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觉支、八圣道 - (第六集)
七觉支、八圣道  (第六集)  2011/6/21  台湾高雄(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02-039-0462集)  档名:29-238-00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二面,第五行从当中看起:

  「六、正精进者,以无漏智,应勤行精进,趋涅盘道故。」八正道,它以正为标准,其终极的目标呢?都是大般涅盘。也就是说,求得圆满的果德,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前面我们学到,「正命,以无漏智,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故」。这个三业是身口意,总的来说,一切偏邪不正都应当放下。有些细微地方,往往我们大意疏忽,其实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重、太多了,有意无意造作的罪孽。前面我们提到安世高大师的故事,这在《高僧传》里面记载著有,安世高法师也是再来人。他是安息国的王子,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汉朝时候称安息,唐朝的时候称波斯。他的父亲死了以后他做了半年的皇帝,国王,以后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修道。修成之后他跟中国的缘很深,到中国来弘法,往生在中国。是中国佛教早期翻经最著名的一位大德,他翻的经翻得好,跟罗什大师一样采取意译,中国人特别喜欢他翻成的经典。《无量寿经》他有翻译,非常可惜失传了。

  在我们想像当中,东晋时代,距离汉朝不太远,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当年在庐山建立念佛堂,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修念佛求生净土,都往生了,这是无比的殊胜。远公大师传记里面记载著,当时所依的经典就是一部经《无量寿经》,很可能就是安世高翻的本子。那个时候,《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净土只有一部经。这是初祖远公大师的时代,全都成就了,感应不可思议。远公传记里面告诉我们,他曾经三次在定中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古人确实有修养,他从来没有跟人说过,就没有人知道,他不说。最后往生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才告诉大家过去见到三次,现在极乐世界又现前,他要往生了。这往生之前才告诉大家。同学们问他极乐世界的状况,远公说跟经典上讲的一模一样。这就证明,世尊在经典上所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确确实实如来是真语、实语、如语,如语就是事实是什么样子,他就讲什么样子,不增不减,取信於大众,取信於后世。

  安世高在中国,翻经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他就到南方现在的江西去度他的朋友,宫亭湖的龙王。这个龙王在过去生当中,他们两个是同学,也非常用功,明经好施,很难得的一位好法师,通达经教,又喜欢布施。就是一点习气堕到畜生道,这道业没有成就,习气就是分卫,分卫是托钵,在外面,那个时候古印度,佛陀在世,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托钵,每天出去托钵。托到饭菜很好他就很欢喜,饭菜不好、不合口味他心里很难过,就这么一点毛病,就障碍他道业。死了以后堕畜生道,蛇身,堕在蛇道里头,这个蛇修行成了龙王,因为他明经有智慧,所以这个神就很灵,真正是有求必应,他又喜欢布施,所以他福报很大。传记里面记载的,这个龙王庙周围一千里,这很大了,周围一千里地方的群众都拜这个龙王,香火鼎盛。龙王灵验,有求必应。尤其古代,交通里面最方便的就是行船,这最方便的。水路航行这拜龙王,这是习俗,你去拜它、供养它,你在旅途上一帆风顺,它保佑你,它真灵;你不拜它,你不理会它,它就会找你麻烦,让你一路都不平安。这习气,神道的习气如此!

