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罗蜜 (第七集) 2009/5/13 台湾高雄(节录自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047-0029集) 档名:29-020-00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十波罗蜜,这最后三个字,『方便』之后用『神通等』,我们就晓得愿、力、智都是属於神通。这个名词意思要很清楚,「神」这个字要用篆字写,你就会看得很清楚,意思就很明显。篆字,左面是「示」字,右面是个「申」,合起来的。示用篆字写是两画,两横,上面一横短一点,下面一横长一点,这是古时候的上字,古时候的上字就是这样写法的。下,下就是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这就是下,这是古字。所以它这是上字。上字下面有三画,垂下来的三画,这代表垂象,我们中国人讲上天垂象,用现在的话就是大自然的现象,就这个意思,示就是大自然的现象。申用篆字来写,你就很明显感觉到它是通达,篆字写的时候,等於三个关口,当中这一竖通达。三个关口统统突破,这个意思你就晓得,通达大自然的现象,这个人就叫做神。后面这个「通」就更清楚,就是宇宙万法、过去现在未来,他都能够通达没有障碍,叫神通。所以,神不是我们一般讲的神仙,这是一定要搞清楚,神是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我们佛门讲的诸法实相,能通达的人就是佛菩萨。所以,方便、愿、力、智都是智慧的起用,和前面般若智慧,般若就是根本智,后面这四个就是方便智,都是属於方便波罗蜜,或者是后得智。依根本起作用,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自度度他,完全落实,那就是这四种,这四种就是般若波罗蜜。在六度里面只讲到般若,般若就包含这四种,不另外说出来,统统在般若里头。所以十波罗蜜后面这四条就是从般若再展开,它起作用的时候有方便、有愿、有力、有智。
我们前面学到方便,方便也叫善巧方便,大用无方。今天我们看「愿」,为什么会有方便?愿力不可思议,愿力在那里推动,所以方便就无量无边。我们看底下简单的解释,「八,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大愿也。」大乘法里面,愿也有三种,第一个就是「求菩提愿」,这个地方写得很清楚,修上求菩提;第二个是「利乐他愿」,利乐他愿这里有,下化众生,它里面还包著一个外化有情,「外化愿」,这里面也包含自利利他的大愿。从愿波罗蜜里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愿,第一愿实在讲就是菩提心。我们学佛决定不能疏忽,你为什么学佛?为求菩提。菩提是什么?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觉悟为什么这么重要?觉悟是佛,不觉是凡夫,学佛就是学觉悟。觉悟什么?对於宇宙、万法、人生,人生是讲自己,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不是讲别人,讲自己。自己是正报,除自己之外都叫做依报。我们在家里面,父母,在家人有妻子儿女、亲戚朋友,那是你依报里的人事环境。你居住的房屋,你耕种的土地、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是你依报里物质的一类。乃至於整个宇宙,都是属於依报,在佛法里面讲有情跟无情,有情是所有的动物,包括人,这是有情,一个是无情,全属於依报。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要是觉悟了,依报也跟著转,也都觉悟,这很不可思议,只有《华严经》上有这个说法。《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情是我们依报里有情众生,无情就是我们依报里的植物、矿物、山河大地、整个宇宙,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时圆满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证得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一般讲,你修行证果成佛,你成佛了。你成佛了,换句话说,大地所有一切众生全成佛了,那叫佛法界,不是说我成佛,他还没有成佛,没这个道理。
这么一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我们为什么没成佛?这问题提出来了,我们也没有看到山河大地成佛。其实佛讲的话是正确的,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是错误的。佛成佛了,看到整个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现象真的是成佛了,成佛是什么?回归本觉。你看妄尽还源,他还源了,真的还源,所有一切无情众生也都还源。你要问为什么?法尔如是,法是一切法,尔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而是我们迷了,把这现象看错了、看扭曲了,没有见到真相。真正觉悟之后你就看到真相,真相是什么?自他不二。我们迷的时候,自他是二,千差万别,我不是你,你不是我。觉悟了,觉悟自他是一,佛经上讲生佛不二,生是众生,这个众生意思广,包括有情无情都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一旦觉悟之后,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这很难懂,这真叫归源。
这个现象是什么现象?回归到宇宙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整个宇宙、生命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这是一念,都归在那一念。这一念极其微细的振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振动的微细、时间的短促,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我们根据他说的,一弹指顷,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现在人习惯时间用秒做单位,那是几秒?几分之一秒,它比秒的时间还短。短到什么程度?用弥勒菩萨的话,我们把它推算出来,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兆,万万亿叫一个兆,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百万亿、千万亿,万万亿那叫兆。多少兆?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样快的速度,整个宇宙就在这个速度里头出现,同时出现。《楞严经》上佛说了两句话,「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出生马上就灭尽,就在一念里头。一念里面又有生住异灭,又有四个现象,一千二百八十兆再要乘四,成住坏空,所以这个念头太微细了,弥勒菩萨说「不可执持」,你没办法执著。实在讲这种速度,我们眼睛见不到,耳朵也听不到,手也摸不到,心里也想不到,你心里才动一个想就不知道多少念头了。佛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以上就知道,八地叫不动地,那个心清净到极处,所以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感受得到,现在讲感应,他都能感应到。这是自性,一个自性,全是自性变现的,同体,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同一个体,同一个源起,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的人,他绝对没有分别,绝对没有执著,绝对没有起心动念。
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为我们示现,这是以八相成道,也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分别?有!有没有执著?有!经论里面讲的这些东西,讲染净、讲十法界、讲善恶、讲果报,这不都是在分别执著吗?所以佛在最后讲经一口否定,四十九年一句话没说,谁要说佛讲经,这个人叫谤佛,这讲真话。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讲经教学,那叫什么?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怎么恒顺法?众生起心动念,佛菩萨也起心动念,众生有分别,佛菩萨也有分别,众生有执著,佛菩萨也有执著,这叫恒顺众生,这叫随缘。相上完全随缘,这就是讲方便愿力智统统随缘,随缘里头有妙用,妙用是什么?他如如不动,他觉、他清楚,他知道这全是假的。他有没有起心动念?实在讲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他那个分别执著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他自己永远住在大觉里头,这个不一样。这好比什么?他是在舞台上表演,逢场作戏,我们是当真,真的有分别执著,所以就苦不堪言。这个执著在佛法有另外一个名词叫情执,情是迷了,迷了的时候,般若智慧就变成情,情就是识、八识,就变成情识;凡夫觉悟,情识就回归到般若智慧。情执是烦恼,般若智慧是菩提,所以烦恼即菩提,是一不是二,就是迷悟不相同。佛对芸芸众生兴起教化,目的是叫众生回头,妄尽不就还源了吗?还源就回头,回归到自性。这是愿里面第一个目标。
我们在六道里面时间长,烦恼习气太重,今天听到佛法,用现在人说,佛法为我们解密,宇宙人生秘密他把它揭穿了,真难得!我们听到这个微妙法,听到事实真相,想不想回头?想,每个人都想。想,行!很简单,放下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常提醒我们,放下执著,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恭喜你,你证果了,不大,证个小果,小果是什么?阿罗汉,辟支佛。这个果报虽然不大,你超越六道轮回,只要你证这个小果,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变了,六道轮回就变成四圣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你看多容易,真的是一念之间。如果你能把分别也放下,我再不分别,不但不执著连分别都没有,你就生到菩萨法界。菩萨没有分别,还有分别的习气,菩萨把分别习气也放下,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把分别执著现行习气统统放下、舍掉了,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无明,叫无始无明,他如果能放下,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他成佛了。这不是十法界的佛,一真法界,《华严经》里面称为法身大士,《金刚般若经》里面讲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法身佛,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还源了,回归到自性。求菩提可以说圆满了,虽然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干净,住在哪里?