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愿作佛第十、国界严净第十一、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四集) 2001/6/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节录自大乘无量寿经02-034-0123集) 档名:29-038-0004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三十一面,最后一行看起「国界严净第十一」: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这一句是总说,经文从这以下,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环境的美好,是那一边居民他们生活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学习的环境。凡是有志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於这些经文,当然很想要多知道一些,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我们深深相信佛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六根的能力,跟我们凡夫毕竟不相同。我们凡夫能力很有限,所以遇到有一些特异功能的人,我们就感到非常惊讶,非常好奇,也非常的羡慕。佛告诉我们,诸佛如来,他们六根的能力,眼能够见尽虚空、遍法界,这是空间,在时间上他能够见过去又能够见未来;换句话说,时间空间的障碍,他都能够突破。我们世间人常常赞叹的神通广大不可思议,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种能力是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具足的,绝对不是他专有的、他的专利,没有!一切众生各个具足。
《华严经》上说的,〈出现品〉里面讲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给我们讲经,每天讲八个小时,讲了四十九年,不疲不厌,永远讲不完,这是智慧;德相,德是能力,眼见的能力,耳听的能力,鼻嗅的能力,眼耳鼻舌身他的能力都跟虚空法界融成一片。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凡夫感官里面,这是相当遥远,而在佛菩萨他们境界里面如同目前,就跟在眼前一样。德是讲他的德能,他的能力;相是说相好。我们在此地听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介绍毗卢遮那如来的境界,无比的殊胜,那我们要问这个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是释迦牟尼佛想像的?给诸位说,不但是诸佛如来,菩萨想像都没有了,为什么?想像是妄想,那不是真的,我们凡夫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见不到真实的境界。佛既然说,我们跟诸佛如来有同样的智慧,同样的能力,同样的相好,为什么我们今天落到这个样子?我们眼的能力,隔一张纸就看不过去,距离远了,我们就看不清楚,还得用望远镜;纵然加上科学这些仪器,我们能见度还是有限,这是什么原因?佛为我们说出来了,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我们要记住。我们的智慧德相为什么丧失掉?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实在讲没有丧失,把它障碍住了,虽有,不起作用。
我们从澳洲土著那个地方得到一些讯息,他们看到我们用手机电话,他觉得很好奇、很惊讶,「你跟远方的朋友交谈,为什么要用这个东西?」他们和自己远方朋友交谈,不要用这个东西。他用什么?心灵感应,心灵感应当中,不但可以交谈,他坐在那里闭著眼睛一句话不说,他可能跟朋友聊天去了;不但聊天,而且对方那个地方的现象,他也看得见,就好像我们电视一样,你在那里做些什么,你身边有什么,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用眼看,他用他的心眼不是肉眼,在我们佛法讲天眼、慧眼、法眼,他不是用肉眼。从这个地方证明,佛所讲的话可信,澳洲土著何以有这个能力?他妄想分别执著少,比我们少得太多,所以他有一部分能力还存在,当然这个能力不是很大,在他一生当中,他足够用了,至少跟远方朋友交谈不要用无线电。我们从这些地方证实,佛菩萨跟我们介绍的,我们可以相信,不需要怀疑。
国界这个名称,佛是随顺我们凡夫说的,我们凡夫总是执著有一个界限,有一个国土,他有这个分别执著,佛就随顺你说,实际上决定没有界限。为什么没有界限?所有一切界限,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大家可以细心想想,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这个国家里头有界线吗?你们说有,那个地图上画的颜色不一样,是有,人画的,那个地图上没有界线;而且这个界线,就是以中国来说,中国这个国家很大,每一个朝代,疆域、界线都不一样,常常在改变,人为的,而事实上没有界线。我们要了解,没有界限是真的,已画了界限是假的,不是真的,界限一画,真的就丧失掉了。所以世尊在此地随顺俗谛,跟我们说国界,介绍阿弥陀佛居住的环境,清净庄严。
经文一开端,『佛语阿难』,叫著阿难给他说,『彼极乐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居住教学的处所,『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我们在前面第六品念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第一愿里面「国无恶道」;许许多多诸佛国土,里面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十法界要跟一真法界来比,十法界是恶道;「国无恶道」就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真法界,没有十法界,这个很不可思议。四十八愿,第三十九愿里面「庄严无尽」,佛这些话就是告诉我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庄严国土种种的愿望都落实、都实现了,所以说「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这里面我们要想想它的道理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教化的这个国土,就比不上极乐世界,原因在哪里?我们不能不知道。娑婆世界是一个古老的国土,不要讲别的,佛给我们讲的《三千佛名经》,过去千佛这是已经过去了;现在千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是第五尊,都在娑婆世界作佛。这个千佛过去了,未来还有千佛,我们就知道,这一个处所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区。这个地方的居民世世代代,我们今天科学家考据的,地球的年龄,人类怎么样的起源,这是小巫,为什么?科学家、考古学家只见到这一段,这一段以前他没有见到,这个世界经过成住坏空,科学的能力只能在住劫,坏劫、空劫、成劫他没有办法。这个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个成住坏空,所以这个世界居民习气很深很深。诸佛如来在这里教化,也无可奈何,《地藏经》上说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是我们认识娑婆世界的状况。可是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是新造的。就好像两栋房子一样,一栋房子是老屋,几千年的老屋,里面总免不了像蚂蚁、蟑螂、老鼠这些寄生东西很多,虽然天天去清除,清不尽,没有办法除根;西方极乐世界是新盖的房子,刚刚盖好的,这些东西是统统没有。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大致上能够了解,两个世界为什么不同。
阿弥陀佛建筑极乐世界到今天才十劫,佛的寿命、极乐世界居民的寿命,个个都是无量寿,无量寿跟十劫相比,十劫的时间太短了。我们现在发愿,果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将来在极乐世界都是老大哥的身分,来得早,这个世界成就十劫你就来了;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亿万劫的历史。从这个地方,诸位细心去体会,两个世界为什么不一样,绝对不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能力不如阿弥陀佛,不是的!一个在老的国土里面教化众生,一个是新兴的,新建好的这个国土。尤其是难得,阿弥陀佛建立这个世界之后,那个世界没有原居民,不像我们这个老地区,原居民很多,他没有。极乐世界那些人从哪里来的?都是十方诸佛世界移民过去的,他移民的条件很苛刻,把关很严,换句话说,你的烦恼习气决定不可以带到极乐世界去;你带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就被污染了,那个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差别?我们移民到那里去有什么意思?
人家把关很严,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到那个地方去?《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那一边的移民是经过选择的,那一边的居民,「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我们发心要想移民到极乐世界去,你要先了解移民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个不能不知道。三经都要看,看一部不行;看一部,还有一些条件这个经上没有讲的,在那个经上讲的。就说《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什么是善根福德因缘?《观无量寿佛经》讲得清楚,「福德」,《观经》里面讲的三种净业、净业三福,《弥陀经》上所讲的福德就是净业三福;《弥陀经》上讲的「善根」,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读的,这部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所讲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都把这些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这才是善根。《观经》里面净业三福,我们统统落实了,那是福德。什么是「因缘」?本经我们现在还没有读到,「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讲的确实是因缘。
我们统统都具足了,移民西方极乐世界,你才真正有把握。要记住那个世界上善才能往生,那我们说这个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是上善吗?是的,没有错,确实是上善。何以知道他是上善?他要不是上善,不能往生。生平造的罪业再多,临命终时一口气还没有断,至诚忏悔,业障就能消除,何况还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大藏经《阿闍世王经》里面看到,阿闍世王实在讲也是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他杀父亲,害母亲,破和合僧,跟提婆达多勾结,五逆十恶他都做尽了。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不错,临命终时听到净土法门,至诚忏悔,他往生了,不但往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是上品中生。我们初学佛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经文大惑不解,总以为造这么多罪业,忏悔往生,大概总是下下品往生,哪里晓得他是上品中生!
於是我们这才体会到,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要看你是不是真心忏悔。因此我们这才明了,往生一个是平素像我们修行修净土的,一个是造作恶业,临终忏悔往生的。我们对於造作一切罪业的人不敢轻视,为什么?假如他临命终时忏悔往生,可能品位在我上面。这是教导我们,对於恶人不可以轻慢,不可以轻视,中国谚语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这样的子弟,他一回头,真正好人,好人当中的好人,阿闍世王往生就是这样的例子,不是普通好人能够跟他相比的。我们对这桩事情要有认识、要有理解,但是不可以抱侥幸的心理:提婆达多、阿闍世王无恶不作,我今天做一点坏事有什么关系,临终忏悔也能往生!在理上讲,讲得通,没错,但是问题你能不能保得住你死的时候头脑清楚?
