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菩萨叹佛十度 (第九集) 2001/12/26 澳洲净宗学院(节录自华严经12-017-0545集) 档名:29-036-0009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云音菩萨赞颂:
【尔时云音净月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这一段是说偈的仪式,意思跟前面一样。菩萨在这个地方赞叹的一共有十一首偈,内容是赞叹佛往昔修学十地的行果,也就是修行十地修因得的果报。十一首颂可以分为两个大段,第一个大段就是第一首颂,它是总说,意思是讲佛的果德大用,由於往昔在因地修行所成就的。第二个大段就是往后的十首偈,从第二首到第十一首,每一首是赞颂一地。第一首:
【神通境界等虚空,十方众生靡不见,如昔修行所成地,摩尼果中咸具说。】
这首偈是总赞。地上菩萨,在经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讲法,这是什么原因?佛法的修证愈往上去,境界愈微细,换句话说,於我们的知见愈趋愈远。不但我们感到困难,六道里面就算是天人,乃至於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都没有法子完全清楚的理解,大概所能够理解的也只是一个彷佛。又何况教下像天台大师所判的「藏通别圆」,贤首大师讲的五教「小始终顿圆」;我们讲登地,是圆教登地还是别教登地?贤首家,它是终教、还是顿教、还是圆教?这里面的差别就很多。地上菩萨真正的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转八识成四智,这是我们在一般大乘教里面常常听到的。《华严》这是圆顿大法,他所讲的比大乘要详细,我们要好好的来学习。
『神通境界等虚空』,一般讲神通是讲六根的能力,到地上菩萨恢复了。眼以色为境界,就是眼见的是以色相为对象,这个时候他的见量、他能够见到的这个量跟虚空法界相等了;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他见不到的。闻性的量也恢复了,闻性的境界是音声,尽虚空、遍法界的音声。虚空法界我们知道,这里头是无量无边的刹土,诸佛刹土。诸佛刹土都有十法界,每一尊佛的教区都有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无量无边众生,他们谈话的声音,乃至於情与无情有心无心所发的音声,风吹树木、风吹草原都有声音,大海的波涛也有声音,地上菩萨没有听不到的,障碍没有了,「境界等虚空」。鼻闻香,无论什么样的气味他都能闻到,尽虚空、遍法界;舌根、身根、意根亦复如是,神通境界等虚空。
『十方众生靡不见』,这是说登地的菩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这个众生不仅包括人,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说九法界众生还是局限於有情众生,众生实际上包括无情,因为众生两个字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就太复杂了,绝对不是单纯的。植物、矿物,乃至於我们虚空当中日月星辰,那是星球、是世界;世界与世界之间,我们今天讲太空,太空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现象,靠近星球我们知道有很多不同的云层,这些现象无一不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称之为众生。所以众生的含义,大是诸佛刹土,小是微尘,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地上菩萨没有见不到的,他为什么能见?到后面经文都会说到。
『如昔修行所成地』,他往昔多生多劫修行成就今天的地位。这就好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拿到了学位,「地」是真正的地位。阿罗汉是学位,辟支佛也是学位,菩萨也是学位。菩萨分很多等级,地前有十信位的菩萨,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这在佛法里面不是真正的地位,是一种相似的地位。真正地位是初地以上,经上称菩萨摩诃萨,加上「摩诃萨」就是代表地上菩萨,他已经登地。像我们最近念的云音净月菩萨摩诃萨,这不是普通菩萨,而且是摩诃萨地位达到圆满,是等觉菩萨;大经里告诉我们,无量劫修成的,不是三个阿僧只劫。『摩尼果中咸具说』,「摩尼果中」就是究竟果位,诸佛如来在究竟果位里面为我们宣说。「具说」是具体圆满为我们说明、为我们介绍,这是总说。下面这十首,一地一地来介绍。我们先看初地:
【清净勤修无量劫,入於初地极欢喜,出生法界广大智普,普见十方无量佛。】
我们念这首偈,心里面自自然然产生无限的羡慕之意,什么时候我们能契入这个境界?古人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富是富裕,圆满的智慧德相;贵是超过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九法界有情众生无与伦比;这个九法界是包括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不但如此,他还远远超过一真法界里面三贤位的菩萨,不可思议。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初地略说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加行多劫」,『清净勤修无量劫』;「诸论皆说地前为一僧只,已为无量」,一个阿僧只劫已经是无量,我们都没法子计算;「更有异说」,还有别的说法。像《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奉持品」里面讲五忍菩萨,讲到伏忍菩萨上中下这三品,下品是初贤,十住菩萨从初住到十住修行经历一个阿僧只劫。往上去,中贤十行位的菩萨从初行到十行要经历两个阿僧只劫,加上前面就三个阿僧只劫。上贤位十回向的菩萨从初回向到十回向要修三个阿僧只劫。
初地菩萨修四个阿僧只劫,二地菩萨五个阿僧只劫,三地菩萨六个阿僧只劫,七地菩萨修十个阿僧只劫,八地菩萨修一千个阿僧只劫,九地修一万个阿僧只劫,十地是百万阿僧只劫。所以地前不是指十住十行,那个不算,地前单单指初地前面的一个位次,那就是十回向。十回向菩萨修三个阿僧只劫是这个讲法的。很多经里面都是讲三个阿僧只劫成佛了,这个说法很多,也有它的道理。因为十住菩萨、十行菩萨他的相不明显,到十回向菩萨这个相就相当明显,所以讲三大阿僧只劫是专门讲十回向菩萨,也就是初地之前这一个阶段的菩萨。这些圣者初入地的时候,就是证得初地,都以为究竟成佛了,他不知道还有上面,以为登地就圆满、就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些说法,清凉大师讲都是佛方便说。为什么?佛要是说出修行成佛要这么长的时间,把人吓到了,谁也不愿意修,时间太长了。说三个阿僧只劫还行,还可以接受。
所以《宝云经》里面讲,实实在在是经历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到我们这部经「华藏品」里面还有细说,再详细的来讲。我们晓得,佛说法有方便说、有真实说。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才真正了解净土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可贵。这个法门是当生圆满成就的法门,说实在话,要不是深入大乘,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可贵,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希有。於是怎么样?把它看轻了。好了,你学别的法门,大乘经里面讲的都是实话,佛并没有否认,佛不否认那就是真的,你要想成就要经历无量劫又无量劫。如果你真正信得过净土法门,持名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弥陀四十八愿里面讲的,释迦牟尼佛也给我们多次介绍的。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地位?七地。照《仁王经》上那个讲法,七地菩萨要修十个阿僧只劫才能证到八地,八地菩萨要修一千个阿僧只劫才能证到九地。诸位想想,能不念佛吗?念佛法门一下就到七地,而且后面的进展非常快速。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明了、真正觉悟,为什么文殊、普贤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实在讲这些事实真相没有人说,说老实话,说了也没人相信。
