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天王 (第一集) 2000/2/29 新加坡净宗学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270集) 档名:29-116-0001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偈颂,第二首:
【佛昔普修诸行海,教化十方无量众,种种方便利群生,此解脱门龙主得。】
龙主鸠盘茶王,在前面长行我们看到,他修学得法的是「修习无边行门海解脱门」。从这个意思上来看,他是一个好学的人,从广学多闻上成就的。这个显示法门无量,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契合自己根性的方式来修学,成就就比较容易,所以我们修学选择法门就非常重要。修学无量法门必须是根性大利才有能力,我们根性比较迟钝,学一部经论都感觉得困难,如果同时修学许多种经论,我们不但不能得利益,反而把思考扰乱了。所以一定要选择,与自己根性、与自己生活环境方便的法门。在现前我们的根性不利,我们的生活环境障缘太多了,所以学一个宗派都不容易。
早年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学一部经,如果再有能力学两部经,学三部经他老人家不许可,学三部他就摇头,你没有能力。我们细细想想,老人家的话有道理。古人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因为佛法修学确实不在乎你学的东西多,要在精,精纯就与定慧相应。专一,这就是修定,定能开慧。慧开了以后,不但佛法你通了,世法你也通了。我们要懂得,佛法修学它真正的目的是开智慧,佛门常讲大彻大悟,我们目的在此地。可是彻悟,决定是从禅定当中来的,决定不是你读很多东西你会开悟,没这个道理!你读很多东西,增加你的常识,我们说常识丰富,不是智慧。连儒家也这么说,叫「记问之学」,不是从心性里面悟得的。
由此可知,儒跟佛都讲求悟性,如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戒、定、慧就非常重要。戒就是守法,决定遵守老师的指导。老师是个过来人,他有经验,他能够帮助我们、辅导我们,我们只要真正肯守法,依教奉行。一门深入得清净心,生活、工作、处世样样都能守法,你心就安,心地安帮助你得定,所谓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是什么?我们现在讲是清净心、平等心,这个大家好懂。说「禅定」,大家听这个名词感觉得太玄了,很难体会、很难理解,实际上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这个就是定。清净平等决定生智慧,智慧现前,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所以古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确实如此。
我往年在台中亲近李炳老十年,我这十年只学了五部经,这是其他同学都很难比的。我这五部经,头一部跟他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你们很多同学都看过,小乘经,分量不多,经本大概只有五页,这是我第一部跟他学的。第二部学的是《阿弥陀经》,大家常念的,也不长。第三部比较长一点,《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大佛顶首楞严经》,这算是一部大经。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师教学的方法是一样一样学,你这一样学会了,才准许你学第二部。什么叫会了?要上台去讲,他在下面听,他听到觉得满意,你才可以要求学第二种。如果他听了不满意,你就不必再要求了,一定要熟透!
经单单会讲,你能讲得好吗?讲不好。怎样才把这部经讲好?依教奉行,经上所讲的你要去做,多少要做出几成。换句话说,在你生活当中,你真的有了变化,工作态度,与人交往的态度、言行,都起了变化,你是真学。李老师要求的标准并不是很高;换句话说,经上所说的教训,你能够做到百分之二、三,他就很满意了。不容易!百分之二、三都不容易。这种修学法是不是就有成就?那很难说,这只是一个开头。要真正谈上有成就,这一部经的理论教诲,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三十,你才算是有个成就。这种成就是人天福报而已,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但是以这一点成就,念佛求生净土倒是一个好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行。靠自己断惑证真不容易,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要明了的。
我们在此地看到这一位龙主鸠盘茶王,是菩萨示现,如来化身。如果不是诸佛、法身大士化身示现的,不可能修行证果,所以统统都是诸佛、法身菩萨大慈大悲,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来给我们做榜样。我们在这里面得到启示,在这里面真正省悟过来。所以有人问我,很多人问,不是一、两个,问我为什么要跟其他宗教交往?问我的人是佛弟子,我就告诉他,我跟所有宗教族群交往是落实「大方广佛华严」,我知道所有宗教里面的神圣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你们念过《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现基督身,应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现阿訇身,阿訇是伊斯兰教的传教师。所以我们才晓得,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神圣,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的恭敬心生起来了,平等心生起来了。不是别的,都是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方便,我们自己分别执著,那是错了。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分别执著就没有了,决定是一视同仁,最极真诚恭敬心来对待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来对待一切众生。
偈颂第一句:『佛昔普修诸行海』,这一句关键在「佛」这个字。四弘誓愿里面,每一位同修记得很清楚,「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不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学?现在决定不能;到什么时候你开始学?到你成佛的时候才开始学;你没有成佛,你决定不能够广修法门。成了佛还要学吗?成佛还要学,那成的是什么佛?你要问清楚。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告诉我们,他解释《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如来」,他的解释,「诸佛」是圆教初住菩萨就成佛。《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四十一种佛,就叫「诸佛」;跟禅宗讲的相应,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家所讲的「分证即佛」。他要不要学?要学。所以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要广学多闻?证得圆教初住菩萨以后,如果是别教是初地以后,没有证得这个位次,一心修定。圆教初住菩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时候可以广学多闻。
