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八愿 十念必生愿 - (第四集)
第十八愿 十念必生愿  (第四集)  2010/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02-039-0213集)  档名:29-196-00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六十四面第五行,「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最后两句就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最后两句。换句话说,五逆跟毁谤正法的人不能往生,这是经文上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我们看黄念老的注解,什么叫五逆?「五逆者,罪恶极逆於理,故谓之逆」。理是自性,通常我们讲性德,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通常讲的理就是讲的德,自性里面有这个德能,这是理。自性里面本具的有智慧,我们知道自性是不生不灭的,永恒不变。一切众生皆有自性,不但是有情众生,我们讲动物、植物也有自性,矿物也有自性。佛在教学为了我们了解方便起见,佛把这个自性分作两个,在有情的称佛性,无情的众生称法性,其实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佛性特别著重在智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有情是特别著重在智慧,无情众生就著重在德相。

  现在科学家为我们证明出来,就是连一个基本粒子,量子科学家所讲的量子(小光子),都具足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在显微镜里面看到了,看到它是一个有体积的东西,这个小光子里面除了有色之外,它有受想行识。换句话说,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我们的意思。我们以爱心对它,它也感到很快乐,它的反应非常美;我们以厌恶的心对它,它也会很烦恼,它表现的那个相就很丑陋。所以整个宇宙是有机体,这个符合佛经上所说的。就如同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上所说,那是《华严经》的菁华,最精采的部分,宇宙怎么形成的?自性变现的,《华严》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心叫见闻觉知,在识叫受想行识,心是真心,识是妄心。妄心从哪里来的?从真心变现出来的。真心不动,如果你有一念妄动,从真心就变出一个妄心,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变出妄心。这个妄心在佛学里叫做阿赖耶,阿赖耶里面就不叫见闻觉知,就叫受想行识。所以自性里头永恒不变,不生不灭。迷了它就变,迷了是识变,心没有变,这一定要知道。

  怎么晓得心没有变,见闻觉知没有变?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波斯匿王年岁渐渐大了,老了,感觉到老了之后一定要死,这有了恐怖的心,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同年,波斯匿王那一年是六十二岁,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也是六十二岁,跟他讲这个事情。他说你身体这是虚妄的,它不是真的,它会变,有生老病死;你这里头还有个不变的东西,那不变的东西它就不随你生老病死。凡是会变的随著你有生老病死,不会变的它就不会随著你生老病死。那不变的是什么?这就讲自性。自性在哪里?在眼叫见性,不是眼识,眼识是迷了之后就变成眼识,不迷的时候它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舌身叫觉性,在意叫知性,见闻觉知,这是性德。见闻觉知里面,不但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但是如果有感,它会有应。像《华严》所说的,妙觉位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不住在实报土里头,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是哪些人住?《华严经》初住菩萨到等觉住报土,那个报土是心现的,没有识,为什么?住报土的人都已经转八识成四智。也就是说,心现没有识变,因此他那个世界叫一真法界。寿命很长,你看从初住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在那个地方断无始无明的习气,他在那里是等著无明习气完全断了,他就究竟圆满,那就叫妙觉,妙觉就回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圆满的回归自性。

  常寂光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我们今天讲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它统统都没有,它连自然现象也没有,所以这是我们六根六识都接触不到的。什么东西能接触得到它,能够了解它?六根的根性,这是佛讲的,见闻觉知你就能见到它。回归到见闻觉知是什么人?法身菩萨。我们现在知道,圆初住的菩萨把起心动念放下,就是根本无明破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假佛是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有佛法界,那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他还是用八识,也就是说,他用的是妄心,他用的不是真心,跟我们一样,我们也是用八识,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不过他们用得正,我们用得偏、用得邪。这是怎么回事情?他们这四个阶层的人,完全是依照佛菩萨的教诲,没有错用,所以他很像佛,这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佛,真像。经上讲的戒律他全做到了,经上讲的这些道理,他完全也表现出来,不但他懂,他都能用在生活上,完全用在生活上、用在修学上、用在自行化他上,我们凡夫不会感到那是相似即佛,我们都会把他当真佛看待。凡夫实在讲,把阿罗汉都当真佛看待,称阿罗汉都称为活佛,心好、行为好,他的心就像佛,行为也像佛。可是佛法里,那真的还是讲境界,你还有分别、还有起心动念,这不行。佛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法身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用什么?就是根中之性,《楞严经》上讲的,他看东西是用见性见,他听是用闻性闻,他用的是六根根性,不是六识。

