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甚深 (第十集) 2005/7/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第12-017-1396a集) 档名:29-012-0010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五段福田甚深,《疏论纂要》最后的一段,李长者的开示。
长者开示最主要的就是当中的一段,这一段又分为两个小段,前面这一段说明佛自己福田不同,所以有差别,这个我们昨天介绍过了。今天接著看第二个小段,「明众生所施福田不同」,我们看《论》文。
「二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者,此乃由心轻重、有智无智、谦下高心、所求有异,总是一心中随用不同」。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境界可以说是深广无际。这段经是目首菩萨给我们讲「福田甚深」,这个科目也是我们学佛,甚至於不学佛的人,哪一个不关心?为什么?人人都希求福报。福报从哪里来?福报究竟是一回什么事?佛菩萨在这段经文里面给我们做出详细的说明。我们真正明白了,就知道怎样修福,正是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要懂得求福的道理,懂得求福的方法,所以智慧福德,寿命也在福德里面,长寿是五福之一,没有求不到的,如理如法的去求,有求必应。
前面的一段讲佛的福田不同,那意思很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自己的修行,自自然然跟诸佛如来的福田起感应道交,我们要不要用心去求?不必,自然感应。也就是说,譬如我们简单的举例,我们如果真正修到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就能够感得藏教佛、通教佛的福田加持给我们,这是凡夫。如果我们功夫提升了,我对於一切人事物的分别都没有了,我们就能感得通教的佛、别教的佛。如果连这一切分别都放下了,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我们所感得的是圆教佛,究竟圆满佛。这种感应道交是自自然然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说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境界,心里头一无所求是自然感应,就像江本胜那个水实验一样。我们写个「爱」字、写个「感恩」,无论用什么文字,中国文字写行,用英语写也可以,用阿拉伯语写也行。你只把这个贴在水瓶上面,那水的反应,它就现出很美的图案出来。你说写的这个字有求吗?没求。我写这个字条贴上去没求;水决定没有说你写了「爱」对我,我就特别给你美的图案,没有念头。统统都是不起心不动念,连起心动念都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这种感应道交,我们就晓得,佛经里面所讲「法尔如是」。法尔如是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自自然然是这样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佛福田不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诸佛如来修行证果,我们讲诸佛有四教的佛,如果要是依《华严》来讲,《华严》是五教,小始终顿圆,那就是五教之佛。佛很多,不是一个位次,这是举中国佛教里最常讲的,天台家的四教,贤首家的五教。这些都是事实,都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有这个理,可是你不要执著,希望你也不要分别。你要说佛为什么有这么多等级?修行位次有差别。凡夫,从我们凡夫地一直修行到证得圆满的佛果,他当中一定通过这么多阶级。就像读书一样,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二十年之后,他拿到博士学位,可是这二十年当中,他经过了小学,小学毕业了,那就是小教的佛;初中毕业了,毕业就好比初级的佛,高中毕业是高级的佛,大学毕业是大教的佛,大乘的佛,就这个意思。
所谓成佛就是修学一个阶段的圆满。在《华严经》里面,这《华严》是个代表,佛在所有大乘里面都给我们讲这五个次第,五位,位是位次。用我们现在讲学位,我们今天一般学校学位只有三个:学士、硕士、博士。在佛法里面讲学位有六个,多一倍。你看十信位,一年级到十年级这是一个阶段,这真的拿到学位,这不是假的,十信位的菩萨;往上去十住位的菩萨,这第二个学位,第三个学位十行位的菩萨,第四个学位十回向的菩萨,第五个学位十地菩萨;再往上去等觉是个学位,等觉再上去究竟圆满的佛果,那就是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高的一个学位。每到一个阶段(这说话方便起见)有一个学位。
