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逆境缘 心平气和—忍严光忍辱 (第四集) 2007/6/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017-1774集) 档名:29-087-00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前面我们学习到忍严光两首偈,第二首偈讲到「众生暴恶难可忍」。我们学习《华严经》里面讲的十种忍,只是举这十忍的题目略说,使我们有个概念,经文到下面,有「十忍品」,有一品经专门讲这十种忍。我们今天接著说第五种,第五种是「解脱忍。观行阴造作之相为无,而得解脱忍。以行皆无常,无有系缚者也」。这地方都是讲的总纲,细项以后我们会学到。
前面讲过色阴、识阴、想阴、受阴,这个地方讲行阴。诸位一看就了解这是讲的五阴,通常我们讲的顺序是色、受、想、行、识。我相信大家《般若心经》都念得很熟,《心经》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他老人家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切苦就没有了。六道凡夫,这个身是五阴身,所以五阴这个相都是苦,唯有从忍才能够体会到它的真相,真相就是实相,诸法实相。体会到实相之后,智慧就开了,智慧一开就照见。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能提起观照就不错了。祖师大德常提醒我们,不能够失照,观照忘掉了,苦就现前,在观照当中还是要受,但是会减轻很多。像我们在此地所学习的,行是造作,行阴是造作,行是什么?念念不住叫行,就是末那识。前面讲受阴是前五识,前五识只有接受,第六造作,第六识分别;第七造作,第七识执著。观行阴造作之相为无,连行阴都了不可得,它的造作哪里会是真的?
佛祖教我们受持《金刚经》是很有道理的,《金刚经》帮助你开智慧,全经记不住,抓住里面几个重要的纲领就很有受用。几个重要的纲领,上半部里面讲破四相。经上讲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四相都在,四相都在是凡夫,不是菩萨。这就说明,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总认为《金刚经》的境界很高,那真的是菩萨,绝对不是菩萨以下的层次。以后对经教渐渐契入,道理慢慢明白了,自己也学著讲《金刚经》,到自己学讲《金刚经》,这才豁然明白,原来《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是菩萨,不是很高的菩萨,是起码的菩萨,那就是什么?我们《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十信好比是佛教小学,小学有十年级,这是几年级?一年级的,小学一年级的,四相就破了。这是我们初学的时候没想到。
四相他破是什么?他不执著了,他还有分别,他不执著。是不是完全不执著?不见得。完全都不执著,他不是一年级的菩萨,他是第几年级?七年级。七年级才完全不执著,我们可以说这四相都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执著了。统统不执著了,等於小乘阿罗汉。初信位的菩萨,一年级的菩萨,等於小乘的须陀洹,初果。你看从初果到阿罗汉也是七个阶级,跟我们这里讲的是一样的,七个阶级,小乘是四果四向,会通起来看就很清楚。
但是《金刚经》后半部讲得更深,破四见,「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见跟相不一样,相是物质,见是什么?见就是分别,是属於心法,不是色法。四见没有了,这个功夫高了,这四圣法界里面是菩萨跟佛的法界;在十信位里面,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贤首品」,贤首菩萨。贤首菩萨是十信里面的第十信的菩萨,好比小学十年级,他是十年级的菩萨,再往上去他就到中学,就不是小学,那就脱离十法界了。
佛教的小学是在十法界里面,中学、大学都十法界之外,超越了十法界,所以再上去要破四见,就是念头都没有了,意念都没有了,这种分别的念头没有,所以先学不著相,从这里学起。如果相还执著,还没有放下,先要想学著不分别这是做不到,这是顺序颠倒。好像盖楼房一样,我要盖两层楼,这一层楼没有盖,想盖第二层楼,那怎么能盖得起来?这是空中楼阁,这不可能的事情,要懂这个道理。到第三层就是破妄想,就是无明的习气,无始无明的习气,那是在一真法界,决定不在十法界。
佛在经上讲的这些事相,我们要真正能体会到它的真实义,就是像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说经,经之难懂难在哪里?意思都是在言外,你要懂得文字之外是什么意思,言语之外是什么意思,这要很细心去观照才行。前面我们说过,粗心叫觉,觉还不懂得如来真实义,沾一点边,相似,不是真实,要观。观是细心,觉是粗心,可是现在人连那个粗心都做不到,这想到为什么现在社会动乱?不但是佛教,所有圣贤教诲都衰微了,跟过去相比大幅度的下降,这个原因就是什么?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心浮气躁。现在的人心浮气躁可以说是到了饱和点,再一提升就爆炸了,是这么一个状况,我们要晓得。
看看别人,再想想自己,就知道自己跟别人差不多。自己看自己不容易,看别人容易,这是佛的教学善巧,教我们拿别人当作是自己的镜子。看别人,不要记别人的,他的一切行为不必要记在心上,不可以说在口里头,回光返照,立刻想想我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你能够回光返照,这个返照就是佛家讲的观照,是智慧,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这个返照,知道自己的过失了,能改。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真修行。
唯有真修行的人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古大德给我们讲,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这个说法可以说是个标准,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善人,社会风气就转变了,这个世界就能恢复到正常。我们想想,真不是容易事。现在不要说一百个人当中找不到一个,一万人当中也找不到一个,这是真的。看十万人当中、一百万人当中能不能找到一个?我们想想,大概一百万人当中有一个好人,应该有,十万人未必,一万人里头根本就没有,你就知道这个难。所以这个世界,外国许多宗教学者都肯定世界走向末日。我们要想想,既然是学了佛,佛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佛怎样救苦救难?佛是要他的弟子们,把佛的大慈大悲从自己身上表现出来叫救苦救难。
今天世间人确实像经上所说的「众生暴恶难可忍」,已经到不能忍受的地步,我们一定要认真体会到诸佛菩萨的慈悲。诸佛菩萨的慈悲是要用我们的身、用我们的行为来表现,你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要认真学习、要认真的用功,功是功夫,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难忍能忍。佛很慈悲,在经教里头教导我们,你要怎样转变你的观念才能忍受得了,观念要不能转变决定忍受不了。忍有个极限,到极限的时候真的叫会爆炸。
一面忍,一面要修智慧,要求智慧。智慧是什么?把你那个忍能够把它化解,融化,这就是正确的。所以教我们观造作的相,相有,相怎么会没有?造作之相无,无是什么?无性,相有性无,这个相是假相,这相不是真相。我们可以先从一个阶段里面来看,这就很容易看出来。一个阶段是忍,从生到死,佛家讲一期,一个时期,从生到死。我们看哪些人?看我们熟悉的、认识的人,已经过世了,有些比我们年龄大的,我们的父母,这印象最深刻的;祖父母,印象也很深刻。他们从生我们没有看到,他半生的行业到他走我们看到了。还有一些年轻人,跟我们同辈分的,他生我看到了,他年岁比我小,他死我也看到了,十几岁也就死了,二十几岁也就死了,这是从他生到他死我都看到了。回头想一想,岂不叫昙花一现,无影无踪!
