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慧 (第七集) 2008/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997集) 档名:29-139-00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八段,「西北方真实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六首看起:
【於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如是究竟解。是故名为佛。】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开示的,我们把文念一遍,「次一觉照者」,这首就是第六首,第六首跟我们讲觉照,「真谛名实,无和合故;俗谛非实,假和合故;互融无杂,名究竟解」。先把什么叫真实,就是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把这个定义说出来。凡是因缘和合而现起的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反过来,它不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那就是真实。我们想想在一切法里面,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依报是宇宙,正报是我们这个身体,你细心去观察,哪一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菩萨在《百法明门》里面,把一切法(就是诸法)归纳为一百类,称之为百法。这一百法又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有为法,一类叫无为法。有为是什么意思?就是因缘和合。凡是因缘和合就有生有灭,这是非实,在佛法里面也称为妙有,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真有。后面有六法叫无为法,无为法那就是没有生灭的现象,它不是和合的,不是因缘和合的。可是这六法里头,有相似的无为法,有真正的无为法,这又得要搞清楚。真正的无为法只有一个,前面五个都可以说相似无为,因为你在这现象里面看不出它的生灭。譬如虚空,虚空是一法,虚空有没有生灭?有生灭。什么时候生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它是这个时候生的。什么时候灭?你放下起心动念,虚空就没有了;只要你起心动念,它就有。所以这就难了,也就是成佛的时候虚空没有了,空间跟时间都没有了,没有成佛之前都有;也就是说十法界里头都有,你看不到生灭,到一真法界才知道,所以这个是相似的无为法。真正的无为法只有一个自性,真如本性。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那是真的无为法,那才叫真实。连虚空都是真如无为变现出来的,变现出来的我们看不出它和合的现象,就是找因缘和合找不到,把它列入无为法。所以真,确实有真实的,有相似真实的,好像是真实的,这个不一样。
有,就是因缘和合的,那个包括范围可大了,虚空、法界,我们这个正报身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身体四大,四大讲物质,五阴,除了色之外,色就是四大,其他的受想行识这四大类是属於心法,也是因缘和合的。像阿赖耶、末那、意识、前五识都是有为法,就是它有生有灭因缘和合。缘聚的时候它生,这个现相就出生;因缘分散,这个现相就没有了。所以缘聚则有,缘散则灭,这是佛教给我们。这些法在哪里?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今天能见的、能听的、能嗅的、能尝的、能接触到的,甚至於你心里面所想的,心里所想的是知,没有一法不是有为法,没有一法不是因缘所生法。
佛教导我们这些法都不是真的,假的!真的、假的确实它混合在一起,真的里头有假的,假的里头有真的,是两桩事情。真俗不二,性相一如,这个事情就难了,就难懂了。谁能够辨别?能够看得这么清清楚楚?佛看清楚了,菩萨也看到了,甚至於我们说的阿罗汉也看到几分,他怎么能看到的?这个地方讲见,『於实见真实』,「实」是自性,从自性里面你真的见性了,明心见性。『非实见不实』,「非实」是所有一切现象,森罗万象,这不是实在的,你也见到了。它确实不是,你怎么见到?就像弥勒菩萨那样的程度,他见到这一切现象,刹那生灭,念念不住,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於是我们能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有一法可得。这个还真难懂,很不容易体会,我们还是用电影幻灯做比喻。
我们现在看电影,电影实际上是幻灯片。镜头打开,一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再把它关起来,我们再放第二张。如果我们把电影的底片,一张一张剪成幻灯片,我们按这个顺序,把放映的时间放在二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两张,你就清清楚楚看到。我们用幻灯来打,连续起来它就变成电影了。你看电影是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如果一秒钟里两张,用这种慢速度你就看出来了。看出什么现象?一张一张的,每一张不一样!你细细观察一下,大同小异。而且怎么样?上一张不是下面一张,下面一张不是上面一张,相不相关?不相关。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幻灯片这种现象,是自性里头变出来的。自性不动的时候它有,能大师告诉我们「本自具足」,就是宇宙所有的现象本自具足。
如果起心动念,这是极微弱的振动,一有振动它相就现了,就是能生万法。所以在不动的时候,你不能说它没有;动的时候,你也不能说它有,这是事实真相,必须要看得清清楚楚。真跟妄妨不妨碍?不妨碍,这是《般若经》上佛讲得很清楚。真空,真空就是自性的本体,不碍万象发挥,十法界依正庄严,在这里面现相一点都不妨碍。万象也没有妨碍自性的清净不动,它不妨碍。於是佛陀教导我们,现相那一部分可以随缘;如如不动的这一部分你要能保持得住,它还是不动,随缘还是不动,这就是讲的随缘不变。不变就是不动,这是什么人?见性的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他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就是守不住自性,佛法里面所说的「真如不守自性」,就这个现象,那就变成凡夫,随缘随著变。如何能够做到随缘不变?我们讲这叫功夫,随缘,知道什么?知道相是妄的。
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圣贤教诲,所以众生烦恼习气膨胀,见到外面的幻相,幻相是什么?财色名食睡,你看是不是幻相?贪瞋痴慢的心就起来,起来叫随缘随著变。他不像佛菩萨,佛菩萨随缘,看到五欲六尘的现象,他不起贪瞋痴慢,他如如不动。他不是不随缘,随缘,他依旧是如如不动。这个如如不动妙了,这妙用,妙在哪里?不是形相如如不动,形相,他跟外面现相,他也动,里头不动。里头不动是他没有起贪瞋痴慢,也就是说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一样的动,一样的现相,一样跟大家互动。众生他里头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而佛菩萨虽然跟大家一起互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真功夫,这是四德里面所讲的「随缘妙用」。
大家一起吃饭,众生吃饭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菩萨吃饭自然也是吃得很快乐,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那就是说凡夫吃东西,吃出滋味来了,有滋有味;菩萨吃饭没有滋味,这个妙!这也很不好懂。他没有分别执著,哪来的滋味?有滋味的吃了,没有滋味的吃而无吃,无吃而吃,这妙,妙极了。所以我们听到妙善法师,这是我们讲距离我们最近的,也是一个甲子之前,就是六十年前的人,距离我们不远,真的,不是假的,他一个星期不吃饭没事,无吃而吃;一餐吃几十碗也没事,吃而不吃。我们一般世间人看到,这人有神通!你要在佛法里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很平常!
我们处在这个时代,这首偈对我们很有用,特别是这两句,「於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於实见真实是见性,非实见不实是见到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中有相,相中有性,性不离相,相不离性,性就是相,相就是性。这个「见」不是眼见,肉眼见不到,天眼也见不到,至少要慧眼。《金刚经》上讲佛有五种眼,五眼圆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讲五种人。凡夫只有肉眼,天人有天眼,跟我们眼不一样,我们眼睛见东西有障碍,天眼没有障碍。实际上这也不稀奇,我们现在知道,眼见要靠什么?必须要有光,我们有日月灯明,我们就能见到。如果日月灯统统没有了、黑暗了,我们什么也见不到。但是X光能见到,红外线能见到,这光可多了。如果哪一天我们眼睛的功能什么样的光波都能看见,这世界就不一样,就变了。我们现在眼睛很差,只能看到一定波长的光波,比这个光波长的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也见不到。天眼是什么?什么样不同的光波他都能见到,这是天眼。
阿罗汉有慧眼,慧眼不是天眼,也不是肉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可以这样说法,那是心眼。心眼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是佛眼,中等的是法眼,下品的是慧眼,真的这要什么?心定就见到,从禅定里头生!阿罗汉把执著断掉,於一切法都不执著,所以慧眼出现,就是我们刚才的比喻,下品的心眼出现了。这个心眼能见到什么?这经上说出「於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他能见到少分。这个凡夫见不到,肉眼见不到,天眼也见不到。我这种讲法应该比较容易懂。菩萨法眼开了,定功更深,他把分别断掉了。这些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要真正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这叫修行,这个修行会帮助你明心见性。慧眼是见性的少分,你见到真的月亮,不是假的,什么月亮?弯弯的月亮月牙,不是假的。如果分别都没有了,於一切法不分别了,你就见到半个月亮,上弦月。如果你不起心、不动念,你见的是满月,十五的月亮,你见到真实。
真实能够见到,非实当然见到,你见到所有一切相,不是真实的是假的。你看到六道众生把非实当作真实,真实则毫无所知。把非实当作真实,在这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造业受报,苦不堪言,你的慈悲心自然生起来,帮助这些众生觉悟。众生迷在这些幻相上,他在这里面生起分别执著,在这里造作一切善恶业,什么力量在推动?佛法里面讲业力。什么叫业力?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这是业力。业力所变现出来的那个境界,非常明显的就是喜怒哀乐,贪瞋痴慢。喜也好,悲也好,顺性那叫造善业,违背了性,违背了自性,你就造恶业。善业还不错,在六道里头提升,出不了六道;恶业在六道里头堕落,堕三恶道,苦不堪言,都是不知道事实真相所造成的。不知道事实真相叫愚痴,知道事实真相叫觉悟。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我们破迷开悟,你真得受用。话虽然是这么说,有几个人真的破迷开悟,包括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开悟?现在原因我们找到了,没有放下。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依旧被凡情围绕、系缚,不自在,放下就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想放下过,我们对人,人的亲情放不下,这最难放下的;恩德放不下,恩惠,冤仇放不下,这就在修行道路上产生障碍,甚至於叫你一步都不能够提升,这才叫真苦!
