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各品大意 (第四十五集) 2006/6/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580集) 档名:29-126-00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三宗趣,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钞》,从第二个段落看起。我把文念一遍,「彼释闻法云,谓闻生死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虽有三名,而无三体,虽是一体,而立三名,是三即一相,其实无有异」,上次我们讲到此地。这在大乘教里面是很深的境界,它确实是人生宇宙的真相,我们前面也做过详细的解释。这些事实真相就在眼前,任何一个众生从来没有远离过它,但是不止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对於事实真相都不能够了解,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
现在的科学家、哲学家,还有许多心理医生,在近代半个世纪也都在研究生死轮回的这些事情。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现在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纵然有了答案,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这是宇宙人生的大问题。我们也听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可是跟佛经一对照,还是佛经说得有道理,说得清楚。像这些话确实佛不常说,为什么?跟初学人说这些话,会令人听了产生疑惑。佛这些话对谁说的?都是对法身菩萨说的。在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们已经脱离六道轮回,他们生活在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佛对他们也不常说。所以我们要晓得,《华严经》是对法身菩萨说的,为什么?法身菩萨已经证得这个境界。
道理,世尊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要想契入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对宇宙人生万事万法的执著,你就脱离六道轮回,就证得正觉,佛学里面的名称则称你为阿罗汉,阿罗汉是正觉。再要把对一切万事万物的分别也放下,不但不执著,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你就证得菩萨的果位,菩萨所证得的法叫正等正觉。菩萨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无明如果破了,你就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那就是华严会上的当机者。他们听懂得了,那是真的懂,就是他已经契入这个境界。换句话说,生死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他们已经证得,我们今天才听说;换句话说,距离这个境界非常的遥远。
你要说究竟多么遥远?刚才我说的这三句,执著、分别、起心动念,你能不能放下?果然能放下,你就顿超,你就证得了。三个放不下,能放下一个也不错,能把执著放下已经超越六道;换句话说,对於这个境界就愈来愈近,阿罗汉近了,菩萨就更近。菩萨,我们知道有小菩萨、有大菩萨。所谓小菩萨,执著虽然断了,分别还没有断干净,这叫小菩萨。能把分别断干净,再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这叫大菩萨,佛经称为摩诃萨,摩诃萨是大菩萨,大菩萨的境界。
这里说了,虽然有这三个名称,其实是一体,一而三,三而一。虽是一体,它有三个名称,有法身、有般若、有解脱;法身是理体,般若是智慧,解脱是自在。自在里面就包括德相,德是能力,我们一般讲的神通广大,那是属於能力。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实际上如果证得法身,《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以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其实无异。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常常听到,这叫三德秘藏,性德里面的,圆圆满满的,圆满的性德。
阿罗汉只证得解脱,他得自在,为什么得自在?烦恼断了。也就是此地讲烦恼即般若,他烦恼断了,般若还没有得到,这什么原因?阿罗汉断烦恼是靠定功,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的,他所修的定叫九次第定。世间禅定有八个等级,所谓四禅八定,这八个等级分配在,色界,色界有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上去,无色界天,无色界天也分为四个等级,那叫四空定,所以合起来八个等级。阿罗汉超越了,阿罗汉比他们还要高一个层次,叫第九定,出去了。世间禅定到非想非非想天,这最高的,第八定,智慧没开,只是定功,但是这个定功还会退转。到第九定,阿罗汉证得第九定,这个定功不会退转,那是真的定。世间四禅八定,在佛法里面称它不是真的定,因为它会失掉。真正的定是不会失掉的,九次第定以上不会失掉,才称为正觉,智慧开了一点,不够。
我们在大乘教里面看到,像楞严会上看到四果罗汉富楼那尊者,听佛讲甚深的大法,他听不懂;阿难虽然在楞严会上是初果,他懂了,他听懂了。这是什么原因?佛也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为什么四果罗汉听不懂,初果须陀洹听懂了?佛给我们讲,一切众生有两种障碍,这两种,一种叫烦恼障,一种叫所知障。烦恼是属於情执,阿难尊者烦恼障重,就是情执很深。我们世间人听到有人很欢喜,人很重感情,过分的重感情,智慧不容易开,情执很难断。富楼那尊者跟阿难恰好相反,这个讲什么?习性,本性是一样的,习性不相同。富楼那的习性是烦恼障轻、所知障重。烦恼障轻,所以他断烦恼容易,就是说对於执著他很容易放下;所知障重就是分别重,所以甚深的大法他听不懂。阿难听懂了,阿难是所知障轻,烦恼障重。当然彼此都有关系,这是就偏重在某一方面。
我们也看到世间人,有些人很有智慧,感情很重,特别是世间学哲学的。早年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哲学的一定是有很深的感情,那个感情是什么?悲心。佛家讲的慈悲心,怜悯一切众生,所以智慧开了之后,这就是四弘誓愿,就是大悲心。问题在你能不能转得过来?转过来,就跟此地说的烦恼即菩提,把烦恼转变成般若智慧。所以前面我给诸位同学报告,凡圣的关键在觉迷,凡夫觉悟了就是佛菩萨,不觉就是凡夫,就在觉与迷,其他的都没有。佛陀一生的教诲,四十九年的教诲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事实真相讲清楚。怎么样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法身,转结业为解脱,这就是佛法。
接著我们看下面的文,「法身究竟,般若解脱亦究竟,般若清净,余亦清净」,余就是其他的两项,法身跟解脱,亦清净。「解脱自在,余亦自在」,确实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究竟就是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终极,在佛法里面也称之为圆满,这叫究竟。再没有一丝毫欠缺,这才叫究竟。宇宙之间有没有终极?有,但是现在学术界还没找到,现在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佛法里面确实找到了,怎么找到的?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佛是天天在讲,天天在教,天天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总是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不肯放下,那佛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诸位要知道,佛法是师道,佛是老师,老师对於学生的帮助,经上讲得很清楚,「开示悟入」这四个字,老师帮助学生只有前面两个,开示,悟入是学生的事情。开是开启,中国人常讲茅塞顿开,接受老师的教诲豁然大悟,明白了,这叫开。这是对於上根人,聪明人,老师一说,他就明白。中下根性的人还不行,老师讲了,他还听不懂,怎么办?用示,示是指示,多分身教,所以老师要做出榜样来给学生看,就在日常生活当中。
《金刚经》的发起就是在「示」这个字,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乞食,每天都去,你看看,没有人看懂。须菩提尊者是非常聪明的人,在释迦牟尼佛的会下,也是天天跟著释迦牟尼佛一起去托钵,也没有看出来。突然有这么一天,他看出来了。这就是说开悟要有根性,还要有时节因缘,不定在什么时间,不定在什么处所,你有所感触,豁然大悟。诸位在金刚般若会上,你很清楚的看到,如果须菩提不说出来,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一说出来之后,我们也明白了。我们没有须菩提尊者悟得那么深,可是我们明白一桩事情,那就是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圆寂,在这一生当中七十九年,他是七十九岁过世的,七十九年当中,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含著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在其中。一般人看不出来,只有这些大阿罗汉、大菩萨们,他们看出来,为我们说出来,我们这才理解,这才知道。
我们从这些现象又深一层的体会,就是看到许多的圣贤人,在中国像老子、孔子都不是凡人,他们一生一举一动又何尝不具有甚深教育的义趣。我在前面跟诸位提过,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是王子。你看世间人,古时候说士大夫,现在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生所追求的是名位。中国自古以来,所谓是学而优则仕,这是说明读书人,读书人读得好,学问成就了,终极的目标是希望做官,把他一生所学的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古时候,这是我们孔子最佩服的一个人,周公,他做到了。他的成就恐怕在历史上只有孔子认识他,其他认识他的人不多,所以孔子非常想效法他。孔子学成之后,周游列国,目的何在?目的求个一官半职,可惜当时这些国君、诸侯没有人肯用他。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已经有学生跟著他,人数不多,因为他没有正式开班教学。可是学生当中确实有杰出的人才,我们在《论语》里面读到,周游列国的时候,这些学生都是夫子的随从,也陪著夫子一道去旅游。
