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善恶 - (第一集)
善恶  (第一集)  2006/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017-1668集)  档名:29-066-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三段「结叹其德」第二首颂,我们讲到「十善妙行等诸道」,特别在此地把善恶略略的介绍一下。现在这个社会,不但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善恶,即使学佛的同修,对善恶的定义也不是十分明了,所以有说明的必要。前面我们从《璎珞经》里面看到善恶的绝对标准,这个标准,随顺性德的是善,违背性德的是恶。这个地方讲的理,就是现在人所说的真理,佛法讲的理跟世间人真理的概念还不一样。佛法讲法性,随顺法性是善,违背法性的是恶。

  《唯识论》里面说的标准就多了,十法界标准不一样,菩萨、声闻、缘觉三乘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不足以为奇,为什么?世出世法里面当然有不同的标准。就在我们人间,古今的标准不一样,中外的标准不一样。有些我们中国人认为是善的,外国人不赞成,中国人认为是不善的,外国人觉得这个很好,可见得它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是它有个原则,这个原则还是随顺性德。譬如我们中国讲五伦十义,讲伦常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几千年来大家都认为这是善,这些都不违背性德,可是表现在外面,尤其在应用方面,这里面就有很多复杂的状况发生。确实要不是细心,不是有学问、经验,你很难看得明白,很难讲得清楚。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了凡先生跟我们说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端就是直)、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真正讲修养、道德都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行善而不知道善恶的道理,往往自己认为是行善,实际上他在造业,冤枉用了心,得不到真正的利益,那么善恶就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最通俗的,《了凡四训》讲得很明白,他说了这八种,有详细的分析。所以《了凡四训》这本书,好书!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这是因果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对这一生幸福美满会有很大的帮助,不能不学。

  我们今天接著看《唯识论》里面所说的,我们把《唯识论》这段念一念。「唯识论以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法为善,於此世他世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昨天跟诸位讲清楚了。你看善里头它有有漏、无漏,恶里面只有有漏,没有无漏。今天我们接著往下讲,「若夫如人天之乐果,於此世虽为顺益,於他世不为顺益,故非是善,无记性也」,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这个地方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看到的,所以不能不知道。人天,我们今天在人道,人道跟天道(欲界天)不远,跟畜生道、饿鬼道也很近,这个利益你就知道了。

  於此世虽然有利益,你得到了,这一世你得到了,可是来世?来世就得不到;换句话说,你的福报在这一生享完了,享尽了,这一生享福而不知道修福,所以这不算是善。前面的定义要晓得,佛家常讲,现在善,来生还善,后生还善,这是善;现在这一生善,来生不善,这是假的,不是真善。要知道这一生在世间时间很短促,不长,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是一九七七年,今年二00六年,整整三十年。想三十年前到香港来讲经的时候,就像是昨天一样。人生真的是一场梦!可是三十年前在香港的这些法师、朋友、听众,大概四分之三不在了。人世无常!从这个地方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一瞬之间就过去了,这个不能不知道。

  再讲到苦果,「又如恶趣之苦果,於此世虽为违损,於他世不为违损,故非是恶,亦无记性也」,这是《唯识论》里头所讲的。恶趣,我们能看得到的是畜生道,畜生是恶道。畜生造不造业?不造业。特别你所看到的,牛马羊猪鸡鸭,我们常常看到,它是在受报,过去生中造的不善,它在受报。受报就把它过去生中造的恶业消掉了,它们是在消业。长大了被人杀,被人吃掉,那是什么?还债。经论上祖师大德们常说,这一生我们吃它半斤,来世要还它八两,冤冤相报,世世酬偿,没完没了。这一生我们吃它,来生它们吃我,再一生我们又吃它,毫无意义。你吃它的时候觉得很乐,将来你堕到畜生道再去还它债的时候就不是好事了。所以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乐中有苦,苦中有乐,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真正知道,不敢做了。

