去,年轻的时候在一起的这些朋友,年老的时候一半都不在了。我三十年前在香港讲经,出家在家的同修、朋友很多,现在三分之二都不在了。还在的人也不常见面,见面的时候感慨万千,真叫不堪回首。多少的机缘遇到了没有抓住,不知道积功累德,不知道改恶向善,不知道转迷为悟,不知道转凡为圣,这个机会统统错过,甚至於不知道真修真练。依照经教那叫真修、叫真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真练。身见、边见总要看得淡薄,希望自己一年比一年淡薄,这就是功夫有进步。如果一年比一年严重,那不但没有进步,也退堕了,你学得再多、学得再好,将来果报在三途,西方极乐世界没分!这不能不知道。
第三个是「邪见」,邪见是错误的,知见错误。邪见里面最多的是误会,事实真相没有了解,就相信别人所说的。孔夫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老人家说,《论语》里头讲,你看夫子对待人的态度。他说早年他对待人,相信别人讲的话,可是到中年以后他态度变了,他说我听其言要观其行。早年他相信,他不必观他的行,讲了他真相信;到自己年龄慢慢大的时候,觉得人家说的是好的,未必是他做得好,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什么?这是智慧,这避免邪见。听其言而不观其行,常常就有错误知见产生,那就会造成误会。误会对别人伤害不大,对自己伤害太大,自己造业。如果是对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对一切众生有好处的人,这样的人对他产生误会,轻易随便批评、毁谤,那个业可造重了。原因是什么?原因全是邪见。邪见所造成的这个罪业,叫你堕落在三途。明了这个因果,这桩事情可怕。用什么来破它?正见,正能破邪。这五种见都没有了,叫正见。
第四个叫「见取见」,第五个叫「戒禁取见」,这两个我们可以把它合起来看,中国人所谓成见,就这两种。成见为什么分两种?它有因有果,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譬如今天的人,我们从因上来讲,大家以为竞争才能够得到,得到你的名利,这个观念错误。财富不是竞争得到的,《汉书》里有句话说,说得很好,它说「古之进者,有德有命」。这个进是什么?进是向上提升,有地位、有财富,我们讲的富贵,提升你的富贵。古人说什么?那要德,那要命,你要修德,你要造命。在佛法讲,三种布施,遵行道德,你会提升。它说「今之进者,唯财与力」。汉朝,距离我们现在两千年,那个时候世风日下。现在要想得到功名富贵靠什么?唯财,财是什么?贿赂;唯力,叫势力,用财,也就是用不正当的威胁利诱,利诱是财,威胁是力,用这个来取得功名富贵。在那个时候有,少,不是很多,现在普遍了,全世界都用,怎么办?
所以你们知道,我对老师的感恩念念不忘,要不是老师给我选择这条道路,我早就不在人间了。不在人间到哪里去?肯定到三途去了,因为那种怨恨没法子化解。带著怨恨,带著不平,死了以后都是畜生、饿鬼、地狱,怎么可能到极乐世界?等於说把我从三途拉回来,送我到西方极乐世界,这老师的恩德。要没有遇到老师,怎么会知道,怎么会回头!老师这个恩德太大,超过父母太多,父母给我这个身命,没有办法教我离开轮回。我遇到这三个老师,这三个老师把我从三恶道拉回来,送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我从这个社会的大染缸里面拉出来,能在这一生当中保持清净不染,这个功德太大太大了,生生世世都感恩不尽。如何报答?依教奉行,往生净土,亲近弥陀,这就是报师恩。
这么多年来,有这么多人护持,护持的人太多了,千千万万,让我们在物质、精神生活,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是护法的恩、施主的恩,我们真正成就才能报答施主。古人讲的话很有道理,「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学佛的同学都知道,我们怎样报恩?报父母恩、报老师恩、报佛菩萨恩、报施主恩?都要自己真正成就,决定得生净土,我们才不辜负这么多对我有恩有义之人。包括那些伤害我们的人,都有恩德。为什么?他们对我们的伤害,对我们的毁谤、侮辱,正是在考验我们境界。他们是考试官,我来参加考试,关关通过,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只有感恩。只生欢喜心,没有怨恨心,考验我们功夫是不是真的提升,是不是真的成就了。所以那是考试我们的人,那是好老师。严格的考试,我们关关通过,你不通过这些关口,你的信心从哪来?自己信心没有,别人怎么会相信你?所以说於自己、於教化众生有大利益。
见取见是果上的,结果怎么样?结果错了。我们学佛如果学到最后生天,错了,怎么跑天上去了?天上不错,但是不是我们的愿望,降了好几级;如果来生又到人间来,那就更糟糕,那就原地踏步没动;如果堕落到三途,那退步了。这是果上,这个就是乾隆时候灌顶法师在《大势至圆通章》注解里面,最后的一页,他给我们说出,念佛有一百种果报,头一条就是阿鼻地狱。念佛怎么会念到阿鼻地狱去了?念到饿鬼道去了?念到畜生道去了?念到罗刹、修罗道去了?有!真有,不是没有。所以修学,心行太重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求与性德相应。这是前面这五种烦恼要断,见惑,断掉就是正见。
后面有五种是思惑,第六个是「贪」,第七个是「恚」,恚是瞋恚,第八个是「慢」,傲慢,第九个是「无明」,无明就是痴,就是愚痴,第十个是「疑」。后面这五个,我们常讲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麻烦。前面这五种错误的见解虽然很猛利,但是容易断,后面这个五种,贪瞋痴慢疑非常不好断,古人比喻叫藕断丝连,说明什么?说明它不容易断。这个东西统统断掉,十种烦恼统统断掉,证阿罗汉果;这十种烦恼都有,我们是凡夫,一定要记住。我们学佛没有提升,学了几十年,这十样东西都在。顶多在世间法里头,你的伦理道德提升一点,在佛法里面你是原地踏步,你没有一丝毫的进展。佛法里面讲修行功夫就在放下,这十条有没有放下?真正功夫是这个,不是说一天念多少经,念多少佛号,拜几百拜、几千拜,不是这个意思。那些都是方法,方法有没有收到效果,效果是这些东西淡薄了、没有了,这是效果。真正考验自己的功夫要拿这个来对照,我们还有没有贪心?我们的贪心跟去年比较比较,比去年重还是比去年轻?比去年轻,很好,有进步了。再看瞋恚心,在逆境里头、恶缘里头,还生不生瞋恚?要常常这样做比较。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傲慢?要真认真检讨,不认真检讨你不会发现。无明是愚痴,没智慧,想错了,做错了,都是属於无明。疑惑,疑是没有信心。头一个我们想想,这是社会普遍的现象,我对自己有没有信心?信心从最低的地方说起,我相不相信我能做个好人?我相不相信我能落实《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就是做个好人。我们曾经听说,过去我们在汤池做实验,三十七位老师两个月当中就把《弟子规》落实了。我要求的是四个月,没想到他两个月就落实了。我们自己能不能相信,我三个月落实,我半年落实,再不然我一年把它落实。这是什么?这真功夫,这叫真干!会念、会讲、会背没用,你没做到。