我们想想,这些国君对孔子尊敬,为什么不用他?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孔孟都是讲仁义道德,那个时代是春秋时代,道德仁义虽然讲,已经在社会上不被重视。社会上重视什么?重视名利。大家看到孔子的思想是保守的,他们是要竞争,是要进取的。如果任命他做宰相,这是保守的宰相,这不是国君的意愿。夫子如是,孟子亦如是,孟子生在战国,那个时候争名夺利比孔子的时代又提升一级。如果每个做领导人的,都著重在争利,这个世界不会安定,不会有和平。所以汉统一了中国,汉武帝高明,就用儒释道三家教化人民,教化他的干部,朝廷里面文武百官,提倡伦理道德。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伦理道德堕到谷底,汉武帝把它振兴起来,使中国这两千年来社会上得到安定和平,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观察。
今天的世界跟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没有两样,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候的幅员小,只限於中国大陆这一片土地上,现在由於资讯跟交通的发达,已经遍及到整个地球。整个地球上,今天社会动乱跟战国不相上下,有些真正有智慧、有学问的人看到了。这个动乱的时代过去之后,至少有一千年的太平,这是外国很多学者说的。他们说的经验,也就是中国经历春秋战国的动乱,后面你看由汉一直到清,有两千年的太平盛世。今天全世界的动乱,一定会有一个长久的安定社会。
安定社会怎么来?统一重要。如果不能统一,这就没法子。甚至专家学者提出来,如果不能统一,这个地球会走向末日。现在制造的武器,核武、化武,足以能够消灭全人类。所以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要想拯救人类,不至於走上整个人类的灭亡,他说只有一个方法,全世界统一。统一是不是现在的国家都废弃掉?不需要,统一就是组织世界联邦政府,於是每个国家就像现在的一个省、一个州一样。这个世界上国与国之间都是一家人了,所以军备、战争可以能够消除,地方上只需要有警察维持秩序就行了,不需要军队。这个构想是个很好的构想,我相信他这个构想是从中国历史上得来的。
所以在去年十月,我在吉隆坡做了两场讲演,丹斯里李金友他们主办的,听众有一万六千多人。在这个期间,我有个机会跟前首相马哈迪先生见面,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卸任之后,对於化解冲突、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非常关心,很难得,我对於这桩事情非常的尊敬。他晓得我这些年来也在做这个工作,所以就问我,消弭冲突跟促进世界的定安和平,用什么方法才能落实?问得好。
我参加多次联合国的会议,深深的体会到,这桩事情用武力镇压、用报复收不到效果;召开和平会议,联合国已经搞了三十多年,每年不晓得开多少次会,也收不到效果。所以我跟马哈迪先生讲,真正要能收到效果,只要把四桩事情做好,这个问题能解决。他说哪四桩?第一个,国家跟国家要能够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个是派系,就是每个国家里面的政党,也要能做到跟全世界不同的这些政党,也要能达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然后族群、宗教都要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这四桩事情都非常棘手,不容易,是个理想,不容易。
可是这四样如果从宗教下手比较容易。我们曾经在新加坡做过宗教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新加坡九个宗教,我做成功了,我们在印尼团结宗教也做成功了。宗教的和睦相处肯定会影响到政治、影响到党派、影响族群。马哈迪先生听我这个话,他很肯定,他也很欢喜,第二天他就下决定邀请我参加他们十二月的世界和平论坛。所以,我们决定不能把宗教疏忽。马哈迪先生本身是国际回教的领袖,虽然在政界上他退下来,但是他在世界回教,宗教的方面,他的声望、影响力还是非常可观。年岁虽然大了,身体不错,我跟他讲,我说你还可以干十年,希望十年为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来努力。所以,我们一直保持著很好的联系。
汤恩比的想法非常有价值,一定要走向世界联邦,把国家的界限要突破。我们起心动念,无论是哪个行业,特别是政党跟国家的领导人,起心动念都要为全世界、全人类的福祉去著想,这是真实智慧,人类在地球上才能够继续生存。一定要做到互相尊重,不再有国家的界限,不再有种族的界限,也不再有宗教的界限。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同来创造神圣文明、光明幸福美满的世界,使每个人真正能够得到幸福美满。
宗教是智慧,凡是宗教,里面决定包含著伦理、道德、因果、智慧,这四种教育。汉武帝明白,所以当时中国国内只有两家,儒跟道。正在这个时候,佛教到中国来了,这是汉明帝派使节到西域,把佛教请到中国来。那个时候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带著佛像、带著经典到中国来。跟中国这些领导人、学者专家在一块讨论、交流,非常融洽,中国就正式接受了。由於帝王的推动,所以影响力很快遍及全中国。在那时候这三家是学派,不是宗教。学派变成宗教,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很晚,就是从学派变成宗教,大概不超过三百年。我们看到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它还是属於学派,变成宗教是乾隆以后的事情。现在确实学术的迹象、形象看不出来了,现在真的全都是宗教。学术是教人的,真的是教育,我常讲的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教人的。宗教现在是为死人服务。
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这些学佛的出家人,他们终身从事於教学工作,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两样。只是在中国没有托钵的制度,因为中国人尊师重道,学生决定不能让老师出去托钵。佛教是帝王请过来的,帝王也都尊重这些法师们做老师,自称为弟子。哪有学生做皇帝,让老师出去讨饭?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乞食的制度在中国自然就废除了,接受四众的供养,供养都在寺院。寺院庵堂多半是国家建立的,以后也有大臣、长者、居士建立得很多,这些我们都应该知道。
所以你看看经典里面,这是讲什么?现代的尖端科学。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天地万物的演变,其所以然的道理是什么?你看看东西方一直研究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可是这些东西,三千年前佛教经典里面说得很多。非常可惜,近代这些科学家没有认真去研究佛学,他们要是研究佛学,我相信他们所理解,所得到的启示、发现会比现在更丰富,那要超过我们太多了。
科学家、哲学家,乃至一切宗教家,为什么跟佛法不能相比?原因是学习的态度跟方法不一样。现在科学,它的方法用数学,用精密的仪器来观察,这称之为科学。而佛法不是的,佛法是用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契入甚深禅定,用禅定的定功突破空间维次,所以他不是在推想。佛法认为理论上推想,那叫做比量;他在禅定里面突破空间维次,他亲自看到的叫现量,所以佛菩萨是现量境界。科学家是用推理,用精密的仪器来观测,自己并没有达到,就免不了产生错误。这是观念跟方法不相同。
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如果没有清净心、没有定功,你就没有法子理解。佛所说的这些现象,全是禅定境界里面他所看到的。他看到生死跟法身是一桩事情,烦恼跟般若是一桩事情,造业跟解脱也是一桩事情,太深太深了。觉悟了是一桩事情,迷惑了是两桩事情,迷了的时候不是一桩,迷了你造业要受报。所以给我们说出这个真相,迷悟,如何破迷开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境界是究竟、清净、自在,这是你得的无比殊胜的利益。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的钞文,「闻一切法,亦复如是,是名闻圆法」。这是总结前面所说,生死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闻一切法亦复如是。生死的现象是对有情众生说的,就是动物;就植物来讲,植物也有生灭,生灭即法身。矿物,像星球有成住坏空,成坏跟生死的意思一样,成坏就是法身,这就叫闻一切法亦复如是。宇宙之间,无论是物质的现象、精神的现象,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三句好像是公式一样,可以统摄一切法。法身不生不灭,生灭是现相,法身是本体,般若是智慧、是觉性,我们讲觉性更好,就是见闻觉知。烦恼有起灭,有时候生起,有时候灭了,觉性没有起灭。
解脱是大自在,结业为什么是解脱?结业是造作,造的业,善恶业。我们都知道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所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迷了的时候就有报,就有结业,觉悟了的时候没有。一切法不生不灭,试问造作这些业在不在一切法之内?在,不在一切法之外,一切法不生不灭。所以这三句,三是一,一是三,最重要就是第一句,生死即法身,后面两句是陪衬说的。你能够把这句参透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可是怎样才能参得透?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参透。只要有一丝毫放不下都是障碍,不但障碍你契入,我们讲证得,它甚至障碍你开悟。就是你对它真正的明了,解悟,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都造成障碍。富楼那他有严重的分别,你看那个分别就障碍他开悟,证果就更不必提了。所以我们真正的功夫,诸位一定要晓得,要从放下下手。
我学佛可以说是很幸运,遇到的是好老师,老师不骗我,老师所教的句句真实。那时候老师在晚年,我跟他认识,他六十五岁,我二十六岁。所以他看我们这种年龄年轻人就是孙子辈,非常爱护,教给我们都是真实法,而且直截了当。教我从哪里下手?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放下是功夫,两个相辅相成。我们首先听到佛说,说了之后,我们真的放下,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放下一分得一分利益,放下二分得二分利益;换句话说,彻底放下那不就成佛了吗?这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可是你真正懂得,我天天放。
