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各品大意 (第二十七集) 2003/12/11 澳洲净宗学院(节录自华严经12-17-1187集) 档名:29-126-0027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第一段来意:
清凉说了十句,请看最后一句,「十、为显理事俱无障碍,令舍执从法故。此意虽通,在文偏显。有上诸义,故此品来也」。这一句是总结,末后这句说得很好,为显示理事俱无障碍。这个确确实实不是九法界凡夫能见到的,何况六道里面的凡夫。通常经论当中所说的这个境界至少也是权教菩萨,真正契入是法身大士,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是究竟圆满的大自在。要证得事事无碍,先要契入理事无碍,这个时候你自自然然就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令舍执。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是执,这一放下就明心见性,见性而后一切的作为无不随顺法性。这从法,从法就是随顺法性,随顺性德,性德在这个时候自然的流露。例子很多,如释迦世尊所示现的八相成道,这是性德自然流露。诸大菩萨示现在九法界,身语意业,这前面也略略的透了消息,他们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才叫做性德的流露。
性德怎么流露?世尊在《楞严经》上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譬如「见」,你眼睛睁开来看到外面所有一切景观,这个时候你没有起心动念,你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这就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就是此地「从法」的意思。大乘经教里说这个境界,是见性见色性,没有一个妄想,心境一如。佛要不说,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这个时候是心境一如,你自己不晓得,为什么?没有起心动念。佛给我们说的,他是什么境界?他这个时候心境一如,理事无碍,就是这个境界,不就在我们面前吗?凡夫的麻烦在哪里?眼睛睁开第一念是佛知佛见,可是第二念就堕了众生,第二念起了妄想,有了分别执著;换句话说,第一念你是生活在佛境界中,换句话说,你是生活在一真法界,第二念就掉到六道轮回。
六根对六尘境界什么时候没有第一念?常有,可惜的就是保不住,速度太快了。说第一念立刻就变成第二念,第二念就变成第三念,第三念变成第四念,愈陷愈深,还把过去妄想习气给勾引出来,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这变成这个样子。这个境界太微细了,如果不是佛在大乘经上这样详细的教导我们,为我们说明、显示,我们作梦都想不到,永远想不到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古人讲开智慧的《楞严》,一点都不错;「成佛的法华,开智慧的楞严」。可是读《楞严》的人很多,几个人悟入这个境界?能够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会起心动念,都是理事无碍,不生烦恼;妄想分别执著不生,那当然不生烦恼。不生烦恼就生智慧,烦恼是障碍智慧的。不生烦恼,这个时候障碍完全没有了,起用的时候是智慧,一念不生,这个时候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之知,这是根本智,就是第一念。世尊十番显见为我们说明这个道理,那个经文很长,十大段。见性如是,闻性亦如是,鼻舌身的觉性亦如是,意根的知性也如是,见闻觉知,性德!自性本来具足的,法尔如是,这叫根本智。
根本智起作用就是感应,外面有感,它自然就有应。它所应的那是德,自性本具的德能。这一桩事情,江本胜博士那个水结晶的实验,最好的证明。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它就有感,这是感应。我们动个念头,这是感,诸法马上就起应,它的应,我们肉眼看不见,它的音声我们耳朵听不见,不但有色相而且有音声,还有味,色、声、香、味,是性德。江博士的实验,只是实验明显的看到色相,音声没有实验出来,香味没有实验出来。所以当心地清净善良的时候,色声香味妙极了,色称为妙色,香称为妙香,声称为妙音,法身菩萨所享受的。我们今天所有一切诸有为法,也有色声香味,变质了,我们的色声香味不妙,非常粗,那个噪音很难听。
所以你看看水是物质,物质是什么?性能变现出来的。现在人讲能,佛法讲性。能量在某一种状况之下变现成为物质,这是今天科学家已经证明了,这个物质是无中生有,有还归无。这个发现也非常了不起。我们想想现代科学家,用现在许多先进的仪器测试发现的,佛在三千年前《华严经》上就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你能不佩服吗?佛不需要用仪器,用什么?甚深禅定,把所有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宇宙之间诸法实相,这才圆圆满满显示在你六根前面。见闻觉知接触到真相,妙不可言,真的是没法子说。不但不能说,连想像都想像不到,没法子想像。所以说你不要想,你不要说,就证得。你有一个念头想想、想说,就不见了,全迷了。
「舍执从法」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不仅是这一品经,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可以说这四个字是总的目标、目的,就是希望你放下,舍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随顺法性,这个从是随从,如来教化众生的大事就圆满了。后面说,此意虽通,在文偏显。这个意思是通义,通《华严经》其他的三十九品。李长者给我们讲《华严经》是四十品,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应当还少了一品,现在我们这个经是三十九品。不但通全经,通一切经,通一切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此意虽通,在文偏显。后头说,有上诸义,诸义有像前面所讲的十个意思。故此品来也,这一品怎么能不讲,当然要说。来意,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现在看第二段,「释名」,解释品题。「释名者,一开二合」。这是先说解释名用什么方法,先开然后再合,合起来讲。开者,开是分开来讲,「初开者,光明,体也;觉者,用也」。这是把「光明觉品」开,把它分成三段,光明、觉、品,分开来说。品就不必再提了,因为前面已经介绍好多品,意思完全相通,品是品类,一类。题有通题,有别题,光明觉是别题,品是通题。这三十九品,都用品,所以品是三十九品都通的,光明觉不同其他的品名,不同於四谛,不同於名号。释名主要就是释别题,光明是体,觉是用。
「此二各二,谓光有身智二光,觉有觉知觉悟」。这再跟你细说,光有身光、有智光,觉有觉知、有觉悟。现在科学里头,它不讲光,它讲波,讲得通,用这个讲也行。身确实有波,智也有波,这是自性里头的性德。觉是起用,有觉知、有觉悟,觉知跟觉悟怎么区别?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讲《八大人觉经》,这八条里面有的讲觉悟,有的讲觉知,觉悟跟觉知是不是一个意思?大同小异。觉知意思深,觉悟意思浅。觉悟好像睡觉醒过来,恍然大觉。觉知的意思就深,觉知是悟后再深入,觉的深度没有底,广度没有边。