临终忏悔往生要有三个条件,你敢不敢保证死的时候这三个条件具足,第一个条件神智清楚,一丝毫不迷惑,有把握吗?我们看看许多人还没到死,年岁老了就得痴呆症,得痴呆症就决定不能往生,你敢保证你老年不得痴呆症吗?敢保证你走的那一刹那头脑清楚吗?难!太难太难!第二个条件,在那个最紧要的时候,要遇到善知识提醒你,你想想你能有这个机会吗?真正对於净土明白的人、通达的人、有坚定信愿的人提醒你。第三个条件,善知识一提醒,立刻就相信,决定没有怀疑,就接受,就忏悔,真的悔过,这样念佛就能往生。这三个条件不容易,所以我们在现在就要放下万缘,更要放下恶念,恶念恶行彻底放下,决定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佛菩萨的教诫,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净业三福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净业三福详细的说明,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这两部经是净业三福的说明。大乘经里面,《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详细说明净业三福的。佛教导我们,要深入经藏,要深解义趣,净业三福只有十一句话,十一句话每一句话就是一个题目,详细内容散在大小乘经论当中,我们要细心去研究,对於他的教诲,我们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怎样孝养父母,怎样才是奉事师长,怎样培养慈悲心,怎样修十善业,不仅仅是形式,实质比什么都重要。然后你才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如何将佛陀的经论,这里面所讲的理论、境界、方法完全落实,完全能够做到,这才是佛弟子,这样才能够真正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现前必须要做的是做克己的功夫,孔老夫子说的,克服自己自私自利的习气,克服自己名闻利养的习气,非常重要!克服自己贪图世间五欲六尘的习气,克服自己内心的贪瞋痴慢,我们要不认真做这种克己的功夫,怎么能成就?「克己」,古人有问过,从哪里克起?从你自己毛病习气最重的地方,先把它克服。如果你贪名,你就先从这里下手,你能够把名分、能够把地位让给别人,你观察确确实实有能力代替你的,即刻就要让位,绝不贪恋名位,你从这里干;贪财的,你应当把你的财物,拿去救济一些苦难的众生,他们需要,你帮助他,你得放下。你不肯落实,你的毛病习气除不掉,你要真干。
唐朝时候,庞蕴居士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他这个榜样用意很深。他的家庭相当富有,他把他家里的财物,全部装在一个大船上,把船划到长江中心,船打个洞,整个沈下去,他什么都不要了。别人看到这个情形就问他:你的财产既然都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一些慈善救济事业?他回答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你们想想看这句话的味道,「好事不如无事」。你要真想不通,还从刚才我那个比喻讲,好事,用行动电话,好事;无事,用心灵感应,你说哪个好?无事好,无事是真正在享福。要怎么样把好事跟无事集合在一起,这是菩萨。跟诸位说,好事不如无事是阿罗汉、是辟支佛,不是菩萨;菩萨,好事跟无事集合成一体,事上做好事,心里无事,这是阿罗汉做不到的、辟支佛做不到的。形相上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实际上心里头什么事也没有,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超越了,真功夫,不是假的。世间人好事,喜欢事,喜欢权力,喜欢地位,喜欢荣誉,这是世间人,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比不上菩萨,菩萨在现相上跟世间人没有两样,心理上比阿罗汉还要清净,我们要从这里下功夫。
极乐世界,环境无比的庄严。环境的好坏是从人心变的,我们这个世界居民人心不善,有贪心,贪心所感的是水灾,佛在《楞严经》上给我们讲贪,譬如说好吃,给你讲一些好吃的东西,你听了之后流口水,那说明贪是水,贪是欲水,所以贪心重就有水灾水患;瞋恚心是火灾,人一发脾气,脸就红起来,全身都发热,瞋心感应的是火灾;愚痴就是对於一切人事物糊里糊涂,是非善恶都辨别不清楚,愚痴!愚痴感应的是风灾。这个世间水火风三灾,是贪瞋痴感应来的,如果这个地方居民贪瞋痴都断掉,这个地方的水火风灾都没有了。有人问我:「法师,地震是怎么来的?」地震是从不平来的,心不平,心有高下,就有地震的灾难。
佛给我们讲的是真正科学的道理,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现在这些科学家只在物理上下功夫,不懂得心理,殊不知物理是从心理变现出来的,因此科学家所用的这些方法来改变自然环境,永远是行不通的,为什么?他不晓得自然环境的根源在哪里,是从心想生,这些道理,大乘经教里面讲得就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贪瞋痴慢都没有,所以他们那个地方真的是风调雨顺,什么样的灾难都没有,心地善良,心地真诚,心地清净、平等、慈悲。阿弥陀佛如是,他挑选的十方世界众生,也就从这些地方来挑选,符合这个标准的,欢迎你到极乐世界来,他来接引你、欢迎你。如果有一些小的习气毛病,没有关系,这就讲的是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那个地方没有缘。
譬如说,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他有贪心贪财,极乐世界需不需要贪财?不需要,为什么?你心里想要什东西,东西就变在前面,随心所欲;你不想要了,不想要就把它变成能量,没有了,这个多自在!我们今天要是想要一点东西,还要找地方给它贮藏,你说多麻烦!所以西方极乐界人家住的房子里头干干净净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他自己打坐的那个椅子,他喜欢,他有,他要一张,来了客人怎么样?来了一个客人,再变一张,他「变化所作」,来两个客人变两张,没有客人,统统都没有。他自己不在家里,自己的那椅子也没有,你看看这个多好,多自在!随心所欲,所以他什么都不贪。我们这个世间人贪图的黄金七宝,极乐世界人看到这个,他不放在心上,黄金是铺马路的,就像我们现在用的柏油一样,铺马路的,你要那个东西干什么!七宝是你家里房子建筑材料,谁把家里的钢筋水泥、地下的泥土,做一点东西戴在耳上、挂在身上,哪有这种道理的?所以他的资源太丰富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要这个干什么?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念头才一动,衣服已经在身上了,不需要去买料子,也不需要去裁缝,非常合身;想吃什么东西,念头才一动,那些餐具、喜欢吃的东西都摆在你面前,不想吃,完全就变化没有了、空了。
这不是神话,我们的科学家懂得,理论上他们明了了,现在科技做不到。这就是科学家讲的能量跟质量的转变,现在用个非常笨拙的方法,把这个质量变成能量,就是发明的核武,核子弹是把质量变成能量。用什么方法把能量变成质量?这就想不出方法。西方世界人人都会变,所以各个都是一等一的大科学家,他不需要用机械、不需要用仪器,他用心灵来变,可以把能量变成物质,能量尽虚空、遍法界,用不尽;不需要这个物质了,这个物质马上解放成为能量,没有了。所以能与质的互相转变,在我们今天科学里面是一个理论,知道它可能,但是现在想不出方法,没有方法实现,西方极乐世界实现了。
所以我早年在美国讲经,美国的科学家很多,我都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因为他们所学的科技是幼稚园的科技,跟西方世界不能比,科学家应当求生净土,才真正达到登峰造极的高科技。所以那个世界之美,佛在经典上也不过是略略的介绍一点,实实在在讲,说不尽!这一句是总说,下面再给我们举例说明,我们看底下第二段:
【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诸位想想,连名都没有,哪来的事实?『众苦』,我们这个世间的苦太多了。佛在经上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世间的苦恼归纳为三类,「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类。这三大类下面都有一个苦,这个苦是名词;上面,上面是个动词。「苦苦」就是说我们感受到有苦恼这一类的苦,这算是一类,这一类是什么?八苦,就是解释苦苦的,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是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掉的,六道轮回之内的,没有出六道的统统都有,这一类的苦就叫做苦苦。苦的根源是身,不但佛说,中国老子也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为苦本,你既有身,你怎么能不受苦?有身而不受苦,那是高明,不是普通人,是什么样的人?懂得驾驭这个身、控制这个身、利用这个身的人,他不苦,他有身他不苦。我们不懂得,我们把这个身当作自己,头一个观念就错了,所以这个身带给我们无量无边的苦楚。几个人能觉悟,身不是我?能觉悟到这一点,他的苦至少可以离开百分之八十。
