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大誓愿第六 - (第五集)
发大誓愿第六  (第五集)  2010/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02-039-0197集)  档名:29-204-00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三十三面第七行,从「畜生」这个地方看起。

  「畜生,新译为傍生,指傍行之生类。《新毗婆沙论》云:其形傍故行亦傍,以行傍故形亦傍,是故名傍生。傍者,横也。」这个意思简单的说,傍是不正,心不正,他的行就不正,就堕这一类的众生,就是畜生类。心行端正,这是人天两道;所以心行不正,这就是畜生道。这是造作五逆十恶比较轻一点的,就是最轻的,比饿鬼道轻,所以它排在饿鬼道的后面。经文里,《新毗婆沙论》讲得也很好,它的形,这个「形」字是说它形状,它的形状不正。天人,经教里头、圣人教诲里面都讲的有威仪,畜生道、饿鬼道就没有了,通俗一点讲,威仪是属於礼节,他们不懂礼节。人要是无礼,不懂礼节,没有爱心、推己及人之心,这就叫心行不端正,不端正,贪瞋痴里面属於愚痴,所以愚痴所感的是畜生道,这是这一道的业因,心行偏邪,邪知邪见,我们常讲为非作歹,这是它的业因。下面讲行为的行,它的行为也不端正,行为不端正,所以它的心行就不正,这叫做傍生。

  《会疏》里面说,「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这是讲畜生道它的形状,在哪些地方?到处都能看得到,水里面的、陆地上的、空中飞的,都能看到。披毛戴角是兽类;鳞甲,水族的一类,陆地上也有鳞甲;羽毛是鸟雀,在空中飞的这一类。有四足、有多足,这都是我们常见的;有有足、有无足,蛇这一类就是没有足,蛇这一类种类非常之多。所以「水陆空行,互相吞啖,受苦无量」。《辅宏记》里面说:「作中品五逆十恶者感之」。我在前面提到过,这个地方应该是下品,饿鬼才是中品;它这个地方可能有个错误,它饿鬼写在下品,这个地方写的中品。五逆十恶者感之,五逆十恶比饿鬼道的罪业要轻,感到这一道,因中虽然没有害众生的心,但是他的心行不善,所以感得这样的果报。

  下面一段特别介绍阎罗王界,我们中国习俗里面讲阎罗王,十殿是第五殿的,五殿阎罗王,他管地狱,所以特别把他放在此地来做一个介绍。「焰摩罗界者,指焰摩罗王之世界」,他的世界。我们应该知道,六道无论是哪一道,我们都曾经去住过,而且肯定不是一次,都是多次,现在这一生到人间来,这一投胎把过去的事情给忘掉了。如果能够知道自己过去世的事情,我们这一生再不会做坏事,为什么?苦头吃多了。就是因为迷惑了,这隔阴之迷,隔阴就是生死,死苦生也苦,这种大苦把我们的记忆摧毁,过去事情不记得了。可是现在外国人有,中国人现在也有了,有一种方法,用催眠的方法能叫你回忆到过去世。这是人工力量的加持,不是佛菩萨加持,也不是鬼神加持,人为的力量加持你,你能够回忆到过去,把过去事情能说出来。催眠的境界似梦非梦,它也很清楚,说出来之后,旁边用录音把你录下来,等你醒过来之后放给你自己听,你自己说的,你过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我们听到有个催眠报告,她能说到过去几十世,年代四千多年,七、八十世,真不容易。像这样深度的催眠比较少见,偶尔也能够发现,都看缘分。