所以成功的秘诀,老实、听话、真干。听谁的话?听古圣先贤的话,听佛菩萨的话。佛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这十种烦恼要放下,我们哪一条放下了?现在我们讲疑,我们对圣贤教诲能不怀疑吗?我们都是学佛,都是学净土,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出五门功课,有没有怀疑?第一个「净业三福」,我们真信了吗?真信就做到了,没有做到不信,不信就是疑。疑带来的灾难比前面全重,也是后后胜於前前,一怀疑前面全没有了,连根拔掉了。怀疑真的像建大楼是地基,没有它全没有了。所以我们自己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老师。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是孔子,老师是圣贤。他在哪里?他在书本里、在经典里、在传统文化里面。我们相信,我们才真正肯学习。我们要把他们的教训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这真管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二面第一行:
「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这一句里面有很多意思,我们前面学到十波罗蜜,十波罗蜜还没有学完,学到第九条力波罗蜜。「力度三行」,力就是力用,就是作用,在佛法说称为德用。有德就有力,没有德那个力不是真的,纵然有力,他会做错事,他会带来灾难,所以一定要有德行,这个德用是最好的。它有三种,第一种「思择力,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这个意思不难懂,但是很不容易,也就是说,世出世间法我们要选择,什么是对我有利的,什么是对我有害的,这一定要懂。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十度皆是后后胜於前前,最后包括前面所有的,前面不包括后面。好像我们盖房子,十层大楼,第一层不包括第二层,我只有第一层,有没有第二层无所谓;可是第二层一定要有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它怎么能成立第二层?换句话说,第十层一定包含下面九层,这就是后后胜於前前。这个德用、力用,道德的力用,你看它包括前面布施有力、持戒有力、忍辱有力、精进有力、禅定般若都有力,还包括前面方便跟愿,你才晓得思惟选择没有智慧不行,没有智慧往往选错,选错不但带给现在的痛苦,后来的痛苦更麻烦。
现在的人选择什么?选择的皆是名闻利养,选择名利,特别是重利,选择怎么样去赚钱。钱能赚得到吗?如果真的钱可以赚得的话,释迦牟尼佛也去赚钱了,孔老夫子也去赚钱了。这些人对於事理通达明了,钱不是赚得的,是什么?是德行感召来的。所以要有德、要有命,没有德、没有命哪来的财富,哪里来的名利?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得名利的人,他确实不择手段,他也能得到。我们看错了,我们只看到表面,没有深入一层去观察,深入一层去看你就明白,他今天不择手段也能得名利,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修积的厚,不是今生修的,今生他不懂得,是这么个道理。而过去生中修积的厚、积的大,他今生用的手段不正确,意念不清净,他还是能得到,得到的已经打折扣。譬如你看到他今天是亿万富翁,其实他命里多少?命里可能是两个亿、三个亿、四个亿,现在只变成一个亿。这为什么?这就是他念头错了,他行为错了。他如果还是用道德、用仁义、用慈悲,那他今天的这个财富决定不止一个亿。命里有两个亿,因为他的德行好,心好、行好,他可能从两个亿上升到四个亿,他不断的向上提升。如果用心不善,起心动念损人利己,想夺取别人的,他命里两个亿就减了一半,打对折了,他只能得一个亿。所以古人懂得,有德有命,今人不懂,只靠这竞争、斗争、战争,用这种方法得来的,不但是命里福报亏折,将来的果报都在三途,苦不堪言!谁知道?佛知道。所以经教不能够不相信,选择不能不慎重。
释迦、孔子为什么选择教学?教学是在累积功德。你说他在世,在世是的,是很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尤其是孔子,在社会上没有做过高官,名不显,家庭不富裕,是小康之家,能够维持温饱而已。他的学生,最好的学生、最优秀的学生颜回,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颜回贫贱到极处,只可以说比乞丐好一点。但是颜回的德行,颜回的觉悟,在同学们当中都没有人能跟他相比,颜回的心态端正、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人谈到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他们快乐,他乐在哪里?乐在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一点都不迷惑,这个真乐!有这样的智慧能力才有思择力,就是你思惟选择的能力。释迦牟尼佛选择终身教学,这是一种行业。终身教学里头没有名也没有利,他为什么选择这个?这是至高无上的快乐!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财富,跟财富没关系,跟地位没关系,跟荣誉没关系;跟真实智慧有关系,跟德行有关系,跟清净慈悲有关系,这是世间所谓的高人!所以这第一个是慧德,智慧的德用。
