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涅盘八味(三) - (第七集)
涅盘八味(三)  (第七集)  2010/2/23  华严讲堂(节录自华严经12-17-2116集)  档名:29-176-00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我们今天还从「自分」十句看起,请看经文: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无处所。一切法离分别。一切法无坚实。是为十。】

  这个十句,我们在前面也用了很长的时间在一起学习过。今天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疏》,我们把这个《疏》来做一个总结。看《疏》,「释中,先明自分,是护烦恼行」,这就说明经文里面两段,前面是自分,也就是修行住的菩萨,他们本分的功课,也就是必修课,目的是护烦恼。这个护烦恼是护烦恼不生,是这样一个行门。烦恼很麻烦,行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修行人,功夫不得力,不能开悟,不能证果,什么原因?就是烦恼,烦恼障碍了他。说这个烦恼,把这两种障碍,烦恼障跟所知障都包括在其中,所知障也是烦恼。所以这个经上,清凉大师说得好,「然此十无常,大同三地,彼论具释,引中边释,已见问明,既文义包含,略举一两」。这十句就是无常观,你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是你没有看破。

  我跟同学做了很多次报告,我这一生学佛很幸运,遇到三个都是好老师。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放下。我是向他提了个问题,头一天见面,第一个问题,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有没有捷径,有没有方法能叫我们很快的契入?他告诉我,有,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明了事实真相,放得下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把这个事情当真的,於是你就生起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烦恼就生起,你怎么能放下?今天我们在此地看到第三住的菩萨,这真讲修行,修行没有别的,千经万论,总而言之,修行就是放下,从放下当中你才能悟入。悟入是什么?悟入就是看破了。诸位在此地一定要知道,初住菩萨,我们从十信学过,都用了很长的时间。十信没离开十法界,十信心满,入住了,第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说得好,智者大师讲的「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很像,很像佛,不是真佛。这什么原因?没见性。也就是没见性的人他用的什么心?用的不是真心,用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但是阿赖耶用得非常正,为什么说用得正?因为他学佛了,他以佛知佛见做为自己的思想,用佛的戒律做自己的行为。我们学教的常讲,「经论正知见,戒律正行为」,修正行为这是标准。经律论是标准,他把它都做到了,都做到就很像佛了,怎么不是真佛?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就是真佛,用真心,不再用妄心。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那就是接近开悟的边缘,他再一提升,无明就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在大乘教里面,别教是初地菩萨,圆教是初住菩萨,《华严》是圆教,所以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真佛,不是假佛。他不在十法界,他住在哪里?住在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他住这里。

  我们现在看到此地,二住,治地住;三住,修行住,你看它这个名称,初住发心,发什么心?真心发出来了。要知道,在十法界里面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十法界前面四个是四圣,后面是六凡,六道凡夫。四圣都是修学佛法真的得力,真的有一点像了,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成正觉;菩萨、佛,尘沙烦恼断了,《华严经》上讲的分别断了,不再分别了。《华严经》不是像大乘教里讲这三种烦恼,名称不一样,《华严经》讲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一定要晓得。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断了的时候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了。辟支佛把见思烦恼的习气断了,这就成辟支佛。所以辟支佛的自分上,是断见思烦恼的习气,他还有身见,再往上提升,那他要断分别,也就是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了,他升级了,他是菩萨。菩萨的本分,要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掉,这是自分。他的胜进再提升,那就是断无明烦恼,一级一级的往上去。真正到佛的地位,无明烦恼断了,到佛的这个地位,佛的胜进是,佛位子上是断分别的习气,就是尘沙烦恼的习气,断了之后,再破一品无明,证法身,十法界没有了。所以六道不是真的,见思烦恼断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不是真的,统统是无常。无明破了,十法界就不见了,就从这个梦中醒过来。醒过来的境界是什么?那就是佛的实报土。佛的实报土也不是真的,为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

