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十八大愿 - (第二十集)
四十八大愿  (第二十集)  1999/11/2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节录自大乘无量寿经02-034-0070集)  档名:29-049-0020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十九面,倒数第三行:

  【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愿,「临终接引愿」。前面虽然跟诸位介绍过,意犹未尽,我们今天再接著看看,古大德对於这一愿里面精彩的意思,我们多读读。幽溪大师在《弥陀经圆中钞》里面有一段话说,他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也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虽然能念佛,可是烦恼不能断;换句话说,烦恼夹杂了正念,也就是说烦恼把我们的正念破坏了。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留意,不能不重视,因为我们很清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不容易得到,真正是古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所以要珍惜这个机会,千万不要把这个机会错过了。我们往往是太大意了,错过这个机缘的人太多太多,不是一般人,一般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不是修念佛法门的,那个我们不谈,已经遇到念佛法门,也有心想求往生,天天在读《无量寿经》、在读《弥陀经》,为什么不能往生?往生的比例差得太远了!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念佛不能往生,就是把这个大好机会当面错过,错过的原因是烦恼不能够克服。所以这个机会得来不容易,失去很容易。

  我们要怎样克服烦恼?实在没有能力。幽溪大师说,人在临命终时,正念现前,心不颠倒,这不是自己的力量,完全靠阿弥陀佛慈悲拔济;虽然自己不能得到正念,可是临终的时候正念现前,能够得心不颠倒,他就往生了。这桩事情我们能不能侥幸得到?决定不能。这些人他怎么得到的?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他修福得到的。修的什么福?断恶修善,这一点他真正去做了,做的有成绩,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一生修福。所以古德常常跟我们讲,尤其是佛门的祖师大德们,教我们一生修福,不要享福,把福报留在最后临终时候来享。临终时候享的什么福?心不颠倒,正念现前,那是临终的福报。

  临命终时往生的人,他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我们讲他头脑很清楚,一点都不迷惑。这个事情难!很不容易,我们自己能保证将来死的时候,临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这是大福德。有大福德就能够有大因缘,就会有增上缘,没有大福德,这因缘就没有了。因缘是什么?临终时遇善知识帮你助念。所以助念,对於我们凡夫学佛来讲,是非常重要。助念在什么时候?人在病重的时候,垂危的时候,但是他神志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帮他助念。他断了气之后,这个助念最好能够延续十二个小时,至少也要帮助他念八个小时,这是一般助念。

  有同修跟我讲,他说到殡仪馆助念,我说那不是助念,那是去超度。助念的时候一定是什么?病人在家里,是在他家里助念;他在医院里面往生,在医院里助念。不可能在殡仪馆助念,殡仪馆是超度的,那是超荐佛事,不是助念,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助念的时候是病人还没有断气,这个时候是关键的时候,善知识在旁边照顾他。照顾什么?照顾他不能失掉正念,正念就是一心跟著大家念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人在命终的时候,他一生所造的善恶业统统这个时候会现前。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病人,在弥留状况之下,也就是他在临终前三、五天,或者是一个星期,这个时候就有这个现象,他看到许许多多的家亲眷属,说这个人来了,在门口我看见了,那个人在哪里,他看见了,所说的都是死去的家亲眷属。《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这叫阴境现前,这个境界很不好。是不是他家亲眷属?不是的,是他的冤亲债主变现家亲眷属的样子,来诱惑他,来带他走,带去之后就要算帐,要报复,这些都是《地藏经》上所说的。

  凡是有这种现象,这个善友在旁边立刻提醒他,不要理会,不要管他,不管是什么人,就提醒他:不要管他,老实念佛。他念头一转,他那个境界就没有了。所以临终开示就这么一句话,那个时候不能念经,经文太长了,愈念他头脑愈乱,那就糟了。也不能讲其他的话,只有一句话,他看到什么东西,叫他不要去理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来了就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不管什么佛菩萨,都不要理会,都不要去管他,临终就开示这么几句话。守住这个病人,要守几天,就这么一句话,日夜不能间断,时时刻刻提醒他,保持他的正念。所以这个人就有福报,有善知识在旁边提醒,打断他的妄念,打断冤亲债主的诱惑,帮助他提起正念,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他不能念的时候,体力衰的时候,他能够听,或者我们看到他嘴在动,这个重要!