  所以龙王知道它寿命快到了,也知道它的同学安世高是得道的高僧,求他帮助、求他超度。安世高知道,所以译经告一段落,就特别为这个事情到宫亭湖去帮他。安世高还没有到之前,龙王就托梦给庙祝,就是这庙里面的住持,告诉他,过两天有一位高僧要到这个地方来看我,说明他跟它的关系,他这次来是来超度它的。把它所有的财物,就是十方供养这些财物,要这个住持全部交给安世高,请他用这个钱去建一座佛寺,江南第一个佛寺,以这个功德帮助他离开畜生道。所以安世高到达一切都很顺利,寺庙里面都知道了,特别欢迎他。安世高为它说法,对著这个神像为它说法,说的一些话大概都是梵语,一般人听不懂。说完之后就告诉这个龙王:你出来,现身给大家看看。它也很听话,慢慢就从神龛里面出来了,是一条大蛇,很长一条大蛇,大家看到了龙王真正的面目,以后又回到神龛里面去了之后,这个蛇就死了。所以现在那个地方叫蛇村,蛇村就是这么来的,这个古迹现在还在。安世高带著它这些供养再往南走,从赣江就是现在的南昌,在南昌建立一个佛寺,为它建立的,这是江南佛教第一个寺院,龙王奉献的,安世高去把它做成功的。他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也是坐船,有一个年轻人站在船头向他礼拜,穿白色的衣服一个年轻人。安世高告诉大家,那就是龙王,它生忉利天了,现在是天身来感谢。这是有个好同学帮他忙,如果没有这个好同学,这龙王死了之后它会堕恶道,它造了很多业,谁替它修福?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人不能造作恶业,人心地要清净、要平等,不能有好恶,不能有分别执著,他的毛病在此地。我们看他这段故事,这出家人算是个好出家人,明经好施还堕畜生道。那我们想想自己,我们对明经好施没做到,经教不明,没有智慧;不好布施,没有福报。他堕在畜生道能做龙王,是有福报、有智慧;我们如果堕在三途,跟他相去远了,不如他。所以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不要去想它,愈想愈错,要怎么办?多读、多听。听不懂,多听,遍数听多了自然就懂,遍数念多了也会懂得。古人所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千遍念下来,你心定了。所以读经,我们在报告里面讲得很多,读经是实际上真的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恭恭敬敬的读,以真诚、清净心来读经,读经的时候如同面对佛菩萨,听佛菩萨开示,这就是持戒,一遍一遍的读这是持戒。时间久了就得定,三昧现前,通常应该在三年到五年一定会得三昧,现在有人做,真如此!得三昧,三、四年一定开悟,纵然不能够大彻大悟,也可以达到大悟。彻悟那是证果,那个境界里头一切法全通了,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

  这个方法,早年李老师教我,我跟他十年,听他讲经,他不准我记笔记,他要求我专心听讲。在讲经这两个小时当中,决定不能有妄想,要把精神集中专心听讲,你才有悟处。会听经的听教理,理明白了,一切经都贯通,没有学过的你都会了、都懂了,这是上上根人。如果不是上上根,我们做不到,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听教义、听义理,义理是局部的,不是完全的。我们学净土,经的义理通达,净宗的这些典籍就能贯通,与净宗相应的典籍也能贯通,没有办法全部贯通,能贯通一部分,这都叫会听。所以老师不让记笔记,记笔记是什么?你就会这一部经,再换一部经你就不会。所以我跟他十年,听他讲经我没记过笔记,这就现在人所说的活学活用,不要死在文字里头。我们同学当中,还有一个专门记笔记,记得很详细,我跟他两个方式完全不一样。老师不障碍他,根性不一样,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了解。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对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这是个好老师,高明的老师。现在在这个时代,遇到这样的老师难!师生的缘分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老师要找一个学生去传法也不容易,传法的学生什么条件?给诸位说,最重要条件就是听话,所谓老实、听话、真干,具备这个条件肯定学得出来。

