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十身 (第一集) 2008/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986集) 档名:29-135-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菩萨代表不退住。十首偈颂我们从第六首看起,先将经文读一段: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
这首是起执著。前面第五首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生死、涅盘俱不可得,都不是真的。有诤就有生死,诤,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诤就是烦恼、就是争论。你看它不说烦恼,它用诤,这个意思好!说烦恼,大家警觉性不高;说诤,警觉性就很高。诤是什么?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正确的,你是不正确的;我比你高,你不如我。我 们想想看,我们从早到晚有没有犯这个毛病?有!在家里跟家人诤,在公司行号里面跟同仁们诤,在社会上跟大众诤。几个人能做到无诤?没有人诤的时候跟自己诤,自己打妄想那就是诤。所以它这个字用得好,警觉性很高。特别是人家批评我们,一定要反驳。只有一种人不反驳,你怎么批评他,你说他善,他也感谢你,你说他不善,他也感谢你,从来没有争论的,什么人?菩萨、阿罗汉。为什么?他了解事实真相,有诤、无诤都不可得。为什么?假名字!《道德经》一开头就讲,「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那个常是真的,名字是假名。道,你要能说得出来不是真道,为什么?真道不能起心动念才能证得,起心动念就迷了。分别,你迷得更重,执著那是迷到极处,那哪里是道?那个不诤的人他心地清净,他心平等,他觉而不迷,看到你诤,他会笑笑,为什么?以前没有悟的时候他也跟你一样,也会诤;悟了之后才回了头,才恍然大悟,佛经讲豁然大悟。
凡圣,实在讲一点差别都没有,从染净上来讲,觉悟心是清净的,迷惑的心是染污的。诸位要晓得,染也不是真的,染在哪里?你细心、仔细去找找,你什么地方染污?外面眼耳鼻舌身,哪个地方染污?里面五脏六腑,你是心染污、还是肝染污?你去找,找不到!就像慧可大师心不安,找到达摩祖师真不容易,正遇到什么?天下大雪。达摩祖师在入定,他去见他,人家理也不理,他在门外站著,门外雪下到雪已经到膝盖,你就知道那个时间站了多久,雪淹没到膝盖。慧可有诚意,并不是看到这样他就走了,他没走!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出家人身上都带著有戒刀,你看出家人穿的衣服,它有两条带子,那是挂戒刀的。把戒刀拔出来,把自己的左手砍掉,左臂砍断,右手拿著左手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才睁开眼睛,你这是做什么?你为什么把手臂砍下来?慧可说:「我心不安,求大师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好,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在这句话里面慧可大师回光返照,去找心。就跟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教阿难,什么是你的心,你说出来?阿难找不到,找了七处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决掉。慧可大师一回光返照,找不到,心到底在哪里?里面这个心脏,心脏不行,心脏它没有灵明觉知。所以就回答达摩祖师「我觅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找心,我找不到。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这里豁然大悟。他悟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跟惠能大师半夜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同样境界。这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就成佛了。
我们今天读这些资料,在佛法里叫公案,我们看到这些资料,能不能开悟?还是迷惑颠倒,为什么?没放下。人家在一句话里头真的放下,诤、无诤都没有了。执著有个无诤也是错误的,我不跟人诤了,你还是凡夫,你没有觉悟,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没有诤、也没有无诤。诤跟无诤是对立的,一边没有了,那边决定没有,相对的!这真悟了。「从前我都跟人诤,现在我不诤了」,没悟,还是原地不动,没有提升。真正提升是念头没有了,诤、无诤的念头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这真的叫彻悟。这个念头没有了,生死没有了;生死没有了,涅盘也没有了。涅盘什么意思?涅盘是不生不死。生死没有了,还有个不生不死吗?哪有这个道理?有不生不死那就是生死。所以不生不死也没有,恢复到心地清净,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真的回了头。所以俱不可得是真相。
可是我们凡夫不会听,看经不会看,为什么?『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凡夫著了相,著了什么相?名字相。你看看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我们看经、听教,听教就是听讲,用什么样的心态?首先教我们「离言说相」,你听讲你不要听他的言语,不要著这个相;「离名字相」,名字是名词术语,有诤、无诤是名字,生死、涅盘是名字,不要执著这个相;第三个「离心缘相」,听懂了很好,听不懂不要去想,为什么?愈想就想错了。这个意思我们在学习经教半个世纪,五十七年,我从开始讲经就常常提到这桩事情。有很多人问我,佛经里头什么意思?我告诉同学们,佛经没有意思。如果佛经有意思,释迦牟尼佛是凡夫,凡夫有意思,圣人没有意思。正因为他没有意思,他的言语,言语记录下来就是文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是一桩事情,所以不著言说相就不著文字相。读经、看经不著文字相,就跟听经的时候不著言说相是一个道理,它没有意思。因为没有意思,所以它里头有无量义,这里头趣味无穷。这一部经摆在面前,就是同样这首偈,昨天我跟你讲了两个钟点,今天同样一首偈我又跟你讲两个钟点,跟昨天讲的不一样,这怪了,无量义!如果它有意思,有意思就不能有第二个意思,没有意思才有无量义。所以深说、浅说、长说、短说,无不是随缘应机施教,帮助人觉悟而已。
你看看,见性是什么样子?释迦牟尼佛说出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见性的样子;六祖惠能大师见了性说出二十个字,就见性的样子。二十个字不少,《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多,他们两个境界是平等的、是相同的。如果你见了性,你一看到经文,一听到音声,你看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不会看经文,他听,他听你念经,他就懂得,他能给你讲,把你讲开悟了,这个本事可了不起!你不开悟他也跟你讲,帮你种善根。佛说经、菩萨说经、祖师大德说经,说的是什么?前面说过,所说的是自性的流露。自性怎么流露?自性是众生有感,自性有应。就像什么?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水装在瓶子里面,我们有感,我们用善意去感,你看它回应的,结晶的图案很美;我们以恶意去感,它结晶的图案很丑陋,自然的反应,它有什么意思?每个人用爱心去感,它都给你应,你看应的都非常美,但是图案不一样。为什么?你个人的爱,两个人同时爱,程度不一样,性质不一样。有人是清净平等心里面的爱,有人是感情里面的爱,它怎么会一样?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你看它反应出来的图案,没有一个相同的。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我自己前一个念头的爱,跟后一个念头的爱也不一样。到底差别在哪里?差别我们自己不知道,从反应上知道,反应的图案大同小异,它不会是一样的。这就说明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妙极!
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发现那个图案是一样的?有,不是没有。要到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那时候图案一样的,绝对不会有两样的,究竟圆满的觉悟,究竟圆满佛。所以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佛佛道同」,那完全同;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尽的时候,都不一样,大同小异。这些道理,我们现在总算是搞清楚、搞明白,没有怀疑。佛法里面讲「忍可」,无生法忍的忍,这个忍有同意的意思、有赞成的意思。佛说这个话我们赞成、我们同意,没有怀疑。所以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追逐这些假名、这些假相,现相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取前面讲的二法,这个二法就是对立的二法,相对的二法,生死跟涅盘是相对的,有诤跟无诤是相对的,凡夫跟圣人是相对的,凡圣是相对的。还去追这些假名字,你取这个法、著这个法,「取」是什么?取是分别,「著」是执著。你在这些假名假相里面生起妄想分别执著,这里生起「著」,执著。
后面这两句说你的损害,『此人不如实』,你对於事实真相不知道!『不知圣妙道』,圣是圣人,是诸佛如来所证得的妙道,妙道是什么?就是自性。宗门里面称明心见性,教下称大开圆解,我们念佛人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妙道,圣妙道,大开圆解,彻底明白了。所以你看佛所传的这些支派,用的这些名相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明心见性就是大开圆解、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一而三,三而一。大开圆解是什么都明白,见了性,宇宙之间一切万法,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明白了。他不起心、不动念就明白了,起心动念就迷了。这桩事情我们要细细去想想,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为什么把起心动念放下,你就全明白了。大乘教里面佛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什么?把你所知所觉的全放下。你要不放下,不放下就变成所知障,你的解就不能圆,你的知就不是真觉。所以你放下,为什么要放下?因为自性里面没有一样东西,觉也没有,知也没有,什么都没有,那是自性。