  所以《楞严经》传到中国,一直到明朝,一般人依照古大德的注解。古大德的注解以长水为代表,宗天台的止观,也就是依照天台止观来修《楞严经》上所说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修这个东西,这是《楞严经》的修行宗旨。交光大师他老人家提出一个新的看法,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舍识用根,那我们用天台止观是错误的,因为天台止观还是用的识,还是用的八识,没有转过来。这个见解正确吗?我们在交光大师《楞严经》注解,他的注解名称叫《楞严正脉》,前面的序文我们看到了。这序文是他自己写的,他为什么要做这个注解,他把这个缘起在序文里写出来。他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也非常欢喜。他跟阿弥陀佛说,他还有一桩事情没有做完成,什么事情?《楞严经》传到中国来,一般注解上都有了误会,不是佛真的意思,佛教我们舍识用根,也就是佛教我们用见闻觉知,不要我们用受想行识。所以他想给《楞严经》作个注解,向阿弥陀佛请假,注解注完之后再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就同意,就走了。我相信他这些话不是骗人的。所以《楞严经》到明朝以后,解释《楞严经》的有两派,新派的就是宗正脉,主张舍识用根,旧派就是宗长水,用天台止观来解释《楞严经》,就有这两派。

  於是我们就晓得,觉悟了,是真的觉悟,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用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迷了之后?迷了之后阿赖耶做主,果报就在十法界。十法界里千变万化,就是贤首大师《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是讲十法界的出生无尽。一真法界呢?一真法界也是出生无尽,性质不一样。十法界里面出生无尽是从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人的妄想念头没有止境,念念不一样,出生无尽。在实报土,我们讲一真法界,在常寂光也是出生无尽,那是性德自然流露,这是什么?这就是感。十法界的众生有感,自性自然有应,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曾经有人问过我,他说回到常寂光去,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是的,什么都没有,不但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连自然现象也没有了,可是它是活的。所以一切众生只要有感,这一切众生里面包括植物、包括矿物,它还是众生。众生的定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有现象全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众缘和合,那个现象怎么会生得起来?所以这个众生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统统叫众生,众生范围可大了。

  这理就是性德,在中国古圣先贤发现了,性德的核心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个孝字,父子有亲,亲爱。你看每一个宗教里头,核心的理念都是爱,佛法讲慈悲,慈悲就是爱,佛为什么不说爱?因为世间人爱里头都有情在里头,情是烦恼,慈悲里头没有情,有智慧在里头。我们可以这样说,佛家的慈悲是讲理智的慈悲,世间人的慈悲是感情的慈悲,这就很分别了。感情的就叫爱,佛法里给它这样分开,理智的就叫慈悲,所以慈悲就是理性的爱,它不是以感情做主,这是根。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你看伊斯兰教《古兰经》里,每一段重要的经文前面一定有,「真主安拉确实是仁慈的」,讲得很好,真主确实是仁慈的。你看世界上拥有信徒最多的,基督教跟天主教,他们同用的经典是《新旧约》,《圣经》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父子有亲那个亲爱,这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而且是万德万行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圣贤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发明的,所以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亲爱的教育,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个亲爱里头,如果是不夹杂烦恼,就是佛菩萨的慈悲,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法身菩萨,究竟的佛果;夹杂著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如果说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具足,这就是六道凡夫。我们从这里能看出来,中国古人所讲的德目完全是自性,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根就是亲爱,五伦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从父子有亲,然后才有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性德。违背性德这叫逆,大逆不道,你违背了根本的性德。中国从根本性德延伸出来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都是性德;再延伸出来的,四维八德,古圣先贤就把它讲圆满了。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中国千万年来,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传什么?就传这些。古时候没有文字,在中国文字的开始,最早的应该是伏羲氏画八卦。从这个地方来说,到今天,到现在有五千年的历史。伏羲之前没有文字,但是我们相信,伏羲之前我们的老祖宗,至少我们也能够推到一万年之前我们的老祖宗有智慧,这些性德的纲领就传下来了。

