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觉正净能超魔境 (第五集) 2007/7/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017-1780集) 档名:29-088-00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我们还是看寂静光,这是禅定的氛围,虽然只有八句偈颂,我们也学了不少。对於佛法里面讲的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最简单的区别,修禅定没有能够真正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世间禅;因为执著没有放下就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是世间。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四禅八定,就是执著没有放下。定功现前的时候,执著是暂时伏住,就是经教里面所讲的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这是舍受。在禅定当中,定功现前的时候,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是舍受。可是定功一失掉,我们讲出定,入定的时候有,一出定,身还是有苦乐,心还是有忧喜,这个禅就叫世间禅。实在讲这个功夫也算不错了,很希有难得。
出世间禅一定是执著放下、分别放下了,这在什么境界?这不是在六道,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在四圣法界,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如果能把妄想放下,这叫出世间上上禅。出世间的禅定就是超越六道,出世间上上禅是超越十法界,这大家就很好懂,很容易懂得。由此可知,我们念佛如果真的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什么禅?出世间上上禅,为什么?他超越十法界,不只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讲,念佛是无上深妙禅,一点都不错。
念佛人虽然是暂时伏住烦恼习气,叫带业往生,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暂时伏住烦恼习气,为什么?在平常,就是日常生活当中要练,就是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你的烦恼习气它起作用,它伏不住,不要太认真。做的事情不如法,不太过分就行,纵然有一点小的损害,不严重可以,就不要去计较。从这里去练,这叫练自己的禅功。「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是禅,六祖所说的就是《金刚经》上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用现在的话来说,外不受外面境界影响,里面烦恼习气不生。烦恼是现行,很不高兴;习气是什么?虽不现行,心里还是不高兴,心里能忍住,外表还是很平和,这是习气还没断。习气要是断掉,内外一如,那就是功夫到家了。有那样的功夫,念佛往生就靠得住。
所以,外面人事物小小一点刺激就不能忍受,这个自己要提高警觉,往生没把握。我们今天求往生是这一生第一桩大事。大的、严重的冲击,这等於说都是考试,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刻刻都在考试,看能不能通过。关关都通过,好。用这种心态来学习,你才真正能体会到这个世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都来考验我,都来帮助我提升,都来帮助我消业。感恩的心生起来,忏悔的心生起来,修学功夫才得力,道业才有长进。
我们在《地持经》看到九种大禅,这九种大禅就是出世间上上禅,你看它怎么讲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学习。第一个叫「自性禅,所修之禅,观心实相,於外不求,故名自性」,这个实在就是六祖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所以这叫自性本定。实在说一切众生的自性就是这样的,这是性定,这个禅有没有修的?没有修,它本来就是。而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禅也没有了;不是没有,它不起作用。祖师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现在动摇得太厉害,这个动摇是念头生念头灭。前念灭后念就生,从早到晚你说有多少个念头,你没办法计算。念头的生灭太快,真的就像煮开的水一样,水泡的起灭,止不住。
可是你要晓得,本来一个念头都没有,那是真心,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没有念头的时候是本无动摇,真心不动,一动就叫做一念不觉,你现在能体会到吗?就是一个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下面接著又是一个一念不觉,这个一念跟上念有没有关系?给诸位说,没有关系。你能听得懂吗?如果要听不懂,是很难懂,我们还用电影底片做比喻,你就容易体会。电影在放映机里面,那个软片在转动,一个念头就是一张,它那是幻灯片,就是一张幻灯片。前面一张幻灯片跟后面一张幻灯片有没有关系?一张幻灯片就是一念,前一念的生灭,前一念灭了后一念就生,后一念灭了底下又一个念生了,你懂得吧?这一念。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看花了,迷在里面,念念生灭,每个念念都是一念,你能从这个地方体验出来,你就有一点觉悟了。所以是一念顿现,这个世界一念顿现。
这个世界里面,花花世界,形形色色,森罗万象,无量无边,怎么会有这个情形?觉悟的人知道,无量无边的森罗万象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现相就是现这个相,一念灭的时候相就没有了。所以《证道歌》里头两句话讲得太妙了,「梦里明明有六趣」,你们想想作梦,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的境界有没有先后?你想想看,细心去想,细心就是观,你观想,是不是一时顿现?那个一时时间是非常短,我们讲万分之一秒,很短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我们在讲席给诸位报告说得很清楚,《仁王经》上的说法是世尊的方便说,从方便你就能够体会到真实,真实比这个速度还快,不知道快多少倍。方便说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一时顿现,本来就是这样子。你不研究、不要分别,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一研究、一分别,坏了,你什么都不知道了。可是我们凡夫迷得太久,养成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要去研究、要去分别,愈研究、愈分别,距离事实真相就愈来愈远。那就是说明什么?迷得愈来愈深,愈来愈严重。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要了,恍然大悟,妙诀就在此地。
所以修行,佛家讲的修,关键就在禅定。世间禅定能够突破六道轮回里面的空间维次,六道之外他不行,六道里面空间维次能突破。如果真的把执著断掉,六道外面的空间维次你就发现,你就超越六道。所以佛、道,高级的儒也不例外,教我们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就是。《地持经》里面讲「所修之禅,观心实相」,实相就是真相,真相不能研究,研究就变成妄想,因为研究是妄心。真心是不动,如如不动是真心,动摇就不是真心,染污的不是真心,生灭的不是真心。六祖所悟的这几句话你细细去观。
真心清净,一丝毫染著没有,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灭,真心永远没有动摇,对於真心讲了这三句,对於万法讲了两句,一个是「本自具足」、一个是「能生万法」。我们要把这个境界看作梦境,这作梦,梦里面所有的现相,你每天都作梦,梦醒之后你观,不要想,观梦中境界怎么来的、怎么生的、怎么灭的。梦中许多的变化,不就跟这个世间差不多吗?一醒来之后,什么都没有了。迷的时候有,觉悟的时候没有,睡觉是昏迷,觉了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为什么去研究它?完全是个幻相,你去研究它,你去分析它,怎么分析都是一场空。实相是什么?实相是一切法的实相,「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实相。
你去研究宇宙这些现象,你看多少人研究,你到图书馆里看看,多少书都在研究这个东西,都讲这个东西。如果在佛门里面真正是个修行人,他这一看,说老实话,连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大藏经》是什么?垃圾。所以佛讲经,当年在世讲经的时候,痕迹都没有,他没有教材,他没有书本,什么都没有。这个示现,你看这意义多深。细心去观察我们会明白、会觉悟,明白、觉悟就是看破,看破之后才肯放下。就是我不再研究,我不再分别,我不再执著,那好了,你马上一转变就是菩萨,超越声闻、缘觉。
所以祖师大德教我们读经用什么心去读?用观心实相去读,那是修行,那是修禅,是修无上深妙禅。恭恭敬敬的读,这是戒,恭敬是持戒,一心专注是修定,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字字清楚,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念的时候不起一个妄念,这叫修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这是修根本智。那个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圆满,用读经的方法同时圆满具足戒定慧三学,般若无知。起作用呢?起作用无所不知。这是用读经的方法修出世间上上禅。
我们净宗也是用这个方法,但是这一定要拿著经本对照著去念。还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是持名,持名也是出世间上上禅。但是你持名念佛不是,你那个是世间禅,是世间禅没学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修禅定的时候至少,譬如我念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初学的人念一遍大概两个小时,念得很熟的人念一遍大概四十五分钟、五十分钟,念得很熟的。念一遍,最重要的,不能有一个杂念,那你戒定慧三学真的是在那里修,念一遍修个四、五十分钟,清净心得到,清净平等觉现前。天天不间断,天天能够念个五遍、六遍,不间断,三年,虽然你的分别执著没断,世间禅定成就了;用这个功夫求生极乐世界够了,生凡圣同居土,决定得生,品位高下那在你功夫的浅深。这用在念佛上。
真正的出世间上上禅,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舍掉,那你就晓得,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在世那个时代,能做到的也不过四十三个人,我们相信跟六祖大师学习的至少是几十万人,几十万人里面只有四十三个人成就。同样用功夫,有人得出世间上上禅,也有人得出世间禅,得出世间禅我们相信人数就多了,得世间禅人数就更多。真的,得世间禅就像经上记载的,人不计其数。这是禅定三个等级,我们一定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门道无量无边,方法不同,可是目标、方向完全相同,目标是开智慧,方法都是修禅定。我们净宗虽然讲的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门余大道,但是方向跟目标还是相同,方向跟目标不相同那就不是佛法,这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自性禅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是性定,自性定。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一切禅」,一切禅是什么意思?「能得自行化他一切之功德,故名一切。」前面头一条是自性本自具足的,第二条这个修行跟自性相应,跟自性什么相应?跟自性清净相应,跟自性平等相应。给诸位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就是平等,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是平等,有生有灭就不平等,没有生灭。一切经里面讲的大般涅盘的境界与这个相应,与本自具足相应,与本无动摇相应,与能生万法相应,这就是能得自行化他一切之功德。相应,功德就现前,功是功夫,相应是功夫。本自具足的就是《华严》里面讲的如来智慧德相现前,这个现前是德。我们从哪里看?从释迦牟尼佛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性德现前,那是自性本有的,本自具足的统统现前。你看他讲的,无量智慧,身还带表演,做出来给你看,这是能力,德行、德能、相好,不统统都看到了吗?
