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无上菩提心 (共一集) 2006/3/1 澳洲净宗学院(节录自大乘无量寿经02-034-0186集) 档名:29-026-0001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三辈往生第二十四」,上辈往生章。
《大经解》引用《安乐集》里面一段话,「《安乐集》依《净土论》指出,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先须远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这段非常重要。从这段文字我们认真反省,他说的这三种我们有没有?如果有一条,菩提心发不出来你就晓得原因在哪里。这三条就是障碍菩提心,你不把它去掉你怎么能发得出来?
这三条,「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里面就说得很清楚,我心贪著自身;於一切法当中起心动念,用现在的话说,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不能够舍弃,菩提心就发不出来,它就障碍菩提心。念念贪著自身,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把自私自利摆在第一位,先要考虑於我有没有好处,於我有没有利益。所以祖师大德在此地教我们,这个要远离、要放下。起心动念能为别人著想,这就是大菩提心。为自己著想,错了,为我的道场著想也错了,乃至於为我的国家著想都错了。现在最低限度,起心动念要为整个世界著想,要为整个地球著想。
现在由於资讯发达,交通方便,环绕地球一周两天就做到了。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现在快速的飞机已经研究成功,大型的客机将来环绕地球一周一天就做到了;从美国飞到中国,听说四个小时,上午过去,下午可以回家。地球真的变成一个村,地球上所有的居民与我们是邻居,息息相关,不是古时候那个时代交通不方便,没有资讯,人民生活所谓老死不相往来,原因是交通不便。古时候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贵客!千里,从前是走路要走十几天,半个月才能走到;现在千里,飞机不要一个小时,这就是古今处境不相同。
从前可以起心动念考虑我们这个城市、我们这个地区、我们这个国家,今天不行了,今天要考虑到全世界,整个地球,这算不算大?不算大,在大乘教里面,这是人天法。心量大的,他所思考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这是菩萨,我们真的比不上他。谚语所谓「量大福大」,佛菩萨的福比我们大,为什么?他起心动念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到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不错了!所以我心贪著自身,这是迷惑的根本。
六道众生哪个不贪著自身?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我心贪著自身变现出来的,六道不是真的!这个念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所以祖师在此地教导我们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中国古圣先贤在《礼记》里头教给我们,「曲礼」,《礼记》的第一篇,「安安而能迁」,就是这个意思。两个「安」,就是你身安心也安,身心都安稳。这是说你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可是众生有苦难,需要你帮助,这时候你应该舍弃幸福安乐的生活,去为苦难众生服务。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一句。
人真肯这样干是智慧,不肯这样干是贪欲。贪欲很重,他怎么肯舍弃自己的幸福快乐去跟人家受苦难去?不可能,为什么有智慧的人能做到?有智慧的人知道自他不二,整个宇宙是一体,智慧开了他就明了、他就见到。所以大乘教里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是什么?一法身就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那要不要照顾?当然要照顾,众生有难就是自己有难,众生快乐才是自己快乐。自己快乐众生不快乐,有智慧的人、有慈悲心的人决定不能忍受,不需要人来请,自动就去了。这就是教里面所讲的,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有苦难,佛菩萨自然而然就到那里去应身去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跟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
我们要明了佛法的纲领,佛法总的原则,佛没有定法。今天早晨有同学传话给我,北京那边同学拍电视剧,佛教里面的故事,问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服装、用什么样的颜色?我就教他原则,佛没有一定的形相,没有一定的仪式,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佛说法依据什么?依据现前众生的需要。所以佛在经上把法比作药,众生是有病的人,你看他害什么病你就给他什么药,药到病除,这个教化的效果就圆满了,哪有定法?你一定要了解现前社会大众他们欢喜什么,在他们喜爱、欢喜里面,你要有能力辨别邪正,避免邪法,弘扬正法,正法是他喜爱的,他就很乐意接受,要懂这个道理。佛的衣著要端庄、要大方,人人看了能够喜爱,没有定法。所以大家可以研究,可以参考,多徵求大众的意见,综合大众的看法再做出决定,就避免过失。
现在整个社会动乱,我们要做出安定,这就是对治。世间人都自私自利,贪著自身的利益,那我们怎么做?我们要反其道做出无私无我,一切心行都是纯粹为利益众生。事情做好了、做圆满了,功成身退,名闻利养丝毫不沾,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叫人去反省,叫人觉悟。讲没有用,讲的话好听,你能做到吗?我做不到,你也做不到。我们必须要做出来给人看,这是有智慧,这是觉悟的人他才会干这个事情。这种事情在现在社会人叫做傻事,有智慧的人,傻人!傻人干傻事,傻人有傻福;他们不傻,说我们很傻。我们甘愿做傻人,他不知道傻人快乐。
方东美先生所讲「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要不是高人,怎么懂得最高的享受?契入佛法之后,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心是定的,六根接触这种花花世界,依然「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就入了金刚般若的境界,你所依的当然是智慧门。不求自乐,这个乐是贪欲、爱欲。世间人说的牺牲奉献,大公无私,这里头有真乐,绝对不是世间自私自利的乐能够相比,不能比。真正的乐是佛菩萨有。凡夫享受这个乐,五欲六尘之乐,你如果智慧开了,细心一观察,他得这点小乐,付出多少的代价?没有法子计算,得不偿失。觉悟的人,我们今天讲做出一切牺牲奉献,小事一桩,他所得的那个乐,一般人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真乐!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不是苦差事,苦差事谁去做!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教化一切苦难众生,大乐之事。你才晓得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大乐!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这是我们凡夫的大毛病,就是有无安众生心。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只想到自己的安乐,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诸位如果要懂得这个意思,人要知道众生的安乐,你还能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吗?自然就不会做了。念念都要为众生安全、幸福、快乐去著想,我要怎样去帮助他。众生得到安乐,我们就法喜充满,不需要众生回报。如果有众生回报的意念,还是轮回心,为什么?前面讲的自私自利还是没放下,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哪有回报的念头!
