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足天王 - (第五集)
知足天王  (第五集)  2000/3/6  新加坡净宗学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274集)  档名:29-116-0005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偈颂,第六首:

  【欲海漂沦具众苦,智光普照灭无余,既除苦已为说法,此妙庄严之所悟。】

  前面我们看到妙庄严鸠盘茶王,他得的法门,也就是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是「消竭一切众生爱欲海」,他是由这个法门证入一真法界,证入法界。我们看他的赞颂,这一节清凉大师有注解,注得虽然不多,经义都给我们点出来了。「初句欲海,欲为苦本,云具众苦」;二、三句是怎样消除?「既欲恶止,当说善行」。清凉《钞》里面「欲为苦本者,法华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经上这两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苦从哪里来?苦从贪欲来的;贪名、贪利、贪爱五欲六尘,因此永远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现在我们看经文。

  『欲海漂沦具众苦』,这一句的境界非常广大。「欲海」指什么?指的是六道;如果范围再要推广,十法界都没有脱离欲海,所以十法界都苦。六道里面苦苦、坏苦、行苦统统具足,四圣法界虽然没有坏苦、没有苦苦,它有行苦。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还有行苦,为什么?欲没有断根,欲是断了,根在。我们古德形容,草除了,根没除掉,根还在。六道里面的苦,那草也没除,四圣法界草是除掉了,根在,所以他还有行苦。根要拔除了,问题就解决了,他就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华藏世界,《阿弥陀经》所说的极乐世界,那是连根都拔掉了。

  但是十方诸佛的报土都叫「华藏」,密宗里面叫「密严」,净宗叫「净土」。净土之殊胜,实在讲,并不是土殊胜。土是我们生活环境,华藏、密严、净土生活环境都一样,都是同样的殊胜,诸佛特别赞弥陀净土,是赞弥陀本愿的殊胜,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弥陀本愿是接引十法界业惑没有断的众生,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不必断惑,带业往生,西方世界殊胜,殊胜在这里,除这一条之外,诸佛净土无二无别。这是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的,弘愿不可思议。

  可是《弥陀经》、《无量寿经》、《观经》,这大家晓得的净土三经,就连祖师加附进去的《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些经里面的奥义、密义,给诸位说,是圆满法轮。为什么?这些经里头有教、有禅、有密、有净,十方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门统统包尽了,一法都不漏。诸位《无量寿经》念得很熟,你在里面统统看到。所以这是圆满的法轮,究竟圆满的教学,帮助我们脱离欲海。我们在欲海、在六道里面沉沦,无量劫来没有办法出离,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出离?很难说!何以故?因为没有智慧,你就不能出离,没有福德你不能出离。《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智慧,福德是定功,因缘是我们今天讲的机会、缘分,你有没有机会接触到,有没有机会遇到,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参道友、好的修学环境,这些都是属於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你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永脱轮回。如果这三个条件,有一个条件不具足,都不行!你有智慧,你有福报,但是你这一生没遇到,不知道有这个法门;有人遇到了,没有智慧,没有福德,遇到这个法门信疑参半,没有深信切愿,很容易动摇,这不能成就。

  世尊在《金刚般若》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句话是重要的开示,我们要记住。法门真的是平等,我们如何修学?修学一定要对自己的根机。法门平等是契理,选择法门要契机,我是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的根性,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哪一个法门对我来说最适合,修学方便,成就就容易,在修学上不感觉得困难。我们懂得这个原则,选择法门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连中根实在讲我们都够不上,老实讲我们是下根之人,所以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一点非常重要,人贵自知。自知,选择法门就契合自己的根性。福德是什么?福德是你遇著好的老师、好的善知识、好的法门,你有福。善根,是你深信不疑。

  我们求学作学生的时代,我跟你们讲过,我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我以后恐怕这个世间就再没有了。师承是什么?跟一个老师学,老师对我负责任,他要是把路指错了,他负因果责任。如果我们不依他的教诲,我们自己将来堕落了,他没有责任,那个过错是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选择老师不能不注意。我的世法、佛法都有师承,世法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一个老师,始终接受一家之言。我学佛法最初跟章嘉大师,跟他老人家三年,他往生了。隔一年我认识李炳南老居士,这是一个善知识,真诚爱护学生,我是被爱护之一,我跟他十年,跟他一个人学,我的佛学是在这里扎根的。这一生当中有一点点成就,老师教的。这点成就,在弘法上的成就,实在讲也是老师加持,诸佛护念,不是偶然的。