  夫子说得好,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你说这个四科这么简单,我相信传十万年都不会传错,它不复杂。老祖宗要求我们的要统统做到,要刻在脑子里面,那就是圣心,就是佛性。表现在我们的言语动作上,这是圣贤、这是菩萨。佛知佛见、佛德佛行,学问的大根大本,德行的大根大本,没错。你今天不要了、不学了,不学,问题出来了,社会乱了,地球坏了。为什么我们造作五逆十恶,地球就变坏?那你就晓得,整个宇宙跟我们是一体,我们的念头不善,外面的感应也就不善,境随心转。我们如何把灾难化解?端正心念,灾难就化解。大乘经里头说得好,这个宇宙一切唯心造,这个心造是什么?就是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法不离心,心不离法,这个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现象,自然现象也好,精神现象也好,物质现象也好,都是从念头变现出来的,现在量子力学家肯定了。念不能不善,念不能不回归自性。

  佛陀教导众生,净业三福是总纲领、总原则,在佛家称为大总持法门,佛说得非常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看这句话说得多么肯定。三世诸佛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凡夫修成佛要从这里扎根,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佛在《十善业道》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个十善不但是成佛的根本,他讲人天法乃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是在这里说的),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这个为根本。如果十善要是出了问题,你后面就全都出了问题,你没有一样能成就。就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你地基没有认真,没有做好的话,你盖房子盖得愈高愈危险,肯定出问题。净业三福里面,第一福就把十善讲到,头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多重要!第一条没有,那就没有第二条,第二条是从第一条的基础里头生出来的,第二条是什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现在这个第二条,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看到,想想自己也没做到,什么原因?第一条没做好,第三条更不用想了,第三条是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究竟圆满的性德,所以这是理。我们今天的造作,罪恶极逆於理,这叫五逆。

  「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这个五逆罪果报在哪里?在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这是地狱里头极重的罪业,我们能不在意吗?学佛如果把这个问题疏忽了,我们能成就吗?这段文里头,后面引用的有古来祖师大德说过,佛说这两句话,因为这个罪比什么都重,佛不能不说,提醒大家。真正造作的还能不能往生?悔过就能往生,你造极重罪业,你真正忏悔,真正回头是岸,行,这讲得通,你念头转变了。那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今天地球上灾难这么多,甚至於走向世界末日,我们能不能救?只要我们真正悔过,真的回头,中国古人所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效果就出现了,地球上灾难就没有了。问题在你肯不肯回头,回头不但救自己,救你家人,救了这个国家民族,也救了全世界。真正回头的人,他有真正表现,那就是放下一切不善,这要真做到。什么是不善的?佛家这个标准讲得很简单,杀生是不善、偷盗是不善、邪行是不善、妄语是不善、两舌是不善、绮语是不善、恶口是不善、贪瞋痴是不善,能不能放下?这一放下就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十恶业上加个不,把它否定掉,就是善,真回头。

  这些年来,我们劝大家一起来学《弟子规》、学《感应篇》。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们要学外道的东西?这个心不善,这个言语不善,为什么?你没有把它搞清楚,你就称它作外道,所以这些学佛的人对於佛法懂得不多,他根本不懂什么叫外道。佛经上讲的外道,这个意思我们要知道,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还是心外求法,我们自己就是外道,你错了!怎样才不是外道?大乘教里面,你要肯定、承认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那就没有外,跟我是一体,儒释道跟我是一家。我很具体的跟他说,《弟子规》、《感应篇》都是佛经,他感到很讶异。我说为什么,你看看净业三福第一句不是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做法?《弟子规》就是做法,佛经上这两句话是纲,纲领,《弟子规》是细目,它是一还是二?没有《弟子规》,这两句话就落空了,所以儒释道是一家。慈心不杀我们落实在《感应篇》,道家的《感应篇》,慈心不杀是讲因果,五逆里头特别是重视因果。

  五逆罪都是杀害罪,大乘经里头把杀生摆在第一,极重的罪业就是杀生,杀生的广义包括伤害,极其轻微的伤害都不可以,你还能做严重的吗?末后一句,修十善业。所以我说第一条这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我们没有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乃至於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这些大的宗教他们的经典,佛家讲的根本戒几乎统统都有。我们编了一个小册子「世界宗教是一家」,诸位翻开来看看,你都看到。没有一个宗教不讲孝养父母的,没有一个宗教不讲奉事师长的,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思想每个宗教里都有。佛家讲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这所有宗教都有,不饮酒有一些宗教里头没有,不杀盗淫妄全有!所以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去学习。

