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逆境缘 心平气和—忍严光忍辱 (第一集) 2007/6/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017-1771b集) 档名:29-087-0001
这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看了之后怎么样?怕你去批评出家人。出家人做的跟戒律不相应,你看了这个本子,那个做错、那个做错,你批评他。批评他,你造口业,你不够厚道,你常常见人过,是这个意思,并没有什么秘密在里头。佛是避免大家批评出家人,不要造这个业,叫你不看,没有其他的秘密,所以你懂这个意思。菩萨戒呢?菩萨戒你没有受戒也能看,也可以看。只有比丘、比丘尼真正是出家戒。沙弥跟沙弥尼、菩萨,没有受戒的人都可以看这个戒本,都可以学习,提升自己。
戒,总的来说,它的作用是防非止过,防范我们从思想到言行一切过失,戒律真正作用是这个。让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性德相应,不要跟性德相违背。修行人,证果的人,从佛、菩萨到声闻、缘觉,他的思想言行跟戒律完全相应。他要不相应,他就不能证得这个位子。现在我们懂得了,世出世间区别在哪里?出世间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世间,就是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那是世间法。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这个戒律是人天的标准。佛经上讲,人天标准讲最低的就是讲十善,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欲界天;下品十善,阿修罗。
为什么说阿修罗是下品十善?阿修罗的十善可能比人修得还要多、还要好,他的瞋恚、傲慢特别严重,好胜。就是他修的也是上品十善,这中上品十善,就是这个烦恼习气太重,傲慢、瞋恚,所以他在人间是人中的阿修罗,他在天上是天上阿修罗。你就晓得,天上上品十善,上品十善里面,他没有放下瞋恚、傲慢;他修中品十善,里面也带著傲慢、带著瞋恚。这些都是有大福报的,不是普通人。在人间是人王,人间这些国王、大富长者,福报虽然大,脾气很大,瞋恚心、报复心很重,这一类人。天上亦复如此。如果这个瞋恚傲慢没有了,这个人上品十善再加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他就会生到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如果修禅定,他就到色界天去了。这些因与果我们都清楚,清楚之后自己想想,自己将来会到哪里去?不要问人,很清楚、很明白。
十善的反面是十恶,十恶也附带说一说。十恶就是杀、盗、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上品的十恶,地狱道;中品的十恶,饿鬼道;下品的十恶,畜生道。恶里面也有修福,修福是前面讲修布施,虽然是个恶人,他喜欢布施,他将来在恶道里面他有福报。下品十恶,这喜欢修布施、喜欢修忍辱,畜生道里面有福报的。像现在许多人家养的宠物,真有福报,一家人未必能和,可是对他的宠物没有一个不喜欢,这是什么?这是他的福报。在饿鬼道,饿鬼道有福的饿鬼叫多财鬼,像城隍、土地、山神,民间所供的鬼神,给他修庙,初一、十五去烧香拜拜,那都是有福的鬼。只有地狱没有,地狱是纯苦,没有享福的。为什么?地狱是瞋恚重的堕地狱。贪瞋痴,瞋恚堕地狱。
所以十善、十恶的果报要清楚,一定要知道断十恶、修十善,这是我们现前最重要的功课。有这个基础,念佛求生净土就决定得生。因为你已经是善男子、善女人,就决定得生。你信愿行这三资粮具足,如果没有十善业,不能生,为什么?你的心行不善,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因为接引你到极乐世界,你会跟那边诸上善人天天吵架、天天不和,闹别扭,把极乐世界和谐的社会破坏了。阿弥陀佛很清楚,不会来接引你,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学法?我们应该在这个世间学习跟什么人都能相处,都能和睦相处,那到极乐世界没有问题了。跟这个看不顺眼,跟那个不高兴,这不行,极乐世界去不了。所以学佛,先学做人,这非常重要。底下这一句:
【又令发大菩提心。】
