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和平讲堂—孝道篇 (共一集) 2008/11/18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28-040-0001
主持人:欢迎再次收看「仁爱和平讲堂」,我是主持人蔡诗萍。很高兴今天再次的跟杨宪宏先生,一起来跟净空老和尚来请示一些人生的智慧,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是关於「孝道篇」。我就跟宪宏一起来跟各位介绍我们要跟他请示的,净空老和尚。师父您好。
净空法师:您好。
主持人:师父,我们今天谈孝道,既然谈孝道我就开始就先请教您,我们常说孝道孝道,「孝」跟「道」这两个字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孝道的含义在现代社会来讲,它还有值得我们再进一步去讨论的意义吗?
净空法师:外国人讲真理,佛法里面讲自性,中国人讲本性,其实都是讲的一桩事情,这个在道家就称之为道。道的意思就是它是自然的,它不是人为的,不是创造的,也不是什么发明的,它是宇宙之间本来就有,就像佛法里面所讲的,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永恒存在的,这称之为「道」。那么落在我们人事关系里面有没有这个现象?有。譬如夫妇,这是自然的,绝不是哪个人发明的,连畜生它都有配偶,所以这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力量创造的,自然而然,夫妇就是道。父子是道,君臣是道,这一群一群,连动物里头也有带头的,有领导、被领导的,兄弟是道、朋友是道,中国讲「五伦」,五伦是道。
可是五伦,讲五伦的关系,应该如何去应对这关系,那就是德,随顺自然,这也不是勉强的。你说父子的亲爱,父子有亲这个亲是德,随顺就是德。如果父子要是不亲爱了,那就是违背了道,违背道要出乱子。夫妇有别,别是什么?夫妇组成一个家庭,家庭里面两桩最重大的事情,一个就是生活问题(经济问题),所以在古时候男主外,就是他负责家庭经济生活问题;女主内,内是什么?内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传宗接代里面特别讲「无后为大」,这个「后」不是说你有子孙,你有子孙这个不算,你子孙有没有贤人,有没有能够将来继承家道、家业、家学、家训,能不能继承这个的?有继承这个的,那你的家是代代相传,会永远传流下去。这个我们中国人很重视。所以妇女她要负这个责任,也就是家庭教育,教育小孩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任务。
君臣有义、朋友有信、长幼有序,这些是德,这是基本的德。演变到对整个社会来讲,我们中国总共就有十二个德目。十二个德目,这是你能够遵守,不违背,这个人行道德,他一生履行的是道德,那他就是个完人。如果违背了道德,这社会就出乱子,看你违背的角度多少,灾难就有多大。十二个德目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中国人常常讲八德,其实这就是八德。八德两个讲法,古人讲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后有人讲的是,他就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里面有四个字重复,去掉重复,十二个德目。这十二个字好!如果这十二个字我们人人都能遵守,你说这社会多和谐,天下太平。今天社会动乱,乱在哪里?完全违背了这十二个字,变成什么?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出在这里。总的来讲,都是教育出了问题。中国人,中国的古圣先贤最重视的就是教育,只要把人教好了,没有一样不好。制度是次要,伦理道德是主要的,无论什么制度,只要是个伦理道德的人他去做,没有做不好的。
主持人:所以师父刚刚在谈的时候,其中有一段我觉得诠释得应该很值得大家好好的想想,过去比较错误的观念,譬如说师父特别提到说「无后为大」,绝对不是指说你没有子孙这件事情是多么严重的事,而是有没有人来继承你的整个的家道,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这边要再进一步请教您,但是现代社会也碰到一个危机,就是我们说少子化,现在很多的夫妻家庭恐怕就一个小孩,甚至还不生小孩。所以当这个社会有一点开始慢慢形成是倒过来的,老人家愈来愈多,青少年、小孩愈来愈少,一个倒金字塔的时候,孝道这个观念怎么办?会不会将来会变成说难以为继了?因为过去的孝道是建立在家大、业大,子孙多,所以他必须重视孝道的一种互动的伦理关系建立起一些规范,现在倒过来了,这个孝道我们将来会面对什么样的状况?师父会做什么样的解释?
净空法师:首先我们要认识「孝」字。这个字,在中国造字是有六书,就是有六个原则,这是六书里头的会意,你看到这个字的形相,你想它的意思。你看它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这什么意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现在外国人讲代沟,代沟孝就没有了,代沟就不孝,孝就没有代沟。上面还有上面,下面还有下面,我们佛法里面讲「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孝的意思。你知道上下是一体,然后你就知道扩张的时候横的这一面还是一体,所以佛家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那是讲宇宙,实在讲宇宙是一体,这个概念了不起。
我们中国人纪念祖先,外国人看到,怎么看他也没办法体会,他看不懂。他说你老祖宗几百年、几千年,你怎么会知道他?你纪念他,他知道吗?这有什么意思?殊不知中国人讲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社会风气怎么样淳厚,祭祀就占很大的一个教育。我们连老祖宗,千百年老祖宗都还纪念他,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尽孝的道理!能对父母孝,就能对领导尽忠,就能对朋友信爱,所有德行就从孝里面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讲十二个德目,十二个德目的核心是孝。孝,用在兄弟上叫悌,用在朋友上叫信,用在夫妻上叫别,都是从这个字,这是根,这个字是根。所以说是中国历代帝王不管他怎么样,你看他諡号里头都有,以孝治天下。
主持人:所以听师父这样讲,我就想起来,我们的确像师父刚刚也引述了,就像《论语》里面所讲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那个「厚」字用得真好,它是一层一层的堆起来,所以这个「厚」字就告诉你说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宪宏怎么看孝?因为我们这个世代对师父来讲,我们这个世代是满尴尬的,我们前一辈的父母亲还是很传统的价值观,可是等到我们的下一辈,小孩子都完全用新世代的价值观在面对我们,所以我们常说我们这个世代比较像夹心饼干。对上,上面觉得我们还不够孝顺;对下面,我们希望他们孝顺我们也已经不太可能了。所以你怎么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的孝?
杨宪宏先生:我们每次读经典,每次看到「父母在,不远游」就觉得很过不去。
主持人:父母在,早就已经不知道远游多少次了。
杨宪宏先生:早就不知道远游多久,就是说这是很难做到。想请教师父,就是说「孝」这个字,也有心、也愿意侍奉父母,可是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真正是孝?做表面也很多人,可是真的做到,所以我刚刚特别提出来「父母在,不远游」,因为这个是孝的核心,但是我们都远游,所以又觉得过意不去。我相信我提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我们观众非常多的问题。那怎么样做算是已经顺孝,你刚刚说道,还顺,孝顺?
主持人:恐怕我还再把宪宏的问题再扩大一点,还不只是形体上的不远游,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即使住在一起,整天跟父母亲唱反调、违逆、观念不一样,这个价值观早就远游了。所以师父怎么看待?这难道真的就是一个时代的宿命吗?还是说其实是有些方向走岔了,还有机会拉回来?