  消除对立的这种念头,自性里头没有对立,自性里头没有矛盾,自性里面没有冲突。我们平常这些习性都是违背了性理,违背了自性,违背自性就是造恶,随顺自性就是修善,全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之处。真正觉悟,解脱!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脱离了烦恼习气。如果是迷而不觉,出不了六道轮回,这里头还有一个虚幻的现象,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真找麻烦!你杀了他,他要报仇,他的怨恨没有消掉,你夺了他的名利,他要讨回,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世世代代找麻烦。这桩事情在最近这半个世纪,西方人很盛行的催眠,在催眠术里面,他回到过去世,回到再过去世,把过去生中那些恩怨都说出来,才晓得现在人际关系里头为什么这么多麻烦,原因都找出来了。催眠在西方证明有轮回、有因果报应,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不是催眠人编造出来的,他编不出这个故事来。

  我们在这个世间,跟我们认识的,跟我们有往来的、有关系的,无论这个关系是善、是不善,统统都跟前生前世有关系。没有关系,这一生当中不认识,就是在一起同一个车、同一条船都不认识,都不讲话的。你遇到一个人,陌生人跟你点个头,或者瞪你一眼,前世都有因,如果没有因,不可能发生这个事情。那是一个因缘很薄的,可能一生当中就碰到一次,缘分很厚的就变成一家人,变成你亲戚朋友。佛告诉我们,人与人的缘分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大乘经里面,佛对於这些事情讲得很多,帮助我们觉悟。在人生,在这一生当中,要把过去生中的缘,不管是善缘恶缘,都要把它化解开。记住,不跟任何人结恶缘,结善缘不求报,否则他来生还来报恩,到你家来。别人欠我的,原谅他,不要了;我欠别人的,应当要尽心尽力的要还他,把这个缘了了。要跟佛结缘,特别要跟阿弥陀佛结缘,这个缘对我们是决定有利益的,阿弥陀佛帮助我们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其他法门里头没有的,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一句里面含义就非常非常之深。五逆感无间地狱苦果,所以又叫无间业。

  《阿闍世王问五逆经》,这是佛经上说的,「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造这个罪业,罪业是你自己业报现出来的,与阎罗王不相关,与上帝也不相关,与佛菩萨更不相关,确实自作自受。民国初年,章太炎居士他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我初学佛的时候,认识他老人家的女婿,他说他老岳丈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朱镜宙老先生。我们认识他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朱老先生六十九岁,他大我四十三岁。他告诉我,这是他的老岳丈,有一年他遇到一桩奇怪的事情,每天晚上有两个小鬼抬了个轿子,拿了一张请帖,上面写的是他的名字,就请他上轿。他看看这个请帖,东岳大帝发给他的。他乘坐这个轿子,感觉到这个轿子不是在抬著走,好像在空中飞行一样的,不多一会儿到了。见到东岳大帝,东岳大帝请他帮忙,他的判官是出差还是怎么样,不能视事,就是不能上班,请他帮个忙。时间也不是太长,好像是一个多月,请他去代理判官的工作。判官是什么地位?相当我们现在人所说的秘书长,所以这地位很高,东岳大帝的秘书长,他也就答应了。所以从这天开始,每天晚上就有小鬼抬轿子送他上班,第二天早晨就把他送回来,他白天也要上班工作,晚上又不得休息,确实人很辛苦,日夜都在处理公务。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用黄纸写个请假单,看看有没有效果,他下午在门口把请假单烧掉,果然那一天晚上小鬼就没有来,就准了他一天假。