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那个地方叫一真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变成一真法界。所以,我们学佛求什么?求菩提,不是求世间的荣华富贵、名闻利养,不是求这个。求这些东西,找世间一般的学术可以求得到,用不著找佛。佛法里面求的,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小果阿罗汉,向上提升是求大菩提,这个重要,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二,下化众生,「他」是一切有情众生,虽说有情众生,里面一定包含无情的众生,因为第三它有个外化。外化可以这么说法,有情之外,无情,无情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遍法界虚空界,全包了。在这里面都起自利利他的大愿,你的愿大,你成就大,你的愿小,成就小。为什么有人证阿罗汉,有人证菩萨,有人证佛?愿不一样。小乘根性,证得阿罗汉他就自以为满足,不想再向上提升,佛告诉我们,他不想提升是有时间性的,两万大劫。两万大劫之后,阿罗汉会回小向大,经过两万大劫时间的培养,心量慢慢拓开,要向大乘菩萨学习。辟支佛是一万大劫,回小向大。我们在修学的时候,佛的确是以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我们现在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断,可不可以学?可以,模仿!不是真学,学著玩玩也可以,当作游戏,像小朋友一样,虽然是游戏,但是也很逼真。所以大乘教里,佛教初学通常是教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是发菩提心,首先要把心量拓开,你要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你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著,普度众生。这个度,用现在话就是帮助他、协助他。协助什么?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觉悟,为什么?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没有边际的利益,帮他觉悟。众生没饭吃,你送一点食物给他,没衣服穿,你送几件衣服,那是小事,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不是真实利益。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解决眼前饥寒的问题,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这个生死讲得也不是太大,六道轮回的生死问题,解决不了。
所以佛有种种善巧方便,佛教给我们修三福、修六和敬、修戒定慧三学、学菩萨六波罗蜜、修普贤十愿,这是略举简单的例子。这五个科目是早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在行门里面拈出来最重要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是在无量行门里面拈出五个科目,净宗同学只要依这五个科目修行,就成就了。可是五个科目提出来有二、三十年了,真正成就的人还是不多,这原因到底在哪里?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从前的人几乎这五个科目人人都具足,不但是净宗,所有大乘宗派里面几乎都具足,没有听说困难,所以世世代代各宗各派都有祖师大德出现,唯独我们这一代没有,毛病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不能疏忽。毛病出在扎根教育,基础教育疏忽了。中国世代有这些贤能出现,没有别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扎根教育,重视胎教,重视学前教育。这个学前教育还不能用现在概念,现在没法子想像。中国人接受的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晚最晚是他出生,他生下来,眼睛张开了,他就会看,他就会听,他什么都懂,他就在学习,大人在他面前的言行举止,他已经在模仿,开始在学习。这桩事情在近代,被外国一些心理医生,他们用催眠术,研究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把他催眠。催眠后问他,你现在回到十岁,十岁那个时候什么样子?提出几个问题问他,他回答。再回去,再回去到五岁、到三岁、到一岁,再回去,回去你还在胎胞里面,你还在母亲肚子里面,那时候什么样子?他统统能说出来。这就说明,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胎教有道理!他坐胎的状况,他能讲得出来。母亲喝一杯冰水,就好像在寒冰地狱,喝一杯热水,就在八热地狱,苦不堪言,他说得出来。母亲快乐,他也快乐,母亲忧愁,他也难过,随著母亲情绪变化,他什么苦乐都在里头受。这是我们从外国心理医生报告里面看到的,想到中国讲求胎教,大有道理在。
出生之后,我们现在提倡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不是给小朋友念的?不是!小朋友哪念《弟子规》?小朋友上学,从哪里念起?从《三字经》念起,从《百家姓》、《千字文》念起,在从前四书,哪有念《弟子规》的?没听说这门课程。《弟子规》在哪里?《弟子规》还在上学之前,《弟子规》是父母、家里大人把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统统做到,做给婴儿看。你让这个小婴儿,他出生,一出生眼睛睁开他就在看,大人一举一动完全合乎《弟子规》的规矩。所以到三岁这一千天,他不是念,他全做到了,这叫扎根教育,那个根扎得多深。这一上学,老师讲伦理,伦理讲什么?讲人跟人的关系,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友爱兄弟,跟你讲人跟人的关系,这关系怎么相处。好教,非常好教,为什么?因为《弟子规》他已经实践,他做到了。事上他做到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法,所以在这个时候告诉他,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尊重师长?让他慢慢明白。
我们这一代的人,我们上一代的人,我们再上一代的人,生活在民国战乱时期,把这个教育疏忽了。小时候我们天天逃难,跟日本人打仗,中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我十一岁,好在我前面十年生长在农村,还受一点中国传统的扎根教育;换句话说,小我五岁的就不行,我弟弟小我六岁,就差很远,你问他这个,他完全不懂。所以现在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那怎么办?只有求补习,以前没有学,现在补修,可以的。如果发现这个错误,我们扎根教育疏忽了,现在回过头来真正再努力学习扎根教育。这个扎根教育,没别的,真干!不难,你真干的时候,法喜充满,快乐无比。你就会真正体会到《论语》头一句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快乐,你把你所学的全部落实在生活,那真快乐。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一点不假。
我学佛这么多年,讲经有五十一年,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有人有,没有他那么明显,胡小林居士,你们有人认识他。他学佛才两年半,他那种法喜、那种欢喜,一般人没有享受到。他为什么会有成就?听话。我遇到他也是很偶然的,告诉他一句话,世出世间圣人教诲秘诀就是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问我,学哪个经论?我介绍他《无量寿经》,我说你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落实《弟子规》,他就一门深入。《无量寿经》现在念到一千多遍,他已经法喜充满,我说你这是刚刚尝到法味,还需要多少时间?像他这种进度,我说还要三年。他这一千多部念下来,他心定了,其他的一切经不看也不听,天天就听《无量寿经》,我有《无量寿经》的光碟,他每天重复的听,一遍一遍的听。《无量寿经》还有很好的注解,黄念祖老居士有《大经解》,还有《无量寿经白话解》,我都介绍给他,他手边都有,不看,还是看我的光碟,看我的注解,他说他一门深入,绝对不夹杂,我介绍他的他都不看,这个真难得!
这一部经上,你看其他的经都没有接触,但其他一切所有,佛法里头、世法里头,他都通了,好像什么问题有人问他,他答得真妙。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有没有犯错误?我说没有错,为什么?智慧开了,你心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现在放下一分,自性智慧透一分,你能放下两分,你就能透两分,不要以为这少,这一、二分一生用不尽,你是真正生活在幸福美满的世界,真正生活在佛法里面;再换句话说,你生在佛国土,怎么会一样?所以愿要坚定,不能够改变。现在在佛法里面已经尝到法味,尝到法味他就不会改变,为什么?世出世法里再没有找到比这个更快乐的,找不到。可是我们自己要警觉到,决定求生净土,为什么?我们不求生净土,轮回一关很难过。纵然轮回你能够超越,十法界也不容易超越,学得很辛苦,时间太长。到极乐世界好,稳当快速,一生决定成就无上道,比一般菩萨在时间上缩短太多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执著、分别、起心动念统统舍掉,需要多少时间?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十二劫。我们看十二劫很长,在极乐世界的人看十二劫很短,为什么?个个都是无量寿,无量的寿命,那十二劫算什么。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十二劫的时间,这三大类的烦恼,一种都舍不干净。你细细算这个帐,极乐世界能不去吗?你才晓得这个地方非去不可。什么时候去?这一生决定要搞成功,要发这个大愿,决定要求生净土。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认真的把这五个课程学好,这五个课程都是建立在儒释道三个根的基础上,没有这三个根,你学不到。人家学到的人是什么?那个根扎得牢。这个根学到之后,他能融会贯通,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解决,用什么解决?就用《弟子规》来解决。《弟子规》字字句句无量义,虽然是一百一十三桩事,你要记住,佛在经上讲「十善业道」,十桩事,《弟子规》比起十善业多一百桩事,它一百一十三桩事,这只有十桩事。但是那个十桩事一展开,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小乘展开三千威仪,你看这十条一放大,三千条;在大乘更不得了,八万四千条,菩萨八万四千细行,根本就是十善。所以《弟子规》一展开,也是八万四千细行,什么问题不能解决!这要真智慧,你才能体会到,真智慧才能够善巧方便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怎么不快乐!所以,佛法修学,要不要学很多东西?不要。
