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大誓愿第六 - (第二十五集)
发大誓愿第六  (第二十五集)  2010/12/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02-039-0217集)  档名:29-204-002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六十八面第八行,新罗元晓法师,从这里念起。

  「新罗元晓师於《宗要》论无上菩提之心曰:一者随事发心,二者顺理发心。言随事者:烦恼无数,愿悉断之;善法无量,愿悉修之;众生无边,愿悉度之。於此三事,决定期愿。」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唐朝时候,现在的韩国,元晓师他在中国留学,是个很出色的留学生,回到韩国之后,成为一代的祖师。《宗要》是他写《无量寿经》的注解,称为《宗要》,他在这上面给无上菩提心做了一个解释。他也讲随事发心,顺理发心,跟前面我们所读的《往生要集》里面所说的「缘事菩提心、缘理菩提心」很接近,意思都差不多。言随事,前面讲的是四弘誓愿,这个地方他只讲三个,只讲三句,意思跟四弘誓愿也很接近,你看第一个,四弘誓愿说「烦恼无尽誓愿断」,他此地说的,烦恼无数,愿悉断之。由此可知,发菩提心不能不断烦恼,为什么?菩提心是觉心,烦恼是迷,因为有烦恼,觉心就显不出来。

  我们知道,觉心是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三字经》里的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迷就不善,觉就善了。所以本善在大乘法里面称为本觉,中国古大德讲本善,本善跟本觉实际上是同样的境界,是一桩事情。现在我们不善,不善是习性,因此教学就非常重要。教学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个教学的目标,古人讲宗旨,主要的,就是如何能够保持本善而不迷惑;其次,已经迷失了本性,如何帮助他恢复本善,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标。所以中国古时候教学,学生读书志在圣贤,圣人那就是保住本善而不会变质,贤人一定是从不善回归到本善,这是贤人、君子。古时候教学,你看看,以这个为目标,跟大乘教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

  第二,善法无量,愿悉修之。什么是善法?利益众生的都是善法。反过来,利益自己的都不是善法,这一点大乘教里头讲得清楚。你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我利益自己不是善法?我们想想,大乘佛法学的是什么,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是要成佛。大乘经佛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不是佛了,为什么不是佛?现在你为自己,你就是六道凡夫,错了。为什么说为自己就错了?《金刚经》是中国人必读的,不学佛的人也喜欢读,你看《金刚经》上半部讲的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具足是六道凡夫,不再分别执著这个四相,你就入佛门了。你要再问为什么?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执著假的不肯放下,这叫迷,迷什么?就迷这个,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断烦恼,头一关就是放下身见,就是破四相,什么人破了?《金刚经》说得很清楚,须陀洹就破了,小乘初果;大乘,像《华严经》上所说的,十信菩萨初信位,初信位就是刚刚入门,好像小学,大乘里佛教的小学一年级,就破了。这一关不能破,你没入一年级,你还在幼儿园,不是佛的正式弟子,这个一定要知道。烦恼不破,善法就不能建立,烦恼障碍了善法、破坏了善法,道理在此地。

  我初学佛的时候,我向老师请教,佛法殊胜,令人仰慕,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能够契入?老师告诉我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入门。看得破是明了事实真相,放得下就是放下烦恼。烦恼里头,头一个是放下身见,无我,确实没有我,六道十法界,执著这个我是假的,特别是六道,执著这个假我,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正法?特别是大乘里面,纯正纯圆,那是什么?纯净纯圆,《华严》、《法华》这是标准,我执没有破,你就入不了门,这叫正法。经论里面,佛讲得很多,须陀洹断烦恼,断哪些烦恼?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见惑,这个统统断掉才能证须陀洹果,也就是十信菩萨的初信位。

  佛在教学,把这些东西归纳,归纳为五大类,这容易教,也容易学。八十八品见惑,分为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第二个是边见。身见就是执著身是我,这个错了,身不是我。边见就是现在所讲的对立,我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法对立,我们今天讲相对的。这是什么?这是所有烦恼的根源,从对立才起矛盾,从矛盾才产生冲突,冲突再提升就是斗争,所以今天的社会都讲究竞争,这是搞六道轮回,这决定不是佛法,佛法里头没有竞争,佛法讲六和,哪来的争?有争的念头、有争的行为,那永远搞六道轮回,而且六道轮回应该多分是三恶道。你看人天,圣人君子他不争,他讲究让,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教学,教小孩,从小就教他让,先是忍让,慢慢学会了谦让,提升了,谦让,到高境界的时候,礼让,让到底!哪有争的这个念头?争的这种念头、这种行为,君子之所不齿,没这种道理。真正能够放下边见,放下对立,社会就和谐,冲突就化解了。

