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四乐 (共一集) 2009/7/26 台湾(节录自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63集) 档名:29-154-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十二面倒数第二行,我们将这个文念几句:
【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盘之根本。作毗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
这几句话我们在上一节课读到,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名相,就是『涅盘』。古印度释迦佛没出现之前,印度就是全世界宗教文化大国,确实能称得上,他们的特色就是重视禅定,禅定一般讲就是清净心,真诚、清净、平等,他注重这个。禅定功夫当然有浅深不同,所以他们把它分为八个层次,四禅八定。确实有人达到最高的境界,就是第八定的境界。禅定当中,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我们用现在科学的术语来说,突破时空的维次,於是六道里面的状况,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阿鼻地狱,六道里面可以说他们是亲眼看见,亲耳所闻,亲身接触到的境界。这是现量境界,这不是比量,不是推想,不是推理,是亲自见到的境界。不是一个人见到的,只要你有这种定功,你都能见到。这就符合於科学的精神,真的有人作证。
浅的定,我们一般讲未到定,还达不到初禅,他有定,没有到这个层次,欲界里面状况一清二楚。达到初禅,这才提升到色界天,到第五个层次他就到无色界天。虽然能达到最高的层次第八定,往上他就不能突破,为什么?这里面产生一个误会,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无色界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没见到过。这些修定的人告诉我们,他们遇到一个境界,就像中国《幼学琼林》故事开端所说的,是一个混沌初开的境界,以为那就是宇宙的起源。这个误会,他就到此为止,把这个境界称之为「涅盘」。涅盘的意思我们简单的说一说,它是古印度话,梵语,完全的翻译叫摩诃般涅盘那,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就称之为涅盘,或者加一个大,摩诃是大,大般涅盘。这个术语在经典里面常常见到的,而用涅盘两个字是最多的,中国人喜欢简单,大般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灭度。灭是什么?灭是灭烦恼,度是度生死,生死对面就是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就是不生不灭。我们从有生有灭这个生死,能够度到不生不灭,这是古印度宗教、学术终极的目标,希望能够回到不生不灭。这个术语很古老,古印度宗教都有,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有没有达到?没达到,出不了六道轮回。
他们的寿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万大劫,这个时间可真长!一个大劫是我们这个世界,至少是银河系,这一个大千世界成住坏空一次,一次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成、住、坏、空是四个中劫,成是一个中劫,住,现在是住,坏、空,四个中劫成为一个大劫。非想非非想天的人他们寿命是八万大劫,换句话说,我们银河系成住坏空八万次,你说这个时间多长,六道众生里头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到了的时候,他的定功失掉,失掉怎么?他心就乱了,心一乱他就产生怀疑,就毁谤。从前圣贤人讲的,我们证得般涅盘之后就不再堕落,不生不灭,怎么现在又有生灭?怀疑古圣先贤的话有问题。这个怀疑就是毁谤圣贤,对圣贤产生误会,这个罪业堕阿鼻地狱。真的叫爬得高摔得重,爬到最顶端,掉下去之后就到阿鼻地狱。不要说是到非非想天,凡是到四空天或者是到四禅天,第四禅,往往产生这个错觉。毁谤佛菩萨,毁谤圣贤,没有不堕落的。
涅盘有没有?佛说有,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小乘的涅盘,阿罗汉所证的,超越六道了。我们知道有十法界,六道外面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所证得的是涅盘,就是他们所讲的,真的烦恼断尽了。什么烦恼?六道里面的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讲的执著,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这个东西没有了,断尽了。说得详细一点,见思烦恼把它分开来,见、思,见是什么?看法,看错了;思是什么?想法,你想错了,所以我们也称为见惑跟思惑,惑是迷惑。见惑里面太多了,无量无边,佛为了教学讲经说法方便起见,把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我们的见解,第一个是「身见」,把身体认为是自己,这是最大的误会。身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这个世间有很多人讲灵魂是自己,比以身为自己高明太多,为什么?灵魂没有生灭,灵魂没有死,把灵魂看作是自己,对身就能放下。灵魂,一般人都叫灵魂,真正有学问的人、明白人知道魂不灵,魂要灵的话,我们投胎到这个人世间,为什么不投胎到帝王家,到富贵人家去享福,为什么投胎到贫穷人家?可见得它不灵。
中国孔夫子说得好,说的跟事实很接近,孔夫子不叫它灵魂,叫它做游魂。《易经》里面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物是什么?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的?精气变的。我们人在六道,游魂,好,「游」好,为什么?它速度很大,它没有空间跟时间的这种障碍,它没有,速度很大,比电磁波、比光波还快,所以称游魂有道理。无论灵魂也好、游魂也好,出不了六道。出六道就不叫游魂、不叫灵魂,那是什么?那就要换个名词,叫灵性,灵性出了六道。这是什么?灵性是觉的,觉而不迷,灵魂是迷而不觉,是一桩事情,迷悟不同,迷了叫灵魂,不迷叫灵性。灵性就是法性,就是我们的自性,那什么?那是真的自己。这桩事情要不是佛出世为我们说出来,世间没人知道,古印度那些宗教家只讲到灵魂就为止,没有再往上提升。这什么?他没出六道。
所以学佛之可贵,头一个就是认识自己。我们现在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对灵性这桩事情耳熟,听得太多了。修行修什么?就是如何能亲证、能证得,把自性找回来。佛在大乘教里又告诉我们,自性有没有离开我们?没离开,我们眼睛能看、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意能知,这见闻觉知是什么?见闻觉知就是我们的自性。要知道,自性怎么迷了?见闻觉知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它就变质,就变成游魂。这也是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现在在六道里面变成迷魂,在六道里面去投胎,舍身受身,干这种事情,为什么?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说破了。真的,我们有妄想、我们有分别、我们有执著,就被这个东西害了。自性里面加上妄想分别执著就变成六道轮回,我们要出离六道,要把这些附加物去掉。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放下,首先要放下执著,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放下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梦一样,你从梦中醒过来。
头一个身见,一定要知道身不是自己,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放下很容易,我衣服换一件挺自在的,知道它不是我。如果你真的明白这个身不是我,身用了几十年,用老了,用旧了,不太好用了,换一个,这个身不要了,换一个身体,就像换一件衣服一样。所以对於生死那种恐怖没有了,知道生死是换一件衣服,换一个新的身体。这个换,有人换得很好,愈换愈好,有人换得很差,人身失掉了,换个畜生身,换个饿鬼身,那就换错了。所以六道里面要重视因果。这个因果就是善恶,善因感善果,你的身体愈换愈好,恶因感恶报,换的身体是愈换愈差,这不能不知道。
佛在六道里面教化众生,头一个是教我们保住人身,再换还是换个人身,或者换个天身,向上提升,不让你往下堕落。为什么会往下堕落?贪瞋痴就往下堕落,贪心重的换什么身?换鬼身,瞋恚心重的人换地狱身,愚痴重的人换畜生身,换到三恶道的身。我们很不愿意去作鬼、畜生,你既然不愿意受这种果报,你得把这三种果报的因除掉,这三种苦报的因是什么?贪瞋痴。所以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什么?你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虽然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就是人天两道往返,不断向上提升,那就是不断的要放下,不放下不行。身见,这第一个。