第二「修习力」,就是学习。学习要怎样学法?这个地方用的文字,「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我们用我们常常讲的一句话大家就很清楚了,这句话其实的意思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就是殊胜妙行。修行,行是行为,行为有了错误,行为有了偏差,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行为太多太多了,佛陀把它分为三大类,叫身口意,再多的行为总出不了这三大类。一个是你身体在造作,一个是口的言语,一个是念头的思想,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身口意把所有一切行为全部包括了,一个都不漏。行为错误,做错了、说错了、想错了,怎么办?修正过来。用什么来修正?用古圣先贤的教诲,用佛菩萨的教诲,那是标准。我们用这个标准来对照、来检点,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修习力。圣贤、佛菩萨那是标准,所以修习力是戒德,持戒。孔孟教我们《弟子规》,老庄教我们《感应篇》,佛菩萨教我们《十善业道》,这是标准!得要认真干、天天干,一天都不能松懈。先把基础打好,这是什么?修习力的基础,你没有这个基础,无论学什么东西,世法、佛法都不得力。不得力就没有收获,你什么都得不到,学一辈子都得不到,这种人在社会上太多太多了,无论出家在家你都能看见。为什么他们修行一辈子不得力,你有没有想这个原因?你要不去想,这个想就是前面的思择力,你怎么会选择?看到人家失败的地方、不得力的地方,我们自己学习就要回避,我们要改进,我们才能够有收获。别人走的这个路子是正确的,我们要学习跟著走;他走的这个路子错误的,带给我们的是灾难,我们要反省,我们要改正。
中国传统教学、佛菩萨的教学是把戒摆在第一,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守规矩,不守规矩怎么行?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梵网经》教出家人两条重戒,「不作国贼,不谤国主」;在家的佛弟子,佛在璎珞戒上也有两条重戒,「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制就是国家的法律,佛弟子决定不犯法,决定不漏税。漏税是什么?漏税是盗戒,盗取国家的财富,那个罪可重了。你盗一个人的,你将来还一个人;你盗全国老百姓的,国家的财产是全国老百姓的税收,那全国老百姓都是你的债主,你什么时候还得清?盗戒里面最重的是盗三宝物,就是寺院里面的财物叫三宝物。如果它是个正法道场,十方信众来供养的钱,你要是拿去乱用,那个结罪比盗取国家的钱还要严重。为什么?一个国家人口有限,佛弟子的人数没有限,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这些佛门弟子,特别是出家人他都有分,你怎么可以盗他的?他是真正出家人,他是真正在行菩萨道。所以这个常住叫十方常住,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全有分,你怎么可以动用他的?所以佛在戒经里面讲,佛子纵然犯了五逆十恶,这是阿鼻地狱罪业,佛都能救,盗常住财物佛不能救。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盗常住财物佛怎么能救?你的债主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真正出家修道的人他都有分,那个结罪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学习要知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必须把三个根扎好,出家还要加一个根,《沙弥律仪》。沙弥律仪里有十条戒律,有二十四门威仪,要做到,做不到不行,做不到是假的。殊胜妙行,「证得其力」,你能够感受到这种力用,这是戒德。
第三「变化力,谓神通力用,化度众生」,这个变化力从定来的,戒德、定德、慧德,慧是选择。为什么说神通力用?人心定,本能就恢复,六根的能力就恢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这都是人的本能,你本来都有,因为你迷失了自性,你起心动念生烦恼不生智慧,如果你心定下来,这个能力就恢复。古德说「放下即是」,难就是难在放不下,放下,戒定慧就圆满。所以戒,佛经上讲得很好,有律仪戒、有定共戒,你清净心现前,清净心里头没有过失,心里头没有过失,言行自然没有过失,心是主宰。道共戒,道是觉悟、明白了,决定不会犯过失。他都能产生神通力用,你一定有善巧方便化度众生,六波罗蜜圆满了。
末后「智度三行,此智度有三种」,这个智是权智。第六是般若,是实智,那是智慧的体。前面跟诸位说过,方便、愿、力、智,统统都是般若智慧起的作用,没有般若智慧,这后面四条就全没有了;运用到最巧妙,我们讲最纯熟、最巧妙,痕迹都找不到,那就是智度。这有三种,第一种「无相智,谓观达一切诸法性本自空」,观是观照,像《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著重在那个行。般若波罗蜜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行,把般若波罗蜜做出来,这真叫得其受用。你看它第一个受用不就是此地讲的无相智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离苦得乐了。一切苦都没有了,那就是一切都乐,一切都乐就是极乐世界,只有乐没有苦,不但没有苦,苦的名字都听不到。再跟诸位说,苦没有了,乐还有没有?苦乐是相对的,有苦才显得有乐,有乐才显得有苦,这是相对建立的,苦没有了,跟诸位说,乐也没有了,那叫真乐!无苦有乐,乐还是苦,为什么?你心地不干净,你还是被染污,你染污里头是有苦乐的染污,苦的染污没有了还有乐的染污,乐的染污都没有叫真乐。那我们要晓得,极乐世界苦乐二边都没有,这叫真乐。