从哪里放起?从身外之物,这容易放,身外之物就是我所有的。人总会有嗜好,喜欢这个,喜欢那个,能把喜欢的东西放下,所以老师教我布施。他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布施,我就懂得了。你能舍,什么都要舍,不舍就是障碍。舍了之后,我要用怎么办?你要用,它自然来了,你要有这个信心。这个信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想求个东西,东西会来。尤其你喜欢布施,布施是因,你想求的东西,那是果报,你的因殊胜,果报怎么会不殊胜?财物,你想求财,你一定修财布施;你想求法,你一定要法布施;你想求健康长寿,你一定要学无畏布施。我二十六岁的时候,老师教我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看相,我自己都没有,很多朋友们对我很关心,有什么很好的算命看相,他们都把我的八字拿去算。算了以后告诉我,我跟那算命先生没见过面。几乎都一致的,说我这个人有一点聪明智慧,一点福报都没有,而且短命。确实我青少年时代非常辛苦,尤其生活在抗战期间,中国的社会跟日本八年战争打乱掉了,非常辛苦。自己也晓得没有福,也短命,我自己肯定、相信,一点也不忌讳,也不怀疑。遇到老师,老师教我,财富可以求的,怎么求法?布施。布施没有钱,一块、两块你有,一毛、两毛有,那就可以。你有,尽你的力量去布施,圆满功德,将来得的果报是圆满的。老师给我说这些我懂得,我就真干,而老师给我限定的期限六年。
头一天见面他给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讲六个字。我问他从哪里下手?从布施,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怎么样?无畏布施我就选择不吃众生肉,选择素食。所以我跟老师认识之后六个月,下定决心一生素食,这属於无畏布施,不再跟众生结冤仇了,这都是老师教的。所以算命说我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今年八十岁了,身体还不错,全都是这一生遇到佛法以后修得的果报。所以我也是现身说法。
财用,是没有钱,可是要想做什么事情就有人送钱来。国内、国外的,听说我想在丽江办个书院,来培养一批种子老师,有人听到了,他就送钱来。所以支持的人很多,做事情不用操心,水到渠成。你要真心去干,不为自己为众生。自己很简单,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够了,不必要多求。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苦难众生著想,都是为传统的伦理道德怎么样能够传递下去,天天想这些事情。对自己来讲,年岁大了,唯一的想头就是求往生,除这个之外,没有任何念头。
所以,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相有性空,事有理无,一切法无一不是如此。这么多年来对於这些事实真相,就是在佛法讲的所谓性相、理事、因果,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身心自在。所以我们要知道,这叫闻圆法。闻圆法之后,下面意趣就有五。
怎么起圆信?这底下讲,「云何起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这是事实真相,空假中。任何一法,我们就以身体来做比喻,身体是一法,它即空。空是什么?体是空的,无论是质体还是性体都不可得,所以从体上讲是空的。从相上讲,有。我们会起心动念,会分别执著,这是精神现象,有。有这个身体,物质现象也有,有是假有,不是真有。为什么?相有体无,体不可得。精神的现象不可得好像还容易懂一点,肉体的现象不可得比较难懂,为什么?我们一向都执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怎么会是空的?透过大乘的教学,再透过现在科学的证明,我们才知道真的是空。
现在科学证明没有物质,物质的现象是假相,科学家讲的跟三千年前佛陀讲的没有两样。佛陀是亲自证得,他们是从数理推论出来的,从精密的仪器里面观察出来的,知道物质现象是幻相。物质从哪里来的?近代的科学报告,大概也才五年前,美国太空总署提出这个报告,物质是无中生有。在爱因斯坦他们这些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他不承认有物质的存在,他说宇宙之间只有场,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场是什么?场是能量稀薄的状态,它是周遍虚空,所谓是时空里面充满了场。能量集聚的时候它就变成物质,稀散的时候没有物质。就是能量在集中的时候会变成物质,虽然变成物质,物质很快就消灭,它不是存在长久的时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现象,是这种刹那生灭的延续相,就是相续相,这个跟佛经上讲的一样。「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楞严经》上详细说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比科学家讲得清楚,讲得透彻。
所以佛与大菩萨(八地以上)的定功我们没法子想像,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他能够突破一切时空的界限,就是空间维次,看到宇宙真相。现在科学讲宏观、微观,佛经上都有,我们前面读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那是宏观。我们也在前面读到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没放大,世界也没缩小,微尘跟世界是没有大小,大小不二,这是讲入不二法门。一粒微尘里头有世界,谁能契入?这句话难得了,科学里头没这个说法,普贤菩萨可以进入微尘世界里面去,我们在前面读到的。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微观世界。
我们就想到,微尘世界里面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面还有世界,世界里头还有微尘,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不可思议。这个科学家没说到,科学家只能看到最小的物质,不知道物质里头有世界。看到微尘刹那生灭,不知道佛法里面讲的生灭跟不生灭不二,就是刹那跟无量劫不二。一刹那可以变成无量劫,无量劫可以变成一刹那,这科学没说到。佛法确实不可思议,在佛法里讲到究竟圆满就是不二法门。二是对立,佛法里头没有对立,有对立不是佛法。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就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对论,宇宙是相对的,而佛法是不二法门,它不是相对的,也不是绝对的。为什么?绝对跟相对就是二,对不对?不二,没有二,你从这里头去体会。没有二,那当然一切法你说它空,一切都空;你说它假,一切皆假。中是什么?中是用,用中。怎么样用中?我们现在是假相,我用这个假相,怎么样用中?不执著假相,这就用中。
我们再举个例子,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能不能修中道?能。什么是吃饭的中道?你吃饭的时候没有分别执著就是中道。我吃饭的时候要挑剔这个菜好吃,那个菜不好吃,这个多吃一点,那个少吃一点,这就不是中道,著了假相。如果像修行人一昧修苦行,什么都拒绝了,著重在空,空相。菩萨随缘,你供养什么他都欢喜,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中道。所以中道在哪里?在穿衣吃饭,在日常生活。你要懂得的话,在一切法里面全是中道,一中一切中。就是晓得相有体无,也不执著空,也不执著假,空假二边都不执著、都不分别,这是中道,这是菩萨,这是诸佛如来。
没有一样不好,我们常常提示同学,劝勉同学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是中道。喜欢这个是好人,讨厌那个是坏人,都偏在一边。拒绝排斥偏在空一边;世间人喜欢、爱它的时候,偏在假一边,把假当作真。空不是真的,假也不是真的,再跟你说,中也不是真的。所以於一切法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妄想,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你真正明了一切法的这三种形态。
你要会用,你就觉悟了,你就没有烦恼了,没有生死了,忧虑牵挂统统一扫干净。心是什么?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那就是你的真心。虽然说了五个,跟此地讲的一样,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跟你讲菩提心这个真心五个,一即是五,五即是一。跟你讲真诚心,真诚心里面决定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跟你讲慈悲心,慈悲心里头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一个都不会缺的,圆满的。全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用中是菩萨,用空是阿罗汉,用假是凡夫,他都执著在一边。菩萨一切都不执著,什么都随缘,自己真正修到清净平等。
再看下面,「无一二三,而一二三」,这个一二三就是空假中,第一个是空,第二是假,第三是中,无空假中而空假中。无空假中是「遮」,遮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否定;「照」就是肯定。否定是什么?本来没有,一空一切空。照是什么?照是肯定它一有一切有。我们作用,一中一切中,菩萨走中道,清清楚楚,二边都不著,这叫解脱,这叫真正的自在。可是你用中,你跟凡夫往来,你用中,他用假,这时候怎么办?他假的,他真执著,他真的分别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分别,我不分别,他执著,我不执著。我因为不分别,可以随顺他的分别,我不执著可以随顺他的执著,我的随顺叫照。照是什么?明了,明了事实真相。就好像戏台上唱戏一样,我知道这是假的,我是在表演,照。没有照的,那就是凡夫,他没有照的功夫,假戏就真演了,那就错了。所以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叫做什么?游戏神通,这经上常看到的。游戏神通是什么?就是照。
「无遮无照,直入中道」,这是自己的功夫。遮照是二边,也就是体相是二边。体是空的,相是有的,体相是二边;你要晓得,二边是个方便说法,实际上体没有,相也没有。这个时候中是什么?离二边说之为中。实际上是不是有个中?你要执著有个中,那你又错了,你还是在二边。空跟有是二边,空有都不要了,有个中,中跟空有两个又是对立。这个事情很麻烦,要很细心去体会。什么是中道?一念不生是中道。
在应用的时候,凡夫是有念,佛是无念,菩萨走中道,亦有念亦无念。随顺众生是有念,随顺佛道是无念,有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叫中道。如果你要是没有念,你不能跟凡夫交流。你不是要度众生,要帮助他觉悟吗?你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一定要随顺他。随顺他什么?要现身,现同类身,一定要给他说法,要教他。教他要看他的程度,要看他的习性,应以什么法得度,你就教他什么法。这是假边,你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即使在现相、教学里面,心里头也不落痕迹,那就是中道。你要认为我现身了,我说法了,你早落在假边,你跟凡夫没两样。所以无遮无照是不二法门,遮照同时,遮照不二,这是中道的意思。
「无遮无照,直入中道,皆究竟清净自在」。现身,究竟清净自在;不现身,究竟清净自在;说法,究竟清净自在;不说法,还是究竟清净自在。我们在那里工作,像我们道场的义工,工作的时候究竟清净自在,不工作的时候还是究竟清净自在。不能不懂!你要不懂,你在这个地方,说个不好听的话,造业!