在中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一丝毫差别没有的是六祖惠能大师的示现。你看他是不是得到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他真得到了,怎么得到?他自性本来具足的。真正跟世尊常常在经教里面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证明,释迦牟尼佛跟惠能大师做出来了,在三转法轮里面这叫作证转。本自具足,你细心去观察他,他真的没有一样欠缺,我们讲智慧、道德,能力就是善巧,方便,相好是福报,没有一样欠缺。偶尔有时候欠缺,那是什么?那是众生福薄,跟如来果地上自受用的毫不相关,众生福薄。所以世尊现身现丈六之身,劣应身,随心应量。六祖在中国所现的身相,比释迦牟尼佛当年所示现的身相又要差一等,不是他不能现像佛那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他不能现,众生没有这个福。所以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自己没有意思,总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哪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意思就是六道凡夫,才有自己的意思。
我们学,学到什么时候没有自己的意思,那你就真的是菩萨,你是真菩萨,你不是相似菩萨;天台大师讲菩萨有相似位、有观行位、有名字位,你不是这其中,你是真菩萨。无论是你自己修行,自己修行没有别的,是不断向上提升,化他是永远无止境的帮助众生觉悟,他只要觉悟了他就知道自己怎样提升。他不会想方法提升自己,他还在迷,他还没有觉悟。虽没有觉悟,佛不舍弃他,佛在旁边看著,常常照顾他。所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很多人说,佛菩萨虽然这么说,佛菩萨从来没有照顾我。不是佛菩萨没有照顾你,是你拒绝佛菩萨照顾你,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你不信!
信的标准是依教修行,我懂得多少我就会做多少,那就是真信。这是从前李老师给我说的,佛家信的标准是在这上建立的。我受了三皈,我知道皈依佛是觉而不迷,我就真正求觉,放下迷惑,这是你真干,你真做到,这真的皈依了。做了皈依的形式,日常生活当中依旧是迷而不觉,晓不晓得自己迷?晓得,晓得不肯回头,这什么?这不信。皈依法,正而不邪,晓不晓得?晓得,可是自己依旧是邪知邪见,不肯求正知见。求正觉难,求正知见就容易多了,正知见在哪里?在佛经里头,佛经是佛菩萨的知见,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正知正见。皈依僧,僧是清净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的六根在六尘里面严重的污染,眼见,见到顺意思的,贪爱的心生起来,不合自己意思,瞋恚念头马上生起来,严重污染。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你想想哪一样不是如此?这叫没有皈依。这是入佛门首先跟你说的,没做到。所以我们虽受了三皈仪式,甚至於出家了,出家到一辈子,到死了,迷邪染都还没有舍掉。这就是李老师讲,到死都还不信,你不要把信佛两个字看浅了。这是老人家慈悲,特别提示我,印象深刻,指著我的鼻子说了好多声,「你要相信,你要相信」,这是叫你一生永远不能忘记。
第三「难禅」,什么叫难禅?「深妙难修之禅,故名为难」,这是真的,确实深、妙、难修。我们刚才所说的,不说别的,就说三皈依,你就晓得深妙难修。最难的是第一条,「皈依佛,觉而不迷」,这是最难,那是上上根人,我们没有办法,走这个路走不通。觉而不迷我们一般讲那是性宗,是禅宗;正而不邪,那是教下,像华严、天台、三论、唯识,那就是讲正而不邪,这个比较容易。为什么?有很多经书,有很多层次,像念书一样,它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慢慢向上提升。第三个门就是清净心,专修清净心,这有两个宗,密宗跟净土宗。这两个宗虽然都修清净心,净土宗容易,密宗难。难在什么地方?净土宗是远离染污修清净心,密宗是不离染污修清净心,所以它修成功夫比净土宗高,高太多了;修不成?修不成就一点不如净土宗。就好像我们住大楼,我们这是十一层,他有本事从下面一步就跳上来,就到十一层。没有这个本事的人,走楼梯,慢慢也能走上来。可是那个跳上来的,要是没有这个功夫,一下摔下去就摔死了,靠得住吗?这个比喻诸位好懂。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不能修密,你有这个能力可以。
但是经教里佛告诉我们,密宗是上上乘佛法,一定要修,不修不能成佛。到什么时候修?真正开始修这个功夫是初地菩萨,你想想看。为什么?初地菩萨心清净,很清净了,在染污里头他也没有关系,他也不染,他不需要离开染污。你想想看,净土宗我们的祖师印光大师,他的关房里面什么都没有,就供一尊小佛像,阿弥陀佛像,一对蜡台,我去看过,一对蜡台,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一个香炉,一杯供水,什么都没有,这个样子修清净心。你看看密宗,你到西藏布达拉宫去看看,那个里面上师居住的地方富丽堂皇,都是金银七宝。为什么?他不舍,得清净心;换句话说,心地清净,一丝毫贪恋都没有,这两个对比你就知道了。他一切不离,得清净,那个清净比离相得清净要高深得很多。一般净宗的,要是在那个场合当中有的时候还动心,一动心七情五欲就起现行,功夫完全毁掉了。
所以净土宗到什么时候修密,就是说一切可以随缘,不需要离一切染污?理一心不乱,事一心还不行,理一心不乱。所以密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道理你要懂。从前章嘉大师教我,他教我的时候都是从显教,要从这里打基础。没有深厚显教的基础,你学密,不能成佛就堕地狱,没有中间的路子,一个是成佛,一个是堕地狱;修成功了,成佛,修不成功,堕地狱,没有当中的路子。不像净土宗,净土宗一个阶层一个阶层的逐渐往上提升。净土宗跟密宗就好比禅宗里面的如来禅跟祖师禅,密宗是祖师禅,净土宗是如来禅。如来禅是有阶级的,有等级的,慢慢向上提升的,都是修清净心,一个是圆顿法,一个是渐修的方法,净土宗是渐修的。但是我们晓得,净宗很特别、很殊胜,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它就平等了,四土三辈九品,它是平等法,这个不可思议,所以难信之法,深妙难修。可是深妙难修要换在净土里面也有可能成就,深妙禅难修,深妙的净宗一生可以能够修成,这是法门殊胜之处,诸佛赞叹之处。
第四是说「一切门禅」,什么叫一切门?「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故。」这个门是什么门?一切禅定都由这个门出的。你在这里要懂得,一切禅定就是一切法门,一切禅定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因为每个法门所修的都是禅定。皆由此门出,这个门是什么门?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你们想想看,看破、放下是不是?确实,真的是看破放下。我们很难得、很幸运,遇到这样的大善知识,他用这样简单的话让我们初学的人听到能理解。虽然理解,理解的当然不够透彻,这肯定的;不透彻没有关系,只要你肯做,你肯做就逐渐提升。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好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上去,从初发心到如来地。
这个法门,佛学里头的名词叫做大总持法门。那用佛经上的话应该怎么讲?佛经真有,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虽知道,你也是囫囵吞枣,也是了解不够深度。跟你一讲你都明白、都知道,佛家大总持法门就是鸟窠禅师告诉白居易的。唐朝时候在杭州,白居易是杭州太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杭州市的市长。鸟窠禅师就住在西湖,我还从那里去走过。为什么叫他鸟窠禅师?这个禅师住在树上,在树上搭了个小蓬,像鸟窝一样,所以大家叫他鸟窠禅师。白居易有一天到西湖去玩,碰上了,碰到他,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大意?你简简单单告诉我佛教是什么。禅师告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就哈哈大笑,他说这个话三岁小孩都道得,就是三岁小孩都说得出,有什么希奇?鸟窠禅师回了一句话,三岁小孩道得,三岁小孩会说,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一听愣住了,真的,八十老翁都做不到。