记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部经没学过,不认识字,没有听过经,也没有学过教,一生当中听讲经大概就是五祖忍和尚半夜三更在方丈室里面给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们估计不会超过两个小时,他就大彻大悟。怎么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他就开悟,这一悟,世出世间一切法他就通了,为什么通?本自具足。你看他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提出报告,见性,性是什么样子?性是清净的,性是不生不灭,性是本自具足,性是本无动摇,性能生万法。他这五句二十个字报告提出来,五祖说好了,衣钵就给他,送他离开道场,他的缘不在这个道场,缘在南方,送他回去。他一生听经就那么一次。在回到南方路上,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也是很有善根的。受持《涅盘经》,《涅盘经》的分量可大了,我们现在在《大藏经》里面看到两种版本,一种三十六卷,一种四十卷。经很长,她每天读诵受持,但是念得很熟,经的意思并不懂。她在那里念经,能大师在旁边听,听完之后就跟她讲,你念的这个经的意思很好,跟她讲意思。这一讲,无尽藏比丘尼愈听愈欢喜,就拿著经本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你不要拿经本给我看。你不认识字,怎么能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识字不识字、与学无学没有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放下有关系。为什么?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是因为你现在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它盖住,把它障碍住,它不能现前。你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障碍没有了,你自性里面的智慧现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教都从自性流出来的,你一见性,所有一切诸佛的经教全通了,没有一样不通。
再跟诸位说,现在科学家、哲学家所研究的这些东西,你说能大师知不知道?全知道,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也是自性,也没有离开自性,用错了。所以十法界里面,大大小小一切众生的念头、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知道,他的心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提出任何问题,他不用思考的,就答覆你。不是他一个人有这个能力,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所以他的心目当中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不会说我比你高、你不如我,不是,他绝对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他不生烦恼,他只晓得他已经放下,你还没放下;你放下跟他无二无别,他怎么可以轻慢你,哪有这种道理!真平等,佛菩萨才真平等,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真平等。法身菩萨的心决定没有分别,《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法身菩萨的心清净的,决定没有染污。没有染污就是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的心是平等的,他的心是觉而不迷,所以他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如来。你要问你自己哪天成佛?不要问别人,到哪一天你肯定了,你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这个人对你很好是佛,这个人对你很残忍,侮辱你、毁谤你、陷害你,也是佛,没有两样,你就成佛了。成佛不难!放下就是。成佛也真不容易,为什么?你不肯放下,你不肯放下就难了,不容易,你要肯放下,太容易了。所以这个事情不要问别人,问自己,你什么时候成佛,你也用不著问别人,问自己,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放下执著你就是阿罗汉,放下分别你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纵然成佛,还要发愿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为什么?你才真正能证得圆证三不退。到极乐世界去镀金,到极乐世界才真正能得到永恒,到极乐世界就等於到一切诸佛刹土,游戏神通,上求下化的大愿才能够圆满。
所以我们学习的入门,必须要坚持三个根,三个根用多少时间把它学会,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认真努力,半年。我们烦恼习气比较深一点,半年恐怕不行,一年,不能超过一年。从哪里学起?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从《感应篇》学起,或者从《阴骘文》学起。《安士全书》这本书,印光大师对它赞叹到了极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头第一奇书,这是他老人家赞叹。《阴骘文》里头总共说了七十六桩事情,它的条文,《弟子规》是一百一十三桩事,《阴骘文》只有七十六桩事,要落实,以这个为基础,它是属於因果教育。人把因果教育搞清楚搞明白,学《弟子规》、学十善业就踏实,是真学,不是假学。如果没有因果教育,纵然学了《弟子规》、学了十善业,都是飘浮的,没根。境界现前的时候会守不住,名闻利养遇到的时候,他心就变了,会被外面境界转,这是不懂因果。如果懂因果,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为什么?知道自己有命运,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不强求,竞争的念头会断掉,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所争来的,用种种非法手段得来的财富,财富得来了,应该什么?你命里没有,你用什么手段都得不到,如果得到,大概灾祸就跟著来了。如果你没有这个官位,你命里没有这么高的位置,你用不正常的手段、贿赂的行为,地位提升,做了高官。你命里没有,位置得到之后,恐怕没有几天你就死在这个位置上,把你压死了,你没这么高的位置。你得到钱财,也被钱财压死。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他不争、不求,一切随缘,真有这个命,他不断往上提升,慢慢升,不必求,自自然然的。
这桩事情,理、事讲得最透彻的是《了凡四训》。所以《了凡四训》我也想找人来细讲,在台湾有个专讲《了凡四训》的王警官王丽民,我跟他也很熟。他大概《了凡四训》应该讲了几百遍,我想请他来讲。找黄柏霖警官给我们讲现代因果报应,这他告诉我的,他是个高级警官,现在退休了,他搜集台湾这六十多年刑事案件破案的真相。他告诉我,破案的真相里面,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被害人被害死了,他的冤魂托梦给这些警员、办案人员,把他尸首找出来破案的。所以他们相信,那个被害的人没死,他的灵魂找来了,有时候灵魂附身引导你把这个案件破掉,他说如果没有这些灵来帮助,很多案破不了。台湾这些案件破案的时候,报纸杂志都有刊,都有报导,警局向大家宣布这案怎么破的,所以这些资料他很多。他告诉我他搜集很多这些资料,我说好,你慢慢的到电视台跟大家分享,告诉大家不能害人。你害他的命,你要还他的命,你夺他的财产,你要还他的债,这有什么意思?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命里没有的,得不到!你想得到,祸害就来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
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美国心理医生魏斯在他的著作里面,他讲得很多。所以他劝导人,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守本分,你才会得到真正幸福圆满。你要懂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要能诚心诚意的帮助别人,佛教给我们布施。佛说财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过去生中财布施得多,这一生当中你的财库,你命运里的财库就很多钱,自己修得来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来的,你要是害众生、威胁众生,得的果报是短命报。你要有能力的时候,化解别人的灾难,别人有恐怖的时候,你能安慰他、你能保护他,这就是健康长寿的果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那是果,果必有因,你真正修因,自然果报现前,这个道理要懂。现在在这个社会要讲透,人那种贪瞋痴的念头自然就化解掉。为什么有这么坚强的贪瞋痴慢?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不知道人身体有死亡,灵魂没有死亡,灵魂会再去投胎,不是死了就完了。我早年讲经常常讲到,死了就不得了,这不是开玩笑。为什么?我们要趁这一口气还在的时候,认真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个太重要了。身体总会有消失的一天,我们的灵性不消失,灵性决定要向上提升,不能叫它堕三恶道,这就需要时间来好好修行。我们遇到许多挫折、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有一些无知的人就自杀,用这个方法来解决,这不能解决问题,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完全错误。你要能够忍受,忍受就是消灾免难,消业障。你要依靠圣贤教诲,提升你自己,这就对了,不可以用消极的行为;积极的断恶修善,赶快回头,回头是岸。
我们把三个根扎下去之后,这个很重要,要把其他的放下,你才能把根扎好。你先试试看,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别的都放下,专门学《弟子规》,读诵受持。读诵是先决条件,你要把它念熟,念到能够背诵最好,文字不多,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句句都要把它做到,要落实在生活上。然后接著落实《感应篇》、《十善业》,你有这个基础的根,那两部就不难。第一部选《弟子规》可以,选《感应篇》也可以,《十善业》决定是在第二部,没有前面两个基础,《十善业》不行,你学不到,所以它有先后次第。这三个根扎下去,我们相信一年就成就了,然后你在大乘经教里头选择一门,一门深入,我相信小林居士能够两年的时间有这么好的成就,你不会输给他。你的两年也能达到他的效果,那你对佛法就充满信心,你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你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古人不欺骗人,句句都是老实话。