四弘誓愿也教给我们修学的次第,没有见性之前,我们修行重点在哪里?断烦恼,要在这上下功夫。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在这上下功夫。换句话说,没有见性之前,没有大彻大悟之前,我们修学的重点是在真诚、清净、平等;见性之后,那个重点是在正觉、慈悲。我们现在也在修慈悲心,说实在话,相似的慈悲心,为什么?慈悲心里面还掺杂著严重的烦恼,分别执著,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悟后起修,无量无边的法门就非常容易,一点都不难,一接触就通达,不需要完全接触,接触边缘已经就通达了。
我们在经典记载里面看到,龙树菩萨,龙树是初地菩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他三个月就通达了,有这个能力才可以广学多闻。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特别里面有一条记载,法达禅师,那是个学《法华经》的,他到曹溪去请教,能大师说:这个经我没听过,你念给我听听。他只念到「方便品」,《法华经》的第二品,念完之后,能大师就止住他,「行了,不要再念了」,完全明白了。二十八品经念两品,后面全部通达了,这种能力才行,才能广学多闻。我们这个经全篇念下去,念个十遍、一百遍、一千遍还不通,那怎么行?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我应该选择什么法门、什么经论来学习,而且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是最重要的,你有没有成就,决定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的方法,实在讲,并不是很重要。我过去在作学生的时代,跟同学们一块研究讨论,我就说我们成功失败,态度占百分之九十,方法充其量不过占百分之十而已,同学们当中很多重视方法。我这个说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点头,大家没有话说。要用真诚心学习。
不但是学习,经文里面「普修诸行(ㄏㄥ\)」,这个字我们这个本子里头他圈了一个圈,念去声,去声当动词用。如果我们念诸行(ㄒㄧㄥˊ),那是当作名词用,这地方当动词。动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身体造作是身业的行为,口里面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行为无量无边,身、口、意这三个字就统统都包括尽了,「海」是形容无量无边。众生的三业行为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不顺法性。我们台湾同胞讲「不顺法度」,这是错误的。佛的标准是性德,是法性里面的性德,与性德相应的是正行,与性德相违背的是邪行,思想见解叫邪知邪见,言语造作叫邪行。把邪行修正过来,那就是正行。
「佛昔」,这个「昔」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普」这个字也很重要,普是平等,不分族类。这个族类是大的族类,在十法界里面,佛是一个族类,菩萨是一个族类,声闻是一个族类,诸天是一个族类,饿鬼、畜生、地狱各是各的族类,这个「普」就是为一切不同族类的众生。佛修行不是为自己,佛早就成佛了,说老实话,他身语意决定没有毛病、没有错误,没有错误还要装出有错误是来表演。世尊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作佛,《梵网经》上说过,他这一次来示现、来表演是第八千次了。他是来唱戏的,是来做做,装出样子,装出我们种种的毛病,装这个样子来觉悟我们、来感化我们,让我们六根接触到他老人家的生活行持有所感悟,不是他真的在修行。你以为说他真的在修行,那错了,我们看错了!早就成佛了,这个叫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流露,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
而这个现相里面,我们讲形相,形相里面总的来说,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所表演的,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工作,他处事待人接物,佛教我们什么?就是这十二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病。他示现就针对这个病而发的,这是对症下药,我们读经要能看得出来,然后我们才能学到东西。佛放下了,我们也学放下,也有同学说,「我很想放下,可是偏偏放不下」。放不下也得放下,为什么?放下了你问题才能解决,放不下你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放不下你生生世世还要搞六道轮回。你要是果然放下了,你这一生就永脱轮回,这个身在世间,那就像古德所讲的「最后身」,我在六道搞轮回,这一次是最后一次,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修禅也好、修密也好,念佛也好、学教也好,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十二个字没有放下,你决定不能脱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念佛不能往生!
李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两、三个。那两、三个何以能往生?那两、三个放下了,所以他能往生。那么多人,还有九千九百九十多个不能往生,不肯放下!所以一生念佛,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为什么没有能往生?这十二个字没放下。我们这一生明白了、觉悟了,要提升高度的警觉,还想不想搞六道轮回?还想不想过这种辛苦的生活?我们冷静观察日子过得很苦,还愿意搞这个吗?多想想天人的生活,多想想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我没见到,念《华严经》,《华严经》上所讲的是佛菩萨的生活。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天人的生活讲得很多,欲界天、色界天。华藏世界、极乐世界纯善无恶,人人都是好人,没有一个人有害人之心,没有一个人对人没有礼貌,没有一桩事不是好事,这个地方我们想不想去?真想去,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一心念佛,你就决定得生。
带业是带过去宿业,不能带现行,过去宿业是什么?是我们的无明烦恼习气,这个东西没有断,不要紧,只要你现在能够控制住,这佛家讲「伏住」,我们现在的话讲「控制」,你能够控制,不发作。但是单单控制很难,的确很不容易,你最好能做一个转变,转变那就是学佛。佛不但没有自私自利,佛是全心全力帮助苦难众生,我们有这么一个转变。所以人不能没有念头,做到没有念头,那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完全没有念头那是无想定,你将来果报在四禅无想天,也不简单,我们做不到,总是有念头。把为自己的念头转变为社会、为别人,从这个地方做一个大转变,这好修,这是大乘法。完全讲控制自己是小乘法,大乘法是做个转变,所以比小乘容易。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里面,还掺杂著自己一点在里面,那就是错误,你的心不纯。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里头还有百分之一为自己,你就不纯,那一念就是毒素。古德讲经常常比喻:醍醐,在古时候醍醐是最好的饮料,一大碗的醍醐里面一小瓢的毒药掺进去,醍醐就变成毒药了。这个比喻就是你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里头还有百分之一的念头为自己,就造成了重大的障碍。不可以!要舍得干干净净。
