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妙法性 若闻此法者 当得清净眼 (共一集) 2008/1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2014集) 档名:29-145-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下方无上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九首看起:
【非身而说身。非起而现起。无身亦无见。是佛无上身。】
经文说到这个地方,确实是无上智慧,事实跟菩萨的名号完全相应。从这些地方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解决宇宙之间所有一切问题决定要有无上慧。谁有无上慧?九住菩萨无上慧、诸佛如来无上慧。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众生统统具足无上慧;我们许许多多的同修,当然也包括我,没有一个是例外。无上慧就是圆满的智慧。实在讲,圆满智慧现前,宇宙之间没有问题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片祥和。我们中国古代老祖宗不简单,他能说得出「和为贵」,这句话说到诸佛如来心坎里去了。中国古代帝王统治天下,用什么方法?用的是《易经》里面的一句话,「太和,中和,保和」。太和是跟宇宙的和谐、跟大自然的和谐,中和是跟一切人事的和谐,最后保和,如何保持这种和谐不变,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就是无上的智慧,完全随顺性德。性德的真相就是大自然的真相、宇宙的真相,佛法的名词叫「诸法实相」,诸法是万法,实相是真相,通达明了。现在社会上为什么有这么多难题?就是宇宙实相不明了。每个人所看到的,哲学家、科学家,甚至於所说的思想家、宗教家,不能说他没智慧,他们尽一生的精力、时间去研究宇宙人生的问题,也各个有他的总结。这些总结实在讲就像莲池大师的比喻,「瞎子摸象」,这个比喻是来自大乘经的。他是不是找到了?找到了,找到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因此,他能解决局部问题,他不能解决整体的问题。整体问题要什么人才能解决?在大乘佛法里面说,得明心见性,无上慧就现前,才能解决问题。我们今天读的这个经文就是无上慧。
『非身而说身』,这句话我们可以引用《老子》的一句话来说,身是个名相,「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名,名是人把它起的,所以名是假名,它的性质我们要认清楚,假名。再跟诸位说相,相也是假相,为什么?大乘教里面佛常说,一切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是心理现象,佛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说明相是幻相,叫梦幻泡影。它有没有妨碍?给诸位说,实实在在没有妨碍。性跟相当中没有妨碍,性不碍相,相不碍性;理不碍事,事不碍理。再跟诸位说到究竟处,事事无碍,事跟事也没有妨碍,为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怎么会有妨碍!这些妨碍从哪里来的?妨碍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四无碍的法界就现前了。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所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的一点都不错,你在宇宙之间找不到冲突。
障碍是什么?障碍的起因就是对立。没有对立,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不是说一家,比一家的关系还要亲密,是一体。宇宙是一体,哪来的妨碍?像我们身体,这是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从外面看有五官,眼耳鼻舌身,从里面看有五脏六腑,各个不相同。这就好比宇宙之间一切万物品类不一样,但是它是和谐的,它没有冲突。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不是鼻子,各有各的功能,但是它们互助合作,从来不发生冲突。眼能见第一,耳能听第一,鼻能嗅第一,个个都第一,这身体健康。如果说只有我眼是第一,其他都是第二、第三,这个人就生病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国家第一,那个国家第二,那个国家第三,这个地球有病了,这个社会就会动乱。个个第一,就平等了,问题才解决。族群也是一样,文化也是一样,在佛法里面找不到第二。《楞严经》里面,佛问他的大弟子,你们是怎么证得无上菩提的?是怎么修成明心见性的?二十五个人所修行的方法统统不一样。这二十五个方法展开来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可以明心见性,每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现前了,智慧、德相都现前了。
过去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现代哲学上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科学上也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大乘佛法里头都有解决的理论和方法。那我们要问,何以这些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於宗教家都不能解决,大乘佛法能解决,道理在哪里?他们所使用的方法不一样。世间这些学者专家他们用的方法是研究,用什么研究?用大脑思考,这个大脑思考里面有分别、有执著。大乘教的方法是不用大脑、不用思考,它用什么?用清净心。佛把这个心说得好,他用一个比喻说这个心像水一样,叫心水,大海的水。我们六道凡夫的性海(就是心水)是什么样子?是染污的、是不平的,就是有波浪的;凡夫心水是不平、染污,所以它照外面的境界就照不准确。不是不能照,照得是支离破碎。大乘教首先教你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但心水不动了,染污也沉淀下去,水变成清了。清水不动,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对於整个宇宙他照见。这是用的方法不一样。科学家他心动不动?他心清净不清净?当然比我们一般凡夫,他的心比我们清净,因为他研究东西研究一门,一门深入,他的妄想比我们少,就是染污比我们少,心比我们清净,所以他比我们聪明。他发现了宇宙很多的奥秘,给我们说出来,但是不彻底、不究竟,那就是说他的分别执著没有断尽,只是比我们少一点而已。
佛对於弟子的要求是要把染污离开、放下,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让自性性海自然现前。自性的性海是清净平等的。你看看,六祖惠能大师他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第一个就告诉我们清净、没有染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不起波浪,它是平等、是清净的。《无量寿经》上教我们修行的纲领,三桩事,修什么?清净、平等、觉。其实觉不要修,只要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为什么?本觉!《起信论》里面,天亲菩萨依照大乘教里面撷取精华,为我们介绍,「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性,自性,清净平等。那个觉在什么地方?觉他说了两个,一个是「本自具足」,一个是「能生万法」,本觉本有!不觉就是迷失了自性,迷了,这桩事情自性里头没有,不觉本无。不觉,迷惑、不觉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讲它是从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分别执著连妄想,自性里头都没有,这叫妄心。妄心虽然依自性起的,但是自性不是妄心。这个道理很深,但是也并不是难懂。很深的理,只要你静下来,你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你听佛说,你就能听懂,你就能听明白;懂了、明白了,就叫开悟。
佛在楞严会上说明诸法实相,阿难尊者听懂了,说偈赞佛,富楼那没听懂。我们要知道,阿难只证初果须陀洹,富楼那是四果阿罗汉,初果听懂了,四果罗汉迷惑了,听不懂,向世尊请教,迷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迷的?现在我们修行,破迷开悟,这开悟之后,几时会再迷?你看看,富楼那问得好不好?我们听了很中意,为什么?全是我们的意思,全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没有问出来,富楼那尊者代替我们问出来了,这个东西难答。释迦牟尼佛举一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举这个例子让大家去体会。我们把这个例子说得再浅显一点,让诸位同学更容易明了。几时迷的?什么时候迷的?为什么迷的?我们小时候念书是在抗战期间,非常时期,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所以小学五、六年级就有军训,一年级到四年级有童子军,五、六年级就有军训。这个军训早晨起来升旗,老师训练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每天都会举行紧急集合,不定什么时间,一敲钟、一吹哨子,学生服装整齐马上到操场去把队伍排齐,速度很快,决定不超过五分钟,从每个教室里都出来了,整整齐齐的。总会遇到这种事情,绝不止一次,一个同学慌慌张张问同学,「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慌慌张张,「我帽子找不到了」,问大家。同学指著他的头,帽子不是戴在你头上吗?他一摸,真的在头上。这个故事跟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是一桩事、一个现象,他帽子戴在头上,他忘记了,几时迷的?什么原因迷的?你问的不就问这些问题吗?已经戴在头上,到处去找,找不到,急得一身大汗,没事。
