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碍智 (第一集) 2009/11/5 台湾高雄(节录自华严经12-017-2053集) 档名:29-023-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我们看科文「第三正辨加相」,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无著智。无断智。无痴智。无异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夺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
经文到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段经文有身口意三业的加持,首先是口说,「先口加,劝说以增辩」,这就是第一句,佛叫著『法慧菩萨』,称他为『善男子』。这句话在佛法里面用得很多,女子则称善女人,老师也称为善知识。「善」,要什么样的标准才称之为善?有,在佛法里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统统都落实,才称之为「善男子善女人」。在这个地方「法慧菩萨」是圆教初住,已经破无明、见自性,中国大乘法里面所谓明心见性,比十善业道好像高得太多,怎么还称善男子?殊不知十善业道境界深广无限,真正做到究竟圆满是无上的佛果。我们可以说,可以这样讲法,佛法修什么?就是修十善业道。从开始,你看净业三福里面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修十善,只有十条。这十条每一条深广没有边际,所以在小乘阿罗汉也称善男子。把十善业道展开,这十条展开就是小乘的三千威仪,三千威仪把它收容起来就是十善业道。怎么能疏忽?大乘菩萨把十善业道一展开,那就是八万四千细行;换句话说,八万四千细行归纳起来,也就是十善业道。佛果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我们看到许多佛门的佛菩萨画像,佛的画像这个圆光,我们背后也是毗卢遮那佛,但是这个圆光上头没写字。我们曾经看到许多佛像圆光上写三个字,多半是用梵文写,也有用中文,这三个字叫「唵阿吽」,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唵是身业,你看身业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圆满,在佛顶上这是显示的圆满;阿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十条就圆满,这称为善男子善女人,都是这个标准。对於学佛的同学,我们同学当中相称,在古时候有称善知识,我们在一起学习经教,各位善知识,诸位善知识,这个善的意思不是善恶的善,善是称性的圆满。
这个地方,佛称法慧菩萨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佛对他的加持,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这里没有用说,前面我们在「辨加所为」里面,是说「能持说一切法」。所以这个地方的「演」就是前面讲的持说,持是受持,说是演说,实际上讲演就把持包括在里面。演是什么?表演出来、做出来,你才真正能契入境界;你没有做到你就不能说,你说不出来。佛菩萨经典里面字字句句无量义,你怎么能说得出来?只有受持做到,无量义就出来,怎么出来?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所以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换句话说,重修持不重演说。这是我们世间人,你有修持,你才真正能够演说,像诸佛如来一样;如果自己没有修持的功夫,只是文字里面表面的意思。这个表面意思,往往我们凡夫没有证得果位的人把它曲解,曲解那就会讲错、讲偏、讲歪,这就是所谓魔说,就不是佛说。所以古德有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是佛的经教,什么人说?真有修持修行证果的人说。
现在众生福薄,证果的人找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我们就要找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真修,真修就他真干。怎么干起?决定不能离开十善业。譬如不杀生,不但不杀害一切众生的身命,连蚊虫蚂蚁,甚至於你看佛在《戒经》里面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地上长的草活活泼泼的,出家人穿著鞋子从那里走过,不可以,你怎么忍心去踏它?这都属於杀生,不忍心。只有在什么时候可以从草地经过?这里没有路,必须要从这里走过去,那是没有办法。在一步下去之后,心里面还要念咒、念佛号给这些小草回向,「对不起你,我实在不得已要从你这里走过。」很客气、很谦虚,小草也会原谅你;如果有路的话,你就不能够抄近路,一定要从路上走,路是给你走的。这就是佛弟子护戒,佛给我们的教诫,我们要守,我们要护持著。对於动物更不必说,这是消极的不杀生,更进一步,不但不杀,要常常以慈悲心关怀它、照顾它、帮助它、提升它,这都是属於十善的第一条。每一条戒都讲得很清楚、很详细,诸位看看《沙弥律仪增注》,沙弥律仪前面是十条戒律。你看看古大德给我们讲解,而且还跟我们说明开遮持犯,就是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要怎样去做。这是学佛的基本功,不是对出家人讲的,做人必须如是。净业三福第二福才是出家人,才是学佛人包括在家的。所以头一条世间法,世间人天法。
这个十善业道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生天,欲界天,欲界六层天;中品是人道;下品是修罗道。实际上修罗道修得比人好,他要修得不比人好,他怎么能去做修罗?修罗是大福报。经上讲的多半讲天阿修罗,在天上有大福报,人阿修罗在人间有大福报,他真修。真修为什么不叫他上品,而把他贬到下品去?他比人修得好,人修得不如他,他虽修十善,里面夹杂著好胜、傲慢、嫉妒、瞋恚,这个烦恼没有断,跟他修十善业道混在一起,这就变成修罗道。这是我们自己修行不可以不知道,我们严重的烦恼贪瞋痴慢要断。在日常生活当中,烦恼起来的时候就要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念是什么?烦恼起来;「只怕觉迟」,这一觉我们烦恼就下去。念佛人通常就用一句佛号,贪瞋痴慢一起来,「阿弥陀佛」化解,把它换过来,这叫真会念佛。你看他念佛的功夫,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觉,烦恼是不觉,一句佛号提起来自己就觉,就把烦恼控制,就把烦恼化解,这是对的。这就是我们真干,真干就是受持,就是在表演。自行才是真的化他,别人看到,他来向你学习,这就化他。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都常常告诉我们,「身教重於言教」,演是身教。
我们要承佛的威神之力,佛的威神之力是什么?佛教导我们,我们真去做那就加持我们。我们在此地看到诸佛加持法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想做、真的去做,佛来加持你。诸佛菩萨没有偏心,加持力量多少,是跟你做的成正比例,我能做到一分,佛菩萨加持一分;我能做到十分,佛菩萨加持十分。我们天天学经教,没有想到去做,没有想到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就得不到佛加持。学了要真干!这一句是「口加」,你看清凉大师的科题「劝说以增辩」,佛菩萨劝法慧菩萨出来说法,增长智慧、增长辩才。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很慈悲,看到同学福很薄,还有一点智慧,真是以慈愍心看待,劝他发心讲经,为什么?老师说增福。不是这个地方增辩,增福,你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很可怜。可是你能有一点智慧,你好好的修持,好好的来为人讲解经教,这是修大福报,能改造命运。没福你变成有福,短命的变成长寿,这是老师帮助这些福薄的同学。在那个时候我也是其中之一,没有福报,这个我自己很清楚,那只有认命,也不懂得福报是可以修的,不懂,所以年轻的时候认命。遇到佛法才恍然大悟,这命从哪里来的搞清楚,命是过去生中业力造成的。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一生当中有福报的,命里头有财富,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多,命里有的财富,丢都丢不掉。聪明智慧、寿命长短,无一不是过去生中业力形成。人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定了不起!定生慧,定现神通。所以须陀洹就有两种神通现前,天眼、天耳,他放下八十八品见惑,他定了;二果斯陀含就又多了两样神通,他心、宿命;三果阿那含他就有神足通,神足通就变化。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那就神足通,有神足通从台北到高雄不要坐车,不需要交通工具,他想到哪个地方,人就到哪里,他有这个本事,三果圣人。四果阿罗汉得漏尽通,见思烦恼都没有了,这才是福报,真正的福报智慧神通都会现前。
