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得破 放得下—真止真观(三止三观、五止六观) - (第十一集)
看得破 放得下—真止真观(三止三观、五止六观)  (第十一集)  2008/4/15  华严讲堂(节录自华严经12-17-1945集)  档名:29-129-00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偈颂从第三首到第六这四首偈讲真观真止,我们也用了相当的时间来学习,讲「妄尽还源观」里面的大意,我们也做了一个简略的介绍。这堂课我们把偈颂做个总结,大意都明白了,现在读这个经文比较能够体会。我们看经文,第三首偈:

  【观察於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这两首是讲观,也就是说教我们对整个宇宙人生万法的看法,这个看法是佛知佛见,跟我们的看法不一样。我们的看法、想法就是颠倒了、错误了,没有看到事实的真相,事实真相是这两首偈所说的。真相是什么?『自性无所有』,自性这个名词是假设的,老子所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要知道一切诸法没有名字,名字是人给它取的,所以名字都是假名。可是假名它有作用,便利於我们在日常生活接触当中,我们讲交换讯息、交换意见。所以要晓得这是假名,不是真的。真的没有名,不但没有名,还没有相,不但没有相,还没有性,性是体性。为什么说没有?这叫真空观,所谓没有就是我们觉察不到。自性就是法性,是我们自己的法性,所以称之为自性。自性是一切万法共同的,是佛的自性,是释迦牟尼的自性、是菩萨的自性、是你的自性、是他的自性,也是我的自性。自性是一个,这很难懂!为什么自性是一个?世尊在《楞严经》上举个比喻说得很好,把自性比喻作大海,把一切众生,就是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众生里有佛,有佛、有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到饿鬼、地狱、畜生,这些是什么?这些是大海里面的水泡,水泡有大有小,就好比十法界众生。水泡统统是依大海而起的,离了大海哪有水泡?这个比喻我们比较容易懂,大海确实里面起无量无边的水泡。大海是永恒的,比喻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可是水泡有生灭,有生灭、有来去、有断常、有一异,这里头有。这是从现相,相有生当然就有灭。可是性没有,性没有生它就没有灭,像大海一样,大海没有生灭,大海的水泡有生灭。水泡就是大海,大海就是水泡,这个认知就叫佛知佛见,这才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们凡夫没有这个认知,大海不是水泡,水泡不是大海,把个个水泡都独立了,不知道它是一体。这叫什么?叫凡夫颠倒妄想,这是凡夫的错觉、这是凡夫的迷惑;真正觉悟的人了解事实真相。

  自性,我们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鼻子也闻不到、舌头也尝不到、手也摸不到、心里也想不到,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六根统统接触不到,说它叫空,空加个真空,真空就是它不是无,它能现相,惠能大师讲的能生万法,所以不能叫它作无。空不等於无,空是有,有什么?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具足一切法,本自具足。无量的智慧,这是精神。无量的德能,我们用形容词讲千变万化,那个千万不是数字,千万是形容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没有边际,多到没有数量能够算得出来,这是德。相是什么?相就是物质,就是它所生的万法,它变现出来的万法可多了,也是没有人能算得清的。这个小小的地球上这些物质现象,没有人能够算得清,何况遍法界虚空界,哪个人能计算出来?只有佛知道,菩萨都不能尽知。我们要问佛为什么知道?佛不必学就知道,因为他自性里头本来有般若智慧,智慧就是觉知,真真实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自性的智慧,不是学来的。我们现在在迷,迷而不觉,这叫凡夫。迷了,我们的自性在不在?在!就在面前、就在当下,但是你就是不认识。