  他常常讲晚上上班的情形,鬼道里面生活状况,大概跟人间大致差不多,只是鬼道里头昏天暗地,就好像是有浓云密布,从来看不到阳光,日月星都看不到,生活跟人间相彷佛。有一天他想到一桩事情,地狱的刑罚,炮烙,东岳大帝管,管这些地狱,他说这个刑罚太残酷,不人道,为了人道应当把这种残酷的刑罚废除。东岳大帝也没说话,就派了两个小鬼,就叫章太炎先生,你去看一看,你先去看一看。这两个小鬼就带他去看,走了一段路,小鬼就告诉他说炮烙就在眼前。他看不到,所以他豁然明白了,佛经上所讲的一切唯心造。所谓地狱、所谓种种刑罚,都是你自己不善念头变现出来的,跟东岳大帝无关,这才明白。天堂也是如此,再告诉你,极乐世界也不例外,是我们心已经变成阿弥陀佛,愿变成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心变的。中峰禅师三时系念里面开示讲得很清楚,「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弥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弥陀;净土即是此方,此方即是净土」,全是自己善不善念头所变现的,这哪能怪人?我们现前人间的状态,我们生活是好还是不好,全是自己业力现的,跟谁都没有关系。

  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不能不学,不学你真的是迷惑颠倒,你一无所知,你生活在你妄想当中,那就很苦了。明白之后,我把妄想全放下,我就自在了。善恶统统放下,好不好?也不错,你到无想天去了,出不了六道轮回。佛教给我们,恶应该要断,不著断恶的相,这一招厉害;善要修,不著修善的相,要学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佛菩萨这个心态。这是什么?这是自性里面的慈悲流露,为什么要断恶,为什么要修善?做给众生看,就像舞台表演一样,我是在教化众生。可不能著相,一著相你就堕落,你就变成真的,假戏真演了。所以佛菩萨住在这个世间叫游戏神通,你假戏真演那你就堕到六道去了,你已经堕落了。不能堕落,就是不著相,《金刚经》上所说的断恶修善,天天断恶修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菩萨。如果能够做到「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你是法身菩萨,境界就高了。菩萨不著相,法身是念头都没有,如如不动,他做得那么逼真,表演得那么好。

  所以这个世界无论从哪一方面你去观察、去体会,都不可思议,佛法不可思议,世法也不可思议,世法跟佛法不二。觉了就叫佛法,迷了就叫世法,迷悟不二。大乘经教讲得很透彻、讲得很细致,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要从真诚恭敬里面你才求得。这一点在现前非常非常困难,现在缺乏的,真诚的恭敬,即使诸佛菩萨来给我们讲经教学,我们所得的都很有限。什么原因?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有几分诚敬你就得几分利益。你没有诚敬,你什么利益都得不到,你所得到的,听得很多,很勤奋的来学习,你所得到的全部是常识,现在的好的名词叫佛学,你不是学佛,你跟佛菩萨不一样,不像。学佛要学得很像才行,真像个佛菩萨,你做得不像。起心动念还没有把自私自利放下,难,真难!但是,只要你能够锲而不舍,你会有进步,开头进步很慢,为什么?这个关口很不容易突破,突破之后,进步就快了,像几何上所说的加速度,因为你真的明白了,明白了才真肯放下。明白什么?真正明白万法皆空,真正明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真的明了了。《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庄严土。只有常寂光是真的,因为常寂光没有相,常寂光是个理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我们见闻觉知已经变成受想行识,所以见不到常寂光。转识成智就见到了,见到常寂光就见性了,我们一般讲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下面接著看《阿闍世王问五逆经》,「云何为五」,这五逆,为什么说五?第一个,「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这是《阿闍世王问五逆经》上所说的。父母有生育、养育之恩,这身体从哪来的?父母所生、父母所养你的,这个恩跟天地相同,天高地厚。人不能孝顺父母,杀害父母,这还得了!孝顺父母第一德、第一善,杀害父母这是第一罪,第一个大逆,必堕阿鼻地狱。现在没人讲,很多为人子女不知道,这个社会不孝的人多,孝顺的人很少,往后?往后会更多,愈来愈多。为什么?我们想想,今天有几个人在这个世间布施恩德的,孝子贤孙都是来报恩的,这才有孝敬。还债的,他供养你,物质供养很好,对你没有孝敬心,那是还债的,那个他不害你,但是他可能瞧不起你,但是他会养你。那个报怨的就很麻烦,报怨的真的就杀害你,你跟他过去,你过去世杀他,他今天来杀你,会愈来愈多。让我们想想,现在许许多多妇女堕胎,尤其是未婚的女孩子去堕胎,堕胎是什么?杀你的儿子,你的儿子会记恨,他将来会杀你。你结婚再投胎到你家做儿女,那他是过去被你杀掉的,现在又回来,他会用什么手段对你?你很喜欢养他,养大之后,他就来问你讨命,你说这还得了吗?这冤冤相报,没办法。怀孕这个小孩子,如果是报恩的,你把他杀掉,恩将仇报,这个恩变成仇;他如果是来报怨的,你把他杀掉,怨上加怨,这还得了?不得了!他是讨债的,你再把他杀掉,不但欠了债,还欠了命,这个事情讲不完。细心冷静去观察,今天社会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你想想看,现在人起心动念想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造的是什么,你全明白了。我们一生际遇无非是业感而已,我们过去造的业,现在所造的业,感得的果报,与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关系,完全是自作自受。今天你有父母,你能够尽孝道,不但你随顺性德,而且你的表现会影响别人,那就是你在教化众生,自行化他。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给社会大众这里头有部分人违背了性德的人,让他看到、让他听到,慢慢感化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无量无边的功德。