  这下面介绍,「焰摩罗,又作炎摩」,这底下几个名字,到「阎摩罗等」,都是翻译不一样,是一个意思,翻译不一样。它的意思,「译为缚,缚罪人之义」,就像用绳索把罪人捆绑起来,是这个意思。「焰摩罗王,义译为平等王」,这是五殿阎王,平等王,阎罗王的意思是平等王。「此王登录」,登录是众生在这个世间,思想、言语、造作是善还是不善都有记录。死了以后,这是按照你自己心行善不善,他来治理你,善有善果,有果报,恶那就有罪报,所以他「治理世间生死罪福之业」,他管理这个事情。这个人很公平,他不会冤枉你,一定是按著你自己过去的心行来判你。你有善行,送你到天道去,你的善行是属於哪一个等级,天有很多层,他送你去;如果你造作的有罪业、有罪过,罪过也有不同的等级,那应该在哪一个地狱。实在讲是消你的罪业,天上是消你的善业,善业是享福,让你享福消你的善业;地狱这是苦报,是消你的恶业。我们才真正了解,这六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不造业,不造业就不受报,这就好。不造业到哪里去?不造业就超越六道了。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就能体会到,六道是什么?六道,人间造业,三善道跟三恶道都是消业。消业里头他也造业,特别是人间,人间是个善道,消业他又造业;天上消业多,造业少;畜生、饿鬼消恶业多,造业也少;地狱里头完全是消业,没有造业的,地狱不造业。所以业消了之后,他又会到人间来。到人间如果遇到善知识,如果他很幸运遇到净宗,他很可能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个缘分非常非常难得。哪些人遇到?我们今天遇到了,这要知道,无比的庆幸!人身难得,我们得人身;佛法难闻,我们闻佛法;尤其是佛法里头无比殊胜的法门,我们遇到了,遇到了还要搞六道吗?这个地方只把六道一个概况给我们说说,如果要细说,说不尽。我们编了一本书,《诸经佛说地狱集要》,这部经要从头到尾跟大家细说一下得好几年,是个很大分量的课程。学了之后有一个好处,再不敢有恶念,恶念尚且没有,当然不会造恶业,这肯定的。你会想到应当要超越轮回,要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六道苦,六道是秽土,至少也要生到四圣法界,那是世间的净土。这里头造不造业?这里头很轻的业,不在六道,他永远脱离六道了。人不能不觉悟!

  阎罗王治理世间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寒八热及其眷属诸小狱等」,前面我们读过,都归他管,大地狱八寒八热,小地狱有十六游增地狱,还有孤独地狱,统统归他管。「决断善恶,役使鬼卒,於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更无休息」,这几句话是讲阎罗王的职责。所以鬼神,鬼里面的神众都是公平正直。他为什么到鬼道里作神?他跟鬼道里有缘。佛不度无缘众生,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人在六道里头,没有缘,对面都不相逢,这个缘就太重要了。佛家讲因缘果,特别重视缘,他不讲因生,他讲缘生,这里头有大道理在。讲因,可以说每个众生阿赖耶里面,世出世间法的种子可以说统统具足。哪一法起现行,这要靠缘,如果没有缘,虽有种子,不起现行。

  菩萨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凡是不善的缘,他远离,於是不善的果报永远不会现行。我们明白了,就可以学菩萨。我们过去无始劫来造作的恶因很多,这一生没有遇到佛法之前也造了不少,能没有果报吗?不可能,有业因就可能有业报。我们不让这些恶因变成现行,唯一的办法,我们不造恶缘,远离恶缘,恶的种子就不会现行。那我们造什么?现在我想每个同学都知道,我们得造阿弥陀佛的缘。我们阿赖耶里有阿弥陀佛的因,现在全心全力要做阿弥陀佛的缘,这个缘怎样制造?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是果,因就是前头两句话,忆佛、念佛。忆佛是心里常常想阿弥陀佛,口里常常念阿弥陀佛,忆佛念佛是因,必定见佛是果。说的话说得那么肯定,叫人听到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最近这段时期,我们常常听到灾难很多。在过去,说实在的话,一年前,不很远,我们在许多场合里,没听哪一个人讲灾难,可是这一年里面,好像都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当为谈话的主题。我们细心去思惟,愈来愈感到这个问题有严重性。灾难怎么来的?佛知道,我们佛弟子知道。佛知道,是他的定功,他的智慧;我们知道,是听佛说的,佛在经上常常讲,我们听佛说的,我们知道。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说这一切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都是我们讲的心,心是真心,识是妄心,妄心不离真心,总而言之,一切法离不开心。心怎么变成一切法?心动就变一切法,心不动,一切法就没有了。这个动是波动,现在科学家也证明了,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其实就是个波动现象。所以科学提出一个弦的理论,像乐器里弦乐器,说出这么一个理论,波动现象。

