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 (第十集) 1999/8/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节录自大乘无量寿经02-034-0060集) 档名:29-049-0010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十九面第四行,第十八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诸佛称叹」,唯有诸佛的称赞,才能够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知道有极乐世界,知道有阿弥陀佛,知道有念佛必生净土殊胜的法门。一切诸佛怎样赞叹阿弥陀佛?为一切众生宣讲「往生经」。像释迦牟尼佛专门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他讲了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我们称为「净土三经」。由此可知,这三部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必定会宣讲的。为什么?前面第十七愿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不讲这三部经,法藏就誓不成佛。法藏现在成佛已经十劫了;由此可知,没有一尊佛不讲这三部经。
佛说一切经,不是佛自己愿意说的,也不是佛想讲的,佛说经都是应机而说。像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随类化身,应机说法。但是这三部经没有人请,佛也讲,什么道理?一切众生,无论是上根、中根、下根,菩萨也好、声闻也好、六道众生也好,纵然是阿鼻地狱众生,与这个法门平等契机,这是很不可思议。这个法门是平等法,一切众生虽然根性不一样,但是依这个法门平等得度,所以这个法门是无比殊胜。
古德曾经告诉我们,这几句里面有几桩事情非常重要。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在小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他是念佛成佛的。我们念《弥陀经》,把这一桩事情都疏忽掉了,要不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为我们指出来,我们念《弥陀经》念一辈子,也没有觉察到,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释迦牟尼佛如是,其他一切诸佛想必亦如是。这个想必,没错,果然如是,就是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我们很难相信,如果从理上讲,还能讲得过去。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这四个字完全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所以从这个意思上讲,那是决定没有问题。诸位想一想,哪一尊诸佛不是无量觉?由此可知,无量觉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总名号。西方世界法藏菩萨成佛,他就用了这个名号。所以这个名号里头有理有事,理如是,事也不例外,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还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一切诸佛都念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这个事情我们怎么会知道?小本《弥陀经》里面,六方佛赞叹当中我们看到了,无论哪一个世界、哪一类众生,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诸位想一想,这个功德有多大?你念其他佛菩萨名号,或者你念一切神咒,你念一切经典,可以得到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护念你,决定不可能得到一切诸佛护念,那不可能的事情,唯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得一切诸佛护念。这一些理跟事我们都要知道,知道之后,你受持这一部经,修学这个法门,信心才真正坚定,无论什么力量诱惑你、威胁你,你都不会动摇,你也不会恐惧。为什么?有诸佛护念。既然有诸佛护念,你就会联想到无量菩萨、无量天神,必定护持你,这些都是事实。
接著今天讲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这段经文,黄念祖老居士注得很详细,一开端他就举出,古时候古大德对於一切经教比较殊胜。这个事情是在隋唐时代,那个时候是我们中国佛教黄金时代,从日本、韩国、南方现在的越南,到中国来留学,那些出家人很多,他们确实也有很殊胜的成就,佛家常讲「高僧大德」。他们曾经做了一个比较,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所说的一切经,我们现在把它搜集起来,整理分类就成为《大藏经》,《大藏经》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世尊所说的是不是就这么多?给诸位说,决定不止。我们今天所保存下来的这一部《大藏经》,可能只是世尊当年所说几分之几而已。
因为古代交通非常不方便,古时候梵文经典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我想你们在,很多人都看过,叫贝叶经。他把贝多罗树的叶子裁成长条,两边打个洞,用绳子穿起来,通常一面写四行,或者写六行。你就知道那一部经是多大的分量,从印度运到中国,这个难度诸位可想而知,用马匹、用人力来挑。所以印度的高僧到中国,中国出家人到印度去留学,总是在那里面很慎重、很仔细去选择,选择重要的经典,佛重要的开示,选择适合於中国社会的需要;不是最重要的,次要的,不是中国社会所需要的,都舍弃了,带不走,带不动。
於是我们才晓得,我们今天这一部《大藏经》,只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少分而已,在我们想像一半决定不到;但是这陆陆续续运到中国来的,数量就相当可观。运来之后,还要把它翻成华文,翻译的时候从带来这些经典,再来一次筛选。所以带来的经典,当然多半是翻译出来的,还有少数没有翻;不是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就没有再翻了;遗留到现在,我们能够看到这些经论。而梵文的原典,在这个世间已经失传,再也找不到了。现在遗留在我们世间,可以说是最丰富的,是华文的经典跟藏文的经典,最丰富的,小乘经论是南传巴利文的经典,这是现存在世间佛法三个大系。
古代的大德把这些经论做一个比较,哪一部经论最重要?於是这些大德几乎公认《华严》,所以大家称《华严》叫根本法轮。我们今天用现代名词来说,《华严》就是佛法概论,真的是佛法概论,对於整个佛法讲得最圆满,无论是在理论、方法、学习,都是最上乘,可以说是最圆满,没有欠缺。其他经论,古德讲得很好,都是《华严》的某一部分说得特别详细,而不是整体;整体确确实实是《华严经》。《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这个比较都是古人比较的,古德说《无量寿经》最真实,为什么?《华严》到末后总结的时候,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得到真正圆满。连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你们诸位想想这是什么意思?明显的告诉我们,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修学就不可能达到圆满。这里面详细的道理,我们在讲席前面,都曾经跟诸位介绍过。
可是《无量寿经》经文很长,这么长的经文里面,哪一部分是《无量寿经》最精彩的地方?我们以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本子来看,他把这部经分成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这也是古人讲的,最重要的是第六品,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说得没错,我们仔细看全经,全经字字句句都是阐扬四十八愿,解释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详细说明而已。这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愿最重要?古大德说,第十八愿最重要。重要在哪里?「十念必生」,这一愿给我们总结到念佛,就是愿文里面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古人在这一愿里头,就看中这十二个字。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你就去作佛去了。作佛多难!我们在大乘经论里头,小乘经不必说了,大乘经论当中,佛常讲凡夫修行成佛要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是你已经证得圆教初住菩萨那一天开始,你没有证圆初住之前,修行的时间不算;从圆教初住那一天开始,修成圆满的佛果,需要三大阿僧只劫,是这么回事,不包括我们现前的修行。如果要包括我们现在这种修行方法,那应该我们个个人早都成佛了;为什么?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也都修行,决定不只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寿经》后面讲,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你们看看那一段,佛说他们那些人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佛需要多少时间?不只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当中哪有那么多佛,早就超过了,为什么还没成佛?说个老实话,连须陀洹的果位都没有证得。也就好像在学校念书一样,年年上学,年年念书,考试都不及格,年年留级,我们就是这种学生。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你说悲哀不悲哀!如果有一次及格,我们就不至於到这种地步。
我们这一世缘算不错,很殊胜,遇到这样殊胜法门。我们修行功夫,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及格?还是靠不住。为什么靠不住?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不下,是非人我、恩恩怨怨的情执放不下,只要有一桩放不下,就有麻烦了,何况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那这一生还有指望吗?想必跟过去生差不多,这一生又空过了。果然空过,来生到哪里去?来生还能得人身很难、很不容易,来生要得人身,那你得自己好好反省反省,你的五戒守得怎么样?你的十善修得怎么样?我常讲五戒十善真正能达八十分,来生能得人身;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人身就靠不住。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是与十恶业相应,来生就到三途去了。
最近我让我们的同学在此地学习讲经,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再讲一遍,目的何在?诸位仔细念念、仔细听听,如果我们的心行所犯过失,要如经中所说的,必堕地狱,这真的不是假的。换句话说,现在摆在我们前面两条路,如果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要知道必堕地狱。我跟你讲的是老实话,跟你讲的是真话,如果你要是畏惧地狱苦,你就一心念佛。宋朝莹珂法师就是最好的榜样,他出家破戒,烦恼习气很重,寺院里面一些规矩他都做不到。从前规矩严格,现在我们在一块儿住,规矩已经松弛太多太多了,不要说你犯过失,守规矩也未必能得人天果报。为什么?我们的规矩放宽了,从前标准高,我们现在标准降低太多了,自己总得要警觉、总要明了,要警惕自己。
尤其是对佛法,今天这经里头讲,末后两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们有没有造毁谤正法的过?仔细思惟,多数人都犯了。一个修持很好的人,人家都赞叹很不错的人,不知不觉的还毁谤三宝:谤佛、谤法、谤僧,自己做的时候不知道。我们常常见到、常常听到,甚至於自己也常犯。菩萨戒经里一条「自赞毁他」,殊不知道自赞毁他就是毁谤三宝?我们学净土,毁谤人家参禅,毁谤人家学教,毁谤人家学密,你有没有想到,那些经论、那些法门是不是佛说的?如果是佛说的,你不就是在谤佛吗?这些经论你歧视它、轻视它,你是谤法。自古以来,依那些法门修学开悟的、证果的不是没有,你岂不是谤僧吗?