  老师讲的阳奉阴违,那就没办法,决定不会成就;一定要依教奉行,最重要的,理要搞清楚,方法要搞清楚。理论跟方法你都懂了,怎么修法是活的,你自己自然就会,不必要人教你。世尊当年在世只是讲经教学,没有带领大众修行,为什么?修行在个人。各人根性不相同,不一定是一个方法。所以法门无量,大乘经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清净心是正觉,平等心是正等正觉,后面那个觉是无上正等正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它的意思,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学佛是求这个东西。可不要把方向搞错,不是求功名富贵、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的。是求清净平等觉,或者是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晓得,「正精进者,以无漏智,应勤行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不能修乱了、不能修杂了,进是进步,不能退转。中国古老教学法里面所教导我们的,很符合精进的精神,中国用这种教学法用了几千年,「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上前面的八句,第七句、第八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中国人最内行,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像英国汤恩比这一流的人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刻的研究,他尊重、他佩服。中国古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成果,有累积教育的经验举世无双。你展开中国历史,世世代代有大智慧的人、有大福德的人出现在世间,有福、有德,智慧、福德。怎么教成的?中国人懂得胎教,做母亲怀孕她就懂得。中国古礼上讲有怀孕之礼,有这条,这个里面讲什么?最重要是讲怀孕的时候,做母亲起心动念影响胎儿。起心动念会影响,言语造作就更不必说!所以怀孕这十个月当中,你要想你的小孩好教,将来长大容易调教,这个胎教就比什么都重要,这十个月当中。像过去周文王的母亲,这是记录在历史上的,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眼睛看东西,不善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不看;「耳不听淫声」,耳听声音,这个声音不善、言语不善、音乐不善不听;「口不出傲言」,说话的时候柔和、温柔。这是什么?对胎儿有影响,知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会影响胎儿。

  这个时候学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修《弟子规》。你真正把《弟子规》在家庭里面落实了,孝顺父母、孝顺公婆,友爱兄弟姐妹,和这个邻居和睦,胎儿就端正,将来他出生非常好教,这个根扎得好。小孩一出生,睁开眼睛他会看,竖起耳朵他会听了,所以他的父母,凡是接近他的人都要守礼,为什么?表演给他看、做给他看。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他从出生他已经学了一千天,虽然他不会说话,这一千天的教育就叫扎根教育。这一千天他的印象就太深刻,他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这种教育,外国人找不到,只有中国人懂,圣贤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肯定父母负责尽职,不但生你养你,把你教好了,从这个根基上你才能成圣成贤。你没有这个根基不行,现在从三岁才开始教,来不及了,他已经学坏了,你怎么教他?现在我们普遍听到,做家长的人说儿女不好教,做老师的人说学生不好教,当然。为什么?扎根教育疏忽了,没有人去做,也没有人懂得,也没有人说了。在我这个年龄,小时候有说的,说的人很多,做的人也不多了。大概抗战结束之后,说的人就没有了,我在二十岁、二十多岁以后就很少听到人讲。小时候常听,特别是十岁之前已经记事了,懂得事了,常常听人讲家教。中国,中国人古代的教学底蕴还是非常深厚,虽然丢掉一、二百年,现在真正有人教还行,还能够把它找回来。

  我们如果真正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与人之间不要有冲突,能够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只有靠中国传统教学,除这个之外,你想不到第二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太重要。中国教的是什么东西?《弟子规》你看看,总纲里面所讲的七桩事情,「孝、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最后是「学文」。前面六条都是德,做人基本的道德,第一个讲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尊长敬贤,这属於悌道;谨是谨慎。信是信用,佛法讲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信,言而有信。然后把这德行扩张,不但爱父母、爱你的家族,你也能够爱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发展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超越国家的界限、超越种族的界限、超越信仰的界限,就是文化的界限,博爱。亲近圣贤,亲近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向他们学习。最后你还有精神、还有能力,你才可以学文艺,丰富你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中国的教育核心、指导核心是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几千年传统的教育没有离开这个范围,最高指导原则。我们今天把祖宗东西丢掉,不学了,社会乱了,地球灾难现前,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的。怎么去救?把传统老祖宗东西找回来就救了,救了自己、救了社会,也救了地球。这要找什么?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能带头干。不是真正觉悟他做不到,所谓「能说不能行」,修无法师讲的「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能说能行。