  人一定要开智慧,智慧不开,决定不能解决问题。欲的根是什么?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念头不除掉,你就有把柄落在妖魔鬼怪的手上,妖魔鬼怪就有能力动摇你,就有能力控制你。大家看过《西游记》,孙悟空本事很大,他的欲没断。他什么欲?他好名,我们俗话说喜欢戴高帽子。观世音菩萨知道他的弱点,送一顶高帽子给他戴,哪里晓得那个高帽子是紧箍咒,他一生就不自由,就被人控制了。如果孙悟空连这一点点也放下了,观音菩萨对他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是他的弱点。我们要晓得我们有没有弱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只要有丝毫贪著,那就是弱点。

  佛常常教我们要把欲从根拔除,《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连根拔掉了,四相除了。四相除了是草割平了,但是根还在,根是什么?《金刚经》后半部所讲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诸位晓得相是执著,见是分别,不执著了,但是分别还有。所以四相破了,六道就没有了,超越六道;四见破了,就超越十法界,这是真实智慧。学佛学什么?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修一个无私、无我。念念为众生、为社会,不为自己,你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是非邪正你就有能力辨别。今天为什么许多学佛的人,没有办法辨别是非邪正?正法学了不少年,一遇到邪法马上就变了,这是什么原因?他邪的根在,虽然学正法,依旧容易动摇,他有邪恶的根,邪恶的根就是我相、我见。正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往生的人,说实在的话,我见、我执虽然不能够断,要有能力伏;也就是说,我相、我见要能够暂时不起作用,这才能往生。这个法门比起八万四千法门就殊胜太多了,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都要断我相才能超越轮回,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才能够出十法界,要断!断太难太难了,佛在经上常说,小乘人断见思烦恼,佛用个比喻来说,「如断四十里瀑流」,瀑流是瀑布。四十里这么大面积的瀑布,一下把它截断,叫这个水不流,佛用这个来做比喻。瀑布的力量,诸位如果到加拿大去玩,美国跟加拿大边界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我去看过,那个面积小,不到一里,大概只一、两百公尺而已,那个威力之大,你到那儿去看,那怎么能断得了?四十里还得了吗?佛用这个来做比喻,断惑难!但是把它控制、伏住,不发作容易,这个我们的确可以做得到。我怎么知道肯定能做到?我能做到。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问题你肯不肯干?断惑我不敢说我能做到,伏惑我敢说我能做到,我做到了!大乘法里面,佛教给我们方法叫善巧方便,教我们起心动念不想自己,想别人、想社会,把自私自利,就是我相、我见转过来,这是大乘巧妙的方法,比小乘高明太多了。这样用心用久了,自然而然就转掉了,所以大乘法比小乘法好修好学,愈是往上去愈有善巧方便。

  所以头一句告诉我们,我们要认识三界六道苦,苦不堪言。在我们这个人间,本身有生老病死苦,佛跟我们讲的「八苦」,真的。怨憎会,冤家对头常常围绕在身边找麻烦,你能够避免吗?冤家对头从哪里来的?生生世世结下来的。我今天看别人不顺眼,瞪他一眼,就结了怨,来生他要瞪你十次。明白这个道理,今天冤家对头来的时候我不生气,逆来顺受,很欢喜,帐了了,帐结了,钱还清了,生欢喜心。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生欢喜心,没有一点怨恨心,这是我们学佛得受用,转过来了。冤家对头有了困难的时候来找我,我一定会很热心帮助他,决不会记仇,决不会记著怨恨,这个我们在佛法里学到了,这是「智光」。

  念念有慈悲心,念念不迷失自己,乐意的帮助一切众生。我们常常起这个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愈来愈少,少到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没有了,我们这一生念佛往生净土,脱离六道十法界,自己就有把握了。所以要真干,要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应酬当中,把这个错误,无始劫以来的错误念头转过来。把这个念头消灭掉,那个很难,那是断烦恼,一般八万四千法门用的方法。大乘里面佛教我们转过来,不再想自己,不再想自己的利害,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的利害,想一切众生的吉凶祸福,想整个社会的安全利益,这就好。不再想自己,自己没有了,不知不觉的你就能够契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功夫再深,「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然后你六根接触现前这个法界是平等法界。平等法界是什么?原来这个地方就是一真法界。证实大乘经上佛常说的「境随心转」,《楞严经》上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头一句是教我们认识。