几个人能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与五十三位善知识,人家修行是什么态度?我们仔细去观察,没有一个不是「自谦而尊人」。自己谦虚,我智慧不够,福德不够,选学这个法门;别人的福慧都高过我,他们修学另外的法门,无不是对别人加以赞叹;对自己所修所学的谦虚,不论他修哪个法门,都是这样的态度。表一次、表两次,怕我们没有印象,五十三位善知识就给我们表五十三次,加深我们的印象,只要是佛说的经法,无论哪个法门,我们见到恭敬赞叹,决不敢轻视。他学那个法门,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没有定功,他的境界我们不知道;不可以说「我看你不行,你还是来念佛」。这种话只有佛菩萨再来人,他观机,他敢说,我们凡夫怎么敢讲?说不定那个人是佛菩萨再来的,说不定他无量劫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决定不可以轻慢任何一个修行人,五十三参给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启示。
《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所说的,《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也称《弥勒菩萨所问经》,告诉我们毁谤三宝这个罪业极重,此地愿文里面讲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我们仔细读《净土圣贤录》,仔细去读《往生传》,看看那一些往生的人,哪一个往生的人曾经毁谤三宝?决定找不到。我们要记住不可以犯这种过失,这种过失非常容易犯,总觉得自己修行法门好,别人不如我们,不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大乘经我们也曾经读过几部,佛法当中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古大德给我们选第一,选来选去是从我们自己根性上来说,不是法门,法门哪有选择的?我们的根性适合於哪个法门,门门皆证无上道。
古德这样子用心来做一个比较,实在讲,对我们也是增上缘,加深我们的信心,增长我们的信念。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华严经》末后确实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做比较,《华严》是《无量寿经》的精华。古德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讲法有道理,跟《华严》无二无别。小本《阿弥陀经》,那当然就是小本《华严》,《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八十卷《华严经》,就是大本《阿弥陀经》,大本《无量寿经》。古德把这三部经看成一部,大本、中本、小本,这三样是一部经。所以我们知道,《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细说而已,讲得最详细,也可以说《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详细注解,这个关系我们总得要搞清楚。四十八愿里面这一愿最为真实,所以这一愿是真实当中的真实,我们要记住。
现在我们来解释经文,『我作佛时』,这个「我」是法藏菩萨自称。『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些世界里头所有的众生,我们讲十法界;不但包括十法界,诸位想想,还包括诸佛的报土,一真法界。怎么晓得?文殊、普贤在华藏世界,劝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净土,岂不是把华藏世界摆在里头吗?那「十方众生」,真的是包括尽了,我们今天讲的世间、出世间,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全包括在其中。这一些众生「闻我名号」,闻是一个缘分,这个缘分跟上面一愿有密切关联,如果没有人介绍,你怎么会知道?介绍人对我们是大恩大德,我们得佛法殊胜的利益,亏了这个介绍人。
谁是第一个介绍人?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是第一个介绍人。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为我们宣讲净土三经,我们才知道这个法门,才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第一个介绍人。佛灭度之后,佛的弟子们集结经藏,目的是希望佛陀的教诲常住世间,代代相传,这是第二个介绍人。我们要感激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感谢佛陀当年在世这些诸大弟子,为我们集结经藏。经典代代相传,代代传教的祖师大德们,对我们都有恩德。佛法传到中国来,翻经的这些大德,翻成华文之后,这也有两千年了。这两千年当中,祖师大德代代相传,传到我们现在,我们才有机会听到。传法的这些祖师大德,我们怎能够忘恩负义?
《般若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知恩报恩」。我们怎样报佛恩?怎样报这些祖师大德之恩?只有一个方法:依教修行,往生净土。往生净土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也就是对我们的希望。早一天往生,早一天作佛,作佛之后广度众生,这是一切诸佛的本愿,都在「闻我名号」这个缘上,「闻」。我们如果真正懂得这个字,我们今天听到,决定有义务要把这个经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我闻了,也希望别人都能够闻到。可是闻名号,只可以说种个善根而已,善根种下去了,要帮助他增长,已经增长了,要帮助他成熟,永远不能间断,这才叫报佛恩。所以「闻」字就太重要太重要了,无比殊胜的因缘。
闻了之后,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决定在底下四句:『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这个「我」,就是阿弥陀佛自称。我们能不能成就?就关系在前面这三句十二个字。第一个是至心,要「至心信乐」,至心就是至诚之心,真诚到极处。我们今天虽然讲信,信佛了,也皈依,也受戒,甚至於也出家,也登座讲经,信不信?不能说你不信,但是你也未必真信。所以「信」也分很多等级,不够水平的信心,不起作用,古人常讲我们这种道心是「露水道心」,像水上的浮萍一样,信没有根,随波逐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於修行,一生修行,到七老八十了,那个心还是被境界所转,还是为外境所动,他有什么信心?这样的信心不管用,这样的信心念佛不能往生。
从前李炳老常讲,我们念佛堂念佛,一万个人当中,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人,不成比例。为什么不能往生?你没有「至心信乐」。由此可知,「至心」,这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决定没有杂念,除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第二个想法,这样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经文上讲「至心」,《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教我们修学的方法,「净念相继」,那个净就是至心。净的标准是什么?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讲得好,「不怀疑,不夹杂」,这才叫净。我们心里面,还有一些牵肠挂肚的东西没有放下,常常去想著、念著,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清净就不是至心。所以我们看看这些大乘经论里面所讲的,就知道人家标准立在什么地方。
本经在后面「三辈往生」经文之中,佛提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地方的「至心信乐」,就是发菩提心。上辈往生是这个条件,中辈也是,下辈还是,乃至於修学其他法门,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还是这两句话,我们千万不要轻易看过。菩提心是真心,《观无量寿佛经》上跟我们讲,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就是这里讲的「至心」。菩提心的起用,「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就是此地「信乐」,回向发愿心就是底下这两句:「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我们把前后经文对起来看,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吗?