  佛说得好,虚空、时间,我们讲时间跟空间,也是自性变出来的一个现象,不是真的。很难得现代的科学家发现了,时间、空间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什么?我们一般人讲是幻觉,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不相应行法,这相当於现在学术里面的一个术语叫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所以科学的发现跟佛法所讲的非常接近,虽然接近,实际上还有距离,科学确实没有佛法说得那么透彻、说得那么明了。佛法是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亲证,也就是说你确实把它证实它是真的,就是拿出证据来,拿不出证据没有人相信。科学要证据,佛法有证据,一定让你亲自去证得。你亲自证得自性,大乘教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明是明白、明了,见就是亲证,明心你就见到性。那个心是什么?心是阿赖耶,阿赖耶是染污,不明,把染污除掉,明了,明你就见性。染污是什么?染污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三大类的染污,这个必须要知道。你真正知道这是染污了我们的心性,你才真的想把它放下、想把它舍掉,为什么?舍掉之后你的性就现前,你就见性,见性成佛。

  见了性的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这是印度话,印度的名词,我们中国人称为圣人,印度人称为佛陀。中国圣人能不能等於印度的佛陀?还不行,有差距,这个差距很不好衡量。从理上讲能通,为什么能通?大乘教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问:孔子本来是不是佛?是!耶稣本来是不是佛?是!你我本来是不是佛?是,都是。理上讲得通。事上就有问题,事上就是说烦恼习气每个人厚薄不同,印度的标准是习气烦恼断尽了才称之为佛,我们中国圣人没到这个地步。我们想想看,孔子有没有烦恼?孔子有没有七情五欲?有,比一般人淡薄,他不是没有,他淡薄,那就显出比一般人高出了。所以,用佛的标准来看孔子,孔子是什么境界?天人的境界,比人真高,但是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七情五欲断掉,断干净了,妄想分别没断,所以阿罗汉比天高。证得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全没有了。所以,从事上看就不一样。但是,是不是诸佛如来在我们中国应化的?故意这样表演给我们看的?这个事情就难讲了。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就提出这个问题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理上能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就是讲,诸佛到这个世间来,应以孔子身得度就现孔子,应以孟子身得度就现孟子,讲得通。可是孔子没有说他是哪个菩萨化身来的,孟子没有说他是哪个佛化身来的,没讲,所以事上找不到证据,理上是讲得通。最重要的不是在这些事上,最重要是在自己,这个必须要知道,别人那些事情你搞得再清楚也没用,不是自己的境界。所以我们对於那些事情不要去操心,不必在意,真正要紧的是自己怎样修行证果,这个重要。

  佛既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一切万法是自己的心现识变的,自己的心现没有问题,心就是心性,就好像大海,大海是一个,十法界所有的众生都认它是自性。所以自性是共同的,问题在识变,识变各人不一样。所以法界有多少?不止十法界,十是代表圆满,数目字从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圆满就是无量无边无尽。我们地球上现在的人口将近七十亿,这个世界是谁变的?是自己变的,这是自己的业力,又是大众共同变的,这叫共业,自己一个人变的叫别业,别业跟共业是重叠的不相妨碍。所以这个世间每个人的世间不一样,我们看到都是一样,那是共业,共业里头有别业。怎么知道不一样?同在一个境界里头感受不一样,譬如八月十五的中秋夜,大家来赏月,赏月每个人心情不一样,每个人感受不一样,那就是别业,看到外面景象是一样,这是共业。共业跟别业也交叉在一起、重叠在一起。所以佛才告诉我们,佛经上比喻常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修行各各圆成菩萨道,这桩事情什么人都帮不上忙。