所以在这边,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样的身分,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要是懂得,全是修行!修什么行?修菩萨道。菩萨道怎么修法?菩萨最重要是慈悲。所以有人问,什么是佛教?祖师大德答得很好,你问什么是佛教?他给你答覆八个字,「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八个字说尽了。由此可知,你只要把这八个字应用在你的生活上,应用在你的工作,应用在你处事待人接物,你就是修菩萨行。你在道场做义工也是如此,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给别人方便,将来你得到的果报是自在,别人也给你方便;你给别人不方便,你将来的果报是处处有人障碍你。
所以因果教育,为什么过去印光大师一生特别重视,而且全心全力提倡因果教育,为什么?这里头意思太深了。那就是什么?知道现在这个时代最缺乏的是因果。因果教育没有了,其他的伦理道德也跟著没有了,都不相信,那就是什么坏事都敢做。有没有果报?有,果报在地狱。他没有看到地狱,等到哪一天看到地狱,后悔莫及。
我们在这些年来,特别是最近的几年,很多灵媒找到我这个地方来,都不认识。我在澳洲,达尔文那边来了一个灵媒,他是澳洲籍的菲律宾人,讲英语,我们说话也讲不通,通过翻译。那么远,好像要飞五个小时到布里斯本,然后到图文巴山上来看我。我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找我有什么事情?他告诉我,通过翻译告诉我,他说他是阿弥陀佛跟观世音菩萨叫他来找我,这个来头可大了。我说找我什么事情?他说世间众生有很严重的灾难,要我帮助。我告诉他,我自己救自己都救不了,我有什么能力帮助别人?
看他说话不是欺骗人的,这种灵媒我见过很多,可是讯息传来了,我们也不能说无动於衷。我想什么方法?就想到两桩事情,一个就是要搞远程教学,网际网路的教学,卫星电视的教学,是这个原因。我们录相这很早了,至少有二十年的历史,网际网路的教学才十年,卫星电视的教学才四年。另外一个方法,印《大藏经》。我就想到了,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藏经》所在之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香港这个地区,我们送了三十多套《大藏经》,这个地区当中很多道场供养《大藏经》。我们相信龙天善神拥护,诸佛菩萨护念,这个地方纵然有灾难,灾难会减轻;有灾难,灾难的时间会缩短,这是我们肯定的。
我讲经、远程教学原来都是在澳洲图文巴,我不想下山。也是这些灵媒找我的,要我把《华严经》放在香港来讲,而且还告诉我,这些鬼神他们护持,一直到《华严经》在此地讲圆满。所以这部经进入经文的时候,我们的速度要加快,不能像现在这样一句、二句都讲一、二个小时,速度要加快,否则这部经要到哪一年才讲完?我自己给自己定一个日程,希望五年把这部经讲圆满。
下面说「闻深不怖,闻广不疑,闻非深非广,意而有勇,是名圆信」。听佛讲甚深的大法不恐怖,讲得非常深广的时候不怀疑,非深非广多半是对我们现前有利益的。意而有勇是依教奉行,我们能解能行,这叫圆信。信里头一定有行,它这五个字是信行位德用,也是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信了,不解不行,有什么用处?没用处,这是诸位同学一定要记住的。我们对佛法有信,但是很多人不理解,所以他根本没法子做到,他的行为依旧跟世俗没有两样。
如果不能解、不能行,最好不要到佛堂做义工。什么原因?因为你旧的那些习气要带到佛堂来,会破坏佛法的形象。破坏佛法形象,你的过失很重,为什么?让外面人,到这边来参学的人,一看到这个形象,说佛教不过是如此,佛教里头的人并不是理想当中的好人,算了,不要学了。你让很多人退心,这就是你造罪业。你到这个地方来不是帮助佛的,是来破坏佛的。破坏道场,破坏佛教形象,你一定要记住,这个罪是阿鼻地狱,你何苦来?所以学佛的人,他能解能行,他有智慧,智慧才能够圆融的把问题解决。
世出世间法,他不是佛教徒,念世间书的,都会说在任何场合不能发脾气。发脾气对你的身体伤害非常严重。凡是脾气不好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他有病,所以你不能跟他一般见识。你要原谅他,要体谅他,他很可怜,他不是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人身心和谐,清净快乐,他怎么会发脾气?发脾气是三毒里头最严重的。贪瞋痴,贪是堕饿鬼道的第一个业因,瞋恚是地狱道的第一个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第一个业因。真正学佛的人转贪瞋痴为戒定慧,戒能治贪,定能治瞋恚,慧能断愚痴。戒定慧的反面是贪瞋痴,贪瞋痴是烦恼,戒定慧是般若;贪瞋痴是结业,戒定慧是解脱。所以一个人你在家里也好,你在公司也好,你在道场也好,在任何场合里面要和睦待人。你以和待人,人家以和对待你,报答你。你怎么能发脾气?