由此就可知佛很多,这是天台大师说的。这么多佛,第一个学位十信位,十信位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十法界,我们知道六道上面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信位的菩萨。如果再升一级到初住,上面是十住,十信往上去是初住,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过十法界;在别教讲是别教的初地菩萨,别教十地等於圆教的十住。所以别教的等觉是圆教初行位的菩萨,别教的佛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佛很多,我们怎样感应,那是要自己修行功夫,一点都不能勉强,就跟水实验呈现的结晶图案一样,一丝毫不能勉强,法尔如是。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明了之后,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自己境界愈高,感应愈殊胜;换句话说,福报也愈大。能够跟佛起感应,差不多都是修德跟性德相应了。
现在我们看的这一段,「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这是修德,没见性。这里面我们要讲的六道众生,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修布施,布施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要搞清楚。我们想得财富,世间人常讲:你命里头有没有财库?命里财库每个人多少不一样。这命里财库从哪来的?香港这边有个陈老先生,跟我也是老朋友,去年往生;陈朗,很多人都知道他,他算命看相、看风水看得很好,我们也认识好几年了,他也常常听我讲经。这个算命,算命里头有没有财库。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有人替我算过命,我这个命里头没有财库,也没有官印。没有官印你不能做官,这个官就是主管,你命里头没有做主管的命,主管才有印,不是主管没有印。出家了,出家,算命先生告诉我,你也不可能做住持,住持也要有印。你做当家师,那不是住持,那个没有印,好像一个学校一样,校长他才有印,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他没有印,叫官印。所以就是你命里头没有做主管的命。我命里头财库空空,就像我出家这个名号一样,「净空」,财库空空,没有财。没有财,贫;没有官印,没有地位。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地位,也没有财富。
命从哪里来的?命是过去生中修的,前生宿世,过去生生世世没有修财布施,而且我命里头还是短命,算命的算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这就是我们学佛之后明了了,过去生中这三种布施福田,财富没修,寿命没修,只有一点法布施。法布施是聪明智慧,只修了一点这么个东西,好在这一点东西还有根。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自己想一想,他说的有道理,为什么?我从小喜欢读书,喜欢书本。这就想到人一生当中,正如同外国预言家所说:一生的遭遇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原因、偶然发生的,没有,统统与前世有连带关系。过去生中喜欢读书,这习气还留到这一生,喜欢书本,喜欢读书。这命里没有财有道理,为什么?我从小就不爱财,没有赚钱积财的念头,一生都没有这个念头,只要每天能吃得饱、穿得暖,够了,这都是过去的习气。
寿命短,这我知道,年轻的时候杀业很重,这大概都是与过去习气有关系,喜欢打猎,这不是一桩好事情。所以学佛之后,痛改前非!我一学佛六个月,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就长斋。长斋是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不跟众生结冤仇。所以我虽然收入很微薄,我尽量节省,省一点钱去放生,布施医药。布施的钱不在乎多少,在乎心地真诚,我有这一分诚意,有这个心。这个经文里头长者讲到,所以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这是由心有轻重、有智无智,这是关键,我明白这个道理。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明白这个道理,很快就明白了。所以我学佛六个月就发心长斋,吃长素,知道自己做错了,从此以后不敢杀生。
所以我这一生有财富,我还是不要官印,有长寿,都是这一生修来的。我有没有求?没求,我没有求长寿,也没有求财富,自自然然来的。一生信守尊崇普贤菩萨教导,「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我这一生当中只有今天,不知道有明天;今天就是现前,一定要把它抓住。要知道把自己的德行、境界向上提升,一天二十四小时不能放松。功夫,解行两门,我每天读经,读书从来没有一天中断。读书,解门;书本放下,行门。