我们今天学净土学了不少年,这些话头一次听到,善根深厚之人一定感到无比的庆幸,真的就像入於初地极欢喜。我们现在没有入初地,我们现在是知道净土法门,接受了净土法门,比入初地的菩萨还要欢喜,真的是法喜充满。所以念佛念不下去了,念了厌倦了,法喜不能现前,什么原因?你对於事实真相一无所知。这决不是我们学净土赞净土,你要是用这个眼光来看,那你就错了。这是一切大乘经上讲的,我们从读诵、学习大乘经里面我们明白了。古大德常说「百千万劫难遭遇」,一点都不假,你要是把这一生的机会失掉,真可惜!这一生机会如果失掉,你决定又去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知道要搞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未必能遇到净土法门。难怪彭际清居士感叹的说:净宗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遇到了,不能认真修学,祖师大德极力的来劝勉警策,依旧是麻木不仁,你说有什么法子?真的像地藏菩萨所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地藏菩萨也感叹,真的是如此。所以,到这个世间来了,我们自己发现了,自己明白了、觉悟了,先度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如何能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取得往生的条件,这是希有的因缘,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我们没有讲到这个经文,我要这样说法,很多人不容易接受;讲到这一段,经文给我们印证。
往生的条件一定要牢牢记住,「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里面,经文总有四段,上中下三辈,最后一段慈舟法师给我们判定的叫「一心三辈」,那是修学其他法门的,也得一心,发愿求生。四个段落当中,前面三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菩提心?经论上讲得很多,我们也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学习。这么多年来,我为了方便初学,用另一个方法来讲菩提心。菩提心有体有用,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为我们说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个心是菩提心的体。什么叫诚?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己以为「我很诚恳,我已经诚恳到极处」,他说这个话确实不是欺骗人,是他误会、他误解了。这种误解事情在佛门里头太多太多了。十回向的菩萨刚刚入初地,他都误解,以为他已经究竟成佛,何况我们?他不知道上面还有二地、三地到十地,还有等觉,他不知道,他以为证得初地就是究竟成佛。我们的智慧道行怎么能跟他相比?
所以今天我们把菩提心误会了,以为我们真有了,这是平常事,说老实话是正常事。菩提心果然发出来了,你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地位。《仁王经》里面伏忍位下品地位,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换句话说,六道凡夫所犯的过失,你决定没有了。哪些过失?你用六波罗蜜来检讨一下,就清楚、就明白了。悭贪是过失,恶业、瞋恚、懈怠、散乱、愚痴,过失多了!佛讲这六种,六波罗蜜是对治这六种过失的;无量波罗蜜门是对治无量无边烦恼习气的。菩提心一发,这些粗重的烦恼习气完全没有了。我把菩提心的心体用两个字来说,「真诚」,真诚心就是菩提心的本体;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这不好懂,我说了六个字:「清净、平等、正觉」;回向发愿心我说了两个字,「慈悲」,慈悲心。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种心,合起来就是大菩提心。我们的心是不是这个心?也就是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与这五条相应不相应?果然念念都与这五条相应,我们真的是发菩提心了。发菩提心之后,「一向专念」。
现在问题在哪里?一向专念的人很多,确实一天有念十万声佛号的,念三万、五万我见得很多。他能不能往生?很难讲,要问他有没有净业三福的基础,有没有真正跟菩提心相应?净业三福十一句,我们要认真做到。三福里面有发菩提心,在第三条头一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慈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问题是我们要把它真正落实,要把它真正的做到。这个样子念佛,我们的条件、我们的标准,「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了,我们取西方净土才真正有把握。在修行证果时间上来讲,超过一切菩萨果位,他们要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法门一生就成就了。
那你要问,这个法门是什么人提倡的?我老实告诉你,普贤菩萨提倡的,文殊菩萨同意的。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就跟进,以身作则,劝导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发愿求生净土。这个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看到这个气象、看到这样的事情,能不动心吗?能不觉悟吗?要真正修行!我把净业三福落实在三部经里头,这三部经要多多的读,把里头最重要的教训赶紧落实。三福第一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第二福落实在《沙弥律仪》,第三福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换句话说,这三部经就是所有大乘法门修行的基础,你要没有这三部经,你修学大乘,包括念佛求生净土,你没有基础。
也许有人要问,这说起来实在不是容易事情。对的,确实不是容易事情,你以为成佛那么容易、那么简单!佛讲这个法门叫易行道,其他法门叫难行道,两者比较一下,你就晓得佛讲的话是真的,确实是易行道,一生能成就;你修其他的法门无量劫,「清净勤修无量劫」。我们在这一会里面讲真实话,不是给你讲方便话。「三大阿僧只劫」是方便话,方便话不是妄语,地前十回向菩萨修行确实是三大阿僧只劫登地。真实,是这么个说法。
我读这首偈,感慨万千!也许有人问,确实我们看到有些老阿公老太婆,他们念佛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好像他没有《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些基础,他怎么能往生?意思就是说他不懂发菩提心,他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实念佛。而且念的时间不长,三年五载他就预知时至,不生病,站著往生、坐著往生。我在讲席里面常常举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早年,大概总是在三十多年前,台南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婆,大概念佛都是三年,站著往生,预知时至。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世间的一等老实人,她虽然没有学,往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她统统具足,万缘放下,一尘不染,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她没有一个妄念,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具足;《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这个说法不是我在这里胡说八道,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只缘西方极乐世界,只想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圆满的大菩提心」。你想想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不是统统具足?果然具足!
