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真实慧 - (第一集)
真实慧  (第一集)  2008/10/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991集)  档名:29-139-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偈颂我们还是从第八首看起。我们先将偈颂表面上的意思简单介绍,然后我们再研究怎么学习。

  【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

  这首偈是「顺理」,就是我们随顺自性,下面的「得」,得是底下的六句,包括第九首;如果违背理,那你就失掉了。『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你怎么知道它的?自性是清净寂灭的,我们要想见到自性,见到自性就是见性成佛,你必须心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妄想就是我们常讲的起心动念,这个非常微细,如果起心动念放下,你就成佛了。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的境界相同,你跟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听到《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了。怎么悟的?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菩萨、阿罗汉都是佛的学生,那是真的学生,不是假的。阿罗汉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就晓得六道轮回是从执著生的,不执著就没有,有执著就有六道。你要想问你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六道,了生死出三界就是指这个,你什么时候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世间圣贤常常教导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又说「好事不如无事」,这话里头真正的意思就是放下执著。事可不可以做?事可以做,没有执著,那是阿罗汉,在佛法里面讲小圣人,小圣,菩萨是大圣,佛是究竟圆满的大圣。

  我们学佛方向目标在此地,不搞世间法。实在讲,你要是真学佛的人,大梵天王让位给你,你要不要?他决定不要。三界天顶摩醯首罗天王把位置让给你,你也不会要,为什么?出不了三界,就是出不了六道。你地位再高、再富贵,福享尽了,还是堕落。福修不容易,生生世世累劫修行,可是享得很快,一生就享尽了,一生的时间长短不定。你们翻开中国历史看古代这些帝王,那都是福报达到极处,有很多帝王享这个福都没有超过十年,福就享尽了。像乾隆皇帝一样,他能享六十四年,他做皇帝做了六十年,四年太上皇。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一个,你就找不到第二个,你就晓得那个福不容易。乾隆修的福实在是太大!历代帝王没法子跟他比,可是还是会享尽的。享尽之后,再第二生,第二生的福报就差远了,这些都是事实。中国古籍里记载得多!现在外国也承认,我们看到西方心理医生做出诊断的报告、催眠的报告,肯定人有过去世、有轮回。这个总是要常常记住。记住这个,你在这个世间就不会争了,你就真的能放下了,一放下你就自在了。放下的生活是神仙生活,你哪有这么多烦恼?有烦恼就造业,造业,你的福报、智慧都打折扣,你享福的时间也快速,很快就享完。这个道理我们总要懂。

  所以学佛没有别的,学什么?心地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果然修得清净平等觉,果报在哪里?果报在经题上头一段,你就得「大乘」,大乘是什么?大乘是智慧;你得「无量寿」,无量寿是福报,寿命长;「庄严」,庄严就是一切都美好,这三种是果报。从哪里修的?从清净心修的、从平等心修的、从觉修的,觉而不迷。我们这一段讲「启悟」就是觉,你开悟了,你这三种果报才能现前。这里讲的是阿罗汉以上证得果位的。我们六道凡夫如果也能修清净平等觉,当然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跟阿罗汉比差远了,阿罗汉可以打六十分,菩萨是八、九十分,佛是满分。我们今天修的能够有个三分、五分就不错,三分、五分在人间就不糊涂了,肯定他就不断的向上提升。如果三分、五分都没有,那就下坠,那个业障就很麻烦。所以一定要懂得体是清净寂灭的,所以因也要清净寂灭,因果才能够相应。

  他得的是什么?得的见佛。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见佛就成佛,你不见佛你怎么能成佛?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善财童子参访德云比丘,我们就晓得他证初住了,德云比丘是初住菩萨。他不证初住,他就见不到初住菩萨;他不证二住,他就见不到二住菩萨。五十三参,他见到普贤菩萨,普贤是等觉菩萨,那他也证等觉了;他不证等觉,他见不到普贤菩萨。这里讲『则见正觉尊』,正觉尊是佛,见佛了,见佛成佛得大圆满。『超出语言道』,就超越了,这个境界大乘教里面佛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这个境界是说不出来的,只有你心达到清净寂灭的时候你明了。言语它是有范围的,它的能力是有范围的、有限的,它不是无限的,向上一著,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你也不能够想,叫心行处灭,就是你不能起心动念去想,一起心动念就错了。佛告诉我们这个境界「唯证方知」,你自己证得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证得的时候与证得的人可以说,那个境界大家懂,证得的人跟没有证得的人没法子说,怎么说他也不懂。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杯水我喝一口,这是热水,这热水多少温度?只有你尝一口、我尝一口,我们两个之间就等了。如果我尝一口,你没有尝到,我说这个水热,到底热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我说这个水凉,凉到什么程度,你也不知道。所以唯证方知,这说得很好,「超出语言」。为什么?下面说: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语言跟心思也是如此,你说心思想『诸法』也是『不能显实相』,你没有法子,为什么?因为你想像是第六意识,你执著是第七识,第七、第六可以缘到阿赖耶,缘不到自性。它的能力确实是非常广大,但是缘不到自性。你要想自己缘自性,你决定不能用这个。所以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那就见性,你转过来,你不能用它。