在香港跟我同辈分的、年龄差不多的出家人,我都认识,一九七七年我在这里讲经,常常聚会,有说有笑。我是晚上讲经,白天没有事情,他们都邀我一起去游玩,做香港的观光。因为我住的时间四个月,所以大家就分配,每个星期带我去玩一个地方。香港拐拐角角,人家没有去到的,我都去玩过。这些人三分之二都不在了,还有几位在的,也都将近八十岁了,老态龙钟。所以从长时间来看,你就晓得,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你就看得很清楚。然后再把时间缩短,回头看自己。
自己过去十年是一个阶段,像世尊在《楞严经》里面跟波斯匿王谈话,就是用十年、十年教他细心的去思惟,去想想往事。波斯匿王觉悟了,这并不是细心,粗心,就是一般人都能觉悟,一场空。然后再细细的观察一年、一年,再观察一天、一天。昨天过去了,你得到什么?你失掉什么?没有得也没有失,这是真的。可是我告诉你,无得失里头还真有得失,什么东西得失?烦恼习染你得到了,一年比一年重,你的性德没有能找回来,这失去了。你真正想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全是假的,如梦幻泡影。
不要把得失放在心上,你就烦恼轻了,智慧就长了。要把什么东西放在心上?要把我们的性德找回来;换句话说,道业上天天有进步,戒定慧天天有成长,贪瞋痴慢天天降温,有减低,那你完全对了。这桩事情,到每天负面的都降温,正面的都提升,这个人这一生怎么会不成佛?《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成就,他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也不要什么无量劫,一生就成就,凭什么?就凭这个,这叫真用功,真能忍,宗门里面说真会!会修、会学,所以他成就那么样的卓著。
在中国历史上,你看我们佛门这些祖师大德,宗门里头大彻大悟的,《五灯会元》里面就有一千七百多人,他们的功夫都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千七百多人;还有一些不在《五灯会元》里面,《景德传灯录》里头,这都是开悟人的传记。所以中国这两千年来,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0七年,将近两千年了,除宗门之外,教下大开圆解的、净土里面得理一心不乱的、学密的三密相应的,我概略的估计至少有三千人;要是包括净土宗往生的那就多了,至少有几万人。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生成就,他怎么成就?刚才说的,他会用功,他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观照的功夫,时时刻刻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没有别的,就是改过。
要知道佛菩萨没有丝毫过失,到阿罗汉可以说实际上过失没有了,他有过失的习气。譬如喜欢发脾气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有瞋恚心,没有,实在没有,阿罗汉确实没有了,瞋恚断掉了,可是有时候还有发脾气的样子。那是什么?那是习气,习气难断。习气到什么时候断?到辟支佛就断了,辟支佛习气没有了,阿罗汉还有习气,何况阿罗汉以下的!诸位要晓得,阿罗汉是我们《华严》十信位里面七信位的菩萨,他前面还有六个位次,从初信、二信到第六信,可以说有现行、有习气,不过愈往上面去愈轻,很明显的他烦恼轻。他有习气,这要知道,习气很难断!到辟支佛。
佛在经上说的话,有些话是让我们从言语里面去体会它的难度,可不能把佛的话呆板当真,那我们就错了。因为佛法是活泼的,不是死呆板的,一切法,没有一法是呆板的,全是活泼的,这是什么原因?「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是活泼的,所以一切法也是活泼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容易体会到了。阿罗汉断烦恼要多少时间?要一万劫,修行一万劫。辟支佛修行两万劫,习气断了,见思的习气断了。辟支佛修断分别,分别也是慢慢断。分别真的是断掉了,还有分别的习气,他提升了,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有分别的习气,再往上提升,就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分别习气没有了,他再断妄想,妄想是什么?他练这个功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他用这个功夫,完全用什么?用照住,功夫不到。功夫如果到了,到照见,照见就不在十法界,照见就到一真法界去了。
十法界里面是照住,照住这个功夫是第二个等级;第一个是观照,第二个是照住,最高的是照见,第二个是照住。就像我们念佛人,功夫成片是观照,照住是事一心不乱,照见是理一心不乱。这功夫三个层次,照见是法身菩萨,照住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观照是六道的凡夫功夫得力了,这是观照。所以我们晓得,我们所有一切造作的相,自己要清楚,时刻都能提得起来这相是假相、这相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它没有自性,所以相有性无,事有理无,确确实实梦幻泡影。
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说的,跟一切人事物对立的造作会降温,会淡很多。学著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物对立,和睦相处,这个受用就大!所谓是身心和谐,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身和万德根基就扎稳了。我们称佛万德万能,知道自己本来是佛,为什么我们德能失掉?不和,我们自己身心不和。有对立就不和,有疑虑就不和,怀疑、顾虑,有恐惧就不和,再要有贪瞋痴慢就更糟糕。
我常勉励同学,对人、对事、对物,人都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是错误的,为什么?控制不了,对自己都不能控制,你对外怎么能控制?对自己的身都不能占有,身外之物你怎么会占有得到?所以要知道有跟无,缘分,缘起法!缘生缘灭,它不是真的。《中观论》上说得很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我是佛说的。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没有自性,这要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了。
人生如梦,《金刚经》说「梦幻泡影」,我们前面讲的这几种忍都讲到,梦幻泡影全都讲到。所以你要是会观,看清楚了,解脱。解脱,换个名词你会更好懂,叫什么?自在,解脱就是自在。解(音谢)念去声,不念解(音姊),意思是解开了,把什么东西解开?把烦恼解开;脱是什么?脱离痛苦,脱苦。烦恼解开了,脱苦,所以他得到解脱忍,你只观行阴造作之相为无。其实你要晓得,五阴都不可得,所以观世音菩萨道行到了最高的境界,「照见五蕴皆空」。
前面慧忍里面,观受阴的苦乐也不可得。观行阴造作的相也不可得,以行皆无常,诸行无常,这是佛在大小乘经教里头常讲。无常是什么意思?刹那生灭,从这上面去观察就更容易体会。我在年轻的时候,玩过八厘米的摄影机,拍摄的胶卷回来的时候自己剪接,是很费功夫,现在录相是方便太多。那时候这胶卷也很浪费,一卷胶卷放在机器里面,一卷胶卷拍摄的时间只有四分钟,十卷接起来才四十分钟。要剪接,然后在放映机里面放,那就跟放幻灯片完全一样。幻灯片是一张一张,它不是自动的,这放映机是自动的,两种速度,慢速度一秒钟十八张,快速度一秒钟二十四张。从这里面,你要是玩过这个东西,你的体会就更深刻。
佛经跟我们讲宇宙一时顿现,这个比喻就太好了,你看那放映机一打开,幻灯片照到银幕上是一时顿现,没有先后。快速的移动,镜头一关,立刻就换第二张,再一开的时候,第二张镜头看到了,立刻关上,换第三张,动作太快,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看到外面的景像像真的一样。玩这些东西,对我们修学大乘很有帮助。行皆无常,从电影放映机里面你就看到,诸行无常。你看一张一张的,一秒钟二十四张,十秒钟二百四十张。从前看电影的底片,这么大一盘,一卷,放映一个多小时,张张都不一样,没有一张是一样的,所以一切法决定没有相同的。
江本博士做水实验,告诉我,做了十年,从来没有看到两个结晶是相同的。同样是一个爱,贴在水瓶上面,结的结晶拍摄出来的照片,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不一样,大同小异,为什么?这爱字贴上去不是一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不一样?爱,贴的人的爱心不一样。我们两个人都拿这一个爱字,都是印出来的,我也贴一张,你也贴一张,我的爱心跟你的爱心不一样,我前一秒钟的爱心跟后一秒钟的爱心又不一样,所以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但是结晶的画面都很美,这是肯定的,不会有相同的。这什么原因?念头没有相同的。佛告诉我们,到什么时候相同?成佛,佛佛道同,为什么?佛没有念头,这诸位要知道,佛是真的没有念头。
菩萨虽然说没有念头,习气没断。四十一品无明是说无明习气厚薄分为四十一类,同类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同一个等级的不一样。好像我们在学校念书,大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同样是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等级,考试的时候分数不一样,每个人跟每个人不相同,就是你一个人前念跟后念不相同,念念都不一样。到什么时候一样?完全没有念头就一样了,所以佛佛道同。等觉菩萨都不行,为什么?他还有一品习气没断,还有一点点。这个事情佛法讲得透彻、讲得明了。我们明白之后,常常要能够观察诸行无常。日常生活当中,你能够观察到这个境界,你的心慢慢就定了,为什么?於一切事不再计较,你会得清净心,你会得平等心。清净、平等里面生智慧,你会成就无量真实功德。
无有系缚者也。系缚是烦恼,烦恼好像绳索一样,把你捆绑起来,不自由,你感到很痛苦,用这个来做比喻。你不知道诸行无常,以为一切都是真的,你就会在人事上生烦恼,会在物质现象里面生烦恼,你不知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人确实,整个宇宙这些现象的变化,确实就像电影的画面一样,能把整个人生看作是电影的画面,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头一个法门。
中国谚语里头常讲「人生如戏,人生如梦」。真正懂得,通达明了,就是告诉你,做人不要太认真。对什么要认真?对断恶修善要认真,对积功累德要认真。认真还要不著相,那才高。认真又不著相,那在佛法里叫真精进,认真著相是精进,还不是真的,为什么?著相里有执著,你的执著没放下,执著放下就不著相。不著相还是很精进,叫真精进。知道无常,也会做得很负责任,不是随随便便,并不含糊。认真努力,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正所谓是水月道场,空华佛事。道场像什么?水里面的月亮;佛事是什么?佛事就是度众生的事业,用释迦牟尼佛做例子,佛事就是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教学教得那么认真,表演,表演是身教,自己以身作则。演得那么逼真,讲得那么清楚,很认真做,著不著相?不著相,一丝毫执著都没有,真是三轮体空,这才叫真精进。