然后你要学净宗,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缘分,你就把我们净宗五个科目学好,这也是真实的佛法的基础,就是三学、三福、六度、六和敬、普贤菩萨十愿,这些东西全都要落实。十愿里面头一个「礼敬诸佛」,毋不敬,我们怎样对佛菩萨礼敬,要用那种心、恭敬的心对一切众生。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我心里很敬佩的人我对他恭敬,我心里很不喜欢的人,对他也一样恭敬,你才学会。所以,他叫礼敬诸佛,为什么?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记住《华严经》上这句话,不是假的,你轻慢一个人,你就是轻慢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为什么?他有佛性,只是他现在自己迷惑了,他有妄想分别执著。他要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他不就成佛了吗?没放下,没放下他还是佛,总有一天他会放下,肯定他会放下,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我们明白,我们觉悟,我们的知见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他怎样设计,想方法来害我,我对他还是尊敬,为什么?他是佛。他现在为什么有这种行为?那是他迷惑颠倒,他要放下分别执著的时候,他的思想见解是佛的思想见解,不是这样的。这是在迷惑的状态之下做错了事情,不要放在心上,好像一个人酒喝醉了发酒疯,你得要原谅他,他清醒过来了,他就是很好的人,很有理智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不可以跟人计较,跟人计较,你跟他一般见识,他迷你也迷,两个人才会发生争执。如果一个是迷惑,一个是觉悟,觉悟的人一定会让,一定不会跟他争执,所以什么样的冲突都不可能发生。
觉悟重要!觉悟就是菩提,对人要有礼貌、要有恭敬。即使在一个公司里面,机关里面同事,自己是长官的身分,对於部属也要恭敬,也要懂得。现在职位不相同,工作性质、任务不相同,除此之外毫无差异。从我们现前来看,差异之所在是我们修行功夫不相同,可是从自性上讲那就丝毫差别没有,总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把礼敬摆在第一,世间法也把礼敬摆在第一,你看儒家《礼记》,你翻开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跟礼敬诸佛意思相同,没有不值得我们礼敬的,一切都要恭敬。世出世法圣人把这个摆在第一条教给我们,对人要有礼貌。海口的教育成功,这是监狱,成功在什么地方?执法的人员对於受刑人有礼貌,他成功了。在过去没学《弟子规》,他们认为受刑人是比他们低一等,他是来管他们的,所以态度都不好。学了《弟子规》之后,人都是平等的,你一时犯了错误,现在判刑到这个地方来,来接受好的教育、改造教育,出去之后你就变成善人、变成良民,所以尊重人格。所以执法人员对犯人也行鞠躬礼,让受刑人感动,他教育成功。所以,我们第一个就是要懂得礼敬。
第二「称赞如来」,你看第一句诸佛,第二句是如来,他为什么不用诸佛?礼敬诸佛、称赞诸佛不是很好吗?他换个名词,换名词一定有道理,一定有意义,要不然就不能换。真的是这样的。称「诸佛」是从相上讲的,称「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一样。从相上讲平等恭敬,赞叹那就有影响,不能从相上说,相上会把社会搞乱,善恶都不分,所以他从性上讲。他的形象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你看它就有差别,不像礼敬诸佛是普遍的,没有条件的,赞叹是有条件。譬如与性德相应的,孝悌忠信与性德相应,礼义廉耻与性德相应,他的行为合乎这个,值得赞叹。他要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赞叹他,这社会就乱了。所以这个赞叹,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也就是善的那一面我们赞叹,鼓励他,恶的那一面不提、不毁谤,就是不赞叹,我对你有礼貌,没有赞叹。如果你是善的方面,与性德完全相应,礼敬后头有赞叹,这个用意很深。赞叹是给你宣扬,希望大家以你做榜样,向你学习。善跟恶,在根本上讲,佛常常讲贪瞋痴叫三毒,毒是什么?恶到极处,才叫毒。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贪瞋痴相应,佛不赞叹;与不贪、不瞋、不痴相应,肯定有赞叹,礼敬之后有赞叹。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有三位善知识是代表贪瞋痴的,善财童子去参学,有礼敬没有赞叹,有供养,就是没有赞叹。於一切善德的人,参访的时候都有礼敬、都有赞叹,这个诸位细心去看经就看到了。但是你要晓得,那个贪瞋痴的人还是菩萨,菩萨为什么要有这种行为?有一类的众生要用这种方法去度他。而且这种众生还不少,现在社会上很多,你找贪瞋痴的人,很容易找到;找不贪、不瞋、不痴的,不容易找到。在从前的社会里,用这个教育教得好,贪瞋痴的人少,不贪不瞋不痴的人多,所以社会安定。现在这种人多,里头有没有菩萨?我相信肯定有,这种人一回头就是大菩萨。我看到有个信息,是一个同学从网路上下载的。在香港好像是个赌王,靠赌博起家的,那还是命里有的。有一天被黑社会找到,勒索,把他的手砍断,他就变成残障,没有杀他,受了重伤。他一下被害,人觉悟过来,就到处劝人家不要赌博,把赌博里面的黑暗面说出来。他自己是个赌王,全是骗人,把他骗人的技巧、方法都公开告诉大家,劝人不要赌博。他这一回头,我们就称他赌王菩萨,这值得赞叹。他前半段不可以赞叹,他这一回头就是菩萨,拯救这些好赌博的人,你看这一回头就是菩萨。他救了不少人,以前是害人,现在回过头来救人,不敢再做坏事。人真的叫回头是岸,浪子回头,那就是菩萨再来。所以我赞叹他,那是菩萨来示现的,做样子给我们看的,教我们从这上回头。哪一个行业都如此,真正回头之后,好人当中的好人,先是害社会、扰乱社会,一回头,拯救社会、救助社会,这是无量的功德。所以佛菩萨教给我们,一切不善不放在心上,心上都没有,口上当然就没有,行为上不会表现。所以礼敬是很可爱的,不善的人接受你的礼敬他也很欢喜,为什么?你是真诚心。
第三是「广修供养」,供养是布施,用恭敬心来布施就是供养。所以普贤菩萨高,他是平等看一切众生,我对佛是供养,对所有众生也都是供养,没有差别的。大乘菩萨还有差别,上面供养诸佛,下面布施众生,他有分别。普贤菩萨没有,修普贤行的人没有,修普贤行的都叫做普贤菩萨,用平等心、恭敬心。而供养里面,所有大乘经里面佛讲得好,法供养为最,最大的功德是什么供养?法供养。为什么?财供养固然能帮助人解决问题,是解决你现前生活上一点问题,不能解决你了生死出三界的问题,更不能帮助你成佛作祖的问题,这个做不到,法供养可以做到。法供养一时做不到,但是阿赖耶里面你已经种了佛法的善根,这就很可贵。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来学习《华严经》,这什么原因?阿赖耶里面有「大方广佛华严」,阿赖耶里面这个善根种子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一定是学过这个经典,听过这个经典,或者是修过这个经典。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虽然过去有听闻、有修行、有学习,功力不够,依旧被烦恼习气所转,也就是名闻利养一现前,心就变了,佛法就忘记了,就又堕落了。一个成功的人,不晓得堕落多少次,不是一次就成就的,没这个道理。但是一次比一次一定会提升一点,提升到一定的程度这才会有悟处。要遇到殊胜的缘分,长时期的能够接受大乘经教的薰修,提升的幅度就快,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好事情,这一生很容易成就。
我们这一生的缘可以说是相当的深,听经能生欢喜心,虽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欢喜心生起来,这就是有相当程度的善根。如果能够坚持不中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会有悟处。如果你勇猛精进,真的接受,我花一年的时间扎三个根,把《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修好。这一修好,我们净宗这五门功课马上就相应,一点都不难,也就是跟你讲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不难,你有基础。现在听到是容易,做起来困难,你没有从基础上扎根,如果从基础上扎根,一点都不难。然后你能够一门深入,一部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小林居士学《无量寿经》,他就一部经,他其他的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就这么一部经。他告诉我,这些年来专听我讲《无量寿经》的光碟,我还特意把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跟他的《白话解》都送给他,他手上有,他不看,他说我只看你这一样,一门深入。我说:好吧,你继续再看两年,然后再可以广学多闻,触类旁通。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修定,一门才能修定,看二、三个人的东西,心就定不住。经上这句话,你看这是怎么讲的,那些又是一个讲法,会扰乱,这真的,一点都不假。过去我们学佛学教,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说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做法虽然也专,没有像胡小林这么样的专,他的真的专。我学习的时候,专是以一部注解为主,我还要参考其他的,这就差了。他这个专做得比我还好,他所悟的境界我知道,他给我一说我就明了。我在佛法上用了五十八年的时间,他才两年半,我看他再有两年半就赶上我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道理我很清楚,他是真的专,我们专里头还夹杂一点,夹杂得不多就是。一夹杂多,那就不行。
我们为什么夹杂?这是因为要出来讲经,老师告诉我,我讲《弥陀经》,老师告诉我,用莲池大师的《疏钞》,或者是用蕅益大师的《要解》。我《弥陀经》讲过很多遍,有时候专用《疏钞》,有时候专用《要解》,但是有些比较难讲的地方、难体会的地方,我还得看看像圆瑛法师的、谛闲法师的,看看这些老法师他们的讲记里头这一段有没有值得参考的,我还得看看。我顶多找两个帮忙,我不会找第三个,像胡居士他一个都不找,这个很厉害。但是他要出来讲经的时候,我要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一定要找两个现代人做帮手。我们能理解、能讲的不必参考他的,遇到困难,看看他怎么讲的,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能触动我们的善根,会有一点小帮助。所以,一定要懂得取舍,不是真正有修有学的人,他的东西就靠不住。最好是证果,证果古人里头才能找到,今人太难了。今人我们找到什么?他有修、他有学,也就是他做到信、解、行,我们要找这样的老师。只有信解没有修行,这个不行,这决定靠不住。古人是有信解行证,这样的善知识就太难得,遇到这样的善知识肯定成就。
