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各品大意 (第十九集) 2003/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066集) 档名:29-126-0019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生灭四谛这一段。我们把清凉大师文念一段,对对地方。「性相云何,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增长名集,即业烦恼」。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著讲下面的文。
「寂静名灭,谓即涅盘。出离名道,谓止观等。此约相说,通大小乘。」我们先看这一段。前面是讲世间的因果,今天要讲出世间因果。世间的果是苦,苦果之因就是集,就是业跟烦恼,业是造作,烦恼是起惑;起惑、造业、受报,苦就是六道轮回的果报,所以前面这两句讲世间因果。「寂静」跟「出离」,这是讲出世间因果。在这个地方,姑且不论藏通别圆,世间跟出世间的概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实际上,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限,为什么没有界限?事实真相如是。那为什么又说世间跟出世间?老实说,就是迷悟不同。六道众生对於这个世间一切法的真相不明了,迷而不觉,我们就称他作世间;如果他一旦觉悟了,觉而不迷,我们就称他出世间。由此可知,「出」,不是真的从这个世间出去,到那个世间,你要这样想法就完全想错。出是什么?是超出你的迷惑,从迷惑里头出来了、觉悟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世法跟佛法就是迷悟不同,除迷悟之外,没有两样。这才真正讲到佛法的真实话,真谛,不二法门,这是给你讲真的。六祖在《坛经》里面讲,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这个概念我们要清楚,实际上,就是平常大家所耳闻熟知的「破迷开悟」。破迷就出了世间,开悟,你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所以古来大彻大悟的那些大德常说,净土就是此方,此方就是净土;此方就是华藏,华藏就是此方,这叫不二,真的觉悟了。这个话确实不好懂,为什么不好懂?就是我们在迷,迷得太久了,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我们今天很不容易超越时空,空间怎么?有远近。你看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多远?十万亿佛国土,这是多么远的一个距离!迷的人有距离,觉悟的人,觉悟的人远近没有了,也就是他突破了空间。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此地。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就在我面前,这是真话,绝对不是假话。不但空间没有,时间也没有,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过去未来跟现在融合成一起,这是很难懂的一桩事情。
我们生活在现代这个时代,可以说也相当幸运。幸运什么?近代科学家发现了这个事实真相,他们说时间跟空间是假的,是假相不是真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空间跟时间等於零,这是科学家发现的。在什么状况之下?他们现在找不到。在佛法里面,这个状况就很清楚、很明了,什么状况?甚深禅定,时间空间没有了。你要说为什么?因为时间、空间,不同维次的时空,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真的是无中生有。一旦觉悟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他的界限突破了。科学家今天发现,真的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它怎么来的,不知道,佛法清楚。
《华严经》上总的说一句「唯识所变」。如果你转识成智,这个事情不就没有了吗?这就是科学家讲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我们用佛法术语来讲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时空就没有。什么人转八识成四智?在大乘法里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转了;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就转了;教下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要不到理一心不乱,空间有远近,时间有三世,就是有过去、现在、未来。如果你能够念到理一心不乱,所以你自己要想知道我什么时候念到理一心不乱,你不必问别人,自己很清楚,远近没有了,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了,那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事情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真不容易。净土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赞叹,净土殊胜不是殊胜在实报土,也不是殊胜在方便土,殊胜在凡圣同居土,那就是我们不到这个境界也能往生,这个便宜占大了!最低的功夫、起码功夫,最低的功夫是功夫成片,烦恼习气并没有断,只是功夫成片而已。什么叫功夫成片?所谓二六时中,这个二六时中,现在不是学佛的人也听不懂,什么叫二六时中?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十四小时。昼夜二十四小时,你的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叫功夫成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念佛念到这个功夫,你就决定往生。果然能够念到昼夜二十四小时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我们在这些年来,最近这半个世纪,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许多念佛人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一点病苦都没有,走得那么潇洒、那么自在,是什么功夫?给诸位说,功夫成片!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可以做得到,为什么做不到?就是我们不肯放下。谁肯放下,谁就做到,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看,从前的我们不讲,我们讲现代的,这五十年之内的、半个世纪之内的这些念佛往生的人,细心去观察,差不多百分之七十都是生活非常苦的人。贫穷,生活很困难,都是这些人。我们想想,为什么这些人往生占这么大的比例?细细想想,我们会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他真的放得下,他对这个世间一点点留恋都没有。中上生活环境好的人,他放不下,他顾虑很多,就是他的妄想很多,他的分别执著很多,不容易放下。不像这些人,这些人他什么都不想了,苦头吃尽。
最近我还听说(这是大概半年之前的事情)有一个老太太,实在讲我们称她老太太,这是很恭敬的恭维她,非常苦的一个乡下人,真的是家破人亡,就剩下孤苦零丁的这么一个老人。身上一身都是病,带著病到东天目山找齐居士。找到之后,她隐瞒,她不说她有很多病,只说她要到山上来念佛往生,怕说她有很多病,这山上人不肯收她。这样她就上了山,齐居士接待了她。她告诉齐居士,她说我三个月要不往生,我一定下山。结果她上山一个月就往生,以后才知道一身都是病,家里头一个亲人都没有,没有人照顾,真正是个可怜人。往生的时候瑞相希有,全身柔软。这样的人,她什么妄念都没有,真正是彻底放下。所以那也是预知时至,她要找个地方去往生,后事有人照顾,有那么多人给她助念,这个缘多殊胜!如果我们从好地方去想,也许这个老太太是菩萨来示现的,很难讲。来教导我们,现身说法,末法时期求生净土不是难事,真正关键就是你放不下。
我们今天讲的出世间因果,出离,这是道,道是方法,方法里头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不是别的,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们,看破、放下!这个世缘,古人讲得好,世间最难放下的是亲情,古人告诉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个话是很有智慧的话,叫我们放下亲情。各人来到这个世间,你有因缘,你有福报,做父母的、做长辈的怎么样爱护,怎么样照顾,你转不了他的业。真正聪明人是要帮助你的家人、你的亲朋好友,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觉悟最好的方法,在现代这个时代,示现给他看,他不能不相信!
香港,这大概也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诸位都知道何世礼将军的母亲,何东爵士他夫人往生,不是把他一家都度了吗?他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个老太太高明,往生的时候开往生大会。何世礼将军虽然是基督徒,母亲信佛,他受过中国传统教育,很孝顺母亲,所以家里头一样供佛堂,一家和睦相处,各人信各人的教,没有冲突。老太太往生,只要求她的儿子、媳妇、家人:我往生,希望你们念几声阿弥陀佛送送我,也算是母子一场。这个合情合理!那个示现让他一家人亲眼看到,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大家一切交代清楚,告别了,就走了,真的就走了。这是亲眼看到的,所以统统念佛了,把他家里的产业房子捐献出来做道场。东莲觉苑是他的房子,这在香港,大家都熟悉的。那个时候(恐怕是我刚刚学佛,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香港的新闻界都传播出去,你说她这一示现,度多少人!现身说法,平常给你讲,真的,讲破嘴唇你未必相信,这一表演你就相信。东天目山在最近这几年,我听说在那边念佛往生的,应该超过十个人,各个都有很好的瑞相,这叫道场,这叫兴旺。道场兴旺是要成就人作佛。
往生不是别的,往生是超凡入圣,他去作佛去了,没人能够相比,我们看了要觉悟。真的觉悟,放下了!真放下!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多灾多难,无论是贵贱贫富,你仔细观察都苦不堪言。我见过贵人,做总统的、做总理的,那是从前的帝王;见过很多贫贱的人,做乞丐的,哪个不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在我心目当中,我的感受,富贵人比贫穷人更苦!贫穷人之苦,只是衣食缺乏而已;富贵人之苦,是我们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没有一个不苦!