  往生之后一般都有很好的瑞相,这个瑞相能不能断定他往生?不见得。他的瑞相当中,只有他自己说阿弥陀佛来了,我看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那是真的,那是真的往生。如果在助念期间当中,他从来没有说过佛来,看见佛了,看见观音菩萨了,那就很难讲;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他来生享人天福报,还是有瑞相,凡是有好相就决定不堕恶道,堕恶道的相不好。所以助念一定要到他断气之后,延续十二个小时,这叫做助念。基本的条件,他自己本身一定要修福,没有福报,临终神志不清,家亲眷属不认得,这就很困难,非常非常困难!我们也给他助念,念总比不助念好,能不能往生,那是很不可靠。但是纵然他堕恶道,也会减轻他的痛苦,这是肯定的。所以助念的功德不可思议!人有福报,在这个时候一定得佛力加持,这一愿是佛的慈悲大愿。所以佛力加持你,你这个时候心就不颠倒,保持正念现前,即得往生。

  幽溪法师这一段话,在玄奘大师译的《弥陀经》,以及《悲华经》里面,也有这个说法。玄奘大师所译的《阿弥陀经》,它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跟罗什法师译的是同一个原本。罗什大师译的是意译,玄奘大师是直译,两个本子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奘师译本里面说,「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特别著重在后面这两句,阿弥陀佛慈悲保佑你,你的心就不会乱,所以一心不乱是这么回事情。

  由此可知,学佛的人不管你是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最基本的心要善,念头要善,行为要善,种善因得善果,善果就是临终的时候神志清楚,信愿不衰,佛力加持,你说这多重要?都要靠平常的修养,我们才真正有把握。心行不善之人,临终时候临时抱佛脚,靠不住,都要在平常用功夫。尤其是现在世间灾难太多,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念,这个观念决定不是悲观,认清我们环境的事实,决定不贪生怕死,人哪有不死的?问题是死了以后怎么办?到哪里去?死,决不是说死了一切就完了,这个话不但是佛法里面说它是错误的,所有一切宗教家都说你错了。

  人有前世、有后世,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我前世干些什么?「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过的,这是果报;果必有因,前生所修的。「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来生我的果报怎么样?这一生我们的思想言行,这是造作,造因,来世受果报。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人,知道人生很短暂,一定要抓紧机缘做好事,这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做好事,将来有好报,不要说太高的果报,我们生到欲界天、生到忉利天,这不高。忉利天的一天,我们人间一百年,寿命千岁,你说那个福报我们人间怎么能比?人间活一百岁不得了,忉利天才一天。愈往上去福报愈大,天道!所以所有的宗教目标都是升天,它有道理。我们为什么不在短短数十年之间,争取生天的机会?

  更聪明的人,那还要得要有缘分,无比殊胜希有的因缘遇到佛教净土法门,这个太难得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寿命之长没有法子计算,这无量寿!有人怀疑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量寿还是有量的,有量的怎么样?不想去了。给诸位说,往生的时候是有量的,为什么?你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是有量的,等到你升级,生到实报庄严土,告诉你那就真的无量。同居土、方便土是有量的无量,实报土是无量的无量。实报土,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你证得了报身,报身有始无终;同居土里面,方便土里面,这个身有始有终;可是实报土里面,有始无终。你要是嫌方便土、同居土还是有始有终,那你就求实报土好了,你就加紧用功,实报土念到理一心不乱。

  所以许许多多人,连净土里头状况,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在那里怀疑。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他怎么会成就?真搞清楚了,西方世界跟其他诸佛刹土不一样;其他诸佛刹土,同居土、方便土确实寿命是有量的;西方极乐世界四土是平等的,四土是同时存在的,四土是没有障碍的,这是西方净土无比的超胜,超越诸佛刹土。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随便议论,破坏别人的信心,这个过失很重。古人常讲「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你让真正一个求生净土的人,破坏他的信心,那还得了吗?这是断别人的法身慧命,罪过很重很重!