书本放下,那叫怎么修行?行也不外乎三大类,这是佛法里头所说的身口意这三大类。意业是起心动念,念头一起,自己立刻就明了这个念是善念还是恶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恶念,赶快把它转过来,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修净宗,尤其是修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转境界。如果这个念头不善,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不善的念头打掉,这真用功,这是真功夫。如果是善念,那就是《十善业道经》上佛教导我们,善念要念念增长。所谓善念一定是利益众生,一定是续佛慧命,决定是相应的。有利於正法常住世间,这个念头好,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更不可能有伤害其他众生的念头。不但是人不能伤害,蚊虫、蚂蚁都不伤害,都没有伤害它的这个念头。
第二言语善不善。言语里头最重要的,《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决定不能说别人过失,这个人是我的冤亲债主,常常来伤害我、毁谤我、侮辱我的,他可以做,我可不能做,我可不能批评他。他毁谤我,我要是批评他,不接受毁谤,行不行?很多人一定说应该这样子。但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他毁谤我,我接受,消业障。怎么知道自己有业障?这一生命不好,就是业障;命好还是有业障,为什么?你没有出六道轮回,应当要接受,很难得。尤其是谣言,不是事实,他来毁谤我、来陷害我,是捏造的,不是事实,这个消业障消得更大,过去无始劫以来的业障都能够得消除。
所以我们对於这一般常讲的,这是恶人,故意来找麻烦的、来伤害我的,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对待他,要用怜悯的心对待他,要用报恩的心对待他。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要常常记在心里。歌利王割截身体,一点道理也没有,老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老师)受这样的委屈,没有一丝毫瞋恚心,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他怎么圆满的?歌利王帮助他圆满的。所以我们遇到一切毁谤,一切侮辱、陷害,马上就要想到,释迦牟尼佛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佛是用什么心态来承受?我们要学习。如果我们说是受不了,那你就不是学佛。
学佛,世尊所做的榜样,我们要跟他学习,不可以有丝毫怨恨心。你要说为什么?读了大乘经就明白,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自己对自己,你还能有怨恨吗?还能报复吗?我在讲席里头,我记得我举了几次的例子。我们不小心,我有这个经验,有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不小心什么?牙齿咬了舌头,把舌头咬破了。我们的舌头是不是提出抗议,反抗,把牙齿拔掉,有没有?没有,舌头老老实实承受,一点怨恨也没有,一点报复也没有,一体。我们遭遇这些人对我们的毁谤、侮辱、陷害,这是人生在世很难避免的。我们晓得,我们明白了、觉悟了,知道我们是一体,就像唇齿相依一样。那么对方呢?对方他还在迷惑,他还没有接受圣贤教诲,不懂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他才会做出这个事情出来。如果他真的明白了,他会跟我一样,决定不会伤害人,不但不伤害,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有善心善愿,我们肯定全心全力帮助他达到圆满。所以善心善愿,这个善归纳起来两桩事情,两大类:一类是利益众生,一类是正法久住,肯定是帮助正法久住的,这是善念善行,明白人他就会做,他就会修。这里面就是你的心还是有轻重,智慧还是有大小,心愈重果报愈殊胜,心愈大福报愈大,量大福大!
下面还有「谦下高心」,谦是谦卑,高是贡高我慢,古圣人给我们说「满招损,谦受益」。好像这个杯子一样,这个杯子是空的,空的是谦下,谦虚卑下,它得利益。为什么?人家要供养你一杯水,你可以承受;如果你自己已经满了,贡高我慢,满了,那人家给你的时候,倒出来已经漫出来,你得不到。
人一定要懂得谦虚,要懂得卑下,自卑而尊人,这才得到别人尊敬。如果自以为是,纵然有过失也死不承认,这种人有没有?很多,我遇到的就不少,所谓是面子下不来。好像我要给人家低头,那我就没有面子,我就比人矮一等了,这观念错误。你能够谦下,格外得到别人尊重;你能够承认过失,别人就原谅你,你的过失就没有了。顾了面子不肯认错,你的错永远存在,这叫大错,这是真的错了。古德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过,自己也晓得不肯改、不肯承认,还要用种种方法来掩饰,这个过失愈来愈大。果报呢?果报在三途地狱。这就是布施福田果报不同。
果报里面细说,别说两个小时讲不完,两万个小时都讲不完,例子不胜枚举。同样的布施,因相同,缘也相同,果报不同,那原因在哪里?就是因跟缘里面有轻重、有高下,这个下是谦卑,高是我慢,智有大小,所以果报不一样。有人布施生天享天福,有人布施享人间的福报,有人布施享畜生道的福报。畜生有什么福报?畜生有福报的,现在大家看得很清楚,你看看富贵人家养的宠物,它有没有福报?真有福报!一家人连他的亲戚朋友照顾它无微不至,它是畜生。饿鬼道里面享福的,鬼道里头享什么福?做鬼王,小的山神、土地,接受多少众生的香火恭敬供养,鬼道里头。只有地狱道里头没福,修罗、罗刹里面都有有福报的。这就是说明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我们一定要晓得。