佛教导我们,把我们每天所修积的功德都舍掉、都放下,布施给一切众生;佛家的术语叫「回向」,回向就是这个意思。不居功,我有功德、我有福报,不要自己享,施舍给一切众生,让大家去享,这就对了。人头一个要学无我、无私,这是第一个要学的,可是世间人他害怕,我统统都舍掉了,我的生活怎么办?真发生过这个事情。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堂里常常教人布施、持戒、忍辱,教这些,大陆上同修他真这样做了,家也不要了,工作也辞掉不要了,统统都放下了,不到一个月写信给我:法师,现在我一无所有,我的生活吃饭都成了问题,现在怎么办?这就是天天在听没有听懂,把意思错会了。
像前面我们一开端,开头「舍家弃欲」,你真的把它舍弃,你以为你成就了,你没成就,为什么?没有舍。舍不是叫你舍事,是叫你舍那个念头!你念头没有舍,你心上没有放下,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释迦牟尼佛果然是在事上放下,他又何必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那么辛苦?放下!干那个干嘛?可见得他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统统舍掉了,积极的为众生服务。为众生服务的项目众多,无量的项目里面最重要的项目,怎么样教众生觉悟,所以他选择的是教学,一生从事於教育工作,这个教育是现在所讲的社会教育。
要用现代人的观念给释迦牟尼佛定位,释迦牟尼佛他一生所作所为,在这个社会上他是个什么地位?现在人来说,他是一位社会教育家,这大家都肯定。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精进不懈,他没有放假的日期。在经典上我们看到,每天教学是二时,二时讲经。印度的二时就是我们现在的八个小时。印度人把一昼夜分为六时,白天三时,晚上三时,所以它的一时是现在的四小时。每天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世界上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老师,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过,这种敬业的精神、积极的精神到哪里去找。佛教我们精进,他真做到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做出究竟圆满的奉献,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
众生觉悟了,心就安了。迷的时候不安,身心不安,每天提心吊胆,患得患失,不知道事实真相,生活在忧虑疑惑之中,他怎么不苦?他身心怎么能安稳?尤其是生活在现前这个动乱的社会,如果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安了。像禅宗二祖慧可见达摩祖师,祖师问他:你有什么事情到这里来?他说:我心不安,请大师给我安心。达摩祖师就跟他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是教学,这句话提示他,让他回光返照心在哪里。毕竟他是一个修行人,在将悟未悟这个关头上,达摩祖师这一点,他回光返照,说我「觅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拿心,我回头想想,心在哪里?找不到。《楞严经》上,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释迦牟尼佛对阿难七次徵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在这一句话当中他就悟过来,省悟过来了。
所以,要想安众生心,一定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首先你自己要破迷开悟,你自己不能破迷开悟,你怎么能帮助别人破迷开悟?你自己没有得到法喜,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无安众生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照顾别人的念头,或者是对於社会大众漠不关心,就这句话。无安众生心,这是凡夫,这不是菩萨。菩萨念念不舍众生,我们学佛就学这个。今年四月中国举行一个「佛教世界论坛」,主题就是说这桩事情,「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主题。这个主题正好就是我们这段经文,《净土论》里头的一段经文。
所以首先我们自己心要安,你要想心安你一定要觉悟,你不觉你不会安,觉悟之后你为什么会安?你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就安了。你还会受外境影响,《金刚经》上说的,外你还取相,内你会动心,你怎么能安?外有分别,内有执著,你心就不会安;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心就安了。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说得好,他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这个话说得重要。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环境没有好坏,人事没有善恶,好坏、善恶都是你自己的反应。你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你要用清净心去反应,心就安了,心就清净了;你要用贪瞋痴慢、用是非人我来反应,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不善。所以说境缘没有好丑,好丑确实生於自己的心,念头。
我用善念还是用恶念?日常生活当中我用善行还是用恶行?修行就是修这个,就在这个地方见功夫。《弟子规》上有,「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外头人有没有善恶?没有,善恶是你自己起心动念,你自己不起心不动念,外面境界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对立,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真正修行人看到别人善,立刻就知道要向他学习;看到别人不善,绝对不会去宣扬,一定是自己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所以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是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教我学善,恶人教我反省、教我改过,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他心目当中是平等的,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对待,平等的奉事,这个人善学,这个人将来能成就,他能开悟,他能证果,会学!《坛经》上能大师教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跟别人常说,他是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都是教导我们怎样修学。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连这点都不懂,那叫白学了!
有人在我面前告诉我,某人某人毁谤你、侮辱你。我一定制止他,决定不让他说下去,为什么?说人过即是过,他在我面前造业!你说多可怜。你在我面前说这个话用意在哪里?是不是十恶业里面的两舌、恶口?你在造这个业,你用意是不是挑起我们双方的对立、冲突?今天我们要化解冲突,要促进安定和平,你还在制造冲突,你不是善人。你在制造对立、制造冲突,这个罪很重!凡是存这个心,干这个事情,(我今天来,看到我们的念佛堂上面把地狱变相图挂上去了),果报是拔舌地狱,你怎么去干这种事情?
纵然听到了,纵然见到了,不但口不能说,心里头都不能有,你才是个善人。你要真正做好事,希望人都能和睦相处,不要制造对立,不要制造矛盾;凡是制造这个东西的,统统是三途的业因,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情?我是无所谓,你怎么跟我说,我决不会恨那个人,我听了笑笑,我感谢,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为什么感谢他?他如果真的是毁谤造谣生事,他消我的业障。我这一生没有做坏事,过去生生世世一定做了不少,业障怎么消掉?无根的谣言消业障消得最多,那我为什么不接受?欢喜接受,而且对他生感恩的心,我每天做功课一定回向给他,为什么?因为他对我的毁谤,他造了业,但是我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帮助我提升,这要懂得。帮助我提升,他对我就有恩,我知恩报恩会减轻他的罪业,纵然堕地狱,他堕地狱受苦少,堕地狱时间短。如果我有怨恨心、有报复心,那个事情就麻烦,那个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错了。
所以在这些地方,忍辱波罗蜜一定要学忍辱仙人,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的心就平了。他为什么会毁谤、会造谣生事,那是误会,误会不应该放在心上,如果常常跟我接触他就了解,他就不会做这些错事。人与人要直接的往来,要直接的沟通,才能把所有一切的误会化解,这个样子自己心安,众生心也安。我们今天做的是化解冲突、是恢复安定和平,这个功德大!不能制造纠纷,不可以制造对立。你在我面前说没有关系,我有这么多年的功夫,不生效果。但是我要告诉你,一句善言,一句恶言,影响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你真正懂得因果你就会收敛。你还敢做,是你不但圣贤所讲的教诲你不懂,理论你不懂,连因果你也不相信,你才敢造这种重罪。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这个也非常重要。你做好事,人家误会你;你供养他,他不供养你;你对他好,他对你恶;你对他恭敬,他对你轻视,这怎么办?统统都要能承受。我对他恭敬应该的,他对我不恭敬也是应该的,为什么?我们两个人认知不同,我肯定他本性本善,我肯定他有佛性,我怎么能不尊敬他?他不懂这个道理,他看我是个恶人不是个善人,为什么?他一生当中没有见到善人,所以对每个人他都怀疑,不相信你是善人,你说你是善人,拿证据来,你拿不出证据他不会相信你。所以要忍受,欺负我要忍受,骗我要忍受,坑我、害我都要忍受,忍受几年之后,那个人就会觉悟:这个人我过去冤枉他,他从来没有怨恨过,他是好人。要时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一生都不改变,到他临命终时他会告诉人,某某人是好人,他会觉悟,没有不会觉悟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不能因为这个事情而退心,所以祖师教我们远离恭敬,就是人家不恭敬,我们知道是应该的,人家不供养也是应该的;如果是求别人你恭敬我,我就对你好,你供养我,我对你好,你不恭敬、不供养,我就把你踢到一边,这个错误了,这个菩提心怎么发得起来?菩提心,我恭敬你,不希求你恭敬我;我供养你,我不求你回报,菩提心才发得起来。所以这三桩远离,远离我心贪著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这三种必须远离。