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里面讲,有个念书人考试没有考中,发脾气大骂考官。有个道士在旁边看到了,笑他。笑他,他当然很不高兴,马上目标就转移,你为什么笑我!道士就说了,他说一定是你自己的文章不好,你不能怪考官。你没有看过我的文章,你为什么知道我的文章不好?他说看到你发这么大的脾气,就晓得你文章不好,真正文章好的人,心平气和。这个读书人还是不错的,听了这个话一反省,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转过头来向他请教。
所以我们晓得常常发脾气的人,常常会骂人的人,他一定有病。如果他去检查一下,肯定他有病,所以我们要对他体谅,事事要让他一点,不要跟他计较。他骂我,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好。他骂的声音愈大,我念的声音也愈大;他骂的时间愈长,我念的时间愈长,变成什么?他骂阿弥陀佛。要懂得道理,这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圆信。
下面,「云何行圆行,一向专求无上菩提,不余趣向,三谛圆修,不为无边所寂,不为有边所动,不动不寂,直入中道,是名圆行」。时间过得很快,现在时间又到了,这个圆行我们留在明天再报告。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三宗趣,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钞》,从第二个段落看起。我把文念一遍,「彼释闻法云,谓闻生死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虽有三名,而无三体,虽是一体,而立三名,是三即一相,其实无有异」,上次我们讲到此地。这在大乘教里面是很深的境界,它确实是人生宇宙的真相,我们前面也做过详细的解释。这些事实真相就在眼前,任何一个众生从来没有远离过它,但是不止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对於事实真相都不能够了解,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
现在的科学家、哲学家,还有许多心理医生,在近代半个世纪也都在研究生死轮回的这些事情。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现在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纵然有了答案,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这是宇宙人生的大问题。我们也听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可是跟佛经一对照,还是佛经说得有道理,说得清楚。像这些话确实佛不常说,为什么?跟初学人说这些话,会令人听了产生疑惑。佛这些话对谁说的?都是对法身菩萨说的。在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们已经脱离六道轮回,他们生活在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佛对他们也不常说。所以我们要晓得,《华严经》是对法身菩萨说的,为什么?法身菩萨已经证得这个境界。
道理,世尊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要想契入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对宇宙人生万事万法的执著,你就脱离六道轮回,就证得正觉,佛学里面的名称则称你为阿罗汉,阿罗汉是正觉。再要把对一切万事万物的分别也放下,不但不执著,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你就证得菩萨的果位,菩萨所证得的法叫正等正觉。菩萨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无明如果破了,你就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那就是华严会上的当机者。他们听懂得了,那是真的懂,就是他已经契入这个境界。换句话说,生死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他们已经证得,我们今天才听说;换句话说,距离这个境界非常的遥远。
你要说究竟多么遥远?刚才我说的这三句,执著、分别、起心动念,你能不能放下?果然能放下,你就顿超,你就证得了。三个放不下,能放下一个也不错,能把执著放下已经超越六道;换句话说,对於这个境界就愈来愈近,阿罗汉近了,菩萨就更近。菩萨,我们知道有小菩萨、有大菩萨。所谓小菩萨,执著虽然断了,分别还没有断干净,这叫小菩萨。能把分别断干净,再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这叫大菩萨,佛经称为摩诃萨,摩诃萨是大菩萨,大菩萨的境界。
这里说了,虽然有这三个名称,其实是一体,一而三,三而一。虽是一体,它有三个名称,有法身、有般若、有解脱;法身是理体,般若是智慧,解脱是自在。自在里面就包括德相,德是能力,我们一般讲的神通广大,那是属於能力。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实际上如果证得法身,《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以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其实无异。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常常听到,这叫三德秘藏,性德里面的,圆圆满满的,圆满的性德。
阿罗汉只证得解脱,他得自在,为什么得自在?烦恼断了。也就是此地讲烦恼即般若,他烦恼断了,般若还没有得到,这什么原因?阿罗汉断烦恼是靠定功,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的,他所修的定叫九次第定。世间禅定有八个等级,所谓四禅八定,这八个等级分配在,色界,色界有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上去,无色界天,无色界天也分为四个等级,那叫四空定,所以合起来八个等级。阿罗汉超越了,阿罗汉比他们还要高一个层次,叫第九定,出去了。世间禅定到非想非非想天,这最高的,第八定,智慧没开,只是定功,但是这个定功还会退转。到第九定,阿罗汉证得第九定,这个定功不会退转,那是真的定。世间四禅八定,在佛法里面称它不是真的定,因为它会失掉。真正的定是不会失掉的,九次第定以上不会失掉,才称为正觉,智慧开了一点,不够。
我们在大乘教里面看到,像楞严会上看到四果罗汉富楼那尊者,听佛讲甚深的大法,他听不懂;阿难虽然在楞严会上是初果,他懂了,他听懂了。这是什么原因?佛也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为什么四果罗汉听不懂,初果须陀洹听懂了?佛给我们讲,一切众生有两种障碍,这两种,一种叫烦恼障,一种叫所知障。烦恼是属於情执,阿难尊者烦恼障重,就是情执很深。我们世间人听到有人很欢喜,人很重感情,过分的重感情,智慧不容易开,情执很难断。富楼那尊者跟阿难恰好相反,这个讲什么?习性,本性是一样的,习性不相同。富楼那的习性是烦恼障轻、所知障重。烦恼障轻,所以他断烦恼容易,就是说对於执著他很容易放下;所知障重就是分别重,所以甚深的大法他听不懂。阿难听懂了,阿难是所知障轻,烦恼障重。当然彼此都有关系,这是就偏重在某一方面。
我们也看到世间人,有些人很有智慧,感情很重,特别是世间学哲学的。早年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哲学的一定是有很深的感情,那个感情是什么?悲心。佛家讲的慈悲心,怜悯一切众生,所以智慧开了之后,这就是四弘誓愿,就是大悲心。问题在你能不能转得过来?转过来,就跟此地说的烦恼即菩提,把烦恼转变成般若智慧。所以前面我给诸位同学报告,凡圣的关键在觉迷,凡夫觉悟了就是佛菩萨,不觉就是凡夫,就在觉与迷,其他的都没有。佛陀一生的教诲,四十九年的教诲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事实真相讲清楚。怎么样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法身,转结业为解脱,这就是佛法。
接著我们看下面的文,「法身究竟,般若解脱亦究竟,般若清净,余亦清净」,余就是其他的两项,法身跟解脱,亦清净。「解脱自在,余亦自在」,确实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究竟就是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终极,在佛法里面也称之为圆满,这叫究竟。再没有一丝毫欠缺,这才叫究竟。宇宙之间有没有终极?有,但是现在学术界还没找到,现在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佛法里面确实找到了,怎么找到的?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佛是天天在讲,天天在教,天天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总是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不肯放下,那佛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诸位要知道,佛法是师道,佛是老师,老师对於学生的帮助,经上讲得很清楚,「开示悟入」这四个字,老师帮助学生只有前面两个,开示,悟入是学生的事情。开是开启,中国人常讲茅塞顿开,接受老师的教诲豁然大悟,明白了,这叫开。这是对於上根人,聪明人,老师一说,他就明白。中下根性的人还不行,老师讲了,他还听不懂,怎么办?用示,示是指示,多分身教,所以老师要做出榜样来给学生看,就在日常生活当中。
《金刚经》的发起就是在「示」这个字,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乞食,每天都去,你看看,没有人看懂。须菩提尊者是非常聪明的人,在释迦牟尼佛的会下,也是天天跟著释迦牟尼佛一起去托钵,也没有看出来。突然有这么一天,他看出来了。这就是说开悟要有根性,还要有时节因缘,不定在什么时间,不定在什么处所,你有所感触,豁然大悟。诸位在金刚般若会上,你很清楚的看到,如果须菩提不说出来,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一说出来之后,我们也明白了。我们没有须菩提尊者悟得那么深,可是我们明白一桩事情,那就是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圆寂,在这一生当中七十九年,他是七十九岁过世的,七十九年当中,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含著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在其中。一般人看不出来,只有这些大阿罗汉、大菩萨们,他们看出来,为我们说出来,我们这才理解,这才知道。
我们从这些现象又深一层的体会,就是看到许多的圣贤人,在中国像老子、孔子都不是凡人,他们一生一举一动又何尝不具有甚深教育的义趣。我在前面跟诸位提过,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是王子。你看世间人,古时候说士大夫,现在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生所追求的是名位。中国自古以来,所谓是学而优则仕,这是说明读书人,读书人读得好,学问成就了,终极的目标是希望做官,把他一生所学的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古时候,这是我们孔子最佩服的一个人,周公,他做到了。他的成就恐怕在历史上只有孔子认识他,其他认识他的人不多,所以孔子非常想效法他。孔子学成之后,周游列国,目的何在?目的求个一官半职,可惜当时这些国君、诸侯没有人肯用他。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已经有学生跟著他,人数不多,因为他没有正式开班教学。可是学生当中确实有杰出的人才,我们在《论语》里面读到,周游列国的时候,这些学生都是夫子的随从,也陪著夫子一道去旅游。