  大乘经上我们常常读到,世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是真的,一点不假。在中国,我们的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三字经》上一开头,「人之初,性本善」,跟佛讲的是一个道理。人是教得好的,圣贤教出来的,佛菩萨教出来的。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家教父母教,尤其是母亲,长辈教,邻里乡党都教,都会给底下一代人做好榜样;社会教、国家教,所以圣贤君子多,才有大同之治。「礼运大同篇」里面所说的不是理想,在中国实现过。什么时候实现的?经书里面记载的,尧舜禹这三代,禹传位给他的儿子,儿子真正是贤人,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的爱戴,形势所趋。可是王启之后,中国就变成家天下,这不是禹的意思,所以王启之后,在中国叫小康之治,三代,夏商周,都是传给儿子。

  可是,他们对於继承人那种教育,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达到真正的圆满。培养国家的继承人,自己来培养,以前?以前是访贤,到外面去找,找圣贤人。圣贤人不一定能找得到,王启之后开始培养圣贤人,圣贤的接班人,不是没有道理。你要是完全讲那是私心的话,这个有点是侮辱别人,你不了解。贤人愈来愈少了,培养。周家的典籍非常完备,现在《四库》里面都收著有,我们看看周朝,他怎样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成为圣贤。武王死的时候,儿子只有十岁,有人说十三岁,也有人说十岁。三个老师,召公做太保,周公做太傅,姜太公做太师。这是什么?这三个老师,来教导下面这个班子,主要是教太子,当然太子还有陪读,那些文武大臣里面优秀的子弟找来陪读,就是下头一个朝廷,底下一个朝廷,接班人。太保管什么?我们今天的说法,是管体育,教你什么?养生之道,你的生活起居,太保管这个;太傅管德行,品德的修养,教你这些,仁义道德,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他管的,太傅;太师,教你学术、经史、治国平天下的这些道理方法,古人的这些经验,太师管。三个老师。三个老师之外,还有三个教练,老师教你,你是不是真干?另外有三个老师跟你生活在一起,要把老师教的统统做到,我叫他三个教练,这三个教练名称叫,少保、少傅、少师,这三个是跟太子生活在一起的,主要就是说,老师所教的东西你是不是真做到,这样培养。

  我们古人所讲,人的习性,「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让这个小孩,未成年的将来的帝王,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全是正人君子。所有一切不善都不让他看见,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圣贤君子,你看看古人的用心,我们不能不佩服。国家最有德行的人、最有学问的人,请他来做老师;稍微年轻一点的,也是有德行、有学问的,做少师,跟他生活在一起,帮助他要把老师所教的要讲清楚、讲明白,有疑问的时候,他们都来解释,一定要做到,落实在日常生活。圣贤是培养出来的。国家各级的干部是从家学里面挑选出来的,用什么方法?考试制度。这个考试制度在中国也非常非常之久远,尧舜时候就采取这个方法,听其言,观其行,不是随便选拔,很细心、很负责任来选拔。到汉武帝,这才正式制定了制度,选拔的标准两个字「孝廉」。孝亲跟尊师是合在一起的,对父母能孝顺,对尊长能够敬重;第二个条件就是廉洁,不贪污,你看用这个。孝一定对国家尽忠,对人民负责,廉就不贪污。这个制度一直到满清,你看改朝换代多少次,汉武帝这个制度没有人改变,都遵守,可见这是个好制度。非常可惜,到了民国这个制度就废止,就没有了,不再用这个东西,现在社会乱了。