佛说六道凡夫就像这样的情形。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告诉你「无始无明」,没有原因。就是这一念迷,这一念迷与自性不相干,是从自性起的,自性没有迷。我们细细去观察,还不是自己分别执著吗?出了这个差错。一觉,迷就没有了,不要再追究我这个帽子戴在头上,什么原因我迷了?几时迷的?你还去找这个,那不叫迷上加迷吗?这有答案吗?没有答案。所以佛告诉我们,放下就是!你别去想了,你的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你愈想,距离清净平等觉就愈来愈远。我们凡夫总是想找到原因、找到开头,找不到。佛菩萨告诉我们,没有开始、没有原因,为什么?假的!以后我们再看佛学讲的这些名词术语,才真正佩服佛菩萨高明,我们自己太笨了。你看,他说想,上面加个妄想,这就讲清楚了,想是妄想,你何必再去追究它什么原因、追究什么时候起的,错了,那叫妄中再加妄。妄不能够断妄,只有一切放下,妄就没有了。这个道理明白之后,你就晓得科学家、哲学家为什么有许多根本问题不能解决,就是妄中再求妄,永远没有答案。几时他把它放下了,豁然大悟,他就明白了。
其实释迦牟尼佛慈悲,当年在世就已经表演给我们看了。你看他十九岁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印度宗教学派里面的高人他统统拜访过,统统跟他们学过,四禅八定他也修到家了,依然有一些问题不能解答。他做样子给我们看,到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印度人称为毕钵罗树,在下面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这个示现很重要,放下之后,豁然大悟。如果十二年所学的不肯放下,你就决定开不了悟,障碍你开悟,这叫什么?叫做所知障。障碍,佛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一类是所知障。烦恼障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烦恼,障碍你明心见性,为什么?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你的心就染污,你的心就不平,我们讲的心浮气躁,这就不能见性,要心平气和才能见性。有所知障,同样的道理,你有很多的知识,你分别它、你执著它,你的心也造成一种不平的现象、染污的现象,都起不了照见的作用。统统放下,心清净了,心平等了,诸法实相自然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科学家是佛,哲学家也是佛,思想家也是佛。我们现在这个「家」太多,有政治家、有军事家、有企业家,家太多了,没有一个不是佛。佛都是明心见性的,他现在是心也不明,性也不见,我们说他是个迷惑颠倒的佛,什么时候他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立地成佛,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一清二白,他都清楚了,就这么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放下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真的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才能说这么几句话,「非身而说身」。身是个幻相,名是假名,对於幻相、对於假名,只要不去执著它,不去分别它,它妙用无穷,它有它的作用,要妙用。起作用加上分别执著就不是妙用,那就是六道凡夫的起作用。
如果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就是佛菩萨的起用,那个用妙,为什么妙?他不生烦恼、不起波浪,你的心水里头没有波浪,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是清净的,没有波浪是平等的,就是你的心是清净平等心;有分别、有执著,那就是大风大浪,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的妄念。妄跟真是一不是二,妄念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念,它是一不是二。虽然是一不是二,作用不同,果报不一样,心浮气躁所生的现象是六道轮回,清净平等所生的现象是极乐世界。《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世界成就」,原理在此地。凡夫妄心是动的,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我们看起来跟凡夫没两样,他也是动的,不一样在哪里?动中有不动,他能守住不动,不动能控制动的局面。凡夫动中也有不动,但是他把那个不动忘掉了,於是动乱的局面他没有办法控制,只能随波逐流,佛经上讲「随业流转」。
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到,教育多么重要!教育什么重要?什么教育?圣贤的教育。最殊胜、最圆满,佛陀的教育。大家听到佛陀,你们马上就分别执著认为它是迷信,它是宗教,错了!佛陀是谁?佛陀是自己,自性。佛陀这个名词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它不迷,迷了不叫佛陀,佛陀教育的宗旨是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成圣就是成佛。所以学佛的人虽然多,佛是什么他不知道。明白了,佛是谁?佛是我自己,佛也是你,佛也是他,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说是迷信,我也赞成,为什么?你自己就迷!你不承认你是佛。宗教里面许多信了佛、皈依、受了戒,什么是佛不知道;说到佛一定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是佛。《华严经》上说,净土经上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净土从哪里来?清净心现的。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自性觉现的。外头没有,所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感激老师,不是老师的教诲,不是老师把这桩事情给我们说清楚,我们怎么会知道世间有这么好的学问?因为社会大多数人都说它是迷信,我们从小也就相信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於是就没有心去接触它,不想接触它。到老师给我们介绍,说清楚、说明白了,我们重新再认识佛教,认真学习佛教。学习一定要靠经典,这才了解佛家的术语说佛法无边,佛是觉悟、是智慧,智慧、觉悟,对於整个宇宙人生通达明了真的是没有边际。所以我们永远感谢老师的大恩大德,在这一生当中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我们这一生生活在幸福圆满的境界当中,这是真的。世间人哪个不生烦恼?哪个人没有忧虑?只有深入经藏的人,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他没有任何压力,天天是法喜充满,像弥勒菩萨一样,这都是从大乘经教里面得来的。大乘经教里头所说的全是自己的自性、性体、性德,自性的起用,说这个东西,全是说的自己,没有一句话是与自己不相干的。
第一句教我们不要执著身,帮助我们破身见,身是假相,这个字是假名。第二句讲『非起而现起』,这是现象。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显一体,起二用」,这个「起」就是起二用。二用是讲两大类,第一类是宇宙的现象,宇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宇宙?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个现象,我从哪里来的?你看这个关系多密切!我们不说生命的起源,我的起源,我从哪来的?佛法里面讲依报、正报,正报是什么?正报是我,不是别人,我从哪来的。依报是什么?我生活的环境,我生活环境里头有人事环境,那个人事环境不是我的正报,是我的依报。所以依报里头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有自然环境;正报,正报就是自己身体,我们或者讲生命,再讲得深刻一点,我的灵性。灵性不生不灭,它为什么会现这个身?这些理跟事,《华严经》上都说得很透彻,通达明白就不执著了;还执著、还分别,说明这桩事情的理论与事实现象你没有通达明了。为什么?通达明了决定不但是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真正通达明了。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叫一窍不通。一窍不通没关系,慢慢学,就怕是自以为通了,那个麻烦大了。为什么?自以为通了,他不学了。不学,迷惑,那就认命了,佛教的术语叫随业流转,我们一般世间人讲认命了,你就受命运的支配,这是很苦恼的一桩事情。命运从哪里来的?自己造成的,自己的业力变现出来的。善业有善果,人天福报;恶业有恶报,饿鬼地狱,它现这种相。
「非起而现起」,你看看,非身而说身是讲正报,非起而现起是讲依报,这两句合起来就是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的起二用。真相了解,你不执著了,『无身亦无见』。这个「无」不是说现象没有,无是什么意思?心里面无执著、无分别、无妄想,这就是佛的『无上身』,这身是什么?法身, 清净平等法身佛。是谁?是自己。怎么说是自己?大乘教里面,我相信每个同学你都念过很多遍,「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诸位有没有念过?念过之后,这句话怎么讲法?十方是讲空间,三世是讲时间,这个时空之内,所有一切佛是同一个法身。这个法身是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然后你才见到遍法界虚空界森罗万象是一体,回归到一体,这个一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叫清净圆满的法身佛。你说那个关系多密切!在这一体里头还有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所以我们知道,一切问题都是从分别执著生。我们不说妄想,妄想那是根源,太微细了,很难发觉,给你讲分别执著,你的感触很明显,统统是分别执著里头生的,离开分别执著,天下太平。六祖在《坛经》里面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种种社会问题。从哪来的?是因为你有了,你有一物,麻烦就来了。你要晓得本来无一物,你的心回归到清净平等觉,再看这个世间,问题没有了;人家有疑难杂症来问你,你一点,他就醒了,他就明白了;一明白了,问题解决了,真的是没有问题。