所以供养里面法供养是第一,我们要懂得如何在古大德里面选好的东西,而现在人能看得懂,太深了现在人看不懂,有困难,要现在人能看得懂。像明清还可以,注疏就比汉唐那时候要浅得多,汉唐时候难懂,明清距离我们近,近代,民国初年也有些大德,他们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供养是以法供养为最,法供养里当然还是要用钱,你看就有财供养。法里面,大乘佛法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断烦恼、学智慧,这里面就有无畏的意思在。所以一举三得,圆圆满满包含了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果报是圆满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十波罗蜜,这最后三个字,『方便』之后用『神通等』,我们就晓得愿、力、智都是属於神通。这个名词意思要很清楚,「神」这个字要用篆字写,你就会看得很清楚,意思就很明显。篆字,左面是「示」字,右面是个「申」,合起来的。示用篆字写是两画,两横,上面一横短一点,下面一横长一点,这是古时候的上字,古时候的上字就是这样写法的。下,下就是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这就是下,这是古字。所以它这是上字。上字下面有三画,垂下来的三画,这代表垂象,我们中国人讲上天垂象,用现在的话就是大自然的现象,就这个意思,示就是大自然的现象。申用篆字来写,你就很明显感觉到它是通达,篆字写的时候,等於三个关口,当中这一竖通达。三个关口统统突破,这个意思你就晓得,通达大自然的现象,这个人就叫做神。后面这个「通」就更清楚,就是宇宙万法、过去现在未来,他都能够通达没有障碍,叫神通。所以,神不是我们一般讲的神仙,这是一定要搞清楚,神是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我们佛门讲的诸法实相,能通达的人就是佛菩萨。所以,方便、愿、力、智都是智慧的起用,和前面般若智慧,般若就是根本智,后面这四个就是方便智,都是属於方便波罗蜜,或者是后得智。依根本起作用,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自度度他,完全落实,那就是这四种,这四种就是般若波罗蜜。在六度里面只讲到般若,般若就包含这四种,不另外说出来,统统在般若里头。所以十波罗蜜后面这四条就是从般若再展开,它起作用的时候有方便、有愿、有力、有智。
我们前面学到方便,方便也叫善巧方便,大用无方。今天我们看「愿」,为什么会有方便?愿力不可思议,愿力在那里推动,所以方便就无量无边。我们看底下简单的解释,「八,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大愿也。」大乘法里面,愿也有三种,第一个就是「求菩提愿」,这个地方写得很清楚,修上求菩提;第二个是「利乐他愿」,利乐他愿这里有,下化众生,它里面还包著一个外化有情,「外化愿」,这里面也包含自利利他的大愿。从愿波罗蜜里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愿,第一愿实在讲就是菩提心。我们学佛决定不能疏忽,你为什么学佛?为求菩提。菩提是什么?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觉悟为什么这么重要?觉悟是佛,不觉是凡夫,学佛就是学觉悟。觉悟什么?对於宇宙、万法、人生,人生是讲自己,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不是讲别人,讲自己。自己是正报,除自己之外都叫做依报。我们在家里面,父母,在家人有妻子儿女、亲戚朋友,那是你依报里的人事环境。你居住的房屋,你耕种的土地、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是你依报里物质的一类。乃至於整个宇宙,都是属於依报,在佛法里面讲有情跟无情,有情是所有的动物,包括人,这是有情,一个是无情,全属於依报。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要是觉悟了,依报也跟著转,也都觉悟,这很不可思议,只有《华严经》上有这个说法。《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情是我们依报里有情众生,无情就是我们依报里的植物、矿物、山河大地、整个宇宙,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时圆满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证得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一般讲,你修行证果成佛,你成佛了。你成佛了,换句话说,大地所有一切众生全成佛了,那叫佛法界,不是说我成佛,他还没有成佛,没这个道理。
这么一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我们为什么没成佛?这问题提出来了,我们也没有看到山河大地成佛。其实佛讲的话是正确的,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是错误的。佛成佛了,看到整个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现象真的是成佛了,成佛是什么?回归本觉。你看妄尽还源,他还源了,真的还源,所有一切无情众生也都还源。你要问为什么?法尔如是,法是一切法,尔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而是我们迷了,把这现象看错了、看扭曲了,没有见到真相。真正觉悟之后你就看到真相,真相是什么?自他不二。我们迷的时候,自他是二,千差万别,我不是你,你不是我。觉悟了,觉悟自他是一,佛经上讲生佛不二,生是众生,这个众生意思广,包括有情无情都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一旦觉悟之后,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这很难懂,这真叫归源。
这个现象是什么现象?回归到宇宙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整个宇宙、生命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这是一念,都归在那一念。这一念极其微细的振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振动的微细、时间的短促,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我们根据他说的,一弹指顷,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现在人习惯时间用秒做单位,那是几秒?几分之一秒,它比秒的时间还短。短到什么程度?用弥勒菩萨的话,我们把它推算出来,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兆,万万亿叫一个兆,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百万亿、千万亿,万万亿那叫兆。多少兆?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样快的速度,整个宇宙就在这个速度里头出现,同时出现。《楞严经》上佛说了两句话,「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出生马上就灭尽,就在一念里头。一念里面又有生住异灭,又有四个现象,一千二百八十兆再要乘四,成住坏空,所以这个念头太微细了,弥勒菩萨说「不可执持」,你没办法执著。实在讲这种速度,我们眼睛见不到,耳朵也听不到,手也摸不到,心里也想不到,你心里才动一个想就不知道多少念头了。佛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以上就知道,八地叫不动地,那个心清净到极处,所以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感受得到,现在讲感应,他都能感应到。这是自性,一个自性,全是自性变现的,同体,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同一个体,同一个源起,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的人,他绝对没有分别,绝对没有执著,绝对没有起心动念。
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为我们示现,这是以八相成道,也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分别?有!有没有执著?有!经论里面讲的这些东西,讲染净、讲十法界、讲善恶、讲果报,这不都是在分别执著吗?所以佛在最后讲经一口否定,四十九年一句话没说,谁要说佛讲经,这个人叫谤佛,这讲真话。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讲经教学,那叫什么?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怎么恒顺法?众生起心动念,佛菩萨也起心动念,众生有分别,佛菩萨也有分别,众生有执著,佛菩萨也有执著,这叫恒顺众生,这叫随缘。相上完全随缘,这就是讲方便愿力智统统随缘,随缘里头有妙用,妙用是什么?他如如不动,他觉、他清楚,他知道这全是假的。他有没有起心动念?实在讲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他那个分别执著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他自己永远住在大觉里头,这个不一样。这好比什么?他是在舞台上表演,逢场作戏,我们是当真,真的有分别执著,所以就苦不堪言。这个执著在佛法有另外一个名词叫情执,情是迷了,迷了的时候,般若智慧就变成情,情就是识、八识,就变成情识;凡夫觉悟,情识就回归到般若智慧。情执是烦恼,般若智慧是菩提,所以烦恼即菩提,是一不是二,就是迷悟不相同。佛对芸芸众生兴起教化,目的是叫众生回头,妄尽不就还源了吗?还源就回头,回归到自性。这是愿里面第一个目标。
我们在六道里面时间长,烦恼习气太重,今天听到佛法,用现在人说,佛法为我们解密,宇宙人生秘密他把它揭穿了,真难得!我们听到这个微妙法,听到事实真相,想不想回头?想,每个人都想。想,行!很简单,放下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常提醒我们,放下执著,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恭喜你,你证果了,不大,证个小果,小果是什么?阿罗汉,辟支佛。这个果报虽然不大,你超越六道轮回,只要你证这个小果,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变了,六道轮回就变成四圣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你看多容易,真的是一念之间。如果你能把分别也放下,我再不分别,不但不执著连分别都没有,你就生到菩萨法界。菩萨没有分别,还有分别的习气,菩萨把分别习气也放下,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把分别执著现行习气统统放下、舍掉了,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无明,叫无始无明,他如果能放下,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他成佛了。这不是十法界的佛,一真法界,《华严经》里面称为法身大士,《金刚般若经》里面讲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法身佛,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还源了,回归到自性。求菩提可以说圆满了,虽然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干净,住在哪里?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那个地方叫一真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变成一真法界。