这个门就是一切禅定门,诸恶莫作,放下,众善奉行,虽行众善,要三轮体空,要放下,才能真正做到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清净平等觉现前,这是禅定。行善不能著行善的相,我做了多少好事,你还有这个相,禅没有了,那叫什么?修世间福。只要有「我」,你所做的一切好事是世间福报,那不是禅,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这个要知道,为什么?你的意不清净,心不清净。你还常常想著你做了多少好事,好事当然有好报,有福报,在哪里报?在六道里面报。大的好事,天报,天福;中等的好事,人间福报;再下的好事,饿鬼、畜生里面报,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做多少好事也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忘得一干二净,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才叫真正修行。见到好事,利益众生的,能帮助正法久住的,赶快做,毫不疑迟,全心全力。做了之后心里头痕迹都没有,什么都不求,念念就求生净土。我也不是拿这些功德来回向给净土,拿那些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还是著了相,能生净土,品位不高。如果做一切善事,相都不著,生净土品位高,为什么?你心地清净,你确实不染。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都要晓得用这个功夫。这叫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
第五个叫「善人禅,大善根之众生所共修故名。」这个真的,这是祖师禅,大善根的人。回过头来说,修净土念佛求往生的,是大善根众生。《弥陀经》上讲得好,善根福德因缘要不具足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就这三个,善根、福德、因缘。真的是大善根,为什么?大善根他相信,不是大善根,半信半疑。所以,念佛是无上深妙禅有道理,佛讲得太好了,太妙了,一丝毫不夸张,这是事实的真相。佛说话从来没有过分的,是真的,因为念佛往生的成就跟禅宗顿悟没有两样。所以对净宗真正相信,为什么?真正相信的人,他的表现一点没有勉强,自自然然的彻底放下,那叫真信。
在我们眼前距离我们不远的,倓虚法师给我们讲的他的同学锅漏匠。这个故事老法师在香港住了这么多年,讲多少次,常常挂在嘴里鼓励同学。那是大善根众生,不认识字,他怎么能成就?他尊师重道,老师讲的话百分之百的肯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你看老师教的方法多简单,你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就这么简单。他真的依教奉行,念了三年,你看看这个法门无拘无束,念累了就休息,也不管是白天晚上,这个都不要紧,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一起来赶快接著就念。
他也不是很多人共修,就孤家寡人一个,在温州乡下一个破庙里面,这个庙没有人住,谛闲法师让他住在那边念佛。因为他不认识字,又是四十多岁才出家,在寺庙里面什么佛事功课他都没有办法做,他学不会,是个粗人,乡下人,所以就教他这么一句。这对他很适合,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不难,一学就会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日夜不间断,三年,站著往生。谛闲法师欢喜,真的成就他了。对他的赞叹,说这个世间多少名山宝刹方丈住持、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都不如你!这个话真的,不是假的,确实不如。诸位再看看前年深圳的黄忠昌,就是锅漏匠一流的人物,我们现代你说哪个法师、大德能跟他相比?二年十个月,没有生病,预知时至,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叫大善根众生。所以,出世间上上大禅是念佛法门。禅宗里面的顿教,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叫祖师禅,是大善根人所共修,净土宗也是大善根众生所共修,不能轻视。
第六是「一切行禅」。什么叫一切行?「大乘之一切行法无不含摄」,就是它把大乘里面统统都包括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全都得到,你全都通达了。一行一切行,一悟一切悟,一觉一切觉,反过来,一迷一切迷,同样的道理。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信,所以信太难了。《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头学来的。惠能大师,我们从《坛经》上看,你细心去体会,不可思议。确实不认识字,听别人念经,不但一听意思完全懂,而且他听了之后那个经文他能记住,他跟人讲经说法能够引经据典,这个不可思议。
这就叫一切行禅,为什么?他开悟的时候两句话就解释了,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没有欠缺的,智慧本来具足的,记忆也是本来具足的,不接触的时候不知道,一接触就明了,什么障碍都没有。末后一句,「能生万法」,万法是自性生的,明心见性哪有不了解万法的道理?万法的总相是空相,阿罗汉都懂得。总相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最难理解的是什么?是万法种种差别相,就是别相。佛讲这三种智慧,一切智是了解总相,总相是万法皆空。别相呢?别相那是讲有。别相叫道种智,道是道理、理论,种是种种、无量无边,性相、理事、因果无量无边,没有一样不通,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样不能。这些全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所以见性,遍法界虚空界他统明了了,这叫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相,就这个意思,现在我们世间是成就究竟圆满的学问。
第七种叫「除恼禅」,恼是烦恼,「除灭众生之苦恼」。你要是得这个禅定,所有苦恼都没有了。真的像《心经》里面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这里讲的除恼禅,甚深智慧,「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都没有了。三苦、八苦,苦苦、坏苦、行苦,这是佛在教学的时候把无量无边的苦归纳成这几类,这些苦全都没有了,离苦得乐。佛能做到,世间法的教学没有法子,佛能做到,为什么?佛知道众生所有一切苦从哪里来的。苦是从迷惑事实真相而产生的,你对事实真相了解,苦就没有了。
就好像近代西方有些医生,真的有许多的病人一般的医生没有办法治疗,看到他的病束手无策,找这些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用什么方法?现在绝大多数是用催眠,深度催眠。让他自己说出过去生中,医生用录音机把他所说的录下来,医生问他,他就回答。回到过去世,再过去世,有人能够回到过去十几世,生生世世他叫什么名字,他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从事什么行业,怎么样生的,怎么样死的,一生当中遭遇什么灾难,统统说出来。把他这一生的病根找出来,然后他自己再一听,心情就很愉快,苦恼就没有了。这说明什么?迷就总是有苦恼,悟的时候就没有了,真相大白。治好很多人。
这些医生原本都是学科学的,都认为讲到过去生中都是很难以相信,这迷信,这是宗教的说法,现在全都相信了。肯定生命轮回、前世今生,肯定了冤冤相报,肯定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们相信了。而且现在这种治疗的方式愈来愈普遍,因为它产生真正的效果。这种方法临床实验不是一个人,现在在这个世间,西方总有几千个医生都用这种方法,不是一个人用的。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就变成科学了,通过实验证明人真有轮回、真有报应,因果教育。因果教育在过去,我们可以说一百年之前,在东方非常盛行,自古以来祖先就教导,很少人不相信,规范了人心。一般人知道因果报应,所以无论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他都会想到因果报应。所以处事待人接物就会小心谨慎,会想到我怎么对人将来我要遭什么果报,自然不会起恶念,不会有恶言,不会有恶的行为。
现在因果教育没有了,我们非常感谢西方这些心理医生,总是用科学方法把这桩事情证明了。而且现在有大量的报告在市面上流通,他们写了很多书,翻成世界许多不同文字的版本。我听说美国魏斯博士的四本书(四本报告),翻译成三十多种不同文字的版本,在全世界大量流通。我们本来想请他到此地来做一次讲演,时间排不出来,忙得不亦乐乎。这是真正有说服力的,你不能不相信,你要不相信的话,他也可以拿你做实验。给你做深度催眠,让你说明你自己过去世,说出来之后再查证,能查到,你过去是在什么地方投生的,特别是在人间的话,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什么时候人,住在什么地方,去查,真能查得到,一点都不假。所以这是诸法实相,现在人迷失了,不相信,不相信不是没有,不相信还是有,到以后果报现前,你后悔莫及。
有很多事情确实是在我们眼前,我们看了之后要记在心上,要防止自己犯这个过失。在过去我父亲有个同学,也是我祖父的学生,他在年轻的时候从军,抗战期间他当师长,战后他当军长,官阶很高。做官的时候前呼后拥,从前做官跟现在做官不一样,真的威风,家里面佣人十几个。国共战争之后他到台湾,到台湾就没有工作了,年岁也大了。在台湾好像做过那时候是中部的防卫区的司令官,以后退下来,退下来之后就没有人去看他了。我们是世交,晚辈,去看看他。住在一个克难村,夫妻两个,他没有小孩,每天早晨自己提个菜篮到菜市场买菜。我看到这个现象,这是活生生的对我们的教育。我学佛之后出家了,他也很赞叹,好!这条路子好。老年的时候孤苦伶仃,当年得志的时候不知道修福,如果你对待你的部下、对待你的朋友像兄弟姊妹一样那么爱护,你虽然退下来,还有很多人会照顾你,会来看你。人都是一个情,施恩就有报恩的人,不懂得布施恩惠,晚年就会很可怜。纵然有钱,物质生活不缺乏,精神生活没有。