所以,佛给我们讲怎样离苦得乐,这就叫做出世间,出世间就是出苦得乐。乐是什么?寂静是乐,谁懂得?梵语称为涅盘,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就翻作灭。中国人看到这个字不喜欢,认为这个字不吉祥,灭了,实际上我们懂得不多,这个灭是什么?灭烦恼,灭业,灭烦恼、灭迷惑!如果我们用三皈依的意思来讲,那就是灭迷,迷灭了,不就觉悟了吗?邪灭了,不就正知正见了吗?染污灭了,不就清净了吗?灭这个。你懂得这个意思,这个灭好,灭烦恼。用《华严经》里的话更好懂,灭妄想、灭分别、灭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这叫大涅盘。如果这三样东西只灭执著,叫偏真涅盘,阿罗汉所证的。你能把一切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得到一个小的果报,佛讲这是小果。为什么?你没有出十法界。你要出十法界,必须要把分别放下,把妄想也要放下,这样才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所以这个灭,我们用《华严》来说,就是灭妄想、灭分别、灭执著,这个东西完全没有了,彻底放下了,这是果,没有了。为什么会没有?真如本性里头本来没有。佛家讲自性,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自性里头有什么?自性里头,前面跟诸位也提到过,自性有本能,自性有德,都是本来具足的,这不是学得来的。自性有德有能,能是什么?能是见闻觉知,德是什么?德就是觉正净,就是佛经里讲的涅盘,觉正净。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中国古人讲的孝悌忠信,佛法里面常讲的清净慈悲,这是本有的,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德行,不是学来的。现在这德行为什么没有了?就是因为你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把你自性的德跟能都障碍掉了。能虽然还有一点,像光明一样,自性的光明像太阳,现在我们变成阴暗的天气,太阳没有了,浓云密布,但是还能够看得见,光线是大幅度的减弱了。
在十法界里面,愈往下光明就愈少。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古人笔记小说里头常常写,描写饿鬼道,饿鬼道永远是浓云密布,见不到日月星光,我们讲三光,日月星光,在饿鬼道里头永远见不到。他们的天气就像阴天、下雨天一样,永远是这个天气。地狱道,那个天是黑的,黑暗的,像夜晚一样,这是什么?这是性德被烦恼、业障碍了。如果我们修善,能够升到天上,天上的光明比我们这个世界要殊胜太多了,愈往上去愈明亮,愈往下愈黑暗,这个原因就是业习烦恼起的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跟诸佛如来一样,证得大涅盘。大涅盘就是把烦恼习气统统灭尽,恢复到自己,宗门常讲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是佛。《华严》、《圆觉》佛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话真的。现在还是成佛,只是自己不知道,迷惑颠倒的佛,被业习缠缚住,是这么一个佛。佛眼睛里看的,一点不错,是真的。你说真性,真如本性在不在?在,你并没有丧失掉,你只是迷而不觉而已。真性在哪里?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清楚明了,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就是,这我们现在很清楚。什么是本性?见闻觉知,我眼能见,耳能听,鼻舌身能觉,意能知,见闻觉知是本性,是真性,是真正自己。现在怎么样?现在我们的见闻觉知上加上了妄想分别执著,附加这么多东西在里头,这坏了。诸佛菩萨不附加,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叫做大涅盘;有这些东西叫做生死,就是你附加上,见闻觉知,你附加上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做生死,那个相就有生死轮回。
你要把你附加的这些东西去掉,这些你本来没有,把这个东西去掉,你就是诸佛如来,你就叫菩萨。这个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菩萨,你自在了,你解脱了。解脱人看这个世间,看到事实真相。世间许许多多造罪业的人,要不要帮助他?诸佛菩萨帮助,从来没有舍弃,但是不像我们这样。我们想帮助,我们这里头还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夹杂这个念头发的慈悲心想帮助,说实在话帮不上忙,有的时候还帮了倒忙,愈帮愈忙,这些事实真相要明了。为什么会帮倒忙?那个时节因缘我们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帮,不晓得。往往我们用错了,心是善心,方法搞错了,这个要学佛、要学菩萨;他们来帮忙,那个时节因缘是恰到好处。
所以佛菩萨说法,常常用海潮音来形容,为什么说为海潮音?海水涨潮有一定时候,每天几分几秒,一点也不会错,到那个时候潮涨了;到几秒钟的时候,几分几秒,潮落下去,就是说有一定的时节因缘,不能错。错了,那就造成灾难。这个比喻,比喻得好,很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我们今天没有诸佛如来的能力,我们怎么样帮助一切众生?佛教导我们一个总纲领、总原则,那是决定不会错的。佛在一切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好。释迦牟尼佛一生,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不是这样的?可以说从他出生到他最后入般涅盘,住世八十年,八十年是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出外求学,寻师访道,三十岁成功了。我们世间人讲他是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成佛了,证道了,三十岁证道的。
在中国看孔老夫子,十五岁开始求学,十五有志於学,释迦牟尼佛是十九岁外出参学。两个人都是示现三十成功的,孔老夫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然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他给我们表演的,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接受什么?接受道。什么道?在佛法里面讲,真如自性,性德,绝不违背性德。性德是什么?最简单的说法,这是佛最常说的:觉、正、净,就是三宝,佛法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受持的是觉正净,读诵的是觉正净,为人演说的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佛法总纲领。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在三藏里面,觉是论藏,正是经藏,净是律藏,经律论三藏。
所以,《无量寿经》的经题很不可思议,你看经题上就有「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平等是定,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就是三藏。你看到这个名词,你才晓得这个经典不可思议,这个经典是大圆满。特别是在我们末法时期,人的根性劣,修学环境不好。无论在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去学习大部经论。《无量寿经》的分量适中,不长,也不算短。如果有时间,那真的是你有这个福报、有这个缘分,《华严》最好了,《华严》讲得详细、讲得透彻。《华严》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的精华。这个话是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讲的。
我们要想得到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就是反璞归真,就是回归自然。要知道自然是寂静的,是清净寂灭的,佛法里面称之为法身如来,真正是不生不灭,永离一切迷邪染。这是诸佛果地上的果报,我们学佛的人不知道。你今天学佛,我要问你,你求的是什么?你说不出来,大多数人是什么?求富贵,求升官发财,求一家老小平安,求这个。再说学了一点佛法的,我要求涅盘,涅盘什么意思?不知道。这叫什么?这叫迷信。所以,涅盘的意思我们要懂得,涅盘就是永远离开迷邪染,永远常住在觉正净。自性本来就是觉正净,决定没有迷邪染。我用这个话讲,大家好懂,古人的注解不好懂。要怎样获得,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得修道,道是什么?出离名道。
下面也举个例子,「谓止观等」。「等」是等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止观是无量法门的总纲领。止跟观,我要再用两句话来讲,你也好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就是看破放下。我一生非常怀念、感激章嘉大师,不是没有道理,我要遇不到他,没有今天的成就。得他老人家的指导,他教我看破放下,我以后学佛,学了十几二十年,我才真正明了,这是佛法菩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就这么一个方法。你看破一分,你就能放下一分,放下一分,你又会多看破一分;你看破两分,你就能放下两分,它就是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学佛功夫是放下,你要不肯放下;放下就是今天讲落实,你把你所学的,要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落实;你要不落实,你学这东西没有用处。学以致用!你学,这是学问,开智慧,放下是功夫!解跟行要相应,解帮助行,解是看破,行是放下;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行相应,相辅相成,一直到无上道。所以,止观是行门里面总纲领、总原则。
「等」就是讲方法。五十二年前,我二十六岁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把这个方法教给我,我接著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这很重要,我从哪里做起?老人教我布施,教我从布施下手。我原本很吝啬,有严重的分别执著,慢慢从布施里面,一下放下是不容易,做不到,逐渐逐渐的。所以我走的路子,一生走的路子,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表演的渐进,释迦牟尼佛表演的是顿超,那个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能做到,我们实在是做不到。但是我们学孔老夫子,我们行,没有问题,年年有进步。夫子自己叙说他修学的进展,「四十不惑」,三十到四十,十年,到四十岁不迷惑,也就是我们现在讲不会被外面境界干扰了,这是真功夫,不被外境干扰。「五十知天命」,知天命,用大家好懂的话来说就是真正明了因果报应,也就是《地藏经》上讲的「知苦乐法」,孔老夫子五十岁。「六十耳顺」,功夫逐渐成熟,耳顺就是不为外面音声所动摇了,不管什么样的音声,心地保持清净,如如不动,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音响忍,他得这个境界,这是很深的禅定功夫。「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入华严境界了,无障碍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这就是此地用一个「等」字。
所以你要真修,要真干!这个修叫做道。这是一条道路,佛菩萨为我们指出来,我们要真正肯学习。走这个道路,你就能够通涅盘,就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叫出世间法。诸位必须要记住,世出世间没有界限,不要真的搞个世间、出世间,那你麻烦大了,你永远不能超越,没界限。「出离」,是错误念头,从错误念头超出,走向正知正见,是这么一个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的《疏》文:
「此约相说,通大小乘」。就是上面清凉大师为我们解释的苦集灭道四谛的说法,这个解释通大小乘。下面引用《大智度论》上的话说,「智论云,小乘三是有相,灭是无相,大乘四谛,皆是无相」。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小乘就是生灭四谛,苦、集、道,这三谛是有相的,灭谛是无相的。但是要说到大乘,后面说的三种,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都属於大乘,四谛都是无相!很不好懂。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所行,我们听听他们说的,距离我们的常识还不算远,所以多少能体会到一些,大乘就难。我们今天修学的是大乘佛法,实在说,真善知识对我们不说假话,我们到底修的是什么?你要说大乘,善知识摇摇头,笑笑;你要说小乘,他也笑笑,也摇摇头。真的说是什么?我们不入乘!
