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仁爱和平讲堂—如何让老百姓心灵更富有 - (共一集)
仁爱和平讲堂—如何让老百姓心灵更富有  (共一集)  2009/6/13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28-051-0001

  大家好,欢迎您再次收看「仁爱和平讲堂」,我是主持人蔡诗萍。今天很高兴又能够在我们节目里面,请到大家非常敬爱的净空老和尚,来跟我们谈一谈到底什么是心灵层次的富有。当然我们也很高兴,因为今天有一位贵宾,他真的是来自於还算满遥远的一个县分,他就是金门县的县长李炷烽先生,也来到我们的现场。除了跟老和尚交换一下,什么叫做心灵富有,他的想法之外,也要拿金门实地的一个执政经验来告诉大家,有了钱到底怎么样让心灵能够过得更富有、更快乐。我们来欢迎李县长,县长您好。

  李县长:净空大师、蔡主持人、各位尊贵的观众朋友,大家平安。我是金门县县长,非常谢谢大家对金门的关心跟支持,同时也诚挚的邀请大家有机会到金门走走看看,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其实县长太客气了,金门这段时间不管是透过小三通,还是透过我们国内的旅游,金门都变成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所谓心灵的富有,我想我们还是跟惯例一样,我们请我们非常敬爱的净空老和尚来跟大家谈一谈。师父,就说我们都晓得,「富有」这两个字,当然是没有钱,我们常说没有钱万万不能,可是问题就说有了钱之后人也不见得快乐。所以请师父能不能帮我们开示一下,在您的观念里面来看,什么东西是心灵的富有,心灵的富有,跟物质金钱的富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您会怎么样看?

  净空老和尚:你问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五十八年前,民国四十二年我第一次接触佛法,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他跟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那个时候很奇怪,我说「佛教是迷信,尤其佛教是多神教,它哪里会有哲学?」他说「你不懂,你年轻,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就契合你今天提的问题!我是被这几句话引导对於宗教、对於佛教重新看法,认真的来探讨、来学习,发现到佛经不但是高等哲学,而且是高等科学,学佛确确实实是富有。富有不在乎物质,它在精神;所以物质上纵然有财富,我们看到很多富而不乐。我们人生在这个世间追求的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追求快乐、幸福、美满,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如果人生为财富、为名利做努力,那是很不值得的,他一生实际上是苦不堪言,他没有人生的乐趣。所以从这个地方就晓得,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我们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放弃了所有一切物质享受,他快乐,他告诉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本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多快乐!再回头看看,我们中国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当年在世,生活很清贫。弟子当中尤其是颜回,确实是个贫穷之人,而夫子对於颜回的赞叹,「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如果是其他人过这种生活是苦不堪言,可是颜回不改其乐,无论在什么时候看到,满面春风那种快乐,你就知道这精神上的快乐,不是物质能够相比的。

  主持人:师父,刚刚这段里面提到富而不乐,但我就想到相对於也许我们可以说,有人是乐而不富;那的确有的有了财富以后,他不见得快乐。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有了财又懂得怎么样快乐,那就是最完美的。做为县长的李县长,我相信听了师父的话一定有满多感触,一方面一定是同意师父所讲的,人的心灵一旦富足以后,真的可以乐而不富。可是做为一个县长,大概很难跟县民去说,大家要乐而不富对不对?所以一定是希望说改善县民的生活,县政的状况做了各种的提升以后,再要求他们做心灵上的快乐。我想请问一下县长,您怎么看待心灵的富有?心灵的富有跟一个做为县长施政之间,怎么样的配合才可能达得到,所谓做为人民父母官的这种责任?

  李县长:首先要表达是非常荣幸,能够亲自在大师的身旁接受大师的开示跟教诲。做为一个晚辈,这个问题对我来讲,我觉得非常的惶恐。不过我是觉得基本上有一个相对的道理,我想有所谓的长,才有所谓的短;有所谓的远,才有所谓的近。我也觉得应该是走过欠缺,才知道知足的可贵,有一个人说过「贫穷就是最好的大学」。我是觉得就是说因为生活的体验,是应该有不同的一个观察、不同的一个经历,才能够体验出。我想为什么有所谓「饥饿三十」的运动,那就是希望你透过这种实地的体会,你才知道饱足的这种可喜。所以我是觉得今天在一个富足的社会,就经常因为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很难去体会。特别是我们现前一辈的那种生活经验,不能去体会这种欠缺的一种可悲,所以他因为有了很大的满足之后,也不会觉得很大的可喜。我是觉得说,我们如何透过生活的经验,让这些在一个安乐富足社会的年轻人,或者我们的小朋友,能够去逐渐体会不足的一种现象,他才能够知道这种知足的可贵。否则的话,很多来得太容易,他觉得是理所当然,你即使给他很好的生活、给他很好的条件,他还是觉得有所欠缺。所以我是觉得满足应该是从欠缺而来,先能够了解欠缺的真实状况,他才能了解到今天来之不易。我是觉得,这可能从根源要去让他有所体会,否则的话,年轻的朋友觉得所有的富足、安乐,都是理所当然,他只要有一点不满意,他就有抱怨,心灵永远是在贫穷之中。