  我二十六岁学佛,没学佛不知道,学佛之后才明了这些事情。真正的忏悔,没有学佛之前造了很多杀业,吃众生肉。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大概六个月我就吃长斋,不再吃众生肉,到今年五十五年了。幸亏觉悟得还不算迟,改得很快。学佛教给我们的忏悔法门,忏除业障,要不然这些债务生生世世永远还不清,你说多可怕。我们真正明了,一切众生个个有前生、有后世,六道轮回。想想这个事情是苦不堪言,六道多苦!色界天、无色界天有坏苦、有行苦,欲界天人跟我们人间差不多,三苦具足。什么是善,不能不清楚,然后才知道怎样叫做断恶修善。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顺心的,於一切人事物生起欢喜心,不顺心的就生起瞋恚心,这是善是恶?这是恶,不是善。为什么?与法性相违背,法性里面没有爱欲,也没有瞋恚,所以七情五欲现前的时候要有高度的警觉。念佛人的方法妙绝了,七情五欲才一动,「南无阿弥陀佛」,把它化解了。一生当中念念不离佛号,人家赞叹我们的时候,阿弥陀佛,人家骂我们的时候,阿弥陀佛,统统都归到阿弥陀佛,这是善。阿弥陀佛忘掉了,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那不是善,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我们再看小慧远法师,我们净土宗的初祖叫慧远,晋朝时候的。隋朝时候也有个慧远,名字完全相同,后来称他为小慧远。他住在净影寺,修行很有成就,我们称为净影师,看到净影就晓得是小慧远。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他的注解就是注解康僧铠的,流通量很广。可以说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没有出来,一般学《无量寿经》的都是采取康僧铠的本子,注解一定是看《净影疏》,就是小慧远的注解。这个本子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学过,他就五乘而判三种善恶,这是净影大师。

  这三种,第一种「顺益为善,违损为恶」,跟《唯识论》里面讲的差不多。他的解释是「若依此义,则上通佛菩萨,下极人天,其所修之行,名为善;招三途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别报业,名为恶」,这可以说就事上讲的。顺著我们的欲望,顺著我们的习气,人天都欢喜,都觉得这是好事情,违背了就是恶。在这个意思上说,上可以一直到诸佛如来,菩萨、声闻、缘觉,下到人天。为什么?你修的是善因,所感的是善果。这个地方就不能不知道了。

  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十法界的因行,佛的第一个业因是平等,记住,平等心是佛心。我们在一切人事物里头常常用平等心,这个善,跟性德相应,清净平等觉,跟佛相应,跟菩萨相应。菩萨第一个业因是六度心,念念不离六度;缘觉,十二因缘心;声闻,四谛心;天人,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天人,你修这样的行生天,记住,上品十善还加上慈悲喜舍;人道是中品十善,五常、五戒,这是得人身;饿鬼道,贪心,贪爱是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三恶道里面就不善了,所以他从佛菩萨只到人天,这是善。三皈、五戒、十善、伦常、八德都是善。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你有没有想到你的念头落在哪里?你要是真的清楚、真的明了,来生到哪里去不要问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们起心动念,在日常生活当中跟一切人事往来,心里不平,常常发怒,这个决定不好,你起心动念落在三途,你不善。小小的事情就很执著、很计较,尤其是对父母、对长辈。再跟你说,对儿女、对晚辈可不可以?也不好,为什么?比你小的都在学习,看你的样子他都学会了;换句话说,你是无意的,不知不觉把他们都教坏了,这就是过失。

  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你们现在看《弟子规》里面你就明白了。无论是在尊长,或者是在儿孙的面前,都要守住一个原则,顺善,不能够表现违恶;你要是违恶,对上是不敬,对下是把下一代教坏了。所以《弟子规》上的七个原则,那是总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到最后才学文。学文是什么?提升精神生活。这里头最重要的,孝悌当然重要,下面那个「谨」很重要。无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时间,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稍稍不谨慎,自己做错事情自己不知道,粗心大意。

  尤其净影大师在此地提醒我们的,「招三途之因」,这一句要高度的警觉。三途之因是什么?贪瞋痴慢,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详细,十恶、八邪以及所有一切不善的习气,这是真麻烦,确实不知不觉就现行,怎么样?他养成习惯了。明明有六道,为什么说人死了都作鬼?人死了之后,六道有六个选择,为什么都说他是鬼道?说的人这么多,说的时间这么久,想想还是有道理。你们想想,哪个人没有贪瞋痴慢?哪个人没有十恶八邪?哪个人没有一些不良的习气?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能控制得住吗?真正能控制得住的人,我们讲这个人修养不错,言语一定少,所以古人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言多必失。