你看不但要劝导众生,「劝引众生受持戒,十善业道悉清净」,不但要常常劝人,这个劝人一定是自己做到,你才能够感动人,还要劝导大众『发大菩提心』。净业三福里头这就是第三条。第三条头一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深信因果跟前面讲的不一样,这个因果是特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就是你相信念佛成佛,这就是净土法门。「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读诵大乘,专修净土的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那就是净土经典你只选一种,或是选《无量寿经》、或是选《阿弥陀经》。要是选《阿弥陀经》,最好是读蕅益大师的《要解》,或者是莲池大师的《疏钞》,那个内容就非常丰富,一生读不厌。一面是读,一面是依教修行,一面是为人演说,劝导大家。
【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句是因。你这样的修学,你自己才成就戒光,就是除热光。除热光是戒光,持戒之光。再看下面第十三「忍严光」,它也是两首,把经文念一念:
【又放光明名忍严。此光觉悟瞋恚者。令彼除瞋离我慢。常乐忍辱柔和法。众生暴恶难可忍。为菩提故心不动。常乐称扬忍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是六度里面第三,忍辱从持戒来的,它是有先后次第的。能布施才能持戒,为什么?布施是放下,持戒是放下所有一切的恶业,能持戒这才能忍。后后深於前前。就是这个光能『觉悟瞋恚者』,瞋恚、傲慢心重的人,在六度氛围当中,他能感觉到他的瞋恚、傲慢暂时伏住,暂时不起作用,有这种功能。所以『令彼除瞋离我慢』。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这个烦恼习气很重,所以在根本烦恼里面特别把它提出来。根本烦恼是贪瞋痴,痴后面有慢,慢是从瞋里面来的,你就晓得它严重了。
有我慢的人往往自己不知道,我没有傲慢,我很谦虚,自己都是这样认为。其实别人看到你很傲慢,自己很难发现。到自己能发现的时候,你自己有相当功夫了,也就平常人讲,你有相当的修养,你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过失。觉察到自己的过失就容易改过了。为什么人习气毛病改不掉?他不知道,他习惯了,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所以他就不会刻意去改过。特别是在境界里面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他就有优越感,他不晓得每个人都有长处,他的长处我没有,我的长处他也没有。你能这样想,人跟人就平等了,平等心就现前了。
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你由这里就能体会到,傲慢把平等心破坏掉,也就是使你的佛心不能现前。这个傲慢是六道,不但是六道,从傲慢如果引发瞋恚、引发愚痴,那就变成三恶道,你说这个东西多可怕。六道凡夫统统都有我慢,所以我慢是俱生烦恼,也就是你生下来就有。法相宗里面讲末那识,第七识,第七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就是它有四个烦恼永远是跟著它的,不会离开它的。这四大烦恼里面就有我慢,真叫根本烦恼。
忍辱就是对治瞋恚、对治傲慢,是对它来的。叫人『常乐忍辱柔和法』,乐是爱好。这句话说得好,我记得弘一大师写《华严经》偈子,写了三百首对联,这一句话他写了好多次,「常乐忍辱柔和法」。跟底下这一句也可以配起来,『为菩提故心不动』,这两个配起来是一副对联。忍辱,顺境、逆境,顺境里面不起贪爱,逆境里面没有瞋恚,把心安住在与性德相应当中,这叫安忍。
我们在前几年,离开新加坡移民到澳洲,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不顺利,在这时候没有瞋恚心,「业障全消」。这消业障,没有瞋恚。「处顺境随善缘」,就是环境跟人事都顺心、都好,不起贪痴,你的福慧就现前。所以顺境跟逆境你要会学,都好,没有一样不好。逆境里面消业障,顺境里面长福慧,都好。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境界里头去磨炼,境界天天来考你,看你能不能通过。
佛法里面教我们有三种忍,第一种是人害,这就讲缘,恶缘。他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人害,你要能忍,要不生瞋恚,没有报复的念头。我们学佛的人懂得这个道理,不但没有报复、没有瞋恚,而且生感恩的心。这感恩从哪里来的?很多人就不知道。我们听到人家毁谤,应该认真反省,我有没有过失?有过失,你看人家毁谤,我才认真反省,真的我有这个过失,他提醒我,我改过自新,我要感激他。我没有这个过失,没有这个过失,大概过去生中有这个过失,这一生没有,过去生中有,还是要感恩他。所以有过则改,无则嘉勉,勉励自己不要犯他所说的过失,这不都是善知识吗?所以逆增上缘,我们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考试通过了。