  我这次去访问日本是第七次,住了半个月,半个月哪里都没去,就是讲经一天四个小时。住在冈山小镇,这个小镇以前我在那里住过两次,那两次都是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在日本冈山召开的。我对这个小镇印象很深,这个小镇居民很朴实,很难得。小镇里面的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居民多半是年岁老的,还有小孩、妇女,都很老实,没有贪心,知足常乐。所以社会风气好,人非常善良,就是日本一般农村大概都是这个现象、这个样子,所以农村很可爱。如果能够把传统文化来推动,那是个很好的地方,人民好教。一个地方做好了,能够影响到一个县、一个城市,会形成一个传统文化典型的小区。从这个小区慢慢它就会影响它的邻近,也能够让全世界爱好和谐的人来学习,来参观、来学习。对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会有很大的帮助,会让许许多多专家学者重新建立信心,所以这是大好事情。我在日本,希望日本天皇能够推动,不但能救他的国家,也能救全世界。所以像这样的好事,我们真的是要真精进,以无漏智,这个无漏前面讲过,绝不夹杂个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决定没有,这叫无漏智。如果还有个人的名利在里头,有个人的私心在里面,你就全都破坏了,智慧就没有了。智慧变质变成什么?变成知识,智慧里头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知识里头有。

  所以要勤行精进,样样都要精,都要求进步,包括我们的饮食起居、文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求进步。现在我们如果细心去想想,现在有的地方进步太快,有的地方退步,有的地方完全消失了,这就是灾难的现象。这个社会文化它不平衡了,我们中国一般人讲反常,常是正常,与正常相违背叫反常,反常人要受苦,反常是错误。常是什么?永恒不变的真理,永恒不变真理的核心是亲爱。在中国伦理上讲父子有亲那种亲爱,那个亲爱不是学来的,是天性、是自然的。我在日本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就在冈山,我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在冈山他们当地的同修陪著我就观光旅游,因为开会只有三天,完了之后陪我去日本那些名山去访问,有十几个人跟著我。当中有个年轻的妈妈推著一个小车,带著她的儿子四个月。我们在路上散步的时候,我忽然停下来,我让大家来看,你看看小孩四个月,父子有亲就在这里看出来。你看他的母亲对待这个儿子,四个月大的儿子,四个月大儿子不会讲话,你看他的眼神、你看他的动作,他对他妈妈那个爱很容易看到,这小孩没人教他,母亲也没人教她,出自於天性,五伦里头父子有亲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就从这里生起来的,教育的目的呢?是希望这种爱能够一生保持不变,这就是孝道,这是中国教育头一个目标,天性的爱永恒不变。第二个目标是把这个爱发扬光大,从他爱他的父母展开来,爱兄弟姐妹、爱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再展开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这是中国传统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从这个地方延伸才有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基本的道德观念建立了。

  五种常道永恒不变,这是常,这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仁爱,就是父子有亲这种亲爱发扬光大。仁是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对待一切众生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我怎么样对待自己,就要怎么样对待别人,这是仁,推己及人,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先要怎样对人。义是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合理、合情、合法,这是义好,三方面都顾到,理、情、法,这叫义。礼是礼节、礼貌,就是规矩,人与人交往一定要有礼节,没有礼节就乱了,社会就乱了,礼里头讲求尊卑上下不能错乱。中国从汉朝到满清两千年,用什么治国?用礼,比法好,礼里头有情、礼里头有义。所以中国号称礼义之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汉武帝定了这个制度之后,用孔孟学说来治天下,中国这个地区就成为礼义之邦。礼下面是智,智我们今天讲的理智,而不是感情,感情容易误事,所以人要有智慧。情里头有迷,智可以帮助它、纠正它,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用理智不用感情,情转化成智慧,这是对的。末后是信,人言曰信,人得像个人,人要有信用,首先要信自己,信自己的本性是圣贤。《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自己本性本善。大乘经上佛教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学佛,第一个信,信我自己本来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