如果我们要在菩萨果位上来说,四圣法界觉悟了,一真法界觉知,这样来说诸位就能很清楚的体会到。四圣法界断见思烦恼,也就是说执著放下了,分别虽然也放下了,还没有尽,粗的分别放下,细的分别还是有,无明没破,这是觉悟的境界。觉知,无明也破了,见思烦恼统统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觉知。我们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彻悟是觉知,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在一真法界还是修行,还是学习,他没有能够证得究竟的果位,所以还是要学,这要经历四十一个阶级。这个诸位都很清楚,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再加上等觉,最后证得妙觉,妙觉是究竟佛果。妙觉之前就是等觉以下都称菩萨,法身菩萨。这是觉知跟觉悟不同。
身光跟智光也不同,都是光,用我们现在的话,我们用能量来解释,身光是什么?身光是质能,物质的能量,智光是心能,这个说法大家也比较容易体会。心是智,迷了的时候叫做识,能量都不可思议。身是物质,物质的能量,实在讲也是不可思议,像前面在来意里面所说的,前面讲了总圆,总遍、圆遍。总遍跟圆遍合起来讲,就是精神的波动跟物质的波动,统统都是周遍法界。这一桩事情科学还没有证实。因为在科学探测的理念,这个波动是有速度的。
譬如音波跟光波的速度就完全不同,但是在《华严经》上讲的是同,同时周遍法界。这很难懂,明明不相同。从前我们念书的时候,课本里面跟我们讲这个声波跟光波的速度,老师举什么?举打雷的例子,雷电它是同时的,但是我们先看到光,后听到声音,这是什么原因?光的速度快,声的速度比光慢,所以在远处一定是先看到光,后听声音。你看到光,听到声音的时间愈久,就说明这个雷电距离我们很远。如果光一看到,立刻就听到声音,这个雷电就在我们附近,就很近。这说明声波跟光波速度不一样,为什么佛经上说相同?相同是融在性里头,法性,法性是相同的。现在科学没有发现到法性,现在只著重在事相上,这叫偏执,偏在一边,执著在一边,没有看到另一边,另一边是性。性没有大小,性没有远近,性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讲到性,这个答案就明白了,我们就不怀疑了。这完全是华严境界。世尊在《华严经》这么说,在其他大乘经上都没有这么样说法。所以清凉大师讲,这是一乘圆教,完全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境界,事实真相圆满的显露,佛一丝毫没有隐瞒都给我们说出来。
下面清凉大师又说,「又光有能照所照,觉有能觉所觉」。下面有解释,「如来放身光照事法界,令菩萨觉知,见事无碍」。佛放身光,在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就会读到,放的身光。身光照事法界,身是法相,事也是法相,这个光,我们今天讲的是什么?质能。目的是让菩萨觉知,觉知到事没有障碍。事何以没有障碍?佛放光照事法界,我们看不到,我们觉得事跟事有障碍,怎么会没有障碍?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但是前面经文都说过,事,《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上说的。它怎么会有障碍!《般若经》上说得好,这一切法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看这个意思多深!这个意思要是明白之后,事事无碍,事相上哪有障碍。
障碍发生在哪里?障碍发生在妄想分别执著,这才叫真正毛病之所在,离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连我们现在,现前身体不好,有烦恼、有病痛,烦恼病痛的根源是什么?这不都是障碍吗?烦恼里面有生理的、有心理的,病痛有心病、有身病,有障碍才称之为病,没有障碍那就健康。障碍确确实实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不是真的,但是它起作用。你要不认识它,不了解它,你对它产生误会、误解,就起烦恼、忧虑、病痛,起这些作用。你通达明了,你把它舍弃了,你的身心健康,得大自在,这不是世间学问里头所说的。觉知,这如来放光。
再看底下这一段,「文殊演智光,双照事理,令众觉悟法之性相」。演智光是说法,文殊菩萨给这些菩萨们讲解说明,这是演智光。释迦牟尼佛示现成等正觉之后,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那是智光;示现成等正觉,那是身光。身光没人知道,凡夫不知道。凡夫不知道,没有人请法,释迦牟尼佛就要入般涅盘了;没人请法,他就走了。有知道的,不是这个世间的人,净居天人他们看到,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示现。净居天是第四禅的五不还天,色界天最高的,他们下来化作人身,请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以净居天人代我们启请。於是释迦牟尼佛就不入般涅盘,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期。
住一段时期看什么?这个世间人根性没成熟,没成熟有没成熟的办法,什么办法?就像办教育一样,释迦牟尼佛要传的是无上的大法,但是现在这些人没有程度,好,办小学,讲《阿含》,阿含办小学,阿含十二年。跟释迦牟尼佛学习,学了十二年有一点小成就了,这好像是小学毕业了,不行,还得接著办中学,《方等》;方等八年,好比是中学。中学毕业了,行,能够接受大乘法,给你讲《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学,二十二年。最后八年讲《法华》,末后一日讲《涅盘》,《法华》、《涅盘》是研究所。这是成就众生的一种方法,也是佛在经教里头常常为我们透露,根熟的众生帮助他证果,也就是帮助他脱离六道十法界,根熟的:根没有熟的众生,把他提升;没有善根的众生帮助他种善根,这样一来所有一切众生皆是可度之机。没有善根的人帮助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他增长,已经增长成熟的帮助他、成就他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
世尊给我们表演的,这就是演智光。放身光是什么?那是说《大方广佛华严》,二七日中,法身菩萨当机,佛在定中说的。菩提树下打坐,我们一般人看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年轻的比丘,三十岁,什么人知道他在定中讲《华严经》,开这么大的法会!所以佛所示现的是圆顿一乘,这是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学习的。我常讲中国孔老夫子所示现的,中下根性,我们可以学习的。因为夫子他的成就有阶段,你看他「十五有志於学,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就是他学有成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读书三十岁毕业了,学校毕业。毕业之后,并不见得你的学问就成就,你还要继续不断努力学习,你在工作当中学习,在生活当中学习。你把学习的这一套方法理论在学校里完成,你要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去历练、去印证,那才叫真正的学问。这个东西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科学精神,一定要通过实验,不通过实验,这不是真学问。
方东美先生最喜欢《华严》,我对《华严》有偏好,多少还受他的影响。他说《华严》是什么?《华严》真的是科学教科书,它有实验,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实验,《华严经》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通过实验,那这是正确,这不是假的。这个实验就证明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世间法不碍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也不碍世间法,圆融无碍,这是真正学问。哲学家爱好它,有理由!
