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仁爱和平讲堂—慈悲篇 - (共一集)
仁爱和平讲堂—慈悲篇  (共一集)  2008/11/16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28-038-0001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蔡诗萍,欢迎你再次收看「仁爱和平讲堂」。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您再次的相逢,然后我们一起来聆听,净空老和尚给我们的开示。我们来介绍另外一位我们的好朋友,跟我一块共同来搭档主持,杨宪宏先生,宪宏您好。

  杨先生:诗萍好,师父好。

  主持人:我跟宪宏,其实我们的某个世代的特性,是我们都曾经在高中阶段,读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里面大概对《论语》、《孟子》的中国古老的,这些传统的智慧有些涉猎。我们今天跟各位要谈的讲堂的主题,叫做「仁爱篇」,谈仁爱脱不了佛法里面所讲的慈悲。我们来正式的请教,我们来跟各位介绍今天的净空老和尚,师父您好。

  杨先生:师父好。

  主持人:师父,我们就开宗明义的请教您,大家都知道我们讲仁是仁爱,仁爱那个仁字是一个人字边,然后一个中文数字的二。所以师父,我们可以说谈仁爱,谈仁这个字,基本上就牵扯到人跟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净空法师:对,仁的意思是别人跟我是一体,这个叫仁。所以在远古的时代,我们相信这个话绝对是孔老夫子之前,夫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仁。就是念念都要想到别人,要爱别人,所以「凡是人,皆须爱」。它跟佛法里面讲慈悲有很微妙的关系,慈悲比仁的意思还要清楚、还要明显,那就是佛为什么不讲爱,要讲慈悲?爱里头有情,你看情,它有情杀案,爱到最后变成了情杀。但是慈悲没有,慈悲是爱,它不是情,它是理智的,就是它是智慧的爱,就叫做慈悲。所以佛换了个名词,不用爱的名词,怕人家产生误会,实际上我们讲慈悲是真爱,是真实智慧的爱。世间人讲爱的时候,多半偏重在情识里头,偏在感情里面,所以它有副作用;慈悲里头没有副作用,这是慈悲跟爱名词的含义有点差别。慈悲落实在生活,落实在人际关系上,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仁爱,仁跟爱要连起来,这就是念念都要为别人想。如果念念为自己想,冲突就决定不能够避免。

  现在这个世界是个冲突的世界,从夫妻冲突,你看夫妻恩爱到最后离婚,为什么会离婚?这就是爱里面起了副作用,它是感情的,它不是智慧。智慧的爱才能够百年好合,才能够家庭美满。所以夫妻离婚就是冲突,夫妻冲突会影响到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在这样环境里面长大的孩子,他将来离开家庭,到社会上,他能跟人不发生冲突吗?所以这是今天冲突的根我们要知道。拯救社会,化解冲突,把社会、世界回归到安定和平,一定要靠古圣先贤的教诲。古圣先贤的教诲是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那是真实的,真实智慧,它不是感情的,所以对世界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是从情识里面的,肯定让人起心动念产生一个极大的错误观念,「损人利己」。人人都有损人利己的念头,这个世界上冲突永远不能解决。所以要化解冲突必须像佛法里面所说的,首先要从自己内心,把对人的对立化解,对事物的对立化解,就是永远没有对立。我们身心和谐,环境就和谐;身心不能和谐,环境是不会有和谐的。

  主持人:师父这样子做一个简单的开场,我想精髓之义全部都表露无遗。可是我如果加一个问题再请教师父,就说如果有人会说,不管是儒家的《论语》里面讲的道理,仁的哲学,还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仁,延伸出来的慈悲之心,它会不会都有一个时代的落差?比方说也许在二、三千年前,人类社会的关系比较简单,不像现在工商社会这么复杂。所以仁的观念、慈悲的观念,有没有可能还用在现代复杂的关系里?比方说我举个例子,如果说我们现在社会是一个关系很复杂,角色很多重的社会的话,那就是说像我这样的一个男人,我可能在家里面有夫妻关系,我跟我的父母亲有上下的关系,我跟我的子女有上下的关系。可是我离开这个家以后,我到公司去,我可能跟我的老板之间有上下的关系,跟我的同事有彼此的关系。可是跟我同事之间可能有竞争关系,因为我们要想办法努力的,看谁能够得到老板的赏识,能够爬到公司的第二号的人马。但是我可能在外面,又有另外一种关系,是别的公司可能会来挖我,挖我后我就考虑到要不要离开我的老板?要不要离开他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你看这关系这么复杂,单单一个仁,仁爱、慈悲,就能够让我在这复杂的社会里面去立足吗?我想一定很多人会这样好奇,师父是不是可以来帮忙做进一步的解释或者开示?