  你学佛学得不成功,什么原因?因为你不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你学习传统文化没有进步,因为你不相信「本性本善」。特别是大乘佛教,你进佛门来接受三皈传授,三皈传授完全讲自性,你三皈依皈依谁?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你去看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怎么传授三皈的?我们今天皈依念这个誓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惠能大师不是这么讲法的。惠能大师的三皈依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再加以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我在最初二十六岁学佛看到《坛经》,就感到非常惊讶,他为什么这样讲法?在我们想像当中应该在唐代,能大师那个时代,佛法传到中国来差不多有七百多年,时间久了愈传愈讹,就是三宝被社会大众已经有误会了,他才会这样说法。如果是正知正见,他就不必这么说;大家对於三宝产生误会,所以他不能不这么说,把三宝的真正意思说出来。你皈依佛是皈依自性觉,不是外头来的;皈依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见,八正道里头正见、正思惟;皈依僧是自性净,是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里头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所以这个经题具足三宝,觉正净都在这部经上。这部经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不是从外面。

  释迦牟尼佛的自性跟我们的自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阿弥陀佛的自性跟我们还是一个性。这个自性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从哪里来的?从自性变现出来的。怎么变现的?为什么变现的?这个道理都在大乘经里头,你好好的去读,你慢慢全都明白了。所以佛法是大学问,佛法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或者我们简称佛陀的教育。它是宗教,但是不是现在一般人对於宗教产生的误会,那个对宗教的看法是错误的,一般人看法宗教是迷信的,这个错了,他根本不懂得宗教两个字怎么讲法。中国人解释「宗教」两个字,你去查字典,宗怎么讲法?教怎么讲法?宗教合起来怎么讲法?那个字典上写得很清楚。宗有三个主要的意思,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大众所尊重、所崇仰的,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合起来宗教是什么意思?宗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佛教完全符合,一点都没讲错,这两个字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它解释错了。佛教在现前社会,确实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出现,真正的佛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现在好像看不到了。在中国三百年前,你可以看到。

  我这次在日本,问日本人,日本人告诉我,四百年前他们的佛教是教育。你看对《无量寿经》的研究、讲解,这个风气超过中国,日本的祖师大德对於《无量寿经》的研究可下了功夫,留下来的著作非常丰富,重要的注解有二十多种,如果加上次要的大概到六、七十种,这么多!而在中国只有两种。所以他们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佛教是重要的教育,现在衰了,现在宗教教育没有了,名存而实亡。现在宗教是什么?跟中国一样,以经忏佛事、祈祷、为亡灵诵经,以这个为主,这样一变就变成现代人所理解的宗教,迷信,为死人服务的,大家听说宗教都是这个。宗教里面搞祈祷,佛教里面诵经这都是属於祈祷,乃至像我们现在做三时系念、各种法会,统统是属於祈祷,这些东西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从他开悟就开始,他三十岁开悟,七十九岁圆寂,没有一天不讲经,没有一天不教学,所以他真的是教育。这些祈祷式的宗教,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

  我年轻的时候学佛,我对这个有疑问,为什么教育变成搞祈祷,为死人服务?那个时候我向道安法师请教,这是台湾一个好法师,我第一次去日本就是他带我去的。他组织一个访问团,好像有三、四十个人,这个团很大,到日本玩了二十多天。这头一次,那年好像我四十九岁,不到五十岁,四十九岁,跟他老人家去的。他告诉我,他说:应该是唐明皇带头的。我说:怎么是唐明皇带头的?唐明皇遭到安史之乱几乎亡国,得力於郭子仪这批将军,把这个动乱平息,死了很多人。所以在每个战场,明皇都建一个寺庙叫开元寺,开元是他的年号。这个寺庙建的什么意思?就是像我们现在讲的像忠烈祠一样这种性质,追悼战争当中死难的军民。请出家人到这边来诵经超度,实在讲那个时候是追悼仪式,真从他开始的。帝王这样做了,以后民间有老人过世也请出家人去念念经,附带的。但是我们能想到,那个时候老人过世能请出家人去念部经,念个佛送一送,肯定都是富贵人家,普通人家不会做的,这些达官贵人、大富长者才有这个机会去做。慢慢演变到民间普遍去做,延伸出来的。

