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众生业自在 (共一集) 2007/10/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843集) 档名:29-103-0001
诸位同学、诸位法师,请坐。请看「大用无方」最后这一段:
李长者的开示,《合论》,它总共有十行文,也说得非常的精采。我们把它念一遍:「从有胜三昧已下,八十一行颂,明三昧自在分」。这是说用我们这个本子是「寂用无涯」,三十二首偈,讲业用自在,这段就是他此地所说的这八十一行偈颂,说明三昧自在;分,这一个部分。「如此同异无碍自在大方网三昧门,入出隐现同时自在者,随众生业异所见差别,诸佛得道自在故,随众生业自在故,然如来心无作性故,智随影应,无去来性而可取舍」,到这里是一段。下面是说的比喻,比喻这段的文还在后面,长者的话不多,把「寂用无涯」这一大段做总结,总结得非常之好。
《论》里面所说的同,是理、是性;所说的异,异是不同,说的是事、说的是相,森罗万象,事相上无量的差别,但是体性没有两样。相,我们讲是有,性是空。不论是物质的现象,还是精神的现象,都是属於相分。《般若心经》上讲得很好,色受想行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没有两样。色是物质,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现相无量无边的差别,体性是什么?体性是空的,体性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世尊在般若会上为我们说出万事万法的真相。真相通达、明白了,这个人就称之为佛陀。我们现在好像也知道、也明白了,能不能称佛陀?能称,也不能称。为什么说能称?这都不是我们自己说的,智者大师讲的,能称我们是名字佛位,就是说有名无实。为什么无实?我们现在所听说的,没有证得,不是我们现前现量的境界。我们现前现量是凡夫,是一个带著妄想分别执著的佛陀,不能说不是佛陀。佛说得很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众生,蚊虫蚂蚁,它也是佛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包括蚊虫蚂蚁、包括地狱众生。也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用众生这个名词全部都包括尽了。佛陀是什么?佛陀是性,自性。《坛经》上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事万物是自性生的、自性变现出来的,包括时间跟空间。
所以,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向诸位报告,佛陀的教学,它的内容可以用五个项目全部包括尽。这五个项目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哲学,早年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经里面所讲的哲学,是全世界哲学里面的最高峰;科学,这世界上鼎鼎大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有任何宗教能够应付近代科学的需要,那应该就是佛教,这是爱因斯坦说的。方先生是大哲学家,这是大科学家,他们发现佛经里面所讲的科学跟哲学都是登峰造极。我们现在在《华严经》也算是学习不少,将近四千个小时。《华严经》里面,用《华严经》佛菩萨的看法,世间的科学、哲学,佛陀还是把它说成世间法,不是佛法。为什么不是佛法?科学、哲学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句话说得深,也说得非常圆满。什么是不二法?你看世间的科学家、哲学家,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有,见色闻声起心动念;他有没有分别执著?想想,有!对,那就是世间法。诸佛菩萨之法,实在讲,我们把它分成五个项目,这是随顺俗谛。用世间法的观察角度来看佛法,佛法也是世间法,所以佛法里面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世间法。实际上佛法比这高出太多太多,高在哪里?高在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它没有起心动念,这个高!太高了。所以方先生称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个话不过分。
佛法在哪里?佛说得好,佛法在你心里。佛法的总枢纽、佛法的总开关不在外头,在你自己心里,因为你本来是佛。这个佛是究竟圆满佛,不是分证佛。现在你变成了凡夫,为什么变成凡夫?因为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们做了一个凡圣迷悟示意图,做了一片光碟,这个光碟可以大量流通。诸位细心的去看看你就明白了,你才真正体会到究竟圆满,真正是像经上讲的同异无碍。同异无碍就是一切都没有障碍,你得大自在。大自在是佛法里面讲的解脱,法身、般若、解脱。解脱这个解念去声字,不念「姐」,念「姐」是个名词,念「谢」是动词,把它解开。把什么东西解开?把烦恼、执著、分别、妄想解开;脱是什么?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叫脱。十法界像个小笼子;六道,小笼里面的小笼子;三途,更小的笼子,像只小鸟被关在最小的笼子里面,三途。三途笼子解开了还有一道笼子,六道;六道笼子脱离了还有一个笼子,十法界;十法界这个笼子解开了,你得大自在,外面海阔天空任意飞翔,佛法讲的离苦得乐。
你在十法界里头不自在,你在六道里头更不自在,在三途里面很可怜,那个圈子是愈来愈小,佛法里面称为系缚。系缚是像绳索把你捆绑起来,你不自由,三个笼子。怎么造成的?现在我们明白了,没有人造,没有人设计,没有人把你关在里面,是你自己造作,自己把自己关在里头。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好,春蚕作茧。蚕吐丝,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关在里头,叫自作自受。所以佛菩萨看到你叫可怜悯者,你怎么会做这么傻的事情?这是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不觉就是无明,迷失了本性。本性是圆觉,圆满的大觉,这是本性。迷失了本性就变成不觉,立刻就变现出见分,从见分立刻变现出相分。见分是什么?受想行识;相分就是物质。速度非常之快,刹那之间,这三细相马上就起来了。三细相起来之后,就变成六粗相,三细六粗。六粗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给诸位说,这个速度是一刹那之间,非常快速。佛经里面常常这样的形容,叫一时顿现。这个意思就是一刹那顿现,好像同时现前,其实它有先后,有先后次第,但是这个先后次第太快。
我们不说别的,我们看看科学家,这近代的物理学比古代的进步多了,因为现在有很多高科技的技术,电子显微镜(这从前没有)发现出这物质现象。科学家的报告,所有的物质最根本上都是基本粒子所构成的。这个基本粒子应该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极微之微。而基本粒子一些重要的近代物理观念有三个:第一个它没有结构,没有其他更基本的东西组成。我们讲原子,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电子还有阴电跟阳电这个粒子组成的,基本粒子没有,它没有任何条件,这是物质。佛法里面讲的极微之微,它不能再分割,再分割就没有了。第二个现象,物质跟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粒子会变成能量,能量也会变成粒子,基本粒子物质互相转变。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发明出来的,把物质转变成能量。如何把能量变成物质?这理论上是有,讲得通,技术上还做不到,还没有办法。佛告诉我们,相分就是物质、就是基本粒子,确实是可以转变的。为什么?唯心所现。能量跟物质它的本体是一个,不是二。所以科学家讲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在能量集中时候自然产生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很短,这第三个。
大部分基本粒子都不稳定,而且它们会在很短时间内崩溃、解散掉,实际上它这个崩溃解散掉就是变成能量。什么原因它会变成能量?现在没人知道,佛知道,八地菩萨以上他亲眼看到。现在科学家只知道,在能量的世界没有物质,就是连基本粒子都没有,在这个能量的世界称之为场,爱因斯坦把它称之为场。场里面是能量,能量确实就像天空当中的云彩一样,有时间很浓,有时间很薄;浓的时候就会发生物质现象,这个能量就会变成粒子。这是佛经上讲的科学,跟现代物理学所发现的是一桩事情。这里面世间法跟出世间法那个区别就在观察的人,观察的人如果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就叫出世间法。如果这些科学家、哲学家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那这叫世间法。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效果在哪里?出世间法真的解脱,像此地所说的,你得大自在;世间法,你还是不得自在,换句话说,你死了之后还要搞六道轮回,你出不去,效果不相同。这就是说世法永远没有办法跟佛法比的就在此地。