孔夫子,我们能够学他,他毕业之后,他在实验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印证所学,所以他「四十不惑」,四十岁,你看三十岁毕业再学十年,这个十年是实验,一面学是一面做实验,这个学问才扎根,不受外面境界诱惑;这个不惑就是不会再受外头境界诱惑。外面境界,善的境界、好的境界没有贪爱之心,一丝毫贪恋没有;逆境界、恶缘没有一点瞋恚心,顺逆、善恶如如不动,这叫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是进了一大步,知天命是什么?明了因果报应。《楞严经》上佛讲,「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当然夫子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境界,那相似的境界我们相信,知天命是这个相似境界。「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是慢慢、慢慢向上提升,我们可以学。像释迦牟尼佛三十岁一示现证道就得大圆满,这是天才,这是我们凡人没有办法学到的,就是中国惠能大师跟释迦牟尼佛相比也差一筹,也达不到这个境界。这一段意思还没有讲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文殊演智光,双照事理,令众觉悟法之性相」。这一段我们没讲完,继续来说。
前面我们举释迦牟尼佛在他一生所示现的当中,我们要能够认识清楚,确确实实是一个再来人,决定不是一般凡夫。孔老夫子是不是菩萨示现的,我们不得而知。从前我也曾经请教过李老师,老师说理上能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所以有人说孔子是童儒菩萨应化在中国,我也曾经听说孔老夫子现在在忉利天,那与菩萨应化有没有冲突?理上没有冲突,应现无方!二千五百年前在中国应化,尔后到忉利天应化,那有什么不可以!哪个地方缘成熟,他就到那里去了,随缘而不攀缘。所以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我们的境界不够,至少要跟他同境界才了解他;比他高,那当然看得很清楚;不到他的境界,没有办法测度,我们也不必去胡思乱想,怎么想也想不通。所以这一段,双照事理是能照,令众觉悟法之性相,这是所照,帮助众生悟入诸法实相。实相就是法的性相,性是讲诸法之体,相是讲诸法的形相,事相。这是第一段释名里头把光明觉分开来给我们说明,光明觉的含义。
第二段把光明觉合起来讲,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二合者」,二是第二段,这是合讲,「良以事理俱融,唯一无碍境,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坏本相」。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合上四对」,光有身光、智光一对,觉有觉知、觉悟这又是一对;这个光能照,能照、所照是一对,觉,能觉、所觉又是一对,四对。光明觉就是把这四个意思合在一起说,合在一起说事理俱融,唯一无碍。为什么事理俱融?性相是一。这个意思同学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前面从比喻讲金跟器的关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是相,是事、是相,金是体、是理。理事确实是一,性相又不二。理融事,事融理,理事俱融,融是圆融,所以它无碍。这个无碍,用金跟器做比喻还比不出来。金跟器只能比喻相融、一体,能比喻这个,还没有办法比喻到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必须是性,为什么?性不是物质,性没有形相,不像金,金是个物质,它有形相,怎么比也没有办法比得恰当,但是从这个比喻能比喻个彷佛。智者从比喻能悟入!所以佛讲经说法用比喻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下面说了一桩事情,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坏本相。什么事?你所觉、所见之事,随便拈一事,就像禅宗明心见性的人,老和尚考考他、测验他,在哪里?像什么样子?那个被测验的学生不一定拈个什么东西出来,摇摇晃晃,老和尚点头,通过了,考试及格通过了,彼此心里头明了。不悟的人在旁边看,那看得真叫莫名其妙,「他们两个在搞什么」;会的人知道,「他们两个人在讲无生法」。什么叫无生法?就是此地讲的周遍圆融,不坏本相。随拈一法,我们随拈一法就是,哪有不是的!它的体是什么?法性。法性本来具足见闻觉知,你说它能不能见?能不能觉?能不能知?能。讲这个东西它有见闻觉知,我们怎么会相信?
江本胜博士那个实验,我很欣赏他,你说这一杯水,这水有见闻觉知,谁相信?这是矿物。真有见闻觉知,在实验室里面去实验,实验出来了。你用善意、善念对著它,它马上就有反应。我们对著它是感,它立刻就有应,它应,现相让你看见。实际上它的反应里面,还有音声,还有香,还有味,色、声、香、味。现在他的实验,色声香味只见到色,色相,声香味还没有能够测验出来,那要更高的科技,不可思议。所以一切法都是性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就是有见闻觉知,那是它的能,性能;有它的德,它的德就是色声香味,德!法尔如是,再小的微尘,它都具有它的德能,自性本具的德能。你看它现的色,这个色相,结晶成的图案那么样的美,比人设计还要完备,设计也想不出来,一点都不乱,几何形的图案,一般人看到,神奇、惊讶!佛给我们说,这是自性本具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性的德能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遍法界虚空界,物质上能够显现,所有物相上统统能够显现。这是我们前面讲的总遍,在差别当中遍法界,遍虚空法界。还有圆遍更不可思议,圆遍是什么?没有色相它也遍虚空法界,总圆是一不是二,不思议的境界,所以它不坏本相,周遍法界,奇妙无穷。同样是一滴水,每个人给它的资讯,它所显的结晶现相是各个不同。一个人,我们不要各个人,一个人,一个人每天给它的资讯,都说爱,爱它,每天结晶也不同。我们从这个实验报告,对於佛在经上讲这些话更深一层的肯定,真的增长了我们的信心,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不坏本相,那个一滴水还是一滴水,没有坏它的本相,它确确实实是遍法界虚空界,深广无尽。这个「合」里头有六个小段,这是第一个小段。
我们再看第二个小段,「身智无二,唯一无碍光,故涅盘经琉璃光菩萨处云,光明者,名为智慧」。这个合是什么?身跟智合起来讲是一不是二。《钞》里面,这是小注,「身智无二者,二」,这是第二个小段,「合二光」,把身光跟智光合起来讲,引《涅盘经》做证明,「琉璃光菩萨放身光明,文殊乃云,光明者,名为智慧」。这文殊菩萨说的,这是说身光就是智光,二光无别,没有分别。智光,我在前面讲是性,性德,身光是事相之德,现在科学家讲能。我们用科学家的术语来说,智慧是心能,心性的能,能量,身光是质能,物质的能量。但是物质是心性变现出来的,那么物质的能量跟心性的能量,当然是一不是二。这用科学的这些名词来解释。科学家讲能量或者讲波动,统统都能讲得通。这是第二个小段。
第三个小段,「知悟不殊」。殊是两样,不殊就是一样,觉知跟觉悟没有两样。「唯一平等觉」,你看看前面讲唯一无碍光,这个地方讲唯一平等觉,这里头把「一」显示出来了,一真。禅宗里面所谓「若人识得一」,假如你能够真正认识一,「万事毕」,万事万理,你毕业了。毕还有什么?万事万理统统解决了。更深一层的意思,万事万物都不存在,没有一法不融在那个一里头。一是什么?一是法性。讲到性,全部都融通,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悟心之知,无事非理故」。
清凉的《钞》,小注里头又说「知悟不殊下」,以下这一段,就是我们刚才念到无事非理,这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是第三个小段,「合二觉」,觉悟、觉知,把这两个合起来讲。「谓前身光照文殊等觉知如来光照我刹,然文殊等知是无知之知,故名悟心之知,知事即理二觉合也,不同凡小取事理相」。取就是著,凡夫、小乘因为著相,见不到这个事实真相,体会不到这么样的深。这些话我们读了、听了,没有问题,能够理解,能够接受,没有怀疑。不但要读得多,这个读得多就是多薰习,多薰习就变成般若种子;我们没有能转识成智,所以正法的种子比什么都重要。
