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严经各品大意 - (第十八集)
华严经各品大意  (第十八集)  2003/8/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065集)  档名:29-126-0018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清凉大师的介绍,第二段「释名」。

  前面我们讲到「谛」,这个字有两个意思,有谛实、审谛两个意思。在第一个意思里面,清凉大师的文字虽然不多,实在讲字字句句都非常重要,告诉我们宇宙万有的真相,谛实就是真相,这是从境界上来说的。这个境界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本性,就是真如;所谓识,实在讲识就是心性的起用,不过这个作用带著迷染的一分,法相宗称为阿赖耶识,真妄和合,而不是纯真,纯真完全与法性相应;带著一分妄识,就变成阿赖耶。诸佛与法身菩萨应化在九法界,他起作用就是性识。所以识,觉悟的人明了,他不会把它断掉,如果断掉了,那慈悲就没有了,为什么?要是断掉的话,他就不能到九法界去应化。实在讲,在觉悟的人来说,迷悟是一,迷悟没有障碍,这才是大乘法里面,尤其像《华严》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迷悟不二,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跟二乘讲的偏真涅盘完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阿赖耶,那等於是不起作用,有体无用。所以性识是有体有用,活活泼泼,能应化一切众生。

  大师后面这几句话,说「谓如所说相」。如所说,正如《华严经》里面前面所说的,「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尤其是在第一品里面说得最多,「世主妙严品」这里面所说的,都是谛实,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幻的,不是想像的。他讲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像我们世间讲的文学作品,那未必是真实,佛所说的统统是事实真相。你要知道,真正晓得他所讲的事实真相,我们学习的心理情绪一定不相同。像《地藏经》上讲的地狱,是事实,决不是佛故意说这些来吓唬人,劝人不要做坏事,不是的。佛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所以佛的言语,如语!真语、实语、如语。「如」就是有什么说什么,说的跟事实完全一样,不加一点点,也不减少一点点,真正讲到不增不减。所以信佛不容易!不是说我们现在皈依三宝了,或者是出了家,不见得是信佛。相信经论上字字句句都是事实真相,才叫信佛。

  「不舍离故,真实故,决定故」,什么说不舍离?能说、所说是一样的,能所是一不是二,能不舍离所,所不舍离能,这真实、决定。后面给我们说出了,这个不舍离,真实,决定,到底是什么?「世出世二种因果」。世间的因果,苦集,出世间的因果,灭道。这两种因果,「必无虚妄,不可差失」。佛说是真的,绝对不是虚妄;换句话说,什么叫不可差失?差是偏差,失是错误,决定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这就是决定没有差失。谁能够相信,那真的像外国宗教里面所说「信的人有福了」,为什么?唯有真正信的人,他才依教奉行。所以信不信,用什么做标准?从前李老师教导我的,用行。你有没有做到?你做到了,你相信;你没有做到,你不相信。真正相信一定做到,信与不信的标准在这里。在什么?在行证,不在解。信解,能解的信叫正信,不算是迷信,但是要行,行才是真的相信。真信你才会有果报,那个果报就是证,证就是果德现前了。

  第二再讲审谛,审谛是智慧。「此就智明」,这是真实智慧,为什么?你见到、明了事实真相,就事实真相来讲,那是谛实;就你明了事实真相来说,这叫审谛。所以我在前面说过,谛实是法性、法相;审谛是佛性、是觉相,真正觉悟了。「圣智观彼,审不虚故」。圣智是无漏的真实智慧,大乘经佛常常讲自性般若智慧。这智慧不是从外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换句话说,那是性德。性之能,它能现相,能现相那是性之能;智慧、德相是性之德,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自性是体,这个经上称为法性,法性是一切法之体。法性的本能,它能现相,那个相就是性,性变成了相分;现相里头它具足了性能,这个性能就是见闻觉知。所以,一切诸法都有见闻觉知。一切动物有,这大家知道;植物有,这还容易观察得到;矿物有,那你就很难观察了,矿物有。不但矿物有,连虚空都有,所以佛在经上讲「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微尘是很小很小的物质,不能再小了,小到不能再小了,我们肉眼看不到。佛说阿罗汉能看到微尘,阿罗汉的天眼;换句话说,超过六道。六道里面的人,就是非想非非想天,他们那个天眼也看不到微尘,阿罗汉能看到。但是还有比微尘更小的,色聚极微,阿罗汉看不见;法身(三贤位的)菩萨能看见,这是一真法界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还有比色聚极微更小的,叫极微之微,没有比这个更小的。极微之微谁能看到?地上菩萨能看到。天眼,真的愈往上天眼愈高明,极其微细的东西他能看到,这是讲微尘。