诸佛菩萨在世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跟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中断。释迦牟尼佛一天讲多少时间?我们在许多大乘经上看到,「二时讲经」。二时是多长的时间?那个时代印度把一昼夜分做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二时就是现在八小时。释迦牟尼佛在世,对大众讲经说法是每天八小时,他的确是有超人的体力。我们现在一般人,叫你一天上八个钟点课,你行吗?释迦牟尼佛行,这些菩萨、阿罗汉都行。为什么行?他无我,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所以他无有疲厌。我们今天难,我们有我,有我就有疲倦,所以我们每天讲两小时经就觉得很累。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大,他们心比我们清净,一切为众生,确确实实没有为自己。我们里头掺杂一念为自己就不行,就不能跟人比。所以修行,身体造作是给人做好榜样,口里言语是为众生解决种种疑难,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众生,身语意三轮教化。
第二句『教化十方无量众』,这一句是说明佛教化的对象。「教」是教导,他不用「教学」,他用教化,「化」是教学的成果。古人读书在变化气质,这就收到成效了。佛陀教导这些众生,这些众生果然起了变化,化恶为善,起了变化,收到效果了;化迷为悟,化凡为圣,佛天天在教,不断不断把众生境界向上提升。如果天天教,教的学生一点变化都没有,这个教的效果没有了;换句话说,没有成绩拿出来。教是佛的事情,老师的事情,化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在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开示悟入」,教是开示,化是悟入。老师能帮助我们的就是开示,开就是说法,我们有问题向他请教,他详细给我们解答,这是开;示是示范,他本身做一个模范给我们看;开是言教,示是身教。佛教我们放下,他一定放下,他没有放下,他不能教我们放下,他叫我们放下我们不服,他本身放下了。他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我们观察他确实没有自私自利;他教我们放下名闻利养,确实他自己不沾名闻利养;教我们放下贪瞋痴慢,他确实没有丝毫贪瞋痴慢;我们服了,我们真肯学,这化!我们听到他的教学,看到他示现的这个榜样,我们觉悟了。我们学习,学习就是入,真正肯学习,学他那个样子,入!悟入这个境界。
这一句里面充分显示出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机说法。十方世界众生不一样,就是在我们地球上众生也不相同,人类是个大的族群,畜生类也是个大的族群。人类从肤色上,我们分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思想见解都各个不相同;畜生里面种类更多。佛要度哪一类的众生,一定要现同类身。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到,诸佛菩萨示现在畜生道,他要去度那一群猪,他一定去投猪胎,变成猪身,天天跟猪在一起,跟它讲经说法;要现人身跟猪说法就不行,就讲不通。他要度饿鬼一定要现饿鬼身,佛教有些超度仪式里面,像放焰口,焰口台对面扎的一个鬼王焦面大士,那是什么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度饿鬼道就现饿鬼身,现同类身。随类化身,应机说法,我们在这一句里头充分的看到了,我们要知道学习。
我们理解了、明白了,渐渐在这个经上体会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尽管有种种形色差别,体性是一个,这是佛在本经里头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体性是一个,我们深深的体会得。所以有人说,不同的宗教能融合成一体吗?当然能!凭什么能?体性是一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民能够互相合作吗?能!不但人与人能,人与畜生都能,人与鬼神也能,究竟的道理就是同一个自性。现在一般人为什么讲,「难,不能」,难在哪里?不能是你不往来,你不沟通,那就变成不能。不往来、不沟通就是有隔阂,有隔阂大家在猜,我猜你,你猜我,愈猜愈离谱,麻烦从这里生的。所以什么事情要通,通了问题就没有了。
过去我们跟其他宗教没有往来,不通,彼此互相猜疑;现在我们一交往,通了,没事了。我早就想到,要请每一个宗教来给我们上课、给我们讲经,这个话我也讲了不少年。李木源居士昨天跟我说,我们要落实,我说:好,太好了!一个星期一次,我说:好。我们就选在星期天,我星期六讲经,星期天我们请此地九大宗教的领袖,请他到我们的讲堂讲他们的经给我们听。我们来听,这要落实,缘成熟了就可以落实。李居士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我说:你先跟他们约定,让他们做一个准备,到我们居士林五楼讲堂给我们讲他们的经。这是好事情,我们什么都学,广学多闻,我们学他们的,他们就学我们的。其实我在此地,印度教请我去讲过一次,伊斯兰教也请我去讲过一次。我们现在请他们是长期的,不是讲一次、两次,长期的。请他们每个星期来讲,我们跟他们约定,还是他们轮流来讲,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轮流,还是每一个宗教轮流一段时期,或者三个月,或者是半年,给我们讲十次、讲二十次。这个教讲完之后,另外一个宗教来接著讲,不要中断。每一个星期天到居士林,可以听到各个宗教的讲经,这是「教化十方无量众」。所以讲他们的经的时候,他们的信徒都可以到我们这儿来听经,我们大家在一起上课。
所以什么问题,通了就没有问题,不通问题就来了,彼此互相猜疑,这里面就产生误会。误会变成冲突,冲突变成流血战争,毫无意义,统统都违背了神、佛的教诲。这个经上哪一段不是教我们沟通?「十方无量众」,不是对一个小团体,不是对佛门四众弟子,不是!没有接触佛教,我们更要爱护他、更要帮助他、更要关怀他,这才对。已经入门人他懂了,没有入门我们加倍的爱护他、关怀他、照顾他、帮助他,你才符合经义,我们念才没有白念。
用什么方法?『种种方便利群生』。「种种方便」,就是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门太多了,不好讲,佛菩萨有善巧把它归纳,总结成几个纲领。佛教给我们应酬,这个应酬就是我本人跟任何一个人接触,他学佛也好,他不学佛也好,不论年龄,不论性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的长辈也好、晚辈也好,只要跟一切人接触,跟一切众生接触,佛教我们四个原则:「四摄法」,我们有没有做?四摄法是释迦牟尼佛跟一切大众接触的标准。
四摄第一个是「布施」,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服务,不论接触哪一个,我为他服务。服务的项目三大类:财、法、无畏。财里面有外财、有内财,外财是我们以金钱物质为他服务,帮助他;内财是我们的劳力,我们作义工,以我们的身体、劳力来替他服务,照顾他,现在讲照顾他。我们有没有做?法布施,我们给他做一个很好的榜样,教导他。我们仔细观察,他有哪些缺点,我们所表演的正是他这个缺点的反面。他不孝父母,我们表演的特别孝顺父母,不但孝顺我们自己父母,我们孝顺他的父母,你要这样教才行。他不爱他的兄弟,我们看到他的兄弟特别表示爱敬,这是四摄法里头一个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以种种方便,使他能感到身心安稳,离开一切忧怖苦恼,这一类都属於无畏布施。我们跟大家接触,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爱语」,言语都是爱护对方的话。爱护对方的话不一定是好听的话,甜言蜜语是害人的,是绮语;爱语是责备他、骂他、教训他,爱护他,要懂得。这里头怎么样运用,那是智慧,真实智慧,高度艺术,表达的方式是高度艺术;内有真实智慧,表达的是高度艺术。「利行」,我们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众生的,都是对他有利的。最后一个原则是「同事」,今天我们讲落实宗教的合作,我们请各个宗教到我们这儿来讲经,同事。他们那边讲经,我们到他那里去听,同事。这个样子从这些地方,我们建立六和敬里面的「见和同解」,现在人所讲的建立共识。所以四摄、六度是须臾不可以离开的,我们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事物,你就要用上,你就要落实。学了这么多东西,所学非所用,讲得天花乱坠,完全没做到,跟自己生活完全脱节,这个佛法学了没用处;佛有教,我们没有化。如何我们接受佛的教,自己立刻就产生变化,我们就学会了。