所以这首偈说明,可以说虽然只有八句,也可以说把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自行化他的宗旨说明白了,说得好!简单的几句话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不多,意思很清楚,我们把它念一遍,「后偈」,就是这首偈,第九首,「后偈释成身即非身」,释是解释,成是成就,就是解释成就我们的正知正见、佛知佛见,知道身即非身。身是色相,非身是空,空寂,就是自性,《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身即非身,色即是空,意思完全相同。「故无可悟」,你说我悟到了,我开悟了,你有没有真的悟到?没有。为什么?你分别开悟,你执著开悟,你还是堕落在执著这一边。真正悟到怎么?悟到没话好说,「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但是他又非常清楚,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见万法皆空,这真的悟了。
为什么说无可悟?下面解释,「悟身见起」。你要自己以为是悟了,你看,又起了一个见,起了一个见解,起了什么?起了分别执著。「此见如身」,这种分别执著就跟执著这个假相是一样的,你又起了执著。必须是什么样?「身见两亡,真法身也」。对於这个身相不要执著,对於名词术语不要执著。所以《起信论》里头马鸣菩萨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你听教、诵经,诵经、听教,你要守住一个原则,你才能够契入佛境界,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听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才能悟入。言说相,讲经说法,你不要执著他的言语,看经不要执著文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言语不能执著,文字不能执著,不要执著它的名词术语。这个地方讲个身、讲个佛都是术语,这些术语就叫名字相,它是为了教学方便起见假设这么多的术语,帮助你理解,你不能执著,你一执著就错了。不可以有心缘相,心缘相,你想这几句话什么意思?你动了这个念头,你想,你在那里听讲、在读诵,你想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一面听经,一面打妄想,读经也在打妄想,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开经偈上说得好,真不容易,百千万劫难遭遇,那你真正的利益是愿解如来真实义,必须一心专注去读诵、听闻,决定不起妄想分别执著,那叫真听,你就真得受用了。一面听,一面自己还起心动念,所以不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也常常听到「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读诵、听闻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是有缘人,那个人可厉害了,他一听就懂。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跟诸位讲,我们住在香港这个地区,跟广东是一家的。唐朝时候,这个地区出了一个六祖惠能大师,那个人是佛,真佛不是假佛。你看他在《坛经》上说他的缘起,他是个樵夫,卖柴的,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了,你看不到卖柴的,也看不到挑水的。从前没有自来水,家里用的水是挑水的来卖的,一担一担的来算的,他在河边挑水,挑到城市里面来卖。惠能大师是砍柴的,樵夫。偶尔柴卖掉了,这应该是小客栈买他的柴,给他钱了,他准备离开的时候,听到房子里有人念经,念《金刚经》,他听了一会儿,愈听愈有味道,他真听懂了。念经的人不懂,念经的人天天念,不开悟,他偶尔从窗口那个地方去听个一、二句,他就悟了、就明白了,太好了!他就走进去问那个人,你念的什么东西?他说我念的是《金刚经》。说实在话,什么是《金刚经》惠能也不知道。就问他,你的经从哪里来的?五祖忍和尚那个地方结缘来的。愈谈就愈投缘。念的人不懂,他把他听懂的那个意思讲解给他听,这个人听了之后非常惊讶,不认识字,这么高的悟性,於是就极力推崇、给他介绍,「你到黄梅去参学,你一定会有成就」。他是个樵夫,家里还有老母亲,天天砍柴,柴卖掉的时候这个钱拿去买一点米、买一点粮食回家养妈妈,他不能离开。这个客人很好,拿了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你家老母亲我们来帮助你照顾,你好好的到黄梅去参学,你一定会有成就」。
这桩事情说什么?读的人不懂,听的人明白了。同样一个道理,上台讲经的法师没有开悟,下面听经的人会听的话,听经的人开悟了。你相信吗?可以相信!为什么?有道理。讲经的这个人,虽然他依靠古大德的这些注解,搜集资料再整理他的讲稿,他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听经的人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一听就开悟了,契入华严境界,讲经的人还差得远之远矣。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修行证果靠谁?靠自己,不是靠别人。你仔细看看《高僧传》,看看过去这些古大德他们自行化他的行谊,你就都明白了。所以宗门大德测验学生,常常问这么一句「会么?」这两个字意味很深,你会吗?什么叫会?放下就会了。你不放下,不但是没开悟的人在这里讲,你不会开悟,诸佛如来到这个地方给你讲,你也是不开悟。会的人,是用清净平等觉心来听闻。由此可知,能不能成佛,能不能悟入,全在自己,不在别人,这都是真话,不是假话。
所以我很感谢章嘉大师,这个秘密,我第一次跟他见面,他就毫无保留告诉我。秘密是什么?看破、放下。这两句都不容易。放下什么?放下妄想、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世间法,佛法不例外。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舍就是什么?对於佛法你都不可以分别执著,何况世间法!为什么佛法不能分别执著?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道理你要懂,所以不能执著。真正的法说不出来的,「无身亦无见」,你怎么说?所以佛能够说得出来的,能够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的,都叫做方便法,叫善巧方便,你不要把它当真。真的是什么?真的佛讲得很多,叫万法皆空,那是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一切相是虚妄的,诸佛如来的相也是虚妄的,他没有说诸佛菩萨例外,没有这么讲法;华藏、极乐世界除外,也没有这个说法,华藏、极乐也是虚妄。
真相,现在我们有一些概念了,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常寂光。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那就是自性的本体。虽然它没有相,它是个空寂的,你不能说无,为什么?它能生万法,能生我这个灵性。灵性迷了就叫灵魂,这个诸位要知道,灵魂跟灵性有差别的。灵魂是迷的,迷的灵性,它这一迷怎么样?迷了就有六道,它就出不了六道。它要是觉悟了,醒过来不迷了,就超越六道,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灵性跟灵魂实在是一,就是一个是觉悟的状态,一个是迷惑的状态,这个不同的称呼,它不生不灭,它是真正的自己。六道里面投胎就到六道里头找一个实体,它依附它。我们现在常常讲附身,我们找那么个身体就附在它身上,起作用。灵魂附体,哪个人不是灵魂附体?灵魂不附体就死人了,就死尸,那就不叫活人,统统是附体,不过这个身体是我自己的灵魂附这个身体,不是别人的灵魂附在我这个身体。别人的灵魂可不可以附我这个身体?也有,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国内、国外看到很多附体的,还有不止一个灵附体。
我曾经遇到一个同修,是个女孩子,一百多个灵附体,那苦不堪言!所以她头脑是一片混乱,因为每个灵都干涉她的脑波,所以那是非常非常不稳定。这些现象了解,你就知道是什么回事情。她来找我,我就劝告附体的那些灵,请他们离开,为什么?彼此都痛苦,灵附在人身上,他也痛苦。劝他离开,劝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的往生天道。但是他说「我进入她身体之后,她很紧张,我离不开」。这信息我们就明白了,她在紧张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灵离不开。要怎么样?要放松。放松的时候,附体的灵才能离开。所以就劝她念佛、念菩萨名号,把身体放松一点,就离开了。一百多个,大多数都离开了,最后好像有六个不肯离开,什么原因?跟她有深仇大恨,过去生中结的冤仇,他要讨命,当然很痛苦。我们再给他谈条件,给他做佛事,给他超度,谈了很多条件,搞了好几天,他也同意了,同意就离开了,她就恢复正常了。这些事情外国也有,没有两样。总而言之,你不要有分别执著,外面什么样恩爱也好、怨恨也好,那些灵他就附不了你的身,他没有机会。为什么会有附身?因为你的妄念太多,他很容易进来。你没有妄念只有正念,他进不来,想进去都进不来。所以怕妄想多、杂念多,这就是给这些冤亲债主给他有机会。
所以要「身见两亡」,亡就是放下,对於有形色的不要去分别执著,对於这些名词术语更不要有分别执著,这个时候你才有这个机缘证得法身。证得法身还要加功夫,加到什么?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证得真法身。末后有三句话说「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故就佛结」。所以最后一句「是佛无上身」,结归到佛。这个佛是谁?佛是你自己,你自己成佛了。佛的无上身、圆满身就是法身。大乘教里面常常念的「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三身是一体,一体三身。法身是理体,报身是自受用,化身是他受用,帮助别人的。我们再看这一大段最后的一首偈:
【如是实慧说。诸佛妙法性。若闻此法者。当得清净眼。】
『如是』,这两个字是讲上面所说的。菩萨讲的偈颂虽然只有十首,可是这里头意思深广没有边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佛的谦虚,为什么?三重障里面第一个傲慢,破傲慢。你看无上慧菩萨说了这么多,他把他这个功德推给别人,推给谁?『如是实慧说』,实慧是他前面,他是第九位,第九住的菩萨,无上慧,前面第八,第八住的菩萨叫真实慧。他说这个不是我说的,真实慧他说的。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这个世间人的毛病,什么都说是我发明的,我悟出来的。你看看别人,别人说得再多、说得再好,他说的,不是我说的。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只一句话,「推功可知」,他把这个说法的功德推给别人,绝不自居。那我们现在社会,有一点好事都是我的,怎么肯给别人?他推给八住菩萨,八住菩萨推给七住菩萨,七住菩萨推给六住菩萨,都是推给别人,哪有自己!事情做成功了,功德是大家的。