  主持人:县长刚才这个谈话,引了一段很棒的一句话,「贫穷是最好的大学」,没错,因为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也就是说因为有欠缺,所以就会激发你学习很多很多的动力。可是县长也点出一个问题,我这边要请教师父,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在「仁爱和平讲堂」里面,也不免常常提到一个话题,就说这是一个富足的社会,物质的丰富对於很多家庭来讲,特别中产阶级来讲几乎都不是问题。可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边边角角的地方,有很多的小孩子是连营养午餐的钱也缴不起,他们是欠缺的。可对於这些有钱人的小孩,或者是一般中产阶级的小孩,父母亲给他们的东西,因为少子化的关系,给得太多。所以就像县长所讲的这些孩子反而不满足,觉得我每天都要,他的欠缺是另外一种永远要不完的,不会满足的欠缺。可另外一边,有一群孩子,是永远都欠缺一些最基本衣食住行的保障。所以我想请问师父,对於这些有欠缺的孩子来讲的话,这是不是一个政府、社会应该要尽的责任,要补他们欠缺不足?可对那些已经有很多东西的孩子来讲,那是不是就是宗教心灵的教育、价值的教育,又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让他们懂得怎么样去惜福。师父怎么样看这两个不同的欠缺?

  净空老和尚:这个问题,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赋予领导人责任是三个字是「君、亲、师」。君是你做领导人,你把他带到哪个方向、带到哪一个目标,那当然是希望带到幸福美满的人生。亲所谓视民如子,你真的要去爱他,所以现在公仆这个名词不好,还是从前父母官,那父母跟儿女的关系多亲切!现在主人跟仆人那关系远之远矣,没有从前那么亲切。第三个是老师,你要教他,所以这三个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只要把教育办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中国的教育,实在讲起来很简单,五千年来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要细说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把中国东西讲完。简单的讲,就伦理、道德,这东西要能够好好教导,富有的人会自动帮助贫穷的人,贫穷人对富有的人感恩,富有的人对贫穷人诚心诚意去照顾,这个社会就美好,这要靠教育去完成。

  像现在这种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失掉,在外国宗教教育失掉,所以造成社会的混乱。我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同修也是相当富有,他是个企业家,他为了教他的小孩,特地把小孩带到新几内亚。新几内亚那是人间地狱,那里小孩没地方住,就纸皮搭一个房子,像房子样子,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是漏小雨,没有得吃,没有得穿,到那种地方看。他让他小孩去亲眼看到,看到之后小孩的爱心就生起来,「我要省吃省用拿一点钱去帮助他们。」这个方法很好,如果你到非洲贫穷落后地方,那种饥饿边缘的地方,能够有爱心的这些老师、家长,利用假期组成一个小的团体到那边参观,能焕发儿童的爱心。所以教育还是非常重要。

  主持人:教育是非常重要,我觉得师父刚刚点到一个关键,因为政府当然可以用政策去帮助贫穷的人,可是如果说这个社会,大家不能够接受这种,「损有余而补不足」,观念的话。其实政府做了以后,可能还有很多人会抱怨,会觉得说我们纳税义务人的钱,为什么拿去救助那些社会很边缘的角落,为什么不能拿来做更大的投资,帮助国家往前走对不对?所以教育显然就很重要,大家要能够知道说这个社会是共同体。我请问县长,您自己真的也可以说是,从一个基层做起的公务人员,然后再进到民选的体系以后,再担任民意代表、立法委员、国大代表,再进到行政体系变成了地方的首长。能不能告诉我们,您自己成长的过程里面,特别在金门这样一个战地的环境,您对於所谓的欠缺不足,一定有很大的体认。金门这几年进步非常快速,金门人的快乐感也很高,甚至平均的财富成长得也很快。就说您自己的亲身经历,能不能顺便利用这个机会,跟我们所有的观众朋友、还有跟师父一起来分享,您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那种战地生活里面,您对於欠缺是怎么样看待的?现在战地也变成一般的,跟台湾一样,享有很多很多的福利,甚至你们的福利,可能比很多台湾很多县市都还好。你觉得在有了欠缺的过去以后,现在怎么样让自己也让人民,金门的民众感觉到富有之后,那种乐趣和教育你是怎么做的?