所以明白之后,心是定的。几个人明白?真的没有。果然真的明白,在这个世间要不要求财富?不要,它自己来,不求它就来。如果没有福报,用什么方法去求都求不到,那个很苦!所以学佛的同学,尤其是在家,出家更不必说,决定把这个东西放下,物质享受完全放下。放下到时候我要用没有,缺乏了怎么办?人总会想到这问题。章嘉大师告诉我,到时候你需要什么,佛菩萨他照顾你,这句话我们就心定了。我们自己发愿,真的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佛菩萨哪有不加持的道理!你看连说法都加持。所以无论做什么,佛加持你,你要有信心。为什么不相信,还在自己想方法?这就是对佛法没信心。你看头一个信解行证,信就不足,你怎么能解佛经的意思?我们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怎么能解?不能。我在此地再举个例子,现前的例子,胡小林是个生意人,经商的,他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他懂得了,原来命里财富是一定的,到时候就自己来,他说那我何必去求?过去不懂,天天去巴结顾主,希望人家来买他的东西,跟他签合同。明白之后再不找这个事情,他说我何必低声下气,我老实依著佛陀教诲来修行、来生活、来经营自己的事业。钱有没有少赚?没少赚,不但没少赚,年年营业额上升,金融风暴也没影响到他。他相信!这很难能可贵,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不需要到外面去撒广告,就有人来找他。你听听他的讲演,他的报告,这生意多好做,一点不操心。
我们佛门里头也有个典范,齐素萍居士,依教奉行,她告诉我,古大德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她证明。告诉我,现在她在护持佛法,需要用财物的时候,几乎是心想事成,用不著去张罗。正确的,一点都不错。我是在五十八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经过这五十八年经验,证明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需要做一桩事情,这个事情需要用钱,是不是要去化缘?不需要。是不是要劝别人说你发发心做点功德?不需要,自然有人送来。送来的时候怎么样?不多不少,你看多自在,事情做圆满了。不能多,多了什么?多了你没地方用,这才叫真正的感应。不会增长你的贪心,你是用清净心做的。菩萨不是不干事,世出世间什么样事情他都做。你看善财五十三参,你不就看出来了吗?那五十三位善知识统统是佛菩萨,化身在各行各业里面,男女老少,还出家、在家,无论用哪一种身分,示现在这个世间无不自在。所以章嘉大师给我讲过很多次,遇到困难不要求人,求人,别人不帮助你,你心里会难过,那怎么办?求佛菩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也不是求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国古人教我们,跟求佛菩萨道理是一样,反求自己,反省德行不够、诚意不够、智慧不够,所以这个事情做不圆满;德行够、诚意够、智慧够,不可思议的感应!这是讲口加。
第二是「意加」,意加是从『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一直到『此三昧力,法如是故』,这一段是意加。清凉大师说这意加是「冥被以益智」,我们凡夫看不出来,那些圣者就很清楚,阿罗汉以上。在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接受诸佛如来的加持很清楚,确确实实让他智慧增长。凡夫有没有?有,你不去干你当然做不到。特别是干什么?在李老师以前,道源老和尚这在台湾是发心讲经的法师,还有谛闲老法师那是更早,我们祖师辈的。谛闲法师我没见过面,可是在他的著作里面他讲到,他讲《圆觉经》,江味农居士他们一帮,那是很有名的居士是他的听众,他们听经的时候在写笔记,一堂课下来之后,他把笔记写好、整理好送给老和尚看。老和尚就问他,「你写的这个是我讲的吗?」他说「是。」老和尚说「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老和尚自己不知道,佛菩萨加持的,自己不晓得,就这么说出来。老和尚有没有准备?有,你看看他有《圆觉经讲义》。那个听众的笔记,江味农写的那叫《圆觉经亲闻记》,你两个对照一看就晓得,老和尚准备没有准备这些东西,他讲的时候讲出来,冥加!益是增加,增加你的智慧,不知不觉就出来。
李老师也告诉我,他讲经,这一天讲的,他工作很忙,我在台中跟他老人家十年,他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差不多是五个人做的,工作量很大。这一天讲经他这一天不工作,整天的时间在预备晚上这堂经的功课。我们现在老师讲备课,这一天不接见人,把心定下来看经,充分准备。上台讲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有时候准备的东西能用得上一点,有时候完全用不上,一上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下台之后,这是从哪里来的?三宝加持的。以后就轮到我们这一代,我们发心学讲经,也得上台、也要备课,不能松懈这是敬,对佛菩萨的尊敬、对经教的尊敬、对老师的尊敬、对听众的尊敬,不可以掉以轻心。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上台讲的时候有可能所准备的很多都用不上。才能体会到,像谛闲老法师那么一个境界,李老师的境界才体会到,从来没有想他就说出来。老师教了我一句话,讲经的秘诀:至诚感通。什么叫至诚?真诚到极处自然就感通。我们有了这个体验之后,你要真信,要真放下,感应、加持就会更明显、更殊胜,这个对我们帮助就大了。
第三「身加,摩顶以增威」,这是最末后的一句,我们这一段最后的一句,『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这是身加。这是首先把这段经文里头三个小段给我们说出来。然后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导,主要的是第二段意加,他说「意加中,先加后释」,后面再解释,「前中与十种智」,这就是从「无碍智」到「无夺智」,这十种。「初总」是总说,「谓四无碍解智,是说法所依故」,这就头一句「无碍智」,就是佛法大乘教里面讲的四种无碍智,也叫无碍辩,辩是辩才,四无碍辩才。这一句是总,后面九句那是别说,别说里面「皆乐说无碍」,四无碍里头最后一个乐说。大师解释得不多,可是给我们点出来,前面无碍智,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四种,这是什么?这是说法必须要依赖的,你没有这四种智慧,你就没办法说法。所以「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什么人说?有无碍智的人来说,无碍智肯定是要佛加持。
第一个是讲「义无碍智,於诸法义,了了通达」,这种智慧靠什么?靠读经,读经要会读。我们现在实在讲佛经是有难处,假如你要是把意思解错,你这路就走偏。义是义理,法是诸法,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这是法,一切法的义理你都能够通达,这个事情可不是容易事。李老师以前告诉我,他说你发心要讲经,讲经第一个条件要通达世出世间法。这个诸法就是包括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你都得通达,了了是透彻明了。谁能做到?李老师举例,佛法这一部《大藏经》,就三藏十二部经,你这一生能不能通达明了?世间法不要说别的,就说咱们中国第一部大丛书《四库全书》,你有没有能力把它念得通达明了?不可能。《四库全书》出版的时候,我是很想、很羡慕,但价钱太贵,那个时候应该是在二十年前,要一百六十多万。我哪里有这个钱?可是有一天有个居士,他发心要送我一套,供养一套,这非常难得,他供养我这一笔钱,刚好就买了一部《四库全书》。而且这一套是商务印书馆最后的一套,我跟商务印书馆结了这个缘,买来之后寄到达拉斯,那时候就放在达拉斯,我们自己道场的楼上。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就告诉我,「法师,假设一个人从一出生就会读书,来读这部《四库全书》,读一百年,这部书还没念完。」你就可想那个分量之多,这就难!通达世间法,了了通达一切法的义理,谈何容易?不通,不通就不能讲经。这怎么办?