我们这几年在安徽庐江汤池小镇做了个试验,中国传统这种文化的教学,《弟子规》在现在社会上还管不管用?这个试验成功了,成功之后我们交给政府。功德是谁?我们要学菩萨,这个试验成功,功德是地方的领导、是中心的老师,还有汤池小镇所有的居民,大家肯受教,才有这样辉煌的效果。我哪有什么功德?人家常来问我,法师,你的理念。我说千万不要这么说,我没有理念。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办法,这是真的。《弟子规》不是我编写的,《弟子规》是我们中国五千年家教的集大成。我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相信,我们明了,古圣先贤是真实慧。为什么?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
五千年前那个时候,这个地球上人少,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争的。那个时候伏羲氏,也就说明那个时代人的生活靠什么?靠打猎,游牧民族,人跟野兽去斗,野兽也吃人,人也吃野兽。到社会进步,神农发明农耕,农耕,我们以农作物做主食,而不是以肉食做主食,进入到农耕时代。农耕就定居,就不是游牧,定居了,这个社会慢慢这样进化。定居,子孙多了,都住在一起,这就形成个家,中国「家」是这么形成的。那个家族的人口愈来愈多,你看我们中国讲的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七代同堂,真有!七代同堂可了不起,最高的大概都会超过一百多岁。这个家族至少也有五、六百人,所以家就是个社会,那要著重教育。家里头每个成员起心动念都是为整个家族著想,不能为自己,为自己这个家就家破人亡,那家就不像家,所以它有规矩。《弟子规》是所有当时大家庭每个人必须要遵守的规矩,这是家规。有这个大家,它就有家道,家道是什么?是伦理,是讲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属於伦理,所以伦理的范围很大。关系要清楚,关系要处好,关系讲求什么?和睦,和为贵。人跟人要和,家里首先是家里人要和,不是一家人,外面人也要和;跟树木花草要和,因为到农耕时代了;跟山河大地要和,跟大自然要和。这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承传,所以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业是事业),世世代代承传。所以一个姓就是一个家族,从五千年传到我们现在。
在过去,每个家都有祠堂,祠堂就是你这个姓这个系,承传年代太久,几千年,你的人口也多了,你这个家族繁衍到现在至少有几百万人。我们一般家庭没有统计,现在记载得最清楚的是孔夫子这一家,世世代代他们记载很详细。孔子传到现在,据他们家谱里记载,现在差不多将近二百万人。你看这么大的家族。孔家如此,我相信哪一家都是这样的,只是你们疏忽了,世世代代没有把它记下来。所以现在中国有十亿人口,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所以这家规有规矩,家和万事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你要知道历史的渊源。国家的治乱,实在讲不在形式、不在制度,制度再好人不好,还是乱世不是治世。如果人人都受教育,你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修身齐家,格致为本」,格是格物,致是致知,格物致知是根本。建立一个政权,统治这个国家,教学为先。你看这几句话多重要!「修身齐家,格致为本」,这八句要是做到,无论什么制度,天下大治,国泰民安,真是风调雨顺,和谐世界。人人都懂得伦理(就是关系),懂得关系,关系处好那就是道德。所以,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重要!无论什么制度它都好。现在讲民主、讲民权,民权一直到今天,没有看到好的成绩出来,还是一片混乱。
我们很冷静细心去观察,现在这个民主社会的制度跟我们中国人常常向往的尧舜禹汤,那距离太远了。尧舜禹汤那个时候是封建社会,他们这些人起心动念为人民著想,为天下众生著想,他没有私心。也就是我们常常学佛同修们互相勉励的,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名闻利养,他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他没有贪瞋痴慢,什么制度他来执行都是好的,都是究竟圆满的。如果是个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什么制度他去掌握都有毛病。所以我们老祖宗才提出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现在讲的素质教育,人品的教育,要摆在第一。教育怎么教法?后面两句,「修身齐家,格致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这才能达到一个大同世界,不从教育决定做不到。今天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大同世界,可是所做的完全跟大同的原理原则相违背,所以这个天下是愈搞愈乱,到最后不可收拾,外国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你说多么可怕。
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看,所有的这些佛菩萨都给我们做最好的典范,有功劳是别人的,有过失自己承当。自己接受过失,功劳推给别人,这是中国人、是老祖宗的教诲。前面讲的,讲的是什么?『诸佛妙法性』,你看一句话,前面十首偈在这里总结这一句,诸佛的妙法性。这一句话展开来就是大乘的全部,也是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这部经真的妙,经里面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有圆满的信息在里面,确确实实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一句展开就是全经,全经展开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妙法,总归纳就这一句。
『若闻此法者,当得清净眼』。那我们要问,这一章经,或者是这一品经,我们学得不少了,学到现在有没有得清净眼?得清净眼是开了法眼。《金刚经》上说如来有五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清净眼是什么?清净眼是后面的三种,前面肉眼不清净,天眼也不清净,慧眼以上,慧眼是阿罗汉,法眼是菩萨,再上去佛眼,五眼圆明。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清净眼?我们不肯把染污丢掉,染污是什么?执著,执著是染污;我们不肯把波浪息掉,波浪是什么?波浪是分别。有分别,心就不平,有执著,心就不干净,所以我们的清净眼没得到。最低限度是真觉悟了,在一切法里头不再执著了,不再执著,清净心现前。虽然清净眼没得,清净眼是证果,阿罗汉以上,慧眼、法眼、佛眼都是清净眼,但是我们已经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精进,这好事情。
真学佛,我们现在也明白了,什么叫真学佛?放下才是真学佛。不肯放下,我们天天在这里学习,学的是佛教,不是学佛,我们是在搞佛学。佛学跟学佛是两回事情,也就是佛学里面没有离开分别执著。我们天天在这里学经,天天在研究经典,在学习古大德的注疏,我们的分别执著没有离开,这叫佛学。佛学帮助我们得到一些知识,起的作用不大,能够帮助我们在世间做一个好人,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证果,再说得低一点,不能开悟,所学的是记问之学。我读得多、听得多,我记得多,我能讲,我能写,在这个世间可以做为一个学者、专家、教授,自己不得受用。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也就是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在六道轮回里面业力做主宰,你自己做不了主。善业感善报,人天果报,恶业感三途苦报,没有你自己选择的。
如果我们在学习之中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恭喜你,你「当得清净眼」。为什么?你会开悟,你会证果,你会超越六道,你会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佛,大乘教里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谁见性?《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见性了。现在我们这里讲到无上慧是第九住菩萨,实实在在,我们还没有讲到他们的修行证果、他们的成就,现在是他们在这里称赞,「偈赞品」,他们在法会当中来赞叹。下面讲到十住,「十住品」里那就讲他们自己修行证果所依据的理论跟方法,那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地方,还得从头来起,从法慧菩萨来起,一步一步的往上升。现在这是好像课前的一个预备,聚会在一起互相赞叹。
所以这两句话是很值得我们勉励的。我们闻法要真正懂得佛的意思,依教修行,认真放下。你放得愈多,你的心就愈清净,所以古人有两句话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我们看看现在的人,跟古人比,古人的心比我们清净,少烦少恼,所以他有智慧。愈往上古去心愈清净,为什么?人事少,人也少,事也少。现在麻烦多,你每天在电视上、新闻上,你天天都看,天天都接触,那你的烦恼就多了;交际应酬多,是非就多了,你的心怎么能够静得下来?我们要不是天天在跟经典接触,天天在学习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跟这世间人有什么两样?你能不生烦恼吗?你能避免是非吗?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现前这个社会,真正要想成就自己,还是住山闭关,还是得学习古人,十年不下山,二十年不下山,一生不下山,准有成就。这个也要有福报,想住山没福报不行,有那么大的福报才能住山,才能在这一生得到真实成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今天是外国基督教、天主教,还有西方的宗教,圣诞节,我们祝福同修们圣诞快乐。谢谢大家。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下方无上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九首看起:
【非身而说身。非起而现起。无身亦无见。是佛无上身。】
经文说到这个地方,确实是无上智慧,事实跟菩萨的名号完全相应。从这些地方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解决宇宙之间所有一切问题决定要有无上慧。谁有无上慧?九住菩萨无上慧、诸佛如来无上慧。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众生统统具足无上慧;我们许许多多的同修,当然也包括我,没有一个是例外。无上慧就是圆满的智慧。实在讲,圆满智慧现前,宇宙之间没有问题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片祥和。我们中国古代老祖宗不简单,他能说得出「和为贵」,这句话说到诸佛如来心坎里去了。中国古代帝王统治天下,用什么方法?用的是《易经》里面的一句话,「太和,中和,保和」。太和是跟宇宙的和谐、跟大自然的和谐,中和是跟一切人事的和谐,最后保和,如何保持这种和谐不变,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就是无上的智慧,完全随顺性德。性德的真相就是大自然的真相、宇宙的真相,佛法的名词叫「诸法实相」,诸法是万法,实相是真相,通达明了。现在社会上为什么有这么多难题?就是宇宙实相不明了。每个人所看到的,哲学家、科学家,甚至於所说的思想家、宗教家,不能说他没智慧,他们尽一生的精力、时间去研究宇宙人生的问题,也各个有他的总结。这些总结实在讲就像莲池大师的比喻,「瞎子摸象」,这个比喻是来自大乘经的。他是不是找到了?找到了,找到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因此,他能解决局部问题,他不能解决整体的问题。整体问题要什么人才能解决?在大乘佛法里面说,得明心见性,无上慧就现前,才能解决问题。我们今天读的这个经文就是无上慧。
『非身而说身』,这句话我们可以引用《老子》的一句话来说,身是个名相,「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名,名是人把它起的,所以名是假名,它的性质我们要认清楚,假名。再跟诸位说相,相也是假相,为什么?大乘教里面佛常说,一切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是心理现象,佛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说明相是幻相,叫梦幻泡影。它有没有妨碍?给诸位说,实实在在没有妨碍。性跟相当中没有妨碍,性不碍相,相不碍性;理不碍事,事不碍理。再跟诸位说到究竟处,事事无碍,事跟事也没有妨碍,为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怎么会有妨碍!这些妨碍从哪里来的?妨碍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四无碍的法界就现前了。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所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的一点都不错,你在宇宙之间找不到冲突。
障碍是什么?障碍的起因就是对立。没有对立,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不是说一家,比一家的关系还要亲密,是一体。宇宙是一体,哪来的妨碍?像我们身体,这是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从外面看有五官,眼耳鼻舌身,从里面看有五脏六腑,各个不相同。这就好比宇宙之间一切万物品类不一样,但是它是和谐的,它没有冲突。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不是鼻子,各有各的功能,但是它们互助合作,从来不发生冲突。眼能见第一,耳能听第一,鼻能嗅第一,个个都第一,这身体健康。如果说只有我眼是第一,其他都是第二、第三,这个人就生病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国家第一,那个国家第二,那个国家第三,这个地球有病了,这个社会就会动乱。个个第一,就平等了,问题才解决。族群也是一样,文化也是一样,在佛法里面找不到第二。《楞严经》里面,佛问他的大弟子,你们是怎么证得无上菩提的?是怎么修成明心见性的?二十五个人所修行的方法统统不一样。这二十五个方法展开来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可以明心见性,每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现前了,智慧、德相都现前了。
过去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现代哲学上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科学上也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大乘佛法里头都有解决的理论和方法。那我们要问,何以这些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於宗教家都不能解决,大乘佛法能解决,道理在哪里?他们所使用的方法不一样。世间这些学者专家他们用的方法是研究,用什么研究?用大脑思考,这个大脑思考里面有分别、有执著。大乘教的方法是不用大脑、不用思考,它用什么?用清净心。佛把这个心说得好,他用一个比喻说这个心像水一样,叫心水,大海的水。我们六道凡夫的性海(就是心水)是什么样子?是染污的、是不平的,就是有波浪的;凡夫心水是不平、染污,所以它照外面的境界就照不准确。不是不能照,照得是支离破碎。大乘教首先教你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但心水不动了,染污也沉淀下去,水变成清了。清水不动,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对於整个宇宙他照见。这是用的方法不一样。科学家他心动不动?他心清净不清净?当然比我们一般凡夫,他的心比我们清净,因为他研究东西研究一门,一门深入,他的妄想比我们少,就是染污比我们少,心比我们清净,所以他比我们聪明。他发现了宇宙很多的奥秘,给我们说出来,但是不彻底、不究竟,那就是说他的分别执著没有断尽,只是比我们少一点而已。
佛对於弟子的要求是要把染污离开、放下,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让自性性海自然现前。自性的性海是清净平等的。你看看,六祖惠能大师他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第一个就告诉我们清净、没有染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不起波浪,它是平等、是清净的。《无量寿经》上教我们修行的纲领,三桩事,修什么?清净、平等、觉。其实觉不要修,只要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为什么?本觉!《起信论》里面,天亲菩萨依照大乘教里面撷取精华,为我们介绍,「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性,自性,清净平等。那个觉在什么地方?觉他说了两个,一个是「本自具足」,一个是「能生万法」,本觉本有!不觉就是迷失了自性,迷了,这桩事情自性里头没有,不觉本无。不觉,迷惑、不觉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讲它是从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分别执著连妄想,自性里头都没有,这叫妄心。妄心虽然依自性起的,但是自性不是妄心。这个道理很深,但是也并不是难懂。很深的理,只要你静下来,你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你听佛说,你就能听懂,你就能听明白;懂了、明白了,就叫开悟。
佛在楞严会上说明诸法实相,阿难尊者听懂了,说偈赞佛,富楼那没听懂。我们要知道,阿难只证初果须陀洹,富楼那是四果阿罗汉,初果听懂了,四果罗汉迷惑了,听不懂,向世尊请教,迷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迷的?现在我们修行,破迷开悟,这开悟之后,几时会再迷?你看看,富楼那问得好不好?我们听了很中意,为什么?全是我们的意思,全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没有问出来,富楼那尊者代替我们问出来了,这个东西难答。释迦牟尼佛举一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举这个例子让大家去体会。我们把这个例子说得再浅显一点,让诸位同学更容易明了。几时迷的?什么时候迷的?为什么迷的?我们小时候念书是在抗战期间,非常时期,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所以小学五、六年级就有军训,一年级到四年级有童子军,五、六年级就有军训。这个军训早晨起来升旗,老师训练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每天都会举行紧急集合,不定什么时间,一敲钟、一吹哨子,学生服装整齐马上到操场去把队伍排齐,速度很快,决定不超过五分钟,从每个教室里都出来了,整整齐齐的。总会遇到这种事情,绝不止一次,一个同学慌慌张张问同学,「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慌慌张张,「我帽子找不到了」,问大家。同学指著他的头,帽子不是戴在你头上吗?他一摸,真的在头上。这个故事跟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是一桩事、一个现象,他帽子戴在头上,他忘记了,几时迷的?什么原因迷的?你问的不就问这些问题吗?已经戴在头上,到处去找,找不到,急得一身大汗,没事。