  现在灾难来了,灾难怎么变现的?一定是一个异常的波动,不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反常的一种波动。正常的是与性德相应,不正常的是与性德相违背。所以连科学家也告诉我们,二0一二的预言并不可怕,科学家说,他也没有说有,也没有说没有,他说应该是地球上全人类一个高度警觉,改变自己的一个好机缘。怎么改?要断恶修善,要改邪归正,要端正心念,人类会把这个地球带到更好的境界。好事情,说得很有道理,跟佛法讲的一样。那要不改,不改,麻烦就来了,那灾难愈来愈严重。什么意念是最好的意念?现在我们同学们都明白,读诵《无量寿经》是最好的意念,忆佛念佛是最好的忆念,我们大家在一起分享《无量寿经》学习的心得报告,是最好的意念。这个灾难的频率确实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我们很努力的把这部经学习的心得向大家做报告,跟大家一同分享。我希望是在明年六、七月把这部经讲圆满,那时间的分配势必要每天再加两个小时,每天讲四个小时应该可以讲完,这是有必要的。现在这个年龄,一天讲四个钟点还没有问题,应酬要减少了,希望诸位多听经、多读经,少来看我。看我怎么?你累我也累,我们彼此都累。多有一点时间休息,养养精神,多听经、多念佛,这样好,这才是真正我们彼此照顾,彼此关怀,互助合作。

  下面老居士引用《三启经》里面一句话说,「故《三启经》云:将付琰魔王,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这首偈要记住。将付琰魔王,就是把造作罪业的人带去,带到哪里去?带到阎罗王那里去,交给阎罗王去治他的罪,去审判他。他要是有善心善行,阎罗王送他到善道,佛法里面讲的三善道;如果他心行都不善,那就送他到地狱。这四句偈不是吓人的,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把它看轻。这四句偈说明阎罗王所执掌的事业,这是他的事业。下面这是附带介绍,「又译双王」,译是翻译,阎罗王也翻成双王,为什么?「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这是佛经上有的,男女都是琰魔王。是平等,说男女不平等,这是男女平等,阎罗王也有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平等,真是平等王。男的阎罗王管男众,女的阎罗王管女众,所以叫双王。

  「焰摩罗界者,即此王之管界」,这个界是范围,他们主管的范围。《俱舍论》说:「琰魔王国,於此赡部洲下,过五百逾缮那」,就是由旬,过五百由旬,「有琰魔王国,纵广量亦尔,从此展转,散居余处。」他主要治事的处所是在我们大地的下面。大地的下面我们都知道,现在是地球的核心,地球核心是一片火海,所以地狱叫八热地狱,那是他的住处,是他办公处事的所在。纵广量亦尔,也像这样子。从此辗转,散居余处,余处就像下面《长阿含经.地狱品》所说的,「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好像是把整个地球都概括,整个地球都是他的界线。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地狱有在大海、有在高山、有在树林、有在洞穴,也有在空中,无处不在。用现在的科学术语说,不同维次的空间,这个现象是可以相信的。

  地狱如是,其实哪一道都没有例外,只是空间维次不一样。如果我们有一天,肯定会有这一天,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这在佛法里面讲的,心地清净,空间维次就没有了。空间维次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知道确实有这个东西,不知道它怎么来的;佛知道,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是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我们有分别心、有执著心,就有空间维次;如果分别执著放下,空间维次就没有了。没有了的时候,你就统统能看见了。所以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都涵盖著一切宇宙。佛经上讲得透彻,一毛端、一微尘,这最小的,这里面都包容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信息都在里头,每一个微尘、每一个毛端都是这样的。你看看,这不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吗?这《华严经》上说的,真的给我们讲透彻、讲明白了。大乘经论上讲,给你讲真话,「即在当下」,就是现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也没有此界他方,活在当下,当下就是一念。