净空法师:方向确实走岔了,差距太大了,这是什么原因?要记住《三字经》上前面几句话,「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问题在哪里?问题我们在教育上疏忽了。在中国古时候能够承传五千年,我们可以算到民国初年,也就是说中日战争之前,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社会上还相当普遍,八年抗战之后没有了,整个把它打乱了。所以日本人八年战争给我们最大的破坏是把我们的传统破坏掉了,这个损失没有法子估计的。你说杀多少人,生命财产那小事,传统的丧失实在是非常可惜。传统的家打破了,所以中国人的家跟现在不一样,现在人没有家了。从前的家是大家族,五代同堂,这是正规的,现在家没有了,这个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是核心的核心。
主持人: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家庭、孝,我想这个毫无疑问,在二十一世纪的确也面对很大的挑战。不要说二十一世纪,回顾二十世纪一百年,整个中国在晚清,然后接受西方的冲击,然后再到五四运动,然后接下来的八年抗战,再到中国共产党的上台,就是这一连串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实传统文化都一再受到很多的挑战。但是问题就是说,既然文化有它一个非常淳厚的部分,到二十一世纪以后,我们重新再来谈孝道,它能不能有新的价值和意涵?待会回来我们举一些例子,再来请师父帮我们开示。
主持人:回来现场,我继续跟宪宏一起来跟师父来请示。谈到孝道,我们常常好像认为孝道大部分都是过去很长年以来都是下对上的关系,可是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台湾社会也出现一些满反讽的,不管是有钱的豪门巨室在分财产的,过世以后儿孙们抢财产的问题,让他们伤透脑筋。还是倒过来讲,一般的家庭他也会想到说,以前的观念是养儿来防老,可是现在我们也许可以把这词汇调换一下位置,现在是防儿才能养老,你害怕小孩子把你的财产统统拿光了、败光了以后,自己反而落得完全没办法养老。所以现在上下关系变得很奇怪,这样的一种价值观的扭曲,师父会怎么看?又有什么样的对策?
净空法师:这是古时候(古代)确实人生观、价值观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中国古代的家现在没有了。所以我们读书读到像《大学》里面讲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能齐家就能治国,能治国,天下就得太平,可是现在人读的这句话,实际上什么叫家不懂得。
主持人:很难领会了。
净空法师:无法领会,因为现在都是小家庭。在从前的家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所以家庭,你看看《红楼梦》不就是大家庭?家庭里面人丁不兴旺的也有一、二百人,三、四百人的这样一个家庭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很普遍的,家族兴旺的到七、八百人,你看这么大的一个团体。
主持人:一个小公司、小社团、小国家了。
净空法师:它是社会组织,家庭是社会组织。所以它非常重视道,家道、家学、家规,最后才是事业,它家业摆到最后,为什么?你没有道,没有规矩,没有学,你的事业就垮掉了,你维持不了。家道就是伦理道德。家规,共同的家规,我们讲中国各个族群家规的集大成,就是必须要修的科目,就是现在讲的《弟子规》,那是家规里面必修的一部分;除这部分之外,每个家族他从事的行业不相同,他还有他这个行业里面的规矩必须要遵守的,他也得放进去。所以《弟子规》不放这些附带的,它是主要的、必须要遵守的做人的一个基本规矩。所以它非常重视这个。
家学从哪里学?刚才我们讲过,母亲负责教导子女,所以小孩,我们在一生当中第一任的老师就是母亲,从什么时候开始教?从出生就开始教,还有好的母亲是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叫胎教。没有能从胎教,至少也是出生就开始。怎么教法?是把《弟子规》自己落实在生活当中,让小孩、婴儿他天天看,你看从出生看到三岁,一千天,这一千天叫什么?叫扎根教育。她不是教他念,不是教他认识字,就是父母所表现的他都看熟了。父母,他怎么样孝顺他的父母,怎么样友爱他的兄弟,怎么样对待这些朋友,怎么样治家、处世,小孩都看到了。所以中国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个根扎得好,这个基础教育扎得好,一辈子不会改变,他就有圣贤的基础、圣贤的底蕴,他到以后读圣贤书,他自然就走圣贤的道路。这是在家学,家学以前是私塾,这一个大家族。
家的功能,当然第一个是传宗接代,就是我们讲代代家里头要有贤人出来,有这些懂得伦理道德的圣贤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桩大事。第二个,家族养老,所以从前老,不怕,我自己儿女不能养我,我这个大家族会养我,他那个家族也就像养老院一样,他不操这个心。小孩,家族有家学来教,最初在三岁之前是父母教,大概到,聪明的四、五岁就上学了,就家学,私塾里面,就上家学了。由整个族群来担负这个事情。所以这么大的家,你说家和不就是社会安定?社会怎么会出事情?所以叫家和万事兴,家和社会就安定。
所以古时候,你看我们读古人的书,很多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从前做官人做的,做过县市长的,知县、知州、太守,你看像苏东坡、白居易他们都是地方官员,他们有很悠闲的时间,游山玩水,写文章,作诗作词,他有乐趣。现在做官一天到晚忙著开会,会不了。什么原因?就是他社会上没有出事情,很难得有一、二个案件发生,哪里像现在一天那么多的案件处理不完?从前没有,为什么?社会安定,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懂得礼让,都不会有跟人相争的,这么好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一般人所羡慕的。所以中国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长治久安的局面?这么良好的社会出现?殊不知都靠教育。我们中国古人这两句话是世世代代没有一个不遵守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一个家,立一个家也是教学为先。你不教,他就会学坏;你要教,他就能守住本性,完全发展的是性德,不会扭曲。
现在我们的社会是把伦理道德因果丢掉了。伦理道德,人能够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耻於作恶,羞於作恶,他觉得作不善的,他感觉到丢人、耻辱,不但外面人瞧不起你,你家里人都瞧不起你,所以不敢作恶。懂得因果,那就更不敢了,为什么?他有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谁愿意做坏事?所以这个比法律的效果大太多了,法律是外面,这从内心的,他不愿意作恶。
所以这家的功能太大、太好了。现在这个家没有了,怎么办?家的传统、功能这么好,确实可以安定社会,给社会带来长治久安,带来世界和平,所以我就想了很久,这个家的精神,家没有了,但是家道、家的精神、家的功能必须要传下去。怎么传?团体来接著传就行了。一个公司,公司里面有几百个员工,上千的员工,老板是家长,下面所有员工都是你自己子弟,你要把他看作一家人,他们的父母,我公司养他;他们的小孩,我办子弟学校教他,这个员工变成你家的一员,他会死心塌地对你公司尽忠。这样一继承过来,我们中国这个家就又复兴了。从前是一个家族血缘的关系,现在我们这个家庭是道义的关系。
主持人:血缘变成道义关系。
净空法师:变成道义。这是我在国内宣传这个,现在有个胡小林先生他在实验,他是有个公司,他把他这个公司就用家道,所以他要办一个养老院,养老院不是接外,就是自己员工的老人来养老;办子弟学校,他员工的子女都能在子弟学校受到最良好的教育,这个很有意义。
主持人:我觉得师父讲到一个重点,也就是说你谈孝道,当然有它新的意义,可是时代环境真的改变了,大家庭的环境几乎已经不复可见了,对不对?你几乎很难得看到了。既然是小家庭的环境,要继续把孝道宣扬下去的话,师父刚刚讲的,我觉得有一句关键的词汇,就是从过去的孝道是以血缘做为一个根基,现在你要怎么转换到现代社会的道义做一个根基。而且师父刚才讲这个部分,其实某些部分也跟我们管理学上的很多观念是有点接近的。也就是说像日本,有段时间大家称颂他的管理模式,就是一个大家长开一个公司,做一个企业,他就把所有公司的员工当成是自家人一样,所以他有很好的福利,有很好的内部升迁,有很好的照顾他们,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譬如办托儿所,让他们结了婚的员工可以在他们公司里面认真的做事,小孩就交给公司的托儿所去做、幼稚园去做;老人家交给公司的,像您刚刚所提到老人院一样。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可以考量的部分。也就是说你怎么样把一个血缘的关系扩大到一个道义的关系,而把孝道放到现代社会里面还有一个新的意涵。我觉得这是今天我们谈这个可能满重要的一段。宪宏对这段有没有什么补充的想法?