「乘」这个字是佛经里面的术语,我们把它换句话来讲,小乘好比是小学,大乘好比是大学,三乘佛法里头还有个中乘,这算是中学。中乘是什么?辟支佛。这三乘,声闻、缘觉,声闻是小乘,缘觉是中乘,菩萨是大乘。我们现在学的是什么?真正善知识,他笑笑,摇摇头,你没入乘。但是我们自己误会了,误以为是大乘。修小乘亦复如是,误以为是小乘,这个问题严重。譬如,好像你读书了,上学了,自己以为读书上学了,其实什么?其实根本就没有上学,学校在哪里?不知道,没有进过学校,我们今天是这种状况。人要有自知之明,我们买了学校几本教科书读读,就以为是上学,学校不承认你;现在讲,你没有学籍,你永远拿不到学位。不但这一生当中如是,我们很清楚、很明白,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就像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没成就。纵然遇到善知识,甚至於遇到佛菩萨,都没有成就,都没有入门,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你虽然讲信,说实实在在的话,你那个信是属於迷信,勉强勉强说你是正信。正信的条件是什么?佛法里头的道理真正懂得了,你相信它,这叫正信,这个不算是迷信。
我们现在对佛法的道理是不是真懂?没有,似懂非懂。是学过,并没有彻底懂得,所以勉强说你一个正信,实实在在说你还是迷信。如果真正是正信,他就入学了。入学是什么?信、解、行,他没有证,但是他有行。行是依教奉行,我们今天有没有做到?不要说别的,佛法里最浅的,像《观无量寿佛经》释迦牟尼佛对韦提希夫人的开示,这个开示非常重要,是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方向、总目标。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三个原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没有?没做到。没做到怎样?不信,不解!所以,大乘、小乘都没有分,我们讲实话。第二条更不必说,第一条做不到,第二条决定就没有。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是什么?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迷、邪、染。迷邪染的状况天天在加重,并没有减轻,觉正净愈来愈远。三皈都没有,还谈什么?第三条更不必说,第三条是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讲,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重要!三世诸佛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修行人成佛,都是依靠这个基础。
所以我说这一番的开示,话不多,它是佛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的基础。就好像盖房子,香港大楼很多,各个大楼样式不相同,地基是相同的,这是基础,这是学佛的根基。你有没有?你这个根基没有,你没有学佛,你学佛是表面的。学佛从哪里学起?头一条,「孝养父母」。儒跟佛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儒、佛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他怎么会尊敬师长?所以头一个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奉事师长不是在形式,见到老师恭恭敬敬,多送一点供养,不是,那你就把意思全搞错了。奉事师长,怎样奉事?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长,我们要怎样奉事他?他老人家教导我们的,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叫奉事师长。我们能不能做到?对於孝、敬、慈、十善业,你是不是真正懂得?你要不懂得,你怎么做法?所以要学,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十善不是戒律,是世出世间善行的大根大本。经典一打开,我们常常读到善男子、善女人,是佛的学生,这个善是有标准的,标准是什么?十善业道。在六道里头行十善的人不堕三途,下品十善、中品十善,人道;上品十善,天道。佛在经上说,阿修罗的瞋恚心、傲慢心特重,他修十善,但是他那个十善打了折扣;因为他烦恼习气很重,打了折扣,算下品十善。实在讲,阿修罗福报很大,真的是上品十善,是因为打分数的时候把他扣分数,扣了,变成下品,我们可不能够轻视。可是阿修罗里头,畜生有阿修罗,饿鬼有阿修罗。如果说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是下品十善,那讲得通。但是人间阿修罗、天上阿修罗,他们修的十善就不是下品,决定是上品。阿修罗除了地狱,四道都有,愈往上面去,他的善行愈殊胜,才有那么大的福报。所以我们说下品十善是畜生道的修罗、饿鬼道的修罗,这讲得通,这个我们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是以善心修十善业,决定是人天福报。十善相反的就叫做十恶,造作十恶,三途的果报,上品十恶,地狱;中品十恶,饿鬼;下品十恶(就是比较轻一点的十恶),畜生。
我们真正相信佛的话,佛的话「谛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真,不假;实,则不虚。如语者,如语者讲的话跟事实决定是相应的;换句话说,佛说话不过分、不夸张,也不会遗漏,说的跟事实真相恰到好处,叫如语。佛不诳语、不妄语,我们要相信,字字句句是真实的。这叫什么?这叫信佛。你要认为佛在经上讲的不见得都是真的,大概总是劝人为善,哪有这么可怕的果报?明明看到世间人做坏事的,他满享福,他在这个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他无恶不造;看到真正行善的人,好心、善行,贫穷下贱。所以世间人看到眼前的现象,不相信因果报应,总认为佛菩萨经典说的话都是劝人为善,拿这些东西来吓唬人,不是真实的。这个想法错了。
为什么作恶的人他享福?这你就不懂了,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因果通三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积德修善,他这一生得福报,所以在这一生享福,是前世善的果报现前;现在这一生做的恶,恶的果报没有现前,他现在这一生享的是前世的福报。我们凡夫没有前后眼,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严重的误会。我们要相信佛语真实,佛没有欺骗我们,佛没有必要欺骗我们。凡是欺骗我们,欺骗人的人,一定他有所企图。佛对於我们有什么企图?没有。佛还想在我们身上占一点便宜,得一点好处?不可能。不可能,那要骗人,那他的神经有问题,神经有问题的人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经典?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的好话?多想想,冷静想想,才能破迷开悟。这是小悟,不是大悟,悟明之后,我们真的信佛,真的敬仰佛、佩服佛,我要发心跟佛学习,以佛为老师。佛决定不欺骗我们,我们依教奉行一定得好处,那个信佛的心是从这里生起来的。
我们今天看到许多富贵人,知道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积的善业所现的福报。但是这一生他所行的不善,心不善,行为不善,实际上他的福报已经打折扣,这我们世间人所讲造孽、折福!真的是这样的。譬如,本来他的财富有一百亿,因为心行不善,他这一生所拥有、所得到的,只有五十亿,打对折了,他自己不知道,还以为了不起,「我拥有这么多财富」!其实他命里财富比这个多一倍都不止,大打折扣了。就是他积的太多了,虽然七折八扣之后,他还是比别人富有,还是属於首富,就这么个道理。
大贵人,真的,譬如他是做皇帝命,是有命,他这个命是过去生中修的,积德修善修的。譬如他有三百年国运,结果什么?心行不善,只有三十年就完了,三十年之后就亡国;换句话说,那个折扣打得很大。三百年的福报,三十年享完了,像秦始皇就是的,还得了!他要好好的做,那真的至少有几百年的国运。像周,周有八百年,秦三十年亡国之后,汉有四百年。所以在我想像当中,秦绝对不会少过三百年,是自作孽把福报折掉了。你要很冷静的去思惟观察,你才真正知道,因果报应,这里头有加减乘除,丝毫不爽!