佛在一切经论里头,第一个教学目的就是这个,教我们认识自己,身不是我。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就像这衣服一样,我所有的,它不是我,衣服穿坏了、穿脏了,很容易的脱掉,换一件新的。所以觉悟的人,人到死的时候,知道什么?这个机器用坏、用老了,不太管用了,舍掉换一个新的,所以舍身受身就像脱旧衣服换新衣服一样,一点痛苦都没有。唯有执著身是自己,他才有生苦,他才有老苦、有病苦、有死苦,生老病死他不能避免;觉悟的人,没有生老病死苦,我们要很细心去思惟、去观察,才能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驾驭这个身的人,那才是自己。就好像现在人开车,那个汽车就好像是我们的身,那不是自己,自己是什么?在里头开车的那个人是自己,车开坏了,可以报废,再去换一个新车,开车的人不会跟那个车一样坏掉。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在佛法里面不把它说为我,为什么?怕别人一提到我,就执著身,所以换一个名称,佛家称它作神识,我们中国人称它作灵魂,西方人称它作心灵,名称不一样,都是一桩事情。这个不生不灭,不会跟著身体生灭。这个东西有没有形相?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所以它没有形相。它是什么样子?样子可以体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在眼曰见,这就是它的样子,我们的神识或者说是灵魂,在眼它能见,在耳它能听,在鼻它能嗅,在舌它能尝,我们这个身体见闻觉知的作用,从这个作用上你就能体会到。在楞严会上,波斯匿王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这个问题,佛举了一个比喻,教他自己去测验。波斯匿王他的都城距离恒河不远,佛举这个例子。佛说:「大王,你第一次见到恒河是什么时候?」他说是三岁,他母亲带他经过恒河,他看到这条恒河。然后佛就问他:「你现在多大年岁?」他说:「我现在六十二岁。」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同年,六十二岁。佛说:「你六十二岁再去看恒河,跟你三岁看恒河,你见的能量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然后佛就问他:「你自己想一想,你十三岁的时候比三岁的时候怎么样?」他说:「那老很多了,二十三岁比十三岁那就又老一些」,十年十年。佛说:「你今天六十二岁,你想一想你在五十二岁的时候,情形怎么样?」「那衰老多了」。佛就告诉他:身一年一年在衰老,它有变化,「你见恒河那个见,你这六十二年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是永远存在的,会变化的是有生灭的,没有变化是不生不灭的。波斯匿王从这里恍然大悟,他才知道他自己有一个「真我」,不生不灭,他很欢喜,知道什么叫做生死,身生死,灵性不生死。细心从这个地方去测验,你就能够明白。
也许有人问:我年轻的时候眼力很好,很小的东西我能看见,现在老了不行,要戴老花眼镜?戴老花眼镜看得还是很清楚,证明你见的能力没有变,你这个眼睛工具出了毛病,不是你的能力「见」出了毛病;能力如果出了毛病,戴上老花眼镜还是看不见,那就是你「见」出了毛病;戴上老花眼镜还是一样看见,这个见没有问题、没有出毛病,眼根出了毛病。耳,我这个闻性也很好,现在年老了,耳聋了,听不见了,耳根出了毛病,用个助听器也听见了,证明你的能力没有改变。这个身体是机器,机器用老了,到处有故障,毛病出在这里,不是出在自己的本能,我们从这些地方要细心体会。
我们每一个人跟佛菩萨一样,自己确确实实不生不灭,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没有诸佛菩萨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能力,原因是什么?是我们自己迷失了自己,换句话说,不认识自己。诸佛菩萨慈悲教化,没有别的,是教化我们认识自己而已,你什么时候把你自己认识清楚、搞明白了,佛的教化就圆满了,就如此而已。所以《华严经》上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无量寿经》上说的:「一切皆成佛」!一切的意思包括非常之广,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不细心去体会。不能研究,愈研究就愈出差错,只能体究、参究。不能研究,为什么?你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那是愈搞愈远。这个东西要离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今天讲直觉,我们的智慧能力才能够恢复,一定要用直觉。
我们今天错在哪里?错在妄念太多,不用直觉,他用分别、用执著,愈用愈错。愈用这些东西,我们的灵性愈被埋没掉了,愈学愈愚痴!我们自己同学当中出家人那里也有,我看不学佛的时候,他还挺聪明的;学佛之后,愈学愈笨,愈学愈愚痴,什么原因?我知道,妄想太多了,用妄想去学佛,用执著去学佛,那就愈学愈笨。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愈学愈聪明,愈学愈有智慧。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毛病在哪里,要把毛病认真克服掉。我们的毛病在贪心,一定要把贪断掉;我们的毛病在愚痴,一定要把痴放下;毛病在瞋恚,毛病在嫉妒,知道了就认真放下。一般凡人心量太小是毛病,你本来的心量是跟虚空法界一样大。佛经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我们本来的心量;现在为什么两个人相处都不能相容,心量为什么变得这么小?总不外乎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你才搞得这个样子,搞得这么可怜。所以学佛、做学问,第一个拓开心量,要能够包容。我常常劝勉同学们念《了凡四训》,你才真正了解业因果报理论与事实,劝同学们读《感应篇》,你才知道善恶的标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断恶修善、转迷为悟。
「坏苦」,这是讲乐的果报变坏。人过去生中修福,这一生他的果报就殊胜。有人在世间受苦,有人在世间享福,绝对不是老天爷不公平,老天爷不问事的。生到这个世间来享乐的,过去生中修福;生到这个世间来受苦的,过去生中没修福。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恶业是肯定得恶报。那也有人问,这个人不是好人,心术不正,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坑别人、害别人,他自己还挺享福的,官也做得很大,财也发得很多,这是什么回事情?告诉你,他享的福是他前生修的,他这一生作恶,把他前生的福报已经打了对折,他如果不作恶,他的果报比他这一生还要殊胜。因为他心术不正,以为欺骗别人自己可以得利益,这是决定错误的观念。你偷别人东西、抢别人东西、骗别人东西,你所得到手的,还是你命里头所有的;命里头没有,你去偷,他会偷得到,你偷不到,你还没有偷到,就被警察抓去了,为什么?命里没有。然后你才知道,古人讲得没错:「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干这些恶事,冤枉干的,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他懂得这个道理,他就享他的太平清福,不要去害人,能多帮助人,福中再修福,那他的福报生生世世享不尽。
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以为种种享受,一定要欺负别人,一定要去骗别人,自己才能得到享受,殊不知他的福报打了对折还不止,可能只剩下两成三成;这个福报享尽,恶业现前,果报在三途、在地狱,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了解事实真相,那我们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诲,佛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什么是善法?利益别人,不必想利益自己;「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我们的心善、思想善、行为善,福报无穷,无有止境,这才真正叫上善之人,那你念佛求生净土,肯定往生,你具备极乐世界的条件。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具足这个条件,我有把握,我肯定得生。所以一定要断恶,一定要修善。
坏苦是到你乐享尽了,苦就来了。到坏的时候,苦才现前,这一类的苦,称之为坏苦。没有坏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它苦,坏的时候,感觉到苦了。譬如你驾车,你买的新车驾驶很顺利,你没有觉得苦,这个车用了十年,用了二十年,到处都是毛病,开一段路,毛病又出来了,你就感觉到很痛苦。你舍弃你的心爱,这痛苦来了,这一类属於坏苦。
第三类属於「行苦」,行苦实在讲是念念迁流,称之为苦,也是我们一般人常讲的,譬如比喻上说,青春不住这是苦。人都喜欢十七、八,不能够永远保持十七、八,他一定要衰老,这保不住,这一类的苦叫做行苦。佛给我们讲,娑婆世界的三界,也就是六道,为什么分三界?是这三种苦而分的。欲界众生,天,一般人讲个笼统的天,这不行,佛说得详细,天有二十八层,最下面这六层叫欲界天。欲界天,换句话说,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我们都在欲界,这三种苦我们都受,我们天天都在受。可是你要到色界,给诸位说,苦苦没有了,为什么?他把五欲断掉了,我们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个五种欲望,他这五种欲望断掉了,所以他没有苦苦,但是他有坏苦,为什么?他有身。诸位同修要知道,色界天人虽有身,不需要饮食,什么来维持他的寿命,来养他那个身体?经上讲「禅悦为食」,禅悦是两桩事情。什么是「禅」?在这里我们方便说,大家比较容易懂,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心是禅;「悦」是什么?我们讲的法喜充满。喜悦能养身?能!谚语也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要遇到喜事,你很快乐,一身都是精神,喜悦养身。所以色界天人喜悦,他那个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从内心里头流出来的,所以叫悦。禅悦养身,不需要外面的物质,所以饮食可以断掉,睡眠可以断掉,都是禅悦。但是他有寿命,寿命虽然长,等到寿命到了,这个身体要坏了,宫殿也要坏了,他感觉到苦了,坏苦。他有坏苦,他有行苦,他没有苦苦。到二十八层天最高的四层,色界有十八层,再往上面去四层,无色界天,这个天上人很聪明,他身体不要,所以他没有色,没有色相,没有宫殿,他没有坏苦。但是怎么样?他有行苦,他的寿命长,还是有终了的时候,还是有尽的时候,他不是不生不灭,所以他还有行苦。三界,欲界三种苦都有,色界里面有两种,无色界有一种,所以佛说三界统苦,统统都有苦;「三界火宅」,《法华经》上讲的比喻。