  我们只要看现前许许多多念佛道场,念佛往生的同修,他给我们做见证,给我们做证明,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居士林这几年来,我们老同修往生的,我们都见到瑞相,许许多多预知时至。其中还有好几位接受李木源居士的提议,告诉他在什么时候往生,他就选在这个时候,这种功夫不是偶然。这些往生的老菩萨们,给木源居士说,他走了之后,后事请他料理;木源就跟他讲,我什么时候要出国去参学,那你一定在我之前往生,不耽误他的行程;他就选择,在他的行程前几天往生。好几位!真有这个本事,这不是假的,是我们在此地亲眼看到的。

  往生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信、愿、行」,真信切愿,认真去念佛。什么叫认真?万缘放下才认真,一面念佛,一面还有许多牵肠挂肚的,这不是认真,认真是统统放下。统统放下,碍不碍工作?不碍工作;工作可以照做,绝不放在心上,所以工作也能做得很好,做得很认真、很负责;做完之后,心里头是阿弥陀佛,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变成妄想,变成杂念,变成了障碍。所以夹杂就是障碍,夹杂不是说你念佛的时候夹杂,不念佛的时候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还是夹杂,你心不清净,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应酬里面,不把这些拉杂事情放在心上,什么事照办,不碍事!《华严经》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要做到无碍,不放在心上就无碍,放在心上就障碍。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只有经典上给我们的教诲,我们依教奉行。这个事情,各人干各人的,你真正干了,别人障碍得了你吗?障碍不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别人障碍我们,没有这回事情!你心攀缘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才会障碍你,你心不攀缘外境,对於外境一切随缘而不攀缘,外面境界对你没有障碍。所以这个事情障碍在自己,不能怪外面境界,我们一定要晓得。所以什么人能得到菩萨、弥陀,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我们要多想想,然后你就懂得怎样去求。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意思非常深非常深!我们凡夫多数人业障习气太重,起心动念都是烦恼作主,我见在作祟,我的想法,我的看法,这个事情就麻烦了。随顺自己的妄想执著,怎么会成功?要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我们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曾经学佛,都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无量劫搞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是「我」的念头太强了。我们这一生还是犯这个毛病,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还是我作主、我当家,从来没有把我放下,这是个大障碍。正念现前的人,只有弥陀,没有我,天天念阿弥陀,把我换成弥陀,这个人就成功了。我见破了,我执淡了,才会感应道交。

  念佛人心地慈悲,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随分随力,没有力量的时候,欢喜赞叹就是结法缘,有能力的时候要随分随力,成人之美。人家做一桩好事,这个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有钱,用财物帮助他;没有钱,我们有时间,我们去做义工,以劳力帮助他;年岁大了,做义工做不动了,欢喜赞叹,用善念帮助他、赞美他、鼓励他。这都是行善,这都是做好事,与大众结法缘。为什么要这样做?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来迎接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佛、很多菩萨、很多声闻,为什么会这么多?你结缘结来的。你要不肯给人结缘,临终的时候只看到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来的人不多,几个人,不是很多很多。所以平常不跟别人结善缘,怎么行?结缘这一桩事情,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嘱咐学生、叮咛学生,他的法缘很殊胜。他常常教导我们,广结善缘,时时刻刻别忘记。

  《悲华经》里面说:「临终之时我时当与大众围遶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於我所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这些经文所说的,都给我们做了有力的证明。人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正念现前,确确实实阿弥陀佛这一愿的威神加持,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人在临终的时候,决定不能怕死,这个时候贪生怕死,那就糟透了!我们学佛人在日常要养成一个习惯,古大德教我们,这方法好,我们每天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就想什么?就想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天天想,到临终的时候,果然想到了,阿弥陀佛真来了。想了这么多年,终於把他想到了,你心里头不惊不怖。平常没有这个意愿,到那个时候阿弥陀佛来了,吓死了,不得了,我这要死了。这一个妄想起来的时候,阿弥陀佛就走了,你就堕落了。平常要常常想,晚上一睡觉就像等死一样,所以不怕死。