  【平等乃能见。】

  平等性,妙观察,那就能见。

  【如法佛亦然。】

  我们见法的真相,这经上讲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这才能见得到。见佛亦如是,真佛、真法,这是经文表面的意思。我们怎么学法?总的来说,不要忘记放下。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接触到佛法,什么都谈不上,方老师介绍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我跟方老师是学哲学的,不是学佛的,他跟我讲佛经哲学,这是一个系列,佛学概论是最后一个单元。我有疑惑,他老人家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他的原话,他这样教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入门的。很难得,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有位蒙古的亲王,是清朝时候的,敏亲王,我们是邻居,他看到我在看佛经。他是个虔诚佛教徒,来找我,问我是不是看佛经?我说我刚刚接触,才开始看经。他说你有没有困难?我说困难当然有。想不想找个老师请教?我说好!他说我介绍给你。我说谁?章嘉大师。是由他介绍的。

  第一天我见到出家人,这是第一次见到出家人,我向他老人家提出问题,我说方先生告诉我「佛经是高等哲学」,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很快的就契入。章嘉大师听了我的提问,看著我,他的相貌非常慈悲、非常庄严。他看我,我看他,我们看了半个钟点,他才说一个字「有」。说了有,我们的耳朵竖起来要听,他又不说话了。大概隔五、六分钟,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提问,老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沉默,这里头有很大的道理,当时我们不知道,十几年之后,我们才真正体悟到,那就是心浮气躁的时候不答。我们年轻,老师一看提出问题,你心都没定下来,看著你,看了半个钟点,那个浮躁的习气定下去了。说了个「有」,我们精神又提起来,浮躁又上来了,还是不答你,让你静下来,然后这个话说的才有力量!这一句话叫你一生都不会忘记,不但不会忘记,你会依教奉行。这种教学的方法,我在之前没有遇到过,以后也没有遇到过,才知道这个方法之妙。现在人能不能用这个方法?不能。因为什么?他没有定性。如果提个问题你半个小时不答覆,老早就溜掉,走了,他怎么会听?所以现在出不了人才的原因在此地,没有定力、没有耐心,浮躁,所以就困难。不但佛法你学不到,世间法也学不到。

  从这个地方让我们想起来,古时候那叫私塾,小朋友四、五岁就上学,老师教什么?教他背书,老师自己要把《弟子规》做出来给小学生看,身教,那不是言教。教他写字,写字就是教他修定,他要有妄想,心浮气躁,字就写不好。写字的时候一定是很端庄、心地很清净,字才能写得好。所以中国人的教学从小就搞戒定慧。戒是什么?方法,教给你的方法,这就是戒;教你专注就是定。这跟外国人不一样,外国人著重在游戏,中国人不是的,娱乐里面都是戒定慧。你看教小孩吟诗、教小孩弹琴,心浮气躁决定学不好,统统都是与性德相应,都是随顺性德,这个教学方法是正确的。所以从前中国的小孩八、九岁就像个小大人,规规矩矩,一举一动他都合乎规矩,《弟子规》的要求他全做到了,稳重。

  现在西方人看到我们这个教学法他不赞成,摇头,他说小孩活泼天真,好像他这个活泼天真的味道没有了。其实活泼天真在与自性相应之间,他不懂!他为什么不懂?他心浮气躁怎么会懂?东西方境界的优劣高下我们要知道。我们有好的东西在它之上,不能舍弃了去学他们。现在这个社会,诸位都晓得,天灾人祸这么多,从哪里来的?我们把中国传统东西丢掉了,完全去效法西方。西方现在走向末路,苦不堪言,他们还有聪明人,想到东方来挖宝、来取经。他来找儒、来找佛、来找道。我们是不是还要等他们把儒佛道都找到,我们再去跟他学习?儒佛道在我们家里。我们家里面现在有儒释道的典籍,儒释道的修行人找不到、没有了,要等外国人来发掘。这什么原因?是我们自己对祖宗的信心丧失掉,这是真正的可悲。