所以李老师教我一把钥匙,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通世出世间诸法义理?用感应,我们有感,佛就有应,应就是加持。怎样感?真诚到极处。你学经教不是为自己,如果我学经教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就没有感应。我学经教为的是什么?上为正法久住。佛法常住在世间,那个常住是要有人传,没有人传,佛法就没有了;第二个,为利益一切苦难众生,不为自己,自己要沾上一点名利在里头,跟佛菩萨加持的缘就断了,这很难。所以佛法加持,这么多年来,我们自己感受很明显,我们有一分诚意,佛加持一分,两分诚意加持两分,十分诚意加持十分。所以一般人有的时候名利还没有完全放下,也能得一点加持,一、二分,那一、二分也就相当可观。我们比上祖师大德,比那些大修行人,那不如他们;可是比起一般人,好像似乎是高明一点,我们有那么一点真诚,真诚不足,还达不到标准。这个道理,我们这么多年学习经教里头,体验到、认识到。
祖师大德教给我们至诚感通,怎么落实?就是古大德讲的秘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佛法讲的;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两种讲法是异曲同工,都讲到绝妙处!所以我常常想,我们老祖宗肯定是佛菩萨应化来的,要不然这些原理原则怎么跟佛法讲的那么相同,那么样的接近,这就是至诚感通。经教、法门,有人说它有浅深、有高下,对,不能说没有,古来祖师判教,你看把它判大乘小乘、藏通别圆、小始终顿圆,这都是说它的浅深,有浅有深、有广有狭。可是真实义,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诸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我们初学的人听不懂这两句话,诸法平等,性上平等,理上就不平等,相上更不平等,怎么说诸法平等?到我们学习《华严》时候才了解,诸法真平等。特别是读到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面的一段谈话,才真正体会到,佛讲的诸法平等,是方方面面都平等,我们修行求法的门路就找到了。你喜欢哪一部经、喜欢哪一部论,你把你的基本功做好,基本功是什么?净业三福是基本功,这个不能不知道。你没有这个基础,你那个一门深入很苦,能不能行得通是有问题。如果你基础扎好了,没问题,你这个一门,任何一部经论,你只要真的长时薰修。中国老祖宗是千遍,千遍是有限的;长时薰修是无限,还是佛法高一著,一门深入。
你把万缘放下,你的真诚、清净、平等、觉现前,你每天读诵是真诚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正觉心,会开悟、会见性,教下里面怎么说?大开圆解。所以不能搞多、不能搞杂,搞多、搞杂错了,功一定用在一点,天天钻,总有一天把它钻通,通到哪里?通到自性。所以明心见性是所有法门的终点,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的终点就是明心见性。念佛也不例外,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你看多有味道,这是佛法里头的秘诀。为什么?你依照方法这叫持戒。我选一部经,这个经有长短没关系,长的像《法华经》、《楞严经》。还有人选《涅盘经》,《涅盘经》很长,两种翻译本,一个三十六卷,一个四十卷,都很长。还有人读《华严经》,《华严经》一天没办法念完一遍,八十卷,念的时候恭恭敬敬。所以大众在一起诵经的时候敲木鱼,木鱼是什么?打拍子,让我们念得整整齐齐,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这是恭敬,不能够草率。一个字一个字念,为什么?你的心才定;如果念得太快,你心浮气躁不定,那个没用处。所以念经是修定,你看是修戒,依照这个规矩修戒,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念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时候就开智慧,戒定慧三学就用这个方法一次完成,这是真修行。要不要求解释?不需要,没有解释。这是真的,一切经教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量义,所以你讲不完。当你在读诵的时候没有意思,不要想这什么意思、那什么意思,那就错了,为什么?你的妄心、妄念起来。念经就是把妄念打掉,所以不可以想这个经文的意思。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教得好,怎样读诵?怎样去听讲?所以听教是听教诲,咱们用什么心态去听教?用什么心态去读诵?第一个,听教不能执著言说相,要用这个态度。文字是言说的符号,跟言说一样,那我们读诵就不要执著文字相,别执著它。第二个,不要执著名字相,佛教里头这些名词术语,你看「善男子」这是佛教的名词术语,「佛」这是术语,「威神」这是术语,这都不要执著它,名词术语。第三个很重要,离心缘相,就是你不要去想它,读诵就是读诵,读诵是修定。你这一想它,这一段是什么意思,那一段是什么意思,把你的定破坏掉,那叫不会念,你念经没用处。念经,什么叫有用处?念经得定就有用处,定开慧。现在几个人会念?几个人会听?所以禅宗的大德遇到他的学生,老师常常问的一个口头禅,「你会么!」这个话意思很深。听经你会听吗?你念经你会念吗?会念的人得定,会听的人开悟。你听经没有开悟,读经没有得定,不会!所以这个经典跟世间书不一样,我们要拿佛经看作世间书,那就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於诸法义了了通达,能不能做到?能,只要开悟就通达。惠能大师没有念过经,他不认识字,但是他听过人讲经,五祖讲《金刚经》他听过一次,一次就开悟,为什么?他会听!五祖跟他讲肯定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会听。也就是马鸣菩萨讲的,不著言说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他做到。我们平常在读诵的时候也是这样,《起信论》上教的,不要著文字相,不要著名词术语相,千万不要起心动念想这一段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不要管,要晓得这是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定,读经也是修定。只要读经的时候你能够守住这个,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会得定。所以你看,读书千遍,念的时间长,定的时间久,哪一法不是禅定!法法皆是。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禅宗才修定,那就搞错了。净土宗修不修定?修定,念佛是修定,这一句佛号一门,你能够执持不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恭恭敬敬,都能得定!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这个很重要。为什么要念佛?妄念太多、杂念太多,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一起就用阿弥陀佛把它取而代之,这叫会念,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念掉。念佛不是念给佛听的,这要晓得,可不能弄错!念佛是把自己的妄念给念掉,我们现在常讲心浮气躁,你怎样把心浮气躁给念掉,你不就得定了吗?这是讲通达的方法。
如果我们念的经不长,譬如自古以来有不少人用《心经》做早晚课,仪式不重要,前面烧香拜佛那是表自己的恭敬心、真诚心,最重要的是你读经。《心经》念熟了都会背,读的时候不要太快,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这短,短怎么样?遍数多,你以这个为早晚课诵的话,念十遍。十遍也不长,看个人的时间,工作很繁忙,十遍可以,十遍才二千六百字,不到三千字。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念三十遍、念五十遍、念一百遍,你没有事情,你有时间。念一百遍大概就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好,这么长的时间定下来,时间愈长愈好,显出有功力。所以在过去一般出家人,他选一部长的经,选《法华经》的人很多,选《楞严经》的也很多,这样的经从头到尾一遍很好。如果初念,初念是有初念的好处,为什么?生疏,一个字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真有好处,不会滑口就走过。总要用真诚、清净、平等心,那才叫真的会!一经通了,给诸位说,定到一定的程度开智慧,什么经都通,於诸法义了了通达就完成,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接触的时候,这个定里头有慧,我们佛法里名词叫根本智,你得到根本智。人有根本智,外面一切诸法,你一接触就明了、就通达,那叫后得智,不需要学的。你听人念经一听就明白,你看人做事一看就明了,接触就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通。