观照、了达一切诸法自性本空,你在一切诸法,面对一切诸法,六根接触六尘诸法,你不会起心动念了。为什么?六根、六尘、六识都是幻相,都不是真的,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冤枉了,你错了。如果真有,你分别执著、起心动念还讲得过去,叫情有可原,没有,根本就没有。连现代科学家都知道,他们研究的结论说这个世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这不就是说一切法自性本空吗?那我们要问一问,彻底了解事实真相,他对於物质现象还会不会执著?不会了。为什么不执著?执著不到,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怎么能执著?不但外面这一切法你不能执著,包括身体、包括我们的思想都没有办法执著。为什么?它也是空的,它不是真的。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万法皆空」,这是真话,没有一样是实在的,这是极高深的智慧,真正明了诸法实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你要是有执著,告诉你一句话说,因果不空;你要不执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给诸位说,因果也没有。因果从哪来的?起心动念因果就出现,不起心不动念因果就没有了。这是大乘经的精义、精华。
第二种,「受用法乐智」,「谓修行证得一切种智,恒自受用,得大自在」。这讲自受用,你自己亲证得这个境界,所以法喜充满。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这个喜悦,这个喜悦是性德,所以常生欢喜心。弥勒菩萨给我们现的欢喜相,世俗人有很多人称弥勒叫欢喜佛,其实那个样子是什么?那个样子是我们本来的样子。一切诸佛菩萨都是欢喜相,性德!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欢喜没有了?欢喜有,不是没有,变质了,变成苦恼,迷了就变成苦恼,觉悟了就变成欢喜。所以这是苦乐的两种相,而且苦乐是一不是二,总在迷悟不同,除这个之外没有别的,体是一个,觉了就乐,迷了就苦。所以佛菩萨帮助苦难众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帮助?用教学,教学能帮助你觉悟,这一觉悟,苦就没有了,乐就现前。所以离苦得乐,功在教学,功在觉悟。觉悟就要靠教学,教学特别要靠示范,教的人要把觉的样子表现出来,他真觉了,如果他自己还没有觉,他怎么能帮助别人觉?自觉而后才能觉他。阿罗汉自觉,菩萨自觉之后觉他,到佛那个觉就大觉圆满,圆满就纯粹是觉他,没有自觉,自觉圆满了。自觉到什么时候圆满?到妙觉圆满,等觉还没有圆满,妙觉之后纯是利他。所以这是菩萨位受用法乐智,修行证得一切种智。你看目标这样的明显,我们修行为什么?修行目的在哪里?目的在证得一切种智。
什么叫一切种智?套一句宗教的话来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你没有一样不知,你没有一样不能。这个能是什么?能生能现。我们六道众生在这个境界里头,自己一定要知道,能生能现,就是不知,不知就是迷。自性所生所现,因为我们迷的念头把它变质了,原本是一真法界,现在把它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苦报。谁变的?自己变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变现出来给我们受,没这个道理,统统是自己变自己受。我们自己身心,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这些众生什么关系?就好像现在的网路一样,这也是我们看不见的一个网,非常的严密,重重无尽,都在这个网路当中。这个网路确实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细胞动了,一个电子动了,更小的,一个量子动了,全都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因为什么?我们是连体的,网路连体的,他那里发些什么,我们统统都接收到。而且我们自己身体也是个发射台,我们将我们自己所有一切状况不断向外发射,同时也收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信息。
我们这个身体、这个念头是一个收发台,能收能发,因为我们迷惑,把我们的智慧德能都障碍住了。智慧德能并没有破坏,它不生不灭,虽然没有被破坏,但是我们对它起了个负作用,把它染污了,把它变质了。它本来是纯善纯净,真善美慧,我们现在把它扭曲,变成烦恼,变成恶业,变成六道三途,扭曲了。佛菩萨的教学、圣贤的教学,没有别的,希望我们觉悟,把它还原,不要扭曲,还原。还原就是最好的,就是最真实的、最圆满的、最幸福的,也是最和谐的。自性里面无量的德能统统开显了,佛家说大慈大悲,儒家讲仁义忠恕。回归到这里,就是回归到圆满,回归到至善,《大学》里面说「止於至善」,这是圣贤教育,这是佛菩萨的教育,证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今天讲的科学与哲学都在这里头,而且是达到究竟圆满。科学的究竟圆满,哲学的究竟圆满,这个境界是什么?妙觉佛果的境界,恒自受用,得大自在。恒自受用是自受用,得大自在是他受用。大自在从哪里显?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这是得大自在的相。