  诸位要晓得,经上常讲四缘生法,这是把无量的因缘归纳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是亲因缘,这就是阿赖耶里面的习气种子。这个可以说大致都是一样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具足,也就是说你阿赖耶里有佛种子、有菩萨种子、有声闻缘觉种子、有六道的种子,这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人有欠缺。有佛种子你当然能作佛,有地狱种子你可能会下地狱,为什么?你有因。可是有因还得有缘,所以佛法不讲因生,它讲缘生,虽有种子没有缘它不起现行。譬如我们种瓜,西瓜种子有了,种子有了,我不给它缘,我把它放在玻璃瓶里面放著,它永远不会长成西瓜,没有缘。它要什么缘?它要土壤、它要水分、它要肥料、它要空气、它要阳光,还要人工培植,这都是缘。缘具足了它长得很好,缘要不具足它长得不好,过分的缺乏它根本就长不起来,就这么个道理。假如我们这一生想成佛,我们把佛的种子给它缘,就是这一生我们又认真来学习,依照佛菩萨的教诲认真来做。这个种子就得到缘,在这一生就能结果,结果就是你成佛、就是你证果,你有,不是没有。如果你不给它缘,这一生果报就不能现前。所以六道众生没有接触到圣贤教诲,随著烦恼习气去造业,果报都在三途,非常容易进去,为什么?三途的因,外面的缘很多。饿鬼道的缘是贪心、贪婪,贪财、贪名、贪色、贪吃、贪睡。财色名食睡,他贪爱这些,那就缘具足,这个缘具足他哪里去?他就鬼道去了。瞋恨心重的,为什么瞋恨?贪婪里面不如意,瞋恚心生起来,贪婪加上瞋恚,这个缘很殊胜,这什么缘?地狱道的缘,他来生到地狱去,就这么回事情。

  世尊很慈悲,我们不能不感恩,他把十法界的业因,主要的因告诉我们,让我们好学。佛的业因是平等没有高下,为什么?你看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断掉了,哪里还有高下?清净平等是佛的业因。我们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接触到佛法的,如果他能够以清净心、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这个人一遇到缘他马上就成就。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这是天性,佛法里面讲善根深厚,他处事待人接物确实就是清净平等慈悲心,所以他一接触他就成就了。再看看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没念过书、没接触过佛法,孝顺母亲,待人接物真的他用的是清净平等慈悲心。别人讽刺他、笑话他、毁谤他,他若无其事,还是恭恭敬敬笑面迎人。别人说他愚痴、说他傻,他一点也不傻、一点也不愚痴,一闻到佛法他就觉悟,他就得受用。到黄梅见五祖去求教,见了面之后,五祖叫他去做义工。他是樵夫卖柴的,依旧让他干本行,到厨房里面干破柴舂米这个事情让他做,做了八个月,没有进过禅堂,也没有进过讲堂。到传法的时候,时间非常短促,半夜三更五祖召见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说出他自己的心得、他自己的境界,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听了之后,行了,不要再说了,衣钵就给他,叫他赶快走。为什么?同行相忌,衣钵传给他,人不服!这是老粗,不认识字,从来没学过佛法的,八个月在碓房里做苦工,现在衣钵传给他,什么人服气?所以赶紧逃走,告诉他要躲藏起来,不要让人知道。躲了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淡忘掉,他出来了。这什么原因?记住,清净平等慈悲,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这个心,这个心是佛心!与有没有读过书没有关系,有没有接触佛法也没有关系,他是佛心,所以一碰到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成佛了。

  成佛是个什么样子?成佛一切法全通达。你看看在离开黄梅,五祖指示一个方向,他是南方人,往南方去。到南方去避难,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天天念《大涅盘经》,念了不少年,是个很好的修行人。惠能那时候二十四岁,听到她念这个经,就跟她讲经里的道理。无尽藏比丘尼非常吃惊,他讲得太好了,就拿著经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她说你不认识字为什么会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认识字没有关系。《涅盘经》他也没听过,只是听她念他就明白,这就说明开悟的样子。人真的开悟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根本就不需要学,你一听一看立刻通达明了,这真的开悟了。开悟的道理是什么?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现在我们想想,是放下容易还是天天去研究经教容易?每天研究经教好辛苦,几十年都不开悟,放下就开悟了。所以,放下不是一时,放下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大师你看看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什么都不跟人计较,无论别人说什么都说好,这真放下。这就是说,那个放下的样子给我们看;换句话说,虽然没念过书,什么也没学过,世出世间法都没学过,可是这个人确实普贤菩萨十愿你要去对照一下,他统做到了。礼敬诸佛,他对一切人事物的恭敬,没话说。我们在《坛经》上看到记载,他对於一切人的赞叹,看到人做一点好事都赞叹,看到人做坏事不吭气、不说话。这是他的德行,这是人家善根。