  现在外国的科学家,最近又有些新的发现,其中就有这么一桩事情。他们在思惟观察宇宙的起源,近代有很多科学家几乎都同意一种说法,就是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因为根据他们的观察,宇宙现在还在膨胀,像爆炸的时候,它还不断在膨胀。爆炸的原点是什么?什么东西爆炸出来变成宇宙?这用数学,很高深的数学得到的一个结论:宇宙的原点,是很小的物质,但是这个物质一爆炸就变成整个宇宙;换句话说,在没有爆炸之前,这个宇宙浓缩成一点。这个点究竟有多大?很难讲。他说我们人的头发,头发很细,假设我们把头发放大,变成这么粗,长长的一根头发。把这个头发从当中切断,怎么切断?一刀切断,切断之后就变成一个平面,这个平面的直径,一条线,在这个直径上排宇宙的原点,可以排多少个?这科学家算出来,可以排一百万亿亿亿。一百万个亿亿亿,一根头发的切断面的直径上排这么多,我们怎么能看见?现在最高倍的显微镜也看不到,它是这个东西爆炸出来的。

  而且现在有个说法,他不是讲进化,不是讲逐步,讲「一时顿现」。这一时顿现跟佛经里讲的一样,唯心所现是一时顿现的,决定不是有先后次第,慢慢形成的,没有,统统是一时,一时顿现。《楞严经》上所讲的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他们现在发现有这个意思。所以科学进步,对於佛经上有些东西,关於物理方面的东西,慢慢证明了,佛讲得没有错,真的是真实、决定。可是还没有方法像佛经上讲得那么样的明细,他说不出来。

  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前面读到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那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大。谁能够入微尘世界里面去参观访问?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入微尘世界。我们晓得普贤就是等觉菩萨,我们在经上得的这个讯息,大概八地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八地看到阿赖耶,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是我们一般讲深位的菩萨,普贤菩萨。他们有这个能力,自由自在的去访问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无量无边,你想想看一根头发的直径,切断的直径就有一百万个亿亿亿,一根头发的整个平面,那还得了!那容纳的数字,我们就没有法子形容。这个直径是一条线,一根头发!一根长头发,你能够切成多少个平面?没有法子说。真的是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这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宇宙的奥秘。

  在法性里面,法性没有大小,所以那一点点小它不算小,整个宇宙也不算大,它没有大小,没有对立的,这一点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法性没有对立、没有远近,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面前;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所以叫一真!一就是不二,二就是对立。我们学佛,特别是学大乘,要想入佛境界,佛是什么境界?佛是不二。如果你把内心里头,二是什么?二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是二;把自性里面这些东西化解、消除了,入不二境界,你就入了佛境界;圆教初住菩萨,这刚刚入不二法门。你还有二,你入不了一真法界,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

  只要你有对立的念头,我跟人对立,性跟相对立,理跟事对立,因跟果对立,那你就是凡夫,你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事实真相。但是我要问你,性相有没有?有。事理有没有?有。因果有没有?有。自他有没有?有。那是谛实,这个事永远不会改变的。但是谛实是什么?谛实是一不是二。告诉你性相是有,有性有相,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自他不二,众生跟佛不二,生佛不二。我们什么时候能入这个境界?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对了。只要你入这个境界,佛所有的一切经教摆在你面前你就通了,为什么?是你自性流露的。不但佛经通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通了,为什么?全是自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哪有不通达的道理!所以佛法里讲无师智,没有老师的,自然,这个智慧是自然智,统统现前了。