每天读诵大乘,学习佛菩萨,目的何在?阿赖耶里头培养诸佛菩萨圆顿大乘的种子而已,这个种子天天培养,愈养种子愈多。种子的力量愈来愈强大,它起现行就是大彻大悟。这种种子阿赖耶识里头本来就有,只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住。这个障碍太坚固,所以虽有种子,它不起作用。於是我们就明了,许许多多同学在一起学习大乘,经年累月为什么不悟?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不悟。天天读,天天听,天天在劝,总是回不了头来。但是你要晓得,他不能回头,我回头了。
在学习过程当中,这个道理就是中国古大德所说的教学相长,师资道合,他没有悟,我悟了;他没有入,我入了。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在好学,学习如法,如理如法。如理如法,我们再换句话来讲诸位好懂,合理合法,这大家好懂。你不违背道理,不违背方法,佛教的方法,佛说的道理,你不违背,你能够随顺学习,你的进步就会很快;千万不能够随顺自己的妄想,那你就错了,你马上就背道而驰,你错了。背道而驰,不但是你不会有进步,你退步了;你不但不开悟,愈学愈迷惑。如法的人,合理合法修学的人,流露出来的是智慧,是善巧方便,是自利利他。学错了,与经论所说的道理违背了,方法也违背了,那么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是烦恼不是智慧,是染污、是骄慢。不懂还好一点,这懂了一点,自己以为了不起,以为别人都不如我。修学佛法,他得的是什么果?世智辩聪。诸位要晓得,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
为什么说世智辩聪是遭难?障碍了悟门,你永远不会开悟。我们看一般很聪明的人,很伶俐的人,现在人讲敏感度很高的人,多半都落在世智辩聪里头,什么原因?烦恼习气不断。我再说得明白一点,自私自利没放下,就坏在这里,名闻利养看得很重没放下,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如果真的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他样样就如法。这一桩事情我们在讲席里头,不晓得讲了多少遍,你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利益;放下十分,就得十分利益,一点都不假。你要不肯放下,亏就吃大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证果,在这个经里面,入华严境界。能入华严境界,他就是法身菩萨。
所以你要晓得,这个世间,《般若经》上常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什么好执著、有什么好分别的?你要是贪恋的话,那叫愚痴到极处。所以真正放不下的,要把这十二个字一天念上几十遍,天天念,这就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薰修种子得力的时候,它真的帮助你放下,看淡了,不再把这个世间万事万物放在心上,这个时候你就接近开悟的边缘,愈来愈靠近,总有一天豁然大悟。方法多得很,你得肯干,你不肯干,不行。除了这个之外,还要知道一桩事情,修福,福慧双修,福不碍慧,福帮助你开智慧,我们中国谚语有所谓「福至心灵」,福报现前的时候,那个心思突然聪明了。所以福慧也是不二,跟此地讲的一样,可以合起来,迷的时候是二,悟的时候就不二。这个地方讲这个合起来也是如此,迷的时候是二,光明跟觉是二,悟的时候就不二,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例外的。
所以,常常读诵一句偈都能帮助你开悟,然后你就会体会到,一句佛号能帮你成就。确确实实自古以来有不少人一生当中,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除这个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他往生了。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一句偈都能成功,一句佛号怎么会不成功?这真正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用这一句周而复始把妄想分别执著给念掉,把心里面烦恼习气、忧虑牵挂统统念掉,他怎么不开悟?他往生的时候什么都明了,你不要以为他没有念过书,他很笨,实际上比你聪明多了,你怎么比也比不上人家。他得的是什么?根本智。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他为什么不住世,要走得那么快?这个世间现前这个阶段没有缘分,也就是说没有人欢喜跟他学。他方世界有缘,过去生中所结的,这里没有缘,暂时离开,那边缘成熟了,到那儿去。
当然我们晓得念佛人,第一个,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一见佛之后,不得了,真的不得了,他自己并不以为不得了,我们感觉他是真不得了,为什么?得佛本愿威神加持,一下就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菩萨?七地以上,你说还得了吗?真不得了。在这个果位上他就有能力应化十方,哪个地方有缘,他就到哪里去;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这个时候能力虽然不是自己修证得到的,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这个加持是什么?弥陀威神引发你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德能。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启发,佛法里讲引发,意思完全一样,启发你本有的智慧德能。本有是自性本具的,是佛力加得上,这个时候你烦恼习气完全伏住,所以佛有能力帮助你。
我们今天佛为什么帮不上忙?你烦恼习气伏不住,时时刻刻起现行,就是你自私自利的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此伏彼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顺心的很喜欢,不顺心的讨厌。你天天起这种念头,佛加不上你。果然有一天,这一切境界现前六根面对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者,给你说,阿弥陀佛、诸佛菩萨的威神都能加得上,启发你的智慧,启发你的德能,启发你的相好。佛所加的,你所得到的,统统是自性本具的,真的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理上讲得通,事上当然可能,问题是我们自己本身的障碍不能除掉,人家对我们没有法子启发。
世间教学也不例外,老师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开智慧。为什么一班学生,有的学生开智慧了,有的学生智慧永远不开,什么原因?印光法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同样老师教这么多学生,学生对老师诚敬心不一样,所以为什么要讲求尊师重道,诚敬就是尊敬老师,尊敬老师是因为重道。你有十分诚敬的心,老师教导你,你就开十分智慧。你有三分恭敬心,你听老师教诲,你开三分智慧。你对老师完全没有恭敬心,甚至於瞧不起老师,你接受老师教诲,你只生烦恼不生智慧,一个道理!世法佛法不二。唯一平等觉,这一句话非常非常之好。悟心之知,无事非理故。理就是性,事就是相。
再看第四个小段,「又此二光,不异觉境」。这八个字就是一段,我们看清凉大师的《钞》,小注「又此二光下」,下面就是不异觉境。「四」,这是第四个小段,「合能所,二种能所,一时双合,则能照所照,能觉所觉」,这是两种能所,一时双合,则能照所照,能觉所觉,「皆性融故,举一全收」。这些理事都非常非常之深,它是宇宙之间诸法实相。在日常生活当中,随便拈一法,随便拈一物,随便拈一事,无不如是。我们讲事实真相,这才真正讲的统统是事实真相,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一句,皆性融故。相是性现的,事是识变的,识之体就是性,所以大乘经上说,「全事即理,全理即事,全相即性,全性即相」。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你真正通达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这是我常常讲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我常常讲这句话。
