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波罗蜜 - (第四集)
十波罗蜜  (第四集)  2009/5/10  台湾高雄(节录自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047-0026集)  档名:29-020-00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这两句讲的是《华严经》文殊菩萨教导众菩萨修行的十波罗蜜,我们学到「精进」,今天我们来学「禅定、般若」。在大乘经里面,关於这部分佛说得很多,经论里面处处都可以看到,我们就一般最普通的说法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梵语禅那,华言静虑」,我们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静虑,禅那是静,它有静虑的意思在里头,「专心歛念,守一不散之谓也」。实在讲,我们一般把它翻作禅定,禅是梵语禅那,定是中国字,跟中国这个定的意思很接近,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因为中国这个定里面不见得有虑,虑实在讲就是观,觉观,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这个定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定。如果定里面没有观,这个定修成叫无想定,功夫也相当可观。这种定修成之后,他将来往生是四禅天里面的无想天,无想定是因,无想天是他的果报。为什么?定虽然有,他没有慧;换句话说,没有慧不能破无明,麻烦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佛法教导我们,戒定慧三学非常重要,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而成就的,这个成就就是成就无上菩提。在中国,我们常常听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就是慧的功力。慧从哪里来?慧从定来。由此可知,这个慧不是从经教当中得来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诸位一定要晓得,从外面学得来的叫知识,不是智慧。修学佛法,不能够体会佛的真实义,依照文字去修学,戒能持得好,也能得定,但是慧不会开,那怎么样?那所学的叫佛学,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佛学不能解决问题,佛慧就能解决问题。佛慧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佛慧是自己本有的。世尊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告诉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范围大了,上面从十法界的佛菩萨,下面到三途地狱众生,全都包括了。不但包括这些有情众生,像《华严经》上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它包含了所有的众生,这个众生是广义的众生。广义的众生是佛经里面的本意,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四大五蕴,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矿物,乃至自然现象,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众生两个字的范围包括就太大了,没有一样不包括在其中。所以众生两个字的意思我们要了解,并不专指是人类,或者是专指畜生类、六道里面有情众生,那范围还大,不仅是这些。

  各个都有如来智慧德相,现在我们逐渐明白,你看有情众生说他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们要问,这些植物、这些矿物也有吗?真有,日本江本博士给我们做的水实验,我们从他实验里面明白了。他这十几年来用水做实验,水是矿物,不是植物,通过他的实验,真的证明水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它会看,它会听,给它看文字,无论写哪一国的文字,它统统会看。写个爱字,用中文写,用英文写,用法文写,用阿拉伯文写,无论用哪一种文字去写,它都懂,它都能看,都认识,比我们人聪明。它会听,会听音乐,我们放古典音乐给它听,它反应的结晶非常美。用现在西方摇滚乐给它听,显示出来的图案就很难看。它懂得人的意思,我们起心动念,一个善念,它就善的来应你;恶念,它就用恶的图案来表示、来应你。我们从这个实验,再看看佛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的,我们就晓得,整个宇宙,连虚空都是属於有机体,也就是说活的,它不是死的,虚空也有见闻觉知。如果没有见闻觉知,虚空怎么会产生变化?虚空怎么能够传达信息?

  我们在旅行当中也曾经做过试验,我们看到天空的云彩,那块云彩不太大,我们看到之后就对著它,眼睛盯著它、对著它,心里面念散掉散掉散掉,没有几分钟它真的散掉,散得干干净净,再也看不见。另外再选一片,不要选太大的,太大的时间长,选个小小的一片云彩,你也盯著它,你心里念著散掉散掉,念个几声它就散掉了。这就是说明整个宇宙,所以佛法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怎么想它就怎么变。从这个道理我们也就能够引申,逐渐的明白一种现象,或者是古老的预言、现代的预言,多半都是跟我们讲有灾难这个讯息,到时候没有了。是不是他说错了?我的想法不见得,他没说错,他说的是那个时候,现在隔了这么多天,人心里有变化。那个时候的人心不善,所以预测到什么时候有灾难,到这个时候人心变善,灾难就不现了,千变万化,不能够预测的。预测是给我们一个信息,这些信息说实在话全都属於良性的。譬如给我们讲这些灾难的预言,我们晓得某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灾难,我们如何化解?用心念去化解,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让我们的心善、言善、行善,无一不善,一切不善的业因没有了,不善的果报就不会现前。