我们学佛,要觉悟;学佛要不觉悟,依旧是搞世间法。这就是古大德常讲的,你在佛法里头有信、有解,你没有行。有信有解古人讲叫知解之徒,这个徒就是这一类的人。你对佛法所说的东西你知解,实在讲知解是不透彻、不究竟,你是听别人说的,知解之徒。要用儒家的话来说,道听涂说,听别人讲的,自己并没有证得。今天科学家做实验,用科学仪器自己看到,看到也是知解之徒,这个看到不算是真看到,为什么?你是藉著这些仪器看到的,真看到不要藉著这些仪器,真看到用什么?用清净心看到,那你是真看到,不必用电子显微镜,不需要用这个。你看这宏观世界,看这太空,太空里面的星球成住坏空。这里面起的种种变化,你用天眼看到,不要用显微镜,不要用望远镜。天文望远镜还是个工具,你还是隔一层才见到,你需要工具。甚深禅定这里面看到没有工具,这个意思要懂,不需要工具。运用工具就是隔一层,这就是方先生所说最高峰的意思,最高峰无需要仪器。
科学里面讲的空间与物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我们在前面读过不止一遍,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须弥山进入到芥菜子里面去,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须弥山四周围是四王天,四王天日常种种一切活动,没有产生丝毫变化,甚至於四王天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须弥山它这依报正报全在一个芥菜子里面,这是佛法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佛在经上讲的四大海,我们地球上水多於陆地,这个四大海到哪里去?到一毛孔里面去了。我们这个汗毛的汗毛孔,到汗毛孔里面去了。大海里面所有的水族,并不知道这大海在一毛孔里面。佛经上常讲大小不二,我们前面读过,什么人能进微尘世界?普贤菩萨能进入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世界里面这些人不知道,不知道这个世界在微尘里面,普贤菩萨知道,普贤菩萨出入自在。现在物理学也谈到这个现象,在相对论的观念及公式当中有对这种现象的说明,他说物质的大小不是一定的,也不是绝对的,小中可以容大。譬如佛经上讲的,须弥山走进一个芥菜子里面,须弥山的四大天王他的本相一丝毫也没有改变,一点都没有影响。而四天王实在讲他并不知道、并没有觉察到,我们的世界怎么进入芥菜子里头?他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现前的世界是不是也是在芥菜子里面?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所有一切活动统统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是什么?这是法性的性德法尔如是。所以大乘经教里头确实有高等的哲学、有高等的科学。
现在科学,用现在的仪器、用高深的数学探讨佛法里面所说的诸法实相,发现许多现象跟佛经上讲的相同,譬如讲我们现实的这个环境。《金刚经》里面跟我们说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相,我们眼见的现前一切现象是什么?你一定要懂得,都是基本粒子组成的,这现在大家都相信。基本粒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分子再组成我们的器官,组成外面森罗万象。你把它分析开那就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现象刚才讲了,它是不稳定的,它刹那之间就消失掉,我们看到它的存在,那就不是它一个粒子,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所以我们看到是相续相。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亿万分之一秒,你没有办法觉察。我们所真正看到的,感官的世界里面看到的是这些现象的相似相续相,决定没有前面一个粒子跟后面一个相同的,没有,决定没有。
这些粒子怎么样形成的?佛是一句话说破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想是个能量,这个能量的作用非常之大,为什么?能量能变现出物质,能现色法。佛经上古大德的解释,见分想见,见分要见,相就出来了,这不是从心想生吗?所以真正契入寂静的时候,寂到极处,清净寂灭!寂灭现前,那就是常寂光净土。里面有没有相?没有相,没有相当中能现相,虽现相,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这叫不二法门。为什么?相是妄相,相是幻相,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到外面是现相,相即无相,镜子确实没有相,所现的相也是空的,镜子里丝毫不染著。要知道比喻,下面经文我们就要讲比喻,怎么比喻都没有办法比喻到恰到好处,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接近,决定没有办法跟真相比喻到完全相同,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有智慧的人,从比喻当中他能够领悟、契入。所以比喻在佛法教学里面是个非常好的方式,因比喻而契入境界。
这就说明无论是精神的现象、是物质的现象,它存在的时间非常非常短,这事情不能不知道。世间人研究物理、研究量子粒学、研究相对论的,可以说都是很聪明的人。他们从物理学的观点,观察时间、空间、物质以及现象,他们接触到佛法,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佛经上也有这些类似的讲解,把近代物理学当中最精采的部分在佛法全都给描绘出来。佛法里真有科学,在近代确实有几位学科学的用科学的观点来看佛法,有个好处,好处是什么?肯定佛法不是迷信。现在大家相信科学,佛法里有科学,科学帮助佛法破除一般人心中对於佛法是迷信的错误概念,它能帮助它破除,这是它能做到的。至於如何契入佛法?契入佛法就是明心见性才算是契入,不能明心见性不算契入,没契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为什么?只有明心见性你才超越十法界,前面讲的三个笼子都破了,你出去了,恢复自由,你得到真的自在。《华严经》上讲的不自在的因三个,妄想、分别、执著,你总要记住。没有妄想,你成佛了,你所有一切的系缚完全断掉了。
三个笼子里面最小的笼子破掉了,最小的笼子我说的是三途。纯善无恶,你还是有执著,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不过执著里头你是善的,没有恶,恶念没有了,恶言没有了,恶的行为没有了,你在纯善里面,最小的笼子是三途(饿鬼、地狱、畜生),这个没有了。什么人脱离了?小乘须陀洹;大乘《华严经》上讲初信位的菩萨,没离开六道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在佛法里面学习得到纯善。《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心善、行善、思想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个人就是须陀洹,就是初信位的菩萨。他只有往上提升,他不会往下坠落,为什么?他四相破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四相破了,所以他不堕落。如果我们还有这个执著,有人我是非,这是四相没破。四相没破,出不了六道,他还是被业力在操纵,他还是会堕三途,这要知道。所以这个不安全。
我们今天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到达须陀洹这个层次,说老实话,非常困难。你自己冷静去思惟、去想想,你的习气能断掉吗?你对人能平等吗?这个人我讨厌他,就不喜欢他。做不到!四相破了对人是平等的,不会跟人结怨。我们不想跟人结怨,但是不知不觉的常常跟人结怨,这是什么?习气。让你不知不觉,你的言语态度很容易得罪人,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结的冤仇不晓得,自己觉得我很正常,我没有故意。这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把你的话听错了,解释错了,结成怨恨,所以言语要小心、要谨慎。孔老夫子教学第一个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为什么言语这么重视?祸从口出。所以从小就要学言语,言语要有分寸,决定没有两舌、妄语、恶口、绮语。这从小要养成习惯。尤其是恶口,就是说话很粗,我们现在讲不懂礼貌,不懂礼貌就常常容易得罪人。现在人不讲礼貌,不讲礼貌会不会得罪?会!很容易。人家心里听了不舒服。你到什么地方去找到真正一个好人,天天提醒你?果然真有这么一个好人,天天提醒你、帮助你,你会恨他,你会讨厌他,你怎么天天找我麻烦,你怎么天天说我不是,我到底什么地方错了,不承认。总以为自己没有过失,总以为别人冤枉我,我受多少委屈,不知道这是自己的的毛病习气。这样的心态,他这一生的功课做不完。我们一般的观察,绝大多数他会堕落,他来生得不到人身,就是他也降级,他不是留级,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