  印光大师自己的小念佛堂,当中就挂了一个「死」字,他老人家写的,可见得他不怕死,他天天想死。实在说,他老人家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何必要这样作法?他不是凡夫,他的示现是教导我们末法时期众生,他是示现教我们。天天看到,我要死了,世缘自然就淡了,就放下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再去想,是非人我也不去计较,还有什么好计较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正念,祖师教我们的方法用意很深,最好的办法,我们也要知道学习。

  《悲华经》后面有一段文比较上要深一点,这一段文在我们净土三经里头没有看到,这阿弥陀佛说的。他说「我於尔时,入无翳三昧」,这个翳是障碍,无翳三昧就是无碍三昧。「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其心欢喜故,得宝置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这一段文可以做为我们这一愿的补充,这是说明佛力跟往生这个人他们的愿力,佛是愿来接引,我们是求愿往生,这两种愿力的大用。三昧是甚深的禅定,如来果地上他的定慧都是没有障碍的,《华严经》上讲四无碍法界,这四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所以佛现在众生面前,为求往生的人说法,勉励他,奖励他,他的功夫成熟了,永脱轮回;嘱咐他,跟到佛一同来的这些菩萨、声闻大众,异口同声的嘱咐他,这个时候他求生的愿望得到了,当然是心开意解,业障烦恼习气一下就断了,所以他得宝置三昧,这是讲往生的人。宝置三昧也有浅深差别不同,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有四土三辈九品的差别;但是都能够得三不退,都能够得无生忍,这非常非常不可思议,这是其他修学大乘所希求而求不到的果报。念不退就是经上讲的阿惟越致,《弥陀经》里面讲的阿鞞跋致,这是翻译的不同,它是一桩事情、一个境界。

  阿鞞跋致是翻作不退转,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退转有三种。《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第一种「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指的是什么人?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个位子很低。见思烦恼,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这证小乘须陀洹果,在大乘圆教菩萨初信。初信位的菩萨在智慧比须陀洹高太多了,高明太多了,讲断烦恼相等。智慧不相等,断烦恼相等,在两种德叫智德跟断德,断德相等,智德不相等。由此可知,我们无量劫的修行,从来没有证到这个果位;也就是说无量劫来,我们从来都没有办法把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所以才落得今天这个地步。就好比在学校念书,也很用功,好像天天在念,每一次考试都不及格,从来没有及格过,那就没有法子了。我们无量劫的修学,无量劫参加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所以连个小学一年级都没进去,始终在幼稚园,我们干的是这一套。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我们要求阿弥陀佛佛力加持,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够真正脱离苦海。

  如果真正是把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你就证得位不退。这个位是圣人之位,有没有离开轮回?没有,还在六道;但是他们这种人在六道,只有人天两道,绝不堕三恶道,保证不堕三恶道。而且人天两道还有期限的,顶多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出离三界,在一般讲证阿罗汉果,大乘菩萨是七信位的菩萨。七信位的菩萨,等於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超越六道轮回了。所以他有期限的,他不会堕落凡夫,不会再堕三恶道。

  第二种「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这是菩萨,不会退转到小乘。度众生,菩萨度众生不容易,菩萨要有坚定的信愿修学六度。六度里面,从事上讲,一个布施,一个忍辱,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菩萨会退转去当小乘?忍不过;你是发好心,善意帮助别人,别人回你什么?把你当作恶人。你想帮他忙,他首先给你打个问号,你有什么企图?你怀的什么意思?不但不接受,还要侮辱你、欺负你、陷害你,菩萨怎么能不退心?一退心,那就掉到二乘里面去了,所以自了汉。行不退,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真相认识清楚、认识透彻,知道这一些苦难众生,他们无量劫来迷惑颠倒,这一生当中非常不幸,很可怜!不幸的在哪里?《无量寿经》佛讲得很清楚,「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他的父母,他的长辈,他遇到这些老师,没有好好的教导他,自己又不肯好好的学,他怎么会懂得这个道理?什么道理?好歹!连好歹都不懂,你还能怪他吗?所以佛末后说,「殊无怪也」,你就不要再怪他了。菩萨才会不退心,怎么样的恶意对菩萨,菩萨也无所谓,菩萨还是不退心,这才叫行不退。