云音菩萨偈颂第二首:
【清净勤修无量劫,入於初地极欢喜,出生法界广大智,普见十方无量佛。】
这一首颂我们虽然说了很多,意思没有尽,还要做一个补充。我们从这个地方真正明了修行证果有易方便,古德讲的净土念佛法门是易方便,确确实实是门余大道,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一条修行证果的捷径。让我们在一生当中,正是古德常说的「不历僧只证法身」,无量阿僧只劫不需要经历,我们在一生当中就能证得法身。但是经论里面所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做到。然后你确实有把握往生,你才真正得法喜充满,你才会做出真正念佛人的好榜样。这个好榜样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你想想看,西方世界这样的菩萨,七地以上的菩萨,六和敬还说什么?不必说了,圆圆满满的做到了。所以你要是有把握往生,你处事待人接物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你对待一切众生,甚至於冤家债主,你对他都非常欢喜、非常爱护、非常照顾,就像诸佛菩萨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一样。
第三句『出生法界广大智』,真的,初地菩萨的「广大智」,我们虽然是念佛人,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有相似的。「出生广大智」,清凉大师说,菩萨「生如来家,见法实性」,见法实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得妙观察、平等性智故」,这个时候真正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真的转了,初地菩萨才真的转了。由此可知,三贤位的菩萨虽然讲转识成智,是相似位,我们用天台大师的六即位来说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今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在什么地位?在观行位,也就是说我们很认真努力在学习的这个地位,「观行」是学习,就能够降伏烦恼习气。我每天念佛,我每天诵经,每天拜佛,每天断恶修善,为什么?为法界一切众生,包括我的冤亲债主,我不为自己,这叫观行位。心量自然就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地上菩萨;我们在前面第一首偈里读到的「神通境界等虚空」,神通就是六根,六根的境界跟虚空法界一样,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是真的得到了。三贤位的菩萨是相似的得到。
我们今天没有得到,没有得到就要学习,观行位。不能不学,要认真努力来学习。而且我们修学的成绩得要天天有进步、年年有进步,保持著不退转。怎么能保持得住?要读诵大乘你才能保持得住,你要不读诵大乘你就保不住,你就会被烦恼习气所转。大乘经典不必太多,专修净土的这几种,如果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读诵这些大乘,你就依靠「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依十条,这个好办,「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你就依这十条。这十条,三辈往生里头有,往生正因里头有。由此可知,一部《无量寿经》就够了,净业三福都在里头。我一生就依这一部经,每天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净业三福统统具足了,菩提心也具足了,念佛肯定往生。
这个时候,你虽然没有妙观察智,看到你,有一点像,为什么?你把世缘看淡了,你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了,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我在这个世间是做客的,是来观光、旅游的,我何必认真?过几天我就走了,我到极乐世界去了。自然看淡了,看淡了你什么都放下了。别人毁谤我,不计较,放下了,侮辱我、陷害我,统统放下了;恭维我、赞叹我,我也不会生欢喜心,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好,不再计较、不再执著,你们大家说怎么好就怎么好,我没有意见了。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什么都好,你们大家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好,有一点点像平等性智,有一点点像妙观察智。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由破分别我执」。你要晓得,我执有两种,一种叫分别我执,一种叫俱生我执。你破了一部分,分别我执这个「我」的执著,你放下了;换句话说,不再分别执著这个身是我,第七末那跟四大烦恼常相随的脱节了。末那识,哪四种烦恼常相随?时时刻刻结合在一起,真的一刹那都不会中断。第一个我见,见就是见解、就是分别执著,你分别执著有个我,实在讲是末那识的一分,你把这个执著是我,我见。《金刚经》前半部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半部破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哪些人破我相?三贤位菩萨破我相了,十住、十行、十回向。什么人破我见?初地以上,登了地,我见破了。所以三贤位破四相是相似位,登了地破四相四见是分证位,境界不一样了。我见破了放下了,我爱也放下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有我爱的;我痴放下了,不再有我痴。我痴放下了,智慧就现前,自性般若智慧就往外透了;我慢没有了。这是四大烦恼,我见、我爱、我痴、我慢。
我们念佛人在现前虽然没有这个功夫,要知道如何破我执;你只要把这四大烦恼放下了,可以说你是观行位中的破我执,你在做了。我见没有了,你对於一切众生你能生平等心,我们常讲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所以我常讲,修行功夫从哪里看?看你处事待人接物,什么样的人你都能跟他处得好,你修行算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观行位。这个人不能相处,那个人跟他处不好,你完全是凡夫,一点功夫都没有。为什么?一分一毫你都不肯放下,这个对於往生产生严重障碍。心里想往生,实际上你去不了。所以我常常教人为什么那么样强调「六和敬」?六和敬是你功夫刚刚得力,你所表现的决定是六和敬的境界。见和同解,他跟我解不同,我跟他解同;换句话说,我不再攀缘、不再执著,我可以随缘。那有什么不好相处?很好相处了。我不再执著我的成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觉得怎样怎样」没有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总沾一点边了。你们大家说什么都好,只要不出大毛病,只要不出大纰漏都好。实在有严重不善的后果,我会给你提示一下;如果不是很严重的不善的后果,都不必说了。
像往生这个事大,哪些严重的障碍我不能不说说,我要不说我对不起你们。说出来之后,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接受?那是你的事情,我的本分做到了。你能信、能解、能行,恭喜你,我们同愿往西方;你要是不信、不解、不能依教奉行,慢慢来,反正西方的因已经种下去了,来生后世你总会去的,到时候我们还会相聚在一堂,不过往生西方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别不一样。诸位真正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一切众生平等。