我们想想,这些国君对孔子尊敬,为什么不用他?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孔孟都是讲仁义道德,那个时代是春秋时代,道德仁义虽然讲,已经在社会上不被重视。社会上重视什么?重视名利。大家看到孔子的思想是保守的,他们是要竞争,是要进取的。如果任命他做宰相,这是保守的宰相,这不是国君的意愿。夫子如是,孟子亦如是,孟子生在战国,那个时候争名夺利比孔子的时代又提升一级。如果每个做领导人的,都著重在争利,这个世界不会安定,不会有和平。所以汉统一了中国,汉武帝高明,就用儒释道三家教化人民,教化他的干部,朝廷里面文武百官,提倡伦理道德。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伦理道德堕到谷底,汉武帝把它振兴起来,使中国这两千年来社会上得到安定和平,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观察。
今天的世界跟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没有两样,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候的幅员小,只限於中国大陆这一片土地上,现在由於资讯跟交通的发达,已经遍及到整个地球。整个地球上,今天社会动乱跟战国不相上下,有些真正有智慧、有学问的人看到了。这个动乱的时代过去之后,至少有一千年的太平,这是外国很多学者说的。他们说的经验,也就是中国经历春秋战国的动乱,后面你看由汉一直到清,有两千年的太平盛世。今天全世界的动乱,一定会有一个长久的安定社会。
安定社会怎么来?统一重要。如果不能统一,这就没法子。甚至专家学者提出来,如果不能统一,这个地球会走向末日。现在制造的武器,核武、化武,足以能够消灭全人类。所以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要想拯救人类,不至於走上整个人类的灭亡,他说只有一个方法,全世界统一。统一是不是现在的国家都废弃掉?不需要,统一就是组织世界联邦政府,於是每个国家就像现在的一个省、一个州一样。这个世界上国与国之间都是一家人了,所以军备、战争可以能够消除,地方上只需要有警察维持秩序就行了,不需要军队。这个构想是个很好的构想,我相信他这个构想是从中国历史上得来的。
所以在去年十月,我在吉隆坡做了两场讲演,丹斯里李金友他们主办的,听众有一万六千多人。在这个期间,我有个机会跟前首相马哈迪先生见面,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卸任之后,对於化解冲突、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非常关心,很难得,我对於这桩事情非常的尊敬。他晓得我这些年来也在做这个工作,所以就问我,消弭冲突跟促进世界的定安和平,用什么方法才能落实?问得好。
我参加多次联合国的会议,深深的体会到,这桩事情用武力镇压、用报复收不到效果;召开和平会议,联合国已经搞了三十多年,每年不晓得开多少次会,也收不到效果。所以我跟马哈迪先生讲,真正要能收到效果,只要把四桩事情做好,这个问题能解决。他说哪四桩?第一个,国家跟国家要能够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个是派系,就是每个国家里面的政党,也要能做到跟全世界不同的这些政党,也要能达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然后族群、宗教都要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这四桩事情都非常棘手,不容易,是个理想,不容易。
可是这四样如果从宗教下手比较容易。我们曾经在新加坡做过宗教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新加坡九个宗教,我做成功了,我们在印尼团结宗教也做成功了。宗教的和睦相处肯定会影响到政治、影响到党派、影响族群。马哈迪先生听我这个话,他很肯定,他也很欢喜,第二天他就下决定邀请我参加他们十二月的世界和平论坛。所以,我们决定不能把宗教疏忽。马哈迪先生本身是国际回教的领袖,虽然在政界上他退下来,但是他在世界回教,宗教的方面,他的声望、影响力还是非常可观。年岁虽然大了,身体不错,我跟他讲,我说你还可以干十年,希望十年为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来努力。所以,我们一直保持著很好的联系。
汤恩比的想法非常有价值,一定要走向世界联邦,把国家的界限要突破。我们起心动念,无论是哪个行业,特别是政党跟国家的领导人,起心动念都要为全世界、全人类的福祉去著想,这是真实智慧,人类在地球上才能够继续生存。一定要做到互相尊重,不再有国家的界限,不再有种族的界限,也不再有宗教的界限。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同来创造神圣文明、光明幸福美满的世界,使每个人真正能够得到幸福美满。
宗教是智慧,凡是宗教,里面决定包含著伦理、道德、因果、智慧,这四种教育。汉武帝明白,所以当时中国国内只有两家,儒跟道。正在这个时候,佛教到中国来了,这是汉明帝派使节到西域,把佛教请到中国来。那个时候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带著佛像、带著经典到中国来。跟中国这些领导人、学者专家在一块讨论、交流,非常融洽,中国就正式接受了。由於帝王的推动,所以影响力很快遍及全中国。在那时候这三家是学派,不是宗教。学派变成宗教,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很晚,就是从学派变成宗教,大概不超过三百年。我们看到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它还是属於学派,变成宗教是乾隆以后的事情。现在确实学术的迹象、形象看不出来了,现在真的全都是宗教。学术是教人的,真的是教育,我常讲的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教人的。宗教现在是为死人服务。
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这些学佛的出家人,他们终身从事於教学工作,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两样。只是在中国没有托钵的制度,因为中国人尊师重道,学生决定不能让老师出去托钵。佛教是帝王请过来的,帝王也都尊重这些法师们做老师,自称为弟子。哪有学生做皇帝,让老师出去讨饭?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乞食的制度在中国自然就废除了,接受四众的供养,供养都在寺院。寺院庵堂多半是国家建立的,以后也有大臣、长者、居士建立得很多,这些我们都应该知道。
所以你看看经典里面,这是讲什么?现代的尖端科学。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天地万物的演变,其所以然的道理是什么?你看看东西方一直研究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可是这些东西,三千年前佛教经典里面说得很多。非常可惜,近代这些科学家没有认真去研究佛学,他们要是研究佛学,我相信他们所理解,所得到的启示、发现会比现在更丰富,那要超过我们太多了。
科学家、哲学家,乃至一切宗教家,为什么跟佛法不能相比?原因是学习的态度跟方法不一样。现在科学,它的方法用数学,用精密的仪器来观察,这称之为科学。而佛法不是的,佛法是用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契入甚深禅定,用禅定的定功突破空间维次,所以他不是在推想。佛法认为理论上推想,那叫做比量;他在禅定里面突破空间维次,他亲自看到的叫现量,所以佛菩萨是现量境界。科学家是用推理,用精密的仪器来观测,自己并没有达到,就免不了产生错误。这是观念跟方法不相同。
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如果没有清净心、没有定功,你就没有法子理解。佛所说的这些现象,全是禅定境界里面他所看到的。他看到生死跟法身是一桩事情,烦恼跟般若是一桩事情,造业跟解脱也是一桩事情,太深太深了。觉悟了是一桩事情,迷惑了是两桩事情,迷了的时候不是一桩,迷了你造业要受报。所以给我们说出这个真相,迷悟,如何破迷开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境界是究竟、清净、自在,这是你得的无比殊胜的利益。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的钞文,「闻一切法,亦复如是,是名闻圆法」。这是总结前面所说,生死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闻一切法亦复如是。生死的现象是对有情众生说的,就是动物;就植物来讲,植物也有生灭,生灭即法身。矿物,像星球有成住坏空,成坏跟生死的意思一样,成坏就是法身,这就叫闻一切法亦复如是。宇宙之间,无论是物质的现象、精神的现象,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三句好像是公式一样,可以统摄一切法。法身不生不灭,生灭是现相,法身是本体,般若是智慧、是觉性,我们讲觉性更好,就是见闻觉知。烦恼有起灭,有时候生起,有时候灭了,觉性没有起灭。
解脱是大自在,结业为什么是解脱?结业是造作,造的业,善恶业。我们都知道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所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迷了的时候就有报,就有结业,觉悟了的时候没有。一切法不生不灭,试问造作这些业在不在一切法之内?在,不在一切法之外,一切法不生不灭。所以这三句,三是一,一是三,最重要就是第一句,生死即法身,后面两句是陪衬说的。你能够把这句参透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可是怎样才能参得透?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参透。只要有一丝毫放不下都是障碍,不但障碍你契入,我们讲证得,它甚至障碍你开悟。就是你对它真正的明了,解悟,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都造成障碍。富楼那他有严重的分别,你看那个分别就障碍他开悟,证果就更不必提了。所以我们真正的功夫,诸位一定要晓得,要从放下下手。
我学佛可以说是很幸运,遇到的是好老师,老师不骗我,老师所教的句句真实。那时候老师在晚年,我跟他认识,他六十五岁,我二十六岁。所以他看我们这种年龄年轻人就是孙子辈,非常爱护,教给我们都是真实法,而且直截了当。教我从哪里下手?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放下是功夫,两个相辅相成。我们首先听到佛说,说了之后,我们真的放下,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放下一分得一分利益,放下二分得二分利益;换句话说,彻底放下那不就成佛了吗?这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可是你真正懂得,我天天放。