杨宪宏先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一个社会制度要形成,但是它核心还是在於说,最基本的,自己的老要自己能够孝。这个问题就来了,也许这个社会制度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为在很多的国家,的确往所谓接近大同世界去走的时候,很多社会福利制度是这样做,那年轻人反而觉得说好像养老人是变成国家的事情,因为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我就可以不必养自己的老,就偏差了。所以核心价值可能还是要回过头来处理。这个还是我刚刚也在请教师父的道理,做到什么程度称之为孝?这其实是一个很多人都想问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待会回来就继续来讨论这个话题,同时我们增加一个话题请师父来讨论的,也就是说谈到孝道的时候,谈到道义的时候,其实都有一种价值观的一种传递。可是我们看到现在社会最麻烦的是物欲,物质的欲望,然后追求表面的成功,就是金钱愈多叫愈成功,官愈大可能叫愈成功,社会地位愈高可能叫愈成功,反而回头少掉了很多很朴实的价值观,特别是大众媒体在这上面扮演一个推波助澜的角色。我们待会回来请教师父,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怎么样来传递一个孝道的观念,把它扩散到公司,扩散到各个不同的领域,我们该怎么做?
主持人:刚才我在上一段的时候,我特别留了一个话题请教师父,就是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的角色。我们有没有机会,或者说像师父这样,其实透过我们的「仁爱和平讲堂」也是一种透过大众媒介,可是它就势必要面对一个压力,也就是说一般的商业台,它大概不会花这么多的时间愿意来谈这个话题,因为它觉得谈这个话题不容易有商业市场。可是如果是在别的频道谈,可能因为它不是商业频道,所以一般人也不会那么留意,所以我想请教师父,就是说我们将来应该用什么方法透过大众媒介,来把孝道这个观念能够更深入浅出的、更生活化的,甚至可以透过不同的形式,譬如说戏剧或者是娱乐的节目去表达,这个方面师父会不会觉得有什么建议?您在国外住那么久,也知道大众传播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怎么善用大众传播媒介,把它跟孝道这个观念来做结合?
净空法师:对。这个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没有勇气是做不到的。我过去跟刘长乐初次见面的时候,这是凤凰的董事长,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他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他说哪两种人?我说第一种是国家领导人,第二种就是干你这个行业的人。
主持人:媒体领导人。
净空法师:我说你们的影响太大了,你每天在从事於社会大众教育工作,你教的是什么?你播出去的内容,就是教化整个社会大众。如果这个内容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就毁灭这个世界;如果你转过来,你这个节目的内容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你就是救了这个世界。可是你现在有一个疑虑,就是说我如果要播正面的传统伦理道德,没人看,没有广告,没有收入,所以你不敢做,怕这个;每天还去拉广告也很辛苦,我觉得很累。我就告诉他,如果真的你有勇气回过头来,你把商业东西统统把它抛弃掉,你来救世界,用你这个电视台来救世界,我相信全世界那些爱好和平、爱好伦理道德的人会全力支持你,比你现在的收入,我相信超过十倍都不止,你敢不敢做?他听了我的话,点头,不敢做。他怀疑,他不敢做。这是真的,所以这个东西要有勇气。
国家领导人也要拿出勇气出来,为什么?你能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真正谈到传统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你能带著你的重要官员到现场来听,让这个镜头传播到全世界,那就成功了,那个影响力就太大了。从前帝王在宫廷里面礼请这些专家学者在宫廷里上课,没有这种传播的方法传播出去,只是这些大臣们出去之后,「皇上不错,皇上邀请这专家,我们在这里学习」,这是传出去而已,口传。现在这现场你让人看见,你说你这个国家领导人多么受人尊敬,你跟其他国家领导人不一样,在古人一定被选为天子。像周朝时候那些都是诸侯,为什么选他?你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我们国家领导人都应该向你学习,这就变成天子。所以这是很重要的,实实在在不是做不到,就是缺乏勇气。为什么没有这个勇气?缺乏了智慧,缺乏了仁慈。如果真的有智慧、有仁慈,这个勇气自然表现出来。
主持人:师父在过去一再的曾经提过,像《弟子规》这样的观念,您也回到大陆您的故乡去试著用一个小镇来做一个实验。刚才在谈到从孝道的血缘这个概念延伸到孝道的道义的概念,您也特别提到一家公司。所以换句话说,我们还是有可能透过一个地方,或透过一个企业来把孝道的观念试著推展,这个努力是不是在未来会试著去做?
净空法师:已经在做。
主持人:已经在做。这个部分会不会,譬如说,我还要再问一个问题,有很多人会说,会不会在中国大陆,因为它的传统文化、传统的社会,或是说我们华人的社会的根基还在,所以容易推动。假如把这个东西拿到一个比如说像台湾,一个可能更西方一点的华人社会,或者是拿到像澳洲,完全是一个西方背景的社会的话,它可以做类似的尝试和实验吗?
净空法师:可以,会做得成功,为什么做得成功?既然是人,他有人性,所以性本善,他有人性。我们在澳洲,在一个小城里面办了一个净宗学院,我们办了很多的活动,当地的人看到非常欢喜、非常赞叹,也跟我们学习。那个地方多半都是学基督教的,我们跟基督教也相处得很好,居然有很多当地人参加我们道场的早晚课。这就说明,它是属於人性的东西都能接受。我们跟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接触、往来,他们也都能接受,人性!你说人,核心,实在讲就是一个字,就是「爱」字。谁没有爱心?谁不希望别人爱我?谁不希望我能够爱人?你说基督教的经典,《新旧约》里面的核心就是「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这是它核心。佛教的核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它就是爱。《古兰经》你看重要的经文,前面第一段一定是「安拉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整个宇宙的核心就是个爱,你把「爱」字放出去就摆平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父子有亲,亲爱的教育,把亲爱扩大,没有人不愿意接受,没有人会反对。
我们早年做过这个事情,郑和下西洋,不止下西洋,现在看看这些历史,郑和发现了全世界,他的船队。发现全世界各个大洲、大陆的都是中国人,就是他们船队,没有侵犯任何一个国家一寸土地,没有做殖民地。跟人家往来,我们都是贸易,买他的东西,我们自己东西是加倍送给他作礼物,所以外交关系就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所以换句话说,师父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价值观最核心的部分都是从孝来出发的。宪宏对这方面还有没有问题要请教师父?