底下第六忍,「空忍」,你看五阴过去就是空、无愿、无相、无常、无生,「观三界之苦果无实体而得空忍。以生死之苦谛,性本空寂也」。三界是六道,六道称为三界,这里面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叫三界,所以三界跟六道是一个意思,就是六道轮回。这里面的苦果,欲界里面苦最多,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第一个是苦苦,第二个是坏苦,第三个是行苦。后面这个苦是名词,前面这个苦是形容词、是动词。
什么叫苦苦?佛把它归纳起来讲八种,八苦。八苦是苦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五阴炽盛就是烦恼、妄想不断,这是因,前面七个是果。这一类的都叫苦苦,欲界里头统统有。色界天里面这些没有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色界天没有了。色界天只有坏苦,还有行苦,为什么?他有色身。色界天有身体,既有身体,当然他有居住的宫殿楼阁。他生到色界天,色界天是化生,不是胎生,所以他没有生苦。化生,所以他也不会生病,也不会衰老,那真正叫什么?长生不老,寿命很长,确实不是我们人间能想像得到的。可是他的寿命是靠什么?靠禅定。
色界是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总共有十八层天,初禅有三层,二禅三层,三禅也是三层,四禅有九层。四禅很复杂有九层天,九层天有三层是正常的,跟前面讲的一样的,另外有个特别的,外道,这个外道修成,叫无想天,那是什么?修无想定,修成功他到那个地方去,这就四种,这四种都是凡夫。另外有五天是圣人,是哪些人住的?阿那含,阿那含在那里修行。就像我们世间宗派不相同,它有五个不同的派别,所以称之为五不还天。就是这些人修行,在四禅天修行,修成功了,他就超越了,超越色界,他证阿罗汉果。阿那含是三果,他不会回到欲界来,也不会到人间来,所以叫他不回来了。不像二果还要回来一次,三果不回来了,四果就是超越六道了。初果,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决定证阿罗汉,七次往返。这是佛在大小乘经论上常说到的。
但是无色界天,虽然他身体没有了,不要身体了,所以我们中国老子,老子也很不简单,他在《道德经》上说了一句话,他说「吾有大患」,我有很大的忧患,是什么?「为吾有身」,我有这个身体,最大的忧患。真正到高级凡夫,他不要身体,不要身体,没有累赘,那真的是自由自在。身是个很大的累赘,所以这是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身体不要了。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灵界,只有灵魂存在,他不要身体。你就晓得色界天还有身体,无色界天身体都不要了,那个定功更深,寿命更长。可是定功失掉的时候,定功再长,有一定的期限,失掉之后,他还要往下堕落,因为他不能再往上提升。定功失掉,总是向下坠落,所以这是行苦。这个行的意思就是刹那刹那在变迁,停不住,它不是永远停在那里,刹那不住。
在我们欲界里面,这三种苦都有。苦苦说过了,这大家都知道;坏苦,身也坏,我们穿的衣服,用的东西都会坏,住的房子也会坏,没有一样不会坏,连住的地球还要坏。地球有成住坏空,有沧海桑田。行苦是什么?行苦是我们的青春留不住,没有办法做到年年十八。人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不是一月比一月老,要晓得刹那刹那的老化,你完全没有感觉。这一秒钟比前一秒钟就老了,这叫行苦,行就是你没有办法停止住,叫行苦。这三种苦统统都有,三界的苦果。但是苦果不是真的,这个三界的现象是什么?佛讲了如梦幻泡影,总的给我们了说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三界都有相。所以只要是现相,你一定要知道,它是因缘所生法,当体即是空。
当体即是空,谁看得出来?法身菩萨。我们通常讲的,你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看出事实真相。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会看到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佛家这个空,不好懂。空不是无,不是没有,有,空有。空有是一不是二,你在有上看到是空,就好像什么?我们看电影,你确实了解这电影画面是空,电影的银幕丝毫没有沾染。好像我们看电视,这个画面的体是什么?体是萤幕,萤光幕,萤光幕里面现的画面,画面「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体,画面,画面上丝毫没有沾染,它是真空,所以有是妙有。妙有是有而非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这是最难懂的。所以这个空不当作无讲,它比有无的意思要深。
我们在前面讲到的,有无没有出世间,空有超越世间,超越世间叫出世间,这说得好,空有不二,出世间。无中生有,有还归无,这还是世间,没有出世间。这个样子,你能够如是的观照,到照见的时候就得空忍。以生死之苦谛,性本空寂也,生死就没有了,佛法叫了生死。不是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现象有,生死的真相你明白了,你才晓得生死这个幻相是自性里面因缘所生法,缘聚的时候它就现,缘散的时候就没有了。
在这个地方,我再一次提醒同学,有灵魂还是有生死,灵魂没有分段生死,他有变易生死,这个道理要懂。佛法讲生死是两种,到什么时候没有生死?明心见性,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的时候,灵魂没有了,灵魂变了,叫什么?叫自性,或者我们叫灵性,不是灵魂,灵性。灵性是法身菩萨,这真的没有了,虽没有,他又能现这个相,众生有感,他到六道里面示现。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给我们做的示现,那就是有。他也来投胎,他也从小孩慢慢长大,给我们示现八相成道,就是一生当中八个阶段,到最后入般涅盘,就是我们世间人们讲释迦牟尼佛死了,走了,他能示现。他那些示现,就像电视上演的画面一样,你要找他的性,性当中了不可得,性是真的,性本空寂,这是真的。
中国儒家讲「性本善」,佛家讲「性本空寂」,空寂才是最善。这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世间法;佛不讲善,佛讲觉。觉心不动,换句话说,不动就觉了,一动就迷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迷,一念不觉就迷了。这一念不觉,实在讲,速度非常之快,不觉就把觉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三细相就是无明业相,业就是动,它动了,我们现在讲起心动念,动了,这就是无明,这一动,立刻就产生见相,见相是什么?神识,我们现在讲灵魂,这东西马上就现前,从这东西立刻就现相,就变成境界相。境界相是什么?灵魂马上就会去找一个身体。当然在这个层次里面找身体不是普通的身体,我们能想像得到,这是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的身体,然后再往下坠落,落到辟支佛,落到阿罗汉,再落到六道,每况愈下,愈迷愈深,就这么个道理。解脱之道,反过来就是了。
我们要把迷惑放下,觉观就会往上提升。所以真正功夫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你不要害怕,因为众生迷惑,认为我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害怕,才什么都想要,这就错了。你看真正开悟的人,这六祖讲得好,我们应该可以相信,诸佛菩萨每个开悟的,每个大开圆解的,都明白了,不是一个人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具足智慧德相,德是道德、是德能、是能力,相就是福报、相好,统统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具足,是你自性里本有的。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么困难?因为迷失了自性,自性里面有的东西不能现前,现在生活所需都要临时去找,这找得很辛苦,道理在此地。
你只要求明心见性,不要去找,什么都不要去找,见性之后,什么都恢复了,这才是事实真相。佛要我们认可这个事实,这是佛知佛见。佛虽然是苦口婆心,千言万语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而我们生生世世都在听,一直都是半信半疑。你说不信,相信;你说信,又不敢舍弃现实,种种虚妄不敢放下,这叫半信半疑,不是真信。真信,这世间真舍掉了,真放下了。所以这真信是难,这不是假的。
我跟诸位同学报告过,我在台湾受戒之后,去看李老师。李老师还没见面,我在门外,他在门里面,就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大门外,他在里面看到我了,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说了好几声,说的声音很大,旁边人都听见。我进去之后,他叫我坐下来,我也莫名其妙。那个时候我学佛九年了,我在佛学院讲经教学都教了两年,他还叫我要信佛。特别提醒我,可能在座的有几位大德,老师也是有意讲给他们听的。叫我坐下来,跟我讲:有很多老和尚,八、九十岁,临死还不信佛。我愈听愈不懂,这什么意思?后来他才告诉我:能说不能行,那就是不信。我这才恍然大悟,什么叫信?你做到了叫信,你没有做到,不信。这我想也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说别的,我们说三皈,三皈依你做到没有?皈依佛,觉而不迷,我现在还是迷而不觉,不信;皈依法,正而不邪,我现在还是邪而不正;皈依僧,净而不染,我现在还天天染污,不清净,不信。这么一想,老师的话一点都不为过,他说的是实在的,说的是真的。
十善业道,你上台也会讲。不杀生,你会讲得头头是道,你做到没有?做到,我连小动物都不杀了;你还有没有叫别人生烦恼?这个可能有,这个还是属於杀生里面的一分。恼害众生,害是杀害,恼是叫他生烦恼,这是杀里面的一分。不偷盗,你做到没有?做到了,我现在确实不会再偷盗别人;你有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占一点便宜,那是盗心。这个愈讲愈细,才晓得真的不容易。所以十善圆满是成佛,这么一解释,我们才晓得信佛可不是那么容易一桩事情。
所以信佛就是有迷信,我们今天信佛,迷信。连佛是什么,并没有搞清楚就相信,这叫迷信。搞清楚了,正信,还不是真信,正信,就是有理论根据,我不是迷信。什么是真信?做到才是真信。哪些是真信?《华严经》上讲,初信位以后真信,小乘来讲,须陀洹以上真信,证了果才是真信,真佛弟子。我们要努力,在这一生当中要做到真信,真信是难,难里头有容易,有易行道。我们能够做到正信,佛法这些道理能够通达少分,逐渐能够看破放下,念佛生净土这个靠得住。