所以我们要得正的福报,不要得负的福报,负的是三途,包括罗刹、修罗,这都是负面的。他有福,有福是什么?他没有智慧,他的烦恼习气很重,那有福报的时候,造罪业就更容易。造罪业的时候,这得意於一时,福报享尽了,罪报就现前,这就是三途地狱的罪报。没有大福报,你想造这个罪业,譬如你杀一个人你要偿命;有大福报的人,杀几千人、几万人,他不要偿命。古时候这些帝王,发动一个战争杀多少人?多少人受害?谁去判他的刑?谁能对他起诉?没有!这是什么?大福报。虽然世间法律不能制裁他,他的福享完之后,因果的报应他没有办法逃避。现在口头很硬,不相信因果,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这个我们懂得。
所以讲众生修福,我们要想得财富,财布施,要想得聪明智慧修法布施,要想得健康长寿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决定不能伤害一切众生,不管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不能伤害。你看佛在《戒经》里面教出家的弟子,「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在地上很茂盛,你不可以从它上面走过,这是什么?没有慈悲心。在某一种情况之下可以通过,那是什么?没路,没有路,那从这里走是许可的。如果有路,你就不能够在草地上走。你看看对於草木都爱护、都尊重,都不敢侮辱,何况对有情众生,何况对一切人类,这个人福报大。这是属於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
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所以我们看到世间有大富大贵的人,不必羡慕,清清楚楚他过去修的什么因。我今天贫穷下贱,我也甘心情愿,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过去生中没修。现在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现在开始修,来生就得果报;如果你要是用功用得很勤,用得很猛,不等来生,这一生就得到。了凡先生给我们做了示范,实在讲,像了凡先生那种人,在我们中国过去社会很多很多,只是没有把这些事情写出来;俞净意的果报超过了凡先生太多了,就是没有把他写出来。在我们现前这个例子,有很多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都得到殊胜果报,我自己也是这么学来的。所以我跟同学们讲,我学佛第一部念的书,《了凡四训》,朱镜宙老居士送给我的。我读了非常感动,好像在两三个月当中,我把它念了三十遍,很感动!念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思想、见解、言行犯种种过失。从此之后改,天天都在改,改过自新,果报转过来。
末后这一句,「总是一心中随用不同」,这是总结,一定要晓得一心,但是这一心起的作用不一样。不但每个人不一样,就是自己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所也不一样。甚至於说前念跟后念都不一样,前念迷,后念觉悟了,那怎么会一样?这我们不能够不知道。这一段我们就说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二段「释菩萨名者」。当位菩萨称为目首,「名为目首,明此位是东南方辰巳之间」,这是讲的方位。「像此信心进修,智日渐高,善知福田因果等报,名为目首」。他的眼睛放光了,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很清楚。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用六个字就把它全都说明,性相,或者我们加一个字,法性、法相,理事、因果。性相、理事、因果把遍法界虚空界统统讲尽了,菩萨对这个通达、明白了,称为目首。所以像此信心进修,他是在信位。智日渐高,智慧一天一天增长,烦恼轻智慧长。善知福田因果等报,他懂得。懂得这个多快乐!懂得这是真正幸福,为什么?自求多福,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之中自求多福,时时刻刻自求多福,无论在什么环境,善缘顺境、恶缘逆境都不碍修福。无时无处六根所接触的境界统统提升自己的福慧,你说这多快乐!所以他的名字称目首。「是故如来常取辰巳,以为斋戒之法则,如前名号品已释,准彼知之」。末后一段「三配因果者,还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这个我们在前面四段都看到,都是以自己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此位究竟智佛为进修之果」。福田甚深能够帮助你契入究竟智佛,这是我们修福田真正的果报,真正的目标;不是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是要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对了,一丝毫过失都没有了。这是进修之果。李长者的开示,虽然不是很长,非常精辟。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五段福田甚深,《疏论纂要》最后的一段,李长者的开示。