所以於诸法义了了通达不是做不到,做得到,有方法。不是样样去学,样样去学那个太辛苦而且不通,为什么?增长所知障,决定不是圆融。大乘教是圆融无碍,它有方法。我们讲的《弟子规》行不行?行,《弟子规》也能帮助你明心见性。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所以哪一法不能明心见性!在大乘教里,你看过去祖师大德常讲,问学生:哪一法不是佛法?你找出来给我看看,哪一法不是佛法?反过来再问:哪一法是佛法?你能不能举出来让我听听?这两句话这么一问,你明白了没有?岂不是《金刚经》上所说,「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这你才真的会了。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法法皆如,就是一切都是佛法;有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一法是佛法,就这么个意思。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你的自性现前。所以听教要开悟,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读经也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才能见性。这种方法诱导你见性,这个要懂。这是义,是理论、义理。
下面说「法无碍智」,法无碍智是什么?「诸法名字,分别无滞」,这都不需要学。一切法,名字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名词术语,佛门里也有,哪一个专业里头都有它的名词术语,都有。这些你没有障碍,你全都懂得,为什么?不离自性。由此可知,见性多重要!要不然,大乘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归到自性,这是佛法,如果不能回归自性的就不是佛法,你要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才会肯定佛所讲的,「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法法即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你怎么会有障碍!惠能大师开悟,也就是说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回归自性。虽然不认识字,你把经书念给他听,他给你讲,他讲得头头是道,他连这些法相名词他也会讲,他也没有障碍,这就是法无碍。不是很呆板一本一本书去学,这学得太累,学得太辛苦,而且能不能学成功?不能。只是什么?增加你的妄想,增长你的知见,我们今天讲知识,不是智慧。现在人所求的,说老实话都是知识,没人求智慧。但是诸位要晓得,中国过去儒释道三家都是以求智慧为目的,知识是附带的,以求智慧为主,统统讲求悟性。教学一切设施无非是诱导你开悟,不重视记诵,只重视在开悟。如果我们的方向一错,我们在记忆上,念多了都记住,就不会开悟,也不能得定,就叫什么?那就叫世间法。世间法的四书五经,你要用佛法的态度去读诵,那也变成佛法,所以说哪一法不是佛法!这是佛菩萨、古大德传给我们的。我们要是把它疏忽掉、把它忘掉,不能再依教奉行,过失不在古大德,过失在我们自己,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三「词无碍智」,词是言说,「辩说无碍,令各得解」,词是词令,要知道佛菩萨讲经,我们现在也不例外,听众程度不是整齐的。不像学校,学校你看一年级都是一年级学生,二年级都是二年级学生,他的程度很整齐,好教。从前我们初学讲经,李老师就告诉我们,佛门讲经是叫大讲座。要加个大字,为什么?各种根性都不相同,程度都不一样,你要讲得令一切大众都能生欢喜心,程度高的得高利益,程度浅的得浅利益,统统都能得到利益,这个不简单。诸位想想,这个事情要不能得佛力加持,你怎么能做得出来?做不到。听众里头有饱学多闻、有知书达礼的,还有目不识丁的。有聪明智慧的,也有很多愚钝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怎么应付?所以李老师讲佛门的讲座是大讲座,跟一般讲演不相同。你要能令所有听众都能够得利益,得的利益浅深、多少不一样,纵然根性很差的人,甚至言语有障碍,他听不懂的,所以有些场合要用翻译,他也能得利益。什么利益?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看到,看到现场;听到,虽然不是很明了,阿赖耶里头落有印象。这是往后来生学佛的因缘,在这里种了善根,所以没有不得利益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任何讲经说法的道场,听众除了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这些众生之外,还有许多看不见的,一般世俗人讲天地鬼神,我们相信真有,他们也来参与。天地鬼神里面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程度高的,他听得懂我们的语言;确实还有一部分听不懂我们的语言,他只能来沾一点气氛。我有一年在迈阿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个星期的讲经,每天晚上两个小时,好像讲了八天。有不少当地人来听,所以我们有个翻译。因为那些人第一次来听经,从来没有听讲过,翻译有一定的难度,他真能听懂吗?可是这些人天天都来。我们好奇问他:你是不是真听懂?「没有,听不懂。」那你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磁场好、气氛好」,他要到这边坐两个钟点来感受。真的,我们就能够联想到,有很多鬼神他也听不懂,他为什么来?磁场不一样,他能够感受到。所以这词无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词辩无碍。大乘经里面常讲释迦牟尼佛,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各个都能得解,佛有这个本事。我们一般人就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只要上台,只要真正发心肯定得三宝加持,你会让所有听众生欢喜心。真的,一次讲座里面能够听懂一句、两句,就会很有受用。
末后一句第四,「乐说无碍智」,这个乐字有两种读法,一种读乐,快乐的乐;在此地念「要」,乐好,就是爱好、喜欢说。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喜欢说法,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不喜欢教人,他们确实不吝啬,我们讲不吝法。不是说我知道不肯告诉别人,知道多少统统告诉别人,我们中国人形容说和盘托出,一丝毫都不保留,这样的人智慧天天增长。如果自己学得到的东西,不愿意告诉别人,怕别人学会,怕别人比我高,他所学的就到这个地方为止,不能再往上提升。吝法的果报,果报不可思议!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晓得,帮助别人开悟,你智慧增长就非常快速。如果是障碍别人学习经教,你将来的果报在阿鼻地狱,为什么?障碍别人学习经教是断人法身慧命,比杀他身命的罪还重,杀他身命罪轻,破坏他闻法的缘分这个罪很重,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怎样帮助自己成长智慧?法布施,尽量以自己一切的能力,帮助别人闻到佛法、接触到佛法。我们印经布施是法布施,现在这个光碟是法布施,我们的网路、卫星都是法布施。
所以法布施里头,佛菩萨说得好,他怎么说?有福有祸,他都说二边,有吉有凶,不都是好事吗?是的。譬如印送经书,你是发什么样的心去印送?有人听到印送经书是功德,我要积功累德,「我要积功累德」,是为我要积功累德我才干,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不大。如果你做这些一无所求,那功德太大了,连那个功德的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你跟法性相应。事做得虽然少,法性不可思议,他跟法性连上,那个功德就称性,称性的福报是吉。你个人想图一点功德,那是小,很小,那不大,这里头的道理很深,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真修行,头一个要放下我执。我常常讲,讲了几十年,劝勉同学,我讲十六个字,真干,从哪里干起?放下自私自利。如果我们修积种种功德,自私自利没有放下,这里头就有功有过、有吉有凶、有祸有福。如果说没有自己、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那他只有吉没有凶,虽然没有见性,他跟性很接近。因此我们做很多好事,念念为护持正法,念念为帮助苦难众生消灾免难,为什么还有许多障碍?这个障碍来自两个因素,第一个,我们自己修持功夫不得力,所以有业障;另外一个,众生的业障很重,我们所做的很微薄,没有办法真正替他化解,来自这两种因素。两种因素自己是主,外面是宾,只要把自己这个地方化解掉,外面是迎刃而解,这就是古人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决问题决定不在外面,要从自己去解,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要学诸佛菩萨的乐说,这个乐是乐好,就是爱好、喜欢,喜欢教人。自己所觉悟到的,恨不得都让别人知道,没有丝毫保留。所以你看看这一句里面,无碍智,这就讲的四无碍,后面从无著到无夺这九条全是乐说,喜欢说。佛菩萨念念不舍众生,不舍众生要有具体的行动,行动是什么?现身说法,身教、言教,意教看不见,但是显示在身教、言教上,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从这段经文,让我们在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佛法摄受众生四摄法,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我们一般人讲结缘,中国人讲礼,好礼,礼多人不怪,请客送礼,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就教你干这个,我们跟人有缘,不要害怕。早年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我建议李木源居士,我们每天以饮食供养贫苦的众生,施食。不管什么时候到居士林都有东西吃,不只是三餐,从早到晚、从夜到天亮,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什么时候到居士林都有吃的、都有喝的。开头也是胆颤心惊的在做,这要多少钱才能应付得了?可是做了不到几天,就吃不完了。每天多少人来吃?平均一天有一千人,厨房忙得不亦乐乎,假日、法会三、四千人。那个时候好多人看到居士林都看呆了,这要多少钱,你们钱从哪里来?李木源居士很有趣,告诉他:我们有后台老板。老板是谁?阿弥陀佛。愈施愈多,为什么?人家晓得你这个地方办施食,所以很多地方送米的、送油的、送菜的,柴米油盐都有人送,送得太多,菜跟米不能放久,放久就坏掉。所以以后变成什么?我们每天自己有个小卡车,用小卡车来运货,我们多余吃不完的,送给所有宗教里他们办的养老院、孤儿院,你看我们这一星期,我们照顾很多很多孤儿、老人。每年过年我们办一个大的活动,请他们一起来吃年夜饭,那都是几千人,最多一次好像七、八千人,各种不同宗教都有。我们饮食也是各种不同宗教我们都给他做,不是全叫人吃素,做得好!所以佛法里面讲愈施愈多,你不要害怕,你要怕,不敢施,就没有了。