  你看看初住菩萨,他住在实报土,无明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了,但是无始无明习气在,习气不好断。十法界里面有修有证,实报土是一真法界,没法子修,所以那个地方的人,这经上有说,叫无功用道。古德常说,「此处用不得力」,此处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那个地方用不得力。一用力怎么样?一用力,你看又堕落到分别执著去了,那就走下坡,不能用力。怎么办?任运起修。任运是随它去,为什么?反正无始无明习气不碍事,他那时候修怎么修法?我们今天读《华严经》,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是他们的修行。我们在经里头千万不能著相,一著相,那就不是他们的境界。著相是什么?著相就变成别教,你看多难。你不著相,不著相《华严经》是圆教,著相就是别教,差太大了。不著相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应化在十法界,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楞严经》里面讲的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些菩萨是法身菩萨,他不是普通菩萨,我们常常念的菩萨摩诃萨,他们是属於摩诃萨,都是证得法身的。天台大师说,分证即佛,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习气没断掉。习气要多久才能断掉?这随它去,慢慢随它去,让它自自然然就没有了,时间久了,习气自然就没有了。佛告诉我们,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菩萨成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句话的意思要懂,三大阿僧只劫,习气自然就没有了。习气是什么?很难讲。讲都很难讲了,那听怎么能听得懂?所以古人,古大德有用比喻来说,来说明这个习气,让我们慢慢去体会。古人用酒瓶,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干净,里头也擦干净,一滴酒都没有了,真的没有,闻闻还有味道,那味道就是习气,那味道除不掉,没法子除。那只有怎么办?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个半年、一年,再去闻,没有了。所以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是断无明习气的。这习气分作四十一等,轻重不一样,最后等觉菩萨还有一品习气,那个习气要尽了,给诸位说,实报土有没有?实报土没有了。

  实报土没有了,什么东西现前?常寂光现前了,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变,那是自性。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里面,第一个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那就是这个东西。性体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你不能说它无,为什么?它能现相,精神、物质都从它生的,所以从一体起二用。怎么起二用?就是一念不觉,这个不觉就是无明,就是无明生起来。无明一生起来,自性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本体是自性,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它相是妄的,体是真的。起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依报,宇宙现前;第二个作用,正报现前。正报是自己,就是我们的生命,在佛法讲灵性,世间人讲灵魂。讲灵魂也可以,灵魂是什么?在迷的状态,没觉悟。灵魂真有,我们这个身体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他又投胎,他六道里头投胎,他迷,不觉。灵魂要是觉悟,把见思烦恼放下了、不要了、舍掉了,他就到四圣法界,那他就成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成这些。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叫他做灵魂,叫他做灵性。他还要好好修,修到把无明破了,无明是什么?无明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这到一真法界。刚才说过,一真法界无明习气没断,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学到的,这四十一个阶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为什么?事上有,理上没有。事上是每一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习气浅深不同,十住菩萨的习气就很浓,十地菩萨的习气就很淡薄。譬如像这个酒瓶,酒倒光了,瓶盖打开,过了多久的时间?过了一个月,闻一闻,还有酒味。那一个瓶子,酒倒光了,擦干净了,它已经有八、九个月,你闻闻,那比这个就淡多了,习气淡多了。八、九个月就是地上菩萨,这味道很浓的,才一个月的,这是十住菩萨,就这么个意思,你就晓得。这些菩萨,这真成佛,这不是假的。他们修什么?在这个层次里面,他们干的就一桩事情,众生有感,他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帮助他开悟,就用什么方法,法没定法,身也没有一定的身,随类化身。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记住,众生有感是有念头,求佛菩萨保佑就有感,佛菩萨真的来帮助你、来加持你,佛菩萨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堕落了,那他就退转,没有这个道理。证得初住以上,三种不退转都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不会退转。他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他没有。示现在我们人间,我们看他好像有,其实没有。我们总是用我们的层次看他,看错了,他也不会跟你计较,他笑笑而已。那是谁?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他应化在印度,那个地方众生根机成熟,应以佛身而度者,即现佛身去度他们,就这么个意思。究竟果位的妙觉位,大乘教里称为佛,等觉以下都称法身菩萨,这在圆教,这是《华严》、《法华》都是这样称的,这都是一乘大经。我们学佛首先要把这些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我们才知道如何来提升自己。他们自分也好,胜进也好,说老实话,统统是十行,统统是无尽的慈悲来帮助遍法界虚空界这些没有觉悟的众生,来帮助这些人,做出种种示现。就跟《还源观》上所讲的四德,自性的四德,不是有意的,根本没起心动念,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的,随缘妙用。众生有感他有应,这个应是随缘;妙用是什么?妙用,虽是随缘,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就妙。