  下面给我们说明什么叫三恶道,「三恶道又名三恶趣」,趣是趣向,趣跟道的意思相同,「又名三涂。为一切众生造恶所生之处,故名恶道」,为什么叫恶道?一切众生造恶,他就会到这里去。众恶所感,这叫恶趣;众善所感,那是天界,善处。人道是善恶混杂,一半一半,这到人道;如果我们的心行善多恶少,他生天去了。「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名三恶道」。《法华经.方便品》说,「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盖谓众生,如内有贪求欲乐之念是为因,外攀缘欲境」,就是五欲六尘的境界,这个欲境是什么?佛给我们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五个都叫做欲境,「是为缘,以此因缘起念造恶,终堕恶道。」最后你一定堕落在恶道里头,你有因、有缘。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实在也了不起,我觉得那不是平常人,不是凡夫。在上古时代,佛教没传到中国来,诸位要知道,佛教传到中国来,正式传到中国来,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这是国家派特使正式礼请过来的。在这个之前有没有?肯定有,非正式的。非正式的可能在周朝中叶就开始有了,从印度到中国来旅游、做生意的,一定也把这个带来,那时量非常小,影响不大。

  你看中国人讲性命的哲理,《大学》开头的三纲,「大学之道」,大是大人,大人是什么?圣人。大学之道就是圣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三纲我们用《华严》的教义来解释,《华严经》上给我们讲的体相用,这是大乘法的三纲,用「大方广」这三个字来代表。大是体,明德是体;亲民是相,亲民是什么意思?亲是亲爱,亲爱一切众生,就这个意思;广是讲用,用是什么?止於至善。我看这三句跟大方广很相应,这是圣人、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的原则,明德是性体,自性的理体,亲民是自性的相貌、样子,止於至善是自性的德用。从哪入门?怎么圆满?止於至善怎么圆满?这讲作用,下面八目就说出来了,从「格物」开始,物就是这里讲的欲望、物欲,要把物欲放下。物欲不是好东西,那是染污,那是不善。放下什么?我们在教学这几十年当中常说,「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叫格物,我们用佛法来解释,大家好懂。

  物格,智慧就现前,致知了。「致知」是什么?《观无量寿佛经》三福的第三条,「发菩提心」,菩提是什么?觉悟,不再迷惑,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的人,肯定「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智慧开了;「劝进行者」,不但自己成就了,还得教化别人,教别人。释迦牟尼佛觉悟,觉悟之后一生从事於教学。这四句就是致知。致知而后意诚,诚意现前了。诚是什么?一个妄念都没有了。曾国藩先生的解释,《求阙斋笔记》里为真诚的诚下一个定义,他老人家讲的这个定义跟佛经讲的一样,「一念不生之谓诚」。意诚,心就正,心不偏不邪、不染不净,佛法讲中道第一义谛。这是什么?这是心之用,心起的作用。心的体是什么?心的体就是诚意。诚意起作用就是「二边不立,中道不存」,才能止於至善。止於至善那个效果就是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善心善行,阎罗王把你送到善道去。所以三恶道,那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那就是恶道。放下这个就是善道,就回归自性了。

  「本章具两愿」,这一章的经文有两个愿,有两愿,「国无恶道愿及不堕恶趣愿」,这是第一章。「首数句」,那是总说,开头四句,「之文意为:我若证得如来果觉,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即已究竟成佛,是时我所住持之佛土,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是经文的意思,黄老居士用白话给我们说出来,我们很容易能够懂得。「以上数句」,这四句话,「总表极乐世界之微妙殊胜,故於第一愿首宣说之」,在第一愿的开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微妙殊胜。实在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大学》里的三纲落实了,三纲八目统统落实了,那是极乐世界,我们中国人称为大同之治。在这个境界里面,事事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人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随顺性德。中国老祖宗所讲的性德,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部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看到了,你体会到了,它与性德相应。这是圣贤的境界,这是圣贤的社会,这是圣贤的政治。