谚语常讲,人千算百算,不如老天爷一算。这个老天爷一算是什么?就是因果报应。绝对不是说,天神、阎王真的给你算帐,不是,福是你自己折了。因此诸佛菩萨常常警惕我们,我们要能体会到,修福不能享福。为什么?享福很容易迷惑。哪一代的这些帝王将相、豪门贵族,他的富贵不打折扣的?中外历史上几乎看不到!一享福就迷了,就造业,造业就要折福。福是决定不能享,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都是教育。他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把这个世间功名富贵彻底放下。他不是没有,他统统都有,为什么?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东西不是好事。积功累德是应当的,果报不要享,给一些苦难众生去享。世间苦人多,要常常念著,常常照顾到。
我们佛弟子三餐饭吃饭的时候,都知道合掌供养,念个供养咒,「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个咒是每个人都会念,我看大家吃饭都在念,是不是有心?那就难讲了,他心跟口不相应。所以,不但是功德没有,福德都没有,有口无心,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怎样让心口相应?念念我真的会念到世间很多很多苦难众生,但是我现在帮不上忙,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是不想帮忙,是帮不上忙,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我今天能够做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跟大家一起学习经教,这就是帮忙。希望大家了解事实真相,真正觉悟,放下恶作,放下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不是正确的,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是经典,经典教我们怎么做的,放心大胆去做,不要有顾忌;经典教我们不能做的,决定遵守,不可以违犯。十善要做,一定要做,十恶决定不能做。依教奉行,我们自己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表演给社会大众去看,这就是我们今天帮大众之忙,帮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眼前能做得到的。
如果有福报,这福报,出家人福报从哪来?这十方供养就多,供养再多,记住释迦牟尼佛的形象,我自己生活所需要知足,够了,能吃得饱,穿得暖;多余的,多余的要供养那些没有福报的众生,要帮助他们。我没有人供养,没有人供养,我就用说法来供养,就不是财供养,用法供养,用我的意念来供养。如果有这个能力,那我财也供养,一切都供养。供养,福报就大,愈来愈多,愈多愈要供养。千万不能够守财,不可以,不可以吝啬,不可以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可以贪图名闻利养。为什么?这个东西一现前没有不堕落的。世尊一生的示现,真正的用意在此地,就是教导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不能够有一点点迷惑,不能有一点点不善夹杂。这些所说的全都是生灭四谛,我们好懂。
大乘,明心见性才算真正大乘。大乘发心,那个心叫菩提心,菩提心一发,这个人就是大乘。那我们要想一想,这些年来我讲得很白、讲得很浅显,古人跟我们讲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不好懂,这些名词都不好懂。我换了个话来讲,意思是一样的,我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实在讲,是好懂一些,可是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很深。我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用的是什么心?我们是不是用真诚心?当然不是。为什么?你果然用真诚心,你已经是法身菩萨了。法身菩萨最低是《华严经》里面的圆教初住,那你住在哪里?你住华严境界了,你不在十法界,当然更不在六道。
你是不是用真诚心?真,决定不是假的;诚,决定不是伪,没有一点点虚伪,真诚!这个东西我常常也想,我处事待人接物都是用真心,从来没有欺骗人,这是不是算真诚?不行!真诚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用世间人讲的话,大家好懂。曾国藩先生距离我们不算远,他是前清咸丰年间的人,跟慈禧太后同一个时代的。这个人喜欢读书,是个学者,他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好。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实在说,这跟佛法讲的很接近,你还有念头就不是真诚。所以,诚的标准,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妄想虽然有,但是不多。在佛法里面讲,破一品无明,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破一品无明,这个时候你的真诚心现前,这是发菩提心。
所以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初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就是初住菩萨。他用的心就是我讲的这十个字,真诚是体,他的真诚心现前;自受用是清净、平等、正觉,这就是深心。什么叫深心,我这样讲大家好懂,他的心是清净的,一点染污都没有;他的心是平等的,一丝毫傲慢都没有,贡高我慢没有,平等的,对待一切人平等;正觉,觉而不迷,自受用。对众生,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所以他的慈悲是清净的慈悲,是平等的慈悲,是正觉的慈悲,是真诚的慈悲,圆教初住菩萨,大乘。所以大乘的四谛皆是无相,跟小乘真的差别很大很大。
我们现在看第二段,第二段是讲无生四谛。大乘,天台家讲四教,藏、通、别、圆,藏教是小乘,通教就是大乘,无生四谛是通教;通教再上去,是别教,别教讲无量四谛;最高的是圆教,圆教讲无作四谛。所以到通教就是大乘,他的四谛无相,苦集灭道都无相。《华严经》,我们还没有读到经文,经文里面所讲的是属於无量四谛。但是既然讲到四谛法,藏通别圆总得要介绍一下,让我们了解什么叫四谛,因为这是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总得要晓得,要搞清楚。否则的话,你不但不能讲佛法,实在讲,你听都困难,你都听不懂。
请看这一段文,「涅盘云,解苦无苦,名苦圣谛,谓达四缘生故空,则超筌悟旨成大」。这个地方是一段。「解苦无苦,名苦圣谛」,这个意思讲,怎么讲解苦无苦?谓达四缘生故空,则超筌悟旨成大,这个「大」是大乘,这就不是小乘。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在《华严》,我们现在读到的是第十二卷,后面还会详细的讲到,但是这个地方一定要提一提。这一段是讲无生四谛,首先为我们说明这个四谛缘生无性。大乘经上我们常常读到,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苦集灭道是因缘生法,所以这个地方讲四缘生故空。
哪四缘?这佛经上常讲,我们都要知道,一切法都是缘生的。第一个是「亲因缘」,我们先用比喻来把这个四缘搞清楚。好比植物,我们要种一棵桃树,那个桃树的亲因是什么?是桃核,种子,你没有种子种不出来,所以桃核是亲因缘。如果单单有这个亲因缘,我有桃核,我把它放在我的杯子里头,放上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桃树,为什么?它没有缘,它虽然有因,它没有缘。什么是缘?土壤是缘,它一定要有很好的土壤,我们讲土地很肥沃,适合它生长。它有土壤、有水分、有空气、有阳光;换句话说,帮助这个种子发芽,生长,长成一棵树,开花结果,这还要包括人工,那都是算作缘。这个缘总的来说有三大类,第一个是「所缘缘」。所缘缘是这颗种子,肯定它将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它长成树,将来开花结果,就是它所缘的。这是我们讲植物,讲到动物身上就比较好讲,但是植物也一样。我们假设它有这个希望,它的愿望是所缘缘。有这个愿望,不具足条件,不能成就,所有一切条件叫做「增上缘」,人工,刚才讲的土壤、水分、空气、阳光,这些条件是增上缘,亲因缘。所缘缘不能间断,要好好照顾它、培养它,不能间断,间断它就会死掉,所以不间断叫「无间缘」,它要具足这三种缘。第一个是因,亲因缘是因,所以它有所缘缘、有无间缘、有增上缘,这统统都不能间断,这个桃核才会发芽,才会茁壮,才会开花结果。我们懂得这四种缘的关系,缘是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所以在植物来说,实际上,它只要两个,一个是亲因缘,一个是增上缘;但是在动物来讲,要具足四个,就是他有所缘缘,他有无间缘。
四缘生法,苦集灭道都是四缘生法,佛法也是四缘生法。佛法的因,亲因是释迦牟尼佛,没有佛,谁给我们说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单单讲说法,他能说,那是他的亲因。所缘,是他的慈悲心,大慈大悲,他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个愿,就是佛的愿永远不会间断,那就是无间缘。增上缘,得有人来听,没有人来听,他也没有办法讲。得要有人来听,听众里面有听了开悟的,有听了虽然不悟,他阿赖耶识里种下种子。所以有听众、有讲堂、有环境,种种设施,这是属於增上缘。所以,佛法因缘生。你明白这个道理,这《金刚经》上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明白了,佛法为什么也不能放在心上、不能执著?因为它是缘生法,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
佛法都是缘生法。你看看清凉大师判《华严经》五周因果,《法华经》是一乘因果。我们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虽然不空,是缘生法,你可不能执著,你执著就成了病。它能帮助你觉悟,你要是一执著,你就不会觉悟,你就迷在里头,迷上又加迷,那就麻烦大了,那就错解如来真实义。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是学佛能不能开悟关键之所在,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现在需要佛法,心里头不能执著,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听经会开悟,你看经会开悟,你能契入境界。听经、读经、修行,不能开悟,不能契入,原因在哪里?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利益,放下十分,你就得十分利益,你就有小悟;小悟还得要放下,你才有大悟;大悟还得放下,才有彻悟;彻悟放下,入境界了!不断的放下,这是佛法修学契入的秘诀,我们一定要懂。