  净空法师:这是现实的社会问题,我们很多次在联合国开会,讨论的主题,就是「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联合国邀请的是全世界的专家学者,问题提出来了。这几十年的会议当中,我们知道联合国这个会议,是从七0年代就开始召开,到现在三十七年,我参加了十几次。确实我对於与会的这些专家学者、志士仁人,我们衷心的佩服,他们真的确实有爱心,找不到方法。所以这个世界,你看这三十多年来冲突频率年年上升,灾害是年年加重,把这些与会的专家学者,几乎信心都丧失了,「这世界还会有和平吗?」都怀疑了。我们参加了这几次,是把中国五千年老祖宗这些理念跟方法,向大家报告。这报告完了之后,他们听了很欢喜,为什么?闻所未闻,从来没想到这个事情。会后我们在一起聊天、在一起吃饭,就很多人问我,他说「法师,你讲的都很好,这是理想,做不到!」这个事情就让我感到非常困难,这是你的信心丧失掉了。信心在佛法里面讲主宰了一切,世出世间一切事的成败,关键在於信心。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建立信心?只有真正做实验。

  主持人:做实验。

  老法师:做实验,这是符合科学精神。所以我们才逼著不得已,在中国我的家乡庐江汤池镇,用这个小镇来做实验,看看中国传统的东西,几千年以前的东西现在还能不能用?我们招聘了三十七位老师,在这个小镇里去展开《弟子规》的教学,《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儒家的根本。没想到三、四个月的时间,这个小镇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个离婚率下降,婆媳的关系好了,父子的关系好了,邻里不再为小事情吵架,确实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几乎就可以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个小镇都是好人。计程车拾到了一个皮包,里面装了六万现金,还有些资料,开计程车的司机原封不动的送还给主人。主人很感动,说「你太难得了,拿出两万块钱感谢他。」一分钱不收,他说「我们学过《弟子规》,做人应该是这样做法。不但我看到的时候我会送回,我们汤池镇任何一个司机遇到这个事情,都会原封不动送给你,我们受过《弟子规》的教育。」这是我们想不到的。所以从这点让我们肯定了老祖宗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真的是本善。现在为什么把本性丧失掉?没人教他。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都是负面,没有跟自性相应的。我们这些老师经过三个月,在这个小镇上,我们的教学是普及教育,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这个小镇总共是四万八千人。我们这样子教法,产生这么好的效果,证明人是教得好的。

  主持人:证明人是教得好的。我用一点时间请教一下我们的共同主持人宪宏,我们也常在媒体上面去谈很多的议题,也希望说能透过媒体来传达是非、对错的基本价值。可是我想请教你,刚才师父特别提到过,他干脆就用一个小镇,四万多人小镇来尝试,可是这种经验,你觉得有可能在像台湾,这样的一个非常资讯发达的社会里面,也同样来复制吗?

  杨先生:我相信可以,其实讲白了这是众生共业。谈到人与人之间的共业两个字,最近大家不管学不学佛教也都耳熟能详。

  主持人:都会讲共业,历史共业。

  杨先生:常常在各方面大家都说历史共业、众生共业。基督教里头讲爱人如己,这真的是要做,其实信就是要做,就要做到,这点很重要。我最近很有感受,十一月四号看到美国新的总统欧巴马,一个非洲裔的美国人当选总统,而且不是少数的票,这么多的票。所以最近几期美国的杂志,特别去提到马丁路德金博士在当年,也不过多少年,现在想起来不是很远,六0年代、五0年代,感觉那时候他讲完那个话,觉得像空谷足音。可是到了二00八年十一月四号,又觉得彷佛昨天讲的一样。他讲的不过就是那一句话,说我们满意了吗?我们快乐吗?如果当我们的兄弟都还在受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过得好就满意吗?很有意思。这个情境,我觉得美国塑造了一个,你说一个小镇,美国整个国家它做到一件事情,它真的是爱语、利行、同事度,完全能设身处地去想。你今天想这个多难,黑人变成美国总统。