  今天整个世界都乱了,也有人来问我怎么办、怎么救?如果消极的来说,那就是我们李老师的话,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是九十七岁往生的,往生的前一天下午,跟身边的几个同学们说,「世界乱了,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你们只有一条生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李老师最后的遗言,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说李老师说这句话是消极的,正确,一点都不假,真实的指导。积极,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度自己也度别人,一定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这个很重要。最好的榜样是什么?就是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做出来。从哪里下手?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就能够把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伦常四维八德就做出来了,要真干!真正发这种心去做的人,这人是菩萨,在儒家讲,这人是圣贤。

  从前读书立志就是希圣希贤,我希望做圣人、希望做贤人,读书志在圣贤。以后慢慢有变质,读书志在功名富贵,这在历代不少,圣贤有,不多,世世代代在中国都有圣贤,但是大多数人已经把读书为求取功名、求取富贵的一种手段。但是他们书念得不错,虽然用这个取富贵,他做的一些事情还真的是利国利民,还算不错。如果到了这些做官的人只是搞自私自利,不顾人民的死活,这个朝廷就会亡国,改朝换代都是这个原因。末代的帝王、末代的这些官吏,只知道自私自利,不知道民间疾苦,他就会被别人取而代之。那些开国的帝王,他总希望这个国家能够永远的继承下去,所以没有一个不重视教育。末代皇帝我们也想到,一定是报怨来的,一定是讨债来的,那肯定的。这从因果上讲,你才能看得清楚。所以人,做人,心不能不正,言行不能不正。

  大圣,真正的大圣,我们看中国、外国,他们一生几乎都是从事於真正的圣贤事业,是什么?教学,孔孟教学,释迦牟尼佛教学,摩西、耶稣教学,而且是义务的教学。所以教学,古今中外都认为这是神圣的事业,这不是普通的行业,神圣的事业。教学的人一生物质生活一定非常清淡,因为他不从事於营利事业。古时候教学没有收学费的,老师生活怎么办?学生家长供养,没有限制的。富贵人家的子弟,逢年过节多送一点礼物给老师;家庭清寒很清苦的,小孩读书读得很好、很用功的,甚至於老师还要帮助学生家庭生活。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老师虽然很清寒,穷秀才,但是在社会上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换句话说,他有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很贫乏,精神生活那是很丰盛的,社会大众赞叹尊崇。第二个行业就是医生,这两个行业在古时候是社会大众尊重的,医生治病救人也是不要钱的,医药费花了多少,病治好了再说,治病期间决定不收医药费,救人第一。所以这两种人在中国社会是备受尊崇的,就是一个是教书的,一个是医生。

  现在都不行,变质了,现在教书的,听说老师上课的时候教的课程教一半,另外一半要上他的补习班,要缴费,教育变成商业,老师变成商人;医生也要谈价钱,不给钱不治病,也都是商人。从前有士农工商,现在全部都变成商人了。社会变了,整个地球是个商业化的地球,无论什么人都在经商,无论哪一行都是商业。商,人之必争,这是利益,孟子就说得很好,孟子见梁惠王,跟梁惠王提到的,他说了一句名言,「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你这个国家从上到下统统都争利,这还得了!这个国家就到危亡的时候。怎么救?回过头来,行仁、行义,那就是要把教育摆在第一,这个教育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用中国人所讲的宗教的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宗教就有三家,儒释道三家。宗教这两个字怎么讲法要搞清楚,宗的意思很多,最重要的三个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连起来,那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宗教。宗教是教育,不是迷信,儒释道在中国传统上也称为三家,也称为三教,所谓三教九流,它是教育,它是学派。可是现在?现在也变质了,这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要帮助今天这个社会,英国汤恩比博士他所说的是积极的,我们李老师讲的是消极的,汤恩比博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这是大动乱,「需要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都是中国的。孔孟学说是什么?大乘佛法是什么?他没说,所以别人听他这个话也就不在意。一般人提到孔孟学说,你就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提到大乘佛法,你会想到《华严》、《般若》、《法华》这些大经大论。这个东西有不少人看,能救得了现在的社会吗?你看这些东西觉得太多太杂,从哪里下手?所以我们从儒释道的三个根下手,根是活的。一提起大家所想的那都是儒释道的花果,很好看,它从哪来的?它有根,它从根生的。儒的根《弟子规》,道的根《感应篇》,佛的根《十善业道》,没人想过。提起来,那是教小孩的,那东西管用吗?我们提倡,也有人怀疑,怀疑的人很多,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丧失信心,这才是真正危机。