所以佛法不能不要,但不可以执著。净宗教我们执著,执持名号,什么原因?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没有办法,真的放不下。放不下,好,执著,不要执著别的,只执著阿弥陀佛,其他统统放下,这个法子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凡夫,不是圣人,为什么?一品烦恼没有断,换个境界,这就是凡圣同居土无比殊胜之处。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我们这个执著能够见阿弥陀佛,能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生灭四谛这一段。我们把清凉大师文念一段,对对地方。「性相云何,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增长名集,即业烦恼」。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著讲下面的文。
「寂静名灭,谓即涅盘。出离名道,谓止观等。此约相说,通大小乘。」我们先看这一段。前面是讲世间的因果,今天要讲出世间因果。世间的果是苦,苦果之因就是集,就是业跟烦恼,业是造作,烦恼是起惑;起惑、造业、受报,苦就是六道轮回的果报,所以前面这两句讲世间因果。「寂静」跟「出离」,这是讲出世间因果。在这个地方,姑且不论藏通别圆,世间跟出世间的概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实际上,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限,为什么没有界限?事实真相如是。那为什么又说世间跟出世间?老实说,就是迷悟不同。六道众生对於这个世间一切法的真相不明了,迷而不觉,我们就称他作世间;如果他一旦觉悟了,觉而不迷,我们就称他出世间。由此可知,「出」,不是真的从这个世间出去,到那个世间,你要这样想法就完全想错。出是什么?是超出你的迷惑,从迷惑里头出来了、觉悟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世法跟佛法就是迷悟不同,除迷悟之外,没有两样。这才真正讲到佛法的真实话,真谛,不二法门,这是给你讲真的。六祖在《坛经》里面讲,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这个概念我们要清楚,实际上,就是平常大家所耳闻熟知的「破迷开悟」。破迷就出了世间,开悟,你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所以古来大彻大悟的那些大德常说,净土就是此方,此方就是净土;此方就是华藏,华藏就是此方,这叫不二,真的觉悟了。这个话确实不好懂,为什么不好懂?就是我们在迷,迷得太久了,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我们今天很不容易超越时空,空间怎么?有远近。你看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多远?十万亿佛国土,这是多么远的一个距离!迷的人有距离,觉悟的人,觉悟的人远近没有了,也就是他突破了空间。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此地。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就在我面前,这是真话,绝对不是假话。不但空间没有,时间也没有,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过去未来跟现在融合成一起,这是很难懂的一桩事情。
我们生活在现代这个时代,可以说也相当幸运。幸运什么?近代科学家发现了这个事实真相,他们说时间跟空间是假的,是假相不是真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空间跟时间等於零,这是科学家发现的。在什么状况之下?他们现在找不到。在佛法里面,这个状况就很清楚、很明了,什么状况?甚深禅定,时间空间没有了。你要说为什么?因为时间、空间,不同维次的时空,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真的是无中生有。一旦觉悟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他的界限突破了。科学家今天发现,真的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它怎么来的,不知道,佛法清楚。
《华严经》上总的说一句「唯识所变」。如果你转识成智,这个事情不就没有了吗?这就是科学家讲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我们用佛法术语来讲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时空就没有。什么人转八识成四智?在大乘法里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转了;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就转了;教下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要不到理一心不乱,空间有远近,时间有三世,就是有过去、现在、未来。如果你能够念到理一心不乱,所以你自己要想知道我什么时候念到理一心不乱,你不必问别人,自己很清楚,远近没有了,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了,那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事情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真不容易。净土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赞叹,净土殊胜不是殊胜在实报土,也不是殊胜在方便土,殊胜在凡圣同居土,那就是我们不到这个境界也能往生,这个便宜占大了!最低的功夫、起码功夫,最低的功夫是功夫成片,烦恼习气并没有断,只是功夫成片而已。什么叫功夫成片?所谓二六时中,这个二六时中,现在不是学佛的人也听不懂,什么叫二六时中?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十四小时。昼夜二十四小时,你的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叫功夫成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念佛念到这个功夫,你就决定往生。果然能够念到昼夜二十四小时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我们在这些年来,最近这半个世纪,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许多念佛人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一点病苦都没有,走得那么潇洒、那么自在,是什么功夫?给诸位说,功夫成片!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可以做得到,为什么做不到?就是我们不肯放下。谁肯放下,谁就做到,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看,从前的我们不讲,我们讲现代的,这五十年之内的、半个世纪之内的这些念佛往生的人,细心去观察,差不多百分之七十都是生活非常苦的人。贫穷,生活很困难,都是这些人。我们想想,为什么这些人往生占这么大的比例?细细想想,我们会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他真的放得下,他对这个世间一点点留恋都没有。中上生活环境好的人,他放不下,他顾虑很多,就是他的妄想很多,他的分别执著很多,不容易放下。不像这些人,这些人他什么都不想了,苦头吃尽。
最近我还听说(这是大概半年之前的事情)有一个老太太,实在讲我们称她老太太,这是很恭敬的恭维她,非常苦的一个乡下人,真的是家破人亡,就剩下孤苦零丁的这么一个老人。身上一身都是病,带著病到东天目山找齐居士。找到之后,她隐瞒,她不说她有很多病,只说她要到山上来念佛往生,怕说她有很多病,这山上人不肯收她。这样她就上了山,齐居士接待了她。她告诉齐居士,她说我三个月要不往生,我一定下山。结果她上山一个月就往生,以后才知道一身都是病,家里头一个亲人都没有,没有人照顾,真正是个可怜人。往生的时候瑞相希有,全身柔软。这样的人,她什么妄念都没有,真正是彻底放下。所以那也是预知时至,她要找个地方去往生,后事有人照顾,有那么多人给她助念,这个缘多殊胜!如果我们从好地方去想,也许这个老太太是菩萨来示现的,很难讲。来教导我们,现身说法,末法时期求生净土不是难事,真正关键就是你放不下。
我们今天讲的出世间因果,出离,这是道,道是方法,方法里头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不是别的,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们,看破、放下!这个世缘,古人讲得好,世间最难放下的是亲情,古人告诉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个话是很有智慧的话,叫我们放下亲情。各人来到这个世间,你有因缘,你有福报,做父母的、做长辈的怎么样爱护,怎么样照顾,你转不了他的业。真正聪明人是要帮助你的家人、你的亲朋好友,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觉悟最好的方法,在现代这个时代,示现给他看,他不能不相信!
香港,这大概也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诸位都知道何世礼将军的母亲,何东爵士他夫人往生,不是把他一家都度了吗?他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个老太太高明,往生的时候开往生大会。何世礼将军虽然是基督徒,母亲信佛,他受过中国传统教育,很孝顺母亲,所以家里头一样供佛堂,一家和睦相处,各人信各人的教,没有冲突。老太太往生,只要求她的儿子、媳妇、家人:我往生,希望你们念几声阿弥陀佛送送我,也算是母子一场。这个合情合理!那个示现让他一家人亲眼看到,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大家一切交代清楚,告别了,就走了,真的就走了。这是亲眼看到的,所以统统念佛了,把他家里的产业房子捐献出来做道场。东莲觉苑是他的房子,这在香港,大家都熟悉的。那个时候(恐怕是我刚刚学佛,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香港的新闻界都传播出去,你说她这一示现,度多少人!现身说法,平常给你讲,真的,讲破嘴唇你未必相信,这一表演你就相信。东天目山在最近这几年,我听说在那边念佛往生的,应该超过十个人,各个都有很好的瑞相,这叫道场,这叫兴旺。道场兴旺是要成就人作佛。
往生不是别的,往生是超凡入圣,他去作佛去了,没人能够相比,我们看了要觉悟。真的觉悟,放下了!真放下!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多灾多难,无论是贵贱贫富,你仔细观察都苦不堪言。我见过贵人,做总统的、做总理的,那是从前的帝王;见过很多贫贱的人,做乞丐的,哪个不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在我心目当中,我的感受,富贵人比贫穷人更苦!贫穷人之苦,只是衣食缺乏而已;富贵人之苦,是我们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没有一个不苦!