也就是我们在讲经讲席当中常常讲的,我们要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对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决定要放弃。真正把这三桩做到了,菩提心的障碍没有了;不但别人不恭敬、不供养我,我会恭敬供养他。他就是害我,想尽方法伤害我,我对他还是恭敬供养,决定没有差等,他有困难的时候我会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叫发菩提心。不是相对的;只有付出,而不求回报,那就对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接著再看注解下面还是引用《安乐集》里面的一段话,「《安乐集》续云: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这个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不能把障碍菩提门这三法舍弃掉,你就没有办法发菩提心。这三法,第一个要放下我心贪著自身,第二要放下无安众生心。无安众生心就是对一切众生漠不关心,这个不可以。时时刻刻关心众生的苦难,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力量达不到的时候要有心、要有愿,心愿不能没有,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能够尽多少能力,善巧方便;实在没有这些缘分,应当天天将自己所修积的功德真诚的回向,祝福大众。第三个决定要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我们对别人要恭敬供养。普贤行愿,你看第一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要做,但是不能求别人对我恭敬、对我供养,这个念头是决定错误。沙弥戒里面「不捉持生像」,生像就是金钱,现在讲的金钱。为什么要立这条戒?舍贪。恭敬供养,恭敬增长傲慢,供养增长贪欲,不是好事情。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在这里建一个道场,道场是常住,所有一切供养统统归於常住。诸位给我的供养我看都不看,全部交给常住;常住不但接受这个供养在此地办道,而且还要周济全世界苦难众生。我们所做的偏重在教育,因为一般这些生活上的苦难,慈济功德会做得很多,有人去做了,所以我们这一点点供养多余下来,我们帮助教育,在这上面我们交得多。最近有同学跟我联系,伦敦大学,去年我去访问过,他们希望设立一个大乘佛学课程,但是学校没有经费,希望我在学校里设立一个基金会,用这个基金会来帮助他们聘请老师,这是好事情。老师的条件要符合大学标准,就是要有博士学位,当然这个博士学位能有大乘博士学位这是最好的。
所以我读到印光大师的开示,上次跟诸位在一起学习两个小时,我有很深的感慨,佛教要能恢复到隋唐盛世,没有教育不行。从前出家人都是要经过考试,不是随便都能出家,而且考试最后那一关是皇帝的面试,最后一关。为什么?度牒,就是文凭,考试及格的文凭,是皇帝发的。皇帝要看看你这个人够不够资格做我的老师,因为出家人是天人师,他要同意你确实可以做我的老师,代替我教化百姓,他这文凭才给你。所以那个时候出家人的素质很高,帝王恭敬。帝王恭敬供养,下面这些文武百官谁敢怠慢。
考试制度是清朝顺治皇帝废止的。传说顺治出了家,大概他是为他自己著想,因为他出家没有度牒那不行,那是犯法,所以他把度牒废弃了,他可以出家。在当时是有利,可是两百年之后,佛法出家人的素质一落千丈,流弊太大。所以印祖在《文钞》多次对这个事情严厉的批评。这个事情怎么挽救法?这个方法我也想了很久,大概总在三、四十年前我就想出一个方法,希望国家办一所宗教大学。国立宗教大学,每个宗教设一个院,佛教有佛学院,基督教有基督学院,回教有伊斯兰学院,每个宗教设一个学院,这样将来宗教可以大团结,所有宗教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就是院系不同。佛学院里面,佛教在中国有十个宗派,就是十个学系,华严学系、天台学系、净土学系、禅学系。不是宗教大学毕业的,没有这个文凭他就不能取得传教师的资格。传教师的资格相当於大学教授,这个素质就提升了。
想是想了几十年,到现在还不能落实,在我想,佛法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事成,想久了也许缘就成熟。现在看看这个缘是有点成熟的迹象,所以我要向关系比较好的印尼政府、马来西亚政府,这关系比较好的,国家领导人我们都见过面,我向他提建议,希望他们先办国家的宗教大学。招生不限於自己的国家,对全世界招生,要认真的来互相学习。他们如果要做,我们会全心全力赞助,这比一般大学里面开大学课程殊胜太多。
在澳洲我们曾经赞助(现在还一直在赞助)雪梨大学,开的是佛教的课程。也是学校没有经费,我们每年送它一笔经费,让它聘请老师。这个已经做了几年,现在年年都还在延续。所以我们在教育方面做了不少的事情,都是对大学做宗教世界和平的这些课程。像昆士兰大学它有和平学院,我们也全心赞助它;格里菲斯大学有多元文化中心,团结宗教的,所有宗教都可以在这个中心活动,化解宗教与宗教之间的误会,好事情!
恭敬,学其他宗教里所说的「荣耀归上帝,荣耀归主」,我们也应该是「所有一切恭敬归佛陀、归祖师大德」,这个用心就好。所有一切供养给常住,自己不必有。一切归常住,我们的心就清净了,这里讲障碍菩提心的三个因素,我们就消除了,菩提心才能现前。除掉之后,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支配的念头没有、对立的念头也没有,你说这个心多清净、多自在。你才有法喜充满,你才会得常生欢喜心,你才欢喜得来,要不然你没有办法欢喜,总要知道放下。
我这个方法给诸位说,章嘉大师教我的。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我学佛,第一次见出家人就是见章嘉大师,以前跟出家人没有往来的,头一个是见他。我向他请教,他教给我「看得破,放得下」。我问他,我说我知道佛法的殊胜,这是方东美先生教我的,知道这个殊胜,有什么方法让我能够赶快契入?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沉默了有半个小时,他眼睛看著我,一句话不说,半个小时之后几乎我们都在定中。这种教学法很特殊,真的让你一念不生,这个时候把话告诉你,你一生不会忘记,你会信受奉行。
一个问题提出来,看我半个小时,我也看他半个小时,我在等,等他的教诲。等了半个小时才说了一个字「有」,我听了这个「有」耳朵都竖起来,专心听。他老人家说话很慢,说了个「有」字大概停了几分钟,不长,二、三分钟,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个教学我们就晓得人家真的是有学问,真的是有道德,他不用佛学的术语,他用我们一般的言语,我懂,用佛学的术语我不懂。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止观,就是禅。看得破是观,放得下是止,禅的意思是静虑。禅那是梵语,从印度梵文翻过来的,意思是静虑。放得下是静,看得破是虑。所以他不用佛学的术语,他用我们普通的言语,我一听就懂,如果用禅那、用止观,那我就搞不清楚,会把我搞得迷迷糊糊。这就是真正有学问的地方,他有善巧方便。
我听了之后,我说这个我能懂得,从哪里下手?这是我要问的,从哪下手看破放下?大概停了三、四分钟,告诉我「布施」。我们在一起坐了两个小时,没有说几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一生受用不尽。我辞别他老人家的时候,他很慈悲,送我到门口(就是台北青田街八号)。从那时以后,我就每个星期都去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跟他三年,佛学的基础都是他老人家奠定的。送我到门口,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听话,真照做,学布施,以前很吝啬,以后就变成很大方。
以后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他教我真是改造命运;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个我真的学到了,我做了五十五年。大师圆寂到今年是四十九年,明年是五十年。明年我要来给他做个纪念,他跟韩馆长往生的日期接近,差一天,大师是三月四号,韩馆长是三月五号,可以一起做;明年是大师往生五十周年,韩馆长往生十周年。我这五十年的修学回向给大师,路是他指定的,我佛学的基础是在他老人家会下三年奠定的。所以老师对我们修学成就是关键,尤其第一个老师,先入为主,印象最深刻。
能远离上面这三种,就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得三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他下面说「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染是染污,同学们一定要知道,你要是真正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一生决定上品上生。上品上生,这一段文就太重要了。决定不为境缘所染。顺境里面决定没有贪恋,顺境喜欢,你已经被喜欢染污了;逆境里面,我讨厌,你被讨厌染污了。诸位要晓得,七情五欲是染污,所以七情五欲要离开。
在境缘里面随缘,样样都欢喜。逆境欢喜,逆境帮助我、考验我我还有没有瞋恚,所以贪瞋痴要断。这三毒烦恼就在境缘上断,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顺境没有贪爱,贪断掉了、痴断掉了;逆境里面没有瞋恚,瞋断掉了、痴也断掉了,不都是好环境吗?哪有不好环境?所以修行人没有不好的地方,如果你还有选择,你就有分别、就有执著,错了!真正修行人是,一切众生的需要,那是你有定有慧,你就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定慧不够,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能到处跑,不能随便接触境缘。因为你没有定、没有慧,你一接触,你的心会随著外面境界转,那就坏了。所以定慧没有成就,我们现在讲禁不起考验,那你最好是住山。
对於初学,古人限制很严,所以都是结界安居。你看远公大师在庐山建第一个莲社,「东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百二十三个人,他们住在山上修行,以虎溪为界。旁边有条小溪,这条小溪叫虎溪,不越过界线,心是定的。我今天在汤池办学,办文化中心,我招的学生第一个条件,十年不能离开汤池镇,汤池镇就是我们的界线。你要想到我这里来学习,十年不可以离开,逢年过节、家里大事都不可以;你的家亲眷属可以到中心来看你,我会接待,你可不能回去。头一个条件成了,然后才可以谈;你要说十年当中我办不到,你就不能参加这个学习。
对初学要培养他的定慧,戒定慧。到处跑,戒定慧就没有了,戒定慧成就了,你才有资格参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哪里都可以去,那是什么?你不会被污染,逆顺境界自己能做得了主,这个可以;自己做不了主,不可以。顺境生贪爱,逆境生瞋恚,那还得了!你天天增长贪瞋痴,你不是增长戒定慧,这个不容易。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尤其是想往生,我要上品上生,那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怎么行?