我劝同学,这么多年来,搞真的不能搞假的。搞真的,一定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从沙弥律仪下手,我要很认真努力把它做到。统统做到了,晓得还是世间法,为什么?你的执著没有放下,所以它是世间法。执著放下,这些东西叫佛法,那是真信。还有执著,叫正信不是真信。可是这样的,你是世间的善人,善男子、善女人,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靠得住了。生到极乐世界,那叫真信,那就不是假的,真信了。
只要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便宜可就占大了,这我们要相信,这个话谁说?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不是别人说的。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四十八愿里头讲的。阿惟越致是什么?叫三不退,三不退是什么?我们《华严经》里面初住菩萨是三不退。而且阿惟越致是三不退里面的高级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哪一种菩萨才叫阿惟越致,七地菩萨才是阿惟越致。所以蕅益大师注解《弥陀经》的时候,他说得好,他说西方极乐世界你到那里去,说你是凡夫,你不是凡夫;说你是菩萨,你也不是菩萨,为什么?说你是凡夫,你是阿惟越致菩萨!说你是阿惟越致菩萨,你是凡夫!说什么都不是,那是事实真相。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把你提升到阿惟越致。学佛的同学,如果把这个机会错过,那叫真可惜。你搞其他的法门,要到阿惟越致菩萨,可不是那么简单,那真的叫多生多劫,多到什么程度?没有法子计算,所以佛经上常讲,无量劫,你才能到那个地步。但是你要修净土法门,你一生就能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什么人难信?那些诸大菩萨难信。这些诸大菩萨你看看修了无量劫,他才修到这个位次,你怎么一下就来了?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他不相信。
《无量寿经》有说明,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没有缘分,遇不到。《华严》是大经,《华严经》殊胜之处,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而且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这种示现都是不可思议。由此我们就明了,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是什么?念佛求生净土。这些大经我们常学、常听,把宇宙森罗万象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安心的放下了。搞不清楚,总认为是真的,样样放不下;搞清楚之后,样样都放下了。有,不碍事,没有,很好;没有,什么都不求,有,什么也不放在心上,这就得大自在。
李老师当年在台中,讲经的时候给我们举个例子:你现在人在讲堂里听讲经,经讲到一半,你家里人来报告你,你们家的房子失火,烧掉了,你怎么样?你如果赶快回去了,没有道心,这人不能成功。真学佛的,烧尽管它烧去,与我不相干,我听经要紧,这种人能成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看你有没有放下?你还赶快回去,去救房子,去救那些金银财宝,你不是真学佛,你这一生在佛法上不会成就,这是放下要这样放下才行。确实若无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尤其知道因果的时候,因果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为什么?你命里有,烧尽管烧,会再来;命里没有,烧掉就算了,命里没有,让它烧掉。所以因果通达,对学佛有很大的帮助。
空,无愿,无相,叫三解脱门。大乘教里三解脱门,第一个空,第二个无愿,你看底下第三个无相。「无愿忍。观三界之苦因皆空」,你看空是观三界之苦果,现在叫你再回过头来看三界的苦因空,「而得无愿忍。以烦恼之集谛,性本清净也」。大乘教常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集是因,苦是果,四谛里面的苦集灭道。烦恼也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菩提的性是自性,烦恼的性也是自性,为什么会有烦恼跟菩提?觉悟了,烦恼就叫菩提;迷了,菩提就叫烦恼。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菩提的果是涅盘,烦恼的果是苦谛,由此可知,佛法里面只有迷悟,除迷悟之外没有别的。觉悟了,凡夫本来是佛;迷了的时候,佛就做凡夫了,是一不是二,这叫不二法门。
所以教我们观三界的苦因。我们就要知道,八苦的因是什么?苦苦。坏苦的因是什么?行苦的因是什么?总的来说,都是虚妄的执著。执著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在百法里面,它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头。什么叫不相应?就是它不跟色相应,它不跟心相应,它不跟心所相应,换句话说,它完全是假的,所以叫不相应行法,有这么个事情。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有,但是它不可得,真的是不可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概念,是个错误的抽象概念,是个虚幻的抽象概念。
佛在经教上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虚妄的抽象概念,它也离不开心、心所、色法,离不开这三样,从这三样里面产生的。虽产生三样,它哪一样都是。你这样细细观察、去体会,一切众生所造的苦因不可得,可是你迷了之后,苦因后头感苦果。这里面你要再细心去体会,所谓万法皆空,你看苦因是空的,苦果也是空的,因果不空。因为你有执著,你有分别,所以因果不空。你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因果皆不可得。虽不可得,它还是不空,为什么?菩萨超越了十法界,住在一真法界,那是法身大士,法界里面众生有感,他就来应,他来应的时候,因果不空的相就会现前。他不应的时候,没有;他应的时候,就有。
你看释迦牟尼佛,这经上有记载的,他老人家曾经有三个月马麦之报。出去托钵,碰到荒年,旱灾,没有收成,人民吃东西都吃不到,没东西吃。喂马的麦子,不是人吃的,喂马的,拿那个来供养佛。佛曾经有三个月,在饥荒的时候,别人供养的,喂畜生的东西拿来供佛。那是什么?因果,因果不空。所以,因果不空显示在六道里。诸佛菩萨,这是说明都不能够避免的。孔子,传记里有记载,在陈国的时候,也是遇到饥荒,没有东西吃,大圣大贤都不例外。所以我们如果遇到灾难现前,就要想到佛在经上讲的「因果不空」。不要去在意,不要过分的去执著。当然在灾难现前的时候,需要去找食物,找不到也无所谓。找到什么,将就一点,要用什么?要用意念来化解问题。你说不干净的东西,只要心清净,意念能转变。这个道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实验,这是科学证明。
最显明的就是日本琵琶湖的一个海湾,二十多年来,因为那个海湾,水不是活水,死水,所以水不流,里面生的是野草,气味很难闻,臭水沟一样,二十年,水不干净,肮脏。他们做个实验,找了好像是一百五十多个人,请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法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时的祈祷,祈祷什么?大家同心协力把一切妄念放下,一个念头,「湖水干净了,湖水干净了」。他们祈祷一个小时,走了,到第三天的时候,湖水真的干净了,气味没有了。日本的电视台、报纸都报导,居然维持了半年。如果要有这么多人诚心诚意每个月去祈祷一次,它就永远干净了。如果每个星期去祈祷一次,更没有话说了,那水就可以生喝了。你就晓得,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所以人的意念力量太大!它能造一切。
我们的命运是意念造的,所以意念能转变命运,《了凡四训》的例子不就是的吗?人都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运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造作的因,这一生受的这个果报。这是现在有科学证明,我们要相信。我们能不能改变命运?能,很容易,不难,只要你懂这个道理、懂这个方法,深信不疑,你就转变了。
人,我们看到西方的报导,现在这种报导很多,我看过好几本书,里面写的是人濒死的经验,就是人真的死去了,他又活过来了。说他断气,死的时候,那段时间有的人是十几分钟,断气又活过来了,有的人是二、三个小时,有的人,还有二、三天活过来了。还有人已经在殡仪馆里,棺材里活了爬出来,大概是三天。说他死了之后,遇到些什么事情,这例子好多。这是给我们说明什么?说明人并没有死,死是身体,身体丢掉了,他离开他的身体,我们中国人讲灵魂出窍。大多数人,断气的时候,心脏不跳了,呼吸停止,他自己感觉他浮上来,回过头来,看到他自己身体躺在床上,医生护士给他急救,他都知道,他都很清楚。
所以这个经验,一般讲,人死了之后,都会通过一个隧道,很黑暗的地方,然后看到光明。境界不相同,真的,心地善良的看到都是光明,心地不善的看到都是漆黑,种种境界现前。我非常相信,因为我自己也有这个经验,跟这些书上报导的很相似。我以前没有读过这些书,不知道。看了这些东西,想想,我曾经有这么一次,但是我灵魂离开身体多久,我不知道,因为在夜晚,睡觉,可能别人也不知道。确实是在生病的时候,一般人也没有注意到。等我醒过来的时候,病就好了,病就没有了。这个现象也给这些人证明了,他们确实是如此,有很多醒过来之后,病就没有了。
这得无愿忍。无愿,我们现在念佛求生净土,还是有愿,不能够无愿。这一段我们还没有讲完,今天时间到了,这个无愿我们下一堂课还要继续来讲,什么才叫真正的无愿。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前面我们学习到忍严光两首偈,第二首偈讲到「众生暴恶难可忍」。我们学习《华严经》里面讲的十种忍,只是举这十忍的题目略说,使我们有个概念,经文到下面,有「十忍品」,有一品经专门讲这十种忍。我们今天接著说第五种,第五种是「解脱忍。观行阴造作之相为无,而得解脱忍。以行皆无常,无有系缚者也」。这地方都是讲的总纲,细项以后我们会学到。
前面讲过色阴、识阴、想阴、受阴,这个地方讲行阴。诸位一看就了解这是讲的五阴,通常我们讲的顺序是色、受、想、行、识。我相信大家《般若心经》都念得很熟,《心经》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他老人家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切苦就没有了。六道凡夫,这个身是五阴身,所以五阴这个相都是苦,唯有从忍才能够体会到它的真相,真相就是实相,诸法实相。体会到实相之后,智慧就开了,智慧一开就照见。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能提起观照就不错了。祖师大德常提醒我们,不能够失照,观照忘掉了,苦就现前,在观照当中还是要受,但是会减轻很多。像我们在此地所学习的,行是造作,行阴是造作,行是什么?念念不住叫行,就是末那识。前面讲受阴是前五识,前五识只有接受,第六造作,第六识分别;第七造作,第七识执著。观行阴造作之相为无,连行阴都了不可得,它的造作哪里会是真的?