所以,佛给我们讲怎样离苦得乐,这就叫做出世间,出世间就是出苦得乐。乐是什么?寂静是乐,谁懂得?梵语称为涅盘,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就翻作灭。中国人看到这个字不喜欢,认为这个字不吉祥,灭了,实际上我们懂得不多,这个灭是什么?灭烦恼,灭业,灭烦恼、灭迷惑!如果我们用三皈依的意思来讲,那就是灭迷,迷灭了,不就觉悟了吗?邪灭了,不就正知正见了吗?染污灭了,不就清净了吗?灭这个。你懂得这个意思,这个灭好,灭烦恼。用《华严经》里的话更好懂,灭妄想、灭分别、灭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这叫大涅盘。如果这三样东西只灭执著,叫偏真涅盘,阿罗汉所证的。你能把一切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得到一个小的果报,佛讲这是小果。为什么?你没有出十法界。你要出十法界,必须要把分别放下,把妄想也要放下,这样才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所以这个灭,我们用《华严》来说,就是灭妄想、灭分别、灭执著,这个东西完全没有了,彻底放下了,这是果,没有了。为什么会没有?真如本性里头本来没有。佛家讲自性,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自性里头有什么?自性里头,前面跟诸位也提到过,自性有本能,自性有德,都是本来具足的,这不是学得来的。自性有德有能,能是什么?能是见闻觉知,德是什么?德就是觉正净,就是佛经里讲的涅盘,觉正净。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中国古人讲的孝悌忠信,佛法里面常讲的清净慈悲,这是本有的,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德行,不是学来的。现在这德行为什么没有了?就是因为你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把你自性的德跟能都障碍掉了。能虽然还有一点,像光明一样,自性的光明像太阳,现在我们变成阴暗的天气,太阳没有了,浓云密布,但是还能够看得见,光线是大幅度的减弱了。
在十法界里面,愈往下光明就愈少。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古人笔记小说里头常常写,描写饿鬼道,饿鬼道永远是浓云密布,见不到日月星光,我们讲三光,日月星光,在饿鬼道里头永远见不到。他们的天气就像阴天、下雨天一样,永远是这个天气。地狱道,那个天是黑的,黑暗的,像夜晚一样,这是什么?这是性德被烦恼、业障碍了。如果我们修善,能够升到天上,天上的光明比我们这个世界要殊胜太多了,愈往上去愈明亮,愈往下愈黑暗,这个原因就是业习烦恼起的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跟诸佛如来一样,证得大涅盘。大涅盘就是把烦恼习气统统灭尽,恢复到自己,宗门常讲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是佛。《华严》、《圆觉》佛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话真的。现在还是成佛,只是自己不知道,迷惑颠倒的佛,被业习缠缚住,是这么一个佛。佛眼睛里看的,一点不错,是真的。你说真性,真如本性在不在?在,你并没有丧失掉,你只是迷而不觉而已。真性在哪里?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清楚明了,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就是,这我们现在很清楚。什么是本性?见闻觉知,我眼能见,耳能听,鼻舌身能觉,意能知,见闻觉知是本性,是真性,是真正自己。现在怎么样?现在我们的见闻觉知上加上了妄想分别执著,附加这么多东西在里头,这坏了。诸佛菩萨不附加,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叫做大涅盘;有这些东西叫做生死,就是你附加上,见闻觉知,你附加上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做生死,那个相就有生死轮回。
你要把你附加的这些东西去掉,这些你本来没有,把这个东西去掉,你就是诸佛如来,你就叫菩萨。这个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菩萨,你自在了,你解脱了。解脱人看这个世间,看到事实真相。世间许许多多造罪业的人,要不要帮助他?诸佛菩萨帮助,从来没有舍弃,但是不像我们这样。我们想帮助,我们这里头还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夹杂这个念头发的慈悲心想帮助,说实在话帮不上忙,有的时候还帮了倒忙,愈帮愈忙,这些事实真相要明了。为什么会帮倒忙?那个时节因缘我们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帮,不晓得。往往我们用错了,心是善心,方法搞错了,这个要学佛、要学菩萨;他们来帮忙,那个时节因缘是恰到好处。
所以佛菩萨说法,常常用海潮音来形容,为什么说为海潮音?海水涨潮有一定时候,每天几分几秒,一点也不会错,到那个时候潮涨了;到几秒钟的时候,几分几秒,潮落下去,就是说有一定的时节因缘,不能错。错了,那就造成灾难。这个比喻,比喻得好,很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我们今天没有诸佛如来的能力,我们怎么样帮助一切众生?佛教导我们一个总纲领、总原则,那是决定不会错的。佛在一切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好。释迦牟尼佛一生,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不是这样的?可以说从他出生到他最后入般涅盘,住世八十年,八十年是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出外求学,寻师访道,三十岁成功了。我们世间人讲他是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成佛了,证道了,三十岁证道的。
在中国看孔老夫子,十五岁开始求学,十五有志於学,释迦牟尼佛是十九岁外出参学。两个人都是示现三十成功的,孔老夫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然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他给我们表演的,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接受什么?接受道。什么道?在佛法里面讲,真如自性,性德,绝不违背性德。性德是什么?最简单的说法,这是佛最常说的:觉、正、净,就是三宝,佛法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受持的是觉正净,读诵的是觉正净,为人演说的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佛法总纲领。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在三藏里面,觉是论藏,正是经藏,净是律藏,经律论三藏。
所以,《无量寿经》的经题很不可思议,你看经题上就有「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平等是定,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就是三藏。你看到这个名词,你才晓得这个经典不可思议,这个经典是大圆满。特别是在我们末法时期,人的根性劣,修学环境不好。无论在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去学习大部经论。《无量寿经》的分量适中,不长,也不算短。如果有时间,那真的是你有这个福报、有这个缘分,《华严》最好了,《华严》讲得详细、讲得透彻。《华严》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的精华。这个话是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讲的。
我们要想得到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就是反璞归真,就是回归自然。要知道自然是寂静的,是清净寂灭的,佛法里面称之为法身如来,真正是不生不灭,永离一切迷邪染。这是诸佛果地上的果报,我们学佛的人不知道。你今天学佛,我要问你,你求的是什么?你说不出来,大多数人是什么?求富贵,求升官发财,求一家老小平安,求这个。再说学了一点佛法的,我要求涅盘,涅盘什么意思?不知道。这叫什么?这叫迷信。所以,涅盘的意思我们要懂得,涅盘就是永远离开迷邪染,永远常住在觉正净。自性本来就是觉正净,决定没有迷邪染。我用这个话讲,大家好懂,古人的注解不好懂。要怎样获得,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得修道,道是什么?出离名道。
下面也举个例子,「谓止观等」。「等」是等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止观是无量法门的总纲领。止跟观,我要再用两句话来讲,你也好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就是看破放下。我一生非常怀念、感激章嘉大师,不是没有道理,我要遇不到他,没有今天的成就。得他老人家的指导,他教我看破放下,我以后学佛,学了十几二十年,我才真正明了,这是佛法菩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就这么一个方法。你看破一分,你就能放下一分,放下一分,你又会多看破一分;你看破两分,你就能放下两分,它就是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学佛功夫是放下,你要不肯放下;放下就是今天讲落实,你把你所学的,要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落实;你要不落实,你学这东西没有用处。学以致用!你学,这是学问,开智慧,放下是功夫!解跟行要相应,解帮助行,解是看破,行是放下;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行相应,相辅相成,一直到无上道。所以,止观是行门里面总纲领、总原则。
「等」就是讲方法。五十二年前,我二十六岁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把这个方法教给我,我接著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这很重要,我从哪里做起?老人教我布施,教我从布施下手。我原本很吝啬,有严重的分别执著,慢慢从布施里面,一下放下是不容易,做不到,逐渐逐渐的。所以我走的路子,一生走的路子,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表演的渐进,释迦牟尼佛表演的是顿超,那个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能做到,我们实在是做不到。但是我们学孔老夫子,我们行,没有问题,年年有进步。夫子自己叙说他修学的进展,「四十不惑」,三十到四十,十年,到四十岁不迷惑,也就是我们现在讲不会被外面境界干扰了,这是真功夫,不被外境干扰。「五十知天命」,知天命,用大家好懂的话来说就是真正明了因果报应,也就是《地藏经》上讲的「知苦乐法」,孔老夫子五十岁。「六十耳顺」,功夫逐渐成熟,耳顺就是不为外面音声所动摇了,不管什么样的音声,心地保持清净,如如不动,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音响忍,他得这个境界,这是很深的禅定功夫。「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入华严境界了,无障碍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这就是此地用一个「等」字。
所以你要真修,要真干!这个修叫做道。这是一条道路,佛菩萨为我们指出来,我们要真正肯学习。走这个道路,你就能够通涅盘,就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叫出世间法。诸位必须要记住,世出世间没有界限,不要真的搞个世间、出世间,那你麻烦大了,你永远不能超越,没界限。「出离」,是错误念头,从错误念头超出,走向正知正见,是这么一个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的《疏》文:
「此约相说,通大小乘」。就是上面清凉大师为我们解释的苦集灭道四谛的说法,这个解释通大小乘。下面引用《大智度论》上的话说,「智论云,小乘三是有相,灭是无相,大乘四谛,皆是无相」。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小乘就是生灭四谛,苦、集、道,这三谛是有相的,灭谛是无相的。但是要说到大乘,后面说的三种,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都属於大乘,四谛都是无相!很不好懂。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所行,我们听听他们说的,距离我们的常识还不算远,所以多少能体会到一些,大乘就难。我们今天修学的是大乘佛法,实在说,真善知识对我们不说假话,我们到底修的是什么?你要说大乘,善知识摇摇头,笑笑;你要说小乘,他也笑笑,也摇摇头。真的说是什么?我们不入乘!