动个念头,自性就失掉,就不是自性,自性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妄心离不开真心,真妄是一不是二,但是它的作用不相同,阿赖耶是迷,真心是觉。阿赖耶里面有六道、有十法界,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不但是六道十法界没有,连实报庄严土也没有。「妄尽还源观」里面讲得清楚,也是用最少的文字把这些事实真相,佛经的名词叫诸法实相,就是万事万物它的真相说出来了。我们有没有听懂?这个不必问别人,要问自己,自己真放下就听懂了,没有放下没听懂。真放下了就见性、就大开圆解、就得一心不乱;没放下,这三个都得不到,这事实真相。这个经实在是太好!处处给我们提示,一遍一遍的提示,不要紧,今天不悟没关系还有明天,天天学锲而不舍,总有一天豁然大悟,我们大功告成了。可是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要你天天放下,不要有执著,知道执著是错误,你看这么多菩萨都跟我们讲,执著是错误的。他们见性,他们成佛,为什么?他真放下。这是这首偈的意思。我们再看下面第七首,这统统讲的是法,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
这首偈可严重了,为什么?讲到佛。你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后一」,这讲迷,下面八、九、十是讲悟,迷里面就到这个地方,它最后的一首执著佛。「执佛中」,也是「上半执,下半损」,前面两句是执著,后面两句是损失,损害。我们现在是不是执著?执著!「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这不是执著吗?这不是假的,这都释迦牟尼佛说的,祖师大德也如是说,我们也是这么执著。可是真正明白人,说阿弥陀第一有没有错?没错,阿弥陀佛确实是第一。我们讲释迦牟尼佛第一行不行?行,释迦牟尼佛也是第一。为什么?《华严》教给我们主伴圆融。好像一切诸佛在大会里面,哪个上台做报告他第一,他报告完之后下来,第二个佛去报告那又是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主,主席不是独一,是任一,任何一尊佛都是第一,没有第二。我们看,例子很多,《楞严经》上讲的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说出他自己修行的法门,每个人学的不一样,到后来都是明心见性,都成佛了。所以佛问,你们是哪个法门第一?每个菩萨都说我这个法门第一,我成就了。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常常做比喻说,譬如我们眼耳鼻舌身五官,我们眼睛第一,耳朵呢?耳朵不行,耳朵第二,鼻子第三,这人生病了。只有眼睛好,其他都坏了,这不是生病了吗?眼睛第一,耳朵也第一,鼻子也第一,样样都第一,这人健康。要知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哪有不第一的道理!不但是现在佛各个第一,过去佛也是各个第一,未来佛还是各个第一,要懂得这个道理,没有第二。所以第一是称赞的名词,我们必须知道,於是你对一切佛你都非常恭敬。
可是你学,你学得跟一个人学。八万四千法门无比殊胜,好像一个大学开了多少科系?开了八万四千科系,这学校可真了不起,每个学系都是第一。你不能一起学,你要一起学,好了,咱们依现在学校算,你念一个学系,四年就毕业了,八万四千个学系再乘上四,你学到哪一年才能毕业?所以你学一门,一门,你看四年就毕业了,你的学位就拿到;你统统都学,毕不了业。你从这一个法门修学成就了,这个法门对你来讲就是最殊胜,就是第一,其他法门也是第一,我跟这个法门是第一。我们今天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选哪个法门?我们选阿弥陀的净土法门。如果我对於这一门,我说这门第二,别的那一门第一,你能成就吗?你不能成就!由此可知,世尊说这些话用意在哪里?善巧方便接引众生。法门真的是平等,没有难易,各人根性不一样!这就像药铺一样,你看药铺里面药多少?每个药都第一,对不对?它能把病治好,没有第二的。你害的是什么病,哪几服药对你是对症,你一吃,病就好了,这就第一。不对症呢?不对症你一吃的时候病加重,甚至於吃死了、药死了。你不能怪它,它对另外一种病它第一,都是第一,没有第二,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可以称第一,你不能执著这是第一,那是第二,这错了,没有第二的。只有什么?这个法门对我的根性,那个法门不对我根性。这是事上有差别,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这总要懂得。
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执有三义」,第一个「佛佛相望」,就是佛跟佛来做比较,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佛佛相望,我们执著阿弥陀第一,这对我们的根性,所以一定要懂。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第一,为什么?他是教主。你看看,很多教下的大雄宝殿供养的三尊佛,当中是释迦牟尼佛,东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手这一面,供的是药师佛,药师佛在东方;阿弥陀佛供在释迦牟尼佛右手,西方;释迦牟尼佛在当中,释迦牟尼佛第一。为什么?娑婆世界他是主人,那佛来的是客,客在主人的两边。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当中,东面是药师佛,西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的位置就不一样,在阿弥陀佛的世界他是主。就好像学校,你到哪个学校,校长接待贵宾的时候,校长一定在主位,其他学校的校长他是客人,宾客,分坐在两旁。我们校长到别人学校去,别人学校的校长他是主,他第一,我们的校长也站在两旁边。所以佛法里面讲第一不是独一,独独他是第一,不是的,任一,每一个都是第一,看在什么场合,位置有变化。这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礼,这是属於礼节。佛佛相望,我们一定要懂这个,懂这个说并没有情执在里头,没有分别执著在里头对的。为什么要这样说法?这是方便善巧接引众生,目的在此地。
佛所说的一切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是方便法,有没有真实?没有真实,真实说不出来。你要从方便里面悟入真实,你只要悟入真实,方便法就统统变成真实法;你要不悟,不悟它不是真实法,对你讲不是真实法;对那个当机的人来讲、悟入的人讲是真实法。不是真实法,他怎么能明心见性?他怎么能大开圆解?所以它是真实法。没悟入的时候不是真实法,这里头说得再多,诸位要是细心的话,你能体会得到。什么叫当机?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当机。你心里有这些东西就是方便法,你不能悟入。看破、放下是总原则、总纲领,八万四千法门,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统统都是叫你放下。你真能放得下,放下执著你听经就能听懂,就能契入,契入并不圆满,你所得的正觉,向上提升正等正觉,再向上一著无上正等正觉。正觉称为阿罗汉,正等正觉称为菩萨,无上正等正觉称为佛陀,要知道这些全都是假名,不能执著,执著时就变成佛学,你还是凡夫,你什么都证不到。这个意思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
大师跟我们说第二个意思,是「三身等相望」,这个等,佛经上有四身、有五身、有十身,所以用一个等字。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应身),这是讲得最多的,大小乘教里佛讲得最多三身。在华严会上就三身来讲,法身叫毗卢遮那,报身叫卢舍那,应身就释迦牟尼,这是三身相望。三身相望哪个是第一?大家晓得法身第一,报身第二,应身第三,这也是方便说。真的呢?真的,三身是平等的,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悟入之后,应化身也是法身、也是报身,没有差别,三身、四身、五身、十身是佛的方便说。十身,那个十不是数目字,是代表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什么?无量身!没有一个身不是自己身。像我们一个身体,你看我们每根汗毛都算一个身,每个细胞是一个身,每个器官是一个身。一个器官里头多少细胞,有多少身?就是我们一身,自己身上你细细去观察,无量身。你说哪个细胞不是自己?哪根汗毛不是自己?现在科学家再分析,汗毛、细胞还可以分析,分析成分子,分子再分成电子、分成原子、分成粒子、分成夸克,现在所谓是基本粒子多少?一个耳朵就是无量无边身,何况这个身体,又何况一切万法,为什么?一切万法是自性生的,一切万法是不是自己身?是!是什么身?法身。法身是一切万法,应化身是不是一切万法?报身是不是一切万法?是,没错。分就错了,执著就错了,不执著就对了。
这一段有《钞》,我们把清凉的开示念一念,意思刚才都讲过,念一下。第一,「《钞》一佛佛相望者,如云」,譬如说,「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能摄众生,余则不能」,其他的佛没有这个。「礼於此佛,灭罪则多,礼於彼佛,灭罪则少」,这不就有分别了吗?阿弥陀佛第一,阿弥陀佛最殊胜,拜阿弥陀佛灭罪很多,低头一拜灭罪恒沙,拜别的佛灭罪就不如阿弥陀佛。下面说「不知诸佛行愿功德无不平等,随根随缘,说有优劣,故为颠倒」,这不是真的。不平等是在哪里?不是在佛,是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根性不平等,所以看到佛好像不平等。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决定不能执著外面境界,要把自己内心分别执著放下就对了。你真的放下执著,你成阿罗汉,这个时候我要告诉你真话,你看到一切众生都是阿罗汉;你能把分别放下了,你成菩萨,你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你能够在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了,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叫什么?这叫境随心转。
境界里面给你说,无佛、无菩萨、也没有阿罗汉,你自己到什么境界,你看的境界跟你相同。你成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成菩萨,一切众生成菩萨;你证阿罗汉,一切众生都是阿罗汉。你要想到如果反过来想,你是个魔,看一切众生都是魔,看佛菩萨也是魔;你是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就是说本来无一物,这些万事万物从哪来的?从心想生。我们对於这些现象才真正找到答案,是从心想生,心要不想,什么都没有了。心想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的起心动念从来没有暂时停过。虽然生灭的念头是如此的微细,弥勒菩萨给我们所说的,这一个念头多长的时间?我们要记住,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微细四相,每一念头有微细四相,微细四相占的时间多少?再乘四。微细的四相就是生老病死,我们有情,无情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我们就用成住坏空来说,成住坏空四相,微细四相,那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再乘上四。菩萨告诉我们,念头起灭太微细,不可执著,你执著不到,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佛说我们颠倒,我们真的错了。