  所以真正的病根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病根!诸佛菩萨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希望我们在这里觉悟,把这个放下。你放下一分,你得一分利益,放下两分得两分利益。菩萨的阶位不是别的,就是看放下多少。我们讲最低的阶位,十信位,放下一分是初信位的菩萨,放下两分是二信位的菩萨,放下十分是十信位的菩萨;然后再进入一个阶段,又分十个等级,放下一分是初住位菩萨,放下两分是二住菩萨,放下三分是三住菩萨,就这样慢慢往上提升。你不肯放下就完了,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果然参透了,大乘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看破、放下而已矣!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辗转相辅相成,一直到究竟果地。

  所以我一生念念不忘章嘉大师,这他教给我的。师生有缘遇到了,老师一丝毫隐瞒都没有,真的一见面和盘托出,统统都传给你。老师都是这么慈悲,学生有成就的、有不成就的,原因在哪里?就是你肯不肯听话,你肯不肯依教奉行。你要肯听话,肯依教奉行,个个成就。凡是遇到真善知识不能成就的,没有别的,就是个不老实;对老师所教导的没有认真去做,甚至於还把老师的意思解错了,这个很普通,很多!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虽然出家了,一生没有离开寺院,没有离开佛菩萨,没有离开经教,但是还是一样搞六道轮回,这可惜。

  我们再看底下清凉大师给我们拣别凡夫跟圣人的差别,「凡夫虽有苦集而不审实,不得称谛」。凡夫真的有苦、有集,苦是果,现在受六道的苦果,集是造业,起惑造业,这个事是真有,真有怎么样?他不知道,不审实。我们诸位要看这个「审实」,审实是觉,所以这个苦集不能称谛。他有苦集,他不能称谛。「无倒圣智,审知境故,故名圣谛」。无倒是没有颠倒,也就是无漏的意思。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了,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现前,所以对於苦集灭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称之为谛。凡夫虽然有,你不知道,不称谛;知道,这才称谛,所以这个谛上加一个圣字,道理在此地。凡夫虽然有,他不知道,圣人知道,清清楚楚;有,表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称谛。

  「故瑜伽九十五云」,这是引证《瑜伽师地论》,这部书有一百卷,「九十五」就是第九十五卷里面所说的。「由二缘,故名谛」,这是有两种缘,这两种缘是什么?一种「法性故」,第二「胜解故」。就是我刚刚前面所讲,法性就是谛实,胜解就是审谛。我又有一个说法,大家好懂,胜解就是佛性,佛是觉的意思、是智的意思,智跟觉不就是前面所讲的审谛!名词术语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

  「愚夫有初无后」。愚夫是凡夫,凡夫有法性,没有胜解。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是他的佛性迷了,他不觉;他不觉的时候,这是法性。因为一切有情众生跟无情众生没有差别,但是无情众生它不会觉悟,有情众生他会觉悟,觉悟要靠什么?靠教,所以诸佛菩萨来帮助你,来教导。这些有情众生接触佛菩萨之后,可以把自己的佛性引发出来,你就觉悟了。纵然迷得很深,业障习气很重,不要紧,业障习气总有消除的一天。但是这时间很长,也许是几千年、几万年,也许是几个大劫、几十个大劫,甚至於无量劫,这是讲时劫之长。但是总有一天,他会从迷里头觉悟,醒过来。

  我们要问了,当然有很多人有这个疑问,他怎么能醒悟得过来?到底要什么时候他才能觉悟过来?其实问的是别人,真正意思是自己,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觉悟过来?善导大师的话说得好,我们知道,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不是别人,慈悲到了极处。他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头,《观经四帖疏》是他做的,上品上生章(从前我们都很详细得讲过)他说的话,「总在遇缘不同」。所以缘要珍惜。如果缘殊胜,缘不外乎两类(这都是讲增上缘),一类是人事,你遇到真正善知识,你遇到真正弘传正法的道场,这个缘殊胜。你在这个环境里面,你不会迷失自己。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纵然有这样的环境,里面还有迷失自己的。纵然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有这个现象。但是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真的没有这个现象,那个现象是什么?那个现象是示现,示现魔来扰乱,告诉我们佛不在世,正法道场也是龙蛇混杂,你自己要觉悟!找到真正是十全十美的道场,找不到,佛来示现也不行。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有提婆达多,有六群比丘,道场里面的人也捣乱。那些人是佛菩萨示现的,用意很深很深,是教诫我们后世真正学佛人,不要被这些境界动了你的道心,用意在这个地方。