  第三种叫见取见,第四种叫戒取见,这两种我们可以把它合起来,中国人所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有两类,属於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属於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就是这两个我们中国人合起来叫成见。没有成见的人,心地清净,在这个世间一切可以就像普贤菩萨一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最后一种叫邪见,就是除上面这四大类,不属於这四大类,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就归到这一类,叫邪见。这个东西没有了,才入佛门。所以佛门不是说你研究多少部经,你持戒、行善、念佛,不是这个,与这个不相干,关键是你烦恼还有没有?它障碍自性。诸位要知道,学佛终极的目的是明心见性,不仅仅是禅宗讲,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最后都是明心见性。所以《般若经》上佛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到最后都见性,没有两样。只是修学的方法不一样,门道不相同,方向是一致的,目标是一个,这就是所说的佛佛道同,法门平等就这个意思。

  佛为什么说这么多法门?因为烦恼太多,个人根性不一样,法门多了,便利於大家学习。你觉得哪个法门适合你,你就用这个法门。但是一定是烦恼轻、智慧长,那你就修对了。如果你修学这个法门,烦恼断不掉,甚至於烦恼更多,那你就全错了。功夫得力不得力是清净心有没有现前,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上,这个标准是清净平等觉悟;阿罗汉证得清净心,菩萨得平等心,佛是大彻大悟,觉字,觉是佛。这很管用!烦恼断了之后,才能修善法,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善,这个善的定义你搞清楚了。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是对立的,那就不善。六道里面讲善恶,修善生三善道,造恶呢?那你就会生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它不是佛所说的善,佛所说的善超越六道轮回。

  五种见惑断了,还有思惑,思惑是思想上的错误,三界九地一共八十一品,佛也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贪瞋痴慢疑,这五大类,这个东西也要断。不但没有这些行为,念头都没有,贪瞋痴慢疑的念头都没有了。这个疑特别是对於圣教,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你要有怀疑,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要想出离六道轮回,你要相信圣贤教诲,中国古人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什么不能怀疑?圣贤人是开悟的、明心见性的,我们是在迷惑,六道里头迷得深,四圣法界迷得浅,也没开悟。四圣法界里,有声闻(就是阿罗汉)、有辟支佛、有菩萨,最高的有佛,那个佛也没有大彻大悟,十法界的佛。所以十法界,我们今天讲六道是凡夫,佛在经教里面把凡夫分为两种,六道里头叫内凡,六道之内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叫外凡,六道之外的,他还是凡夫。为什么说他是凡夫?他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但是他们的妄心用得正,正在哪里?因为他对於佛菩萨教诲不怀疑,他完全接受,依教奉行,所以他行得正。十法界里面的佛虽然不是真佛,很像真佛,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很像真佛,就是三藏经典里面的教诲他做到了、他落实了。如果他能够转八识成四智,那他就是真佛,就不是假佛,他就不住在十法界。告诉你,十法界也是假的,不是真的,他用真心,不是用妄心。

  由此可知,十法界里面全是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用的是这个。四圣法界觉,用妄心,他觉,他依佛,叫皈依佛,真正皈依佛;我们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靠经典上给我们讲的觉,这叫皈依佛。所以皈依的意思要懂。哪些是真皈依的?四圣法界是真皈依,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你看我们六道里受了三皈依,还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这就是假的,有名无实。四圣法界那是名实相符。转八识成四智是真心了,转第六意识,就不用第六意识了,那是什么?妙观察智现前,自性的智慧,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是自性里的德,德行;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自性本具的般若完全现前;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得大自在,这用真心。用真心那是真佛,用妄心不是真佛,所以天台家讲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大乘经里面讲的善,通常看成善恶的善,错了,善恶的善在烦恼里头。这个地方的善,至少我们要用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四净德,这是善,「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是善,法身菩萨,这是善。愿悉修之,我们发愿要像地上菩萨一样,真修。