第二「三身等相望者,谓念化身,功德则少,乃至法身,功德则胜等」,这讲法身、报身、应身。下面说「而言三身等者」,三身等,它有个等字,等是什么意思?「等取四身、五身、十身、无量身」。这些名相《佛学辞典》统统查得到。我们今天学的是《华严》,《华严》里面讲十身,十身前面说过,我们怕的是同学有今天才来听的,前面没听到过的,我们在此地把它温习一下,不必像前面说得那么详细,略略的说一说就行。第一个叫「菩提身,如来於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正等觉,名菩提身」。这是什么?修行证果的时候,菩提是印度话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彻底的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见性你是凡夫身,见性之后你是佛身,菩提身就是佛身。为什么说菩提?实在讲,菩提树原来它也不叫菩提树,佛在这个树下开悟,以后这个树就叫菩提树。印度人称这个树叫毕钵罗树,佛在这个树下成道,怎么成道的?降伏外魔。外魔是什么?是外面所有一切的诱惑,名闻利养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权力、地位的诱惑,这都是外面的。也就是自性里头没有,这外面所有一切引发你的烦恼,让你造作种种的业报,都称之为外魔。佛用什么方法降伏?放下就是!佛在大树底下入定,万缘放下,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做给我们看的。
他十九岁出来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我们能够体会到的,他问题疑问不能解决。学了十二年,跟印度学术、宗教那个境界相等,对於六道里面的事情一清二楚。我们可以说,六道里面形相、现象,六道里面这一切状况、业因果报都清楚。你行善,三善道受报;你得定,那就是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你搞贪瞋痴,那就是三途果报,这个他统统清楚。可是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个问题在当时没有人能回答。所以他把十二年所学的放弃,这一放弃就入更深层次的禅定,所以豁然大悟,明心见性,成等正觉。这个地方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注解的文字都是四个字一句,省略了,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尊重他,称他现前这个身叫菩提身,彻底觉悟!这一觉悟,问题没有了,全都明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部现前,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他还示现跟我们凡夫一样,经典里面称作现劣应身,劣是什么?跟我们凡夫身一样。如果他要现他真正的身那是报身,这个时候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现这个身,要是现这个身,把众生吓跑了,众生不敢跟他学了。你是神,你成神,我们凡夫怎么能比得上?他示现跟我们凡人一样,那就容易亲近,而且怎么样?欢喜亲近他,看到他都想跟著他。这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想现什么身,不是,他要有想他又变成凡夫。
所谓是降伏外魔,要晓得这个外魔往深处去想,你看,见思烦恼是不是魔?它折磨你。尘沙、无明是不是魔?是,尘沙、无明是什么东西?现在所讲的知识。你追求知识辛不辛苦?做个专家学者,一生的时间都在图书馆里面,天天在查资料,天天在找寻,提升自己的知识,这在佛法叫尘沙烦恼。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为什么?学问无止境,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怎么能学得完?不要说一辈子学不完,十辈子也学不完,一百辈子还是学不完,怎么办?不学就圆满了。这怪事情,不学就圆满,释迦牟尼佛把它放弃却圆满。为什么?因为学的时候,愈学多,所知障愈严重,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透不出来,不能学。不能学,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还是叫我们学?要很用功去学习大乘,学没错,学不能执著,执著就错!执著你就变成知识,不执著呢?不执著就是智慧。你懂得这个事实真相,学行,不学也行,这就随我们自在了。对我们这些根性的人说,这老师从前告诉我,学还是有好处。老师告诉我,譬如不学,你开悟要十年,十年才能开悟;如果你学,学了不执著,大概五年就开悟,你能够把你开悟的时间提前;可不能执著,执著就永远不会开悟。老师这个提醒好,我们明白了;换句话说,学佛的人,一定要常常住在清净心上。要住清净心,你就一定不能执著、不要分别,分别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不分别、不执著,学好,真的,世尊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不定在哪一句下就彻悟了。这叫菩提身。
第二个叫「愿身,如来本愿,周遍法界,誓度一切众生,从知足天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名愿身」。这个愿是本愿,是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不是学得来。我们从一个浅显例子里面来观察,譬如我们的左手,这里有痛痒,这个地方有痛痒,你右手会不会去帮助它按摩,摸摸它?你要问右手为什么要去帮助左手?为什么?自然的,没有理由的,这就是愿,这就是行。到你真正觉悟了,你证得无上菩提,你晓得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你自己的身,叫法身。众生在受苦难,迷惑颠倒,你是不是要帮他?就跟左手有毛病、痛痒,你右手要不要去帮助它?右手觉悟帮助它,没条件。所以叫无缘大慈,无缘,缘是理由、是条件,没有条件、没有理由,他当然就帮他。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感有显感,显感是众生求佛来帮助,佛当然来;还有一种,众生没有求佛,他也来,叫冥感显应。为什么?同一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真正悟入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你看看这个现象的发生,起心,宇宙现象发生了;动念,正报发生,我出现了。
依正有三个特性,它都本来具有的,第一个「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周遍法界,一个善念、一个恶念统统周遍法界。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那你就错了,谁不知道?是你自己不知道,诸佛菩萨,讲法身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你起的什么心、动的什么念,你能瞒谁?瞒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里面是哪些?是真正愚笨、业障深重的他不知道,人!鬼神有报通,鬼神都知道,鬼神知道的有限,但是有限,我们听到之后也都感到毛骨悚然。为什么?他能知道你过去,你过去生再过去生,大概过去三、四世,小鬼、小神都知道;那些大的神,他能知道十几世、二十几世,你祖宗一代一代的他都能给你知道。阿罗汉佛在经上讲能知五百世,法身菩萨那就圆圆满满的无所不知。所以不能瞒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老实去做个好人。过去做错了赶快忏悔来得及,佛菩萨不会怪你,鬼神也不会怪你,只要你真的肯改过。佛菩萨,你不改过,佛菩萨也不怪你,但什么人怪你?鬼神怪你,尤其是你的冤亲债主他不会放过你。但是你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他也佩服你,他就不找你麻烦,顶多谈谈条件,你给他做点好事,给他回向就化解了,那我们在菩提道上就没有障碍。所以要晓得,性德里头是自然的周遍法界,一动念就周遍法界,就跟宇宙那个形成是同样快速,不可思议。
你看第二个特性「出生无尽」,变化,就像万花筒一样。出生无尽变成什么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就从这出生的。还有一个就是「含容空有」,你的心量原本就是这样的,包空就是心包太虚,太虚是空,包空;含有,有就是量周法界。遍虚空法界里面所有一切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统统包含,你看你心量多大,现在变成什么?现在变成连个人都不能相容。所以修行,现在有些同学,我们看到蚊虫蚂蚁也是菩萨,见到蚊虫蚂蚁、见到蟑螂、见到老鼠,都合掌「老鼠菩萨,蟑螂菩萨」,确实心里很恭敬。但是对人不恭敬,看到人还讨厌,那就是人比蟑螂、蚂蚁都不如,你说你修的是什么行,你能有感应吗?我们是真修、还是假修?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比没有觉悟的时候好,他开始有点觉悟,他那个觉悟是片面的,他不是圆满的,所以他还是有障碍。我们晓得,这三种周遍,周遍法界。誓度一切众生,这你都发愿,四弘誓愿你天天都在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天天在发,有人早课、晚课里面都发。所以我曾经跟大家说老实话,早课干什么?早晨骗佛菩萨骗一次,晚上又骗一次,你根本就没做到。一天骗两次,还要让佛菩萨保佑你,这便宜到哪去找?不可能的事情,说话要算话。你有没有度众生的意念?度是什么?帮助众生,帮助他断恶修善,这就是帮助他不堕三途;帮助他破迷开悟,是帮助他永脱六道轮回;帮助他转凡成圣,我们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转凡成圣。