  说到随顺性德,利益太多了,这个地方只讲了六句。我们学过「还源观」,从「还源观」里面,我们就能知道无量无边的利益。首先要知道,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这两个问题是大问题。自古以来,古今中外这些大哲学家、科学家,包括宗教里面的神学家都在探讨这个事情,到现在没有定论。而佛在《华严经》里面早就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了,就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是一句把依正都包括了,宇宙是万法,我也是万法之一,我跟宇宙是同时发生的。怎么发生的?起心动念发生的。从哪里发现的?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自性是能生、能现、能变,万法,包括我,是所生、所现、所变。为什么会发生?佛在大经上讲得很多,这个事情我们学经教学了几十年,都是模模糊糊搞不清楚。佛怎么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又给我们说「无始无明」。我们怎么想法?无始,大概是太久太久,找不到开头叫无始。全搞错了,不是这个意思。但是这种错误的观念,这个想法、解释,至少我们搞了二、三十年解不开,看古人的注子看不懂。现在看看,古人讲得很清楚,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的程度不够,看注也看不懂,也把意思给扭曲、给猜错了。什么叫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就是无明根本就没有开始,要有始有终就是真的了,不是假的。无始就是说它是假的、是虚妄的。譬如你晚上作梦,你醒过来的时候,我这个梦是几点几分几秒钟发生的?就跟我们今天讲无始无明是一个意思,你会不会去找这个,几点几分几秒发生的,这个梦开始?几点几分几秒我醒过来?假的,假的你搞这个干什么?你就是搞清楚了还是假的。随《华严经》上称为妄想,你去想,这是想,「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想是妄想。妄想就不是真的,你要去计较它,你去执著它就错了。你从这里面生执著,见思烦恼出来了;起分别,更深层次的妄念又增加了,那就愈迷愈深,你什么时候能够明了真相?这是祖师从《华严经》里面提炼,把精华提炼出来告诉我们,我们从哪来。

  自性,佛把自性比喻作大海,叫性海。这个大,其大无外,没有东西能超过它。在哪里?现在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就是。我们六根接触的范围不大,那是什么?我们的心量很小。这个自性以及自性变出来的这些现象,这个现象有精神、有物质,都不是真的。自性没有对立,也就是说它没有大小,它没有方圆,它没有广狭、没有长短;也就是说它没有空间,它也没有时间,时间、空间也是从它变出来的,也不是真的。自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叫自性清净圆明体。你能够找到这个东西就成佛了,你就晓得宇宙、自己是从这里变现的,起心动念就变现出来了。

  因果也从这里出来,什么是因?起心动念是因,依正庄严是果。所以因果定律跟宇宙生命的缘起同一个时间,同一念!这一念很微细,我们是粗略的计算一下,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是我们粗略的计算,这样的微细,就一念,这一念当中宇宙、我们生命出现了。存在多久?就是那么短的时间,这个现象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现象就是这个速度里的相续相。可是你要晓得,相续相是念念不相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前念跟后念不相到,只有相似,没有相同。所以这个现象是什么现象?这个现象是一种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我们误以为这是真实,在这里面又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错了!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万法皆空」,他附带跟我们凡夫说「因果不空」,这个意思太深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类的话讲得太多太多,都是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他跟我们和光同尘,他清净自在,为什么?他里头一念不生,那是菩萨。所以你看菩萨常生欢喜心,他没有烦恼、他没有计较。这是我们常常提醒同学们的,我们自己认真努力做的,把对立这个念头化解掉,这头一关;这一关不能化解,你没有法子修行。你有对立,你就有疑虑、就有怀疑、就有顾虑、就有矛盾、就有冲突,它连续往上升,统统发起来了,那个根是对立,自性里面没有对立。所以你真正修行从哪里修?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对立,不再跟一切人对立、不再跟一切事对立、不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是什么?是一体。

  整个宇宙在佛法里面讲的叫法界,遍法界虚空界,我把它比喻缩小,像我们一个人身体,不同的境界就好像我们不同的器官,我们有眼睛、有耳朵,不一样!功能不相同,眼睛有没有嫉妒耳朵?耳朵有没有跟眼睛对立?没有!为什么没有?一体。我们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阿罗汉以上知道,所以同体的大悲心生起来了。这里面我们用一个世俗的话来讲,「爱」字,宇宙里面只有这一个东西,真的,爱。中国五千年的教育奠定在爱的基础上,这是我讲过很多遍。中国教育从哪来?教什么?父子有亲。所以中国教育是亲爱的教育。现在大家不爱了,不要这个教育,所以自私自利的念头上来了。起心动念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损人利己,这个社会怎么会不乱?你生活怎么会不苦?动乱、苦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是你自己迷惑颠倒,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就好像我们一个人,一下糊涂,不知道耳朵跟眼睛是一体,它两个打架了;它要是知道一体,它就互相合作、互助合作。

  佛菩萨、阿罗汉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没有别的,就是做这个示现,不但有言教,有身教做出来给我们看,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不能分割。不但我们身体是整个宇宙的浓缩,跟外面法界虚空界是一样大。佛在这个经上说的,乃至於一个细胞,一个细胞还太大了;一个毛孔,一毛孔也太大了,现在讲什么?现在讲基本粒子,夸克,佛家里面讲的微尘,极微之微,就是讲这些东西。那么小的一个物质,眼睛看不见,那真是要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看到,那么小。那么小的一个物质它也周遍法界,就好像是整个法界所有一切的资讯全部都在这一粒微尘里头,没有大小!我们今天看到科学家发明的电晶体,一块小电晶体像指甲这么大,里面内容可以含藏一部《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还没有做到,我看到《四库全书》这个光碟片好像是有十几片的样子,有十几片,也很了不起了。没有想到佛告诉我们,那一粒微尘里面的资讯是整个宇宙。所以说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大小不二,是一。这叫奥妙,奥妙是从这里说的。