有人问我,在这个世间许多国家地区,我接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能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做个知心的朋友。很多人问我:你怎么想到的?你怎么会这样做?你依什么做成功?我跟他讲我依「大方广佛华严」。但是这个讲法他很难懂,大方广佛华严是什么他不知道!讲白一点,我所依的就是我肯定宇宙、法界、众生是一体,我肯定人性本善,我肯定佛在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万事万物皆有法性」。所以说到性就融通了,什么障碍都没有。
今天许许多多人在研究如何能够消除冲突,冲突就是障碍,怎样能够促进和平?冲突没有了,和平就现前了。我们做这些事情有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在《华严经》里头,在大乘经论里面,我们自己得受用。自己得受用是什么?是自己的身心和睦,身体清凉自在,健康长寿。身,健康长寿,心,清凉自在。为什么?知道它融的。所以我曾经说过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相,刹土众生是自己的身相;身相是法身,心相是法性,法身、法性是一不是二,宇宙一体!现在时间到了,今天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第一段来意:
清凉说了十句,请看最后一句,「十、为显理事俱无障碍,令舍执从法故。此意虽通,在文偏显。有上诸义,故此品来也」。这一句是总结,末后这句说得很好,为显示理事俱无障碍。这个确确实实不是九法界凡夫能见到的,何况六道里面的凡夫。通常经论当中所说的这个境界至少也是权教菩萨,真正契入是法身大士,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是究竟圆满的大自在。要证得事事无碍,先要契入理事无碍,这个时候你自自然然就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令舍执。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是执,这一放下就明心见性,见性而后一切的作为无不随顺法性。这从法,从法就是随顺法性,随顺性德,性德在这个时候自然的流露。例子很多,如释迦世尊所示现的八相成道,这是性德自然流露。诸大菩萨示现在九法界,身语意业,这前面也略略的透了消息,他们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才叫做性德的流露。
性德怎么流露?世尊在《楞严经》上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譬如「见」,你眼睛睁开来看到外面所有一切景观,这个时候你没有起心动念,你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这就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就是此地「从法」的意思。大乘经教里说这个境界,是见性见色性,没有一个妄想,心境一如。佛要不说,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这个时候是心境一如,你自己不晓得,为什么?没有起心动念。佛给我们说的,他是什么境界?他这个时候心境一如,理事无碍,就是这个境界,不就在我们面前吗?凡夫的麻烦在哪里?眼睛睁开第一念是佛知佛见,可是第二念就堕了众生,第二念起了妄想,有了分别执著;换句话说,第一念你是生活在佛境界中,换句话说,你是生活在一真法界,第二念就掉到六道轮回。
六根对六尘境界什么时候没有第一念?常有,可惜的就是保不住,速度太快了。说第一念立刻就变成第二念,第二念就变成第三念,第三念变成第四念,愈陷愈深,还把过去妄想习气给勾引出来,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这变成这个样子。这个境界太微细了,如果不是佛在大乘经上这样详细的教导我们,为我们说明、显示,我们作梦都想不到,永远想不到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古人讲开智慧的《楞严》,一点都不错;「成佛的法华,开智慧的楞严」。可是读《楞严》的人很多,几个人悟入这个境界?能够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会起心动念,都是理事无碍,不生烦恼;妄想分别执著不生,那当然不生烦恼。不生烦恼就生智慧,烦恼是障碍智慧的。不生烦恼,这个时候障碍完全没有了,起用的时候是智慧,一念不生,这个时候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之知,这是根本智,就是第一念。世尊十番显见为我们说明这个道理,那个经文很长,十大段。见性如是,闻性亦如是,鼻舌身的觉性亦如是,意根的知性也如是,见闻觉知,性德!自性本来具足的,法尔如是,这叫根本智。
根本智起作用就是感应,外面有感,它自然就有应。它所应的那是德,自性本具的德能。这一桩事情,江本胜博士那个水结晶的实验,最好的证明。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它就有感,这是感应。我们动个念头,这是感,诸法马上就起应,它的应,我们肉眼看不见,它的音声我们耳朵听不见,不但有色相而且有音声,还有味,色、声、香、味,是性德。江博士的实验,只是实验明显的看到色相,音声没有实验出来,香味没有实验出来。所以当心地清净善良的时候,色声香味妙极了,色称为妙色,香称为妙香,声称为妙音,法身菩萨所享受的。我们今天所有一切诸有为法,也有色声香味,变质了,我们的色声香味不妙,非常粗,那个噪音很难听。
所以你看看水是物质,物质是什么?性能变现出来的。现在人讲能,佛法讲性。能量在某一种状况之下变现成为物质,这是今天科学家已经证明了,这个物质是无中生有,有还归无。这个发现也非常了不起。我们想想现代科学家,用现在许多先进的仪器测试发现的,佛在三千年前《华严经》上就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你能不佩服吗?佛不需要用仪器,用什么?甚深禅定,把所有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宇宙之间诸法实相,这才圆圆满满显示在你六根前面。见闻觉知接触到真相,妙不可言,真的是没法子说。不但不能说,连想像都想像不到,没法子想像。所以说你不要想,你不要说,就证得。你有一个念头想想、想说,就不见了,全迷了。
「舍执从法」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不仅是这一品经,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可以说这四个字是总的目标、目的,就是希望你放下,舍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随顺法性,这个从是随从,如来教化众生的大事就圆满了。后面说,此意虽通,在文偏显。这个意思是通义,通《华严经》其他的三十九品。李长者给我们讲《华严经》是四十品,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应当还少了一品,现在我们这个经是三十九品。不但通全经,通一切经,通一切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此意虽通,在文偏显。后头说,有上诸义,诸义有像前面所讲的十个意思。故此品来也,这一品怎么能不讲,当然要说。来意,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现在看第二段,「释名」,解释品题。「释名者,一开二合」。这是先说解释名用什么方法,先开然后再合,合起来讲。开者,开是分开来讲,「初开者,光明,体也;觉者,用也」。这是把「光明觉品」开,把它分成三段,光明、觉、品,分开来说。品就不必再提了,因为前面已经介绍好多品,意思完全相通,品是品类,一类。题有通题,有别题,光明觉是别题,品是通题。这三十九品,都用品,所以品是三十九品都通的,光明觉不同其他的品名,不同於四谛,不同於名号。释名主要就是释别题,光明是体,觉是用。
「此二各二,谓光有身智二光,觉有觉知觉悟」。这再跟你细说,光有身光、有智光,觉有觉知、有觉悟。现在科学里头,它不讲光,它讲波,讲得通,用这个讲也行。身确实有波,智也有波,这是自性里头的性德。觉是起用,有觉知、有觉悟,觉知跟觉悟怎么区别?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讲《八大人觉经》,这八条里面有的讲觉悟,有的讲觉知,觉悟跟觉知是不是一个意思?大同小异。觉知意思深,觉悟意思浅。觉悟好像睡觉醒过来,恍然大觉。觉知的意思就深,觉知是悟后再深入,觉的深度没有底,广度没有边。
