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传统教学系列-振兴佛教 - (共一集)
中国传统教学系列-振兴佛教  (共一集)  2006/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8-025-0001

  诸位同学,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这一点我们在《认识佛教》里面讲得很清楚。我学佛最初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六十五岁,好像他大我三十九岁。第一本教我看的书,《释迦谱》、《释迦方志》,这两种书《大藏经》里面都有。在从前没有单行本流通,所以我们到寺庙借《藏经》回来抄。这两本书是什么?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时候人写的。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我们觉得非常非常的合乎逻辑,我们对释迦牟尼佛认识,对他有了解,那种尊敬的心、向往的心才能生得起来。

  读了这两本,两本都是传记,《释迦谱》讲得详细,有十卷,《释迦方志》有四卷,我们才晓得这个人实在是了不起。他是王子,如果不出家,他是继承王位,我们世间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贵,人家功名富贵已经到了顶头,舍弃掉,不要了。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那也吃尽了苦头,三十而立。我们想到中国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十五岁有志於学,三十岁成就;释迦牟尼佛是十九岁外出参学,寻师访道,十一年,到三十岁成就了。中国夫子成就之后,实在是常常想著能够有个一官半职,把他所学的东西为社会大众服务,有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成就之后,他从事於教育,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什么叫多元文化?他教学的对象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不管你信什么教,只要你肯跟他学,他都非常热心的来教你。

  从三十岁起,他是七十九岁过世的,教了四十九年,这是大家都熟知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以他教学的时间最长,成果也最殊胜,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的。夫子是周游列国之后没人用他,没法子了,才回家去教学。夫子七十三岁过世,他回家那年是六十八岁,所以中国孔夫子教学只有五年,时间不长,但是很有效果。为什么他们教学有那么好的效果?这是我们要研究、要明了的,没有别的,他做到了。所以我在讲经的时候也说,圣人,什么叫圣人?他统统做到,然后才教人,那个感召的力量太强。他所说的全部他做到,没有一句话是虚伪的,没有一句话是假的。说到之后能做到叫贤人,说到做不到叫骗人,现在骗人的人很多。这就是一般从事於教学工作的人比不上他们的道理,他们是真正脚踏实地去做到。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合乎伦理道德,决定找不到丝毫破绽的,这是圣人。

  所以我们对他了解,我那个时候学佛,肯定释迦牟尼佛,要用我们现在这个观念来给他老人家定位,那他就是一位伟大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我们会用这个名词来称他。而且他人值得我们尊敬的,他教学不收学费,义务的,所以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一生没有收过人的学费,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过最清苦的生活,来教化众生。所以要把这个人认识清楚,你才不至於产生误会。释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这是我们一定要把他搞清楚、搞明白的。

  在佛法里面称佛陀、称菩萨、称阿罗汉,那是什么?那是他成就的一个名号,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读书,在大学里面有学士、有硕士、有博士,学位的名称。佛教育里面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所以阿罗汉相当於学士。他成就的是什么?经典上常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所成就的是「正觉」,所以称为阿罗汉,那正觉。菩萨成就的是「正等正觉」,那个正觉往上提升一层,等於佛,当然等於佛还不是佛,所以叫正等正觉。最高的是无上,再没有高的了,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称佛陀,正等正觉称菩萨,正觉称阿罗汉,也称辟支佛,学位的名称,所以这一定要懂。

  再像我们讲的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音、势至是学习科目的名称,不是人的名称。观音这个科目是大慈大悲,势至是代表著智慧。所以我们一般讲解行,观音菩萨代表行门,大势至菩萨代表解门,解行相应。所以观世音菩萨太多了,只要修学这个法门的人都称观世音菩萨。有人问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是女的?男女老少统统有,修学这个科目的人多,这都要懂得,不可以迷信。所以佛门你看许许多多菩萨的名称不相同,科目不一样,它是代表一个科目的。要专门指的某一个人,那你要某某,加上一个姓名,底下加观世音菩萨,这可以,那就专门指定某个人;否则的话,那是共同的名称。就像我们在学校教国文的老师,都叫国文老师,国文老师太多了,教数学的老师都称数学老师。所以这些名称要搞清楚,你才晓得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佛教确确实实是教育。