  这种神奇奥妙人人都可以证得,佛说了,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证得,你学跟不学没有关系。释迦牟尼佛示现,他学了十二年,放下之后见性了。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给我们示现的没学,一天书没念过,一堂经没有听过,放下就行了。这一放下全通了,整个佛法通了,一切世间法也通了。佛说这是我们的本能,在《华严经》上给我们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佛说这个话,我们听了很痛心、很感激,老佛爷把这个秘密说出。他老人家说出,意思在哪里?意思是希望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跟他一样,你就见了佛,你就成了佛。

  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这里我们就想到「示三遍」里面讲「一尘出生无尽遍」,出生无尽,随顺自性出生无尽的庄严。那是哪里?大乘教里面讲的实报庄严土。不要讲其他的,就讲一个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随顺性德,那你所见的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没有菩萨、罗汉。这是什么?这是你圆满的随顺性德,百分之百的随顺。如果欠一分,我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九,不能做到圆满,等觉菩萨的境界;再减一分,十地菩萨的境界,这讲的随顺。如果是相反的,相反什么?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还是出生无尽,这个出生无尽是什么?六道三途,出生这个东西。

  那再问你,有没有真正的佛净土?有没有真正的六道三途?告诉你,没有,全是假的。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它全是自性现的,自性里什么都没有,自性现的是从你的心想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心清净,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它就现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有了分别执著,这就现十法界;严重的执著,就现三途、就现六道,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是迷,迷的时候有,觉了就没有了。我们如果是真正有一点小觉悟,在这个世间你就很自在。譬如讲安居,实在讲,有一点小境界,什么地方都是安居,都是安全、平安的。你没有这个境界,你心里有分别执著,你就找不到一处安居的,处处都不安全。你有怀疑、你有忧虑,你哪来的安全?你没有安全感。现在很多人,我都遇到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怎样能找到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我告诉他《大方广佛华严经》,你能入华严境界,你就得到安全,所有一切疑虑都没有了。

  生在这个世间随缘,随缘就是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缘有真妄,一真法界是真,《华严经》上讲的初住以上这是真,十信以下是妄。妄里面有染净,四圣法界是清净的,净土;六道是秽土,是染污的。染污里面又有善恶,你是随善还是随恶?随善,这三善道;随恶,那就是三恶道,全是自己搞出来的,出生无尽。尤其是,你随顺恶,恶是十恶,杀、盗、淫、妄、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你随顺这个,出生无尽。出生什么?出生,佛在经上讲的,八万四千尘劳烦恼,够你受的了,你随顺这个;如果你反过头来,我随顺性德、我顺著性德。违反性德,那就是出生八万四千尘劳烦恼,也可以说无量无边的烦恼;如果随顺性德,就出现大乘教里面八万四千细行,也可以说是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你一念之间,与外头境界毫不相关。

  从一切境界里面你的感受,你就知道你自己的修学程度提升到哪一个等次。我们一般人要遇到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毁谤、严重伤害,生不生烦恼?有没有忧虑?有!那功夫不到家。自己再想想看,几年前遇到这个事情感受如何?现在遇到这个事情感受又如何?现在比从前轻了,那就进步,你提升了。现在遇到没什么感觉了,你境界就更高了,不是麻木不仁,没有感觉。给你严重的打击,你还笑咪咪的若无其事,为什么?假的、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干什么?错了!现在不放在心上,这是正确的。把什么东西放在心上?佛陀的教诲。这个东西是真的吗?这个东西也不是真的。但是什么?那是负面的,这是正面的。我们现在功夫还不纯,我们有正面的善,负面的恶没有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成就一切善。再提升?再提升像清净,善有没有?善有,但是对这个善行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那就叫清净。纯净没有恶了,纯净没有染污了,那你就提升到菩萨境界了。为什么是菩萨?因为他还有起心动念,我还在纯净纯善。再提升,纯净纯善的念头没有了,那就口开不得了,这是这经上所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成佛了,这才达到最高的境界。从最高境界回过头来看十法界,那是一场梦,四圣法界是美梦,六道三途是恶梦,一场梦而已!你才真正得到解脱。这不可以不知道。我们再看末后一首偈,这举个例子,谁做到?