第二是「边见」,边见是什么?用个简单的说法就是对立,二边,二边就对立。这个东西是所有烦恼的根,所以我们要认真把它放下。首先放下不跟人对立,无论是什么人,亲人也好,亲人当然不会对立,冤家对头都不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跟一切事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不对立就统一,把二边统一,统一到哪里?统一到自己。《还源观》里面跟我们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一体,一体里头没有对立,都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变现出来的。这个事情不好懂,佛在经里面常常用比喻来说法,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去悟入事实真相。比喻说得最多的是作梦,梦幻泡影,以梦为主,幻泡影是辅助的,主要就是用梦来做比喻。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我们世间人有作梦经验,欲界天人也有作梦的经验。佛用这个比喻好,梦里有没有?有,真有那么回事,醒过来之后呢?醒过来之后没有了。醒过来之后没有,我们想想,我们当作梦的时候有没有?当然也是没有。梦中梦到很多人,梦到很多事,也有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一个关系,一体,发梦的时候全都有,醒过来的时候全都没有,一体!同时起同时灭,正像《楞严经》上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事实真相。所以边见要是没有了,你就肯定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是佛知佛见,你怎么会不爱人!你自自然然能舍己为人,为什么?人跟我是一体。为人真正是为自己,损人是真正损自己,这是事实真相。如果有边见就有对立,我们知道对立再发展、提升就是矛盾,矛盾提升就是冲突,冲突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问题愈来愈严重。要化解战争、化解冲突,从哪里化?放下边见,问题真的化解了。所以我们对於这一条不能不重视。
除这个之外,我们中国人讲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都是错误的,自性里头没有成见,自性清净圆明体里头没有身见、没有边见、没有成见。成见分为两类,因上的成见、果上的成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都是自性里没有的。这是什么?简单的讲,自以为是,严重的执著,这才会产生冲突,才造很多罪业。末后一种叫「邪见」,就是除了上面讲的这四大类,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归到这里面。这叫五种见惑。这个东西放下就入佛门了,真入门,入门就称为圣人,小圣,小小圣。小小圣很可贵,虽然还没有出六道轮回,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他见解正确。他这种见解能够控制住贪瞋痴,贪瞋痴虽然没断,它不发作,他有这个能力,所以他不会堕入三途。人间、天上七次往返,思惑也断了,也放下了。
思惑是什么?错误的思想,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贪瞋痴慢好懂,那个怀疑,疑是什么?疑是怀疑圣教,对佛菩萨的经典怀疑,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怀疑。现在人很多、很普遍认为古圣先贤的东西是过去的,不适合於现代社会,所以他提不起信心,他不知道古圣先贤那些教训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是性德。凡是性德决定是超越时空,它不受空间限制,它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无论在哪个地方它都是准确的,在中国是准确的,在外国也是准确的,在这个地球上是准确的,在其他星球上还是准确的,永恒不变,这超空间。超时间是三千年前是准确的,三千年后的今天还是准确的,万古常新。这叫真理,你怎么能说它是旧东西,不好使?这是严重错误观念。
我们在《还源观》里面读到此地知道,前面讲三种周遍里面我们曾经学过,许多的人见到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种种疑难杂症,佛怎样帮助众生解决难题?一个字就行,前面举了一个例子,一微尘,就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这我们前面读过。我们相信一尘里面含无量无边的法门,你不知道!一尘如是,一切微尘皆如是;一法如是,一切法都如是,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要把法门的门户之见突破。法门所以不平等,法门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毛病出在哪里?出在门户之见。门户之见是什么?你想想看,是不是分别、是不是执著?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天大的学问,解决问题是局限的,而且留有后遗症,为什么?不称性,违背性德。
在中国,你看我们老祖宗,千万年前虽然没有文字,不能说他没有文化,不能说他没有教育,他有道,他有德、有仁、有义,他与性德相应。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归纳成一个字,在中国就是「孝」字。你能说这个孝,几千年的东西,现在人要不要?不要了,不要就天下大乱,管用!人人都讲孝悌,这社会是祥和的,人与人之间不会有相争的,相亲相爱,社会是安定的,社会是和谐的,那怎么不好?你能说它不管用吗?在中国有历史记载,用了五千年,没出毛病,现在不用,问题出来了。讲得详细一点,古圣先贤教育总不外乎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讲尽了。在佛法里面,三皈、五戒、十善也就讲尽了,比中国讲得还简单。十善业道一扩充、一展开,小乘三千威仪,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一收起来就是十善业,是纲领,不多。三皈是什么?三皈是觉正净,三皈是闻思修,三皈是戒定慧,一体,一桩事。三皈、五戒、十善讲一桩事,就是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的体相用。世出世间法没有例外,都是讲的当人自己,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所以不要看轻这个东西,三皈五戒是离苦得乐的津梁(工具),是趣向大涅盘的根本。
大乘经里面把涅盘的意思讲深了,不是当时印度各个宗教跟学术里面所说涅盘的含义。佛把它扩充,讲得更圆满,大讲的是法身,大般涅盘,灭讲的是解脱,度讲的是般若,这讲得好。释迦牟尼佛出世给涅盘下了三个定义,法身、般若、解脱,这是我们学佛人终极的目标。我们希望证法身,法身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法身里面没有苦,离一切苦厄,无苦那就是乐。佛这种解释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性德,秘密藏在自性里头。惠能大师开悟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具足三德秘藏。人人都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没有。这个众生的意思非常广,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肯定具足三德秘藏。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也是,矿物也是,自然现象也是,我们抬头看到空中的云彩,云彩也是。有没有三德秘藏在里头?有。一片树叶里头有没有?有。一粒尘沙里头有没有?有。一滴水里头有没有?有。统统都有,平等平等。而且还有个秘密,它为什么叫藏?部分里头有全体的秘藏,这是我们一般人不知道的,一微尘里面有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所以佛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跟一切是平等的,一切不多,一不少,多跟少是一不是二。这很不容易理解,它是事实真相。
《大涅盘经》给我们说涅盘有四种大乐。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就是要证大般涅盘。为什么要证大般涅盘?大般涅盘有四种大乐,我们要不要?这很诱惑人的。这四种大乐,第一种「无苦乐」,我们这世间太苦了,他没有苦。简单的解释,「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苦是什么?三苦、八苦,这佛经上常说。三种苦是苦苦、坏苦、行苦,佛把所有一切苦分为三大类。苦苦里面讲了八种,八苦,实际上八苦只是三苦里的一种,苦苦。八苦是什么?「生、老、病、死」,哪个人能够避免!除这四种之外还有四种,「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你不喜欢的事情偏偏碰到;「爱别离苦」,你亲爱的人,你喜欢的事物,你控制不住,常常会失去;最后一个,「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是什么?烦恼,内有烦恼,外面有诱惑,你没有办法控制,起心动念,《地藏经》上讲的「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是一切苦的因。八苦前面七种是果,后头一种是因。
坏苦是讲色界天。色界天人把七情五欲控制住了,为什么?他得到禅定,定功虽然不能够把烦恼断掉,他能够把烦恼控制住,不起作用,所以他八苦没有。虽没有八苦,他有坏苦,为什么?他还是有寿命,寿命虽然长,寿命到了,定就失掉,苦又现前,这不是办法。行苦是对无色界讲的,因为无色界他连这个身都不要了,真的是高级凡夫。我们在《老子》里面读到,老子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没有身体省很多事情。无色界天就是没有身体,没有身体他不需要饮食、他不需要居住的房子。色界天有身体,他不要财色名食睡,这个东西他放下了,他有身体,有身体就有居住的环境,就有宫殿,宫殿会坏,寿命到了身体会失掉,所以他有坏苦。无色界没有身体,不需要宫殿,好!为什么说行苦?他不能永久保持。我们前面说过,非非想处天,这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是很长,它一定还会到,八万大劫到了怎么办?到了他烦恼又起现行,他控制不住,叫行苦。所以佛讲三界统苦,这个要知道。