我们明白了,要学习,在佛法里面称为修行,那怎么样?尽量降低自己的欲望,降低欲望就是降低自己的苦苦,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财色名食睡,我们以这个做例子来说。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缺少,要用什么态度?够用就可以,何必要贪多?对财物决定不起贪心,只求够用就行,有多余的帮助别人,修福,修财布施,修财布施得财富果报,这样我们的财永远不会缺乏。不必要自己累积,那是错误的,一定要懂得散财。色,这个色是讲男女之色,决定要控制,要懂得养精保元,你的身体才会健康、才会长寿,你就减少病苦、减少老苦;饮食只求温饱,绝不贪求美食,决不能吃得过量。
好吃的人很多,好吃的人很可怜,你们看出来吗?为什么?他不懂得保养他的身体。饮食吃下去之后,大家都知道它要消化,谁去消化它?肠、胃、肝藏,这是它们去工作,去把这些东西消化;如果每天吃的数量太多,吃得太饱,它的工作量增加,它很可怜,它在那里叫苦,常常这样搞,到最后它工作能力没有了,就变成什么?变成胃癌、肠癌、肝癌,这病来了,它死了,那你别的器官跟著一起死。所以你晓得,暴饮暴食是慢性自杀,我看到那个好吃的人,我一看,那在自杀,慢性自杀,他不懂!懂得饮食之道的,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一天吃一餐,为什么?减轻它的工作量,减轻它的负荷量,他就寿命长久,他健康,他不会有毛病。你活得年岁再大,年岁要大,不要老,这许哲居士讲的,「我们要高寿,但是我们不要老」,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她为什么做到?她一天吃一餐,道理就在此地。而且她每天只吃一点蔬菜、生菜,她通常都不煮的,她不吃油、不吃盐、不吃糖,所有佐料都不吃,她今年一百零二岁,每天还去照顾许许多多老人病人。这么大的年岁了,还想办一个老人院,帮助老人,但是政府不许可,因为什么?她本身太老了,我们人间看她太老了,实际上她的能力许可她,这是我们法律上没有订这么一条,年岁大,如果还有年轻人能力,照样可以办事,法律上没有这一条。
我们最近在中国有不少同修看到,长安有一位老法师,今年一百四十一岁,我看他照的这个照片,仙风道骨,精神饱满,腰杆直挺的,没有驼背,没有弯,他那个照片照得比虚云老和尚还好,一百四十一岁,不老。你要想不老,一定要爱护你的器官,你要爱惜它们、珍惜它们,不可以让它们工作过量,要常常照顾。这里面最重要是心地清净,心清净了,你的能量需要就减少。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曾经有一次跟他老人家谈到营养的问题,我提出,因为我自己的观察体会到,我说人的能量消耗,大概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至於劳心劳力,充其量只消耗百分之五而已,老师听我这个说法,他点头,他肯定:「对」!我怎么看出来?我看他老人家,他的工作量是我们普通五个人以上,非常忙碌,他一天吃一餐,像鸡蛋那么大的馒头吃两个,一点点东西,他能够维持那么大的工作量。我跟他,我学他,我也学一天吃一餐,但是怎么学,达不到他的标准;他的标准在那个时候,每天他的生活费用是台湾钱两块钱,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兑换,四十块兑一块美金,你想想看他一天两块钱,换句话说,一块美金他可以过二十天,那么大的工作量。我跟他学吃一餐,我一天要吃三块钱,那个小馒头我要吃三个,两个不行,要吃三个。现在我能赶上他,他那个时候七十多岁,我现在七十五岁,差不多,我七十五岁跟他七十五岁的时候,不输他,不比他差。所以尽可能减少肠胃各种器官的工作量,这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
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要无动於衷,决定不受诱惑,我们才能保持长寿年轻、不老不病,只要能够保持不老不病,到最后肯定不死,这个不死是没有死苦,死的时候就像脱衣服一样,换新衣服,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懂得养生之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求自己有财富、有聪明智慧、有健康长寿,在佛的经典里面都有理论、都有方法,而且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做、去学习,决定得到效果。许许多多修行人都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不是假的,真实不虚。至於行苦,纵然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六道里面,三善道寿命最长的,可是时间到了,还要往下堕落,为什么?他升不上去了,升不上去只有往下堕落,这叫行苦,他不能够永恒保持。这是佛将三界六道里面众生所受的一切苦,归纳为这三大类,这是略略跟诸位报告过了。
在苦苦里面,这是欲界众生最严重的。第一个是「生苦」,生之苦我们每一个人都受过,但是很健忘,都记不得了。而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形容的,我们投胎在母亲肚子里面,就像在地狱里没有两样。所以中国古人讲求胎教,非常有道理,为什么?爱护胎儿,饮食起居都要留意,尤其是心情,喜怒哀乐影响小孩的心理,影响他将来的习性。他的习性是善良还是粗暴,与母亲怀孕时候情绪关系非常大,现在人哪有懂得的?佛在经上说,母亲喝一杯凉水,胎儿就像在寒冰地狱一样,苦啊!喝一杯热水,就像在拔热地狱一样,那十个月很不好过,十个月当中度日如年。刚刚出生,接触外面的空气,皮肤接触外面空气就像风刀解体一样,非常痛苦!所以小孩一出生,第一个声音是什么?「苦啊!苦啊!」苦一辈子!你们有没有听到过?真的是苦,唯有受到极大的痛苦,他才哭,他哭得那么伤心,太痛苦了。生之苦,如果不看佛经,很不容易体会得到。
第二个,有生必定就有老,老为什么会苦?因为你不懂得保养你的身体,你糟蹋了你的身体,所以你就有老苦。懂得保养,这是一套学问,在中国古时候,儒释道三家都懂得,都懂得养生之道,佛家尤其讲得透彻。佛教虽然很古老,它也用标志来表法,我们现在称为mark,佛教里面有,佛教用什么?用莲花,用法轮、用轮,这两种东西都能够体验到养生的真谛。轮就是圆,圆有心,心是没有形相,圆心是一个抽象的,但是它决定有,你决定找不到,所以佛教给我们养心就要像圆心一样,心要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心要空,心虚、心空这个心就灵,就生智慧。我们一般世间人不懂得,把一些妄想杂念统统放在心上,心的灵性死了,不懂得养心,你的智慧为什么没有了,原因就在此地。如果你永远保持你的心空虚,你的心自然就灵敏,你的心自然就生智慧。所以我们自己有智慧,自己把它堵死了,妄念太多!分别太多!执著太多!你的心不灵。养身,身要动,身是圆周,身要动。现在怎么样?恰恰相反,身要很舒适、要很静,心里面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完全颠倒,你怎么能不生病?你怎么能不短命?我们这个身体照中国古人的讲法,中国的医学,这个身体你要会保养,可以活两百年;换句话说,你这个身体不能够使用两百年,都是被你糟蹋掉了,你无知。所以我看到一百四十一岁的法师,我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这身体可以使用两百年;你要能够活到两百五十岁的时候,那很希奇,为什么?超过了,那是特别懂得保养,使用年限超过了,它还很管用,这是一等的功夫。我们的身体使用不到两百年,都是自己犯下的错误。要晓得养生之道!
「病苦」,古人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刚才讲乱吃东西,以为那些东西是山珍海味,不知道那些都是毒药,没有智慧,没有能力,不能辨别善恶,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有害,都不懂,所以多病。现在的病比过去增长不知道多少倍,病从哪里来的?都从饮食来的。佛经上形容娑婆世界的众生「饮苦食毒」,我在年轻时候读到这些经文,还怀疑,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是不错,但是太过分了一点,可是今天来看佛这句话,我同意,佛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完全正确。
「死苦」,死是贪生怕死,贪恋这个身体,带来恐怖,带来紧张,所以人死的时候全身僵硬,为什么会僵硬?吓死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恐怖死的。你看看念佛人他们死的时候,隔多少天全身柔软,说明什么?他走的时候没有恐惧。过去我在台北,我们图书馆韩馆长往生,她是两个星期才火化,才入歛火化,大敛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星期,盖棺材,一个星期盖棺材的时候,身上还是柔软的,说明她走的时候很安详,一丝毫恐怖都没有。所以人死了之后,全身僵硬是吓死的,他恐怖。多数人是僵硬的,几个人走的时候那么安详、自在?死苦!