杨宪宏先生:过去都是称孝廉,举孝廉。
净空法师:对,不错,这是汉武帝举孝廉。
杨宪宏先生:师父一讲,想起来廉之前还孝。我们现在常常都只讲说要清廉,忘记说要孝廉,应该要要求国家领导人要表现出孝,廉是更基本的。孝,在这里请教师父的是说,看起来孝是天性,怎么被蒙蔽了?
净空法师:被利,中国人也讲「利令智昏」,所以见利忘义,这都是什么?都是教育上的问题。
杨宪宏先生:所以才会有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今天听起来就格外有警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养,为什么会子欲养?他老早就已经想要孝,可是没做到,然后一再蹉跎,一再遮蔽,一再蒙蔽,等到亲不在的时候,那个孝心也就油然而生。
主持人:宪宏这一句话,也许我们可以再拿来做进一步的引申,也就是说「利令智昏」,像师父说的,其实也的确我们看到太多的新闻,父子不和,上下两代失和,到最后都是为了个「利」字,对不对?做下一代的觉得说你上面的不公平,钱没有分给我们,或者是没有全部留给我们,上一代的人就觉得说你整天处心积虑就是要我的钱,所以我才说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是防儿才能养老。另外一部分就是宪宏刚刚讲的,孝的时机也很关键,你不能说我孝我孝,我很孝顺,可是时机稍纵即逝,父母亲年纪大了,也许就往生了,就这个时机拿捏是很关键的。所以待会回来,我们的最后一点点时间,我们请教师父来告诉我们,这个孝要怎么样来超越利益,孝要怎么样来把握准确的时机,才能够让这个孝真正的成为华人社会、中国社会的一个核心价值。
主持人:这边就要请教师父,在亲子关系里头,家庭关系里头,怎么样把这个利字想办法把它割舍掉?或者说割舍很难,但至少把它的优先顺序放得比较低一点,这个能做得到吗?在您的人生的见解里头,或者在佛经的智慧里面,有办法来提供一些参考吗?
净空法师:能,智慧开了,自然就转变了。开智慧还是要学,最基本的如果能够把《弟子规》落实,这问题应该可以解决百分之八十,所以《弟子规》的教学很重要。《弟子规》从哪里做起?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我没有做到,我教小孩,这不可能的,小孩不相信,你骗我。在学校里面,老师教学生,老师没有做到,学生不会相信,这一点在目前困难就在这个地方;如果我们以身作则就一点都不难。我们在汤池小镇做的实验成功,没有别的,就是要求老师以身作则,不是言教,是身教,这样才能够感动别人。
主持人:这句话应该是个关键了,因为其实师父您刚刚这段谈话,也跟现在亲子教育很多的核心观念是不谋而合的。现在亲子观念教育里面也告诉你说父母亲要用身教,就是你要亲身去给孩子看到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你要自己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你就不能做。其实我想我们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就是说我们过去也常看到包括戏剧里面,或者是小说里面写这样的题材,就是说一个孩子如果整天听到父母亲说你将来要孝顺我,我对你很好,你要对我好,可是他看到你对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对奶奶,对爷爷,对外公、外婆就非常凶、非常凶的话,这孩子一定会价值错乱,对不对?他会觉得说为什么你对爷爷、奶奶就可以这么凶,可是我对你就应该要和颜悦色?所以我想师父这段谈话,其实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来,身教之所以重要是孩子的感受力是很清楚的,他会从你的一言一行里面去感觉到这是真诚的还是假的,所以这个是很关键的。好,另外一个问题,刚才我们也请教师父,我想这边再提出来一次,就是时机的掌握,对不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甚至宪宏刚才也提到说父母在不远游,这其实都牵扯到一个孝顺时机的掌握,这个部分师父有什么样的开示吗?
净空法师:时代在变,必须要能够随顺时代的变化。父母在不远游,在古时候跟现在不同,古时候那个社会父母需要照顾,而且他还有族群的照顾。当然这是亲情,这是一分孝心。可是现在这个社会跟从前不一样,现在你就是环绕地球,你每天电话,有的电话还看到形象,你没有远游,是不是?你时时刻刻都在一起。这是从前做不到的,现在可以做到。以前去远游,父母担心,提心吊胆,为什么?走路艰难,时间长,他都是行路,都是骑马、乘船,时间久确实是怕路上遇到危险。现在交通工具发达,而且都很安全,时时刻刻保持联系,家里人不会提心吊胆,所以这个跟过去的环境不一样了,我们要了解。
孝顺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养父母之身,这在中国人是不算孝顺,要养父母的心,能够叫父母生活得很快乐,这才叫孝。最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志,父母希望你能够作圣人、作贤人,能够流芳千古,古时候志这个。现在做父母不行了,现在父母都希望你升官发财,这个观念就错误了。他的观念错误了,我们随顺他的观念不是尽孝,那是陷父母於不义。所以说是真正能够尽到孝道,你必须要回归到自性、要回归到性德。虽然生活艰苦一点,可是你确确实实是替社会、替人类做了好事,这是父母虽然现在不晓得,将来他会知道。
主持人:师父这段谈话我觉得非常棒,因为替「孝道篇」等於在最后的时候抓到一个很核心的观念,把它做一个总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重视亲子关系要身教、要言教,身教、言教里面其实传递的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以我们现在的说法,用师父的说法也许就是一个道,自然的道。也就是说它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加上自然的道理,人类本性的一种道理来看,它就是一个关键,也就是说你要传递什么价值观给你的孩子,孩子自然会用这个价值观回头来对照、对应他对父母的爱。如果像师父讲的,如果整天叫小孩子就是要升官、要发财,这小孩子回过头来,他怎么会不用升官发财的这种观念回头来看我跟你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今天对我个人来讲,这个收获是非常清楚的。最后一点点时间,师父来帮我们做个小结论,面对散布在海内外所有收看我们这个频道的,我想华人最多,但是也许还有一些外国的朋友,怎么样子把孝道发挥到最极致,但是用最简单的方法,从日常生活做起,师父给一点建议好吗?
净空法师:这个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最有效果的,就是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从自己本身落实,完全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来,我们就尽孝了,我们对得起祖宗,我们也对得起儿女,也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天下人。
主持人:而且《弟子规》并不难懂,对不对?我记得师父过去曾经一再说过,它的字数也不长,道理也不深,但是它最难懂的地方是你要身体力行,这个最难。如果各位朋友真的觉得身体力行也不容易的话,其实常常收看我们的频道,你自然就知道什么叫做身体力行了。
今天非常的谢谢师父在一连串的课程里面帮我们在孝道这部分,我觉得对我跟宪宏来讲我们的感触是最深的。还是一句老话,我们是夹处在传统跟未来二十一世纪的新世代中间的人,我们太清楚孝这个观念,从我们身上跟我们的父母亲,还有我们下一代的差别。但不管怎么说,今天的收获让我们知道了孝要从生活做起,孝是所有文化、所有道德的最根本的部分。再次的谢谢各位观众朋友,也谢谢宪宏,也谢谢师父,谢谢。
主持人:欢迎再次收看「仁爱和平讲堂」,我是主持人蔡诗萍。很高兴今天再次的跟杨宪宏先生,一起来跟净空老和尚来请示一些人生的智慧,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是关於「孝道篇」。我就跟宪宏一起来跟各位介绍我们要跟他请示的,净空老和尚。师父您好。
净空法师:您好。
主持人:师父,我们今天谈孝道,既然谈孝道我就开始就先请教您,我们常说孝道孝道,「孝」跟「道」这两个字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孝道的含义在现代社会来讲,它还有值得我们再进一步去讨论的意义吗?