知道三界苦,那我们一定要发个心,我脱离三界,我永远离开三界,求出离三界,这是对的、正确的。脱离三界就是脱离六道轮回,世间苦乐就没有了。世间苦是真苦,世间乐叫坏苦,这个乐他不能保持长久。所以「世间之乐,即是苦因」,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中国古人讲修养,君子求淡泊,那就是苦乐二边都舍掉。道家特别重视这种修为,不但名利淡泊,一切受用无不是求淡泊,修养自己的天性,保持自己的纯善纯净。在佛法里面很像小乘的修行,著重自利,不愿意去利他,跟大乘不一样,大乘是主动去利益众生。可是要知道,大乘在小乘之上,如果你心里不能够淡泊名利,你学大乘,你学得肯定有偏差,不但不能利他,也不能自利,那你就错了。
所以世尊教人,先学小乘,后学大乘,有道理!先放下,彻底放下,七情五欲统统放下,然后你才有能力、有德行、有定功、有智慧,你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你可以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外表看是一样,里面看完全不一样,里面什么?凡夫他染,你不染,你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一丝毫不染著,这叫大乘菩萨。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对你有没有伤害?一丝毫伤害都没有,为什么?你永远住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人才能够学大乘菩萨普度众生,在普度众生当中消除自己业障,这个业障是习气,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是这种修行不能证得圆满。
《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里面所示现的就是这桩事情,菩萨怎样修成究竟圆满的果德?不能离开众生,天天跟众生在一起,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你不经历这个事,你怎么晓得你真的成就?历事炼心的时候,知道事是假的,心是真的,那不是妄心,是炼真心,真心起作用,不是妄心起作用,他才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我们一般凡夫看不出来。所以《华严》这部经真正是究竟圆满,有究竟的理论、有周圆的方法,后面还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带表演。方东美先生早年把这部经介绍给我,他说这书编得太好,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带表演。我学了佛以后看四书就有这个感觉,朱夫子编四书那个灵感可能就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这很可能,因为他亲近佛门这些祖师大德。你看四书的编辑,「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孔夫子当善财童子表演,《孟子》是孟夫子也当善财童子表演,把学庸的理论方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给我们看,很像五十三参,它跟《华严经》太相像了,所以成为最好的教科书,几乎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当中变为中国读书人主要修学的课程。
下面他引经书,「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也」。这个话我们很不好懂,世间这种乐要断,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世间人所有的乐是从外面来的,自性里面的真乐,《论语》第一句话就说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贤之乐、涅盘之乐从哪里来的?是从学习来的,是从内里面往外发的,不是外来的,外来的是什么?外来是刺激,譬如像现在的打吗啡,服毒,他找刺激。他为什么要服毒?他认为那个乐。那个东西有副作用。今天世间人不懂得,寻求外面的乐确实就像打吗啡、就像服毒,乐之后苦就来了,所以乐是苦因。我们把世间这种享乐,五欲六尘之乐把它舍掉,你苦就没有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再想想,享受五欲六尘之乐里头会不会勾起贪瞋痴三毒烦恼?如果在享乐里面会引起贪瞋痴慢的烦恼,那就不是真乐,贪瞋痴慢烦恼在造业,你有没有想到将来的果报?这些例子,讲经教学的大德们,我常常听他们引用生活上实际的例子。现在人吃喝玩乐,他认为这是乐,他不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到灾难来了,病苦来了,后悔莫及。
涅盘之乐凡夫不知道,跟凡夫讲也讲不清楚,为什么?他从来没有感受到。真正能感受的人确实不多,什么人?真干的人,学习圣贤的教诲认真落实的人他能体会到。愈是认真,我相信他体会得愈深,体会得愈多;不是认真去学习、从内心里发真诚心来学习,他体会不到,纵然天天读诵、天天听讲,听佛菩萨来讲,他感受都是有限的,为什么?他有障碍,他障碍没去掉。障碍总的来说还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除掉,他感受到真乐,不是假的。常乐我净,这是自性里的四净德,那个乐是什么?涅盘之乐。大修行人都是世间绝顶聪明智慧的人,他不傻,你们看他是傻瓜,世间这么乐不会享受,要去修苦行,你不知道他那里面有大乐,你们这些乐怎么比都比不上。你要是晓得,你会跟他一样,你也把世间欢乐全部舍掉,这里有真乐。
经里面说,「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也」。无苦无乐这叫大乐,这还是不太容易理解,我们举个明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入了这个境界,无苦无乐,清净寂灭,这是涅盘境界。自己确实对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面对著这些,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自性的真乐。有人来向他请教,问题一提出来,他以自性智慧来解答,能把提问的人,让他听到这个解答的时候豁然大悟。这个乐的现象就被你看到了,你看到智慧,你看到善巧方便,你真正在此地看到他自行化他是那么样的圆满、那么样的殊胜,从哪里来的?从自性来的,不是从外来的。第一个是无苦乐,这都有次第的,告诉我们依次第来学。
第二,「大寂静乐。谓涅盘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清净寂灭,我们世间人讲享清福,寂静里头的乐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禅悦,悦是喜悦。这喜悦从哪里来的?从禅定当中来的,寂静就是禅定,这是中国的文字,印度梵文叫禅定。禅悦是乐、是欢喜,不从外头来的,中国谚语里面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知道在六道里头,色界四禅,色界天天人他没有饮食,五欲没有了,财不要了,色不要了,没有了,名不要了,吃也不要了,睡也不要了,他没有睡眠,他也没有饮食,他用什么养身体?禅悦。谚语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要遇到快乐的事情特别有精神。这个喜事,最殊胜的喜事是禅悦,禅定里面的欢喜,那种养分不从外头来,这种养分是从自性里头像泉水一样流出来。
大乘佛法确实不可思议,连我们人身需要的养分都不需要从外头求。真的行吗?我们试试看。近代禅宗的大德虚云老和尚还有很多人知道,住在鸡足山的人就更明白,他老人家在那里住的时间相当长。虚老和尚坐禅入定,这大家知道的,常常一入定半个月、一个月,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他没有喝水,他没有吃东西,出定之后精神饱满。而且常常告诉人,好像我坐没有一会儿我就出定了,一问别人,半个月了、一个月了,他自己感觉时间很短,所以时间不是真的。他在定中感觉一顿饭的时间,我们人间可能就是十天、半个月,他的感觉就是如此。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禅悦为食,这佛家语,寂静。
第三种乐是「大知乐。谓诸佛如来有大智慧,於一切法悉知悉见,名为大乐」,这也是涅盘乐。智慧、德能、相好不是从外头来的,全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法里面常讲隐现,没有缘的时候它隐,隐在哪?在自性里头。可是自性什么都没有,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所以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在自性里头找不到的,但是有缘,它能生万法。佛法讲万法是缘生,有缘它就现万法,没有缘它就不现。不现不能说它没有,现了不能说它有。现的相,相都是幻相,为什么?它从妄想生的。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是妄想。为什么?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妄想,也就是说真心里没有念头,只要是念头都是妄念,正念无念,无念叫正念。一切法从妄想生,妄想生出的法哪有真的?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一切法确实是梦幻泡影,佛跟我们讲真话,《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佛教我们「应作如是观」。你能这样看法,那正确了,你就没有看错。所以一切法能不能执著?不可以,不能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它不是真的,包括自己身相也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要觉悟,我们每天要睡觉,睡觉应该做什么样的想法,作如是观,我天天睡觉的时候都想著什么?死了,你睡著不跟死了一样吗?第二天早晨又醒过来了。你想想睡著的时候,不但这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你自己的,身体也不是自己的,你到另外一个境界去了,梦中去了。梦中也是个境界,你到那里去了,你已经换了环境。常常作如是观,生死就看破了,生死来的时候你不惊不怖,你一点不害怕,为什么?很正常,我每天都干一次,没有两样。同时警觉自己,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放下了。放下是正确的,你要想贪求是假的,为什么?决定贪不到。如果真正能够得到,可以,佛也赞成你去争取,得不到!这才是真话,事实真相。所以一切境缘,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都是缘分。佛陀教导我们要结缘,要结善缘,要结法缘,不要结恶缘,不要结世间的情缘,这个不好,结法缘、结善缘。