如果我们要在菩萨果位上来说,四圣法界觉悟了,一真法界觉知,这样来说诸位就能很清楚的体会到。四圣法界断见思烦恼,也就是说执著放下了,分别虽然也放下了,还没有尽,粗的分别放下,细的分别还是有,无明没破,这是觉悟的境界。觉知,无明也破了,见思烦恼统统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觉知。我们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彻悟是觉知,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在一真法界还是修行,还是学习,他没有能够证得究竟的果位,所以还是要学,这要经历四十一个阶级。这个诸位都很清楚,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再加上等觉,最后证得妙觉,妙觉是究竟佛果。妙觉之前就是等觉以下都称菩萨,法身菩萨。这是觉知跟觉悟不同。
身光跟智光也不同,都是光,用我们现在的话,我们用能量来解释,身光是什么?身光是质能,物质的能量,智光是心能,这个说法大家也比较容易体会。心是智,迷了的时候叫做识,能量都不可思议。身是物质,物质的能量,实在讲也是不可思议,像前面在来意里面所说的,前面讲了总圆,总遍、圆遍。总遍跟圆遍合起来讲,就是精神的波动跟物质的波动,统统都是周遍法界。这一桩事情科学还没有证实。因为在科学探测的理念,这个波动是有速度的。
譬如音波跟光波的速度就完全不同,但是在《华严经》上讲的是同,同时周遍法界。这很难懂,明明不相同。从前我们念书的时候,课本里面跟我们讲这个声波跟光波的速度,老师举什么?举打雷的例子,雷电它是同时的,但是我们先看到光,后听到声音,这是什么原因?光的速度快,声的速度比光慢,所以在远处一定是先看到光,后听声音。你看到光,听到声音的时间愈久,就说明这个雷电距离我们很远。如果光一看到,立刻就听到声音,这个雷电就在我们附近,就很近。这说明声波跟光波速度不一样,为什么佛经上说相同?相同是融在性里头,法性,法性是相同的。现在科学没有发现到法性,现在只著重在事相上,这叫偏执,偏在一边,执著在一边,没有看到另一边,另一边是性。性没有大小,性没有远近,性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讲到性,这个答案就明白了,我们就不怀疑了。这完全是华严境界。世尊在《华严经》这么说,在其他大乘经上都没有这么样说法。所以清凉大师讲,这是一乘圆教,完全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境界,事实真相圆满的显露,佛一丝毫没有隐瞒都给我们说出来。
下面清凉大师又说,「又光有能照所照,觉有能觉所觉」。下面有解释,「如来放身光照事法界,令菩萨觉知,见事无碍」。佛放身光,在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就会读到,放的身光。身光照事法界,身是法相,事也是法相,这个光,我们今天讲的是什么?质能。目的是让菩萨觉知,觉知到事没有障碍。事何以没有障碍?佛放光照事法界,我们看不到,我们觉得事跟事有障碍,怎么会没有障碍?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但是前面经文都说过,事,《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上说的。它怎么会有障碍!《般若经》上说得好,这一切法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看这个意思多深!这个意思要是明白之后,事事无碍,事相上哪有障碍。
障碍发生在哪里?障碍发生在妄想分别执著,这才叫真正毛病之所在,离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连我们现在,现前身体不好,有烦恼、有病痛,烦恼病痛的根源是什么?这不都是障碍吗?烦恼里面有生理的、有心理的,病痛有心病、有身病,有障碍才称之为病,没有障碍那就健康。障碍确确实实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不是真的,但是它起作用。你要不认识它,不了解它,你对它产生误会、误解,就起烦恼、忧虑、病痛,起这些作用。你通达明了,你把它舍弃了,你的身心健康,得大自在,这不是世间学问里头所说的。觉知,这如来放光。
再看底下这一段,「文殊演智光,双照事理,令众觉悟法之性相」。演智光是说法,文殊菩萨给这些菩萨们讲解说明,这是演智光。释迦牟尼佛示现成等正觉之后,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那是智光;示现成等正觉,那是身光。身光没人知道,凡夫不知道。凡夫不知道,没有人请法,释迦牟尼佛就要入般涅盘了;没人请法,他就走了。有知道的,不是这个世间的人,净居天人他们看到,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示现。净居天是第四禅的五不还天,色界天最高的,他们下来化作人身,请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以净居天人代我们启请。於是释迦牟尼佛就不入般涅盘,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期。
住一段时期看什么?这个世间人根性没成熟,没成熟有没成熟的办法,什么办法?就像办教育一样,释迦牟尼佛要传的是无上的大法,但是现在这些人没有程度,好,办小学,讲《阿含》,阿含办小学,阿含十二年。跟释迦牟尼佛学习,学了十二年有一点小成就了,这好像是小学毕业了,不行,还得接著办中学,《方等》;方等八年,好比是中学。中学毕业了,行,能够接受大乘法,给你讲《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学,二十二年。最后八年讲《法华》,末后一日讲《涅盘》,《法华》、《涅盘》是研究所。这是成就众生的一种方法,也是佛在经教里头常常为我们透露,根熟的众生帮助他证果,也就是帮助他脱离六道十法界,根熟的:根没有熟的众生,把他提升;没有善根的众生帮助他种善根,这样一来所有一切众生皆是可度之机。没有善根的人帮助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他增长,已经增长成熟的帮助他、成就他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
世尊给我们表演的,这就是演智光。放身光是什么?那是说《大方广佛华严》,二七日中,法身菩萨当机,佛在定中说的。菩提树下打坐,我们一般人看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年轻的比丘,三十岁,什么人知道他在定中讲《华严经》,开这么大的法会!所以佛所示现的是圆顿一乘,这是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学习的。我常讲中国孔老夫子所示现的,中下根性,我们可以学习的。因为夫子他的成就有阶段,你看他「十五有志於学,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就是他学有成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读书三十岁毕业了,学校毕业。毕业之后,并不见得你的学问就成就,你还要继续不断努力学习,你在工作当中学习,在生活当中学习。你把学习的这一套方法理论在学校里完成,你要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去历练、去印证,那才叫真正的学问。这个东西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科学精神,一定要通过实验,不通过实验,这不是真学问。
方东美先生最喜欢《华严》,我对《华严》有偏好,多少还受他的影响。他说《华严》是什么?《华严》真的是科学教科书,它有实验,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实验,《华严经》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通过实验,那这是正确,这不是假的。这个实验就证明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世间法不碍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也不碍世间法,圆融无碍,这是真正学问。哲学家爱好它,有理由!