顺境也一样,也在考试。顺境最怕的什么?你起贪恋,这一有贪恋,立刻你就下降,你就堕落了。所以顺境里头要修忍辱,不贪、不恋。顺逆里头都要修忍,没有忍就不能成就。这个忍不是专门对逆境的,顺境里头更重要。在一般世出世间修行当中,逆境忍辱好修,顺境不好修。逆境里往往还能够让人激发道心,他能够向上;顺境淘汰人是最厉害的,你自己不知不觉堕落,这是特别要加以警惕的。所以人为的灾害要能忍。
第二类是环境,我们修学环境自然的灾害,譬如,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都要能忍受。饮食起居,有时候会丰足、有时候缺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马麦之报,托钵没东西吃。饥荒,荒年的时候,一般信徒都吃不饱,哪有东西供养出家人?要忍耐。孔子在陈绝粮,这是圣人,都示现给我们看,物质环境缺乏的时候要忍耐。现在的都市是比较好一些,还是有灾难,像我们在澳洲,我听说澳洲最近干旱,干旱缺水,我听人家讲,现在是六级控制用水;换句话说,你每天想洗澡都不许可,三天洗一次,严重的时候一个星期洗一次。家里面花草树木都不能浇水,都限制了。我们学院还算不错,我们打了几口井,水的控制是自来水,我们自己有井;用井水来灌溉我们的菜园、果木树,这可以,用自来水是决定不可以。遇到这些都要忍受。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灾害,不是人为的,要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修行人跟一般人又不一样,修行人遇到自然灾害,这是自己没有德行。因为我们晓得,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没有德行,感召外面自然环境变异,使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如果大家都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自然灾害就没有了。
第三类的是修行,修法也要苦行。譬如早晨早起,早晨的功课天天不缺乏,无论修学哪个法门,认真努力学习、理解,还要落实。一定要把你所学的变成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且要时间很长,长年,你没有耐心不能成就。世法亦如此,譬如在学校念书,小学要念六年你才能毕业,中学也要六年,你要是不能够忍耐,你就念不下去了。还要通过许多的考试,不用功、不发愤,你怎么能成就?
佛法更是如此,佛法我们现在很清楚、很明白,八万四千法门,五千多部的经典,是世尊给我们的增上缘。我们要会学,所谓善学,宗门里面讲「会么」,你要会,你要善学,帮助你觉悟。觉悟之后怎么办?觉悟之后你要会放下,你才能从世法转入佛法。如果不放下,你所学的是世法。近代人讲五乘佛法,讲得很好。世尊当年在世只讲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讲五乘加上人跟天,这《十善业道经》上说的。
譬如《华严经》,同样是《华严经》,如果我们没有戒律,我们连十善都做不到,我们学的华严,人乘的华严;假如我们能够做到上品十善,天乘的华严;我们能够放下一切人事物的执著,声闻的华严,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十信位的华严;再放下一切分别,那是十信位里面第八信、第九信、第十信的华严;如果能够把妄想也放下,那就是初住以上的华严,不一样!初住以上的那就超越十法界,十信位里面七信位的菩萨超越六道。所以七信相当於小乘的声闻,八信相当於缘觉,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四圣法界。十法界,那个妄想没断。妄想断了就不在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同样学这部经,境界不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是很清楚、很明白,佛法没有别的,放下而已。所有经教这一开头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明白了,不再贪恋、不再执著了。我们非常坚固的控制的念头,你看对人的控制、对事的控制、对万物的控制,这个念头放下,占有的念头放下,不再为我了,那你的智慧就开了。这两样东西没有的话,头一关就通过了。我们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诸位想想,这十六个字都在控制、占有这里面,归纳起来是控制、占有。於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说老实话,才能学《华严》。如果还有心要控制,还有心要占有,那绝对不是华严境界。所以说,有自私自利念头,不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那个心量是等虚空法界,跟虚空法界平等。这是讲这三种忍,我们修法要忍。