  第二句是自己转,第三句是帮助别人转。先要自度,然后才能度他,自己没度而能度他,无有是处!这个话佛常讲的,先要把自己境界转过来。『智光普照灭无余』,「灭」就是灭众苦。但是要晓得苦是果,果没有法子灭,要在因上灭。因是欲,离欲,苦就没有了,所有的苦难都是从欲来的。怎样才能离?智慧光明就能够灭除。所以佛法自始至终要开智慧,不开智慧怎么行?可是开智慧相当不容易,但是又是必要的,不能不开智慧。老师教导我们,我头一天,这是真正接触佛法,第一天见章嘉大师,我跟出家人头一次见面,他老人家就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智光普照」。看破是明了,明了之后就要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己的毛病,放下自己的习气。头一个,也是最严重的一个习气是什么?贪爱,从这里下手。如何落实?老师教给我布施,所以从布施下手。那时候我对佛法还一窍不通,头一天接触,向老师提出几个问题,他这样教我。我们自己生平最贪的是什么,最爱的是什么,你从这里下手。

  我在年轻的时候最喜欢、最爱的是书,喜欢读书。我真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三套换洗衣服,一床铺盖,什么都没有,书很多,喜欢书。对於书的执著,你们刚才看过李老师给我这个本子,在我手上五十年还保持原样子,你们就晓得我对书的爱惜。我的书通常绝不借给别人,借给别人他给我搞坏了,他看他不爱惜,看到哪里他把书叠一下关起来,我一看一道印子就难过,多少天心都不能恢复,不爱惜书的人。章嘉大师教我布施,最爱的东西是书,好了,这就宽一点,可以借给人看,从前不肯借给人,现在人家问我借,我可以借给他看,还是反覆叮咛不要把它弄脏,还反覆叮咛。过一个时期更进一步,反覆叮咛不说了;换句话说,你去看好了,我没有任何条件,从这个地方逐步逐步慢慢的放。章嘉大师很可爱,告诉我:你好好的学六年,真的我到六年,才对於心爱的东西不再执著、不再计较。我很珍惜,看到那个时候,我离开了自己工作跟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办了一个图书馆,叫「慈光图书馆」,在筹备期间我就参加工作,以后图书馆成立之后我作管理员,所以有很多线装书我来修补,破损的地方我来修补,重新装订,来整理这些典籍,喜欢书。

  所以喜欢什么,从你最喜欢的那个先放下,先要舍,这是好办法。最喜欢的东西都能放下,那其次的很容易,这问题好解决。万万不可不喜欢的东西慢慢放下,那你就难了,你到哪一年才能放得下?所以一定要咬紧牙关,最喜欢的东西先放下,这是真实智慧。为什么?最喜欢、最贪的就是你的病根,你的苦本。我们修行,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从根本修」,我们要把根本拔掉,把苦的根本拔掉。可是现在有一些少数人,在这一次法会当中,从其他地区来的一些同修跟我谈到,有很多人针对会集本提出严厉的批评。这个也是从根本拔除,这是什么根本?善的根本,乐的根本,成佛的根本。什么人把这个根本拔除?我们晓得是魔!魔王波旬的子孙,平常我们看不到,从这个地方他的原形毕露,我们完全看到了。

  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跟释迦牟尼佛说,他发愿要破坏佛法,佛告诉他,佛所说的法是正法,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任何力量都没有办法毁坏。它是正法,常住真心,凡是能够毁坏的是无常,真常哪里能毁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佛说的是真的。波旬跟世尊说,当你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什么?末法时期的人愚痴,没有智慧,他说,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来灭你的佛法。世尊听了这话流眼泪,一句话不说。所以我们要晓得,今天出家披上袈裟的,他是佛、是魔,你就看他是做兴佛法的工作,还是做灭佛法的工作,你就看出来了。他如果是做灭佛法的工作,什么叫灭佛法?增长贪瞋痴,增长你的爱欲,这不是佛法。佛法决定是跟这个相反的,佛法是减少贪瞋痴,降低欲望,这是佛法,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观察。每天讲享受,每天追求名利,增长妄想分别执著,这不是佛法;佛法决定是减低,决定是消除妄想分别执著。