  可是现在一般人言语多,尤其喜欢开玩笑,在一起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犯了什么?妄语。妄语里头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确实有不少人一开口就落在这四种里面,他自己并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会告诉他,为什么?他不能接受。你要告诉他,他还埋怨你,说你批评他,所以知道的人也不讲,免得跟你结冤仇。古时候看到你有过失一定要讲的只有两种人,一个是你的父母,一个是你的老师。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会劝导你;没有那种交情,不说,远离过失,不跟人结冤仇。所以很困难。人要学好要交好朋友,德行、学问、才艺都在我之上的,这是善友。善友是又是朋友又是老师,你对待善友一定要以对老师的态度对他,在他那里会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善友一定把你看作好朋友,志同道合。这样的际遇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后要珍惜,要能保持,终生受益,你就成功了。

  文里面讲「及人天中苦果之别报业」,这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花报,我们一般讲现世报。你造作的不善,犯法了,被法官判刑,这是别报。这个事我们现在看得也非常多,你看社会上犯罪的人多少,特别你到监狱里面去看看。我们这边杨老师跟蔡老师这些人,他们在海口那边有个监狱里面讲《弟子规》,看到许多年轻人,青少年犯罪。可是听了《弟子规》之后都受了感动,以前不知道自己行为是错误,学了圣人教诲之后,才晓得自己错了,改过自新。本来在监狱认为很苦,为什么关到监狱关那么多时期?现在态度变了,认为在监狱里很好,在这里上学,学习圣贤的功课。那是别报里面的善,不是恶了。所以善跟恶随时会在转变。

  受刑的时候听到讲经说法,过去早年我出家没有多久,在台湾我在监狱里面讲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那是讲经,劝大家改过自新,收到很好的效果。监狱应当变成学校,变成伦理道德的学校,让这些人到那个地方去学习。将来刑满出来之后,他们就是社会上的善人,他懂得了,明白了。国家要这样推行,这是善政。教育就是如何把不善变成善,把坏人变成好人,把迷惑颠倒的人变成有智慧的人,这个教育成功了。

  第二条,他说「顺理为善,违理为恶」,这跟《璎珞经》上讲的很相似。「理者无相空性也」,这是讲到法性。「例如行布施,所施者能施者施物之三轮相存於意中,是违於无相空性之理之有相行也;若不存三轮之相,是顺於理之无相行也。因之,顺理为善,违理为恶。若依此义,则上从佛菩萨,下极二乘,其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众生所修之善法,总为有相行,名之为恶」,这就提升了一层。什么人心行是善?阿罗汉以上这是善,六道众生所修的都不是真善。

  我们把这个文大意说一说,他讲理,理是法性,法性没有相,法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我们在讲经的时候跟诸位说过,我们用唯识家所讲的阿赖耶的四分,这讲得很清楚。阿赖耶有自证分,自证分就是无相空性,有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讲的觉性、悟性。这个东西,是的,人确实有,但是为什么显示不出来?被烦恼习气障碍了。见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相分是讲的物质,见相两分都从自证分里面变现出来的。自证分是无相空性,它是能现能变,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的,不生不灭,所现所变是假的,它生灭无常,这是讲的这个道理。

  他举个例子,譬如布施,布施要是能够与法性相应,这个布施是善,与法性不相应,这个布施不是真善。与法性相应,三轮体空;如果这个三轮相你心里头有,就不善。譬如你今天布施,谁布施?我布施,我布施给某某人或是给某某道场。布施多少?我今天布施一万块钱。有我相、有人相,还有布施钱财的相,你这三轮不空,那就不相应。三轮体空就相应,你行布施没有著我,我能施的念头;也没有执著我布施给哪个人、哪个道场,没有这个念头;也不执著布施的财物,布施出去若无其事,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与理相应,这就是善。照这个意思来说,只有阿罗汉以上,为什么?阿罗汉证得我空,《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才能做到。六道众生就是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虽然他没有身体,没有色相,他还有情执,还有我执。那就是《金刚经》后面所讲,他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相他不执著,他有见,所以他还会堕落,还会搞轮回,道理在此地。阿罗汉以上没有,四相、四见都破了。

  再说小乘须陀洹,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须陀洹有没有做到三轮体空?有。须陀洹证得须陀洹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我是须陀洹,你不是的,《金刚经》上说得清楚。如果须陀洹自己认为「我证得须陀洹果了,你们没有」,他就不是真的须陀洹。你说为什么?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没断!他还有身见,还有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他统统没断,那他是凡夫,他不是真的须陀洹,真的须陀洹没有了。那我们要问,证得须陀洹的人自己晓不晓得他证得?如果要不晓得,他的佛性就没有了;晓得。晓得怎么样?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我们凡夫有没有觉心?有,样样晓得,但是分别执著没放下。凡夫的觉跟圣人的觉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同样觉悟,一个是没有分别执著,一个是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在佛法里称之为世智辩聪,他也能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你要不知道的时候你会称他大善知识,可是你细心一观察的时候就清楚、就明白了。