你真有这个心,真肯干,肯干,我现在没有能力,我是有这个心,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的,只要你肯干,佛力加持你,你就能做到;你不肯干,佛想加力量给你加不上,这是真话。譬如上讲台讲经,我们初学的时候觉得这个事情难!我们学了这点东西怎么敢上讲台?早年学佛的那几年,从来没有发这么一个心我发心去讲经,没有,不敢。只想发心去听经、去学教,发这个心,从来没有动个念头说发心去讲经。这个错误观念很深,老师怎么劝,也不敢发这个心,跟老师这个我做不到,我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李老师在台中开了个班,经学班专门培养讲经的人才,有二十多个同学。他开班大概才两个月,老师一个星期上一堂课,大概也就差不多上了七、八堂课,七、八个星期了,我刚好到台中,老师说「你到我们经学班去看看好不好?」这个可以,我到经学班去做学生,去旁听,坐在最后一排,老师要我去看看。我听了一堂之后,下课时候我跟老师说,这个我可以参加,我已经看到这些人。这个班上不可思议,这些同学当中有一半,二分之一,一半小学毕业,我初中毕业,我比他还强一点;另外一半,是一半里头一大半初中毕业;大学毕业的没有,只有一个人大学念了二年,大学二年级,是我们班上学历最高的,只有一个。高中大概二、三个,初中的是六、七个,十几个小学毕业的。我看到小学毕业都能讲,我说老师,我可以试试看。所以老师用这个方法,把我带进经学班。
我在经学班里面听了,我记得是十三部经,老师教学,怎么讲?完全是复讲。老师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讲一遍给你听,你好好的记住,过几天你上台把老师所讲的重复讲出来,漏掉不要紧,不可以增加,这么一个教法!这样教法我就得了方便,我的记忆力很好,理解力也可以。所以老师讲一个小时,我在一个星期之内,我能够强记,一个星期之内我能够讲到九成半,也就是老师讲六十分钟,我至少可以讲五十五分钟,有这个能力。这一班同学都不如我,所以我学得很快。老师是两个同学一组,学一部经,大概一部经的分量是五次讲完,也就五个星期,一个月的样子,五个星期讲完。两个同学,一个同学讲普通话,一个同学讲闽南语,好像是翻译,其实他不是翻译,他们两个人用同样的讲稿,这样训练学生。到以后我们才知道,佛门里面培养法师,自古以来都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谁起头的?阿难尊者起头。阿难尊者结集经藏,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重复讲一遍,叫复讲,同学把它记录下来这成为经典,所以阿难开头。从那个时候起世世代代培养讲经法师,都是这个办法。但是从前并没有经学班,是老师在大殿里面讲经,听众很多,听众里面有优秀的、有能力讲的出来讲。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安排时间让你复讲,这么样学出来的。
原则就是你只能讲老师的,你不能够添加;跟阿难尊者一样,你可以复讲释迦牟尼佛的,你不能在佛所讲之外加上自己的意思,不可以。能够复讲个一部经、两部经,我们学的是小部经,一部经讲演的时间大概只有五个小时,就把一部经讲完,一部《弥陀经》也是如此,五次就讲完了。所以我在台中十年,听老师这样的讲经,大大小小听了三十几部。没有出家之前十三部,以后再回到台中继续去学,小部经学了三十几部,大部经学了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老师也是一个星期讲一次,这部经讲了三年圆满,我记得总共讲了一百三十多次。我跟老师报告,老师说你是有心人,我们都不知道讲多少次,只知道讲三年。一百三十几次。我们复讲也是一个星期讲一次,我这个《楞严经》复讲,讲经的基础才真正奠下来。老师星期三讲,我是星期四讲,就是第二天我复讲,听众多少人?六个人。我们在台中有七个同学,这是我们自己组成一个经学小班。《楞严经》是我一个人专讲,我已经出家,我讲,六个同学听,听完之后大家来批评。这部经讲完了,对於上台讲经教学真的有了信心。
所以就在那个时段,有一次好像是过年的时候,腊月,台北善导寺请我去讲《普贤行愿品》,七天,才一个星期。香港有谢道莲居士、圣怀法师他们两位碰到了,碰到就是听我讲经,七天他们统统听下来,听了很欢喜,邀请我到香港来讲经。过了年之后他们邀请我,我第一次到香港是一九七七年。邀请我讲《楞严经》,《楞严经》已经讲得很熟了,在这边讲了四个月,每天讲,一天两个小时。前面两个月有翻译,后面两个月听众说不要翻译,我们能听得懂。所以他能听得懂普通话,我也能听得懂香港话,我也能听懂,我不会讲,我会听,我们可以互相在一块交流。所以真发心他就有三宝加持。我们把这些经验向老师报告,老师说「对的,自古以来许多这些大德,讲经不能不准备,有充分的准备。可是上了讲台之后,不一定是照你准备东西讲的,有时候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展开经卷意思就来了,从哪里来的自己不知道。」真的一点都不错,怎么来的?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佛菩萨加持我们这个身体就有应,就好像附身一样,佛菩萨附在这个身上,哪里是自己讲的?讲出来之后听听,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不知道是自己讲的。众生里面,听众里面,如果有相当程度的,那讲得就更好了,感应,应机而说。所以这么一来,对於学教讲经才真的接受了。这从前章嘉大师是勉励,但是不敢,没有发这个心,章嘉大师劝我出家学释迦牟尼佛。而是李老师用这些善巧方便,把我们这个讲经的心愿落实,这都是老师的善巧方便。
释迦牟尼佛这是讲他一段,所以文字不多,说他因缘,他曾经发了誓,四弘誓愿。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因地上所发无量无边的大愿,把它归纳起来都不出这四条。所以这个四条,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共同的大愿。他示现的从兜率天下降到人间来,兜率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知足,这意思好,知足就成佛,不知足就是凡夫。他为什么不从夜摩天、为什么不从忉利天下来,一定要从兜率天?知足。所以人不可以不知足,知足常乐。不知足呢?不知足忧患,患得患失,那个生活,生活得很苦、很可怜,知足就快乐。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现的知足,你看日常生活,日中一食出去托钵,身上只有三衣,他们是生长在热带,这个衣著很简单,三衣就够了。晚上睡觉这个衣服当被盖,白天时候披在身上,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知足!够了。一生过的是旅游的生活,没有一定住的地方,休息都在野外,找棵大树底下入定。学生跟他一样,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相当大的一个团体,都在树林里面生活。为我们示现知足常乐,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说到他真的做到。那我们怎么学他?记住一个原则,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只要彻底放下,也不必去学释迦牟尼佛一定要到大树底下入定,一定要去日中一食,去托钵。你现在日中一食托钵,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供养你,人家说你叫化子,老远就把你避开了。不像佛陀在世,佛陀在世那个时代,一般在家人对於出家人很尊重,看到托钵来了,来的时候都非常乐意供养。所以在香港这个地方托钵,没人供养,这个一定要晓得。只要真的把分别执著放下就行了,就跟佛陀时代没有两样,生活随缘,决定不攀缘,这样就好!
「说法利生,酬宿因愿」,因为宿世曾经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用什么方法度?教学,这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做过法会,没有带著人在一起念过佛,没有;也没有带人在一起参禅,没有。至於修行是你个人事情,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你喜欢哪个法门你就照那个法门修。佛对大众,大众每天在一起上课听讲经,听教,而且教学多半是学生提出问题,佛来解答。没有人提问,佛自己说的很少,不多;都是学生提问,佛提出来教导。同学们有时候在一起研究讨论,那属於论;经是佛上课的,现在流传下来就教科书,从前佛所教的。你看到论,论是同学在一块的时候研究讨论,这些记录、这些报告。戒律是佛陀跟那些弟子日常生活的规矩、仪规,所以戒是佛身,言是佛教、是教学,禅是佛心。禅是什么?清净,是定慧,禅是定慧,定慧是佛心,心地清净就生智慧。他老人家从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所以你要是了解,我们就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用现在的话说,职业老师。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是人,我们中国说圣人,印度人称佛陀。佛陀是觉悟的人、明白的人,对於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他明了,他都知道,这种人称之为佛陀。菩萨也是个觉悟的人、明了的人,但是他还不能说全部明了,他还有些不明了,佛陀是全明白了。所以菩萨是佛的学生,还没毕业;阿罗汉,那是佛初级班的学生,菩萨是高级班。佛教是这么回事情,总得要晓得,要搞清楚。
所以学佛,不管你学的是哪个法门、哪个宗派,你不能不上课,每个宗派一些经典都是佛说的,那你应该学习。我们净土宗经典最少,祖师大德加进去的也只是五经一论,净土宗的课程。《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大至势菩萨念佛圆通章》叫五经;一论是《往生论》,天亲菩萨造的。那是天亲菩萨依照经典修学念佛往生,成绩的报告,是他自己修学的报告,流传给后世跟我们分享,来勉励我们,他老人家现身说法。所以五经一论就六样东西,所有宗派里面这个宗派典籍最少,少就容易学,非常适合於现代众生的根机。为什么?它不妨碍你工作,它不妨碍你家庭,它不妨碍你一切应酬,这句佛号行住坐卧都可以念。大众在一起的时候心里可以默念,可以不出声,所以这个法门真是叫无障碍法门。你真干,心里头真有佛,除佛之外全放下,你就决定得生,可以跟世间和光同尘,一点妨碍都没有。所以我听说有许多学佛的人,他搞错了,认为学佛持戒,跟家里人生活就要隔开,这错了。有些宗派真的是要分开,这净土宗不需要,净土宗是心里有佛,不拘外面形式。
所以你真的学会这个法门,你看普贤的十愿,这净宗最重要的十愿,《华严经》上讲的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世尊在大乘教里面讲的四摄法。你只要把这个抓住,十愿、十波罗蜜、四摄法,你用在家庭里面夫妻和合,白头偕老,你一家人快乐,真正是幸福圆满的人生,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要在生活里面去修清净心,只要你放下分别执著,你就得清净。心里有佛,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为,都能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做得很好,表演得很好,如理如法,你的家人没有一个不欢喜,所以先度家人!你跟家人格格不入,你怎么能度他?譬如饮食,你没学佛的时候吃肉,现在学佛吃素,可以跟家人在一起一桌吃饭,他们吃肉,你就供养他肉,他们吃肉,你吃青菜。过个几年的时候你身体愈来愈好,他们身体毛病都来了,这还是吃素好,你不必劝他,他自然就吃素!尤其中年以上。所以不要强迫,不要说吃肉这个东西有罪过,那说得愈说他愈难过,你们家庭对立,家就不和了。家和万事兴,你家一不和,这学佛学坏了,不是佛法有问题,是你自己误会,你学错了,这不可以不知道。佛法永远是慈悲的,永远是和谐的,如果发生家庭不和,那你就要特别留意,要认真去反省。你要肯定佛法没有错误,你自己学错了,哪有这种道理!