  所以方法,一定要采取大乘教里面所教给我们的方法去化解,化解里面特别是人事,为什么?人的念头最强,我们要化解世间的灾难,就先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误会,能把这些东西化开,灾难自然就没有了。能不能化解?连动物、植物我们都能跟它沟通,都能相应,人哪有不能化解的?不能化解是怨恨太深了,我们要有耐心,这就要有定功,不能著急。我们始终以真诚心来相待,时间久了自然有感应。也许要十年,也许要二十年,也许三、四十年,到他临终的时候他才省悟过来,「某人是个好人,我错怪他了」。真有,不是没有。人有良心,什么时候发现?他自己的业障也消了才能发现,他的业障没有消的话,就很不容易发现。所以我们要在旁边帮助他消业障,我们每天念佛、诵经、拜佛都回向给他,希望他业障早一天消除,他就能觉悟,他就能回头是岸,这是佛陀教导我们的。

  所以定,定里头有虑,就是有观。禅定也翻作止观,止是止息,观就是觉观。他在定中,定中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那个定里头是无明,那里头没有观,就是没有慧。所以他是定慧等学,定慧双修。这个解释好,一个告诉我们专心,一个告诉我们守一。世出世间的圣贤教人,於一切法的成就不外乎这个总的原则纲领,真正明白之后我们才相信,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在今天,我们遭遇这个时代,今天在整个地球上来讲,不是属於某一个地区,史无前例的混乱,从什么地方混乱起?就是心不定。现在是从小孩都能看出来,甚至连幼稚园的儿童都是心浮气躁,他定不下来。到青少年,乃至到老年,你看到几个人心情能定下来,每天能欢欢喜喜的?这社会上不是没有,太少了,少见。所以一切善法不能成就,一切恶法不断在扩张。连科学家都给我们提出警告,讲的是地球的末日,地球末日从哪来的?怎么形成的?人为的。人放弃了戒定慧,戒定慧的反面就是贪瞋痴,贪瞋痴要是觉悟了,就回归到戒定慧;戒定慧迷失了,他就变成贪瞋痴。所以大乘教里面有句话说「烦恼即菩提」,烦恼是贪瞋痴,菩提是戒定慧,它是一体的两面,就在觉迷。我们如何能够转迷为觉,那像一般宗教里面讲的,我们就得救了。

  转不过来,佛有方便法,先教导我们转恶为善。真转过来了,中国谚语里有句话说得好,叫「福至心灵」,你的福报现前,你突然聪明了,智慧也连带会开了,福至心灵。由此可知,人在迷惑颠倒的时候没福报。如果在迷惑,福报现前,那是什么?那是灾难现前,他受不了,福报带给他的是灾祸,他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幸福,你看在中国,这也是我们这几年所极力在这里提倡的儒释道的三个根,道家的《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一类劝善的书,里头是真理,绝对不是迷信。世间享受大富大贵这些人,决定有累世的阴德,他自己修的,他祖宗修的,他才能得大富贵,不是偶然的。如果没有阴功,自己没有积功累德,也没有祖上的积德,他要是突然发了,我们讲暴发户,时间一定不长,不多几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在古今中外,你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能够保持富贵的是阴德、阴功,真正做好事不必要人知道。做好事,人家一表扬,表彰一下,你就报掉了。不善的事情希望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责备你、批评你,也就报掉,好!报掉好,恶的都报掉,善的?善的不要让人知道,累积多少世!我们在中国古籍里面所看到的,官位做到一个尚书,像现在讲的部长,过去生中修善积德要修多少辈子?至少要十辈子,十世,才能修到这个位子。那么你就想想历代帝王,尤其是开国的帝王,他自己跟他祖宗修的德行,如果要没有那么厚,他怎么能享国几百年,传几十世,哪有那么大的福报?