另外是「求不得」,自己欲望很多,欲海难填,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求不得苦。第七种「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愿意见面,偏偏常见面,偏偏常遇到,什么原因?过去生中造的业。「五阴炽盛」是现在还在造业,又在造因。所以觉悟的人、明白的人,他好了,他懂得造善因,他懂得把这些不善的果报,在这一生当中全把它消除掉。善因善果,改造自己的命运,不仅来生得福,现在就能得福;如果我们好好的改,晚年有福,晚年享福是真正的福报。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三十一面,最后一行看起「国界严净第十一」: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这一句是总说,经文从这以下,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环境的美好,是那一边居民他们生活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学习的环境。凡是有志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於这些经文,当然很想要多知道一些,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我们深深相信佛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六根的能力,跟我们凡夫毕竟不相同。我们凡夫能力很有限,所以遇到有一些特异功能的人,我们就感到非常惊讶,非常好奇,也非常的羡慕。佛告诉我们,诸佛如来,他们六根的能力,眼能够见尽虚空、遍法界,这是空间,在时间上他能够见过去又能够见未来;换句话说,时间空间的障碍,他都能够突破。我们世间人常常赞叹的神通广大不可思议,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种能力是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具足的,绝对不是他专有的、他的专利,没有!一切众生各个具足。
《华严经》上说的,〈出现品〉里面讲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给我们讲经,每天讲八个小时,讲了四十九年,不疲不厌,永远讲不完,这是智慧;德相,德是能力,眼见的能力,耳听的能力,鼻嗅的能力,眼耳鼻舌身他的能力都跟虚空法界融成一片。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凡夫感官里面,这是相当遥远,而在佛菩萨他们境界里面如同目前,就跟在眼前一样。德是讲他的德能,他的能力;相是说相好。我们在此地听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介绍毗卢遮那如来的境界,无比的殊胜,那我们要问这个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是释迦牟尼佛想像的?给诸位说,不但是诸佛如来,菩萨想像都没有了,为什么?想像是妄想,那不是真的,我们凡夫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见不到真实的境界。佛既然说,我们跟诸佛如来有同样的智慧,同样的能力,同样的相好,为什么我们今天落到这个样子?我们眼的能力,隔一张纸就看不过去,距离远了,我们就看不清楚,还得用望远镜;纵然加上科学这些仪器,我们能见度还是有限,这是什么原因?佛为我们说出来了,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我们要记住。我们的智慧德相为什么丧失掉?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实在讲没有丧失,把它障碍住了,虽有,不起作用。
我们从澳洲土著那个地方得到一些讯息,他们看到我们用手机电话,他觉得很好奇、很惊讶,「你跟远方的朋友交谈,为什么要用这个东西?」他们和自己远方朋友交谈,不要用这个东西。他用什么?心灵感应,心灵感应当中,不但可以交谈,他坐在那里闭著眼睛一句话不说,他可能跟朋友聊天去了;不但聊天,而且对方那个地方的现象,他也看得见,就好像我们电视一样,你在那里做些什么,你身边有什么,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用眼看,他用他的心眼不是肉眼,在我们佛法讲天眼、慧眼、法眼,他不是用肉眼。从这个地方证明,佛所讲的话可信,澳洲土著何以有这个能力?他妄想分别执著少,比我们少得太多,所以他有一部分能力还存在,当然这个能力不是很大,在他一生当中,他足够用了,至少跟远方朋友交谈不要用无线电。我们从这些地方证实,佛菩萨跟我们介绍的,我们可以相信,不需要怀疑。
国界这个名称,佛是随顺我们凡夫说的,我们凡夫总是执著有一个界限,有一个国土,他有这个分别执著,佛就随顺你说,实际上决定没有界限。为什么没有界限?所有一切界限,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大家可以细心想想,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这个国家里头有界线吗?你们说有,那个地图上画的颜色不一样,是有,人画的,那个地图上没有界线;而且这个界线,就是以中国来说,中国这个国家很大,每一个朝代,疆域、界线都不一样,常常在改变,人为的,而事实上没有界线。我们要了解,没有界限是真的,已画了界限是假的,不是真的,界限一画,真的就丧失掉了。所以世尊在此地随顺俗谛,跟我们说国界,介绍阿弥陀佛居住的环境,清净庄严。
经文一开端,『佛语阿难』,叫著阿难给他说,『彼极乐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居住教学的处所,『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我们在前面第六品念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第一愿里面「国无恶道」;许许多多诸佛国土,里面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十法界要跟一真法界来比,十法界是恶道;「国无恶道」就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真法界,没有十法界,这个很不可思议。四十八愿,第三十九愿里面「庄严无尽」,佛这些话就是告诉我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庄严国土种种的愿望都落实、都实现了,所以说「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这里面我们要想想它的道理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教化的这个国土,就比不上极乐世界,原因在哪里?我们不能不知道。娑婆世界是一个古老的国土,不要讲别的,佛给我们讲的《三千佛名经》,过去千佛这是已经过去了;现在千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是第五尊,都在娑婆世界作佛。这个千佛过去了,未来还有千佛,我们就知道,这一个处所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区。这个地方的居民世世代代,我们今天科学家考据的,地球的年龄,人类怎么样的起源,这是小巫,为什么?科学家、考古学家只见到这一段,这一段以前他没有见到,这个世界经过成住坏空,科学的能力只能在住劫,坏劫、空劫、成劫他没有办法。这个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个成住坏空,所以这个世界居民习气很深很深。诸佛如来在这里教化,也无可奈何,《地藏经》上说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是我们认识娑婆世界的状况。可是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是新造的。就好像两栋房子一样,一栋房子是老屋,几千年的老屋,里面总免不了像蚂蚁、蟑螂、老鼠这些寄生东西很多,虽然天天去清除,清不尽,没有办法除根;西方极乐世界是新盖的房子,刚刚盖好的,这些东西是统统没有。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大致上能够了解,两个世界为什么不同。
阿弥陀佛建筑极乐世界到今天才十劫,佛的寿命、极乐世界居民的寿命,个个都是无量寿,无量寿跟十劫相比,十劫的时间太短了。我们现在发愿,果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将来在极乐世界都是老大哥的身分,来得早,这个世界成就十劫你就来了;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亿万劫的历史。从这个地方,诸位细心去体会,两个世界为什么不一样,绝对不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能力不如阿弥陀佛,不是的!一个在老的国土里面教化众生,一个是新兴的,新建好的这个国土。尤其是难得,阿弥陀佛建立这个世界之后,那个世界没有原居民,不像我们这个老地区,原居民很多,他没有。极乐世界那些人从哪里来的?都是十方诸佛世界移民过去的,他移民的条件很苛刻,把关很严,换句话说,你的烦恼习气决定不可以带到极乐世界去;你带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就被污染了,那个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差别?我们移民到那里去有什么意思?
人家把关很严,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到那个地方去?《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那一边的移民是经过选择的,那一边的居民,「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我们发心要想移民到极乐世界去,你要先了解移民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个不能不知道。三经都要看,看一部不行;看一部,还有一些条件这个经上没有讲的,在那个经上讲的。就说《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什么是善根福德因缘?《观无量寿佛经》讲得清楚,「福德」,《观经》里面讲的三种净业、净业三福,《弥陀经》上所讲的福德就是净业三福;《弥陀经》上讲的「善根」,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读的,这部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所讲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都把这些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这才是善根。《观经》里面净业三福,我们统统落实了,那是福德。什么是「因缘」?本经我们现在还没有读到,「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讲的确实是因缘。
我们统统都具足了,移民西方极乐世界,你才真正有把握。要记住那个世界上善才能往生,那我们说这个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是上善吗?是的,没有错,确实是上善。何以知道他是上善?他要不是上善,不能往生。生平造的罪业再多,临命终时一口气还没有断,至诚忏悔,业障就能消除,何况还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大藏经《阿闍世王经》里面看到,阿闍世王实在讲也是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他杀父亲,害母亲,破和合僧,跟提婆达多勾结,五逆十恶他都做尽了。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不错,临命终时听到净土法门,至诚忏悔,他往生了,不但往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是上品中生。我们初学佛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经文大惑不解,总以为造这么多罪业,忏悔往生,大概总是下下品往生,哪里晓得他是上品中生!
於是我们这才体会到,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要看你是不是真心忏悔。因此我们这才明了,往生一个是平素像我们修行修净土的,一个是造作恶业,临终忏悔往生的。我们对於造作一切罪业的人不敢轻视,为什么?假如他临命终时忏悔往生,可能品位在我上面。这是教导我们,对於恶人不可以轻慢,不可以轻视,中国谚语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这样的子弟,他一回头,真正好人,好人当中的好人,阿闍世王往生就是这样的例子,不是普通好人能够跟他相比的。我们对这桩事情要有认识、要有理解,但是不可以抱侥幸的心理:提婆达多、阿闍世王无恶不作,我今天做一点坏事有什么关系,临终忏悔也能往生!在理上讲,讲得通,没错,但是问题你能不能保得住你死的时候头脑清楚?