没有忍辱的功夫,这个忍实在讲就是个忍字,翻经的法师加了个辱。因为中国这个族群把辱看得很重。古人讲「士可杀,不可辱」,把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杀头没有关系,侮辱不可以。所以翻经的法师,好,你们对辱看得那么重,忍辱,辱都能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就没有不能忍的。所以忍辱这个翻法是专对中国人的。在原文里头只有忍,没有这个辱字。这是翻经法师的一种苦心,特别提醒我们。
在经教里头也有一种说法,这是从印度传来原本的一个说法,就是忍。这个忍也有三种,身口意,身要忍,口也要忍,念头也要忍。这三个说法也非常之好。身忍,别人打你、骂你,别人打你的时候,就像什么?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身忍。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段故事在《涅盘经》里面,《涅盘经》里讲得很详细,《金刚经》只是提一提,举这么个例子。这就是说别人无缘无故的伤害你、打你,能忍,杀你也能忍,这是属於身忍。口忍,就是别人的毁谤、辱骂,你能够不生瞋恚,没有报复,这是忍。别人打你,你身体受到伤害,也没有怨恨、也没有报复。第三种是意忍,这个意是不但没有报复,而且没有丝毫怀恨的念头,这是意忍,心里面没有。所以这是忍原本的意思,身口意都要忍。
忍是定的前方便,不能修忍辱,你就没有办法得定;换句话说,你的清净心不能现前。清净心从哪里来?清净心从忍辱来,这一定要懂。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无论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在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谚语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要不能忍,这个日子怎么过?所以一般人的确生活在痛苦当中。怎样你才能得到乐趣、得到生活的快乐?忍辱能带给你快乐。所以我们学佛要想在这一生成就,那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得成於忍」。
大乘教里通常讲两种忍,两种忍有好多种讲法,意思都能相通。第一种「众生忍」,於一切众生没有瞋恚心、没有恼害的心,即使众生加害於我,我能够忍耐。蚊虫来咬你,一般的时候,一巴掌就打死了。这时候就看你是不是菩萨?菩萨以六度心对它,它到这里来也是来托钵,也是来讨一碗饭吃。它来叮你,你就供养它,供养它是修布施;它咬你,你没有瞋恚心是忍辱;你不杀它是持戒,你看看六度前面三个都修了!你一巴掌把它打死,三个都没有了,你布施也没有了,持戒也没有了,忍辱也没有了,对一切众生。这个说法很好,应当要学习。对什么样的小动物都如此,何况对人!人确实比对这些小动物还难应付,后面我们会说到。
第二种叫「无生法忍」,这个高!无生是什么?一切法不生不灭,无生当然就无灭。你能够对佛所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个道理,你能不动心吗?不怀疑,我相信佛说的话,我相信佛没有妄语,佛讲的话一定是真实。所以对无生法,这个忍有同意的意思、有认可的意思。我同意佛的说法,虽然不是我的境界,我能信得过,对佛能信得过。
另外,这个众生忍说得更详细一点,对於别人的恭敬供养能忍而不执著。这个忍就是不执著,有感恩的心,不能没有感恩,有感恩的心。在这个事情里面生起贪恋,那就错了。受别人瞋骂、打害,不生瞋恚。这跟前面说法意思接近,可以作补充,我们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所以这个说法应该是经典上原本的讲法,讲到忍辱,这是特别对中国人的讲法。尤其是对中国士大夫阶级,就是读书人。