  李县长:金门走过九死一生战乱的岁月,能够苟存下来,我想这就是要谢天谢地。所以基本上金门因为走过贫穷,然后现在步向小康,而且美景在前。事实上大家是充满无限的感恩,也怀抱著无穷的一个希望。所以我是觉得金门乡亲,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很重大的改变,特别是我们金门亲子关系的互动,可能跟都会区的家庭,父子、母子、母女的关系要更密切。所以我想透过家庭伦常的接触,长辈给小孩子可能他的关系,更胜於都会区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就我个人来说,我们过去的生活非常的贫困、非常的拮据。但是正因为长年可以跟我们的长辈,二十四小时相处在一起,所以我个人觉得,我得自於先父给我很多的启发,影响了我一生的一些想法跟作为。我先父是一个非常耿介,而且是不同流俗的一个人,虽然以前的教育方法不是非常的得当,我也感觉就说从教育的观点来看,不一定是完全正确。但是我是觉得,不管是用正面的教育,还是负面的教育,假如说受教的当事人,能够有一种不同的体会,我是觉得不管是正面的教育、负面的教育,都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所以我是觉得今天我能够立足在社会,而且还能够有小小的一点,世俗所谓的成就。我是觉得我要感谢我父亲,给我很多那种观念的坚持。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也觉得有一点有些习惯是有改变,但是个性好像没有很大的改变。我还是不改一种教育人的心情跟作为,在从事政治或者服务的工作。

  所以刚才大师讲得很对,我是很客气说我是一个公仆,但我也觉得就说与其说是公仆,不如说是一个父母官。我常常在选举的时候,甚至在很多的场合,我也觉得说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有时候就说我们要一种包容,要有一种慈祥来对待。但是有一些当大是大非的时候,你还是要所坚持;不能因为选举的关系,然后你就讨好,甚至是一种取巧。我觉得这恐怕失去的会更多,所以有时候在很多的场合,我也不假辞色。很多认为你好像不像是民选的县长,你也不像是一个从政的人。但我是觉得这是在大是大非,有些是基本价值的时候,我还是会用一种比较偏向於老师的这种习惯,用教训的口吻,希望能够传达这种正确的价值,当然这样的做法不一定会很讨好。但是我是觉得可能讨好只是一种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坚持。所以我相信你持之以恒,应该还是会慢慢获得一些比较有远见,或者有见识的人心支持跟认同。所以我是觉得一时得失不要计较太多,可能就长远的观察才是很重要。所以这次《远见杂志》,认为说你要下台,你对自己有没有什么期许,或者你认为你最感到骄傲的事。我大概不会说我的福利很好,这些我想都是枝微末节,我觉得做一个政治人物,我能够很清白的参选,我谦卑的当选。然后我是一个真的是从来不会用一点点不正当的手段,去从事竞选,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骄傲。所以我也希望民主政治能够真的从这边出发,而且每个人都能坚持到底。

  主持人:您这样谈的时候,我相信师父跟我一样,我们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你看上一代的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就说您的父亲,像您讲的也许在教养的方式上,用现在的观点来说,也许有些不当,我猜有些地方可能也过於严厉,或者是可能会有体罚,大家都有,我们那一代的父亲大概都这样。可是大是大非,基本价值的坚持、还有耿介的个性,这可以看出来,这是上一代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这就是师父常常在我们节目里提到的,就说到底怎么样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於大是大非原则的一个坚持。其中讲到最后所谓心灵的富有,不就这些东西吗?让这个孩子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当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头,金钱是一切,所谓的拜金文化袭卷一切的时候,他还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会跟著潮流走。所以我这边再请教师父,怎么样给孩子建立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因为这里有一个关键,如果父亲母亲自己对大是大非,都不见得搞得很清楚,把大非变成大是,大是变成大非的话,他没有办法跟孩子做教育的,他还是会传递一个很错误的教育观,这要怎么样去厘清?