  我们再想一想,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会因为众生难度而退心,我们自己再想一想自己,自己有没有退心的时候?常有!顺境里面会退心,贪图享受,不肯舍弃;逆境、逆缘也容易退心,难度!好心去帮助他,还得恶意的回报,算了,不干了,这退心了。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要维持著不退心,多难!我们在修学四十年当中没有能够退转,得力什么?得力天天在讲经;才有退转的念头,念念佛经这又提升起来了。所以要读经,读经就是亲近佛菩萨,跟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研究讨论开智慧,研究讨论当中对自己是莫大的鼓舞,才能保持著不退,才能够天天在进步,古人所讲的教学相长,我们体验到了。

  菩萨为什么永无间断的为一切众生演说?我们细心想一想也有道理,还不是为自己,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要不为众生天天讲经说法,他就退堕到二乘去了。每天为大众演说,得到最大的鼓舞,得到最大的勉励。菩萨不是自己为大众演说,必定是听其他菩萨演说,不是讲经,就是听经,决定没有中断,才能够保证维持著行不退。我们这两天在《华严经》里面读到,「闻薰成种」,我对这四个字感慨很深很深,我体会到所有修学失败的人,就是闻薰的时间不够,我们都是凡夫,不是再来人,一闻千悟那个人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凡夫要想成就,除了闻薰成种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

  你们看看我,我除非是不得已,有应酬、有事情不能脱身,否则的话,任何一个人讲经,我不会空过的,我一定来听经;不但是你们同学讲经我会听,其他宗教讲经我也会去听。不学不能成就,你自己要能够维持住位不退、行不退,你没有善巧方便,你怎么能做到?善巧方便只有听经、讲经,一切时、一切处为人演说,不可以中断;演是表演,做样子给人看。独居的时候,没有人,没有人也不能放逸,为什么?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鬼神,要做样子给鬼神看,鬼神也是众生,普度众生。

  我们这个道场同修对鬼神应该可以相信了,我们二楼、一楼现在放电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是鬼神要求的,他们要求听经。所以杜美璇居士说得很好,她劝他的兄弟们听经,「你们不听经,连鬼都不如」,这话说得有道理,居士林连鬼都要求听经。他们没有办法到这个讲堂来听经,他说讲堂法师的光太强了,他来到讲堂时候他觉得受不了,所以要求我们在二楼、在一楼播放录相带,他们在听,我们肉眼看不见。尤其是夜晚,我们经过那些地方要轻轻的,不要吵到他们,不要认为没有事就可以大声叫喊,扰乱他们。他们的心也很慈悲,认为你们也不懂事,你扰乱,他原谅你。你想想看,我们做错了事情,让鬼原谅,很不好意思!所以要存真诚恭敬心,虽然看不见他们,我们知道他们也有不少人在那个地方。

  第三叫「念不退」。经上常讲,念「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这个话不好懂。什么叫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它的意思是自性般若智慧,古人翻译「一切种智」。如来所证得的智慧,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这叫念不退。我们把这个话说得白一点,大家好懂,念念与性德相应,这就叫做念不退。起心动念与性德相悖,那就错了,那就退转。也许有同修要问,什么是性德?我们从理事两方面来说,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将经论的教诲总结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从理上说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从事上说的。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心念与这二十个字相应,那就是念不退;与这二十个字不相应,你就退转了。这二十个字是我们的性德,是如来真实智慧,这个说起来大家就容易懂得多了。

  真诚心,决定不自欺、不欺人。可是这个事情很难,为什么?我们都以为我心真诚,我没有欺骗自己,我也没有欺骗大家,这有什么法子?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他定义下得好。他说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我们心里头起念头就不诚,我很诚意,已经不诚了,念头起来了。诚,不容易,诚心一发,菩提心就现前,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观无量寿佛经》世尊告诉我们,菩提心的用是深心、发愿回向心。所以真诚心一起来,你就是菩萨;不是初信位的菩萨,你是哪个地位的菩萨?初住位的菩萨,圆教初住,超过阿罗汉、辟支佛太多太多了。阿罗汉、辟支佛才是第七信位的菩萨,菩提心没发;发菩提心是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初住是发心住。初住菩萨是什么样子?《金刚经》上所讲的初住菩萨,《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说的初住菩萨。由此可知,初住菩萨已经是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他认真努力修六度万行,这个人念不退了,我们行吗?