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的教诲句句真实,真的明白,真的相信,你就回头了。向哪里求?向自性当中求,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外面东西不重要。世尊当年为我们做的示现,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他老人家示现什么?我们现在所讲的知识分子,好学、求知,有求知的欲望。他从十九岁离开家庭,连王位他都舍弃了,到外面去求学,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学派里面这些大德他都亲近过,都跟他们学过,学了十二年,统统都参访过,再没地方学了,可是问题没解决。六道是搞清楚了,当然他也学过四禅八定,六道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这都是我们普通一个好学的人免不了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在当时宗教跟学术都没有办法解答。宗教里面把四空天当作涅盘,误会,把非想非非想处天当作宇宙的源起,这误会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放弃了,十二年所学的东西放下了,在菩提树下入更深的禅定。我们知道四禅八定只是把执著放下,禅定功夫把它伏住,分别暂时放下,起心动念也放下,这是我们在大乘法里面明了的,所以它不是究竟法。
佛放下十二年所学的,入更深的禅定是什么?不但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连起心动念都放下了。我们知道这就是妄尽还源,回归自性,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现前了。就像惠能大师一样,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旦开悟之后,就是放下了,放下就开悟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你念给他听,他全懂。我们会念,不懂,他给我们讲解,我们也能开悟。这就是说什么?真实智慧不一定要从书本上得来,书本是一个方便法;真实法,真实法在自性,必须把自性的障碍除掉,这教你放下。所以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你就成正觉,称你作阿罗汉,六道就没有了,你超越六道。你再能把分别放下,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你就成正等正觉,称你作菩萨。如果你再能够真正做到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人家称你作佛陀。就像能大师说的,这个与认不认识字、与学不学经教不相干,这叫教外别传。
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是一念之间,哪有什么时间,只要你肯放下。所以我这一生很感谢我的老师章嘉大师,这桩事情是他老人家早年教给我的,「看破、放下」。可是怎么样?我不懂,我把他的意思体会到是最浅的,不知道这里头有密义。可是通过这五十八年,我学佛五十八年,五十八年年年不断从经教里头提升,现在才搞清楚、搞明白,这叫解悟。搞清楚、搞明白,我还不能入这个境界,什么原因?没有彻底放下,是放下很多,没有彻底,还是不干不净。现在要做的功夫?做的功夫是要彻底放下,还得要求生净土。彻底放下还要求生净土,才真正能保得住,要不求生净土的话,还在六道十法界里头,怕自己保不住,生到极乐世界就保全了。道理懂得了,事上就得真干。
末后一条「不坏乐」,好!「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这是涅盘第四乐。所谓是金刚不坏身,那个金刚是比喻。如来之身是什么身?烦恼无常之身是我们六道众生的业报身,六道里头的人统统是业报身,无色界天不讲,他没有身相,从色界天一直到阿鼻地狱都有身相,这身相是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烦恼就是分别执著。无常,刹那生灭,不是永恒存在。所以一定要晓得,事实真相是刹那生灭,我们感官世界里面是这种刹那生灭的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似相续。为什么?每个念不一样,念念不相同,於是它现的相,相相不相到。确实就跟我们看电影银幕上现的相一样,银幕的速度很慢,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就是一秒钟银幕上的底片换了二十四张。我们凡夫眼见的速度没有它快,以为它是个真的,以为它是个动的,其实什么?张张都不动,幻灯片放出来张张都不动,它换得太快了,我们以为它在动作,没有一张是动的。
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问得好,凡夫心有所念,这个念很粗,我们起心动念想一桩事情,念一桩事情,佛问这一念里头有多少个细念?这个念是你能觉察到的,细念是觉察不到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一计算,概略的计算,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你看电影银幕一秒钟二十四,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前这个境界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你要记住,念念都不一样,每个念都有一个相分,都出现境界相,这个境界相随念头生灭,念头起它起,念头灭它灭,第二个念头又起来了,念念不相到,所以它的境界相也是念念不相到的。这个事实真相要懂得,对我们修行有大好处,各个相都是独立的,所以不能执著。
弥勒菩萨就劝告我们,他说念头太微细了,不可执持。我们在这个幻相里面生起执著的心、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错了,不可以。那个什么?你生起这个念头就造业,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不起心、不动念是佛,佛境界;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菩萨境界;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的境界;在境界里面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是六道凡夫。你看佛在经典上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要想超凡入圣,要想恢复性德,性德里面的智慧、德能,连相好都是圆满的,不用到外面求,外面是决定求不到,这要知道。外面你所求得的还是你自己在造业,业报里面有副作用,业报里头有无量苦。
这个地方说的身不是肉身,为什么?肉身有生有灭,这什么身?我们一定要知道,法身。对的,法身才是我们自己的真身,法身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法身有没有相?有相就有毁灭,就有生灭,没有相,所以他没有生灭。没有相他不能毁坏,他是真身,他能现一切相。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个三十二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大圆满,三十二类,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相,你看多自在。因为法身无相,他能现一切相,如果有相,他就不能现。有相什么?他有执著,他就不能现,他没有相,能现一切相。怎么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想什么相,他就能跟他起感应道交现什样的相,所以众生生欢喜心。
净土宗讲四土三辈九品,法身是什么?法身是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大乘经里面也把它翻成大光明藏,一片光明。这个光明是自性的,是性光,光柔和,不会刺眼。这个光的磁场非常美妙,那是享受,那是安乐,充满了智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今天是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常寂光前起了一种障碍,好像是起了一层雾一样的,云雾一样的,障碍住了,常寂光不能现前。不能现前变什么?变成黑暗,叫无明。我们今天看到是,如果太阳没有了,星星没有了,灯光没有了,一片黑暗,叫大黑天,这叫无明。无明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发生的。无明破了的时候你永远见不到黑暗,一片光明,这是法身,这是真正的自己。起心动念它就现,现万法,就现宇宙、就现森罗万象,我也现前,就跟作梦一样。你们诸位想想,哪一次作梦没有自己?我什么时候来的?我跟宇宙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这个道理很深,这是事实真相。你契入这个境界之后,你就知道永远不坏。你看他讲的,无苦、寂静、大知、不坏,这是自性,这是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学佛没有别的,妄尽还源,还源是归还到大涅盘,圆满成就。归还到大涅盘,起作用真正是不可思议,十法界的众生,哪个地方众生有求,你哪里就有应,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不止千处,你就能做种种示现,普度众生,你说这个多乐!涅盘的四乐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十二面倒数第二行,我们将这个文念几句:
【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盘之根本。作毗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
这几句话我们在上一节课读到,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名相,就是『涅盘』。古印度释迦佛没出现之前,印度就是全世界宗教文化大国,确实能称得上,他们的特色就是重视禅定,禅定一般讲就是清净心,真诚、清净、平等,他注重这个。禅定功夫当然有浅深不同,所以他们把它分为八个层次,四禅八定。确实有人达到最高的境界,就是第八定的境界。禅定当中,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我们用现在科学的术语来说,突破时空的维次,於是六道里面的状况,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阿鼻地狱,六道里面可以说他们是亲眼看见,亲耳所闻,亲身接触到的境界。这是现量境界,这不是比量,不是推想,不是推理,是亲自见到的境界。不是一个人见到的,只要你有这种定功,你都能见到。这就符合於科学的精神,真的有人作证。
浅的定,我们一般讲未到定,还达不到初禅,他有定,没有到这个层次,欲界里面状况一清二楚。达到初禅,这才提升到色界天,到第五个层次他就到无色界天。虽然能达到最高的层次第八定,往上他就不能突破,为什么?这里面产生一个误会,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无色界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没见到过。这些修定的人告诉我们,他们遇到一个境界,就像中国《幼学琼林》故事开端所说的,是一个混沌初开的境界,以为那就是宇宙的起源。这个误会,他就到此为止,把这个境界称之为「涅盘」。涅盘的意思我们简单的说一说,它是古印度话,梵语,完全的翻译叫摩诃般涅盘那,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就称之为涅盘,或者加一个大,摩诃是大,大般涅盘。这个术语在经典里面常常见到的,而用涅盘两个字是最多的,中国人喜欢简单,大般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灭度。灭是什么?灭是灭烦恼,度是度生死,生死对面就是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就是不生不灭。我们从有生有灭这个生死,能够度到不生不灭,这是古印度宗教、学术终极的目标,希望能够回到不生不灭。这个术语很古老,古印度宗教都有,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有没有达到?没达到,出不了六道轮回。
他们的寿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万大劫,这个时间可真长!一个大劫是我们这个世界,至少是银河系,这一个大千世界成住坏空一次,一次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成、住、坏、空是四个中劫,成是一个中劫,住,现在是住,坏、空,四个中劫成为一个大劫。非想非非想天的人他们寿命是八万大劫,换句话说,我们银河系成住坏空八万次,你说这个时间多长,六道众生里头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到了的时候,他的定功失掉,失掉怎么?他心就乱了,心一乱他就产生怀疑,就毁谤。从前圣贤人讲的,我们证得般涅盘之后就不再堕落,不生不灭,怎么现在又有生灭?怀疑古圣先贤的话有问题。这个怀疑就是毁谤圣贤,对圣贤产生误会,这个罪业堕阿鼻地狱。真的叫爬得高摔得重,爬到最顶端,掉下去之后就到阿鼻地狱。不要说是到非非想天,凡是到四空天或者是到四禅天,第四禅,往往产生这个错觉。毁谤佛菩萨,毁谤圣贤,没有不堕落的。
涅盘有没有?佛说有,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小乘的涅盘,阿罗汉所证的,超越六道了。我们知道有十法界,六道外面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所证得的是涅盘,就是他们所讲的,真的烦恼断尽了。什么烦恼?六道里面的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讲的执著,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这个东西没有了,断尽了。说得详细一点,见思烦恼把它分开来,见、思,见是什么?看法,看错了;思是什么?想法,你想错了,所以我们也称为见惑跟思惑,惑是迷惑。见惑里面太多了,无量无边,佛为了教学讲经说法方便起见,把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我们的见解,第一个是「身见」,把身体认为是自己,这是最大的误会。身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这个世间有很多人讲灵魂是自己,比以身为自己高明太多,为什么?灵魂没有生灭,灵魂没有死,把灵魂看作是自己,对身就能放下。灵魂,一般人都叫灵魂,真正有学问的人、明白人知道魂不灵,魂要灵的话,我们投胎到这个人世间,为什么不投胎到帝王家,到富贵人家去享福,为什么投胎到贫穷人家?可见得它不灵。
中国孔夫子说得好,说的跟事实很接近,孔夫子不叫它灵魂,叫它做游魂。《易经》里面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物是什么?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的?精气变的。我们人在六道,游魂,好,「游」好,为什么?它速度很大,它没有空间跟时间的这种障碍,它没有,速度很大,比电磁波、比光波还快,所以称游魂有道理。无论灵魂也好、游魂也好,出不了六道。出六道就不叫游魂、不叫灵魂,那是什么?那就要换个名词,叫灵性,灵性出了六道。这是什么?灵性是觉的,觉而不迷,灵魂是迷而不觉,是一桩事情,迷悟不同,迷了叫灵魂,不迷叫灵性。灵性就是法性,就是我们的自性,那什么?那是真的自己。这桩事情要不是佛出世为我们说出来,世间没人知道,古印度那些宗教家只讲到灵魂就为止,没有再往上提升。这什么?他没出六道。
所以学佛之可贵,头一个就是认识自己。我们现在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对灵性这桩事情耳熟,听得太多了。修行修什么?就是如何能亲证、能证得,把自性找回来。佛在大乘教里又告诉我们,自性有没有离开我们?没离开,我们眼睛能看、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意能知,这见闻觉知是什么?见闻觉知就是我们的自性。要知道,自性怎么迷了?见闻觉知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它就变质,就变成游魂。这也是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现在在六道里面变成迷魂,在六道里面去投胎,舍身受身,干这种事情,为什么?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说破了。真的,我们有妄想、我们有分别、我们有执著,就被这个东西害了。自性里面加上妄想分别执著就变成六道轮回,我们要出离六道,要把这些附加物去掉。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放下,首先要放下执著,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放下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梦一样,你从梦中醒过来。
头一个身见,一定要知道身不是自己,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放下很容易,我衣服换一件挺自在的,知道它不是我。如果你真的明白这个身不是我,身用了几十年,用老了,用旧了,不太好用了,换一个,这个身不要了,换一个身体,就像换一件衣服一样。所以对於生死那种恐怖没有了,知道生死是换一件衣服,换一个新的身体。这个换,有人换得很好,愈换愈好,有人换得很差,人身失掉了,换个畜生身,换个饿鬼身,那就换错了。所以六道里面要重视因果。这个因果就是善恶,善因感善果,你的身体愈换愈好,恶因感恶报,换的身体是愈换愈差,这不能不知道。
佛在六道里面教化众生,头一个是教我们保住人身,再换还是换个人身,或者换个天身,向上提升,不让你往下堕落。为什么会往下堕落?贪瞋痴就往下堕落,贪心重的换什么身?换鬼身,瞋恚心重的人换地狱身,愚痴重的人换畜生身,换到三恶道的身。我们很不愿意去作鬼、畜生,你既然不愿意受这种果报,你得把这三种果报的因除掉,这三种苦报的因是什么?贪瞋痴。所以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什么?你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虽然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就是人天两道往返,不断向上提升,那就是不断的要放下,不放下不行。身见,这第一个。