我们在国外看到外国的养老院,特别是澳洲,澳洲的老人福利事业,我所看到许多国家地区,不能跟澳洲比,澳洲做得好,但是精神生活痛苦。老人每天吃饱之后没有事情,坐在那里晒太阳,没有人理他。我们有时候看到跟他打个招呼笑笑,他高兴得不得了,就得到很大的安慰。现在全世界人口老化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人的养老是子孙的责任,尽孝道,所以中国古时候,晚年是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时期,享福。儿童的时候不是享福,外国是儿童享福,儿童的天堂,老年人的坟墓。中国人不是,中国是儿童的时代是严加管教,奠定德行的基础,那就是伦理、道德、因果都在少年的时候奠定基础;中年的时候造福,为社会、为大众造福;晚年享福。你不能为社会、为大众造福,你哪里来的享福,不可能。中国人读书明理,知道奉献给社会,真正知道为众生服务,确实做到牺牲奉献,所以他晚年快乐。不但子孙孝顺,社会大众都尊敬,社会大众都爱戴。
孔夫子是个好例子,夫子积的是大德,大德是什么?教化众生。你看他后世子子孙孙在社会上享他老人家的余福,一直到现在,夫子的子孙走到任何地方都受人尊敬。孔德成到旧金山,受到旧金山政府特别的礼遇,听说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你就想到积福。印光大师常常赞叹的范仲淹,我们看范仲淹的传记,一生为国、为民、为众生,不为自己,赢得整个社会对他的赞叹。范家世世代代都出贤人,在江苏、浙江这一带提起范家,大家现在还是肃然起敬。所以,人在世间要跟一切众生结好缘、结善缘,这个重要。
佛门里面特别重视结法缘,我们在台中学教,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结法缘,如果不结法缘,即使你将来成佛,你讲经说法没人听,为什么?没有缘。缘要怎么结?我们那时候非常清寒,自己的生活,一个人生活都很难维持,哪有财力跟人结缘?老师给我们说结缘不需要用钱,怎么结?老师每个星期讲一次经,星期三,对大众,他叫我们这些学生在门口接待听众。来听经的人,笑脸相迎,带著他,引导他,给他找个座位坐下来,这都是结缘。我们才恍然大悟,不要用钱的,笑脸迎人,让人家欢欢喜喜,感觉到宾至如归,这个地方的招待很亲切、很真诚,将来你的法缘就好。老师还教我们,如果能有一点钱,买一包花生米,来的时候一个人抓个几粒,这都是结缘的方式,我们才知道。花生米要买剥了皮的,不要让他在讲堂里面有垃圾,都要想到,一些糖果都可以。我们这才懂得怎么样结缘,养成一种结缘的观念,时时刻刻想到那些听众,照顾这些听众,无论什么时候来我们都会亲切接待,他需要什么我们都会帮助他,听众到慈光图书馆就像到家里一样,这是老师教我们的。所以以后我们自己出来弘法,法缘殊胜,就这么来的;老师如果要不提醒、不教,我们把这个事情就疏忽掉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法。所以这是灭众生苦。
第八个「此世他世乐禅,能使众生悉得二世乐」,这一生离苦得乐,来生还是离苦得乐。这个二世不是就是讲两世,为什么?你到来生的时候,来生就变成今世,又有个来生,所以这个二世是永远不会间断的,能使众生生生世世得乐,这不是容易事情。真正令一切众生生生世世得乐,是要他真的开悟,真的证果。小乘证须陀洹果,大乘能证得,像《华严》是圆教,真正能够证得初信位的菩萨,那他生生世世离苦得乐。如果这一生当中不能证得,求生净土,往生净土跟证得圣果没有两样;不但没有两样,真的,比一般证圣果还要殊胜,永远、究竟的离苦得乐。
最后一条「清净净禅」,这有两个净字,「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净报,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重曰净」,所以它有两个净,清净净禅。惑是无明,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业是造作,造作就是分别执著,诸位要晓得,分别执著是造作,是业,惑是迷惑,起心动念是迷惑。断尽了,这是什么境界?这是法身菩萨,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他得的是大菩提的净报,清净报土。在一般大乘里面讲,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他到这里去了,他不在十法界,这个真的叫清净了。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还不能说真的清净,为什么?他的无明烦恼一品都没有断,只是断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还在。无明烦恼断掉了,无明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我们《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无明烦恼断掉才真的清净,证法身,生报土,清净的实报庄严土,这叫清净。
清净有清净的相,如果他还有清净相,有这个念头,他有没有证实报庄严土?没有。他有清净的相,有清净的感触、感受,给诸位说,这在十法界,十法界的人有清净的相、有清净的感受。妄想断掉了,清净的感受是妄想,清净的相也是妄想,这个东西断掉之后,那真的是实报庄严土,脱离十法界。他们清净心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哪有什么感受?哪有什么清净不清净,还会有这个念头?没有这个念头。清净的相、清净的感受都不可得。所以这个叫清净净禅,这是真清净,究竟清净。十法界里面讲的清净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他还有清净的感受。
所以《地持经》说的九种都是出世间上上禅,出世间上上禅,我们一回头观照我们的净土,净土跟这个九种大禅都能够相应。这个法门,我们读了之后就能够肯定,深信不疑,世尊在《大集经》上讲的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我们就懂得,一点都不怀疑。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我们还是看寂静光,这是禅定的氛围,虽然只有八句偈颂,我们也学了不少。对於佛法里面讲的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最简单的区别,修禅定没有能够真正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世间禅;因为执著没有放下就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是世间。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四禅八定,就是执著没有放下。定功现前的时候,执著是暂时伏住,就是经教里面所讲的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这是舍受。在禅定当中,定功现前的时候,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是舍受。可是定功一失掉,我们讲出定,入定的时候有,一出定,身还是有苦乐,心还是有忧喜,这个禅就叫世间禅。实在讲这个功夫也算不错了,很希有难得。
出世间禅一定是执著放下、分别放下了,这在什么境界?这不是在六道,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在四圣法界,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如果能把妄想放下,这叫出世间上上禅。出世间的禅定就是超越六道,出世间上上禅是超越十法界,这大家就很好懂,很容易懂得。由此可知,我们念佛如果真的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什么禅?出世间上上禅,为什么?他超越十法界,不只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讲,念佛是无上深妙禅,一点都不错。
念佛人虽然是暂时伏住烦恼习气,叫带业往生,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暂时伏住烦恼习气,为什么?在平常,就是日常生活当中要练,就是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你的烦恼习气它起作用,它伏不住,不要太认真。做的事情不如法,不太过分就行,纵然有一点小的损害,不严重可以,就不要去计较。从这里去练,这叫练自己的禅功。「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是禅,六祖所说的就是《金刚经》上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用现在的话来说,外不受外面境界影响,里面烦恼习气不生。烦恼是现行,很不高兴;习气是什么?虽不现行,心里还是不高兴,心里能忍住,外表还是很平和,这是习气还没断。习气要是断掉,内外一如,那就是功夫到家了。有那样的功夫,念佛往生就靠得住。
所以,外面人事物小小一点刺激就不能忍受,这个自己要提高警觉,往生没把握。我们今天求往生是这一生第一桩大事。大的、严重的冲击,这等於说都是考试,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刻刻都在考试,看能不能通过。关关都通过,好。用这种心态来学习,你才真正能体会到这个世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都来考验我,都来帮助我提升,都来帮助我消业。感恩的心生起来,忏悔的心生起来,修学功夫才得力,道业才有长进。