  在中国历史上看,享受真正福德,印光大师讲这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在世的时候没享什么福,是一个很平凡的读书人,家境并不好。他的德行、他的言教,世世代代教化多少人成圣成贤成为君子?这个功德大,太大了!一直传到近代,孔德成先生是第七十五代。孔先生早年到美国旧金山,入关的时候,美国海关人员听到是孔老夫子的后代,特别礼遇,开贵宾的通道欢迎他。祖宗之德,再加上自己的修学,才有这种成就。我们明了之后,不修怎么行?实在讲,最殊胜、最真实的大德、大成就是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无与伦比的福报。谁能成就?善导大师说得好,善导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唐朝时候人。他老人家说,这个无比殊胜的法门,当身成就的法门,万修万人去,只要你肯信,你愿意修,你认真去修,没有一个不成功,这都是实话。为什么我们许许多多的念佛人,修了很多年都没成就,原因在哪里?犯了这个地方所讲的毛病,他不专心,他不守一,所以他不能成就。如果专心、守一,真的是万修万人去。

  我在美国见到一个人,以前讲经我曾经提过,华府周老先生,中国人,在当地开一个面包店,他不学佛,好像没什么宗教信仰,人是个好人。我们在美国那个时候,他突然生病,再一检查,癌症三期,医院也放弃治疗,待在家里那也是痛苦不堪。家人这个时候求神问卜,找到我们净宗学会,那时候还不叫净宗学会,叫「华府佛教会」,我们人也不多,只有大概四、五十个人,在那里成立这么一个小会,华府佛教会。我们就有几个热心的同修去看他,看他那样子不行了,就劝导他,人生太苦,没有什么值得留恋,把净土法门介绍给他,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有善根,他一听就接受,就告诉他的太太、他的家人,不要给他求医问卜,不要了,统统全家帮助他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天,他就告诉家人他不感觉到疼痛了,他说很好,日夜不断的给他念,好像是三、四天,他就往生了,走得很清楚很明白。交代家人,临终的时候他看到佛来接引他,他走了。真正给我们证明《弥陀经》上所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他从前没有学过佛,也没有听过经,他也不知道有个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临终前三、四天才听到,他就成功了。我们亲眼看到,这给我们非常大的欣慰,证明《弥陀经》上佛讲的话不是假的。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宋朝莹珂法师,也是念佛念了三天,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那是古时候。没想到在二十多年前,我们在华盛顿DC亲眼看到这个周先生,他是开面包店的。由此可知,这个法门真的是不难,就是专心、守一,这周先生他做到了,虽然时间不长,三、四天,专心、守一,他就成功。

  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我们心不专,我们念佛的时候心里夹杂著杂念,我们的意不诚,对於净宗法门、对於经教里面的教诲没有圆满的信心,那就半信半疑,你不能说他不信,你也不能说他真信,是在这种状态之下。虽念佛,他夹杂,尤其是现在人,日夜都不能安宁,什么原因?身上带著手机,这个东西麻烦。在从前连电话都没有的时代,人心清净多了。手机是什么?手机是魔,魔障,不是好东西,有什么方便?叫你胡思乱想它给你带来方便,除这个之外,它对你有什么好处?没有一点好处。可是现在人他放不下。放不下那你就接受干扰,接受干扰又没有定力,所以修行的功夫全被它破坏了。现代的社会诱惑力量太大,诱惑在佛法里面讲就是魔障,它扰乱你,让你心神不安,让你几分钟的定力都没有,这个太痛苦了。特别是从政的这些人,如果做到高级领导人,真正是日理万机。我也曾经遇到过这些高级领导人,我奉劝他,每天早晚,因为他们并不信佛,每天早晚至少要静坐十分钟到十五分钟。早晨一次,晚上一次,身体放松,什么念头都没有,能够帮助他恢复精神,恢复体力,对他健康有好处,这个他很乐意接受。诸位要晓得,十分钟到十五分钟静坐下来也不是容易事情,不相信,你自己试验试验看,你就知道,别说十分钟,一分钟里头都好多个妄念出来。得没有妄念才行,功夫才得力,有妄念,功夫就不得力。我们念佛人是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执持名号,也就是说名号一句一句接一句,里面决定不会有一个妄念夹杂,这就行,这叫真功夫。