  人是圣贤人,事是圣贤事,境界是圣贤境界。后人对这桩事情无限的向往、仰慕,希望能做到。能不能做到?能,用什么方法?教学。中国社会政府里头,正式设立官员来教学,管教育的这个官员,是尧王的时候,尧王那时候设一个「司徒」,官的名字。司徒管什么?管教育,像现在的教育部长一样,教什么?教五伦八德。我们看陈弘谋先生的《五种遗规》,你看他第一章就把这桩事情讲出来,讲中国教学的起源,好!中国几千年来是圣贤君子之国,历史悠久。正因为是接受圣贤君子的教育,所以这个国家民族经历几千年到现在还能存在。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他们疏忽圣贤教育,所以灭亡。中国人世世代代讲究圣贤教育,所以到今天还屹立在世间,这个不能不知道。这个事情要不知道,那我们做中国人觉得很羞耻,自己老祖宗这么好的东西都不知道。连外国人都晓得,我们怎么能不知道!

  这四句「以下则分叙四十八愿各各内容」,我在科判里面讲「别显」,前面四句是「总说」,向下这四十八愿这是别说,分别一条一条的来做报告。「其下第一愿曰: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这就是三恶道,「乃国中无有三恶道愿,此正表弥陀大悲心切,故首两愿唯愿众生无苦,三恶道乃苦中之极也。」在此地非常明白的显示给我们看,阿弥陀佛缔造极乐世界,无比殊胜的慈悲,这种对一切众生亲爱的行为,让我们感恩,让我们感动。你看他的这个理念,从什么地方切入?最苦的众生,一切众生生到我这个地方来,不再受苦,他的国土里没有三恶道。在《华严经》,我们读过「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这两品给我们介绍宇宙当中这个大的世界,现在科学家所谓宏观宇宙,讲得清楚,宇宙怎么来的、宇宙的源起,都说明白了。这样的经文,现在所谓是高等科学,不仅是高等哲学,是高等科学。

  许许多多的世界,诸佛的刹土,都有六道轮回。有没有完全是净土?有,不多,宇宙确实是太大了,所以也不能说它是少数。那是诸佛菩萨的报土,它里头没有十法界,经典上称它为清净国土,有四圣法界而没有六道轮回的也有。由此可知,那个世界用现在的话说,圣贤的教育特别发达,所以居民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心行都端正,没有恶念,所以它没有六道。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为苦难众生建立的,乃至於为三恶道众生建立的,所以它有六道。但是三恶道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果报,他是得人身,他不是畜生身,当然更不是饿鬼、地狱,这个了不起!所以极乐世界它没有六道,它有三道,它有三善道,它没有三恶道。可是它还有一个特别,它的四土是平等的,这是所有诸佛刹土里头全找不到,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没有,只有这一家。怎么平等?四土平等,常寂光、实报庄严、方便有余、凡圣同居,四土有,清清楚楚有四土,但是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平等了。这是此地所说的,微妙殊胜到极处,不可思议的境界。