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我用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都放下了,你才能入佛门,否则的话,你不得其门而入。这十六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要放下,一个都不能有,我们才能够取上品上生,这个利益就太大!所以小的利益放下,得大利益。这个小利益放下,在现前,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你常生欢喜心,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节三句经文你才真正体会到,你没有这个境界,你天天念,那个境界体会不到。你把这十六个字放下,孔夫子这三句经文你统统明白了,真的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第一个是无染清净心现前,真的是「心净则国土净」,不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以功德回向,现前的国土清净了,天下大乱我不乱。现在讲地球污染、环境污染、人心污染,我心清净,我不污染,我看这个环境没有污染,都是清净的。清净心看世界,世界是清净的。污染是什么?污染是一层浮云,现在有一点云雾盖覆住了,可是你有清净眼,清净心就是清净眼,清净眼可以看透迷雾,像这个云雾它可以看透,像飞机上的雷达,再浓的云雾它也能看得清楚,清净眼能够看穿云雾,心净此土清净。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说得好,「净土即此方」,极乐跟娑婆是一不是二,「弥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弥陀」,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居住这个地方是不是唯心净土?是,你有清净心你就见到这个地方的净土,你没有清净心你见不到。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我们可以把佛在经上这句话证明了。同样道理,心安则国土安,心平则国土平,心净众生清净,心安众生安,心平众生平。
《楞严》上佛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什么人能转物?初住菩萨。圆教初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清净心、平等心、大觉心。心就是性,心性不二。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做到?善导大师讲的「总在遇缘不同」。换句话说,你遇到的缘殊胜,你这一生可以做到。四土三辈九品,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太好了,真的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一语道破。
我学佛比别人幸运一点,就是遇到的缘好。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是方东美先生,第一个指导我的是章嘉大师,三年;第二个指导我的,章嘉大师圆寂我才亲近李老师,跟李老师十年,所以我接受佛陀教学十三年。但是这十三年前面三年重要,根!基础的教学是章嘉大师指导的,这就是童蒙养正,非常重要。而老师的身教,给我们一生印象最深刻的,身教!你仔细看他的照片,就跟人一样,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是我们一生没有见到第二个,都在定中。什么都慢,说话也慢,动作也慢,走路也慢,我们在经教里面念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要用这十个字来赞叹章嘉大师,完全符合。他确确实实是在定中,言语少,那个力量非常非常重,每个字都像千斤之力,感人很深。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作心就是发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众生有苦你要不要帮助他?怎么帮助法?众生的苦是在迷来的,苦乐是果,因是觉迷,你要拔苦,你要把苦的因让它离开,所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做的就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决定不辞辛劳。你看当时没有交通工具,走路,他老人家的足迹遍五印度。印度五个区,北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中印度,统统走遍了。学生跟他一起,常随众我们在经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哪个地方有邀请就欢欢喜喜到那个地方去。
世尊一生没有建道场,僧团里面所提倡的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要想想佛陀在世当年僧团那个形象,我们向善的心自然就生起,惭愧忏悔也油然而生。我们今天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这讲物质生活;但是精神上,他们每天法喜充满,快乐无比,我们苦不堪言,迷惑颠倒,造业受报。佛菩萨不怪我们,知道我们造业受报,他会点头,应该的,迷!慢慢的等你回头,回头到什么时候?或者是千年,或者是万年,或者是无量劫之后,佛有耐心,他能等你,生生世世给你做增上缘,哪一世你觉悟,哪一世你就成就。
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学每个人都有深厚的善根,你没有深厚善根你怎么会跑到这里来?你到这个地方来来听两个小时经,那个善根就不得了。如果这一生当中你豁然觉悟了,你这一生就成就,再也不搞六道轮回,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去作佛、作菩萨去了。西方世界还有一个非常非常殊胜微妙的现象,到那边去了之后只要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众生。为什么?佛力一加持,你的清净心现前,在十法界里头你不会染污,人天你不会生贪恋,三途你不会生瞋恚。换句话说,虽然你烦恼习气没断尽,你的智慧德能跟法身菩萨几乎没有两样。这就是净土的殊胜,这就是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称赞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为什么诸佛对阿弥陀佛这么赞叹,道理在此地。
十方诸佛刹土里的学生做不到,阿弥陀佛的学生能做到,这不可思议!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实在不容易,过去生中没有跟净土、跟阿弥陀佛结很深的缘分遇不到。现在你看这个世界上学佛的人很多,学净土的人不多;学净土的人很多,真正明白净土的人不多。明白,心才发得起来,才知道贪恋世法或者是讨厌世法,错误的,决定错误,这种心行决定造成往生的障碍。这一生这么好的机缘错过了,你说多可惜。古人讲的话没错,「百千万劫难遭遇」,乾隆时代彭际清居士,那是了不起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讲这个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你遇到了。天上人间、他方世界、菩萨罗汉,想听这个法门都没有机会,都听不到,被你碰到了,你说你多幸运,多么难得!这一生当中这才叫大事,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桩,小事何必放在心上?要把这桩大事放在心上,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帮助众生就是自己要好好的修,要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这就真帮助众生。众生把钱看得很重,你把钱放下,这就是启发他,这就是教导他。你只仔细观察,众生今天不孝父母,你要做孝顺父母的样子给他看;现在人不懂得尊师重道,我们做出尊师重道的样子给他看;现在人忘恩负义,我们纪念韩馆长是教育,知恩报恩!没有一样不是教育,没有一样不是在安众生心。众生把伦理道德忘记了,我们现在有一批人要把伦理道德做出来,做出样子来表演给他看;众生把因果忘记了,我们要把因果报应也做出来给他看,这都是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而做的。真的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行为没有一样不是为众生。
我们这个道场,一般道场是子孙庙,错误,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决定出不了轮回。我们的道场是十方道场,不是子孙庙,所以我们建道场就跟同学们商量,任何人不可以在道场收徒弟。你在道场收徒弟,我恭喜你,你自己另外去建道场,不可以在这里,这个地方是十方道场,我们做得如法。这个道场里面没有经忏佛事,只有念佛、学教,三时系念是鬼神、灵媒附身来要求的,因为它完全是净宗。中峰的开示讲得太好,「冥阳两利」。我们这里有祖先纪念堂,我们这是供养祖先的,每个星期做一次三时系念是供养祖先的,报祖宗恩!这不是迷信,报恩。三时系念是报恩法会,不是一般寺庙里头做法会,所以我们这里牌位不收钱的,不是人家牌位还有大小,还有价码的,我这里没有,一切如法。这个道场的财源是十方供养的,我们没有化缘,没有问人要钱;还要化缘,问人要钱,宁愿不做,这个要懂。
学佛决定不能给人家添一点麻烦,不能给人家添一点压力。我要希望你捐钱,一个月捐多少,人家就有压力,这是什么?不是拔一切众生苦,这是与一切众生苦。你很苦了,我再加一点苦给你,你哪来的菩提心?不能不知道,一切从本身做起。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我们一生就做这两句。要修身,身不修怎么能教?你自己没有做到你教人,岂不是天天在骗人?骗人你的心就不安,你的心就不清净。所以我们要想心安理得,自己一定是依教奉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一段还没讲完。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三辈往生第二十四」,上辈往生章。
《大经解》引用《安乐集》里面一段话,「《安乐集》依《净土论》指出,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先须远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这段非常重要。从这段文字我们认真反省,他说的这三种我们有没有?如果有一条,菩提心发不出来你就晓得原因在哪里。这三条就是障碍菩提心,你不把它去掉你怎么能发得出来?