长者开示最主要的就是当中的一段,这一段又分为两个小段,前面这一段说明佛自己福田不同,所以有差别,这个我们昨天介绍过了。今天接著看第二个小段,「明众生所施福田不同」,我们看《论》文。
「二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者,此乃由心轻重、有智无智、谦下高心、所求有异,总是一心中随用不同」。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境界可以说是深广无际。这段经是目首菩萨给我们讲「福田甚深」,这个科目也是我们学佛,甚至於不学佛的人,哪一个不关心?为什么?人人都希求福报。福报从哪里来?福报究竟是一回什么事?佛菩萨在这段经文里面给我们做出详细的说明。我们真正明白了,就知道怎样修福,正是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要懂得求福的道理,懂得求福的方法,所以智慧福德,寿命也在福德里面,长寿是五福之一,没有求不到的,如理如法的去求,有求必应。
前面的一段讲佛的福田不同,那意思很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自己的修行,自自然然跟诸佛如来的福田起感应道交,我们要不要用心去求?不必,自然感应。也就是说,譬如我们简单的举例,我们如果真正修到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就能够感得藏教佛、通教佛的福田加持给我们,这是凡夫。如果我们功夫提升了,我对於一切人事物的分别都没有了,我们就能感得通教的佛、别教的佛。如果连这一切分别都放下了,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我们所感得的是圆教佛,究竟圆满佛。这种感应道交是自自然然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说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境界,心里头一无所求是自然感应,就像江本胜那个水实验一样。我们写个「爱」字、写个「感恩」,无论用什么文字,中国文字写行,用英语写也可以,用阿拉伯语写也行。你只把这个贴在水瓶上面,那水的反应,它就现出很美的图案出来。你说写的这个字有求吗?没求。我写这个字条贴上去没求;水决定没有说你写了「爱」对我,我就特别给你美的图案,没有念头。统统都是不起心不动念,连起心动念都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这种感应道交,我们就晓得,佛经里面所讲「法尔如是」。法尔如是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自自然然是这样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佛福田不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诸佛如来修行证果,我们讲诸佛有四教的佛,如果要是依《华严》来讲,《华严》是五教,小始终顿圆,那就是五教之佛。佛很多,不是一个位次,这是举中国佛教里最常讲的,天台家的四教,贤首家的五教。这些都是事实,都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有这个理,可是你不要执著,希望你也不要分别。你要说佛为什么有这么多等级?修行位次有差别。凡夫,从我们凡夫地一直修行到证得圆满的佛果,他当中一定通过这么多阶级。就像读书一样,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二十年之后,他拿到博士学位,可是这二十年当中,他经过了小学,小学毕业了,那就是小教的佛;初中毕业了,毕业就好比初级的佛,高中毕业是高级的佛,大学毕业是大教的佛,大乘的佛,就这个意思。
所谓成佛就是修学一个阶段的圆满。在《华严经》里面,这《华严》是个代表,佛在所有大乘里面都给我们讲这五个次第,五位,位是位次。用我们现在讲学位,我们今天一般学校学位只有三个:学士、硕士、博士。在佛法里面讲学位有六个,多一倍。你看十信位,一年级到十年级这是一个阶段,这真的拿到学位,这不是假的,十信位的菩萨;往上去十住位的菩萨,这第二个学位,第三个学位十行位的菩萨,第四个学位十回向的菩萨,第五个学位十地菩萨;再往上去等觉是个学位,等觉再上去究竟圆满的佛果,那就是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高的一个学位。每到一个阶段(这说话方便起见)有一个学位。