孔夫子,我们能够学他,他毕业之后,他在实验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印证所学,所以他「四十不惑」,四十岁,你看三十岁毕业再学十年,这个十年是实验,一面学是一面做实验,这个学问才扎根,不受外面境界诱惑;这个不惑就是不会再受外头境界诱惑。外面境界,善的境界、好的境界没有贪爱之心,一丝毫贪恋没有;逆境界、恶缘没有一点瞋恚心,顺逆、善恶如如不动,这叫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是进了一大步,知天命是什么?明了因果报应。《楞严经》上佛讲,「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当然夫子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境界,那相似的境界我们相信,知天命是这个相似境界。「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是慢慢、慢慢向上提升,我们可以学。像释迦牟尼佛三十岁一示现证道就得大圆满,这是天才,这是我们凡人没有办法学到的,就是中国惠能大师跟释迦牟尼佛相比也差一筹,也达不到这个境界。这一段意思还没有讲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文殊演智光,双照事理,令众觉悟法之性相」。这一段我们没讲完,继续来说。
前面我们举释迦牟尼佛在他一生所示现的当中,我们要能够认识清楚,确确实实是一个再来人,决定不是一般凡夫。孔老夫子是不是菩萨示现的,我们不得而知。从前我也曾经请教过李老师,老师说理上能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所以有人说孔子是童儒菩萨应化在中国,我也曾经听说孔老夫子现在在忉利天,那与菩萨应化有没有冲突?理上没有冲突,应现无方!二千五百年前在中国应化,尔后到忉利天应化,那有什么不可以!哪个地方缘成熟,他就到那里去了,随缘而不攀缘。所以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我们的境界不够,至少要跟他同境界才了解他;比他高,那当然看得很清楚;不到他的境界,没有办法测度,我们也不必去胡思乱想,怎么想也想不通。所以这一段,双照事理是能照,令众觉悟法之性相,这是所照,帮助众生悟入诸法实相。实相就是法的性相,性是讲诸法之体,相是讲诸法的形相,事相。这是第一段释名里头把光明觉分开来给我们说明,光明觉的含义。
第二段把光明觉合起来讲,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二合者」,二是第二段,这是合讲,「良以事理俱融,唯一无碍境,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坏本相」。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合上四对」,光有身光、智光一对,觉有觉知、觉悟这又是一对;这个光能照,能照、所照是一对,觉,能觉、所觉又是一对,四对。光明觉就是把这四个意思合在一起说,合在一起说事理俱融,唯一无碍。为什么事理俱融?性相是一。这个意思同学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前面从比喻讲金跟器的关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是相,是事、是相,金是体、是理。理事确实是一,性相又不二。理融事,事融理,理事俱融,融是圆融,所以它无碍。这个无碍,用金跟器做比喻还比不出来。金跟器只能比喻相融、一体,能比喻这个,还没有办法比喻到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必须是性,为什么?性不是物质,性没有形相,不像金,金是个物质,它有形相,怎么比也没有办法比得恰当,但是从这个比喻能比喻个彷佛。智者从比喻能悟入!所以佛讲经说法用比喻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下面说了一桩事情,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坏本相。什么事?你所觉、所见之事,随便拈一事,就像禅宗明心见性的人,老和尚考考他、测验他,在哪里?像什么样子?那个被测验的学生不一定拈个什么东西出来,摇摇晃晃,老和尚点头,通过了,考试及格通过了,彼此心里头明了。不悟的人在旁边看,那看得真叫莫名其妙,「他们两个在搞什么」;会的人知道,「他们两个人在讲无生法」。什么叫无生法?就是此地讲的周遍圆融,不坏本相。随拈一法,我们随拈一法就是,哪有不是的!它的体是什么?法性。法性本来具足见闻觉知,你说它能不能见?能不能觉?能不能知?能。讲这个东西它有见闻觉知,我们怎么会相信?
江本胜博士那个实验,我很欣赏他,你说这一杯水,这水有见闻觉知,谁相信?这是矿物。真有见闻觉知,在实验室里面去实验,实验出来了。你用善意、善念对著它,它马上就有反应。我们对著它是感,它立刻就有应,它应,现相让你看见。实际上它的反应里面,还有音声,还有香,还有味,色、声、香、味。现在他的实验,色声香味只见到色,色相,声香味还没有能够测验出来,那要更高的科技,不可思议。所以一切法都是性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就是有见闻觉知,那是它的能,性能;有它的德,它的德就是色声香味,德!法尔如是,再小的微尘,它都具有它的德能,自性本具的德能。你看它现的色,这个色相,结晶成的图案那么样的美,比人设计还要完备,设计也想不出来,一点都不乱,几何形的图案,一般人看到,神奇、惊讶!佛给我们说,这是自性本具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性的德能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遍法界虚空界,物质上能够显现,所有物相上统统能够显现。这是我们前面讲的总遍,在差别当中遍法界,遍虚空法界。还有圆遍更不可思议,圆遍是什么?没有色相它也遍虚空法界,总圆是一不是二,不思议的境界,所以它不坏本相,周遍法界,奇妙无穷。同样是一滴水,每个人给它的资讯,它所显的结晶现相是各个不同。一个人,我们不要各个人,一个人,一个人每天给它的资讯,都说爱,爱它,每天结晶也不同。我们从这个实验报告,对於佛在经上讲这些话更深一层的肯定,真的增长了我们的信心,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不坏本相,那个一滴水还是一滴水,没有坏它的本相,它确确实实是遍法界虚空界,深广无尽。这个「合」里头有六个小段,这是第一个小段。
我们再看第二个小段,「身智无二,唯一无碍光,故涅盘经琉璃光菩萨处云,光明者,名为智慧」。这个合是什么?身跟智合起来讲是一不是二。《钞》里面,这是小注,「身智无二者,二」,这是第二个小段,「合二光」,把身光跟智光合起来讲,引《涅盘经》做证明,「琉璃光菩萨放身光明,文殊乃云,光明者,名为智慧」。这文殊菩萨说的,这是说身光就是智光,二光无别,没有分别。智光,我在前面讲是性,性德,身光是事相之德,现在科学家讲能。我们用科学家的术语来说,智慧是心能,心性的能,能量,身光是质能,物质的能量。但是物质是心性变现出来的,那么物质的能量跟心性的能量,当然是一不是二。这用科学的这些名词来解释。科学家讲能量或者讲波动,统统都能讲得通。这是第二个小段。
第三个小段,「知悟不殊」。殊是两样,不殊就是一样,觉知跟觉悟没有两样。「唯一平等觉」,你看看前面讲唯一无碍光,这个地方讲唯一平等觉,这里头把「一」显示出来了,一真。禅宗里面所谓「若人识得一」,假如你能够真正认识一,「万事毕」,万事万理,你毕业了。毕还有什么?万事万理统统解决了。更深一层的意思,万事万物都不存在,没有一法不融在那个一里头。一是什么?一是法性。讲到性,全部都融通,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悟心之知,无事非理故」。
清凉的《钞》,小注里头又说「知悟不殊下」,以下这一段,就是我们刚才念到无事非理,这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是第三个小段,「合二觉」,觉悟、觉知,把这两个合起来讲。「谓前身光照文殊等觉知如来光照我刹,然文殊等知是无知之知,故名悟心之知,知事即理二觉合也,不同凡小取事理相」。取就是著,凡夫、小乘因为著相,见不到这个事实真相,体会不到这么样的深。这些话我们读了、听了,没有问题,能够理解,能够接受,没有怀疑。不但要读得多,这个读得多就是多薰习,多薰习就变成般若种子;我们没有能转识成智,所以正法的种子比什么都重要。
每天读诵大乘,学习佛菩萨,目的何在?阿赖耶里头培养诸佛菩萨圆顿大乘的种子而已,这个种子天天培养,愈养种子愈多。种子的力量愈来愈强大,它起现行就是大彻大悟。这种种子阿赖耶识里头本来就有,只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住。这个障碍太坚固,所以虽有种子,它不起作用。於是我们就明了,许许多多同学在一起学习大乘,经年累月为什么不悟?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不悟。天天读,天天听,天天在劝,总是回不了头来。但是你要晓得,他不能回头,我回头了。