  净空老和尚:老祖宗留下给我们的东西是最宝贵的,你只要教忠、教孝、教仁、教义,什么问题都解决。

  主持人:忠孝仁义。

  净空老和尚:对,最重要孝是核心,怎么个教法?我们自己要把孝道做出来,做出来让儿女看。所以中国的教育,中国人最懂得教育,五千年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从怀孕胎教。你看这是外国人根本想不到的,从胎教,小孩一出生他就会看、他就会听。我们这几年提倡《弟子规》,《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来给婴孩看的。所以扎根教育是什么时候?就是从他出生到他三岁这一千天。这一千天他所看到的是正面的,听到的是正面的,接触到的是正面的,他就永远正下去,根扎下去了。所以中国谚语说「三岁看八十」,都是看到最好的榜样,你看他的父亲、他的母亲怎么样对他的父亲母亲,怎么样对他兄弟姊妹,这个印象太深刻。所以《弟子规》不是讲给孩子听的,是父母做出来给他看的,这身教,这不是言教。到他懂事他上学,他的老师,所以说为什么要孝亲尊师,老师会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些道理讲给小孩听,他就明白,他一生都不会改变。你说三、四岁小孩,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他就有这个能力。现在小孩没有,现在什么?现在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他睁开眼睛还是看,他看什么?他看电视,上了小学的时候他就接触网路。这里面的内容,就像方东美先生讲的这不得了,暴力、色情、杀盗淫妄,这种教育把小孩都教坏,社会怎么能恢复到安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这些年来在汤池,在我家乡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传统的《弟子规》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为联合国去做的。我参加十几次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大家都寻求怎样才能化解冲突,帮助社会安定带给世界和平?想不出方法。所以我们就想到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是怎么得来的?教育。人是教得好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们教了不到半年,成绩卓著,我就想证明两句话,第一个证明了老祖宗讲的人性本善,良心就唤出来、唤醒。第二个证明是人民是很好教,就是没人教他;你这一教,马上就回头。所以这个实验成功震撼了联合国,这是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大使,都要求到庐江来考察。中国听到这个事情,从来没接触过,它害怕,所以把它延后,变成无限期的延后。但是将来还是可能,现在我们这中心交给政府,让他们自己去做。我说我只做一个样子,样子做出来之后你看到,希望你继续去做。如果说是能够在台湾的地区,《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统统都可以教,那这个根深!他只教一个,中国传统是儒释道三个根,扎根教育,所以现在在台湾是可以扎三个根。中国大陆,它那是宗教,宗教不能够在社会上宣扬,只可以在宗教寺院它的范围之内可以,社会不可以,所以我们在社会只用一个《弟子规》。这是扎根教育太重要!

  主持人:扎根教育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师父刚才跟我们提到的,这种文化的一种向下扎根,然后由亲子教育的方式向下扎根。或者像汤池镇这样的一种实验,用一个定点的实验向下扎根,但这里面都有一个部分,就说你要用心去推动它。金门县如果我们看一些数字的话,答案就更加清楚,根据《远见杂志》,长期的这种调查里面,我们随便举三个数字,比如说认为自己快乐的,金门县是在全台湾二十五个县市里面,排名第二。认为做为一个县民,以做为该县县民为荣的,全台湾二十五个县市里面,金门排第二。然后认为那个县,他所居住的县市是最美丽的,金门人在二十五个县市里面,是排第七。所以说你看在二十五个县市里面,它几乎都是名列前茅。然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师父,在金门,李县长很努力的推动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说,音乐教育有什么关系吗?其实错了,我们看孔老夫子当年的理想里面弦歌处处。音乐在一个地方如果充满了音乐薰陶的话,人心自然就会端正下来。金门县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们现在变成全台湾音乐比赛的常胜军,很多都是出自金门。金门文化中心大概每隔一阵子,就一定有个音乐的表演,金门县民都可以去观赏、去聆听。在金门学管弦乐、学音乐的人比率也非常的高。所以我请教县长,您是立志要把金门变成一个音乐之县吗?那音乐在所谓的教育,心灵的富有上扮演什么角色?

  李县长:小时候我们看到电影「真善美」,看到特拉普合唱团,看到很多交响乐团,对我们在金门来看,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即,永远是一个梦想,所以那也是金门最欠缺的。后来我们也接触到台湾很多的乐团,看到就说学音乐的人气质非凡,非常的优雅。我说我们金门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机会,我想这很久以来一直长存在我们心里。我们很幸运的,就是过去二十几年的期间,金门对於师资的培养,特别像体育、音乐,能够有计画性的培养,所以这些师资带动了金门这些园地的开花。一旦有了师资埋下这个种子,我觉得今天金门像音乐、体育,可以说是非常蓬勃的发展。所以我们常常想,感觉有点欣慰的是,我们过去的欠缺,我们的努力,现在有一点后来居上的这种成就感。因为真正来说,我们小小的金门,现在大概可以达到小班、小校,大概学生跟老师的比例,不会超过十比一。

  主持人:非常幸福的比率。

  李县长:所以因为这样的一个资源的投注,教育跟文化,大概是我们金门县政、财政,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最近这几年以来,任何活动我们都鼓励小朋友参加。现在也更好,有家庭条件的配合,我们常常在想有怎样孩子的表现,就是父母的化身;孩子的成就,也就是老师的付出。所以最近这几年来,我们真的是很得力於家长跟学校老师的支持,现在真的是遍地开花。我们高中以下,大概六、七千位学生,可是暑假管弦乐、国乐即兴演出,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都来参加,而且是全家出动。我们是觉得最近这几年来,看到小孩子的表现,不管是合唱团、不管是管弦乐队、不管是国乐队、不管是弦乐,我是觉得可以跟台湾很多,像台北市我们都觉得毫不逊色,这是我们觉得很欣慰的。所以因为过去的不足,更下定我们的决心,我们必须要往这方面走。我也愈觉得音乐是教育里面,最能够深入民心的,因为它的影响是无远弗届。所以音乐真的可以变化一个人的气质,可以净化一个社会的人心。我觉得只要学音乐的孩子,应该除了非常特殊的例外,应该都不会变坏。所以我是觉得从音乐著手,可能比教他数学、教他物理,还来得重要。