  但是一直到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寺院庵堂还是以教育为主,而不是经忏法会,不是这个,都是教学。这个教育是皇上管的,归皇上管,宗教教育、道教都归皇上管,儒家的教育归宰相管,在中国佛跟道是皇上管。完全变了,教育没有了,完全以经忏为主,这就是现在所谓宗教,应该是慈禧太后。因为慈禧之前历代帝王都是三宝弟子,他们都是有皈依师父的,所以有国师,皇帝的老师、师父,学佛、学道的。只有慈禧对佛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尊重,她自称为老佛爷,把诸佛菩萨都贬一级,贬到她下面,她跑上面去了,她是老佛爷。上行下效,这个国家领导人这样做法,让其他的人对於佛教这个教学就疏忽了、冷淡了。慈禧到清朝亡国大概一百年,这一百年当中佛教大幅度的退转,宗教教学少了,到民国就更少了,民国年间讲经说法的法师只有十几个人。在隋唐的时候,一个寺庙里讲经法师都不止十几个人,你说全国有多少?留下来这些著作多丰富,你到《大藏经》上能看到。所以佛法兴衰这段历史,不能不知道,怎么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定要把它原因找出来,我们如何再恢复。不能恢复传统,我们就遭受灭亡,佛教灭了、传统文化灭了,中国民族灭了,国家还能不能继续生存大有问题,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读七觉支,读八正道,感触很深。七觉支、八正道是正法的标准,他们终极目标是大般涅盘。现在学佛的人,他目标是什么?升官发财,求佛菩萨保平安。他能不能求到?求不到,那是迷信。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有这句话,这话不是假的,佛是教我们怎么求?你懂得理论、你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你一定会得到。佛给你讲道理,你求发财,能不能求到?能,对什么人说?命里没有财。命里有财他自然就发了,命里没有财的,佛菩萨教你这套方法,你去修你就能得财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身体不健康,烦恼、习气、毛病很多,活得很痛苦,你想活得快乐,活得健康长寿,行,佛有方法帮助你。你把这些道理学会、方法学会,依教修行,自然就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不是假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福报,前世没修,也没有寿命,短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这一生全是老师教的,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财从哪里来的?是财布施来的,才明了。财布施,他得有才行,才能财布施,没财怎么办?没财,有内财布施,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内财?内财是做义工。做义工,我们身体布施,就是服劳役,用我们的智慧布施,这也属於财,这个比外财功德还大。外面财,那个时候我实在生活太苦,每个月得的那点钱,维持一个最低的生活水平,就饿不死而已,哪有钱布施?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可以,行,一毛钱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勉强也行。老师告诉我,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你要常有布施的心,要有这个念头,你要去真干。我们听话,就真干,一毛、一块怎么布施?那个时候开始去逛寺庙,在寺庙里抄经,经书买不到,想读的经那只有去抄。看到有人印经,拿个纸单来凑钱印经,多少不拘,我们写个五毛、写个一块。还有放生的,也是拿个纸单来大家凑钱放生,一毛、两毛都不拒绝的,就这么修。三年之后,效果就出现,收入就多了,多了就多施,老师教给我,他说:你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别留。

  以后读了《印光大师文钞》,明白了,完全跟印光大师学习,印光大师是十方供养,他老人家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我一生跟他老人家学,就干这桩事情。印多少书,你问我,我记不得;花了多少钱,我也记不得。以美金计算,这么多年来印经布施,至少超过一个亿以上,总有一个亿到两个亿,钱从哪里来?不知道。现在送钱给我不要了,为什么?年岁大,不干了,不干这个事情,现在讲经布施,每天四小时讲经布施,内财布施。什么都不要了,得大自在!三种果报都得到,财用不缺乏,虽然什么都没有,但什么都不缺乏,衣食住行都有大家照顾著。智慧增长,这你们大家能看到的,健康长寿也看到的,智慧增长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老师教我这三种布施,我都是精进在奉行,果报不可思议,真的不是假的,我做了六十年,愈做愈欢喜。