如果晓得这个事情可怕,知道这个事情严重性,自然全心全力的求生净土,这个世间放得干干净净。为什么?净土这条路子我们有把握,我们这一生能成就,其他法门不行,烦恼习气真的断不掉,这不是假的。自己对自己不可以高估,也不能够低估,高估,我们就发狂了,狂妄无知,那造罪业;低估,自卑心太重,佛法常讲的不敢承当,都使障碍提升。所以佛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保持平常心。平是什么?平等,常是恒常,永远保持平等清净,那你就不断向上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非常快,进步是几何级数的这个样子。凡事起头难,起头非常困难,为什么?要革除习气,要有很大的勇猛心、精进心,这很困难。业障太重,最好用什么?拜佛,真干,一天至少拜三百拜。实在讲,对业障重的人三百拜不够,最好一天拜三千拜,你没有时间打妄想。三千拜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十几个小时。每天十几个小时拜佛,不打妄想了。
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晒蜡烛的法师,叫什么名字我忘掉了,《影尘回忆录》有记载。这个法师也是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在寺庙里面做香灯,人非常老实。老实人常常就有人欺负他,跟他开玩笑。夏天很热,大太阳,有人跟他开玩笑。都是同参道友出家人说:香灯师,你的那些蜡烛放在那里上霉了,你还不搬去外面晒一晒?他真听话,他把蜡烛全搬到外面去晒。上午搬到外面晒,下午全部融化了。晚上上晚殿的时候没蜡烛,只好把蜡烛心捡回来,用那个点燃,没有一个不笑话。维那师看到,实在太不像话。从前人心还是厚道,也不过分责备他,向老和尚报告。这是对的,这是有修养的,你不要去责备他。老和尚把他找来,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就说:某人叫我蜡烛上霉了搬出去晒一晒,没有想到晒成这个样子。老和尚听了笑笑,好,很好。你的香灯就做到今天,明天不要你做香灯,换个香灯师。老和尚成就他,知道这个人是法器,老实,孺子可教。老和尚把他送到育王寺,育王寺里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塔,就叫他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真老实,你教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真的一天拜三千拜,什么念头也没有,天天拜佛,拜了三年,他开悟了。是不是到明心见性,我们不知道,但是他能作偈子,他能作诗,他能讲经说法,大众对他刮目相看。三年,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
所以消业障、消罪业最好的方法拜佛。有人修行一生就是拜佛。过去我在台湾看到的忏云法师,他身体不太好,每天拜三百拜,他大我一轮,今年九十三岁了,还在,这是想不到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看他,那个身体不好的寿命都不会很长,五、六十岁顶多,他能活到九十多岁,这不容易。另外有一个达宗法师,跟我们一起修行的,有菩妙法师,三个出家人。我们茅蓬住五个人,两个居士,我年龄最小,还有一个老居士,朱镜宙老居士,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七十岁,忏云法师、菩妙;菩妙大我五岁,忏云法师那时四十出头,我三十岁,他四十二岁。茅蓬里面主要的功课就是拜佛,忏云法师给我的功课是每天八百拜。有时候我也拜到一千二百拜,不多,但是八百拜是保持住,拜了半年。确实山居清静,没有闲杂人来访问。交通不方便,没路,上山没路,我们自己开一条很小的路。那是真正搭了一个茅蓬,屋顶是茅草盖的,墙是竹篱笆编的,竹篱笆做围墙。那篱笆还透风,我们用水泥,把它抹一层水泥,风吹不进来,很简陋。那真修行,真有一点道心,有古人的味道。
现在人富裕了,福报大了,古时候那个味道没有了。那个环境修行,心清净,心是定的。现在福报是大了,修行障碍也大,你那个心定不下来,天天名闻利养,天天五欲六尘,这样下去果报肯定在三途。这桩事情如果我们常常想著,警觉性就很高;如果常常想不到这个事情,很麻烦,这一生当中恐怕依旧脱不了轮回。要是真的脱不了轮回,可苦!我们会想到在六道里头一世不如一世。纵然你修得不错,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生生世世都这么做,做个十几世,十世、二十世,累积成很大的福报,那个福报现前就是帝王。你做了帝王,你造不造业?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佛陀教导我们决定不要做国王,为什么?杀业太重。十世以上的善因果报,一世享完。享完之后,你的恶业现前,来生能得人身少数,很少很少。这个事情只有佛给我们提出警告。
佛劝我们,决定在这一生永脱轮回,那你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学习、求证三昧自在,这就对了。出定、入定隐现同时自在,像这个经上所说的。到极乐世界之后就安稳,问题全解决了。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现前,永远不会失去,这是寂。用是什么?用就是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都在那个寂里面,起作用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无条件的爱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一定要记住,包括的是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因为他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你对这个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不爱,真诚之爱,无条件的爱,叫大慈大悲,这个爱心发出来之后,这是法身菩萨,无条件的。十法界,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法缘慈悲。他不是无缘,他是法缘慈悲。六道里面的爱是众生缘慈悲,就是《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仁民及物。我爱一切人,我也爱一切人他所喜欢的物品,这是众生缘慈悲。最圆满的,就是没有条件的,那是法身菩萨、诸佛如来。这个境界,要到极乐世界才真正能够证得,不到极乐世界,我们在这里听说,听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们在华严会上所说的,听来的。
我们要从知解变成契入,我们要行,我们要证。行是什么?行就是放下。知解,就是章嘉大师给我们讲的看破。知解很重要,你不知不解,你不肯放下;真知真解,不要人劝自然放下,会放得很彻底,会放得很干净。放下多少,你就提升多少,正比例。如果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那你跟释迦牟尼佛,你跟惠能大师平等,同一个境界,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说放下多少,跟你契入境界是成正比例的。你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你跟阿罗汉平等,你证阿罗汉。再放下分别,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你跟菩萨平等。阿罗汉有八个阶级,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就是你放下分别执著有多少,你跟哪个级别相同,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修行修什么行?就是要修正、修理你那个放不下,就修这个。这个东西不能勉强,勉强叫你放下,还是没有放下。为什么?形式上放下,心里还是没有放下,这没有用处的。真正放下,说老实话不在形式,是在心地。事没有障碍,事事无碍。障碍在哪里?障碍在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产生大障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样子,放得很彻底,他为什么要把事放下,心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可以了,何必在事上要放下?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看不到,不能影响人,事上你看得很清楚。心里没有,事上也没有,大家这才明白。如果释迦牟尼佛事上样样都不放下,教化众生就有相当难度,尤其是娑婆世界这个地方众生刚强难化,《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所以必须是内外一如,表里不二,里面放下了,外面也放下。这是成就自己,就帮助了别人。