诸位还要知道,「发菩提心」,我在念佛堂念佛发菩提心,我不念佛了,我的菩提心就没有了,这样能往生吗?不行。我对佛用至诚心,对人用虚伪心,你这个心是随著人情变化的,这不能往生。佛在经上没说,你对别人可以用虚妄心,如果说对别人可以用虚妄心,那还制什么戒?我五戒十善是对阿弥陀佛,对人可以不必要了,这能讲得通吗?经上明明说,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环境?「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不错,很有本事,对善人你用善心,对不善人你就用恶心;给诸位说,这就把如来的意思错解了,到最后不能往生,不能怪经,不能怪佛,怪你自己错解如来真实义。所以真正要想作佛、要想往生,无论对哪个众生,都要用真诚心。真诚心是佛心,清净心是佛心,平等心是佛心,觉悟的心、大慈悲心,要用这种心生活过日子,要用这种心去工作,要用这种心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念佛的心才是真诚心、才是至心;不但你能往生,你往生的品位决定高。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要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用真诚的孝顺心,用真诚的恭敬心,这样才能成佛,才能往生。
现前有些苦难众生找到你,他生活上有困难,求你帮助,你要不要帮助他?如果你要知道,这是我的父母,要不要帮助?这是未来诸佛,要不要供养?想到是父母、是诸佛,没有条件的去帮助他,布施供养。许多人都来找你,你觉得很困难,我全部的家当统统布施了还不够,这怎么办?实在讲,你并没有真的布施掉,你所布施供养,占你全部家当也不过几分之几而已,你就在打妄想了,你已经对佛法怀疑,不相信了。应当怎么样?欢喜布施供养,统统都供养完了,再来找你了,你的福报成熟了。福报成熟两个现象:一个是你财源滚滚而来,你布施得多,你来得就多,一定道理;另外一种现象,你成佛的机会到了,诸佛如来接引你往生,你会很欢喜、很自在的往生,决定没有病苦。
很欢喜、很乐意的去做,依教奉行,信里头有乐,关键就在至心。我们的心,怎么都达不到这个境界;达不到这个境界,是我们的妄想杂念,就是不肯放下。为什么不能放下?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要靠正法,需要接受佛陀的教育,不能够、没有机缘接受佛陀教育,真的是很不幸。佛陀的教学,能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能帮助我们放下。放下,不是放下你的工作,不是放下你的职位,无论你从事於哪一行、哪个职业,你要是学了佛法,都能放下。《华严》五十三参有示范,五十三位善知识里头,各行各业都有,都是佛,都是菩萨。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学生身分,并没有说把学校功课放弃掉了,学校功课还是很认真去修学,在学校是模范学生、好学生,学生里面的榜样,学生里面的菩萨。大光王是国家领导人的菩萨,他并没有把他的职务辞掉,他还是作国王,还是要治理这个国家,人家身心自在,无烦无恼。他为什么能做到?他学到了佛法。所以佛法教我们放下,是教我们放下心里面的杂念,放下胡思乱想,是放下这些邪念,不是说正念没有。
什么是正念?大光王的身分是国家领导人,念念为利益这一个国家的人民,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一个念头念自私自利。诸位要晓得,念自己的是邪念,不是正念。念你自己工作的本分,这个本分决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念叫正念,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掺杂在其中;如果有掺杂在其中,那叫夹杂,那叫染污,心不清净。所以诸位要晓得,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都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正心、正念。
所以放下,是你放下邪念,不是没有正念,绝对不是叫你放下工作。好,我这世间工作放下了,放下就出家了,出家也是个行业,出家还是要工作。释迦牟尼佛出家,出家先求学,到处去求学,再示现成道;成道之后,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到处为人讲经说法。他的工作归纳起来,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为一切众生说明,十法界因果报应的道理跟事实真相。天天讲,到处讲,已经明了,已经懂得,再把他向上提升,帮助他破迷开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一切众生超凡入圣;他干这个工作,没有一天休息。我们现在不管搞哪个行业,每一年还有几天休假,还到外面去度假,你们在经典查查看,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放过假?他到哪里去度过假?没有。一生不是求学,就是教学,没有一天中断的。所以说就是佛也有工作,出家还是有工作,不是出家就没事了,就没工作了。
出家的工作,说实在的话,比在家更艰难。为什么?在家还有度假,出家没有度假的;在家工作有报酬,出家没有报酬。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现在出家人供养很多,以为这个东西是不劳而获。所以有一些聪明而无知的年轻人,怎么是聪明无知?聪明是看到出家人收入很容易,名闻利养得来的很容易;怎么说他愚痴?他把他应该从事的行业放下,出家了,出家干什么?搞名闻利养。名闻利养,没错,是很容易获得。可是你要晓得,这种名利决定不能受,受了之后决定堕地狱。名闻利养都不能受,释迦牟尼佛示范给我们看。
而且在经典里面,多次的告诫我们,「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去受用,受用了之后,你慢慢还债。你要晓得,那个供养的人,都在你这边放高利贷的,现在拿的是好用,将来还起来可就不是味道了。所以我们接受人家供养用什么心态?他来放高利贷,提高警觉;说老实话,一分钱都不能用。即使正当用途,也要尽量去节俭;如果浪费,经典里面都有重戒。你们大家都念过,你浪费常住的,有什么样的果报?不要说戒经,《地藏经》上就讲得很多,你们现在学习《弥勒菩萨所问经》里头也讲得很多。可是我们这种习气,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天天在破戒,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违背了佛陀的教诫,我们想想我们有什么前途?
追究修学不能成就的根本因素,就是「至心」两个字,总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虽然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听讲,说实在话,没有真的了解,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真正理解,你就真正做到。你说我很懂得、理解,我还做不到;假的,绝对不是真的。这个事情我在年轻的时候,向章嘉大师请教过,章嘉大师教导我,佛法的总结论:「知难行易」,你明了很困难,回头很容易。回头就是你真正做到,做到不难,理解太难了。真正理解,没有做不到的;凡是做不到的,你决定没有理解,这个话说得好!我现在做不到,怎么办?学,认真努力的学,知道我学得还不够,我了解还不够透彻。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佛家自始至终著重在实行,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行在解之后,信解行证,你不透彻的理解,你怎么能做到?透彻理解要长时间的学教,真正明白了,真的懂得了,然后你才肯真干,没有一丝毫怀疑,你做得很自在,你做得很如法,真正把你所学、所理解的全部都落实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
黄老居士注解注得太深了,他讲「至心」,就是讲本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之际」。本经讲三个真实,很难得,大乘经里少见。真实之际是什么?是真心,是本性。换句话说,至心,心真诚到极处,确实真诚到极处,自性就现前了,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我们今天虽然达不到,但是方向要正确,目标要明了,不能做到真正的发菩提心,也要有相似的发菩提心,这才能往生。相似可不是假的;用真诚心,人家达到极处,我达不到极处;虽达不到极处,我确实是真诚心。用这个心念佛,用这个心学佛,学佛就是学佛的生活,就是学佛的处事,这叫学佛。佛怎么过日子?佛怎样待人?佛怎样对物?甚至於说佛怎样对天地鬼神?在这个地方学习叫学佛,你才像个佛。我们有没有懂得?有没有体会到?
