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 (第二十二集) 1999/12/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节录自大乘无量寿经02-034-0072集) 档名:29-049-0022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面第一行,请看第二十一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一愿,这一愿经文分成两段,从『我作佛时』到『无不遂者』是一段,『若有宿恶』到最后,这是第二段。上一次我们讲到『植众德本』,今天我们再看末后三句,『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学佛的同修对於「回向」都非常熟悉,可是回向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拿什么回向?决不是空口说一句回向就有效果的。我们从此地经文上来看,闻名、系念、发心、不退、植众德本用这个回向,我们想想我们每天回向拿什么回向,这个要清楚。回向就是发愿,此地回向佛教给我们「至心」,至心是真诚到极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世法、佛法都要完全舍弃,这个心才算是至心。如果对这个世间,名利、五欲六尘种种享受还有丝毫留恋,就不是至心了。这个样念佛求生净土就很难,只能在净宗种一些善根,这一生往生就不可靠。真正希望这一生往生净土,必须将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彻底放下。
这一次我在香港,有一位同修写了封信给我,他的生活环境非常清苦,晚上做工,所以不能来听经。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他人很好,待人也很不错,为什么一切的灾难,他都非常不幸都遇到,问我这些灾难要怎样才能够化解?我昨天回来之后,此地的同修也有这个情形,跟我谈起来。这个情形决不只一、两个人,许许多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我们身也很善,也肯修福,也肯帮助别人,为什么许许多多灾难都不能避免。使我想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那一篇文章,我们过去曾经详细讲过,留著有录音带流通。俞先生是个念书人,读书明理,平常也自命为好善乐施,处处帮助别人,依照圣贤教诲去做,为什么也是种种不幸他都遇到了。心里面免不了怨天尤人,佛菩萨对不起他,老天爷对不起他,还要写上疏文在灶神面前焚化。没想到灶神真来了,点化他,说他:你还算不错,良心还没灭,不过你造的业障,你自己不晓得,虽然你口能劝善,你身好像也没有做过错的事情;灶神说:你的意不善,你的心不善。这就好比一棵大树一样,心是根,意就是念头,念头是树干,身体造作是枝条,口的言语是树叶,你这树叶还不错,枝条也不错,根本坏了,你还能有救吗?没救!
所以古圣先贤教我们修行,断恶修善,从哪里做起?从根本修。我们今天许许多多人犯的过错,不知道根本,心不善,念头不善,你身口再善,你抵不过业力。我们从一棵树来做比喻,大家很好懂,如果你心善、念头善,身口纵然不善,都有救,树不会死;你枝叶、花果再美再好,它没有根本,几天会枯死,它不能活。所以心善、意善比什么都重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文字讲得太清楚了,凡是遭遇到这一些障难,这一篇文章应当多读读,认真反省,依教修行这个经典里面所教导我们的纲领。
闻名,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闻」是菩萨的三慧:闻慧、思慧、修慧,是菩萨的三慧。不是普通的闻,我们听阿弥陀佛的名号,没有这么大的殊胜功德利益。真正有智慧的,听到佛的名号,他就能生信心,他就能觉悟,他就能回头;这一回头,系念西方极乐世界,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放下了。这个放下,前面要记住,心里面妄想、忧虑、牵挂统统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利害得失放下,从今而后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这一部经上所讲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读经,经要读熟,时时刻刻都会想到经里面所说的,这就是「系念我国」。你经文不熟,你怎么能系念?
为什么劝大家要把这个经念三千遍?你才能系念,系念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讲的忆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就是此地讲的系念,你经文不熟,你就做不到。所以觉悟的人,闻名之后他真干。我们年岁大了,记忆力不好不怕,遍数多就行,过去曾经有人念过六千遍,这一部经才会背。根利的我也见过,念五百遍他就能背诵。天天要念,时时要背诵,背诵就是忆念,就是系念。菩提心是从这里发起来的,「发菩提心」,我们一般人菩提心发不起来。当然发不起来,你对於世尊经教一无所知,你的菩提心怎么发得起来?起心动念都是烦恼,起心动念都是造业,《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什么原因?刚才说的,我们的根本坏了,枝叶修剪得再好,没有根,没有本,再漂亮也不过是花瓶里面插的花而已,死的,不是活的,不能长久。菩提心是从闻名、系念里面发的。对於经教理解得愈透彻,理解得愈深,你的心愈坚固,遇到任何境界你都不会退转,为什么?顺境、善缘不起贪爱,决定没有留恋,逆境、恶缘不生烦恼,永远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这才能「坚固不退」。然后你才会全心全力断恶修善,这就是「植众德本」。菩萨六波罗蜜,普贤十愿,你才能够落实。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无不遂者」,当然成就!这是宿世造恶真正回头了。
后面一段再勉励我们,『若有宿恶』。这个「宿恶」是讲你现在还继续在造恶,你还没有回头;前面这一段是造恶,过去生中造恶已经回头的人。我们过去生中恶习气很深,很想回头,回不了头来。那就要问了,我们有没有警觉心,想不想离开六道轮回,还是打算继续在这个世间造业受报?这个要问自己,如果真的觉悟这个世间苦,那就得要回头。怎么回头法?佛在此地教导我们,『闻我名字,即自悔过』,关键就在「悔过」这两个字。什么叫悔过?佛法里面讲「后不再造」,叫做悔过。绝对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忏悔,明天又干,干了再在佛菩萨面前忏悔,求佛菩萨赦免,这是假的,这个一点用处都没有。儒家讲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以后不犯同样的过失,这叫真正忏悔。我们能不能做到?如果不能够忏悔,这一生只能够在净宗种一个善的种子;换句话说,还要继续轮回。什么时候你能够出头?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哪一天真的悔过,真的回头,你就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关键就在这两个字,这个问题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帮不上忙,自己做自己受,你也用不著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又加罪,於一切人都没有关系,自作自受,世出世间圣贤都把这个事情给我们讲得透彻明了。
我们讲席当中时时提起,希望我们听得耳熟,常常能够记得,不再做错事。我们错误的根是什么?根没有办法拔除,根就是自私自利,根就是无始劫来坚固的我执,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是宇宙万法的中心。这个观念大错特错,这个观念就是我们的根跟本有了问题,根本不善。所以我们在佛法里面无论怎么用功,无论怎么修学,都感到功夫不得力,都没有办法像世尊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殊胜的功用,我们得不到。所以「悔过」这两个字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读过,阿闍世王,提婆达多,这两个人狼狈为奸,破坏佛法,五逆十恶都造尽了;提婆达多这是示现,生身堕地狱;阿闍世王临命终时至心忏悔,真的悔过,求愿往生。他就是得阿弥陀佛这一个愿力的加持,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告诉我们上品中生。这个使我们感觉到非常惊讶,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品位?忏悔的心切,忏悔的心真实。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到,不可以轻视造恶的众生,他造再严重的恶业,如果他临命终时至心忏悔,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品位还在我之上,我怎么敢轻视他?