由此就可知佛很多,这是天台大师说的。这么多佛,第一个学位十信位,十信位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十法界,我们知道六道上面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信位的菩萨。如果再升一级到初住,上面是十住,十信往上去是初住,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过十法界;在别教讲是别教的初地菩萨,别教十地等於圆教的十住。所以别教的等觉是圆教初行位的菩萨,别教的佛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佛很多,我们怎样感应,那是要自己修行功夫,一点都不能勉强,就跟水实验呈现的结晶图案一样,一丝毫不能勉强,法尔如是。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明了之后,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自己境界愈高,感应愈殊胜;换句话说,福报也愈大。能够跟佛起感应,差不多都是修德跟性德相应了。
现在我们看的这一段,「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这是修德,没见性。这里面我们要讲的六道众生,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修布施,布施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要搞清楚。我们想得财富,世间人常讲:你命里头有没有财库?命里财库每个人多少不一样。这命里财库从哪来的?香港这边有个陈老先生,跟我也是老朋友,去年往生;陈朗,很多人都知道他,他算命看相、看风水看得很好,我们也认识好几年了,他也常常听我讲经。这个算命,算命里头有没有财库。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有人替我算过命,我这个命里头没有财库,也没有官印。没有官印你不能做官,这个官就是主管,你命里头没有做主管的命,主管才有印,不是主管没有印。出家了,出家,算命先生告诉我,你也不可能做住持,住持也要有印。你做当家师,那不是住持,那个没有印,好像一个学校一样,校长他才有印,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他没有印,叫官印。所以就是你命里头没有做主管的命。我命里头财库空空,就像我出家这个名号一样,「净空」,财库空空,没有财。没有财,贫;没有官印,没有地位。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地位,也没有财富。
命从哪里来的?命是过去生中修的,前生宿世,过去生生世世没有修财布施,而且我命里头还是短命,算命的算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这就是我们学佛之后明了了,过去生中这三种布施福田,财富没修,寿命没修,只有一点法布施。法布施是聪明智慧,只修了一点这么个东西,好在这一点东西还有根。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自己想一想,他说的有道理,为什么?我从小喜欢读书,喜欢书本。这就想到人一生当中,正如同外国预言家所说:一生的遭遇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原因、偶然发生的,没有,统统与前世有连带关系。过去生中喜欢读书,这习气还留到这一生,喜欢书本,喜欢读书。这命里没有财有道理,为什么?我从小就不爱财,没有赚钱积财的念头,一生都没有这个念头,只要每天能吃得饱、穿得暖,够了,这都是过去的习气。
寿命短,这我知道,年轻的时候杀业很重,这大概都是与过去习气有关系,喜欢打猎,这不是一桩好事情。所以学佛之后,痛改前非!我一学佛六个月,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就长斋。长斋是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不跟众生结冤仇。所以我虽然收入很微薄,我尽量节省,省一点钱去放生,布施医药。布施的钱不在乎多少,在乎心地真诚,我有这一分诚意,有这个心。这个经文里头长者讲到,所以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这是由心有轻重、有智无智,这是关键,我明白这个道理。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明白这个道理,很快就明白了。所以我学佛六个月就发心长斋,吃长素,知道自己做错了,从此以后不敢杀生。
所以我这一生有财富,我还是不要官印,有长寿,都是这一生修来的。我有没有求?没求,我没有求长寿,也没有求财富,自自然然来的。一生信守尊崇普贤菩萨教导,「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我这一生当中只有今天,不知道有明天;今天就是现前,一定要把它抓住。要知道把自己的德行、境界向上提升,一天二十四小时不能放松。功夫,解行两门,我每天读经,读书从来没有一天中断。读书,解门;书本放下,行门。
书本放下,那叫怎么修行?行也不外乎三大类,这是佛法里头所说的身口意这三大类。意业是起心动念,念头一起,自己立刻就明了这个念是善念还是恶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恶念,赶快把它转过来,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修净宗,尤其是修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转境界。如果这个念头不善,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不善的念头打掉,这真用功,这是真功夫。如果是善念,那就是《十善业道经》上佛教导我们,善念要念念增长。所谓善念一定是利益众生,一定是续佛慧命,决定是相应的。有利於正法常住世间,这个念头好,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更不可能有伤害其他众生的念头。不但是人不能伤害,蚊虫、蚂蚁都不伤害,都没有伤害它的这个念头。