所以我到澳洲,我们澳洲也做,十年没有中断,但是不是每天,一个星期一次。在外国这个地方我们顺著他们的习惯,每个星期六的晚餐免费,我们净宗学院,每个星期六晚餐很多人来。不一定要信佛教,什么人来都欢喜接待,但是那都是素食。这些蔬菜是我们自己种的,确实是健康的饮食,做得也很合口味,也有二、三十道菜,所以来的人都很欢喜。十年没间断,现在还是继续,每个星期六,大家都知道,喜欢吃素菜的,星期六都可以参加我们的晚宴。除了布施之外,爱语重要,要有礼貌。我们现在学了《弟子规》,跟人打招呼都是九十度鞠躬,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我们这样做,他也九十度的还礼,慢慢的这个地区人人都懂礼节,这就产生影响。所以从我们自己这个小团体,影响到我们这一条街,一条街会影响到前后几条街,变成整个都市,这是我们在图文巴十年的成绩。所以现在居民对我们很拥护,很欢喜我们在那边长住,我们变成一家人。我们每个星期六的晚餐,就有不少当地人,他们有带米、带面包、带菜来供养,都懂得,和谐社会我们就看到了。所以爱语、利行、同事,这是佛教给我们,我们用这种方式来接引众生,以真诚心、清净、慈悲演说,表演出来,讲给大家听,佛法是这样传承出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我们看科文「第三正辨加相」,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无著智。无断智。无痴智。无异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夺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
经文到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段经文有身口意三业的加持,首先是口说,「先口加,劝说以增辩」,这就是第一句,佛叫著『法慧菩萨』,称他为『善男子』。这句话在佛法里面用得很多,女子则称善女人,老师也称为善知识。「善」,要什么样的标准才称之为善?有,在佛法里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统统都落实,才称之为「善男子善女人」。在这个地方「法慧菩萨」是圆教初住,已经破无明、见自性,中国大乘法里面所谓明心见性,比十善业道好像高得太多,怎么还称善男子?殊不知十善业道境界深广无限,真正做到究竟圆满是无上的佛果。我们可以说,可以这样讲法,佛法修什么?就是修十善业道。从开始,你看净业三福里面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修十善,只有十条。这十条每一条深广没有边际,所以在小乘阿罗汉也称善男子。把十善业道展开,这十条展开就是小乘的三千威仪,三千威仪把它收容起来就是十善业道。怎么能疏忽?大乘菩萨把十善业道一展开,那就是八万四千细行;换句话说,八万四千细行归纳起来,也就是十善业道。佛果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我们看到许多佛门的佛菩萨画像,佛的画像这个圆光,我们背后也是毗卢遮那佛,但是这个圆光上头没写字。我们曾经看到许多佛像圆光上写三个字,多半是用梵文写,也有用中文,这三个字叫「唵阿吽」,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唵是身业,你看身业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圆满,在佛顶上这是显示的圆满;阿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十条就圆满,这称为善男子善女人,都是这个标准。对於学佛的同学,我们同学当中相称,在古时候有称善知识,我们在一起学习经教,各位善知识,诸位善知识,这个善的意思不是善恶的善,善是称性的圆满。
这个地方,佛称法慧菩萨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佛对他的加持,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这里没有用说,前面我们在「辨加所为」里面,是说「能持说一切法」。所以这个地方的「演」就是前面讲的持说,持是受持,说是演说,实际上讲演就把持包括在里面。演是什么?表演出来、做出来,你才真正能契入境界;你没有做到你就不能说,你说不出来。佛菩萨经典里面字字句句无量义,你怎么能说得出来?只有受持做到,无量义就出来,怎么出来?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所以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换句话说,重修持不重演说。这是我们世间人,你有修持,你才真正能够演说,像诸佛如来一样;如果自己没有修持的功夫,只是文字里面表面的意思。这个表面意思,往往我们凡夫没有证得果位的人把它曲解,曲解那就会讲错、讲偏、讲歪,这就是所谓魔说,就不是佛说。所以古德有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是佛的经教,什么人说?真有修持修行证果的人说。
现在众生福薄,证果的人找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我们就要找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真修,真修就他真干。怎么干起?决定不能离开十善业。譬如不杀生,不但不杀害一切众生的身命,连蚊虫蚂蚁,甚至於你看佛在《戒经》里面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地上长的草活活泼泼的,出家人穿著鞋子从那里走过,不可以,你怎么忍心去踏它?这都属於杀生,不忍心。只有在什么时候可以从草地经过?这里没有路,必须要从这里走过去,那是没有办法。在一步下去之后,心里面还要念咒、念佛号给这些小草回向,「对不起你,我实在不得已要从你这里走过。」很客气、很谦虚,小草也会原谅你;如果有路的话,你就不能够抄近路,一定要从路上走,路是给你走的。这就是佛弟子护戒,佛给我们的教诫,我们要守,我们要护持著。对於动物更不必说,这是消极的不杀生,更进一步,不但不杀,要常常以慈悲心关怀它、照顾它、帮助它、提升它,这都是属於十善的第一条。每一条戒都讲得很清楚、很详细,诸位看看《沙弥律仪增注》,沙弥律仪前面是十条戒律。你看看古大德给我们讲解,而且还跟我们说明开遮持犯,就是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要怎样去做。这是学佛的基本功,不是对出家人讲的,做人必须如是。净业三福第二福才是出家人,才是学佛人包括在家的。所以头一条世间法,世间人天法。
这个十善业道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生天,欲界天,欲界六层天;中品是人道;下品是修罗道。实际上修罗道修得比人好,他要修得不比人好,他怎么能去做修罗?修罗是大福报。经上讲的多半讲天阿修罗,在天上有大福报,人阿修罗在人间有大福报,他真修。真修为什么不叫他上品,而把他贬到下品去?他比人修得好,人修得不如他,他虽修十善,里面夹杂著好胜、傲慢、嫉妒、瞋恚,这个烦恼没有断,跟他修十善业道混在一起,这就变成修罗道。这是我们自己修行不可以不知道,我们严重的烦恼贪瞋痴慢要断。在日常生活当中,烦恼起来的时候就要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念是什么?烦恼起来;「只怕觉迟」,这一觉我们烦恼就下去。念佛人通常就用一句佛号,贪瞋痴慢一起来,「阿弥陀佛」化解,把它换过来,这叫真会念佛。你看他念佛的功夫,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觉,烦恼是不觉,一句佛号提起来自己就觉,就把烦恼控制,就把烦恼化解,这是对的。这就是我们真干,真干就是受持,就是在表演。自行才是真的化他,别人看到,他来向你学习,这就化他。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都常常告诉我们,「身教重於言教」,演是身教。