临终忏悔往生要有三个条件,你敢不敢保证死的时候这三个条件具足,第一个条件神智清楚,一丝毫不迷惑,有把握吗?我们看看许多人还没到死,年岁老了就得痴呆症,得痴呆症就决定不能往生,你敢保证你老年不得痴呆症吗?敢保证你走的那一刹那头脑清楚吗?难!太难太难!第二个条件,在那个最紧要的时候,要遇到善知识提醒你,你想想你能有这个机会吗?真正对於净土明白的人、通达的人、有坚定信愿的人提醒你。第三个条件,善知识一提醒,立刻就相信,决定没有怀疑,就接受,就忏悔,真的悔过,这样念佛就能往生。这三个条件不容易,所以我们在现在就要放下万缘,更要放下恶念,恶念恶行彻底放下,决定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佛菩萨的教诫,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净业三福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净业三福详细的说明,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这两部经是净业三福的说明。大乘经里面,《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详细说明净业三福的。佛教导我们,要深入经藏,要深解义趣,净业三福只有十一句话,十一句话每一句话就是一个题目,详细内容散在大小乘经论当中,我们要细心去研究,对於他的教诲,我们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怎样孝养父母,怎样才是奉事师长,怎样培养慈悲心,怎样修十善业,不仅仅是形式,实质比什么都重要。然后你才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如何将佛陀的经论,这里面所讲的理论、境界、方法完全落实,完全能够做到,这才是佛弟子,这样才能够真正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现前必须要做的是做克己的功夫,孔老夫子说的,克服自己自私自利的习气,克服自己名闻利养的习气,非常重要!克服自己贪图世间五欲六尘的习气,克服自己内心的贪瞋痴慢,我们要不认真做这种克己的功夫,怎么能成就?「克己」,古人有问过,从哪里克起?从你自己毛病习气最重的地方,先把它克服。如果你贪名,你就先从这里下手,你能够把名分、能够把地位让给别人,你观察确确实实有能力代替你的,即刻就要让位,绝不贪恋名位,你从这里干;贪财的,你应当把你的财物,拿去救济一些苦难的众生,他们需要,你帮助他,你得放下。你不肯落实,你的毛病习气除不掉,你要真干。
唐朝时候,庞蕴居士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他这个榜样用意很深。他的家庭相当富有,他把他家里的财物,全部装在一个大船上,把船划到长江中心,船打个洞,整个沈下去,他什么都不要了。别人看到这个情形就问他:你的财产既然都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一些慈善救济事业?他回答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你们想想看这句话的味道,「好事不如无事」。你要真想不通,还从刚才我那个比喻讲,好事,用行动电话,好事;无事,用心灵感应,你说哪个好?无事好,无事是真正在享福。要怎么样把好事跟无事集合在一起,这是菩萨。跟诸位说,好事不如无事是阿罗汉、是辟支佛,不是菩萨;菩萨,好事跟无事集合成一体,事上做好事,心里无事,这是阿罗汉做不到的、辟支佛做不到的。形相上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实际上心里头什么事也没有,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超越了,真功夫,不是假的。世间人好事,喜欢事,喜欢权力,喜欢地位,喜欢荣誉,这是世间人,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比不上菩萨,菩萨在现相上跟世间人没有两样,心理上比阿罗汉还要清净,我们要从这里下功夫。
极乐世界,环境无比的庄严。环境的好坏是从人心变的,我们这个世界居民人心不善,有贪心,贪心所感的是水灾,佛在《楞严经》上给我们讲贪,譬如说好吃,给你讲一些好吃的东西,你听了之后流口水,那说明贪是水,贪是欲水,所以贪心重就有水灾水患;瞋恚心是火灾,人一发脾气,脸就红起来,全身都发热,瞋心感应的是火灾;愚痴就是对於一切人事物糊里糊涂,是非善恶都辨别不清楚,愚痴!愚痴感应的是风灾。这个世间水火风三灾,是贪瞋痴感应来的,如果这个地方居民贪瞋痴都断掉,这个地方的水火风灾都没有了。有人问我:「法师,地震是怎么来的?」地震是从不平来的,心不平,心有高下,就有地震的灾难。
佛给我们讲的是真正科学的道理,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现在这些科学家只在物理上下功夫,不懂得心理,殊不知物理是从心理变现出来的,因此科学家所用的这些方法来改变自然环境,永远是行不通的,为什么?他不晓得自然环境的根源在哪里,是从心想生,这些道理,大乘经教里面讲得就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贪瞋痴慢都没有,所以他们那个地方真的是风调雨顺,什么样的灾难都没有,心地善良,心地真诚,心地清净、平等、慈悲。阿弥陀佛如是,他挑选的十方世界众生,也就从这些地方来挑选,符合这个标准的,欢迎你到极乐世界来,他来接引你、欢迎你。如果有一些小的习气毛病,没有关系,这就讲的是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那个地方没有缘。
譬如说,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他有贪心贪财,极乐世界需不需要贪财?不需要,为什么?你心里想要什东西,东西就变在前面,随心所欲;你不想要了,不想要就把它变成能量,没有了,这个多自在!我们今天要是想要一点东西,还要找地方给它贮藏,你说多麻烦!所以西方极乐界人家住的房子里头干干净净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他自己打坐的那个椅子,他喜欢,他有,他要一张,来了客人怎么样?来了一个客人,再变一张,他「变化所作」,来两个客人变两张,没有客人,统统都没有。他自己不在家里,自己的那椅子也没有,你看看这个多好,多自在!随心所欲,所以他什么都不贪。我们这个世间人贪图的黄金七宝,极乐世界人看到这个,他不放在心上,黄金是铺马路的,就像我们现在用的柏油一样,铺马路的,你要那个东西干什么!七宝是你家里房子建筑材料,谁把家里的钢筋水泥、地下的泥土,做一点东西戴在耳上、挂在身上,哪有这种道理的?所以他的资源太丰富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要这个干什么?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念头才一动,衣服已经在身上了,不需要去买料子,也不需要去裁缝,非常合身;想吃什么东西,念头才一动,那些餐具、喜欢吃的东西都摆在你面前,不想吃,完全就变化没有了、空了。
这不是神话,我们的科学家懂得,理论上他们明了了,现在科技做不到。这就是科学家讲的能量跟质量的转变,现在用个非常笨拙的方法,把这个质量变成能量,就是发明的核武,核子弹是把质量变成能量。用什么方法把能量变成质量?这就想不出方法。西方世界人人都会变,所以各个都是一等一的大科学家,他不需要用机械、不需要用仪器,他用心灵来变,可以把能量变成物质,能量尽虚空、遍法界,用不尽;不需要这个物质了,这个物质马上解放成为能量,没有了。所以能与质的互相转变,在我们今天科学里面是一个理论,知道它可能,但是现在想不出方法,没有方法实现,西方极乐世界实现了。
所以我早年在美国讲经,美国的科学家很多,我都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因为他们所学的科技是幼稚园的科技,跟西方世界不能比,科学家应当求生净土,才真正达到登峰造极的高科技。所以那个世界之美,佛在经典上也不过是略略的介绍一点,实实在在讲,说不尽!这一句是总说,下面再给我们举例说明,我们看底下第二段:
【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诸位想想,连名都没有,哪来的事实?『众苦』,我们这个世间的苦太多了。佛在经上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世间的苦恼归纳为三类,「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类。这三大类下面都有一个苦,这个苦是名词;上面,上面是个动词。「苦苦」就是说我们感受到有苦恼这一类的苦,这算是一类,这一类是什么?八苦,就是解释苦苦的,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是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掉的,六道轮回之内的,没有出六道的统统都有,这一类的苦就叫做苦苦。苦的根源是身,不但佛说,中国老子也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为苦本,你既有身,你怎么能不受苦?有身而不受苦,那是高明,不是普通人,是什么样的人?懂得驾驭这个身、控制这个身、利用这个身的人,他不苦,他有身他不苦。我们不懂得,我们把这个身当作自己,头一个观念就错了,所以这个身带给我们无量无边的苦楚。几个人能觉悟,身不是我?能觉悟到这一点,他的苦至少可以离开百分之八十。