这三条,「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里面就说得很清楚,我心贪著自身;於一切法当中起心动念,用现在的话说,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不能够舍弃,菩提心就发不出来,它就障碍菩提心。念念贪著自身,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把自私自利摆在第一位,先要考虑於我有没有好处,於我有没有利益。所以祖师大德在此地教我们,这个要远离、要放下。起心动念能为别人著想,这就是大菩提心。为自己著想,错了,为我的道场著想也错了,乃至於为我的国家著想都错了。现在最低限度,起心动念要为整个世界著想,要为整个地球著想。
现在由於资讯发达,交通方便,环绕地球一周两天就做到了。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现在快速的飞机已经研究成功,大型的客机将来环绕地球一周一天就做到了;从美国飞到中国,听说四个小时,上午过去,下午可以回家。地球真的变成一个村,地球上所有的居民与我们是邻居,息息相关,不是古时候那个时代交通不方便,没有资讯,人民生活所谓老死不相往来,原因是交通不便。古时候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贵客!千里,从前是走路要走十几天,半个月才能走到;现在千里,飞机不要一个小时,这就是古今处境不相同。
从前可以起心动念考虑我们这个城市、我们这个地区、我们这个国家,今天不行了,今天要考虑到全世界,整个地球,这算不算大?不算大,在大乘教里面,这是人天法。心量大的,他所思考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这是菩萨,我们真的比不上他。谚语所谓「量大福大」,佛菩萨的福比我们大,为什么?他起心动念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到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不错了!所以我心贪著自身,这是迷惑的根本。
六道众生哪个不贪著自身?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我心贪著自身变现出来的,六道不是真的!这个念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所以祖师在此地教导我们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中国古圣先贤在《礼记》里头教给我们,「曲礼」,《礼记》的第一篇,「安安而能迁」,就是这个意思。两个「安」,就是你身安心也安,身心都安稳。这是说你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可是众生有苦难,需要你帮助,这时候你应该舍弃幸福安乐的生活,去为苦难众生服务。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一句。
人真肯这样干是智慧,不肯这样干是贪欲。贪欲很重,他怎么肯舍弃自己的幸福快乐去跟人家受苦难去?不可能,为什么有智慧的人能做到?有智慧的人知道自他不二,整个宇宙是一体,智慧开了他就明了、他就见到。所以大乘教里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是什么?一法身就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那要不要照顾?当然要照顾,众生有难就是自己有难,众生快乐才是自己快乐。自己快乐众生不快乐,有智慧的人、有慈悲心的人决定不能忍受,不需要人来请,自动就去了。这就是教里面所讲的,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有苦难,佛菩萨自然而然就到那里去应身去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跟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
我们要明了佛法的纲领,佛法总的原则,佛没有定法。今天早晨有同学传话给我,北京那边同学拍电视剧,佛教里面的故事,问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服装、用什么样的颜色?我就教他原则,佛没有一定的形相,没有一定的仪式,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佛说法依据什么?依据现前众生的需要。所以佛在经上把法比作药,众生是有病的人,你看他害什么病你就给他什么药,药到病除,这个教化的效果就圆满了,哪有定法?你一定要了解现前社会大众他们欢喜什么,在他们喜爱、欢喜里面,你要有能力辨别邪正,避免邪法,弘扬正法,正法是他喜爱的,他就很乐意接受,要懂这个道理。佛的衣著要端庄、要大方,人人看了能够喜爱,没有定法。所以大家可以研究,可以参考,多徵求大众的意见,综合大众的看法再做出决定,就避免过失。
现在整个社会动乱,我们要做出安定,这就是对治。世间人都自私自利,贪著自身的利益,那我们怎么做?我们要反其道做出无私无我,一切心行都是纯粹为利益众生。事情做好了、做圆满了,功成身退,名闻利养丝毫不沾,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叫人去反省,叫人觉悟。讲没有用,讲的话好听,你能做到吗?我做不到,你也做不到。我们必须要做出来给人看,这是有智慧,这是觉悟的人他才会干这个事情。这种事情在现在社会人叫做傻事,有智慧的人,傻人!傻人干傻事,傻人有傻福;他们不傻,说我们很傻。我们甘愿做傻人,他不知道傻人快乐。
方东美先生所讲「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要不是高人,怎么懂得最高的享受?契入佛法之后,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心是定的,六根接触这种花花世界,依然「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就入了金刚般若的境界,你所依的当然是智慧门。不求自乐,这个乐是贪欲、爱欲。世间人说的牺牲奉献,大公无私,这里头有真乐,绝对不是世间自私自利的乐能够相比,不能比。真正的乐是佛菩萨有。凡夫享受这个乐,五欲六尘之乐,你如果智慧开了,细心一观察,他得这点小乐,付出多少的代价?没有法子计算,得不偿失。觉悟的人,我们今天讲做出一切牺牲奉献,小事一桩,他所得的那个乐,一般人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真乐!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不是苦差事,苦差事谁去做!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教化一切苦难众生,大乐之事。你才晓得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大乐!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这是我们凡夫的大毛病,就是有无安众生心。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只想到自己的安乐,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诸位如果要懂得这个意思,人要知道众生的安乐,你还能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吗?自然就不会做了。念念都要为众生安全、幸福、快乐去著想,我要怎样去帮助他。众生得到安乐,我们就法喜充满,不需要众生回报。如果有众生回报的意念,还是轮回心,为什么?前面讲的自私自利还是没放下,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哪有回报的念头!