智度第三种,「成熟有情智」,这是妙觉果位,就是前面一条讲的得大自在。「谓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成就道果」,这叫得大自在。你看教化,教是教学,化是讲教学的成就,通过教学的手段,让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能够变化气质,都能够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所以化是成绩表现。教要不能变化,等於白教,教育没收到效果。今天这个社会教的是什么?它有没有变化?有,跟著教起变化。今天全世界,从小朋友上幼稚园,三、四岁,聪明的小朋友,三、四岁上幼稚园,老师教他、家长教他,教什么?竞争。他有没有变化?有,他真的就竞争。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所都教竞争,再提升一级叫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这个世界上你能说没有战争吗?从小就教你。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战争的结果是整个地球同归於尽,人类藉著科技这种能量能够毁灭地球。科技发展到最后就是这个结果,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桩事情怎么来解决?谁能解决得了?没有人。李老师往生的前一天,告诉身边的学生们,这是同学把话转给我的,老人说: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你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李老师最后的遗言、最后的教诲,是教我们一心念佛,专求净土。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这个世界普遍推行这种教育,竞争的教育、损人利己的教育,这种教育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了解它走的是死路,它走绝了。让人家起心动念是什么?有我就没有别人,有别人就没有我。跟任何人都是敌对的,跟父母是敌对的,夫妻是对立的,兄弟姐妹跟哪一个人他都是对立的,诸位想想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和谐?不可能!中国古圣先贤教育,从婴儿就开始教起,教什么?教让。小孩不懂事的时候,忍让;渐渐长大懂事了,十二、三岁懂事了,谦让;成人礼让,不争;最高的境界,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它是和谐的,它是符合仁义道德的,它与自性性德相应。这种教育推行到极处是圣贤,人人成圣成贤;世界呢?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全都是人造成的,就看你走哪个方向,这就是前面讲的选择的能力,你要有智慧去选择,你选择的是真正幸福,你选择的还是毁灭?
教化饶益一切众生,益是利益,饶是最丰富的利益,最圆满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教化众生。成就道果,道果是什么?是佛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让一切众生统统回归到佛境界。你本来是佛,你本性本善,回归到你的本善,这个教化就圆满,教化就成功。底下括弧有个简单解释,就是解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什么意思?「知一切道」,这个道是讲的理,宇宙人生的理明白了;「知一切种」,种是种种,一切种种意思是指的相,现象。现象很复杂,现象的作用,用《华严经》的三个字来说,一切道就是体,一切种就是相跟作用,这就是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全都包括在里头了,这叫佛智。
十波罗蜜我们就学到此地,要搞清楚,要会用,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前面两个是基础,布施、持戒。布施是放下,持戒是守规矩,你不能够严守规矩,是因为你没有放下;真放下了,自然就守规矩,欢喜守规矩,决定不会违背,任何力量强迫你违背规矩你都不会接受。为什么?你放下了。凡是不能够循规蹈矩的都是放不下,放不下情执,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七情五欲,那这规矩很难守了。真能放下,这规矩是自然,本来就是这样,还用得著守吗?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表现多自然!古人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意思很深。无论世间、出世间,不依规矩不能成就。规矩,一定要相信古人,特别是有成就的古人,更值得我们信任,为什么?他成绩我们看到了。没有成绩显示出来的,他说的话我们未必相信他;他全做到了,孔子做到了,释迦做到了,那他的话还能够说骗人吗?我们能信、能解,福分,智慧!我们能够依教奉行,那是大福报!为什么?你真能成就它。
下面说,「表十种波罗蜜,能摧伏十种烦恼」,你修这十种波罗蜜,你就能断十种烦恼。这十种烦恼是什么?就是见思惑,见思烦恼合起来十种。佛告诉我们,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三界九地,总共有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小乘经里要学,他们主修的课程。在大乘教里面,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见惑也是五大类,八十八品归为五大类,思惑也归五大类,所以一共就十种。先说见惑,学佛无论大乘小乘,都要从这里下手。我们前面曾经学过八正道,这十种烦恼就是八正道里面前面两条,一个是正见,五种见惑断掉就叫正见,五种思惑断尽叫正思惟。可见这个重要,这叫真干,这叫真修。
第一个,「萨迦耶见」。萨迦耶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身体,所以一般我们不讲萨迦耶,讲「身见」,这大家好懂,身体。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执著身是我?如果你说身不是我,人家觉得你这个人怪,你这个人跟人家不一样,你是异类。小乘阿罗汉以上,大乘初信位以上,大乘总共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没有一个阶级里说有我,身是我,没有,身见全破了,身见是从初信位就破了。思惑,慢慢的把它破尽,我们讲菩萨,十信位菩萨,二信就开始破思惑,二、三、四、五、六到七,思惑破尽了,我们讲见思烦恼断了,在小乘证阿罗汉果,在大乘七信位的菩萨,十信里头的,没转识成智。往后虽然用的是妄心、用的阿赖耶,用得正。为什么?完全用佛菩萨的教诲做标准,修正自己错误的心行,他用得正,虽用妄心,很像菩萨。菩萨用真心,不用妄心,那真菩萨。