  我们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不知道多少次?大概是二、三个星期之前,同学有从网路上下载一个信息给我,我一看,印度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在死之前,他十六岁死亡,死之前告诉家人,他在这个家里面已经投胎了五次。第一次来投胎,好像六岁就死了,他家人知道,确实有一个小孩,小孩六岁走的。大概在十几年之前,有一个小孩真的是六岁死的,他说那是他的前身。死了之后,在他家里又投胎过三次,不是人身,有一次是蜜蜂,一次是苍蝇,一次是一条蛇,小青蛇,被他家人打死。这是第五次,第五次这是活到十六岁走的。这是说明什么?说明这个身无常,常常换身体,不知道换什么样的身体。在这个家,他喜欢这个家,跟这个家有情、有感情,也就是说,佛法讲的,他有执著,没有办法得人身就畜生身,畜生的寿命短,所以没有多久他就投五次。他要是不说出来,没人知道,他的家人证实,他讲的确实有这个事情,曾经有一条蛇在他家里被人发现,打死。凡夫舍身受身是业力,业力是他舍身受身他都有分别执著,而且还很严重,这就是迷,这就是惑,这就是愚痴,这就是情执。这四个字,意思是一样的,名称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桩事情。这个东西要放下,假的,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所以菩萨在此地给我们示现无常观,第一句话是总说,『一切法无常』,这句话是总说,后头九句是别说。《华严》用十表法,十代表什么?无量无边,一切法都是无常。你看经典里面佛常常告诉我们,正报,我们今天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包括星球有成住坏空。佛家讲时间,用劫做单位,一个大劫就是这个星系,我们不晓得是太阳系,可能不是太阳系,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前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谈过这个事情,我们谈到经上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这是单位世界,单位世界是不是我们这个地球?肯定不是,地球是单位世界里头的一个洲,一部分,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日月是围绕著须弥山转,须弥山是这个单位世界的中心。这样一说,我们就晓得,太阳系不是单位世界,是单位世界里面的一个小的世界,小星系。这个单位世界是什么?太阳系确确实实是绕著银河转的,银河系的中心,现在科学家发现,那是个黑洞,很大的一个黑洞。佛经上讲,单位世界的须弥山,应该就是指这个黑洞。所以黄老就告诉我,他是学科学的,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是银河系。小千世界,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中千、大千,那一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我们今天科学还没有办法看到十亿个银河系,没有看到;换句话说,大千世界的边缘科学家还没有摸到。像这样的世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讲得详细。

  我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这是佛经哲学,佛经哲学概论,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通过将近六十年的学习,今年我学佛五十九年了,通过五十九年学习我知道,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是科学的最高峰。今天的科学讲宇宙,跟佛不能比,他讲得详细。宇宙的起源,你要是真正听到了,你心服口服。这个世界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交代你。灾难从哪来?如何能把灾难息掉?佛经上有办法,科学家没办法,确实这是大学问,现代人把它糟蹋掉,说它是宗教,说它是迷信,相信科学。科学跟《华严》里面讲的科学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不能比。这么好的东西,在中国世代相传,高僧、高士辈出。可是到我们这一代衰了,我们这一代怎么衰的?我们知道,民国建立一直到今天,这将近一百年,这一个世纪中国社会都在动乱,满清亡的时候军阀割据,接著中日战争,把中国传统完全破坏掉,没有办法再恢复,亏吃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真正有志之士要把佛法复兴起来,怎么复兴?研究经教,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他不是宗教,把他看成宗教,冤枉!他是什么身分?职业老师,他三十岁开悟,孔老夫子三十而立,十五有志於学,三十而立。释迦大概也差不多,三十开悟,开悟之后就讲经、就教学,教一辈子。你真正把他的身分搞清楚之后,你就晓得,用现在的话说,他是职业教师,教了一辈子,而且是义务的老师,不收学费。要用现在话,他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信仰,不管你信什么宗教,你去找他,他都教你。现在叫多元文化,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家,社会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多元文化义务的工作者,完全尽义务。一生没有建道场,没有建学校,哪个地方有缘请他,他就到哪里去,这我们在经上看到的。学生也不少,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很大的一个团体。住哪里?住宿在树林下面,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死的时候,走的时候,也在树林里面,没有在房子里头。你看他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这么做?就是此地修行住的菩萨为我们示现的,叫我们知道一切法无常,他统统放下了,王子的身分,全放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要学,就是要在这上面学,你真得受用。修行的枢纽,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没欺骗我,头一天见面,他就把这个事实告诉我了。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方法交互,相辅相成。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放下真难,所以你首先必须看破,你才肯真放下。

  这个世间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大家都念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无常的,有为是有生有灭,你说哪一法没有生灭?念念不可得。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无常,两个现象,「一者念念无常,二者一期无常」。念念无常是真相,实相!大乘《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念念无常。我们在《仁王般若经》里面读到,佛举了一个例子,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这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这生灭是什么?念头。念头很微细,我们自己不能觉察,这个念头就是无明,你看看一刹那有九百生灭。现在科学里用秒做单位,我们弹指,我们一秒钟,这么弹大概可以弹四次,六十乘九百再乘四,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念念无常,念头过去再不回来了。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不是真的,佛不欺骗我们,说太多了我们不相信。