  我们过去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因为时间长,常常在一起。我跟方老师、跟章嘉大师,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生活不在一起。跟李老师常常生活在一起,这就不一样,我们都看见了。布施不只是言教,有身教,你细心去观察他,他跟别的善知识不一样,那就是什么?他做到了。不是一般人讲,他说到自己并没有做到,李老师你细细观察他,他说到他做到,这很感动人,所以这叫善;说到做不到,不是真善。这个地方的标准确实是很高,你心里著相,就是你有执著,不是善,没有执著才是善。我们不说分别,因为它底下讲「下极二乘」,二乘人包括声闻。著相就不善了,不著相是善。好,现在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小慧远大师所说的第三种。「体顺为善,体违为恶。法界之真性,为己自体,体性缘起而成行德,所行自体无如心不缘理,所谓随心之欲而不超轨之境界也,是名为善;若依此义,则凡夫、二乘无论,即上至三乘,总其缘修之善行,齐为恶也。」这个标准说得很高。体是法性、是法身,他这里讲得很好,「法界之真性,为己自体」,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才是自己。在禅宗里面讲则是明心见性,见性就是真的把自己找到了,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了。

  见性在大乘教里面就成佛了,在什么地位?《华严经》上讲(这是圆教)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时候他确实是体性缘起而成行德。体性怎么会缘起?十法界众生有感,体性自然有应。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水是体性,它产生的结晶就是体性缘起。水是矿物,不是精神,它是物质,你看它有感,为什么?因为一切物质的体性都是真性。现在科学也说明了,物质是什么?物质是能量的聚集。物质解放就变成能量,能量集中起来就变成物质,这个现在科学家肯定了,发现这个事实真相。科学称能量为场,场是能量在很稀薄的时候,它聚集在一块就会变成现相。怎么会聚集?众生有感,感就是缘,它自然就现相,它就有应。你看它现相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叫真善。

  「随心之欲而不超轨之境界」,随心之欲不是自己心,自己没有心,随十法界众生心。《楞严》上讲的「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善,这是法身菩萨。没见性的,三乘菩萨,他们所修的善行都不是真善,为什么?烦恼没断尽。阿罗汉虽然执著没有了,执著断掉了,他还有分别;菩萨分别没有了,他还有妄想;妄想断掉之后才称为法身大士,十法界没有了,他到一真法界去。这样说起来,在净土宗,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他所修所行的那是善;没有到极乐世界,没有到华藏世界,没有到诸佛实报庄严土,统统都不能说是善。这个标准高,所以他这三个一层比一层高,这三个说法。

  「随心所欲不超轨的境界」,这句话很像《论语》里头孔子有句话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话很接近,意思不一样。孔子这是人天境界。不逾矩是什么?不会违背伦常道德。不是有心去做,自然跟伦常道德就相应,没有刻意去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非常自然。这是说他自己一生的修持,十五岁开始於学,立志於学,学到七十岁的时候完全自然了,是这么一个境界。而佛教里面讲的这个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是随众生心,应化的时候完全是性德,性德里面决定没有夹杂丝毫染污。这是大乘教里面的标准,所以这个标准非常之高。

  我们下面再看一段天台家的,天台家讲六种,第一种「人天之善」。我们对这个要特别重视,为什么?我们现在是在人天的境界里面。「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果报尽,则还堕於三途,故亦为恶」,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的学习,实在讲一定要从这里起。五戒十善是属於事,虽然与理相应,事离不开理,与理相应,而我们的心著重在事。著重在事就是执著在事,没有离开执著,执著在事。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来生还能得人天福报,好处就在此地。