不但佛法与世法不冲突,佛教跟世间所有宗教都不冲突,一切法没有冲突的。为什么?它自性现的,哪来的冲突!冲突从哪生的?冲突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里产生。佛里头佛没有,经也没有,教也没有,真正出家人修学的也没有。你想想都是你自己胡思乱想,你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对於佛经的意思没有了解。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不解如来真实义,产生许多错误的观念,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个样子反而破坏了佛法,让很多没有学佛的人产生误会,学佛的人也被你误导,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学佛这桩事情,你看看,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得很清楚,阿难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学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事情。这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教学佛是什么?学佛头一个条件要找明师,这个明是明白的明;不是有名气的,名气大的,不见得是真正的好老师。是个明白的老师,也就是说这个老师有修有证,这是好老师。
现在找这个老师不容易,找证果的难,但是至少他是有学有修,不离开经教的,你找这样的老师,就不会错!佛法是师道,要孝亲尊师才能够入佛门,才能够学佛。所以千万不可以误会,如果有这些矛盾产生,你不要怪别人,回过头来自己学错了。如果都像你这样学佛,释迦牟尼佛还能传得下来吗?早就被淘汰掉了。大乘教里佛常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在家里叫一家人都不好受,你在一个团体里叫那个团体的人都不舒服,这是完全违背了佛教。这样的佛教,首先我就不愿意接触,我就不愿意学它,为什么?没有用处!佛家讲大慈大悲,那慈悲何在?你根本没有慈悲。所以你一定要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你才能做得正,解,解得清楚,做得正,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佛法。这说到愿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菩萨代表不退住。十首偈颂我们从第六首看起,先将经文读一段: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
这首是起执著。前面第五首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生死、涅盘俱不可得,都不是真的。有诤就有生死,诤,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诤就是烦恼、就是争论。你看它不说烦恼,它用诤,这个意思好!说烦恼,大家警觉性不高;说诤,警觉性就很高。诤是什么?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正确的,你是不正确的;我比你高,你不如我。我 们想想看,我们从早到晚有没有犯这个毛病?有!在家里跟家人诤,在公司行号里面跟同仁们诤,在社会上跟大众诤。几个人能做到无诤?没有人诤的时候跟自己诤,自己打妄想那就是诤。所以它这个字用得好,警觉性很高。特别是人家批评我们,一定要反驳。只有一种人不反驳,你怎么批评他,你说他善,他也感谢你,你说他不善,他也感谢你,从来没有争论的,什么人?菩萨、阿罗汉。为什么?他了解事实真相,有诤、无诤都不可得。为什么?假名字!《道德经》一开头就讲,「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那个常是真的,名字是假名。道,你要能说得出来不是真道,为什么?真道不能起心动念才能证得,起心动念就迷了。分别,你迷得更重,执著那是迷到极处,那哪里是道?那个不诤的人他心地清净,他心平等,他觉而不迷,看到你诤,他会笑笑,为什么?以前没有悟的时候他也跟你一样,也会诤;悟了之后才回了头,才恍然大悟,佛经讲豁然大悟。
凡圣,实在讲一点差别都没有,从染净上来讲,觉悟心是清净的,迷惑的心是染污的。诸位要晓得,染也不是真的,染在哪里?你细心、仔细去找找,你什么地方染污?外面眼耳鼻舌身,哪个地方染污?里面五脏六腑,你是心染污、还是肝染污?你去找,找不到!就像慧可大师心不安,找到达摩祖师真不容易,正遇到什么?天下大雪。达摩祖师在入定,他去见他,人家理也不理,他在门外站著,门外雪下到雪已经到膝盖,你就知道那个时间站了多久,雪淹没到膝盖。慧可有诚意,并不是看到这样他就走了,他没走!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出家人身上都带著有戒刀,你看出家人穿的衣服,它有两条带子,那是挂戒刀的。把戒刀拔出来,把自己的左手砍掉,左臂砍断,右手拿著左手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才睁开眼睛,你这是做什么?你为什么把手臂砍下来?慧可说:「我心不安,求大师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好,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在这句话里面慧可大师回光返照,去找心。就跟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教阿难,什么是你的心,你说出来?阿难找不到,找了七处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决掉。慧可大师一回光返照,找不到,心到底在哪里?里面这个心脏,心脏不行,心脏它没有灵明觉知。所以就回答达摩祖师「我觅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找心,我找不到。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这里豁然大悟。他悟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跟惠能大师半夜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同样境界。这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就成佛了。
我们今天读这些资料,在佛法里叫公案,我们看到这些资料,能不能开悟?还是迷惑颠倒,为什么?没放下。人家在一句话里头真的放下,诤、无诤都没有了。执著有个无诤也是错误的,我不跟人诤了,你还是凡夫,你没有觉悟,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没有诤、也没有无诤。诤跟无诤是对立的,一边没有了,那边决定没有,相对的!这真悟了。「从前我都跟人诤,现在我不诤了」,没悟,还是原地不动,没有提升。真正提升是念头没有了,诤、无诤的念头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这真的叫彻悟。这个念头没有了,生死没有了;生死没有了,涅盘也没有了。涅盘什么意思?涅盘是不生不死。生死没有了,还有个不生不死吗?哪有这个道理?有不生不死那就是生死。所以不生不死也没有,恢复到心地清净,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真的回了头。所以俱不可得是真相。
可是我们凡夫不会听,看经不会看,为什么?『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凡夫著了相,著了什么相?名字相。你看看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我们看经、听教,听教就是听讲,用什么样的心态?首先教我们「离言说相」,你听讲你不要听他的言语,不要著这个相;「离名字相」,名字是名词术语,有诤、无诤是名字,生死、涅盘是名字,不要执著这个相;第三个「离心缘相」,听懂了很好,听不懂不要去想,为什么?愈想就想错了。这个意思我们在学习经教半个世纪,五十七年,我从开始讲经就常常提到这桩事情。有很多人问我,佛经里头什么意思?我告诉同学们,佛经没有意思。如果佛经有意思,释迦牟尼佛是凡夫,凡夫有意思,圣人没有意思。正因为他没有意思,他的言语,言语记录下来就是文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是一桩事情,所以不著言说相就不著文字相。读经、看经不著文字相,就跟听经的时候不著言说相是一个道理,它没有意思。因为没有意思,所以它里头有无量义,这里头趣味无穷。这一部经摆在面前,就是同样这首偈,昨天我跟你讲了两个钟点,今天同样一首偈我又跟你讲两个钟点,跟昨天讲的不一样,这怪了,无量义!如果它有意思,有意思就不能有第二个意思,没有意思才有无量义。所以深说、浅说、长说、短说,无不是随缘应机施教,帮助人觉悟而已。
你看看,见性是什么样子?释迦牟尼佛说出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见性的样子;六祖惠能大师见了性说出二十个字,就见性的样子。二十个字不少,《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多,他们两个境界是平等的、是相同的。如果你见了性,你一看到经文,一听到音声,你看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不会看经文,他听,他听你念经,他就懂得,他能给你讲,把你讲开悟了,这个本事可了不起!你不开悟他也跟你讲,帮你种善根。佛说经、菩萨说经、祖师大德说经,说的是什么?前面说过,所说的是自性的流露。自性怎么流露?自性是众生有感,自性有应。就像什么?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水装在瓶子里面,我们有感,我们用善意去感,你看它回应的,结晶的图案很美;我们以恶意去感,它结晶的图案很丑陋,自然的反应,它有什么意思?每个人用爱心去感,它都给你应,你看应的都非常美,但是图案不一样。为什么?你个人的爱,两个人同时爱,程度不一样,性质不一样。有人是清净平等心里面的爱,有人是感情里面的爱,它怎么会一样?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你看它反应出来的图案,没有一个相同的。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我自己前一个念头的爱,跟后一个念头的爱也不一样。到底差别在哪里?差别我们自己不知道,从反应上知道,反应的图案大同小异,它不会是一样的。这就说明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妙极!
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发现那个图案是一样的?有,不是没有。要到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那时候图案一样的,绝对不会有两样的,究竟圆满的觉悟,究竟圆满佛。所以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佛佛道同」,那完全同;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尽的时候,都不一样,大同小异。这些道理,我们现在总算是搞清楚、搞明白,没有怀疑。佛法里面讲「忍可」,无生法忍的忍,这个忍有同意的意思、有赞成的意思。佛说这个话我们赞成、我们同意,没有怀疑。所以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追逐这些假名、这些假相,现相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取前面讲的二法,这个二法就是对立的二法,相对的二法,生死跟涅盘是相对的,有诤跟无诤是相对的,凡夫跟圣人是相对的,凡圣是相对的。还去追这些假名字,你取这个法、著这个法,「取」是什么?取是分别,「著」是执著。你在这些假名假相里面生起妄想分别执著,这里生起「著」,执著。