现实生活环境,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应该放下。放不下富贵,迷!怨恨贫贱也是迷。怨恨贫贱,那就是放不下贫贱,贫贱谁愿意要?怨天尤人,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他过富贵生活,我这么贫贱?没放下。放下怎么?放下心就平了、平等了,平等心是道,平等是真心,不平是妄心。所以佛菩萨太高明了,你看他在社会里面为我们示现的,有恩的要不要报?要,要报恩;有怨的?有怨的要化解,他做样子给我们看。他报恩,人家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报恩这个相做得非常逼真,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威仪有则,这些威仪怎么现出来的?自己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妙用。我们今天是什么?我们今天生活是随自己的妄念,随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是凡夫,这就是造业。佛菩萨是随众生心,引导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他在表演,他不是真的在感受,他在享乐,他在受苦,不是;他所示现的,受苦也好,享受也好,都是在启发,一定有对象,他在启发某些人,让某些人看到这个现象豁然大悟。
小悟,从凡夫来说,知道什么?知道修善好,造恶业不好,恶业有恶报。摆在面前,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这五欲六尘,你贪不贪?这是最低一层的。如果你贪心起来,你没有接受圣贤教诲,你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利害得失。如果你常常接触圣贤教诲,你就明白了。这个明白不是你证悟的,是老师教给你的,听说的。听说了,你有善根,你相信、你不怀疑,那你也不敢起恶念,财摆在面前,不义之财决定不敢取。不义是什么?不应该得的,你不会取。应该得的,你取了,应该得的,取了怎么样?取得之后,你还能发心把这些财帮助需要的人,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你能帮助他,这是善心,这是修财布施。修财布施也是给社会大众看,看了怎么样?愈施愈多,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的,他自己有他的事业,他的事业我们现在讲蒸蒸日上。你要晓得赚钱,钱从哪里来的?因是布施,生意买卖是缘,你看有因有缘财源滚滚进来了,是这么回事情。
如果是不义之财,那个果报就恰恰相反,你这个财是不应该得到的,盖房子偷工减料赚的钱,这行吗?这能赚吗?我们看到前一阵子,奶粉里面掺著有毒,这个钱能赚吗?这叫不义之财。不义之财,这掺毒的奶粉不但是不义,这还是谋财害命。要人家钱是小事,你还夺别人的性命,这个罪过可就大了。这种罪业,如果你看看佛所讲的、道所讲的,都是在地狱,一转眼就到地狱去了。地狱里头进去很容易,出来可不容易,你这个罪业到什么时候才能消掉?罪业消掉你才能出地狱。出地狱之后你欠人家的钱,你是不义而取的,你还要还债;还欠人家的命,你又要还命,你说你问题多严重。谋害别人设的圈套,目的为什么?目的还不是为了财与色!财色名食睡,不就为这个吗?大概总是财色名占多数。你造作很多罪业,这里面的罪业,肯定跟人家结些冤仇,你将来要还债、要还命。你怎么障碍别人,别人怎么障碍你;你怎么陷害别人,别人会来陷害你,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读圣贤书有什么好处?读圣贤书,佛法里面讲,不是上根人,不是中根人,下下根人。下下根人读圣贤书,不敢做坏事,一生不跟人结怨,虽出不了六道轮回,他不失人身,他来生还在人道,这就很难得了。聪明、狡猾没有不堕恶道的。这些现象都在我们眼前,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佛门的祖师大德给我们订了早晚课诵,这是祖师大德订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这么教的,佛只是讲经说法,修行在个人。佛讲经的内容因人而异,根性差的给你讲因果,有一点悟性的给你讲道理,悟性特别高的那就给你讲真性、幻相,给你讲真空妙有,帮助你悟入。於是经典确实有浅深不同。学习,我们不是上上根人,要循序渐进你才能得利益。学习贵在圆通,圆不偏,通不阻塞,要能畅通、要圆满。所以《楞严经》里面讲「圆通章」,二十五种圆通,你才会有利益,得真实利益。不会学了产生偏见,执著一端排斥另一端,那就错了。纵然不跟别人发生冲突,自己知见上产生冲突,它所造成的是你没有法子真正见到事实真相,障碍你的悟门,你不能开悟,这些我们都不能不知道。
根性钝的人,我们自己要承认我们自己根性就是钝,这属於我们这一类,那就要从根本下手。持戒,我们就要学《弟子规》。为什么要学《弟子规》?淘汰我们自己无始以来不好的习气,怎样才能学得?我们举一个例子,《弟子规》头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这一句能够淘汰我们无始无明的习气。我父母不在,没有父母叫我。这里头最主要的意思,就是一个呼、一个应,父母呼我,马上就答应。从这个意思引申,父母是个代表人,任何人呼,我们都要很慎重的答应不敢轻慢。人家一叫我们,我们应的时候,就像我们父母呼唤我们,我们的对应一样。父母在上,我们对父母谦卑,你对一切众生都是这个态度,你无始的傲慢习气慢慢就降低了。这个说法有根据的,不是我们随便乱讲的。大乘菩萨戒经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把这两个合起来,你的问题解决了。把所有一切男人看作我的父、看作我的长辈;所有的女人,看作我的母亲也看作长辈,你的傲慢才会断掉。傲慢是俱生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是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带来的。这个东西可糟了,当你一念不觉的时候,自性变成阿赖耶,傲慢就起来,阿赖耶就变成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变成八识了。第七识叫末那,末那是执著,执著变的,意识是分别变的。执著里面就四个根本烦恼,就那个时候发生的。第一个是我见,执著一个我,我来了,我就是正报,我来了。有了我怎么样?我爱、我痴、我慢,贪瞋痴就起来。三毒烦恼从哪来的?从那一念不觉就出来了。生起之后,愈演愈烈,愈迷愈深,造成我们现在这种状况。佛教我们回头,那真的上上根人一下就觉悟,他统统把这丢得干干净净,立地成佛。像我们根性很重、很劣的,我们想放,放不下;想丢,丢不了,缠在身上,怎么办?慢慢的来解开,那就得用古圣先贤这些方法。
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小看《弟子规》,《弟子规》是菩萨法、大乘佛法。我们要问,哪一尊佛,一切众生呼的时候他不是立刻就答应。你看《普门品》里面,我们介绍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千处祈求是众生,那里一呼,菩萨马上就应,绝不是慢吞吞的,不是。可是我们有的时候觉得,我天天求观音菩萨,不灵,没应!这怎么回事情?我早年学佛,老师,章嘉大师告诉我了,我没问他,他告诉我,他跟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接著他说:有的时候求不应,那什么原因?自己有业障,不是不应,自己有业障。业障没有了的话,确实心里一动念,他感应就现前。业障怎么除掉?他就教我忏悔,忏除业障,怎么忏法?我才刚刚学佛,仪规都不懂。他告诉我,仪规不要紧,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要怎么忏?后不再造是真忏悔。我们才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才晓得,忏悔不是容易的事情。忏悔是什么?知道自己过失这就觉悟,我们佛门叫开悟了。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过失叫开悟。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这叫真干。与一天念多少佛、念多少经有没有关系?没关系。但是那个业障习气很重的人,没有法子,教你念经,一天念多少部经,一天念多少万佛号,那是逼著你干,终极的目标方向是相同的,手段不一样。如果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对这个就不会重视了,重视在什么?重视天天反省,找自己的过失。找不到,看别人。看别人不能记在心上,不要把别人过失记在自己心上,看别人过失,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藉著他这面镜子,找我的过失。如果有,赶快改。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过失,很容易看别人过失。一定要晓得,别人的过失就是我自己的过失,我一看到了就改,这叫真忏悔。
天天忏悔,天天改过,人要是真干的话,三年。怎么样?大圣大贤成不了,小圣小贤真的得到了。你心地善良、清净,这是学佛的基础、本钱有了。你在这个基础上向上提升,速度就快了,数学里面讲的加速度。所以小小戒不能疏忽,不能认为这个没有什么关系,小小戒如果不注意,古人讲的,最后会给你带来重大的累赘。一个人如果对小小戒、小小过失都看得很重,都不敢疏忽,这个人这一生肯定有成就。我们缘分很深,可以说在这一生当中稀有难逢,遇到大乘,遇到《华严》,遇到净土,这是多大的福分,遇到了。缘具足,能不能成就?那是我们的善根福德,你看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有了,太殊胜了;如果善根福德也有了,哪有不成就的!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福德是什么?能行、能证。《弥陀经》上佛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极乐世界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那我们是不是真信?这个字难了。所以李老师为这个字特别训导我,最后说出来信的标准,依教奉行叫做信。你没有做到,你不信,做到才叫信,这样的标准。不是你能说,是要求你真正做到。戒律相不相信?条条都能够遵守,信了。禅定相信不信?放下分别执著,清净心现前,那是禅定,那是相信。定生慧,智慧现前,「於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这是智慧,戒定慧三学成就了,这叫真学佛,真佛弟子。