  【正觉过去世。未来及现在。永断分别根。是故说名佛。】

  我们才称他作佛。『正觉』就是佛,成正觉者。他对『过去,未来及现在』,这讲的三世。『永断分别根』,分别的根是什么?起心动念。执著的根是什么?对立的念头。这个要知道,对立的那个念头,佛教的术语叫边见,身见、边见,边见是二边,对立的。这是所有烦恼(见思烦恼)的根,但是这个根的根,这个根还有一个根,还有一个根是什么?身,有我。有我就会跟人对立,无我了,对立就没有。所以《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千万不要以为身是我。什么是我?如果你是学大乘的,遍法界虚空界是我,这个好!这是什么?这是法身。这个身是我,那个身也是我,另外身也是我,没有一样不是我,山河大地也是我,树木花草是我,蚊虫蚂蚁是我。有这样的认识是法身菩萨,他不是普通人。那你利益他不就是利益我?害他不就是害我?真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就流露出来了。所以分别的根是起心动念,执著的根是我跟对立。我要特别说出对立,为什么?「我」不容易忘记。如果从对立上下手,我不再跟一切对立,你就能破我执。破我执,恭喜你,你入了佛门,《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入门了。只要入了初信位,你就不会退转,三不退,你证得第一个叫「位不退」。你绝对不会再退回去做凡夫,从此之后上了学,你慢慢的就不断的提升,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就一直往上去了,就怕进不了门。诸位要记住,我常常劝导大家,我们把自私自利放下、把名闻利养放下、把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这什么境界?这在门口,就是我帮助大家到达初信位菩萨的门口,就是一年级的门口,没进去。进去怎么样?进去必须再跨一步,「我」放下了,这个对立放下了,你进去了。成见放下了,我以为怎样怎样的,这是成见,全是属於妄想。不再有成见,到这个时候什么都好,你才真的快乐。而且你对於一切事,佛法里面讲的性相、理事、因果,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看到这个人干坏事将来要堕地狱,能不能讲他?不能讲他。为什么?讲他,会帮助他堕得更重;不讲他,会轻一点。讲他更重,为什么?讲他不相信,他还毁谤,他堕得更重。所以你劝他是慈悲,不劝他还是慈悲。劝他,能劝他就是他能信、能回头,一定要帮助他、要告诉他;他不能回头,他不能相信,决定不告诉他,让他不要堕得太重。这样你才看到诸佛菩萨说法是慈悲,不说法也是慈悲,一片慈悲!时节因缘他看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该告诉你,什么时候不能告诉你,出生无尽的意思。我在前面讲「还源观」,这一段没有说得这么细,在这个地方补出来。

  第三句「一尘含容空有遍」,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把心量拓开。含是包含,容是容纳,心量要大!要能包容。含容空有,有就是万法,万事万法,空就是虚空。佛门在法事里面常常赞叹释迦牟尼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包太虚是含容空,量周沙界是含容有,他有这么大的度量。这个度量是自己本来的度量,你说这里头哪有骄傲?哪里有嫉妒?哪里有贪欲?而我们这个心量今天变得这么小,造无量无边罪业,错的,自性里头没有。傲慢、嫉妒、贪婪,自性里头真的没有,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分别执著里面发生的,完全是错误。这种错误造成我们在三途六道里面生生世世在受苦,不知道事实真相。果然知道了,你自然就放下了。

  这一段清凉大师有注解,「后偈举佛释者」,举佛做例子来解释前面的意思。「上云佛然,佛云何然」,佛怎么然法?下面解释,「释云,觉於三世,离分别故」。佛对於过去现在未来完全明了,一点都不含糊,为什么?他不分别了,不分别就通三世。「种习斯亡,为断根也」,根是阿赖耶里面的种子、阿赖耶里面的习气,这个说法是对法身菩萨说的,我前面的说法是对我们现前大众说的。起心动念是分别的根,身见、边见是见思烦恼的根,我们可以从这边下手,逐渐逐渐才能够提升自己。

  底下一句说得太好了,「又亦无心舍於分别,名为断根」,那真断得干净了。你还有心去做,习气没断;真正断了,连这个念头都没有,那真断了。譬如我们讲傲慢的习气,现在我们的修学,我有傲慢,我见到人行九十度鞠躬礼,为什么?破我的傲慢,我有心在做,这叫修行。修到一段时期之后,自自然然的念头都没有了,那真断了。嫉妒心,看到别人好事情心里面就难过,总得想方法破坏它,现在心里是难过,不破坏它,你有进步了。再进一步,不但不难过,可以修随喜功德,这在大乘佛法里面学到,你的好事我随喜,你那个好事就有我一分在里头,随喜功德。