第二是「边见」,边见是什么?用个简单的说法就是对立,二边,二边就对立。这个东西是所有烦恼的根,所以我们要认真把它放下。首先放下不跟人对立,无论是什么人,亲人也好,亲人当然不会对立,冤家对头都不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跟一切事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不对立就统一,把二边统一,统一到哪里?统一到自己。《还源观》里面跟我们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一体,一体里头没有对立,都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变现出来的。这个事情不好懂,佛在经里面常常用比喻来说法,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去悟入事实真相。比喻说得最多的是作梦,梦幻泡影,以梦为主,幻泡影是辅助的,主要就是用梦来做比喻。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我们世间人有作梦经验,欲界天人也有作梦的经验。佛用这个比喻好,梦里有没有?有,真有那么回事,醒过来之后呢?醒过来之后没有了。醒过来之后没有,我们想想,我们当作梦的时候有没有?当然也是没有。梦中梦到很多人,梦到很多事,也有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一个关系,一体,发梦的时候全都有,醒过来的时候全都没有,一体!同时起同时灭,正像《楞严经》上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事实真相。所以边见要是没有了,你就肯定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是佛知佛见,你怎么会不爱人!你自自然然能舍己为人,为什么?人跟我是一体。为人真正是为自己,损人是真正损自己,这是事实真相。如果有边见就有对立,我们知道对立再发展、提升就是矛盾,矛盾提升就是冲突,冲突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问题愈来愈严重。要化解战争、化解冲突,从哪里化?放下边见,问题真的化解了。所以我们对於这一条不能不重视。
除这个之外,我们中国人讲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都是错误的,自性里头没有成见,自性清净圆明体里头没有身见、没有边见、没有成见。成见分为两类,因上的成见、果上的成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都是自性里没有的。这是什么?简单的讲,自以为是,严重的执著,这才会产生冲突,才造很多罪业。末后一种叫「邪见」,就是除了上面讲的这四大类,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归到这里面。这叫五种见惑。这个东西放下就入佛门了,真入门,入门就称为圣人,小圣,小小圣。小小圣很可贵,虽然还没有出六道轮回,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他见解正确。他这种见解能够控制住贪瞋痴,贪瞋痴虽然没断,它不发作,他有这个能力,所以他不会堕入三途。人间、天上七次往返,思惑也断了,也放下了。
思惑是什么?错误的思想,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贪瞋痴慢好懂,那个怀疑,疑是什么?疑是怀疑圣教,对佛菩萨的经典怀疑,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怀疑。现在人很多、很普遍认为古圣先贤的东西是过去的,不适合於现代社会,所以他提不起信心,他不知道古圣先贤那些教训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是性德。凡是性德决定是超越时空,它不受空间限制,它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无论在哪个地方它都是准确的,在中国是准确的,在外国也是准确的,在这个地球上是准确的,在其他星球上还是准确的,永恒不变,这超空间。超时间是三千年前是准确的,三千年后的今天还是准确的,万古常新。这叫真理,你怎么能说它是旧东西,不好使?这是严重错误观念。
我们在《还源观》里面读到此地知道,前面讲三种周遍里面我们曾经学过,许多的人见到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种种疑难杂症,佛怎样帮助众生解决难题?一个字就行,前面举了一个例子,一微尘,就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这我们前面读过。我们相信一尘里面含无量无边的法门,你不知道!一尘如是,一切微尘皆如是;一法如是,一切法都如是,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要把法门的门户之见突破。法门所以不平等,法门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毛病出在哪里?出在门户之见。门户之见是什么?你想想看,是不是分别、是不是执著?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天大的学问,解决问题是局限的,而且留有后遗症,为什么?不称性,违背性德。
在中国,你看我们老祖宗,千万年前虽然没有文字,不能说他没有文化,不能说他没有教育,他有道,他有德、有仁、有义,他与性德相应。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归纳成一个字,在中国就是「孝」字。你能说这个孝,几千年的东西,现在人要不要?不要了,不要就天下大乱,管用!人人都讲孝悌,这社会是祥和的,人与人之间不会有相争的,相亲相爱,社会是安定的,社会是和谐的,那怎么不好?你能说它不管用吗?在中国有历史记载,用了五千年,没出毛病,现在不用,问题出来了。讲得详细一点,古圣先贤教育总不外乎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讲尽了。在佛法里面,三皈、五戒、十善也就讲尽了,比中国讲得还简单。十善业道一扩充、一展开,小乘三千威仪,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一收起来就是十善业,是纲领,不多。三皈是什么?三皈是觉正净,三皈是闻思修,三皈是戒定慧,一体,一桩事。三皈、五戒、十善讲一桩事,就是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的体相用。世出世间法没有例外,都是讲的当人自己,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所以不要看轻这个东西,三皈五戒是离苦得乐的津梁(工具),是趣向大涅盘的根本。
大乘经里面把涅盘的意思讲深了,不是当时印度各个宗教跟学术里面所说涅盘的含义。佛把它扩充,讲得更圆满,大讲的是法身,大般涅盘,灭讲的是解脱,度讲的是般若,这讲得好。释迦牟尼佛出世给涅盘下了三个定义,法身、般若、解脱,这是我们学佛人终极的目标。我们希望证法身,法身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法身里面没有苦,离一切苦厄,无苦那就是乐。佛这种解释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性德,秘密藏在自性里头。惠能大师开悟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具足三德秘藏。人人都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没有。这个众生的意思非常广,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肯定具足三德秘藏。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也是,矿物也是,自然现象也是,我们抬头看到空中的云彩,云彩也是。有没有三德秘藏在里头?有。一片树叶里头有没有?有。一粒尘沙里头有没有?有。一滴水里头有没有?有。统统都有,平等平等。而且还有个秘密,它为什么叫藏?部分里头有全体的秘藏,这是我们一般人不知道的,一微尘里面有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所以佛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跟一切是平等的,一切不多,一不少,多跟少是一不是二。这很不容易理解,它是事实真相。
《大涅盘经》给我们说涅盘有四种大乐。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就是要证大般涅盘。为什么要证大般涅盘?大般涅盘有四种大乐,我们要不要?这很诱惑人的。这四种大乐,第一种「无苦乐」,我们这世间太苦了,他没有苦。简单的解释,「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苦是什么?三苦、八苦,这佛经上常说。三种苦是苦苦、坏苦、行苦,佛把所有一切苦分为三大类。苦苦里面讲了八种,八苦,实际上八苦只是三苦里的一种,苦苦。八苦是什么?「生、老、病、死」,哪个人能够避免!除这四种之外还有四种,「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你不喜欢的事情偏偏碰到;「爱别离苦」,你亲爱的人,你喜欢的事物,你控制不住,常常会失去;最后一个,「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是什么?烦恼,内有烦恼,外面有诱惑,你没有办法控制,起心动念,《地藏经》上讲的「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是一切苦的因。八苦前面七种是果,后头一种是因。
坏苦是讲色界天。色界天人把七情五欲控制住了,为什么?他得到禅定,定功虽然不能够把烦恼断掉,他能够把烦恼控制住,不起作用,所以他八苦没有。虽没有八苦,他有坏苦,为什么?他还是有寿命,寿命虽然长,寿命到了,定就失掉,苦又现前,这不是办法。行苦是对无色界讲的,因为无色界他连这个身都不要了,真的是高级凡夫。我们在《老子》里面读到,老子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没有身体省很多事情。无色界天就是没有身体,没有身体他不需要饮食、他不需要居住的房子。色界天有身体,他不要财色名食睡,这个东西他放下了,他有身体,有身体就有居住的环境,就有宫殿,宫殿会坏,寿命到了身体会失掉,所以他有坏苦。无色界没有身体,不需要宫殿,好!为什么说行苦?他不能永久保持。我们前面说过,非非想处天,这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是很长,它一定还会到,八万大劫到了怎么办?到了他烦恼又起现行,他控制不住,叫行苦。所以佛讲三界统苦,这个要知道。