第二言语善不善。言语里头最重要的,《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决定不能说别人过失,这个人是我的冤亲债主,常常来伤害我、毁谤我、侮辱我的,他可以做,我可不能做,我可不能批评他。他毁谤我,我要是批评他,不接受毁谤,行不行?很多人一定说应该这样子。但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他毁谤我,我接受,消业障。怎么知道自己有业障?这一生命不好,就是业障;命好还是有业障,为什么?你没有出六道轮回,应当要接受,很难得。尤其是谣言,不是事实,他来毁谤我、来陷害我,是捏造的,不是事实,这个消业障消得更大,过去无始劫以来的业障都能够得消除。
所以我们对於这一般常讲的,这是恶人,故意来找麻烦的、来伤害我的,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对待他,要用怜悯的心对待他,要用报恩的心对待他。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要常常记在心里。歌利王割截身体,一点道理也没有,老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老师)受这样的委屈,没有一丝毫瞋恚心,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他怎么圆满的?歌利王帮助他圆满的。所以我们遇到一切毁谤,一切侮辱、陷害,马上就要想到,释迦牟尼佛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佛是用什么心态来承受?我们要学习。如果我们说是受不了,那你就不是学佛。
学佛,世尊所做的榜样,我们要跟他学习,不可以有丝毫怨恨心。你要说为什么?读了大乘经就明白,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自己对自己,你还能有怨恨吗?还能报复吗?我在讲席里头,我记得我举了几次的例子。我们不小心,我有这个经验,有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不小心什么?牙齿咬了舌头,把舌头咬破了。我们的舌头是不是提出抗议,反抗,把牙齿拔掉,有没有?没有,舌头老老实实承受,一点怨恨也没有,一点报复也没有,一体。我们遭遇这些人对我们的毁谤、侮辱、陷害,这是人生在世很难避免的。我们晓得,我们明白了、觉悟了,知道我们是一体,就像唇齿相依一样。那么对方呢?对方他还在迷惑,他还没有接受圣贤教诲,不懂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他才会做出这个事情出来。如果他真的明白了,他会跟我一样,决定不会伤害人,不但不伤害,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有善心善愿,我们肯定全心全力帮助他达到圆满。所以善心善愿,这个善归纳起来两桩事情,两大类:一类是利益众生,一类是正法久住,肯定是帮助正法久住的,这是善念善行,明白人他就会做,他就会修。这里面就是你的心还是有轻重,智慧还是有大小,心愈重果报愈殊胜,心愈大福报愈大,量大福大!
下面还有「谦下高心」,谦是谦卑,高是贡高我慢,古圣人给我们说「满招损,谦受益」。好像这个杯子一样,这个杯子是空的,空的是谦下,谦虚卑下,它得利益。为什么?人家要供养你一杯水,你可以承受;如果你自己已经满了,贡高我慢,满了,那人家给你的时候,倒出来已经漫出来,你得不到。
人一定要懂得谦虚,要懂得卑下,自卑而尊人,这才得到别人尊敬。如果自以为是,纵然有过失也死不承认,这种人有没有?很多,我遇到的就不少,所谓是面子下不来。好像我要给人家低头,那我就没有面子,我就比人矮一等了,这观念错误。你能够谦下,格外得到别人尊重;你能够承认过失,别人就原谅你,你的过失就没有了。顾了面子不肯认错,你的错永远存在,这叫大错,这是真的错了。古德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过,自己也晓得不肯改、不肯承认,还要用种种方法来掩饰,这个过失愈来愈大。果报呢?果报在三途地狱。这就是布施福田果报不同。
果报里面细说,别说两个小时讲不完,两万个小时都讲不完,例子不胜枚举。同样的布施,因相同,缘也相同,果报不同,那原因在哪里?就是因跟缘里面有轻重、有高下,这个下是谦卑,高是我慢,智有大小,所以果报不一样。有人布施生天享天福,有人布施享人间的福报,有人布施享畜生道的福报。畜生有什么福报?畜生有福报的,现在大家看得很清楚,你看看富贵人家养的宠物,它有没有福报?真有福报!一家人连他的亲戚朋友照顾它无微不至,它是畜生。饿鬼道里面享福的,鬼道里头享什么福?做鬼王,小的山神、土地,接受多少众生的香火恭敬供养,鬼道里头。只有地狱道里头没福,修罗、罗刹里面都有有福报的。这就是说明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我们一定要晓得。