佛祖教我们受持《金刚经》是很有道理的,《金刚经》帮助你开智慧,全经记不住,抓住里面几个重要的纲领就很有受用。几个重要的纲领,上半部里面讲破四相。经上讲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四相都在,四相都在是凡夫,不是菩萨。这就说明,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总认为《金刚经》的境界很高,那真的是菩萨,绝对不是菩萨以下的层次。以后对经教渐渐契入,道理慢慢明白了,自己也学著讲《金刚经》,到自己学讲《金刚经》,这才豁然明白,原来《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是菩萨,不是很高的菩萨,是起码的菩萨,那就是什么?我们《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十信好比是佛教小学,小学有十年级,这是几年级?一年级的,小学一年级的,四相就破了。这是我们初学的时候没想到。
四相他破是什么?他不执著了,他还有分别,他不执著。是不是完全不执著?不见得。完全都不执著,他不是一年级的菩萨,他是第几年级?七年级。七年级才完全不执著,我们可以说这四相都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执著了。统统不执著了,等於小乘阿罗汉。初信位的菩萨,一年级的菩萨,等於小乘的须陀洹,初果。你看从初果到阿罗汉也是七个阶级,跟我们这里讲的是一样的,七个阶级,小乘是四果四向,会通起来看就很清楚。
但是《金刚经》后半部讲得更深,破四见,「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见跟相不一样,相是物质,见是什么?见就是分别,是属於心法,不是色法。四见没有了,这个功夫高了,这四圣法界里面是菩萨跟佛的法界;在十信位里面,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贤首品」,贤首菩萨。贤首菩萨是十信里面的第十信的菩萨,好比小学十年级,他是十年级的菩萨,再往上去他就到中学,就不是小学,那就脱离十法界了。
佛教的小学是在十法界里面,中学、大学都十法界之外,超越了十法界,所以再上去要破四见,就是念头都没有了,意念都没有了,这种分别的念头没有,所以先学不著相,从这里学起。如果相还执著,还没有放下,先要想学著不分别这是做不到,这是顺序颠倒。好像盖楼房一样,我要盖两层楼,这一层楼没有盖,想盖第二层楼,那怎么能盖得起来?这是空中楼阁,这不可能的事情,要懂这个道理。到第三层就是破妄想,就是无明的习气,无始无明的习气,那是在一真法界,决定不在十法界。
佛在经上讲的这些事相,我们要真正能体会到它的真实义,就是像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说经,经之难懂难在哪里?意思都是在言外,你要懂得文字之外是什么意思,言语之外是什么意思,这要很细心去观照才行。前面我们说过,粗心叫觉,觉还不懂得如来真实义,沾一点边,相似,不是真实,要观。观是细心,觉是粗心,可是现在人连那个粗心都做不到,这想到为什么现在社会动乱?不但是佛教,所有圣贤教诲都衰微了,跟过去相比大幅度的下降,这个原因就是什么?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心浮气躁。现在的人心浮气躁可以说是到了饱和点,再一提升就爆炸了,是这么一个状况,我们要晓得。
看看别人,再想想自己,就知道自己跟别人差不多。自己看自己不容易,看别人容易,这是佛的教学善巧,教我们拿别人当作是自己的镜子。看别人,不要记别人的,他的一切行为不必要记在心上,不可以说在口里头,回光返照,立刻想想我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你能够回光返照,这个返照就是佛家讲的观照,是智慧,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这个返照,知道自己的过失了,能改。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真修行。
唯有真修行的人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古大德给我们讲,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这个说法可以说是个标准,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善人,社会风气就转变了,这个世界就能恢复到正常。我们想想,真不是容易事。现在不要说一百个人当中找不到一个,一万人当中也找不到一个,这是真的。看十万人当中、一百万人当中能不能找到一个?我们想想,大概一百万人当中有一个好人,应该有,十万人未必,一万人里头根本就没有,你就知道这个难。所以这个世界,外国许多宗教学者都肯定世界走向末日。我们要想想,既然是学了佛,佛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佛怎样救苦救难?佛是要他的弟子们,把佛的大慈大悲从自己身上表现出来叫救苦救难。
今天世间人确实像经上所说的「众生暴恶难可忍」,已经到不能忍受的地步,我们一定要认真体会到诸佛菩萨的慈悲。诸佛菩萨的慈悲是要用我们的身、用我们的行为来表现,你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要认真学习、要认真的用功,功是功夫,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难忍能忍。佛很慈悲,在经教里头教导我们,你要怎样转变你的观念才能忍受得了,观念要不能转变决定忍受不了。忍有个极限,到极限的时候真的叫会爆炸。
一面忍,一面要修智慧,要求智慧。智慧是什么?把你那个忍能够把它化解,融化,这就是正确的。所以教我们观造作的相,相有,相怎么会没有?造作之相无,无是什么?无性,相有性无,这个相是假相,这相不是真相。我们可以先从一个阶段里面来看,这就很容易看出来。一个阶段是忍,从生到死,佛家讲一期,一个时期,从生到死。我们看哪些人?看我们熟悉的、认识的人,已经过世了,有些比我们年龄大的,我们的父母,这印象最深刻的;祖父母,印象也很深刻。他们从生我们没有看到,他半生的行业到他走我们看到了。还有一些年轻人,跟我们同辈分的,他生我看到了,他年岁比我小,他死我也看到了,十几岁也就死了,二十几岁也就死了,这是从他生到他死我都看到了。回头想一想,岂不叫昙花一现,无影无踪!