后面这两句说你的损害,『此人不如实』,你对於事实真相不知道!『不知圣妙道』,圣是圣人,是诸佛如来所证得的妙道,妙道是什么?就是自性。宗门里面称明心见性,教下称大开圆解,我们念佛人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妙道,圣妙道,大开圆解,彻底明白了。所以你看佛所传的这些支派,用的这些名相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明心见性就是大开圆解、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一而三,三而一。大开圆解是什么都明白,见了性,宇宙之间一切万法,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明白了。他不起心、不动念就明白了,起心动念就迷了。这桩事情我们要细细去想想,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为什么把起心动念放下,你就全明白了。大乘教里面佛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什么?把你所知所觉的全放下。你要不放下,不放下就变成所知障,你的解就不能圆,你的知就不是真觉。所以你放下,为什么要放下?因为自性里面没有一样东西,觉也没有,知也没有,什么都没有,那是自性。
动个念头,自性就失掉,就不是自性,自性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妄心离不开真心,真妄是一不是二,但是它的作用不相同,阿赖耶是迷,真心是觉。阿赖耶里面有六道、有十法界,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不但是六道十法界没有,连实报庄严土也没有。「妄尽还源观」里面讲得清楚,也是用最少的文字把这些事实真相,佛经的名词叫诸法实相,就是万事万物它的真相说出来了。我们有没有听懂?这个不必问别人,要问自己,自己真放下就听懂了,没有放下没听懂。真放下了就见性、就大开圆解、就得一心不乱;没放下,这三个都得不到,这事实真相。这个经实在是太好!处处给我们提示,一遍一遍的提示,不要紧,今天不悟没关系还有明天,天天学锲而不舍,总有一天豁然大悟,我们大功告成了。可是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要你天天放下,不要有执著,知道执著是错误,你看这么多菩萨都跟我们讲,执著是错误的。他们见性,他们成佛,为什么?他真放下。这是这首偈的意思。我们再看下面第七首,这统统讲的是法,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
这首偈可严重了,为什么?讲到佛。你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后一」,这讲迷,下面八、九、十是讲悟,迷里面就到这个地方,它最后的一首执著佛。「执佛中」,也是「上半执,下半损」,前面两句是执著,后面两句是损失,损害。我们现在是不是执著?执著!「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这不是执著吗?这不是假的,这都释迦牟尼佛说的,祖师大德也如是说,我们也是这么执著。可是真正明白人,说阿弥陀第一有没有错?没错,阿弥陀佛确实是第一。我们讲释迦牟尼佛第一行不行?行,释迦牟尼佛也是第一。为什么?《华严》教给我们主伴圆融。好像一切诸佛在大会里面,哪个上台做报告他第一,他报告完之后下来,第二个佛去报告那又是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主,主席不是独一,是任一,任何一尊佛都是第一,没有第二。我们看,例子很多,《楞严经》上讲的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说出他自己修行的法门,每个人学的不一样,到后来都是明心见性,都成佛了。所以佛问,你们是哪个法门第一?每个菩萨都说我这个法门第一,我成就了。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常常做比喻说,譬如我们眼耳鼻舌身五官,我们眼睛第一,耳朵呢?耳朵不行,耳朵第二,鼻子第三,这人生病了。只有眼睛好,其他都坏了,这不是生病了吗?眼睛第一,耳朵也第一,鼻子也第一,样样都第一,这人健康。要知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哪有不第一的道理!不但是现在佛各个第一,过去佛也是各个第一,未来佛还是各个第一,要懂得这个道理,没有第二。所以第一是称赞的名词,我们必须知道,於是你对一切佛你都非常恭敬。
可是你学,你学得跟一个人学。八万四千法门无比殊胜,好像一个大学开了多少科系?开了八万四千科系,这学校可真了不起,每个学系都是第一。你不能一起学,你要一起学,好了,咱们依现在学校算,你念一个学系,四年就毕业了,八万四千个学系再乘上四,你学到哪一年才能毕业?所以你学一门,一门,你看四年就毕业了,你的学位就拿到;你统统都学,毕不了业。你从这一个法门修学成就了,这个法门对你来讲就是最殊胜,就是第一,其他法门也是第一,我跟这个法门是第一。我们今天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选哪个法门?我们选阿弥陀的净土法门。如果我对於这一门,我说这门第二,别的那一门第一,你能成就吗?你不能成就!由此可知,世尊说这些话用意在哪里?善巧方便接引众生。法门真的是平等,没有难易,各人根性不一样!这就像药铺一样,你看药铺里面药多少?每个药都第一,对不对?它能把病治好,没有第二的。你害的是什么病,哪几服药对你是对症,你一吃,病就好了,这就第一。不对症呢?不对症你一吃的时候病加重,甚至於吃死了、药死了。你不能怪它,它对另外一种病它第一,都是第一,没有第二,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可以称第一,你不能执著这是第一,那是第二,这错了,没有第二的。只有什么?这个法门对我的根性,那个法门不对我根性。这是事上有差别,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这总要懂得。
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执有三义」,第一个「佛佛相望」,就是佛跟佛来做比较,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佛佛相望,我们执著阿弥陀第一,这对我们的根性,所以一定要懂。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第一,为什么?他是教主。你看看,很多教下的大雄宝殿供养的三尊佛,当中是释迦牟尼佛,东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手这一面,供的是药师佛,药师佛在东方;阿弥陀佛供在释迦牟尼佛右手,西方;释迦牟尼佛在当中,释迦牟尼佛第一。为什么?娑婆世界他是主人,那佛来的是客,客在主人的两边。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当中,东面是药师佛,西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的位置就不一样,在阿弥陀佛的世界他是主。就好像学校,你到哪个学校,校长接待贵宾的时候,校长一定在主位,其他学校的校长他是客人,宾客,分坐在两旁。我们校长到别人学校去,别人学校的校长他是主,他第一,我们的校长也站在两旁边。所以佛法里面讲第一不是独一,独独他是第一,不是的,任一,每一个都是第一,看在什么场合,位置有变化。这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礼,这是属於礼节。佛佛相望,我们一定要懂这个,懂这个说并没有情执在里头,没有分别执著在里头对的。为什么要这样说法?这是方便善巧接引众生,目的在此地。
佛所说的一切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是方便法,有没有真实?没有真实,真实说不出来。你要从方便里面悟入真实,你只要悟入真实,方便法就统统变成真实法;你要不悟,不悟它不是真实法,对你讲不是真实法;对那个当机的人来讲、悟入的人讲是真实法。不是真实法,他怎么能明心见性?他怎么能大开圆解?所以它是真实法。没悟入的时候不是真实法,这里头说得再多,诸位要是细心的话,你能体会得到。什么叫当机?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当机。你心里有这些东西就是方便法,你不能悟入。看破、放下是总原则、总纲领,八万四千法门,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统统都是叫你放下。你真能放得下,放下执著你听经就能听懂,就能契入,契入并不圆满,你所得的正觉,向上提升正等正觉,再向上一著无上正等正觉。正觉称为阿罗汉,正等正觉称为菩萨,无上正等正觉称为佛陀,要知道这些全都是假名,不能执著,执著时就变成佛学,你还是凡夫,你什么都证不到。这个意思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
大师跟我们说第二个意思,是「三身等相望」,这个等,佛经上有四身、有五身、有十身,所以用一个等字。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应身),这是讲得最多的,大小乘教里佛讲得最多三身。在华严会上就三身来讲,法身叫毗卢遮那,报身叫卢舍那,应身就释迦牟尼,这是三身相望。三身相望哪个是第一?大家晓得法身第一,报身第二,应身第三,这也是方便说。真的呢?真的,三身是平等的,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悟入之后,应化身也是法身、也是报身,没有差别,三身、四身、五身、十身是佛的方便说。十身,那个十不是数目字,是代表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什么?无量身!没有一个身不是自己身。像我们一个身体,你看我们每根汗毛都算一个身,每个细胞是一个身,每个器官是一个身。一个器官里头多少细胞,有多少身?就是我们一身,自己身上你细细去观察,无量身。你说哪个细胞不是自己?哪根汗毛不是自己?现在科学家再分析,汗毛、细胞还可以分析,分析成分子,分子再分成电子、分成原子、分成粒子、分成夸克,现在所谓是基本粒子多少?一个耳朵就是无量无边身,何况这个身体,又何况一切万法,为什么?一切万法是自性生的,一切万法是不是自己身?是!是什么身?法身。法身是一切万法,应化身是不是一切万法?报身是不是一切万法?是,没错。分就错了,执著就错了,不执著就对了。
这一段有《钞》,我们把清凉的开示念一念,意思刚才都讲过,念一下。第一,「《钞》一佛佛相望者,如云」,譬如说,「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能摄众生,余则不能」,其他的佛没有这个。「礼於此佛,灭罪则多,礼於彼佛,灭罪则少」,这不就有分别了吗?阿弥陀佛第一,阿弥陀佛最殊胜,拜阿弥陀佛灭罪很多,低头一拜灭罪恒沙,拜别的佛灭罪就不如阿弥陀佛。下面说「不知诸佛行愿功德无不平等,随根随缘,说有优劣,故为颠倒」,这不是真的。不平等是在哪里?不是在佛,是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根性不平等,所以看到佛好像不平等。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决定不能执著外面境界,要把自己内心分别执著放下就对了。你真的放下执著,你成阿罗汉,这个时候我要告诉你真话,你看到一切众生都是阿罗汉;你能把分别放下了,你成菩萨,你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你能够在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了,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叫什么?这叫境随心转。
境界里面给你说,无佛、无菩萨、也没有阿罗汉,你自己到什么境界,你看的境界跟你相同。你成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成菩萨,一切众生成菩萨;你证阿罗汉,一切众生都是阿罗汉。你要想到如果反过来想,你是个魔,看一切众生都是魔,看佛菩萨也是魔;你是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就是说本来无一物,这些万事万物从哪来的?从心想生。我们对於这些现象才真正找到答案,是从心想生,心要不想,什么都没有了。心想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的起心动念从来没有暂时停过。虽然生灭的念头是如此的微细,弥勒菩萨给我们所说的,这一个念头多长的时间?我们要记住,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微细四相,每一念头有微细四相,微细四相占的时间多少?再乘四。微细的四相就是生老病死,我们有情,无情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我们就用成住坏空来说,成住坏空四相,微细四相,那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再乘上四。菩萨告诉我们,念头起灭太微细,不可执著,你执著不到,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佛说我们颠倒,我们真的错了。