  布施,常常念著别人,他不想到自己,这就是真的广修供养,他没有金钱财物供养,他用他的真诚心供养,用他的欢喜赞叹来供养,别人有过失,他用原谅别人过失来供养。布施严格说起来,他没有外财,内财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他真做到,没学过的。忏悔业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看到这个现象,这不是假的,不是做作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好像是他的本性。这一接触就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我初学佛,我们是凡夫,中下根性的人。第一天见老师向老师请教,我们知道大乘法殊胜,心里很著急,年岁大了,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觉得学佛太迟了,所以著急,向老师请教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能契入。老师告诉我放下、看破。我随著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老师教我布施。佛家布施真正的意义、义趣,跟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完全相同。布施里头,实在讲是舍己为人,你能够舍己才能断烦恼,真放下了,破烦恼障;你能够利益众生,你才能破所知障,这含义很深。二障除了,自性就现前,自然现前,不要求,求不到,一求就有障碍。为什么?那个求的心里面就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决定不能够见到真实,它跟真实相违背。所以佛菩萨、祖师确实有善巧方便,帮助我们契入。

  首先要晓得,一切法它有自性,但是自性不是精神、不是物质,所以叫无所有。这是讲本性。中国人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你能想像得到、你能接触得到,不是善恶的善,那就变成无所有,你接触不到,可是它真有、它存在,它不是空的。这是圣人的境界,凡夫没有办法去思惟想像,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贤人以下就可以想像,可以说,孟子讲的性善,荀子讲的性恶,善恶之善,比那个离善恶之善就低了一级,这一级叫第二义,不是第一义。第一义我们没有法子理解,第二义可以理解、可以思惟、可以讨论、可以解说,第二义,第一义不行。这是观自性。惠能大师开悟所讲的五句话,我们可以用这个来观察一切法,但是善观的人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那这五句话对我们修行就很有帮助。如果这里面夹杂著分别执著,就变成现在人所讲的佛学,与自己的心行就毫不相关,你不得受用,你怎么样说你还是凡夫,你还是搞六道生死轮回,出不了,这个要知道。这是观体,我们讲的本体、现象,哲学上的名词。

  下面这两句教我们看相,『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如其生灭相」是能生万法,这个生灭相里面有精神的现象、有物质的现象,你们细心去思惟、去体会,精神的现象有生有灭,物质的现象更是有生有灭。精神现象是念头,前念灭了后念生,有念头就有形相,这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菩萨说念念成形,有念就有形,念是精神,形是物质。念是心法,你看中国人写这个「念」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这个意思是什么?就是现前的念头,刹那生灭。形形有识,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妄想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末那,形形有识。这你才把现象的真相看清楚了,现象可不可以得?不可得,为什么?自性无所有,现象哪里会是真的?体是真空,相是妙有,妙有非有。所以你就晓得体不可得,相也不可得。如果真正知道体相都不可得,你的心就清净了,你就不会染著。为什么?不可得,我要是去想它,那不叫冤枉吗?那不叫自找苦吃吗?怎么不可得法?弥勒菩萨讲得太好,他跟我们讲的宇宙生命万法的源起,怎么生的?释迦牟尼佛代我们发问,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答得很好,一弹指间,这一弹指时间很短,一弹指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个念头,不是三百二十亿,是三百二十兆。我们弹指的速度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三百二十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是生灭。念的生灭,我们晓得就是形的生灭,形是物质,念是精神,精神的生灭就是物质的生灭。你怎么能得到?