净空法师:外国人讲真理,佛法里面讲自性,中国人讲本性,其实都是讲的一桩事情,这个在道家就称之为道。道的意思就是它是自然的,它不是人为的,不是创造的,也不是什么发明的,它是宇宙之间本来就有,就像佛法里面所讲的,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永恒存在的,这称之为「道」。那么落在我们人事关系里面有没有这个现象?有。譬如夫妇,这是自然的,绝不是哪个人发明的,连畜生它都有配偶,所以这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力量创造的,自然而然,夫妇就是道。父子是道,君臣是道,这一群一群,连动物里头也有带头的,有领导、被领导的,兄弟是道、朋友是道,中国讲「五伦」,五伦是道。
可是五伦,讲五伦的关系,应该如何去应对这关系,那就是德,随顺自然,这也不是勉强的。你说父子的亲爱,父子有亲这个亲是德,随顺就是德。如果父子要是不亲爱了,那就是违背了道,违背道要出乱子。夫妇有别,别是什么?夫妇组成一个家庭,家庭里面两桩最重大的事情,一个就是生活问题(经济问题),所以在古时候男主外,就是他负责家庭经济生活问题;女主内,内是什么?内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传宗接代里面特别讲「无后为大」,这个「后」不是说你有子孙,你有子孙这个不算,你子孙有没有贤人,有没有能够将来继承家道、家业、家学、家训,能不能继承这个的?有继承这个的,那你的家是代代相传,会永远传流下去。这个我们中国人很重视。所以妇女她要负这个责任,也就是家庭教育,教育小孩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任务。
君臣有义、朋友有信、长幼有序,这些是德,这是基本的德。演变到对整个社会来讲,我们中国总共就有十二个德目。十二个德目,这是你能够遵守,不违背,这个人行道德,他一生履行的是道德,那他就是个完人。如果违背了道德,这社会就出乱子,看你违背的角度多少,灾难就有多大。十二个德目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中国人常常讲八德,其实这就是八德。八德两个讲法,古人讲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后有人讲的是,他就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里面有四个字重复,去掉重复,十二个德目。这十二个字好!如果这十二个字我们人人都能遵守,你说这社会多和谐,天下太平。今天社会动乱,乱在哪里?完全违背了这十二个字,变成什么?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出在这里。总的来讲,都是教育出了问题。中国人,中国的古圣先贤最重视的就是教育,只要把人教好了,没有一样不好。制度是次要,伦理道德是主要的,无论什么制度,只要是个伦理道德的人他去做,没有做不好的。
主持人:所以师父刚刚在谈的时候,其中有一段我觉得诠释得应该很值得大家好好的想想,过去比较错误的观念,譬如说师父特别提到说「无后为大」,绝对不是指说你没有子孙这件事情是多么严重的事,而是有没有人来继承你的整个的家道,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这边要再进一步请教您,但是现代社会也碰到一个危机,就是我们说少子化,现在很多的夫妻家庭恐怕就一个小孩,甚至还不生小孩。所以当这个社会有一点开始慢慢形成是倒过来的,老人家愈来愈多,青少年、小孩愈来愈少,一个倒金字塔的时候,孝道这个观念怎么办?会不会将来会变成说难以为继了?因为过去的孝道是建立在家大、业大,子孙多,所以他必须重视孝道的一种互动的伦理关系建立起一些规范,现在倒过来了,这个孝道我们将来会面对什么样的状况?师父会做什么样的解释?
净空法师:首先我们要认识「孝」字。这个字,在中国造字是有六书,就是有六个原则,这是六书里头的会意,你看到这个字的形相,你想它的意思。你看它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这什么意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现在外国人讲代沟,代沟孝就没有了,代沟就不孝,孝就没有代沟。上面还有上面,下面还有下面,我们佛法里面讲「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孝的意思。你知道上下是一体,然后你就知道扩张的时候横的这一面还是一体,所以佛家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那是讲宇宙,实在讲宇宙是一体,这个概念了不起。
我们中国人纪念祖先,外国人看到,怎么看他也没办法体会,他看不懂。他说你老祖宗几百年、几千年,你怎么会知道他?你纪念他,他知道吗?这有什么意思?殊不知中国人讲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社会风气怎么样淳厚,祭祀就占很大的一个教育。我们连老祖宗,千百年老祖宗都还纪念他,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尽孝的道理!能对父母孝,就能对领导尽忠,就能对朋友信爱,所有德行就从孝里面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讲十二个德目,十二个德目的核心是孝。孝,用在兄弟上叫悌,用在朋友上叫信,用在夫妻上叫别,都是从这个字,这是根,这个字是根。所以说是中国历代帝王不管他怎么样,你看他諡号里头都有,以孝治天下。
主持人:所以听师父这样讲,我就想起来,我们的确像师父刚刚也引述了,就像《论语》里面所讲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那个「厚」字用得真好,它是一层一层的堆起来,所以这个「厚」字就告诉你说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宪宏怎么看孝?因为我们这个世代对师父来讲,我们这个世代是满尴尬的,我们前一辈的父母亲还是很传统的价值观,可是等到我们的下一辈,小孩子都完全用新世代的价值观在面对我们,所以我们常说我们这个世代比较像夹心饼干。对上,上面觉得我们还不够孝顺;对下面,我们希望他们孝顺我们也已经不太可能了。所以你怎么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的孝?
杨宪宏先生:我们每次读经典,每次看到「父母在,不远游」就觉得很过不去。
主持人:父母在,早就已经不知道远游多少次了。
杨宪宏先生:早就不知道远游多久,就是说这是很难做到。想请教师父,就是说「孝」这个字,也有心、也愿意侍奉父母,可是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真正是孝?做表面也很多人,可是真的做到,所以我刚刚特别提出来「父母在,不远游」,因为这个是孝的核心,但是我们都远游,所以又觉得过意不去。我相信我提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我们观众非常多的问题。那怎么样做算是已经顺孝,你刚刚说道,还顺,孝顺?
主持人:恐怕我还再把宪宏的问题再扩大一点,还不只是形体上的不远游,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即使住在一起,整天跟父母亲唱反调、违逆、观念不一样,这个价值观早就远游了。所以师父怎么看待?这难道真的就是一个时代的宿命吗?还是说其实是有些方向走岔了,还有机会拉回来?