  那要让这些人相信,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做出来给他看,做实验给他看。所以我们在汤池小镇做了三年实验,是联合国逼出来的,也很好,为什么?不这么做的话,我们自己讲还是有点怀疑,行吗?信心里还是不免带怀疑,这一实验,这信心就肯定了,一点疑惑都没有,真行。可是,还是要把儒跟佛总纲找出来,问题就是我们儒是存的什么心、佛是存的什么心,这个重要。孔孟学说是什么?儒家典籍里面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两个字代表儒家。「仁者爱人」就是亲爱,「义者循理」就是讲道理,人可不能不讲道理,合情合理合法就叫义。情理法的标准都要用我们传统的性德,也就是说,我们讲标准,把它汇集起来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是标准,仁义的义的标准,义讲道理,跟这个相应的就对了;跟这个不相应的,那就是此地讲的违逆,你违背了道义。

  《论语》上学生说的,「夫子之道无他,忠恕而已」,我们就提出忠恕,忠是什么?忠是真心,你看那个字的形象,那是智慧,会意的字,心,心是什么?心是中,摆在中,不偏不邪,这叫中,所以忠心是真心。我们凡夫心偏了、邪了,偏了是四圣法界,邪了是六道轮回,邪比偏还严重。不偏不邪,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忠。恕是什么?怜悯一切众生。特别是今天的社会,我们前一百年,我是看曾国藩先生的这些著作,从他那个年代算起,他那个时代是慈禧太后执政,问题已经丛生,已经出现。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他就深深有这种感触。我们伦理道德是有名无实,这是前一百年疏忽了,后一百年满清亡了之后到今天,不是疏忽了,不要了,把它抛弃掉了,两百年造成今天社会的结果,这果报呈现出来,这个问题多严重。所以违逆的罪恶太普遍,那怎么办?要饶恕他,别追究了。为什么?没人教他。我们这部经上讲得好,佛说得好,「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就是恕,不要再追究了。怎么样救他?从今天起,我们来把伦理道德因果跟宗教教育恢复起来,大家一起来学,既往不管犯什么罪过,一概不究了,用忠恕,你才能救得了这个社会。大家一起来学伦理道德,除这个办法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

  大乘存的是什么心?真诚慈悲,真诚就是忠的意思,慈悲就是恕的意思。这是我解读汤恩比博士的话,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能救全世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要真正推动这种教育,必须要建立一个示范点,能够有一个县,这个县做一个特区,传统文化特区,做这么一个实验点。在这里头做,就像周家一样,培养帝王,这里头有太师、太傅、太保,有少师、少傅、少保,搞一个县来做实验,有老师、有教练帮助,做出一个典型,把它统统落实做出来,让大家来看看好不好。好,我们都这样学法好不好,再推广。用现在的高科技,这些卫星电视来宣扬,普遍宣扬,让全世界都能看到,全世界的人都会到这个地方来参观、来学习,来考察、来学习,慢慢的就会影响到整个世界。如果没有电视网路这些工具的话,那就是没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幸亏有这种发明,要搞一个示范的一个点,一个小县市,把这个小县市二十四小时人民的生活,这边的教学、他们的活动播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现在我们也得到一部好书,唐太宗编的,贞观之治怎么样成就的,就靠这一本书,叫《群书治要》。我们现在第一版想印一万套,印一万套,来帮助我们自己国家,也帮助全世界,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里头有很详细的中国历代古圣先贤他们怎样修身、怎样治家、怎样治国、怎样叫天下得到公平。这个平天下是叫天下都得到公平,我们现在讲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就是中国人古人平天下的这个理念,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