  我常常教人,你去看电影的录相带,你去看那个你就能想到。那一格就是一个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放映二十四张,也就是镜头的开关,开就是生,关就是灭,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现象,是二十四分之一秒连续的在移动,让我们的眼睛看到产生幻觉,以为好像是真的,很逼真,在眼前。其实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哪里是真的?每张幻灯片不相同,没有两张是相同的,它是个相似相续相,相似不是真正相同,大同小异,没有相同的。我们现在看的这个宇宙的所有现象,就跟电影幻灯片道理完全相同,不过速度太快了。我们现在现实环境里,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移动的速度,这是跟你讲事。跟你讲体,体上没有,事上有。所以从速度上来讲,就产生一个幻觉,时间有先后不同,实际上没有时间。没有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体,是什么?一念,《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很难懂。这是什么意思?一,我们就用电影底片来做比喻,一是什么?一张,电影底片里面的一格。多是什么?多是一卷,这一卷可以放两个小时,一秒钟二十四张,两个小时你看多少张?一张就是一切张,一切就是一。一是什么?一是等於零,一张是等於零,无所有,一卷也是等於零,无所有,它怎么不是一样?一多不二。你要是知道它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的清净心现前,你见性了。见性,於这个生灭现象妨不妨碍?不妨碍,入无障碍的境界了。如果这些现象妨碍你见性,那变成真有,真有才会产生妨碍,没有就不会产生妨碍。再多、再复杂它等於零,它体性是空的,生灭我们讲刹那刹那已经太多了,佛讲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心清净,攀缘心没有了。所以佛菩萨住在这个世间,应化在世间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随缘?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觉悟就是帮助众生消灾免难,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难都是从迷失本性里面产生的现象,其实这个现象也是假的,也是了不可得。可是他执著,执著他就真受,他真有苦乐忧喜舍的受。所以佛在经上说这些人叫可怜悯者,他真可怜,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生灭就是不生灭,它生灭的时间太快、太短了,简直没有办法想像,你说生,不知道生灭多少次了。

  下面这两句中观,『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一切法要是真的无生无灭,说这个话就讲不通了,真的没有生灭,你讲它生灭那不是多余的吗?龟毛兔角,毫无意义。有生灭而说它无生无灭,这什么道理?它存在的时间太短。一秒钟的时间,生灭的现象已经发生一千二百八十兆次,这个现象你能说它是生还是灭?它真有生灭。生灭的相不可得,你说生,灭了,说灭的时候它又生,不可得。所以《般若经》上才真的教给我们,那事实真相,你要晓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但我们的身不可得,它是一个生灭相,我们的念都不可得,心法色法、精神物质都不可得,这才是真相。然后我们就想到,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我们是业报来的,来干什么?你过去生中造的福,你这一生享福,来享福的;过去生中造的罪业,你这一生来受罪的。所以佛说人生在世,佛只说四个字,你来干什么的?「人生酬业」,四个字就解答了。你过去造善业,来享福,果报!你过去造的恶业,你来受罪,六道轮回就这四个字就答尽了。你在六道里生生世世干什么?无非是酬业而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在受果报的时候他又造业,这麻烦大了,因果循环永远出不去,就迷在里头。如果我们受报不造业这就好了,问题解决了;受报他造业,所以六道的循环就没有止境,这才叫真可怜。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没有别的,帮助人觉悟,帮助人觉悟最重要的是帮助人了解事实真相,他自然回头。所以,佛菩萨没有办法帮助人回头,只能把事实真相告诉你,你自己真的明白、真的觉悟,不造业了,你就回头。

  什么叫不造业?不造业是什么都不做吗?不是的,什么都做,还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大慈大悲,这是帮助一切六道的众生。六道都是迷惑颠倒众生,你表现好样子给他看,他学好他在三善道;你表现不好的样子,他学坏了他堕三恶道,三恶道苦,三善道还能过得去。所以这是大慈大悲,做好样子给人看。有聪明人他不想再搞六道,在六道太苦了,他想要超越,他就帮助他破迷开悟。教他什么?教他放下。断恶修善、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超越六道了;断恶修善,放下分别,放下分别,执著当然没有,菩萨,权教菩萨,十法界里的菩萨。再高的,你能够断恶修善,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天天干的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人是佛陀,超越十法界,他在一真法界。所以,从事相上看,断恶修善是相同的,没有两样,里面不一样。看放下多少,那就是真的你的灵性提升的级别不相同。阿罗汉四果四向八个阶级,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才能到究竟佛果。所以要晓得,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在一切法里头断恶修善,就不会再分别执著,甚至於可以做到不起心不动念。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诸佛是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全是佛现前,你就见佛了。你见的是无量无边佛,眼睛睁开所看的没有一个不是佛,一切有情众生是佛,一切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无一不是法王身。古德见性之后所感叹的「山河与大地,全现法王身」,那个法王就是法身佛,你真的见佛了。这是前面一半,这是看破,后面一半就教我们放下。