在香港跟我同辈分的、年龄差不多的出家人,我都认识,一九七七年我在这里讲经,常常聚会,有说有笑。我是晚上讲经,白天没有事情,他们都邀我一起去游玩,做香港的观光。因为我住的时间四个月,所以大家就分配,每个星期带我去玩一个地方。香港拐拐角角,人家没有去到的,我都去玩过。这些人三分之二都不在了,还有几位在的,也都将近八十岁了,老态龙钟。所以从长时间来看,你就晓得,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你就看得很清楚。然后再把时间缩短,回头看自己。
自己过去十年是一个阶段,像世尊在《楞严经》里面跟波斯匿王谈话,就是用十年、十年教他细心的去思惟,去想想往事。波斯匿王觉悟了,这并不是细心,粗心,就是一般人都能觉悟,一场空。然后再细细的观察一年、一年,再观察一天、一天。昨天过去了,你得到什么?你失掉什么?没有得也没有失,这是真的。可是我告诉你,无得失里头还真有得失,什么东西得失?烦恼习染你得到了,一年比一年重,你的性德没有能找回来,这失去了。你真正想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全是假的,如梦幻泡影。
不要把得失放在心上,你就烦恼轻了,智慧就长了。要把什么东西放在心上?要把我们的性德找回来;换句话说,道业上天天有进步,戒定慧天天有成长,贪瞋痴慢天天降温,有减低,那你完全对了。这桩事情,到每天负面的都降温,正面的都提升,这个人这一生怎么会不成佛?《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成就,他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也不要什么无量劫,一生就成就,凭什么?就凭这个,这叫真用功,真能忍,宗门里面说真会!会修、会学,所以他成就那么样的卓著。
在中国历史上,你看我们佛门这些祖师大德,宗门里头大彻大悟的,《五灯会元》里面就有一千七百多人,他们的功夫都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千七百多人;还有一些不在《五灯会元》里面,《景德传灯录》里头,这都是开悟人的传记。所以中国这两千年来,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0七年,将近两千年了,除宗门之外,教下大开圆解的、净土里面得理一心不乱的、学密的三密相应的,我概略的估计至少有三千人;要是包括净土宗往生的那就多了,至少有几万人。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生成就,他怎么成就?刚才说的,他会用功,他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观照的功夫,时时刻刻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没有别的,就是改过。
要知道佛菩萨没有丝毫过失,到阿罗汉可以说实际上过失没有了,他有过失的习气。譬如喜欢发脾气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有瞋恚心,没有,实在没有,阿罗汉确实没有了,瞋恚断掉了,可是有时候还有发脾气的样子。那是什么?那是习气,习气难断。习气到什么时候断?到辟支佛就断了,辟支佛习气没有了,阿罗汉还有习气,何况阿罗汉以下的!诸位要晓得,阿罗汉是我们《华严》十信位里面七信位的菩萨,他前面还有六个位次,从初信、二信到第六信,可以说有现行、有习气,不过愈往上面去愈轻,很明显的他烦恼轻。他有习气,这要知道,习气很难断!到辟支佛。
佛在经上说的话,有些话是让我们从言语里面去体会它的难度,可不能把佛的话呆板当真,那我们就错了。因为佛法是活泼的,不是死呆板的,一切法,没有一法是呆板的,全是活泼的,这是什么原因?「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是活泼的,所以一切法也是活泼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容易体会到了。阿罗汉断烦恼要多少时间?要一万劫,修行一万劫。辟支佛修行两万劫,习气断了,见思的习气断了。辟支佛修断分别,分别也是慢慢断。分别真的是断掉了,还有分别的习气,他提升了,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有分别的习气,再往上提升,就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分别习气没有了,他再断妄想,妄想是什么?他练这个功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他用这个功夫,完全用什么?用照住,功夫不到。功夫如果到了,到照见,照见就不在十法界,照见就到一真法界去了。
十法界里面是照住,照住这个功夫是第二个等级;第一个是观照,第二个是照住,最高的是照见,第二个是照住。就像我们念佛人,功夫成片是观照,照住是事一心不乱,照见是理一心不乱。这功夫三个层次,照见是法身菩萨,照住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观照是六道的凡夫功夫得力了,这是观照。所以我们晓得,我们所有一切造作的相,自己要清楚,时刻都能提得起来这相是假相、这相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它没有自性,所以相有性无,事有理无,确确实实梦幻泡影。
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说的,跟一切人事物对立的造作会降温,会淡很多。学著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物对立,和睦相处,这个受用就大!所谓是身心和谐,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身和万德根基就扎稳了。我们称佛万德万能,知道自己本来是佛,为什么我们德能失掉?不和,我们自己身心不和。有对立就不和,有疑虑就不和,怀疑、顾虑,有恐惧就不和,再要有贪瞋痴慢就更糟糕。
我常勉励同学,对人、对事、对物,人都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是错误的,为什么?控制不了,对自己都不能控制,你对外怎么能控制?对自己的身都不能占有,身外之物你怎么会占有得到?所以要知道有跟无,缘分,缘起法!缘生缘灭,它不是真的。《中观论》上说得很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我是佛说的。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没有自性,这要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了。
人生如梦,《金刚经》说「梦幻泡影」,我们前面讲的这几种忍都讲到,梦幻泡影全都讲到。所以你要是会观,看清楚了,解脱。解脱,换个名词你会更好懂,叫什么?自在,解脱就是自在。解(音谢)念去声,不念解(音姊),意思是解开了,把什么东西解开?把烦恼解开;脱是什么?脱离痛苦,脱苦。烦恼解开了,脱苦,所以他得到解脱忍,你只观行阴造作之相为无。其实你要晓得,五阴都不可得,所以观世音菩萨道行到了最高的境界,「照见五蕴皆空」。
前面慧忍里面,观受阴的苦乐也不可得。观行阴造作的相也不可得,以行皆无常,诸行无常,这是佛在大小乘经教里头常讲。无常是什么意思?刹那生灭,从这上面去观察就更容易体会。我在年轻的时候,玩过八厘米的摄影机,拍摄的胶卷回来的时候自己剪接,是很费功夫,现在录相是方便太多。那时候这胶卷也很浪费,一卷胶卷放在机器里面,一卷胶卷拍摄的时间只有四分钟,十卷接起来才四十分钟。要剪接,然后在放映机里面放,那就跟放幻灯片完全一样。幻灯片是一张一张,它不是自动的,这放映机是自动的,两种速度,慢速度一秒钟十八张,快速度一秒钟二十四张。从这里面,你要是玩过这个东西,你的体会就更深刻。
佛经跟我们讲宇宙一时顿现,这个比喻就太好了,你看那放映机一打开,幻灯片照到银幕上是一时顿现,没有先后。快速的移动,镜头一关,立刻就换第二张,再一开的时候,第二张镜头看到了,立刻关上,换第三张,动作太快,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看到外面的景像像真的一样。玩这些东西,对我们修学大乘很有帮助。行皆无常,从电影放映机里面你就看到,诸行无常。你看一张一张的,一秒钟二十四张,十秒钟二百四十张。从前看电影的底片,这么大一盘,一卷,放映一个多小时,张张都不一样,没有一张是一样的,所以一切法决定没有相同的。
江本博士做水实验,告诉我,做了十年,从来没有看到两个结晶是相同的。同样是一个爱,贴在水瓶上面,结的结晶拍摄出来的照片,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不一样,大同小异,为什么?这爱字贴上去不是一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不一样?爱,贴的人的爱心不一样。我们两个人都拿这一个爱字,都是印出来的,我也贴一张,你也贴一张,我的爱心跟你的爱心不一样,我前一秒钟的爱心跟后一秒钟的爱心又不一样,所以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但是结晶的画面都很美,这是肯定的,不会有相同的。这什么原因?念头没有相同的。佛告诉我们,到什么时候相同?成佛,佛佛道同,为什么?佛没有念头,这诸位要知道,佛是真的没有念头。
菩萨虽然说没有念头,习气没断。四十一品无明是说无明习气厚薄分为四十一类,同类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同一个等级的不一样。好像我们在学校念书,大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同样是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等级,考试的时候分数不一样,每个人跟每个人不相同,就是你一个人前念跟后念不相同,念念都不一样。到什么时候一样?完全没有念头就一样了,所以佛佛道同。等觉菩萨都不行,为什么?他还有一品习气没断,还有一点点。这个事情佛法讲得透彻、讲得明了。我们明白之后,常常要能够观察诸行无常。日常生活当中,你能够观察到这个境界,你的心慢慢就定了,为什么?於一切事不再计较,你会得清净心,你会得平等心。清净、平等里面生智慧,你会成就无量真实功德。
无有系缚者也。系缚是烦恼,烦恼好像绳索一样,把你捆绑起来,不自由,你感到很痛苦,用这个来做比喻。你不知道诸行无常,以为一切都是真的,你就会在人事上生烦恼,会在物质现象里面生烦恼,你不知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人确实,整个宇宙这些现象的变化,确实就像电影的画面一样,能把整个人生看作是电影的画面,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头一个法门。