我爱放下了,这个很重要,这是贪烦恼。我痴放下了,心地明了,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我慢放下了,慢是瞋恚的一分。贪瞋痴,虽然俱生的习气有,分别的这个烦恼放下了。分别放下就是我们常讲的伏烦恼,烦恼虽然没有断,确实控制住、不起现行,这样念佛往生没有障碍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特别是在人事环境当中。我们面对著善缘顺境,绝对不起贪恋之心。住在这个世间就像住旅馆一样,明天我就离开了,这里有什么好留恋的?恶缘逆境亦复如是,没有一丝毫瞋恚心。这里不好,我还是跟大家处得很好,我明天就离开了嘛!何必跟人结恶缘?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乃至於对一切动物、一切植物、山河大地,我们只有一个真诚清净平等的感恩之心。我到这里来旅游,虽然时日不长,他们对我的照顾、对我的供养,我不能不感激。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四大烦恼常相随」不能不放下它,这个事情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因为你还没有能放下,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无量劫的习气种子,这时候还没有能转得过来。开始也是从观行到相似、到分证,阿赖耶没有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就不可能转成成所作智。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到如来果地转八识成四智才到究竟圆满,所以「出生法界广大智」。这个时候初地菩萨他们已经在因地上转了,把第六第七转成智;这两种智慧转过来,他就『普见十方无量佛』。前面总说,「神通境界等虚空,十方众生靡不见」,他为什么能见?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上转,他已经转;五八果上转,他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因上现在已经转过来了,慢慢的果就会自自然然跟著转了。所以他不是同时一下就转过来,因转过来之后,果慢慢的成熟,这个道理我们能想得通,不是很难懂。「普见十方无量佛」跟第一首偈「神通境界等虚空」相应,跟「十方众生靡不见」相应,你看这个果德多么殊胜!确实是我们希求的。
可是诸位同修要知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菩萨,他们确确实实烦恼没有断,八识没有转,但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地上菩萨相等。这是什么原因?不思议法,真的是难信之法。菩萨修行无量劫到这个程度,你怎么这么便宜?你怎么一生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夏莲居老居士偈子里,「难信难信真难信」,它是实话。不是说我们人难信,菩萨难信,声闻缘觉难信,怎么可能有这种法门?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这都是真的。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能了解,要不发心认真学习,那就是李老师的话:「非愚即狂」。他要不是愚痴人,那就是狂妄之士,他不修这个法门;换句话说,正常人他一定接受,一定认真努力修学,他在这一生当中会成就。现在请看二地:
【一切法中离垢地,等众生数持净戒,已於多劫广修行,供养无边诸佛海。】
十地菩萨跟前面一样,他们所修学的跟诸位说还是十波罗蜜。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每一首偈都有四个意思,一句是一个意思。第一句举法标名,他所修学的这个法门说出来了,『一切法中离垢地』,这是二地菩萨;「垢」是烦恼的代名词,二地菩萨修持戒波罗蜜。『等众生数持净戒』,这个「净戒」不是五戒、十戒,我们今天看到五戒、十戒都觉得太多,都觉得受不了。比丘戒二百五十条,都感觉得很困难。到二地菩萨他们所持的戒,这个戒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规矩、守规矩。佛家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是凡夫地所修的。这是圣人,是菩萨摩诃萨;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刹土里面所有一切众生,菩萨跟他们相处,决定不犯过失,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我们修行说是功夫不错了,他心里头还有妄念,比起一般人这个妄念微细,跟菩萨比这个妄念非常粗,非常严重。我们比要往上比,不能往下比。往下比自己好像就觉得很满足、很不错了;往上面一看,自己差很远,才能提得起警觉心,才能够奋发向上,自己知道自己不足。
我们修净宗的要不要学习?要,为什么?增高品位,这是对自己来说的,这是自利。利他更重要。我们表现种种守法的形象,那是我们『供养无边诸佛海』,我们能不干吗?我们拿什么来供养诸佛如来?拿什么供养阿弥陀佛?拿什么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拿什么供养九法界一切众生?没有别的,只有守规矩、守法,做一个好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佛教的代表,就是佛教导这一个学生的代表。我们像不像?像,那是佛的好学生、好弟子;不像,是佛门的罪人。最低的标准是三福六和,如果这个标准没有,正法就不能住世。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法?没有别的,为佛法、为众生,我们帮助正法久住世间。我们要不认真修三福六和,我们就是希望这个正法不要住在世间,我们在破坏正法,在毁灭正法。诸位想想,破坏、毁灭正法,你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夏莲居老居士不知道说了多少遍,这个事情要「真干」!不是敷衍的,不是装假的。你要不是真干,你错了,敷衍塞责,搞假的不搞真的,我们一般人常讲的阳奉阴违。果报在哪里?我们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报在三途,三途当中的地狱,不是饿鬼、畜生。为什么?因为你对不起佛教,对不起诸佛如来,对不起一切众生,问题在此地。
净宗学会成立,我们订了五个修行的科目,简单明了,希望净宗的同修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它相应。我们做佛的好弟子,这个「好」说实在话不是十分的好,能做到三分四分就不得了,至少我们不是在灭佛法,不是在毁弃佛法。世间人看不见我们,九法界的神灵他们看得见,我们起心动念,他们知道。你看看地上菩萨,只要登了地,他们六根的能量就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一举一动,他看得清楚,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他那个神通、他心通,遍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所以我们能瞒过谁?要说瞒人,那真是自欺欺人。我们做不好,什么原因?愚痴。经没看懂、没听懂,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做不到。应当做个,我这个水平很低,三成四成。实在讲一成都做不到,几个人能做到一成?
说老实话,做到一成不能往生,要往生至少要做到二成;换句话说,百分之八十我做不到,我能做到百分之二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观经》上佛讲得很清楚,下下品往生是什么人?都是造作五逆十恶之人。我们是不是造作五逆十恶?是!「我没有杀父母,我没有杀阿罗汉,我也没有破佛身血」,没错,这些罪名好像你都没有,你破坏了佛教形象,你知不知道?这个事情严重了。破坏佛教形象,等於破和合僧,五逆里头犯一条就是阿鼻地狱罪。所以我这个形象不好,出去让人家议论,让人家批评,我就对不起佛,就对不起九法界众生。无论在哪个地方,我们起心动念还是想搞特权,不守规矩。「不守规矩,这才是值得荣耀的事情!」以为这是荣耀,不知道这种心态、行为造阿鼻地狱的业因。规规矩矩的那种人,在你心目当中那是愚人,瞧不起他。是的,瞧不起的这个人,往往这个人往生了。你们想想看,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谁瞧得起他?修无师,谁瞧得起他?真干!你瞧不起他,他瞧得起你;你不尊重他,他尊重你;你往三途,他到极乐世界。
我们老实讲,学佛那个「痴」很难断。我们这个痴是非常非常严重,怎么说都不开悟、都不回头,我们在旁边看到很难过,但是无可奈何!我最近这些年讲经,讲得很详细,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觉悟的人有,少数,太少太少了;不能够理解的,多数,不知道回头、不懂得规矩,这是真的。佛在《无量寿经》,对我们这些发心弘法利生的人有几句安慰的话。苦口婆心教诲,别人不领情,并不感激你,他也不懂,他也不会照做;佛说,这些人「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听佛这几句话,心平下来了。知道这些可怜的众生,他是真可怜、真愚痴,他先人没有教他,所以他种种的过失,不要去怪他。他确实是要堕落,那没有法子,诸佛菩萨都救不了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我们能尽到的、尽心尽力做的,可以说都已经做了,问心无愧了,我们对得起这些人。
更重要的是自己,自己一定要读诵大乘。《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古来祖师大德们公认的,这是一乘教。一乘大法,古大德只说了三种,《华严》、《法华》、《梵网》,超过一般的大乘。世尊在《法华经》上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会权归实,《华严》、《法华》、《梵网》,是一乘大法。有能力、有时间、有这个缘分,深入这个,好!为什么?对於自己境界决定提升,对於自己断烦恼生智慧肯定增长。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净业三福是基础,十善业道是大根大本。尤其世尊极重要的开示,「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是九法界;这个法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就能离九法界苦。再加上持名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圆满成就。十善业道不能不懂,不能不行。