  你能不能守得住?真正学得很好,上品十善,生天了。可是你要晓得,宿世今生还有不少恶念,也有一些恶行,善福享尽了,这些恶业又会变成果报。四禅天为什么会堕地狱?四空天人肯定堕地狱,什么原因?堕地狱的业因是瞋恚,不是别的。四禅天人、四空天人到他自己报尽的时候,瞋恚心现前。他瞋恚什么?说古往圣贤骗了他,他以为四禅天跟四空天是大般涅盘,到这里究竟了。可是到寿命终的时候还要生死,他就起疑惑:「我证到大涅盘了,怎么还会有生死?这些诸佛菩萨、圣贤人讲的话假的,他骗了我!」这一发脾气,这脾气一发就到阿鼻地狱去了。你看,从最上面掉下来,真的是谚语所谓爬得高摔得重,这一跌就跌到阿鼻地狱。毁谤圣贤,不知道是自己的过失,圣贤没说错,你误会了,你没有亲近到真善知识,所以他修的不是究竟法。

  真善知识跟不是真善知识差别在哪里?真善知识一定教你断烦恼,不是真善知识,他不劝你断烦恼。你看我们在大乘教里头佛给我们讲,断见思烦恼才证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哪来的地狱?你超越六道了。就是小果须陀洹,他为什么不堕三途?见思烦恼他只断少分,就有这么大的效果。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还有八十一品思惑没断,所以他天上人间还要七次生死,但是这七次生死绝不堕三恶道。这个七番生死,是他要七次往返才能把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七次也并不是个一定的数字,这个要知道,为什么?每个人缘分不一样,用功勤惰不一样。如果遇的缘殊胜,有大善知识教导他,他可能天上人间一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如果没有这样殊胜的缘,自己也不是很用功,佛给我们讲,最长的时间是天上人间七次,绝对不会有第八次,七次决定成就。七次是最长的,你可以把它缩短。

  就跟在学校念书一样,在美国上大学念硕士到博士学位。大学毕业进研究所,研究所硕士到博士学位学校规定七年,课程七年毕业,可是有人四年就念完了。我们钟茂森居士他就是四年念完的,四年把人家七年的东西念完,那就毕业了,学位就拿到了。世法、佛法同样一个道理。你要是勇猛精进,对佛菩萨诚敬,不怀疑,求三宝加持,你就会遇到善知识。有善知识教诲,自己又好学,又精进,不用七次,二次、三次就行了,就超越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人天之善是基础,我们现在是这个基础没有,所以搞得很糟糕。虽然天天在学佛,学佛很多年了,要用佛法的标准来衡量你,你还是个恶人,不是善人,为什么?还常常起恶念。每天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这哪能算是善?虽然说念佛,这句佛号不起作用,功夫不得力,为什么?我这个念头一起,阿弥陀佛的名号起不来。看到有不如意的事情,心里不高兴了,「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住了。这个佛号念了管用,它能把我的习气烦恼控制住,这个功夫叫功夫成片。我们念佛人只要有这么一点点功夫,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这是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连这个功夫都没有,发脾气的时候,阿弥陀佛忘掉了,起不来,你造业;顺境起了贪爱心,阿弥陀佛念头起不来,都是随顺烦恼。虽念佛,不得力,就是古人所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最重要的,不去看别人,看别人错了,看自己。看到别人不要去想别人,回光返照,照自己有没有?我们看到一个念佛人在那边发脾气,马上觉悟到提起自己的佛号,觉悟到我有没有这个样子。那么那个发脾气的人,在我来讲他是菩萨,他提醒我,他是我的善知识,他在警告我。那我怎样看他?不要有看头。如果你要想怎么样看他,那你就要把他看作菩萨示现来成就我的,那就无量功德,他真的就是菩萨示现。为什么?境随心转,他对别人不是菩萨示现,他对我是菩萨示现。外面境界不是真的,要绝对肯定、深信经典里面的教诲,境随心转。我认定他是菩萨,他真的是菩萨。但是你要晓得,他那个菩萨就是这一刹那,这一刹那我见到菩萨,我见到佛了。

  你没有这个回光返照,你常常见到这个境界,菩萨在你面前是当面错过,不认识。所以贵在什么?你会认识,你真的学到了。像我们凡夫头一个学什么?忍辱波罗蜜,我们心浮气躁,没有丝毫涵养。能忍辱的人心清净,能清净的人心生智慧;虽有烦恼,智慧多、烦恼少,那就很管用。我们一般人是烦恼多、智慧少,烦恼大概有十分之九,智慧只有十分之一,所以不成比例,它不起作用。到什么时候才起作用?烦恼十分之六,智慧有十分之四,起作用了,警觉心会常常起来。如果能到烦恼跟智慧一半一半,大概往生都没有问题;智慧能超过烦恼一点,智慧有百分之五十二,烦恼有百分之四十八,成功了,往生净土靠得住了。这就是什么?你能控制了,不是说烦恼没有,烦恼常起来,能控制了。念头还没起来,还没冒出来,阿弥陀佛,压下去了。