对於法忍,前面说过,大自然的灾害能忍,不怨天也不能尤人。为什么?因素太多,现在自然灾害多,因素至少一半以上是人为的,也就是人不知道爱惜自然环境,任意的破坏地球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灾难。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使自己的烦恼不生,心安住在道业上。我们念佛人,无论遇到什么灾难,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安住在佛号之中,安住在经教里面,这就对了,这样就没有过失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这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看了之后怎么样?怕你去批评出家人。出家人做的跟戒律不相应,你看了这个本子,那个做错、那个做错,你批评他。批评他,你造口业,你不够厚道,你常常见人过,是这个意思,并没有什么秘密在里头。佛是避免大家批评出家人,不要造这个业,叫你不看,没有其他的秘密,所以你懂这个意思。菩萨戒呢?菩萨戒你没有受戒也能看,也可以看。只有比丘、比丘尼真正是出家戒。沙弥跟沙弥尼、菩萨,没有受戒的人都可以看这个戒本,都可以学习,提升自己。
戒,总的来说,它的作用是防非止过,防范我们从思想到言行一切过失,戒律真正作用是这个。让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性德相应,不要跟性德相违背。修行人,证果的人,从佛、菩萨到声闻、缘觉,他的思想言行跟戒律完全相应。他要不相应,他就不能证得这个位子。现在我们懂得了,世出世间区别在哪里?出世间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世间,就是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那是世间法。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这个戒律是人天的标准。佛经上讲,人天标准讲最低的就是讲十善,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欲界天;下品十善,阿修罗。
为什么说阿修罗是下品十善?阿修罗的十善可能比人修得还要多、还要好,他的瞋恚、傲慢特别严重,好胜。就是他修的也是上品十善,这中上品十善,就是这个烦恼习气太重,傲慢、瞋恚,所以他在人间是人中的阿修罗,他在天上是天上阿修罗。你就晓得,天上上品十善,上品十善里面,他没有放下瞋恚、傲慢;他修中品十善,里面也带著傲慢、带著瞋恚。这些都是有大福报的,不是普通人。在人间是人王,人间这些国王、大富长者,福报虽然大,脾气很大,瞋恚心、报复心很重,这一类人。天上亦复如此。如果这个瞋恚傲慢没有了,这个人上品十善再加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他就会生到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如果修禅定,他就到色界天去了。这些因与果我们都清楚,清楚之后自己想想,自己将来会到哪里去?不要问人,很清楚、很明白。
十善的反面是十恶,十恶也附带说一说。十恶就是杀、盗、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上品的十恶,地狱道;中品的十恶,饿鬼道;下品的十恶,畜生道。恶里面也有修福,修福是前面讲修布施,虽然是个恶人,他喜欢布施,他将来在恶道里面他有福报。下品十恶,这喜欢修布施、喜欢修忍辱,畜生道里面有福报的。像现在许多人家养的宠物,真有福报,一家人未必能和,可是对他的宠物没有一个不喜欢,这是什么?这是他的福报。在饿鬼道,饿鬼道有福的饿鬼叫多财鬼,像城隍、土地、山神,民间所供的鬼神,给他修庙,初一、十五去烧香拜拜,那都是有福的鬼。只有地狱没有,地狱是纯苦,没有享福的。为什么?地狱是瞋恚重的堕地狱。贪瞋痴,瞋恚堕地狱。
所以十善、十恶的果报要清楚,一定要知道断十恶、修十善,这是我们现前最重要的功课。有这个基础,念佛求生净土就决定得生。因为你已经是善男子、善女人,就决定得生。你信愿行这三资粮具足,如果没有十善业,不能生,为什么?你的心行不善,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因为接引你到极乐世界,你会跟那边诸上善人天天吵架、天天不和,闹别扭,把极乐世界和谐的社会破坏了。阿弥陀佛很清楚,不会来接引你,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学法?我们应该在这个世间学习跟什么人都能相处,都能和睦相处,那到极乐世界没有问题了。跟这个看不顺眼,跟那个不高兴,这不行,极乐世界去不了。所以学佛,先学做人,这非常重要。底下这一句:
【又令发大菩提心。】
你看不但要劝导众生,「劝引众生受持戒,十善业道悉清净」,不但要常常劝人,这个劝人一定是自己做到,你才能够感动人,还要劝导大众『发大菩提心』。净业三福里头这就是第三条。第三条头一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深信因果跟前面讲的不一样,这个因果是特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就是你相信念佛成佛,这就是净土法门。「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读诵大乘,专修净土的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那就是净土经典你只选一种,或是选《无量寿经》、或是选《阿弥陀经》。要是选《阿弥陀经》,最好是读蕅益大师的《要解》,或者是莲池大师的《疏钞》,那个内容就非常丰富,一生读不厌。一面是读,一面是依教修行,一面是为人演说,劝导大家。