  这个话说得容易,做到不容易。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过很多次,有真正修行人向他老人家请教,念佛念了三年五年,一支香里面还有几个妄念起来,向老和尚请教。老和尚告诉他,你功夫不错了。一支香,长香是一个半小时,平常的香是一个小时,在中国从前,寺庙里连时钟都没有,讲堂、禅堂、念佛堂用什么来计算时间?用香。我们就算普通香,一个小时,一个小时里面起的念头不超过十个,那功夫就不错了。所以印光大师勉励这些人要继续努力,所谓功不唐捐,你认真努力继续下去,慢慢的妄念愈来愈少。真能把妄念减少、降低,秘诀没有别的,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放下。古大德有两句话教导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能够不必要接触的人不需要接触,能够避免的事要尽量把它避免,保持你心地的清净。譬如现在在家庭里面,电视不能看,它完全是扰乱我们。家里摆个电视,就是大魔王在那里,你要能修清净心,谈何容易!现在年轻人不但有电视,还有网路,他还有电脑,那就更麻烦。从前古时候没有这些科学这些仪器,还要选择山林里面去住个小茅蓬,跟农村至少距离要三里路以上,就是他这个茅蓬所在地三里之内不可以有人家,这种地方佛经上的名词叫「阿兰若」,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寂静处,就是这个地方是很安静的地方,安静到听不到声音。农村里面,叫的声音最大是牛叫,牛叫的声音听不到,帮助自己修定。现在我们要找这样的环境可不容易,所以现在人的成就,不成就则已,成就,功夫决定比古人高,因为古人要是让他生活在现代环境里面,他也不会成就。所以现在的环境考验是非常的严峻,在这种考验当中你都能如如不动,你能够专心守一,你的成就决定超过古人,道理在此地。

  在现前这个时代,人的价值观变了,伦理道德观念也变了,现代人讲的是人权,是自由、是开放、是创新,这个麻烦可大了。父母不能管儿女,老师不能管学生,下一代怎么办?所以你冷静往前面一看,你没有办法不悲观。在中国几千年来,父母教儿女、老师教学生严格,所谓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现在不能教。你要是教导严格,你犯法,你还要去坐牢,这世界怎么办?所以,今天能不能成就全靠自律,已经没有人来管你,不是父母不慈悲,不是老师不管教。在这个时代,法律规定不许父母管教儿女,不许老师管教学生,这种法律,我们能够想到,将来的社会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样下去能够绵延几代?我的看法不过三代,那就像一些宗教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现前。现在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今天有个同学下载一篇新闻告诉我,就是最近这个流行感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严重警告,可能在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感染。现在世界上人口是六十亿,三分之一就是二十亿人会感染,你说多可怕!不能不小心提防。

  所以我是劝勉同学们,不怕,什么样灾难都不怕,念佛早生净土。对这个世间不要再留恋,你的心善行善,念念忆念阿弥陀佛,念念存心极乐世界。如果你不该在这个灾难走,你平安无事,如果该在这个灾难走,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事,不是坏事,完全没有恐惧的心,没有贪生怕死的念头,好!在大乘佛法,我们在学《华严经》,尤其学这个《妄尽还源观》,这个里面告诉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是身体,灵性不死,我们的灵性是不生不灭。到这个世间来,唯一的目标不是别的,是提升自己的灵性,这就对了。像在学校念书一样,唯一的目标是要升级,年年往上升。我们这一生是在人道,来生生到天道,那就比这一生强多了,天人的德行比我们高,我们要向上爬。最高、最完美、最殊胜的是极乐世界,因为你要是生到极乐世界去,你就成佛了,那真叫一了百了。我们应该把这一生当中所做的一切好事,都回向求生净土,不求人天福报。你要知道,求人天福报当然求得到,可是轮回太苦,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又何况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跟众生结的冤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多可怕。所以文殊菩萨十波罗蜜里面,这一段我们最要紧的就是要学到一个专心守一。今天的专心、守一,在哪里?就在阿弥陀佛,我们这一生才真正有稳稳当当的成就。《华严经》能不能听?能听,为什么?《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华严经》到最后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可以听,不要去学,除非你是发心走弘法利生这个路子。我学讲经,我发心续佛慧命,留在这个世间把这些大乘经讲给大家听,这个你就要学。如果没有发这个心,这个东西也不是随便发的,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智慧、还有没有缘分?你真的是有智慧、有能力,没有缘分也不行,这个路子是很艰苦的。如果觉得我这个能力不够,那不如我先到极乐世界,我到极乐世界学成了再来,那就太稳当了。总而言之,学佛要有智慧,要懂得怎么选择法?