我们在《地持经》看到九种大禅,这九种大禅就是出世间上上禅,你看它怎么讲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学习。第一个叫「自性禅,所修之禅,观心实相,於外不求,故名自性」,这个实在就是六祖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所以这叫自性本定。实在说一切众生的自性就是这样的,这是性定,这个禅有没有修的?没有修,它本来就是。而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禅也没有了;不是没有,它不起作用。祖师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现在动摇得太厉害,这个动摇是念头生念头灭。前念灭后念就生,从早到晚你说有多少个念头,你没办法计算。念头的生灭太快,真的就像煮开的水一样,水泡的起灭,止不住。
可是你要晓得,本来一个念头都没有,那是真心,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没有念头的时候是本无动摇,真心不动,一动就叫做一念不觉,你现在能体会到吗?就是一个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下面接著又是一个一念不觉,这个一念跟上念有没有关系?给诸位说,没有关系。你能听得懂吗?如果要听不懂,是很难懂,我们还用电影底片做比喻,你就容易体会。电影在放映机里面,那个软片在转动,一个念头就是一张,它那是幻灯片,就是一张幻灯片。前面一张幻灯片跟后面一张幻灯片有没有关系?一张幻灯片就是一念,前一念的生灭,前一念灭了后一念就生,后一念灭了底下又一个念生了,你懂得吧?这一念。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看花了,迷在里面,念念生灭,每个念念都是一念,你能从这个地方体验出来,你就有一点觉悟了。所以是一念顿现,这个世界一念顿现。
这个世界里面,花花世界,形形色色,森罗万象,无量无边,怎么会有这个情形?觉悟的人知道,无量无边的森罗万象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现相就是现这个相,一念灭的时候相就没有了。所以《证道歌》里头两句话讲得太妙了,「梦里明明有六趣」,你们想想作梦,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的境界有没有先后?你想想看,细心去想,细心就是观,你观想,是不是一时顿现?那个一时时间是非常短,我们讲万分之一秒,很短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我们在讲席给诸位报告说得很清楚,《仁王经》上的说法是世尊的方便说,从方便你就能够体会到真实,真实比这个速度还快,不知道快多少倍。方便说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一时顿现,本来就是这样子。你不研究、不要分别,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一研究、一分别,坏了,你什么都不知道了。可是我们凡夫迷得太久,养成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要去研究、要去分别,愈研究、愈分别,距离事实真相就愈来愈远。那就是说明什么?迷得愈来愈深,愈来愈严重。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要了,恍然大悟,妙诀就在此地。
所以修行,佛家讲的修,关键就在禅定。世间禅定能够突破六道轮回里面的空间维次,六道之外他不行,六道里面空间维次能突破。如果真的把执著断掉,六道外面的空间维次你就发现,你就超越六道。所以佛、道,高级的儒也不例外,教我们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就是。《地持经》里面讲「所修之禅,观心实相」,实相就是真相,真相不能研究,研究就变成妄想,因为研究是妄心。真心是不动,如如不动是真心,动摇就不是真心,染污的不是真心,生灭的不是真心。六祖所悟的这几句话你细细去观。
真心清净,一丝毫染著没有,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灭,真心永远没有动摇,对於真心讲了这三句,对於万法讲了两句,一个是「本自具足」、一个是「能生万法」。我们要把这个境界看作梦境,这作梦,梦里面所有的现相,你每天都作梦,梦醒之后你观,不要想,观梦中境界怎么来的、怎么生的、怎么灭的。梦中许多的变化,不就跟这个世间差不多吗?一醒来之后,什么都没有了。迷的时候有,觉悟的时候没有,睡觉是昏迷,觉了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为什么去研究它?完全是个幻相,你去研究它,你去分析它,怎么分析都是一场空。实相是什么?实相是一切法的实相,「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实相。
你去研究宇宙这些现象,你看多少人研究,你到图书馆里看看,多少书都在研究这个东西,都讲这个东西。如果在佛门里面真正是个修行人,他这一看,说老实话,连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大藏经》是什么?垃圾。所以佛讲经,当年在世讲经的时候,痕迹都没有,他没有教材,他没有书本,什么都没有。这个示现,你看这意义多深。细心去观察我们会明白、会觉悟,明白、觉悟就是看破,看破之后才肯放下。就是我不再研究,我不再分别,我不再执著,那好了,你马上一转变就是菩萨,超越声闻、缘觉。
所以祖师大德教我们读经用什么心去读?用观心实相去读,那是修行,那是修禅,是修无上深妙禅。恭恭敬敬的读,这是戒,恭敬是持戒,一心专注是修定,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字字清楚,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念的时候不起一个妄念,这叫修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这是修根本智。那个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圆满,用读经的方法同时圆满具足戒定慧三学,般若无知。起作用呢?起作用无所不知。这是用读经的方法修出世间上上禅。
我们净宗也是用这个方法,但是这一定要拿著经本对照著去念。还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是持名,持名也是出世间上上禅。但是你持名念佛不是,你那个是世间禅,是世间禅没学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修禅定的时候至少,譬如我念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初学的人念一遍大概两个小时,念得很熟的人念一遍大概四十五分钟、五十分钟,念得很熟的。念一遍,最重要的,不能有一个杂念,那你戒定慧三学真的是在那里修,念一遍修个四、五十分钟,清净心得到,清净平等觉现前。天天不间断,天天能够念个五遍、六遍,不间断,三年,虽然你的分别执著没断,世间禅定成就了;用这个功夫求生极乐世界够了,生凡圣同居土,决定得生,品位高下那在你功夫的浅深。这用在念佛上。
真正的出世间上上禅,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舍掉,那你就晓得,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在世那个时代,能做到的也不过四十三个人,我们相信跟六祖大师学习的至少是几十万人,几十万人里面只有四十三个人成就。同样用功夫,有人得出世间上上禅,也有人得出世间禅,得出世间禅我们相信人数就多了,得世间禅人数就更多。真的,得世间禅就像经上记载的,人不计其数。这是禅定三个等级,我们一定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门道无量无边,方法不同,可是目标、方向完全相同,目标是开智慧,方法都是修禅定。我们净宗虽然讲的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门余大道,但是方向跟目标还是相同,方向跟目标不相同那就不是佛法,这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自性禅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是性定,自性定。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一切禅」,一切禅是什么意思?「能得自行化他一切之功德,故名一切。」前面头一条是自性本自具足的,第二条这个修行跟自性相应,跟自性什么相应?跟自性清净相应,跟自性平等相应。给诸位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就是平等,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是平等,有生有灭就不平等,没有生灭。一切经里面讲的大般涅盘的境界与这个相应,与本自具足相应,与本无动摇相应,与能生万法相应,这就是能得自行化他一切之功德。相应,功德就现前,功是功夫,相应是功夫。本自具足的就是《华严》里面讲的如来智慧德相现前,这个现前是德。我们从哪里看?从释迦牟尼佛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性德现前,那是自性本有的,本自具足的统统现前。你看他讲的,无量智慧,身还带表演,做出来给你看,这是能力,德行、德能、相好,不统统都看到了吗?