第二「三身等相望者,谓念化身,功德则少,乃至法身,功德则胜等」,这讲法身、报身、应身。下面说「而言三身等者」,三身等,它有个等字,等是什么意思?「等取四身、五身、十身、无量身」。这些名相《佛学辞典》统统查得到。我们今天学的是《华严》,《华严》里面讲十身,十身前面说过,我们怕的是同学有今天才来听的,前面没听到过的,我们在此地把它温习一下,不必像前面说得那么详细,略略的说一说就行。第一个叫「菩提身,如来於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正等觉,名菩提身」。这是什么?修行证果的时候,菩提是印度话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彻底的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见性你是凡夫身,见性之后你是佛身,菩提身就是佛身。为什么说菩提?实在讲,菩提树原来它也不叫菩提树,佛在这个树下开悟,以后这个树就叫菩提树。印度人称这个树叫毕钵罗树,佛在这个树下成道,怎么成道的?降伏外魔。外魔是什么?是外面所有一切的诱惑,名闻利养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权力、地位的诱惑,这都是外面的。也就是自性里头没有,这外面所有一切引发你的烦恼,让你造作种种的业报,都称之为外魔。佛用什么方法降伏?放下就是!佛在大树底下入定,万缘放下,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做给我们看的。
他十九岁出来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我们能够体会到的,他问题疑问不能解决。学了十二年,跟印度学术、宗教那个境界相等,对於六道里面的事情一清二楚。我们可以说,六道里面形相、现象,六道里面这一切状况、业因果报都清楚。你行善,三善道受报;你得定,那就是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你搞贪瞋痴,那就是三途果报,这个他统统清楚。可是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个问题在当时没有人能回答。所以他把十二年所学的放弃,这一放弃就入更深层次的禅定,所以豁然大悟,明心见性,成等正觉。这个地方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注解的文字都是四个字一句,省略了,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尊重他,称他现前这个身叫菩提身,彻底觉悟!这一觉悟,问题没有了,全都明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部现前,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他还示现跟我们凡夫一样,经典里面称作现劣应身,劣是什么?跟我们凡夫身一样。如果他要现他真正的身那是报身,这个时候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现这个身,要是现这个身,把众生吓跑了,众生不敢跟他学了。你是神,你成神,我们凡夫怎么能比得上?他示现跟我们凡人一样,那就容易亲近,而且怎么样?欢喜亲近他,看到他都想跟著他。这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想现什么身,不是,他要有想他又变成凡夫。
所谓是降伏外魔,要晓得这个外魔往深处去想,你看,见思烦恼是不是魔?它折磨你。尘沙、无明是不是魔?是,尘沙、无明是什么东西?现在所讲的知识。你追求知识辛不辛苦?做个专家学者,一生的时间都在图书馆里面,天天在查资料,天天在找寻,提升自己的知识,这在佛法叫尘沙烦恼。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为什么?学问无止境,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怎么能学得完?不要说一辈子学不完,十辈子也学不完,一百辈子还是学不完,怎么办?不学就圆满了。这怪事情,不学就圆满,释迦牟尼佛把它放弃却圆满。为什么?因为学的时候,愈学多,所知障愈严重,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透不出来,不能学。不能学,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还是叫我们学?要很用功去学习大乘,学没错,学不能执著,执著就错!执著你就变成知识,不执著呢?不执著就是智慧。你懂得这个事实真相,学行,不学也行,这就随我们自在了。对我们这些根性的人说,这老师从前告诉我,学还是有好处。老师告诉我,譬如不学,你开悟要十年,十年才能开悟;如果你学,学了不执著,大概五年就开悟,你能够把你开悟的时间提前;可不能执著,执著就永远不会开悟。老师这个提醒好,我们明白了;换句话说,学佛的人,一定要常常住在清净心上。要住清净心,你就一定不能执著、不要分别,分别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不分别、不执著,学好,真的,世尊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不定在哪一句下就彻悟了。这叫菩提身。
第二个叫「愿身,如来本愿,周遍法界,誓度一切众生,从知足天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名愿身」。这个愿是本愿,是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不是学得来。我们从一个浅显例子里面来观察,譬如我们的左手,这里有痛痒,这个地方有痛痒,你右手会不会去帮助它按摩,摸摸它?你要问右手为什么要去帮助左手?为什么?自然的,没有理由的,这就是愿,这就是行。到你真正觉悟了,你证得无上菩提,你晓得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你自己的身,叫法身。众生在受苦难,迷惑颠倒,你是不是要帮他?就跟左手有毛病、痛痒,你右手要不要去帮助它?右手觉悟帮助它,没条件。所以叫无缘大慈,无缘,缘是理由、是条件,没有条件、没有理由,他当然就帮他。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感有显感,显感是众生求佛来帮助,佛当然来;还有一种,众生没有求佛,他也来,叫冥感显应。为什么?同一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真正悟入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你看看这个现象的发生,起心,宇宙现象发生了;动念,正报发生,我出现了。
依正有三个特性,它都本来具有的,第一个「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周遍法界,一个善念、一个恶念统统周遍法界。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那你就错了,谁不知道?是你自己不知道,诸佛菩萨,讲法身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你起的什么心、动的什么念,你能瞒谁?瞒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里面是哪些?是真正愚笨、业障深重的他不知道,人!鬼神有报通,鬼神都知道,鬼神知道的有限,但是有限,我们听到之后也都感到毛骨悚然。为什么?他能知道你过去,你过去生再过去生,大概过去三、四世,小鬼、小神都知道;那些大的神,他能知道十几世、二十几世,你祖宗一代一代的他都能给你知道。阿罗汉佛在经上讲能知五百世,法身菩萨那就圆圆满满的无所不知。所以不能瞒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老实去做个好人。过去做错了赶快忏悔来得及,佛菩萨不会怪你,鬼神也不会怪你,只要你真的肯改过。佛菩萨,你不改过,佛菩萨也不怪你,但什么人怪你?鬼神怪你,尤其是你的冤亲债主他不会放过你。但是你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他也佩服你,他就不找你麻烦,顶多谈谈条件,你给他做点好事,给他回向就化解了,那我们在菩提道上就没有障碍。所以要晓得,性德里头是自然的周遍法界,一动念就周遍法界,就跟宇宙那个形成是同样快速,不可思议。
你看第二个特性「出生无尽」,变化,就像万花筒一样。出生无尽变成什么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就从这出生的。还有一个就是「含容空有」,你的心量原本就是这样的,包空就是心包太虚,太虚是空,包空;含有,有就是量周法界。遍虚空法界里面所有一切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统统包含,你看你心量多大,现在变成什么?现在变成连个人都不能相容。所以修行,现在有些同学,我们看到蚊虫蚂蚁也是菩萨,见到蚊虫蚂蚁、见到蟑螂、见到老鼠,都合掌「老鼠菩萨,蟑螂菩萨」,确实心里很恭敬。但是对人不恭敬,看到人还讨厌,那就是人比蟑螂、蚂蚁都不如,你说你修的是什么行,你能有感应吗?我们是真修、还是假修?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比没有觉悟的时候好,他开始有点觉悟,他那个觉悟是片面的,他不是圆满的,所以他还是有障碍。我们晓得,这三种周遍,周遍法界。誓度一切众生,这你都发愿,四弘誓愿你天天都在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天天在发,有人早课、晚课里面都发。所以我曾经跟大家说老实话,早课干什么?早晨骗佛菩萨骗一次,晚上又骗一次,你根本就没做到。一天骗两次,还要让佛菩萨保佑你,这便宜到哪去找?不可能的事情,说话要算话。你有没有度众生的意念?度是什么?帮助众生,帮助他断恶修善,这就是帮助他不堕三途;帮助他破迷开悟,是帮助他永脱六道轮回;帮助他转凡成圣,我们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转凡成圣。
你真有这个心,真肯干,肯干,我现在没有能力,我是有这个心,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的,只要你肯干,佛力加持你,你就能做到;你不肯干,佛想加力量给你加不上,这是真话。譬如上讲台讲经,我们初学的时候觉得这个事情难!我们学了这点东西怎么敢上讲台?早年学佛的那几年,从来没有发这么一个心我发心去讲经,没有,不敢。只想发心去听经、去学教,发这个心,从来没有动个念头说发心去讲经。这个错误观念很深,老师怎么劝,也不敢发这个心,跟老师这个我做不到,我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李老师在台中开了个班,经学班专门培养讲经的人才,有二十多个同学。他开班大概才两个月,老师一个星期上一堂课,大概也就差不多上了七、八堂课,七、八个星期了,我刚好到台中,老师说「你到我们经学班去看看好不好?」这个可以,我到经学班去做学生,去旁听,坐在最后一排,老师要我去看看。我听了一堂之后,下课时候我跟老师说,这个我可以参加,我已经看到这些人。这个班上不可思议,这些同学当中有一半,二分之一,一半小学毕业,我初中毕业,我比他还强一点;另外一半,是一半里头一大半初中毕业;大学毕业的没有,只有一个人大学念了二年,大学二年级,是我们班上学历最高的,只有一个。高中大概二、三个,初中的是六、七个,十几个小学毕业的。我看到小学毕业都能讲,我说老师,我可以试试看。所以老师用这个方法,把我带进经学班。