  我们在《菩萨处胎经》里面看到一段话,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对话,佛问弥勒菩萨,弥勒是唯识专家,《瑜伽师地论》他造的。世尊问他一个问题,说「心有所念」,凡夫起了一个念头,佛问他,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细念?这念有几个细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实际上这个问题,问的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就是这个细念变现出来的。弥勒菩萨也是讲一弹指,一弹指有多少念?不是六十刹那,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我们相信弥勒菩萨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见到了。这就是现在科学里面讲波动现象,极其微细的波动,速度太快了。我们也像刚才所说的,一秒钟四个弹指,一秒钟多少个念头?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是相分,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是精神现象,是见分。就是阿赖耶,那个念头是阿赖耶的业相。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业相里头变现出来的。精神现象从哪里来?也是从物质变出来的,所以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个源,同时发生的,永远不能离开。这是佛经上常常讲的心跟色,色是物质,物质现象,这个心就是精神现象。《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个空就是性,是一不是二,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

  在中国,实在讲中国历代出了不少佛菩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个代表。他开悟,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同样的一个境界。释迦佛是以佛身示现,能大师是以比丘身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同样的境界。这一悟之后,一切法就都通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都是自性变的,只要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能大师不认识字,是不是真通?真通了,从什么地方看到?从如来的经教。你看他第一次逃难的时候,遇见无尽藏比丘尼,她受持《大涅盘经》,她在那里诵经,能大师那个时候二十四岁,在旁边听。听完之后,他就把他听到的讲解给无尽藏比丘尼听,这个比丘尼听了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拿著经本向他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出来?他说这个跟文字不相干,通了。你看他开悟的时候,说明他悟中的境界,他只说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很重要。本自具足,那就是说见闻觉知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本自具足。虽具足,它确实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要怎样?要有波起来的时候它就现相。一念不觉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就出现相,能生万法。讲得好,把宇宙的起源告诉你了。所以佛家讲,赖耶缘起。自性上不能讲缘起,自性是什么?隐,有,不能说它没有,它不现相。讲赖耶,赖耶动了,赖耶会动,就是今天科学里面讲的能量,能量它就会变现,现物质现象,现依报,现正报,这么来的。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证得的人太多了。

  释迦牟尼佛去六祖能大师一千多年,为什么释迦佛所证得的境界能大师也证得?经上讲的,个个都能证得,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证得。你放下执著,证阿罗汉;放下分别,证菩萨;放下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你就证得佛。佛家不是讲专利,释迦牟尼佛没有说只有他一个人成佛,不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是你现在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迷了,你自性里面的本自具足的东西一样都不能现前,你都把它障碍掉了。实实在在我们现在晓得,不是不现前,统统还是现前,现前怎么?扭曲了。你看看法身变成一期无常的这个身相,般若变成烦恼,解脱变成业障,造业受报,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质了,不是不现相,现相,不是不现相,变质了。本来你的境界是极乐,现在变成极苦。所以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来的。乐从哪来?乐从悟来的。你能破迷开悟,你就离苦得乐,就这么一桩事情而已。所以念念无常难懂,这是根源,也是赖耶缘起的源头。一期无常,这个我们就好懂,这一期,我们得到这个身体,从出生到死亡,一期。这个一期是念念衰老,这是真的。

  所以早年讲经,实际上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记得的时候,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就体会到这个问题,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从出生,实在讲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往哪里去?往坟墓里去,一天比一天接近,这是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这就是无常观,那时候不知道叫无常观,我就想到这个。而且这桩事情还真精进,它一天都不停。这是一期无常,真正体会到这个,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就不一样了,不会跟这一样。在那个时候,我们知识浅薄,对圣人教诲没有接触过,无可奈何,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常常是放在心上,有没有不生不灭?儒家的东西、道家的东西都没讲得透彻。一直到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在佛法当中看到,有真常。真常在哪里?真常在涅盘。涅盘是印度话,什么是涅盘?祖师大德在疏论里面告诉我们,他解释得好,涅盘翻译成中国叫大灭度,大是什么?大是法身,灭是解脱,度是般若,原来我们平常讲三德秘藏,三德秘藏就是大般涅盘。法身、般若、解脱,有没有?真有。可是你怎样证得?千经万论,佛菩萨常常挂在嘴边上,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证得了。三个不能一起放下,你放下一个,放下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成正觉,六道就没有了。自己六道虽然没有,六道里面的众生要求这个阿罗汉,阿罗汉有感应,也能够感,到六道里面来教化众生。六种神通具足,智慧比不上佛菩萨,比我们人天高明太多了。这小乘涅盘,叫偏真涅盘,这不究竟。所以一期无常容易懂。