  第七正念,「正念者,以无漏智於应念正道法及助道法,心不动失故」。不动不失这叫正念,还是以无漏的智慧於应念正道法,你应该念的,那是什么?是你主修的这个科目。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如果把它分成科系来说,比今天任何一个大学都丰富。所以那是学校,大学校!我们一生要想把世尊所讲的东西统统都学,你就错了,你学不到的。这一部《大藏经》,你每天看八个小时,从头到尾看一遍至少要三年,不是一生能够学得了的。所以在隋唐时候,祖师大德就分科,我在这个一代时教里面,取一部分专学,叫分宗。大小乘一共十个宗派,十个宗派好像一个学校十个学院,宗里面再分派,派就好像学系,我读哪个学院、读哪个学系,然后这个系里头,一个系里头有多少部经典,我只学一部叫分科,便利修学。而且佛说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每一部经、每一个法门,都能帮助你得定、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证果。所以实际上来说,不必学很多,一门就够了。学一个宗已经就太多,一个宗里头的经论不少,有几十种。净土宗的算是最少的,可是如果你看看净土的典籍,毛凌云居士我跟他很熟,这老前辈,我们也曾经一度同事,有几年的时间在一起,他退休之后编了一部《净土丛书》。净宗的典籍也非常丰富,他编这部书的时候我知道,我那个时候刚学佛不久,精装几十册。我们有没有必要?有必要做参考,但是如果你用这些东西做材料去修学,太多了,也会把你搞杂、搞乱了。还是用古人的老方法,你要相信,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所以我现在心里想著,年岁这么大了,不再跑了,哪个地方找我,我不去了。我希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这一门就是《大经解》。夏老居士的会集,黄念老的注解,我就想在这部书上一门深入,晚年专门学这部经,专依这部经的教诲来修行,一个目标求生净土,其他的全放下了,教内、教外的活动我都不参加了。日本这一次是遭了大难,前首相鸠山邀请,还有日本的佛教会水谷幸正长老,他们邀请,我去了,去干什么?还是讲《无量寿经》。叫我讲别的我不去,我们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什么地方请讲《无量寿经》可以,条件呢?他必须有摄影棚、必须有网路,全世界可以收听,我就这么一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我不去。所以不想再动,一个地方住定了,我往后的进步,我有信心会超过过去六十年,这肯定的。

  正念,我就念这一部经,就念这一句佛号,这是我的正念。正道法主修的是念佛,助道法还是念阿弥陀佛,正助都一样,心住在佛号上不动了,不会失去。专修专弘,我们用网路、用卫星,既是自利也是利他,中国古人讲「独善其身」是自利,「兼善天下」是利他,我希望有几个志同道合在一起共修,人数不要超过十个人。印光大师定的是二十个人,我减一半,二十个人要大福报,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我们希望有十个人就心满意足。专修净宗,十个人不必完全学《无量寿经》,他可以学《阿弥陀经》,可以学《观无量寿佛经》,可以修《普贤行愿品》跟《大势至圆通章》,还有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净宗的五经一论,决定是精进不夹杂。有十个人十年不下山,把心定在一起,十年之后,我想对佛教会有些贡献,对正法久住。这十个人十年之后看缘分,如果有缘每个人可以各化一方;没有这个缘分,那我们这个小地方,我们不离开这个小地方继续努力,二十年、三十年,时间愈久愈好,你的成就愈踏实、愈坚固,力量愈大。