佛在一切经论里头,第一个教学目的就是这个,教我们认识自己,身不是我。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就像这衣服一样,我所有的,它不是我,衣服穿坏了、穿脏了,很容易的脱掉,换一件新的。所以觉悟的人,人到死的时候,知道什么?这个机器用坏、用老了,不太管用了,舍掉换一个新的,所以舍身受身就像脱旧衣服换新衣服一样,一点痛苦都没有。唯有执著身是自己,他才有生苦,他才有老苦、有病苦、有死苦,生老病死他不能避免;觉悟的人,没有生老病死苦,我们要很细心去思惟、去观察,才能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驾驭这个身的人,那才是自己。就好像现在人开车,那个汽车就好像是我们的身,那不是自己,自己是什么?在里头开车的那个人是自己,车开坏了,可以报废,再去换一个新车,开车的人不会跟那个车一样坏掉。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在佛法里面不把它说为我,为什么?怕别人一提到我,就执著身,所以换一个名称,佛家称它作神识,我们中国人称它作灵魂,西方人称它作心灵,名称不一样,都是一桩事情。这个不生不灭,不会跟著身体生灭。这个东西有没有形相?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所以它没有形相。它是什么样子?样子可以体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在眼曰见,这就是它的样子,我们的神识或者说是灵魂,在眼它能见,在耳它能听,在鼻它能嗅,在舌它能尝,我们这个身体见闻觉知的作用,从这个作用上你就能体会到。在楞严会上,波斯匿王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这个问题,佛举了一个比喻,教他自己去测验。波斯匿王他的都城距离恒河不远,佛举这个例子。佛说:「大王,你第一次见到恒河是什么时候?」他说是三岁,他母亲带他经过恒河,他看到这条恒河。然后佛就问他:「你现在多大年岁?」他说:「我现在六十二岁。」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同年,六十二岁。佛说:「你六十二岁再去看恒河,跟你三岁看恒河,你见的能量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然后佛就问他:「你自己想一想,你十三岁的时候比三岁的时候怎么样?」他说:「那老很多了,二十三岁比十三岁那就又老一些」,十年十年。佛说:「你今天六十二岁,你想一想你在五十二岁的时候,情形怎么样?」「那衰老多了」。佛就告诉他:身一年一年在衰老,它有变化,「你见恒河那个见,你这六十二年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是永远存在的,会变化的是有生灭的,没有变化是不生不灭的。波斯匿王从这里恍然大悟,他才知道他自己有一个「真我」,不生不灭,他很欢喜,知道什么叫做生死,身生死,灵性不生死。细心从这个地方去测验,你就能够明白。
也许有人问:我年轻的时候眼力很好,很小的东西我能看见,现在老了不行,要戴老花眼镜?戴老花眼镜看得还是很清楚,证明你见的能力没有变,你这个眼睛工具出了毛病,不是你的能力「见」出了毛病;能力如果出了毛病,戴上老花眼镜还是看不见,那就是你「见」出了毛病;戴上老花眼镜还是一样看见,这个见没有问题、没有出毛病,眼根出了毛病。耳,我这个闻性也很好,现在年老了,耳聋了,听不见了,耳根出了毛病,用个助听器也听见了,证明你的能力没有改变。这个身体是机器,机器用老了,到处有故障,毛病出在这里,不是出在自己的本能,我们从这些地方要细心体会。
我们每一个人跟佛菩萨一样,自己确确实实不生不灭,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没有诸佛菩萨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能力,原因是什么?是我们自己迷失了自己,换句话说,不认识自己。诸佛菩萨慈悲教化,没有别的,是教化我们认识自己而已,你什么时候把你自己认识清楚、搞明白了,佛的教化就圆满了,就如此而已。所以《华严经》上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无量寿经》上说的:「一切皆成佛」!一切的意思包括非常之广,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不细心去体会。不能研究,愈研究就愈出差错,只能体究、参究。不能研究,为什么?你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那是愈搞愈远。这个东西要离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今天讲直觉,我们的智慧能力才能够恢复,一定要用直觉。
我们今天错在哪里?错在妄念太多,不用直觉,他用分别、用执著,愈用愈错。愈用这些东西,我们的灵性愈被埋没掉了,愈学愈愚痴!我们自己同学当中出家人那里也有,我看不学佛的时候,他还挺聪明的;学佛之后,愈学愈笨,愈学愈愚痴,什么原因?我知道,妄想太多了,用妄想去学佛,用执著去学佛,那就愈学愈笨。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愈学愈聪明,愈学愈有智慧。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毛病在哪里,要把毛病认真克服掉。我们的毛病在贪心,一定要把贪断掉;我们的毛病在愚痴,一定要把痴放下;毛病在瞋恚,毛病在嫉妒,知道了就认真放下。一般凡人心量太小是毛病,你本来的心量是跟虚空法界一样大。佛经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我们本来的心量;现在为什么两个人相处都不能相容,心量为什么变得这么小?总不外乎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你才搞得这个样子,搞得这么可怜。所以学佛、做学问,第一个拓开心量,要能够包容。我常常劝勉同学们念《了凡四训》,你才真正了解业因果报理论与事实,劝同学们读《感应篇》,你才知道善恶的标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断恶修善、转迷为悟。
「坏苦」,这是讲乐的果报变坏。人过去生中修福,这一生他的果报就殊胜。有人在世间受苦,有人在世间享福,绝对不是老天爷不公平,老天爷不问事的。生到这个世间来享乐的,过去生中修福;生到这个世间来受苦的,过去生中没修福。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恶业是肯定得恶报。那也有人问,这个人不是好人,心术不正,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坑别人、害别人,他自己还挺享福的,官也做得很大,财也发得很多,这是什么回事情?告诉你,他享的福是他前生修的,他这一生作恶,把他前生的福报已经打了对折,他如果不作恶,他的果报比他这一生还要殊胜。因为他心术不正,以为欺骗别人自己可以得利益,这是决定错误的观念。你偷别人东西、抢别人东西、骗别人东西,你所得到手的,还是你命里头所有的;命里头没有,你去偷,他会偷得到,你偷不到,你还没有偷到,就被警察抓去了,为什么?命里没有。然后你才知道,古人讲得没错:「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干这些恶事,冤枉干的,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他懂得这个道理,他就享他的太平清福,不要去害人,能多帮助人,福中再修福,那他的福报生生世世享不尽。
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以为种种享受,一定要欺负别人,一定要去骗别人,自己才能得到享受,殊不知他的福报打了对折还不止,可能只剩下两成三成;这个福报享尽,恶业现前,果报在三途、在地狱,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了解事实真相,那我们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诲,佛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什么是善法?利益别人,不必想利益自己;「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我们的心善、思想善、行为善,福报无穷,无有止境,这才真正叫上善之人,那你念佛求生净土,肯定往生,你具备极乐世界的条件。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具足这个条件,我有把握,我肯定得生。所以一定要断恶,一定要修善。
坏苦是到你乐享尽了,苦就来了。到坏的时候,苦才现前,这一类的苦,称之为坏苦。没有坏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它苦,坏的时候,感觉到苦了。譬如你驾车,你买的新车驾驶很顺利,你没有觉得苦,这个车用了十年,用了二十年,到处都是毛病,开一段路,毛病又出来了,你就感觉到很痛苦。你舍弃你的心爱,这痛苦来了,这一类属於坏苦。
第三类属於「行苦」,行苦实在讲是念念迁流,称之为苦,也是我们一般人常讲的,譬如比喻上说,青春不住这是苦。人都喜欢十七、八,不能够永远保持十七、八,他一定要衰老,这保不住,这一类的苦叫做行苦。佛给我们讲,娑婆世界的三界,也就是六道,为什么分三界?是这三种苦而分的。欲界众生,天,一般人讲个笼统的天,这不行,佛说得详细,天有二十八层,最下面这六层叫欲界天。欲界天,换句话说,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我们都在欲界,这三种苦我们都受,我们天天都在受。可是你要到色界,给诸位说,苦苦没有了,为什么?他把五欲断掉了,我们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个五种欲望,他这五种欲望断掉了,所以他没有苦苦,但是他有坏苦,为什么?他有身。诸位同修要知道,色界天人虽有身,不需要饮食,什么来维持他的寿命,来养他那个身体?经上讲「禅悦为食」,禅悦是两桩事情。什么是「禅」?在这里我们方便说,大家比较容易懂,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心是禅;「悦」是什么?我们讲的法喜充满。喜悦能养身?能!谚语也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要遇到喜事,你很快乐,一身都是精神,喜悦养身。所以色界天人喜悦,他那个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从内心里头流出来的,所以叫悦。禅悦养身,不需要外面的物质,所以饮食可以断掉,睡眠可以断掉,都是禅悦。但是他有寿命,寿命虽然长,等到寿命到了,这个身体要坏了,宫殿也要坏了,他感觉到苦了,坏苦。他有坏苦,他有行苦,他没有苦苦。到二十八层天最高的四层,色界有十八层,再往上面去四层,无色界天,这个天上人很聪明,他身体不要,所以他没有色,没有色相,没有宫殿,他没有坏苦。但是怎么样?他有行苦,他的寿命长,还是有终了的时候,还是有尽的时候,他不是不生不灭,所以他还有行苦。三界,欲界三种苦都有,色界里面有两种,无色界有一种,所以佛说三界统苦,统统都有苦;「三界火宅」,《法华经》上讲的比喻。