  下面说,「禅有二种」,这是一般讲的,一个是「世间禅,谓色界、无色界、凡夫所修禅也」。这是什么?色界四禅,无色界四定,还是禅定,合起来我们称它为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就是四禅四定,四禅定、四空定,合起来称八定。四禅八定是凡夫修的,佛经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诸位要想了解,你就看天台大师的著作《摩诃止观》、《小止观》、《六妙门》,都是讲这些。要晓得这些东西不是佛门的,虽不是佛门,佛门修定要从这里开始,这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所修的。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释迦牟尼佛出生的那个时代,可以说在全球宗教、学术最发达的一个地区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历史悠久,我跟他们有接触,而且是很多次的接触,现在他们不叫婆罗门教,叫兴都教。我们有些人也把它翻作印度教,实际上它叫兴都教,这是婆罗门教的后身。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这我能相信,他们这个宗教重视禅定,不重视历史,所以它没有历史记载。但是今天在全世界宗教界里面,一般承认它至少有八千五百年。所以我们在新加坡,九个宗教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总是把它摆在第一位,它历史最久。我们是按历史长久来排列,它是排在第一,它有八千五百年。第二位是犹太教,犹太教有四千多年。第三位是拜火教,拜火教人虽然不多,它至少有三千五百年,比佛教至少要早五百年,所以它在第三位。第四位才排到佛教。四禅八定就是婆罗门教修的,这个里面功夫有浅深不同,修定。

  定功是修了,修的不到家,我们称它叫未到定,修这个考试不及格。六十分及格,五十分不及格,四十分也不及格,三十分也不及格,但是他总有一点小定,在二十八层天里面就非常明显的看出来。如果没有修定,修《十善业道》,上品十善生天。最高生到哪里?四王天、忉利天,再往上去就不行。再往上去得加一点定功,这个定功叫未到定,他还有一点小的定功能够生夜摩天。夜摩天再往上去,定功要深一层。我们好像拿这个比喻,他修定功只能拿到三十分,这就可以到夜摩天,四十分就可以到兜率天,五十分就可以到化乐天,六十分就到他化自在天,化乐天是第五层,他化自在天是第六层。定要真修成功,初禅修成功,他就不在欲界,他就到色界初禅去了,定的功夫一层一层不一样。所以古代印度婆罗门都修禅定,除了宗教修禅定之外,学术界普遍也修禅定。我们知道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也就是说在禅定当中,六道他都见到。完全见到那是什么?那是第八定,四禅四空,那对於六道情形完全透彻,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阿鼻地狱,这哪里是假的?不是假的。谁修谁就能证得,修的人多,各个人都证得,这就不是假的。你不修你就见不到,你要肯修你就能见到。

  怎么修法?先要有基础,基础还是我们现代讲的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圆满成就,不能疏忽。《十善业道》、《感应篇》、《弟子规》,你真做到你的心才定得下来,你要不做到不行,这叫因戒得定,定的浅深那个层次就太多太多,说不尽。再告诉同学一句话,这个很要紧。佛家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统统修禅定,如果不是修禅定,这就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就决定离不开禅定,那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禅定,他们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手段、方法不相同,那真叫无量无边。所以四弘誓愿里面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全部都是禅定、般若。我们念佛是不是禅定?是的,佛在《大集经》上讲得很清楚,持名念佛是无上深妙禅,就用这句佛号把所有一切妄念打掉。真会用功怎么用法?念头才一起,不管这个念头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就归到阿弥陀佛去,这叫会念,不让你的念头相续。所以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念头起来,善念恶念都无所谓,它会起来,习气嘛,它一起来马上就觉悟。什么是觉悟?这一声阿弥陀佛就是觉悟,把这个念头打掉,换成阿弥陀佛。不起念的时候,阿弥陀佛不起也没有关系,一有念头,他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个人功夫就得力,这个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我们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看我们自己想一想有没有这个功夫,没这个功夫,妄念继续,念念相续,这就麻烦。怎么办?是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够,我们的警觉心不高,还没有办法取而代之。努力,把它念熟,熟透了,自自然然这个境界就现前,只要念头起来,就是阿弥陀佛。所以用一念,阿弥陀佛这一念,把所有的念头都打掉。你要晓得,只要是念头都是妄念。什么叫正念?没有念头叫正念,没有念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正念。如果没有念头,什么都不知道,迷惑颠倒,那叫无明,那也是错误的。佛就教导我们执持名号,好!念念是阿弥陀佛,这是觉观,有觉有观;不起一切妄念,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定,这是禅定,所以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它怎么不是深妙禅?它一点都不假。