在学习过程当中,这个道理就是中国古大德所说的教学相长,师资道合,他没有悟,我悟了;他没有入,我入了。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在好学,学习如法,如理如法。如理如法,我们再换句话来讲诸位好懂,合理合法,这大家好懂。你不违背道理,不违背方法,佛教的方法,佛说的道理,你不违背,你能够随顺学习,你的进步就会很快;千万不能够随顺自己的妄想,那你就错了,你马上就背道而驰,你错了。背道而驰,不但是你不会有进步,你退步了;你不但不开悟,愈学愈迷惑。如法的人,合理合法修学的人,流露出来的是智慧,是善巧方便,是自利利他。学错了,与经论所说的道理违背了,方法也违背了,那么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是烦恼不是智慧,是染污、是骄慢。不懂还好一点,这懂了一点,自己以为了不起,以为别人都不如我。修学佛法,他得的是什么果?世智辩聪。诸位要晓得,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
为什么说世智辩聪是遭难?障碍了悟门,你永远不会开悟。我们看一般很聪明的人,很伶俐的人,现在人讲敏感度很高的人,多半都落在世智辩聪里头,什么原因?烦恼习气不断。我再说得明白一点,自私自利没放下,就坏在这里,名闻利养看得很重没放下,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如果真的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他样样就如法。这一桩事情我们在讲席里头,不晓得讲了多少遍,你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利益;放下十分,就得十分利益,一点都不假。你要不肯放下,亏就吃大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证果,在这个经里面,入华严境界。能入华严境界,他就是法身菩萨。
所以你要晓得,这个世间,《般若经》上常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什么好执著、有什么好分别的?你要是贪恋的话,那叫愚痴到极处。所以真正放不下的,要把这十二个字一天念上几十遍,天天念,这就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薰修种子得力的时候,它真的帮助你放下,看淡了,不再把这个世间万事万物放在心上,这个时候你就接近开悟的边缘,愈来愈靠近,总有一天豁然大悟。方法多得很,你得肯干,你不肯干,不行。除了这个之外,还要知道一桩事情,修福,福慧双修,福不碍慧,福帮助你开智慧,我们中国谚语有所谓「福至心灵」,福报现前的时候,那个心思突然聪明了。所以福慧也是不二,跟此地讲的一样,可以合起来,迷的时候是二,悟的时候就不二。这个地方讲这个合起来也是如此,迷的时候是二,光明跟觉是二,悟的时候就不二,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例外的。
所以,常常读诵一句偈都能帮助你开悟,然后你就会体会到,一句佛号能帮你成就。确确实实自古以来有不少人一生当中,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除这个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他往生了。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一句偈都能成功,一句佛号怎么会不成功?这真正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用这一句周而复始把妄想分别执著给念掉,把心里面烦恼习气、忧虑牵挂统统念掉,他怎么不开悟?他往生的时候什么都明了,你不要以为他没有念过书,他很笨,实际上比你聪明多了,你怎么比也比不上人家。他得的是什么?根本智。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他为什么不住世,要走得那么快?这个世间现前这个阶段没有缘分,也就是说没有人欢喜跟他学。他方世界有缘,过去生中所结的,这里没有缘,暂时离开,那边缘成熟了,到那儿去。
当然我们晓得念佛人,第一个,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一见佛之后,不得了,真的不得了,他自己并不以为不得了,我们感觉他是真不得了,为什么?得佛本愿威神加持,一下就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菩萨?七地以上,你说还得了吗?真不得了。在这个果位上他就有能力应化十方,哪个地方有缘,他就到哪里去;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这个时候能力虽然不是自己修证得到的,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这个加持是什么?弥陀威神引发你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德能。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启发,佛法里讲引发,意思完全一样,启发你本有的智慧德能。本有是自性本具的,是佛力加得上,这个时候你烦恼习气完全伏住,所以佛有能力帮助你。
我们今天佛为什么帮不上忙?你烦恼习气伏不住,时时刻刻起现行,就是你自私自利的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此伏彼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顺心的很喜欢,不顺心的讨厌。你天天起这种念头,佛加不上你。果然有一天,这一切境界现前六根面对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者,给你说,阿弥陀佛、诸佛菩萨的威神都能加得上,启发你的智慧,启发你的德能,启发你的相好。佛所加的,你所得到的,统统是自性本具的,真的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理上讲得通,事上当然可能,问题是我们自己本身的障碍不能除掉,人家对我们没有法子启发。
世间教学也不例外,老师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开智慧。为什么一班学生,有的学生开智慧了,有的学生智慧永远不开,什么原因?印光法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同样老师教这么多学生,学生对老师诚敬心不一样,所以为什么要讲求尊师重道,诚敬就是尊敬老师,尊敬老师是因为重道。你有十分诚敬的心,老师教导你,你就开十分智慧。你有三分恭敬心,你听老师教诲,你开三分智慧。你对老师完全没有恭敬心,甚至於瞧不起老师,你接受老师教诲,你只生烦恼不生智慧,一个道理!世法佛法不二。唯一平等觉,这一句话非常非常之好。悟心之知,无事非理故。理就是性,事就是相。
再看第四个小段,「又此二光,不异觉境」。这八个字就是一段,我们看清凉大师的《钞》,小注「又此二光下」,下面就是不异觉境。「四」,这是第四个小段,「合能所,二种能所,一时双合,则能照所照,能觉所觉」,这是两种能所,一时双合,则能照所照,能觉所觉,「皆性融故,举一全收」。这些理事都非常非常之深,它是宇宙之间诸法实相。在日常生活当中,随便拈一法,随便拈一物,随便拈一事,无不如是。我们讲事实真相,这才真正讲的统统是事实真相,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一句,皆性融故。相是性现的,事是识变的,识之体就是性,所以大乘经上说,「全事即理,全理即事,全相即性,全性即相」。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你真正通达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这是我常常讲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我常常讲这句话。
有人问我,在这个世间许多国家地区,我接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能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做个知心的朋友。很多人问我:你怎么想到的?你怎么会这样做?你依什么做成功?我跟他讲我依「大方广佛华严」。但是这个讲法他很难懂,大方广佛华严是什么他不知道!讲白一点,我所依的就是我肯定宇宙、法界、众生是一体,我肯定人性本善,我肯定佛在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万事万物皆有法性」。所以说到性就融通了,什么障碍都没有。
今天许许多多人在研究如何能够消除冲突,冲突就是障碍,怎样能够促进和平?冲突没有了,和平就现前了。我们做这些事情有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在《华严经》里头,在大乘经论里面,我们自己得受用。自己得受用是什么?是自己的身心和睦,身体清凉自在,健康长寿。身,健康长寿,心,清凉自在。为什么?知道它融的。所以我曾经说过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相,刹土众生是自己的身相;身相是法身,心相是法性,法身、法性是一不是二,宇宙一体!现在时间到了,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