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记在心上;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他们两个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平等,没有善恶,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好恶。善恶、邪正、是非、好恶从哪里来?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心起来的,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於外面境缘不相干。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认识事实真相?唯有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彻底忏悔了,真的回头了。纵然看到别人过失,也合掌令欢喜,决不敢轻易批评,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我们怎么知道?肉眼凡夫,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太多太多。道场里面古德常讲龙蛇混杂,道场里面确实有凡夫,但是也有圣人示现在其中,你知道哪个是圣?你知道哪个是佛?哪个是菩萨?那我们怎么对待?我们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诸佛菩萨,一律平等的恭敬,一律平等的供养,我们就没有过失。这是真正忏悔,真正回头,他的行持决定是这个样子。回过头来的人,他的思想变了,行为当然也变了。思想刚才说,他的根本善,心善,念头善,所以他的言行一定是善。
『为道作善』,他修善不为自己,为道。什么是道?菩提大道,成佛之道,为这个断恶修善。什么是菩提道?什么是成佛之道?菩提跟佛是一个意思,都是梵语,翻成中文是「大觉」,圆满的觉悟,彻底的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所以他修善。世间许多科学家、哲学家,都在探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这是学术界一桩大事情。有没有结论?实在说哲学里面没有结论,科学里面也没有结论,宗教里头有结论。佛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生命从哪里来?《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我们的根,识是我们的本,性识是真的,绝对真实。
印度教、婆罗门教,他说是从大梵天变现出来的,他说的大梵就是佛家讲的性识;天主教、基督教讲上帝,上帝也是讲性识;拜火教讲的上帝,他们上帝是智慧,我们佛法里面讲报身佛,报身是智慧身,大乘法里面讲的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宗教里面讲的这些名词术语不一样,其实都是说的一桩事情。所以性识、大梵、上帝、神圣、法身,它们是能现、能生、能变,超经验的真实存在。佛告诉我们,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能,佛家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谁要证得这个境界,在佛家就讲他成佛了,婆罗门教里面就是你生梵天,大梵就是这个意思,大乘佛法里面讲你证得法身,法身大士。我们为这个作善,这是道,在佛家讲究竟圆满的佛果。
他真的作善,决定没有恶,没有恶心,没有恶意,恶的念头没有了,纯善!身口或有不善,那是手段,它不是目的,那是示现,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明了。我们在《华严经》上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教化众生种种善巧方便,我们见到了。所以我们对一切人、一切物怎能不恭敬?怎能不赞叹、不供养?我们看菩萨为道,这一句实在讲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净土经典不可思议,我们确确实实是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但是我们所作所为等同法身大士。你要真正理解《无量寿经》,真正信奉《无量寿经》,依教奉行,虽是凡夫,你是相似的法身大士,这个经是不思议经。
「善」这里面的含义无尽的深广,决不是我们自己凡夫经验当中这个善,不是我们凡夫经验,超经验!但是我们也能够体会一些,现在人所讲的正面的影响,不是负面的,负面的是恶,正面的是善,影响的面尽虚空遍法界,影响时间的久,尽未来际,影响程度之深,彻法底源,这是真善,这是大善,这是作善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决定不可以做负面的影响,做负面影响就造业了。
这八个字,前面一句是忏悔,是忏罪;「为道作善」这一句,前面经文世尊屡次教诫我们,积德累功。如何落实?世尊在底下教了我们一句:『便持经戒』,这是落实,「为道作善」的落实。经是佛的教诲,不必多,一生真正能受持一部经,就能成就,任何一部经典,古德所说「一经通一切经通」。持是受持,受持相当不容易,受是完全接受,怎样才能做到完全接受?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才行!我们今天学佛,始终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不肯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著;虽然接受佛的经教,实际上还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作主,只不过是拿佛菩萨教诲参考参考而已。
这怎么能够把这个罪业转过来?转不过来的!因为我们起心动念全是错误,没有一丝毫是正确的,可是我们自己又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甚至於还说佛菩萨讲错了,佛菩萨三千年前的人,所讲的东西不合於现在时代。这样的心态都是以自我,实在讲就是以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做主宰,坚固而不肯拔除,所以对於经戒受持就谈不上。你读诵得再多,听得再多,甚至於你也会讲,讲得天花乱坠,你还是被烦恼所转,还是造业受报。不是佛在经上讲得不够清楚,是你自己不肯听,不肯接受。所以我们真正要发心受持,必须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才真正叫受持。
「经」,在此地说理论、境界;「戒」是说方法,这个戒在此地是广义的,我们决定要遵守佛陀教导我们的方法。我们对於这一句也非常用心,仔细斟酌,因为佛的经戒太多了,三藏十二部我们一生读一遍都不可能;如果有人说,《大藏经》他从头到尾念过一遍,我都会怀疑。真正读过的,他的思想行为决定不一样;如果念过之后,思想行为还没变,还是老样子,念也等於没念,丝毫不得受用。尤其是现代人,现代的社会,工商业高科技竞争的社会,如果经论太繁杂,分量太多,没有办法受持,在现前这个社会,愈是精简,愈受大众的欢迎。所以十大宗派里头净宗的经论精简,总共只有五部经一部论,而且经典分量都不长,五经一论现在印在一起也只薄薄的一本而已,便於受持。经典分量虽然不多,经典里面的理趣非常丰足,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法,都不出五经一论之外,所以义理深,义理广。
净宗这些经典我们是不是要全部受持?不需要,能够学一、两种,足够了。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建议学三种:第一种《无量寿经》,第二种《阿弥陀经》,第三种《普贤行愿品》,选得好!三种如果嫌多,实在讲一种也行,一部经深入。先第一步把它念熟,纵然不能够全经背诵,也一定要很熟很熟,要念得很熟,日常生活当中境界现前,佛的教诲你能提得起来,要能达到这种功夫。第二要深解义趣,经文字字句句要深解,解浅了不行,要深解。怎么样才能够深?一定要依教奉行,你不在日常生活实际上去锻炼,你的深度是有限的。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也就是讲解行相资,解帮助行,行帮助解,才能够逐渐加强你的深度。
而在实际修行要懂得抓纲领,纲领愈简单愈得受用,纲领决定不能够忘记,真的要精熟透彻,对於我们行解两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选择纲领,依据经论教诲,选了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根本的根本,总共十一句经文,我们要常常念兹在兹,要把它做到。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我们要常常想到,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能不能对得起父母?能不能对得起师长?佛法的教学,它的根本就是这两句,从这两句开始,也在这两句圆满,这两句做到圆满,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的孝有欠缺,他的敬,对老师的敬也不圆满。到如来果地上,孝亲尊师才做到圆满。