  往上去,到第八定,这在世间禅定里面就到顶了,他出不了六道,为什么?到第八定,非想非非想处天,这里面不但欲没有(欲是讲五欲:财色名食睡),念头都没有了。给诸位说,他不是真的没有,是定功很深,把它控制住,它不起作用,它不会起来,这是定功。但是这个定功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这个定功能定多长?八万大劫。这个时间太长了,一个大劫是什么?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叫一个大劫;换句话说,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的定力就没有了。定力一没有,他的烦恼习气就冒出来,这一冒出来,依旧随著业力去轮回,这事情麻烦,爬到最顶上,最后还会摔下来。所以,世间禅定不能解决问题。佛出现於世,为什么出现在印度,不出现在别的地方?有道理。印度一般修行人能达到这个境界,佛到那里去度他们,告诉他们四禅八定不究竟,究竟怎么?究竟要修出世间禅定,「谓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禅」。声闻所修的是九次第定,你看八定再提升是第九定,这一提升就超越六道,佛法里面讲十法界。六道往上去还有四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没出十法界。六道是个圈圈,十法界是外面一个大圈圈,大乘教里面叫六道是凡夫,跟外面大圈圈来讲,这叫内凡,内凡是讲六道。六道之外,四法界叫外凡,六道之外,他也是凡夫,比我们聪明,智慧高多了。为什么叫他凡夫?他没有见性。所以佛法成就是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是真佛,不是十法界的佛。这个佛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佛,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佛,那统统叫成佛。这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净土宗常常讲四土三辈九品,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有常寂光土、有实报庄严土、有方便有余土、有凡圣同居土。我们娑婆世界有没有?有,六道就是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就是方便有余土。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六道每一道都有空间维次的问题,四圣法界里面也有空间维次的问题,声闻见不到缘觉,缘觉见不到菩萨,都有这个问题。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维次,这叫特别法门,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一般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哪里?生凡圣同居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它没有六道,它只有两道,人天两道。阿修罗、罗刹、饿鬼、地狱、畜生,没有,极乐世界没有。你要想,它为什么没有?你进入那个世界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条件是什么?心地清净、善良、念佛,没有这三个条件,不能生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心地善良、清净、念佛,他怎么会堕畜生道?他怎么会堕地狱?所以它那边根本就没有畜生、地狱、饿鬼,没有,这一点我们要明白。

  我们真正念佛人决定不能造三恶道的业,造三恶道的业,要带到极乐世界是带不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断恶修善,要把贪瞋痴慢放下。如果对人的态度很傲慢,你马上警觉到,这是我往生的障碍,我能不能往生就打问号了。没有贪瞋痴慢疑,就决定得生。为什么说你带业?是带业,你还带习气,你贪瞋痴慢疑的习气没断掉,可以带;贪瞋痴慢疑的现行不能带。什么叫习气?常常在一起学习的同修我想都很清楚,习气不好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得人身,没有白来。我们常讲,祖师大德也常常教训我们,记住,带不去的统统要放下。哪些东西带不去?名闻利养带不去,五欲六尘带不去,你在这上操心干什么?你错了。身带不去,财产带不去,带不去的就应该放下。放下,不是跟你讲事,事无所谓,是讲你的心,你的心里决定不能有这个东西。什么东西带得去?善业带得去,净业带得去,这句阿弥陀佛带得去。《行愿品》里面讲的十大愿王带得去,文殊菩萨十波罗蜜带得去,带得去的要好好去干,带不去的统统丢掉。

  现在世间人迷得最严重的是财,这个东西带不去,一定要把它舍干净。所以世尊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生活清苦一点好,好在什么地方?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生活太富裕,这地方不错,极乐世界虽然听说过,谁能证明它是真的?他有怀疑。如果在这个世间多受苦、多受难,对极乐世界一听说就真的向往,真想去,他的心情跟我们就不一样。由此可知,佛教导我们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要常常想到六道苦,十法界也苦,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出不了这个范围,你说这多可怜!诸佛如来也是生生世世从来没有离开过众生,我们也曾经亲近过,没有得度,什么原因?不听话,没有依教奉行。不能说我们与佛没有缘,没有缘的话,这一生你怎么能够在此地坐两个小时?你能在这里坐两个小时,说明你有善根,你的善根很深厚。为什么没有成功?没有认真依教奉行。我们这一生如果还不认真,来生还搞六道轮回,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理搞明白了,事清楚了,关键就在我们干不干?肯干,这一生就超越。不肯认真奉行,还要贪著名闻利养,我们这一生就又错过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才是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能够依教奉行,这一生没有一个不成就的,特别是遇到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真的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