这首偈子里头不能不持戒,持戒念佛。『已於多劫广修行』,前面我们读过,这些菩萨们修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持戒决定具足,就是包含其他的九个波罗蜜,持戒就圆满,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以这个来「供养无边诸佛海」,不只四百亿佛。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闍王子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人家这里「供养无边诸佛海」。我们要努力、要精进,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那就错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云音菩萨赞颂:
【尔时云音净月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这一段是说偈的仪式,意思跟前面一样。菩萨在这个地方赞叹的一共有十一首偈,内容是赞叹佛往昔修学十地的行果,也就是修行十地修因得的果报。十一首颂可以分为两个大段,第一个大段就是第一首颂,它是总说,意思是讲佛的果德大用,由於往昔在因地修行所成就的。第二个大段就是往后的十首偈,从第二首到第十一首,每一首是赞颂一地。第一首:
【神通境界等虚空,十方众生靡不见,如昔修行所成地,摩尼果中咸具说。】
这首偈是总赞。地上菩萨,在经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讲法,这是什么原因?佛法的修证愈往上去,境界愈微细,换句话说,於我们的知见愈趋愈远。不但我们感到困难,六道里面就算是天人,乃至於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都没有法子完全清楚的理解,大概所能够理解的也只是一个彷佛。又何况教下像天台大师所判的「藏通别圆」,贤首大师讲的五教「小始终顿圆」;我们讲登地,是圆教登地还是别教登地?贤首家,它是终教、还是顿教、还是圆教?这里面的差别就很多。地上菩萨真正的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转八识成四智,这是我们在一般大乘教里面常常听到的。《华严》这是圆顿大法,他所讲的比大乘要详细,我们要好好的来学习。
『神通境界等虚空』,一般讲神通是讲六根的能力,到地上菩萨恢复了。眼以色为境界,就是眼见的是以色相为对象,这个时候他的见量、他能够见到的这个量跟虚空法界相等了;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他见不到的。闻性的量也恢复了,闻性的境界是音声,尽虚空、遍法界的音声。虚空法界我们知道,这里头是无量无边的刹土,诸佛刹土。诸佛刹土都有十法界,每一尊佛的教区都有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无量无边众生,他们谈话的声音,乃至於情与无情有心无心所发的音声,风吹树木、风吹草原都有声音,大海的波涛也有声音,地上菩萨没有听不到的,障碍没有了,「境界等虚空」。鼻闻香,无论什么样的气味他都能闻到,尽虚空、遍法界;舌根、身根、意根亦复如是,神通境界等虚空。
『十方众生靡不见』,这是说登地的菩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这个众生不仅包括人,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说九法界众生还是局限於有情众生,众生实际上包括无情,因为众生两个字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就太复杂了,绝对不是单纯的。植物、矿物,乃至於我们虚空当中日月星辰,那是星球、是世界;世界与世界之间,我们今天讲太空,太空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现象,靠近星球我们知道有很多不同的云层,这些现象无一不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称之为众生。所以众生的含义,大是诸佛刹土,小是微尘,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地上菩萨没有见不到的,他为什么能见?到后面经文都会说到。
『如昔修行所成地』,他往昔多生多劫修行成就今天的地位。这就好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拿到了学位,「地」是真正的地位。阿罗汉是学位,辟支佛也是学位,菩萨也是学位。菩萨分很多等级,地前有十信位的菩萨,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这在佛法里面不是真正的地位,是一种相似的地位。真正地位是初地以上,经上称菩萨摩诃萨,加上「摩诃萨」就是代表地上菩萨,他已经登地。像我们最近念的云音净月菩萨摩诃萨,这不是普通菩萨,而且是摩诃萨地位达到圆满,是等觉菩萨;大经里告诉我们,无量劫修成的,不是三个阿僧只劫。『摩尼果中咸具说』,「摩尼果中」就是究竟果位,诸佛如来在究竟果位里面为我们宣说。「具说」是具体圆满为我们说明、为我们介绍,这是总说。下面这十首,一地一地来介绍。我们先看初地:
【清净勤修无量劫,入於初地极欢喜,出生法界广大智普,普见十方无量佛。】
我们念这首偈,心里面自自然然产生无限的羡慕之意,什么时候我们能契入这个境界?古人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富是富裕,圆满的智慧德相;贵是超过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九法界有情众生无与伦比;这个九法界是包括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不但如此,他还远远超过一真法界里面三贤位的菩萨,不可思议。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初地略说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加行多劫」,『清净勤修无量劫』;「诸论皆说地前为一僧只,已为无量」,一个阿僧只劫已经是无量,我们都没法子计算;「更有异说」,还有别的说法。像《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奉持品」里面讲五忍菩萨,讲到伏忍菩萨上中下这三品,下品是初贤,十住菩萨从初住到十住修行经历一个阿僧只劫。往上去,中贤十行位的菩萨从初行到十行要经历两个阿僧只劫,加上前面就三个阿僧只劫。上贤位十回向的菩萨从初回向到十回向要修三个阿僧只劫。
初地菩萨修四个阿僧只劫,二地菩萨五个阿僧只劫,三地菩萨六个阿僧只劫,七地菩萨修十个阿僧只劫,八地菩萨修一千个阿僧只劫,九地修一万个阿僧只劫,十地是百万阿僧只劫。所以地前不是指十住十行,那个不算,地前单单指初地前面的一个位次,那就是十回向。十回向菩萨修三个阿僧只劫是这个讲法的。很多经里面都是讲三个阿僧只劫成佛了,这个说法很多,也有它的道理。因为十住菩萨、十行菩萨他的相不明显,到十回向菩萨这个相就相当明显,所以讲三大阿僧只劫是专门讲十回向菩萨,也就是初地之前这一个阶段的菩萨。这些圣者初入地的时候,就是证得初地,都以为究竟成佛了,他不知道还有上面,以为登地就圆满、就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些说法,清凉大师讲都是佛方便说。为什么?佛要是说出修行成佛要这么长的时间,把人吓到了,谁也不愿意修,时间太长了。说三个阿僧只劫还行,还可以接受。
所以《宝云经》里面讲,实实在在是经历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到我们这部经「华藏品」里面还有细说,再详细的来讲。我们晓得,佛说法有方便说、有真实说。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才真正了解净土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可贵。这个法门是当生圆满成就的法门,说实在话,要不是深入大乘,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可贵,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希有。於是怎么样?把它看轻了。好了,你学别的法门,大乘经里面讲的都是实话,佛并没有否认,佛不否认那就是真的,你要想成就要经历无量劫又无量劫。如果你真正信得过净土法门,持名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弥陀四十八愿里面讲的,释迦牟尼佛也给我们多次介绍的。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地位?七地。照《仁王经》上那个讲法,七地菩萨要修十个阿僧只劫才能证到八地,八地菩萨要修一千个阿僧只劫才能证到九地。诸位想想,能不念佛吗?念佛法门一下就到七地,而且后面的进展非常快速。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明了、真正觉悟,为什么文殊、普贤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实在讲这些事实真相没有人说,说老实话,说了也没人相信。