  我们今天在佛经上念的就是三不退,我们一样都没得到,不但是念不退,我们连位不退都没有。所以我们今天修行要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子?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好不容易有一点进步,遇到外缘马上就退转,所以很难成就。我劝大家听经,对大家有好处,不是对我有好处,对你自己有好处。你要晓得你不听经,在家里用功,没错!在家里面用功,比你听经这个功德相比差太远了。因为你在这里听经,你得三宝护持,而且真正会听经的人,这一堂经两个小时,你在这两个小时戒定慧三学圆修,你心地清净,智慧增长。你自己关著门一个人用功,没有智慧,你在那里学什么东西?记问之学。你在那里读书,找很多参考资料,写笔记,写你的讲稿,全是别人东西,东凑一点,西凑一点,凑一大堆,再端出去供养别人,不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怎样从自性?常常听经,听经开智慧。所以闭门造车总是缺点很多,可是你们不相信,我每次到这儿来听经的时候,看看前面两排没有几个人坐在那里。所以难信之法,还是相信自己,不相信佛菩萨,不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

  我在求学学习的时候,跟你们的态度不一样,我是最喜欢听经。因为我听经我自己想到,我跟道场结法缘,跟法师结法缘,跟听众结法缘,我的法缘殊胜。关起门,自己在家里搞,这个缘结不到。而且听经,这个经我也会讲,我讲得不比那个讲经的人差,我在道场作影响众,这就得三宝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明白,我懂得,所以我对这个机缘抓住是决定不肯放弃。你们为什么不肯这样做?你们不懂,你们不了解,不知道听经是礼赞诸佛如来,听经是广度一切众生,听经是真实供养三宝。初学的法师在讲台上,看到下面的人很多,对他是个鼓舞,增长他的信心,也对他是个压力,他要讲好,他不讲好,下次人不来了,所以对他是个鼓励,那个功德就很大了。所以听经的人也要帮助法师,法师,不错!是有进步,就天天来;看到法师没有进步了,下次不来,让他冷场,让他回去觉悟,这个对於法师奖惩马上就看出来了。你真用功,我天天来听经,天天来捧场;看你有退步了,我就不来了,大家也就不来了。所以我们这是培养法师,成就佛法。

  三不退,在我们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来讲,位不退的,小乘是初果须陀洹,大乘通教是属於见地,别教是初住,圆教是初信位的菩萨,这都是属於位不退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行不退的,藏教里头没有,小乘里面没有,大乘通教的菩萨,别教十回向的菩萨,圆教十信位的菩萨,这是行不退了。所以十信位的菩萨,他们的智慧,二乘人比不上,这些人广学多闻,亲近善友。念不退,这个高了,因为他们的心行,在一切时、一切处都与性德相应,这是别教的初地菩萨,圆教初住,通教里头没有。这是三不退的大意,我们明了,我们要学习。

  位不退,果位难,证果难,断烦恼难。但是大乘有方便,大乘断烦恼的方法比小乘人方便太多了,大乘圆教尤其方便而且快速。大乘圆教从哪个地方下手?拓开心量,所以从根本修,它不是枝枝叶叶的。从根本修,快!效果殊胜,尤其是《华严》。所以成佛哪个法门最快?学《华严》最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华严》到最后,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得究竟圆满。如果不求生净土,他们所证的果位是菩萨果位,那个菩萨是华藏世界的菩萨,圆教的菩萨,也就是圆教五十一个阶级。特别是十信位的菩萨,很容易证得,见思烦恼很容易断掉。那就是他念头一转,他不为自己了,为一切众生。活在这个世间为谁?不是为自己,为众生活著,真正能够做到自卑而尊人。因为《华严经》的修行,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代表的。文殊教我们十波罗蜜,六度般若度展开为权智:方便、愿、力、智,权智,而般若波罗蜜是实智,前面五度一样是事上修的;普贤菩萨教我们发心,拓开心量;以如来的心量,来修菩萨的十波罗蜜,所以他很快就契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就是五十一位菩萨。