中国谚语里头常讲「人生如戏,人生如梦」。真正懂得,通达明了,就是告诉你,做人不要太认真。对什么要认真?对断恶修善要认真,对积功累德要认真。认真还要不著相,那才高。认真又不著相,那在佛法里叫真精进,认真著相是精进,还不是真的,为什么?著相里有执著,你的执著没放下,执著放下就不著相。不著相还是很精进,叫真精进。知道无常,也会做得很负责任,不是随随便便,并不含糊。认真努力,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正所谓是水月道场,空华佛事。道场像什么?水里面的月亮;佛事是什么?佛事就是度众生的事业,用释迦牟尼佛做例子,佛事就是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教学教得那么认真,表演,表演是身教,自己以身作则。演得那么逼真,讲得那么清楚,很认真做,著不著相?不著相,一丝毫执著都没有,真是三轮体空,这才叫真精进。
底下第六忍,「空忍」,你看五阴过去就是空、无愿、无相、无常、无生,「观三界之苦果无实体而得空忍。以生死之苦谛,性本空寂也」。三界是六道,六道称为三界,这里面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叫三界,所以三界跟六道是一个意思,就是六道轮回。这里面的苦果,欲界里面苦最多,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第一个是苦苦,第二个是坏苦,第三个是行苦。后面这个苦是名词,前面这个苦是形容词、是动词。
什么叫苦苦?佛把它归纳起来讲八种,八苦。八苦是苦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五阴炽盛就是烦恼、妄想不断,这是因,前面七个是果。这一类的都叫苦苦,欲界里头统统有。色界天里面这些没有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色界天没有了。色界天只有坏苦,还有行苦,为什么?他有色身。色界天有身体,既有身体,当然他有居住的宫殿楼阁。他生到色界天,色界天是化生,不是胎生,所以他没有生苦。化生,所以他也不会生病,也不会衰老,那真正叫什么?长生不老,寿命很长,确实不是我们人间能想像得到的。可是他的寿命是靠什么?靠禅定。
色界是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总共有十八层天,初禅有三层,二禅三层,三禅也是三层,四禅有九层。四禅很复杂有九层天,九层天有三层是正常的,跟前面讲的一样的,另外有个特别的,外道,这个外道修成,叫无想天,那是什么?修无想定,修成功他到那个地方去,这就四种,这四种都是凡夫。另外有五天是圣人,是哪些人住的?阿那含,阿那含在那里修行。就像我们世间宗派不相同,它有五个不同的派别,所以称之为五不还天。就是这些人修行,在四禅天修行,修成功了,他就超越了,超越色界,他证阿罗汉果。阿那含是三果,他不会回到欲界来,也不会到人间来,所以叫他不回来了。不像二果还要回来一次,三果不回来了,四果就是超越六道了。初果,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决定证阿罗汉,七次往返。这是佛在大小乘经论上常说到的。
但是无色界天,虽然他身体没有了,不要身体了,所以我们中国老子,老子也很不简单,他在《道德经》上说了一句话,他说「吾有大患」,我有很大的忧患,是什么?「为吾有身」,我有这个身体,最大的忧患。真正到高级凡夫,他不要身体,不要身体,没有累赘,那真的是自由自在。身是个很大的累赘,所以这是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身体不要了。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灵界,只有灵魂存在,他不要身体。你就晓得色界天还有身体,无色界天身体都不要了,那个定功更深,寿命更长。可是定功失掉的时候,定功再长,有一定的期限,失掉之后,他还要往下堕落,因为他不能再往上提升。定功失掉,总是向下坠落,所以这是行苦。这个行的意思就是刹那刹那在变迁,停不住,它不是永远停在那里,刹那不住。
在我们欲界里面,这三种苦都有。苦苦说过了,这大家都知道;坏苦,身也坏,我们穿的衣服,用的东西都会坏,住的房子也会坏,没有一样不会坏,连住的地球还要坏。地球有成住坏空,有沧海桑田。行苦是什么?行苦是我们的青春留不住,没有办法做到年年十八。人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不是一月比一月老,要晓得刹那刹那的老化,你完全没有感觉。这一秒钟比前一秒钟就老了,这叫行苦,行就是你没有办法停止住,叫行苦。这三种苦统统都有,三界的苦果。但是苦果不是真的,这个三界的现象是什么?佛讲了如梦幻泡影,总的给我们了说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三界都有相。所以只要是现相,你一定要知道,它是因缘所生法,当体即是空。
当体即是空,谁看得出来?法身菩萨。我们通常讲的,你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看出事实真相。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会看到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佛家这个空,不好懂。空不是无,不是没有,有,空有。空有是一不是二,你在有上看到是空,就好像什么?我们看电影,你确实了解这电影画面是空,电影的银幕丝毫没有沾染。好像我们看电视,这个画面的体是什么?体是萤幕,萤光幕,萤光幕里面现的画面,画面「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体,画面,画面上丝毫没有沾染,它是真空,所以有是妙有。妙有是有而非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这是最难懂的。所以这个空不当作无讲,它比有无的意思要深。
我们在前面讲到的,有无没有出世间,空有超越世间,超越世间叫出世间,这说得好,空有不二,出世间。无中生有,有还归无,这还是世间,没有出世间。这个样子,你能够如是的观照,到照见的时候就得空忍。以生死之苦谛,性本空寂也,生死就没有了,佛法叫了生死。不是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现象有,生死的真相你明白了,你才晓得生死这个幻相是自性里面因缘所生法,缘聚的时候它就现,缘散的时候就没有了。
在这个地方,我再一次提醒同学,有灵魂还是有生死,灵魂没有分段生死,他有变易生死,这个道理要懂。佛法讲生死是两种,到什么时候没有生死?明心见性,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的时候,灵魂没有了,灵魂变了,叫什么?叫自性,或者我们叫灵性,不是灵魂,灵性。灵性是法身菩萨,这真的没有了,虽没有,他又能现这个相,众生有感,他到六道里面示现。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给我们做的示现,那就是有。他也来投胎,他也从小孩慢慢长大,给我们示现八相成道,就是一生当中八个阶段,到最后入般涅盘,就是我们世间人们讲释迦牟尼佛死了,走了,他能示现。他那些示现,就像电视上演的画面一样,你要找他的性,性当中了不可得,性是真的,性本空寂,这是真的。
中国儒家讲「性本善」,佛家讲「性本空寂」,空寂才是最善。这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世间法;佛不讲善,佛讲觉。觉心不动,换句话说,不动就觉了,一动就迷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迷,一念不觉就迷了。这一念不觉,实在讲,速度非常之快,不觉就把觉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三细相就是无明业相,业就是动,它动了,我们现在讲起心动念,动了,这就是无明,这一动,立刻就产生见相,见相是什么?神识,我们现在讲灵魂,这东西马上就现前,从这东西立刻就现相,就变成境界相。境界相是什么?灵魂马上就会去找一个身体。当然在这个层次里面找身体不是普通的身体,我们能想像得到,这是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的身体,然后再往下坠落,落到辟支佛,落到阿罗汉,再落到六道,每况愈下,愈迷愈深,就这么个道理。解脱之道,反过来就是了。
我们要把迷惑放下,觉观就会往上提升。所以真正功夫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你不要害怕,因为众生迷惑,认为我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害怕,才什么都想要,这就错了。你看真正开悟的人,这六祖讲得好,我们应该可以相信,诸佛菩萨每个开悟的,每个大开圆解的,都明白了,不是一个人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具足智慧德相,德是道德、是德能、是能力,相就是福报、相好,统统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具足,是你自性里本有的。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么困难?因为迷失了自性,自性里面有的东西不能现前,现在生活所需都要临时去找,这找得很辛苦,道理在此地。
你只要求明心见性,不要去找,什么都不要去找,见性之后,什么都恢复了,这才是事实真相。佛要我们认可这个事实,这是佛知佛见。佛虽然是苦口婆心,千言万语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而我们生生世世都在听,一直都是半信半疑。你说不信,相信;你说信,又不敢舍弃现实,种种虚妄不敢放下,这叫半信半疑,不是真信。真信,这世间真舍掉了,真放下了。所以这真信是难,这不是假的。
我跟诸位同学报告过,我在台湾受戒之后,去看李老师。李老师还没见面,我在门外,他在门里面,就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大门外,他在里面看到我了,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说了好几声,说的声音很大,旁边人都听见。我进去之后,他叫我坐下来,我也莫名其妙。那个时候我学佛九年了,我在佛学院讲经教学都教了两年,他还叫我要信佛。特别提醒我,可能在座的有几位大德,老师也是有意讲给他们听的。叫我坐下来,跟我讲:有很多老和尚,八、九十岁,临死还不信佛。我愈听愈不懂,这什么意思?后来他才告诉我:能说不能行,那就是不信。我这才恍然大悟,什么叫信?你做到了叫信,你没有做到,不信。这我想也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说别的,我们说三皈,三皈依你做到没有?皈依佛,觉而不迷,我现在还是迷而不觉,不信;皈依法,正而不邪,我现在还是邪而不正;皈依僧,净而不染,我现在还天天染污,不清净,不信。这么一想,老师的话一点都不为过,他说的是实在的,说的是真的。
十善业道,你上台也会讲。不杀生,你会讲得头头是道,你做到没有?做到,我连小动物都不杀了;你还有没有叫别人生烦恼?这个可能有,这个还是属於杀生里面的一分。恼害众生,害是杀害,恼是叫他生烦恼,这是杀里面的一分。不偷盗,你做到没有?做到了,我现在确实不会再偷盗别人;你有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占一点便宜,那是盗心。这个愈讲愈细,才晓得真的不容易。所以十善圆满是成佛,这么一解释,我们才晓得信佛可不是那么容易一桩事情。