知道三界苦,那我们一定要发个心,我脱离三界,我永远离开三界,求出离三界,这是对的、正确的。脱离三界就是脱离六道轮回,世间苦乐就没有了。世间苦是真苦,世间乐叫坏苦,这个乐他不能保持长久。所以「世间之乐,即是苦因」,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中国古人讲修养,君子求淡泊,那就是苦乐二边都舍掉。道家特别重视这种修为,不但名利淡泊,一切受用无不是求淡泊,修养自己的天性,保持自己的纯善纯净。在佛法里面很像小乘的修行,著重自利,不愿意去利他,跟大乘不一样,大乘是主动去利益众生。可是要知道,大乘在小乘之上,如果你心里不能够淡泊名利,你学大乘,你学得肯定有偏差,不但不能利他,也不能自利,那你就错了。
所以世尊教人,先学小乘,后学大乘,有道理!先放下,彻底放下,七情五欲统统放下,然后你才有能力、有德行、有定功、有智慧,你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你可以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外表看是一样,里面看完全不一样,里面什么?凡夫他染,你不染,你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一丝毫不染著,这叫大乘菩萨。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对你有没有伤害?一丝毫伤害都没有,为什么?你永远住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人才能够学大乘菩萨普度众生,在普度众生当中消除自己业障,这个业障是习气,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是这种修行不能证得圆满。
《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里面所示现的就是这桩事情,菩萨怎样修成究竟圆满的果德?不能离开众生,天天跟众生在一起,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你不经历这个事,你怎么晓得你真的成就?历事炼心的时候,知道事是假的,心是真的,那不是妄心,是炼真心,真心起作用,不是妄心起作用,他才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我们一般凡夫看不出来。所以《华严》这部经真正是究竟圆满,有究竟的理论、有周圆的方法,后面还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带表演。方东美先生早年把这部经介绍给我,他说这书编得太好,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带表演。我学了佛以后看四书就有这个感觉,朱夫子编四书那个灵感可能就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这很可能,因为他亲近佛门这些祖师大德。你看四书的编辑,「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孔夫子当善财童子表演,《孟子》是孟夫子也当善财童子表演,把学庸的理论方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给我们看,很像五十三参,它跟《华严经》太相像了,所以成为最好的教科书,几乎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当中变为中国读书人主要修学的课程。
下面他引经书,「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也」。这个话我们很不好懂,世间这种乐要断,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世间人所有的乐是从外面来的,自性里面的真乐,《论语》第一句话就说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贤之乐、涅盘之乐从哪里来的?是从学习来的,是从内里面往外发的,不是外来的,外来的是什么?外来是刺激,譬如像现在的打吗啡,服毒,他找刺激。他为什么要服毒?他认为那个乐。那个东西有副作用。今天世间人不懂得,寻求外面的乐确实就像打吗啡、就像服毒,乐之后苦就来了,所以乐是苦因。我们把世间这种享乐,五欲六尘之乐把它舍掉,你苦就没有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再想想,享受五欲六尘之乐里头会不会勾起贪瞋痴三毒烦恼?如果在享乐里面会引起贪瞋痴慢的烦恼,那就不是真乐,贪瞋痴慢烦恼在造业,你有没有想到将来的果报?这些例子,讲经教学的大德们,我常常听他们引用生活上实际的例子。现在人吃喝玩乐,他认为这是乐,他不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到灾难来了,病苦来了,后悔莫及。
涅盘之乐凡夫不知道,跟凡夫讲也讲不清楚,为什么?他从来没有感受到。真正能感受的人确实不多,什么人?真干的人,学习圣贤的教诲认真落实的人他能体会到。愈是认真,我相信他体会得愈深,体会得愈多;不是认真去学习、从内心里发真诚心来学习,他体会不到,纵然天天读诵、天天听讲,听佛菩萨来讲,他感受都是有限的,为什么?他有障碍,他障碍没去掉。障碍总的来说还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除掉,他感受到真乐,不是假的。常乐我净,这是自性里的四净德,那个乐是什么?涅盘之乐。大修行人都是世间绝顶聪明智慧的人,他不傻,你们看他是傻瓜,世间这么乐不会享受,要去修苦行,你不知道他那里面有大乐,你们这些乐怎么比都比不上。你要是晓得,你会跟他一样,你也把世间欢乐全部舍掉,这里有真乐。
经里面说,「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也」。无苦无乐这叫大乐,这还是不太容易理解,我们举个明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入了这个境界,无苦无乐,清净寂灭,这是涅盘境界。自己确实对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面对著这些,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自性的真乐。有人来向他请教,问题一提出来,他以自性智慧来解答,能把提问的人,让他听到这个解答的时候豁然大悟。这个乐的现象就被你看到了,你看到智慧,你看到善巧方便,你真正在此地看到他自行化他是那么样的圆满、那么样的殊胜,从哪里来的?从自性来的,不是从外来的。第一个是无苦乐,这都有次第的,告诉我们依次第来学。
第二,「大寂静乐。谓涅盘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清净寂灭,我们世间人讲享清福,寂静里头的乐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禅悦,悦是喜悦。这喜悦从哪里来的?从禅定当中来的,寂静就是禅定,这是中国的文字,印度梵文叫禅定。禅悦是乐、是欢喜,不从外头来的,中国谚语里面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知道在六道里头,色界四禅,色界天天人他没有饮食,五欲没有了,财不要了,色不要了,没有了,名不要了,吃也不要了,睡也不要了,他没有睡眠,他也没有饮食,他用什么养身体?禅悦。谚语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要遇到快乐的事情特别有精神。这个喜事,最殊胜的喜事是禅悦,禅定里面的欢喜,那种养分不从外头来,这种养分是从自性里头像泉水一样流出来。
大乘佛法确实不可思议,连我们人身需要的养分都不需要从外头求。真的行吗?我们试试看。近代禅宗的大德虚云老和尚还有很多人知道,住在鸡足山的人就更明白,他老人家在那里住的时间相当长。虚老和尚坐禅入定,这大家知道的,常常一入定半个月、一个月,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他没有喝水,他没有吃东西,出定之后精神饱满。而且常常告诉人,好像我坐没有一会儿我就出定了,一问别人,半个月了、一个月了,他自己感觉时间很短,所以时间不是真的。他在定中感觉一顿饭的时间,我们人间可能就是十天、半个月,他的感觉就是如此。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禅悦为食,这佛家语,寂静。
第三种乐是「大知乐。谓诸佛如来有大智慧,於一切法悉知悉见,名为大乐」,这也是涅盘乐。智慧、德能、相好不是从外头来的,全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法里面常讲隐现,没有缘的时候它隐,隐在哪?在自性里头。可是自性什么都没有,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所以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在自性里头找不到的,但是有缘,它能生万法。佛法讲万法是缘生,有缘它就现万法,没有缘它就不现。不现不能说它没有,现了不能说它有。现的相,相都是幻相,为什么?它从妄想生的。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是妄想。为什么?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妄想,也就是说真心里没有念头,只要是念头都是妄念,正念无念,无念叫正念。一切法从妄想生,妄想生出的法哪有真的?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一切法确实是梦幻泡影,佛跟我们讲真话,《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佛教我们「应作如是观」。你能这样看法,那正确了,你就没有看错。所以一切法能不能执著?不可以,不能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它不是真的,包括自己身相也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要觉悟,我们每天要睡觉,睡觉应该做什么样的想法,作如是观,我天天睡觉的时候都想著什么?死了,你睡著不跟死了一样吗?第二天早晨又醒过来了。你想想睡著的时候,不但这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你自己的,身体也不是自己的,你到另外一个境界去了,梦中去了。梦中也是个境界,你到那里去了,你已经换了环境。常常作如是观,生死就看破了,生死来的时候你不惊不怖,你一点不害怕,为什么?很正常,我每天都干一次,没有两样。同时警觉自己,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放下了。放下是正确的,你要想贪求是假的,为什么?决定贪不到。如果真正能够得到,可以,佛也赞成你去争取,得不到!这才是真话,事实真相。所以一切境缘,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都是缘分。佛陀教导我们要结缘,要结善缘,要结法缘,不要结恶缘,不要结世间的情缘,这个不好,结法缘、结善缘。