  主持人:没错,我想宪宏替我们举了另外一个例子,这例子也就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现在的世界上,二00八年美国总统大选。所以回过头来待会要请教师父,我们常讲,在我们的中国文化里面常讲,「仁者一定无敌」。但是仁者要无敌,那个仁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一种内在的认识,还有外在行为的规范?马上回来。

  主持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讲仁爱,在佛法里面,佛学里面讲慈悲,就像我刚才在上一段的片尾所讲的,我们在中国的传统政治哲学里面喜欢讲,「仁者无敌」,我们现在在政坛上面也喜欢援引佛家里面的一个说法,说慈悲没有敌人,这个道理是不是都是相通的?就是说仁者无敌,慈悲没有敌人,但是要怎么样做到,才能够让仁跟慈悲是没有敌人、没有对手的?

  净空法师:这个我们在前面也提过,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联合国所做的一点贡献,要化解外面的冲突,首先要化解内在的,那就是自己做到仁者。「仁者无敌」,无是没有,没有敌对的,我们内心里头没有敌对的,跟一切人和睦相处,跟一切事和睦相处,跟天地万物和睦相处。所以整个宇宙是和谐的,没有对立的,这是仁者无敌真正的意思。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必须要把五种错误的见解放下,五种这在佛法里面叫见惑,见就是见解,惑是迷惑,就是五种错误的见解。第一个就是「身见」,我们一般人都把身体当作自己,佛说这是错误,为什么?这会产生自私,产生自私自利,会产生很多不良的结果。身不是自己,那什么是自己?身不是我,是我所有,就像我穿的一身衣服,衣服是我所有,不是我。更进一步的认识,身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所以什么是自己?有些宗教、学术、哲学家提出说,灵魂是自己,所以说「我思故我在」,他已经不把身看作自己了,这进了一步。佛法说灵魂还不是自己,灵魂是什么?你承认灵魂是自己你出不了六道。什么是自己?灵性是自己。为什么?魂是迷,它不觉悟,所以自性迷了就叫灵魂。我们《易经》上讲,夫子讲「游魂为变」,变就是六道里头换身体,六道投胎,游魂,所以它不叫灵魂,这都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灵性是自己,就是自性、真性是自己,身体不是自己,身体是物质的现相,它有生有灭,自己灵性不生不灭。我们在前面讲的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就说自性「本不生灭」,那才叫真正自己。这头一个要肯定,你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没有了。

  第二个叫「边见」,边见是二边,就是对立,我们今天讲的对立。所以对立是错误,我们不可以跟人对立,不可以跟事对立,也不可以跟万物对立。对立就会产生矛盾,矛盾就会产生冲突,冲突就会产生斗争。所以这是一级一级提升,是非常不利的,斗争提升就变成战争。现在的战争是核武、生化,就是整个人类的毁灭,所以那是一条死路。它的根,根就是对立,如何把自己内心对立的念头化解,你身心和谐。你本身得到和谐,你才能够帮助外面调和一切大众,帮助他们能走向和谐之道,走向平等对待的康庄大道上,你才真正能够把仁爱、和平落实。

  主持人:所以这是边见。

  净空法师:这边见,边见是对立。

  主持人:再下来其他的见惑,您也可以再进一步的帮我们做一点解释吗?

  净空法师:哪一方面的?

  主持人:就说如果我们没有身见,对自己的身非自己所有;边见,不去跟人事、万物有对立。好,但是问题说我们也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你不去跟别人竞争,不去跟别人像赛跑一样去跑,你就被甩在后面。所以仁者无敌,就是说它能不能还有一个进取性,或者是一种积极性在?就是我还是可以跟别人竞争,还是可以努力在事业上面做到很好,但是我不会树立很多的敌人,这可能吗?