所以人家一问,什么叫佛法?我们可以一句话答覆他:「孝亲尊师」,佛家千经万论没有离开这个宗旨。千经万论阐扬孝道,阐扬师道,我们能做到几成?下面九句就是教导我们落实孝敬的纲领,什么叫孝?慈悲心是孝,不杀生是孝,「修十善业」是孝;说孝,敬就在孝里面,「受持三皈」是孝,「具足众戒」是孝,「不犯威仪」是孝,「发菩提心」是孝,「深信因果」是孝,「读诵大乘」是孝,「劝进行者」是孝。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无非教人孝亲尊师而已矣,我们懂不懂?六和敬是孝亲尊师,戒定慧三学,菩萨修学六个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普贤十大愿王。我们选择这五个纲目,五科,好记!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念念行行都不违背这五科的教诲,这个人叫行菩萨道,这个人叫学佛,这个人叫受持经戒,这个人可以「至心回向」,他真有东西回向;真的回过头来,真的「为道作善」,决不是空口说白话,认真在做。佛说得很好,谁做谁得利益,谚语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佛法是平等法,我们听了之后要懂得,要真正明了佛的慈悲,佛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要孝敬於佛,佛是我们老师。我们怎么对得起老师?依教奉行才对得起老师;不肯依教奉行,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也许有人问,我自己这样修行,甚至於父母已经不在,与父母有什么相干?你不懂得孝道,你要修行证果了,你的父母也一样作菩萨、成佛了。你想孝养父母,父母不在你想超度父母,你拿什么超度?念几部经、念几声佛号回向就能超度?那只可以说是念比不念好。真正有效果的超度,你们去念《地藏经》,你看婆罗门女、看光目女人家怎么超度?人家是受持经戒,依教奉行。自己得禅定,自己证菩萨果位,父母在恶道里面立刻就超度,那才真的是以此功德回向亲人,真有效果。所以自己不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你超度的功德不大。你能够转恶为善,你的家亲眷属不堕恶道,可以从地狱里面超升;你能够转迷为悟,你的家亲眷属就可以到天道去;你能够转凡成圣,你的家亲眷属就可以永脱轮回。所以自己要真正修行,这才是尽孝,你圆满成佛了,你的家亲眷属也成佛了。要报父母之恩,要报老师教诲之恩,究竟圆满就是自己圆成佛道。所以经要熟,要深解义趣,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持戒。
『愿生我刹』,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只有发愿求生弥陀净土,我们圆成佛道的时间缩短。不求生净土,那你必须有能力断见思烦恼,你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再断尘沙烦恼,你才能超越十法界;再破四十一品无明,你才能圆成佛道。断见思、尘沙那个时间我们不算,单单算破四十一品无明,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要多少时间?三大阿僧只劫。佛家常讲三大阿僧只劫,那是对法身大士说的,从破一品无明那一天算起,三大阿僧只劫,圆成佛道,你看时间多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间大幅度的缩短,纵然是下下品往生,《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下下品往生的人,要经过十二劫花开见佛。十二劫的时间太短了,要跟阿僧只比,简直不能比,这是讲下下品往生。上上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正因为不可思议,所以华严会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发愿求生净土。为什么?缩短时间;他们在华藏修行,要证无上菩提时间长,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就圆满。所以哪一个菩萨不希望到极乐世界去?问题就是他有没有这个缘分?
我们今天因缘殊胜,缘分具足了,问题是我们想不想去?想不想去,大家都想去,要问一个你是不是真的想去?真的想去就要依教奉行,就要放下万缘。这个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听说在中国大陆有不少误会的人,他把事放下,工作也不做,到最后变成是没有收入,吃饭都成问题了,这个错误的。不是说事上放下,事上要放下,释迦牟尼佛也不讲经,他也放下了,他何必辛辛苦苦,每天七、八个小时跟大家讲经说法?事上不能放下,心上放下,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境缘不要放在心上,是叫你放下这个。对於事会做得更积极,做得更认真、更努力,为什么?净业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意思就是要度化众生。这个度就是帮助别人,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大众,这个事怎么能放下?帮助大众不能著相、不能居功,我做了多少事情,我有多少功德,那你就错了。你要把这个念头放下,要学诸佛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做,非常认真的做,为什么说无作?心里面清净,一尘不染,做了就像没做一样,决定没有丝毫分别执著,是叫你放下这个。心里面系念的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心希望亲近阿弥陀佛,这叫「愿生我刹」。
『命终不复更三恶道』。这一句话我们要了解它的意思,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你过去造的罪业太重,你一定堕三恶道,因为你忏悔,因为你回头,你觉悟了,「为道作善」,依教修行,求生净土,你才不堕三恶道。从这个地方,我们就非常明显的看到「带业往生」。过去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他们找了不少人去查《大藏经》,查遍《大藏经》没有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於是极力的否定,说净宗没有带业往生这个说法;带业往生是祖师说的,不是佛说的,祖师说的不算数。这种说法曾经引起整个世界的震撼,许许多多念佛人慌张,我们都遭遇过。
实在说这一些学人粗心大意,这一段文这不是带业往生是什么?佛在入灭之前,特别教诫弟子「四依法」,佛就知道后来有这些人粗心大意,会误会经义。所以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决定要以经典所说为根据。第二告诉我们「依义不依语」,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依佛经里头讲的意思,不一定是语言,佛没有说带业往生这一句话,但是这个地方是带业往生的意思,我们依意思就行。前面「若有宿恶」,这不是带业吗?恶业吗?「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这不是带业往生吗?意思多明显!佛教我们不要执著文字,不要执著言说,要懂得意思,依义不依语。
我们现在又看到有一些人执著,他是依语不依义,这个没有法子;否定这个会集本,说会集本不是原文经典,主张一定要读原译本,不可以读会集本。这个问题跟反对带业往生一个意思,都是依语不依义。《无量寿经》的会集最早是宋朝王龙舒居士,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一直传到今天没有人反对,偏偏反对夏莲居的本子,奇怪不奇怪?王龙舒可以会集,夏莲居不能会集,说夏莲居是居士,王龙舒也是个居士。莲池大师大家都尊敬,净宗十三代祖师里面,杰出的一位令人尊敬的大善知识,他的《弥陀经疏钞》对后人影响非常之大,《疏钞》里面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三分之二是采取王龙舒的会集本。为什么莲池大师可以采取会集本,现在人要反对会集本?会集本是依义不依语。而且夏老师这个本子,我们将现在存的九种《无量寿经》的本子,我们都印出来了,诸位可以比较看,不勉强。九种本子,你选择任何一种本子都好,不必勉强。反对那个本子,一定要受持这个本子,这又何必?只要依教奉行,老实念佛,都能够带业往生。
我们今天特别要著重就是带业往生,知道我们自己的业障非常重。可是一定要记住,带业只带旧业,不带现行,这一点千万不要搞错。不是说我天天造罪业没有关系,我往生的时候都能带得去,你要这样想法,那你就错了,你完全错会意思了。带业往生就在这第二十一愿,佛是怎样教导我们?真正悔过,真正回头,系念、发心,坚固不退,积德累功,要紧!要紧!