  《华严》大经里面所说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你要能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你还会有分别、还会有执著吗?没有了!法法皆圆,没有一法不圆融。不但是佛家的经教极其圆融无碍,古德会集本跟原译本圆融无碍,翻译的本子跟梵文的原本圆融无碍,乃至於世间其他任何宗教典籍,跟佛法也是圆融无碍。甚至於我们讲现在学校课本,幼稚园小朋友念的课本,「小狗叫,小猫跳」,跟《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圆融无碍。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要跟你讲小狗叫、小猫跳,也跟讲《华严经》没两样,问题在哪里?你有没有智慧,智慧开了一切通达无碍。障碍产生在哪里?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掉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那就障碍重重。所以要开智慧没有别的,一定要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你的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就现前了。你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总是心不清净;心清净,就生智慧。

  净宗的修学,特别标榜清净心。世尊在《无量寿经》上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有一个名号,叫「清净平等觉」,这你们在经上念到的。「阿弥陀佛」是梵文音译的,「清净平等觉」是意译的;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清净平等觉。我们听到这个音声,要懂得意思,境界才转得过来。什么叫清净心?没有执著,心就清净;什么是平等心?没有分别,心就平等;什么是觉心?没有妄想,妄想叫无明,没有妄想就觉悟了。名号里头这个意思,已经把灭一切众苦的方法,都显示在名号之中。

  第三句说『既除苦已为说法』,这句话你们能懂吗?佛门里面讲说法要观机,机里面最重要的是当机。什么人是个当机的?「既除苦已」,这个人是当机的。「既除苦已」这一句话,我们用今天的话来说,已经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叫既除苦已,这个人是当机的。你给他说法的时候,一说他就开悟,他就证果,他就契入境界。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不是当机的。《华严》讲的十种机,诸位可以参考,他不是当机的。不是当机,我们要帮助他培养,这是需要帮助他。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降伏烦恼,也就是帮助他远离妄想分别执著,帮助他离名闻利养,离贪瞋痴慢,离开自私自利,这是先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

  那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究竟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世尊用身教,先做给你看,叫你在形相上看到,你自己觉悟。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做这个样子?他出生在王族,王太子的身分,世间人的欲海他都满足了,别人要求,要求地位、求财富、求富贵,释迦牟尼佛生下来就得到了,爸爸是国王,尤其他是长子,什么他都得到了,他放下,统统放下。这就显示出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他修道去了,过世间最贫穷的生活,世间最贫穷是乞丐,他当乞丐去。你晓得这个用意何在?劝人一切放下,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是普度众生。他跟最贫穷,社会上人已经把他忘掉,遗弃他,释迦牟尼佛跟他们在一起,使这一些业障最重的人,在人间最苦的人,得大安慰。别人不跟我们在一起,佛跟我们在一起,佛跟我们共同生活,得多大的安慰。普度众生!连最贫苦的人,业障习气最重的人,佛都这么样爱护,跟他们天天在一起,那其余的人更不必说了。这种示现就是帮助一些善根福德有基础的人,一看到他就明了,他就离苦了,对於欲望他就降低了。所以佛用身教、用示现,教我们看到他的生活,看到他的形相,有所领悟。只要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放下,就可以给你说法,你闻法就能开悟,你闻法就能够了解教法里面深密的奥义,这是我们普通人讲开悟,你就开悟了,你就能证果。什么叫证果?你就能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的生活,我常讲圆满的智慧,高度的艺术,就是本经上讲的佛华严的生活,自在美满。

  说法必须有对象,必须知道观机。现前没有当机的,这个当机我们一般讲根熟的,与会大众里头没有根熟的,但是他也有善根福德,我们要帮助他增长,增长他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样帮助他。如果完全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我们要帮助他种三宝的种子。就像昨天巴黎来的李居士,他是第一次跟我见面,过去给我写过一封信,他在巴黎住了十二年,他是潮州人,汕头那边人,在那边从事於新闻工作,所以认识的面很广,他接触到佛法,听到我讲经的这些录音带、录像带,还有少数流进去的书籍,他们看到很欢喜。他告诉我,每天自己在家里转录拷贝,到处送人。一天可以拷贝好几个带子,他说一个月应该可以送三、四十个录像带,自己在家里做。在外国,生活、工作都相当不容易,空余的时间很少,还是认真努力在做。把这些录音带、录像带在法国赠送,德国,南面义大利,在东北面瑞士这些小国,他都送,他说听的人都生欢喜心。要求我,因为那边的中国华侨,东南亚这一带的人,对於国语听不懂,他们听越南话、潮州话、广东话,希望我们用这些言语来配音,赠送给他。正好现在「澳洲净宗学会」在做,马来西亚现在在做广东话配音进去的,澳洲现在在做潮州话,昨天正好悟行法师在,我就交代他,我们应当大量的做,赠送他,让他在欧洲流通。