净空法师:方向确实走岔了,差距太大了,这是什么原因?要记住《三字经》上前面几句话,「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问题在哪里?问题我们在教育上疏忽了。在中国古时候能够承传五千年,我们可以算到民国初年,也就是说中日战争之前,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社会上还相当普遍,八年抗战之后没有了,整个把它打乱了。所以日本人八年战争给我们最大的破坏是把我们的传统破坏掉了,这个损失没有法子估计的。你说杀多少人,生命财产那小事,传统的丧失实在是非常可惜。传统的家打破了,所以中国人的家跟现在不一样,现在人没有家了。从前的家是大家族,五代同堂,这是正规的,现在家没有了,这个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是核心的核心。
主持人: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家庭、孝,我想这个毫无疑问,在二十一世纪的确也面对很大的挑战。不要说二十一世纪,回顾二十世纪一百年,整个中国在晚清,然后接受西方的冲击,然后再到五四运动,然后接下来的八年抗战,再到中国共产党的上台,就是这一连串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实传统文化都一再受到很多的挑战。但是问题就是说,既然文化有它一个非常淳厚的部分,到二十一世纪以后,我们重新再来谈孝道,它能不能有新的价值和意涵?待会回来我们举一些例子,再来请师父帮我们开示。
主持人:回来现场,我继续跟宪宏一起来跟师父来请示。谈到孝道,我们常常好像认为孝道大部分都是过去很长年以来都是下对上的关系,可是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台湾社会也出现一些满反讽的,不管是有钱的豪门巨室在分财产的,过世以后儿孙们抢财产的问题,让他们伤透脑筋。还是倒过来讲,一般的家庭他也会想到说,以前的观念是养儿来防老,可是现在我们也许可以把这词汇调换一下位置,现在是防儿才能养老,你害怕小孩子把你的财产统统拿光了、败光了以后,自己反而落得完全没办法养老。所以现在上下关系变得很奇怪,这样的一种价值观的扭曲,师父会怎么看?又有什么样的对策?
净空法师:这是古时候(古代)确实人生观、价值观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中国古代的家现在没有了。所以我们读书读到像《大学》里面讲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能齐家就能治国,能治国,天下就得太平,可是现在人读的这句话,实际上什么叫家不懂得。
主持人:很难领会了。
净空法师:无法领会,因为现在都是小家庭。在从前的家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所以家庭,你看看《红楼梦》不就是大家庭?家庭里面人丁不兴旺的也有一、二百人,三、四百人的这样一个家庭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很普遍的,家族兴旺的到七、八百人,你看这么大的一个团体。
主持人:一个小公司、小社团、小国家了。
净空法师:它是社会组织,家庭是社会组织。所以它非常重视道,家道、家学、家规,最后才是事业,它家业摆到最后,为什么?你没有道,没有规矩,没有学,你的事业就垮掉了,你维持不了。家道就是伦理道德。家规,共同的家规,我们讲中国各个族群家规的集大成,就是必须要修的科目,就是现在讲的《弟子规》,那是家规里面必修的一部分;除这部分之外,每个家族他从事的行业不相同,他还有他这个行业里面的规矩必须要遵守的,他也得放进去。所以《弟子规》不放这些附带的,它是主要的、必须要遵守的做人的一个基本规矩。所以它非常重视这个。
家学从哪里学?刚才我们讲过,母亲负责教导子女,所以小孩,我们在一生当中第一任的老师就是母亲,从什么时候开始教?从出生就开始教,还有好的母亲是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叫胎教。没有能从胎教,至少也是出生就开始。怎么教法?是把《弟子规》自己落实在生活当中,让小孩、婴儿他天天看,你看从出生看到三岁,一千天,这一千天叫什么?叫扎根教育。她不是教他念,不是教他认识字,就是父母所表现的他都看熟了。父母,他怎么样孝顺他的父母,怎么样友爱他的兄弟,怎么样对待这些朋友,怎么样治家、处世,小孩都看到了。所以中国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个根扎得好,这个基础教育扎得好,一辈子不会改变,他就有圣贤的基础、圣贤的底蕴,他到以后读圣贤书,他自然就走圣贤的道路。这是在家学,家学以前是私塾,这一个大家族。
家的功能,当然第一个是传宗接代,就是我们讲代代家里头要有贤人出来,有这些懂得伦理道德的圣贤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桩大事。第二个,家族养老,所以从前老,不怕,我自己儿女不能养我,我这个大家族会养我,他那个家族也就像养老院一样,他不操这个心。小孩,家族有家学来教,最初在三岁之前是父母教,大概到,聪明的四、五岁就上学了,就家学,私塾里面,就上家学了。由整个族群来担负这个事情。所以这么大的家,你说家和不就是社会安定?社会怎么会出事情?所以叫家和万事兴,家和社会就安定。
所以古时候,你看我们读古人的书,很多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从前做官人做的,做过县市长的,知县、知州、太守,你看像苏东坡、白居易他们都是地方官员,他们有很悠闲的时间,游山玩水,写文章,作诗作词,他有乐趣。现在做官一天到晚忙著开会,会不了。什么原因?就是他社会上没有出事情,很难得有一、二个案件发生,哪里像现在一天那么多的案件处理不完?从前没有,为什么?社会安定,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懂得礼让,都不会有跟人相争的,这么好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一般人所羡慕的。所以中国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长治久安的局面?这么良好的社会出现?殊不知都靠教育。我们中国古人这两句话是世世代代没有一个不遵守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一个家,立一个家也是教学为先。你不教,他就会学坏;你要教,他就能守住本性,完全发展的是性德,不会扭曲。
现在我们的社会是把伦理道德因果丢掉了。伦理道德,人能够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耻於作恶,羞於作恶,他觉得作不善的,他感觉到丢人、耻辱,不但外面人瞧不起你,你家里人都瞧不起你,所以不敢作恶。懂得因果,那就更不敢了,为什么?他有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谁愿意做坏事?所以这个比法律的效果大太多了,法律是外面,这从内心的,他不愿意作恶。
所以这家的功能太大、太好了。现在这个家没有了,怎么办?家的传统、功能这么好,确实可以安定社会,给社会带来长治久安,带来世界和平,所以我就想了很久,这个家的精神,家没有了,但是家道、家的精神、家的功能必须要传下去。怎么传?团体来接著传就行了。一个公司,公司里面有几百个员工,上千的员工,老板是家长,下面所有员工都是你自己子弟,你要把他看作一家人,他们的父母,我公司养他;他们的小孩,我办子弟学校教他,这个员工变成你家的一员,他会死心塌地对你公司尽忠。这样一继承过来,我们中国这个家就又复兴了。从前是一个家族血缘的关系,现在我们这个家庭是道义的关系。
主持人:血缘变成道义关系。
净空法师:变成道义。这是我在国内宣传这个,现在有个胡小林先生他在实验,他是有个公司,他把他这个公司就用家道,所以他要办一个养老院,养老院不是接外,就是自己员工的老人来养老;办子弟学校,他员工的子女都能在子弟学校受到最良好的教育,这个很有意义。
主持人:我觉得师父讲到一个重点,也就是说你谈孝道,当然有它新的意义,可是时代环境真的改变了,大家庭的环境几乎已经不复可见了,对不对?你几乎很难得看到了。既然是小家庭的环境,要继续把孝道宣扬下去的话,师父刚刚讲的,我觉得有一句关键的词汇,就是从过去的孝道是以血缘做为一个根基,现在你要怎么转换到现代社会的道义做一个根基。而且师父刚才讲这个部分,其实某些部分也跟我们管理学上的很多观念是有点接近的。也就是说像日本,有段时间大家称颂他的管理模式,就是一个大家长开一个公司,做一个企业,他就把所有公司的员工当成是自家人一样,所以他有很好的福利,有很好的内部升迁,有很好的照顾他们,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譬如办托儿所,让他们结了婚的员工可以在他们公司里面认真的做事,小孩就交给公司的托儿所去做、幼稚园去做;老人家交给公司的,像您刚刚所提到老人院一样。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可以考量的部分。也就是说你怎么样把一个血缘的关系扩大到一个道义的关系,而把孝道放到现代社会里面还有一个新的意涵。我觉得这是今天我们谈这个可能满重要的一段。宪宏对这段有没有什么补充的想法?