  譬如,我老师早年告诉我的,学讲经,真正讲得好就走投无路,这什么原因?嫉妒!没有人不嫉妒你,你真的走投无路。可是有聪明的,有聪明怎么?他请我讲经,随喜功德。所以我们自己要觉悟,要跟人结好缘。别人请我去讲经,当然这是出家的法师,信徒受皈依,统统皈依这个庙里法师,不要来皈依我,他就高兴了。信徒所有的供养统统供养这个庙里法师,为什么?他下一次还会请你。如果你在这里收在家徒弟、收皈依,又红包都拿走了,他下次再不请你了。所以法缘是这么结的。那么他请我这就是随喜功德。居士道场亦复如是,居士道场可以做皈依不能拿红包,因为他皈依要皈依出家人;供养的,所有供养都要归这个居士道场,一分钱都不能带。广结法缘,法缘殊胜,这叫修什么?修随喜功德。千万不要有嫉妒心,不让他来,障碍他;障碍他,我们自己的损失太大了。为什么?让许多众生闻法的缘断掉,那将来的果报?生生世世愚痴,他得这个果报。所以点点滴滴要细心观察,不能做错了。

  看到有能力学经教的年轻人,我们自己有能力、有这个环境,一定要帮助他、成就他。将来他一生能弘法利生,那就是你的弘法利生,他就是你的替身,你成就了他,这个功德太大了,这个要晓得。有些真正发心的年轻人,我们可以叫他来,在道场住两个月、三个月,细心观察,他真能够扎根,把三个根真能做到,这就是很有希望了,要长时间去带他,他就能起来。不能够说看到这个人才把他埋没掉,我不喜欢他,我不让他在这里学习,这就错了。这什么原因?当然有过去世的业因,冤冤相报。但是人家学佛了,学佛一定要把过去世的冤家转变成亲家,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要转变我们现前的法侣、法眷属,这就好,业障就化解了。所以利他是真正的自利,妨碍别人是真正妨碍自己,成就别人是真正成就自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对人如是,对一切畜生亦如是,对鬼神也如是。我们对一个畜生,我们都希望帮助它,能跟它沟通,真能,至诚就通了。真诚到极处,什么障碍都没有,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小动物能沟通。我在澳洲,有一次发现佛的供桌上有几只蚂蚁在那里跑来跑去。蚂蚁我们都把它请出去了,跟它沟通,它来找食物,我们把食物放在外面院子里面,它不进来,还有几个,我们觉得很奇怪。那天晚上,有几个年轻的法师他们作梦,梦到什么?这几个蚂蚁告诉他们,它们这几只蚂蚁跑来跑去是来巡逻的。很有味道,来巡逻的。到第二天来跟我说,昨天那蚂蚁晚上托梦给我,它们是巡逻的,巡逻队。所以小动物它能通人性,我们怎么对待它,它很高兴,它说我们合掌称它菩萨,说他称我们作菩萨,它很欢喜、很高兴。我们没有小看它、没有轻视它,对它很尊重,它很欢喜。这些都是事实,我们亲身经历的。

  对鬼神亦复如是,虽然我们没有通灵,跟他不能沟通,可是有时候通过有通灵的人告诉我们,他们跟我们相处也很欢喜。纵然是跟我们过去世有怨,因为现在我们这样和睦恭敬对待他,他的怨气已经消掉,他很乐意跟我们恢复很好的关系。都要我们自己去做,不能够轻慢。连那个山神、树神、草木神,不要看到地上的小草,都有灵性,不可以轻慢。那个小草的神就像婴儿一样、像小孩一样,我们要尊重他、要爱护他,常常给他洒一点水去滋润他,他很欢喜、很感激。学了《华严经》之后,我们才晓得,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有机体,就是它有生命,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这个从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就做出最好的证明。水是矿物,你看它有见闻觉知,有见闻觉知它就是有机的,它不是死的。连这种矿物都有,何况植物!所以我们用真诚心对待这个植物,植物就长得非常好,开花供养你欣赏、结果供养你,它欢喜。这些道理我们晓得之后,才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都在修行,没有一分钟一秒钟空过,这样你才能够契入华严境界,才能真正学得像佛。在这个地方,我们简单做个总结,佛是永断妄想分别执著,永远断了,不再会现行;永断分别,这是菩萨;永断情执,这就是阿罗汉。我们要常常记住佛对我们的开示。