  传到中国来之后,这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佛教传来中国。在中国佛教里面,寺院丛林是学校,在古时候确确实实是学校。负责主持的,我们称住持、称方丈,实际上在印度这个名称上称和尚。所以和尚只有一个,一个寺庙里只有一个和尚,和尚是校长,学校校长,亲教师,翻成中文是亲教师,他是真正负责教学的。校长未必去上课,他底下有教员帮助他上课,帮助他执行。教育政策、科目的规画,完全是校长的事情,教师只是执行而已。所以教师,我们一般称法师,在印度称为阿闍黎,阿闍黎是教员,我们现在讲教授。这当中还有三位重要的职位,那就是主管教务,主管训导、总务,这现在学校是这么分的,佛门里也是这么分的,它名称不一样。主管教务的称首座,首座和尚那就是教务长,首座和尚;维那,维那是训导长,他管训导的;监院就是总务长,我们习惯称当家师,他管总务的。

  所以你仔细看看,它确确实实是个学校的组织、学校的规模。现在把它搞成宗教,这是让我们感觉到非常难过,它是很好的教育,把它贬成宗教里面去了。这都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佛弟子不争气,没有真正用心去读书、去学习,产生这么多的误会。自己都搞不清楚,你怎么能责怪社会对我们的误会?那不可以的;他们的误会是有道理,我们有过失,我们没有把它说清楚、说明白。

  振兴佛教,现在佛教衰了,衰到极处!可以说最近这半个世纪,再往前推还可以推二十年,七十年这么长的一个时间,出家在家许许多多人都感觉佛教大幅度在衰退,都在讲怎么样把佛教复兴起来。复兴佛教,古大德也讲得很好,最重要的、最切要的无过於戒律。古德有说,戒没有了,佛就没有了,佛就变成佛学了。佛学跟学佛是两桩事情,佛学是把佛的经典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这是佛学;学佛,我要学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那叫学佛。所以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我们要搞清楚。戒律没有了,在这个世间只有佛学,学佛没有了。礼要是没有了,儒就没有了,真的儒没有了,那就变成儒学,儒学跟学儒又是不一样的。学儒怎么样?你要学孔子、学孟子,你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圣人!所以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我就想做孔子,我就想做孟子;学佛的人,我就想做释迦牟尼佛,我就想做观世音菩萨,那叫学佛。所以戒律不能不重视。

  戒律的根本就是《沙弥律仪》,这是戒律的根。今天佛弟子不能持戒,什么原因?因为没有受过基础的伦理教育。所以受三皈依的人多,皈了没有?没皈。那个三皈,皈是回头,他有没有回头?没有回头,所受的戒,假的不是真的,没有一条他做到。不但三皈五戒做不到,连十善业都做不到,十善业是基础的基础。今天无论出家在家,学佛的学什么东西?说得好听一点,都是搞佛学,没有一个真正在学佛。佛《藏经》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我读了这段经文的时候,感动很深。现在不学《沙弥》,想得具足戒;不持净戒,想开悟,没有这个道理!无有是处。这都是古大德教导我们的。

  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写了一个缘起,缘起里面提倡,净宗学人以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五个科目为我们行门必修。我们怎么修学?依照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提出来将近二十年了,那个时候我在美国、在加拿大,这是受黄念祖老居士的托付,他交代我,希望我在全世界到处帮助大家成立净宗学会。「净宗学会」这个名称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但是在中国并没有成立,他老人家就走了。所以这桩事情,他的学生黄老居士常常念念在心。那个时候在国内宗教还没有开放,所以没办法成立,希望我在外国先去成立,所以我就提出这五个科目作为我们修学的依据。这么多年来,我们净宗同学有没有成就?没成就,依然效果不彰,乃至於十善五戒都做不到。其故在少时疏於做人基础教育之故,也就是没有接受过好的家庭教育。

  往年亲近李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他的别号叫雪庐,我们称他雪庐老人。他教我们《童蒙养正》、《五种遗规》,用意很深!很可惜这个书是给我们了,让我们学生自己去读,他没有讲过。我请他老人家讲《礼记》,请了好像五次他才答应,给我们讲了一篇「曲礼」。那个时候他告诉我,他说讲这个有什么用?做不到!谁依照这个去做?所以他很清楚,不愿意讲这个东西,请求五次勉强才给我们讲第一篇。第一篇跟《弟子规》的性质完全相同。

  我们近年来极力提倡学习《弟子规》,无非是想补这一门功课。这门功课要不能补习,麻烦可就大!我们这一生无论怎么修学,不能成就,念佛、往生都会产生障碍,所以基础的教育是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真的要效法九祖蕅公故事,蕅益大师,降格从头学起,这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个人。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知道这个戒是有名无实,所以受完之后在佛菩萨面前退戒,退比丘戒,守沙弥戒。他一生,他说我是菩萨沙弥,比丘做不到!今天我们很麻烦,我们连沙弥也做不到,所以我们要把它退到底,从头学起,由《弟子规》而《十善业道》,而三皈五戒,而《沙弥律仪》,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要这样学习才会有成就,这一生才没有白过,一定要真干!