  他说那边的同修,人数现在慢慢多起来了,也想建个道场,建个念佛堂。我说可以,很好,可以仿照其他地区净宗学会去建立。现在在欧洲,西班牙有一个净宗学会,伦敦有一个佛教图书馆,常常跟我们联系。我鼓励年轻的法师去,我自己年岁大了,如果去走一趟,我们自己在这里学习又有一段时间中断,那《华严经》到哪一年才能圆满?所以我现在很不想离开新加坡,除非是不得已,能不离开尽量不离开,我让年轻法师到国外去弘法。这是把佛法的缘介绍过去,看看他们的善根福德逐渐逐渐成熟了。成熟也分很多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可以在那里成立净宗学会,流通净宗的典籍,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实在说在海外的华人更需要,他们在追求,他们在摸索,总希望在物质生活之外,求得充分的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这在大乘佛法,真正接触到正法无限的欢喜,真正肯发心修学。

  我们读到这一首偈,感慨无穷,这是我们今天现实环境的写照。这首偈最重要的就是「智光」,我们到哪个地方去求智慧?能够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利害,有能力辨别就是「智光普照」。我们一定要明了,末法时期魔的力量太大了,积非为是,常常能够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修法来迷惑众生,众生没有能力辨别,於是被魔牵引过去了。如果在佛法修学多少年了,最后失去信心,也跟魔去了,那个影响力就大了。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修行多少年,为社会大众所尊敬,他是不是有真实智慧,这很难讲,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小智慧,小的德行,小的成就容易,真实智慧不容易。

  我们从什么地方去观察?诸位同修如果很冷静、很细心,还是有办法观察得出来。他有没有私心?他有没有自利?赞叹他,他是不是很高兴?侮辱他,他是不是瞋恨的面孔就摆出来了?如果还有这一套,他所修行的成就有限,不是真善知识。真善知识,你赞叹他,他不会动心,决不会因为你赞叹,他生欢喜心,高兴了;你当面侮辱他,他也不会有瞋恚;他没有自私自利,他能一切为众生。你们从这些地方仔细去观察,你就晓得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智慧,这个人是不是真善知识,从这里去看。决不是他的信徒有多少,魔的信徒很多,拥护他的人太多了,我们比不上他,人没有他多,势没有他大,财更不如,所以不能用这个来做衡量。但是今天社会上,大多数是用这个做衡量,标准错了!这是古圣先贤常说,「末法时期,法弱魔强」。如果我们一心向道,希求这一生了生死、脱轮回,你要走正法,你要信佛,「信佛」这两个字相当不容易!

  我曾经跟诸位做过报告,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那一年出家,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上台讲经。又两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后,我到台中去看李老师,李老师一见面,大声叫「你要信佛」!指著我,「你要信佛」。我学佛七年,出家受了戒,在佛学院教学讲经已经有两年了,见了我面,高声叫著「你要信佛」,别人听到都奇怪。然后老师叫我坐下来,给我讲开示,跟我说许许多多出家的老和尚,到死都不信佛。我听了莫名其妙,不信佛为什么出家?然后告诉我,佛的教诲没有做到,不信佛。六波罗蜜,佛教你布施,你有没有做到?佛教你持戒,你有没有做到?佛教你忍辱,你有没有做到?一条也没做到,所以到死都不信佛,太多太多了。最后老人家教诫我,什么叫信佛?依教奉行。

  经典里面字字句句的教诲,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智慧;能够将佛陀的教诲,字字句句落实到生活上,这是奉行;这样的人才叫信佛,信佛的标准如是,不是普普通通的。世尊对於众生教诲,最低的标准是五戒十善,我们做到没有?你没有做到,你不信佛,佛教诫最低的标准都做不到!老师那个时候教我,出家人要求最低的标准是沙弥十戒,能够做到这个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在家学佛最低标准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做不到,不是在家信众,这是老师讲到最低的标准。