在中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一丝毫差别没有的是六祖惠能大师的示现。你看他是不是得到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他真得到了,怎么得到?他自性本来具足的。真正跟世尊常常在经教里面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证明,释迦牟尼佛跟惠能大师做出来了,在三转法轮里面这叫作证转。本自具足,你细心去观察他,他真的没有一样欠缺,我们讲智慧、道德,能力就是善巧,方便,相好是福报,没有一样欠缺。偶尔有时候欠缺,那是什么?那是众生福薄,跟如来果地上自受用的毫不相关,众生福薄。所以世尊现身现丈六之身,劣应身,随心应量。六祖在中国所现的身相,比释迦牟尼佛当年所示现的身相又要差一等,不是他不能现像佛那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他不能现,众生没有这个福。所以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自己没有意思,总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哪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意思就是六道凡夫,才有自己的意思。
我们学,学到什么时候没有自己的意思,那你就真的是菩萨,你是真菩萨,你不是相似菩萨;天台大师讲菩萨有相似位、有观行位、有名字位,你不是这其中,你是真菩萨。无论是你自己修行,自己修行没有别的,是不断向上提升,化他是永远无止境的帮助众生觉悟,他只要觉悟了他就知道自己怎样提升。他不会想方法提升自己,他还在迷,他还没有觉悟。虽没有觉悟,佛不舍弃他,佛在旁边看著,常常照顾他。所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很多人说,佛菩萨虽然这么说,佛菩萨从来没有照顾我。不是佛菩萨没有照顾你,是你拒绝佛菩萨照顾你,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你不信!
信的标准是依教修行,我懂得多少我就会做多少,那就是真信。这是从前李老师给我说的,佛家信的标准是在这上建立的。我受了三皈,我知道皈依佛是觉而不迷,我就真正求觉,放下迷惑,这是你真干,你真做到,这真的皈依了。做了皈依的形式,日常生活当中依旧是迷而不觉,晓不晓得自己迷?晓得,晓得不肯回头,这什么?这不信。皈依法,正而不邪,晓不晓得?晓得,可是自己依旧是邪知邪见,不肯求正知见。求正觉难,求正知见就容易多了,正知见在哪里?在佛经里头,佛经是佛菩萨的知见,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正知正见。皈依僧,僧是清净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的六根在六尘里面严重的污染,眼见,见到顺意思的,贪爱的心生起来,不合自己意思,瞋恚念头马上生起来,严重污染。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你想想哪一样不是如此?这叫没有皈依。这是入佛门首先跟你说的,没做到。所以我们虽受了三皈仪式,甚至於出家了,出家到一辈子,到死了,迷邪染都还没有舍掉。这就是李老师讲,到死都还不信,你不要把信佛两个字看浅了。这是老人家慈悲,特别提示我,印象深刻,指著我的鼻子说了好多声,「你要相信,你要相信」,这是叫你一生永远不能忘记。
第三「难禅」,什么叫难禅?「深妙难修之禅,故名为难」,这是真的,确实深、妙、难修。我们刚才所说的,不说别的,就说三皈依,你就晓得深妙难修。最难的是第一条,「皈依佛,觉而不迷」,这是最难,那是上上根人,我们没有办法,走这个路走不通。觉而不迷我们一般讲那是性宗,是禅宗;正而不邪,那是教下,像华严、天台、三论、唯识,那就是讲正而不邪,这个比较容易。为什么?有很多经书,有很多层次,像念书一样,它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慢慢向上提升。第三个门就是清净心,专修清净心,这有两个宗,密宗跟净土宗。这两个宗虽然都修清净心,净土宗容易,密宗难。难在什么地方?净土宗是远离染污修清净心,密宗是不离染污修清净心,所以它修成功夫比净土宗高,高太多了;修不成?修不成就一点不如净土宗。就好像我们住大楼,我们这是十一层,他有本事从下面一步就跳上来,就到十一层。没有这个本事的人,走楼梯,慢慢也能走上来。可是那个跳上来的,要是没有这个功夫,一下摔下去就摔死了,靠得住吗?这个比喻诸位好懂。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不能修密,你有这个能力可以。
但是经教里佛告诉我们,密宗是上上乘佛法,一定要修,不修不能成佛。到什么时候修?真正开始修这个功夫是初地菩萨,你想想看。为什么?初地菩萨心清净,很清净了,在染污里头他也没有关系,他也不染,他不需要离开染污。你想想看,净土宗我们的祖师印光大师,他的关房里面什么都没有,就供一尊小佛像,阿弥陀佛像,一对蜡台,我去看过,一对蜡台,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一个香炉,一杯供水,什么都没有,这个样子修清净心。你看看密宗,你到西藏布达拉宫去看看,那个里面上师居住的地方富丽堂皇,都是金银七宝。为什么?他不舍,得清净心;换句话说,心地清净,一丝毫贪恋都没有,这两个对比你就知道了。他一切不离,得清净,那个清净比离相得清净要高深得很多。一般净宗的,要是在那个场合当中有的时候还动心,一动心七情五欲就起现行,功夫完全毁掉了。
所以净土宗到什么时候修密,就是说一切可以随缘,不需要离一切染污?理一心不乱,事一心还不行,理一心不乱。所以密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道理你要懂。从前章嘉大师教我,他教我的时候都是从显教,要从这里打基础。没有深厚显教的基础,你学密,不能成佛就堕地狱,没有中间的路子,一个是成佛,一个是堕地狱;修成功了,成佛,修不成功,堕地狱,没有当中的路子。不像净土宗,净土宗一个阶层一个阶层的逐渐往上提升。净土宗跟密宗就好比禅宗里面的如来禅跟祖师禅,密宗是祖师禅,净土宗是如来禅。如来禅是有阶级的,有等级的,慢慢向上提升的,都是修清净心,一个是圆顿法,一个是渐修的方法,净土宗是渐修的。但是我们晓得,净宗很特别、很殊胜,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它就平等了,四土三辈九品,它是平等法,这个不可思议,所以难信之法,深妙难修。可是深妙难修要换在净土里面也有可能成就,深妙禅难修,深妙的净宗一生可以能够修成,这是法门殊胜之处,诸佛赞叹之处。
第四是说「一切门禅」,什么叫一切门?「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故。」这个门是什么门?一切禅定都由这个门出的。你在这里要懂得,一切禅定就是一切法门,一切禅定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因为每个法门所修的都是禅定。皆由此门出,这个门是什么门?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你们想想看,看破、放下是不是?确实,真的是看破放下。我们很难得、很幸运,遇到这样的大善知识,他用这样简单的话让我们初学的人听到能理解。虽然理解,理解的当然不够透彻,这肯定的;不透彻没有关系,只要你肯做,你肯做就逐渐提升。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好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上去,从初发心到如来地。
这个法门,佛学里头的名词叫做大总持法门。那用佛经上的话应该怎么讲?佛经真有,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虽知道,你也是囫囵吞枣,也是了解不够深度。跟你一讲你都明白、都知道,佛家大总持法门就是鸟窠禅师告诉白居易的。唐朝时候在杭州,白居易是杭州太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杭州市的市长。鸟窠禅师就住在西湖,我还从那里去走过。为什么叫他鸟窠禅师?这个禅师住在树上,在树上搭了个小蓬,像鸟窝一样,所以大家叫他鸟窠禅师。白居易有一天到西湖去玩,碰上了,碰到他,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大意?你简简单单告诉我佛教是什么。禅师告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就哈哈大笑,他说这个话三岁小孩都道得,就是三岁小孩都说得出,有什么希奇?鸟窠禅师回了一句话,三岁小孩道得,三岁小孩会说,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一听愣住了,真的,八十老翁都做不到。