  净空法师:可能,不需要竞争,为什么?如果竞争能够得到结果,释迦牟尼佛也去竞争,孔子也去竞争。竞争得不到,不是竞争得来的,无论是财富、地位、荣誉都不是竞争得来的。我们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实至名归」。

  主持人:实至名归。

  净空法师:对,你只要真正做到的时候,它自然就有了。所以你说财富,佛讲得多好,你布施愈施愈多!你能够爱人,没有人不爱你;你能够尊重别人,没有人不尊重你,只要你自己做到。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先对待他,问题不就化解了吗?所以不需要竞争,竞争这个观念就是错误的。竞争,我在澳洲昆士兰大学的和平学院,有一次他们全院的这些教授跟我举行座谈会,坐在我对面的是个资深教授,我看他排名是排在第二,是个美国人。我就问他「美国的教育,是不是从幼稚园就教小朋友竞争?」他说对!我说竞争你知道吗?竞争提升是什么?斗争。斗争再提升是战争,战争再提升今天是生化、核武,是人类的毁灭,我说这个观念是死路一条。我们东方人,儒跟佛的教学不是教竞争,教让,孔融四岁让梨,从小就教你让,让是一条生生大道,是和睦的。我让他,他也让我,你看这种概念是多么美好,何必要竞、何必要争?所以中国是一条生生的大道,它是活路;外国人走的这个,这是一条死路,这是要不得的。

  你从小就教让,你看最初小朋友不懂事,忍让,父母教他,不能不让;慢慢长大的时候他就懂得了,对人谦让;最后成熟的时候礼让,让到底!中国五千年历史当中,中国人对外国都是让,从来没有跟外国人打过仗,为什么不会发生战争?让。我们让他,他也让我们;我们真心对待他,他也真心对我。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让是一条活路,不是说我不竞争在这个社会上就不能生存,没这个道理。我记得我曾经,前些年来何守信,亚视何守信跟我做了一次访谈,他就问了我一句话。他说谚语所讲的,好像是人与人之间,人不是自私自利的话那就天诛地灭,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就告诉他,这个话是错误的,不可以再误导。我说释迦牟尼佛没有自私自利天也不诛他,地也不灭他;孔子也没有自私自利天也不诛,地也不灭。我这一生学孔子、学释迦,一生没有一丝毫竞争的念头,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我过得很好,过得很快乐,天也没有诛我,地也没有灭我。我说这个可以给你做证明,那个话是错误的。

  主持人:但是宪宏,如果放到我们对於公共事务里面来理解的话,好像现在你要谈让,感觉起来,好像就有一点点跟这个世界的,某些主流的价值观是很难相容。可是师父讲得又有道理,因为你过度的竞争,我们也包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过度的竞争、政坛上过度的竞争,也的确让社会充满了杀伐之气,所以这里面要怎么找到一个妥协,或者是折衷之道?

  杨先生:这个也要请教师父,在我们上一次的和平讲堂里头我们谈到,我们在谈的是知足感恩,知足感恩对内,就是对自己。可是对外善解包容,这善解包容说起来四个字,做起来是浩瀚的,非常大。佛经里头讲慈悲喜舍,讲舍这里头都有大智慧,还是要回归到本怀,还要回归到本怀的思、念。这互相之间从思到为,思想到行为之间,我觉得这可能还要请师父来做更多的开示。因为很多人就是了了、解了、知道了,可是做不出去,在那个当下不能善解,在那个当下不能包容,那个时机就过了。很多不管是在政治上或是在社会上,就是那个moment,就是那个时机点。那也不是说时间重来都在那个地方,都来得及,也就是在那个时机点不能善解,那个时间点不能包容,就反而被执著所误,就被牵著走。到最后即使自己心里满心不愿意,说我愿意来谈,可是对方又不愿意,就变成这样纠纠结结、纠纠缠缠下去。