尤其是我们处在现前的社会,灾难频繁,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太平无事,那你就错了。我这一次在香港讲经,香港同修告诉我,他说,我说什么八月间有灾难,结果没事过去了,净空法师说的话不可靠。什么八月十大行星排成十字架,不是我说的,哪里是我说的,我在报纸上看到的。是不是有灾难?那真有灾难,不是没有灾难,现在灾难多频繁。有很多人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一九九九年还有二十天,还没到最后那一天,你怎么能够说它不灵?很难讲!我们知道灾难哪一天发生?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说。但是你看看现在的人心、现在的社会,我们看到《慕西杂志》,对於美国现前社会反常的现象那个统计,我看了非常惊讶,我在李木源居士桌上看到的。那个统计可以多印一些,放在外面给大家看看。
你看看现代的社会,社会造什么样的因,它会感得什么样的果报?善因决定结善果,恶因怎么会没有恶报?看看现在社会,造的是不善的因。纵然是学佛修道之人,心里面不平,那一股怨气,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所以现在修行,说个不好听的话,人不如鬼。老林长的冤亲债主到这个地方来求授皈依,来要求听经,我们今天二楼、一楼那个电视机为他们放的。他们还真的忏悔,想回头,我们现在还是懵懵懂懂,怎么得了?灾难肯定是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我们心里头要做准备。灾难来了,不要恐惧,不要害怕,心要定下来,念佛求生净土。决定不要想著幸免,这个观念错误。不怕灾难来,我们也不求幸免,我们求往生,这个世间太苦了,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值得留恋!
刚才有个同修告诉我,我们以好心待人,人家回报的是怨恨,所以觉得这个世间没有意思。你以好心待人,人家以为你是恶意,你布施供养给他,他猜疑,你送我这个东西是什么意思?你什么企图?你说你心里多难过!这是人心反常,叫许许多多真心修善的人灰心。可是学佛要明理,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虽然别人恶意相向,我们还是一味真诚待人。为什么?前途各人走各人的路,他猜忌,他怀疑,他以恶意相向,他的前途是黑暗的;我们真诚,我们善意,我们前途是光明的。摆在我们面前十法界、十条道路,我们走佛道,我们走菩萨道,他们走三恶道,各走各的道路,彼此不相干扰,我们要懂得这一个事实真相。
对於净宗深信不疑,对於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毫不怀疑。夏老居士也不是个普通人,他这个经会集成功之后,在国内流通的量很小,只印过三千本,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夏老往生的时候,告诉他的学生,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又告诉大家,他的本子将来会传遍全世界。当时这些学生听了之后莫名其妙,怎么可能?这个本子弘传的因缘,是律航法师,他老人家带了这个本子,带到台湾。律航老法师中年出家,过去做过将军,他是中将,以后出家,他亲近夏老居士,跟黄念祖居士很熟。他到台湾,到台湾才出家的,我见过他几次面。他把这个本子送给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一看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尤其是这个本子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是他老师写的,梅光羲老居士是他的老师,非常亲切。在台湾做了两个版本,但是印的分量也不多。他老人家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那个眉注就是讲的时候写的,那个时候李老居士六十多岁。我亲近他老人家他七十岁,好像是第二年还是第三年,他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看到老师亲笔写的注子,我非常欢喜;而且注子段落交代得非常清楚,我一看我就能懂。这弘传的缘分!
当时李老师讲这一部经的时候,有一些老法师们也反对,认为什么?夏莲居会集的,大概不太怎么高明,所以李炳老把这个交给我。我当时在台北讲经,也希望讲这部经,那个时候韩馆长五十岁,我说:五十岁给你过生日,我们讲这一部经,为你祝寿。她发心印了三千本。我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制止,说不行,你现在年岁太轻了,资历太浅,如果讲这个经有人来反对、来批评,你招架不住。我说:那怎么办?讲别的经。於是改讲《楞严经》,就把这个收起来了,印的三千本书也就结缘,这么一放就放下来了。
等到李老师往生,往生的第二年,我翻旧书翻到这个本子,我一想老师交给我一定有用意。他这个本子的注解没有人见过,老师往生了,我把这个注解的本子印出来,纪念老师。我印了一万本,在美国流通,在加拿大流通。那边同修看了之后非常欢喜,就请我讲这个经,我们在海外就开始弘扬起来了。这个经的缘分特别殊胜,讲任何经典听众都没有讲这一部经听众多,非常奇怪!任何地方不管讲什么经,跟讲这一部经相比,这一部经的缘特别殊胜,听众特别多,特别欢喜。以后我们讲经的录相带、经书,有许多到中国大陆去就带回去,就这么流通开了。果然是从海外又流通到中国大陆,而且在海外真的传遍全世界。我们这个经本传遍全世界,我们的录音带、录相带传遍全世界,夏老居士在往生的时候都见到了。
依照这个经本修行,这些年来,我们传这个本子有十几年了,十二、三年了,依照这个本子修行,往生的瑞相我们看到很多。我们的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也是听这一部经。我听李居士告诉我,他在家里每天听八个小时,他整整听了四年,他往生三个月之前预知时至,我们每一个同修都知道,瑞相希有。所以提出批评反对,实在说无知,对於佛所说的一切法,没有认真去研究,没有深入去了解,凭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产生这些错误的观念、行为,自己错那还情有可原,障碍别人受持经法,那个过失就严重了。
我遇到许多这些事情,也有人来问我,我一概不理会,我也不答覆,我若无其事,我还是讲我的经,还是讲这一部经,还是依照这一部经理论、方法、境界来修学。你们说你们的,我做我的,决定不妨碍我,我也用不著费口舌跟你辩论,你们大篇文章的写,我不愿意写一个字,麻烦!世间明白的人还是有,不是没有;识货的人还不少,不是完全白痴;识货的人,对於他们这些言论文字,不值得一笑。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具信心,《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这一段肯定带业往生,我们决定没有疑惑。可是能够消业当然更好,消业是什么?少带一点。少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增高品位,圆满菩提时间就更缩短了。因此我们知道这一个事实真相,应当认真努力,求取高品位。在我们这个世间争取高品位不是难事,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超过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我们为什么不在此地干?在此地认真努力,我们要争取实报土往生。实报土带不带业?还是带业。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觉菩萨还带业,他带什么业?那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他的业障。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不带业,其他统统带业,只是带得多、带得少不同而已。正因为带业多寡不同,所以西方世界才有四土三辈九品。诸位想想,如果要不带业的话,四土三辈九品从哪儿来的?既有四土三辈九品,就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带业,这都是讲依义不依语。
可是有志气的人、有智慧的人,应当在这个世间努力消自己的业障,决定增上品位,这是真正有智慧。不要常常是姑息自己,我下品下生就好,这是没有志气的人。下品下生就好了,万一下品下生去不成怎么办?不又落空了。我的目标定在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构不到,也许还中品中生。所以自己要把自己的目标,要定得高高的,「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他真的能去得了。你要目标定到下品下生,就靠不住了。