  印光大师的成就是在普陀山,他在寺庙里头,寺庙里分配他一个工作,他管理藏经楼。他在藏经楼里面住了三十年,心是定的,每天读经广学多闻,一旦被人发现,这是个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高僧。他老人家七十岁才出名,七十岁以前没人知道,真正是中国古人所谓厚积薄发。他八十岁圆寂的,弘法只十年,这十年弘法的效果,在中国最近一百年当中第一人,没有人能超过他,为什么?积得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现在也特别欢迎年轻人,二、三十岁发心,能够好好的学个十年、二十年,那就成就大师级的法师。他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住持佛法,有能力教化众生,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做不到。日本佛教有十三个宗派,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他们那些开山的祖师也全都在比睿山修行。这个山我去参观过,日本人称它是佛教的母亲,各个宗派的祖师,开山祖师全都是在这里修行的。我去访问特别留意,向方丈请教,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在山上修行,最短的时间在山上住多久?告诉我,最短的时间都住十五年以上,最长的住三十多年,所以他有那么大的成就。

  我们今天能有个很好的修学环境,把心安定下来,十年决定有成就。根要扎得深、根要扎得好,也就是世法的标准,是《弟子规》、《感应篇》,真正发心学佛,这两样东西应该是百分之百的落实,你做到了。从这个基础上去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很容易落实。你这三个根坚固,你就取得学圣贤的基本条件,作佛、作菩萨的基本条件,你有了。在现前这个时代,所谓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要讲学,不能专门用修行的功夫,用修行的功夫那是度老修,度初学的不行。特别是对现在的知识分子,你要能讲学,能讲学,这些经典要能通达,一部就可以,一经通一切经通。可是经典都是文言文,所以还必须学文言文,文言文过去李老师教给我们,背五十篇古文,你能背、能理解、能讲,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换句话说,《四库全书》、三藏十二部,文字上的障碍没有了。这个工作要做,大概要一年的时间,你一个星期学一篇,一年五十个星期可以学五十篇,如果两年,那你基础就更深。李老师说,能够背诵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要是熟悉一百篇文言文,必须要用两年功夫。

  现在世界书局很快有一部书出来,《国学治要》,这是我在香港得到这么一部书,太难得了。民国初年,一些专家学者大概就想帮助后世,帮助我们现在这些人怎样进入《四库全书》。早年我想到,我得到第一部《四库全书》,我心里就想著,这么大的分量从哪里读起?总得有个方法,所以我就想到要找几位专家学者,教国文的、教历史的,就文史老师请几位,让他们在《四库》里头去选,经史子集选出一些精华,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做个节本,做为《四库全书》的导读。我做了,在国内请了一些教师做了三年,也花了一些钱,送给我的时候不适用,这说明什么?国文程度不一样。没想到民国初年,就商务印书馆刚刚开办时候,那一批专家学者老先生他们想到,他们就开始编了,这部书花了十年编辑成功。它后头有个序文,我看了序文,丁卯年这个书完成,丁卯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说这个书是在我出生前十年他们开始的,太好了!

  我看到这部书如获至宝,大概可能只有这一部了,再找不到第二部,我请世界书局印一万套,这个书就不会失传。有这部书,年轻人真正肯发心,你就有缘分去入《四库》,你认识《四库》、你了解《四库》,你对《四库》会产生浓厚的感情,你好好的深入这部大书。这是乾隆皇帝的杰作,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稀有的一部大丛书。这个月底书就可以出来,它这里面也有选的一些都是《四库》的精华。我们台湾早年,这些专家学者也做了这个工作,国语日报所出的《古今文选》,里面所选的东西都非常之好,跟这个《国学治要》一对比,差不多有两百篇文章是相同的。所以我就跟蔡老师商量,就在它相同部分里头,我们精挑细选选一百篇。《古今文选》可以做参考,它有注解、有注音,又有白话文翻译。真正在这个地方选一百篇古文,用两年的时间,你文言文的钥匙拿到了。你阅读《四库》、阅读《大藏经》,文字的障碍全破了,两年功夫可以完成。德行基础奠定,文言文学好,往后你一帆风顺,你才能真正有成就。没有这个基础不行,基础要扎实,愈坚固愈好,根深蒂固,后来的发展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