  第三种,「出世间上上禅」,这什么人修的?法身菩萨修的。你看讲三种禅,世间禅,四禅八定,是六道里面的;出世间禅,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修的。出世间上上禅,那是超越十法界,在《华严经》上诸位能看到,哪些人修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他们修的,他们修的叫出世间上上禅。由此可知,出世间上上禅好比是研究所博士班,出世间禅好比是大学,取得学位了,世间禅好比是中小学。修行一定要从小学、中学循序渐进才能成就,如果把下面都舍掉,就想学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决定不能成就。这个道理,不但我们自己要明了,世尊有明确的教诫,在《佛藏经》里面佛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看这个话说得多严厉,告诉我们要循序渐进,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例外。可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净土,净土所以称为特别法门,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不赞叹,这个要知道。但是净土的修,要具足三资粮,这个三资粮叫信愿行。真信,我们有没有真信?我们的信心有没有做到专?有没有做到一?做到专一,那就是真信;没有做到,不是真信。这个道理很深,希望诸位要细心去体会。

  我们在净土宗里面,对於其他宗派里面的典籍,希不希望涉猎?如果涉猎,就不专、就不一。真正修净土的人,净土五经一论,不多,分量不多,但是还是要你专一部经。五经一论一定要修,一定要学,学了之后,你这一生在五经里面选一部,这才叫专,才叫一。还能涉猎其他的吗?可是涉猎,基础,那是讲根本,根本就是儒释道三个根,具备这三个根,五经里面专攻一部。我是感觉到五经都要念、都了解,选择一种做为自己每天的定课。有能力、有时间的,选《无量寿经》好。过去出家人,我知道弘一大师,这说了大家都知道,弘一大师出家之后,一生他专一《普贤菩萨行愿品》。他早晚课就是受持《行愿品》,《行愿品》背得很熟,这是五经里面的一种。如果我们年岁大了,根性不利,记性也不好,那你就选小部,《佛说阿弥陀经》最好。如果再小的,再小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行。这一章在净宗里面就是一部经,文字不多,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是二百六十个字,这二百四十四个字,都行。再不然就学锅漏匠,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好,你看人家三年不是自在往生了吗?他专他一,锅漏匠不认识字,《大势至圆通章》也不行,他也受不了。一句名号,就那样念三年,他就成就了,自在往生,没有一点点疾病,站著往生,这是我们的好榜样。锅漏匠跟我们是同一个世纪的人,抗战之前。关键就在专心、守一,谁能做到谁就成功。

  要知道,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禅,就是我们在此地讲的出世间上上禅,你可不能把它看轻。为什么?你想想,世间禅修成了,四禅八定,不过是色界天、无色界天而已;出世间禅修成功,也不过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而已。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念成功,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它跟《华严经》上所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是平等的,它不是出世间上上禅是什么?我们如果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都搞清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千经万论都是在劝导我们、都是在指导我们这么一个方向,这样一个目标,你要能接受,你是上上根性,为什么?你这一生成佛。你能说念佛不是禅吗?修禅的人要不能回向往生净土,那比念佛人差得太多,怎么比也比不上。学教就更不必说了。

  在教下,你们想想学《华严》的,真学《华严》,他修什么?在《华严经》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童子,我早年,民国六十年,我开始第一次讲《华严经》,也讲了很长时间,应该差不多有十七年,但是那个时候常常出国,断断续续讲了一半。《八十》讲过一半,《四十》也讲了一半,特别在《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行愿品》全文。我讲到一半,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想了一个问题,善财修什么?讲的时候囫囵吞枣,比现在差得很远,那时候到底是年轻,功底都不够。我就在经里面去找,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在《华严经》里面,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入门弟子,是登堂入室,是传法的弟子。我们看到经文里面记载,文殊、普贤都是念佛求生净土,那是文殊菩萨最得意的弟子,承传大法的弟子,他肯定是修这个法门。我们讲经的时候确实疏忽了,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然后再把五十三参细细的来看看,一点都不错。为什么?中国谚语常说先入为主,文殊菩萨介绍他去参访的第一个善知识,那就是先入为主。第一个善知识是德云比丘,《八十华严》叫德云,《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翻译翻的不同,吉祥就是德,德就是吉祥。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你看他头一个示现这个,这就叫先入为主。