所以一定要晓得,身不是自己,对待这个身,不要太过分的去重视它,当然你也不要有意去糟蹋它,那也是罪过。不能过分重视,为什么?过分重视,这里面就产生情执,你不但没有提升,你堕落了,堕落在哪里?堕落在六道里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真相了解之后,这个身时时可以舍,没有恐怖,念念想求生净土。我求生到极乐世界,我不能把这个身体带去,这个身体带去的时候你自己也感觉到难为情,为什么?这叫臭皮囊,肮脏的东西。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身体是金刚不坏身,是法性身,相好庄严无与伦比,这个身体带去,那就像你带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带了一些叫化子破破烂烂的衣服,你还不肯舍弃,你带这个东西干什么。所以要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统统不能带。你会变成什么?变成欢喜舍掉,一点都不会心痛,成就你圆满布施波罗蜜。圆满的布施你得三种功德,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但这三样东西都不是真的,都要舍。为什么?它身外之物,到极乐世界你所受用的全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没有开发,阿弥陀佛开发了,他开发出来供养给我们。换句话说,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如法身菩萨同样的享受,人间不能比,天上不能比,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也不能比,真正是不可思议。
第二,「边执见」,执是执著,通常我们就用「边见」,边是二边。二边是什么?分别,分别之后你又执著它,你错了。有没有二边?没有,所以二边是个错误的观念。什么二边?我、你就是二边。在这个世间,我们观念当中,从来就没有离开二边,全是相对的,相对的就是边见。有凡有圣,二边;有真有妄,二边;有邪有正、有善有恶、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过去有未来,统统是二边。二边是分裂,二边断掉就统一;二边是不和,放下二边就和谐。
我在早些年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包括这些国际上的和平会议,参加十多次,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让社会恢复安定和谐。能做得到吗?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有边见、都有对立,这怎么能和谐!我们参加去做报告,就拿出佛法这个边见来,这个东西不能要,要断掉;也就是说,决定不能有对立的这种思想、这个念头,这个就没有办法能化解冲突。冲突是从对立来的,还以对立来化解,哪有这个道理!那用什么方法?不对立了。如何要求?这还要很高的智慧,也是很高的德行。不能要求对方,要求自己,我不跟他对立,他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他对立;他跟我划的有界限,我跟他没有界限。要用德行去感化!你是用真诚心,他用的是妄心,他的心里有怀疑,也就是说他有贪瞋痴慢疑,我们心里贪瞋痴慢疑都没有了,这真诚心。他对我再不好,我对他一味不变。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怎么样对待他?用清净心对他,他这些行为、言论绝不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干干净净,不染,听而不闻,见而不著,就是一般讲绝不放在心上。心上放的什么?放的是仁慈,放的是慈悲,放的是一体,放的是智慧。我们用智慧来观察、了解,他在迷,他不觉;我很幸运,我现在有点觉悟,我就不迷了。我如果跟他一样,我要报复他,我要跟他来辩驳,那两个程度是一样高。一个高,一个低,问题就化解,为什么?高的会原谅低的,不去跟他计较。你有没有看到有一个三岁的小孩跟八十老头去打一架,有没有看到过?他为什么打不起来?三岁小孩跟三岁就会吵架,他就真打得起来,八十老翁跟八十也会打得起来,八十跟三岁决定打不起来,就这个道理,你细心去揣摩。你的程度比他高,问题不会产生,会化解的;他的程度比我高,也打不起来,这个冲突不会发生。
化解冲突的方法要戒定慧,要六波罗蜜,在中国人讲的要仁义、要忠恕。儒家的仁义忠恕真能解决问题,佛家的真诚慈悲。不但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还要全心全力帮助他破迷开悟,成就他的道德学问,让他们真正能够离苦得乐。对立、怨恨,外国人用的是手段、镇压、报复,解决不了问题,会把问题愈演愈烈、愈搅就愈乱,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身见要断,边见要断。边见断了的时候,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会对於任何一个人亲切的去爱他。他虽然不爱你,找你的麻烦,那是什么?业障,他迷惑,他没觉悟。在这个时候,正要你去帮助他,为什么?你学佛了,你要行菩萨道,你要普度苦难众生,他苦难,你跟他有缘,你怎么不度他?这叫真修行,这不是假的,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我们全都做到了。跟我处得很好的,决定没有一点贪恋心,跟我作对的没有怨恨心,永远用什么心?清净平等觉心,我们学《无量寿经》真的得到这个。觉心现在虽然没有,一定是清净、平等。你的德行比他高,他一觉悟了,他自然受感动,他自然佩服你,跟你学习;你要跟他一般见识,两个人对立,不容易化解,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知道因果就会害怕。因果里面是什么?报复,生生世世纠缠不清,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不知道要痛苦到多少生多少世,其中有一个觉悟才能化解,两个都不觉悟那太可怜了,为什么干这种傻事!