  佛真是慈悲到极处,为什么?特别是讲到我们现在末法时期,众生烦恼习气太重了,而且对佛法半信半疑,口是心非。口里面是佛,心里面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我们知道,那是业障非常非常深重。他造这个业,造得很重,他将来果报都在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去消他的业障,将来阿鼻地狱里头业障消除了,他出来了,会遇到佛菩萨度他。他要经过很大的苦难,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真正明白人,真正修行人,看得清清楚楚,你决定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你把他放在心上你错了。你也不会真正去作意,就是有意要去帮助他,去拉他,为什么?你拉不动!佛菩萨对他都无可奈何,你自己还没有成就,你怎么能帮助他?道人心要定,看到他堕地狱我们要发愿,等到你地狱罪受完之后,我再来帮助你,这就对了,这是真正的慈悲心,真实智慧。现在他回不了头来。如果他善根深厚,他看到你的修行,触动他的善根,他觉悟,回头了,我们知道他善根起作用了。那是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一向被迷,迷就是没有遇到善缘,遇到善缘的时候,触动他的善根。他要是认真,真的觉悟,认真努力弘护正法,他这一生肯定成就。

  这一生的成就决定是在念佛求生净土,说老实话,其他的法门不容易,为什么?要断烦恼。就是我刚才前面所讲的,要把内心那个对立要化解掉,要消除掉,这很不容易。你内心里面的对立不能化解、不能消除,你修行修得再好,也不过成个阿罗汉而已,你能出六道,你出不了十法界,不如念佛。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超越十法界,这真正不可思议。出十法界,诸位要晓得,是法身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法身菩萨,你看看四十八愿,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什么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退转菩萨。这个不退转是七地以上,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你才得到。你能够遇到这个法门,这就是善导讲的「遇缘不同」,你这个缘太殊胜了,无比的殊胜。

  今天这个地方这么个小道场,你不要小看它,这个小道场如果真正是如法,这里面弘护的人都能够通达,都能够明了,佛法里头说要是有个十几二十个人往生,这护法的人功德不可思议!如果在此地,护法的人都不懂佛法,所以无论是弘护都要通达明了,所以听经重要!我们这里头有几个很用功、很努力的同修,我知道,每天大概都是六个小时到八个小时听讲经,他们在听光碟。这是什么?这是善根发现了,真正觉悟了。以前疏忽了,听得太少,是很热心的来护持佛法,但是对佛法不懂,外行!现在觉悟了,现在尝到法味了,真干!所以恶补,他来跟我讲恶补,非常有效果。这个效果很明显,妄想少了,为什么?他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情,他要读经,他要想经典里面的东西。尤其是一天有八个小时的话,根本没有时间去打妄想,多余一点点时间,他还有日常正当事情要做。纵然是家庭主妇,家事她要做,没有时间去打妄想,也没有工夫去搞什么分别执著。这个样子的训练,严格、密集的训练,能够有两、三年,她功夫成就了,那个时候她就自在往生!她想走就走,她不想走,她爱住几年就住几年,她没事!说什么灾难来,与她不相干,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人是真正得度了。

  自己得度,必定能感化别人,感化什么人?感化善根成熟的人。善根不成熟的,你感他感不动,这不是你自己能力不到,是他的业障太重,罪孽太重。罪孽轻的,业障轻的,都会被你感动,慢慢的都回头,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自己未度要想度别人,经论上常讲「无有是处」。还有一等人,心地很慈悲,总想先去度别人,这是妄想,这是错误的。心是好心,结果怎么样?结果自他都不能得度。因为你常常想帮助别人,想度别人,把度自己的时间跟功夫耽误了。我们说个最明显的,你很容易觉察到,你心不清净。

  真正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清净心,时时刻刻不能让自己的心乱了,不能让自己的心染污了,你要保护这一点。所以常常想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总不能够受伤害,一丝毫伤害不可以受。别人怎么做法,那是讲各人因果各人负责。我自己做好,我是个好榜样,你们大家看看佛法值不值得学习?你要认为好,真值得学习,你的善根发现,你回头了;你见到还是麻木不仁,那我就晓得你的罪业很重,太重太重了。你这一生回不了头,你必定在恶道里面去消业障。