佛说六道凡夫就像这样的情形。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告诉你「无始无明」,没有原因。就是这一念迷,这一念迷与自性不相干,是从自性起的,自性没有迷。我们细细去观察,还不是自己分别执著吗?出了这个差错。一觉,迷就没有了,不要再追究我这个帽子戴在头上,什么原因我迷了?几时迷的?你还去找这个,那不叫迷上加迷吗?这有答案吗?没有答案。所以佛告诉我们,放下就是!你别去想了,你的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你愈想,距离清净平等觉就愈来愈远。我们凡夫总是想找到原因、找到开头,找不到。佛菩萨告诉我们,没有开始、没有原因,为什么?假的!以后我们再看佛学讲的这些名词术语,才真正佩服佛菩萨高明,我们自己太笨了。你看,他说想,上面加个妄想,这就讲清楚了,想是妄想,你何必再去追究它什么原因、追究什么时候起的,错了,那叫妄中再加妄。妄不能够断妄,只有一切放下,妄就没有了。这个道理明白之后,你就晓得科学家、哲学家为什么有许多根本问题不能解决,就是妄中再求妄,永远没有答案。几时他把它放下了,豁然大悟,他就明白了。
其实释迦牟尼佛慈悲,当年在世就已经表演给我们看了。你看他十九岁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印度宗教学派里面的高人他统统拜访过,统统跟他们学过,四禅八定他也修到家了,依然有一些问题不能解答。他做样子给我们看,到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印度人称为毕钵罗树,在下面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这个示现很重要,放下之后,豁然大悟。如果十二年所学的不肯放下,你就决定开不了悟,障碍你开悟,这叫什么?叫做所知障。障碍,佛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一类是所知障。烦恼障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烦恼,障碍你明心见性,为什么?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你的心就染污,你的心就不平,我们讲的心浮气躁,这就不能见性,要心平气和才能见性。有所知障,同样的道理,你有很多的知识,你分别它、你执著它,你的心也造成一种不平的现象、染污的现象,都起不了照见的作用。统统放下,心清净了,心平等了,诸法实相自然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科学家是佛,哲学家也是佛,思想家也是佛。我们现在这个「家」太多,有政治家、有军事家、有企业家,家太多了,没有一个不是佛。佛都是明心见性的,他现在是心也不明,性也不见,我们说他是个迷惑颠倒的佛,什么时候他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立地成佛,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一清二白,他都清楚了,就这么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放下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真的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才能说这么几句话,「非身而说身」。身是个幻相,名是假名,对於幻相、对於假名,只要不去执著它,不去分别它,它妙用无穷,它有它的作用,要妙用。起作用加上分别执著就不是妙用,那就是六道凡夫的起作用。
如果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就是佛菩萨的起用,那个用妙,为什么妙?他不生烦恼、不起波浪,你的心水里头没有波浪,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是清净的,没有波浪是平等的,就是你的心是清净平等心;有分别、有执著,那就是大风大浪,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的妄念。妄跟真是一不是二,妄念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念,它是一不是二。虽然是一不是二,作用不同,果报不一样,心浮气躁所生的现象是六道轮回,清净平等所生的现象是极乐世界。《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世界成就」,原理在此地。凡夫妄心是动的,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我们看起来跟凡夫没两样,他也是动的,不一样在哪里?动中有不动,他能守住不动,不动能控制动的局面。凡夫动中也有不动,但是他把那个不动忘掉了,於是动乱的局面他没有办法控制,只能随波逐流,佛经上讲「随业流转」。
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到,教育多么重要!教育什么重要?什么教育?圣贤的教育。最殊胜、最圆满,佛陀的教育。大家听到佛陀,你们马上就分别执著认为它是迷信,它是宗教,错了!佛陀是谁?佛陀是自己,自性。佛陀这个名词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它不迷,迷了不叫佛陀,佛陀教育的宗旨是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成圣就是成佛。所以学佛的人虽然多,佛是什么他不知道。明白了,佛是谁?佛是我自己,佛也是你,佛也是他,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说是迷信,我也赞成,为什么?你自己就迷!你不承认你是佛。宗教里面许多信了佛、皈依、受了戒,什么是佛不知道;说到佛一定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是佛。《华严经》上说,净土经上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净土从哪里来?清净心现的。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自性觉现的。外头没有,所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感激老师,不是老师的教诲,不是老师把这桩事情给我们说清楚,我们怎么会知道世间有这么好的学问?因为社会大多数人都说它是迷信,我们从小也就相信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於是就没有心去接触它,不想接触它。到老师给我们介绍,说清楚、说明白了,我们重新再认识佛教,认真学习佛教。学习一定要靠经典,这才了解佛家的术语说佛法无边,佛是觉悟、是智慧,智慧、觉悟,对於整个宇宙人生通达明了真的是没有边际。所以我们永远感谢老师的大恩大德,在这一生当中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我们这一生生活在幸福圆满的境界当中,这是真的。世间人哪个不生烦恼?哪个人没有忧虑?只有深入经藏的人,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他没有任何压力,天天是法喜充满,像弥勒菩萨一样,这都是从大乘经教里面得来的。大乘经教里头所说的全是自己的自性、性体、性德,自性的起用,说这个东西,全是说的自己,没有一句话是与自己不相干的。
第一句教我们不要执著身,帮助我们破身见,身是假相,这个字是假名。第二句讲『非起而现起』,这是现象。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显一体,起二用」,这个「起」就是起二用。二用是讲两大类,第一类是宇宙的现象,宇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宇宙?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个现象,我从哪里来的?你看这个关系多密切!我们不说生命的起源,我的起源,我从哪来的?佛法里面讲依报、正报,正报是什么?正报是我,不是别人,我从哪来的。依报是什么?我生活的环境,我生活环境里头有人事环境,那个人事环境不是我的正报,是我的依报。所以依报里头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有自然环境;正报,正报就是自己身体,我们或者讲生命,再讲得深刻一点,我的灵性。灵性不生不灭,它为什么会现这个身?这些理跟事,《华严经》上都说得很透彻,通达明白就不执著了;还执著、还分别,说明这桩事情的理论与事实现象你没有通达明了。为什么?通达明了决定不但是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真正通达明了。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叫一窍不通。一窍不通没关系,慢慢学,就怕是自以为通了,那个麻烦大了。为什么?自以为通了,他不学了。不学,迷惑,那就认命了,佛教的术语叫随业流转,我们一般世间人讲认命了,你就受命运的支配,这是很苦恼的一桩事情。命运从哪里来的?自己造成的,自己的业力变现出来的。善业有善果,人天福报;恶业有恶报,饿鬼地狱,它现这种相。
「非起而现起」,你看看,非身而说身是讲正报,非起而现起是讲依报,这两句合起来就是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的起二用。真相了解,你不执著了,『无身亦无见』。这个「无」不是说现象没有,无是什么意思?心里面无执著、无分别、无妄想,这就是佛的『无上身』,这身是什么?法身, 清净平等法身佛。是谁?是自己。怎么说是自己?大乘教里面,我相信每个同学你都念过很多遍,「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诸位有没有念过?念过之后,这句话怎么讲法?十方是讲空间,三世是讲时间,这个时空之内,所有一切佛是同一个法身。这个法身是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然后你才见到遍法界虚空界森罗万象是一体,回归到一体,这个一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叫清净圆满的法身佛。你说那个关系多密切!在这一体里头还有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所以我们知道,一切问题都是从分别执著生。我们不说妄想,妄想那是根源,太微细了,很难发觉,给你讲分别执著,你的感触很明显,统统是分别执著里头生的,离开分别执著,天下太平。六祖在《坛经》里面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种种社会问题。从哪来的?是因为你有了,你有一物,麻烦就来了。你要晓得本来无一物,你的心回归到清净平等觉,再看这个世间,问题没有了;人家有疑难杂症来问你,你一点,他就醒了,他就明白了;一明白了,问题解决了,真的是没有问题。