最初方便下手之处,司马光讲得好,司马光诚实,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真诚。他从哪里做起?他从「不妄语始」,一生对人没有说过妄语,他的真诚是从这个地方落实。我们今天能不能对人家不妄语?你能做得到吗?如果还做不到,所以我就说了,你能有相似的诚心,那就算不错了。对人还是有妄语,妄语不要太过分,不要太离谱。现在社会上所说的隐私权,隐私权是什么?还不就是妄语,还不就是不老实,自己总有一些事情不敢告诉人。其实错了,一个古时候读书人、君子,光明磊落,一生无事不可告人也。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个水平都达不到,跟诸位说,往生是真难,真不容易。所以真正求往生,心里面要做到光明磊落,没有一桩事情有必要去瞒人的,没有必要,我们至心才露了一点出来。这样的心信佛,相信佛的教诲,喜欢佛的教诲,你就能够依教奉行,你能真正做得到。佛教我们要做的,我们样样做到,做得很圆满;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做,从这里下手。所以一定要把至诚至心落实,信乐落实。
佛说的经论太多了,我们无需要一一去涉猎,样样去学习,那不是佛教我们的。佛所说的一切经论,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在经论当中选择一、两种,一生依靠它修学,受用不尽,现前无论你是生活、工作,你都会得到圆满。圆满,不一定是富裕,不一定说你升官发财,叫圆满,你把圆满看错了。圆满是身心安乐,自在随缘,那是真圆满,你真看破了,真放下了。无论自己过什么日子,贫贱的生活也好,富贵的生活也好,你会安於你的生活,无忧无恼,你得自在了。对人、对事、对物,你有智慧随缘,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就超凡入圣,都在真诚心。
深心是好善好德。善是什么?利益一切众生是善;德是什么?性德。这个好善,一定是随顺性德。性德是什么?性德是无住,性德就是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就是无住。佛家常讲,「外不著相,内不动心」,那是性德。所以行善,利益一切众生,不住行善之相,你说你的心多清净!像经上讲作国王,治理这个国家,他行善。《地藏经》上你们念得很熟,地藏菩萨在因地当中也做过国王,以十善治国,他治理国家的纲领是十善业道,自己奉行十善,教导全国人民都修十善,政绩好,国家治理得好。虽然行十善,推行十善,自己心地清净无染,你说他多么自在!一尘都不染,工作做得有条有理,丝毫不紊乱。为什么?充满了智慧,真实智慧,这才是性德,那才是真正的菩萨行;也为我们证实《华严经》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我们今天是处处成障,处处都是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我们没有智慧,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诸佛菩萨无论示现男女老少,无论示现哪一种行业,他的本事就是永远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无论什么样身分,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做得非常圆满。菩萨事业!无论哪个行业总是菩萨事业,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建立信心,用真心、慈悲心、欢喜心;黄老居士在此地说,他说得很好,「愿欲爱悦之心」,愿是愿望、欲望、喜欢,「欢喜庆幸之心」。这世间人有的,但是世间人这种心没有离开情执,你的愿、你的欲、你的爱没有脱离情执,所以造业,业必定感得苦乐的果报。
菩萨的愿,菩萨的欲,菩萨的爱乐,给诸位说,完全脱离了情执;也就是他那个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是真心,真心里面爱乐是无量功德。怎么晓得?他不是为自己,他的愿不是为自己。像此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为众生,愿愿帮助众生早成佛道,不为自己。愿如是,欲望也是如是,爱好也是如是。由此可知,放下是放下什么?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要做的是什么?真正利益众生的事业。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做的事业叫净业。净业的果报,六道里头没有了,果报在哪里?在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无论他造作什么事业,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造的事业,底下讲那是善根,他所有的善根,心心回向,就决定得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我们要懂得。
所以今天第一个缘我们有了。第一个缘是因缘,我们接触佛法的因缘,我们有了,我们所缺的是善根福德。「至心信乐」是善根,是真正的善根。下面讲「所有善根」,这个善根用我们的话来说,是福德。黄念祖老居士也注得好,这个善根是「身、口、意」三业之善。为什么叫做「根」?牢不可拔,他「身口意」的三善,不会被外面境界破坏,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所以叫它做善根,这个讲法也讲得很好。我们今天修善,听到人家说几句风言风语,信心就动摇,好事不敢做,常有这个现象。几时我们这个善才真正有根,根浅了还不行;草也有根,一拔就拔出来了;小树也有根,风一吹就倒了;大树那个根,那才牢。我们的根是什么根?禁不起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善没有根。身语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叫善根。这个善根,可见得就是将佛陀的教诲,落实到我们生活之中,牢不可拔。
我们信佛,「信佛」这两个字相当不容易,信佛就真的会依教奉行,还不肯认真去做的没有信,真正相信哪有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的信心,古大德也讲了许多层次。我们今天的信心,不是迷信。迷信是对於佛法一无所知,他就相信了。佛法是什么?不知道;信不信?他信,每天来烧香、来拜拜,这是迷信。我们今天这个信,勉强可以说得上正信,对於佛法明白了,懂得一些,所以这个信是依解而生的,这不是迷信。但是我们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彻,所以信心也就不深、也就不彻底,还会常常被外面一些邪知邪见动摇。如何让信心坚固?要解得深。解得深,解得圆,你的信心就坚定了。解信既深又圆,你的行那还有什么问题?你的生活,你的言行,自自然然像佛、像菩萨,依教奉行他就像了。我们今天还不像,不像就是解得不够深,解得不够圆。《金刚经》佛教给我们「深解义趣」,这一句话不能够疏忽。
我们断恶行善才有根,有了根之后要「心心回向」。我们在一生当中,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方向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目标?见阿弥陀佛,决定求往生见佛。往生见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决定不是迷信,我们在古德文字记载当中见到许多。有些人说,你看到古人记载,你就相信吗?他是不是骗你的?现在人写文章骗人的多,古人不骗人,古人讲的都是老实话,不骗人的。骗人总有个目的,要是说没有目的骗人,那个人不就是神经不正常?神经不正常的人,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所以我们想想古人不会骗人。佛更不会骗人,谁能够写得出文章能像经典?写不出来。这些都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所以骗人一定有不良的企图,有用意;否则的话,为什么无缘无故就骗人?没这个道理的。我们要相信古圣先贤,他们传下来东西都是真实的,依教奉行,决定有利益。
古人远,今人近,我们从最近所听到的,甚至於我们自己亲眼看到的,一个人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他,他说:佛来了,佛来接引我,我看到了。他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他是说假话吗?他是骗我们吗?不是,人在临终的时候还打个妄语骗你,为什么?哪有这种道理?古人有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难道临死还打妄语、还骗你?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助念送往生,这种情形看得很多。佛,往生的人见到了,我们虽然没有见到,但是有种种瑞相,我们有时候看到光,闻到异香,听到天乐,听到空中有念佛的音声,这个常常有,难道这些还不够做证明吗?