  第三,众生无边,愿悉度之。这跟四弘誓愿第一愿一样,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怎么度他?教他。众生觉悟、回头了,这叫得度。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教学,这诸位要知道,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众生苦,苦从哪里来的?迷失自性就苦了,他有烦恼,他有习气,他造恶业要受苦报。佛菩萨怜悯大家,帮助大家离苦得乐,你觉悟了你就离苦,你明白了你就得乐。所以大乘经教里面,诸佛如来那真正是在度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他的方法就是教学,不但言教,最重要的是身教,他做给我们看。於此三事,决定期愿,就是上面说的这三桩事情,决定,期是期望、期待,这个愿要圆满。

  下面解释,解释得好,「初」,断烦恼,断烦恼「是如来断德正因」,这讲三德,断德、智德、恩德。佛殿,我们看到供佛的大殿,匾额上写的「大雄宝殿」,这什么意思?佛是大英雄。英雄是什么意思?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叫英雄。六道众生做不到的,就是烦恼断不掉,佛有办法,他能把烦恼断掉,这称之为大英雄。我们学佛,头一个要学佛的断德,这个断就是放下,所以这是如来断德的正因,不断烦恼怎么行。烦恼怎么断法?如果不能深入经藏,你就没有办法。所以老师教我,看破在前,放下在后,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所以你放不下。看破了自然就放下,看破帮助放下。那放下呢?放下又帮助看破,这境界提升了。大乘法里,从十信位的初信一直到等觉,《华严经》里排列的五十一个阶级,就好像五十一层大楼,我放下第一层,我到第二层;我放下第二层,我又到第三层;放下第三层,我到第四层。所以看破、放下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放下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看破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学不行,不学到一个阶层之后就再不能提升,再上不去了,什么原因?他不肯学。学无止境,中国古人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还学不了,得勇猛精进,才能学到佛的那个阶层。

  「次」,善法无量,愿悉修之,「是如来智德真因」。所以智慧在哪里?智慧从行善。今天中午,深圳有个同修来看我,前一次来看我的时候,他是个商人,是个企业家,我告诉他,如来所说的生财有大道,我说你要不要听?当然欢喜,发财!搞企业就是要发财。佛告诉我们,财从哪里来的?财从布施来的,你能够修财布施,你就得财富;你能够修法布施,你就得聪明智慧;你能够修无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长寿。真的,一点不假,我是在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我的,我学了六十年,证明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他听了很高兴,他真干了。他做超级市场,国内连锁店有一百零五家,卖日用品,生活必需品,像柴米油盐这些东西,蔬菜这些东西。他真的干了,推出,他这一百多家店采取什么个方法?他叫是「零利润供给」,就是说他买来多少钱,他还是这个价钱卖出去,所以他东西便宜,比哪一家都便宜,东西又好又便宜,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他来告诉我,他说没错,而且这个生意做起来从前很操心,现在不操心了,以前很攀缘,现在不攀缘了,生意是愈做愈好,人家都到他家来买东西。蔬菜、水果是没有利润,完全就是成本卖出,好!我再告诉他,修法布施长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健康长寿,他的招牌叫「新一佳」,在中国很多人知道。所以佛给我们讲的话,真话,不是假话。不肯布施,你也发了财,那个财是你命中有的,命中没有,财从哪里来?读《了凡四训》就明白了。古人说的话没错,「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无论用什么方法手段得来的财富,都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得不到,命里没有的怎样得到?布施得到,你真肯修财布施,你就会得财富。这都是真的,我们学了六十年,一点都不假,所以对老师感恩,对佛菩萨感恩,经典上这样教导我们的。

  「第三心者」,第三就是众生无边悉愿度之,这是「恩德正因」。这是什么?无畏布施。所以这三句你要是学会了,你得财富,你看第一,你断烦恼的时候,你会得财富;你修善法的时候,你会开智慧;你念念都为了苦难众生,这是无畏,你得健康长寿,恩德。不要为自己,为众生。为自己呢?这就说出来了,为自己,增长自私自利,这就错了。所以佛法是先把自私自利给断掉,讲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超越六道轮回,提升到四圣法界。《金刚经》还有后半部,后半部就更上一层楼,不是讲无我相,他讲无我见,见是什么?念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念头都没有了,那你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往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真的,真理,真的事实。