  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你在这里头消业障,这个时间很长很长,到你业障消除之后,我再来帮你忙,那个时候没有问题。我决定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我们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我们有缘,到时候你的善根快要发现的时候,我一定来帮助你。真慈悲,真有智慧!所以度众生有时节因缘。不是讲不慈悲,这是没有办法。现在自己不到极乐世界,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必须到达极乐世界之后,我们才会拥有这样的智慧能力,才能真正帮得上忙。

  《瑜伽师地论》里面讲「二缘故名谛」,就是法性跟胜解。凡夫有法性没有胜解。「圣二具故」,圣人,这个圣人,诸位要记住,是法身菩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以上,法性、胜解统统具足,所以称「圣谛」。四圣谛,圣跟谛介绍出来,前面还有个四,最前面开始,四圣谛,「四,谓苦、集、灭、道」,这个四种。「总云四圣谛」,总的来称,称四圣谛。这是「带数释也」,所以这个品题上面带著有数目字,四种圣谛。

  清凉在《钞》里面有个注解,我还没有看它,但是跟我讲的完全一样,那就是「法性是谛实,胜解是审谛」。这是把四圣谛这个名词介绍出来,这四个就有苦集灭道,什么叫苦?什么叫集?什么叫灭?什么叫道?这不能不说说。下面清凉大师就要给我们一桩一桩来做说明,我们真正通达明了了,在学佛过程当中,能够掌握到纲领,这容易下手。行门最重要的是总纲领,抓到这个,进步就很快;抓不到纲领,就很困难。所谓寻枝摘叶,你学得很苦,很不容易有成就。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下面的文。下面这一段是讲四种四谛里面的「生灭四谛」,第一种,「性相云何,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到这个地方是一段。下面是「增长名集,即业烦恼」,这又是一段。「寂静名灭,谓即涅盘」,这也是一段。「出离名道,谓止观等。此约相说,通大小乘。智论云,小乘三是有相,灭是无相,大乘四谛皆是无相」。到这个地方是一大段。这段文是说明四圣谛的体相,其中先说「性相」。四圣谛,天台家所讲的,天台家讲四种四圣谛。第一个是生灭四谛,第二个是无生四谛,第三个讲无量四谛,第四个是无作四谛。通常所讲只有两种,所谓是有作、无作,或者说有量、无量。有作有量是小乘,无作无量是大乘,这是说法的一种方便,把四圣谛再简化做两种说法。

  现在我们依照清凉大师这个文里面来介绍,首先说「性相云何,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我们先看,这一句就是一段,这是四谛里头第一个「苦谛」。前面在解释四圣谛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什么叫圣谛?谛是什么意思?一个是事实真相,一个是明了事实真相,才称为圣谛;有事实真相而不明了,不能称圣谛。事实真相不管你是迷还是觉,它统统是存在的,就这方面来说,这是迷悟一如,凡圣真的是不二。但是就明了,那就不一样了。凡夫在迷,虽然是事实,但是他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意思我们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圣者他明了,他觉悟,他一点都不迷,这里头世出世间业因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差别就在此地。你了解这个原理原则,你就晓得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世间法?你就清楚了。世间法跟佛法差别在哪里?就是一个明了,一个不明了。事实真相还都一样,明了亦如此,不明了亦如此。但是这个因果,就是说善因善果,不善的因有不善的果,这是事实不关迷悟。

  但是迷悟真有差别,因为你迷了,你自己造作罪业你不知道。觉悟的人决定不造罪业,觉悟的人没有一个不修善、不积德的。千万不要认为修善积德好像并没有显著的果报,那你就完全错了。为什么?你迷惑颠倒。如果你细心去观察,业因果报就在我们周围,如果你再细心,就在你自己本身,就在你自己家庭,就在你自己周边的亲戚朋友,你仔细去观察。这个观察就是智慧。然后你会愈来愈相信,愈来愈明白,你就愈来愈会珍惜你自己生命当中每一分每一秒的光阴。这干什么?不是去享受,是去修善、去积德。为什么?生命是永恒的!世出世间一切法,给你讲真的,不生不灭。这个道理很深,前面详细说过,后面恐怕还要再说,可能要重复说好几遍。知道生命是永恒的,你就要珍惜未来!过去算了,用不著去回忆,要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才是聪明人。怎么样转不善为善?怎么样转迷为悟?怎么样转凡为圣?至於转祸为福,转灾难为吉祥,那是第二层的事情,那已经不是第一义。一转一切都转过来了,这是佛法,这才叫真实智慧,这才叫真实的德能。