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互融无杂,名究竟解」,这解释底下这一句『如是究竟解』。就是真妄是互融,虽互融它不杂,真是真,妄是妄,真里头有妄,妄里头有真,就是我们现前境界。我们能够感觉到六根,眼耳鼻舌身也是妄,也不是真。那我们见闻觉知的对象,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也不是真的。虽不是真的,它从真现出来,它没有离开真。就好像我们看电视屏幕是真的,如如不动;里面所有画面是假的,那个假没有离开真,真没有离开假,但是真是真,假是假,虽然它互融,它一点也不杂。我们这个按钮按下去,屏幕打开了,色相现前,再把它按一下,它关掉,屏幕上什么都没有了。屏幕没有,不能说它没有形相;虽有形相,不能说它真有,就这个道理。所以每天我们常常,现在是远程共学,诸位在电视机面前,在网路屏幕面前,你天天在听、天天在学,你明白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会开悟,你晓得真妄是一不是二。虽是一,它不混杂,这就是你在屏幕上学习,你会学、你会看、你会听,你能真正体会到如来所说真实义。
底下几句话,大师开示得很好,「夫见实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见性,见性的人是不是真的见性?真的!释迦牟尼佛见性了,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了。如果他真的见性了,你想想看那个见是不是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是凡夫,他没见!跟我们现在见一样。何以他的见跟我们的见不一样?其实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的见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凡夫见解。跟你佛讲了这套,你还是用妄想分别执著,没离开分别执著,你是凡夫见。有没有见到真实?没有,听说有真实,你也能说得出,可是你并没有证得。要怎样见才证得?不能用眼见,不能用耳闻,就在面前,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了。你见了,能不能说得出来?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你能不能想像那个境界?想不出。为什么?你一想就起心动念,你一说就分别执著。然后慢慢去思惟,妙用!你细心去观察释迦牟尼佛的妙用,惠能大师的妙用。你要是明白了,一切诸佛菩萨的妙用,你不怀疑了,渐渐的,渐渐变成自己的妙用,那你就入境界,你也成佛了,这真正把问题解决了。
后面一句说,「见非实者,知其即实」,这话说得好,「非实」是什么?相,见到所有的相,知道那就是性,「实」就是性,所有一切现相就是真性。还是很不好懂,我们还用我们这个屏幕上的现相来做比喻。非实是什么?非实是相,相在哪里?相是屏幕上现的。你见到屏幕上的相,你就晓得那就是屏幕,屏幕里面有没有相?没有相,所以这个相是幻相。从这里慢慢细心去体会,体会到怎么样?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事实上看到这一切现象,一切人事物,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有即非有,非有即有,你常作如是观。像《金刚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的速度?「如露亦如电」,如露是讲相续相,如电是讲它的真实相,「应作如是观」,你了解它的真相,也知道它的相续相。你能够这样子看待一切万法,你的分别执著自然就淡化,虽然没有完全断,淡化了,这一淡化智慧就现前。你淡一分透一分智慧,淡十分就透十分智慧,你这个淡化肯定会随著你的功夫不断向上提升,这是好事。你的妄想执著自然就轻,清净心现前,智慧增长了,烦恼习气少了,这个时候才会有法喜充满。外面环境不受干扰,为什么?你不分别、不执著,你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一大堆黄金摆在那里,假的,你根本就不动心;一些污垢在面前,你也不嫌弃,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觉,那叫什么?那叫证果。所以修行,什么境界不能相处!什么境界都没有妨碍,天堂很好,地狱也不坏,度自己就是度众生,度众生就是度自己,自他不二,性相一如,这人叫成佛了。
后面大师引用《中论》,《中观论》的一首偈,《中论》上说,「一切法真实,一切法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清凉大师在《钞》里面给我们做了注解,我们看他的一段注解,从「下引中论,即是法品」,这是先把《中论》里面的文,出处说出来。「前光明觉品,已广引竟」,这首偈前面读过的,也是清凉大师引用的,此地又引用。在这里引用,他有两个意思,「然实有二意,且就一相,理实为实,事相非实,即真俗二谛,俗则一切皆俗,佛亦随俗立名,真则一切皆真,知妄本自真故,双照为俱有,互夺即双寂」,这几句话说得很好。
他这举一切现相,随便举一个相,这个相就是现相。我们还就是从屏幕上来讲,现在我们在学习,无论你是在电视屏幕,或是在网路上的屏幕,你看到我这个形相,或者你看到我的背影,华严三圣像,我们举这个像做个例子。理是什么?理就是屏幕,屏幕什么都没有。你看相跟这个屏幕是不是互融?相,屏幕上有色相,色相融在屏幕里,屏幕也融在色相里头,这是互融。虽互融它不杂,屏幕是屏幕,现相是现相,你在这里看到互融不杂。理实为实,理是不变的,屏幕没变,它是真实的。事相非实,这屏幕上的相不是实的,为什么?你把开关按钮关起来,它就没有了;你打开,它就现前。我们举这个例子好,这个例子就在眼前,你能不能把这个例子应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上。我们今天从早到晚,我们这个境界就是个屏幕,这是个立体的,我们现在看屏幕是平面的,无论电视也好,网路上屏幕也好,它是平面的。我们现前这是立体的,立体跟平面没有两样,希望你从这个地方你能悟过来,然后你就真正明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现实这个环境里头,不但色相是虚妄,虚空也是虚妄,告诉你空间跟时间都是虚妄的,它统统融一起你不知道。空间是空间,时间是时间,事相是事相,样样清楚,但是它样样圆融,互融而不相妨碍。所以这就是真俗二谛,二谛很清楚,但是又告诉你,真俗不二。然后告诉你,原来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在哪里?自性在哪里?自性现在变成相,这个相就是自性。
我们再举个比喻,也是你容易懂的,你晚上睡觉有没有作梦?那我要问你,你作梦时你心是什么样子?你的心是什么样子?作梦的时候那个心就变成梦中的现象,梦中的现象就是自己的心,那个时候的心变现出那个样子。梦就是心,我们把心比作性,比作真的,能生、能现、能变;梦中境界是所生、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那就是你的心,心就是那个相,就是那个样子。到你醒过来之后,梦里境界没有了。知道什么?梦里境界也是假的,但是能够现梦境的能生、能现、能变那个能量,那是真的。为什么?你今天晚上睡觉是不是又作梦?天天做的不一样,像万花筒一样,怎么转它没有相同的,就这么个道理。你这个人生就是万花筒,天天在那里转,现的相就不一样。然后再把它回归到现实的境界,我们现在的人生,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就是你这个万花筒在转,所现的所有境界相全是妄相,你要知道一切是妄相,算了,别去分别执著,你就成佛了,你就觉悟了。你要是个个都认真,你在这里起无量无边的烦恼,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全是自作自受。
大师这个解释告诉我们,俗,要从俗谛上说,一切都是俗。俗是什么?从相上讲,佛也是俗。要从真上说,一切都是真,为什么?妄原来就是真,真妄不二。离了妄到哪找真?心在哪里?我们在屏幕上见到,屏幕是真心,相没有离开屏幕,屏幕在哪里?你在这个色相上随便指一块它都是,没有一样不是。真妄是一,真妄也不是一。你要是明白,怎么讲都通,怎么讲都圆。你要是有分别执著,怎么讲都错了。由此可知,佛法讲到终极就是一个觉、一个迷,然后告诉你什么?觉迷不二!这又糊涂了,又难懂了。觉迷不二,就是讲众生跟佛不二,佛是觉,众生不觉,真的是不二。众生是什么?众生是不觉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他怎么会是二?所以在佛法里头,讲到辩证,怎么讲都通,怎么讲都圆。你没有入这个境界,怎么讲都错。
《楞严经》上,佛问阿难:心在哪里?阿难说心在身体里面,佛说错了;他说心在身体外面,佛说也错了。阿难说了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阿难在迷,没有觉悟,如果要觉悟的话,说在哪里都对了。就好像我们屏幕上,你看这个色相,屏幕在哪里?普贤菩萨就是屏幕,对!屏幕在哪里?文殊菩萨就是在屏幕,毗卢遮那也是在屏幕,净空法师也在屏幕,怎么说都对,一点也不错。如果你有执著、有分别的话,那怎么说都错了,为什么?你执著文殊菩萨这一块是屏幕,那普贤菩萨那一块呢?所以,错在哪里?错在分别执著,阿难七处徵心,他就是分别执著错了;如果他不分别、不执著,说哪里都对,无有一法不是。所以末后讲到是双照双寂,照则真妄俱有,寂则真妄都没有,都不可得。相是幻相,不可得,性是真空,也不可得,可不能说「妄相不可得,这个真性可以得」。你可以得,你想想那个得是不是个妄想?是不是执著?是不是分别?怎么绕你都绕不出这个圈子来。什么时候出这个圈子?真的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恭喜你,你超越了,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你超越了。超越之后,怎么说都对。我们现在再看底下末后这一段,一共四首偈,七、八、九、十,我们先看第七首:
【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后四」就是最后这一段四首偈,这四首偈是讲什么?讲「非觉而觉者」。「初偈正显如智相离」,如是如如之理,智是能觉之智,能觉跟所觉是两桩事情,能觉不是所觉,所觉不是能觉,相离,「名不可觉。寂无遗照,故名了此。要不可得,方是真修」。这是讲大乘菩萨他是怎么修的,他在哪里修。佛法是觉,为什么不可觉?你有觉的念头就错了。我觉了,我开悟了,妄想分别执著都在里头,你是凡夫,你觉个什么?真正觉了,能说得出来吗?能,不是不能。真正觉了的时候,可以,虽然给你说觉,心里没有觉的那个念头,没有觉的分别,没有觉的执著,这是真觉了。为什么要说「我觉了」?说给你听的,用你的层次来跟你讲,你好懂。用真正觉悟的层次给你讲,你不懂。他必须降下来,降到跟你平等,才能跟你讲。这是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十法界十个层次,高下不一样,在什么层次用什么方法来讲经说法,来教化众生。所以法没有定法可说,示现没有一定的相可以示现,千变万化。千变万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起心动念怎么会有千变万化?众生心在万化,「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道理我们从万花筒里面得到讯息,千变万化没有离开万花筒;再其次你看江本博士的水实验,里面那个水结晶千变万化,没有离开那一滴水,一个道理。
真正觉悟的人决定是威仪有则。但是这句话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活活泼泼,你过分的执著,他示现的放松;你过分的放松,他示现执著。对於平常一般的人,放荡成了习惯,他示现什么?示现的是严持戒律,很守规矩,他示现这个。如果这一个人执著在规矩上,执著在戒律上,他给你示现什么?给你示现像济公一样,像金山活佛一样,破你的执著,这才是真实义。种种示现都是为破众生的执著,破众生的妄想,破众生的分别。你哪一天跟他一样,分别妄想统统放下了,你就成佛了,这功德就圆满了。到那个境界他给你印证,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所以我们要晓得,真正的事实真相,有没有佛法?你说有没有佛法?有,不是没有,真有。什么是佛法?能说得出来的不是真的佛法,能思惟想像的也不是真的佛法,可是离开分别执著思想,你也找不到佛法。为什么?那堕到无明里头去了。佛说一切法决定不能执著,所以《金刚经》上给我们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那个非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跟佛法都不能执著,为什么?佛能示现的,能说出来的,都叫方便法,善巧方便。真实是什么?你要从方便里面去悟入真实。真实,佛没有法子,也说不出,但是他引导你,从方便里头决定是你自己悟入的,他没有法子传授给你,这个道理你要懂。
所以释迦你看看他表演得很好,他学了十二年,印度那些宗教他都学了,印度那些哲学他也学了,最后他统统放下就悟入了。他所学的东西要不放下,还执著那个,那不叫开悟,那叫所知障,他堕落在所知障里头了。这是佛法最难的一个部分,这部分不能够透过,你的智慧就不开。智慧不开,换句话说,你烦恼不断,你习气不断,学再多的经教,你还是在烦恼里头。那就是李老师常常跟我讲,你所学的、搞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学佛什么?学佛的放下,学佛的善巧,学佛的方便,那是真学佛。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可不能执著。
『佛法不可觉』,算了,我不要学了,这佛讲的,《华严经》讲「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这个话里头有话,意思里头有意思,你要真正了解、明白了,那你真的对於一切法你就觉了,这个法就是佛法,你就真正觉了佛法。所以我们早年学佛,老师常常讲:你要会听!听什么?听弦外之音。就像弹琴,你要听到弦外那个音,你真正听到;你听到弦里的音,那不行。弦外之音,奇特!弦外之音是什么?弦外之音是自性。哪一法都能见性,为什么?性相不离,八万四千法门不是一个数字,是代表什么?无量无边把它归纳为八万四千,没有数量的,这一切法哪有数量?任何一法都可以见性,不是说只有这个法才能见性、那个法不能见性,错了。所以《金刚经》上,佛老老实实告诉我们,他说:一切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有高有下,那不就有分别,又有执著了,又发生冲突了,哪有这种道理?什么时候你能够见到法法圆融,法法无碍,这一切法里头找不到冲突的,没有冲突,找不到对立的,全是圆融的。大也圆融,小也圆融,圆融统统都具足三百六十度,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大小不二,哪里来的差别?这个样子你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了。
所以这个注解说得好,正显,正为我们显示出来,如如之理,如如之智。理智就是能觉、所觉相离,那就不可觉了。我们今天一般人学佛法就是这样的,你在佛法起了分别、起了执著,这就没有办法觉。什么时候如如之理就是如如之智,如如之智就是如如之理,你就觉了。觉了之后是什么现象?宇宙之间没有二分的,整个宇宙确确实实是一体。大乘经上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句话里头包括我们大家都在内。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这些人是未来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现在一切众生。《华严经》说得更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一切我们有情众生、人,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那是无情,同圆种智,告诉你统统是一体。什么是法身?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法身,一切法就是自己身,一个心,一个智慧,「力无畏亦然」,包尽了,平等真法界。
这个时候自性里的真心流露出来的,真心是什么?真心就是慈悲,所以佛法里面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门是什么?应用,根本就是一个慈悲。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爱,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自性就是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叫慈悲。这是怕人家产生误会,因为世间一般人讲爱,爱里头有情,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爱,佛叫它做慈悲,那是真的、永恒的、不变的。所以诸佛菩萨就是这个慈悲心爱一切众生,所以说「慈悲为本」。应用在十法界里面,这就是方便。方便里面,这个爱表现无量差别的现象,没有一样不是爱。跟你笑是爱,板起面孔骂你一顿还是爱,柔和跟你讲是爱,教训你还是爱,没有一样不是爱,决定平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因为行业不一样,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佛的表现就不一样。你看他现无量无边的身,说无量无边的法,就是一个爱,就是一个慈悲。慈悲里面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这真修!这是『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我们要好好的去学,这个意思很长,今天没讲尽。我们真搞清楚,应用到生活上,得大利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八段,「西北方真实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六首看起:
【於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如是究竟解。是故名为佛。】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开示的,我们把文念一遍,「次一觉照者」,这首就是第六首,第六首跟我们讲觉照,「真谛名实,无和合故;俗谛非实,假和合故;互融无杂,名究竟解」。先把什么叫真实,就是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把这个定义说出来。凡是因缘和合而现起的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反过来,它不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那就是真实。我们想想在一切法里面,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依报是宇宙,正报是我们这个身体,你细心去观察,哪一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菩萨在《百法明门》里面,把一切法(就是诸法)归纳为一百类,称之为百法。这一百法又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有为法,一类叫无为法。有为是什么意思?就是因缘和合。凡是因缘和合就有生有灭,这是非实,在佛法里面也称为妙有,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真有。后面有六法叫无为法,无为法那就是没有生灭的现象,它不是和合的,不是因缘和合的。可是这六法里头,有相似的无为法,有真正的无为法,这又得要搞清楚。真正的无为法只有一个,前面五个都可以说相似无为,因为你在这现象里面看不出它的生灭。譬如虚空,虚空是一法,虚空有没有生灭?有生灭。什么时候生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它是这个时候生的。什么时候灭?你放下起心动念,虚空就没有了;只要你起心动念,它就有。所以这就难了,也就是成佛的时候虚空没有了,空间跟时间都没有了,没有成佛之前都有;也就是说十法界里头都有,你看不到生灭,到一真法界才知道,所以这个是相似的无为法。真正的无为法只有一个自性,真如本性。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那是真的无为法,那才叫真实。连虚空都是真如无为变现出来的,变现出来的我们看不出它和合的现象,就是找因缘和合找不到,把它列入无为法。所以真,确实有真实的,有相似真实的,好像是真实的,这个不一样。