从哪里放起?从身外之物,这容易放,身外之物就是我所有的。人总会有嗜好,喜欢这个,喜欢那个,能把喜欢的东西放下,所以老师教我布施。他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布施,我就懂得了。你能舍,什么都要舍,不舍就是障碍。舍了之后,我要用怎么办?你要用,它自然来了,你要有这个信心。这个信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想求个东西,东西会来。尤其你喜欢布施,布施是因,你想求的东西,那是果报,你的因殊胜,果报怎么会不殊胜?财物,你想求财,你一定修财布施;你想求法,你一定要法布施;你想求健康长寿,你一定要学无畏布施。我二十六岁的时候,老师教我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看相,我自己都没有,很多朋友们对我很关心,有什么很好的算命看相,他们都把我的八字拿去算。算了以后告诉我,我跟那算命先生没见过面。几乎都一致的,说我这个人有一点聪明智慧,一点福报都没有,而且短命。确实我青少年时代非常辛苦,尤其生活在抗战期间,中国的社会跟日本八年战争打乱掉了,非常辛苦。自己也晓得没有福,也短命,我自己肯定、相信,一点也不忌讳,也不怀疑。遇到老师,老师教我,财富可以求的,怎么求法?布施。布施没有钱,一块、两块你有,一毛、两毛有,那就可以。你有,尽你的力量去布施,圆满功德,将来得的果报是圆满的。老师给我说这些我懂得,我就真干,而老师给我限定的期限六年。
头一天见面他给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讲六个字。我问他从哪里下手?从布施,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怎么样?无畏布施我就选择不吃众生肉,选择素食。所以我跟老师认识之后六个月,下定决心一生素食,这属於无畏布施,不再跟众生结冤仇了,这都是老师教的。所以算命说我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今年八十岁了,身体还不错,全都是这一生遇到佛法以后修得的果报。所以我也是现身说法。
财用,是没有钱,可是要想做什么事情就有人送钱来。国内、国外的,听说我想在丽江办个书院,来培养一批种子老师,有人听到了,他就送钱来。所以支持的人很多,做事情不用操心,水到渠成。你要真心去干,不为自己为众生。自己很简单,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够了,不必要多求。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苦难众生著想,都是为传统的伦理道德怎么样能够传递下去,天天想这些事情。对自己来讲,年岁大了,唯一的想头就是求往生,除这个之外,没有任何念头。
所以,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相有性空,事有理无,一切法无一不是如此。这么多年来对於这些事实真相,就是在佛法讲的所谓性相、理事、因果,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身心自在。所以我们要知道,这叫闻圆法。闻圆法之后,下面意趣就有五。
怎么起圆信?这底下讲,「云何起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这是事实真相,空假中。任何一法,我们就以身体来做比喻,身体是一法,它即空。空是什么?体是空的,无论是质体还是性体都不可得,所以从体上讲是空的。从相上讲,有。我们会起心动念,会分别执著,这是精神现象,有。有这个身体,物质现象也有,有是假有,不是真有。为什么?相有体无,体不可得。精神的现象不可得好像还容易懂一点,肉体的现象不可得比较难懂,为什么?我们一向都执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怎么会是空的?透过大乘的教学,再透过现在科学的证明,我们才知道真的是空。
现在科学证明没有物质,物质的现象是假相,科学家讲的跟三千年前佛陀讲的没有两样。佛陀是亲自证得,他们是从数理推论出来的,从精密的仪器里面观察出来的,知道物质现象是幻相。物质从哪里来的?近代的科学报告,大概也才五年前,美国太空总署提出这个报告,物质是无中生有。在爱因斯坦他们这些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他不承认有物质的存在,他说宇宙之间只有场,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场是什么?场是能量稀薄的状态,它是周遍虚空,所谓是时空里面充满了场。能量集聚的时候它就变成物质,稀散的时候没有物质。就是能量在集中的时候会变成物质,虽然变成物质,物质很快就消灭,它不是存在长久的时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现象,是这种刹那生灭的延续相,就是相续相,这个跟佛经上讲的一样。「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楞严经》上详细说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比科学家讲得清楚,讲得透彻。
所以佛与大菩萨(八地以上)的定功我们没法子想像,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他能够突破一切时空的界限,就是空间维次,看到宇宙真相。现在科学讲宏观、微观,佛经上都有,我们前面读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那是宏观。我们也在前面读到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没放大,世界也没缩小,微尘跟世界是没有大小,大小不二,这是讲入不二法门。一粒微尘里头有世界,谁能契入?这句话难得了,科学里头没这个说法,普贤菩萨可以进入微尘世界里面去,我们在前面读到的。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微观世界。
我们就想到,微尘世界里面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面还有世界,世界里头还有微尘,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不可思议。这个科学家没说到,科学家只能看到最小的物质,不知道物质里头有世界。看到微尘刹那生灭,不知道佛法里面讲的生灭跟不生灭不二,就是刹那跟无量劫不二。一刹那可以变成无量劫,无量劫可以变成一刹那,这科学没说到。佛法确实不可思议,在佛法里讲到究竟圆满就是不二法门。二是对立,佛法里头没有对立,有对立不是佛法。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就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对论,宇宙是相对的,而佛法是不二法门,它不是相对的,也不是绝对的。为什么?绝对跟相对就是二,对不对?不二,没有二,你从这里头去体会。没有二,那当然一切法你说它空,一切都空;你说它假,一切皆假。中是什么?中是用,用中。怎么样用中?我们现在是假相,我用这个假相,怎么样用中?不执著假相,这就用中。
我们再举个例子,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能不能修中道?能。什么是吃饭的中道?你吃饭的时候没有分别执著就是中道。我吃饭的时候要挑剔这个菜好吃,那个菜不好吃,这个多吃一点,那个少吃一点,这就不是中道,著了假相。如果像修行人一昧修苦行,什么都拒绝了,著重在空,空相。菩萨随缘,你供养什么他都欢喜,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中道。所以中道在哪里?在穿衣吃饭,在日常生活。你要懂得的话,在一切法里面全是中道,一中一切中。就是晓得相有体无,也不执著空,也不执著假,空假二边都不执著、都不分别,这是中道,这是菩萨,这是诸佛如来。
没有一样不好,我们常常提示同学,劝勉同学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是中道。喜欢这个是好人,讨厌那个是坏人,都偏在一边。拒绝排斥偏在空一边;世间人喜欢、爱它的时候,偏在假一边,把假当作真。空不是真的,假也不是真的,再跟你说,中也不是真的。所以於一切法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妄想,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你真正明了一切法的这三种形态。
你要会用,你就觉悟了,你就没有烦恼了,没有生死了,忧虑牵挂统统一扫干净。心是什么?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那就是你的真心。虽然说了五个,跟此地讲的一样,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跟你讲菩提心这个真心五个,一即是五,五即是一。跟你讲真诚心,真诚心里面决定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跟你讲慈悲心,慈悲心里头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一个都不会缺的,圆满的。全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用中是菩萨,用空是阿罗汉,用假是凡夫,他都执著在一边。菩萨一切都不执著,什么都随缘,自己真正修到清净平等。
再看下面,「无一二三,而一二三」,这个一二三就是空假中,第一个是空,第二是假,第三是中,无空假中而空假中。无空假中是「遮」,遮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否定;「照」就是肯定。否定是什么?本来没有,一空一切空。照是什么?照是肯定它一有一切有。我们作用,一中一切中,菩萨走中道,清清楚楚,二边都不著,这叫解脱,这叫真正的自在。可是你用中,你跟凡夫往来,你用中,他用假,这时候怎么办?他假的,他真执著,他真的分别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分别,我不分别,他执著,我不执著。我因为不分别,可以随顺他的分别,我不执著可以随顺他的执著,我的随顺叫照。照是什么?明了,明了事实真相。就好像戏台上唱戏一样,我知道这是假的,我是在表演,照。没有照的,那就是凡夫,他没有照的功夫,假戏就真演了,那就错了。所以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叫做什么?游戏神通,这经上常看到的。游戏神通是什么?就是照。
「无遮无照,直入中道」,这是自己的功夫。遮照是二边,也就是体相是二边。体是空的,相是有的,体相是二边;你要晓得,二边是个方便说法,实际上体没有,相也没有。这个时候中是什么?离二边说之为中。实际上是不是有个中?你要执著有个中,那你又错了,你还是在二边。空跟有是二边,空有都不要了,有个中,中跟空有两个又是对立。这个事情很麻烦,要很细心去体会。什么是中道?一念不生是中道。
在应用的时候,凡夫是有念,佛是无念,菩萨走中道,亦有念亦无念。随顺众生是有念,随顺佛道是无念,有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叫中道。如果你要是没有念,你不能跟凡夫交流。你不是要度众生,要帮助他觉悟吗?你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一定要随顺他。随顺他什么?要现身,现同类身,一定要给他说法,要教他。教他要看他的程度,要看他的习性,应以什么法得度,你就教他什么法。这是假边,你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即使在现相、教学里面,心里头也不落痕迹,那就是中道。你要认为我现身了,我说法了,你早落在假边,你跟凡夫没两样。所以无遮无照是不二法门,遮照同时,遮照不二,这是中道的意思。
「无遮无照,直入中道,皆究竟清净自在」。现身,究竟清净自在;不现身,究竟清净自在;说法,究竟清净自在;不说法,还是究竟清净自在。我们在那里工作,像我们道场的义工,工作的时候究竟清净自在,不工作的时候还是究竟清净自在。不能不懂!你要不懂,你在这个地方,说个不好听的话,造业!