「种种方便」从哪里下手?《楞严经》上讲「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实在讲就是四摄法。所以诸位,这个四摄千万不要误会,四摄是我们接引众生的,什么时候接引众生什么时候才用它,错了!我们一天到晚接触任何一个人都要用四摄法,你学了才管用。尤其是对这些迷惑颠倒、业障习气深重、作恶的众生,更要加倍的慈悲。所以我说「神爱世人」,对於不信的人加倍的爱护,为什么?信的人没有问题,他将来都到天堂,不信的人堕地狱,那还得了吗?特别关怀他,特别照顾他,是这么个道理。有信心的人,他已经在学习了,他已经上路了,他会走了;没有上路的人,我们怎么样去引导他,所以加倍。这个「方便」里面,四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手段,接触之后一定要有真实的利益,要建立畅通的管道,才能产生殊胜的效果。国家与国家管道畅通,决定不会有战争;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有误会的、有隔阂的冤家对头,如果能常常接触、常常往来,什么样的怨恨都化解了,知道什么?一时误会所产生的。
今天在新加坡,九大宗教能够变成一家,就是常常聚会,几乎每一个星期我们都要聚会,交往非常密切。哪个宗教里头都有很多节日,我们的节日邀请他们来参加,他们的节日邀请我参加,我在这个地方应酬很忙。我这次到香港去了几天,这五天当中,此地回教就有两个庆典邀请我,我这两个庆典就没有参加。每一个星期至少有一次,多的时候两、三次。而且现在好,他们所邀的,九个宗教统统都邀到。每一个星期两、三次的交往接触,接触频繁,变成一家人,变成好朋友。他们都在听我讲经,我们这边讲经的VCD都送给他们,他们回去都很认真的听,见了面都告诉我,我们现在全家都在听你讲经。基督教的金神父欢喜,说「我们天天听」,道教的李道长也是天天听。我们读他的经典,他听我们的经典,在思想见解上逐渐逐渐融通,那还有什么问题?天下可以变成一家,什么误会、障碍、隔阂统统都可以解除,每一个国家不要再去搞军备,把这个钱省下来做社会福利事业,大家都享福!
前个星期康国泰打电话给我,好像是加州大学校长,是哪一位,想替我安排,跟美国现在两位竞选总统的人见见面,小布希跟高尔,现在的副总统。我实在抽不出时间,以后再说。如果有机会我很想跟他见见面,当面劝告他不要当警察,美国当世界警察,哪个人看到他都头痛、都讨厌,小孩看到警察都吓呆了,都跑掉了。所以不要当警察,当圣诞老人,小朋友看到圣诞老人不都欢喜吗?美国要换一个态度,做世界的圣诞老人,不要做世界警察。我要有机会我一定劝他,把这个利害得失说给他听。当圣诞老人才是真正世界领袖,当世界警察,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怨恨你。它现在是没有力量,有力量总想报复你,搞得你自己身心不安,你何必干这个傻事?你把发展军备这些钱,用做圣诞老人的礼物,到处送礼,到处布施,世界上哪个不爱美国人?就在一念之差!所以要领导这个世界,要叫全世界的人服你,心服口服,尊敬你,佩服你,他要好好学四摄法才行。圣诞老人就是四摄法,绝不可以用武力,武力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报复非常的残酷,何必搞这个?我们在新加坡、澳洲做的这些成果,我们有一些录像带,我跟康国泰说,我说:你把我们这些东西先送给他看看。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有机会见面,我劝他们作圣诞老人,放下警察的包袱。
「种种方便」,行门全是方便门。我们今天净宗行门提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是我们「种种方便利群生」的纲领。我们这些科目,认真努力修学,是为利益群生,不是为利益自己。诸位要晓得,假如你在佛法这些纲目修学是为利益自己,你来生得人天福报;如果你所有一切的修学是为便利群生,你将来成佛作祖;同样干一桩事情,用心不一样。所以为自己出不了六道,三界有漏的福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间,你看到有很多大富长者,财富百亿千亿的,大贵的,作总统、作国王,都是前世修得的福报,他以种种方便利群生,但是他归自己。
我为什么做社会慈善事业?是为名,是为利,没有忘掉自己,果报就在世间;更大的到天上去作天王,佛经里面讲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错就错在没有把自私自利放下,名利没有放下,这一点我们要提高警觉。我们今天很认真努力在修学,如果还有一丝毫名利心夹杂在里面,还有个人的希求、欲望夹杂在其中,我们的果报在三界。所以要把这些东西舍得干干净净,念头都不生,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个光明自己看到,不需要求别人给我们作证,自己看到,清清楚楚,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在这个境界当中不要忘记,决定求生净土,为什么?求生净土是快速圆满成就;不求生净土,你会生到四圣法界。你超越六道,你会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不错,但是要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真正聪明,没有不选择念佛求生弥陀净土的。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偏赞西方净土,道理在此地。
龙主菩萨这几句话,虽然只有四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此地做个总结,首先把我们的观念转过来,自己要肯定我们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真的错了!由於这个错误的观念,造成六道轮回,造成三途苦报。我们把这个观念转过来,从今而后,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是为众生的,决定不为自己。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的,我在这里活一天是为众生活的,决不是为自己活的,自己生死就了了!这个身体躯壳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我们在哪一个工作岗位,就利用这个工作岗位行菩萨道。所谓菩萨道就是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榜样,做出为一切众生服务的榜样,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一切为利众生,无论什么身分,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示现乞丐?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在我们这个大社会里面,乞丐是最贫穷、最苦的,他要示现最苦的,这叫普度。要示现个大富长者,那只在上面阶层,下面阶层不行,不能接触了。他示现最下面的,最下面可以通最上面,完全贯通,所以做这个示现。他示现得很妙,示现得很善,出生是太子的身分,最高的,结果修道的时候他示现乞丐的身分,从帝王到乞丐他整个贯通了,妙不可言!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你才能真正懂得佛种种作为、种种方便利益群生,你才体会得到,我们在这里头才能学得到。他真平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都圆融成一体,所以这个示现是真实智慧,现在讲的确是高度艺术,这个世间人谁都比不上,我们从这里体会,从这里领悟,从这些地方学习。这是龙主鸠盘茶王他的修学报告,我们读了、讨论了,知道如何来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偈颂,第二首:
【佛昔普修诸行海,教化十方无量众,种种方便利群生,此解脱门龙主得。】
龙主鸠盘茶王,在前面长行我们看到,他修学得法的是「修习无边行门海解脱门」。从这个意思上来看,他是一个好学的人,从广学多闻上成就的。这个显示法门无量,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契合自己根性的方式来修学,成就就比较容易,所以我们修学选择法门就非常重要。修学无量法门必须是根性大利才有能力,我们根性比较迟钝,学一部经论都感觉得困难,如果同时修学许多种经论,我们不但不能得利益,反而把思考扰乱了。所以一定要选择,与自己根性、与自己生活环境方便的法门。在现前我们的根性不利,我们的生活环境障缘太多了,所以学一个宗派都不容易。
早年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学一部经,如果再有能力学两部经,学三部经他老人家不许可,学三部他就摇头,你没有能力。我们细细想想,老人家的话有道理。古人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因为佛法修学确实不在乎你学的东西多,要在精,精纯就与定慧相应。专一,这就是修定,定能开慧。慧开了以后,不但佛法你通了,世法你也通了。我们要懂得,佛法修学它真正的目的是开智慧,佛门常讲大彻大悟,我们目的在此地。可是彻悟,决定是从禅定当中来的,决定不是你读很多东西你会开悟,没这个道理!你读很多东西,增加你的常识,我们说常识丰富,不是智慧。连儒家也这么说,叫「记问之学」,不是从心性里面悟得的。
由此可知,儒跟佛都讲求悟性,如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戒、定、慧就非常重要。戒就是守法,决定遵守老师的指导。老师是个过来人,他有经验,他能够帮助我们、辅导我们,我们只要真正肯守法,依教奉行。一门深入得清净心,生活、工作、处世样样都能守法,你心就安,心地安帮助你得定,所谓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是什么?我们现在讲是清净心、平等心,这个大家好懂。说「禅定」,大家听这个名词感觉得太玄了,很难体会、很难理解,实际上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这个就是定。清净平等决定生智慧,智慧现前,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所以古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确实如此。
我往年在台中亲近李炳老十年,我这十年只学了五部经,这是其他同学都很难比的。我这五部经,头一部跟他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你们很多同学都看过,小乘经,分量不多,经本大概只有五页,这是我第一部跟他学的。第二部学的是《阿弥陀经》,大家常念的,也不长。第三部比较长一点,《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大佛顶首楞严经》,这算是一部大经。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师教学的方法是一样一样学,你这一样学会了,才准许你学第二部。什么叫会了?要上台去讲,他在下面听,他听到觉得满意,你才可以要求学第二种。如果他听了不满意,你就不必再要求了,一定要熟透!
经单单会讲,你能讲得好吗?讲不好。怎样才把这部经讲好?依教奉行,经上所讲的你要去做,多少要做出几成。换句话说,在你生活当中,你真的有了变化,工作态度,与人交往的态度、言行,都起了变化,你是真学。李老师要求的标准并不是很高;换句话说,经上所说的教训,你能够做到百分之二、三,他就很满意了。不容易!百分之二、三都不容易。这种修学法是不是就有成就?那很难说,这只是一个开头。要真正谈上有成就,这一部经的理论教诲,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三十,你才算是有个成就。这种成就是人天福报而已,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但是以这一点成就,念佛求生净土倒是一个好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行。靠自己断惑证真不容易,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要明了的。
我们在此地看到这一位龙主鸠盘茶王,是菩萨示现,如来化身。如果不是诸佛、法身大士化身示现的,不可能修行证果,所以统统都是诸佛、法身菩萨大慈大悲,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来给我们做榜样。我们在这里面得到启示,在这里面真正省悟过来。所以有人问我,很多人问,不是一、两个,问我为什么要跟其他宗教交往?问我的人是佛弟子,我就告诉他,我跟所有宗教族群交往是落实「大方广佛华严」,我知道所有宗教里面的神圣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你们念过《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现基督身,应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现阿訇身,阿訇是伊斯兰教的传教师。所以我们才晓得,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神圣,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的恭敬心生起来了,平等心生起来了。不是别的,都是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方便,我们自己分别执著,那是错了。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分别执著就没有了,决定是一视同仁,最极真诚恭敬心来对待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来对待一切众生。
偈颂第一句:『佛昔普修诸行海』,这一句关键在「佛」这个字。四弘誓愿里面,每一位同修记得很清楚,「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不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学?现在决定不能;到什么时候你开始学?到你成佛的时候才开始学;你没有成佛,你决定不能够广修法门。成了佛还要学吗?成佛还要学,那成的是什么佛?你要问清楚。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告诉我们,他解释《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如来」,他的解释,「诸佛」是圆教初住菩萨就成佛。《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四十一种佛,就叫「诸佛」;跟禅宗讲的相应,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家所讲的「分证即佛」。他要不要学?要学。所以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要广学多闻?证得圆教初住菩萨以后,如果是别教是初地以后,没有证得这个位次,一心修定。圆教初住菩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时候可以广学多闻。
四弘誓愿也教给我们修学的次第,没有见性之前,我们修行重点在哪里?断烦恼,要在这上下功夫。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在这上下功夫。换句话说,没有见性之前,没有大彻大悟之前,我们修学的重点是在真诚、清净、平等;见性之后,那个重点是在正觉、慈悲。我们现在也在修慈悲心,说实在话,相似的慈悲心,为什么?慈悲心里面还掺杂著严重的烦恼,分别执著,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悟后起修,无量无边的法门就非常容易,一点都不难,一接触就通达,不需要完全接触,接触边缘已经就通达了。