  【法性本空寂。】

  这个『法性』跟前面自性是一个意思。一切万法的本体叫法性,法性是空寂的,你看「自性无所有,法性本空寂」。

  【无取亦无见。】

  『取』是执著,『见』是分别。取是什么?占有,我要得到,我们一般人讲得失心,这是错误的。没有取舍就是没有得失心,也没有这一切法的分别,见是分别。

  【性空即是佛。】

  『佛』是觉的意思,究竟圆满的觉悟。到什么时候你才真正究竟圆满?你契入性空,也就是说你跟性空完全相应。性空,相也空了,所有一切的造作三轮体空。三轮第一个是自己,自己怎么叫空?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我就空了。我们认真努力的工作,为正法久住、为普度众生,虽然工作决定没有著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与无作是一不是二,这是性德,性德的自然流露。所以他下面讲:

  【不可得思量。】

  你不能够去想,为什么?你一想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上,落在妄想分别执著上,你所有一切的作为都是造业。业有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你造善业,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三恶道的果报,造无记业,无记业就是说不上善也说不上恶,这叫无记,无记是被无明烦恼盖覆住,不开智慧,随著善恶业一起受报,你造善业,无记随著善业受报,你就没有智慧,造恶业随著恶业受报。你懂得这个道理,佛菩萨应世,你看他真的是给我们示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人家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高,高就高在这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特别是行善利益一切众生,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三轮体空,你绝对不会有傲慢心。绝对不会有「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我有多大功德」,你只要这个念头一动,你马上就堕落。堕落在哪里?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念头一动,你想想看是不是妄想分别执著全有了,这是世间的因果报应,你行善有善报。如果在善行里面,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我自己做了很多好事,别人都比不上我,这在三善道里面到哪一道去?阿修罗道。阿修罗他的性格傲慢、好胜、逞强,当然接著底下就好斗,他不能容人,不能看到人比他高,不能看到别人比他更殊胜,这个他容纳不下的,所以到修罗道。三善道里头,修罗道的结果,福报享完必定堕地狱,为什么?瞋恨心太重,他跟地狱道相应。天道,天道人是和善、和谐,不会跟人家争强斗胜,所以天的寿命尽了,天福享完,他会降一个等级。欲界有六层天,他是他化天人,他可能会降一级到化乐天,或者降两级到兜率天,降得更低的降到忉利天,忉利天会降到人间,在人间是大富长者。不像阿修罗,阿修罗能够盛极一时,可是摔得也重,叫爬得高摔得重。

  这些事相、这些道理,我们得感激佛菩萨跟我们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因为这些事情在我们身上都很可能发生。我们明白了就知所警惕,哪些是我们应该取的,哪些是我们应该放下的。第一等聪明人,无与伦比的聪明人,是在这一生当中取极乐世界。我什么都不要搞,我就是想往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是世间第一等人。为什么?他不但是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永脱十法界,而且在所有行门当中,这一门是最快速的、最稳当的、最殊胜的,真叫稀有难逢。搞别的,搞别的都是次等再次等。我们今天这一生当中明白了,这是无比殊胜,我们发心来护法,来供养一批人往生,我们自己能不能去?不见得。但是你送这么多人往生,你跟佛的缘结得非常殊胜,可能你来生后生才能往生。这个也很难得,无比殊胜的利益先让给别人,我在最后,我让你们先去,我在最后,这是护法。在最近这几年,我们看到深圳向小莉居士护持黄忠昌的往生。他在那里闭关,她照顾他,照顾得很周到,两年十个月成功了。前几天她打个电话给我,又有一个年轻人也是三十出头,想学黄忠昌,问我可不可以。我说好!你成就他、帮助他,他再要像黄忠昌一样不到三年也往生,这给我们现在念佛人做铁证,是证据。这并不是讲是自了汉,我们不能从这上去看,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来给我们做证明,三转法轮作证转,念佛往生我做证明给你看。你连续看到这两个样子,多少人就会跟著这样去修,这是真正一生究竟圆满的成就,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无比殊胜的缘分,你有缘你遇到了,你要好好珍惜,全心全力护持,恭喜你,你又帮助一个人作佛了。