我们要承佛的威神之力,佛的威神之力是什么?佛教导我们,我们真去做那就加持我们。我们在此地看到诸佛加持法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想做、真的去做,佛来加持你。诸佛菩萨没有偏心,加持力量多少,是跟你做的成正比例,我能做到一分,佛菩萨加持一分;我能做到十分,佛菩萨加持十分。我们天天学经教,没有想到去做,没有想到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就得不到佛加持。学了要真干!这一句是「口加」,你看清凉大师的科题「劝说以增辩」,佛菩萨劝法慧菩萨出来说法,增长智慧、增长辩才。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很慈悲,看到同学福很薄,还有一点智慧,真是以慈愍心看待,劝他发心讲经,为什么?老师说增福。不是这个地方增辩,增福,你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很可怜。可是你能有一点智慧,你好好的修持,好好的来为人讲解经教,这是修大福报,能改造命运。没福你变成有福,短命的变成长寿,这是老师帮助这些福薄的同学。在那个时候我也是其中之一,没有福报,这个我自己很清楚,那只有认命,也不懂得福报是可以修的,不懂,所以年轻的时候认命。遇到佛法才恍然大悟,这命从哪里来的搞清楚,命是过去生中业力造成的。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一生当中有福报的,命里头有财富,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多,命里有的财富,丢都丢不掉。聪明智慧、寿命长短,无一不是过去生中业力形成。人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定了不起!定生慧,定现神通。所以须陀洹就有两种神通现前,天眼、天耳,他放下八十八品见惑,他定了;二果斯陀含就又多了两样神通,他心、宿命;三果阿那含他就有神足通,神足通就变化。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那就神足通,有神足通从台北到高雄不要坐车,不需要交通工具,他想到哪个地方,人就到哪里,他有这个本事,三果圣人。四果阿罗汉得漏尽通,见思烦恼都没有了,这才是福报,真正的福报智慧神通都会现前。
所以明白之后,心是定的。几个人明白?真的没有。果然真的明白,在这个世间要不要求财富?不要,它自己来,不求它就来。如果没有福报,用什么方法去求都求不到,那个很苦!所以学佛的同学,尤其是在家,出家更不必说,决定把这个东西放下,物质享受完全放下。放下到时候我要用没有,缺乏了怎么办?人总会想到这问题。章嘉大师告诉我,到时候你需要什么,佛菩萨他照顾你,这句话我们就心定了。我们自己发愿,真的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佛菩萨哪有不加持的道理!你看连说法都加持。所以无论做什么,佛加持你,你要有信心。为什么不相信,还在自己想方法?这就是对佛法没信心。你看头一个信解行证,信就不足,你怎么能解佛经的意思?我们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怎么能解?不能。我在此地再举个例子,现前的例子,胡小林是个生意人,经商的,他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他懂得了,原来命里财富是一定的,到时候就自己来,他说那我何必去求?过去不懂,天天去巴结顾主,希望人家来买他的东西,跟他签合同。明白之后再不找这个事情,他说我何必低声下气,我老实依著佛陀教诲来修行、来生活、来经营自己的事业。钱有没有少赚?没少赚,不但没少赚,年年营业额上升,金融风暴也没影响到他。他相信!这很难能可贵,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不需要到外面去撒广告,就有人来找他。你听听他的讲演,他的报告,这生意多好做,一点不操心。
我们佛门里头也有个典范,齐素萍居士,依教奉行,她告诉我,古大德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她证明。告诉我,现在她在护持佛法,需要用财物的时候,几乎是心想事成,用不著去张罗。正确的,一点都不错。我是在五十八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经过这五十八年经验,证明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需要做一桩事情,这个事情需要用钱,是不是要去化缘?不需要。是不是要劝别人说你发发心做点功德?不需要,自然有人送来。送来的时候怎么样?不多不少,你看多自在,事情做圆满了。不能多,多了什么?多了你没地方用,这才叫真正的感应。不会增长你的贪心,你是用清净心做的。菩萨不是不干事,世出世间什么样事情他都做。你看善财五十三参,你不就看出来了吗?那五十三位善知识统统是佛菩萨,化身在各行各业里面,男女老少,还出家、在家,无论用哪一种身分,示现在这个世间无不自在。所以章嘉大师给我讲过很多次,遇到困难不要求人,求人,别人不帮助你,你心里会难过,那怎么办?求佛菩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也不是求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国古人教我们,跟求佛菩萨道理是一样,反求自己,反省德行不够、诚意不够、智慧不够,所以这个事情做不圆满;德行够、诚意够、智慧够,不可思议的感应!这是讲口加。
第二是「意加」,意加是从『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一直到『此三昧力,法如是故』,这一段是意加。清凉大师说这意加是「冥被以益智」,我们凡夫看不出来,那些圣者就很清楚,阿罗汉以上。在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接受诸佛如来的加持很清楚,确确实实让他智慧增长。凡夫有没有?有,你不去干你当然做不到。特别是干什么?在李老师以前,道源老和尚这在台湾是发心讲经的法师,还有谛闲老法师那是更早,我们祖师辈的。谛闲法师我没见过面,可是在他的著作里面他讲到,他讲《圆觉经》,江味农居士他们一帮,那是很有名的居士是他的听众,他们听经的时候在写笔记,一堂课下来之后,他把笔记写好、整理好送给老和尚看。老和尚就问他,「你写的这个是我讲的吗?」他说「是。」老和尚说「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老和尚自己不知道,佛菩萨加持的,自己不晓得,就这么说出来。老和尚有没有准备?有,你看看他有《圆觉经讲义》。那个听众的笔记,江味农写的那叫《圆觉经亲闻记》,你两个对照一看就晓得,老和尚准备没有准备这些东西,他讲的时候讲出来,冥加!益是增加,增加你的智慧,不知不觉就出来。
李老师也告诉我,他讲经,这一天讲的,他工作很忙,我在台中跟他老人家十年,他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差不多是五个人做的,工作量很大。这一天讲经他这一天不工作,整天的时间在预备晚上这堂经的功课。我们现在老师讲备课,这一天不接见人,把心定下来看经,充分准备。上台讲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有时候准备的东西能用得上一点,有时候完全用不上,一上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下台之后,这是从哪里来的?三宝加持的。以后就轮到我们这一代,我们发心学讲经,也得上台、也要备课,不能松懈这是敬,对佛菩萨的尊敬、对经教的尊敬、对老师的尊敬、对听众的尊敬,不可以掉以轻心。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上台讲的时候有可能所准备的很多都用不上。才能体会到,像谛闲老法师那么一个境界,李老师的境界才体会到,从来没有想他就说出来。老师教了我一句话,讲经的秘诀:至诚感通。什么叫至诚?真诚到极处自然就感通。我们有了这个体验之后,你要真信,要真放下,感应、加持就会更明显、更殊胜,这个对我们帮助就大了。
第三「身加,摩顶以增威」,这是最末后的一句,我们这一段最后的一句,『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这是身加。这是首先把这段经文里头三个小段给我们说出来。然后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导,主要的是第二段意加,他说「意加中,先加后释」,后面再解释,「前中与十种智」,这就是从「无碍智」到「无夺智」,这十种。「初总」是总说,「谓四无碍解智,是说法所依故」,这就头一句「无碍智」,就是佛法大乘教里面讲的四种无碍智,也叫无碍辩,辩是辩才,四无碍辩才。这一句是总,后面九句那是别说,别说里面「皆乐说无碍」,四无碍里头最后一个乐说。大师解释得不多,可是给我们点出来,前面无碍智,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四种,这是什么?这是说法必须要依赖的,你没有这四种智慧,你就没办法说法。所以「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什么人说?有无碍智的人来说,无碍智肯定是要佛加持。
第一个是讲「义无碍智,於诸法义,了了通达」,这种智慧靠什么?靠读经,读经要会读。我们现在实在讲佛经是有难处,假如你要是把意思解错,你这路就走偏。义是义理,法是诸法,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这是法,一切法的义理你都能够通达,这个事情可不是容易事。李老师以前告诉我,他说你发心要讲经,讲经第一个条件要通达世出世间法。这个诸法就是包括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你都得通达,了了是透彻明了。谁能做到?李老师举例,佛法这一部《大藏经》,就三藏十二部经,你这一生能不能通达明了?世间法不要说别的,就说咱们中国第一部大丛书《四库全书》,你有没有能力把它念得通达明了?不可能。《四库全书》出版的时候,我是很想、很羡慕,但价钱太贵,那个时候应该是在二十年前,要一百六十多万。我哪里有这个钱?可是有一天有个居士,他发心要送我一套,供养一套,这非常难得,他供养我这一笔钱,刚好就买了一部《四库全书》。而且这一套是商务印书馆最后的一套,我跟商务印书馆结了这个缘,买来之后寄到达拉斯,那时候就放在达拉斯,我们自己道场的楼上。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就告诉我,「法师,假设一个人从一出生就会读书,来读这部《四库全书》,读一百年,这部书还没念完。」你就可想那个分量之多,这就难!通达世间法,了了通达一切法的义理,谈何容易?不通,不通就不能讲经。这怎么办?