  忽略了基础教育,则一切佛法必不能建立。沙弥教育正是一切佛法久住的先决条件。而沙弥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十善业与《弟子规》的坚实基础上。所以许多人问我,怎么样修学?我今天教人,学《弟子规》,读《无量寿经》,老实念佛。《弟子规》一定要字字句句落实,它全文一千零八十个字,三个字一句,总共三百六十句,这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的基础,你不在这个地方扎根,全是假的。只有在这个地方扎根,然后才能够接上佛法。佛法的根就是《十善业道》。《沙弥律仪》是出家的根,出家学佛的基础,《十善业道》是出家在家统统都要学,根本的根本。根本的根本又要依中国传统的《弟子规》,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学小乘。前面佛《藏经》里面说得好,「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我们今天不学小乘。

  中国佛教不学小乘是唐朝中叶以后就不要了,不学了。小乘经翻得是很丰富,为什么不学?儒跟道代替了。所以从前中国学佛,不论是在家出家,都有《弟子规》,就是都有家教的基础,《弟子规》是家教,都有这个基础;都读过孔孟的书,都读过老庄的书,所以有孔孟老庄做基础,足以可以代替小乘,这是中国佛教跟其他国家不相同的地方,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没有《弟子规》你就没有十善业,为什么《十善业道》做不到?没有《弟子规》,如果《弟子规》做到了,十善业很容易,《十善业道》做到了,《沙弥律仪》不难!这讲一级一级的往上提升,学习它有次序,不可以躐等。这样你才真正看到《弟子规》的重要性,那是做人的基础,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学佛?所以先从做人学起。

  现前僧伽教育本是人天世范的教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送给释迦牟尼佛,名副其实,他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的,一丝毫都不过分。现在的出家人困难是多,他要记住世尊留下来的使命,那就是要教化一切众生,同时要面对修行增上。这个增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进步,根性的改变,这叫真正修行,不断的向上提升。佛陀教人,没有善根的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把善根向上提升,善根成熟的,这一生当中一定帮助他成就。「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就是四弘誓愿里头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同时在现在又要与时代相应,其困难与复杂,可想而知。可是这个事情又不能不做,做的时候困难是真多,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必然被淘汰,这一定的道理。能够真正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就是佛经里头讲的「善根深厚」。善根深厚现在要靠什么?要靠你的天赋了。

  从前善根深厚的人多,原因是什么?他有这个天赋,从小父母把他养成,家教帮助了他,所以他根深蒂固,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头他不会感染,他不会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他能成就。现在太困难了,纵然有善根,从小没有好的教养,社会现在的诱惑比从前增加百倍都不止,有几个人能够不受诱惑?所以现在成功是愈来愈困难。但是困难淘汰率就高,成功的人那真的是了不起,古来的这些大德没有不敬佩的,为什么?他们要到今天这个社会也会被淘汰掉,这是肯定的。在这种社会不被淘汰,还能够成就,这真正是值得诸佛赞叹,祖师大德的敬佩,我们不能不知道。

  再者,由於长期以来佛教所累积下来的病态,与历史因素所造成的传承失落,更加深了出家人在自行化他上的迷惑与不安,这是现在社会上普遍产生的现象。如何能够克服?又何况现在有不少在家佛弟子主持道场,能如法吗?像夏莲居、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居士,主持道场亦如法,通宗通教。他们一生讲经说法,自己修持,确确实实许多出家人不能跟他相比。如果自己没有修持,对佛法不能通达,主持道场就免不了有过失,那个因果自己要负责,谁都不能代替。

  现在国家的政策逐渐在改变,对於宗教逐渐重视了。尤其这一、二年改变的幅度很大,中国的宗教也会走向国际,所以在今年四月间我们国家宗教局办一个世界佛教论坛。讲到世界,当然参与的就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这还是头一次。叶局长告诉我这是我们中国第一次主办这个活动,目的是希望能够贯彻和谐的世界。胡主席提出来的和谐社会,他在国际上提倡的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是绝对正确。这个主题非常正确,而且说得很清楚。从心开始就是心净国土净,心安国土安,心平天下平,这是主题。

  现在我们要问,心如何得清净?心如何得安定?心如何得平等?这问题来了,大乘佛教里面讲的菩提心,就是讲的清净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完全符合他的主题。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果,清净、平等、觉是因。大乘那就是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都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这是儒家讲的大同世界,佛家所讲的极乐世界。从哪里做起?就是他这里讲的三句话,没错,一定要从清净平等觉下手。