  在现前最重要的,我们要修礼敬,中国的古礼《礼记》里面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普贤菩萨十愿头一愿「礼敬诸佛」。不要以为这种礼敬、恭恭敬敬做出样子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是什么?你没有诚意。你如果有诚意,内有敬,外有礼,你就能感动人,而且一定要做成习惯。不但对人,对物、对事都要修礼敬,对事的礼敬是认真负责,对工作;对物的礼敬是要照顾周到,对花草树木的礼敬,照顾周到,对桌椅板凳的恭敬,你是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摆得整整齐齐,是对它的恭敬。这在普贤法里面就叫做修礼敬诸佛。桌椅板凳都是诸佛,《华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桌椅板凳属於无情,为什么?它有法性。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现在我们知道法性里头有见闻觉知,这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一微尘里面有三种周遍。所以它跟我们是一体,你能恭敬它就是恭敬自己、就是恭敬自性,性德的流露。我们失去恭敬,烦恼就起而代之,烦恼现前了。烦恼是什么?傲慢!从傲慢变成嫉妒,从嫉妒变成造业。所以都是有什么?有不敬。为什么不敬?傲慢。要知道傲慢,六道凡夫各个都有;阿罗汉虽然断掉,他还有习气,到辟支佛才习气断掉了。阿罗汉有傲慢的习气,确实他没有傲慢的心,所以习气不好断。我们再看下一段,「第八西北方真实慧菩萨」,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句子我们念得太多了,每一位菩萨出来做报告都是这么好的态度,为什么说这么多遍?这个意思就是这一段非常重要。我们《华严经》念过一遍,这一句就念了几十遍,你的印象就很深,你就要认真的去落实,道理在此地。先学什么?学谦虚,不说他自己有能力,是承老师威力加持。佛是老师,念念不忘师恩,这是什么?孝道。中国文化传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大乘佛法亦复如是,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知恩报恩,时时刻刻不忘。上台做报告的时候,不是我有能力,老师威神加持的。这也变成一种习惯,可是这个习惯非常重要,是孝道、是尊师,所示现的念念不忘。

  『普观十方』,这好像就是含容空有的表现,前面不忘老师的恩,不忘十方大众的恩,十方大众是来听你做报告的,他们来成就你的报告。如果你上台没有人听,你报告做不成了,所以这么多听众对你也有恩德。这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教学相长,师资道合,上台报告是老师,下面听的是学生、听众,听众资助老师的提升,老师教导学生、提携学生,互相都有帮助。特别是在问对的时候,学生有发出问题,有时候老师都还回答不了,回答不了老师就会很认真在查参考资料怎么解答。他要不问,老师就疏忽掉,这一问提醒老师。所以学生帮助老师提升,老师帮助学生成长,彼此互相都有恩德,彼此互相都尊敬。所以菩萨念念不忘老师的恩,也不忘众生恩。我们回向偈里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父母的恩、老师的恩、国主的恩、众生恩,你看佛讲得多么的圆满,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念念不忘成就你自己的大慈悲心。无论在什么时候跟大众讲话,大众多少人?三个人、五个人都是的,几百几千人也是的,只要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这虽然不是说出来,心里头是这样的,这个地方没有说「尔时真实慧菩萨说承佛威神」,他没有说,心里头,这是在这里教我们。我们凭什么能说?凭佛力加持。凭什么能说?凭大众成就我。尤其是一个讲经的法师,居士发心讲经也不例外,也是一样的。

  所以「法师」这个称呼,不一定是出家人。顺便跟诸位做个简单报告,凡是讲经说法的都称法师,在家也称法师。所以在家称居士,那是称一般的,他出来讲经的时候称法师,这才如法。所以这个不分在家出家。再有一个称呼,和尚,和尚也不分在家出家。和尚是印度话,意思是什么?亲教师,这个关系深了,比法师的关系深。法师是尊称,不一定教过我的,我也不一定跟他学的;教我的这个老师,我跟他学习的,他是我的和尚。和尚翻作亲教师,好像现在学校里讲指导教授,你直接跟他学的,这个人称和尚。所以我们在学习,虽然出家了,我称李炳南居士称和尚,他是我的和尚,我的经教是跟他学的,这个要知道。只有比丘、比丘尼那是专门称出家人的,在家人不能称。所以和尚、法师在家人都可以称。这是佛门一般的称呼。

  你从称呼的意思上来说,你就晓得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你看宗教里面称牧师、称神父,他比人是高一级的,他是神圣的代表。佛教不是的,佛教称和尚、称法师都是老师,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只有在学校里面才有,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虽然不是宗教,现在在形式上它变成宗教了,我们也不能反对,但是学佛的人不能不清楚,可不能混为一谈。我们学佛,我们学的是佛教的教育,而不是宗教。现在佛教在世间出现很多的形象,不一样。像我们在一起,我们是接受世尊的教育;可是有一些寺庙庵堂确实是宗教,也不能不承认,宗教的佛教。现在我们还普遍见到的旅游的佛教,寺庙建得富丽堂皇,为什么?做观光旅游的景点。所以那是旅游的佛教,每天观光客川流不息。还有学术的佛教,像这个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哲学系里面都用佛经来开课,它变成学术了。还有,企业的佛教,佛教也办起企业,企业化,这是近代我们才看到的。最后一个是邪教的佛教。我们都要把它辨别清楚,我们到底学的是哪一种?我们目标在哪里?我们学佛希望有个什么成就?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学佛不是求名闻利养,也不是求升官发财,这要知道。我们求的是什么?提升自己的灵性。我们跟著释迦牟尼佛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回归自性。大乘里面,要记住,确实真的是回归自性,但是也不离十法界,这个妙!所以这叫做什么?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在「还源观」里面讲「随缘妙用」,同时提升又不舍弃众生。妨不妨碍?不妨碍。你有分别执著就妨碍,没有分别执著不妨碍。所以你可以很热心全心全力帮助苦难众生,只要没有分别执著就提升了,你看妙用,它不妨碍。如果有妨碍,佛菩萨怎么能乘愿再来?那一来不就堕落了?哪有这种道理?他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一切众生,只有自己更高的提升,他不会堕落的。我们今天会堕落,跟大众一接触就会堕落、就会被染污,是什么原因?我们不是妙用,我们是什么用?染用,一接触就被染污,就这么回事情。他们不染污,不染污就妙!所以我们一接触就染污,一接触烦恼就起现行,这个不行。所以要学,好好的去学,接触的时候是智慧现前,不是烦恼现前,智慧提升,那就叫妙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你看经上这么多的佛菩萨为我们做报告,就是为我们示现、就是来教导我们,我们要会学。宗门里面的老师教导学生常说「你会么?」这句话的意思很深,会就是佛菩萨,不会就是凡夫。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会,理事有障碍,事事都有障碍,不会!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都不外乎妄想分别执著,就出障碍了。