  下面这一句总结,「三德合为无上菩提之果」,四弘誓愿最后一条,佛道无上誓愿成,前面三条做到了,后头这一条自然就成就。「即是三心,总为无上菩提之因。因果虽异,广长量齐,等无所遗,无不苞故。」这是学佛初入门的时候,诸佛如来给我们开示的总纲领、总目标、总方向。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个人可以不相同,但是你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方向是一致的,目标是一个。所以我们选择一个法门,我们今天所选择的持名念佛,我选择这个法门,对於其他的法门尊重顶戴,不能轻慢,轻慢有罪过。有很多人认为我这个法门高,比你高,你不如我,这个话不可以说,只能说这个法门适合我修,我修这个法门比较容易。对不同的法门要尊重,你要是毁谤,那你就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是阿鼻地狱的罪过,这不能不知道。毁谤别人就是贡高我慢,我慢心是生烦恼,不是生智慧。所以学佛一定学谦虚,菩萨六波罗蜜里面教给我们持戒、忍辱,菩萨戒里面,自赞毁他在《瑜伽戒本》里面是重罪,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重罪。所以我们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是修念佛法门,对於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学的不是净宗法门,你看他多恭敬、多么感恩,这是正确的,这是教给我们的,都是佛说的,佛说这么多方法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哪里会有错。善财是一个行菩萨道修行人的好榜样,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自己谦虚,礼敬别人,赞叹别人,这就对了。古德也常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佛门四众弟子都能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起来,和谐了,家和万事兴。你自己家里不和,肯定衰败,外面也没人瞧得起你。所以「诚敬谦和」这四个字非常重要。

  下面说,「如经言: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此地的发心是发菩提心,就事上来说,四弘誓愿不分宗派、不分法门,普遍都发这个心。那是不是真发了?那另当别论,佛菩萨对初学的人的要求是要真发,这个心就是立定了方向、立定了目标,前面三个是方向,最后一个佛道誓愿成那是目标。断烦恼是断德,学法门是智德,度众生是恩德,这三德成就了最后目标,佛道无上誓愿成。确实有慈悲心恳切的人,自己没度,先度别人,菩萨里头有个代表,地藏菩萨就是这种例子,真的舍己为人,这非常非常难得,《华严经》讲法身菩萨四净德,最后一条代众生苦。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断德跟智德,断德是德行,智德是智慧,没有德能、没有智慧,怎么度众生?有智慧没有德能,不行;有德能没有智慧,也不行。

  「此心果报虽是菩提」,菩提就是成佛,「而其华报在於净土」,这是往生。这是对我们中下根性人说的,我们知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只有上上根人才有分,通常讲上中下三根都做不到。由此可知,烦恼难断,非常的困难,什么原因?我们在六道时间太久了,这些烦恼习气都是在六道里头养成的,中国古人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六道里头的人,迷的人多,觉的人少,纵然是觉,觉得不够彻底,顶多是修善积德。修善积德的目的何在?希望自己来生得更好的果报,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在这种状况之下,佛菩萨可以说是特别慈悲,我们要感激阿弥陀佛为我们建立极乐世界,帮助我们烦恼习气很重的人也能够在一生成就。就像前面所讲的,我们如果把目标定在极乐世界,我们的方向是西方,目标是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我在这里断恶修善,我不要六道里面的果报,我就一心一意想到极乐世界,行不行?行,这一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真能去得了,所以说花报在净土。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那个殊胜的受用远远超过我们想像之外,像这一愿里所说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阿惟越致菩萨就超越十法界,我们这一往生自自然然就超越十法界,这个法门无比殊胜,稀有难逢,这一生遇到了。诸位记住一个总的原则,有我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无我才能出六道轮回。那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有我,方便有余土也有我,那个世界里头没有三恶道,那个世界里永远不退转,生到那个地方就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也就是说,四十八愿所说的,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全都具足了,你一样都不缺。那你就细心去想想,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阿弥陀佛没什么两样,真的,这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本愿威神加持你的,不是你自己修来的。那在极乐世界要不要修?要修,你不能永远靠阿弥陀佛,你要在那个地方好好自立,好好的去真的断烦恼,真断掉之后,那是你自己修得的。没有修得之前要靠阿弥陀佛,修得之后就不需要靠阿弥陀佛,像儿女一样,没有长大成人要靠父母,长大成人之后要独立,阿弥陀佛就像父母一样,细心照顾我们,个个成就。