所以李老师教我一把钥匙,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通世出世间诸法义理?用感应,我们有感,佛就有应,应就是加持。怎样感?真诚到极处。你学经教不是为自己,如果我学经教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就没有感应。我学经教为的是什么?上为正法久住。佛法常住在世间,那个常住是要有人传,没有人传,佛法就没有了;第二个,为利益一切苦难众生,不为自己,自己要沾上一点名利在里头,跟佛菩萨加持的缘就断了,这很难。所以佛法加持,这么多年来,我们自己感受很明显,我们有一分诚意,佛加持一分,两分诚意加持两分,十分诚意加持十分。所以一般人有的时候名利还没有完全放下,也能得一点加持,一、二分,那一、二分也就相当可观。我们比上祖师大德,比那些大修行人,那不如他们;可是比起一般人,好像似乎是高明一点,我们有那么一点真诚,真诚不足,还达不到标准。这个道理,我们这么多年学习经教里头,体验到、认识到。
祖师大德教给我们至诚感通,怎么落实?就是古大德讲的秘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佛法讲的;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两种讲法是异曲同工,都讲到绝妙处!所以我常常想,我们老祖宗肯定是佛菩萨应化来的,要不然这些原理原则怎么跟佛法讲的那么相同,那么样的接近,这就是至诚感通。经教、法门,有人说它有浅深、有高下,对,不能说没有,古来祖师判教,你看把它判大乘小乘、藏通别圆、小始终顿圆,这都是说它的浅深,有浅有深、有广有狭。可是真实义,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诸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我们初学的人听不懂这两句话,诸法平等,性上平等,理上就不平等,相上更不平等,怎么说诸法平等?到我们学习《华严》时候才了解,诸法真平等。特别是读到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面的一段谈话,才真正体会到,佛讲的诸法平等,是方方面面都平等,我们修行求法的门路就找到了。你喜欢哪一部经、喜欢哪一部论,你把你的基本功做好,基本功是什么?净业三福是基本功,这个不能不知道。你没有这个基础,你那个一门深入很苦,能不能行得通是有问题。如果你基础扎好了,没问题,你这个一门,任何一部经论,你只要真的长时薰修。中国老祖宗是千遍,千遍是有限的;长时薰修是无限,还是佛法高一著,一门深入。
你把万缘放下,你的真诚、清净、平等、觉现前,你每天读诵是真诚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正觉心,会开悟、会见性,教下里面怎么说?大开圆解。所以不能搞多、不能搞杂,搞多、搞杂错了,功一定用在一点,天天钻,总有一天把它钻通,通到哪里?通到自性。所以明心见性是所有法门的终点,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的终点就是明心见性。念佛也不例外,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你看多有味道,这是佛法里头的秘诀。为什么?你依照方法这叫持戒。我选一部经,这个经有长短没关系,长的像《法华经》、《楞严经》。还有人选《涅盘经》,《涅盘经》很长,两种翻译本,一个三十六卷,一个四十卷,都很长。还有人读《华严经》,《华严经》一天没办法念完一遍,八十卷,念的时候恭恭敬敬。所以大众在一起诵经的时候敲木鱼,木鱼是什么?打拍子,让我们念得整整齐齐,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这是恭敬,不能够草率。一个字一个字念,为什么?你的心才定;如果念得太快,你心浮气躁不定,那个没用处。所以念经是修定,你看是修戒,依照这个规矩修戒,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念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时候就开智慧,戒定慧三学就用这个方法一次完成,这是真修行。要不要求解释?不需要,没有解释。这是真的,一切经教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量义,所以你讲不完。当你在读诵的时候没有意思,不要想这什么意思、那什么意思,那就错了,为什么?你的妄心、妄念起来。念经就是把妄念打掉,所以不可以想这个经文的意思。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教得好,怎样读诵?怎样去听讲?所以听教是听教诲,咱们用什么心态去听教?用什么心态去读诵?第一个,听教不能执著言说相,要用这个态度。文字是言说的符号,跟言说一样,那我们读诵就不要执著文字相,别执著它。第二个,不要执著名字相,佛教里头这些名词术语,你看「善男子」这是佛教的名词术语,「佛」这是术语,「威神」这是术语,这都不要执著它,名词术语。第三个很重要,离心缘相,就是你不要去想它,读诵就是读诵,读诵是修定。你这一想它,这一段是什么意思,那一段是什么意思,把你的定破坏掉,那叫不会念,你念经没用处。念经,什么叫有用处?念经得定就有用处,定开慧。现在几个人会念?几个人会听?所以禅宗的大德遇到他的学生,老师常常问的一个口头禅,「你会么!」这个话意思很深。听经你会听吗?你念经你会念吗?会念的人得定,会听的人开悟。你听经没有开悟,读经没有得定,不会!所以这个经典跟世间书不一样,我们要拿佛经看作世间书,那就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於诸法义了了通达,能不能做到?能,只要开悟就通达。惠能大师没有念过经,他不认识字,但是他听过人讲经,五祖讲《金刚经》他听过一次,一次就开悟,为什么?他会听!五祖跟他讲肯定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会听。也就是马鸣菩萨讲的,不著言说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他做到。我们平常在读诵的时候也是这样,《起信论》上教的,不要著文字相,不要著名词术语相,千万不要起心动念想这一段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不要管,要晓得这是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定,读经也是修定。只要读经的时候你能够守住这个,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会得定。所以你看,读书千遍,念的时间长,定的时间久,哪一法不是禅定!法法皆是。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禅宗才修定,那就搞错了。净土宗修不修定?修定,念佛是修定,这一句佛号一门,你能够执持不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恭恭敬敬,都能得定!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这个很重要。为什么要念佛?妄念太多、杂念太多,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一起就用阿弥陀佛把它取而代之,这叫会念,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念掉。念佛不是念给佛听的,这要晓得,可不能弄错!念佛是把自己的妄念给念掉,我们现在常讲心浮气躁,你怎样把心浮气躁给念掉,你不就得定了吗?这是讲通达的方法。
如果我们念的经不长,譬如自古以来有不少人用《心经》做早晚课,仪式不重要,前面烧香拜佛那是表自己的恭敬心、真诚心,最重要的是你读经。《心经》念熟了都会背,读的时候不要太快,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这短,短怎么样?遍数多,你以这个为早晚课诵的话,念十遍。十遍也不长,看个人的时间,工作很繁忙,十遍可以,十遍才二千六百字,不到三千字。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念三十遍、念五十遍、念一百遍,你没有事情,你有时间。念一百遍大概就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好,这么长的时间定下来,时间愈长愈好,显出有功力。所以在过去一般出家人,他选一部长的经,选《法华经》的人很多,选《楞严经》的也很多,这样的经从头到尾一遍很好。如果初念,初念是有初念的好处,为什么?生疏,一个字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真有好处,不会滑口就走过。总要用真诚、清净、平等心,那才叫真的会!一经通了,给诸位说,定到一定的程度开智慧,什么经都通,於诸法义了了通达就完成,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接触的时候,这个定里头有慧,我们佛法里名词叫根本智,你得到根本智。人有根本智,外面一切诸法,你一接触就明了、就通达,那叫后得智,不需要学的。你听人念经一听就明白,你看人做事一看就明了,接触就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通。
所以於诸法义了了通达不是做不到,做得到,有方法。不是样样去学,样样去学那个太辛苦而且不通,为什么?增长所知障,决定不是圆融。大乘教是圆融无碍,它有方法。我们讲的《弟子规》行不行?行,《弟子规》也能帮助你明心见性。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所以哪一法不能明心见性!在大乘教里,你看过去祖师大德常讲,问学生:哪一法不是佛法?你找出来给我看看,哪一法不是佛法?反过来再问:哪一法是佛法?你能不能举出来让我听听?这两句话这么一问,你明白了没有?岂不是《金刚经》上所说,「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这你才真的会了。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法法皆如,就是一切都是佛法;有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一法是佛法,就这么个意思。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你的自性现前。所以听教要开悟,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读经也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才能见性。这种方法诱导你见性,这个要懂。这是义,是理论、义理。