古人教给我们一句话,「冤家宜解不宜结」,一生不要跟人结怨。我们自己勤修道德,有误会我们的人,有听信两舌的人,挑拨是非,挑拨是非的人有有意的、有无意的,你听信了,於是就起对立的念头,甚至於有怨恨,我们在这个境界如何处理?经上告诉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众生讨厌我,我怎么叫他生欢喜心?我看到他在那里我回避、我离开,他就欢喜了。这个都是智慧,善巧方便。他常常毁谤我,我赞叹他。他有恶的行为、恶的念头,我不放在心上,我一口不提,他做一点点好事我都赞叹他,时间久了,他听到了,某人在那常赞叹你,你天天去批评他。假以时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明白了,他觉悟了。所以觉悟不是那么快的,一年、两年觉悟的,那个根很利,十年、二十年觉悟的很多。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他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观察,也就是他的烦恼习气很重,时间久了,烦恼障慢慢的平息,他才觉悟了。在一生当中,他感觉到惭愧,对不起他,这个人这么好,真的是好人,一生当中能遇到几个?这样好的友谊能不珍惜吗?亲近一个好人,亲近一个善人,得的利益多;亲近一个恶人,你受的伤害很多。总是以时间去做证明。为什么?他那个好他是装的,他要装一辈子也就变成真的。他装,能装一辈子,装到老死还装那个样子,那就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你装装看,你能不能装?你能装几天?
所以人到冷静的时候,年岁大的时候他就会思考,想想过去,年轻的时候在一起的这些朋友,年老的时候一半都不在了。我三十年前在香港讲经,出家在家的同修、朋友很多,现在三分之二都不在了。还在的人也不常见面,见面的时候感慨万千,真叫不堪回首。多少的机缘遇到了没有抓住,不知道积功累德,不知道改恶向善,不知道转迷为悟,不知道转凡为圣,这个机会统统错过,甚至於不知道真修真练。依照经教那叫真修、叫真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真练。身见、边见总要看得淡薄,希望自己一年比一年淡薄,这就是功夫有进步。如果一年比一年严重,那不但没有进步,也退堕了,你学得再多、学得再好,将来果报在三途,西方极乐世界没分!这不能不知道。
第三个是「邪见」,邪见是错误的,知见错误。邪见里面最多的是误会,事实真相没有了解,就相信别人所说的。孔夫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老人家说,《论语》里头讲,你看夫子对待人的态度。他说早年他对待人,相信别人讲的话,可是到中年以后他态度变了,他说我听其言要观其行。早年他相信,他不必观他的行,讲了他真相信;到自己年龄慢慢大的时候,觉得人家说的是好的,未必是他做得好,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什么?这是智慧,这避免邪见。听其言而不观其行,常常就有错误知见产生,那就会造成误会。误会对别人伤害不大,对自己伤害太大,自己造业。如果是对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对一切众生有好处的人,这样的人对他产生误会,轻易随便批评、毁谤,那个业可造重了。原因是什么?原因全是邪见。邪见所造成的这个罪业,叫你堕落在三途。明了这个因果,这桩事情可怕。用什么来破它?正见,正能破邪。这五种见都没有了,叫正见。
第四个叫「见取见」,第五个叫「戒禁取见」,这两个我们可以把它合起来看,中国人所谓成见,就这两种。成见为什么分两种?它有因有果,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譬如今天的人,我们从因上来讲,大家以为竞争才能够得到,得到你的名利,这个观念错误。财富不是竞争得到的,《汉书》里有句话说,说得很好,它说「古之进者,有德有命」。这个进是什么?进是向上提升,有地位、有财富,我们讲的富贵,提升你的富贵。古人说什么?那要德,那要命,你要修德,你要造命。在佛法讲,三种布施,遵行道德,你会提升。它说「今之进者,唯财与力」。汉朝,距离我们现在两千年,那个时候世风日下。现在要想得到功名富贵靠什么?唯财,财是什么?贿赂;唯力,叫势力,用财,也就是用不正当的威胁利诱,利诱是财,威胁是力,用这个来取得功名富贵。在那个时候有,少,不是很多,现在普遍了,全世界都用,怎么办?