肯定西方极乐世界真有,肯定有六道轮回,决定不假,然后我们对佛法才生起真正的信心,这个信心坚定,决定不会被破坏。从这个信心再求解,解加深你的信心,你解得一分你就能行一分,你解得两分你就能行两分,看你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持,跟佛法相应几分,就知道你领解的程度,你领悟、你理解的程度,从你日常生活当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高明的人,看你修行程度是清清楚楚,决定不可能隐瞒任何一个人。只能够隐瞒没有功夫的人,天天打妄想的人,你可以瞒他;心地清净的人,真正修行的人,你瞒不过他。
这一段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多用一点时间来学习,决定能够帮助我们在佛七当中功夫得力。功夫能不能得力?实在讲,最重要的就是信心,要「至心信乐」,要真正断恶修善,成就自己的善根,然后心心回向,求愿往生。「心心回向」,我们下一堂再讲,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十九面第四行,第十八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诸佛称叹」,唯有诸佛的称赞,才能够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知道有极乐世界,知道有阿弥陀佛,知道有念佛必生净土殊胜的法门。一切诸佛怎样赞叹阿弥陀佛?为一切众生宣讲「往生经」。像释迦牟尼佛专门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他讲了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我们称为「净土三经」。由此可知,这三部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必定会宣讲的。为什么?前面第十七愿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不讲这三部经,法藏就誓不成佛。法藏现在成佛已经十劫了;由此可知,没有一尊佛不讲这三部经。
佛说一切经,不是佛自己愿意说的,也不是佛想讲的,佛说经都是应机而说。像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随类化身,应机说法。但是这三部经没有人请,佛也讲,什么道理?一切众生,无论是上根、中根、下根,菩萨也好、声闻也好、六道众生也好,纵然是阿鼻地狱众生,与这个法门平等契机,这是很不可思议。这个法门是平等法,一切众生虽然根性不一样,但是依这个法门平等得度,所以这个法门是无比殊胜。
古德曾经告诉我们,这几句里面有几桩事情非常重要。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在小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他是念佛成佛的。我们念《弥陀经》,把这一桩事情都疏忽掉了,要不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为我们指出来,我们念《弥陀经》念一辈子,也没有觉察到,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释迦牟尼佛如是,其他一切诸佛想必亦如是。这个想必,没错,果然如是,就是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我们很难相信,如果从理上讲,还能讲得过去。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这四个字完全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所以从这个意思上讲,那是决定没有问题。诸位想一想,哪一尊诸佛不是无量觉?由此可知,无量觉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总名号。西方世界法藏菩萨成佛,他就用了这个名号。所以这个名号里头有理有事,理如是,事也不例外,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还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一切诸佛都念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这个事情我们怎么会知道?小本《弥陀经》里面,六方佛赞叹当中我们看到了,无论哪一个世界、哪一类众生,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诸位想一想,这个功德有多大?你念其他佛菩萨名号,或者你念一切神咒,你念一切经典,可以得到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护念你,决定不可能得到一切诸佛护念,那不可能的事情,唯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得一切诸佛护念。这一些理跟事我们都要知道,知道之后,你受持这一部经,修学这个法门,信心才真正坚定,无论什么力量诱惑你、威胁你,你都不会动摇,你也不会恐惧。为什么?有诸佛护念。既然有诸佛护念,你就会联想到无量菩萨、无量天神,必定护持你,这些都是事实。
接著今天讲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这段经文,黄念祖老居士注得很详细,一开端他就举出,古时候古大德对於一切经教比较殊胜。这个事情是在隋唐时代,那个时候是我们中国佛教黄金时代,从日本、韩国、南方现在的越南,到中国来留学,那些出家人很多,他们确实也有很殊胜的成就,佛家常讲「高僧大德」。他们曾经做了一个比较,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所说的一切经,我们现在把它搜集起来,整理分类就成为《大藏经》,《大藏经》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世尊所说的是不是就这么多?给诸位说,决定不止。我们今天所保存下来的这一部《大藏经》,可能只是世尊当年所说几分之几而已。
因为古代交通非常不方便,古时候梵文经典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我想你们在,很多人都看过,叫贝叶经。他把贝多罗树的叶子裁成长条,两边打个洞,用绳子穿起来,通常一面写四行,或者写六行。你就知道那一部经是多大的分量,从印度运到中国,这个难度诸位可想而知,用马匹、用人力来挑。所以印度的高僧到中国,中国出家人到印度去留学,总是在那里面很慎重、很仔细去选择,选择重要的经典,佛重要的开示,选择适合於中国社会的需要;不是最重要的,次要的,不是中国社会所需要的,都舍弃了,带不走,带不动。
於是我们才晓得,我们今天这一部《大藏经》,只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少分而已,在我们想像一半决定不到;但是这陆陆续续运到中国来的,数量就相当可观。运来之后,还要把它翻成华文,翻译的时候从带来这些经典,再来一次筛选。所以带来的经典,当然多半是翻译出来的,还有少数没有翻;不是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就没有再翻了;遗留到现在,我们能够看到这些经论。而梵文的原典,在这个世间已经失传,再也找不到了。现在遗留在我们世间,可以说是最丰富的,是华文的经典跟藏文的经典,最丰富的,小乘经论是南传巴利文的经典,这是现存在世间佛法三个大系。
古代的大德把这些经论做一个比较,哪一部经论最重要?於是这些大德几乎公认《华严》,所以大家称《华严》叫根本法轮。我们今天用现代名词来说,《华严》就是佛法概论,真的是佛法概论,对於整个佛法讲得最圆满,无论是在理论、方法、学习,都是最上乘,可以说是最圆满,没有欠缺。其他经论,古德讲得很好,都是《华严》的某一部分说得特别详细,而不是整体;整体确确实实是《华严经》。《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这个比较都是古人比较的,古德说《无量寿经》最真实,为什么?《华严》到末后总结的时候,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得到真正圆满。连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你们诸位想想这是什么意思?明显的告诉我们,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修学就不可能达到圆满。这里面详细的道理,我们在讲席前面,都曾经跟诸位介绍过。
可是《无量寿经》经文很长,这么长的经文里面,哪一部分是《无量寿经》最精彩的地方?我们以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本子来看,他把这部经分成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这也是古人讲的,最重要的是第六品,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说得没错,我们仔细看全经,全经字字句句都是阐扬四十八愿,解释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详细说明而已。这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愿最重要?古大德说,第十八愿最重要。重要在哪里?「十念必生」,这一愿给我们总结到念佛,就是愿文里面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古人在这一愿里头,就看中这十二个字。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你就去作佛去了。作佛多难!我们在大乘经论里头,小乘经不必说了,大乘经论当中,佛常讲凡夫修行成佛要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是你已经证得圆教初住菩萨那一天开始,你没有证圆初住之前,修行的时间不算;从圆教初住那一天开始,修成圆满的佛果,需要三大阿僧只劫,是这么回事,不包括我们现前的修行。如果要包括我们现在这种修行方法,那应该我们个个人早都成佛了;为什么?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也都修行,决定不只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寿经》后面讲,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你们看看那一段,佛说他们那些人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佛需要多少时间?不只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当中哪有那么多佛,早就超过了,为什么还没成佛?说个老实话,连须陀洹的果位都没有证得。也就好像在学校念书一样,年年上学,年年念书,考试都不及格,年年留级,我们就是这种学生。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你说悲哀不悲哀!如果有一次及格,我们就不至於到这种地步。
我们这一世缘算不错,很殊胜,遇到这样殊胜法门。我们修行功夫,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及格?还是靠不住。为什么靠不住?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不下,是非人我、恩恩怨怨的情执放不下,只要有一桩放不下,就有麻烦了,何况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那这一生还有指望吗?想必跟过去生差不多,这一生又空过了。果然空过,来生到哪里去?来生还能得人身很难、很不容易,来生要得人身,那你得自己好好反省反省,你的五戒守得怎么样?你的十善修得怎么样?我常讲五戒十善真正能达八十分,来生能得人身;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人身就靠不住。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是与十恶业相应,来生就到三途去了。
最近我让我们的同学在此地学习讲经,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再讲一遍,目的何在?诸位仔细念念、仔细听听,如果我们的心行所犯过失,要如经中所说的,必堕地狱,这真的不是假的。换句话说,现在摆在我们前面两条路,如果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要知道必堕地狱。我跟你讲的是老实话,跟你讲的是真话,如果你要是畏惧地狱苦,你就一心念佛。宋朝莹珂法师就是最好的榜样,他出家破戒,烦恼习气很重,寺院里面一些规矩他都做不到。从前规矩严格,现在我们在一块儿住,规矩已经松弛太多太多了,不要说你犯过失,守规矩也未必能得人天果报。为什么?我们的规矩放宽了,从前标准高,我们现在标准降低太多了,自己总得要警觉、总要明了,要警惕自己。
尤其是对佛法,今天这经里头讲,末后两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们有没有造毁谤正法的过?仔细思惟,多数人都犯了。一个修持很好的人,人家都赞叹很不错的人,不知不觉的还毁谤三宝:谤佛、谤法、谤僧,自己做的时候不知道。我们常常见到、常常听到,甚至於自己也常犯。菩萨戒经里一条「自赞毁他」,殊不知道自赞毁他就是毁谤三宝?我们学净土,毁谤人家参禅,毁谤人家学教,毁谤人家学密,你有没有想到,那些经论、那些法门是不是佛说的?如果是佛说的,你不就是在谤佛吗?这些经论你歧视它、轻视它,你是谤法。自古以来,依那些法门修学开悟的、证果的不是没有,你岂不是谤僧吗?