随众生业异,所见差别。众生无量无边,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一样,业不相同。业不相同,果报不相同。这就是常说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道理在此地。因果这门学问大!这是六道里面的事实真相,你没有出六道,你决定离不开因果,佛法在世间也离不开因果。什么时候才离开因果?妄想放下,就没有了。可是你要记住,入定的时候没有,出定的时候就有。出定时,众生有感是因,菩萨有应那是果,这就是佛法不离因果。众生没有感,佛没有应,法性没有应。由此可知,一念不觉,这个第一念没有因,不觉,第一个因从哪里?第一个因是不觉,不觉就把法性变成阿赖耶,就产生变化。第一念是没有因的。所以是妄,阿赖耶不是真的,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阿赖耶在刹那之间三细相生起来了,业相,业是动,这一动,转相就生起来,转相是什么?精神现象,跟著色相就生起来,物质。就这么来的!以后这妄想分别执著愈来愈严重,所以就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愈来愈严重,给诸位说,时间速度非常快,都很短暂,短暂到你没有办法想像,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一时顿现。从相上看差别,无量差别,从性上看一味。
菩萨从相见性,所以他永远是如如不动。境界现前,这个境界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他说得好,说得简单,说得清楚,真相是什么?清净,本来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说时五句是有先后,实际上感受、观察没有先后,同时的,同时具足,同时遍满。我们前面读过,遍满,遍满虚空法界。而且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个遍是圆遍不是分遍。分是一分一分的,科学家现在所发现是一分一分的,佛所讲的是圆满的,究竟圆满,不是一分一分的,面面俱到。科学家看到的,好像我们穿的袈裟,他看到是一格,这是一部分;佛菩萨所看到的是圆满的,整个的,那怎么会一样?这差别在哪里?科学家、哲学家依旧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就没有办法看到圆满。但是他们现在也看到的是,这一小部分里面包括圆满,这个他发现了。虽然发现,还不能证得,没有办法起这个作用。
这是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全息照片。这是最新的科学。一张全息的照片,它是用两组雷射光来拍摄的,照片出来之后,譬如照的是一个人像,你把它撕成两半,每一半看的还是完整的相。不是这个相分成两半,不是的,每张里头还是完整的相;撕成四片,四个完整的相;再分成最小的,每张里头还是完整的相,这是一般人不思议的境界。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一微尘里有整个宇宙完整的相,不但是它就是完整的宇宙,一丝毫不欠缺,就在一微尘里头。然后我们想想,我们这个形相有多少?无量无边,每粒微尘里都有。就是每粒微尘都有娑婆世界,每粒微尘里都有太阳系,都有地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们这个身形起变化,所有一切里头统统都起变化,无量无边。所以你要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看佛是这么简单、这么明白的告诉我们,我们念念要清净,念念要善,人性本善。
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头一个就说,自性是本自清净。这就是佛说,自性本净。中国老祖宗说自性本善,所以我们常讲自爱。什么叫自爱?爱自己的本善,爱自己的本净。真正爱自己的清净就不受一切染污,爱自己的本善,不受一切邪恶。内心里头没有邪恶,内心里头没有染污,这个人叫自爱。自爱而后才能爱他,现在人难在不知道自爱。一切时一切处,他都在被染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跟邪恶挂勾。他扭曲了自己的性德,无中生有,变现出三途六道,所以那是梦中境界。
下面说「诸佛得道自在故,随众生业自在故」。如果不得道自在,你就不能随众生业自在。所以要帮助众生,一定先成就自己。这佛在经上常说「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个意思是说,你自己没有得度,你要去度别人,没这个道理。我们从最浅显的地方来说,我自己没有做到,要求别人也是无有是处。所以别人做不到,那是应该的,我自己没做到,怎么可以怪别人?我们在汤池办班教学收这么一点效果。靠什么?靠老师。我们要求老师自己要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你才能教人。真正是难得,他们做到了。只有自己做到,然后下乡到农村里教,到农民家里面去教,产生效果。如果自己没做到,那怎么行,那不能成功。所以我们常常想,佛陀他的教学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孔子的教学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什么原因?自己做到了,而后说到,而后教人,人家相信,从内心里面佩服你,服你。自己没有做到,强迫别人去做,人家纵然做了,心里不服,总觉得这不是味道。所以要恒顺众生,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没有办法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菩萨的事情,不是凡夫。
底下说「然如来心无作性故,智随影应,无去来性而可取舍」。无去来性。如来心无作性故,如来心有没有什么创作?没有。要有创作,他就起心动念,他就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有作是凡夫,无作是佛菩萨。无作而无所不作,无所不作而无作,无作与作不二,这就是寂用无涯。我们凡夫是有作,有作里面就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产生这个副作用。如果他心清净,他作的是净业;他的心染污,他造的是染业。染业里面有善恶,他心善良,为众生不为自己,他造善业;为自己不顾众生,他造恶业,有作。怎么能跟佛菩萨相比?佛菩萨无所不作,那是恒顺众生。恒顺众生的时候无所不作,虽然无所不作还是无作,为什么无作?他随顺法性,法性无作。就是对自己来讲,内心是随顺法性,外面是恒顺众生。
譬如我们用释迦牟尼佛来说,释迦牟尼佛恒顺众生,现身为众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恒顺众生。这是作,无所不作。真的你去问他,他样样通,没有一样他不跟你讲清楚、讲明白,他教你,无所不教,想学什么他都教你,可是怎么样?作而无作,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在般若会上佛说过,如果有人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佛怎么样?佛从来没有说一个字,四十九年没有说出一个字,就是随顺法性,法性空寂,法性什么都没有,他的心清净,从来没有起个念头。念头都不起,哪来的分别执著?但是事相上他没有一样不执著。所以他作这些,他不生烦恼,他没有牵挂,他没有顾虑,他得大自在。我们凡夫做的事情是顾虑很多,牵挂很多,烦恼很多,不自在,这就是世出世间的差别,这就是迷悟的差别。所以觉悟的人他什么都可以作,他是作而无作,他没有业,就是爱取有里头他没有「有」,他爱取有都没有,三个都没有,他无所不作,无为而无所不为。先要做到,真正做到无为、做到无作,就称性了。自性里头没有,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现前怎样去学习?现前学习做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念佛人常讲,祖师大德常常教给我们,譬如你建立道场,道场在运作,当你休息的时候,心地里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开始学是这样学;做事的时候你做,做完之后心地干净一尘不染,保持你的清净心。到什么时候你才入境界?入境界的时候是作而不作、不作而作,作跟不作不二,那你成菩萨,你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凡人学菩萨就是事情来的时候我认真去做,做完之后恢复清净,你不要去忧虑,不要去牵挂,不要去管将来怎么样?明天怎么样?不要想这些,明天还没到;不要想过去,过去已经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要去胡思乱想,想前想后全是妄想,你不生智慧,你生妄想。如果你能保持清净心,你生智慧不生妄想,事情来了智慧应付,应付得圆圆满满;如果妄想去应付,那就很辛苦。所以佛法不用分别执著,高就高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要懂得,应该要学习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同学、诸位法师,请坐。请看「大用无方」最后这一段:
李长者的开示,《合论》,它总共有十行文,也说得非常的精采。我们把它念一遍:「从有胜三昧已下,八十一行颂,明三昧自在分」。这是说用我们这个本子是「寂用无涯」,三十二首偈,讲业用自在,这段就是他此地所说的这八十一行偈颂,说明三昧自在;分,这一个部分。「如此同异无碍自在大方网三昧门,入出隐现同时自在者,随众生业异所见差别,诸佛得道自在故,随众生业自在故,然如来心无作性故,智随影应,无去来性而可取舍」,到这里是一段。下面是说的比喻,比喻这段的文还在后面,长者的话不多,把「寂用无涯」这一大段做总结,总结得非常之好。
《论》里面所说的同,是理、是性;所说的异,异是不同,说的是事、说的是相,森罗万象,事相上无量的差别,但是体性没有两样。相,我们讲是有,性是空。不论是物质的现象,还是精神的现象,都是属於相分。《般若心经》上讲得很好,色受想行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没有两样。色是物质,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现相无量无边的差别,体性是什么?体性是空的,体性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世尊在般若会上为我们说出万事万法的真相。真相通达、明白了,这个人就称之为佛陀。我们现在好像也知道、也明白了,能不能称佛陀?能称,也不能称。为什么说能称?这都不是我们自己说的,智者大师讲的,能称我们是名字佛位,就是说有名无实。为什么无实?我们现在所听说的,没有证得,不是我们现前现量的境界。我们现前现量是凡夫,是一个带著妄想分别执著的佛陀,不能说不是佛陀。佛说得很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众生,蚊虫蚂蚁,它也是佛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包括蚊虫蚂蚁、包括地狱众生。也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用众生这个名词全部都包括尽了。佛陀是什么?佛陀是性,自性。《坛经》上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事万物是自性生的、自性变现出来的,包括时间跟空间。
所以,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向诸位报告,佛陀的教学,它的内容可以用五个项目全部包括尽。这五个项目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哲学,早年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经里面所讲的哲学,是全世界哲学里面的最高峰;科学,这世界上鼎鼎大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有任何宗教能够应付近代科学的需要,那应该就是佛教,这是爱因斯坦说的。方先生是大哲学家,这是大科学家,他们发现佛经里面所讲的科学跟哲学都是登峰造极。我们现在在《华严经》也算是学习不少,将近四千个小时。《华严经》里面,用《华严经》佛菩萨的看法,世间的科学、哲学,佛陀还是把它说成世间法,不是佛法。为什么不是佛法?科学、哲学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句话说得深,也说得非常圆满。什么是不二法?你看世间的科学家、哲学家,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有,见色闻声起心动念;他有没有分别执著?想想,有!对,那就是世间法。诸佛菩萨之法,实在讲,我们把它分成五个项目,这是随顺俗谛。用世间法的观察角度来看佛法,佛法也是世间法,所以佛法里面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世间法。实际上佛法比这高出太多太多,高在哪里?高在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它没有起心动念,这个高!太高了。所以方先生称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个话不过分。
佛法在哪里?佛说得好,佛法在你心里。佛法的总枢纽、佛法的总开关不在外头,在你自己心里,因为你本来是佛。这个佛是究竟圆满佛,不是分证佛。现在你变成了凡夫,为什么变成凡夫?因为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们做了一个凡圣迷悟示意图,做了一片光碟,这个光碟可以大量流通。诸位细心的去看看你就明白了,你才真正体会到究竟圆满,真正是像经上讲的同异无碍。同异无碍就是一切都没有障碍,你得大自在。大自在是佛法里面讲的解脱,法身、般若、解脱。解脱这个解念去声字,不念「姐」,念「姐」是个名词,念「谢」是动词,把它解开。把什么东西解开?把烦恼、执著、分别、妄想解开;脱是什么?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叫脱。十法界像个小笼子;六道,小笼里面的小笼子;三途,更小的笼子,像只小鸟被关在最小的笼子里面,三途。三途笼子解开了还有一道笼子,六道;六道笼子脱离了还有一个笼子,十法界;十法界这个笼子解开了,你得大自在,外面海阔天空任意飞翔,佛法讲的离苦得乐。
你在十法界里头不自在,你在六道里头更不自在,在三途里面很可怜,那个圈子是愈来愈小,佛法里面称为系缚。系缚是像绳索把你捆绑起来,你不自由,三个笼子。怎么造成的?现在我们明白了,没有人造,没有人设计,没有人把你关在里面,是你自己造作,自己把自己关在里头。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好,春蚕作茧。蚕吐丝,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关在里头,叫自作自受。所以佛菩萨看到你叫可怜悯者,你怎么会做这么傻的事情?这是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不觉就是无明,迷失了本性。本性是圆觉,圆满的大觉,这是本性。迷失了本性就变成不觉,立刻就变现出见分,从见分立刻变现出相分。见分是什么?受想行识;相分就是物质。速度非常之快,刹那之间,这三细相马上就起来了。三细相起来之后,就变成六粗相,三细六粗。六粗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给诸位说,这个速度是一刹那之间,非常快速。佛经里面常常这样的形容,叫一时顿现。这个意思就是一刹那顿现,好像同时现前,其实它有先后,有先后次第,但是这个先后次第太快。
我们不说别的,我们看看科学家,这近代的物理学比古代的进步多了,因为现在有很多高科技的技术,电子显微镜(这从前没有)发现出这物质现象。科学家的报告,所有的物质最根本上都是基本粒子所构成的。这个基本粒子应该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极微之微。而基本粒子一些重要的近代物理观念有三个:第一个它没有结构,没有其他更基本的东西组成。我们讲原子,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电子还有阴电跟阳电这个粒子组成的,基本粒子没有,它没有任何条件,这是物质。佛法里面讲的极微之微,它不能再分割,再分割就没有了。第二个现象,物质跟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粒子会变成能量,能量也会变成粒子,基本粒子物质互相转变。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发明出来的,把物质转变成能量。如何把能量变成物质?这理论上是有,讲得通,技术上还做不到,还没有办法。佛告诉我们,相分就是物质、就是基本粒子,确实是可以转变的。为什么?唯心所现。能量跟物质它的本体是一个,不是二。所以科学家讲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在能量集中时候自然产生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很短,这第三个。
大部分基本粒子都不稳定,而且它们会在很短时间内崩溃、解散掉,实际上它这个崩溃解散掉就是变成能量。什么原因它会变成能量?现在没人知道,佛知道,八地菩萨以上他亲眼看到。现在科学家只知道,在能量的世界没有物质,就是连基本粒子都没有,在这个能量的世界称之为场,爱因斯坦把它称之为场。场里面是能量,能量确实就像天空当中的云彩一样,有时间很浓,有时间很薄;浓的时候就会发生物质现象,这个能量就会变成粒子。这是佛经上讲的科学,跟现代物理学所发现的是一桩事情。这里面世间法跟出世间法那个区别就在观察的人,观察的人如果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就叫出世间法。如果这些科学家、哲学家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那这叫世间法。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效果在哪里?出世间法真的解脱,像此地所说的,你得大自在;世间法,你还是不得自在,换句话说,你死了之后还要搞六道轮回,你出不去,效果不相同。这就是说世法永远没有办法跟佛法比的就在此地。