有,就是因缘和合的,那个包括范围可大了,虚空、法界,我们这个正报身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身体四大,四大讲物质,五阴,除了色之外,色就是四大,其他的受想行识这四大类是属於心法,也是因缘和合的。像阿赖耶、末那、意识、前五识都是有为法,就是它有生有灭因缘和合。缘聚的时候它生,这个现相就出生;因缘分散,这个现相就没有了。所以缘聚则有,缘散则灭,这是佛教给我们。这些法在哪里?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今天能见的、能听的、能嗅的、能尝的、能接触到的,甚至於你心里面所想的,心里所想的是知,没有一法不是有为法,没有一法不是因缘所生法。
佛教导我们这些法都不是真的,假的!真的、假的确实它混合在一起,真的里头有假的,假的里头有真的,是两桩事情。真俗不二,性相一如,这个事情就难了,就难懂了。谁能够辨别?能够看得这么清清楚楚?佛看清楚了,菩萨也看到了,甚至於我们说的阿罗汉也看到几分,他怎么能看到的?这个地方讲见,『於实见真实』,「实」是自性,从自性里面你真的见性了,明心见性。『非实见不实』,「非实」是所有一切现象,森罗万象,这不是实在的,你也见到了。它确实不是,你怎么见到?就像弥勒菩萨那样的程度,他见到这一切现象,刹那生灭,念念不住,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於是我们能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有一法可得。这个还真难懂,很不容易体会,我们还是用电影幻灯做比喻。
我们现在看电影,电影实际上是幻灯片。镜头打开,一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再把它关起来,我们再放第二张。如果我们把电影的底片,一张一张剪成幻灯片,我们按这个顺序,把放映的时间放在二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两张,你就清清楚楚看到。我们用幻灯来打,连续起来它就变成电影了。你看电影是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如果一秒钟里两张,用这种慢速度你就看出来了。看出什么现象?一张一张的,每一张不一样!你细细观察一下,大同小异。而且怎么样?上一张不是下面一张,下面一张不是上面一张,相不相关?不相关。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幻灯片这种现象,是自性里头变出来的。自性不动的时候它有,能大师告诉我们「本自具足」,就是宇宙所有的现象本自具足。
如果起心动念,这是极微弱的振动,一有振动它相就现了,就是能生万法。所以在不动的时候,你不能说它没有;动的时候,你也不能说它有,这是事实真相,必须要看得清清楚楚。真跟妄妨不妨碍?不妨碍,这是《般若经》上佛讲得很清楚。真空,真空就是自性的本体,不碍万象发挥,十法界依正庄严,在这里面现相一点都不妨碍。万象也没有妨碍自性的清净不动,它不妨碍。於是佛陀教导我们,现相那一部分可以随缘;如如不动的这一部分你要能保持得住,它还是不动,随缘还是不动,这就是讲的随缘不变。不变就是不动,这是什么人?见性的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他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就是守不住自性,佛法里面所说的「真如不守自性」,就这个现象,那就变成凡夫,随缘随著变。如何能够做到随缘不变?我们讲这叫功夫,随缘,知道什么?知道相是妄的。
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圣贤教诲,所以众生烦恼习气膨胀,见到外面的幻相,幻相是什么?财色名食睡,你看是不是幻相?贪瞋痴慢的心就起来,起来叫随缘随著变。他不像佛菩萨,佛菩萨随缘,看到五欲六尘的现象,他不起贪瞋痴慢,他如如不动。他不是不随缘,随缘,他依旧是如如不动。这个如如不动妙了,这妙用,妙在哪里?不是形相如如不动,形相,他跟外面现相,他也动,里头不动。里头不动是他没有起贪瞋痴慢,也就是说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一样的动,一样的现相,一样跟大家互动。众生他里头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而佛菩萨虽然跟大家一起互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真功夫,这是四德里面所讲的「随缘妙用」。
大家一起吃饭,众生吃饭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菩萨吃饭自然也是吃得很快乐,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那就是说凡夫吃东西,吃出滋味来了,有滋有味;菩萨吃饭没有滋味,这个妙!这也很不好懂。他没有分别执著,哪来的滋味?有滋味的吃了,没有滋味的吃而无吃,无吃而吃,这妙,妙极了。所以我们听到妙善法师,这是我们讲距离我们最近的,也是一个甲子之前,就是六十年前的人,距离我们不远,真的,不是假的,他一个星期不吃饭没事,无吃而吃;一餐吃几十碗也没事,吃而不吃。我们一般世间人看到,这人有神通!你要在佛法里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很平常!
我们处在这个时代,这首偈对我们很有用,特别是这两句,「於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於实见真实是见性,非实见不实是见到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中有相,相中有性,性不离相,相不离性,性就是相,相就是性。这个「见」不是眼见,肉眼见不到,天眼也见不到,至少要慧眼。《金刚经》上讲佛有五种眼,五眼圆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讲五种人。凡夫只有肉眼,天人有天眼,跟我们眼不一样,我们眼睛见东西有障碍,天眼没有障碍。实际上这也不稀奇,我们现在知道,眼见要靠什么?必须要有光,我们有日月灯明,我们就能见到。如果日月灯统统没有了、黑暗了,我们什么也见不到。但是X光能见到,红外线能见到,这光可多了。如果哪一天我们眼睛的功能什么样的光波都能看见,这世界就不一样,就变了。我们现在眼睛很差,只能看到一定波长的光波,比这个光波长的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也见不到。天眼是什么?什么样不同的光波他都能见到,这是天眼。
阿罗汉有慧眼,慧眼不是天眼,也不是肉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可以这样说法,那是心眼。心眼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是佛眼,中等的是法眼,下品的是慧眼,真的这要什么?心定就见到,从禅定里头生!阿罗汉把执著断掉,於一切法都不执著,所以慧眼出现,就是我们刚才的比喻,下品的心眼出现了。这个心眼能见到什么?这经上说出「於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他能见到少分。这个凡夫见不到,肉眼见不到,天眼也见不到。我这种讲法应该比较容易懂。菩萨法眼开了,定功更深,他把分别断掉了。这些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要真正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这叫修行,这个修行会帮助你明心见性。慧眼是见性的少分,你见到真的月亮,不是假的,什么月亮?弯弯的月亮月牙,不是假的。如果分别都没有了,於一切法不分别了,你就见到半个月亮,上弦月。如果你不起心、不动念,你见的是满月,十五的月亮,你见到真实。
真实能够见到,非实当然见到,你见到所有一切相,不是真实的是假的。你看到六道众生把非实当作真实,真实则毫无所知。把非实当作真实,在这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造业受报,苦不堪言,你的慈悲心自然生起来,帮助这些众生觉悟。众生迷在这些幻相上,他在这里面生起分别执著,在这里造作一切善恶业,什么力量在推动?佛法里面讲业力。什么叫业力?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这是业力。业力所变现出来的那个境界,非常明显的就是喜怒哀乐,贪瞋痴慢。喜也好,悲也好,顺性那叫造善业,违背了性,违背了自性,你就造恶业。善业还不错,在六道里头提升,出不了六道;恶业在六道里头堕落,堕三恶道,苦不堪言,都是不知道事实真相所造成的。不知道事实真相叫愚痴,知道事实真相叫觉悟。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我们破迷开悟,你真得受用。话虽然是这么说,有几个人真的破迷开悟,包括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开悟?现在原因我们找到了,没有放下。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依旧被凡情围绕、系缚,不自在,放下就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想放下过,我们对人,人的亲情放不下,这最难放下的;恩德放不下,恩惠,冤仇放不下,这就在修行道路上产生障碍,甚至於叫你一步都不能够提升,这才叫真苦!