  沙弥戒里面最难的一条是金钱戒,今天金钱我们不能离开,你要是手上没有钱,你寸步难行,你坐公共巴士你要去买票,如何持这条戒?身上虽然带著有金钱,决定没有金钱的念头,事上有,心上要舍得干干净净,这是大乘法。特别是《华严》讲,事没关系,事事无碍,妄想分别执著有碍。特别是出家人,十方的供养,连许哲居士都知道,是不是供养给你享受的?不是的。他知道我不贪财,知道我会把这钱用在好的地方,不是给我享受的,是要把这个钱拿来帮助一些苦难的人、帮助一些需要的人,这个念头清净!这就是现在社会状况之下,持不著金钱的戒,我们今天是这个持法,决定不是这个财物据为己有,那你就破戒了。这些财物是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所共有的,我要很妥善的来支配、来运用,决不是为自私自利,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戒律,在什么状况之下、什么时代里头,我们应该怎样受持,如理如法,这才叫信佛。平常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正信的佛教徒,哪里晓得全搞错了。说穿了,自己根本就不相信,出家还不相信,你说有什么法子?那诸位要问,为什么我们今天搞得这个样子?《无量寿经》上世尊讲过,「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佛并不责怪我们。佛虽然不责怪,我们该堕地狱还是堕地狱,该轮回的还是轮回,这个佛救不了。说穿了,世法跟出世法一样,前一代没有把我们教好,前一代的上一辈无知。

  我出家学佛,跟大家没有例外,我的佛法跟居士学来的。我跟居士学佛法,我的出家师父还不高兴,把我教训一顿:你太傲慢了,目中无人,出家大德里头就没有人能教你的?他说这个话,实际上就说他自己。我回答的是,我说:出家里面的大德多,能教我的人太多了,他不肯教我有什么办法?李老师虽然不行,他肯教我,你们大德很多,不肯抽出时间来教我,我没地方学,我只好跑到那里去学。到最后我被开除、迁单,我自己出家剃度这个道场,我对这个道场有相当的贡献,最后还是让我离开,永远不能回去。李老师很慈悲知道,那个时候就跟我讲:你学讲经,经讲好了,将来走投无路。果真没错,你经真是讲得听众听了很欢喜,哪一个法师都不喜欢,哪一个道场都不能容纳你。所以我这四十年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讲经说法,谁请的?居士,都是在家居士,住在这里居士林。净宗学会的会长是在家居士,哪有出家人请我?哪有寺庙让我们在那里挂一天单、住一天?没有。你才晓得可悲!真正悲哀到了极处,痛心到了极处!

  我们记住老师真实的教诲,信佛!我们这一生当中,虽然受尽了苦难,来生到极乐世界。我们以当前苦难换取西方极乐世界,忍受一切的侮辱、毁谤、陷害,我们希求拿这个来换取我们能够亲近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还是很大的安慰,决定不责怪这些人。我们对这些人还是尊重,如果他找我帮助,我还是很热心帮助他,决不会记仇,决没有怨恨心,这是我这一生在佛法里学得的,我们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观念变过来了。如果不是接触大乘佛法,我们的错误观念会永远错到底,生生世世错下去,回不了头来。

  诸位同修,你们看看我这一生修学的历史,这几句话是个写照:「既除苦已为说法」。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放下是「既除苦」,我搞了六、七年,遇到李炳南老居士为我说法,我懂。我要没有章嘉大师那个基础,到台中听佛法也不管用,说老实话,也听不懂,听听一些皮毛而已。真正的基础是减轻贪瞋痴慢、名闻利养、是非人我的观念,愈淡薄愈好,然后接受善知识说法,我懂了,我明白了,我能够依教奉行。所以李老师把弘扬净土这桩事情交给我,特别是把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交给我,叫我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弘扬。我的修学是有师承的,决定不会背师叛道,决定不会忘恩负义。

  我们这个小讲堂、小教室,我三位老师照片挂在我们讲堂上,每天在这里上课,如同老师在座一样,对面是韩馆长,护法,永远不离,身形虽然不在,精神永远结合在一起。我们知恩报恩,我们决定遵守佛陀、老师的教诫,绝对不会做出欺师叛道,不可能做这个事情,我们在这里才有成就。在这个地方,才足以为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所谓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们想想忘恩负义这个样子好吗?背师叛道、欺师灭祖这个样子好吗?社会上都是这个样子,这社会完了。我们要做好样子,不能做坏的榜样,这是最低限度要做到这一点。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