我们学佛,要觉悟;学佛要不觉悟,依旧是搞世间法。这就是古大德常讲的,你在佛法里头有信、有解,你没有行。有信有解古人讲叫知解之徒,这个徒就是这一类的人。你对佛法所说的东西你知解,实在讲知解是不透彻、不究竟,你是听别人说的,知解之徒。要用儒家的话来说,道听涂说,听别人讲的,自己并没有证得。今天科学家做实验,用科学仪器自己看到,看到也是知解之徒,这个看到不算是真看到,为什么?你是藉著这些仪器看到的,真看到不要藉著这些仪器,真看到用什么?用清净心看到,那你是真看到,不必用电子显微镜,不需要用这个。你看这宏观世界,看这太空,太空里面的星球成住坏空。这里面起的种种变化,你用天眼看到,不要用显微镜,不要用望远镜。天文望远镜还是个工具,你还是隔一层才见到,你需要工具。甚深禅定这里面看到没有工具,这个意思要懂,不需要工具。运用工具就是隔一层,这就是方先生所说最高峰的意思,最高峰无需要仪器。
科学里面讲的空间与物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我们在前面读过不止一遍,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须弥山进入到芥菜子里面去,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须弥山四周围是四王天,四王天日常种种一切活动,没有产生丝毫变化,甚至於四王天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须弥山它这依报正报全在一个芥菜子里面,这是佛法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佛在经上讲的四大海,我们地球上水多於陆地,这个四大海到哪里去?到一毛孔里面去了。我们这个汗毛的汗毛孔,到汗毛孔里面去了。大海里面所有的水族,并不知道这大海在一毛孔里面。佛经上常讲大小不二,我们前面读过,什么人能进微尘世界?普贤菩萨能进入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世界里面这些人不知道,不知道这个世界在微尘里面,普贤菩萨知道,普贤菩萨出入自在。现在物理学也谈到这个现象,在相对论的观念及公式当中有对这种现象的说明,他说物质的大小不是一定的,也不是绝对的,小中可以容大。譬如佛经上讲的,须弥山走进一个芥菜子里面,须弥山的四大天王他的本相一丝毫也没有改变,一点都没有影响。而四天王实在讲他并不知道、并没有觉察到,我们的世界怎么进入芥菜子里头?他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现前的世界是不是也是在芥菜子里面?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所有一切活动统统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是什么?这是法性的性德法尔如是。所以大乘经教里头确实有高等的哲学、有高等的科学。
现在科学,用现在的仪器、用高深的数学探讨佛法里面所说的诸法实相,发现许多现象跟佛经上讲的相同,譬如讲我们现实的这个环境。《金刚经》里面跟我们说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相,我们眼见的现前一切现象是什么?你一定要懂得,都是基本粒子组成的,这现在大家都相信。基本粒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分子再组成我们的器官,组成外面森罗万象。你把它分析开那就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现象刚才讲了,它是不稳定的,它刹那之间就消失掉,我们看到它的存在,那就不是它一个粒子,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所以我们看到是相续相。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亿万分之一秒,你没有办法觉察。我们所真正看到的,感官的世界里面看到的是这些现象的相似相续相,决定没有前面一个粒子跟后面一个相同的,没有,决定没有。
这些粒子怎么样形成的?佛是一句话说破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想是个能量,这个能量的作用非常之大,为什么?能量能变现出物质,能现色法。佛经上古大德的解释,见分想见,见分要见,相就出来了,这不是从心想生吗?所以真正契入寂静的时候,寂到极处,清净寂灭!寂灭现前,那就是常寂光净土。里面有没有相?没有相,没有相当中能现相,虽现相,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这叫不二法门。为什么?相是妄相,相是幻相,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到外面是现相,相即无相,镜子确实没有相,所现的相也是空的,镜子里丝毫不染著。要知道比喻,下面经文我们就要讲比喻,怎么比喻都没有办法比喻到恰到好处,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接近,决定没有办法跟真相比喻到完全相同,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有智慧的人,从比喻当中他能够领悟、契入。所以比喻在佛法教学里面是个非常好的方式,因比喻而契入境界。
这就说明无论是精神的现象、是物质的现象,它存在的时间非常非常短,这事情不能不知道。世间人研究物理、研究量子粒学、研究相对论的,可以说都是很聪明的人。他们从物理学的观点,观察时间、空间、物质以及现象,他们接触到佛法,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佛经上也有这些类似的讲解,把近代物理学当中最精采的部分在佛法全都给描绘出来。佛法里真有科学,在近代确实有几位学科学的用科学的观点来看佛法,有个好处,好处是什么?肯定佛法不是迷信。现在大家相信科学,佛法里有科学,科学帮助佛法破除一般人心中对於佛法是迷信的错误概念,它能帮助它破除,这是它能做到的。至於如何契入佛法?契入佛法就是明心见性才算是契入,不能明心见性不算契入,没契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为什么?只有明心见性你才超越十法界,前面讲的三个笼子都破了,你出去了,恢复自由,你得到真的自在。《华严经》上讲的不自在的因三个,妄想、分别、执著,你总要记住。没有妄想,你成佛了,你所有一切的系缚完全断掉了。
三个笼子里面最小的笼子破掉了,最小的笼子我说的是三途。纯善无恶,你还是有执著,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不过执著里头你是善的,没有恶,恶念没有了,恶言没有了,恶的行为没有了,你在纯善里面,最小的笼子是三途(饿鬼、地狱、畜生),这个没有了。什么人脱离了?小乘须陀洹;大乘《华严经》上讲初信位的菩萨,没离开六道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在佛法里面学习得到纯善。《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心善、行善、思想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个人就是须陀洹,就是初信位的菩萨。他只有往上提升,他不会往下坠落,为什么?他四相破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四相破了,所以他不堕落。如果我们还有这个执著,有人我是非,这是四相没破。四相没破,出不了六道,他还是被业力在操纵,他还是会堕三途,这要知道。所以这个不安全。
我们今天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到达须陀洹这个层次,说老实话,非常困难。你自己冷静去思惟、去想想,你的习气能断掉吗?你对人能平等吗?这个人我讨厌他,就不喜欢他。做不到!四相破了对人是平等的,不会跟人结怨。我们不想跟人结怨,但是不知不觉的常常跟人结怨,这是什么?习气。让你不知不觉,你的言语态度很容易得罪人,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结的冤仇不晓得,自己觉得我很正常,我没有故意。这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把你的话听错了,解释错了,结成怨恨,所以言语要小心、要谨慎。孔老夫子教学第一个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为什么言语这么重视?祸从口出。所以从小就要学言语,言语要有分寸,决定没有两舌、妄语、恶口、绮语。这从小要养成习惯。尤其是恶口,就是说话很粗,我们现在讲不懂礼貌,不懂礼貌就常常容易得罪人。现在人不讲礼貌,不讲礼貌会不会得罪?会!很容易。人家心里听了不舒服。你到什么地方去找到真正一个好人,天天提醒你?果然真有这么一个好人,天天提醒你、帮助你,你会恨他,你会讨厌他,你怎么天天找我麻烦,你怎么天天说我不是,我到底什么地方错了,不承认。总以为自己没有过失,总以为别人冤枉我,我受多少委屈,不知道这是自己的的毛病习气。这样的心态,他这一生的功课做不完。我们一般的观察,绝大多数他会堕落,他来生得不到人身,就是他也降级,他不是留级,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