  跟人没有分别了,在理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放在心上;由修持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会把每个人都看作是佛。佛在发脾气的时候教我,佛在欢喜的时候也在教我,佛的一举一动统统教我,你就学会了。任何人都是佛,你说你怎么会不见佛?你怎么会不见菩萨?会修的人一天到晚从来没有离开过佛菩萨,你念念都在受教,道业怎么会不成就?所以问题在善学,你要会学。不会学的,真的是经上讲的当面错过是事实,佛菩萨没有离开我们,问题在我们自己会不会。

  如果别人责备我们是对著我来的,我恭恭敬敬接受,不必回一句话,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有这个过失,他责备我,我要改,他讲的是对的;我没有这个过失,他责备我,是好事,他消我的业障,生感恩之心,决没有埋怨。如果说我没有这个过失,引起我的怨恨,我错了,我的反应错误了。我内里面的烦恼为什么会被他勾引出来?自己一点定力没有,一点都不能忍,小不忍则乱大事,大事是往生净土。什么都要能忍,什么都要能受,肯定消业障。他常常这样责备我,我次次都能忍,到最后他会对你佩服,这个人了不起,不是普通人,他也会发现。他发现的时候他得利益,我们不但成就自己也成就他,成就他是报恩。自己成就才能成就别人,自己不能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

  我过去跟韩馆长相处三十年,她脾气不好,常常骂人。很多人劝我,你为什么不离开她,另外找个地方去?我告诉他,她是我的善知识,我要到处另外找人,不见得会找到比她更好的。如果处处都跑,我的心是散乱的,对自己的修学非常不利,不如在一个地方忍到底。你们说这个人不好相处,我愿意跟最不好相处的人相处,我能够跟她相处,就能跟天下人相处,这不是好事情吗?我为什么去换个地方?道业要这样修才能修得成功。没有不能忍,没有不能让,什么都能让,因为我到这个世间来我什么也没带来,空手而来;将来走还是空手而去,世间哪样东西是你的?什么人要,赶快拿去,欢欢喜喜的供养你,决定没有丝毫牵挂。

  佛常常教给我们,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又何况愈舍愈多,愈忍你的德往上提升。愈舍,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有什么不好?我在这一生当中,八十岁可以说是一生了,把佛祖这些教诲在我这一生心行里面证明了,所以你们不相信,我相信。我舍财,你看财用一点不缺乏;舍法,单单布施赠送《大藏经》超过六千套。所以我还想继续再印四千套,满一万套,这一生送一万套《大藏经》。应当要舍。经典真的是宝,这个世间无价之宝,只是你不接触,你接触之后你才晓得它的好处。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苦难、疑难杂症,这里面充实了真实智慧,所以称为法宝。

  我们这些年来特别提倡的《弟子规》、《感应篇》,为什么?五戒十善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你已经学坏了,从小就学坏了,习气很重。谚语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是习性,恶的习气不好改。所以我们要回头,到古圣先贤教学最低的标准,起点上去做,这个最低标准是教什么的?教婴儿的。我们现在都这么大年岁了,回头去学婴儿的,扎根!你不从这上面扎根,五戒十善做不到。不是你不知道,我相信五戒十善你都能说得出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你都能说得上来;十善里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哪个人不会说?正是鸟窠禅师所说的话,三岁孩童能说得出来,八十老翁做不到。原因在哪里?最好教的时候没有去教他,这叫失教。最好教的是什么时候?小孩出生的时候到三岁,这是最好教的,为什么?他没有意见,完全接受。你教他好的,全部接受,你教他坏的,他也全部接受。所以教育在家庭,家庭教育没有就完了,社会的动乱要想恢复到安定和平,那是理想,不是事实。

  中国几千年来安定和谐,是祖宗们从小教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婴儿不能失教。你们家里有婴儿,决定不能给他看电视,你要晓得他在学,他全盘接受。所以你要保护他,至少要保护他到十岁。现在这个社会,保护他什么?不受染污,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能让他接触。你看问题的青少年,犯罪从哪里起的?都是从电子游戏机。凡是经营电子游戏机的人,虽然眼前赚一点钱,好像是很乐,乐中有苦,为什么?果报,你害了多少青少年,你这个果报肯定在阿鼻地狱。而且地狱出来之后,生生世世没有智慧,迷惑颠倒,苦不堪言,为什么去造这种业?