所以,我们学佛求什么?求菩提,不是求世间的荣华富贵、名闻利养,不是求这个。求这些东西,找世间一般的学术可以求得到,用不著找佛。佛法里面求的,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小果阿罗汉,向上提升是求大菩提,这个重要,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二,下化众生,「他」是一切有情众生,虽说有情众生,里面一定包含无情的众生,因为第三它有个外化。外化可以这么说法,有情之外,无情,无情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遍法界虚空界,全包了。在这里面都起自利利他的大愿,你的愿大,你成就大,你的愿小,成就小。为什么有人证阿罗汉,有人证菩萨,有人证佛?愿不一样。小乘根性,证得阿罗汉他就自以为满足,不想再向上提升,佛告诉我们,他不想提升是有时间性的,两万大劫。两万大劫之后,阿罗汉会回小向大,经过两万大劫时间的培养,心量慢慢拓开,要向大乘菩萨学习。辟支佛是一万大劫,回小向大。我们在修学的时候,佛的确是以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我们现在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断,可不可以学?可以,模仿!不是真学,学著玩玩也可以,当作游戏,像小朋友一样,虽然是游戏,但是也很逼真。所以大乘教里,佛教初学通常是教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是发菩提心,首先要把心量拓开,你要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你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著,普度众生。这个度,用现在话就是帮助他、协助他。协助什么?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觉悟,为什么?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没有边际的利益,帮他觉悟。众生没饭吃,你送一点食物给他,没衣服穿,你送几件衣服,那是小事,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不是真实利益。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解决眼前饥寒的问题,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这个生死讲得也不是太大,六道轮回的生死问题,解决不了。
所以佛有种种善巧方便,佛教给我们修三福、修六和敬、修戒定慧三学、学菩萨六波罗蜜、修普贤十愿,这是略举简单的例子。这五个科目是早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在行门里面拈出来最重要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是在无量行门里面拈出五个科目,净宗同学只要依这五个科目修行,就成就了。可是五个科目提出来有二、三十年了,真正成就的人还是不多,这原因到底在哪里?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从前的人几乎这五个科目人人都具足,不但是净宗,所有大乘宗派里面几乎都具足,没有听说困难,所以世世代代各宗各派都有祖师大德出现,唯独我们这一代没有,毛病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不能疏忽。毛病出在扎根教育,基础教育疏忽了。中国世代有这些贤能出现,没有别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扎根教育,重视胎教,重视学前教育。这个学前教育还不能用现在概念,现在没法子想像。中国人接受的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晚最晚是他出生,他生下来,眼睛张开了,他就会看,他就会听,他什么都懂,他就在学习,大人在他面前的言行举止,他已经在模仿,开始在学习。这桩事情在近代,被外国一些心理医生,他们用催眠术,研究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把他催眠。催眠后问他,你现在回到十岁,十岁那个时候什么样子?提出几个问题问他,他回答。再回去,再回去到五岁、到三岁、到一岁,再回去,回去你还在胎胞里面,你还在母亲肚子里面,那时候什么样子?他统统能说出来。这就说明,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胎教有道理!他坐胎的状况,他能讲得出来。母亲喝一杯冰水,就好像在寒冰地狱,喝一杯热水,就在八热地狱,苦不堪言,他说得出来。母亲快乐,他也快乐,母亲忧愁,他也难过,随著母亲情绪变化,他什么苦乐都在里头受。这是我们从外国心理医生报告里面看到的,想到中国讲求胎教,大有道理在。
出生之后,我们现在提倡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不是给小朋友念的?不是!小朋友哪念《弟子规》?小朋友上学,从哪里念起?从《三字经》念起,从《百家姓》、《千字文》念起,在从前四书,哪有念《弟子规》的?没听说这门课程。《弟子规》在哪里?《弟子规》还在上学之前,《弟子规》是父母、家里大人把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统统做到,做给婴儿看。你让这个小婴儿,他出生,一出生眼睛睁开他就在看,大人一举一动完全合乎《弟子规》的规矩。所以到三岁这一千天,他不是念,他全做到了,这叫扎根教育,那个根扎得多深。这一上学,老师讲伦理,伦理讲什么?讲人跟人的关系,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友爱兄弟,跟你讲人跟人的关系,这关系怎么相处。好教,非常好教,为什么?因为《弟子规》他已经实践,他做到了。事上他做到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法,所以在这个时候告诉他,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尊重师长?让他慢慢明白。
我们这一代的人,我们上一代的人,我们再上一代的人,生活在民国战乱时期,把这个教育疏忽了。小时候我们天天逃难,跟日本人打仗,中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我十一岁,好在我前面十年生长在农村,还受一点中国传统的扎根教育;换句话说,小我五岁的就不行,我弟弟小我六岁,就差很远,你问他这个,他完全不懂。所以现在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那怎么办?只有求补习,以前没有学,现在补修,可以的。如果发现这个错误,我们扎根教育疏忽了,现在回过头来真正再努力学习扎根教育。这个扎根教育,没别的,真干!不难,你真干的时候,法喜充满,快乐无比。你就会真正体会到《论语》头一句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快乐,你把你所学的全部落实在生活,那真快乐。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一点不假。
我学佛这么多年,讲经有五十一年,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有人有,没有他那么明显,胡小林居士,你们有人认识他。他学佛才两年半,他那种法喜、那种欢喜,一般人没有享受到。他为什么会有成就?听话。我遇到他也是很偶然的,告诉他一句话,世出世间圣人教诲秘诀就是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问我,学哪个经论?我介绍他《无量寿经》,我说你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落实《弟子规》,他就一门深入。《无量寿经》现在念到一千多遍,他已经法喜充满,我说你这是刚刚尝到法味,还需要多少时间?像他这种进度,我说还要三年。他这一千多部念下来,他心定了,其他的一切经不看也不听,天天就听《无量寿经》,我有《无量寿经》的光碟,他每天重复的听,一遍一遍的听。《无量寿经》还有很好的注解,黄念祖老居士有《大经解》,还有《无量寿经白话解》,我都介绍给他,他手边都有,不看,还是看我的光碟,看我的注解,他说他一门深入,绝对不夹杂,我介绍他的他都不看,这个真难得!
这一部经上,你看其他的经都没有接触,但其他一切所有,佛法里头、世法里头,他都通了,好像什么问题有人问他,他答得真妙。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有没有犯错误?我说没有错,为什么?智慧开了,你心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现在放下一分,自性智慧透一分,你能放下两分,你就能透两分,不要以为这少,这一、二分一生用不尽,你是真正生活在幸福美满的世界,真正生活在佛法里面;再换句话说,你生在佛国土,怎么会一样?所以愿要坚定,不能够改变。现在在佛法里面已经尝到法味,尝到法味他就不会改变,为什么?世出世法里再没有找到比这个更快乐的,找不到。可是我们自己要警觉到,决定求生净土,为什么?我们不求生净土,轮回一关很难过。纵然轮回你能够超越,十法界也不容易超越,学得很辛苦,时间太长。到极乐世界好,稳当快速,一生决定成就无上道,比一般菩萨在时间上缩短太多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执著、分别、起心动念统统舍掉,需要多少时间?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十二劫。我们看十二劫很长,在极乐世界的人看十二劫很短,为什么?个个都是无量寿,无量的寿命,那十二劫算什么。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十二劫的时间,这三大类的烦恼,一种都舍不干净。你细细算这个帐,极乐世界能不去吗?你才晓得这个地方非去不可。什么时候去?这一生决定要搞成功,要发这个大愿,决定要求生净土。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认真的把这五个课程学好,这五个课程都是建立在儒释道三个根的基础上,没有这三个根,你学不到。人家学到的人是什么?那个根扎得牢。这个根学到之后,他能融会贯通,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解决,用什么解决?就用《弟子规》来解决。《弟子规》字字句句无量义,虽然是一百一十三桩事,你要记住,佛在经上讲「十善业道」,十桩事,《弟子规》比起十善业多一百桩事,它一百一十三桩事,这只有十桩事。但是那个十桩事一展开,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小乘展开三千威仪,你看这十条一放大,三千条;在大乘更不得了,八万四千条,菩萨八万四千细行,根本就是十善。所以《弟子规》一展开,也是八万四千细行,什么问题不能解决!这要真智慧,你才能体会到,真智慧才能够善巧方便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怎么不快乐!所以,佛法修学,要不要学很多东西?不要。