  下面说,「所以然者,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故能感得广大无际依报净土、长远无量正报寿命」。这一句重要,太重要了!前面这三句话,「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这十二个字要紧,我们中国老祖宗有一句话说得好,量大福大,你那个心量不大,那是你往生的障碍。所以真正念佛的人要把心量拓开,大乘经里面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菩提心,给诸位说,那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么小心量?两个人住在一起都不能相容,都还天天吵架?这是烦恼习气,这不是本善,这是习性,不是本性。从这些地方,本性跟习性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性是真的,永恒不变,习性是假的。假的当然可以断掉,真的自然就现前。所以阿弥陀佛是真心感得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也用真心,无量无边的心量,修四弘誓愿,所以你必定感得弥陀净土。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你所得到的,长远无量正报寿命,无量寿。刚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无量寿古人也有讲的是有量的无量,不是真的无量,是有量的无量,讲得通。为什么?《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往生是生在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是下品下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时候你才能「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没有到这个境界,在西方极乐世界享受的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我们知道是弥陀本愿加持你,到花开见佛悟无生是你自己亲证的,时间也不长,十二劫。我们看是十二劫好长,可是在诸佛刹土里面修行,一般讲修无量劫,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就成功了,这是有量的无量。花开见佛悟无生之后呢?那就是变成真正的无量,那是无量的无量,真的无量寿。这个道理要懂,事实真相要搞清楚,我们就决定不怀疑。古大德有不同的说法我们都知道,不同说法不同在哪里,清清楚楚,没有疑惑。

  「除菩提心无能当彼,故说此心为彼正因,是明随事发心相也」。这一段讲的是随事发心,就是四弘誓愿。我们一般人确实是可以学习得到的,如果理要是更透彻,那你就太容易了。理搞不清楚,放下很难;理明白了,放下很容易。下面说,「所言顺理而发心者」,这给我们讲顺理,理是什么?理是自性,真如本性,也就是《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是随顺性本善而发心就容易了,随事还是随习性,随习性,顺理是随本性,不一样。你看顺理而发心者,「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第一个你相信,第二个你真正了解,信什么?了解什么?诸法皆如幻梦。宇宙之间一切法,这一切法我们现在用三种现象就把它包括了,第一个物质现象,第二个精神现象,第三个自然现象,就全包括了。这三种现象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能信吗?很难相信。为什么?不理解。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主要的就是解这句话的真实义。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电视屏幕一样,电视上屏幕现的这个相,你说它是有,还是说它是无?你说它是有,它确实不存在;你说它是无,明明在眼前。你怎样在无中看到有,在有中看到无,那你就相信了。有是什么?有是幻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是事实真相。今天量子科学家告诉我们,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确确实实没有物质这个东西,那我们都看到物质,他说没有物质,这根据什么说的?根据他研究发现的,他说物质的本质是念头。物质怎么来的?是念头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这就是说明念头,物质现象是从精神现象来的。那精神现象从哪里来的?他现在告诉我们,他说无中生有,这些说法跟大乘经上讲的非常非常接近!

  在《菩萨处胎经》里面,释迦牟尼佛提出一个问题问弥勒菩萨,佛说「心有所念」,这是讲一般人,一般人心里起个念头,佛就问他,这一个念头里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佛这个问得好,这一个念头里,有多少个细念?有多少相(相就是物质现象)?有多少识(识是精神现象)?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这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累积连续它产生现象,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形皆有识」,识就是受想行识,每一个念里头都有色受想行识。那个相就是色,大乘教常讲五蕴,每一个念头都是五蕴具足。从哪里来的?从念头起来的。念头有没有?念头也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你说它有,已经不见了,它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弹指的,一弹指时间很短,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一弹指,如果我们弹指,我相信年轻人身体好的弹得很快,如果一秒钟弹五次,现在用秒作单位,那一秒有多少?一千六百兆,就是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你说它是有还是无?我们看到的现象是连续,科学家讲是意念累积连续的现象,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现在看电视速度更快,从前电影用胶卷,幻灯片胶卷,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看到电影上好像是真的,看不出是假的,张张不一样,每个念头不相同!《还源观》上讲得好,念头才起,周遍法界、出生无尽,所以佛经比科学家讲得更清楚,不是无中生有,是自性遇到缘,这个缘就是动。