杨宪宏先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一个社会制度要形成,但是它核心还是在於说,最基本的,自己的老要自己能够孝。这个问题就来了,也许这个社会制度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为在很多的国家,的确往所谓接近大同世界去走的时候,很多社会福利制度是这样做,那年轻人反而觉得说好像养老人是变成国家的事情,因为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我就可以不必养自己的老,就偏差了。所以核心价值可能还是要回过头来处理。这个还是我刚刚也在请教师父的道理,做到什么程度称之为孝?这其实是一个很多人都想问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待会回来就继续来讨论这个话题,同时我们增加一个话题请师父来讨论的,也就是说谈到孝道的时候,谈到道义的时候,其实都有一种价值观的一种传递。可是我们看到现在社会最麻烦的是物欲,物质的欲望,然后追求表面的成功,就是金钱愈多叫愈成功,官愈大可能叫愈成功,社会地位愈高可能叫愈成功,反而回头少掉了很多很朴实的价值观,特别是大众媒体在这上面扮演一个推波助澜的角色。我们待会回来请教师父,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怎么样来传递一个孝道的观念,把它扩散到公司,扩散到各个不同的领域,我们该怎么做?
主持人:刚才我在上一段的时候,我特别留了一个话题请教师父,就是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的角色。我们有没有机会,或者说像师父这样,其实透过我们的「仁爱和平讲堂」也是一种透过大众媒介,可是它就势必要面对一个压力,也就是说一般的商业台,它大概不会花这么多的时间愿意来谈这个话题,因为它觉得谈这个话题不容易有商业市场。可是如果是在别的频道谈,可能因为它不是商业频道,所以一般人也不会那么留意,所以我想请教师父,就是说我们将来应该用什么方法透过大众媒介,来把孝道这个观念能够更深入浅出的、更生活化的,甚至可以透过不同的形式,譬如说戏剧或者是娱乐的节目去表达,这个方面师父会不会觉得有什么建议?您在国外住那么久,也知道大众传播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怎么善用大众传播媒介,把它跟孝道这个观念来做结合?
净空法师:对。这个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没有勇气是做不到的。我过去跟刘长乐初次见面的时候,这是凤凰的董事长,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他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他说哪两种人?我说第一种是国家领导人,第二种就是干你这个行业的人。
主持人:媒体领导人。
净空法师:我说你们的影响太大了,你每天在从事於社会大众教育工作,你教的是什么?你播出去的内容,就是教化整个社会大众。如果这个内容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就毁灭这个世界;如果你转过来,你这个节目的内容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你就是救了这个世界。可是你现在有一个疑虑,就是说我如果要播正面的传统伦理道德,没人看,没有广告,没有收入,所以你不敢做,怕这个;每天还去拉广告也很辛苦,我觉得很累。我就告诉他,如果真的你有勇气回过头来,你把商业东西统统把它抛弃掉,你来救世界,用你这个电视台来救世界,我相信全世界那些爱好和平、爱好伦理道德的人会全力支持你,比你现在的收入,我相信超过十倍都不止,你敢不敢做?他听了我的话,点头,不敢做。他怀疑,他不敢做。这是真的,所以这个东西要有勇气。
国家领导人也要拿出勇气出来,为什么?你能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真正谈到传统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你能带著你的重要官员到现场来听,让这个镜头传播到全世界,那就成功了,那个影响力就太大了。从前帝王在宫廷里面礼请这些专家学者在宫廷里上课,没有这种传播的方法传播出去,只是这些大臣们出去之后,「皇上不错,皇上邀请这专家,我们在这里学习」,这是传出去而已,口传。现在这现场你让人看见,你说你这个国家领导人多么受人尊敬,你跟其他国家领导人不一样,在古人一定被选为天子。像周朝时候那些都是诸侯,为什么选他?你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我们国家领导人都应该向你学习,这就变成天子。所以这是很重要的,实实在在不是做不到,就是缺乏勇气。为什么没有这个勇气?缺乏了智慧,缺乏了仁慈。如果真的有智慧、有仁慈,这个勇气自然表现出来。
主持人:师父在过去一再的曾经提过,像《弟子规》这样的观念,您也回到大陆您的故乡去试著用一个小镇来做一个实验。刚才在谈到从孝道的血缘这个概念延伸到孝道的道义的概念,您也特别提到一家公司。所以换句话说,我们还是有可能透过一个地方,或透过一个企业来把孝道的观念试著推展,这个努力是不是在未来会试著去做?
净空法师:已经在做。
主持人:已经在做。这个部分会不会,譬如说,我还要再问一个问题,有很多人会说,会不会在中国大陆,因为它的传统文化、传统的社会,或是说我们华人的社会的根基还在,所以容易推动。假如把这个东西拿到一个比如说像台湾,一个可能更西方一点的华人社会,或者是拿到像澳洲,完全是一个西方背景的社会的话,它可以做类似的尝试和实验吗?
净空法师:可以,会做得成功,为什么做得成功?既然是人,他有人性,所以性本善,他有人性。我们在澳洲,在一个小城里面办了一个净宗学院,我们办了很多的活动,当地的人看到非常欢喜、非常赞叹,也跟我们学习。那个地方多半都是学基督教的,我们跟基督教也相处得很好,居然有很多当地人参加我们道场的早晚课。这就说明,它是属於人性的东西都能接受。我们跟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接触、往来,他们也都能接受,人性!你说人,核心,实在讲就是一个字,就是「爱」字。谁没有爱心?谁不希望别人爱我?谁不希望我能够爱人?你说基督教的经典,《新旧约》里面的核心就是「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这是它核心。佛教的核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它就是爱。《古兰经》你看重要的经文,前面第一段一定是「安拉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整个宇宙的核心就是个爱,你把「爱」字放出去就摆平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父子有亲,亲爱的教育,把亲爱扩大,没有人不愿意接受,没有人会反对。
我们早年做过这个事情,郑和下西洋,不止下西洋,现在看看这些历史,郑和发现了全世界,他的船队。发现全世界各个大洲、大陆的都是中国人,就是他们船队,没有侵犯任何一个国家一寸土地,没有做殖民地。跟人家往来,我们都是贸易,买他的东西,我们自己东西是加倍送给他作礼物,所以外交关系就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所以换句话说,师父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价值观最核心的部分都是从孝来出发的。宪宏对这方面还有没有问题要请教师父?