  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晓得,然后才知道在这一生行业当中如何取舍,我要干什么?总的方向、目标就是要帮助正法久住,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我们的行业要叫众生生苦恼就错了。那要怎么样?像菩萨一样,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怎么样才能叫众生生欢喜心?没有别的,就是真诚两个字,这两个字做到了全都做到。不是真心、不是诚意那就难了,为什么?没有真诚,里头就有自私,夹杂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在里面,这个事情怎么能做得好?圣贤跟凡夫的差别不多,就那么一点点,所以古人常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凡圣差别就那么一点点,在佛法讲跟你讲到究竟处,凡夫是一念,诸佛菩萨是一心,差别在此地。一念是什么?一念迷,一心是觉悟。

  所以诸佛菩萨他就是应化在十法界里面,他也没有起心动念过,更没有分别执著。但是在现相上讲,佛应化在世间,他跟我们凡夫表面完全一样,好像也有分别、也有执著、也有妄想。那不是他的,他真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他的那些妄想分别执著是恒顺众生,众生有妄想,我随顺你,好像我也有妄想;众生有分别,好像我也有分别;众生有执著,我也有执著。众生以为什么都是真的,佛菩萨晓得万法皆空,性相、理事、因果都不可得。所以他里面是清净的,表现在外面是和光同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要不是这样的话,跟众生没有法子接触。恒顺则令众生生欢喜心,众生欢喜就愿意听他教诲、就愿意跟他亲近,向他学习,这个重要。你要不能随顺众生,他不愿意接近你,他不想听你的,他也不愿意跟你学习,你想帮助他就帮不上。想帮助他头一个要让他生欢喜心,这就要用四摄法,四摄法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的最高指导纲领。头一个布施,布施是内财、外财统统要布施,外财是以我们物质财力来帮助他,内财头一个是笑容,布施。弥勒菩萨就是教你对任何人满面笑容,亲和力摄受一切大众。如果高高在上,一点不如意板起面孔,人家掉头而去,这就错了。现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亲和力,什么原因?人与人没有礼貌,大家不讲求这个。社会和谐做不到,社会和谐要从礼敬下手,人都懂礼,人都知道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和谐社会就能实现。所以这个事情从哪里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

  现在说老实话,没有家了,所以现在人跟人讲家很难讲,讲都难讲,你能够听懂当然就非常困难,为什么?现在没有看到有家。我这一次从杭州回来经过婺源,在婺源的农村看到了家,我的感触很深,家虽然没落了,它那个样子还在。我们庐江过去有家,我小时候见过,印象深刻,现在没有了。这个家就是家族,大家庭五代同堂,建立这个家园,这个家园是五代同堂,都住在一起的,这是中国人的家。外国人讲小家庭,夫妻儿女,一般大概都是四个人,这不是家,五代同堂这是家。你看我们家谱,我们家谱排的就是五代,那个五代是一个家,另外一个家叫家族。我们看到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全是同一个姓,这个村庄就是五代同堂,那就是家。在中国小说里面《红楼梦》诸位都知道,《红楼梦》是一个家。那个家族人丁兴旺两、三百人,人丁单薄也有七、八十人,它是个社会。所以家庭教育,我们曾经讲过,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胎教,最低限度是他一出生就要开始好好教他,他睁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所以,父母在婴儿面前言谈举止都要端庄,小孩在学习。家里大人很多,他的长辈、他的同辈很多,每个人在婴孩面前都要有礼,也就是我们讲《弟子规》,要做到,每个人都做到给这个婴儿看。所以婴儿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一千天他所受的教育这叫根,先入为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一千天非常重要,一千天他要学好了,谚语所谓三岁看八十,他到八十岁他根深蒂固他不会改变,这叫家教。