「乘」这个字是佛经里面的术语,我们把它换句话来讲,小乘好比是小学,大乘好比是大学,三乘佛法里头还有个中乘,这算是中学。中乘是什么?辟支佛。这三乘,声闻、缘觉,声闻是小乘,缘觉是中乘,菩萨是大乘。我们现在学的是什么?真正善知识,他笑笑,摇摇头,你没入乘。但是我们自己误会了,误以为是大乘。修小乘亦复如是,误以为是小乘,这个问题严重。譬如,好像你读书了,上学了,自己以为读书上学了,其实什么?其实根本就没有上学,学校在哪里?不知道,没有进过学校,我们今天是这种状况。人要有自知之明,我们买了学校几本教科书读读,就以为是上学,学校不承认你;现在讲,你没有学籍,你永远拿不到学位。不但这一生当中如是,我们很清楚、很明白,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就像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没成就。纵然遇到善知识,甚至於遇到佛菩萨,都没有成就,都没有入门,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你虽然讲信,说实实在在的话,你那个信是属於迷信,勉强勉强说你是正信。正信的条件是什么?佛法里头的道理真正懂得了,你相信它,这叫正信,这个不算是迷信。
我们现在对佛法的道理是不是真懂?没有,似懂非懂。是学过,并没有彻底懂得,所以勉强说你一个正信,实实在在说你还是迷信。如果真正是正信,他就入学了。入学是什么?信、解、行,他没有证,但是他有行。行是依教奉行,我们今天有没有做到?不要说别的,佛法里最浅的,像《观无量寿佛经》释迦牟尼佛对韦提希夫人的开示,这个开示非常重要,是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方向、总目标。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三个原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没有?没做到。没做到怎样?不信,不解!所以,大乘、小乘都没有分,我们讲实话。第二条更不必说,第一条做不到,第二条决定就没有。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是什么?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迷、邪、染。迷邪染的状况天天在加重,并没有减轻,觉正净愈来愈远。三皈都没有,还谈什么?第三条更不必说,第三条是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讲,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重要!三世诸佛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修行人成佛,都是依靠这个基础。
所以我说这一番的开示,话不多,它是佛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的基础。就好像盖房子,香港大楼很多,各个大楼样式不相同,地基是相同的,这是基础,这是学佛的根基。你有没有?你这个根基没有,你没有学佛,你学佛是表面的。学佛从哪里学起?头一条,「孝养父母」。儒跟佛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儒、佛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他怎么会尊敬师长?所以头一个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奉事师长不是在形式,见到老师恭恭敬敬,多送一点供养,不是,那你就把意思全搞错了。奉事师长,怎样奉事?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长,我们要怎样奉事他?他老人家教导我们的,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叫奉事师长。我们能不能做到?对於孝、敬、慈、十善业,你是不是真正懂得?你要不懂得,你怎么做法?所以要学,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十善不是戒律,是世出世间善行的大根大本。经典一打开,我们常常读到善男子、善女人,是佛的学生,这个善是有标准的,标准是什么?十善业道。在六道里头行十善的人不堕三途,下品十善、中品十善,人道;上品十善,天道。佛在经上说,阿修罗的瞋恚心、傲慢心特重,他修十善,但是他那个十善打了折扣;因为他烦恼习气很重,打了折扣,算下品十善。实在讲,阿修罗福报很大,真的是上品十善,是因为打分数的时候把他扣分数,扣了,变成下品,我们可不能够轻视。可是阿修罗里头,畜生有阿修罗,饿鬼有阿修罗。如果说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是下品十善,那讲得通。但是人间阿修罗、天上阿修罗,他们修的十善就不是下品,决定是上品。阿修罗除了地狱,四道都有,愈往上面去,他的善行愈殊胜,才有那么大的福报。所以我们说下品十善是畜生道的修罗、饿鬼道的修罗,这讲得通,这个我们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是以善心修十善业,决定是人天福报。十善相反的就叫做十恶,造作十恶,三途的果报,上品十恶,地狱;中品十恶,饿鬼;下品十恶(就是比较轻一点的十恶),畜生。
我们真正相信佛的话,佛的话「谛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真,不假;实,则不虚。如语者,如语者讲的话跟事实决定是相应的;换句话说,佛说话不过分、不夸张,也不会遗漏,说的跟事实真相恰到好处,叫如语。佛不诳语、不妄语,我们要相信,字字句句是真实的。这叫什么?这叫信佛。你要认为佛在经上讲的不见得都是真的,大概总是劝人为善,哪有这么可怕的果报?明明看到世间人做坏事的,他满享福,他在这个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他无恶不造;看到真正行善的人,好心、善行,贫穷下贱。所以世间人看到眼前的现象,不相信因果报应,总认为佛菩萨经典说的话都是劝人为善,拿这些东西来吓唬人,不是真实的。这个想法错了。
为什么作恶的人他享福?这你就不懂了,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因果通三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积德修善,他这一生得福报,所以在这一生享福,是前世善的果报现前;现在这一生做的恶,恶的果报没有现前,他现在这一生享的是前世的福报。我们凡夫没有前后眼,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严重的误会。我们要相信佛语真实,佛没有欺骗我们,佛没有必要欺骗我们。凡是欺骗我们,欺骗人的人,一定他有所企图。佛对於我们有什么企图?没有。佛还想在我们身上占一点便宜,得一点好处?不可能。不可能,那要骗人,那他的神经有问题,神经有问题的人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经典?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的好话?多想想,冷静想想,才能破迷开悟。这是小悟,不是大悟,悟明之后,我们真的信佛,真的敬仰佛、佩服佛,我要发心跟佛学习,以佛为老师。佛决定不欺骗我们,我们依教奉行一定得好处,那个信佛的心是从这里生起来的。
我们今天看到许多富贵人,知道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积的善业所现的福报。但是这一生他所行的不善,心不善,行为不善,实际上他的福报已经打折扣,这我们世间人所讲造孽、折福!真的是这样的。譬如,本来他的财富有一百亿,因为心行不善,他这一生所拥有、所得到的,只有五十亿,打对折了,他自己不知道,还以为了不起,「我拥有这么多财富」!其实他命里财富比这个多一倍都不止,大打折扣了。就是他积的太多了,虽然七折八扣之后,他还是比别人富有,还是属於首富,就这么个道理。
大贵人,真的,譬如他是做皇帝命,是有命,他这个命是过去生中修的,积德修善修的。譬如他有三百年国运,结果什么?心行不善,只有三十年就完了,三十年之后就亡国;换句话说,那个折扣打得很大。三百年的福报,三十年享完了,像秦始皇就是的,还得了!他要好好的做,那真的至少有几百年的国运。像周,周有八百年,秦三十年亡国之后,汉有四百年。所以在我想像当中,秦绝对不会少过三百年,是自作孽把福报折掉了。你要很冷静的去思惟观察,你才真正知道,因果报应,这里头有加减乘除,丝毫不爽!