我们今天学净土学了不少年,这些话头一次听到,善根深厚之人一定感到无比的庆幸,真的就像入於初地极欢喜。我们现在没有入初地,我们现在是知道净土法门,接受了净土法门,比入初地的菩萨还要欢喜,真的是法喜充满。所以念佛念不下去了,念了厌倦了,法喜不能现前,什么原因?你对於事实真相一无所知。这决不是我们学净土赞净土,你要是用这个眼光来看,那你就错了。这是一切大乘经上讲的,我们从读诵、学习大乘经里面我们明白了。古大德常说「百千万劫难遭遇」,一点都不假,你要是把这一生的机会失掉,真可惜!这一生机会如果失掉,你决定又去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知道要搞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未必能遇到净土法门。难怪彭际清居士感叹的说:净宗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遇到了,不能认真修学,祖师大德极力的来劝勉警策,依旧是麻木不仁,你说有什么法子?真的像地藏菩萨所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地藏菩萨也感叹,真的是如此。所以,到这个世间来了,我们自己发现了,自己明白了、觉悟了,先度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如何能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取得往生的条件,这是希有的因缘,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我们没有讲到这个经文,我要这样说法,很多人不容易接受;讲到这一段,经文给我们印证。
往生的条件一定要牢牢记住,「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里面,经文总有四段,上中下三辈,最后一段慈舟法师给我们判定的叫「一心三辈」,那是修学其他法门的,也得一心,发愿求生。四个段落当中,前面三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菩提心?经论上讲得很多,我们也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学习。这么多年来,我为了方便初学,用另一个方法来讲菩提心。菩提心有体有用,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为我们说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个心是菩提心的体。什么叫诚?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己以为「我很诚恳,我已经诚恳到极处」,他说这个话确实不是欺骗人,是他误会、他误解了。这种误解事情在佛门里头太多太多了。十回向的菩萨刚刚入初地,他都误解,以为他已经究竟成佛,何况我们?他不知道上面还有二地、三地到十地,还有等觉,他不知道,他以为证得初地就是究竟成佛。我们的智慧道行怎么能跟他相比?
所以今天我们把菩提心误会了,以为我们真有了,这是平常事,说老实话是正常事。菩提心果然发出来了,你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地位。《仁王经》里面伏忍位下品地位,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换句话说,六道凡夫所犯的过失,你决定没有了。哪些过失?你用六波罗蜜来检讨一下,就清楚、就明白了。悭贪是过失,恶业、瞋恚、懈怠、散乱、愚痴,过失多了!佛讲这六种,六波罗蜜是对治这六种过失的;无量波罗蜜门是对治无量无边烦恼习气的。菩提心一发,这些粗重的烦恼习气完全没有了。我把菩提心的心体用两个字来说,「真诚」,真诚心就是菩提心的本体;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这不好懂,我说了六个字:「清净、平等、正觉」;回向发愿心我说了两个字,「慈悲」,慈悲心。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种心,合起来就是大菩提心。我们的心是不是这个心?也就是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与这五条相应不相应?果然念念都与这五条相应,我们真的是发菩提心了。发菩提心之后,「一向专念」。
现在问题在哪里?一向专念的人很多,确实一天有念十万声佛号的,念三万、五万我见得很多。他能不能往生?很难讲,要问他有没有净业三福的基础,有没有真正跟菩提心相应?净业三福十一句,我们要认真做到。三福里面有发菩提心,在第三条头一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慈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问题是我们要把它真正落实,要把它真正的做到。这个样子念佛,我们的条件、我们的标准,「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了,我们取西方净土才真正有把握。在修行证果时间上来讲,超过一切菩萨果位,他们要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法门一生就成就了。
那你要问,这个法门是什么人提倡的?我老实告诉你,普贤菩萨提倡的,文殊菩萨同意的。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就跟进,以身作则,劝导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发愿求生净土。这个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看到这个气象、看到这样的事情,能不动心吗?能不觉悟吗?要真正修行!我把净业三福落实在三部经里头,这三部经要多多的读,把里头最重要的教训赶紧落实。三福第一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第二福落实在《沙弥律仪》,第三福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换句话说,这三部经就是所有大乘法门修行的基础,你要没有这三部经,你修学大乘,包括念佛求生净土,你没有基础。
也许有人要问,这说起来实在不是容易事情。对的,确实不是容易事情,你以为成佛那么容易、那么简单!佛讲这个法门叫易行道,其他法门叫难行道,两者比较一下,你就晓得佛讲的话是真的,确实是易行道,一生能成就;你修其他的法门无量劫,「清净勤修无量劫」。我们在这一会里面讲真实话,不是给你讲方便话。「三大阿僧只劫」是方便话,方便话不是妄语,地前十回向菩萨修行确实是三大阿僧只劫登地。真实,是这么个说法。
我读这首偈,感慨万千!也许有人问,确实我们看到有些老阿公老太婆,他们念佛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好像他没有《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些基础,他怎么能往生?意思就是说他不懂发菩提心,他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实念佛。而且念的时间不长,三年五载他就预知时至,不生病,站著往生、坐著往生。我在讲席里面常常举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早年,大概总是在三十多年前,台南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婆,大概念佛都是三年,站著往生,预知时至。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世间的一等老实人,她虽然没有学,往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她统统具足,万缘放下,一尘不染,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她没有一个妄念,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具足;《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这个说法不是我在这里胡说八道,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只缘西方极乐世界,只想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圆满的大菩提心」。你想想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不是统统具足?果然具足!