现实生活环境,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应该放下。放不下富贵,迷!怨恨贫贱也是迷。怨恨贫贱,那就是放不下贫贱,贫贱谁愿意要?怨天尤人,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他过富贵生活,我这么贫贱?没放下。放下怎么?放下心就平了、平等了,平等心是道,平等是真心,不平是妄心。所以佛菩萨太高明了,你看他在社会里面为我们示现的,有恩的要不要报?要,要报恩;有怨的?有怨的要化解,他做样子给我们看。他报恩,人家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报恩这个相做得非常逼真,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威仪有则,这些威仪怎么现出来的?自己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妙用。我们今天是什么?我们今天生活是随自己的妄念,随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是凡夫,这就是造业。佛菩萨是随众生心,引导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他在表演,他不是真的在感受,他在享乐,他在受苦,不是;他所示现的,受苦也好,享受也好,都是在启发,一定有对象,他在启发某些人,让某些人看到这个现象豁然大悟。
小悟,从凡夫来说,知道什么?知道修善好,造恶业不好,恶业有恶报。摆在面前,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这五欲六尘,你贪不贪?这是最低一层的。如果你贪心起来,你没有接受圣贤教诲,你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利害得失。如果你常常接触圣贤教诲,你就明白了。这个明白不是你证悟的,是老师教给你的,听说的。听说了,你有善根,你相信、你不怀疑,那你也不敢起恶念,财摆在面前,不义之财决定不敢取。不义是什么?不应该得的,你不会取。应该得的,你取了,应该得的,取了怎么样?取得之后,你还能发心把这些财帮助需要的人,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你能帮助他,这是善心,这是修财布施。修财布施也是给社会大众看,看了怎么样?愈施愈多,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的,他自己有他的事业,他的事业我们现在讲蒸蒸日上。你要晓得赚钱,钱从哪里来的?因是布施,生意买卖是缘,你看有因有缘财源滚滚进来了,是这么回事情。
如果是不义之财,那个果报就恰恰相反,你这个财是不应该得到的,盖房子偷工减料赚的钱,这行吗?这能赚吗?我们看到前一阵子,奶粉里面掺著有毒,这个钱能赚吗?这叫不义之财。不义之财,这掺毒的奶粉不但是不义,这还是谋财害命。要人家钱是小事,你还夺别人的性命,这个罪过可就大了。这种罪业,如果你看看佛所讲的、道所讲的,都是在地狱,一转眼就到地狱去了。地狱里头进去很容易,出来可不容易,你这个罪业到什么时候才能消掉?罪业消掉你才能出地狱。出地狱之后你欠人家的钱,你是不义而取的,你还要还债;还欠人家的命,你又要还命,你说你问题多严重。谋害别人设的圈套,目的为什么?目的还不是为了财与色!财色名食睡,不就为这个吗?大概总是财色名占多数。你造作很多罪业,这里面的罪业,肯定跟人家结些冤仇,你将来要还债、要还命。你怎么障碍别人,别人怎么障碍你;你怎么陷害别人,别人会来陷害你,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读圣贤书有什么好处?读圣贤书,佛法里面讲,不是上根人,不是中根人,下下根人。下下根人读圣贤书,不敢做坏事,一生不跟人结怨,虽出不了六道轮回,他不失人身,他来生还在人道,这就很难得了。聪明、狡猾没有不堕恶道的。这些现象都在我们眼前,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佛门的祖师大德给我们订了早晚课诵,这是祖师大德订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这么教的,佛只是讲经说法,修行在个人。佛讲经的内容因人而异,根性差的给你讲因果,有一点悟性的给你讲道理,悟性特别高的那就给你讲真性、幻相,给你讲真空妙有,帮助你悟入。於是经典确实有浅深不同。学习,我们不是上上根人,要循序渐进你才能得利益。学习贵在圆通,圆不偏,通不阻塞,要能畅通、要圆满。所以《楞严经》里面讲「圆通章」,二十五种圆通,你才会有利益,得真实利益。不会学了产生偏见,执著一端排斥另一端,那就错了。纵然不跟别人发生冲突,自己知见上产生冲突,它所造成的是你没有法子真正见到事实真相,障碍你的悟门,你不能开悟,这些我们都不能不知道。
根性钝的人,我们自己要承认我们自己根性就是钝,这属於我们这一类,那就要从根本下手。持戒,我们就要学《弟子规》。为什么要学《弟子规》?淘汰我们自己无始以来不好的习气,怎样才能学得?我们举一个例子,《弟子规》头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这一句能够淘汰我们无始无明的习气。我父母不在,没有父母叫我。这里头最主要的意思,就是一个呼、一个应,父母呼我,马上就答应。从这个意思引申,父母是个代表人,任何人呼,我们都要很慎重的答应不敢轻慢。人家一叫我们,我们应的时候,就像我们父母呼唤我们,我们的对应一样。父母在上,我们对父母谦卑,你对一切众生都是这个态度,你无始的傲慢习气慢慢就降低了。这个说法有根据的,不是我们随便乱讲的。大乘菩萨戒经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把这两个合起来,你的问题解决了。把所有一切男人看作我的父、看作我的长辈;所有的女人,看作我的母亲也看作长辈,你的傲慢才会断掉。傲慢是俱生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是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带来的。这个东西可糟了,当你一念不觉的时候,自性变成阿赖耶,傲慢就起来,阿赖耶就变成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变成八识了。第七识叫末那,末那是执著,执著变的,意识是分别变的。执著里面就四个根本烦恼,就那个时候发生的。第一个是我见,执著一个我,我来了,我就是正报,我来了。有了我怎么样?我爱、我痴、我慢,贪瞋痴就起来。三毒烦恼从哪来的?从那一念不觉就出来了。生起之后,愈演愈烈,愈迷愈深,造成我们现在这种状况。佛教我们回头,那真的上上根人一下就觉悟,他统统把这丢得干干净净,立地成佛。像我们根性很重、很劣的,我们想放,放不下;想丢,丢不了,缠在身上,怎么办?慢慢的来解开,那就得用古圣先贤这些方法。
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小看《弟子规》,《弟子规》是菩萨法、大乘佛法。我们要问,哪一尊佛,一切众生呼的时候他不是立刻就答应。你看《普门品》里面,我们介绍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千处祈求是众生,那里一呼,菩萨马上就应,绝不是慢吞吞的,不是。可是我们有的时候觉得,我天天求观音菩萨,不灵,没应!这怎么回事情?我早年学佛,老师,章嘉大师告诉我了,我没问他,他告诉我,他跟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接著他说:有的时候求不应,那什么原因?自己有业障,不是不应,自己有业障。业障没有了的话,确实心里一动念,他感应就现前。业障怎么除掉?他就教我忏悔,忏除业障,怎么忏法?我才刚刚学佛,仪规都不懂。他告诉我,仪规不要紧,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要怎么忏?后不再造是真忏悔。我们才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才晓得,忏悔不是容易的事情。忏悔是什么?知道自己过失这就觉悟,我们佛门叫开悟了。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过失叫开悟。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这叫真干。与一天念多少佛、念多少经有没有关系?没关系。但是那个业障习气很重的人,没有法子,教你念经,一天念多少部经,一天念多少万佛号,那是逼著你干,终极的目标方向是相同的,手段不一样。如果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对这个就不会重视了,重视在什么?重视天天反省,找自己的过失。找不到,看别人。看别人不能记在心上,不要把别人过失记在自己心上,看别人过失,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藉著他这面镜子,找我的过失。如果有,赶快改。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过失,很容易看别人过失。一定要晓得,别人的过失就是我自己的过失,我一看到了就改,这叫真忏悔。