一定要真干,决定依教奉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决定遵守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念念要与这五个科目相应,我们就真修行,真干,真修净土。天天这样修,以此功德回向净土,我们真有东西回向。不是念几遍经文,念几声佛号,那个实在讲微乎其微。你的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单单是口善,念经是口善,念佛是口善,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一棵大树根坏了,本也坏了,枝叶还算不错,没有用处!修行一定要懂得「从根本修」,纯善之心,纯善的念头,然后你身善、口善,这才叫真的善。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根本善,我们身口善是下善,不是上善。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搞误会,耽误了这一生,去不成了,那就太可惜了!末后这两句跟前面意思一样,可以不必多说了,『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面第一行,请看第二十一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一愿,这一愿经文分成两段,从『我作佛时』到『无不遂者』是一段,『若有宿恶』到最后,这是第二段。上一次我们讲到『植众德本』,今天我们再看末后三句,『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学佛的同修对於「回向」都非常熟悉,可是回向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拿什么回向?决不是空口说一句回向就有效果的。我们从此地经文上来看,闻名、系念、发心、不退、植众德本用这个回向,我们想想我们每天回向拿什么回向,这个要清楚。回向就是发愿,此地回向佛教给我们「至心」,至心是真诚到极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世法、佛法都要完全舍弃,这个心才算是至心。如果对这个世间,名利、五欲六尘种种享受还有丝毫留恋,就不是至心了。这个样念佛求生净土就很难,只能在净宗种一些善根,这一生往生就不可靠。真正希望这一生往生净土,必须将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彻底放下。
这一次我在香港,有一位同修写了封信给我,他的生活环境非常清苦,晚上做工,所以不能来听经。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他人很好,待人也很不错,为什么一切的灾难,他都非常不幸都遇到,问我这些灾难要怎样才能够化解?我昨天回来之后,此地的同修也有这个情形,跟我谈起来。这个情形决不只一、两个人,许许多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我们身也很善,也肯修福,也肯帮助别人,为什么许许多多灾难都不能避免。使我想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那一篇文章,我们过去曾经详细讲过,留著有录音带流通。俞先生是个念书人,读书明理,平常也自命为好善乐施,处处帮助别人,依照圣贤教诲去做,为什么也是种种不幸他都遇到了。心里面免不了怨天尤人,佛菩萨对不起他,老天爷对不起他,还要写上疏文在灶神面前焚化。没想到灶神真来了,点化他,说他:你还算不错,良心还没灭,不过你造的业障,你自己不晓得,虽然你口能劝善,你身好像也没有做过错的事情;灶神说:你的意不善,你的心不善。这就好比一棵大树一样,心是根,意就是念头,念头是树干,身体造作是枝条,口的言语是树叶,你这树叶还不错,枝条也不错,根本坏了,你还能有救吗?没救!
所以古圣先贤教我们修行,断恶修善,从哪里做起?从根本修。我们今天许许多多人犯的过错,不知道根本,心不善,念头不善,你身口再善,你抵不过业力。我们从一棵树来做比喻,大家很好懂,如果你心善、念头善,身口纵然不善,都有救,树不会死;你枝叶、花果再美再好,它没有根本,几天会枯死,它不能活。所以心善、意善比什么都重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文字讲得太清楚了,凡是遭遇到这一些障难,这一篇文章应当多读读,认真反省,依教修行这个经典里面所教导我们的纲领。
闻名,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闻」是菩萨的三慧:闻慧、思慧、修慧,是菩萨的三慧。不是普通的闻,我们听阿弥陀佛的名号,没有这么大的殊胜功德利益。真正有智慧的,听到佛的名号,他就能生信心,他就能觉悟,他就能回头;这一回头,系念西方极乐世界,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放下了。这个放下,前面要记住,心里面妄想、忧虑、牵挂统统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利害得失放下,从今而后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这一部经上所讲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读经,经要读熟,时时刻刻都会想到经里面所说的,这就是「系念我国」。你经文不熟,你怎么能系念?
为什么劝大家要把这个经念三千遍?你才能系念,系念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讲的忆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就是此地讲的系念,你经文不熟,你就做不到。所以觉悟的人,闻名之后他真干。我们年岁大了,记忆力不好不怕,遍数多就行,过去曾经有人念过六千遍,这一部经才会背。根利的我也见过,念五百遍他就能背诵。天天要念,时时要背诵,背诵就是忆念,就是系念。菩提心是从这里发起来的,「发菩提心」,我们一般人菩提心发不起来。当然发不起来,你对於世尊经教一无所知,你的菩提心怎么发得起来?起心动念都是烦恼,起心动念都是造业,《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什么原因?刚才说的,我们的根本坏了,枝叶修剪得再好,没有根,没有本,再漂亮也不过是花瓶里面插的花而已,死的,不是活的,不能长久。菩提心是从闻名、系念里面发的。对於经教理解得愈透彻,理解得愈深,你的心愈坚固,遇到任何境界你都不会退转,为什么?顺境、善缘不起贪爱,决定没有留恋,逆境、恶缘不生烦恼,永远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这才能「坚固不退」。然后你才会全心全力断恶修善,这就是「植众德本」。菩萨六波罗蜜,普贤十愿,你才能够落实。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无不遂者」,当然成就!这是宿世造恶真正回头了。
后面一段再勉励我们,『若有宿恶』。这个「宿恶」是讲你现在还继续在造恶,你还没有回头;前面这一段是造恶,过去生中造恶已经回头的人。我们过去生中恶习气很深,很想回头,回不了头来。那就要问了,我们有没有警觉心,想不想离开六道轮回,还是打算继续在这个世间造业受报?这个要问自己,如果真的觉悟这个世间苦,那就得要回头。怎么回头法?佛在此地教导我们,『闻我名字,即自悔过』,关键就在「悔过」这两个字。什么叫悔过?佛法里面讲「后不再造」,叫做悔过。绝对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忏悔,明天又干,干了再在佛菩萨面前忏悔,求佛菩萨赦免,这是假的,这个一点用处都没有。儒家讲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以后不犯同样的过失,这叫真正忏悔。我们能不能做到?如果不能够忏悔,这一生只能够在净宗种一个善的种子;换句话说,还要继续轮回。什么时候你能够出头?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哪一天真的悔过,真的回头,你就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关键就在这两个字,这个问题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帮不上忙,自己做自己受,你也用不著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又加罪,於一切人都没有关系,自作自受,世出世间圣贤都把这个事情给我们讲得透彻明了。