几个人能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与五十三位善知识,人家修行是什么态度?我们仔细去观察,没有一个不是「自谦而尊人」。自己谦虚,我智慧不够,福德不够,选学这个法门;别人的福慧都高过我,他们修学另外的法门,无不是对别人加以赞叹;对自己所修所学的谦虚,不论他修哪个法门,都是这样的态度。表一次、表两次,怕我们没有印象,五十三位善知识就给我们表五十三次,加深我们的印象,只要是佛说的经法,无论哪个法门,我们见到恭敬赞叹,决不敢轻视。他学那个法门,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没有定功,他的境界我们不知道;不可以说「我看你不行,你还是来念佛」。这种话只有佛菩萨再来人,他观机,他敢说,我们凡夫怎么敢讲?说不定那个人是佛菩萨再来的,说不定他无量劫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决定不可以轻慢任何一个修行人,五十三参给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启示。
《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所说的,《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也称《弥勒菩萨所问经》,告诉我们毁谤三宝这个罪业极重,此地愿文里面讲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我们仔细读《净土圣贤录》,仔细去读《往生传》,看看那一些往生的人,哪一个往生的人曾经毁谤三宝?决定找不到。我们要记住不可以犯这种过失,这种过失非常容易犯,总觉得自己修行法门好,别人不如我们,不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大乘经我们也曾经读过几部,佛法当中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古大德给我们选第一,选来选去是从我们自己根性上来说,不是法门,法门哪有选择的?我们的根性适合於哪个法门,门门皆证无上道。
古德这样子用心来做一个比较,实在讲,对我们也是增上缘,加深我们的信心,增长我们的信念。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华严经》末后确实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做比较,《华严》是《无量寿经》的精华。古德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讲法有道理,跟《华严》无二无别。小本《阿弥陀经》,那当然就是小本《华严》,《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八十卷《华严经》,就是大本《阿弥陀经》,大本《无量寿经》。古德把这三部经看成一部,大本、中本、小本,这三样是一部经。所以我们知道,《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细说而已,讲得最详细,也可以说《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详细注解,这个关系我们总得要搞清楚。四十八愿里面这一愿最为真实,所以这一愿是真实当中的真实,我们要记住。
现在我们来解释经文,『我作佛时』,这个「我」是法藏菩萨自称。『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些世界里头所有的众生,我们讲十法界;不但包括十法界,诸位想想,还包括诸佛的报土,一真法界。怎么晓得?文殊、普贤在华藏世界,劝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净土,岂不是把华藏世界摆在里头吗?那「十方众生」,真的是包括尽了,我们今天讲的世间、出世间,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全包括在其中。这一些众生「闻我名号」,闻是一个缘分,这个缘分跟上面一愿有密切关联,如果没有人介绍,你怎么会知道?介绍人对我们是大恩大德,我们得佛法殊胜的利益,亏了这个介绍人。
谁是第一个介绍人?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是第一个介绍人。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为我们宣讲净土三经,我们才知道这个法门,才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第一个介绍人。佛灭度之后,佛的弟子们集结经藏,目的是希望佛陀的教诲常住世间,代代相传,这是第二个介绍人。我们要感激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感谢佛陀当年在世这些诸大弟子,为我们集结经藏。经典代代相传,代代传教的祖师大德们,对我们都有恩德。佛法传到中国来,翻经的这些大德,翻成华文之后,这也有两千年了。这两千年当中,祖师大德代代相传,传到我们现在,我们才有机会听到。传法的这些祖师大德,我们怎能够忘恩负义?
《般若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知恩报恩」。我们怎样报佛恩?怎样报这些祖师大德之恩?只有一个方法:依教修行,往生净土。往生净土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也就是对我们的希望。早一天往生,早一天作佛,作佛之后广度众生,这是一切诸佛的本愿,都在「闻我名号」这个缘上,「闻」。我们如果真正懂得这个字,我们今天听到,决定有义务要把这个经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我闻了,也希望别人都能够闻到。可是闻名号,只可以说种个善根而已,善根种下去了,要帮助他增长,已经增长了,要帮助他成熟,永远不能间断,这才叫报佛恩。所以「闻」字就太重要太重要了,无比殊胜的因缘。
闻了之后,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决定在底下四句:『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这个「我」,就是阿弥陀佛自称。我们能不能成就?就关系在前面这三句十二个字。第一个是至心,要「至心信乐」,至心就是至诚之心,真诚到极处。我们今天虽然讲信,信佛了,也皈依,也受戒,甚至於也出家,也登座讲经,信不信?不能说你不信,但是你也未必真信。所以「信」也分很多等级,不够水平的信心,不起作用,古人常讲我们这种道心是「露水道心」,像水上的浮萍一样,信没有根,随波逐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於修行,一生修行,到七老八十了,那个心还是被境界所转,还是为外境所动,他有什么信心?这样的信心不管用,这样的信心念佛不能往生。
从前李炳老常讲,我们念佛堂念佛,一万个人当中,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人,不成比例。为什么不能往生?你没有「至心信乐」。由此可知,「至心」,这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决定没有杂念,除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第二个想法,这样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经文上讲「至心」,《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教我们修学的方法,「净念相继」,那个净就是至心。净的标准是什么?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讲得好,「不怀疑,不夹杂」,这才叫净。我们心里面,还有一些牵肠挂肚的东西没有放下,常常去想著、念著,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清净就不是至心。所以我们看看这些大乘经论里面所讲的,就知道人家标准立在什么地方。
本经在后面「三辈往生」经文之中,佛提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地方的「至心信乐」,就是发菩提心。上辈往生是这个条件,中辈也是,下辈还是,乃至於修学其他法门,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还是这两句话,我们千万不要轻易看过。菩提心是真心,《观无量寿佛经》上跟我们讲,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就是这里讲的「至心」。菩提心的起用,「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就是此地「信乐」,回向发愿心就是底下这两句:「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我们把前后经文对起来看,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吗?