  如果我们有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生所造的种种行业、所受的种种果报,你一定会真正觉悟,不想再搞了,累死了,太可怜了。六道里搞生死轮回毫无意义,在这里头迷惑颠倒,与一切众生相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这个在觉悟的人看起来,这可怜到极处。所以真正觉悟,不想再搞了。到哪里去?诸佛刹土虽然清净庄严,去,条件很高,去不了。这个条件是什么?断烦恼,见思烦恼断了,才能生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几个人能断见思烦恼?我们不说高的,说最低的,小乘初果,这最低的,好比是小学一年级,他要具备的条件,是要把你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放下。错误的看法很多,有最严重的,先从这里下手。头一个有身体,六道众生都把身体执著是我,所以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会有六道?执著这个身形是我,是六道轮回主要的一个因素,只要有这个执著,你就决定出不去,这是个麻烦事。小乘初果他明白,他不再执著。虽然他不执著,习气没断,还有余习在,所以初果没有出六道轮回,要到四果才超越六道轮回。初果须陀洹、第二个果位斯陀含、第三个果位阿那含,都没有出六道。但是到阿那含他超越欲界,他在六道里头,他不到欲界来了,他住在色界天,住在四禅,第四禅,色界天,不会再到欲界来。聪明的,根利的,从四禅就超越六道;如果根性差一点的,他还要通过四空天,他再修四空定,到最高的一层非非想处天,再往上提升就超越,你说多难!我们的修学,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怎么修,念佛也会念了,不要执著身是自己,身是假的,随时可以放下。身不是我,身是我附属的,身不是我,像衣服一样,这是我的衣服,不是我,这个观念重要。

  第二个观念,错误的看法,「边见」,就是对立。你有喜欢的,你有讨厌的,喜欢的,不愿意跟他分开,讨厌的,不愿意跟他在一起,严重对立,这麻烦事!你看看,佛把它摆在第二条,你看它多厉害,仅次於执著身体,第二个是边见,这个麻烦可大了!修行怎么修法,尤其最讨厌的人?早年我在台湾、在美国的时候,有些同修来找我问这个问题,怎么修法?我告诉他,把你最讨厌的人、最不喜欢的人,给他供一个长生牌位,你家里不是有佛像吗?就供在佛像旁边,每天拜佛拜完之后向他拜三拜,化解掉。有些人真做,有,有效,轻很多了。有些人拜了二、三年,还是一提起心里就不高兴,我怎么办?我说:你功夫还不够,继续认真去拜。冤家宜解不宜结,对待一切众生要存恭敬心,要存感恩的心,为什么要感恩?一切众生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什么?提醒我们因果教育,他在表演。你看,他造善,他得了善报;他造恶,他得了恶报,这就是在我们眼前表演给我们看,「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对我们是有大恩大德,我总算是看清楚、看明白了。真正明了之后,你决定是断恶修善,你有智慧了。断恶修善,都没有分别执著,这就高了,这是菩萨。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这就是普通所谓重实质不重形式,相是形式,著重实质,不著相了。不著相是菩萨,著相是凡夫,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你要是细心去观察,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都在教导我们,我们都在受教育。这什么教育?这是佛教育,这是菩萨教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教这个,你真的学到,你真的觉悟了。真明白之后,你才懂得佛经上所说的一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们在做种种示现,全是为了教我的。那恭喜你,你这一生很快会成佛,为什么?你见到佛了。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在那里表演给我看,在那里教我,他不是用言教,他用身教,怎么能不感恩!善财童子之所以一生成就,就这个道理,对一切众生「恋德礼辞」,恋是感激,他做出种种表演让我觉悟,对我有恩德,我感激他;礼是对他恭敬;辞,不学他。他作恶,不学他;他行善,学他,不执著,换句话说,一丝毫名利的念头都没有。古人有两句话说得很好,「为善莫近名」,你造善事不要有名,有名就坏了;做坏事「莫近刑」,坏事可以做,但是不能做犯法的事情,守住。可见得善与恶都是有范围的,不可以近,善不能近名,恶不能近刑,叫你走中道,走中道的人是有福的人。