云音菩萨偈颂第二首:
【清净勤修无量劫,入於初地极欢喜,出生法界广大智,普见十方无量佛。】
这一首颂我们虽然说了很多,意思没有尽,还要做一个补充。我们从这个地方真正明了修行证果有易方便,古德讲的净土念佛法门是易方便,确确实实是门余大道,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一条修行证果的捷径。让我们在一生当中,正是古德常说的「不历僧只证法身」,无量阿僧只劫不需要经历,我们在一生当中就能证得法身。但是经论里面所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做到。然后你确实有把握往生,你才真正得法喜充满,你才会做出真正念佛人的好榜样。这个好榜样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你想想看,西方世界这样的菩萨,七地以上的菩萨,六和敬还说什么?不必说了,圆圆满满的做到了。所以你要是有把握往生,你处事待人接物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你对待一切众生,甚至於冤家债主,你对他都非常欢喜、非常爱护、非常照顾,就像诸佛菩萨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一样。
第三句『出生法界广大智』,真的,初地菩萨的「广大智」,我们虽然是念佛人,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有相似的。「出生广大智」,清凉大师说,菩萨「生如来家,见法实性」,见法实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得妙观察、平等性智故」,这个时候真正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真的转了,初地菩萨才真的转了。由此可知,三贤位的菩萨虽然讲转识成智,是相似位,我们用天台大师的六即位来说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今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在什么地位?在观行位,也就是说我们很认真努力在学习的这个地位,「观行」是学习,就能够降伏烦恼习气。我每天念佛,我每天诵经,每天拜佛,每天断恶修善,为什么?为法界一切众生,包括我的冤亲债主,我不为自己,这叫观行位。心量自然就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地上菩萨;我们在前面第一首偈里读到的「神通境界等虚空」,神通就是六根,六根的境界跟虚空法界一样,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是真的得到了。三贤位的菩萨是相似的得到。
我们今天没有得到,没有得到就要学习,观行位。不能不学,要认真努力来学习。而且我们修学的成绩得要天天有进步、年年有进步,保持著不退转。怎么能保持得住?要读诵大乘你才能保持得住,你要不读诵大乘你就保不住,你就会被烦恼习气所转。大乘经典不必太多,专修净土的这几种,如果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读诵这些大乘,你就依靠「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依十条,这个好办,「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你就依这十条。这十条,三辈往生里头有,往生正因里头有。由此可知,一部《无量寿经》就够了,净业三福都在里头。我一生就依这一部经,每天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净业三福统统具足了,菩提心也具足了,念佛肯定往生。
这个时候,你虽然没有妙观察智,看到你,有一点像,为什么?你把世缘看淡了,你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了,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我在这个世间是做客的,是来观光、旅游的,我何必认真?过几天我就走了,我到极乐世界去了。自然看淡了,看淡了你什么都放下了。别人毁谤我,不计较,放下了,侮辱我、陷害我,统统放下了;恭维我、赞叹我,我也不会生欢喜心,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好,不再计较、不再执著,你们大家说怎么好就怎么好,我没有意见了。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什么都好,你们大家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好,有一点点像平等性智,有一点点像妙观察智。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由破分别我执」。你要晓得,我执有两种,一种叫分别我执,一种叫俱生我执。你破了一部分,分别我执这个「我」的执著,你放下了;换句话说,不再分别执著这个身是我,第七末那跟四大烦恼常相随的脱节了。末那识,哪四种烦恼常相随?时时刻刻结合在一起,真的一刹那都不会中断。第一个我见,见就是见解、就是分别执著,你分别执著有个我,实在讲是末那识的一分,你把这个执著是我,我见。《金刚经》前半部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半部破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哪些人破我相?三贤位菩萨破我相了,十住、十行、十回向。什么人破我见?初地以上,登了地,我见破了。所以三贤位破四相是相似位,登了地破四相四见是分证位,境界不一样了。我见破了放下了,我爱也放下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有我爱的;我痴放下了,不再有我痴。我痴放下了,智慧就现前,自性般若智慧就往外透了;我慢没有了。这是四大烦恼,我见、我爱、我痴、我慢。
我们念佛人在现前虽然没有这个功夫,要知道如何破我执;你只要把这四大烦恼放下了,可以说你是观行位中的破我执,你在做了。我见没有了,你对於一切众生你能生平等心,我们常讲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所以我常讲,修行功夫从哪里看?看你处事待人接物,什么样的人你都能跟他处得好,你修行算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观行位。这个人不能相处,那个人跟他处不好,你完全是凡夫,一点功夫都没有。为什么?一分一毫你都不肯放下,这个对於往生产生严重障碍。心里想往生,实际上你去不了。所以我常常教人为什么那么样强调「六和敬」?六和敬是你功夫刚刚得力,你所表现的决定是六和敬的境界。见和同解,他跟我解不同,我跟他解同;换句话说,我不再攀缘、不再执著,我可以随缘。那有什么不好相处?很好相处了。我不再执著我的成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觉得怎样怎样」没有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总沾一点边了。你们大家说什么都好,只要不出大毛病,只要不出大纰漏都好。实在有严重不善的后果,我会给你提示一下;如果不是很严重的不善的后果,都不必说了。
像往生这个事大,哪些严重的障碍我不能不说说,我要不说我对不起你们。说出来之后,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接受?那是你的事情,我的本分做到了。你能信、能解、能行,恭喜你,我们同愿往西方;你要是不信、不解、不能依教奉行,慢慢来,反正西方的因已经种下去了,来生后世你总会去的,到时候我们还会相聚在一堂,不过往生西方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别不一样。诸位真正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一切众生平等。
我爱放下了,这个很重要,这是贪烦恼。我痴放下了,心地明了,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我慢放下了,慢是瞋恚的一分。贪瞋痴,虽然俱生的习气有,分别的这个烦恼放下了。分别放下就是我们常讲的伏烦恼,烦恼虽然没有断,确实控制住、不起现行,这样念佛往生没有障碍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特别是在人事环境当中。我们面对著善缘顺境,绝对不起贪恋之心。住在这个世间就像住旅馆一样,明天我就离开了,这里有什么好留恋的?恶缘逆境亦复如是,没有一丝毫瞋恚心。这里不好,我还是跟大家处得很好,我明天就离开了嘛!何必跟人结恶缘?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乃至於对一切动物、一切植物、山河大地,我们只有一个真诚清净平等的感恩之心。我到这里来旅游,虽然时日不长,他们对我的照顾、对我的供养,我不能不感激。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四大烦恼常相随」不能不放下它,这个事情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因为你还没有能放下,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无量劫的习气种子,这时候还没有能转得过来。开始也是从观行到相似、到分证,阿赖耶没有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就不可能转成成所作智。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到如来果地转八识成四智才到究竟圆满,所以「出生法界广大智」。这个时候初地菩萨他们已经在因地上转了,把第六第七转成智;这两种智慧转过来,他就『普见十方无量佛』。前面总说,「神通境界等虚空,十方众生靡不见」,他为什么能见?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上转,他已经转;五八果上转,他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因上现在已经转过来了,慢慢的果就会自自然然跟著转了。所以他不是同时一下就转过来,因转过来之后,果慢慢的成熟,这个道理我们能想得通,不是很难懂。「普见十方无量佛」跟第一首偈「神通境界等虚空」相应,跟「十方众生靡不见」相应,你看这个果德多么殊胜!确实是我们希求的。