这个门就是一切禅定门,诸恶莫作,放下,众善奉行,虽行众善,要三轮体空,要放下,才能真正做到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清净平等觉现前,这是禅定。行善不能著行善的相,我做了多少好事,你还有这个相,禅没有了,那叫什么?修世间福。只要有「我」,你所做的一切好事是世间福报,那不是禅,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这个要知道,为什么?你的意不清净,心不清净。你还常常想著你做了多少好事,好事当然有好报,有福报,在哪里报?在六道里面报。大的好事,天报,天福;中等的好事,人间福报;再下的好事,饿鬼、畜生里面报,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做多少好事也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忘得一干二净,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才叫真正修行。见到好事,利益众生的,能帮助正法久住的,赶快做,毫不疑迟,全心全力。做了之后心里头痕迹都没有,什么都不求,念念就求生净土。我也不是拿这些功德来回向给净土,拿那些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还是著了相,能生净土,品位不高。如果做一切善事,相都不著,生净土品位高,为什么?你心地清净,你确实不染。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都要晓得用这个功夫。这叫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
第五个叫「善人禅,大善根之众生所共修故名。」这个真的,这是祖师禅,大善根的人。回过头来说,修净土念佛求往生的,是大善根众生。《弥陀经》上讲得好,善根福德因缘要不具足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就这三个,善根、福德、因缘。真的是大善根,为什么?大善根他相信,不是大善根,半信半疑。所以,念佛是无上深妙禅有道理,佛讲得太好了,太妙了,一丝毫不夸张,这是事实的真相。佛说话从来没有过分的,是真的,因为念佛往生的成就跟禅宗顿悟没有两样。所以对净宗真正相信,为什么?真正相信的人,他的表现一点没有勉强,自自然然的彻底放下,那叫真信。
在我们眼前距离我们不远的,倓虚法师给我们讲的他的同学锅漏匠。这个故事老法师在香港住了这么多年,讲多少次,常常挂在嘴里鼓励同学。那是大善根众生,不认识字,他怎么能成就?他尊师重道,老师讲的话百分之百的肯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你看老师教的方法多简单,你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就这么简单。他真的依教奉行,念了三年,你看看这个法门无拘无束,念累了就休息,也不管是白天晚上,这个都不要紧,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一起来赶快接著就念。
他也不是很多人共修,就孤家寡人一个,在温州乡下一个破庙里面,这个庙没有人住,谛闲法师让他住在那边念佛。因为他不认识字,又是四十多岁才出家,在寺庙里面什么佛事功课他都没有办法做,他学不会,是个粗人,乡下人,所以就教他这么一句。这对他很适合,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不难,一学就会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日夜不间断,三年,站著往生。谛闲法师欢喜,真的成就他了。对他的赞叹,说这个世间多少名山宝刹方丈住持、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都不如你!这个话真的,不是假的,确实不如。诸位再看看前年深圳的黄忠昌,就是锅漏匠一流的人物,我们现代你说哪个法师、大德能跟他相比?二年十个月,没有生病,预知时至,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叫大善根众生。所以,出世间上上大禅是念佛法门。禅宗里面的顿教,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叫祖师禅,是大善根人所共修,净土宗也是大善根众生所共修,不能轻视。
第六是「一切行禅」。什么叫一切行?「大乘之一切行法无不含摄」,就是它把大乘里面统统都包括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全都得到,你全都通达了。一行一切行,一悟一切悟,一觉一切觉,反过来,一迷一切迷,同样的道理。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信,所以信太难了。《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头学来的。惠能大师,我们从《坛经》上看,你细心去体会,不可思议。确实不认识字,听别人念经,不但一听意思完全懂,而且他听了之后那个经文他能记住,他跟人讲经说法能够引经据典,这个不可思议。
这就叫一切行禅,为什么?他开悟的时候两句话就解释了,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没有欠缺的,智慧本来具足的,记忆也是本来具足的,不接触的时候不知道,一接触就明了,什么障碍都没有。末后一句,「能生万法」,万法是自性生的,明心见性哪有不了解万法的道理?万法的总相是空相,阿罗汉都懂得。总相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最难理解的是什么?是万法种种差别相,就是别相。佛讲这三种智慧,一切智是了解总相,总相是万法皆空。别相呢?别相那是讲有。别相叫道种智,道是道理、理论,种是种种、无量无边,性相、理事、因果无量无边,没有一样不通,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样不能。这些全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所以见性,遍法界虚空界他统明了了,这叫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相,就这个意思,现在我们世间是成就究竟圆满的学问。
第七种叫「除恼禅」,恼是烦恼,「除灭众生之苦恼」。你要是得这个禅定,所有苦恼都没有了。真的像《心经》里面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这里讲的除恼禅,甚深智慧,「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都没有了。三苦、八苦,苦苦、坏苦、行苦,这是佛在教学的时候把无量无边的苦归纳成这几类,这些苦全都没有了,离苦得乐。佛能做到,世间法的教学没有法子,佛能做到,为什么?佛知道众生所有一切苦从哪里来的。苦是从迷惑事实真相而产生的,你对事实真相了解,苦就没有了。
就好像近代西方有些医生,真的有许多的病人一般的医生没有办法治疗,看到他的病束手无策,找这些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用什么方法?现在绝大多数是用催眠,深度催眠。让他自己说出过去生中,医生用录音机把他所说的录下来,医生问他,他就回答。回到过去世,再过去世,有人能够回到过去十几世,生生世世他叫什么名字,他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从事什么行业,怎么样生的,怎么样死的,一生当中遭遇什么灾难,统统说出来。把他这一生的病根找出来,然后他自己再一听,心情就很愉快,苦恼就没有了。这说明什么?迷就总是有苦恼,悟的时候就没有了,真相大白。治好很多人。