佛教导我们,把我们每天所修积的功德都舍掉、都放下,布施给一切众生;佛家的术语叫「回向」,回向就是这个意思。不居功,我有功德、我有福报,不要自己享,施舍给一切众生,让大家去享,这就对了。人头一个要学无我、无私,这是第一个要学的,可是世间人他害怕,我统统都舍掉了,我的生活怎么办?真发生过这个事情。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堂里常常教人布施、持戒、忍辱,教这些,大陆上同修他真这样做了,家也不要了,工作也辞掉不要了,统统都放下了,不到一个月写信给我:法师,现在我一无所有,我的生活吃饭都成了问题,现在怎么办?这就是天天在听没有听懂,把意思错会了。
像前面我们一开端,开头「舍家弃欲」,你真的把它舍弃,你以为你成就了,你没成就,为什么?没有舍。舍不是叫你舍事,是叫你舍那个念头!你念头没有舍,你心上没有放下,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释迦牟尼佛果然是在事上放下,他又何必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那么辛苦?放下!干那个干嘛?可见得他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统统舍掉了,积极的为众生服务。为众生服务的项目众多,无量的项目里面最重要的项目,怎么样教众生觉悟,所以他选择的是教学,一生从事於教育工作,这个教育是现在所讲的社会教育。
要用现代人的观念给释迦牟尼佛定位,释迦牟尼佛他一生所作所为,在这个社会上他是个什么地位?现在人来说,他是一位社会教育家,这大家都肯定。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精进不懈,他没有放假的日期。在经典上我们看到,每天教学是二时,二时讲经。印度的二时就是我们现在的八个小时。印度人把一昼夜分为六时,白天三时,晚上三时,所以它的一时是现在的四小时。每天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世界上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老师,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过,这种敬业的精神、积极的精神到哪里去找。佛教我们精进,他真做到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做出究竟圆满的奉献,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
众生觉悟了,心就安了。迷的时候不安,身心不安,每天提心吊胆,患得患失,不知道事实真相,生活在忧虑疑惑之中,他怎么不苦?他身心怎么能安稳?尤其是生活在现前这个动乱的社会,如果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安了。像禅宗二祖慧可见达摩祖师,祖师问他:你有什么事情到这里来?他说:我心不安,请大师给我安心。达摩祖师就跟他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是教学,这句话提示他,让他回光返照心在哪里。毕竟他是一个修行人,在将悟未悟这个关头上,达摩祖师这一点,他回光返照,说我「觅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拿心,我回头想想,心在哪里?找不到。《楞严经》上,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释迦牟尼佛对阿难七次徵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在这一句话当中他就悟过来,省悟过来了。
所以,要想安众生心,一定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首先你自己要破迷开悟,你自己不能破迷开悟,你怎么能帮助别人破迷开悟?你自己没有得到法喜,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无安众生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照顾别人的念头,或者是对於社会大众漠不关心,就这句话。无安众生心,这是凡夫,这不是菩萨。菩萨念念不舍众生,我们学佛就学这个。今年四月中国举行一个「佛教世界论坛」,主题就是说这桩事情,「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主题。这个主题正好就是我们这段经文,《净土论》里头的一段经文。
所以首先我们自己心要安,你要想心安你一定要觉悟,你不觉你不会安,觉悟之后你为什么会安?你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就安了。你还会受外境影响,《金刚经》上说的,外你还取相,内你会动心,你怎么能安?外有分别,内有执著,你心就不会安;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心就安了。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说得好,他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这个话说得重要。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环境没有好坏,人事没有善恶,好坏、善恶都是你自己的反应。你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你要用清净心去反应,心就安了,心就清净了;你要用贪瞋痴慢、用是非人我来反应,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不善。所以说境缘没有好丑,好丑确实生於自己的心,念头。
我用善念还是用恶念?日常生活当中我用善行还是用恶行?修行就是修这个,就在这个地方见功夫。《弟子规》上有,「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外头人有没有善恶?没有,善恶是你自己起心动念,你自己不起心不动念,外面境界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对立,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真正修行人看到别人善,立刻就知道要向他学习;看到别人不善,绝对不会去宣扬,一定是自己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所以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是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教我学善,恶人教我反省、教我改过,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他心目当中是平等的,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对待,平等的奉事,这个人善学,这个人将来能成就,他能开悟,他能证果,会学!《坛经》上能大师教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跟别人常说,他是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都是教导我们怎样修学。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连这点都不懂,那叫白学了!
有人在我面前告诉我,某人某人毁谤你、侮辱你。我一定制止他,决定不让他说下去,为什么?说人过即是过,他在我面前造业!你说多可怜。你在我面前说这个话用意在哪里?是不是十恶业里面的两舌、恶口?你在造这个业,你用意是不是挑起我们双方的对立、冲突?今天我们要化解冲突,要促进安定和平,你还在制造冲突,你不是善人。你在制造对立、制造冲突,这个罪很重!凡是存这个心,干这个事情,(我今天来,看到我们的念佛堂上面把地狱变相图挂上去了),果报是拔舌地狱,你怎么去干这种事情?
纵然听到了,纵然见到了,不但口不能说,心里头都不能有,你才是个善人。你要真正做好事,希望人都能和睦相处,不要制造对立,不要制造矛盾;凡是制造这个东西的,统统是三途的业因,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情?我是无所谓,你怎么跟我说,我决不会恨那个人,我听了笑笑,我感谢,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为什么感谢他?他如果真的是毁谤造谣生事,他消我的业障。我这一生没有做坏事,过去生生世世一定做了不少,业障怎么消掉?无根的谣言消业障消得最多,那我为什么不接受?欢喜接受,而且对他生感恩的心,我每天做功课一定回向给他,为什么?因为他对我的毁谤,他造了业,但是我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帮助我提升,这要懂得。帮助我提升,他对我就有恩,我知恩报恩会减轻他的罪业,纵然堕地狱,他堕地狱受苦少,堕地狱时间短。如果我有怨恨心、有报复心,那个事情就麻烦,那个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错了。
所以在这些地方,忍辱波罗蜜一定要学忍辱仙人,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的心就平了。他为什么会毁谤、会造谣生事,那是误会,误会不应该放在心上,如果常常跟我接触他就了解,他就不会做这些错事。人与人要直接的往来,要直接的沟通,才能把所有一切的误会化解,这个样子自己心安,众生心也安。我们今天做的是化解冲突、是恢复安定和平,这个功德大!不能制造纠纷,不可以制造对立。你在我面前说没有关系,我有这么多年的功夫,不生效果。但是我要告诉你,一句善言,一句恶言,影响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你真正懂得因果你就会收敛。你还敢做,是你不但圣贤所讲的教诲你不懂,理论你不懂,连因果你也不相信,你才敢造这种重罪。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这个也非常重要。你做好事,人家误会你;你供养他,他不供养你;你对他好,他对你恶;你对他恭敬,他对你轻视,这怎么办?统统都要能承受。我对他恭敬应该的,他对我不恭敬也是应该的,为什么?我们两个人认知不同,我肯定他本性本善,我肯定他有佛性,我怎么能不尊敬他?他不懂这个道理,他看我是个恶人不是个善人,为什么?他一生当中没有见到善人,所以对每个人他都怀疑,不相信你是善人,你说你是善人,拿证据来,你拿不出证据他不会相信你。所以要忍受,欺负我要忍受,骗我要忍受,坑我、害我都要忍受,忍受几年之后,那个人就会觉悟:这个人我过去冤枉他,他从来没有怨恨过,他是好人。要时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一生都不改变,到他临命终时他会告诉人,某某人是好人,他会觉悟,没有不会觉悟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不能因为这个事情而退心,所以祖师教我们远离恭敬,就是人家不恭敬,我们知道是应该的,人家不供养也是应该的;如果是求别人你恭敬我,我就对你好,你供养我,我对你好,你不恭敬、不供养,我就把你踢到一边,这个错误了,这个菩提心怎么发得起来?菩提心,我恭敬你,不希求你恭敬我;我供养你,我不求你回报,菩提心才发得起来。所以这三桩远离,远离我心贪著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这三种必须远离。