天天忏悔,天天改过,人要是真干的话,三年。怎么样?大圣大贤成不了,小圣小贤真的得到了。你心地善良、清净,这是学佛的基础、本钱有了。你在这个基础上向上提升,速度就快了,数学里面讲的加速度。所以小小戒不能疏忽,不能认为这个没有什么关系,小小戒如果不注意,古人讲的,最后会给你带来重大的累赘。一个人如果对小小戒、小小过失都看得很重,都不敢疏忽,这个人这一生肯定有成就。我们缘分很深,可以说在这一生当中稀有难逢,遇到大乘,遇到《华严》,遇到净土,这是多大的福分,遇到了。缘具足,能不能成就?那是我们的善根福德,你看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有了,太殊胜了;如果善根福德也有了,哪有不成就的!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福德是什么?能行、能证。《弥陀经》上佛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极乐世界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那我们是不是真信?这个字难了。所以李老师为这个字特别训导我,最后说出来信的标准,依教奉行叫做信。你没有做到,你不信,做到才叫信,这样的标准。不是你能说,是要求你真正做到。戒律相不相信?条条都能够遵守,信了。禅定相信不信?放下分别执著,清净心现前,那是禅定,那是相信。定生慧,智慧现前,「於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这是智慧,戒定慧三学成就了,这叫真学佛,真佛弟子。
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互融无杂,名究竟解」,这解释底下这一句『如是究竟解』。就是真妄是互融,虽互融它不杂,真是真,妄是妄,真里头有妄,妄里头有真,就是我们现前境界。我们能够感觉到六根,眼耳鼻舌身也是妄,也不是真。那我们见闻觉知的对象,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也不是真的。虽不是真的,它从真现出来,它没有离开真。就好像我们看电视屏幕是真的,如如不动;里面所有画面是假的,那个假没有离开真,真没有离开假,但是真是真,假是假,虽然它互融,它一点也不杂。我们这个按钮按下去,屏幕打开了,色相现前,再把它按一下,它关掉,屏幕上什么都没有了。屏幕没有,不能说它没有形相;虽有形相,不能说它真有,就这个道理。所以每天我们常常,现在是远程共学,诸位在电视机面前,在网路屏幕面前,你天天在听、天天在学,你明白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会开悟,你晓得真妄是一不是二。虽是一,它不混杂,这就是你在屏幕上学习,你会学、你会看、你会听,你能真正体会到如来所说真实义。
底下几句话,大师开示得很好,「夫见实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见性,见性的人是不是真的见性?真的!释迦牟尼佛见性了,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了。如果他真的见性了,你想想看那个见是不是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是凡夫,他没见!跟我们现在见一样。何以他的见跟我们的见不一样?其实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的见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凡夫见解。跟你佛讲了这套,你还是用妄想分别执著,没离开分别执著,你是凡夫见。有没有见到真实?没有,听说有真实,你也能说得出,可是你并没有证得。要怎样见才证得?不能用眼见,不能用耳闻,就在面前,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了。你见了,能不能说得出来?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你能不能想像那个境界?想不出。为什么?你一想就起心动念,你一说就分别执著。然后慢慢去思惟,妙用!你细心去观察释迦牟尼佛的妙用,惠能大师的妙用。你要是明白了,一切诸佛菩萨的妙用,你不怀疑了,渐渐的,渐渐变成自己的妙用,那你就入境界,你也成佛了,这真正把问题解决了。
后面一句说,「见非实者,知其即实」,这话说得好,「非实」是什么?相,见到所有的相,知道那就是性,「实」就是性,所有一切现相就是真性。还是很不好懂,我们还用我们这个屏幕上的现相来做比喻。非实是什么?非实是相,相在哪里?相是屏幕上现的。你见到屏幕上的相,你就晓得那就是屏幕,屏幕里面有没有相?没有相,所以这个相是幻相。从这里慢慢细心去体会,体会到怎么样?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事实上看到这一切现象,一切人事物,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有即非有,非有即有,你常作如是观。像《金刚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的速度?「如露亦如电」,如露是讲相续相,如电是讲它的真实相,「应作如是观」,你了解它的真相,也知道它的相续相。你能够这样子看待一切万法,你的分别执著自然就淡化,虽然没有完全断,淡化了,这一淡化智慧就现前。你淡一分透一分智慧,淡十分就透十分智慧,你这个淡化肯定会随著你的功夫不断向上提升,这是好事。你的妄想执著自然就轻,清净心现前,智慧增长了,烦恼习气少了,这个时候才会有法喜充满。外面环境不受干扰,为什么?你不分别、不执著,你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一大堆黄金摆在那里,假的,你根本就不动心;一些污垢在面前,你也不嫌弃,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觉,那叫什么?那叫证果。所以修行,什么境界不能相处!什么境界都没有妨碍,天堂很好,地狱也不坏,度自己就是度众生,度众生就是度自己,自他不二,性相一如,这人叫成佛了。
后面大师引用《中论》,《中观论》的一首偈,《中论》上说,「一切法真实,一切法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清凉大师在《钞》里面给我们做了注解,我们看他的一段注解,从「下引中论,即是法品」,这是先把《中论》里面的文,出处说出来。「前光明觉品,已广引竟」,这首偈前面读过的,也是清凉大师引用的,此地又引用。在这里引用,他有两个意思,「然实有二意,且就一相,理实为实,事相非实,即真俗二谛,俗则一切皆俗,佛亦随俗立名,真则一切皆真,知妄本自真故,双照为俱有,互夺即双寂」,这几句话说得很好。
他这举一切现相,随便举一个相,这个相就是现相。我们还就是从屏幕上来讲,现在我们在学习,无论你是在电视屏幕,或是在网路上的屏幕,你看到我这个形相,或者你看到我的背影,华严三圣像,我们举这个像做个例子。理是什么?理就是屏幕,屏幕什么都没有。你看相跟这个屏幕是不是互融?相,屏幕上有色相,色相融在屏幕里,屏幕也融在色相里头,这是互融。虽互融它不杂,屏幕是屏幕,现相是现相,你在这里看到互融不杂。理实为实,理是不变的,屏幕没变,它是真实的。事相非实,这屏幕上的相不是实的,为什么?你把开关按钮关起来,它就没有了;你打开,它就现前。我们举这个例子好,这个例子就在眼前,你能不能把这个例子应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上。我们今天从早到晚,我们这个境界就是个屏幕,这是个立体的,我们现在看屏幕是平面的,无论电视也好,网路上屏幕也好,它是平面的。我们现前这是立体的,立体跟平面没有两样,希望你从这个地方你能悟过来,然后你就真正明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现实这个环境里头,不但色相是虚妄,虚空也是虚妄,告诉你空间跟时间都是虚妄的,它统统融一起你不知道。空间是空间,时间是时间,事相是事相,样样清楚,但是它样样圆融,互融而不相妨碍。所以这就是真俗二谛,二谛很清楚,但是又告诉你,真俗不二。然后告诉你,原来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在哪里?自性在哪里?自性现在变成相,这个相就是自性。
我们再举个比喻,也是你容易懂的,你晚上睡觉有没有作梦?那我要问你,你作梦时你心是什么样子?你的心是什么样子?作梦的时候那个心就变成梦中的现象,梦中的现象就是自己的心,那个时候的心变现出那个样子。梦就是心,我们把心比作性,比作真的,能生、能现、能变;梦中境界是所生、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那就是你的心,心就是那个相,就是那个样子。到你醒过来之后,梦里境界没有了。知道什么?梦里境界也是假的,但是能够现梦境的能生、能现、能变那个能量,那是真的。为什么?你今天晚上睡觉是不是又作梦?天天做的不一样,像万花筒一样,怎么转它没有相同的,就这么个道理。你这个人生就是万花筒,天天在那里转,现的相就不一样。然后再把它回归到现实的境界,我们现在的人生,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就是你这个万花筒在转,所现的所有境界相全是妄相,你要知道一切是妄相,算了,别去分别执著,你就成佛了,你就觉悟了。你要是个个都认真,你在这里起无量无边的烦恼,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全是自作自受。
大师这个解释告诉我们,俗,要从俗谛上说,一切都是俗。俗是什么?从相上讲,佛也是俗。要从真上说,一切都是真,为什么?妄原来就是真,真妄不二。离了妄到哪找真?心在哪里?我们在屏幕上见到,屏幕是真心,相没有离开屏幕,屏幕在哪里?你在这个色相上随便指一块它都是,没有一样不是。真妄是一,真妄也不是一。你要是明白,怎么讲都通,怎么讲都圆。你要是有分别执著,怎么讲都错了。由此可知,佛法讲到终极就是一个觉、一个迷,然后告诉你什么?觉迷不二!这又糊涂了,又难懂了。觉迷不二,就是讲众生跟佛不二,佛是觉,众生不觉,真的是不二。众生是什么?众生是不觉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他怎么会是二?所以在佛法里头,讲到辩证,怎么讲都通,怎么讲都圆。你没有入这个境界,怎么讲都错。