  他下面的文说,「於何无常」,你在什么地方看到无常?「依五盛阴逼迫相,故苦也」。盛是炽盛,五阴是什么?色受行想识,你细心去观察。色是色身,这身衰老了,想想看,像《楞严经》上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谈话,释迦牟尼佛就问他,你想想看你十岁的时候,跟你二十岁的时候,你这身体有没有衰老的变化?有,二十岁当然比十岁老,三十岁又比二十岁老。佛问他,你今年多大年岁?六十二岁,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年。细心去观察,不是十年十年老,一年比一年老,一个月比一个月老,一天比一天老。再给你讲真话,前面一刹那,后头一刹那就比前头一刹那老,这给你讲事实真相。你要真正懂得刹那刹那在那里衰老在变化,那就念念无常。释迦牟尼佛问波斯匿王,那是一期无常。慢慢衰老,苦就来了,行动什么都不方便。这个世间真的有人衰老得慢,有人衰老得很快。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得好,把这个问题解答,说「忧能使人老」,你忧虑、你操心,你就老得很快。

  如何让老的速度缓慢?什么都不要操心,什么都放下,心里没事,常常保持著干干净净。我们做不到,人不能没有妄想,没有妄想你就不是凡人。只有诸佛、法身菩萨他们没有妄想,阿罗汉没有粗的妄想,他有微细的妄想。我们做不到,怎么办法?净宗法门殊胜,教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外面随缘,不攀缘。我这些修学的方法都是老师教的。最初章嘉大师教的,很得受用,老人没有欺骗我们。我跟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好像是六十五岁,祖父辈的,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很爱护、很慈祥,他怎么会骗我?所以我对於老人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彻底放下,没事,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没有事。顺境善缘里面决定没有贪恋,逆境恶缘里头决定没有怨恨,你说你有多自在,你说你多快乐,每天笑容满面,法喜充满。真的!学佛离苦得乐,不是假的。

  可是五阴逼迫的现象,你要是常常去牵挂它,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那你可苦不堪言。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能不接触,睁开眼睛会看,放下什么?佛教给我们的好,放下执著,不执著,你就不会随外头境界转,不执著。再贴切一点,不对立,对立是佛经里讲的边见,二边,所有烦恼都是从这个地方生的,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要要求别人,不能要求对方,要求对方你就错了,要求自己,自己不跟别人对立,别人想跟我对立都对立不起来,对立一定是双方的。所以一个巴掌打不响,必定是两个,我这边撤了,你那就打不响。一定从自己做起。中国老祖宗也这样教我们,佛法没传到中国来,老祖宗就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决任何问题都从自己内心去解决,不要从外面。从外面非常困难,从内心很容易,一下就解决。

  这在佛法里面讲,叫我们断烦恼,从哪里断起?从五种见惑断起,第一个不要执著身,身不是我,要看破。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脏了,就会换一件;坏了,就不要了,再去穿一件新的,你看你有多自在,身体亦复如是。不要把身体看得太重,看得太重你就有操心,你有执著,你有分别,你有妄想,统统具足,错了。所以《金刚经》上教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头一个四相破了,怎么破?四相是无常的,无常就不是真的,你能不放下吗?我们要追求什么?要追求真常的。真常有没有?大涅盘里头有。所以古印度,无论是宗教,还是学派,他们终极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追求般涅盘。般涅盘简单来讲就是永恒,今天讲的不生不灭,这是真的。在哪里?在自性里头,回归自性,那你全得到了。於是我们就清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方向目标订在哪里?订在回归自性,我们会真得到。那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过得非常幸福、非常美满,没有烦恼,充满智慧,你说你多快乐。处事待人接物,《还源观》上跟我们讲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多有意思。

  我们修净土,净土在《无量寿经》上,在经题里,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经题的上半段是讲的果德,「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好,你看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无量寿,相就是庄严,果报。果从哪里来的?修得的,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大菩提心里面的一个,是自受用。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快乐无比!真诚心待人,别人欺骗我,用妄心,我知道,我对待他用真诚心。为什么?他没有学佛,他还在迷,我学佛了,我觉悟了,我怎么能跟他一样?无论别人用什么态度对我,我都欢喜,不好的态度对我,我感激他,为什么?他替我消业障,没学佛的时候造业,更何况过去生生世世?他替我消业障,我能不感激吗?我们每天讲经、教学、念佛、诵经都给他们回向,所以那是菩提心的深心,清净平等觉。我讲经,为了大家容易体会,容易懂,我在这上面加个真诚,下面加个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什么?这十个字就是真心,这十个字就是大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对待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们自己有能力,就得尽心尽力帮助他,没有任何条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说你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我帮助别人,别人帮助我,这个回报好快,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你要晓得苦,然后你就肯放下,放下真自在。世间人为什么不能放下?他害怕,他怕好不容易才得到,放下之后就没有了,那怎么办?这就是不懂因果报应。