  主持人:所以宪宏等於问了一个好问题,待会我们回来请教师父。也就是从我们上一堂谈智慧,这一堂谈到仁、慈悲,这里面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说你怎么样在关键的时刻,当下的时刻要能够放得下,要能够做出决定让慈悲能让别人感受到。如果你延误了这个时机,可能别人就没有办法体会这是个慈悲、这是个仁慈,别人可能反而认为这是个策略,这是个权谋。慈悲如果变成权谋的话,我相信这绝对是最大的误会。我们马上回来。

  主持人:好,这边就要请教师父,刚刚宪宏问到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把它做进一步的延伸,也就是说当仁爱、慈悲你放在心里面,能够具体去实践的时候,它真的是无限的大智慧,而且也可以化解很多人跟人之间不必要的仇恨、对立。可是当有时候在某些情况下,仁爱、慈悲变成一种嘴巴上面的藉口、口号,甚至可能被人家认为说,你当作一个权谋,这时候反而让慈悲、仁爱变成被误解的名词。所以我想请教您,怎么样突破这个障碍?怎么样让仁爱、慈悲不会成为口号,不会成为手段?要怎么做?

  净空法师: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实在讲是最懂得教育,有教学的智慧,有教学的方法。古时候教学是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她的思想、言行、举动都要端庄,为什么?影响胎儿。最晚的也是小孩出生,小孩出生他睁开眼睛会看、他会听,虽然他不会说话,大人言行举止他都在模仿。所以这个根就是三岁,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这一千天是扎根教育。所以谚语里面有所谓「三岁看八十」,这个根扎得好,他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有这么好的效果,说「七岁定终身」,这个教育是母亲的责任。所以中国人称母亲为太太,这是最尊贵的称呼,太太是什么?这圣人。这讲周家开国的三个妇女: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妃子叫太姒,这三个妇女都有个太字,太太是从这来的。你看他们生的子孙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孔子心目当中最敬佩的圣人、圣哲。所以这个太太就是圣贤的母亲,她能够为国家民族、为家庭,培养大圣大贤的后代,是这么个意思,善於教导。所以在五伦里面,夫妇有别,别是什么?夫妇两个人组成家庭,家庭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男子负责这方面;第二个就教育下一代,这是女子的责任,所以他有别,他职务不一样。妇女最重要的是教下一代,你家里下一代有没有人才?社会有没有人才?国家有没有人才?都要靠妇女。所以中国对妇女看得很重,不是重男轻女,不是,那是一般人搞错了,中国对妇女是非常的崇敬,这个我们要晓得,都出在教育出问题。

  从小你说他表演的,父母教他什么?就是《弟子规》。《弟子规》不是念的,不是教小孩念的,是父母做出来这个样子给小孩看。他在从出生到三岁的时候,他已经看成习惯,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所以叫做三岁看八十。教育从小,三岁以后就来不及,他已经学坏了。你想想看这么一个道理,你看现在的教育那怎么得了,现在谁在教?媒体在教。小孩从小的时候他看电视,电视教他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他已经根深蒂固。到上小学的时候,你看现在学校都用电脑,电脑里面是什么样的染污都有,天天在受这些,这社会还能救吗?这问题严重得不得了。所以今天我们还是中国的根厚,底蕴深厚,伦理道德教育一提倡的时候,回头的人很多,当然回不了头的人也不少。但是有一部分人真正回归到自性,这就有前途,这个社会有救,这个国家民族有救。对世界会做出很大的贡献来拯救世界,完全要靠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因为人懂得伦理道德的教育,不会做坏事,羞於作恶,耻於作恶。人懂得因果的教育,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因果教育,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施财得财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真的一点不假。我这个五十七年听老师的话,五十七年,你看我就是活的证验,真的是证明。