  所以现在科学家讲弦定律,跟佛法讲的也很贴近,佛法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念不觉就是动,非常微细的振动。这个振动我们不能发觉,我们是心太粗了,心浮气躁,对於微细的这些念头自己不能觉知。弥勒菩萨很厉害,你看这样微细的念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他能看得这么清楚,这用什么东西看的?清净心看的,我们一般讲定功,到极深度的定功你才能看见。大乘经里面有说,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八地菩萨以上看到了,看到这个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就看清楚了。佛法是用禅定看到的,不是用仪器,比仪器还厉害,比仪器看得还清楚。所以说明物质不是真的,精神也不是真的,那个一念不觉也不是真的。所以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要说它有,你著相了,你说它无,也著相了,愈迷愈深。所以佛只好说不可说不可说。这不是不能说,因为你一说的时候,你已经起心动念,你已经有分别执著。这个东西一定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证得了。所以佛经上有一句话说,唯悟方知,你要不开悟你不知道,这个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到真性的体相作用,你真见到,真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一法都是依它为体,没有它,一切现象都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哲学里面所说的本体。

  离言绝虑,这句话告诉我们,离言绝虑你就证得,你用言说说不出来,虑是思考,你想想不出来。为什么?言语是属於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这是物质现象,色声香味触这都是物质现象。自性它不是物质,所以六根六尘对它起不了作用,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但是它有精神的元素,那就是自性里头有见闻觉知,这是他自己本来有的,不生不灭,有见闻觉知,迷了之后,在阿赖耶里头变成受想行识,所以五蕴是假的,不是真的。《心经》上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就说明这三种现象不存在,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不存在。见性了,见到这个东西不存在就见性了,因为它不是精神现象,所以第六意识缘不到,就是受想行识缘不到,六识缘不到。你看六根六尘六识缘不到自性,跟自性不相干,於是自性真的离言绝虑,没法子说,也不能想。

  「依此信解,发广大心」,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你心清净了,你心是永远在定中,为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了解根尘识都是幻有,都不是真的,彻底放下了。发广大心,这广大心怎么发法?如果真的有个发,你里面这四种烦恼全具足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只要有个发字,全具足了,你又变成凡夫,你又回到六道轮回来了。此地这个发,不是我们想像当中的发,这个发是个形容词,广大的心性自然就显出来,只要你真正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自性全体自然就现,这叫发广大心。

  「虽不见有烦恼善法」,真的,他了解事实真相,「而不拨无」,他也不排除六道十法界这一些幻相,他很清楚,他知道这是假的,假的不碍事。就好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你对於整个电视的构造完全了解,知道这些影像全是幻相,电视屏幕一尘不染,干干净净,需不需要把这些相把它去掉?不需要,相是假的,确实没有染污到屏幕。见性之后,看整个十法界、看六道轮回,就跟看电视屏幕情形完全相同,就是非空非有,非假非真,你的心就清净了。而不拨无,「可断可修」。他不排除断烦恼,也不排除修法门,为什么?因为不了解真相的人很多,你跟他讲事实真相讲不清,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还源观》上讲的随缘妙用,这就是随缘妙用。只有真正明白的人才能做到,不是真正明白人,想学,学得不像,假的,不是真的。

  「是故虽愿悉断悉修,而不违於无愿三昧」,无愿三昧是他的真心,这是什么人?悟后的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之后,他在这个世间那就是《还源观》上的四德显露,那真正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的是代众生苦。早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实验,做的样子,历代这些祖师大德,这其中不少的人也达到释迦牟尼佛的境界,在中国,《五灯会元》里面一千七百多个公案(例子),《传灯录》里面所记载的,教下的大开圆解,净宗的理一心不乱,有。我们把它综合起来,佛教传到中国二千年,契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至少在三千人以上,这个估计不过分,很保守的估计,三千人以上。他们为我们所示现的,跟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两样,这真叫无尽的慈悲。