  所以印光大师,这是近代中国可以说第一高僧,这不是我说的,几乎是佛门公认的。这个老人家跟我有缘分,虽然没见过面,我的老师是他的学生,李炳南老居士,净土是跟他学的,所以真的是祖师。我读他老人家的《文钞》,非常感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香港住四个月,讲《楞严经》。住在倓虚老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九龙界限街。倓老那时候过世不久,图书馆搜集不少弘化社的经论善书。我白天没有事情,看祖师一生给佛教留了这么多好东西,白天没有事情就读书,发现祖师对於因果教育用了心。怎么发现的?发现三本书,不是佛经,《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看版权页,每一版都是印一万册、二万册、三万册,有的到五万册,印了几十版。这三种书,我把它概略统计一下,在他那个时代,印到三百万册以上,这个吓人!佛门的祖师,为什么不印佛经?就印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打开来一看,全讲因果报应。我就想不通,想了两个多星期,总算有一个结论,大概因果教育很重要。到最近这些年来,才发现真要紧!伦理道德不能轨范人心,有些人读书读得不错,干了些坏事,昧著良心的事情,为什么?名利在诱惑,知道是不应该的,干了;如果懂得因果报应,不敢干了。所以对治今天这个社会,要想救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因果。人要知道因果报应,不会起一个恶念,为什么?起个恶念都有报应,你还敢做坏事吗?所以老人家为了拯救现在这个社会,一生全心全力都用在因果教育上。然后回头再看他的《文钞》,果然不错,跟哪一个人写信,答覆人,没有不提到因果的。所以我从香港回来之后,我把这三样东西讲过几遍。那个时候我也印经书,我记得回到台湾之后,我将这三种书印了五万册,讲过几遍。

  这些年来,在澳洲有这么个缘分,学校找我,要我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先后我参加了大概有十一、二次,才知道这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把根疏忽掉了。我明了之后,明了是觉悟,就特别强调三个根,儒释道的三个根,儒的根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什么?礼,基本的礼节,就跟佛法的戒律一样。礼没有了,儒就没有了;因果没有了,道就没有了;十善业没有了,佛就没有了,全是假的。所以我就提倡三个根,劝导学佛的这些同学们要把三个根扎起来,补习,过去疏忽了,现在补,拼命补,一定要把它落实。出家,还要扎一个根,《沙弥律仪》,出家四个根,在家三个根。你有根本,然后无论学哪一门,学儒、学道、学佛,你学儒,会成圣贤;你学道,会成神仙;你学佛,会成佛、会成菩萨。佛菩萨是人做的,不是天生的,所以这三个根多重要!我们不要管别人,管自己,管别人,错了,从自己做起就对了。所以先要知道无常、知道苦,我们学习的精神才能提得起来,勇猛精进。什么样的境缘障碍不了我们,你明白!这个叫你看破了,你了解事实真相。

  下面祖师引《瑜伽师地论》的话来说,「瑜伽三十四」,《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三十四卷,里面说的,「由无常行作意为先,趣入苦行」。这是讲学习的次第,修行住的菩萨,它这十句是次序,这个次序在经论上有根据的,所以先要看破无常,都是幻化的,都不是真的,然后怎么样?然后你才能吃苦。释迦牟尼佛临灭度的时候,留给后世的弟子两句话,阿难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您老人家在世,我们依你为老师,您老人家走了,我们依谁为老师?世尊讲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十善业是根本戒,要知道,十善业在小乘展开是三千威仪,三千威仪归纳十善业。在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是什么?十善业的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就是十善业。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十善业是什么东西?在法门讲,八万四千法门的总纲领;在修行行门上来说,八万四千细行的总原则,你能疏忽吗?你疏忽这就完了。

  我们在佛法里面明白这个道理,回过头来再看《弟子规》,是我们千万年前老祖宗遗教的总纲领、总枢纽。它展开是什么?展开就是现在儒家所讲的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於《四库全书》。你去看古人的东西,绝对没有违背《弟子规》,我们才晓得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这真是根,根本的根本,把它抓出来了。你从哪里学?就从这里学。整个社会都能够做到《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个社会祥和,和谐社会、礼义之邦。全世界的人都学习,这世界上什么灾难都没有。为什么?福人居福地,什么人有福?古圣先贤伦理道德你统统做到,你有福报。真的,一点不假,你个人觉悟,你能够把,中医里头也讲,你能把五常做到,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做到,你身体不会生病。有病,有病自然会好,你心太好!你的细胞,就是病的细胞它自然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健康。病怎么生的?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你五脏六腑就长病,这中医说的。中医给人治病是帮人扭转心态,这最重要,占百分之七十,用医药是百分之三十。如果心态不好,那个医药力量达不到,没有办法救你。心态一改变,自然就好,有很多病根本用不著吃药。然后你就晓得,相由心生,心好了,他相就好了,身体就好了。