  什么叫苦?逼迫名苦。我们想想,我们现在有没有苦?香港这几天气温很高,炎热逼迫我们,我们感到苦受。再看现在经济不景气,百业萧条,收入困难或者减少了,物质逼迫著我们。还有人事环境,正是古人所说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来自各个方面的逼迫。年岁大了、体力衰了,哪一样不是逼迫!佛跟我们讲得更具体,苦,佛讲了八苦、三苦,无量的苦,佛把它归纳。八苦里面生、老、病、死,谁逃得过?生,生苦我们受过,现在把它忘掉了。随著年龄一年一年老了,「老」在逼迫我们,我们讲时间在逼迫我们,你没有办法不老。

  疾病在逼迫我们,尤其是像现在许许多多细菌的病毒,传染病。我们上一次香港讲经,就是为了SARS,没有办法来。来到香港容易,我再回去的时候就麻烦了,要隔离十四天,那十四天不能工作。所以上一次我们讲经推迟到现在,这都是受环境的逼迫,这是病苦的逼迫。老病,现在虽然寿命还没有终,但是我们看到我们周边的亲戚朋友,临命终的那个现象,年年看到。有的时候一年要看到好多次,年岁愈大,这种机率就愈多。看看那些人,想想不久就轮到自己,这是任何一个人没有法子避免的。

  在身外,佛跟我们讲「求不得苦」。六道众生皆有欲望,如果要不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那真是欲海难填,这个苦就有得受。佛在经上真是千百次的提醒我们「多欲为苦」,劝导我们「少欲无为」,你才能减少这个苦。释迦牟尼佛这样劝导我们,他老人家自己做到了,我们相信!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记载,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终身三衣一钵。除了接受国王大臣、长者大德供养之外,房舍的供养,他总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是把自己生活欲望降到最低水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求不得苦远离了。这个方法是教导我们,八苦里头,离这一类之苦。

  还有一种「怨憎会苦」。佛为我们示现,佛对任何一个人都是慈悲摄受,都是恭敬有加,佛绝对没有轻视一个人。在他一生当中,平常往来,富贵的人少,贫贱的人多,而佛总是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接待,确确实实做到「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他做到了。广修供养,他都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佛对於一切众生的供养是内财布施。佛没有外财,内财,内财是什么?身体为众生服务,今天讲的是做义工。佛陀平常每天出去托钵,遇到年岁大的人,他一定搀扶他;年岁大的人手上拿著重的东西,佛一定代他负担,替他拿,这是佛陀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是内财布施。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法布施;看到苦难众生扶助他,无畏布施。佛是每天无间断的修三种布施,所以他老人家的福报圆满,一生物质生活不缺乏,生活得很自在,聪明智慧增长,健康长寿。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至少要住世一百年,为什么八十岁就走了?经典上都有记载,魔王波旬启请,启请什么?请释迦牟尼佛入般涅盘。对他提出要求,释迦牟尼佛很慈悲,就答应了,佛决定没有妄语,既然答应他,那就走了。这走了也好,他还有二十年的福报,这二十年的福报留给我们后世弟子们,出家的弟子们。一直到末法时期,到灭法,所有一切出家人,我们生活受用都是释迦牟尼佛这二十年的福报。我们如果是明白这桩事情,我们一切的物质生活供养,真的是世尊威神的加持,要像世尊一样的知足常乐;衣能保暖足够了,食能吃饱就行,有一个小房子遮蔽风雨,就好好修行。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佛的好学生。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怎么会不自在!这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学佛,实实在在讲,我初学佛的时候,现在想想章嘉大师教我的,他跟一般法师不一样。章嘉大师教我什么?头一部教我念的书是《释迦谱》、《释迦方志》,很有道理!你不是要学佛吗?学佛你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释迦谱》、《释迦方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释迦牟尼佛传」,唐朝人写的,这在《大藏经》里头有。学佛要学得像,释迦牟尼佛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想的是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从这个地方学就学得像。他一生好学,十九岁离开皇宫,出去参学,寻师访友,亲近当时名流学者。最后在菩提树下示现大彻大悟,我们一般人讲示现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彻底的觉悟,通达明了宇宙万有的真相。这就开始教学,我们大家知道,鹿野苑首先教五比丘,憍陈如这五比丘跟释迦牟尼佛总共六个人,在鹿野苑就创立了佛教。