  下面说,「密教中曰: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故愿国中永无恶趣。」这些话都是形容阿弥陀佛大悲心切,大悲心是怜悯一切恶道众生,他给我们做了方便,方便是究竟。菩萨能够舍己为人,勤於教化众生,不疲不厌,什么力量推动著他?世间人,你认真努力工作,那个动力是什么?是名利!有名有利,你就拼命去干,如果名利没有了,你就不干。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勤奋起来了,在这之前,我们在国外所听到的,有不少人到中国去访问,他怎么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懒惰的人,他不工作,他不愿意工作,非常消极。那是什么?那时候人民公社过的日子,没有名利,你干再多也是这么多,你不干也是这么多,所以大家就不干了。这一改革之后,干的所得是你自己的,拼命干,日夜不休息,这不是很明显的例子吗?佛菩萨什么都不要,他为什么要拼命干?慈悲心,叫悲心。所以这是个动力,这个动力比利要强得太多了。利没有了,他就不干;悲心它不会没有,它是永恒不灭,悲心来推动,永远没有休息,永远没有停止。世间法里头找不到这样的动力可以跟悲心相比,找不到。所以不学佛的人看到好像学佛的人那么样精进,他又没有名、没有利,这个人怎么这么傻!其实他一点也不傻,他是大悲心流露出来了,他在修菩萨道,一点都不稀奇,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菩提为因,菩提是觉,不迷惑了。你看,大悲是根,这在推动你,有智慧没有烦恼,这是菩提。方便,方是方法,便是非常恰当的方法,方便没有定法,一切一定是因时、因人、因事种种不同,但是总而言之,它都归到止於至善。做得太好、太圆满了,方便才能够做到,不是一种方法。所以佛家常常在方便上加两个字,叫善巧方便,非常善良,非常巧妙,这事情做得那么圆满,这才叫究竟。《普贤行愿品》里面也这么说法,「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以这个来显示出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候,这是法藏比丘,他来建造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样的勇猛精进,什么原因?大悲、菩提、善巧方便。确确实实跟中国《大学》上所讲的意思相吻合,明德、亲民、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就是方便为究竟,亲民是菩提为因,明德是大悲为根。这三纲是一切众生的本性,《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三纲就是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迷失了自性,就是迷失了这三纲,我们把明德、亲民、至善统统迷了。明德变成无明,不明,糊涂,不明了;亲民变成烦恼,亲民本来是智慧、菩提,变成烦恼;善巧方便变成造业,造作一切恶业,颠倒了,一百八十度颠倒,这叫凡夫,转过来的是圣人、佛菩萨。这个是第一愿,国无恶道。

  再看下面第二愿,「不堕恶趣愿,或曰不更恶趣愿」,就是不再堕恶道,「为第二愿。此承第一愿而言,我国不但无三恶道,甚至於从焰摩罗界」,就是阎罗王那里来的,这就是说的地狱界,「等恶道中,来生我国之一切众生,受佛之教化」,这一句非常重要,「不但永不更入恶趣,并悉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了不起!这真正叫方便为究竟,善巧方便到究竟处就是止於至善。用佛经来解释儒家的东西,那讲得透彻,儒家提了一个纲,用佛详细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讲透,我们就觉悟。所以汤恩比博士曾经说,中国古人心量很大,能够包容异族文化,就是佛教。佛教不是中国本土的,是异族的文化,到中国来,中国人包容它、吸收它、学习它,所以佛教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我们用这个去讲四书五经,讲得多有味道,真的把它讲透了。所以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大了,太大了,中国文化永远不能离开佛教。你看,我们在这里看到它的止於至善。

  甚至於从阎罗王那里来的这些恶道众生,我们知道,阎罗王所管的地狱很多、很复杂,无论从哪个地狱出来,如果遇到有缘的众生。这些我们都能够理解,这些堕在恶道众生,过去生中都是学过佛的,他要不学过佛,他没有这个因,别人帮不上忙。哪些人帮他忙?代表的人物叫地藏菩萨。诸位要知道,地藏菩萨不是一个人,凡是修地藏法门的人,发愿到恶道里面去教化众生,都叫地藏菩萨,所以地藏菩萨是个共同的通号,可多了。发愿学地藏菩萨的人很多,慈悲心特重、孝心很重,这跟地藏菩萨就有缘,在各种不同的地狱,这前面讲了很多,里面教化有缘的人。有缘,跟菩萨有缘,阿赖耶里头已经有佛法的种子,他在地狱受苦,痛苦到极处,这个人叫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听了他就真念阿弥陀佛,真发心求生净土,他真去了,你看,就那么快,一念之间!有业障很重的,提醒一次,他听到了,因为太苦了,他还没感觉到,还没有能接受,那就再受受苦,菩萨在适当的机缘,遇到的时候,再提醒他一次。有人经很多次的提醒,觉悟了,一觉悟就离开。地狱的寿命很长,很长是什么?没有遇到缘就很长,如果遇到这些缘,他很快就脱离。从地狱可以直接往生到极乐世界,你说这个法门多殊胜!