【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句是因。你这样的修学,你自己才成就戒光,就是除热光。除热光是戒光,持戒之光。再看下面第十三「忍严光」,它也是两首,把经文念一念:
【又放光明名忍严。此光觉悟瞋恚者。令彼除瞋离我慢。常乐忍辱柔和法。众生暴恶难可忍。为菩提故心不动。常乐称扬忍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是六度里面第三,忍辱从持戒来的,它是有先后次第的。能布施才能持戒,为什么?布施是放下,持戒是放下所有一切的恶业,能持戒这才能忍。后后深於前前。就是这个光能『觉悟瞋恚者』,瞋恚、傲慢心重的人,在六度氛围当中,他能感觉到他的瞋恚、傲慢暂时伏住,暂时不起作用,有这种功能。所以『令彼除瞋离我慢』。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这个烦恼习气很重,所以在根本烦恼里面特别把它提出来。根本烦恼是贪瞋痴,痴后面有慢,慢是从瞋里面来的,你就晓得它严重了。
有我慢的人往往自己不知道,我没有傲慢,我很谦虚,自己都是这样认为。其实别人看到你很傲慢,自己很难发现。到自己能发现的时候,你自己有相当功夫了,也就平常人讲,你有相当的修养,你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过失。觉察到自己的过失就容易改过了。为什么人习气毛病改不掉?他不知道,他习惯了,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所以他就不会刻意去改过。特别是在境界里面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他就有优越感,他不晓得每个人都有长处,他的长处我没有,我的长处他也没有。你能这样想,人跟人就平等了,平等心就现前了。
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你由这里就能体会到,傲慢把平等心破坏掉,也就是使你的佛心不能现前。这个傲慢是六道,不但是六道,从傲慢如果引发瞋恚、引发愚痴,那就变成三恶道,你说这个东西多可怕。六道凡夫统统都有我慢,所以我慢是俱生烦恼,也就是你生下来就有。法相宗里面讲末那识,第七识,第七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就是它有四个烦恼永远是跟著它的,不会离开它的。这四大烦恼里面就有我慢,真叫根本烦恼。
忍辱就是对治瞋恚、对治傲慢,是对它来的。叫人『常乐忍辱柔和法』,乐是爱好。这句话说得好,我记得弘一大师写《华严经》偈子,写了三百首对联,这一句话他写了好多次,「常乐忍辱柔和法」。跟底下这一句也可以配起来,『为菩提故心不动』,这两个配起来是一副对联。忍辱,顺境、逆境,顺境里面不起贪爱,逆境里面没有瞋恚,把心安住在与性德相应当中,这叫安忍。
我们在前几年,离开新加坡移民到澳洲,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不顺利,在这时候没有瞋恚心,「业障全消」。这消业障,没有瞋恚。「处顺境随善缘」,就是环境跟人事都顺心、都好,不起贪痴,你的福慧就现前。所以顺境跟逆境你要会学,都好,没有一样不好。逆境里面消业障,顺境里面长福慧,都好。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境界里头去磨炼,境界天天来考你,看你能不能通过。
佛法里面教我们有三种忍,第一种是人害,这就讲缘,恶缘。他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人害,你要能忍,要不生瞋恚,没有报复的念头。我们学佛的人懂得这个道理,不但没有报复、没有瞋恚,而且生感恩的心。这感恩从哪里来的?很多人就不知道。我们听到人家毁谤,应该认真反省,我有没有过失?有过失,你看人家毁谤,我才认真反省,真的我有这个过失,他提醒我,我改过自新,我要感激他。我没有这个过失,没有这个过失,大概过去生中有这个过失,这一生没有,过去生中有,还是要感恩他。所以有过则改,无则嘉勉,勉励自己不要犯他所说的过失,这不都是善知识吗?所以逆增上缘,我们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考试通过了。