我们明白了,要学习,在佛法里面称为修行,那怎么样?尽量降低自己的欲望,降低欲望就是降低自己的苦苦,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财色名食睡,我们以这个做例子来说。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缺少,要用什么态度?够用就可以,何必要贪多?对财物决定不起贪心,只求够用就行,有多余的帮助别人,修福,修财布施,修财布施得财富果报,这样我们的财永远不会缺乏。不必要自己累积,那是错误的,一定要懂得散财。色,这个色是讲男女之色,决定要控制,要懂得养精保元,你的身体才会健康、才会长寿,你就减少病苦、减少老苦;饮食只求温饱,绝不贪求美食,决不能吃得过量。
好吃的人很多,好吃的人很可怜,你们看出来吗?为什么?他不懂得保养他的身体。饮食吃下去之后,大家都知道它要消化,谁去消化它?肠、胃、肝藏,这是它们去工作,去把这些东西消化;如果每天吃的数量太多,吃得太饱,它的工作量增加,它很可怜,它在那里叫苦,常常这样搞,到最后它工作能力没有了,就变成什么?变成胃癌、肠癌、肝癌,这病来了,它死了,那你别的器官跟著一起死。所以你晓得,暴饮暴食是慢性自杀,我看到那个好吃的人,我一看,那在自杀,慢性自杀,他不懂!懂得饮食之道的,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一天吃一餐,为什么?减轻它的工作量,减轻它的负荷量,他就寿命长久,他健康,他不会有毛病。你活得年岁再大,年岁要大,不要老,这许哲居士讲的,「我们要高寿,但是我们不要老」,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她为什么做到?她一天吃一餐,道理就在此地。而且她每天只吃一点蔬菜、生菜,她通常都不煮的,她不吃油、不吃盐、不吃糖,所有佐料都不吃,她今年一百零二岁,每天还去照顾许许多多老人病人。这么大的年岁了,还想办一个老人院,帮助老人,但是政府不许可,因为什么?她本身太老了,我们人间看她太老了,实际上她的能力许可她,这是我们法律上没有订这么一条,年岁大,如果还有年轻人能力,照样可以办事,法律上没有这一条。
我们最近在中国有不少同修看到,长安有一位老法师,今年一百四十一岁,我看他照的这个照片,仙风道骨,精神饱满,腰杆直挺的,没有驼背,没有弯,他那个照片照得比虚云老和尚还好,一百四十一岁,不老。你要想不老,一定要爱护你的器官,你要爱惜它们、珍惜它们,不可以让它们工作过量,要常常照顾。这里面最重要是心地清净,心清净了,你的能量需要就减少。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曾经有一次跟他老人家谈到营养的问题,我提出,因为我自己的观察体会到,我说人的能量消耗,大概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至於劳心劳力,充其量只消耗百分之五而已,老师听我这个说法,他点头,他肯定:「对」!我怎么看出来?我看他老人家,他的工作量是我们普通五个人以上,非常忙碌,他一天吃一餐,像鸡蛋那么大的馒头吃两个,一点点东西,他能够维持那么大的工作量。我跟他,我学他,我也学一天吃一餐,但是怎么学,达不到他的标准;他的标准在那个时候,每天他的生活费用是台湾钱两块钱,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兑换,四十块兑一块美金,你想想看他一天两块钱,换句话说,一块美金他可以过二十天,那么大的工作量。我跟他学吃一餐,我一天要吃三块钱,那个小馒头我要吃三个,两个不行,要吃三个。现在我能赶上他,他那个时候七十多岁,我现在七十五岁,差不多,我七十五岁跟他七十五岁的时候,不输他,不比他差。所以尽可能减少肠胃各种器官的工作量,这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
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要无动於衷,决定不受诱惑,我们才能保持长寿年轻、不老不病,只要能够保持不老不病,到最后肯定不死,这个不死是没有死苦,死的时候就像脱衣服一样,换新衣服,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懂得养生之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求自己有财富、有聪明智慧、有健康长寿,在佛的经典里面都有理论、都有方法,而且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做、去学习,决定得到效果。许许多多修行人都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不是假的,真实不虚。至於行苦,纵然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六道里面,三善道寿命最长的,可是时间到了,还要往下堕落,为什么?他升不上去了,升不上去只有往下堕落,这叫行苦,他不能够永恒保持。这是佛将三界六道里面众生所受的一切苦,归纳为这三大类,这是略略跟诸位报告过了。
在苦苦里面,这是欲界众生最严重的。第一个是「生苦」,生之苦我们每一个人都受过,但是很健忘,都记不得了。而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形容的,我们投胎在母亲肚子里面,就像在地狱里没有两样。所以中国古人讲求胎教,非常有道理,为什么?爱护胎儿,饮食起居都要留意,尤其是心情,喜怒哀乐影响小孩的心理,影响他将来的习性。他的习性是善良还是粗暴,与母亲怀孕时候情绪关系非常大,现在人哪有懂得的?佛在经上说,母亲喝一杯凉水,胎儿就像在寒冰地狱一样,苦啊!喝一杯热水,就像在拔热地狱一样,那十个月很不好过,十个月当中度日如年。刚刚出生,接触外面的空气,皮肤接触外面空气就像风刀解体一样,非常痛苦!所以小孩一出生,第一个声音是什么?「苦啊!苦啊!」苦一辈子!你们有没有听到过?真的是苦,唯有受到极大的痛苦,他才哭,他哭得那么伤心,太痛苦了。生之苦,如果不看佛经,很不容易体会得到。
第二个,有生必定就有老,老为什么会苦?因为你不懂得保养你的身体,你糟蹋了你的身体,所以你就有老苦。懂得保养,这是一套学问,在中国古时候,儒释道三家都懂得,都懂得养生之道,佛家尤其讲得透彻。佛教虽然很古老,它也用标志来表法,我们现在称为mark,佛教里面有,佛教用什么?用莲花,用法轮、用轮,这两种东西都能够体验到养生的真谛。轮就是圆,圆有心,心是没有形相,圆心是一个抽象的,但是它决定有,你决定找不到,所以佛教给我们养心就要像圆心一样,心要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心要空,心虚、心空这个心就灵,就生智慧。我们一般世间人不懂得,把一些妄想杂念统统放在心上,心的灵性死了,不懂得养心,你的智慧为什么没有了,原因就在此地。如果你永远保持你的心空虚,你的心自然就灵敏,你的心自然就生智慧。所以我们自己有智慧,自己把它堵死了,妄念太多!分别太多!执著太多!你的心不灵。养身,身要动,身是圆周,身要动。现在怎么样?恰恰相反,身要很舒适、要很静,心里面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完全颠倒,你怎么能不生病?你怎么能不短命?我们这个身体照中国古人的讲法,中国的医学,这个身体你要会保养,可以活两百年;换句话说,你这个身体不能够使用两百年,都是被你糟蹋掉了,你无知。所以我看到一百四十一岁的法师,我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这身体可以使用两百年;你要能够活到两百五十岁的时候,那很希奇,为什么?超过了,那是特别懂得保养,使用年限超过了,它还很管用,这是一等的功夫。我们的身体使用不到两百年,都是自己犯下的错误。要晓得养生之道!
「病苦」,古人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刚才讲乱吃东西,以为那些东西是山珍海味,不知道那些都是毒药,没有智慧,没有能力,不能辨别善恶,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有害,都不懂,所以多病。现在的病比过去增长不知道多少倍,病从哪里来的?都从饮食来的。佛经上形容娑婆世界的众生「饮苦食毒」,我在年轻时候读到这些经文,还怀疑,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是不错,但是太过分了一点,可是今天来看佛这句话,我同意,佛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完全正确。
「死苦」,死是贪生怕死,贪恋这个身体,带来恐怖,带来紧张,所以人死的时候全身僵硬,为什么会僵硬?吓死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恐怖死的。你看看念佛人他们死的时候,隔多少天全身柔软,说明什么?他走的时候没有恐惧。过去我在台北,我们图书馆韩馆长往生,她是两个星期才火化,才入歛火化,大敛的时候好像是一个星期,盖棺材,一个星期盖棺材的时候,身上还是柔软的,说明她走的时候很安详,一丝毫恐怖都没有。所以人死了之后,全身僵硬是吓死的,他恐怖。多数人是僵硬的,几个人走的时候那么安详、自在?死苦!
另外是「求不得」,自己欲望很多,欲海难填,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求不得苦。第七种「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愿意见面,偏偏常见面,偏偏常遇到,什么原因?过去生中造的业。「五阴炽盛」是现在还在造业,又在造因。所以觉悟的人、明白的人,他好了,他懂得造善因,他懂得把这些不善的果报,在这一生当中全把它消除掉。善因善果,改造自己的命运,不仅来生得福,现在就能得福;如果我们好好的改,晚年有福,晚年享福是真正的福报。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