如果晓得这个事情可怕,知道这个事情严重性,自然全心全力的求生净土,这个世间放得干干净净。为什么?净土这条路子我们有把握,我们这一生能成就,其他法门不行,烦恼习气真的断不掉,这不是假的。自己对自己不可以高估,也不能够低估,高估,我们就发狂了,狂妄无知,那造罪业;低估,自卑心太重,佛法常讲的不敢承当,都使障碍提升。所以佛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保持平常心。平是什么?平等,常是恒常,永远保持平等清净,那你就不断向上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非常快,进步是几何级数的这个样子。凡事起头难,起头非常困难,为什么?要革除习气,要有很大的勇猛心、精进心,这很困难。业障太重,最好用什么?拜佛,真干,一天至少拜三百拜。实在讲,对业障重的人三百拜不够,最好一天拜三千拜,你没有时间打妄想。三千拜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十几个小时。每天十几个小时拜佛,不打妄想了。
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晒蜡烛的法师,叫什么名字我忘掉了,《影尘回忆录》有记载。这个法师也是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在寺庙里面做香灯,人非常老实。老实人常常就有人欺负他,跟他开玩笑。夏天很热,大太阳,有人跟他开玩笑。都是同参道友出家人说:香灯师,你的那些蜡烛放在那里上霉了,你还不搬去外面晒一晒?他真听话,他把蜡烛全搬到外面去晒。上午搬到外面晒,下午全部融化了。晚上上晚殿的时候没蜡烛,只好把蜡烛心捡回来,用那个点燃,没有一个不笑话。维那师看到,实在太不像话。从前人心还是厚道,也不过分责备他,向老和尚报告。这是对的,这是有修养的,你不要去责备他。老和尚把他找来,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就说:某人叫我蜡烛上霉了搬出去晒一晒,没有想到晒成这个样子。老和尚听了笑笑,好,很好。你的香灯就做到今天,明天不要你做香灯,换个香灯师。老和尚成就他,知道这个人是法器,老实,孺子可教。老和尚把他送到育王寺,育王寺里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塔,就叫他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真老实,你教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真的一天拜三千拜,什么念头也没有,天天拜佛,拜了三年,他开悟了。是不是到明心见性,我们不知道,但是他能作偈子,他能作诗,他能讲经说法,大众对他刮目相看。三年,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
所以消业障、消罪业最好的方法拜佛。有人修行一生就是拜佛。过去我在台湾看到的忏云法师,他身体不太好,每天拜三百拜,他大我一轮,今年九十三岁了,还在,这是想不到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看他,那个身体不好的寿命都不会很长,五、六十岁顶多,他能活到九十多岁,这不容易。另外有一个达宗法师,跟我们一起修行的,有菩妙法师,三个出家人。我们茅蓬住五个人,两个居士,我年龄最小,还有一个老居士,朱镜宙老居士,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七十岁,忏云法师、菩妙;菩妙大我五岁,忏云法师那时四十出头,我三十岁,他四十二岁。茅蓬里面主要的功课就是拜佛,忏云法师给我的功课是每天八百拜。有时候我也拜到一千二百拜,不多,但是八百拜是保持住,拜了半年。确实山居清静,没有闲杂人来访问。交通不方便,没路,上山没路,我们自己开一条很小的路。那是真正搭了一个茅蓬,屋顶是茅草盖的,墙是竹篱笆编的,竹篱笆做围墙。那篱笆还透风,我们用水泥,把它抹一层水泥,风吹不进来,很简陋。那真修行,真有一点道心,有古人的味道。
现在人富裕了,福报大了,古时候那个味道没有了。那个环境修行,心清净,心是定的。现在福报是大了,修行障碍也大,你那个心定不下来,天天名闻利养,天天五欲六尘,这样下去果报肯定在三途。这桩事情如果我们常常想著,警觉性就很高;如果常常想不到这个事情,很麻烦,这一生当中恐怕依旧脱不了轮回。要是真的脱不了轮回,可苦!我们会想到在六道里头一世不如一世。纵然你修得不错,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生生世世都这么做,做个十几世,十世、二十世,累积成很大的福报,那个福报现前就是帝王。你做了帝王,你造不造业?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佛陀教导我们决定不要做国王,为什么?杀业太重。十世以上的善因果报,一世享完。享完之后,你的恶业现前,来生能得人身少数,很少很少。这个事情只有佛给我们提出警告。
佛劝我们,决定在这一生永脱轮回,那你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学习、求证三昧自在,这就对了。出定、入定隐现同时自在,像这个经上所说的。到极乐世界之后就安稳,问题全解决了。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现前,永远不会失去,这是寂。用是什么?用就是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都在那个寂里面,起作用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无条件的爱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一定要记住,包括的是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因为他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你对这个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不爱,真诚之爱,无条件的爱,叫大慈大悲,这个爱心发出来之后,这是法身菩萨,无条件的。十法界,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法缘慈悲。他不是无缘,他是法缘慈悲。六道里面的爱是众生缘慈悲,就是《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仁民及物。我爱一切人,我也爱一切人他所喜欢的物品,这是众生缘慈悲。最圆满的,就是没有条件的,那是法身菩萨、诸佛如来。这个境界,要到极乐世界才真正能够证得,不到极乐世界,我们在这里听说,听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们在华严会上所说的,听来的。
我们要从知解变成契入,我们要行,我们要证。行是什么?行就是放下。知解,就是章嘉大师给我们讲的看破。知解很重要,你不知不解,你不肯放下;真知真解,不要人劝自然放下,会放得很彻底,会放得很干净。放下多少,你就提升多少,正比例。如果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那你跟释迦牟尼佛,你跟惠能大师平等,同一个境界,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说放下多少,跟你契入境界是成正比例的。你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你跟阿罗汉平等,你证阿罗汉。再放下分别,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你跟菩萨平等。阿罗汉有八个阶级,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就是你放下分别执著有多少,你跟哪个级别相同,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修行修什么行?就是要修正、修理你那个放不下,就修这个。这个东西不能勉强,勉强叫你放下,还是没有放下。为什么?形式上放下,心里还是没有放下,这没有用处的。真正放下,说老实话不在形式,是在心地。事没有障碍,事事无碍。障碍在哪里?障碍在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产生大障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样子,放得很彻底,他为什么要把事放下,心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可以了,何必在事上要放下?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看不到,不能影响人,事上你看得很清楚。心里没有,事上也没有,大家这才明白。如果释迦牟尼佛事上样样都不放下,教化众生就有相当难度,尤其是娑婆世界这个地方众生刚强难化,《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所以必须是内外一如,表里不二,里面放下了,外面也放下。这是成就自己,就帮助了别人。