  佛教是什么?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创立这个教育。一生忠於他的职守,每天「二时讲经」,古印度的二时,就是我们现在的八小时,每天跟大家讲经说法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中断。以后学生愈来愈多,从四面八方而来。当时印度十六大国王,都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称他为圣人(佛就是圣人的意思,中国人称圣人,古印度称佛陀),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诲。所以他不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国家,他走向国际,我们今天讲的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有教无类。

  他教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离苦得乐是果,果一定有因,果上没有办法离开,果报现前,你只有受。要离苦,苦从哪来的?把苦因找到,把因消除,苦果就离开了,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人不能有欲望,欲望是自找苦吃。他老人家首先教导我们,过最简单的生活,才真正成就圆满的智慧、德相。我们今天错在哪里?错在欲望太多。我们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本书都没有,上课连教室也没有,在大树底下,学生围坐在周边。佛为他们讲经说法,同时也解答学生们的疑问,跟学生们一起研究讨论,这在经典里面我们都能看到。

  我们今天学习,实在讲,对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教学思想,教学的方式,我们一窍不通。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愈搞愈糟糕,愈迷愈深,还以为自己是在学习,还学得不错。烦恼习气,言语造作,都是不善,错了!待人接物哪里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和善?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要求别人,错了,要求自己;十善五戒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别人的。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我自己要做。为什么?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佛佛相传,没有一尊佛是例外的。我们要学佛,不遵从古佛承传的教诲,我们另外去想一套方法,那叫自找苦吃。所以从释迦牟尼佛传记入门,很有道理。於人无争,就没有怨憎会;於世无求,就没有求不得苦,这妙绝。

  八苦里有一个「五阴炽盛」,还有一个「爱别离」。其实你清心寡欲了,爱别离也没有了。五阴炽盛,必须要修什么?修无畏布施。因为五阴炽盛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讲自己身体的健康,包括精神的健康,因为五蕴有色受想行识,色是身体,受想行识是心理,身心健康。五阴炽盛就是我们讲的身心不健康,我这个讲法大家好懂。身心不健康是很苦的事情。五阴炽盛里头特别著重心理,最注重精神。特别是讲到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非常非常严重,这个染污决定伤害我们的身体。前几天有几个朋友在一起谈话,问我养生之道,我特别提醒他,不要做伤心的事情。什么是伤心的事情?烦恼、忧虑、牵挂,这伤心!这就是精神不健康。精神决定影响生理,会影响到你生理不健康,生理不健康,你病就来了。所以凡是身体健康的人,你去打听,他烦恼少、忧虑少、牵挂少,这肯定的。

  世间富贵人很多,但是富贵人身体健康的不多,什么原因?就是他烦恼、忧虑、牵挂太多了。我们看历史上,古今中外的帝王,活到六十岁的不多,什么原因?一天到晚干伤心的事情,伤心他就伤身,就这么个道理。福报很大,为什么都短命?多少帝王三十几岁就死了,四十几岁已经算是不错了,这我们在历史上能看到的。乾隆称为古稀天子,有道理!他能活到八十多岁,很少很少有。所以要懂得养生之道,现在都没有这个知识,也不重视这个。追求名闻利养,追求五欲六尘,迷在这里头,简直不晓得回头,真可怜。这是世尊很具体的跟我们说明这世间之苦,世间的果报如是!