我们在经典记载里面看到,龙树菩萨,龙树是初地菩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他三个月就通达了,有这个能力才可以广学多闻。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特别里面有一条记载,法达禅师,那是个学《法华经》的,他到曹溪去请教,能大师说:这个经我没听过,你念给我听听。他只念到「方便品」,《法华经》的第二品,念完之后,能大师就止住他,「行了,不要再念了」,完全明白了。二十八品经念两品,后面全部通达了,这种能力才行,才能广学多闻。我们这个经全篇念下去,念个十遍、一百遍、一千遍还不通,那怎么行?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我应该选择什么法门、什么经论来学习,而且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是最重要的,你有没有成就,决定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的方法,实在讲,并不是很重要。我过去在作学生的时代,跟同学们一块研究讨论,我就说我们成功失败,态度占百分之九十,方法充其量不过占百分之十而已,同学们当中很多重视方法。我这个说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点头,大家没有话说。要用真诚心学习。
不但是学习,经文里面「普修诸行(ㄏㄥ\)」,这个字我们这个本子里头他圈了一个圈,念去声,去声当动词用。如果我们念诸行(ㄒㄧㄥˊ),那是当作名词用,这地方当动词。动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身体造作是身业的行为,口里面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行为无量无边,身、口、意这三个字就统统都包括尽了,「海」是形容无量无边。众生的三业行为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不顺法性。我们台湾同胞讲「不顺法度」,这是错误的。佛的标准是性德,是法性里面的性德,与性德相应的是正行,与性德相违背的是邪行,思想见解叫邪知邪见,言语造作叫邪行。把邪行修正过来,那就是正行。
「佛昔」,这个「昔」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普」这个字也很重要,普是平等,不分族类。这个族类是大的族类,在十法界里面,佛是一个族类,菩萨是一个族类,声闻是一个族类,诸天是一个族类,饿鬼、畜生、地狱各是各的族类,这个「普」就是为一切不同族类的众生。佛修行不是为自己,佛早就成佛了,说老实话,他身语意决定没有毛病、没有错误,没有错误还要装出有错误是来表演。世尊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作佛,《梵网经》上说过,他这一次来示现、来表演是第八千次了。他是来唱戏的,是来做做,装出样子,装出我们种种的毛病,装这个样子来觉悟我们、来感化我们,让我们六根接触到他老人家的生活行持有所感悟,不是他真的在修行。你以为说他真的在修行,那错了,我们看错了!早就成佛了,这个叫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流露,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
而这个现相里面,我们讲形相,形相里面总的来说,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所表演的,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工作,他处事待人接物,佛教我们什么?就是这十二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病。他示现就针对这个病而发的,这是对症下药,我们读经要能看得出来,然后我们才能学到东西。佛放下了,我们也学放下,也有同学说,「我很想放下,可是偏偏放不下」。放不下也得放下,为什么?放下了你问题才能解决,放不下你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放不下你生生世世还要搞六道轮回。你要是果然放下了,你这一生就永脱轮回,这个身在世间,那就像古德所讲的「最后身」,我在六道搞轮回,这一次是最后一次,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修禅也好、修密也好,念佛也好、学教也好,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十二个字没有放下,你决定不能脱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念佛不能往生!
李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两、三个。那两、三个何以能往生?那两、三个放下了,所以他能往生。那么多人,还有九千九百九十多个不能往生,不肯放下!所以一生念佛,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为什么没有能往生?这十二个字没放下。我们这一生明白了、觉悟了,要提升高度的警觉,还想不想搞六道轮回?还想不想过这种辛苦的生活?我们冷静观察日子过得很苦,还愿意搞这个吗?多想想天人的生活,多想想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我没见到,念《华严经》,《华严经》上所讲的是佛菩萨的生活。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天人的生活讲得很多,欲界天、色界天。华藏世界、极乐世界纯善无恶,人人都是好人,没有一个人有害人之心,没有一个人对人没有礼貌,没有一桩事不是好事,这个地方我们想不想去?真想去,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一心念佛,你就决定得生。
带业是带过去宿业,不能带现行,过去宿业是什么?是我们的无明烦恼习气,这个东西没有断,不要紧,只要你现在能够控制住,这佛家讲「伏住」,我们现在的话讲「控制」,你能够控制,不发作。但是单单控制很难,的确很不容易,你最好能做一个转变,转变那就是学佛。佛不但没有自私自利,佛是全心全力帮助苦难众生,我们有这么一个转变。所以人不能没有念头,做到没有念头,那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完全没有念头那是无想定,你将来果报在四禅无想天,也不简单,我们做不到,总是有念头。把为自己的念头转变为社会、为别人,从这个地方做一个大转变,这好修,这是大乘法。完全讲控制自己是小乘法,大乘法是做个转变,所以比小乘容易。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里面,还掺杂著自己一点在里面,那就是错误,你的心不纯。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里头还有百分之一为自己,你就不纯,那一念就是毒素。古德讲经常常比喻:醍醐,在古时候醍醐是最好的饮料,一大碗的醍醐里面一小瓢的毒药掺进去,醍醐就变成毒药了。这个比喻就是你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里头还有百分之一的念头为自己,就造成了重大的障碍。不可以!要舍得干干净净。