所以我们要得正的福报,不要得负的福报,负的是三途,包括罗刹、修罗,这都是负面的。他有福,有福是什么?他没有智慧,他的烦恼习气很重,那有福报的时候,造罪业就更容易。造罪业的时候,这得意於一时,福报享尽了,罪报就现前,这就是三途地狱的罪报。没有大福报,你想造这个罪业,譬如你杀一个人你要偿命;有大福报的人,杀几千人、几万人,他不要偿命。古时候这些帝王,发动一个战争杀多少人?多少人受害?谁去判他的刑?谁能对他起诉?没有!这是什么?大福报。虽然世间法律不能制裁他,他的福享完之后,因果的报应他没有办法逃避。现在口头很硬,不相信因果,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这个我们懂得。
所以讲众生修福,我们要想得财富,财布施,要想得聪明智慧修法布施,要想得健康长寿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决定不能伤害一切众生,不管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不能伤害。你看佛在《戒经》里面教出家的弟子,「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在地上很茂盛,你不可以从它上面走过,这是什么?没有慈悲心。在某一种情况之下可以通过,那是什么?没路,没有路,那从这里走是许可的。如果有路,你就不能够在草地上走。你看看对於草木都爱护、都尊重,都不敢侮辱,何况对有情众生,何况对一切人类,这个人福报大。这是属於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
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所以我们看到世间有大富大贵的人,不必羡慕,清清楚楚他过去修的什么因。我今天贫穷下贱,我也甘心情愿,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过去生中没修。现在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现在开始修,来生就得果报;如果你要是用功用得很勤,用得很猛,不等来生,这一生就得到。了凡先生给我们做了示范,实在讲,像了凡先生那种人,在我们中国过去社会很多很多,只是没有把这些事情写出来;俞净意的果报超过了凡先生太多了,就是没有把他写出来。在我们现前这个例子,有很多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都得到殊胜果报,我自己也是这么学来的。所以我跟同学们讲,我学佛第一部念的书,《了凡四训》,朱镜宙老居士送给我的。我读了非常感动,好像在两三个月当中,我把它念了三十遍,很感动!念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思想、见解、言行犯种种过失。从此之后改,天天都在改,改过自新,果报转过来。
末后这一句,「总是一心中随用不同」,这是总结,一定要晓得一心,但是这一心起的作用不一样。不但每个人不一样,就是自己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所也不一样。甚至於说前念跟后念都不一样,前念迷,后念觉悟了,那怎么会一样?这我们不能够不知道。这一段我们就说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二段「释菩萨名者」。当位菩萨称为目首,「名为目首,明此位是东南方辰巳之间」,这是讲的方位。「像此信心进修,智日渐高,善知福田因果等报,名为目首」。他的眼睛放光了,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很清楚。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用六个字就把它全都说明,性相,或者我们加一个字,法性、法相,理事、因果。性相、理事、因果把遍法界虚空界统统讲尽了,菩萨对这个通达、明白了,称为目首。所以像此信心进修,他是在信位。智日渐高,智慧一天一天增长,烦恼轻智慧长。善知福田因果等报,他懂得。懂得这个多快乐!懂得这是真正幸福,为什么?自求多福,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之中自求多福,时时刻刻自求多福,无论在什么环境,善缘顺境、恶缘逆境都不碍修福。无时无处六根所接触的境界统统提升自己的福慧,你说这多快乐!所以他的名字称目首。「是故如来常取辰巳,以为斋戒之法则,如前名号品已释,准彼知之」。末后一段「三配因果者,还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这个我们在前面四段都看到,都是以自己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此位究竟智佛为进修之果」。福田甚深能够帮助你契入究竟智佛,这是我们修福田真正的果报,真正的目标;不是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是要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对了,一丝毫过失都没有了。这是进修之果。李长者的开示,虽然不是很长,非常精辟。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