  主持人:师父在讲伦理道德教育,讲因果教育的时候,我做为在这里做主持的一个旁观者来看的话,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完全能够理解师父所说的。也就是不管各位收看我们正在访谈的朋友,您是一个在家的居士,还是一个佛教徒,甚至你可能不是佛教徒,你只是关心宗教对这个社会的影响的人,大概都能够理解。我就很好奇,想从这个问题再延伸推出去,因为我跟宪宏,我们都算是被人家称之为,不管是政治的评论者,或者是一个社会的观察家,我们都很注意到这个社会的领导人,不管他是在野的,还是执政的,还是他是一个社会的公众人物,他都具有一种典范的效应,就是他怎么做,这个社会跟著走。他也应证《论语》里面所讲的,「风行草偃,上行下效」的道理。所以我很好奇想请教您,我们怎样对一个公众人物,甚至於对一个政治领袖,去要求他真正能够把因果的教育、把这种伦理的教育,真正内化到内心里头。我们也可以理解到,我们常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它是一种因果的观念,你做了这么多的坏事,这么不正当的事情,它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后果出来的,不管你是用报应,还是后续法律的效应。所以我想请教您就是说,我们要怎么对这些居高位的人,让他真的能够把仁、把慈悲放到心里头?这个该怎么做?我们讲的教育,刚才师父讲的,好像还是比较偏於在一般人的教育,但我们对有权力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净空法师:这桩事情我们在讲席里面也说得很多,那就是古代国家的领导人,这是帝王他们重视教育,他们晓得他的后代要不好,他就会政权丧失,他的家会败亡。如果继承人是真正有为,有学问、有德行会被人民拥护,他世世代代可以传下去,所以他对於教育看得比任何人都重。继承人可以说是,他有这么个好的机缘,帝王把国家最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统统请来教太子。陪同太子读书的,都是这些大臣们他们的子弟,等於说培养底下的接班人。所以他的朝代能够绵延几百年,能够绵延十几代,有它的道理。末代皇帝不遵守祖宗成法才会被人家革命推翻,它有道理。但是现在这是进入了民主,民主有这种机遇的人就不多。所以有人问我,他说「法师,你是赞成君主、是民主?」我说「我赞成君主。」君主的道理是什么?他的接班人受过最好的教育。除非这些人违背了伦理道德,他就会被别人推翻,会灭亡。

  主持人:所以换句话说,师父非常重视的是一个领导人,他的继承人该有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而这基础教育里面,其实很重要的部分,我想很合理的,依照师父过去在我们的和平讲堂里面,一再所谈到的智慧来看的话,这里面一定有个很重要的部分,是道德的教育,是一种伦理规范的认知,这个当然是很重要。很有意思的,也就是说在一个民主的年代里面,我们因为激烈的选举的竞争,反而容易导致大家对於这种基本的道德不要求,不自我要求,社会也不会去要求。我想这可能是一个现代的政治里面,非常大的一个讽刺。我们待会回来再请师父,就今天的主题「仁爱慈悲篇」,给我们做一个结论。

  主持人:好,回到现场来,我想我们在最后一段时间里头,我先跟宪宏我们来聊一下。刚才我们听师父这样一路讲下来,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得到,当我们在做评论的时候,我们也不经意的,常常会说不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这个行为,缺少了大是大非的一个基本价值的坚持。就表示说我们做评论的人,我们内心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现代民主的观念之外,我们还是有一个道德的观念在里头,价值取舍的观念在这里头;换句话说,它并不是不重要的对不对?它对社会来讲、对政府具有权力的人来讲,道德、价值、是非还是很关键的,所以这跟我们的仁爱慈悲其实不冲突对不对?

  杨先生:诗萍,我来回应你这个问题,也顺便要请教师父,这是我自己个人的观察。在前两年,我看到美国前任的副总统高尔,他拍摄了一个纪录片,讲「不愿面对的真相」,他其实跨越世代,在帮还没出生的人讲话,那个很高的道德。可是当时候在看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是空谷足音,就说他宣讲的内容如此之深远,会不会这个世代的人觉得,「我生吃没够,要再给你曝干」,生吃都不够,你还晒干等以后。可是他得到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我觉得这个世界有不一样。好,十一月四号看到欧巴马当选,然后最近在传说,欧巴马跟高尔之间有很多这种对话。然后我看到包括柯林顿的夫人,她虽然到最后希拉蕊没办法选,可是她最近在公开的场所里头所谈的,都是未来的环保、能源政策、下个世代的照顾,都是这种内容。看样子欧巴马是希望执行这样的人,如果有可能的话,高尔也有可能变成国务卿,美国国务卿是主管全世界事务的。所以这是个新世代的来临,这个来临就是说,有一种跨越世代的道德观,其实已经正在成形,而且不是说而已,已经有人当选,已经有人做出也被社会需求,也被世界来赞美,我觉得这个好像是好消息。不晓得师父在这样的,我们在讲述一个从仁的基本出发,然后我们也看到似乎有一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虚幻的,还是一个真实的?