  不但经营这个是大罪业,我往年在台湾讲经的时候就讲电影、电视都不善,你教人教什么?今天社会这样你要不要负责任?所以当时听我讲经的有些在世新,我们道场跟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很近,学电视、电影的这些学生来问我怎么办?要不要改行?我说要,最好是改行。这不是个好的行业,虽然赚钱很容易,害人。这些都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们今天要非常认真想这一生真的超越六道轮回,真的晓得轮回苦,知道这个事情可怕,那你就得真干,你干假的可不行。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天天念,天天学。现在学困难,难在哪里?我们的坏习气全部跟《弟子规》所讲的相反。要知道相反是错误的,这是违背性德。它所讲的是正确的,是随顺伦理道德,我们今天违背了伦理道德。三皈依称为翻邪三皈,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我们从很多错误的行为回过头来,依正确的行为,这才行。从这个地方去扎根,我们还有救,不是没有救,还是有救。这一切都要靠自己。

  印光大师教我们的三本书非常重要,这三本书就是《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他老人家一生几乎是全心全力弘扬这三本书,大量的印送。我是三十年前在香港讲经,住在倓虚老法师所建的中华佛教图书馆,九龙界限街,他的地方没有我们大,比我们小很多。我在那里讲了两个月,讲《楞严经》。看到图书馆收藏弘化社的经书,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办的,这是我自己修学一脉相承的祖师。我的老师是印祖的学生,所以特别感到亲切。他印的东西确实印得好,端正庄严。

  在这些典籍里面所印的书里头我看版权页,这三种书印得最多,印了几十版,而且每一版量都很大,二万册、三万册、五万册,二十多版、三十多版。我约略的统计一下,这三样书可能超过三百万册,我感到非常惊讶。印祖印佛书没有印这么大的分量,很多佛书都是一千册、二千册,为什么这三样东西他印这么大的数量?我们就想这个道理。才想到这是老人家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教的。终於我们想到一个道理,能救世间苦。三十年后的今天就完全看出来了。

  三十年后,一般文化水平比三十年前差得太远了,三十年前这些文言文还有人读,现在没人读了。印出来人家也看不懂,注出音会念,什么意思不知道,你说怎么办?现在我们只好想出来把它拍成电视连续剧来推行。那么电视连续剧,这些东西是讲伦理道德的,电视台不喜欢。电视台什么?因为它要观众,它的目标是赚钱,要迎合观众。观众喜欢什么?喜欢杀盗淫妄,喜欢暴力色情,伦理道德的东西他不喜欢,他说这个没有人收看,没人愿意看。所以我们做出来之后,要像印祖一样,把它当作善书一样流通,唤醒大众。

  《了凡四训》过去马来西亚做的两片我很欢喜,两片时间短,两个小时「四训」都讲完了。我们把它当作课本来学习,全家可以看,一天看一遍。两小时,一天看一遍,全家看一遍,一年下来你整个家庭就改变了。外国人讲磁场,你家庭磁场变了,中国人讲气氛,决定是家庭一团和睦,一切吉祥。你要想改变你的家庭,要想你的家庭兴旺,我教你这个方法你去试试看。你每天晚上全家看两个小时,就看这两片,天天看,你看上一年,你看看效果怎么样。真能这么做,你是菩萨,为什么?你收到效果的时候,这个效果会影响别人,比读《了凡四训》的书、比讲演效果更为殊胜,更为快速。你有这个基础,学《弟子规》轻而易举,为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感应篇、十善业都不难。一年当中儒释道这三个根扎下去了,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

  同学们你们有心人可以试试看,可以实验看,实验成功了,然后我们就把它变成书本、变成光碟。经典里面重要的教训我们用表演的方式来做,时间不要拖太长,太长变成看电视剧,娱乐的成分多,教学的成分少了。两个小时完全上课,这个方法好。所以《太上感应篇》最好也是两片。现在有「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还是嫌它太多了,最理想的是两片,两个小时。一片、两片,不要超过两片。

  书,善书、佛书。佛书的读诵,我们现在有读诵的光碟,有文字、有声音,没有人的画面,全家可以一起读。我们有《无量寿经》、有《弥陀经》、有《地藏经》,将来像《十善业道经》,甚至於《了凡四训》,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流通。甚至於,这是很小的东西,把它翻成外国文字全世界流通,无量无边的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