也就是我们在讲经讲席当中常常讲的,我们要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对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决定要放弃。真正把这三桩做到了,菩提心的障碍没有了;不但别人不恭敬、不供养我,我会恭敬供养他。他就是害我,想尽方法伤害我,我对他还是恭敬供养,决定没有差等,他有困难的时候我会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叫发菩提心。不是相对的;只有付出,而不求回报,那就对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接著再看注解下面还是引用《安乐集》里面的一段话,「《安乐集》续云: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这个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不能把障碍菩提门这三法舍弃掉,你就没有办法发菩提心。这三法,第一个要放下我心贪著自身,第二要放下无安众生心。无安众生心就是对一切众生漠不关心,这个不可以。时时刻刻关心众生的苦难,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力量达不到的时候要有心、要有愿,心愿不能没有,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能够尽多少能力,善巧方便;实在没有这些缘分,应当天天将自己所修积的功德真诚的回向,祝福大众。第三个决定要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我们对别人要恭敬供养。普贤行愿,你看第一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要做,但是不能求别人对我恭敬、对我供养,这个念头是决定错误。沙弥戒里面「不捉持生像」,生像就是金钱,现在讲的金钱。为什么要立这条戒?舍贪。恭敬供养,恭敬增长傲慢,供养增长贪欲,不是好事情。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在这里建一个道场,道场是常住,所有一切供养统统归於常住。诸位给我的供养我看都不看,全部交给常住;常住不但接受这个供养在此地办道,而且还要周济全世界苦难众生。我们所做的偏重在教育,因为一般这些生活上的苦难,慈济功德会做得很多,有人去做了,所以我们这一点点供养多余下来,我们帮助教育,在这上面我们交得多。最近有同学跟我联系,伦敦大学,去年我去访问过,他们希望设立一个大乘佛学课程,但是学校没有经费,希望我在学校里设立一个基金会,用这个基金会来帮助他们聘请老师,这是好事情。老师的条件要符合大学标准,就是要有博士学位,当然这个博士学位能有大乘博士学位这是最好的。
所以我读到印光大师的开示,上次跟诸位在一起学习两个小时,我有很深的感慨,佛教要能恢复到隋唐盛世,没有教育不行。从前出家人都是要经过考试,不是随便都能出家,而且考试最后那一关是皇帝的面试,最后一关。为什么?度牒,就是文凭,考试及格的文凭,是皇帝发的。皇帝要看看你这个人够不够资格做我的老师,因为出家人是天人师,他要同意你确实可以做我的老师,代替我教化百姓,他这文凭才给你。所以那个时候出家人的素质很高,帝王恭敬。帝王恭敬供养,下面这些文武百官谁敢怠慢。
考试制度是清朝顺治皇帝废止的。传说顺治出了家,大概他是为他自己著想,因为他出家没有度牒那不行,那是犯法,所以他把度牒废弃了,他可以出家。在当时是有利,可是两百年之后,佛法出家人的素质一落千丈,流弊太大。所以印祖在《文钞》多次对这个事情严厉的批评。这个事情怎么挽救法?这个方法我也想了很久,大概总在三、四十年前我就想出一个方法,希望国家办一所宗教大学。国立宗教大学,每个宗教设一个院,佛教有佛学院,基督教有基督学院,回教有伊斯兰学院,每个宗教设一个学院,这样将来宗教可以大团结,所有宗教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就是院系不同。佛学院里面,佛教在中国有十个宗派,就是十个学系,华严学系、天台学系、净土学系、禅学系。不是宗教大学毕业的,没有这个文凭他就不能取得传教师的资格。传教师的资格相当於大学教授,这个素质就提升了。
想是想了几十年,到现在还不能落实,在我想,佛法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事成,想久了也许缘就成熟。现在看看这个缘是有点成熟的迹象,所以我要向关系比较好的印尼政府、马来西亚政府,这关系比较好的,国家领导人我们都见过面,我向他提建议,希望他们先办国家的宗教大学。招生不限於自己的国家,对全世界招生,要认真的来互相学习。他们如果要做,我们会全心全力赞助,这比一般大学里面开大学课程殊胜太多。
在澳洲我们曾经赞助(现在还一直在赞助)雪梨大学,开的是佛教的课程。也是学校没有经费,我们每年送它一笔经费,让它聘请老师。这个已经做了几年,现在年年都还在延续。所以我们在教育方面做了不少的事情,都是对大学做宗教世界和平的这些课程。像昆士兰大学它有和平学院,我们也全心赞助它;格里菲斯大学有多元文化中心,团结宗教的,所有宗教都可以在这个中心活动,化解宗教与宗教之间的误会,好事情!
恭敬,学其他宗教里所说的「荣耀归上帝,荣耀归主」,我们也应该是「所有一切恭敬归佛陀、归祖师大德」,这个用心就好。所有一切供养给常住,自己不必有。一切归常住,我们的心就清净了,这里讲障碍菩提心的三个因素,我们就消除了,菩提心才能现前。除掉之后,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支配的念头没有、对立的念头也没有,你说这个心多清净、多自在。你才有法喜充满,你才会得常生欢喜心,你才欢喜得来,要不然你没有办法欢喜,总要知道放下。
我这个方法给诸位说,章嘉大师教我的。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我学佛,第一次见出家人就是见章嘉大师,以前跟出家人没有往来的,头一个是见他。我向他请教,他教给我「看得破,放得下」。我问他,我说我知道佛法的殊胜,这是方东美先生教我的,知道这个殊胜,有什么方法让我能够赶快契入?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沉默了有半个小时,他眼睛看著我,一句话不说,半个小时之后几乎我们都在定中。这种教学法很特殊,真的让你一念不生,这个时候把话告诉你,你一生不会忘记,你会信受奉行。
一个问题提出来,看我半个小时,我也看他半个小时,我在等,等他的教诲。等了半个小时才说了一个字「有」,我听了这个「有」耳朵都竖起来,专心听。他老人家说话很慢,说了个「有」字大概停了几分钟,不长,二、三分钟,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个教学我们就晓得人家真的是有学问,真的是有道德,他不用佛学的术语,他用我们一般的言语,我懂,用佛学的术语我不懂。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止观,就是禅。看得破是观,放得下是止,禅的意思是静虑。禅那是梵语,从印度梵文翻过来的,意思是静虑。放得下是静,看得破是虑。所以他不用佛学的术语,他用我们普通的言语,我一听就懂,如果用禅那、用止观,那我就搞不清楚,会把我搞得迷迷糊糊。这就是真正有学问的地方,他有善巧方便。
我听了之后,我说这个我能懂得,从哪里下手?这是我要问的,从哪下手看破放下?大概停了三、四分钟,告诉我「布施」。我们在一起坐了两个小时,没有说几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一生受用不尽。我辞别他老人家的时候,他很慈悲,送我到门口(就是台北青田街八号)。从那时以后,我就每个星期都去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跟他三年,佛学的基础都是他老人家奠定的。送我到门口,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听话,真照做,学布施,以前很吝啬,以后就变成很大方。
以后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他教我真是改造命运;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个我真的学到了,我做了五十五年。大师圆寂到今年是四十九年,明年是五十年。明年我要来给他做个纪念,他跟韩馆长往生的日期接近,差一天,大师是三月四号,韩馆长是三月五号,可以一起做;明年是大师往生五十周年,韩馆长往生十周年。我这五十年的修学回向给大师,路是他指定的,我佛学的基础是在他老人家会下三年奠定的。所以老师对我们修学成就是关键,尤其第一个老师,先入为主,印象最深刻。
能远离上面这三种,就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得三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他下面说「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染是染污,同学们一定要知道,你要是真正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一生决定上品上生。上品上生,这一段文就太重要了。决定不为境缘所染。顺境里面决定没有贪恋,顺境喜欢,你已经被喜欢染污了;逆境里面,我讨厌,你被讨厌染污了。诸位要晓得,七情五欲是染污,所以七情五欲要离开。
在境缘里面随缘,样样都欢喜。逆境欢喜,逆境帮助我、考验我我还有没有瞋恚,所以贪瞋痴要断。这三毒烦恼就在境缘上断,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顺境没有贪爱,贪断掉了、痴断掉了;逆境里面没有瞋恚,瞋断掉了、痴也断掉了,不都是好环境吗?哪有不好环境?所以修行人没有不好的地方,如果你还有选择,你就有分别、就有执著,错了!真正修行人是,一切众生的需要,那是你有定有慧,你就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定慧不够,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能到处跑,不能随便接触境缘。因为你没有定、没有慧,你一接触,你的心会随著外面境界转,那就坏了。所以定慧没有成就,我们现在讲禁不起考验,那你最好是住山。
对於初学,古人限制很严,所以都是结界安居。你看远公大师在庐山建第一个莲社,「东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百二十三个人,他们住在山上修行,以虎溪为界。旁边有条小溪,这条小溪叫虎溪,不越过界线,心是定的。我今天在汤池办学,办文化中心,我招的学生第一个条件,十年不能离开汤池镇,汤池镇就是我们的界线。你要想到我这里来学习,十年不可以离开,逢年过节、家里大事都不可以;你的家亲眷属可以到中心来看你,我会接待,你可不能回去。头一个条件成了,然后才可以谈;你要说十年当中我办不到,你就不能参加这个学习。
对初学要培养他的定慧,戒定慧。到处跑,戒定慧就没有了,戒定慧成就了,你才有资格参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哪里都可以去,那是什么?你不会被污染,逆顺境界自己能做得了主,这个可以;自己做不了主,不可以。顺境生贪爱,逆境生瞋恚,那还得了!你天天增长贪瞋痴,你不是增长戒定慧,这个不容易。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尤其是想往生,我要上品上生,那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怎么行?