  主持人:我们说音乐不只是可以陶冶性情,就算你不会成为音乐家,可是你懂音乐、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可以变成你生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趣,你也不至於会觉得人生非常无聊,因为你可以从音乐里面得到很多的抚慰。我再追问一个问题,待会儿听听师父来帮我们开示一下。我们看资料,还包括您自己在言谈之间,也看得出来,您对於中华文化一直都是怀抱著孺慕之情,一直认为说中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期待。也常常会勇敢的或者是公开的,去批评一些对於中华文化,如果有所谓的去中国化,或者是对中华文化在选举中的这种污蔑,您是怎么看待中华文化?有人会认为说这是战地文化很重要的特质,因为金门跟马祖,他们特别强烈的感受到,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虽然是弹丸之岛,可是他们对中华文化反而变成像堡垒一样。您怎么看待中华文化在县政上的重要性?

  李县长:金门的环境有几个特色,当然第一个是战地,这个我想我们就不谈,第二个是生态。但是我是觉得金门的文化非常的丰富,金门大概家庙跟宗祠,它的密度应该是全球任何一个县最高的。

  主持人:家庙跟宗祠。

  李县长:对。你看每天进出家庙,你就看到家庙里面的「左昭右穆,木本水源」,那我是觉得这些左昭右穆,木本水源,左昭右穆就是我们的伦理。

  净空老和尚:这是孝道。

  李县长:木本水源就是我们的根,所以我是觉得每天进去这样的一个场地,就会让你有很多的启发。所以为什么金门的乡亲在很拮据的环境,很多人有很好的未来,就是因为他有一个责任感、有一分使命感。

  主持人:要光耀他的门楣。

  李县长:我是觉得这就是环境造就金门,我们现在不仅是鼓励民间把家庙、把宗祠修好,我们还希望丰富它内在一些仪轨。比如说每年我们一直在争取说,冬至为什么要祭祖,我觉得说二二八要放假,我们建议说是不是二二八不放假,我们把假日移到冬至这一天。因为包括里外的乡亲都回到家共同来祭祖,一家大小团圆和乐,这就是我的一个想法,议会也很大的支持。但是有时候就是一个地方政府,它必须还是要服从中央的一些政策跟法规,我们觉得还是有点遗憾。中国人所以为什么能够立足五千年,从来不会亡国、不会亡种,我是觉得这就是来自於中华文化。台湾因为有些少数的人,因为炒作选举的现实,要去中国化等等,我是觉得那是愚不可及。过去的秦始皇要焚书坑儒,我想都没办法成功,那以现在一个民主社会多元的声音,你透过一个政治的力量要去摧毁文化,我是觉得那就是蚍蜉撼树,真的是暴露了自己的短浅。

  主持人:您讲的用政治跟干预文化这个部分,我就想到中国大陆在一九六O年代文化大革命,你看那个时候倾举国之力,想要所谓的破四旧、立四新,去大力的打破各种传统文化的象徵。可是我们后来陆陆续续看到很多动人的故事,不但破四旧没有办法完全破掉,我们反而看到很多人把族谱藏起来,等到二十年后、几十年后文化大革命过去,再去把族谱挖出来,从墙里面挖出来、从树底下、石头下搬出来。然后重新把拆掉的庙,把原来的一砖一石,把它找回来,再重新把家庙古祠把它一一的建起来。所以就像您讲的,几千年的文化大概没有办法因为一时,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政治力去破坏它,但是你不能消灭它,破坏不等於消灭对不对?我这边要请教师父,刚才县长他连续提到了金门人对於宗祠、对家庙的尊敬。特别是金门人在外的从商,真的我亲身经历过,有一次在汶莱出公差,在饭店里面就碰到一个人,他用讲得不太好的国语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台湾来的?」我说「看得出来吗?」他说「听我讲的国语听得出来,他是金门人。」

  李县长:而且是小金门。

  主持人:六岁跟他爸爸移民到汶莱赚大钱,我说「有没有回去过?」他说「还没有回去过,他爸爸回去过」。年轻人大概差不多二十来岁,我要讲的就说你看他们之所以愿意远渡重洋,当然是求更好的发展,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光耀祖宗是他的骄傲,所以他都会记著他的老家在金门,他父亲跟他讲他的爷爷怎样怎样。