记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部经没学过,不认识字,没有听过经,也没有学过教,一生当中听讲经大概就是五祖忍和尚半夜三更在方丈室里面给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们估计不会超过两个小时,他就大彻大悟。怎么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他就开悟,这一悟,世出世间一切法他就通了,为什么通?本自具足。你看他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提出报告,见性,性是什么样子?性是清净的,性是不生不灭,性是本自具足,性是本无动摇,性能生万法。他这五句二十个字报告提出来,五祖说好了,衣钵就给他,送他离开道场,他的缘不在这个道场,缘在南方,送他回去。他一生听经就那么一次。在回到南方路上,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也是很有善根的。受持《涅盘经》,《涅盘经》的分量可大了,我们现在在《大藏经》里面看到两种版本,一种三十六卷,一种四十卷。经很长,她每天读诵受持,但是念得很熟,经的意思并不懂。她在那里念经,能大师在旁边听,听完之后就跟她讲,你念的这个经的意思很好,跟她讲意思。这一讲,无尽藏比丘尼愈听愈欢喜,就拿著经本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你不要拿经本给我看。你不认识字,怎么能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识字不识字、与学无学没有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放下有关系。为什么?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是因为你现在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它盖住,把它障碍住,它不能现前。你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障碍没有了,你自性里面的智慧现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教都从自性流出来的,你一见性,所有一切诸佛的经教全通了,没有一样不通。
再跟诸位说,现在科学家、哲学家所研究的这些东西,你说能大师知不知道?全知道,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也是自性,也没有离开自性,用错了。所以十法界里面,大大小小一切众生的念头、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知道,他的心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提出任何问题,他不用思考的,就答覆你。不是他一个人有这个能力,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所以他的心目当中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不会说我比你高、你不如我,不是,他绝对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他不生烦恼,他只晓得他已经放下,你还没放下;你放下跟他无二无别,他怎么可以轻慢你,哪有这种道理!真平等,佛菩萨才真平等,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真平等。法身菩萨的心决定没有分别,《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法身菩萨的心清净的,决定没有染污。没有染污就是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的心是平等的,他的心是觉而不迷,所以他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如来。你要问你自己哪天成佛?不要问别人,到哪一天你肯定了,你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这个人对你很好是佛,这个人对你很残忍,侮辱你、毁谤你、陷害你,也是佛,没有两样,你就成佛了。成佛不难!放下就是。成佛也真不容易,为什么?你不肯放下,你不肯放下就难了,不容易,你要肯放下,太容易了。所以这个事情不要问别人,问自己,你什么时候成佛,你也用不著问别人,问自己,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放下执著你就是阿罗汉,放下分别你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纵然成佛,还要发愿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为什么?你才真正能证得圆证三不退。到极乐世界去镀金,到极乐世界才真正能得到永恒,到极乐世界就等於到一切诸佛刹土,游戏神通,上求下化的大愿才能够圆满。
所以我们学习的入门,必须要坚持三个根,三个根用多少时间把它学会,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认真努力,半年。我们烦恼习气比较深一点,半年恐怕不行,一年,不能超过一年。从哪里学起?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从《感应篇》学起,或者从《阴骘文》学起。《安士全书》这本书,印光大师对它赞叹到了极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头第一奇书,这是他老人家赞叹。《阴骘文》里头总共说了七十六桩事情,它的条文,《弟子规》是一百一十三桩事,《阴骘文》只有七十六桩事,要落实,以这个为基础,它是属於因果教育。人把因果教育搞清楚搞明白,学《弟子规》、学十善业就踏实,是真学,不是假学。如果没有因果教育,纵然学了《弟子规》、学了十善业,都是飘浮的,没根。境界现前的时候会守不住,名闻利养遇到的时候,他心就变了,会被外面境界转,这是不懂因果。如果懂因果,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为什么?知道自己有命运,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不强求,竞争的念头会断掉,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所争来的,用种种非法手段得来的财富,财富得来了,应该什么?你命里没有,你用什么手段都得不到,如果得到,大概灾祸就跟著来了。如果你没有这个官位,你命里没有这么高的位置,你用不正常的手段、贿赂的行为,地位提升,做了高官。你命里没有,位置得到之后,恐怕没有几天你就死在这个位置上,把你压死了,你没这么高的位置。你得到钱财,也被钱财压死。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他不争、不求,一切随缘,真有这个命,他不断往上提升,慢慢升,不必求,自自然然的。
这桩事情,理、事讲得最透彻的是《了凡四训》。所以《了凡四训》我也想找人来细讲,在台湾有个专讲《了凡四训》的王警官王丽民,我跟他也很熟。他大概《了凡四训》应该讲了几百遍,我想请他来讲。找黄柏霖警官给我们讲现代因果报应,这他告诉我的,他是个高级警官,现在退休了,他搜集台湾这六十多年刑事案件破案的真相。他告诉我,破案的真相里面,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被害人被害死了,他的冤魂托梦给这些警员、办案人员,把他尸首找出来破案的。所以他们相信,那个被害的人没死,他的灵魂找来了,有时候灵魂附身引导你把这个案件破掉,他说如果没有这些灵来帮助,很多案破不了。台湾这些案件破案的时候,报纸杂志都有刊,都有报导,警局向大家宣布这案怎么破的,所以这些资料他很多。他告诉我他搜集很多这些资料,我说好,你慢慢的到电视台跟大家分享,告诉大家不能害人。你害他的命,你要还他的命,你夺他的财产,你要还他的债,这有什么意思?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命里没有的,得不到!你想得到,祸害就来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
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美国心理医生魏斯在他的著作里面,他讲得很多。所以他劝导人,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守本分,你才会得到真正幸福圆满。你要懂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要能诚心诚意的帮助别人,佛教给我们布施。佛说财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过去生中财布施得多,这一生当中你的财库,你命运里的财库就很多钱,自己修得来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来的,你要是害众生、威胁众生,得的果报是短命报。你要有能力的时候,化解别人的灾难,别人有恐怖的时候,你能安慰他、你能保护他,这就是健康长寿的果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那是果,果必有因,你真正修因,自然果报现前,这个道理要懂。现在在这个社会要讲透,人那种贪瞋痴的念头自然就化解掉。为什么有这么坚强的贪瞋痴慢?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不知道人身体有死亡,灵魂没有死亡,灵魂会再去投胎,不是死了就完了。我早年讲经常常讲到,死了就不得了,这不是开玩笑。为什么?我们要趁这一口气还在的时候,认真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个太重要了。身体总会有消失的一天,我们的灵性不消失,灵性决定要向上提升,不能叫它堕三恶道,这就需要时间来好好修行。我们遇到许多挫折、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有一些无知的人就自杀,用这个方法来解决,这不能解决问题,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完全错误。你要能够忍受,忍受就是消灾免难,消业障。你要依靠圣贤教诲,提升你自己,这就对了,不可以用消极的行为;积极的断恶修善,赶快回头,回头是岸。
我们把三个根扎下去之后,这个很重要,要把其他的放下,你才能把根扎好。你先试试看,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别的都放下,专门学《弟子规》,读诵受持。读诵是先决条件,你要把它念熟,念到能够背诵最好,文字不多,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句句都要把它做到,要落实在生活上。然后接著落实《感应篇》、《十善业》,你有这个基础的根,那两部就不难。第一部选《弟子规》可以,选《感应篇》也可以,《十善业》决定是在第二部,没有前面两个基础,《十善业》不行,你学不到,所以它有先后次第。这三个根扎下去,我们相信一年就成就了,然后你在大乘经教里头选择一门,一门深入,我相信小林居士能够两年的时间有这么好的成就,你不会输给他。你的两年也能达到他的效果,那你对佛法就充满信心,你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你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古人不欺骗人,句句都是老实话。