这些医生原本都是学科学的,都认为讲到过去生中都是很难以相信,这迷信,这是宗教的说法,现在全都相信了。肯定生命轮回、前世今生,肯定了冤冤相报,肯定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们相信了。而且现在这种治疗的方式愈来愈普遍,因为它产生真正的效果。这种方法临床实验不是一个人,现在在这个世间,西方总有几千个医生都用这种方法,不是一个人用的。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就变成科学了,通过实验证明人真有轮回、真有报应,因果教育。因果教育在过去,我们可以说一百年之前,在东方非常盛行,自古以来祖先就教导,很少人不相信,规范了人心。一般人知道因果报应,所以无论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他都会想到因果报应。所以处事待人接物就会小心谨慎,会想到我怎么对人将来我要遭什么果报,自然不会起恶念,不会有恶言,不会有恶的行为。
现在因果教育没有了,我们非常感谢西方这些心理医生,总是用科学方法把这桩事情证明了。而且现在有大量的报告在市面上流通,他们写了很多书,翻成世界许多不同文字的版本。我听说美国魏斯博士的四本书(四本报告),翻译成三十多种不同文字的版本,在全世界大量流通。我们本来想请他到此地来做一次讲演,时间排不出来,忙得不亦乐乎。这是真正有说服力的,你不能不相信,你要不相信的话,他也可以拿你做实验。给你做深度催眠,让你说明你自己过去世,说出来之后再查证,能查到,你过去是在什么地方投生的,特别是在人间的话,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什么时候人,住在什么地方,去查,真能查得到,一点都不假。所以这是诸法实相,现在人迷失了,不相信,不相信不是没有,不相信还是有,到以后果报现前,你后悔莫及。
有很多事情确实是在我们眼前,我们看了之后要记在心上,要防止自己犯这个过失。在过去我父亲有个同学,也是我祖父的学生,他在年轻的时候从军,抗战期间他当师长,战后他当军长,官阶很高。做官的时候前呼后拥,从前做官跟现在做官不一样,真的威风,家里面佣人十几个。国共战争之后他到台湾,到台湾就没有工作了,年岁也大了。在台湾好像做过那时候是中部的防卫区的司令官,以后退下来,退下来之后就没有人去看他了。我们是世交,晚辈,去看看他。住在一个克难村,夫妻两个,他没有小孩,每天早晨自己提个菜篮到菜市场买菜。我看到这个现象,这是活生生的对我们的教育。我学佛之后出家了,他也很赞叹,好!这条路子好。老年的时候孤苦伶仃,当年得志的时候不知道修福,如果你对待你的部下、对待你的朋友像兄弟姊妹一样那么爱护,你虽然退下来,还有很多人会照顾你,会来看你。人都是一个情,施恩就有报恩的人,不懂得布施恩惠,晚年就会很可怜。纵然有钱,物质生活不缺乏,精神生活没有。
我们在国外看到外国的养老院,特别是澳洲,澳洲的老人福利事业,我所看到许多国家地区,不能跟澳洲比,澳洲做得好,但是精神生活痛苦。老人每天吃饱之后没有事情,坐在那里晒太阳,没有人理他。我们有时候看到跟他打个招呼笑笑,他高兴得不得了,就得到很大的安慰。现在全世界人口老化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人的养老是子孙的责任,尽孝道,所以中国古时候,晚年是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时期,享福。儿童的时候不是享福,外国是儿童享福,儿童的天堂,老年人的坟墓。中国人不是,中国是儿童的时代是严加管教,奠定德行的基础,那就是伦理、道德、因果都在少年的时候奠定基础;中年的时候造福,为社会、为大众造福;晚年享福。你不能为社会、为大众造福,你哪里来的享福,不可能。中国人读书明理,知道奉献给社会,真正知道为众生服务,确实做到牺牲奉献,所以他晚年快乐。不但子孙孝顺,社会大众都尊敬,社会大众都爱戴。
孔夫子是个好例子,夫子积的是大德,大德是什么?教化众生。你看他后世子子孙孙在社会上享他老人家的余福,一直到现在,夫子的子孙走到任何地方都受人尊敬。孔德成到旧金山,受到旧金山政府特别的礼遇,听说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你就想到积福。印光大师常常赞叹的范仲淹,我们看范仲淹的传记,一生为国、为民、为众生,不为自己,赢得整个社会对他的赞叹。范家世世代代都出贤人,在江苏、浙江这一带提起范家,大家现在还是肃然起敬。所以,人在世间要跟一切众生结好缘、结善缘,这个重要。
佛门里面特别重视结法缘,我们在台中学教,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结法缘,如果不结法缘,即使你将来成佛,你讲经说法没人听,为什么?没有缘。缘要怎么结?我们那时候非常清寒,自己的生活,一个人生活都很难维持,哪有财力跟人结缘?老师给我们说结缘不需要用钱,怎么结?老师每个星期讲一次经,星期三,对大众,他叫我们这些学生在门口接待听众。来听经的人,笑脸相迎,带著他,引导他,给他找个座位坐下来,这都是结缘。我们才恍然大悟,不要用钱的,笑脸迎人,让人家欢欢喜喜,感觉到宾至如归,这个地方的招待很亲切、很真诚,将来你的法缘就好。老师还教我们,如果能有一点钱,买一包花生米,来的时候一个人抓个几粒,这都是结缘的方式,我们才知道。花生米要买剥了皮的,不要让他在讲堂里面有垃圾,都要想到,一些糖果都可以。我们这才懂得怎么样结缘,养成一种结缘的观念,时时刻刻想到那些听众,照顾这些听众,无论什么时候来我们都会亲切接待,他需要什么我们都会帮助他,听众到慈光图书馆就像到家里一样,这是老师教我们的。所以以后我们自己出来弘法,法缘殊胜,就这么来的;老师如果要不提醒、不教,我们把这个事情就疏忽掉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法。所以这是灭众生苦。
第八个「此世他世乐禅,能使众生悉得二世乐」,这一生离苦得乐,来生还是离苦得乐。这个二世不是就是讲两世,为什么?你到来生的时候,来生就变成今世,又有个来生,所以这个二世是永远不会间断的,能使众生生生世世得乐,这不是容易事情。真正令一切众生生生世世得乐,是要他真的开悟,真的证果。小乘证须陀洹果,大乘能证得,像《华严》是圆教,真正能够证得初信位的菩萨,那他生生世世离苦得乐。如果这一生当中不能证得,求生净土,往生净土跟证得圣果没有两样;不但没有两样,真的,比一般证圣果还要殊胜,永远、究竟的离苦得乐。
最后一条「清净净禅」,这有两个净字,「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净报,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重曰净」,所以它有两个净,清净净禅。惑是无明,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业是造作,造作就是分别执著,诸位要晓得,分别执著是造作,是业,惑是迷惑,起心动念是迷惑。断尽了,这是什么境界?这是法身菩萨,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他得的是大菩提的净报,清净报土。在一般大乘里面讲,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他到这里去了,他不在十法界,这个真的叫清净了。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还不能说真的清净,为什么?他的无明烦恼一品都没有断,只是断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还在。无明烦恼断掉了,无明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我们《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无明烦恼断掉才真的清净,证法身,生报土,清净的实报庄严土,这叫清净。
清净有清净的相,如果他还有清净相,有这个念头,他有没有证实报庄严土?没有。他有清净的相,有清净的感触、感受,给诸位说,这在十法界,十法界的人有清净的相、有清净的感受。妄想断掉了,清净的感受是妄想,清净的相也是妄想,这个东西断掉之后,那真的是实报庄严土,脱离十法界。他们清净心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哪有什么感受?哪有什么清净不清净,还会有这个念头?没有这个念头。清净的相、清净的感受都不可得。所以这个叫清净净禅,这是真清净,究竟清净。十法界里面讲的清净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他还有清净的感受。
所以《地持经》说的九种都是出世间上上禅,出世间上上禅,我们一回头观照我们的净土,净土跟这个九种大禅都能够相应。这个法门,我们读了之后就能够肯定,深信不疑,世尊在《大集经》上讲的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我们就懂得,一点都不怀疑。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