下面说「法无碍智」,法无碍智是什么?「诸法名字,分别无滞」,这都不需要学。一切法,名字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名词术语,佛门里也有,哪一个专业里头都有它的名词术语,都有。这些你没有障碍,你全都懂得,为什么?不离自性。由此可知,见性多重要!要不然,大乘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归到自性,这是佛法,如果不能回归自性的就不是佛法,你要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才会肯定佛所讲的,「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法法即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你怎么会有障碍!惠能大师开悟,也就是说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回归自性。虽然不认识字,你把经书念给他听,他给你讲,他讲得头头是道,他连这些法相名词他也会讲,他也没有障碍,这就是法无碍。不是很呆板一本一本书去学,这学得太累,学得太辛苦,而且能不能学成功?不能。只是什么?增加你的妄想,增长你的知见,我们今天讲知识,不是智慧。现在人所求的,说老实话都是知识,没人求智慧。但是诸位要晓得,中国过去儒释道三家都是以求智慧为目的,知识是附带的,以求智慧为主,统统讲求悟性。教学一切设施无非是诱导你开悟,不重视记诵,只重视在开悟。如果我们的方向一错,我们在记忆上,念多了都记住,就不会开悟,也不能得定,就叫什么?那就叫世间法。世间法的四书五经,你要用佛法的态度去读诵,那也变成佛法,所以说哪一法不是佛法!这是佛菩萨、古大德传给我们的。我们要是把它疏忽掉、把它忘掉,不能再依教奉行,过失不在古大德,过失在我们自己,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三「词无碍智」,词是言说,「辩说无碍,令各得解」,词是词令,要知道佛菩萨讲经,我们现在也不例外,听众程度不是整齐的。不像学校,学校你看一年级都是一年级学生,二年级都是二年级学生,他的程度很整齐,好教。从前我们初学讲经,李老师就告诉我们,佛门讲经是叫大讲座。要加个大字,为什么?各种根性都不相同,程度都不一样,你要讲得令一切大众都能生欢喜心,程度高的得高利益,程度浅的得浅利益,统统都能得到利益,这个不简单。诸位想想,这个事情要不能得佛力加持,你怎么能做得出来?做不到。听众里头有饱学多闻、有知书达礼的,还有目不识丁的。有聪明智慧的,也有很多愚钝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怎么应付?所以李老师讲佛门的讲座是大讲座,跟一般讲演不相同。你要能令所有听众都能够得利益,得的利益浅深、多少不一样,纵然根性很差的人,甚至言语有障碍,他听不懂的,所以有些场合要用翻译,他也能得利益。什么利益?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看到,看到现场;听到,虽然不是很明了,阿赖耶里头落有印象。这是往后来生学佛的因缘,在这里种了善根,所以没有不得利益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任何讲经说法的道场,听众除了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这些众生之外,还有许多看不见的,一般世俗人讲天地鬼神,我们相信真有,他们也来参与。天地鬼神里面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程度高的,他听得懂我们的语言;确实还有一部分听不懂我们的语言,他只能来沾一点气氛。我有一年在迈阿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个星期的讲经,每天晚上两个小时,好像讲了八天。有不少当地人来听,所以我们有个翻译。因为那些人第一次来听经,从来没有听讲过,翻译有一定的难度,他真能听懂吗?可是这些人天天都来。我们好奇问他:你是不是真听懂?「没有,听不懂。」那你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磁场好、气氛好」,他要到这边坐两个钟点来感受。真的,我们就能够联想到,有很多鬼神他也听不懂,他为什么来?磁场不一样,他能够感受到。所以这词无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词辩无碍。大乘经里面常讲释迦牟尼佛,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各个都能得解,佛有这个本事。我们一般人就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只要上台,只要真正发心肯定得三宝加持,你会让所有听众生欢喜心。真的,一次讲座里面能够听懂一句、两句,就会很有受用。
末后一句第四,「乐说无碍智」,这个乐字有两种读法,一种读乐,快乐的乐;在此地念「要」,乐好,就是爱好、喜欢说。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喜欢说法,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不喜欢教人,他们确实不吝啬,我们讲不吝法。不是说我知道不肯告诉别人,知道多少统统告诉别人,我们中国人形容说和盘托出,一丝毫都不保留,这样的人智慧天天增长。如果自己学得到的东西,不愿意告诉别人,怕别人学会,怕别人比我高,他所学的就到这个地方为止,不能再往上提升。吝法的果报,果报不可思议!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晓得,帮助别人开悟,你智慧增长就非常快速。如果是障碍别人学习经教,你将来的果报在阿鼻地狱,为什么?障碍别人学习经教是断人法身慧命,比杀他身命的罪还重,杀他身命罪轻,破坏他闻法的缘分这个罪很重,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怎样帮助自己成长智慧?法布施,尽量以自己一切的能力,帮助别人闻到佛法、接触到佛法。我们印经布施是法布施,现在这个光碟是法布施,我们的网路、卫星都是法布施。
所以法布施里头,佛菩萨说得好,他怎么说?有福有祸,他都说二边,有吉有凶,不都是好事吗?是的。譬如印送经书,你是发什么样的心去印送?有人听到印送经书是功德,我要积功累德,「我要积功累德」,是为我要积功累德我才干,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不大。如果你做这些一无所求,那功德太大了,连那个功德的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你跟法性相应。事做得虽然少,法性不可思议,他跟法性连上,那个功德就称性,称性的福报是吉。你个人想图一点功德,那是小,很小,那不大,这里头的道理很深,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真修行,头一个要放下我执。我常常讲,讲了几十年,劝勉同学,我讲十六个字,真干,从哪里干起?放下自私自利。如果我们修积种种功德,自私自利没有放下,这里头就有功有过、有吉有凶、有祸有福。如果说没有自己、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那他只有吉没有凶,虽然没有见性,他跟性很接近。因此我们做很多好事,念念为护持正法,念念为帮助苦难众生消灾免难,为什么还有许多障碍?这个障碍来自两个因素,第一个,我们自己修持功夫不得力,所以有业障;另外一个,众生的业障很重,我们所做的很微薄,没有办法真正替他化解,来自这两种因素。两种因素自己是主,外面是宾,只要把自己这个地方化解掉,外面是迎刃而解,这就是古人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决问题决定不在外面,要从自己去解,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要学诸佛菩萨的乐说,这个乐是乐好,就是爱好、喜欢,喜欢教人。自己所觉悟到的,恨不得都让别人知道,没有丝毫保留。所以你看看这一句里面,无碍智,这就讲的四无碍,后面从无著到无夺这九条全是乐说,喜欢说。佛菩萨念念不舍众生,不舍众生要有具体的行动,行动是什么?现身说法,身教、言教,意教看不见,但是显示在身教、言教上,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从这段经文,让我们在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佛法摄受众生四摄法,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我们一般人讲结缘,中国人讲礼,好礼,礼多人不怪,请客送礼,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就教你干这个,我们跟人有缘,不要害怕。早年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我建议李木源居士,我们每天以饮食供养贫苦的众生,施食。不管什么时候到居士林都有东西吃,不只是三餐,从早到晚、从夜到天亮,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什么时候到居士林都有吃的、都有喝的。开头也是胆颤心惊的在做,这要多少钱才能应付得了?可是做了不到几天,就吃不完了。每天多少人来吃?平均一天有一千人,厨房忙得不亦乐乎,假日、法会三、四千人。那个时候好多人看到居士林都看呆了,这要多少钱,你们钱从哪里来?李木源居士很有趣,告诉他:我们有后台老板。老板是谁?阿弥陀佛。愈施愈多,为什么?人家晓得你这个地方办施食,所以很多地方送米的、送油的、送菜的,柴米油盐都有人送,送得太多,菜跟米不能放久,放久就坏掉。所以以后变成什么?我们每天自己有个小卡车,用小卡车来运货,我们多余吃不完的,送给所有宗教里他们办的养老院、孤儿院,你看我们这一星期,我们照顾很多很多孤儿、老人。每年过年我们办一个大的活动,请他们一起来吃年夜饭,那都是几千人,最多一次好像七、八千人,各种不同宗教都有。我们饮食也是各种不同宗教我们都给他做,不是全叫人吃素,做得好!所以佛法里面讲愈施愈多,你不要害怕,你要怕,不敢施,就没有了。
所以我到澳洲,我们澳洲也做,十年没有中断,但是不是每天,一个星期一次。在外国这个地方我们顺著他们的习惯,每个星期六的晚餐免费,我们净宗学院,每个星期六晚餐很多人来。不一定要信佛教,什么人来都欢喜接待,但是那都是素食。这些蔬菜是我们自己种的,确实是健康的饮食,做得也很合口味,也有二、三十道菜,所以来的人都很欢喜。十年没间断,现在还是继续,每个星期六,大家都知道,喜欢吃素菜的,星期六都可以参加我们的晚宴。除了布施之外,爱语重要,要有礼貌。我们现在学了《弟子规》,跟人打招呼都是九十度鞠躬,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我们这样做,他也九十度的还礼,慢慢的这个地区人人都懂礼节,这就产生影响。所以从我们自己这个小团体,影响到我们这一条街,一条街会影响到前后几条街,变成整个都市,这是我们在图文巴十年的成绩。所以现在居民对我们很拥护,很欢喜我们在那边长住,我们变成一家人。我们每个星期六的晚餐,就有不少当地人,他们有带米、带面包、带菜来供养,都懂得,和谐社会我们就看到了。所以爱语、利行、同事,这是佛教给我们,我们用这种方式来接引众生,以真诚心、清净、慈悲演说,表演出来,讲给大家听,佛法是这样传承出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