  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起心动念有我,我的利益,我的好处,见思烦恼永远断不掉。华严会上的菩萨,他的念头转了,没有我,众生的利益,佛法的利益,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利益,他没有为自己,所以他我执很快就断掉,没有我了。不但见惑断掉,思惑也没有了,是非人我、贪瞋痴慢统统都没有了,他怎么不入华严境界?只要有我这个念头,你就入不了。所以佛法愈是高级的愈容易修,高级是从根本下手,它直截了当破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

  所以在《华严经》上你所看到的,我们今天所念到的,菩萨众不谈了,我们现在念的是初分,总共有四十多种,我们今天讲的族类,四十多种不同的族类,皆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应化的。他这个教学的方法高明,他不是权巧方便,他是事实,他是真实方便,不是权巧方便。让我们在这里面体会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我们对一个人不恭敬,就是对佛不恭敬,我们对一桩事情不负责任,就是对佛不负责任,我们对一个物不恭敬,也是对佛不恭敬。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华严学人眼睛当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毗卢遮那如来,这个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毗卢遮那是法身,这个名号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一切人是毗卢遮那,一切畜生也是毗卢遮那,一切鬼神还是毗卢遮那,这才叫礼敬诸佛。我们对诸佛如来就不叫布施,叫供养,以最真诚恭敬的心供养一切诸佛如来,那是华严学人,怎么能有轻慢心?有高下心?

  我们今天学《华严经》,入不了华严境界,什么原因?我们用轮回心,入不了华严境界。必须舍轮回心,发菩提心,你就入境界了;换句话说,放弃自私自利,我们才能够得度。不能够舍弃自私自利,念念还要为自私自利,永远摒弃在大乘门外;不但大乘,小乘也入不进去。所以小乘初果你都没分,你还有什么傲慢的?自以为是,诸佛菩萨瞧不起你,天龙鬼神瞧不起你,狂妄自大。所以我们读经,这些地方要细心去体会,为什么人家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哪个人?善财给我们做榜样,善财不是一个人,凡是依照《华严》理论方法修学的人,那个人就叫善财。善是多善根,财是多福德,多善根的人具足信解,多福德的人他肯真干,依教奉行,那是多福德,正信、正解多善根,这种人就叫善财。他是《华严》的当机者,他学《华严》必入境界,那是《华严》末后的一品,「入法界品」,他必入法界。

  所以说为什么他能,我们不能?我们的善根福德,说老实话,不输给这些人。输在什么地方?善导大师讲得好,「遇缘不同」,他们遇到的缘殊胜,我们遇到的缘比他差。所以「总在遇缘不同」,善导这一句话讲得我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缘有四种缘:第一个亲因缘,这个不必说,我们大家平等;遇缘不同,不说这个缘。下面三种缘:所缘缘不同,无间缘不同,增上缘不同,所以我们成就就不一样。如果四种缘,统统都具足,统统都殊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能圆证三不退;起心动念,念念与性德相应,行行与性德相应。可是人在一生当中,能遇到这样殊胜的缘,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净土,是《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总结,所以真有善根、有福德。就像《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善根非常非常深厚,深信净土,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愿生净土,娑婆世界的一切都能从心地上放下,这是真正的愿生净土;世缘还放不下,你这个愿不是真愿,所以切愿,你的愿不恳切,愿里头还夹杂,所以不是真信切愿。真信切愿,一定身心世界统统放下,那才叫真信切愿。虽然没有读《华严》、没有学《华严》,他的功力跟学《华严》的人没有两样。学《华严》,无非是理明白,境界转过来了。他是善根福德厚,也能转过来,一心向往净土,老实念佛,这个人成功了,所以他能得生。

  生净土两种人最容易去的:一个是对於道理清楚明白了,真妄邪正、是非利害统统清楚明了了,他自然就有取舍,所以他能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佛决定得生,这是我们讲上上根人;再一种是下下根人也行,他虽然你讲理论他不懂,方法他也不知道,说什么他也不晓得,教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佛,叫他放下他真肯放下,这是老实人。所以这个法门,上智跟下愚决定成就。我们现在是当中,这是半吊子,麻烦!净宗法门的殊胜,就是《华严》最后一招,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成就跟《华严》无二无别,古德把《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不是没有道理。而且最殊胜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太希有太希有了!