  德云比丘,就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传授善财童子二十一种念佛门,这二十一种一展开,就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所讲的无量无边的法门,就是二十一大类,归纳为二十一类。这就说明什么?门门都是念佛法门,这不可思议。我们是想到这个问题,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经,看出门道出来。然后再继续往下去,当中五十一个善知识,五十三参,五十一个善知识,代表什么?代表无量法门,把无量法门归纳为五十一类。代表的人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才晓得这个法门广大。善财参学,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他在文殊菩萨会上是开根本智,五十三参是成就后得智。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对这个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佛法智慧是真实的,通过历练的,这是真实智慧。

  每参访一个法门,你看到最后「恋德礼辞」,这句话告诉我们,参访这个善知识,向他请教,承蒙他开示教诲,非常感谢,礼拜,辞了。辞了是什么?辞的意思很深,是离开他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参学,这里头更重要的一个引申的意思,没有学他,不学他的,听他的,他东西我都懂,我还是念阿弥陀佛,如如不动,他还是专还是一。一直到末后,最后一参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没有礼也没有辞,你看那一头一尾,才晓得善财童子是专修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个念佛的人,没有一样不通达。实际上,五十三参在哪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从早到晚,看到的许多人许多事,那就是五十三参。看到怎样?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慧,心里怎么样?如如不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定。定慧等学,不愚痴,不糊涂,没有一样不知道,可是一样也没有放在心上,心上只放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华严法门里面讲的妙用,随缘妙用,五十三参是随缘,妙用是什么?是如如不动。决定没有在意,就是你看到、听到,你都放在意识里面,那就错了。不要放在意识里头,我们讲不要放在心上,这大家更好懂了。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善的也好、恶的也好,染的也好、净的也好,都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清净心里面什么都没有。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他是讲「何处惹尘埃」,我们不说惹,根本就没有,还惹什么!说得更彻底一点,没有。只有阿弥陀佛,妙!妙不可言。

  我们早年在佛光山教书,那时候佛光山里面的老师,有星云法师,他自己也担任课程,还有会性法师,有两位居士,唐一玄居士、方伦居士,还有我一个。我们有一天在一起聊天,吃饭的时候,好像是方伦居士提出来的,他说:我们的学生考试,如果考卷发下去,他在考卷上写满阿弥陀佛,这个怎么处分?你说他是及格还是不及格?我们这几个老师大家说,这个还是要通过,不能不通过,他跟佛法相应,他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古来大德常常有这种教诲,你无论什么事情向他请教,他回答你「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他没有第二句话说。他自己的修功就这样的传授给你,他会成就,你跟他一样,你也能成就。千经万论,《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什么?法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佛法,要舍。世尊自己在经上也讲了比喻,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好比「黄叶止啼」,这句话是佛说的。「黄叶止啼」是什么意思?善巧方便,你别以为当真。当真是什么?真性里头一法都没有,一法不立,那是真正究竟法。说出一法,你要是执著这个法,错了,佛说的一切法,不能执著、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那你就是真正得到。你要一分别、一执著,这个法都变成假的,都不是正法,变成邪法,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所以《开经偈》真写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听到佛法之后,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真解如来真实义。这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跟诸位说,四圣法界也做不到,只有出世间上上禅人他做到了,他懂得。

  形象上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没有两样,心里上完全不一样,叫真修行人。我们再回想一下,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在我们中国,历代这些祖师大德,真正成就的人,真正成就是什么?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们示现在世间,跟《还源观》里面所讲的四德完全相应,四德我们还没有学到,在后面。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随缘妙用是我刚才讲的,形象上跟大家完全相同,内里头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妙用。我们修净宗,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绝不放在心上,就是妙用。「威仪有则」,这一句写出来了,「威仪住持有则德」,威仪是什么?行住坐卧完全跟戒律相应,严持戒律。我们今天讲与《弟子规》相应、与《十善业道》相应、与《感应篇》相应,给一般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来做示范的,这是身教。「柔和质直」,柔和是表现在外面,外面要柔和,内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要真诚,摄受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最后一条,代众生苦,「普代众生受苦德」。我们受苦是什么?给人看的,给众生看的,就是把世尊最后的遗言「以苦为师」表现出来。「威仪有则」就是持戒,佛最后涅盘的时候留这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可见得这两条是性德里面的两种。以苦为师是普代众生受苦德,做样子给他看。我们以清净心、以真诚心,苦不苦?不苦,苦里头有乐,是真乐。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大乘教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苦里头有法喜充满,这里头意思深。所以念佛法门决定不能够轻视,是《华严》、《法华》最后的归宿,是无上的法门。我们一定要懂得专心、守一,这一生就决定成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