  同样一个道理,境随心转,你心好,心态好,山河大地那些灾难、自然灾害自然就没有了。所以今天科学家给我们报导,这个地球上灾难太多了,能不能化解?中国儒释道有本事化解,他不相信,他相信科学,那就完了。科学今天走到瓶颈,遇到困难,他没有办法解决,他知道这些灾难,他没有法子解决。佛经上有,儒释道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所以它从小的好处,身心健康,法喜充满;再扩大,家庭幸福,家庭和谐;再扩大,你的邻里乡党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它有这么大的效果。今天我们跟人家说,人家不相信,怎么办?做出来。我也是在联合国会议里头,被这些会友们,散会之后在一块吃饭聊天,大家都说,法师,你讲得不错,很好,可是做不到,这是理想,没有法子落实。逼著我,我在家乡汤池小镇做了三年,做成功了,这大家相信了。那是做给联合国从事和平工作的人给他们看。所以我们在联合国会议上声音就大了,做出来了,你不相信,自己去看看,你就明了了。而且做得很快,效果非常快,我以为二、三年才会看到成效,没有想到三、四个月,成效卓著。所以当时我就想,人怎么是这么好教的,就是没人教,你看这一教他就回头,良心就发现,就不好意思做坏事,和谐社会马上就看见了。

  所以我们学儒、学道、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要有信心,要真干。真干是什么?佛家讲自度度他,世间人讲自救救人,得真干才行。要恢复释迦牟尼佛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他是教学。你看他老人家给我们做的示范,三十岁开始,七十九岁过世,经上常讲,讲经三百余会,那三百余会就是现在讲办班、办活动,三百多次;说法四十九年,教学四十九年,他是教学,他不是搞别的。我们要恢复佛教本来的面目,就是要教学。寺院是什么?是学校,早年的寺院是学校,寺院变成这些宗教,这历史很短。我们细心观察,在前清,乾隆时候还是学校,每一个寺院长年讲经教学。你学东西到哪里学?没那么多学校,只有到寺院里面学。寺院里面这些出家人,不但能够跟你讲佛经,他儒道都通,所以你学儒、学道,到寺庙去,统统学得到,这些出家人都有本事教你。所以过去念书人多半在寺庙里头。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在寺庙里度过很长一段时期。寺庙里头有书,从前书很不容易找到,藏经楼就是图书馆,出家人个个都是老师,所以住在寺庙里学东西快,学成了参加考试。

  这个教学逐渐逐渐衰了,慢慢疏忽了,应该是嘉庆以后。在我常常想,这个事情可能慈禧太后关系最大,因为清朝帝王世世代代对儒释道非常重视,经常邀请这些学者专家到宫廷里面讲学。他们的讲义,我都看到,在《四库全书》里头。《龙藏》,那是专门讲佛教的,这是乾隆皇帝,也是对佛教尊重,另外编一套,没有放在《四库》里头。可是道家的东西在《四库》里面,儒跟道都在《四库》里头,唯独佛把它分开,这对佛特别尊重。皇帝带者嫔妃、文武百官天天来听、来学习,这个风气太好了。宫廷里面讲学这个风气,是慈禧太后她掌握政权之后废掉,不再请这些学者到宫廷里来上课,不再了。她喜欢什么?她喜欢驾乩扶鸾,她喜欢扶鸾。国家大事她不徵求这些学者专家的意见,她去扶鸾,听鬼神的,这国家亡掉了。这个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因为我曾经有一次,对扶鸾这个事情我有疑问,向他请教,他就把清朝这个历史告诉我,是慈禧太后废除讲学,在宫廷里面设乩坛,到最后亡国。我们中国古人讲,国家要兴旺,要听於民,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国家要亡,听鬼神,听鬼神这国家就差不多了。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所以,以苦为师这是应当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上一般经济富裕,都过著奢侈的生活,灾难来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抵不住。所以佛教导我们,你看他老人家那种苦行,我们做不到,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说明什么?说明他的身体好,他可以露天在外面睡觉。我们要是在树下过一个晚上,第二天不就到加护病房去了,这就说明我们身体跟他差太多了,娇生惯养的,禁不起风霜。人家那是真叫金刚不坏身,他不在乎,风吹雨打日头晒,他一点都不在乎,这是锻炼出来的。所以苦行对於修行绝对有好处,绝对有利益,能把贪瞋痴慢的烦恼断掉,让自己七情五欲不会增长,逐渐的淡化,这是好事情。