诸位还要知道,「发菩提心」,我在念佛堂念佛发菩提心,我不念佛了,我的菩提心就没有了,这样能往生吗?不行。我对佛用至诚心,对人用虚伪心,你这个心是随著人情变化的,这不能往生。佛在经上没说,你对别人可以用虚妄心,如果说对别人可以用虚妄心,那还制什么戒?我五戒十善是对阿弥陀佛,对人可以不必要了,这能讲得通吗?经上明明说,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环境?「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不错,很有本事,对善人你用善心,对不善人你就用恶心;给诸位说,这就把如来的意思错解了,到最后不能往生,不能怪经,不能怪佛,怪你自己错解如来真实义。所以真正要想作佛、要想往生,无论对哪个众生,都要用真诚心。真诚心是佛心,清净心是佛心,平等心是佛心,觉悟的心、大慈悲心,要用这种心生活过日子,要用这种心去工作,要用这种心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念佛的心才是真诚心、才是至心;不但你能往生,你往生的品位决定高。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要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用真诚的孝顺心,用真诚的恭敬心,这样才能成佛,才能往生。
现前有些苦难众生找到你,他生活上有困难,求你帮助,你要不要帮助他?如果你要知道,这是我的父母,要不要帮助?这是未来诸佛,要不要供养?想到是父母、是诸佛,没有条件的去帮助他,布施供养。许多人都来找你,你觉得很困难,我全部的家当统统布施了还不够,这怎么办?实在讲,你并没有真的布施掉,你所布施供养,占你全部家当也不过几分之几而已,你就在打妄想了,你已经对佛法怀疑,不相信了。应当怎么样?欢喜布施供养,统统都供养完了,再来找你了,你的福报成熟了。福报成熟两个现象:一个是你财源滚滚而来,你布施得多,你来得就多,一定道理;另外一种现象,你成佛的机会到了,诸佛如来接引你往生,你会很欢喜、很自在的往生,决定没有病苦。
很欢喜、很乐意的去做,依教奉行,信里头有乐,关键就在至心。我们的心,怎么都达不到这个境界;达不到这个境界,是我们的妄想杂念,就是不肯放下。为什么不能放下?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要靠正法,需要接受佛陀的教育,不能够、没有机缘接受佛陀教育,真的是很不幸。佛陀的教学,能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能帮助我们放下。放下,不是放下你的工作,不是放下你的职位,无论你从事於哪一行、哪个职业,你要是学了佛法,都能放下。《华严》五十三参有示范,五十三位善知识里头,各行各业都有,都是佛,都是菩萨。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学生身分,并没有说把学校功课放弃掉了,学校功课还是很认真去修学,在学校是模范学生、好学生,学生里面的榜样,学生里面的菩萨。大光王是国家领导人的菩萨,他并没有把他的职务辞掉,他还是作国王,还是要治理这个国家,人家身心自在,无烦无恼。他为什么能做到?他学到了佛法。所以佛法教我们放下,是教我们放下心里面的杂念,放下胡思乱想,是放下这些邪念,不是说正念没有。
什么是正念?大光王的身分是国家领导人,念念为利益这一个国家的人民,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一个念头念自私自利。诸位要晓得,念自己的是邪念,不是正念。念你自己工作的本分,这个本分决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念叫正念,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掺杂在其中;如果有掺杂在其中,那叫夹杂,那叫染污,心不清净。所以诸位要晓得,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都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正心、正念。
所以放下,是你放下邪念,不是没有正念,绝对不是叫你放下工作。好,我这世间工作放下了,放下就出家了,出家也是个行业,出家还是要工作。释迦牟尼佛出家,出家先求学,到处去求学,再示现成道;成道之后,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到处为人讲经说法。他的工作归纳起来,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为一切众生说明,十法界因果报应的道理跟事实真相。天天讲,到处讲,已经明了,已经懂得,再把他向上提升,帮助他破迷开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一切众生超凡入圣;他干这个工作,没有一天休息。我们现在不管搞哪个行业,每一年还有几天休假,还到外面去度假,你们在经典查查看,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放过假?他到哪里去度过假?没有。一生不是求学,就是教学,没有一天中断的。所以说就是佛也有工作,出家还是有工作,不是出家就没事了,就没工作了。
出家的工作,说实在的话,比在家更艰难。为什么?在家还有度假,出家没有度假的;在家工作有报酬,出家没有报酬。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现在出家人供养很多,以为这个东西是不劳而获。所以有一些聪明而无知的年轻人,怎么是聪明无知?聪明是看到出家人收入很容易,名闻利养得来的很容易;怎么说他愚痴?他把他应该从事的行业放下,出家了,出家干什么?搞名闻利养。名闻利养,没错,是很容易获得。可是你要晓得,这种名利决定不能受,受了之后决定堕地狱。名闻利养都不能受,释迦牟尼佛示范给我们看。
而且在经典里面,多次的告诫我们,「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去受用,受用了之后,你慢慢还债。你要晓得,那个供养的人,都在你这边放高利贷的,现在拿的是好用,将来还起来可就不是味道了。所以我们接受人家供养用什么心态?他来放高利贷,提高警觉;说老实话,一分钱都不能用。即使正当用途,也要尽量去节俭;如果浪费,经典里面都有重戒。你们大家都念过,你浪费常住的,有什么样的果报?不要说戒经,《地藏经》上就讲得很多,你们现在学习《弥勒菩萨所问经》里头也讲得很多。可是我们这种习气,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天天在破戒,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违背了佛陀的教诫,我们想想我们有什么前途?
追究修学不能成就的根本因素,就是「至心」两个字,总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虽然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听讲,说实在话,没有真的了解,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真正理解,你就真正做到。你说我很懂得、理解,我还做不到;假的,绝对不是真的。这个事情我在年轻的时候,向章嘉大师请教过,章嘉大师教导我,佛法的总结论:「知难行易」,你明了很困难,回头很容易。回头就是你真正做到,做到不难,理解太难了。真正理解,没有做不到的;凡是做不到的,你决定没有理解,这个话说得好!我现在做不到,怎么办?学,认真努力的学,知道我学得还不够,我了解还不够透彻。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佛家自始至终著重在实行,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行在解之后,信解行证,你不透彻的理解,你怎么能做到?透彻理解要长时间的学教,真正明白了,真的懂得了,然后你才肯真干,没有一丝毫怀疑,你做得很自在,你做得很如法,真正把你所学、所理解的全部都落实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
黄老居士注解注得太深了,他讲「至心」,就是讲本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之际」。本经讲三个真实,很难得,大乘经里少见。真实之际是什么?是真心,是本性。换句话说,至心,心真诚到极处,确实真诚到极处,自性就现前了,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我们今天虽然达不到,但是方向要正确,目标要明了,不能做到真正的发菩提心,也要有相似的发菩提心,这才能往生。相似可不是假的;用真诚心,人家达到极处,我达不到极处;虽达不到极处,我确实是真诚心。用这个心念佛,用这个心学佛,学佛就是学佛的生活,就是学佛的处事,这叫学佛。佛怎么过日子?佛怎样待人?佛怎样对物?甚至於说佛怎样对天地鬼神?在这个地方学习叫学佛,你才像个佛。我们有没有懂得?有没有体会到?