我们讲席当中时时提起,希望我们听得耳熟,常常能够记得,不再做错事。我们错误的根是什么?根没有办法拔除,根就是自私自利,根就是无始劫来坚固的我执,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是宇宙万法的中心。这个观念大错特错,这个观念就是我们的根跟本有了问题,根本不善。所以我们在佛法里面无论怎么用功,无论怎么修学,都感到功夫不得力,都没有办法像世尊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殊胜的功用,我们得不到。所以「悔过」这两个字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读过,阿闍世王,提婆达多,这两个人狼狈为奸,破坏佛法,五逆十恶都造尽了;提婆达多这是示现,生身堕地狱;阿闍世王临命终时至心忏悔,真的悔过,求愿往生。他就是得阿弥陀佛这一个愿力的加持,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告诉我们上品中生。这个使我们感觉到非常惊讶,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品位?忏悔的心切,忏悔的心真实。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到,不可以轻视造恶的众生,他造再严重的恶业,如果他临命终时至心忏悔,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品位还在我之上,我怎么敢轻视他?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记在心上;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他们两个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平等,没有善恶,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好恶。善恶、邪正、是非、好恶从哪里来?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心起来的,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於外面境缘不相干。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认识事实真相?唯有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彻底忏悔了,真的回头了。纵然看到别人过失,也合掌令欢喜,决不敢轻易批评,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我们怎么知道?肉眼凡夫,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太多太多。道场里面古德常讲龙蛇混杂,道场里面确实有凡夫,但是也有圣人示现在其中,你知道哪个是圣?你知道哪个是佛?哪个是菩萨?那我们怎么对待?我们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诸佛菩萨,一律平等的恭敬,一律平等的供养,我们就没有过失。这是真正忏悔,真正回头,他的行持决定是这个样子。回过头来的人,他的思想变了,行为当然也变了。思想刚才说,他的根本善,心善,念头善,所以他的言行一定是善。
『为道作善』,他修善不为自己,为道。什么是道?菩提大道,成佛之道,为这个断恶修善。什么是菩提道?什么是成佛之道?菩提跟佛是一个意思,都是梵语,翻成中文是「大觉」,圆满的觉悟,彻底的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所以他修善。世间许多科学家、哲学家,都在探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这是学术界一桩大事情。有没有结论?实在说哲学里面没有结论,科学里面也没有结论,宗教里头有结论。佛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生命从哪里来?《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我们的根,识是我们的本,性识是真的,绝对真实。
印度教、婆罗门教,他说是从大梵天变现出来的,他说的大梵就是佛家讲的性识;天主教、基督教讲上帝,上帝也是讲性识;拜火教讲的上帝,他们上帝是智慧,我们佛法里面讲报身佛,报身是智慧身,大乘法里面讲的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宗教里面讲的这些名词术语不一样,其实都是说的一桩事情。所以性识、大梵、上帝、神圣、法身,它们是能现、能生、能变,超经验的真实存在。佛告诉我们,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能,佛家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谁要证得这个境界,在佛家就讲他成佛了,婆罗门教里面就是你生梵天,大梵就是这个意思,大乘佛法里面讲你证得法身,法身大士。我们为这个作善,这是道,在佛家讲究竟圆满的佛果。
他真的作善,决定没有恶,没有恶心,没有恶意,恶的念头没有了,纯善!身口或有不善,那是手段,它不是目的,那是示现,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明了。我们在《华严经》上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教化众生种种善巧方便,我们见到了。所以我们对一切人、一切物怎能不恭敬?怎能不赞叹、不供养?我们看菩萨为道,这一句实在讲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净土经典不可思议,我们确确实实是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但是我们所作所为等同法身大士。你要真正理解《无量寿经》,真正信奉《无量寿经》,依教奉行,虽是凡夫,你是相似的法身大士,这个经是不思议经。
「善」这里面的含义无尽的深广,决不是我们自己凡夫经验当中这个善,不是我们凡夫经验,超经验!但是我们也能够体会一些,现在人所讲的正面的影响,不是负面的,负面的是恶,正面的是善,影响的面尽虚空遍法界,影响时间的久,尽未来际,影响程度之深,彻法底源,这是真善,这是大善,这是作善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决定不可以做负面的影响,做负面影响就造业了。
这八个字,前面一句是忏悔,是忏罪;「为道作善」这一句,前面经文世尊屡次教诫我们,积德累功。如何落实?世尊在底下教了我们一句:『便持经戒』,这是落实,「为道作善」的落实。经是佛的教诲,不必多,一生真正能受持一部经,就能成就,任何一部经典,古德所说「一经通一切经通」。持是受持,受持相当不容易,受是完全接受,怎样才能做到完全接受?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才行!我们今天学佛,始终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不肯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著;虽然接受佛的经教,实际上还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作主,只不过是拿佛菩萨教诲参考参考而已。
这怎么能够把这个罪业转过来?转不过来的!因为我们起心动念全是错误,没有一丝毫是正确的,可是我们自己又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甚至於还说佛菩萨讲错了,佛菩萨三千年前的人,所讲的东西不合於现在时代。这样的心态都是以自我,实在讲就是以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做主宰,坚固而不肯拔除,所以对於经戒受持就谈不上。你读诵得再多,听得再多,甚至於你也会讲,讲得天花乱坠,你还是被烦恼所转,还是造业受报。不是佛在经上讲得不够清楚,是你自己不肯听,不肯接受。所以我们真正要发心受持,必须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才真正叫受持。
「经」,在此地说理论、境界;「戒」是说方法,这个戒在此地是广义的,我们决定要遵守佛陀教导我们的方法。我们对於这一句也非常用心,仔细斟酌,因为佛的经戒太多了,三藏十二部我们一生读一遍都不可能;如果有人说,《大藏经》他从头到尾念过一遍,我都会怀疑。真正读过的,他的思想行为决定不一样;如果念过之后,思想行为还没变,还是老样子,念也等於没念,丝毫不得受用。尤其是现代人,现代的社会,工商业高科技竞争的社会,如果经论太繁杂,分量太多,没有办法受持,在现前这个社会,愈是精简,愈受大众的欢迎。所以十大宗派里头净宗的经论精简,总共只有五部经一部论,而且经典分量都不长,五经一论现在印在一起也只薄薄的一本而已,便於受持。经典分量虽然不多,经典里面的理趣非常丰足,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法,都不出五经一论之外,所以义理深,义理广。
净宗这些经典我们是不是要全部受持?不需要,能够学一、两种,足够了。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建议学三种:第一种《无量寿经》,第二种《阿弥陀经》,第三种《普贤行愿品》,选得好!三种如果嫌多,实在讲一种也行,一部经深入。先第一步把它念熟,纵然不能够全经背诵,也一定要很熟很熟,要念得很熟,日常生活当中境界现前,佛的教诲你能提得起来,要能达到这种功夫。第二要深解义趣,经文字字句句要深解,解浅了不行,要深解。怎么样才能够深?一定要依教奉行,你不在日常生活实际上去锻炼,你的深度是有限的。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也就是讲解行相资,解帮助行,行帮助解,才能够逐渐加强你的深度。
而在实际修行要懂得抓纲领,纲领愈简单愈得受用,纲领决定不能够忘记,真的要精熟透彻,对於我们行解两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选择纲领,依据经论教诲,选了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根本的根本,总共十一句经文,我们要常常念兹在兹,要把它做到。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我们要常常想到,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能不能对得起父母?能不能对得起师长?佛法的教学,它的根本就是这两句,从这两句开始,也在这两句圆满,这两句做到圆满,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的孝有欠缺,他的敬,对老师的敬也不圆满。到如来果地上,孝亲尊师才做到圆满。