  李县长:我插个话,谈到华侨,为什么我们这次金门乡亲发动万人签名,要维持侨委会,因为我觉得一方面除了华侨跟中华民国可以说紧密的连带。因为我们金门是一个侨乡,假如说以台湾二千三百万人,真正金门才是中华民国的侨乡,我们大概在海外的有一百万人。我走遍了大概三十五个侨社,我刚去了离马来西亚巴生港,大概一个多小时船程的吉丹岛,吉丹岛,你到那个地方就是那种咸湿的空气,鱼腥的味道还很浓厚。我现在想他现在居民的生活水平,可能跟我们现在山地的住民差不多。可是你想想看,三十年前、五十年前,我们在金门的学校,就看到很多学校的碑坊上面,有某某吉丹岛的乡亲捐了多少钱,所以就让我很感动。我是觉得我们为什么要表达这种心声,也不是说要对抗政府,而是觉得说长期以来政府对这些侨社,并不真正的了解。尤其是这二十年来,我们的政府大概所关注的大概就是台侨,可能是从民国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出去的,或者最近这些有钱有势,跑出去想拿绿卡的这些台侨。真正海外的华侨,我是接触他们之后,他们感慨很深,尽管他们的侨社已经是几十年,挂的还是青天白日的国徽跟国旗。但是好像我们很多包括驻外单位,对他们也很少去关心跟支持。所以我常常讲,台湾要开拓国际的空间、要争取世界的舞台,可是我们中华民国辖区里面一百万的华侨,我们都没有好好的去耕耘跟重视。所以我们只是很冒昧的去发动要维持侨委会,后来我们发觉总统终於支持了我们的决定,没有把它废掉。我是觉得假如他把它废掉的话,老实讲他是去承担恶果,真正播下恶果的是从李登辉跟陈水扁,因为整个政府再造,是从他们这些人要去中国化,要跟这些所谓的华人断绝关系的一种思惟。所以还好他们最后有一点警醒,不要去承担那个恶果。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感情、是一种道义,特别就对我们金门人来讲,那是一种不可承受的一种感情。

  主持人:您讲这个部分,我可以跟您挂保证,师父一定感触很深,因为师父这二十多年来,行脚澳洲、美国、欧洲,还有亚洲的很多国家,特别是在东南亚,师父对於侨界的接触,还有华侨们对於心系中华文化的那种诚意,师父一定是感触最深最深的。所以师父这一方面,可以来帮我们谈一点吗?就说家庙宗祠,还有华侨,他们为什么人在异域这么多年,在国外海外这么多年,照样心中有中华文化?那就变成是只要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会灭亡,中国这个民族就不会消失,怎么看?师父。

  净空老和尚:中国人自古以来,心目当中有两桩是决定不能够取消的,一个就是爱家,这所谓是同族,我们是同族这个团结,是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另外就同乡,同族、同乡,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大根大本。讲到教学里面,刚才你们讲到乐,是重要教学的手段,乐前面还个礼,礼乐,这中国传统讲礼乐,来推动这个教育。佛教里头也是礼乐,但它不是这个名词,佛家讲戒,戒就是礼;梵呗,梵呗就是乐。为什么?礼是戒身,让你身端庄,不至於放逸;乐是调心,能这两样调好,身心健康。你自己身心健康,你家庭就和睦,社会就和谐,世界就能到大同,所以这是古圣先贤两种最重要的手段。我们在汤池小镇这两样就从这下手,你看汤池你一进去,每个人都会给你九十度的鞠躬礼,这种是想到你们这从哪里来的,是不是从日本学来的?日本是学中国,不是我们学它的,它学我们的。我们丢掉,现在我们要恢复,你人这一鞠躬下去,对面人心里就暖和,什么问题他也要放下。所以有礼、有乐,这是礼义之邦,这个才能真正达到和谐社会。所以这家谱重要,为什么?你会爱家,爱家就是因为你有家庭历史。这是我家的这一套历史,这也是文化大革命差一点毁掉,祠堂毁掉,家谱烧掉。所以我们一回到大陆家乡,头一个就打听家谱还在不在?你看不关心别的事情,总关心这桩事情。我问家谱在不在?我问了三年最后有一个族弟告诉我「在。」我说「在哪里?」「在他家里。」我说「怎么会在你家里?」祠堂被毁的时候,他从祠堂里偷偷偷回去,他说「连他家里的人都不知道。」

  主持人:当时很多这种故事。

  净空老和尚:对,都不知道,为什么?知道这个死罪,不得了!我现在可以拿出来。所以我去叫他拿出来,才拿出来,拿出来原本是宣纸线装三十七册,我把它印成六册。只有一套,一套丢了,根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提心吊胆,赶快在台湾印比较好,我们印了三百套,分送给全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这样就不会丢掉!现在我们继续在修。翻开这个一看,记得清清楚楚,我们从头一代黄帝,第二代是皇帝第二个儿子昌意,我们这个支脉下来的,炎黄子孙。你怎么会不爱你的家!你怎么会不爱你那块土地!你怎么会不爱你这个宗族!所以中国从前《百家姓》里面四百多个姓氏,我认为全是黄帝子孙。黄帝子孙,我们知道当时形成的时候,是有十四个姓氏,他二十五个儿子,有姓氏的十四个,以后慢慢演变愈变愈多。汉族真的统统是一家人,那种相亲相爱的感情它自然流露出来,无论到哪里听说你只要是汉族,你这个姓是《百家姓》里头的,你在海外都会认同我们是一家的人。