  所以佛教我们放下,不但在佛教,其他宗教里面做祷告,祷告有时候产生很大的力量,现在我们讲能量。为什么它会产生?没有别的,真诚心。就是做祷告的时候,这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个祷告就灵。你们诸位看《了凡四训》,云谷禅师讲画符,画符跟念咒的意思一样,它那个符从这个笔点下去一点起,一直到一道符画完成,里头没有一个妄念,这个符就灵。也就是这一个时间里面,几分钟的时间里面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他画下来是自性里面画出来的,它就灵;如果打个妄念就不灵。念咒也是这样的,大家都晓得《楞严咒》功德不可思议,都学著去念,有没有功德?真的没有,为什么?那个咒太长!不知道有多少妄念在里头,就把这个咒破坏了。所以念咒不如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短,我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没有一个妄念,它就灵。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十念法」,一口气念十声佛号,清清楚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十句佛号灵。莲池大师教我们念四个字比念六个字的更简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十声佛号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这个佛号灵。特别在什么时候?在我们看到些小动物,我们合掌教它念佛,这十声佛号它会感动。如果我们心不在焉,心里还有别的妄念,那你念的就不灵,它听不懂。咒也是如此,所以你看藏密所传的六字大明咒,简单,容易摄心。咒太长了,当然,像楞严那么长的咒里头没有一个妄念,那是相当的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受持、修行愈简单愈好。我们要想理解,那是愈详细愈好。

  《华严经》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讲得透彻、讲得明白。所以人家讲开悟了,悟的什么?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就是这个。说穿了,他悟的就是这么个境界,这是释迦牟尼佛开悟的境界,全说出来了,毫无保留。我们学教,这是听佛详细说出来了,说出之后,是他的,不是我的。我们要做的呢?我们如何求证,佛所讲的这个境界我把它证实,证实之后就是我的境界。所以我们今天接受这个教育,我们能信、能解、能依教奉行,最后行到极处,极处是什么?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我们所证得的境界跟《华严》上讲的是完全一样,那就对了,证明我们证的一点错误都没有。所以这时候的经是给我们做证明,我们的境界跟一切诸佛有没有差别。这是经书的两种作用,给初学的做教科书,给证果的人做证明,你契入的境界是真的还是假的。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段经文,虽然是看了几十年,常常看,那个意思是每一遍都不相同,遍遍有会心之处、有体悟之处,这也说明经是无量义,为什么?因为它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不是像报纸、杂志里面写的文章,长篇大论,你去看看,一个意思,没有第二个意思。看佛经、看世间圣人的经典,像中国的四书五经、十三经也是遍遍有新的意思,从小学习到八十、九十还是有浓厚的兴趣,永远读不厌,那就是它有新的意思。佛经就更不必说了,那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为什么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写得这么好,会里头含无量义?没有别的,你要是明白了,你一想就通了,他讲的时候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写的时候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自性流出来的。如果他讲的时候,他有想「我这个要怎么讲法」,那意思就很简单,就不会有无量义。他写的时候也常常想我这个怎么写,那意思就是一个意思,就这么个道理。这就是说出开悟跟没开悟两个不相同。没有开悟的,他从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语言文字是第六意识流出来的;开悟的人不是的,是从自性里头般若智慧流出来的,它怎么会一样?你真的看清楚、看明白,相信!

  所以我们学经教的时候,早年我都常讲,佛经没意思,你要说佛经有意思,你谤佛。真的是没意思,因为佛讲话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不像我们,我们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说出来、写出来的东西不行,不能跟人家比。你有问题向佛请教,你提出来,佛立刻答覆你,佛并没有想一想这个我得怎么答覆他,没有。所以他统统是从自性流的。他回答你决定没有丝毫错误,帮你解决问题。自性无量的智慧功能,人人都有,就是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把它障碍住,它透不出来。这些道理我们要懂。经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来学习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