  在从前,我们常常看到,少年天真烂漫,儿童很幸福,从前确实。像我这个年龄,我们生长在农村,实在说,十三、四岁都不懂人事,生长在乡下。可是去看看现在都市里头这些小朋友,我们感觉到我们太幸运了、太幸福了。现在小朋友一出生下来,谁教他?电视教他。还不会说话,他就懂得察言观色,就知道讨好大人,你说这还得了!稍稍长大,好,接受电视的教育,现在是网际网路的教育。我是不看电视,根本也不懂得什么网路,听人家告诉我,这里面都是讲杀盗淫妄,你说这还得了!他们将来长大,他脑子里想什么?完全是负面的,完全是不健康的,这就是我讲的心伤了,严重的伤害。心理决定影响生理,决定影响寿命,这个事情很麻烦,那就是佛讲的「苦苦」。

  天人福报比我们大,天有欲界天、有色界天。色界天不错,欲望放下了,五欲放下了,财色名食睡放下了,生活非常清净,但是他有「坏苦」,什么叫坏苦?他还是有寿命,他不能永远保持,所以他有坏苦。到无色界天,好了,连身体都不要了,我们一般讲灵界,他没有肉身,因此他没有坏苦,但是他有「行苦」。行是什么意思?行就是说他不能永远保持。他的寿命虽然长,总有到的一天,到了之后,依旧还要搞六道轮回。他上头没有了,他只有往下面去,所谓是爬得高,摔得重。於是佛在经上给我们做总结论:三界统苦,三界火宅!

  苦从哪来的?苦从集来的。大师在此地用的字,我们要细心观察,要好好的记住,你看「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有漏是什么?你烦恼没有断,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带著,身有烦恼,心有忧虑,这个东西是很大的伤害,这是苦果。苦的因,「增长名集,即业烦恼」。烦恼是迷惑,业是造作,所以叫起惑、造业、受报,受报就是苦。因此,古今中外大圣大贤,他们了解事实真相,怎样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教学。所以世间一切宗教,不仅佛教是社会教育,所有宗教都是社会教育,他们的教科书就是经典。信仰宗教而不学习经典叫迷信,那有什么用处?你要离苦得乐,信仰做不到,没有办法帮助你离苦得乐。苦,是从迷惑、造业里头变现出来的果报;乐,是从觉悟里面产生的果报。所以,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的,因是破迷开悟,破迷开悟要靠教学。宗教的教学能够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迷断了,悟开了,苦就没有了,乐就来了,就这么回事情。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真的就恍然大悟,你看这个世间哪一个宗教的创始人不是天天在传道?在讲道?传道、讲道不就是在教学吗?讲道是教化众生,传道是培养弘法人才,就好像是培养师资,让智慧的教学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至於中断。

  中国过去的帝王,现在人一般骂他们说是专制,那是不正确的见解,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去这些帝王。孔老夫子对於古圣先王赞叹备至,称他们为圣王。他们对於宇宙人生了解通达,他们做帝王,真正尽到他们的职责。帝王的职责是什么?儒家讲「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帝王的使命就是君、亲、师。君是领导,领导全国人民;亲是父母,你是这一国人的父母,你要好好的养这一国人;又是师,师是要教这一国的人民。换句话说,你的职责是领导人民、养育人民、教化人民。你能把这三桩事情做好,圣王!受到后人的尊敬,世世代代纪念你,不忘恩德,还常常学习你。

  古圣先王教人教什么?总的来说就是两个字,道、德。什么是道?伦常是道;什么是德?孝悌忠信是德。我们换句话来说,大家不要错会意思,道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原理原则,不是人为的。像我们这个宇宙星球的运行,它是自然的法则,地球绕著太阳来运行,有公转,有自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的法则。随顺自然的法则,这叫道;不违背自然的法则,那就是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慈博爱,这是性德,这是自然之道。

  随顺自然之道,身心健康,社会安定和谐,真正能够感得风调雨顺,世界和平。一切众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整个宇宙是个美好的家庭,这是道,道德。如果违背了道德,各人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违背了道德,天下决定是动乱的,决定是天灾人祸,不可能安定,不可能和谐。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一点都不会差错。这是讲世间因果。下面「灭道」,那是讲出世间因果。现在时间到了,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