诸佛菩萨在世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跟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中断。释迦牟尼佛一天讲多少时间?我们在许多大乘经上看到,「二时讲经」。二时是多长的时间?那个时代印度把一昼夜分做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二时就是现在八小时。释迦牟尼佛在世,对大众讲经说法是每天八小时,他的确是有超人的体力。我们现在一般人,叫你一天上八个钟点课,你行吗?释迦牟尼佛行,这些菩萨、阿罗汉都行。为什么行?他无我,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所以他无有疲厌。我们今天难,我们有我,有我就有疲倦,所以我们每天讲两小时经就觉得很累。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大,他们心比我们清净,一切为众生,确确实实没有为自己。我们里头掺杂一念为自己就不行,就不能跟人比。所以修行,身体造作是给人做好榜样,口里言语是为众生解决种种疑难,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众生,身语意三轮教化。
第二句『教化十方无量众』,这一句是说明佛教化的对象。「教」是教导,他不用「教学」,他用教化,「化」是教学的成果。古人读书在变化气质,这就收到成效了。佛陀教导这些众生,这些众生果然起了变化,化恶为善,起了变化,收到效果了;化迷为悟,化凡为圣,佛天天在教,不断不断把众生境界向上提升。如果天天教,教的学生一点变化都没有,这个教的效果没有了;换句话说,没有成绩拿出来。教是佛的事情,老师的事情,化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在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开示悟入」,教是开示,化是悟入。老师能帮助我们的就是开示,开就是说法,我们有问题向他请教,他详细给我们解答,这是开;示是示范,他本身做一个模范给我们看;开是言教,示是身教。佛教我们放下,他一定放下,他没有放下,他不能教我们放下,他叫我们放下我们不服,他本身放下了。他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我们观察他确实没有自私自利;他教我们放下名闻利养,确实他自己不沾名闻利养;教我们放下贪瞋痴慢,他确实没有丝毫贪瞋痴慢;我们服了,我们真肯学,这化!我们听到他的教学,看到他示现的这个榜样,我们觉悟了。我们学习,学习就是入,真正肯学习,学他那个样子,入!悟入这个境界。
这一句里面充分显示出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机说法。十方世界众生不一样,就是在我们地球上众生也不相同,人类是个大的族群,畜生类也是个大的族群。人类从肤色上,我们分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思想见解都各个不相同;畜生里面种类更多。佛要度哪一类的众生,一定要现同类身。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到,诸佛菩萨示现在畜生道,他要去度那一群猪,他一定去投猪胎,变成猪身,天天跟猪在一起,跟它讲经说法;要现人身跟猪说法就不行,就讲不通。他要度饿鬼一定要现饿鬼身,佛教有些超度仪式里面,像放焰口,焰口台对面扎的一个鬼王焦面大士,那是什么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度饿鬼道就现饿鬼身,现同类身。随类化身,应机说法,我们在这一句里头充分的看到了,我们要知道学习。
我们理解了、明白了,渐渐在这个经上体会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尽管有种种形色差别,体性是一个,这是佛在本经里头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体性是一个,我们深深的体会得。所以有人说,不同的宗教能融合成一体吗?当然能!凭什么能?体性是一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民能够互相合作吗?能!不但人与人能,人与畜生都能,人与鬼神也能,究竟的道理就是同一个自性。现在一般人为什么讲,「难,不能」,难在哪里?不能是你不往来,你不沟通,那就变成不能。不往来、不沟通就是有隔阂,有隔阂大家在猜,我猜你,你猜我,愈猜愈离谱,麻烦从这里生的。所以什么事情要通,通了问题就没有了。
过去我们跟其他宗教没有往来,不通,彼此互相猜疑;现在我们一交往,通了,没事了。我早就想到,要请每一个宗教来给我们上课、给我们讲经,这个话我也讲了不少年。李木源居士昨天跟我说,我们要落实,我说:好,太好了!一个星期一次,我说:好。我们就选在星期天,我星期六讲经,星期天我们请此地九大宗教的领袖,请他到我们的讲堂讲他们的经给我们听。我们来听,这要落实,缘成熟了就可以落实。李居士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我说:你先跟他们约定,让他们做一个准备,到我们居士林五楼讲堂给我们讲他们的经。这是好事情,我们什么都学,广学多闻,我们学他们的,他们就学我们的。其实我在此地,印度教请我去讲过一次,伊斯兰教也请我去讲过一次。我们现在请他们是长期的,不是讲一次、两次,长期的。请他们每个星期来讲,我们跟他们约定,还是他们轮流来讲,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轮流,还是每一个宗教轮流一段时期,或者三个月,或者是半年,给我们讲十次、讲二十次。这个教讲完之后,另外一个宗教来接著讲,不要中断。每一个星期天到居士林,可以听到各个宗教的讲经,这是「教化十方无量众」。所以讲他们的经的时候,他们的信徒都可以到我们这儿来听经,我们大家在一起上课。
所以什么问题,通了就没有问题,不通问题就来了,彼此互相猜疑,这里面就产生误会。误会变成冲突,冲突变成流血战争,毫无意义,统统都违背了神、佛的教诲。这个经上哪一段不是教我们沟通?「十方无量众」,不是对一个小团体,不是对佛门四众弟子,不是!没有接触佛教,我们更要爱护他、更要帮助他、更要关怀他,这才对。已经入门人他懂了,没有入门我们加倍的爱护他、关怀他、照顾他、帮助他,你才符合经义,我们念才没有白念。
用什么方法?『种种方便利群生』。「种种方便」,就是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门太多了,不好讲,佛菩萨有善巧把它归纳,总结成几个纲领。佛教给我们应酬,这个应酬就是我本人跟任何一个人接触,他学佛也好,他不学佛也好,不论年龄,不论性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的长辈也好、晚辈也好,只要跟一切人接触,跟一切众生接触,佛教我们四个原则:「四摄法」,我们有没有做?四摄法是释迦牟尼佛跟一切大众接触的标准。
四摄第一个是「布施」,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服务,不论接触哪一个,我为他服务。服务的项目三大类:财、法、无畏。财里面有外财、有内财,外财是我们以金钱物质为他服务,帮助他;内财是我们的劳力,我们作义工,以我们的身体、劳力来替他服务,照顾他,现在讲照顾他。我们有没有做?法布施,我们给他做一个很好的榜样,教导他。我们仔细观察,他有哪些缺点,我们所表演的正是他这个缺点的反面。他不孝父母,我们表演的特别孝顺父母,不但孝顺我们自己父母,我们孝顺他的父母,你要这样教才行。他不爱他的兄弟,我们看到他的兄弟特别表示爱敬,这是四摄法里头一个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以种种方便,使他能感到身心安稳,离开一切忧怖苦恼,这一类都属於无畏布施。我们跟大家接触,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爱语」,言语都是爱护对方的话。爱护对方的话不一定是好听的话,甜言蜜语是害人的,是绮语;爱语是责备他、骂他、教训他,爱护他,要懂得。这里头怎么样运用,那是智慧,真实智慧,高度艺术,表达的方式是高度艺术;内有真实智慧,表达的是高度艺术。「利行」,我们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众生的,都是对他有利的。最后一个原则是「同事」,今天我们讲落实宗教的合作,我们请各个宗教到我们这儿来讲经,同事。他们那边讲经,我们到他那里去听,同事。这个样子从这些地方,我们建立六和敬里面的「见和同解」,现在人所讲的建立共识。所以四摄、六度是须臾不可以离开的,我们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事物,你就要用上,你就要落实。学了这么多东西,所学非所用,讲得天花乱坠,完全没做到,跟自己生活完全脱节,这个佛法学了没用处;佛有教,我们没有化。如何我们接受佛的教,自己立刻就产生变化,我们就学会了。