所以这首偈说明,可以说虽然只有八句,也可以说把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自行化他的宗旨说明白了,说得好!简单的几句话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不多,意思很清楚,我们把它念一遍,「后偈」,就是这首偈,第九首,「后偈释成身即非身」,释是解释,成是成就,就是解释成就我们的正知正见、佛知佛见,知道身即非身。身是色相,非身是空,空寂,就是自性,《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身即非身,色即是空,意思完全相同。「故无可悟」,你说我悟到了,我开悟了,你有没有真的悟到?没有。为什么?你分别开悟,你执著开悟,你还是堕落在执著这一边。真正悟到怎么?悟到没话好说,「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但是他又非常清楚,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见万法皆空,这真的悟了。
为什么说无可悟?下面解释,「悟身见起」。你要自己以为是悟了,你看,又起了一个见,起了一个见解,起了什么?起了分别执著。「此见如身」,这种分别执著就跟执著这个假相是一样的,你又起了执著。必须是什么样?「身见两亡,真法身也」。对於这个身相不要执著,对於名词术语不要执著。所以《起信论》里头马鸣菩萨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你听教、诵经,诵经、听教,你要守住一个原则,你才能够契入佛境界,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听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才能悟入。言说相,讲经说法,你不要执著他的言语,看经不要执著文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言语不能执著,文字不能执著,不要执著它的名词术语。这个地方讲个身、讲个佛都是术语,这些术语就叫名字相,它是为了教学方便起见假设这么多的术语,帮助你理解,你不能执著,你一执著就错了。不可以有心缘相,心缘相,你想这几句话什么意思?你动了这个念头,你想,你在那里听讲、在读诵,你想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一面听经,一面打妄想,读经也在打妄想,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开经偈上说得好,真不容易,百千万劫难遭遇,那你真正的利益是愿解如来真实义,必须一心专注去读诵、听闻,决定不起妄想分别执著,那叫真听,你就真得受用了。一面听,一面自己还起心动念,所以不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也常常听到「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读诵、听闻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是有缘人,那个人可厉害了,他一听就懂。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跟诸位讲,我们住在香港这个地区,跟广东是一家的。唐朝时候,这个地区出了一个六祖惠能大师,那个人是佛,真佛不是假佛。你看他在《坛经》上说他的缘起,他是个樵夫,卖柴的,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了,你看不到卖柴的,也看不到挑水的。从前没有自来水,家里用的水是挑水的来卖的,一担一担的来算的,他在河边挑水,挑到城市里面来卖。惠能大师是砍柴的,樵夫。偶尔柴卖掉了,这应该是小客栈买他的柴,给他钱了,他准备离开的时候,听到房子里有人念经,念《金刚经》,他听了一会儿,愈听愈有味道,他真听懂了。念经的人不懂,念经的人天天念,不开悟,他偶尔从窗口那个地方去听个一、二句,他就悟了、就明白了,太好了!他就走进去问那个人,你念的什么东西?他说我念的是《金刚经》。说实在话,什么是《金刚经》惠能也不知道。就问他,你的经从哪里来的?五祖忍和尚那个地方结缘来的。愈谈就愈投缘。念的人不懂,他把他听懂的那个意思讲解给他听,这个人听了之后非常惊讶,不认识字,这么高的悟性,於是就极力推崇、给他介绍,「你到黄梅去参学,你一定会有成就」。他是个樵夫,家里还有老母亲,天天砍柴,柴卖掉的时候这个钱拿去买一点米、买一点粮食回家养妈妈,他不能离开。这个客人很好,拿了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你家老母亲我们来帮助你照顾,你好好的到黄梅去参学,你一定会有成就」。
这桩事情说什么?读的人不懂,听的人明白了。同样一个道理,上台讲经的法师没有开悟,下面听经的人会听的话,听经的人开悟了。你相信吗?可以相信!为什么?有道理。讲经的这个人,虽然他依靠古大德的这些注解,搜集资料再整理他的讲稿,他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听经的人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一听就开悟了,契入华严境界,讲经的人还差得远之远矣。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修行证果靠谁?靠自己,不是靠别人。你仔细看看《高僧传》,看看过去这些古大德他们自行化他的行谊,你就都明白了。所以宗门大德测验学生,常常问这么一句「会么?」这两个字意味很深,你会吗?什么叫会?放下就会了。你不放下,不但是没开悟的人在这里讲,你不会开悟,诸佛如来到这个地方给你讲,你也是不开悟。会的人,是用清净平等觉心来听闻。由此可知,能不能成佛,能不能悟入,全在自己,不在别人,这都是真话,不是假话。
所以我很感谢章嘉大师,这个秘密,我第一次跟他见面,他就毫无保留告诉我。秘密是什么?看破、放下。这两句都不容易。放下什么?放下妄想、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世间法,佛法不例外。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舍就是什么?对於佛法你都不可以分别执著,何况世间法!为什么佛法不能分别执著?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道理你要懂,所以不能执著。真正的法说不出来的,「无身亦无见」,你怎么说?所以佛能够说得出来的,能够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的,都叫做方便法,叫善巧方便,你不要把它当真。真的是什么?真的佛讲得很多,叫万法皆空,那是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一切相是虚妄的,诸佛如来的相也是虚妄的,他没有说诸佛菩萨例外,没有这么讲法;华藏、极乐世界除外,也没有这个说法,华藏、极乐也是虚妄。
真相,现在我们有一些概念了,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常寂光。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那就是自性的本体。虽然它没有相,它是个空寂的,你不能说无,为什么?它能生万法,能生我这个灵性。灵性迷了就叫灵魂,这个诸位要知道,灵魂跟灵性有差别的。灵魂是迷的,迷的灵性,它这一迷怎么样?迷了就有六道,它就出不了六道。它要是觉悟了,醒过来不迷了,就超越六道,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灵性跟灵魂实在是一,就是一个是觉悟的状态,一个是迷惑的状态,这个不同的称呼,它不生不灭,它是真正的自己。六道里面投胎就到六道里头找一个实体,它依附它。我们现在常常讲附身,我们找那么个身体就附在它身上,起作用。灵魂附体,哪个人不是灵魂附体?灵魂不附体就死人了,就死尸,那就不叫活人,统统是附体,不过这个身体是我自己的灵魂附这个身体,不是别人的灵魂附在我这个身体。别人的灵魂可不可以附我这个身体?也有,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国内、国外看到很多附体的,还有不止一个灵附体。
我曾经遇到一个同修,是个女孩子,一百多个灵附体,那苦不堪言!所以她头脑是一片混乱,因为每个灵都干涉她的脑波,所以那是非常非常不稳定。这些现象了解,你就知道是什么回事情。她来找我,我就劝告附体的那些灵,请他们离开,为什么?彼此都痛苦,灵附在人身上,他也痛苦。劝他离开,劝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的往生天道。但是他说「我进入她身体之后,她很紧张,我离不开」。这信息我们就明白了,她在紧张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灵离不开。要怎么样?要放松。放松的时候,附体的灵才能离开。所以就劝她念佛、念菩萨名号,把身体放松一点,就离开了。一百多个,大多数都离开了,最后好像有六个不肯离开,什么原因?跟她有深仇大恨,过去生中结的冤仇,他要讨命,当然很痛苦。我们再给他谈条件,给他做佛事,给他超度,谈了很多条件,搞了好几天,他也同意了,同意就离开了,她就恢复正常了。这些事情外国也有,没有两样。总而言之,你不要有分别执著,外面什么样恩爱也好、怨恨也好,那些灵他就附不了你的身,他没有机会。为什么会有附身?因为你的妄念太多,他很容易进来。你没有妄念只有正念,他进不来,想进去都进不来。所以怕妄想多、杂念多,这就是给这些冤亲债主给他有机会。
所以要「身见两亡」,亡就是放下,对於有形色的不要去分别执著,对於这些名词术语更不要有分别执著,这个时候你才有这个机缘证得法身。证得法身还要加功夫,加到什么?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证得真法身。末后有三句话说「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故就佛结」。所以最后一句「是佛无上身」,结归到佛。这个佛是谁?佛是你自己,你自己成佛了。佛的无上身、圆满身就是法身。大乘教里面常常念的「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三身是一体,一体三身。法身是理体,报身是自受用,化身是他受用,帮助别人的。我们再看这一大段最后的一首偈:
【如是实慧说。诸佛妙法性。若闻此法者。当得清净眼。】
『如是』,这两个字是讲上面所说的。菩萨讲的偈颂虽然只有十首,可是这里头意思深广没有边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佛的谦虚,为什么?三重障里面第一个傲慢,破傲慢。你看无上慧菩萨说了这么多,他把他这个功德推给别人,推给谁?『如是实慧说』,实慧是他前面,他是第九位,第九住的菩萨,无上慧,前面第八,第八住的菩萨叫真实慧。他说这个不是我说的,真实慧他说的。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这个世间人的毛病,什么都说是我发明的,我悟出来的。你看看别人,别人说得再多、说得再好,他说的,不是我说的。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只一句话,「推功可知」,他把这个说法的功德推给别人,绝不自居。那我们现在社会,有一点好事都是我的,怎么肯给别人?他推给八住菩萨,八住菩萨推给七住菩萨,七住菩萨推给六住菩萨,都是推给别人,哪有自己!事情做成功了,功德是大家的。