所以在这边,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样的身分,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要是懂得,全是修行!修什么行?修菩萨道。菩萨道怎么修法?菩萨最重要是慈悲。所以有人问,什么是佛教?祖师大德答得很好,你问什么是佛教?他给你答覆八个字,「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八个字说尽了。由此可知,你只要把这八个字应用在你的生活上,应用在你的工作,应用在你处事待人接物,你就是修菩萨行。你在道场做义工也是如此,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给别人方便,将来你得到的果报是自在,别人也给你方便;你给别人不方便,你将来的果报是处处有人障碍你。
所以因果教育,为什么过去印光大师一生特别重视,而且全心全力提倡因果教育,为什么?这里头意思太深了。那就是什么?知道现在这个时代最缺乏的是因果。因果教育没有了,其他的伦理道德也跟著没有了,都不相信,那就是什么坏事都敢做。有没有果报?有,果报在地狱。他没有看到地狱,等到哪一天看到地狱,后悔莫及。
我们在这些年来,特别是最近的几年,很多灵媒找到我这个地方来,都不认识。我在澳洲,达尔文那边来了一个灵媒,他是澳洲籍的菲律宾人,讲英语,我们说话也讲不通,通过翻译。那么远,好像要飞五个小时到布里斯本,然后到图文巴山上来看我。我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找我有什么事情?他告诉我,通过翻译告诉我,他说他是阿弥陀佛跟观世音菩萨叫他来找我,这个来头可大了。我说找我什么事情?他说世间众生有很严重的灾难,要我帮助。我告诉他,我自己救自己都救不了,我有什么能力帮助别人?
看他说话不是欺骗人的,这种灵媒我见过很多,可是讯息传来了,我们也不能说无动於衷。我想什么方法?就想到两桩事情,一个就是要搞远程教学,网际网路的教学,卫星电视的教学,是这个原因。我们录相这很早了,至少有二十年的历史,网际网路的教学才十年,卫星电视的教学才四年。另外一个方法,印《大藏经》。我就想到了,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藏经》所在之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香港这个地区,我们送了三十多套《大藏经》,这个地区当中很多道场供养《大藏经》。我们相信龙天善神拥护,诸佛菩萨护念,这个地方纵然有灾难,灾难会减轻;有灾难,灾难的时间会缩短,这是我们肯定的。
我讲经、远程教学原来都是在澳洲图文巴,我不想下山。也是这些灵媒找我的,要我把《华严经》放在香港来讲,而且还告诉我,这些鬼神他们护持,一直到《华严经》在此地讲圆满。所以这部经进入经文的时候,我们的速度要加快,不能像现在这样一句、二句都讲一、二个小时,速度要加快,否则这部经要到哪一年才讲完?我自己给自己定一个日程,希望五年把这部经讲圆满。
下面说「闻深不怖,闻广不疑,闻非深非广,意而有勇,是名圆信」。听佛讲甚深的大法不恐怖,讲得非常深广的时候不怀疑,非深非广多半是对我们现前有利益的。意而有勇是依教奉行,我们能解能行,这叫圆信。信里头一定有行,它这五个字是信行位德用,也是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信了,不解不行,有什么用处?没用处,这是诸位同学一定要记住的。我们对佛法有信,但是很多人不理解,所以他根本没法子做到,他的行为依旧跟世俗没有两样。
如果不能解、不能行,最好不要到佛堂做义工。什么原因?因为你旧的那些习气要带到佛堂来,会破坏佛法的形象。破坏佛法形象,你的过失很重,为什么?让外面人,到这边来参学的人,一看到这个形象,说佛教不过是如此,佛教里头的人并不是理想当中的好人,算了,不要学了。你让很多人退心,这就是你造罪业。你到这个地方来不是帮助佛的,是来破坏佛的。破坏道场,破坏佛教形象,你一定要记住,这个罪是阿鼻地狱,你何苦来?所以学佛的人,他能解能行,他有智慧,智慧才能够圆融的把问题解决。
世出世间法,他不是佛教徒,念世间书的,都会说在任何场合不能发脾气。发脾气对你的身体伤害非常严重。凡是脾气不好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他有病,所以你不能跟他一般见识。你要原谅他,要体谅他,他很可怜,他不是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人身心和谐,清净快乐,他怎么会发脾气?发脾气是三毒里头最严重的。贪瞋痴,贪是堕饿鬼道的第一个业因,瞋恚是地狱道的第一个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第一个业因。真正学佛的人转贪瞋痴为戒定慧,戒能治贪,定能治瞋恚,慧能断愚痴。戒定慧的反面是贪瞋痴,贪瞋痴是烦恼,戒定慧是般若;贪瞋痴是结业,戒定慧是解脱。所以一个人你在家里也好,你在公司也好,你在道场也好,在任何场合里面要和睦待人。你以和待人,人家以和对待你,报答你。你怎么能发脾气?
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里面讲,有个念书人考试没有考中,发脾气大骂考官。有个道士在旁边看到了,笑他。笑他,他当然很不高兴,马上目标就转移,你为什么笑我!道士就说了,他说一定是你自己的文章不好,你不能怪考官。你没有看过我的文章,你为什么知道我的文章不好?他说看到你发这么大的脾气,就晓得你文章不好,真正文章好的人,心平气和。这个读书人还是不错的,听了这个话一反省,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转过头来向他请教。
所以我们晓得常常发脾气的人,常常会骂人的人,他一定有病。如果他去检查一下,肯定他有病,所以我们要对他体谅,事事要让他一点,不要跟他计较。他骂我,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好。他骂的声音愈大,我念的声音也愈大;他骂的时间愈长,我念的时间愈长,变成什么?他骂阿弥陀佛。要懂得道理,这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圆信。
下面,「云何行圆行,一向专求无上菩提,不余趣向,三谛圆修,不为无边所寂,不为有边所动,不动不寂,直入中道,是名圆行」。时间过得很快,现在时间又到了,这个圆行我们留在明天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