  家有家道、有家规、有家教、有家业,业是家的事业,有家业。家是一个人一生真正的保障、依靠,所以叫老家。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的家是你在精神、物质上支持的力量。活在世间为什么?活在世间是为我的家,家是个凝固的核心,是社会组织里的基本细胞,所以家齐而后国治。每个家都很和睦,家和万事兴,社会安定。所以从前皇上、国家领导人没有什么事情,垂拱而治,只要家像个家,社会上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国泰民安。可是今天家没有了,家没有了要想社会安定,这个麻烦,这很难办到。但是像古时候那个家不可能再恢复了,我们现在想什么方法,能把古时候家庭的家道那种精神、那种功能,用什么方法来取代,这是现前一个大问题。想到这个地方,让我们很自然想到日本的企业,日本的企业有家的精神、有家的功能,所以它的企业在全世界,外国人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羡慕的。他们老板跟员工就像一家人,道义。员工加入他的公司,你的小孩公司抚养,你的父母公司给你养老,所以他对於公司尽忠,念念想到公司利益。为什么?他整个家庭公司保障。你退休了公司养老,这是从前家的功能、家的精神。所以这个公司经营不善发不出工资,员工不会散失,还是拼命工作。对老板、对公司不满意,绝对不会罢工,罢工公司损失。头上扎一块白布,他有不同的意见,老板一看见赶快召见来谈判,来解决问题。所以日本的公司行号没有罢工的,不像外国,外国的员工一有意见马上罢工,双方都蒙受重大的损失,日本没有。所以日本的企业是中国的家道。我们再想想,各种行业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我们这一个寺庙、这个僧团一家人。对於养老育幼,我们这个寺院的信徒,真正是这个寺院信徒,解行完全遵守我们道场的规矩,真正修行,在这个道场做义工,他的小孩要不要照顾?他家的老人要不要照顾?所以,寺院应当要办老人乐园、要办学校,收容这些儿童,负责来教他,老人负责来养他们。到这边来修行的,无论是出家在家,他心安、他心定了,他不会再有其他的想法,真正一心办道,你帮助他成佛了。如果他有后顾之忧,想到家里还有老人小孩,他的心不定,他的道业不会成就。

  所以今天用什么方法,家不能复兴,但是家的精神不能丢,家的功能不能丢;如果家的精神、功能没有了,社会不会安定。如何来取代,这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我就想到企业家,企业要代替中国传统家的精神、家的功能。企业的继承,企业是事业,就是家业,家业的继承不必是自己的儿孙,应当在公司里面选贤与能。公司里面所有员工都是一家人,挑选最优秀的人来继承这个事业,不一定要自己儿女。中国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个「后」最重要是继承家道、继承家学、继承家业,要有这样的人,所以要大公无私。今天的企业跟家族不一样的,家族是血缘,血统关系建立的,现在企业是用仁义、道义的结合。孟子讲仁义这两个字讲得好,仁是推己及人,义是如理如法,我们讲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用仁义来团结现代的企业化的家。这个「企业家」不是指某一个人他在企业上有所成就,成了企业家,我的解释不是这个意思。企业是一个家庭,现代化的家庭,以仁义道德做基础,从前中国家庭是以血缘为基础,他是血统的关系;现在要把血统打破,不同姓氏、不同族群的都可以能够结合在一起,用道义来团结。继承家道、家风、家学、家业,做为社会的一个核心,和谐社会的核心,将日本企业的家庭做得更圆满,心量更大,为全人类服务。日本现在心量很小,是为他自己的一家服务,没有扩展到全世界。佛法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都讲到全世界。后面一首这是总结:

  【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这是说你能够修真观、修真止,你所得的殊胜利益,永远离开烦恼、永远离开染著,因为你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这段经文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