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的教诲句句真实,真的明白,真的相信,你就回头了。向哪里求?向自性当中求,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外面东西不重要。世尊当年为我们做的示现,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他老人家示现什么?我们现在所讲的知识分子,好学、求知,有求知的欲望。他从十九岁离开家庭,连王位他都舍弃了,到外面去求学,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学派里面这些大德他都亲近过,都跟他们学过,学了十二年,统统都参访过,再没地方学了,可是问题没解决。六道是搞清楚了,当然他也学过四禅八定,六道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这都是我们普通一个好学的人免不了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在当时宗教跟学术都没有办法解答。宗教里面把四空天当作涅盘,误会,把非想非非想处天当作宇宙的源起,这误会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放弃了,十二年所学的东西放下了,在菩提树下入更深的禅定。我们知道四禅八定只是把执著放下,禅定功夫把它伏住,分别暂时放下,起心动念也放下,这是我们在大乘法里面明了的,所以它不是究竟法。
佛放下十二年所学的,入更深的禅定是什么?不但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连起心动念都放下了。我们知道这就是妄尽还源,回归自性,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现前了。就像惠能大师一样,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旦开悟之后,就是放下了,放下就开悟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你念给他听,他全懂。我们会念,不懂,他给我们讲解,我们也能开悟。这就是说什么?真实智慧不一定要从书本上得来,书本是一个方便法;真实法,真实法在自性,必须把自性的障碍除掉,这教你放下。所以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你就成正觉,称你作阿罗汉,六道就没有了,你超越六道。你再能把分别放下,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你就成正等正觉,称你作菩萨。如果你再能够真正做到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人家称你作佛陀。就像能大师说的,这个与认不认识字、与学不学经教不相干,这叫教外别传。
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是一念之间,哪有什么时间,只要你肯放下。所以我这一生很感谢我的老师章嘉大师,这桩事情是他老人家早年教给我的,「看破、放下」。可是怎么样?我不懂,我把他的意思体会到是最浅的,不知道这里头有密义。可是通过这五十八年,我学佛五十八年,五十八年年年不断从经教里头提升,现在才搞清楚、搞明白,这叫解悟。搞清楚、搞明白,我还不能入这个境界,什么原因?没有彻底放下,是放下很多,没有彻底,还是不干不净。现在要做的功夫?做的功夫是要彻底放下,还得要求生净土。彻底放下还要求生净土,才真正能保得住,要不求生净土的话,还在六道十法界里头,怕自己保不住,生到极乐世界就保全了。道理懂得了,事上就得真干。
末后一条「不坏乐」,好!「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这是涅盘第四乐。所谓是金刚不坏身,那个金刚是比喻。如来之身是什么身?烦恼无常之身是我们六道众生的业报身,六道里头的人统统是业报身,无色界天不讲,他没有身相,从色界天一直到阿鼻地狱都有身相,这身相是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烦恼就是分别执著。无常,刹那生灭,不是永恒存在。所以一定要晓得,事实真相是刹那生灭,我们感官世界里面是这种刹那生灭的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似相续。为什么?每个念不一样,念念不相同,於是它现的相,相相不相到。确实就跟我们看电影银幕上现的相一样,银幕的速度很慢,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就是一秒钟银幕上的底片换了二十四张。我们凡夫眼见的速度没有它快,以为它是个真的,以为它是个动的,其实什么?张张都不动,幻灯片放出来张张都不动,它换得太快了,我们以为它在动作,没有一张是动的。
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问得好,凡夫心有所念,这个念很粗,我们起心动念想一桩事情,念一桩事情,佛问这一念里头有多少个细念?这个念是你能觉察到的,细念是觉察不到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一计算,概略的计算,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你看电影银幕一秒钟二十四,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前这个境界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你要记住,念念都不一样,每个念都有一个相分,都出现境界相,这个境界相随念头生灭,念头起它起,念头灭它灭,第二个念头又起来了,念念不相到,所以它的境界相也是念念不相到的。这个事实真相要懂得,对我们修行有大好处,各个相都是独立的,所以不能执著。
弥勒菩萨就劝告我们,他说念头太微细了,不可执持。我们在这个幻相里面生起执著的心、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错了,不可以。那个什么?你生起这个念头就造业,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不起心、不动念是佛,佛境界;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菩萨境界;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的境界;在境界里面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是六道凡夫。你看佛在经典上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要想超凡入圣,要想恢复性德,性德里面的智慧、德能,连相好都是圆满的,不用到外面求,外面是决定求不到,这要知道。外面你所求得的还是你自己在造业,业报里面有副作用,业报里头有无量苦。
这个地方说的身不是肉身,为什么?肉身有生有灭,这什么身?我们一定要知道,法身。对的,法身才是我们自己的真身,法身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法身有没有相?有相就有毁灭,就有生灭,没有相,所以他没有生灭。没有相他不能毁坏,他是真身,他能现一切相。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个三十二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大圆满,三十二类,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相,你看多自在。因为法身无相,他能现一切相,如果有相,他就不能现。有相什么?他有执著,他就不能现,他没有相,能现一切相。怎么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想什么相,他就能跟他起感应道交现什样的相,所以众生生欢喜心。
净土宗讲四土三辈九品,法身是什么?法身是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大乘经里面也把它翻成大光明藏,一片光明。这个光明是自性的,是性光,光柔和,不会刺眼。这个光的磁场非常美妙,那是享受,那是安乐,充满了智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今天是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常寂光前起了一种障碍,好像是起了一层雾一样的,云雾一样的,障碍住了,常寂光不能现前。不能现前变什么?变成黑暗,叫无明。我们今天看到是,如果太阳没有了,星星没有了,灯光没有了,一片黑暗,叫大黑天,这叫无明。无明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发生的。无明破了的时候你永远见不到黑暗,一片光明,这是法身,这是真正的自己。起心动念它就现,现万法,就现宇宙、就现森罗万象,我也现前,就跟作梦一样。你们诸位想想,哪一次作梦没有自己?我什么时候来的?我跟宇宙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这个道理很深,这是事实真相。你契入这个境界之后,你就知道永远不坏。你看他讲的,无苦、寂静、大知、不坏,这是自性,这是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学佛没有别的,妄尽还源,还源是归还到大涅盘,圆满成就。归还到大涅盘,起作用真正是不可思议,十法界的众生,哪个地方众生有求,你哪里就有应,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不止千处,你就能做种种示现,普度众生,你说这个多乐!涅盘的四乐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