最初方便下手之处,司马光讲得好,司马光诚实,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真诚。他从哪里做起?他从「不妄语始」,一生对人没有说过妄语,他的真诚是从这个地方落实。我们今天能不能对人家不妄语?你能做得到吗?如果还做不到,所以我就说了,你能有相似的诚心,那就算不错了。对人还是有妄语,妄语不要太过分,不要太离谱。现在社会上所说的隐私权,隐私权是什么?还不就是妄语,还不就是不老实,自己总有一些事情不敢告诉人。其实错了,一个古时候读书人、君子,光明磊落,一生无事不可告人也。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个水平都达不到,跟诸位说,往生是真难,真不容易。所以真正求往生,心里面要做到光明磊落,没有一桩事情有必要去瞒人的,没有必要,我们至心才露了一点出来。这样的心信佛,相信佛的教诲,喜欢佛的教诲,你就能够依教奉行,你能真正做得到。佛教我们要做的,我们样样做到,做得很圆满;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做,从这里下手。所以一定要把至诚至心落实,信乐落实。
佛说的经论太多了,我们无需要一一去涉猎,样样去学习,那不是佛教我们的。佛所说的一切经论,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在经论当中选择一、两种,一生依靠它修学,受用不尽,现前无论你是生活、工作,你都会得到圆满。圆满,不一定是富裕,不一定说你升官发财,叫圆满,你把圆满看错了。圆满是身心安乐,自在随缘,那是真圆满,你真看破了,真放下了。无论自己过什么日子,贫贱的生活也好,富贵的生活也好,你会安於你的生活,无忧无恼,你得自在了。对人、对事、对物,你有智慧随缘,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就超凡入圣,都在真诚心。
深心是好善好德。善是什么?利益一切众生是善;德是什么?性德。这个好善,一定是随顺性德。性德是什么?性德是无住,性德就是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就是无住。佛家常讲,「外不著相,内不动心」,那是性德。所以行善,利益一切众生,不住行善之相,你说你的心多清净!像经上讲作国王,治理这个国家,他行善。《地藏经》上你们念得很熟,地藏菩萨在因地当中也做过国王,以十善治国,他治理国家的纲领是十善业道,自己奉行十善,教导全国人民都修十善,政绩好,国家治理得好。虽然行十善,推行十善,自己心地清净无染,你说他多么自在!一尘都不染,工作做得有条有理,丝毫不紊乱。为什么?充满了智慧,真实智慧,这才是性德,那才是真正的菩萨行;也为我们证实《华严经》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我们今天是处处成障,处处都是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我们没有智慧,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诸佛菩萨无论示现男女老少,无论示现哪一种行业,他的本事就是永远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无论什么样身分,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做得非常圆满。菩萨事业!无论哪个行业总是菩萨事业,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建立信心,用真心、慈悲心、欢喜心;黄老居士在此地说,他说得很好,「愿欲爱悦之心」,愿是愿望、欲望、喜欢,「欢喜庆幸之心」。这世间人有的,但是世间人这种心没有离开情执,你的愿、你的欲、你的爱没有脱离情执,所以造业,业必定感得苦乐的果报。
菩萨的愿,菩萨的欲,菩萨的爱乐,给诸位说,完全脱离了情执;也就是他那个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是真心,真心里面爱乐是无量功德。怎么晓得?他不是为自己,他的愿不是为自己。像此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为众生,愿愿帮助众生早成佛道,不为自己。愿如是,欲望也是如是,爱好也是如是。由此可知,放下是放下什么?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要做的是什么?真正利益众生的事业。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做的事业叫净业。净业的果报,六道里头没有了,果报在哪里?在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无论他造作什么事业,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造的事业,底下讲那是善根,他所有的善根,心心回向,就决定得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我们要懂得。
所以今天第一个缘我们有了。第一个缘是因缘,我们接触佛法的因缘,我们有了,我们所缺的是善根福德。「至心信乐」是善根,是真正的善根。下面讲「所有善根」,这个善根用我们的话来说,是福德。黄念祖老居士也注得好,这个善根是「身、口、意」三业之善。为什么叫做「根」?牢不可拔,他「身口意」的三善,不会被外面境界破坏,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所以叫它做善根,这个讲法也讲得很好。我们今天修善,听到人家说几句风言风语,信心就动摇,好事不敢做,常有这个现象。几时我们这个善才真正有根,根浅了还不行;草也有根,一拔就拔出来了;小树也有根,风一吹就倒了;大树那个根,那才牢。我们的根是什么根?禁不起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善没有根。身语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叫善根。这个善根,可见得就是将佛陀的教诲,落实到我们生活之中,牢不可拔。
我们信佛,「信佛」这两个字相当不容易,信佛就真的会依教奉行,还不肯认真去做的没有信,真正相信哪有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的信心,古大德也讲了许多层次。我们今天的信心,不是迷信。迷信是对於佛法一无所知,他就相信了。佛法是什么?不知道;信不信?他信,每天来烧香、来拜拜,这是迷信。我们今天这个信,勉强可以说得上正信,对於佛法明白了,懂得一些,所以这个信是依解而生的,这不是迷信。但是我们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彻,所以信心也就不深、也就不彻底,还会常常被外面一些邪知邪见动摇。如何让信心坚固?要解得深。解得深,解得圆,你的信心就坚定了。解信既深又圆,你的行那还有什么问题?你的生活,你的言行,自自然然像佛、像菩萨,依教奉行他就像了。我们今天还不像,不像就是解得不够深,解得不够圆。《金刚经》佛教给我们「深解义趣」,这一句话不能够疏忽。
我们断恶行善才有根,有了根之后要「心心回向」。我们在一生当中,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方向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目标?见阿弥陀佛,决定求往生见佛。往生见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决定不是迷信,我们在古德文字记载当中见到许多。有些人说,你看到古人记载,你就相信吗?他是不是骗你的?现在人写文章骗人的多,古人不骗人,古人讲的都是老实话,不骗人的。骗人总有个目的,要是说没有目的骗人,那个人不就是神经不正常?神经不正常的人,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所以我们想想古人不会骗人。佛更不会骗人,谁能够写得出文章能像经典?写不出来。这些都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所以骗人一定有不良的企图,有用意;否则的话,为什么无缘无故就骗人?没这个道理的。我们要相信古圣先贤,他们传下来东西都是真实的,依教奉行,决定有利益。
古人远,今人近,我们从最近所听到的,甚至於我们自己亲眼看到的,一个人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他,他说:佛来了,佛来接引我,我看到了。他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他是说假话吗?他是骗我们吗?不是,人在临终的时候还打个妄语骗你,为什么?哪有这种道理?古人有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难道临死还打妄语、还骗你?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助念送往生,这种情形看得很多。佛,往生的人见到了,我们虽然没有见到,但是有种种瑞相,我们有时候看到光,闻到异香,听到天乐,听到空中有念佛的音声,这个常常有,难道这些还不够做证明吗?
肯定西方极乐世界真有,肯定有六道轮回,决定不假,然后我们对佛法才生起真正的信心,这个信心坚定,决定不会被破坏。从这个信心再求解,解加深你的信心,你解得一分你就能行一分,你解得两分你就能行两分,看你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持,跟佛法相应几分,就知道你领解的程度,你领悟、你理解的程度,从你日常生活当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高明的人,看你修行程度是清清楚楚,决定不可能隐瞒任何一个人。只能够隐瞒没有功夫的人,天天打妄想的人,你可以瞒他;心地清净的人,真正修行的人,你瞒不过他。
这一段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多用一点时间来学习,决定能够帮助我们在佛七当中功夫得力。功夫能不能得力?实在讲,最重要的就是信心,要「至心信乐」,要真正断恶修善,成就自己的善根,然后心心回向,求愿往生。「心心回向」,我们下一堂再讲,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