所以人家一问,什么叫佛法?我们可以一句话答覆他:「孝亲尊师」,佛家千经万论没有离开这个宗旨。千经万论阐扬孝道,阐扬师道,我们能做到几成?下面九句就是教导我们落实孝敬的纲领,什么叫孝?慈悲心是孝,不杀生是孝,「修十善业」是孝;说孝,敬就在孝里面,「受持三皈」是孝,「具足众戒」是孝,「不犯威仪」是孝,「发菩提心」是孝,「深信因果」是孝,「读诵大乘」是孝,「劝进行者」是孝。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无非教人孝亲尊师而已矣,我们懂不懂?六和敬是孝亲尊师,戒定慧三学,菩萨修学六个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普贤十大愿王。我们选择这五个纲目,五科,好记!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念念行行都不违背这五科的教诲,这个人叫行菩萨道,这个人叫学佛,这个人叫受持经戒,这个人可以「至心回向」,他真有东西回向;真的回过头来,真的「为道作善」,决不是空口说白话,认真在做。佛说得很好,谁做谁得利益,谚语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佛法是平等法,我们听了之后要懂得,要真正明了佛的慈悲,佛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要孝敬於佛,佛是我们老师。我们怎么对得起老师?依教奉行才对得起老师;不肯依教奉行,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也许有人问,我自己这样修行,甚至於父母已经不在,与父母有什么相干?你不懂得孝道,你要修行证果了,你的父母也一样作菩萨、成佛了。你想孝养父母,父母不在你想超度父母,你拿什么超度?念几部经、念几声佛号回向就能超度?那只可以说是念比不念好。真正有效果的超度,你们去念《地藏经》,你看婆罗门女、看光目女人家怎么超度?人家是受持经戒,依教奉行。自己得禅定,自己证菩萨果位,父母在恶道里面立刻就超度,那才真的是以此功德回向亲人,真有效果。所以自己不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你超度的功德不大。你能够转恶为善,你的家亲眷属不堕恶道,可以从地狱里面超升;你能够转迷为悟,你的家亲眷属就可以到天道去;你能够转凡成圣,你的家亲眷属就可以永脱轮回。所以自己要真正修行,这才是尽孝,你圆满成佛了,你的家亲眷属也成佛了。要报父母之恩,要报老师教诲之恩,究竟圆满就是自己圆成佛道。所以经要熟,要深解义趣,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持戒。
『愿生我刹』,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只有发愿求生弥陀净土,我们圆成佛道的时间缩短。不求生净土,那你必须有能力断见思烦恼,你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再断尘沙烦恼,你才能超越十法界;再破四十一品无明,你才能圆成佛道。断见思、尘沙那个时间我们不算,单单算破四十一品无明,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要多少时间?三大阿僧只劫。佛家常讲三大阿僧只劫,那是对法身大士说的,从破一品无明那一天算起,三大阿僧只劫,圆成佛道,你看时间多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间大幅度的缩短,纵然是下下品往生,《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下下品往生的人,要经过十二劫花开见佛。十二劫的时间太短了,要跟阿僧只比,简直不能比,这是讲下下品往生。上上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正因为不可思议,所以华严会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发愿求生净土。为什么?缩短时间;他们在华藏修行,要证无上菩提时间长,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就圆满。所以哪一个菩萨不希望到极乐世界去?问题就是他有没有这个缘分?
我们今天因缘殊胜,缘分具足了,问题是我们想不想去?想不想去,大家都想去,要问一个你是不是真的想去?真的想去就要依教奉行,就要放下万缘。这个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听说在中国大陆有不少误会的人,他把事放下,工作也不做,到最后变成是没有收入,吃饭都成问题了,这个错误的。不是说事上放下,事上要放下,释迦牟尼佛也不讲经,他也放下了,他何必辛辛苦苦,每天七、八个小时跟大家讲经说法?事上不能放下,心上放下,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境缘不要放在心上,是叫你放下这个。对於事会做得更积极,做得更认真、更努力,为什么?净业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意思就是要度化众生。这个度就是帮助别人,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大众,这个事怎么能放下?帮助大众不能著相、不能居功,我做了多少事情,我有多少功德,那你就错了。你要把这个念头放下,要学诸佛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做,非常认真的做,为什么说无作?心里面清净,一尘不染,做了就像没做一样,决定没有丝毫分别执著,是叫你放下这个。心里面系念的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心希望亲近阿弥陀佛,这叫「愿生我刹」。
『命终不复更三恶道』。这一句话我们要了解它的意思,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你过去造的罪业太重,你一定堕三恶道,因为你忏悔,因为你回头,你觉悟了,「为道作善」,依教修行,求生净土,你才不堕三恶道。从这个地方,我们就非常明显的看到「带业往生」。过去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他们找了不少人去查《大藏经》,查遍《大藏经》没有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於是极力的否定,说净宗没有带业往生这个说法;带业往生是祖师说的,不是佛说的,祖师说的不算数。这种说法曾经引起整个世界的震撼,许许多多念佛人慌张,我们都遭遇过。
实在说这一些学人粗心大意,这一段文这不是带业往生是什么?佛在入灭之前,特别教诫弟子「四依法」,佛就知道后来有这些人粗心大意,会误会经义。所以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决定要以经典所说为根据。第二告诉我们「依义不依语」,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依佛经里头讲的意思,不一定是语言,佛没有说带业往生这一句话,但是这个地方是带业往生的意思,我们依意思就行。前面「若有宿恶」,这不是带业吗?恶业吗?「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这不是带业往生吗?意思多明显!佛教我们不要执著文字,不要执著言说,要懂得意思,依义不依语。
我们现在又看到有一些人执著,他是依语不依义,这个没有法子;否定这个会集本,说会集本不是原文经典,主张一定要读原译本,不可以读会集本。这个问题跟反对带业往生一个意思,都是依语不依义。《无量寿经》的会集最早是宋朝王龙舒居士,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一直传到今天没有人反对,偏偏反对夏莲居的本子,奇怪不奇怪?王龙舒可以会集,夏莲居不能会集,说夏莲居是居士,王龙舒也是个居士。莲池大师大家都尊敬,净宗十三代祖师里面,杰出的一位令人尊敬的大善知识,他的《弥陀经疏钞》对后人影响非常之大,《疏钞》里面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三分之二是采取王龙舒的会集本。为什么莲池大师可以采取会集本,现在人要反对会集本?会集本是依义不依语。而且夏老师这个本子,我们将现在存的九种《无量寿经》的本子,我们都印出来了,诸位可以比较看,不勉强。九种本子,你选择任何一种本子都好,不必勉强。反对那个本子,一定要受持这个本子,这又何必?只要依教奉行,老实念佛,都能够带业往生。
我们今天特别要著重就是带业往生,知道我们自己的业障非常重。可是一定要记住,带业只带旧业,不带现行,这一点千万不要搞错。不是说我天天造罪业没有关系,我往生的时候都能带得去,你要这样想法,那你就错了,你完全错会意思了。带业往生就在这第二十一愿,佛是怎样教导我们?真正悔过,真正回头,系念、发心,坚固不退,积德累功,要紧!要紧!