  我们要相信这一句,今天我们在一起学《华严》,入不了华严境界没有关系,只要对净宗深信切愿。当然《华严》对我们有好处,帮助我们拓开心量,帮助我们纠正错误的观念。原来我们要说,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化身的,你不会相信,要给你讲,讲不清楚;但是学《华严》,有这么长的时间,天天在这儿薰习,慢慢的能接受,知道确确实实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我们常常听说,但是意思太深,通过《华严》的学习,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既然是心识所现的,相宗常说,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我们从这个地方相信,肯定一切众生确是自性的相分。自性的相分就是毗卢遮那的相分,性相既然不二,所以一切众生就是毗卢遮那的化现。

  普贤菩萨修学的理论与方法,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才知道自己应该要怎样作法,把过去无量劫来,错误的想法、看法现在转变过来,跟诸佛菩萨一个想法、一个看法,那就是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大乘戒经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要是能够以孝顺父母的心来孝顺一切众生,尊敬诸佛如来的心尊敬一切众生,这个人是华严学人,这个人是真正觉悟的人。我们平常对人、对父母敢不敢用命令?来!我叫你来!可不可以?跟诸佛如来可不可以用这个口吻?你说不能,我给你说能,现在家里小孩叫他的爸爸、妈妈,来!我叫你来!有什么法子?现在家里头谁最大?小孩最大,颠倒了,所以世间有灾难。佛在经上常讲颠倒错乱,我们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现在真的看到了,原来这个颠倒错乱就在眼前,这个问题严重了。小孩从小就养成这个观念,他大了还得了?

  所以这个世界不好玩,要知道赶紧求生极乐世界。这个世界颠倒了,善恶颠倒,邪正颠倒,是非颠倒,好歹颠倒了,我们非常幸运得人身、闻佛法,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缘,一心专求净土。对於世缘,我们有生之年随缘度日就好了,不要再执著,不要再分别,不要再攀缘,什么都好,反正我赶快走,你们干什么都好,这个真正觉悟。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劝勉一切大众,有善根、有福德的听劝,没有善根、没有福德的,我们的劝导给他阿赖耶识里头做种子,都好!不管他信不信,都好!

  净宗法门一切诸佛如来赞叹,它最殊胜的就是五逆十恶,临终忏悔,都能往生,叫带业往生。生下下品,凡圣同居土,都能够圆证三不退,经上讲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都没讲过的,说明除了西方极乐世界,他方世界没有。所以称净宗法门叫门余大道,那个门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没有,只有这个法门有带业往生,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带业的,都要自己断惑证真,这个难了!唯独这个法门,不需要断惑,只要具足真信切愿。这四个字自己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千万不能误会。什么叫真信?什么叫切愿?我刚才说得很明白了,如果还有自私自利,你的信不真,你的愿不切。为什么?信里头有怀疑,愿里面夹杂了,那就不是真信切愿。真信切愿,决定是不怀疑、不夹杂,不怀疑我们都很难懂,不夹杂容易懂;夹杂决定就怀疑,如果真的不怀疑的话,你决定不会夹杂。夹杂著自私自利,夹杂是非人我,夹杂著贡高我慢,所以你的信愿行都没有,你怎么能往生?

  所以这个法门是一生成就的法门,无比殊胜超绝,不可思议!蕅益大师在《要解》里,给我们做了一个结论:「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蕅益大师赞叹到了极处!黄念祖老居士讲这两愿,说成这是四十八愿的核心,而十八愿则是核心当中的核心。可是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世尊为我们介绍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三辈往生无论是上中下辈,往生第一个条件「发菩提心」,这是第十九愿,「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世尊为我们介绍,这个顺序用意就很深,发菩提心跟一向专念是同时的,发菩提心的人决定一向专念,一向专念的人决定是发菩提心的人。菩提心是一个圆满觉悟的心,真正觉悟了,真正通达明白了,娑婆世界苦,这个地方成就困难,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想帮助自己家亲眷属朋友们,到极乐世界去了之后再来,乘愿再来,这是正确的。如果说是我来生还得人身,还出家来帮助这些众生,你的观念错了。为什么?来生得不到人身,这是真的;来生也不见得你能遇到佛法。所以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