《楞严经》上,佛问阿难:心在哪里?阿难说心在身体里面,佛说错了;他说心在身体外面,佛说也错了。阿难说了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阿难在迷,没有觉悟,如果要觉悟的话,说在哪里都对了。就好像我们屏幕上,你看这个色相,屏幕在哪里?普贤菩萨就是屏幕,对!屏幕在哪里?文殊菩萨就是在屏幕,毗卢遮那也是在屏幕,净空法师也在屏幕,怎么说都对,一点也不错。如果你有执著、有分别的话,那怎么说都错了,为什么?你执著文殊菩萨这一块是屏幕,那普贤菩萨那一块呢?所以,错在哪里?错在分别执著,阿难七处徵心,他就是分别执著错了;如果他不分别、不执著,说哪里都对,无有一法不是。所以末后讲到是双照双寂,照则真妄俱有,寂则真妄都没有,都不可得。相是幻相,不可得,性是真空,也不可得,可不能说「妄相不可得,这个真性可以得」。你可以得,你想想那个得是不是个妄想?是不是执著?是不是分别?怎么绕你都绕不出这个圈子来。什么时候出这个圈子?真的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恭喜你,你超越了,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你超越了。超越之后,怎么说都对。我们现在再看底下末后这一段,一共四首偈,七、八、九、十,我们先看第七首:
【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后四」就是最后这一段四首偈,这四首偈是讲什么?讲「非觉而觉者」。「初偈正显如智相离」,如是如如之理,智是能觉之智,能觉跟所觉是两桩事情,能觉不是所觉,所觉不是能觉,相离,「名不可觉。寂无遗照,故名了此。要不可得,方是真修」。这是讲大乘菩萨他是怎么修的,他在哪里修。佛法是觉,为什么不可觉?你有觉的念头就错了。我觉了,我开悟了,妄想分别执著都在里头,你是凡夫,你觉个什么?真正觉了,能说得出来吗?能,不是不能。真正觉了的时候,可以,虽然给你说觉,心里没有觉的那个念头,没有觉的分别,没有觉的执著,这是真觉了。为什么要说「我觉了」?说给你听的,用你的层次来跟你讲,你好懂。用真正觉悟的层次给你讲,你不懂。他必须降下来,降到跟你平等,才能跟你讲。这是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十法界十个层次,高下不一样,在什么层次用什么方法来讲经说法,来教化众生。所以法没有定法可说,示现没有一定的相可以示现,千变万化。千变万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起心动念怎么会有千变万化?众生心在万化,「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道理我们从万花筒里面得到讯息,千变万化没有离开万花筒;再其次你看江本博士的水实验,里面那个水结晶千变万化,没有离开那一滴水,一个道理。
真正觉悟的人决定是威仪有则。但是这句话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活活泼泼,你过分的执著,他示现的放松;你过分的放松,他示现执著。对於平常一般的人,放荡成了习惯,他示现什么?示现的是严持戒律,很守规矩,他示现这个。如果这一个人执著在规矩上,执著在戒律上,他给你示现什么?给你示现像济公一样,像金山活佛一样,破你的执著,这才是真实义。种种示现都是为破众生的执著,破众生的妄想,破众生的分别。你哪一天跟他一样,分别妄想统统放下了,你就成佛了,这功德就圆满了。到那个境界他给你印证,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所以我们要晓得,真正的事实真相,有没有佛法?你说有没有佛法?有,不是没有,真有。什么是佛法?能说得出来的不是真的佛法,能思惟想像的也不是真的佛法,可是离开分别执著思想,你也找不到佛法。为什么?那堕到无明里头去了。佛说一切法决定不能执著,所以《金刚经》上给我们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那个非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跟佛法都不能执著,为什么?佛能示现的,能说出来的,都叫方便法,善巧方便。真实是什么?你要从方便里面去悟入真实。真实,佛没有法子,也说不出,但是他引导你,从方便里头决定是你自己悟入的,他没有法子传授给你,这个道理你要懂。
所以释迦你看看他表演得很好,他学了十二年,印度那些宗教他都学了,印度那些哲学他也学了,最后他统统放下就悟入了。他所学的东西要不放下,还执著那个,那不叫开悟,那叫所知障,他堕落在所知障里头了。这是佛法最难的一个部分,这部分不能够透过,你的智慧就不开。智慧不开,换句话说,你烦恼不断,你习气不断,学再多的经教,你还是在烦恼里头。那就是李老师常常跟我讲,你所学的、搞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学佛什么?学佛的放下,学佛的善巧,学佛的方便,那是真学佛。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可不能执著。
『佛法不可觉』,算了,我不要学了,这佛讲的,《华严经》讲「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这个话里头有话,意思里头有意思,你要真正了解、明白了,那你真的对於一切法你就觉了,这个法就是佛法,你就真正觉了佛法。所以我们早年学佛,老师常常讲:你要会听!听什么?听弦外之音。就像弹琴,你要听到弦外那个音,你真正听到;你听到弦里的音,那不行。弦外之音,奇特!弦外之音是什么?弦外之音是自性。哪一法都能见性,为什么?性相不离,八万四千法门不是一个数字,是代表什么?无量无边把它归纳为八万四千,没有数量的,这一切法哪有数量?任何一法都可以见性,不是说只有这个法才能见性、那个法不能见性,错了。所以《金刚经》上,佛老老实实告诉我们,他说:一切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有高有下,那不就有分别,又有执著了,又发生冲突了,哪有这种道理?什么时候你能够见到法法圆融,法法无碍,这一切法里头找不到冲突的,没有冲突,找不到对立的,全是圆融的。大也圆融,小也圆融,圆融统统都具足三百六十度,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大小不二,哪里来的差别?这个样子你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了。
所以这个注解说得好,正显,正为我们显示出来,如如之理,如如之智。理智就是能觉、所觉相离,那就不可觉了。我们今天一般人学佛法就是这样的,你在佛法起了分别、起了执著,这就没有办法觉。什么时候如如之理就是如如之智,如如之智就是如如之理,你就觉了。觉了之后是什么现象?宇宙之间没有二分的,整个宇宙确确实实是一体。大乘经上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句话里头包括我们大家都在内。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这些人是未来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现在一切众生。《华严经》说得更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一切我们有情众生、人,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那是无情,同圆种智,告诉你统统是一体。什么是法身?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法身,一切法就是自己身,一个心,一个智慧,「力无畏亦然」,包尽了,平等真法界。
这个时候自性里的真心流露出来的,真心是什么?真心就是慈悲,所以佛法里面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门是什么?应用,根本就是一个慈悲。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爱,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自性就是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叫慈悲。这是怕人家产生误会,因为世间一般人讲爱,爱里头有情,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爱,佛叫它做慈悲,那是真的、永恒的、不变的。所以诸佛菩萨就是这个慈悲心爱一切众生,所以说「慈悲为本」。应用在十法界里面,这就是方便。方便里面,这个爱表现无量差别的现象,没有一样不是爱。跟你笑是爱,板起面孔骂你一顿还是爱,柔和跟你讲是爱,教训你还是爱,没有一样不是爱,决定平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因为行业不一样,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佛的表现就不一样。你看他现无量无边的身,说无量无边的法,就是一个爱,就是一个慈悲。慈悲里面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这真修!这是『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我们要好好的去学,这个意思很长,今天没讲尽。我们真搞清楚,应用到生活上,得大利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