谚语常讲,人千算百算,不如老天爷一算。这个老天爷一算是什么?就是因果报应。绝对不是说,天神、阎王真的给你算帐,不是,福是你自己折了。因此诸佛菩萨常常警惕我们,我们要能体会到,修福不能享福。为什么?享福很容易迷惑。哪一代的这些帝王将相、豪门贵族,他的富贵不打折扣的?中外历史上几乎看不到!一享福就迷了,就造业,造业就要折福。福是决定不能享,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都是教育。他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把这个世间功名富贵彻底放下。他不是没有,他统统都有,为什么?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东西不是好事。积功累德是应当的,果报不要享,给一些苦难众生去享。世间苦人多,要常常念著,常常照顾到。
我们佛弟子三餐饭吃饭的时候,都知道合掌供养,念个供养咒,「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个咒是每个人都会念,我看大家吃饭都在念,是不是有心?那就难讲了,他心跟口不相应。所以,不但是功德没有,福德都没有,有口无心,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怎样让心口相应?念念我真的会念到世间很多很多苦难众生,但是我现在帮不上忙,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是不想帮忙,是帮不上忙,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我今天能够做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跟大家一起学习经教,这就是帮忙。希望大家了解事实真相,真正觉悟,放下恶作,放下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不是正确的,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是经典,经典教我们怎么做的,放心大胆去做,不要有顾忌;经典教我们不能做的,决定遵守,不可以违犯。十善要做,一定要做,十恶决定不能做。依教奉行,我们自己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表演给社会大众去看,这就是我们今天帮大众之忙,帮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眼前能做得到的。
如果有福报,这福报,出家人福报从哪来?这十方供养就多,供养再多,记住释迦牟尼佛的形象,我自己生活所需要知足,够了,能吃得饱,穿得暖;多余的,多余的要供养那些没有福报的众生,要帮助他们。我没有人供养,没有人供养,我就用说法来供养,就不是财供养,用法供养,用我的意念来供养。如果有这个能力,那我财也供养,一切都供养。供养,福报就大,愈来愈多,愈多愈要供养。千万不能够守财,不可以,不可以吝啬,不可以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可以贪图名闻利养。为什么?这个东西一现前没有不堕落的。世尊一生的示现,真正的用意在此地,就是教导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不能够有一点点迷惑,不能有一点点不善夹杂。这些所说的全都是生灭四谛,我们好懂。
大乘,明心见性才算真正大乘。大乘发心,那个心叫菩提心,菩提心一发,这个人就是大乘。那我们要想一想,这些年来我讲得很白、讲得很浅显,古人跟我们讲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不好懂,这些名词都不好懂。我换了个话来讲,意思是一样的,我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实在讲,是好懂一些,可是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很深。我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用的是什么心?我们是不是用真诚心?当然不是。为什么?你果然用真诚心,你已经是法身菩萨了。法身菩萨最低是《华严经》里面的圆教初住,那你住在哪里?你住华严境界了,你不在十法界,当然更不在六道。
你是不是用真诚心?真,决定不是假的;诚,决定不是伪,没有一点点虚伪,真诚!这个东西我常常也想,我处事待人接物都是用真心,从来没有欺骗人,这是不是算真诚?不行!真诚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用世间人讲的话,大家好懂。曾国藩先生距离我们不算远,他是前清咸丰年间的人,跟慈禧太后同一个时代的。这个人喜欢读书,是个学者,他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好。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实在说,这跟佛法讲的很接近,你还有念头就不是真诚。所以,诚的标准,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妄想虽然有,但是不多。在佛法里面讲,破一品无明,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破一品无明,这个时候你的真诚心现前,这是发菩提心。
所以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初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就是初住菩萨。他用的心就是我讲的这十个字,真诚是体,他的真诚心现前;自受用是清净、平等、正觉,这就是深心。什么叫深心,我这样讲大家好懂,他的心是清净的,一点染污都没有;他的心是平等的,一丝毫傲慢都没有,贡高我慢没有,平等的,对待一切人平等;正觉,觉而不迷,自受用。对众生,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所以他的慈悲是清净的慈悲,是平等的慈悲,是正觉的慈悲,是真诚的慈悲,圆教初住菩萨,大乘。所以大乘的四谛皆是无相,跟小乘真的差别很大很大。
我们现在看第二段,第二段是讲无生四谛。大乘,天台家讲四教,藏、通、别、圆,藏教是小乘,通教就是大乘,无生四谛是通教;通教再上去,是别教,别教讲无量四谛;最高的是圆教,圆教讲无作四谛。所以到通教就是大乘,他的四谛无相,苦集灭道都无相。《华严经》,我们还没有读到经文,经文里面所讲的是属於无量四谛。但是既然讲到四谛法,藏通别圆总得要介绍一下,让我们了解什么叫四谛,因为这是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总得要晓得,要搞清楚。否则的话,你不但不能讲佛法,实在讲,你听都困难,你都听不懂。
请看这一段文,「涅盘云,解苦无苦,名苦圣谛,谓达四缘生故空,则超筌悟旨成大」。这个地方是一段。「解苦无苦,名苦圣谛」,这个意思讲,怎么讲解苦无苦?谓达四缘生故空,则超筌悟旨成大,这个「大」是大乘,这就不是小乘。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在《华严》,我们现在读到的是第十二卷,后面还会详细的讲到,但是这个地方一定要提一提。这一段是讲无生四谛,首先为我们说明这个四谛缘生无性。大乘经上我们常常读到,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苦集灭道是因缘生法,所以这个地方讲四缘生故空。
哪四缘?这佛经上常讲,我们都要知道,一切法都是缘生的。第一个是「亲因缘」,我们先用比喻来把这个四缘搞清楚。好比植物,我们要种一棵桃树,那个桃树的亲因是什么?是桃核,种子,你没有种子种不出来,所以桃核是亲因缘。如果单单有这个亲因缘,我有桃核,我把它放在我的杯子里头,放上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桃树,为什么?它没有缘,它虽然有因,它没有缘。什么是缘?土壤是缘,它一定要有很好的土壤,我们讲土地很肥沃,适合它生长。它有土壤、有水分、有空气、有阳光;换句话说,帮助这个种子发芽,生长,长成一棵树,开花结果,这还要包括人工,那都是算作缘。这个缘总的来说有三大类,第一个是「所缘缘」。所缘缘是这颗种子,肯定它将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它长成树,将来开花结果,就是它所缘的。这是我们讲植物,讲到动物身上就比较好讲,但是植物也一样。我们假设它有这个希望,它的愿望是所缘缘。有这个愿望,不具足条件,不能成就,所有一切条件叫做「增上缘」,人工,刚才讲的土壤、水分、空气、阳光,这些条件是增上缘,亲因缘。所缘缘不能间断,要好好照顾它、培养它,不能间断,间断它就会死掉,所以不间断叫「无间缘」,它要具足这三种缘。第一个是因,亲因缘是因,所以它有所缘缘、有无间缘、有增上缘,这统统都不能间断,这个桃核才会发芽,才会茁壮,才会开花结果。我们懂得这四种缘的关系,缘是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所以在植物来说,实际上,它只要两个,一个是亲因缘,一个是增上缘;但是在动物来讲,要具足四个,就是他有所缘缘,他有无间缘。
四缘生法,苦集灭道都是四缘生法,佛法也是四缘生法。佛法的因,亲因是释迦牟尼佛,没有佛,谁给我们说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单单讲说法,他能说,那是他的亲因。所缘,是他的慈悲心,大慈大悲,他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个愿,就是佛的愿永远不会间断,那就是无间缘。增上缘,得有人来听,没有人来听,他也没有办法讲。得要有人来听,听众里面有听了开悟的,有听了虽然不悟,他阿赖耶识里种下种子。所以有听众、有讲堂、有环境,种种设施,这是属於增上缘。所以,佛法因缘生。你明白这个道理,这《金刚经》上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明白了,佛法为什么也不能放在心上、不能执著?因为它是缘生法,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
佛法都是缘生法。你看看清凉大师判《华严经》五周因果,《法华经》是一乘因果。我们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虽然不空,是缘生法,你可不能执著,你执著就成了病。它能帮助你觉悟,你要是一执著,你就不会觉悟,你就迷在里头,迷上又加迷,那就麻烦大了,那就错解如来真实义。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是学佛能不能开悟关键之所在,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现在需要佛法,心里头不能执著,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听经会开悟,你看经会开悟,你能契入境界。听经、读经、修行,不能开悟,不能契入,原因在哪里?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利益,放下十分,你就得十分利益,你就有小悟;小悟还得要放下,你才有大悟;大悟还得放下,才有彻悟;彻悟放下,入境界了!不断的放下,这是佛法修学契入的秘诀,我们一定要懂。
所以佛法不能不要,但不可以执著。净宗教我们执著,执持名号,什么原因?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没有办法,真的放不下。放不下,好,执著,不要执著别的,只执著阿弥陀佛,其他统统放下,这个法子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凡夫,不是圣人,为什么?一品烦恼没有断,换个境界,这就是凡圣同居土无比殊胜之处。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我们这个执著能够见阿弥陀佛,能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