  地狱众生尚且那么容易往生,何况在人道!人道里面最艰难的,为什么不能往生?是自己造成的,自己认为眼前环境还不错,很好,贪恋这个环境,舍不得离开,这愚痴,所以你念佛没有感应,你念佛不能马上往生。经为什么要多读?为什么要多听?用意在哪里?用意叫你能放得下,叫你真正了解这个世间一切的一切全是虚妄的。古人说了两句话说得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两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你来投生的时候,你什么都没带来,你将来走的时候一样带不去。告诉你这全假的,全是暂时给你看看的,你何必执著!听经真正的意思就在此地,真搞明白、搞清楚,可以不要听经,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如果放不下,那就非听经不可,为什么?你没搞清楚。真搞清楚,没有不肯放下的,不要别人劝,自动就放下了。这一放下,感应就现前,「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不能不放下。

  恶道来的众生,受佛之教化。这一句重要,他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天天上课。你去查经典,极乐世界的人日常生活是干些什么?那个世界里头没有士农工商,像我们这里各行各业,极乐世界没有。你看,查遍这经典,这个是净宗第一大经,这里头没有讲那里有做买卖的、有做官的,有做哪个行业的,都没说。如果要有,当然说出来了,四十八愿一定说出来,没有!所以极乐世界只有两种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除这两种人之外没有第三种。极乐世界没有政治组织,没有国家的形式,没有国王、没有天王,也没有总统;也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个家,没有,没有家庭。有菩萨、阿罗汉,都是学生;佛是老师,天天在那里教学,天天在那里上课。不但听阿弥陀佛上课,每天听阿弥陀佛讲经教学,同时还听十方诸佛教化。到那里都有神通,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佛在那里教化众生,这些人有本事,没有离开阿弥陀佛的身边,在阿弥陀佛座下听经,十方世界分身去了,他能分无量无边身,宇宙之间有多少世界,他就能分多少身,每一个分身去亲近那尊佛。

  亲近佛是供养,供养是培福,闻法是智慧,福慧双修。到极乐世界修福修慧,那可不得了!你一天当中修多少福慧?这个世界修亿万年,都比不上极乐世界一天,我们天天想福慧增长,到极乐世界才真的福慧增长。在这个世界福慧增长可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这个世界是烦恼增长很容易,福慧增长很难。真正要求圆满的福慧,那就赶快到极乐世界去,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受佛教化,你看,不但永远不再入恶道。只有一个例外,他到恶道去,恶道众生跟他有缘、有感,他现菩萨身、现佛身,到恶道里面去度化众生。再去恶道不是受罪的人,是佛菩萨。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哪里有感,哪就有应,所以统统成佛了,并悉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究竟,这就是止於至善,没有比这个更高的,这是止於至善。

  「《净土论注》曰: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给我们做个注解,解释什么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语,古印度的话。「又《法华玄赞》曰」,这给我们解释,「阿云无」,阿,这是梵语的发音,阿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有无的无;「耨多罗」,中国的意思是上,合起来叫无上。「三」意思是正,「藐」意思是等,下面又有个「三」,那是正,「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所以完全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梵语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把它完全翻出来,为什么不翻?过去在译经有个体例,这在体例里头叫尊重不翻。学佛,你到底求的是什么?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不是别的,决定里面没有名闻利养,我所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学佛的人最高的一个目标,就是《大学》里头讲的止於至善,至善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这个是佛门里的第一法,尊重,不把它翻出来,用音译,确实是很容易翻,叫尊重不翻。从《法华玄赞》给我们解释得这么清楚,我们也就明白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