所以你们知道,我对老师的感恩念念不忘,要不是老师给我选择这条道路,我早就不在人间了。不在人间到哪里去?肯定到三途去了,因为那种怨恨没法子化解。带著怨恨,带著不平,死了以后都是畜生、饿鬼、地狱,怎么可能到极乐世界?等於说把我从三途拉回来,送我到西方极乐世界,这老师的恩德。要没有遇到老师,怎么会知道,怎么会回头!老师这个恩德太大,超过父母太多,父母给我这个身命,没有办法教我离开轮回。我遇到这三个老师,这三个老师把我从三恶道拉回来,送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我从这个社会的大染缸里面拉出来,能在这一生当中保持清净不染,这个功德太大太大了,生生世世都感恩不尽。如何报答?依教奉行,往生净土,亲近弥陀,这就是报师恩。
这么多年来,有这么多人护持,护持的人太多了,千千万万,让我们在物质、精神生活,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是护法的恩、施主的恩,我们真正成就才能报答施主。古人讲的话很有道理,「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学佛的同学都知道,我们怎样报恩?报父母恩、报老师恩、报佛菩萨恩、报施主恩?都要自己真正成就,决定得生净土,我们才不辜负这么多对我有恩有义之人。包括那些伤害我们的人,都有恩德。为什么?他们对我们的伤害,对我们的毁谤、侮辱,正是在考验我们境界。他们是考试官,我来参加考试,关关通过,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只有感恩。只生欢喜心,没有怨恨心,考验我们功夫是不是真的提升,是不是真的成就了。所以那是考试我们的人,那是好老师。严格的考试,我们关关通过,你不通过这些关口,你的信心从哪来?自己信心没有,别人怎么会相信你?所以说於自己、於教化众生有大利益。
见取见是果上的,结果怎么样?结果错了。我们学佛如果学到最后生天,错了,怎么跑天上去了?天上不错,但是不是我们的愿望,降了好几级;如果来生又到人间来,那就更糟糕,那就原地踏步没动;如果堕落到三途,那退步了。这是果上,这个就是乾隆时候灌顶法师在《大势至圆通章》注解里面,最后的一页,他给我们说出,念佛有一百种果报,头一条就是阿鼻地狱。念佛怎么会念到阿鼻地狱去了?念到饿鬼道去了?念到畜生道去了?念到罗刹、修罗道去了?有!真有,不是没有。所以修学,心行太重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求与性德相应。这是前面这五种烦恼要断,见惑,断掉就是正见。
后面有五种是思惑,第六个是「贪」,第七个是「恚」,恚是瞋恚,第八个是「慢」,傲慢,第九个是「无明」,无明就是痴,就是愚痴,第十个是「疑」。后面这五个,我们常讲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麻烦。前面这五种错误的见解虽然很猛利,但是容易断,后面这个五种,贪瞋痴慢疑非常不好断,古人比喻叫藕断丝连,说明什么?说明它不容易断。这个东西统统断掉,十种烦恼统统断掉,证阿罗汉果;这十种烦恼都有,我们是凡夫,一定要记住。我们学佛没有提升,学了几十年,这十样东西都在。顶多在世间法里头,你的伦理道德提升一点,在佛法里面你是原地踏步,你没有一丝毫的进展。佛法里面讲修行功夫就在放下,这十条有没有放下?真正功夫是这个,不是说一天念多少经,念多少佛号,拜几百拜、几千拜,不是这个意思。那些都是方法,方法有没有收到效果,效果是这些东西淡薄了、没有了,这是效果。真正考验自己的功夫要拿这个来对照,我们还有没有贪心?我们的贪心跟去年比较比较,比去年重还是比去年轻?比去年轻,很好,有进步了。再看瞋恚心,在逆境里头、恶缘里头,还生不生瞋恚?要常常这样做比较。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傲慢?要真认真检讨,不认真检讨你不会发现。无明是愚痴,没智慧,想错了,做错了,都是属於无明。疑惑,疑是没有信心。头一个我们想想,这是社会普遍的现象,我对自己有没有信心?信心从最低的地方说起,我相不相信我能做个好人?我相不相信我能落实《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就是做个好人。我们曾经听说,过去我们在汤池做实验,三十七位老师两个月当中就把《弟子规》落实了。我要求的是四个月,没想到他两个月就落实了。我们自己能不能相信,我三个月落实,我半年落实,再不然我一年把它落实。这是什么?这真功夫,这叫真干!会念、会讲、会背没用,你没做到。
所以成功的秘诀,老实、听话、真干。听谁的话?听古圣先贤的话,听佛菩萨的话。佛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这十种烦恼要放下,我们哪一条放下了?现在我们讲疑,我们对圣贤教诲能不怀疑吗?我们都是学佛,都是学净土,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出五门功课,有没有怀疑?第一个「净业三福」,我们真信了吗?真信就做到了,没有做到不信,不信就是疑。疑带来的灾难比前面全重,也是后后胜於前前,一怀疑前面全没有了,连根拔掉了。怀疑真的像建大楼是地基,没有它全没有了。所以我们自己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老师。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是孔子,老师是圣贤。他在哪里?他在书本里、在经典里、在传统文化里面。我们相信,我们才真正肯学习。我们要把他们的教训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这真管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