然后你要学净宗,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缘分,你就把我们净宗五个科目学好,这也是真实的佛法的基础,就是三学、三福、六度、六和敬、普贤菩萨十愿,这些东西全都要落实。十愿里面头一个「礼敬诸佛」,毋不敬,我们怎样对佛菩萨礼敬,要用那种心、恭敬的心对一切众生。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我心里很敬佩的人我对他恭敬,我心里很不喜欢的人,对他也一样恭敬,你才学会。所以,他叫礼敬诸佛,为什么?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记住《华严经》上这句话,不是假的,你轻慢一个人,你就是轻慢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为什么?他有佛性,只是他现在自己迷惑了,他有妄想分别执著。他要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他不就成佛了吗?没放下,没放下他还是佛,总有一天他会放下,肯定他会放下,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我们明白,我们觉悟,我们的知见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他怎样设计,想方法来害我,我对他还是尊敬,为什么?他是佛。他现在为什么有这种行为?那是他迷惑颠倒,他要放下分别执著的时候,他的思想见解是佛的思想见解,不是这样的。这是在迷惑的状态之下做错了事情,不要放在心上,好像一个人酒喝醉了发酒疯,你得要原谅他,他清醒过来了,他就是很好的人,很有理智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不可以跟人计较,跟人计较,你跟他一般见识,他迷你也迷,两个人才会发生争执。如果一个是迷惑,一个是觉悟,觉悟的人一定会让,一定不会跟他争执,所以什么样的冲突都不可能发生。
觉悟重要!觉悟就是菩提,对人要有礼貌、要有恭敬。即使在一个公司里面,机关里面同事,自己是长官的身分,对於部属也要恭敬,也要懂得。现在职位不相同,工作性质、任务不相同,除此之外毫无差异。从我们现前来看,差异之所在是我们修行功夫不相同,可是从自性上讲那就丝毫差别没有,总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把礼敬摆在第一,世间法也把礼敬摆在第一,你看儒家《礼记》,你翻开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跟礼敬诸佛意思相同,没有不值得我们礼敬的,一切都要恭敬。世出世法圣人把这个摆在第一条教给我们,对人要有礼貌。海口的教育成功,这是监狱,成功在什么地方?执法的人员对於受刑人有礼貌,他成功了。在过去没学《弟子规》,他们认为受刑人是比他们低一等,他是来管他们的,所以态度都不好。学了《弟子规》之后,人都是平等的,你一时犯了错误,现在判刑到这个地方来,来接受好的教育、改造教育,出去之后你就变成善人、变成良民,所以尊重人格。所以执法人员对犯人也行鞠躬礼,让受刑人感动,他教育成功。所以,我们第一个就是要懂得礼敬。
第二「称赞如来」,你看第一句诸佛,第二句是如来,他为什么不用诸佛?礼敬诸佛、称赞诸佛不是很好吗?他换个名词,换名词一定有道理,一定有意义,要不然就不能换。真的是这样的。称「诸佛」是从相上讲的,称「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一样。从相上讲平等恭敬,赞叹那就有影响,不能从相上说,相上会把社会搞乱,善恶都不分,所以他从性上讲。他的形象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你看它就有差别,不像礼敬诸佛是普遍的,没有条件的,赞叹是有条件。譬如与性德相应的,孝悌忠信与性德相应,礼义廉耻与性德相应,他的行为合乎这个,值得赞叹。他要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赞叹他,这社会就乱了。所以这个赞叹,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也就是善的那一面我们赞叹,鼓励他,恶的那一面不提、不毁谤,就是不赞叹,我对你有礼貌,没有赞叹。如果你是善的方面,与性德完全相应,礼敬后头有赞叹,这个用意很深。赞叹是给你宣扬,希望大家以你做榜样,向你学习。善跟恶,在根本上讲,佛常常讲贪瞋痴叫三毒,毒是什么?恶到极处,才叫毒。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贪瞋痴相应,佛不赞叹;与不贪、不瞋、不痴相应,肯定有赞叹,礼敬之后有赞叹。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有三位善知识是代表贪瞋痴的,善财童子去参学,有礼敬没有赞叹,有供养,就是没有赞叹。於一切善德的人,参访的时候都有礼敬、都有赞叹,这个诸位细心去看经就看到了。但是你要晓得,那个贪瞋痴的人还是菩萨,菩萨为什么要有这种行为?有一类的众生要用这种方法去度他。而且这种众生还不少,现在社会上很多,你找贪瞋痴的人,很容易找到;找不贪、不瞋、不痴的,不容易找到。在从前的社会里,用这个教育教得好,贪瞋痴的人少,不贪不瞋不痴的人多,所以社会安定。现在这种人多,里头有没有菩萨?我相信肯定有,这种人一回头就是大菩萨。我看到有个信息,是一个同学从网路上下载的。在香港好像是个赌王,靠赌博起家的,那还是命里有的。有一天被黑社会找到,勒索,把他的手砍断,他就变成残障,没有杀他,受了重伤。他一下被害,人觉悟过来,就到处劝人家不要赌博,把赌博里面的黑暗面说出来。他自己是个赌王,全是骗人,把他骗人的技巧、方法都公开告诉大家,劝人不要赌博。他这一回头,我们就称他赌王菩萨,这值得赞叹。他前半段不可以赞叹,他这一回头就是菩萨,拯救这些好赌博的人,你看这一回头就是菩萨。他救了不少人,以前是害人,现在回过头来救人,不敢再做坏事。人真的叫回头是岸,浪子回头,那就是菩萨再来。所以我赞叹他,那是菩萨来示现的,做样子给我们看的,教我们从这上回头。哪一个行业都如此,真正回头之后,好人当中的好人,先是害社会、扰乱社会,一回头,拯救社会、救助社会,这是无量的功德。所以佛菩萨教给我们,一切不善不放在心上,心上都没有,口上当然就没有,行为上不会表现。所以礼敬是很可爱的,不善的人接受你的礼敬他也很欢喜,为什么?你是真诚心。
第三是「广修供养」,供养是布施,用恭敬心来布施就是供养。所以普贤菩萨高,他是平等看一切众生,我对佛是供养,对所有众生也都是供养,没有差别的。大乘菩萨还有差别,上面供养诸佛,下面布施众生,他有分别。普贤菩萨没有,修普贤行的人没有,修普贤行的都叫做普贤菩萨,用平等心、恭敬心。而供养里面,所有大乘经里面佛讲得好,法供养为最,最大的功德是什么供养?法供养。为什么?财供养固然能帮助人解决问题,是解决你现前生活上一点问题,不能解决你了生死出三界的问题,更不能帮助你成佛作祖的问题,这个做不到,法供养可以做到。法供养一时做不到,但是阿赖耶里面你已经种了佛法的善根,这就很可贵。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来学习《华严经》,这什么原因?阿赖耶里面有「大方广佛华严」,阿赖耶里面这个善根种子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一定是学过这个经典,听过这个经典,或者是修过这个经典。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虽然过去有听闻、有修行、有学习,功力不够,依旧被烦恼习气所转,也就是名闻利养一现前,心就变了,佛法就忘记了,就又堕落了。一个成功的人,不晓得堕落多少次,不是一次就成就的,没这个道理。但是一次比一次一定会提升一点,提升到一定的程度这才会有悟处。要遇到殊胜的缘分,长时期的能够接受大乘经教的薰修,提升的幅度就快,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好事情,这一生很容易成就。
我们这一生的缘可以说是相当的深,听经能生欢喜心,虽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欢喜心生起来,这就是有相当程度的善根。如果能够坚持不中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会有悟处。如果你勇猛精进,真的接受,我花一年的时间扎三个根,把《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修好。这一修好,我们净宗这五门功课马上就相应,一点都不难,也就是跟你讲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不难,你有基础。现在听到是容易,做起来困难,你没有从基础上扎根,如果从基础上扎根,一点都不难。然后你能够一门深入,一部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小林居士学《无量寿经》,他就一部经,他其他的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就这么一部经。他告诉我,这些年来专听我讲《无量寿经》的光碟,我还特意把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跟他的《白话解》都送给他,他手上有,他不看,他说我只看你这一样,一门深入。我说:好吧,你继续再看两年,然后再可以广学多闻,触类旁通。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修定,一门才能修定,看二、三个人的东西,心就定不住。经上这句话,你看这是怎么讲的,那些又是一个讲法,会扰乱,这真的,一点都不假。过去我们学佛学教,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说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做法虽然也专,没有像胡小林这么样的专,他的真的专。我学习的时候,专是以一部注解为主,我还要参考其他的,这就差了。他这个专做得比我还好,他所悟的境界我知道,他给我一说我就明了。我在佛法上用了五十八年的时间,他才两年半,我看他再有两年半就赶上我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道理我很清楚,他是真的专,我们专里头还夹杂一点,夹杂得不多就是。一夹杂多,那就不行。
我们为什么夹杂?这是因为要出来讲经,老师告诉我,我讲《弥陀经》,老师告诉我,用莲池大师的《疏钞》,或者是用蕅益大师的《要解》。我《弥陀经》讲过很多遍,有时候专用《疏钞》,有时候专用《要解》,但是有些比较难讲的地方、难体会的地方,我还得看看像圆瑛法师的、谛闲法师的,看看这些老法师他们的讲记里头这一段有没有值得参考的,我还得看看。我顶多找两个帮忙,我不会找第三个,像胡居士他一个都不找,这个很厉害。但是他要出来讲经的时候,我要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一定要找两个现代人做帮手。我们能理解、能讲的不必参考他的,遇到困难,看看他怎么讲的,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能触动我们的善根,会有一点小帮助。所以,一定要懂得取舍,不是真正有修有学的人,他的东西就靠不住。最好是证果,证果古人里头才能找到,今人太难了。今人我们找到什么?他有修、他有学,也就是他做到信、解、行,我们要找这样的老师。只有信解没有修行,这个不行,这决定靠不住。古人是有信解行证,这样的善知识就太难得,遇到这样的善知识肯定成就。
所以供养里面法供养是第一,我们要懂得如何在古大德里面选好的东西,而现在人能看得懂,太深了现在人看不懂,有困难,要现在人能看得懂。像明清还可以,注疏就比汉唐那时候要浅得多,汉唐时候难懂,明清距离我们近,近代,民国初年也有些大德,他们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供养是以法供养为最,法供养里当然还是要用钱,你看就有财供养。法里面,大乘佛法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断烦恼、学智慧,这里面就有无畏的意思在。所以一举三得,圆圆满满包含了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果报是圆满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