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我用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都放下了,你才能入佛门,否则的话,你不得其门而入。这十六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要放下,一个都不能有,我们才能够取上品上生,这个利益就太大!所以小的利益放下,得大利益。这个小利益放下,在现前,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你常生欢喜心,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节三句经文你才真正体会到,你没有这个境界,你天天念,那个境界体会不到。你把这十六个字放下,孔夫子这三句经文你统统明白了,真的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第一个是无染清净心现前,真的是「心净则国土净」,不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以功德回向,现前的国土清净了,天下大乱我不乱。现在讲地球污染、环境污染、人心污染,我心清净,我不污染,我看这个环境没有污染,都是清净的。清净心看世界,世界是清净的。污染是什么?污染是一层浮云,现在有一点云雾盖覆住了,可是你有清净眼,清净心就是清净眼,清净眼可以看透迷雾,像这个云雾它可以看透,像飞机上的雷达,再浓的云雾它也能看得清楚,清净眼能够看穿云雾,心净此土清净。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说得好,「净土即此方」,极乐跟娑婆是一不是二,「弥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弥陀」,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居住这个地方是不是唯心净土?是,你有清净心你就见到这个地方的净土,你没有清净心你见不到。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我们可以把佛在经上这句话证明了。同样道理,心安则国土安,心平则国土平,心净众生清净,心安众生安,心平众生平。
《楞严》上佛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什么人能转物?初住菩萨。圆教初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清净心、平等心、大觉心。心就是性,心性不二。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做到?善导大师讲的「总在遇缘不同」。换句话说,你遇到的缘殊胜,你这一生可以做到。四土三辈九品,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太好了,真的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一语道破。
我学佛比别人幸运一点,就是遇到的缘好。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是方东美先生,第一个指导我的是章嘉大师,三年;第二个指导我的,章嘉大师圆寂我才亲近李老师,跟李老师十年,所以我接受佛陀教学十三年。但是这十三年前面三年重要,根!基础的教学是章嘉大师指导的,这就是童蒙养正,非常重要。而老师的身教,给我们一生印象最深刻的,身教!你仔细看他的照片,就跟人一样,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是我们一生没有见到第二个,都在定中。什么都慢,说话也慢,动作也慢,走路也慢,我们在经教里面念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要用这十个字来赞叹章嘉大师,完全符合。他确确实实是在定中,言语少,那个力量非常非常重,每个字都像千斤之力,感人很深。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作心就是发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众生有苦你要不要帮助他?怎么帮助法?众生的苦是在迷来的,苦乐是果,因是觉迷,你要拔苦,你要把苦的因让它离开,所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做的就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决定不辞辛劳。你看当时没有交通工具,走路,他老人家的足迹遍五印度。印度五个区,北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中印度,统统走遍了。学生跟他一起,常随众我们在经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哪个地方有邀请就欢欢喜喜到那个地方去。
世尊一生没有建道场,僧团里面所提倡的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要想想佛陀在世当年僧团那个形象,我们向善的心自然就生起,惭愧忏悔也油然而生。我们今天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这讲物质生活;但是精神上,他们每天法喜充满,快乐无比,我们苦不堪言,迷惑颠倒,造业受报。佛菩萨不怪我们,知道我们造业受报,他会点头,应该的,迷!慢慢的等你回头,回头到什么时候?或者是千年,或者是万年,或者是无量劫之后,佛有耐心,他能等你,生生世世给你做增上缘,哪一世你觉悟,哪一世你就成就。
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学每个人都有深厚的善根,你没有深厚善根你怎么会跑到这里来?你到这个地方来来听两个小时经,那个善根就不得了。如果这一生当中你豁然觉悟了,你这一生就成就,再也不搞六道轮回,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去作佛、作菩萨去了。西方世界还有一个非常非常殊胜微妙的现象,到那边去了之后只要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众生。为什么?佛力一加持,你的清净心现前,在十法界里头你不会染污,人天你不会生贪恋,三途你不会生瞋恚。换句话说,虽然你烦恼习气没断尽,你的智慧德能跟法身菩萨几乎没有两样。这就是净土的殊胜,这就是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称赞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为什么诸佛对阿弥陀佛这么赞叹,道理在此地。
十方诸佛刹土里的学生做不到,阿弥陀佛的学生能做到,这不可思议!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实在不容易,过去生中没有跟净土、跟阿弥陀佛结很深的缘分遇不到。现在你看这个世界上学佛的人很多,学净土的人不多;学净土的人很多,真正明白净土的人不多。明白,心才发得起来,才知道贪恋世法或者是讨厌世法,错误的,决定错误,这种心行决定造成往生的障碍。这一生这么好的机缘错过了,你说多可惜。古人讲的话没错,「百千万劫难遭遇」,乾隆时代彭际清居士,那是了不起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讲这个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你遇到了。天上人间、他方世界、菩萨罗汉,想听这个法门都没有机会,都听不到,被你碰到了,你说你多幸运,多么难得!这一生当中这才叫大事,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桩,小事何必放在心上?要把这桩大事放在心上,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帮助众生就是自己要好好的修,要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这就真帮助众生。众生把钱看得很重,你把钱放下,这就是启发他,这就是教导他。你只仔细观察,众生今天不孝父母,你要做孝顺父母的样子给他看;现在人不懂得尊师重道,我们做出尊师重道的样子给他看;现在人忘恩负义,我们纪念韩馆长是教育,知恩报恩!没有一样不是教育,没有一样不是在安众生心。众生把伦理道德忘记了,我们现在有一批人要把伦理道德做出来,做出样子来表演给他看;众生把因果忘记了,我们要把因果报应也做出来给他看,这都是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而做的。真的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行为没有一样不是为众生。
我们这个道场,一般道场是子孙庙,错误,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决定出不了轮回。我们的道场是十方道场,不是子孙庙,所以我们建道场就跟同学们商量,任何人不可以在道场收徒弟。你在道场收徒弟,我恭喜你,你自己另外去建道场,不可以在这里,这个地方是十方道场,我们做得如法。这个道场里面没有经忏佛事,只有念佛、学教,三时系念是鬼神、灵媒附身来要求的,因为它完全是净宗。中峰的开示讲得太好,「冥阳两利」。我们这里有祖先纪念堂,我们这是供养祖先的,每个星期做一次三时系念是供养祖先的,报祖宗恩!这不是迷信,报恩。三时系念是报恩法会,不是一般寺庙里头做法会,所以我们这里牌位不收钱的,不是人家牌位还有大小,还有价码的,我这里没有,一切如法。这个道场的财源是十方供养的,我们没有化缘,没有问人要钱;还要化缘,问人要钱,宁愿不做,这个要懂。
学佛决定不能给人家添一点麻烦,不能给人家添一点压力。我要希望你捐钱,一个月捐多少,人家就有压力,这是什么?不是拔一切众生苦,这是与一切众生苦。你很苦了,我再加一点苦给你,你哪来的菩提心?不能不知道,一切从本身做起。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我们一生就做这两句。要修身,身不修怎么能教?你自己没有做到你教人,岂不是天天在骗人?骗人你的心就不安,你的心就不清净。所以我们要想心安理得,自己一定是依教奉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一段还没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