随众生业异,所见差别。众生无量无边,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一样,业不相同。业不相同,果报不相同。这就是常说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道理在此地。因果这门学问大!这是六道里面的事实真相,你没有出六道,你决定离不开因果,佛法在世间也离不开因果。什么时候才离开因果?妄想放下,就没有了。可是你要记住,入定的时候没有,出定的时候就有。出定时,众生有感是因,菩萨有应那是果,这就是佛法不离因果。众生没有感,佛没有应,法性没有应。由此可知,一念不觉,这个第一念没有因,不觉,第一个因从哪里?第一个因是不觉,不觉就把法性变成阿赖耶,就产生变化。第一念是没有因的。所以是妄,阿赖耶不是真的,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阿赖耶在刹那之间三细相生起来了,业相,业是动,这一动,转相就生起来,转相是什么?精神现象,跟著色相就生起来,物质。就这么来的!以后这妄想分别执著愈来愈严重,所以就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愈来愈严重,给诸位说,时间速度非常快,都很短暂,短暂到你没有办法想像,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一时顿现。从相上看差别,无量差别,从性上看一味。
菩萨从相见性,所以他永远是如如不动。境界现前,这个境界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他说得好,说得简单,说得清楚,真相是什么?清净,本来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说时五句是有先后,实际上感受、观察没有先后,同时的,同时具足,同时遍满。我们前面读过,遍满,遍满虚空法界。而且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个遍是圆遍不是分遍。分是一分一分的,科学家现在所发现是一分一分的,佛所讲的是圆满的,究竟圆满,不是一分一分的,面面俱到。科学家看到的,好像我们穿的袈裟,他看到是一格,这是一部分;佛菩萨所看到的是圆满的,整个的,那怎么会一样?这差别在哪里?科学家、哲学家依旧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就没有办法看到圆满。但是他们现在也看到的是,这一小部分里面包括圆满,这个他发现了。虽然发现,还不能证得,没有办法起这个作用。
这是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全息照片。这是最新的科学。一张全息的照片,它是用两组雷射光来拍摄的,照片出来之后,譬如照的是一个人像,你把它撕成两半,每一半看的还是完整的相。不是这个相分成两半,不是的,每张里头还是完整的相;撕成四片,四个完整的相;再分成最小的,每张里头还是完整的相,这是一般人不思议的境界。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一微尘里有整个宇宙完整的相,不但是它就是完整的宇宙,一丝毫不欠缺,就在一微尘里头。然后我们想想,我们这个形相有多少?无量无边,每粒微尘里都有。就是每粒微尘都有娑婆世界,每粒微尘里都有太阳系,都有地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们这个身形起变化,所有一切里头统统都起变化,无量无边。所以你要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看佛是这么简单、这么明白的告诉我们,我们念念要清净,念念要善,人性本善。
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头一个就说,自性是本自清净。这就是佛说,自性本净。中国老祖宗说自性本善,所以我们常讲自爱。什么叫自爱?爱自己的本善,爱自己的本净。真正爱自己的清净就不受一切染污,爱自己的本善,不受一切邪恶。内心里头没有邪恶,内心里头没有染污,这个人叫自爱。自爱而后才能爱他,现在人难在不知道自爱。一切时一切处,他都在被染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跟邪恶挂勾。他扭曲了自己的性德,无中生有,变现出三途六道,所以那是梦中境界。
下面说「诸佛得道自在故,随众生业自在故」。如果不得道自在,你就不能随众生业自在。所以要帮助众生,一定先成就自己。这佛在经上常说「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个意思是说,你自己没有得度,你要去度别人,没这个道理。我们从最浅显的地方来说,我自己没有做到,要求别人也是无有是处。所以别人做不到,那是应该的,我自己没做到,怎么可以怪别人?我们在汤池办班教学收这么一点效果。靠什么?靠老师。我们要求老师自己要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你才能教人。真正是难得,他们做到了。只有自己做到,然后下乡到农村里教,到农民家里面去教,产生效果。如果自己没做到,那怎么行,那不能成功。所以我们常常想,佛陀他的教学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孔子的教学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什么原因?自己做到了,而后说到,而后教人,人家相信,从内心里面佩服你,服你。自己没有做到,强迫别人去做,人家纵然做了,心里不服,总觉得这不是味道。所以要恒顺众生,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没有办法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菩萨的事情,不是凡夫。
底下说「然如来心无作性故,智随影应,无去来性而可取舍」。无去来性。如来心无作性故,如来心有没有什么创作?没有。要有创作,他就起心动念,他就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有作是凡夫,无作是佛菩萨。无作而无所不作,无所不作而无作,无作与作不二,这就是寂用无涯。我们凡夫是有作,有作里面就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产生这个副作用。如果他心清净,他作的是净业;他的心染污,他造的是染业。染业里面有善恶,他心善良,为众生不为自己,他造善业;为自己不顾众生,他造恶业,有作。怎么能跟佛菩萨相比?佛菩萨无所不作,那是恒顺众生。恒顺众生的时候无所不作,虽然无所不作还是无作,为什么无作?他随顺法性,法性无作。就是对自己来讲,内心是随顺法性,外面是恒顺众生。
譬如我们用释迦牟尼佛来说,释迦牟尼佛恒顺众生,现身为众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恒顺众生。这是作,无所不作。真的你去问他,他样样通,没有一样他不跟你讲清楚、讲明白,他教你,无所不教,想学什么他都教你,可是怎么样?作而无作,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在般若会上佛说过,如果有人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佛怎么样?佛从来没有说一个字,四十九年没有说出一个字,就是随顺法性,法性空寂,法性什么都没有,他的心清净,从来没有起个念头。念头都不起,哪来的分别执著?但是事相上他没有一样不执著。所以他作这些,他不生烦恼,他没有牵挂,他没有顾虑,他得大自在。我们凡夫做的事情是顾虑很多,牵挂很多,烦恼很多,不自在,这就是世出世间的差别,这就是迷悟的差别。所以觉悟的人他什么都可以作,他是作而无作,他没有业,就是爱取有里头他没有「有」,他爱取有都没有,三个都没有,他无所不作,无为而无所不为。先要做到,真正做到无为、做到无作,就称性了。自性里头没有,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现前怎样去学习?现前学习做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念佛人常讲,祖师大德常常教给我们,譬如你建立道场,道场在运作,当你休息的时候,心地里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开始学是这样学;做事的时候你做,做完之后心地干净一尘不染,保持你的清净心。到什么时候你才入境界?入境界的时候是作而不作、不作而作,作跟不作不二,那你成菩萨,你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凡人学菩萨就是事情来的时候我认真去做,做完之后恢复清净,你不要去忧虑,不要去牵挂,不要去管将来怎么样?明天怎么样?不要想这些,明天还没到;不要想过去,过去已经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要去胡思乱想,想前想后全是妄想,你不生智慧,你生妄想。如果你能保持清净心,你生智慧不生妄想,事情来了智慧应付,应付得圆圆满满;如果妄想去应付,那就很辛苦。所以佛法不用分别执著,高就高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要懂得,应该要学习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