尤其是我们处在现前的社会,灾难频繁,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太平无事,那你就错了。我这一次在香港讲经,香港同修告诉我,他说,我说什么八月间有灾难,结果没事过去了,净空法师说的话不可靠。什么八月十大行星排成十字架,不是我说的,哪里是我说的,我在报纸上看到的。是不是有灾难?那真有灾难,不是没有灾难,现在灾难多频繁。有很多人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一九九九年还有二十天,还没到最后那一天,你怎么能够说它不灵?很难讲!我们知道灾难哪一天发生?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说。但是你看看现在的人心、现在的社会,我们看到《慕西杂志》,对於美国现前社会反常的现象那个统计,我看了非常惊讶,我在李木源居士桌上看到的。那个统计可以多印一些,放在外面给大家看看。
你看看现代的社会,社会造什么样的因,它会感得什么样的果报?善因决定结善果,恶因怎么会没有恶报?看看现在社会,造的是不善的因。纵然是学佛修道之人,心里面不平,那一股怨气,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所以现在修行,说个不好听的话,人不如鬼。老林长的冤亲债主到这个地方来求授皈依,来要求听经,我们今天二楼、一楼那个电视机为他们放的。他们还真的忏悔,想回头,我们现在还是懵懵懂懂,怎么得了?灾难肯定是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我们心里头要做准备。灾难来了,不要恐惧,不要害怕,心要定下来,念佛求生净土。决定不要想著幸免,这个观念错误。不怕灾难来,我们也不求幸免,我们求往生,这个世间太苦了,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值得留恋!
刚才有个同修告诉我,我们以好心待人,人家回报的是怨恨,所以觉得这个世间没有意思。你以好心待人,人家以为你是恶意,你布施供养给他,他猜疑,你送我这个东西是什么意思?你什么企图?你说你心里多难过!这是人心反常,叫许许多多真心修善的人灰心。可是学佛要明理,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虽然别人恶意相向,我们还是一味真诚待人。为什么?前途各人走各人的路,他猜忌,他怀疑,他以恶意相向,他的前途是黑暗的;我们真诚,我们善意,我们前途是光明的。摆在我们面前十法界、十条道路,我们走佛道,我们走菩萨道,他们走三恶道,各走各的道路,彼此不相干扰,我们要懂得这一个事实真相。
对於净宗深信不疑,对於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毫不怀疑。夏老居士也不是个普通人,他这个经会集成功之后,在国内流通的量很小,只印过三千本,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夏老往生的时候,告诉他的学生,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又告诉大家,他的本子将来会传遍全世界。当时这些学生听了之后莫名其妙,怎么可能?这个本子弘传的因缘,是律航法师,他老人家带了这个本子,带到台湾。律航老法师中年出家,过去做过将军,他是中将,以后出家,他亲近夏老居士,跟黄念祖居士很熟。他到台湾,到台湾才出家的,我见过他几次面。他把这个本子送给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一看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尤其是这个本子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是他老师写的,梅光羲老居士是他的老师,非常亲切。在台湾做了两个版本,但是印的分量也不多。他老人家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那个眉注就是讲的时候写的,那个时候李老居士六十多岁。我亲近他老人家他七十岁,好像是第二年还是第三年,他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看到老师亲笔写的注子,我非常欢喜;而且注子段落交代得非常清楚,我一看我就能懂。这弘传的缘分!
当时李老师讲这一部经的时候,有一些老法师们也反对,认为什么?夏莲居会集的,大概不太怎么高明,所以李炳老把这个交给我。我当时在台北讲经,也希望讲这部经,那个时候韩馆长五十岁,我说:五十岁给你过生日,我们讲这一部经,为你祝寿。她发心印了三千本。我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制止,说不行,你现在年岁太轻了,资历太浅,如果讲这个经有人来反对、来批评,你招架不住。我说:那怎么办?讲别的经。於是改讲《楞严经》,就把这个收起来了,印的三千本书也就结缘,这么一放就放下来了。
等到李老师往生,往生的第二年,我翻旧书翻到这个本子,我一想老师交给我一定有用意。他这个本子的注解没有人见过,老师往生了,我把这个注解的本子印出来,纪念老师。我印了一万本,在美国流通,在加拿大流通。那边同修看了之后非常欢喜,就请我讲这个经,我们在海外就开始弘扬起来了。这个经的缘分特别殊胜,讲任何经典听众都没有讲这一部经听众多,非常奇怪!任何地方不管讲什么经,跟讲这一部经相比,这一部经的缘特别殊胜,听众特别多,特别欢喜。以后我们讲经的录相带、经书,有许多到中国大陆去就带回去,就这么流通开了。果然是从海外又流通到中国大陆,而且在海外真的传遍全世界。我们这个经本传遍全世界,我们的录音带、录相带传遍全世界,夏老居士在往生的时候都见到了。
依照这个经本修行,这些年来,我们传这个本子有十几年了,十二、三年了,依照这个本子修行,往生的瑞相我们看到很多。我们的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也是听这一部经。我听李居士告诉我,他在家里每天听八个小时,他整整听了四年,他往生三个月之前预知时至,我们每一个同修都知道,瑞相希有。所以提出批评反对,实在说无知,对於佛所说的一切法,没有认真去研究,没有深入去了解,凭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产生这些错误的观念、行为,自己错那还情有可原,障碍别人受持经法,那个过失就严重了。
我遇到许多这些事情,也有人来问我,我一概不理会,我也不答覆,我若无其事,我还是讲我的经,还是讲这一部经,还是依照这一部经理论、方法、境界来修学。你们说你们的,我做我的,决定不妨碍我,我也用不著费口舌跟你辩论,你们大篇文章的写,我不愿意写一个字,麻烦!世间明白的人还是有,不是没有;识货的人还不少,不是完全白痴;识货的人,对於他们这些言论文字,不值得一笑。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具信心,《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这一段肯定带业往生,我们决定没有疑惑。可是能够消业当然更好,消业是什么?少带一点。少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增高品位,圆满菩提时间就更缩短了。因此我们知道这一个事实真相,应当认真努力,求取高品位。在我们这个世间争取高品位不是难事,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超过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我们为什么不在此地干?在此地认真努力,我们要争取实报土往生。实报土带不带业?还是带业。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觉菩萨还带业,他带什么业?那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他的业障。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不带业,其他统统带业,只是带得多、带得少不同而已。正因为带业多寡不同,所以西方世界才有四土三辈九品。诸位想想,如果要不带业的话,四土三辈九品从哪儿来的?既有四土三辈九品,就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带业,这都是讲依义不依语。
可是有志气的人、有智慧的人,应当在这个世间努力消自己的业障,决定增上品位,这是真正有智慧。不要常常是姑息自己,我下品下生就好,这是没有志气的人。下品下生就好了,万一下品下生去不成怎么办?不又落空了。我的目标定在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构不到,也许还中品中生。所以自己要把自己的目标,要定得高高的,「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他真的能去得了。你要目标定到下品下生,就靠不住了。
一定要真干,决定依教奉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决定遵守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念念要与这五个科目相应,我们就真修行,真干,真修净土。天天这样修,以此功德回向净土,我们真有东西回向。不是念几遍经文,念几声佛号,那个实在讲微乎其微。你的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单单是口善,念经是口善,念佛是口善,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一棵大树根坏了,本也坏了,枝叶还算不错,没有用处!修行一定要懂得「从根本修」,纯善之心,纯善的念头,然后你身善、口善,这才叫真的善。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根本善,我们身口善是下善,不是上善。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搞误会,耽误了这一生,去不成了,那就太可惜了!末后这两句跟前面意思一样,可以不必多说了,『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