可是诸位同修要知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菩萨,他们确确实实烦恼没有断,八识没有转,但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地上菩萨相等。这是什么原因?不思议法,真的是难信之法。菩萨修行无量劫到这个程度,你怎么这么便宜?你怎么一生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夏莲居老居士偈子里,「难信难信真难信」,它是实话。不是说我们人难信,菩萨难信,声闻缘觉难信,怎么可能有这种法门?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这都是真的。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能了解,要不发心认真学习,那就是李老师的话:「非愚即狂」。他要不是愚痴人,那就是狂妄之士,他不修这个法门;换句话说,正常人他一定接受,一定认真努力修学,他在这一生当中会成就。现在请看二地:
【一切法中离垢地,等众生数持净戒,已於多劫广修行,供养无边诸佛海。】
十地菩萨跟前面一样,他们所修学的跟诸位说还是十波罗蜜。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每一首偈都有四个意思,一句是一个意思。第一句举法标名,他所修学的这个法门说出来了,『一切法中离垢地』,这是二地菩萨;「垢」是烦恼的代名词,二地菩萨修持戒波罗蜜。『等众生数持净戒』,这个「净戒」不是五戒、十戒,我们今天看到五戒、十戒都觉得太多,都觉得受不了。比丘戒二百五十条,都感觉得很困难。到二地菩萨他们所持的戒,这个戒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规矩、守规矩。佛家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是凡夫地所修的。这是圣人,是菩萨摩诃萨;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刹土里面所有一切众生,菩萨跟他们相处,决定不犯过失,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我们修行说是功夫不错了,他心里头还有妄念,比起一般人这个妄念微细,跟菩萨比这个妄念非常粗,非常严重。我们比要往上比,不能往下比。往下比自己好像就觉得很满足、很不错了;往上面一看,自己差很远,才能提得起警觉心,才能够奋发向上,自己知道自己不足。
我们修净宗的要不要学习?要,为什么?增高品位,这是对自己来说的,这是自利。利他更重要。我们表现种种守法的形象,那是我们『供养无边诸佛海』,我们能不干吗?我们拿什么来供养诸佛如来?拿什么供养阿弥陀佛?拿什么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拿什么供养九法界一切众生?没有别的,只有守规矩、守法,做一个好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佛教的代表,就是佛教导这一个学生的代表。我们像不像?像,那是佛的好学生、好弟子;不像,是佛门的罪人。最低的标准是三福六和,如果这个标准没有,正法就不能住世。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法?没有别的,为佛法、为众生,我们帮助正法久住世间。我们要不认真修三福六和,我们就是希望这个正法不要住在世间,我们在破坏正法,在毁灭正法。诸位想想,破坏、毁灭正法,你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夏莲居老居士不知道说了多少遍,这个事情要「真干」!不是敷衍的,不是装假的。你要不是真干,你错了,敷衍塞责,搞假的不搞真的,我们一般人常讲的阳奉阴违。果报在哪里?我们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报在三途,三途当中的地狱,不是饿鬼、畜生。为什么?因为你对不起佛教,对不起诸佛如来,对不起一切众生,问题在此地。
净宗学会成立,我们订了五个修行的科目,简单明了,希望净宗的同修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它相应。我们做佛的好弟子,这个「好」说实在话不是十分的好,能做到三分四分就不得了,至少我们不是在灭佛法,不是在毁弃佛法。世间人看不见我们,九法界的神灵他们看得见,我们起心动念,他们知道。你看看地上菩萨,只要登了地,他们六根的能量就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一举一动,他看得清楚,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他那个神通、他心通,遍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所以我们能瞒过谁?要说瞒人,那真是自欺欺人。我们做不好,什么原因?愚痴。经没看懂、没听懂,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做不到。应当做个,我这个水平很低,三成四成。实在讲一成都做不到,几个人能做到一成?
说老实话,做到一成不能往生,要往生至少要做到二成;换句话说,百分之八十我做不到,我能做到百分之二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观经》上佛讲得很清楚,下下品往生是什么人?都是造作五逆十恶之人。我们是不是造作五逆十恶?是!「我没有杀父母,我没有杀阿罗汉,我也没有破佛身血」,没错,这些罪名好像你都没有,你破坏了佛教形象,你知不知道?这个事情严重了。破坏佛教形象,等於破和合僧,五逆里头犯一条就是阿鼻地狱罪。所以我这个形象不好,出去让人家议论,让人家批评,我就对不起佛,就对不起九法界众生。无论在哪个地方,我们起心动念还是想搞特权,不守规矩。「不守规矩,这才是值得荣耀的事情!」以为这是荣耀,不知道这种心态、行为造阿鼻地狱的业因。规规矩矩的那种人,在你心目当中那是愚人,瞧不起他。是的,瞧不起的这个人,往往这个人往生了。你们想想看,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谁瞧得起他?修无师,谁瞧得起他?真干!你瞧不起他,他瞧得起你;你不尊重他,他尊重你;你往三途,他到极乐世界。
我们老实讲,学佛那个「痴」很难断。我们这个痴是非常非常严重,怎么说都不开悟、都不回头,我们在旁边看到很难过,但是无可奈何!我最近这些年讲经,讲得很详细,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觉悟的人有,少数,太少太少了;不能够理解的,多数,不知道回头、不懂得规矩,这是真的。佛在《无量寿经》,对我们这些发心弘法利生的人有几句安慰的话。苦口婆心教诲,别人不领情,并不感激你,他也不懂,他也不会照做;佛说,这些人「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听佛这几句话,心平下来了。知道这些可怜的众生,他是真可怜、真愚痴,他先人没有教他,所以他种种的过失,不要去怪他。他确实是要堕落,那没有法子,诸佛菩萨都救不了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我们能尽到的、尽心尽力做的,可以说都已经做了,问心无愧了,我们对得起这些人。
更重要的是自己,自己一定要读诵大乘。《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古来祖师大德们公认的,这是一乘教。一乘大法,古大德只说了三种,《华严》、《法华》、《梵网》,超过一般的大乘。世尊在《法华经》上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会权归实,《华严》、《法华》、《梵网》,是一乘大法。有能力、有时间、有这个缘分,深入这个,好!为什么?对於自己境界决定提升,对於自己断烦恼生智慧肯定增长。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净业三福是基础,十善业道是大根大本。尤其世尊极重要的开示,「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是九法界;这个法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就能离九法界苦。再加上持名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圆满成就。十善业道不能不懂,不能不行。
这首偈子里头不能不持戒,持戒念佛。『已於多劫广修行』,前面我们读过,这些菩萨们修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持戒决定具足,就是包含其他的九个波罗蜜,持戒就圆满,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以这个来「供养无边诸佛海」,不只四百亿佛。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闍王子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人家这里「供养无边诸佛海」。我们要努力、要精进,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那就错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