我在经学班里面听了,我记得是十三部经,老师教学,怎么讲?完全是复讲。老师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讲一遍给你听,你好好的记住,过几天你上台把老师所讲的重复讲出来,漏掉不要紧,不可以增加,这么一个教法!这样教法我就得了方便,我的记忆力很好,理解力也可以。所以老师讲一个小时,我在一个星期之内,我能够强记,一个星期之内我能够讲到九成半,也就是老师讲六十分钟,我至少可以讲五十五分钟,有这个能力。这一班同学都不如我,所以我学得很快。老师是两个同学一组,学一部经,大概一部经的分量是五次讲完,也就五个星期,一个月的样子,五个星期讲完。两个同学,一个同学讲普通话,一个同学讲闽南语,好像是翻译,其实他不是翻译,他们两个人用同样的讲稿,这样训练学生。到以后我们才知道,佛门里面培养法师,自古以来都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谁起头的?阿难尊者起头。阿难尊者结集经藏,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重复讲一遍,叫复讲,同学把它记录下来这成为经典,所以阿难开头。从那个时候起世世代代培养讲经法师,都是这个办法。但是从前并没有经学班,是老师在大殿里面讲经,听众很多,听众里面有优秀的、有能力讲的出来讲。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安排时间让你复讲,这么样学出来的。
原则就是你只能讲老师的,你不能够添加;跟阿难尊者一样,你可以复讲释迦牟尼佛的,你不能在佛所讲之外加上自己的意思,不可以。能够复讲个一部经、两部经,我们学的是小部经,一部经讲演的时间大概只有五个小时,就把一部经讲完,一部《弥陀经》也是如此,五次就讲完了。所以我在台中十年,听老师这样的讲经,大大小小听了三十几部。没有出家之前十三部,以后再回到台中继续去学,小部经学了三十几部,大部经学了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老师也是一个星期讲一次,这部经讲了三年圆满,我记得总共讲了一百三十多次。我跟老师报告,老师说你是有心人,我们都不知道讲多少次,只知道讲三年。一百三十几次。我们复讲也是一个星期讲一次,我这个《楞严经》复讲,讲经的基础才真正奠下来。老师星期三讲,我是星期四讲,就是第二天我复讲,听众多少人?六个人。我们在台中有七个同学,这是我们自己组成一个经学小班。《楞严经》是我一个人专讲,我已经出家,我讲,六个同学听,听完之后大家来批评。这部经讲完了,对於上台讲经教学真的有了信心。
所以就在那个时段,有一次好像是过年的时候,腊月,台北善导寺请我去讲《普贤行愿品》,七天,才一个星期。香港有谢道莲居士、圣怀法师他们两位碰到了,碰到就是听我讲经,七天他们统统听下来,听了很欢喜,邀请我到香港来讲经。过了年之后他们邀请我,我第一次到香港是一九七七年。邀请我讲《楞严经》,《楞严经》已经讲得很熟了,在这边讲了四个月,每天讲,一天两个小时。前面两个月有翻译,后面两个月听众说不要翻译,我们能听得懂。所以他能听得懂普通话,我也能听得懂香港话,我也能听懂,我不会讲,我会听,我们可以互相在一块交流。所以真发心他就有三宝加持。我们把这些经验向老师报告,老师说「对的,自古以来许多这些大德,讲经不能不准备,有充分的准备。可是上了讲台之后,不一定是照你准备东西讲的,有时候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展开经卷意思就来了,从哪里来的自己不知道。」真的一点都不错,怎么来的?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佛菩萨加持我们这个身体就有应,就好像附身一样,佛菩萨附在这个身上,哪里是自己讲的?讲出来之后听听,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不知道是自己讲的。众生里面,听众里面,如果有相当程度的,那讲得就更好了,感应,应机而说。所以这么一来,对於学教讲经才真的接受了。这从前章嘉大师是勉励,但是不敢,没有发这个心,章嘉大师劝我出家学释迦牟尼佛。而是李老师用这些善巧方便,把我们这个讲经的心愿落实,这都是老师的善巧方便。
释迦牟尼佛这是讲他一段,所以文字不多,说他因缘,他曾经发了誓,四弘誓愿。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因地上所发无量无边的大愿,把它归纳起来都不出这四条。所以这个四条,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共同的大愿。他示现的从兜率天下降到人间来,兜率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知足,这意思好,知足就成佛,不知足就是凡夫。他为什么不从夜摩天、为什么不从忉利天下来,一定要从兜率天?知足。所以人不可以不知足,知足常乐。不知足呢?不知足忧患,患得患失,那个生活,生活得很苦、很可怜,知足就快乐。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现的知足,你看日常生活,日中一食出去托钵,身上只有三衣,他们是生长在热带,这个衣著很简单,三衣就够了。晚上睡觉这个衣服当被盖,白天时候披在身上,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知足!够了。一生过的是旅游的生活,没有一定住的地方,休息都在野外,找棵大树底下入定。学生跟他一样,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相当大的一个团体,都在树林里面生活。为我们示现知足常乐,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说到他真的做到。那我们怎么学他?记住一个原则,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只要彻底放下,也不必去学释迦牟尼佛一定要到大树底下入定,一定要去日中一食,去托钵。你现在日中一食托钵,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供养你,人家说你叫化子,老远就把你避开了。不像佛陀在世,佛陀在世那个时代,一般在家人对於出家人很尊重,看到托钵来了,来的时候都非常乐意供养。所以在香港这个地方托钵,没人供养,这个一定要晓得。只要真的把分别执著放下就行了,就跟佛陀时代没有两样,生活随缘,决定不攀缘,这样就好!
「说法利生,酬宿因愿」,因为宿世曾经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用什么方法度?教学,这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做过法会,没有带著人在一起念过佛,没有;也没有带人在一起参禅,没有。至於修行是你个人事情,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你喜欢哪个法门你就照那个法门修。佛对大众,大众每天在一起上课听讲经,听教,而且教学多半是学生提出问题,佛来解答。没有人提问,佛自己说的很少,不多;都是学生提问,佛提出来教导。同学们有时候在一起研究讨论,那属於论;经是佛上课的,现在流传下来就教科书,从前佛所教的。你看到论,论是同学在一块的时候研究讨论,这些记录、这些报告。戒律是佛陀跟那些弟子日常生活的规矩、仪规,所以戒是佛身,言是佛教、是教学,禅是佛心。禅是什么?清净,是定慧,禅是定慧,定慧是佛心,心地清净就生智慧。他老人家从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所以你要是了解,我们就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用现在的话说,职业老师。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是人,我们中国说圣人,印度人称佛陀。佛陀是觉悟的人、明白的人,对於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他明了,他都知道,这种人称之为佛陀。菩萨也是个觉悟的人、明了的人,但是他还不能说全部明了,他还有些不明了,佛陀是全明白了。所以菩萨是佛的学生,还没毕业;阿罗汉,那是佛初级班的学生,菩萨是高级班。佛教是这么回事情,总得要晓得,要搞清楚。
所以学佛,不管你学的是哪个法门、哪个宗派,你不能不上课,每个宗派一些经典都是佛说的,那你应该学习。我们净土宗经典最少,祖师大德加进去的也只是五经一论,净土宗的课程。《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大至势菩萨念佛圆通章》叫五经;一论是《往生论》,天亲菩萨造的。那是天亲菩萨依照经典修学念佛往生,成绩的报告,是他自己修学的报告,流传给后世跟我们分享,来勉励我们,他老人家现身说法。所以五经一论就六样东西,所有宗派里面这个宗派典籍最少,少就容易学,非常适合於现代众生的根机。为什么?它不妨碍你工作,它不妨碍你家庭,它不妨碍你一切应酬,这句佛号行住坐卧都可以念。大众在一起的时候心里可以默念,可以不出声,所以这个法门真是叫无障碍法门。你真干,心里头真有佛,除佛之外全放下,你就决定得生,可以跟世间和光同尘,一点妨碍都没有。所以我听说有许多学佛的人,他搞错了,认为学佛持戒,跟家里人生活就要隔开,这错了。有些宗派真的是要分开,这净土宗不需要,净土宗是心里有佛,不拘外面形式。
所以你真的学会这个法门,你看普贤的十愿,这净宗最重要的十愿,《华严经》上讲的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世尊在大乘教里面讲的四摄法。你只要把这个抓住,十愿、十波罗蜜、四摄法,你用在家庭里面夫妻和合,白头偕老,你一家人快乐,真正是幸福圆满的人生,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要在生活里面去修清净心,只要你放下分别执著,你就得清净。心里有佛,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为,都能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做得很好,表演得很好,如理如法,你的家人没有一个不欢喜,所以先度家人!你跟家人格格不入,你怎么能度他?譬如饮食,你没学佛的时候吃肉,现在学佛吃素,可以跟家人在一起一桌吃饭,他们吃肉,你就供养他肉,他们吃肉,你吃青菜。过个几年的时候你身体愈来愈好,他们身体毛病都来了,这还是吃素好,你不必劝他,他自然就吃素!尤其中年以上。所以不要强迫,不要说吃肉这个东西有罪过,那说得愈说他愈难过,你们家庭对立,家就不和了。家和万事兴,你家一不和,这学佛学坏了,不是佛法有问题,是你自己误会,你学错了,这不可以不知道。佛法永远是慈悲的,永远是和谐的,如果发生家庭不和,那你就要特别留意,要认真去反省。你要肯定佛法没有错误,你自己学错了,哪有这种道理!
不但佛法与世法不冲突,佛教跟世间所有宗教都不冲突,一切法没有冲突的。为什么?它自性现的,哪来的冲突!冲突从哪生的?冲突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里产生。佛里头佛没有,经也没有,教也没有,真正出家人修学的也没有。你想想都是你自己胡思乱想,你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对於佛经的意思没有了解。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不解如来真实义,产生许多错误的观念,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个样子反而破坏了佛法,让很多没有学佛的人产生误会,学佛的人也被你误导,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学佛这桩事情,你看看,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得很清楚,阿难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学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事情。这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教学佛是什么?学佛头一个条件要找明师,这个明是明白的明;不是有名气的,名气大的,不见得是真正的好老师。是个明白的老师,也就是说这个老师有修有证,这是好老师。
现在找这个老师不容易,找证果的难,但是至少他是有学有修,不离开经教的,你找这样的老师,就不会错!佛法是师道,要孝亲尊师才能够入佛门,才能够学佛。所以千万不可以误会,如果有这些矛盾产生,你不要怪别人,回过头来自己学错了。如果都像你这样学佛,释迦牟尼佛还能传得下来吗?早就被淘汰掉了。大乘教里佛常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在家里叫一家人都不好受,你在一个团体里叫那个团体的人都不舒服,这是完全违背了佛教。这样的佛教,首先我就不愿意接触,我就不愿意学它,为什么?没有用处!佛家讲大慈大悲,那慈悲何在?你根本没有慈悲。所以你一定要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你才能做得正,解,解得清楚,做得正,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佛法。这说到愿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