  主持人:这真的是源远流长。

  净空老和尚:对,源远流长,在全世界,没有家庭历史有中国这么完整的。你看家谱里面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这才是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人生下来为谁?就是为我的家。他有个目标、有个方向,他不是为自私自利,我为这个家庭荣宗耀祖、光大门楣。

  主持人:所以它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期许。

  净空老和尚:对,是。

  主持人:压力就是让你不敢去做坏事,你会觉得对不起祖宗。

  净空老和尚:对,这是好事情。

  主持人:但是期许就说你会光耀门楣,就一直往前。不管是赚钱也好、做事业也好,你都会记得,这是跟家族是一条血脉的。

  净空老和尚:对,没错,你一定要寻到底。

  李县长:讲到谱碟的修撰,我们金门也做得很积极。我们金门很多文史工作者,我们也辅导他成立一个「宗族文化研究协会」,它现在透过电脑程式的设计,把金门所有各县市的家谱做个整理,同时连结海外跟大陆的,做一些谱碟的交流。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给我们的后代子孙一个使命感、责任感,给他一个追求的目标。或许这个目标是有点世俗,比较庸俗,但是我是觉得,他只能够要求自己表现好,整个家族就兴旺、整个社会就安定。所以我是觉得这是很根本教育的工作。

  主持人:您提到这个问题,还想到一个问题,这段时间也成为台湾媒体的焦点,今天有这机会可以请教您,也当作我们这个访谈,主持人我放在心上一直想请教您的。就是您曾经提到过,说要把金门县库一百五十亿还财於民,这个动作一出来以后有各种不同的讨论。但是现在新闻看起来,您后来也稍为调整一下一些思惟,能不能先谈谈看,你当初是希望怎么样?有人会担心说这个钱都给了民众,以后县府怎么办?以后将来没钱做事,这是一种担心。但另外一种担心,反而跟我们主题有关的,就说凭空而降了一下这么多钱,会不会对於很多人反而不好,因为不是他胼手胝足努力赚来的,而是凭空掉下来的一大笔钱,这样对他们好不好?您现在回头再看这个新闻,您怎么看?

  李县长:这个过度的社会福利,会让国家失去竞争力,我想这是有识之士一个普遍的感觉。金门最近这几年的社会福利,严格讲,它是朝著一个社会福利国家的角度在迈进。事实上我们金门,还有很多基础的建设没有办法去进行,据我个人观点来看,我们这有限的预算经费,应该是投注到一些更根本建设,但是这些很必要的建设,有些是时机还不成熟。比如说太武山的开发,金门的石窟佛相这些设置等等,现在时机不成熟。那很多乡亲因为在金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当然有一些人是家庭环境不错,但是的确还有一些人需要政府照顾。所以在这次感恩回馈券,古宁头六十周年,感恩回馈券全民加发三节的回馈金之后,很多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更多的期待。当然我是觉得对欠缺的人,这个期待是正当的,也是合乎常理的,有这些声音,我就一一的在徵询大家的看法。那我是觉得假如说真正在做,以后应该不是全民皆有,而是针对有需要的人我们给他,当然就说政府吸收民意徵询看法。我是觉得有点遗憾,就说我只是在徵询一些人对这些问题看法,媒体就把它炒作。

  主持人:就被媒体扭曲。

  李县长:因为包括TVBS在采访我,我是拒绝的,我说「我们这是仅止於私下沟通徵询的意见,还没有正式要提案,这不是政府的政策。」当然这样一个新闻的报导,引发了我不得不回应,以为我是赞成的。事实上在这集的采访当中,我是觉得就说全面皆发,而且是这样的一个数字,尽管我们县政府有这个钱也不应该。最近议会当然也有正面支持的,也有全面反对的,那我们如何在这两极之中找到一个平衡。因为的确金门还有一些老弱妇孺、单亲家庭、残障的朋友、低收入户,我们是不是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合理的立场,给一个比较正当的补助?因为金门在转型之中,很多人还不能得到政府经济发展这种政策的照顾,那你基本的生活应该给他应有的护持,所以我是觉得这拿捏之间,可能还是要再做一些比较细腻的分析。所以我想这次这个活动,应该是给金门一个心灵的革命。我讲说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那有限的财政,多了建设就少了福利,有了福利建设可能相形就会减损,所以这之间就是大家要来表达心声。我是觉得政策的形成现在只是一个起步,就好像我们民间有这样的需求,我们放个汽球,让大家来表达心声之后,至於最后怎么决定,我是觉得不是县长一个人说了算,还要经过议会一个预算的程序。或者议会觉得这个事关重大要不要进行公投?到底公投合不合乎法治的标准?我是觉得这个东西,现在都是八字还没有一撇。