  主持人:我就把宪宏这个题目接过来请教,把它转成再加一点内涵来请教师父,也就是说当我们谈仁的时候,我们谈的是两个人的关系。可是宪宏刚刚已经引述了,现在的环保危机、能源危机,甚至包括资本主义贪婪的危机,是不是告诉我们说,一个仁者无敌的仁、慈悲,是应该还要把我们的视野放到下一代,甚至於下两个世代、三个世代,下个一百年去思考,这才叫真正的仁?请教师父。

  净空法师:现在有些科学家看到地球上的生态失去平衡,地球上许多的灾难发生,提出一个严重的警告,我们现在人类拯救地球的时间只剩下七年。现在要不认真努力,七年之后地球就走向世界末日,这个话绝对不是随便说的。我听到一些讯息,也就是地球逐渐的暖化,南北极的冰如果真正融化,全世界沿海的这些大都市都不存在,而融化的速度非常之快。我听到这个讯息,那个时候我在澳洲,我就到纽西兰最南部,接近南极的一个高山库克山,那山上是冰河,我上去看,坐直升飞机上去看。飞机降下来之后我就用手摸著地上的冰,我这一沾手我都吓坏了,手是湿的。在二十几年前,我在北极去玩过冰河,在加拿大的北方,我们在冰河里面抓著冰块是很凉,丢下去之后手是没有水,手上不沾水的,那是正常的,现在手一摸都是湿的。我就告诉我们同伴,我说看这个样子,库克山上的冰融化不会超过七年,我当时就讲这个话。高山融雪要是化掉之后,像长江大河的水源源头就断了,靠这大河生活的这些人怎么办?这问题严重。两极冰融化之后海水上升,科学家讲大概上升六米到七米,沿海城市就没有了,这是现在科学家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佛法里头是能解决的,佛法说什么?「境随心转」,只要我们的心向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佛告诉我们「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我们的心转变了,外面山河大地跟著转变。但是人不相信佛法,认为它是迷信,那就没法子!所以现在好在我们把佛经里面的,伦理、道德、因果这些东西提出来,希望能够普及化,对全世界来宣扬。尤其不但我们做,我们也希望所有宗教都能这样做,现在我们初步已经有这么一个规模,这是会产生影响的。有些政治家、这些科学家也都在想方设法,如何能化解这个问题,我们有共同的一个目标、共同的一个方向,有机会在一起切磋琢磨,相信是好事。

  主持人:所以换句话说,师父也会认为对於宗教界的领袖来说,包括您在内,在未来的世纪里头,其实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政治人物多对话,去影响各国政府的政策,去多为这个世界的能源、环保来努力。所以这点上,其实师父刚才在谈话交谈当中也提到,过去包括在联合国里面参加各种会议等等,就是过去你们也在做,但是很明显的,未来一定会花更多时间来更加努力。

  净空法师:对,我们做的还是有影响,像我们用伦理道德的教育,在汤池做的实验,其实这个实验是影响到全世界了,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面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代表,都希望到那边去参观考察。

  主持人: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想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来跟师父请教,聆听师父在对各种问题,做一些他的见解、他的开示,其实也是一个很祥和、很多样的画面。宪宏对环保议题长期的关注,师父您自己透过佛法去解释,很多现在世界各种问题,怎么思考。

  杨先生:很感动,讲得非常好。

  主持人:对,包括我自己做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我们对文化理念不断的希望有些传承的推动。可以看出来这个社会,也许就像我们「仁爱和平讲堂」,希望传递的讯息一样,要有大智慧,但是大智慧的背后还需要更多人一起来努力。今天非常谢谢师父。

  净空法师: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也谢谢宪宏。

  杨先生:谢谢诗萍。

  主持人:好,谢谢各位收看,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