顺境也一样,也在考试。顺境最怕的什么?你起贪恋,这一有贪恋,立刻你就下降,你就堕落了。所以顺境里头要修忍辱,不贪、不恋。顺逆里头都要修忍,没有忍就不能成就。这个忍不是专门对逆境的,顺境里头更重要。在一般世出世间修行当中,逆境忍辱好修,顺境不好修。逆境里往往还能够让人激发道心,他能够向上;顺境淘汰人是最厉害的,你自己不知不觉堕落,这是特别要加以警惕的。所以人为的灾害要能忍。
第二类是环境,我们修学环境自然的灾害,譬如,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都要能忍受。饮食起居,有时候会丰足、有时候缺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马麦之报,托钵没东西吃。饥荒,荒年的时候,一般信徒都吃不饱,哪有东西供养出家人?要忍耐。孔子在陈绝粮,这是圣人,都示现给我们看,物质环境缺乏的时候要忍耐。现在的都市是比较好一些,还是有灾难,像我们在澳洲,我听说澳洲最近干旱,干旱缺水,我听人家讲,现在是六级控制用水;换句话说,你每天想洗澡都不许可,三天洗一次,严重的时候一个星期洗一次。家里面花草树木都不能浇水,都限制了。我们学院还算不错,我们打了几口井,水的控制是自来水,我们自己有井;用井水来灌溉我们的菜园、果木树,这可以,用自来水是决定不可以。遇到这些都要忍受。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灾害,不是人为的,要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修行人跟一般人又不一样,修行人遇到自然灾害,这是自己没有德行。因为我们晓得,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没有德行,感召外面自然环境变异,使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如果大家都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自然灾害就没有了。
第三类的是修行,修法也要苦行。譬如早晨早起,早晨的功课天天不缺乏,无论修学哪个法门,认真努力学习、理解,还要落实。一定要把你所学的变成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且要时间很长,长年,你没有耐心不能成就。世法亦如此,譬如在学校念书,小学要念六年你才能毕业,中学也要六年,你要是不能够忍耐,你就念不下去了。还要通过许多的考试,不用功、不发愤,你怎么能成就?
佛法更是如此,佛法我们现在很清楚、很明白,八万四千法门,五千多部的经典,是世尊给我们的增上缘。我们要会学,所谓善学,宗门里面讲「会么」,你要会,你要善学,帮助你觉悟。觉悟之后怎么办?觉悟之后你要会放下,你才能从世法转入佛法。如果不放下,你所学的是世法。近代人讲五乘佛法,讲得很好。世尊当年在世只讲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讲五乘加上人跟天,这《十善业道经》上说的。
譬如《华严经》,同样是《华严经》,如果我们没有戒律,我们连十善都做不到,我们学的华严,人乘的华严;假如我们能够做到上品十善,天乘的华严;我们能够放下一切人事物的执著,声闻的华严,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十信位的华严;再放下一切分别,那是十信位里面第八信、第九信、第十信的华严;如果能够把妄想也放下,那就是初住以上的华严,不一样!初住以上的那就超越十法界,十信位里面七信位的菩萨超越六道。所以七信相当於小乘的声闻,八信相当於缘觉,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四圣法界。十法界,那个妄想没断。妄想断了就不在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同样学这部经,境界不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是很清楚、很明白,佛法没有别的,放下而已。所有经教这一开头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明白了,不再贪恋、不再执著了。我们非常坚固的控制的念头,你看对人的控制、对事的控制、对万物的控制,这个念头放下,占有的念头放下,不再为我了,那你的智慧就开了。这两样东西没有的话,头一关就通过了。我们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诸位想想,这十六个字都在控制、占有这里面,归纳起来是控制、占有。於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说老实话,才能学《华严》。如果还有心要控制,还有心要占有,那绝对不是华严境界。所以说,有自私自利念头,不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那个心量是等虚空法界,跟虚空法界平等。这是讲这三种忍,我们修法要忍。