  主持人:但是我想县长是点到两个重点,一个当然就说毕竟这是一个民主的年代,很多事情程序要有正当性,当然构想归构想,但它一定要有一道程序,我想做为民选的首长,县长也把它讲得很清楚。第二个部分,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在过去《礼运大同篇》里面也讲过,「鳏寡孤独皆有所养」,这其实是一个大同世界里面,非常重要的部分。最后一点点的时间请教师父,就像刚刚县长所讲的,金门即使福利已经做得这么好,金门人的快乐指数是全台湾最高的,整个中华民国排名第二的。可是还是有那些边边角角的,一些鳏寡孤独的人他需要你照顾他。所以师父对这次能不能给我们一点提醒,特别对主政者,不管是中央主政的,还是地方主政的,怎么样来真正照顾到那些老有所养,鳏寡孤独都能够各得其分的照顾。

  净空老和尚:这桩事情,在中国过去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是家庭负的责任,因为中国过去的家是大家庭,它不是小家庭,所以讲到家的概念,现在人都没有法子理解,因为现在都是小家庭。中国过去一个姓,它这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姓,那就是一家。你看我们的家谱,你打开五代同堂,有六代同堂,它不分家的。所以一个人一生为家这是正确的,为什么?家生你、养你、成就你,到最后老的时候家养你的老,所以它有天伦之乐。所以中国这个社会,外国学历史的人对中国都很佩服、都很赞扬,为什么?中国确实在全世界,它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改朝换代时间并不长,你看一个政权建立之后,五年制礼作乐,礼乐一颁布,人民的生活都上轨道,至少会安定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这安定的时间长,动乱的时间短,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国家族群,会有这么样好的成绩。所以汤恩比说,将来如果全世界要统一,谁有资格统一?中国人有资格,有智慧、有方法、有经验、有成效,他就提出这么一个看法。

  中国长治久安,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就是家。因为家和、家好,家里面教得好,人人没有邪思、没有邪念,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所以我以前遇到一些朋友们谈话,我连陆克文都跟他讲过,我说中国在过去,我们这个国家各行各业里面,最轻松的行业、最舒服的行业是干什么?是做官的,没事干。每一家都好,他没有事情干,没有案子办。所以你去看中国这些文学上,多少留下来的文学著作都是做官的,没事干,他天天写文章、作诗、游山玩水,找找这些道长、和尚去聊聊天,你说那种闲情逸致。现在没有,现在这个社会各行各业最辛苦的,是做官的,办不完的案子,为什么?这就是社会的稳定出了问题,社会为什么出了问题?教育出了问题,家没有!所以家没有了,家对中国社会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如果是丢掉的话真可惜。

  现在我们的家是八年跟日本人抗战打掉,抗战之前我们都亲身体验,抗战以后没有了。再恢复不可能,因为它是个血缘的关系、血统的关系,再恢复不可能。所以我现在就期望什么?期望企业能够把中国家的精神,家道、家规、家学能够继承下来,那中国就又起来!这是可能的。企业老板大家长,这什么?道义的结合,以前是血缘,现在变成道义的结合,这个大家长。这个家长是企业的老板,把所有员工看作自己的亲兄弟亲姊妹,你要这样待他,他的父母是我们的老人,他的小孩是我们的下一代。所以企业要办养老院,不是养别人,员工的老人,让老人晚年快快乐乐过著天伦的生活。企业要办子弟学校,子弟学校不是教普通人,是我们自己员工的子弟,从伦理道德教,跟国家教育政策相结合,里面加入我们自己伦理所需要的东西,你这样一来就把家继承。人人从小养成好人,老人没有怨言,他晚年生活得很快乐,那么多的小朋友天天围绕著他,都是他的子孙下一代,他有天伦之乐,这在全世界找不到!如果这样一个企业家,在中国能够有几个示范点做出来,向全国来推动,中国是无量无边的前途,会带动整个世界和平。

  主持人:老和尚这段谈话,我相信大家听了以后心中有很多的感触,因为真正完全没有话说,老和尚是跟著这个时代观念一直在进步。所以老和尚也知道家的结构在改变,要回到大家庭的年代不可能。可是要有新的东西要进来,那就是政府力量要进来,企业家力量要进来,还有普遍教育进来。大家一起共同来把社会照养的责任,照顾的责任,大家一起来分担,我觉得这观念是非常前进的、非常有进步性的。今天非常谢谢净空老和尚,也非常谢谢金门县的县长李炷烽先生,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了一个,到底怎么样让这个社会心灵更富有,心灵富有是大家的责任,不管是宗教界领袖,还是政治界的领袖,我想包括媒体都要负很大的责任。谢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仁爱和平讲堂」,我们下次同一时间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