所以信佛就是有迷信,我们今天信佛,迷信。连佛是什么,并没有搞清楚就相信,这叫迷信。搞清楚了,正信,还不是真信,正信,就是有理论根据,我不是迷信。什么是真信?做到才是真信。哪些是真信?《华严经》上讲,初信位以后真信,小乘来讲,须陀洹以上真信,证了果才是真信,真佛弟子。我们要努力,在这一生当中要做到真信,真信是难,难里头有容易,有易行道。我们能够做到正信,佛法这些道理能够通达少分,逐渐能够看破放下,念佛生净土这个靠得住。
我劝同学,这么多年来,搞真的不能搞假的。搞真的,一定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从沙弥律仪下手,我要很认真努力把它做到。统统做到了,晓得还是世间法,为什么?你的执著没有放下,所以它是世间法。执著放下,这些东西叫佛法,那是真信。还有执著,叫正信不是真信。可是这样的,你是世间的善人,善男子、善女人,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靠得住了。生到极乐世界,那叫真信,那就不是假的,真信了。
只要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便宜可就占大了,这我们要相信,这个话谁说?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不是别人说的。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四十八愿里头讲的。阿惟越致是什么?叫三不退,三不退是什么?我们《华严经》里面初住菩萨是三不退。而且阿惟越致是三不退里面的高级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哪一种菩萨才叫阿惟越致,七地菩萨才是阿惟越致。所以蕅益大师注解《弥陀经》的时候,他说得好,他说西方极乐世界你到那里去,说你是凡夫,你不是凡夫;说你是菩萨,你也不是菩萨,为什么?说你是凡夫,你是阿惟越致菩萨!说你是阿惟越致菩萨,你是凡夫!说什么都不是,那是事实真相。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把你提升到阿惟越致。学佛的同学,如果把这个机会错过,那叫真可惜。你搞其他的法门,要到阿惟越致菩萨,可不是那么简单,那真的叫多生多劫,多到什么程度?没有法子计算,所以佛经上常讲,无量劫,你才能到那个地步。但是你要修净土法门,你一生就能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什么人难信?那些诸大菩萨难信。这些诸大菩萨你看看修了无量劫,他才修到这个位次,你怎么一下就来了?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他不相信。
《无量寿经》有说明,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没有缘分,遇不到。《华严》是大经,《华严经》殊胜之处,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而且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这种示现都是不可思议。由此我们就明了,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是什么?念佛求生净土。这些大经我们常学、常听,把宇宙森罗万象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安心的放下了。搞不清楚,总认为是真的,样样放不下;搞清楚之后,样样都放下了。有,不碍事,没有,很好;没有,什么都不求,有,什么也不放在心上,这就得大自在。
李老师当年在台中,讲经的时候给我们举个例子:你现在人在讲堂里听讲经,经讲到一半,你家里人来报告你,你们家的房子失火,烧掉了,你怎么样?你如果赶快回去了,没有道心,这人不能成功。真学佛的,烧尽管它烧去,与我不相干,我听经要紧,这种人能成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看你有没有放下?你还赶快回去,去救房子,去救那些金银财宝,你不是真学佛,你这一生在佛法上不会成就,这是放下要这样放下才行。确实若无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尤其知道因果的时候,因果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为什么?你命里有,烧尽管烧,会再来;命里没有,烧掉就算了,命里没有,让它烧掉。所以因果通达,对学佛有很大的帮助。
空,无愿,无相,叫三解脱门。大乘教里三解脱门,第一个空,第二个无愿,你看底下第三个无相。「无愿忍。观三界之苦因皆空」,你看空是观三界之苦果,现在叫你再回过头来看三界的苦因空,「而得无愿忍。以烦恼之集谛,性本清净也」。大乘教常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集是因,苦是果,四谛里面的苦集灭道。烦恼也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菩提的性是自性,烦恼的性也是自性,为什么会有烦恼跟菩提?觉悟了,烦恼就叫菩提;迷了,菩提就叫烦恼。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菩提的果是涅盘,烦恼的果是苦谛,由此可知,佛法里面只有迷悟,除迷悟之外没有别的。觉悟了,凡夫本来是佛;迷了的时候,佛就做凡夫了,是一不是二,这叫不二法门。
所以教我们观三界的苦因。我们就要知道,八苦的因是什么?苦苦。坏苦的因是什么?行苦的因是什么?总的来说,都是虚妄的执著。执著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在百法里面,它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头。什么叫不相应?就是它不跟色相应,它不跟心相应,它不跟心所相应,换句话说,它完全是假的,所以叫不相应行法,有这么个事情。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有,但是它不可得,真的是不可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概念,是个错误的抽象概念,是个虚幻的抽象概念。
佛在经教上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虚妄的抽象概念,它也离不开心、心所、色法,离不开这三样,从这三样里面产生的。虽产生三样,它哪一样都是。你这样细细观察、去体会,一切众生所造的苦因不可得,可是你迷了之后,苦因后头感苦果。这里面你要再细心去体会,所谓万法皆空,你看苦因是空的,苦果也是空的,因果不空。因为你有执著,你有分别,所以因果不空。你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因果皆不可得。虽不可得,它还是不空,为什么?菩萨超越了十法界,住在一真法界,那是法身大士,法界里面众生有感,他就来应,他来应的时候,因果不空的相就会现前。他不应的时候,没有;他应的时候,就有。
你看释迦牟尼佛,这经上有记载的,他老人家曾经有三个月马麦之报。出去托钵,碰到荒年,旱灾,没有收成,人民吃东西都吃不到,没东西吃。喂马的麦子,不是人吃的,喂马的,拿那个来供养佛。佛曾经有三个月,在饥荒的时候,别人供养的,喂畜生的东西拿来供佛。那是什么?因果,因果不空。所以,因果不空显示在六道里。诸佛菩萨,这是说明都不能够避免的。孔子,传记里有记载,在陈国的时候,也是遇到饥荒,没有东西吃,大圣大贤都不例外。所以我们如果遇到灾难现前,就要想到佛在经上讲的「因果不空」。不要去在意,不要过分的去执著。当然在灾难现前的时候,需要去找食物,找不到也无所谓。找到什么,将就一点,要用什么?要用意念来化解问题。你说不干净的东西,只要心清净,意念能转变。这个道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实验,这是科学证明。
最显明的就是日本琵琶湖的一个海湾,二十多年来,因为那个海湾,水不是活水,死水,所以水不流,里面生的是野草,气味很难闻,臭水沟一样,二十年,水不干净,肮脏。他们做个实验,找了好像是一百五十多个人,请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法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时的祈祷,祈祷什么?大家同心协力把一切妄念放下,一个念头,「湖水干净了,湖水干净了」。他们祈祷一个小时,走了,到第三天的时候,湖水真的干净了,气味没有了。日本的电视台、报纸都报导,居然维持了半年。如果要有这么多人诚心诚意每个月去祈祷一次,它就永远干净了。如果每个星期去祈祷一次,更没有话说了,那水就可以生喝了。你就晓得,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所以人的意念力量太大!它能造一切。
我们的命运是意念造的,所以意念能转变命运,《了凡四训》的例子不就是的吗?人都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运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造作的因,这一生受的这个果报。这是现在有科学证明,我们要相信。我们能不能改变命运?能,很容易,不难,只要你懂这个道理、懂这个方法,深信不疑,你就转变了。
人,我们看到西方的报导,现在这种报导很多,我看过好几本书,里面写的是人濒死的经验,就是人真的死去了,他又活过来了。说他断气,死的时候,那段时间有的人是十几分钟,断气又活过来了,有的人是二、三个小时,有的人,还有二、三天活过来了。还有人已经在殡仪馆里,棺材里活了爬出来,大概是三天。说他死了之后,遇到些什么事情,这例子好多。这是给我们说明什么?说明人并没有死,死是身体,身体丢掉了,他离开他的身体,我们中国人讲灵魂出窍。大多数人,断气的时候,心脏不跳了,呼吸停止,他自己感觉他浮上来,回过头来,看到他自己身体躺在床上,医生护士给他急救,他都知道,他都很清楚。
所以这个经验,一般讲,人死了之后,都会通过一个隧道,很黑暗的地方,然后看到光明。境界不相同,真的,心地善良的看到都是光明,心地不善的看到都是漆黑,种种境界现前。我非常相信,因为我自己也有这个经验,跟这些书上报导的很相似。我以前没有读过这些书,不知道。看了这些东西,想想,我曾经有这么一次,但是我灵魂离开身体多久,我不知道,因为在夜晚,睡觉,可能别人也不知道。确实是在生病的时候,一般人也没有注意到。等我醒过来的时候,病就好了,病就没有了。这个现象也给这些人证明了,他们确实是如此,有很多醒过来之后,病就没有了。
这得无愿忍。无愿,我们现在念佛求生净土,还是有愿,不能够无愿。这一段我们还没有讲完,今天时间到了,这个无愿我们下一堂课还要继续来讲,什么才叫真正的无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