我们这几年在安徽庐江汤池小镇做了个试验,中国传统这种文化的教学,《弟子规》在现在社会上还管不管用?这个试验成功了,成功之后我们交给政府。功德是谁?我们要学菩萨,这个试验成功,功德是地方的领导、是中心的老师,还有汤池小镇所有的居民,大家肯受教,才有这样辉煌的效果。我哪有什么功德?人家常来问我,法师,你的理念。我说千万不要这么说,我没有理念。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办法,这是真的。《弟子规》不是我编写的,《弟子规》是我们中国五千年家教的集大成。我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相信,我们明了,古圣先贤是真实慧。为什么?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
五千年前那个时候,这个地球上人少,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争的。那个时候伏羲氏,也就说明那个时代人的生活靠什么?靠打猎,游牧民族,人跟野兽去斗,野兽也吃人,人也吃野兽。到社会进步,神农发明农耕,农耕,我们以农作物做主食,而不是以肉食做主食,进入到农耕时代。农耕就定居,就不是游牧,定居了,这个社会慢慢这样进化。定居,子孙多了,都住在一起,这就形成个家,中国「家」是这么形成的。那个家族的人口愈来愈多,你看我们中国讲的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七代同堂,真有!七代同堂可了不起,最高的大概都会超过一百多岁。这个家族至少也有五、六百人,所以家就是个社会,那要著重教育。家里头每个成员起心动念都是为整个家族著想,不能为自己,为自己这个家就家破人亡,那家就不像家,所以它有规矩。《弟子规》是所有当时大家庭每个人必须要遵守的规矩,这是家规。有这个大家,它就有家道,家道是什么?是伦理,是讲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属於伦理,所以伦理的范围很大。关系要清楚,关系要处好,关系讲求什么?和睦,和为贵。人跟人要和,家里首先是家里人要和,不是一家人,外面人也要和;跟树木花草要和,因为到农耕时代了;跟山河大地要和,跟大自然要和。这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承传,所以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业是事业),世世代代承传。所以一个姓就是一个家族,从五千年传到我们现在。
在过去,每个家都有祠堂,祠堂就是你这个姓这个系,承传年代太久,几千年,你的人口也多了,你这个家族繁衍到现在至少有几百万人。我们一般家庭没有统计,现在记载得最清楚的是孔夫子这一家,世世代代他们记载很详细。孔子传到现在,据他们家谱里记载,现在差不多将近二百万人。你看这么大的家族。孔家如此,我相信哪一家都是这样的,只是你们疏忽了,世世代代没有把它记下来。所以现在中国有十亿人口,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所以这家规有规矩,家和万事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你要知道历史的渊源。国家的治乱,实在讲不在形式、不在制度,制度再好人不好,还是乱世不是治世。如果人人都受教育,你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修身齐家,格致为本」,格是格物,致是致知,格物致知是根本。建立一个政权,统治这个国家,教学为先。你看这几句话多重要!「修身齐家,格致为本」,这八句要是做到,无论什么制度,天下大治,国泰民安,真是风调雨顺,和谐世界。人人都懂得伦理(就是关系),懂得关系,关系处好那就是道德。所以,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重要!无论什么制度它都好。现在讲民主、讲民权,民权一直到今天,没有看到好的成绩出来,还是一片混乱。
我们很冷静细心去观察,现在这个民主社会的制度跟我们中国人常常向往的尧舜禹汤,那距离太远了。尧舜禹汤那个时候是封建社会,他们这些人起心动念为人民著想,为天下众生著想,他没有私心。也就是我们常常学佛同修们互相勉励的,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名闻利养,他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他没有贪瞋痴慢,什么制度他来执行都是好的,都是究竟圆满的。如果是个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什么制度他去掌握都有毛病。所以我们老祖宗才提出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现在讲的素质教育,人品的教育,要摆在第一。教育怎么教法?后面两句,「修身齐家,格致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这才能达到一个大同世界,不从教育决定做不到。今天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大同世界,可是所做的完全跟大同的原理原则相违背,所以这个天下是愈搞愈乱,到最后不可收拾,外国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你说多么可怕。
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看,所有的这些佛菩萨都给我们做最好的典范,有功劳是别人的,有过失自己承当。自己接受过失,功劳推给别人,这是中国人、是老祖宗的教诲。前面讲的,讲的是什么?『诸佛妙法性』,你看一句话,前面十首偈在这里总结这一句,诸佛的妙法性。这一句话展开来就是大乘的全部,也是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这部经真的妙,经里面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有圆满的信息在里面,确确实实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一句展开就是全经,全经展开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妙法,总归纳就这一句。
『若闻此法者,当得清净眼』。那我们要问,这一章经,或者是这一品经,我们学得不少了,学到现在有没有得清净眼?得清净眼是开了法眼。《金刚经》上说如来有五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清净眼是什么?清净眼是后面的三种,前面肉眼不清净,天眼也不清净,慧眼以上,慧眼是阿罗汉,法眼是菩萨,再上去佛眼,五眼圆明。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清净眼?我们不肯把染污丢掉,染污是什么?执著,执著是染污;我们不肯把波浪息掉,波浪是什么?波浪是分别。有分别,心就不平,有执著,心就不干净,所以我们的清净眼没得到。最低限度是真觉悟了,在一切法里头不再执著了,不再执著,清净心现前。虽然清净眼没得,清净眼是证果,阿罗汉以上,慧眼、法眼、佛眼都是清净眼,但是我们已经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精进,这好事情。
真学佛,我们现在也明白了,什么叫真学佛?放下才是真学佛。不肯放下,我们天天在这里学习,学的是佛教,不是学佛,我们是在搞佛学。佛学跟学佛是两回事情,也就是佛学里面没有离开分别执著。我们天天在这里学经,天天在研究经典,在学习古大德的注疏,我们的分别执著没有离开,这叫佛学。佛学帮助我们得到一些知识,起的作用不大,能够帮助我们在世间做一个好人,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证果,再说得低一点,不能开悟,所学的是记问之学。我读得多、听得多,我记得多,我能讲,我能写,在这个世间可以做为一个学者、专家、教授,自己不得受用。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也就是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在六道轮回里面业力做主宰,你自己做不了主。善业感善报,人天果报,恶业感三途苦报,没有你自己选择的。
如果我们在学习之中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恭喜你,你「当得清净眼」。为什么?你会开悟,你会证果,你会超越六道,你会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佛,大乘教里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谁见性?《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见性了。现在我们这里讲到无上慧是第九住菩萨,实实在在,我们还没有讲到他们的修行证果、他们的成就,现在是他们在这里称赞,「偈赞品」,他们在法会当中来赞叹。下面讲到十住,「十住品」里那就讲他们自己修行证果所依据的理论跟方法,那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地方,还得从头来起,从法慧菩萨来起,一步一步的往上升。现在这是好像课前的一个预备,聚会在一起互相赞叹。
所以这两句话是很值得我们勉励的。我们闻法要真正懂得佛的意思,依教修行,认真放下。你放得愈多,你的心就愈清净,所以古人有两句话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我们看看现在的人,跟古人比,古人的心比我们清净,少烦少恼,所以他有智慧。愈往上古去心愈清净,为什么?人事少,人也少,事也少。现在麻烦多,你每天在电视上、新闻上,你天天都看,天天都接触,那你的烦恼就多了;交际应酬多,是非就多了,你的心怎么能够静得下来?我们要不是天天在跟经典接触,天天在学习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跟这世间人有什么两样?你能不生烦恼吗?你能避免是非吗?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现前这个社会,真正要想成就自己,还是住山闭关,还是得学习古人,十年不下山,二十年不下山,一生不下山,准有成就。这个也要有福报,想住山没福报不行,有那么大的福报才能住山,才能在这一生得到真实成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今天是外国基督教、天主教,还有西方的宗教,圣诞节,我们祝福同修们圣诞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