  「由苦无所得行,趣入空行,空故不自在,由不自在,趣入无我,此四即苦下四行相也」。苦底下这个空、不自在、无我,都是属於苦底下四种行相。能不怕苦,到最后才能把身见看破,才能把身见放下,那就恭喜你,身见一放下,后面那四样迎刃而解。后面四样是什么?身见放下,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就很容易放下。这一放下,恭喜你,你入了佛门。在小乘,你证得须陀洹果;在大乘,像《华严经》上,你是十信位里面的初信位菩萨,也就是佛教小学一年级,你正式上学了,你是真正的佛弟子,真的是佛的学生。如果五种见惑没断,你没入门,没入门什么?在门外,你不是真正佛的学生,这个自己一定要晓得。我在这么多年,常常劝勉同修,我们一起认真努力,我只讲把自私自利放下,把名闻利养放下,把五欲六尘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我讲十六个字,四四一十六。这十六个字真正放下,到哪里?到门口,没入门。我讲得很明白,这是门口。跨进去一步,那就是把五种见惑放下,你进门了。我教同学,教道友们,我说我只带你到门口,最后那一步那是你自己要跨进去。可是这十六个字你要放不下,你跟佛门相距远之远矣。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佛门你没有见到。

  佛法修学,你看我学佛头一天见出家人,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就是跟章嘉大师。第一天跟他谈话,跟他老人家请教,他就把这些秘诀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我跟老人三年,我的佛法基础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没有这三年的基础,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这个基础太重要了,我们永远感老师的恩。不是方东美先生我不会学佛,因为年轻,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没有念头去接触它,排斥它。跟方老师学哲学,他从教我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里入门。他把佛教介绍给我,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个教诲,把从前错误的观念整个改过来。他指示我的方向非常正确,他说佛经里面的东西,这个高等哲学,他说你要到寺庙里面去,你不容易找到,在哪里?在经典里面,这个方向指得正确。所以以后,从此以后,我才有兴趣逛寺庙,逛寺庙干什么?找经典。寺庙里头有藏经,有时间就到寺庙里去看经,有一些经,《大藏经》都不能借出来,所以只有利用星期假日去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抄了十几部。所以老师的指引太重要了。

  在那个时候我一个人到台湾,真的是没有牵挂、没有忧虑。章嘉大师劝我学佛,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所以他教我最先读的两本书,是《释迦谱》、《释迦方志》,在《大藏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他跟我讲,你要学佛,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对他不认识,你很可能走上误区,盲修瞎练。他说你必须把佛他的生平搞清楚,然后你就知道怎样学习。这个指导很正确,很难得,很不容易。我出家,这出家也是个行业,我们自己清楚,社会上的人不知道,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我清楚,别人不清楚没有关系,只要我清楚。他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你一生就跟著释迦牟尼佛学,你就没错。这个指导正确,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辛苦,辛苦是什么?是一般世人对佛法不了解,不能怪他,我们佛门弟子做得不好,没有真正做出来。我还是就是非常艰苦维持讲经不中断,没有地方讲了,我一个人会讲。过去在外国,外国他们工作繁忙,听经只有一个星期顶多三天,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放假,星期天放假,所以一个星期,那就是很勤奋的能来听三次,其他时间没人来。那怎么办?我讲经不中断,我天天讲。我自己买了一个小的录音机,不是录像,录音的。我自己讲,讲完之后,翻过来,我自己听,我没中断过。世尊四十九年没有中断,我也是一天都不中断,读经,学习,不中断。我讲经一生抱著学习的态度,不敢以老师自居,同学在下面听的,都是我的监学,都是我的善友。希望大家帮助我、指导我,帮助我提升,这是我基本的态度。这一点是跟台中李老师学的,讲经是得他的鼓励,得他的栽培,我跟他十年,奠定下这个基础。

  下面,无作、无味、无处所、无分别、无坚实,前面我们都做了很详细的讨论。这个完全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高的咱们不谈,我们专来讲六道,六道里面的状况。法身菩萨为什么讲这个?证得法身之后,他只有一桩事情,应一切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他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六道里头全是迷失自性的众生,他要觉悟了就不在六道,所以这种说法对六道来讲非常管用。你看他所说的、所演的,都是帮助我们放下,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一桩一桩细细给你分析,一切法真的是无常,真的是苦空,於是在一切法里头不再执著、不再贪恋,你才能回头,你才能回过头来去寻找你的本来面目,才能够回归得了自性。否则的话,回不去。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你体会到。体会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知恩才会报恩,用什么报恩?依教奉行就是报恩。他教导你的,你没听懂,你不能去做,这是忘恩负义。真听懂了,依教奉行,这叫真正报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