  「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他教别人众生无边誓愿度,他也认真在做,不著相,《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放下了,四见也放下了,他的心真的是清净。跟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所以非常认真精进在那个地方努力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没有起心动念过。而不存能度所度,他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境界我们现在能够体会到一些,若不是长时薰修,很难体会。「故能随顺於空无相」,前面讲无愿,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前面这一句讲过无愿。「如经言」,这是《金刚经》上说的话。「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灭是灭烦恼,度是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证般涅盘,这都在这一个字里头包含著。做得不亦乐乎,心里有没有?心里没有。心里如果真有度了众生,做了好事,断了烦恼,给诸位说,他没有超过六道,他所修的是世间善法,出不了六道轮回,他死了之后,他往生到天道。一定要心里痕迹都没有,连阿罗汉都不著相,他才能出六道轮回,还出不了十法界,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但是,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世出世间法只有这一门,没有第二个门,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这个法门,我们今天凡夫,有烦恼断,真有烦恼,真有众生我们在帮助他,我们都著了相,都有分别执著。照大乘经上,你是世间善法,你跟这个经义完全不相应,可是一心求生净土的话,那行。我们这些人生到西方净土生哪里?生凡圣同居土,这一定要知道。四相破了,像《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断烦恼、度众生、修善法,生方便有余土,没断的生凡圣同居土。可是极乐世界很殊胜,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阿弥陀佛加持你,你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可思议。阿惟越致菩萨在《华严经》里面,初住以上,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到极乐世界,弥陀本愿加持,把你提升到这个境界,可是你还是凡圣同居土,你并没有离开凡圣同居土。可是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明心见性的菩萨完全相等,这个相等是阿弥陀佛加持你,不是你自己证得的。自己证得的,我们前面说过了,在极乐世界修行,下下品往生自己证得成为阿惟越致菩萨,要十二劫之后,这十二劫当中这是佛加持你的,这是十方世界找不到的。大乘教里面,八万四千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叫「门余大道」,特别法门,所以这部《无量寿经》在大乘法里是第一经。《华严》、《法华》最后都是念佛归净土,文殊、普贤那是密教里的金刚萨埵,最后表演给我们看的都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示现还得了!说实在话,这也是黄念祖老居士当年在世的时候告诉我,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往后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只有净土法门,只有这一门,一生成就,除这一门之外,一生不可能成就的。这个机会我们要把握住,不把握住那就太可惜了!我们再得人身,再遇到这个法门,那谈何容易。

  下面说,「乃至广说故。如是发心,不可思议,是明顺理发心相也」,理,我们在大乘经里面虽然不是证悟,念多了、听多了,慢慢理解了,叫解悟,解悟能帮助我们随事发心,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有把握。特别是现在灾难现前,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2012」的大灾难,有很多同修来问我,我们学佛如何应对这桩事情。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老实念佛。要知道,前清乾隆时代灌顶法师告诉我们,世出世间遇到灾难也好,困境也好,一切疑难杂症,大乘经教里面所有的方法都不能解决,都解决不了,最后还有一个方法,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没有不能解决的。这个开示里头最重要就是一心专念,为什么有人念得很灵,有人念得不灵?就在这「一心专念」四个字上,有人念,念得很勤,他还有怀疑:真的吗?还有夹杂,功夫不纯,所以他没有感应。功夫要真正纯,感应就在现前。

  这么多年当中,我们同修当中看见过,感应真正纯,他不要多长的时间,二、三年的时间他就有非常好的效果,他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什么?他往生,他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佛来接引他,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表演给我们看,瑞相稀有。这能是假的吗?这些人在我心目当中都不是普通人,佛菩萨再来,表演给我们看的,三转法轮里头,这些人来作证转,他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从经典上明白这些道理,再看到这些修行人的榜样,事相上我们看到证据,这还能不相信吗?这还能有疑惑吗?如果还有疑惑、还有夹杂,那就继续赶快再用功。从哪里用功?从经教上用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那就没有白教。你要不从经教上,你就是迷信!

  我们读了大乘经教,听到今天科学家的报告,无论从宏观宇宙到量子力学,跟佛经是愈来愈接近,这是好事情。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世界上宗教要想存在,很困难,非常不容易,佛教会永远传下去,它不是宗教了,它变成科学,在这个世界上它是高等科学。你看我们今天读的这个,依照理发心,就是顺理发心,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今天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没有佛讲的这么清楚,他们要是发心来学佛,成就的速度比我们会快很多,他有基础,佛经他一听就懂。也像我们一样,我们对佛经很熟,所以他的报告我们一听也懂。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今天这些科学家所讲的,是一桩事情,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解决自己不生不灭、了生死出十法界,这是一点都不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