「种种方便」从哪里下手?《楞严经》上讲「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实在讲就是四摄法。所以诸位,这个四摄千万不要误会,四摄是我们接引众生的,什么时候接引众生什么时候才用它,错了!我们一天到晚接触任何一个人都要用四摄法,你学了才管用。尤其是对这些迷惑颠倒、业障习气深重、作恶的众生,更要加倍的慈悲。所以我说「神爱世人」,对於不信的人加倍的爱护,为什么?信的人没有问题,他将来都到天堂,不信的人堕地狱,那还得了吗?特别关怀他,特别照顾他,是这么个道理。有信心的人,他已经在学习了,他已经上路了,他会走了;没有上路的人,我们怎么样去引导他,所以加倍。这个「方便」里面,四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手段,接触之后一定要有真实的利益,要建立畅通的管道,才能产生殊胜的效果。国家与国家管道畅通,决定不会有战争;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有误会的、有隔阂的冤家对头,如果能常常接触、常常往来,什么样的怨恨都化解了,知道什么?一时误会所产生的。
今天在新加坡,九大宗教能够变成一家,就是常常聚会,几乎每一个星期我们都要聚会,交往非常密切。哪个宗教里头都有很多节日,我们的节日邀请他们来参加,他们的节日邀请我参加,我在这个地方应酬很忙。我这次到香港去了几天,这五天当中,此地回教就有两个庆典邀请我,我这两个庆典就没有参加。每一个星期至少有一次,多的时候两、三次。而且现在好,他们所邀的,九个宗教统统都邀到。每一个星期两、三次的交往接触,接触频繁,变成一家人,变成好朋友。他们都在听我讲经,我们这边讲经的VCD都送给他们,他们回去都很认真的听,见了面都告诉我,我们现在全家都在听你讲经。基督教的金神父欢喜,说「我们天天听」,道教的李道长也是天天听。我们读他的经典,他听我们的经典,在思想见解上逐渐逐渐融通,那还有什么问题?天下可以变成一家,什么误会、障碍、隔阂统统都可以解除,每一个国家不要再去搞军备,把这个钱省下来做社会福利事业,大家都享福!
前个星期康国泰打电话给我,好像是加州大学校长,是哪一位,想替我安排,跟美国现在两位竞选总统的人见见面,小布希跟高尔,现在的副总统。我实在抽不出时间,以后再说。如果有机会我很想跟他见见面,当面劝告他不要当警察,美国当世界警察,哪个人看到他都头痛、都讨厌,小孩看到警察都吓呆了,都跑掉了。所以不要当警察,当圣诞老人,小朋友看到圣诞老人不都欢喜吗?美国要换一个态度,做世界的圣诞老人,不要做世界警察。我要有机会我一定劝他,把这个利害得失说给他听。当圣诞老人才是真正世界领袖,当世界警察,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怨恨你。它现在是没有力量,有力量总想报复你,搞得你自己身心不安,你何必干这个傻事?你把发展军备这些钱,用做圣诞老人的礼物,到处送礼,到处布施,世界上哪个不爱美国人?就在一念之差!所以要领导这个世界,要叫全世界的人服你,心服口服,尊敬你,佩服你,他要好好学四摄法才行。圣诞老人就是四摄法,绝不可以用武力,武力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报复非常的残酷,何必搞这个?我们在新加坡、澳洲做的这些成果,我们有一些录像带,我跟康国泰说,我说:你把我们这些东西先送给他看看。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有机会见面,我劝他们作圣诞老人,放下警察的包袱。
「种种方便」,行门全是方便门。我们今天净宗行门提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是我们「种种方便利群生」的纲领。我们这些科目,认真努力修学,是为利益群生,不是为利益自己。诸位要晓得,假如你在佛法这些纲目修学是为利益自己,你来生得人天福报;如果你所有一切的修学是为便利群生,你将来成佛作祖;同样干一桩事情,用心不一样。所以为自己出不了六道,三界有漏的福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间,你看到有很多大富长者,财富百亿千亿的,大贵的,作总统、作国王,都是前世修得的福报,他以种种方便利群生,但是他归自己。
我为什么做社会慈善事业?是为名,是为利,没有忘掉自己,果报就在世间;更大的到天上去作天王,佛经里面讲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错就错在没有把自私自利放下,名利没有放下,这一点我们要提高警觉。我们今天很认真努力在修学,如果还有一丝毫名利心夹杂在里面,还有个人的希求、欲望夹杂在其中,我们的果报在三界。所以要把这些东西舍得干干净净,念头都不生,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个光明自己看到,不需要求别人给我们作证,自己看到,清清楚楚,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在这个境界当中不要忘记,决定求生净土,为什么?求生净土是快速圆满成就;不求生净土,你会生到四圣法界。你超越六道,你会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不错,但是要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真正聪明,没有不选择念佛求生弥陀净土的。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偏赞西方净土,道理在此地。
龙主菩萨这几句话,虽然只有四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此地做个总结,首先把我们的观念转过来,自己要肯定我们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真的错了!由於这个错误的观念,造成六道轮回,造成三途苦报。我们把这个观念转过来,从今而后,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是为众生的,决定不为自己。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的,我在这里活一天是为众生活的,决不是为自己活的,自己生死就了了!这个身体躯壳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我们在哪一个工作岗位,就利用这个工作岗位行菩萨道。所谓菩萨道就是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榜样,做出为一切众生服务的榜样,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一切为利众生,无论什么身分,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示现乞丐?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在我们这个大社会里面,乞丐是最贫穷、最苦的,他要示现最苦的,这叫普度。要示现个大富长者,那只在上面阶层,下面阶层不行,不能接触了。他示现最下面的,最下面可以通最上面,完全贯通,所以做这个示现。他示现得很妙,示现得很善,出生是太子的身分,最高的,结果修道的时候他示现乞丐的身分,从帝王到乞丐他整个贯通了,妙不可言!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你才能真正懂得佛种种作为、种种方便利益群生,你才体会得到,我们在这里头才能学得到。他真平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都圆融成一体,所以这个示现是真实智慧,现在讲的确是高度艺术,这个世间人谁都比不上,我们从这里体会,从这里领悟,从这些地方学习。这是龙主鸠盘茶王他的修学报告,我们读了、讨论了,知道如何来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