杨宪宏先生:过去都是称孝廉,举孝廉。
净空法师:对,不错,这是汉武帝举孝廉。
杨宪宏先生:师父一讲,想起来廉之前还孝。我们现在常常都只讲说要清廉,忘记说要孝廉,应该要要求国家领导人要表现出孝,廉是更基本的。孝,在这里请教师父的是说,看起来孝是天性,怎么被蒙蔽了?
净空法师:被利,中国人也讲「利令智昏」,所以见利忘义,这都是什么?都是教育上的问题。
杨宪宏先生:所以才会有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今天听起来就格外有警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养,为什么会子欲养?他老早就已经想要孝,可是没做到,然后一再蹉跎,一再遮蔽,一再蒙蔽,等到亲不在的时候,那个孝心也就油然而生。
主持人:宪宏这一句话,也许我们可以再拿来做进一步的引申,也就是说「利令智昏」,像师父说的,其实也的确我们看到太多的新闻,父子不和,上下两代失和,到最后都是为了个「利」字,对不对?做下一代的觉得说你上面的不公平,钱没有分给我们,或者是没有全部留给我们,上一代的人就觉得说你整天处心积虑就是要我的钱,所以我才说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是防儿才能养老。另外一部分就是宪宏刚刚讲的,孝的时机也很关键,你不能说我孝我孝,我很孝顺,可是时机稍纵即逝,父母亲年纪大了,也许就往生了,就这个时机拿捏是很关键的。所以待会回来,我们的最后一点点时间,我们请教师父来告诉我们,这个孝要怎么样来超越利益,孝要怎么样来把握准确的时机,才能够让这个孝真正的成为华人社会、中国社会的一个核心价值。
主持人:这边就要请教师父,在亲子关系里头,家庭关系里头,怎么样把这个利字想办法把它割舍掉?或者说割舍很难,但至少把它的优先顺序放得比较低一点,这个能做得到吗?在您的人生的见解里头,或者在佛经的智慧里面,有办法来提供一些参考吗?
净空法师:能,智慧开了,自然就转变了。开智慧还是要学,最基本的如果能够把《弟子规》落实,这问题应该可以解决百分之八十,所以《弟子规》的教学很重要。《弟子规》从哪里做起?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我没有做到,我教小孩,这不可能的,小孩不相信,你骗我。在学校里面,老师教学生,老师没有做到,学生不会相信,这一点在目前困难就在这个地方;如果我们以身作则就一点都不难。我们在汤池小镇做的实验成功,没有别的,就是要求老师以身作则,不是言教,是身教,这样才能够感动别人。
主持人:这句话应该是个关键了,因为其实师父您刚刚这段谈话,也跟现在亲子教育很多的核心观念是不谋而合的。现在亲子观念教育里面也告诉你说父母亲要用身教,就是你要亲身去给孩子看到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你要自己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你就不能做。其实我想我们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就是说我们过去也常看到包括戏剧里面,或者是小说里面写这样的题材,就是说一个孩子如果整天听到父母亲说你将来要孝顺我,我对你很好,你要对我好,可是他看到你对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对奶奶,对爷爷,对外公、外婆就非常凶、非常凶的话,这孩子一定会价值错乱,对不对?他会觉得说为什么你对爷爷、奶奶就可以这么凶,可是我对你就应该要和颜悦色?所以我想师父这段谈话,其实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来,身教之所以重要是孩子的感受力是很清楚的,他会从你的一言一行里面去感觉到这是真诚的还是假的,所以这个是很关键的。好,另外一个问题,刚才我们也请教师父,我想这边再提出来一次,就是时机的掌握,对不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甚至宪宏刚才也提到说父母在不远游,这其实都牵扯到一个孝顺时机的掌握,这个部分师父有什么样的开示吗?
净空法师:时代在变,必须要能够随顺时代的变化。父母在不远游,在古时候跟现在不同,古时候那个社会父母需要照顾,而且他还有族群的照顾。当然这是亲情,这是一分孝心。可是现在这个社会跟从前不一样,现在你就是环绕地球,你每天电话,有的电话还看到形象,你没有远游,是不是?你时时刻刻都在一起。这是从前做不到的,现在可以做到。以前去远游,父母担心,提心吊胆,为什么?走路艰难,时间长,他都是行路,都是骑马、乘船,时间久确实是怕路上遇到危险。现在交通工具发达,而且都很安全,时时刻刻保持联系,家里人不会提心吊胆,所以这个跟过去的环境不一样了,我们要了解。
孝顺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养父母之身,这在中国人是不算孝顺,要养父母的心,能够叫父母生活得很快乐,这才叫孝。最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志,父母希望你能够作圣人、作贤人,能够流芳千古,古时候志这个。现在做父母不行了,现在父母都希望你升官发财,这个观念就错误了。他的观念错误了,我们随顺他的观念不是尽孝,那是陷父母於不义。所以说是真正能够尽到孝道,你必须要回归到自性、要回归到性德。虽然生活艰苦一点,可是你确确实实是替社会、替人类做了好事,这是父母虽然现在不晓得,将来他会知道。
主持人:师父这段谈话我觉得非常棒,因为替「孝道篇」等於在最后的时候抓到一个很核心的观念,把它做一个总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重视亲子关系要身教、要言教,身教、言教里面其实传递的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以我们现在的说法,用师父的说法也许就是一个道,自然的道。也就是说它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加上自然的道理,人类本性的一种道理来看,它就是一个关键,也就是说你要传递什么价值观给你的孩子,孩子自然会用这个价值观回头来对照、对应他对父母的爱。如果像师父讲的,如果整天叫小孩子就是要升官、要发财,这小孩子回过头来,他怎么会不用升官发财的这种观念回头来看我跟你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今天对我个人来讲,这个收获是非常清楚的。最后一点点时间,师父来帮我们做个小结论,面对散布在海内外所有收看我们这个频道的,我想华人最多,但是也许还有一些外国的朋友,怎么样子把孝道发挥到最极致,但是用最简单的方法,从日常生活做起,师父给一点建议好吗?
净空法师:这个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最有效果的,就是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从自己本身落实,完全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来,我们就尽孝了,我们对得起祖宗,我们也对得起儿女,也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天下人。
主持人:而且《弟子规》并不难懂,对不对?我记得师父过去曾经一再说过,它的字数也不长,道理也不深,但是它最难懂的地方是你要身体力行,这个最难。如果各位朋友真的觉得身体力行也不容易的话,其实常常收看我们的频道,你自然就知道什么叫做身体力行了。
今天非常的谢谢师父在一连串的课程里面帮我们在孝道这部分,我觉得对我跟宪宏来讲我们的感触是最深的。还是一句老话,我们是夹处在传统跟未来二十一世纪的新世代中间的人,我们太清楚孝这个观念,从我们身上跟我们的父母亲,还有我们下一代的差别。但不管怎么说,今天的收获让我们知道了孝要从生活做起,孝是所有文化、所有道德的最根本的部分。再次的谢谢各位观众朋友,也谢谢宪宏,也谢谢师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