没有忍辱的功夫,这个忍实在讲就是个忍字,翻经的法师加了个辱。因为中国这个族群把辱看得很重。古人讲「士可杀,不可辱」,把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杀头没有关系,侮辱不可以。所以翻经的法师,好,你们对辱看得那么重,忍辱,辱都能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就没有不能忍的。所以忍辱这个翻法是专对中国人的。在原文里头只有忍,没有这个辱字。这是翻经法师的一种苦心,特别提醒我们。
在经教里头也有一种说法,这是从印度传来原本的一个说法,就是忍。这个忍也有三种,身口意,身要忍,口也要忍,念头也要忍。这三个说法也非常之好。身忍,别人打你、骂你,别人打你的时候,就像什么?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身忍。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段故事在《涅盘经》里面,《涅盘经》里讲得很详细,《金刚经》只是提一提,举这么个例子。这就是说别人无缘无故的伤害你、打你,能忍,杀你也能忍,这是属於身忍。口忍,就是别人的毁谤、辱骂,你能够不生瞋恚,没有报复,这是忍。别人打你,你身体受到伤害,也没有怨恨、也没有报复。第三种是意忍,这个意是不但没有报复,而且没有丝毫怀恨的念头,这是意忍,心里面没有。所以这是忍原本的意思,身口意都要忍。
忍是定的前方便,不能修忍辱,你就没有办法得定;换句话说,你的清净心不能现前。清净心从哪里来?清净心从忍辱来,这一定要懂。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无论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在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谚语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要不能忍,这个日子怎么过?所以一般人的确生活在痛苦当中。怎样你才能得到乐趣、得到生活的快乐?忍辱能带给你快乐。所以我们学佛要想在这一生成就,那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得成於忍」。
大乘教里通常讲两种忍,两种忍有好多种讲法,意思都能相通。第一种「众生忍」,於一切众生没有瞋恚心、没有恼害的心,即使众生加害於我,我能够忍耐。蚊虫来咬你,一般的时候,一巴掌就打死了。这时候就看你是不是菩萨?菩萨以六度心对它,它到这里来也是来托钵,也是来讨一碗饭吃。它来叮你,你就供养它,供养它是修布施;它咬你,你没有瞋恚心是忍辱;你不杀它是持戒,你看看六度前面三个都修了!你一巴掌把它打死,三个都没有了,你布施也没有了,持戒也没有了,忍辱也没有了,对一切众生。这个说法很好,应当要学习。对什么样的小动物都如此,何况对人!人确实比对这些小动物还难应付,后面我们会说到。
第二种叫「无生法忍」,这个高!无生是什么?一切法不生不灭,无生当然就无灭。你能够对佛所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个道理,你能不动心吗?不怀疑,我相信佛说的话,我相信佛没有妄语,佛讲的话一定是真实。所以对无生法,这个忍有同意的意思、有认可的意思。我同意佛的说法,虽然不是我的境界,我能信得过,对佛能信得过。
另外,这个众生忍说得更详细一点,对於别人的恭敬供养能忍而不执著。这个忍就是不执著,有感恩的心,不能没有感恩,有感恩的心。在这个事情里面生起贪恋,那就错了。受别人瞋骂、打害,不生瞋恚。这跟前面说法意思接近,可以作补充,我们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所以这个说法应该是经典上原本的讲法,讲到忍辱,这是特别对中国人的讲法。尤其是对中国士大夫阶级,就是读书人。
对於法忍,前面说过,大自然的灾害能忍,不怨天也不能尤人。为什么?因素太多,现在自然灾害多,因素至少一半以上是人为的,也就是人不知道爱惜自然环境,任意的破坏地球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灾难。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使自己的烦恼不生,心安住在道业上。我们念佛人,无论遇到什么灾难,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安住在佛号之中,安住在经教里面,这就对了,这样就没有过失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