  那我们现在说,清净、安定、平等不容易得到。在这个世界上哪个不追求?哪个不向往?谁得到了?为什么得不到?佛给我们讲得非常清楚,千经万论无数次的重复,烦恼习气去不掉。今天国际上这些问题,大家都知道严重,我们这次在吉隆坡讨论,为什么这么困难?其实就是面子放不下,每个人都要自己的面子,每个人都不肯姿态低一点,这个事情就僵了。如果我们把面子放下,我们肯牵就别人,事情马上就化解了。面子放不下,心就不清净,心就不平等,你也就得不到平安。

  在这几年当中,我们还特别提倡「诚敬谦和」,真诚、恭敬、谦虚、和睦。前年我访问罗马教廷,这是保禄二世,我就把这四个字送给他,做了一个匾额送给教宗。诚敬谦和非常重要,如果这四个字要做不到,那就太困难了,那和谐世界是理想,不能落实。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和谐从心开始,从自己做起,不是从外头,不能要求别人。从自己什么地方做起?首先要把我们自己对人、对事、对物对立的念头化解掉,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事物跟我对立,我也不跟它对立。对立的念头没有了,你这个心才会清净,才会平等。怀疑的念头不能有,疑是很重的烦恼,贪瞋痴慢下头就是疑,根本烦恼。没有对立、没有怀疑、没有矛盾、没有冲突,从内心里面化解。要得清净心一定要舍贪瞋痴,换句话说,第一个自私自利这个观念要放下,有自私自利你怎么会清净?你怎么会平等?孔子、老子、释迦他们伟大,伟大在哪里?就是没有自私。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我们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教我们什么?第一个告诉我们,世间人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你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你来干什么的?佛的答覆四个字,「人生酬业」,你过去世干的些好事、善事,你来享福的;你过去世做的不善,你来受罪的,酬业!是业力到这个地方来搞轮回的,一句话说破了。

  西方人也常常在问,感觉到很烦恼,人到这个世间来究竟干什么?所以西方人有七桩事情,常常在问这个,他说人除了肉体之外,人生目的是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我到底是谁?第三个是我为什么在此地?第四个是我将来要到哪里去?第五个是我为何在世界上受苦受难,什么原因?第六个是我跟人、人跟我真正的关系是什么?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与社会大众互相运作,影响众多,这个共同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与大自然,大自然在我们的周围显示出许许多多无法想像的能量,我们所有一切生物(在地球的生物)这种共同关系又是什么?这外国人常常怀疑的,我们有没有常常想到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佛答覆得最妙了,佛讲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只讲了四个字「心现识变」,《华严经》上讲了八个字,「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八个字讲清楚了。整个宇宙的现象,我们这一生日常生活的现象是什么?自性起用。这个自性起用里面就有善、恶、无记。所以说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你为什么来的?你将来到哪里去?人生酬业,简简单单就跟你讲清楚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生命是永恒的,人是不死的,只是换个身。你一生造得业好,你来生到天道去了,换更好的身;造了不善,那可能变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那就换很差的身体,谁主宰的?没有主宰,自作自受,没有主宰。

  伊斯兰教也讲到,伊斯兰教的信条有六个,六个里头有一条「信前定」。所以我说伊斯兰教也讲三世因果,前定是什么?你前生定的。他们不叫上帝,叫真主,「真主,依前定创造万物」,这个话讲得好。前定是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为什么上帝造你让你享福,造他让他受罪?那上帝的心不是太不公平了?所以上帝说依前定,你过去生中造善、造恶,造善给你享福,造恶给你受罪。这个话讲得就很公平,上帝很公平,没有自私,不是他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道理宗教里头说。所以佛,因为佛教学时间最长,穆罕默德教学只有二十几年,佛四十九年,耶稣教学三年,这时间更短,他是被人害死。所以在历史上,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子很少,四十九年从事於教学工作,教学相长,所以他的智慧经验非常丰富。

  这也是在差不多二十年前,我们总结大乘教修学的纲领,就是我在美国写的这幅对联,我们怎样用心?要真诚,一定要这样做,别人对我虚伪,我对他真诚,为什么?他要搞六道轮回,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了,所以不可以用虚伪对待别人。我们用清净,清净就是决定不染污;我们用平等,平等决定没有高下;我们用觉悟,不迷惑;用慈悲,没有自私自利。所以佛跟我们讲,前面我跟你讲的是一种人,人生酬业;第二种是来为众生服务的,那是什么?佛菩萨、再来人,来度化众生的。我们不叫度化,人家又说你这是迷信、是宗教,为众生服务的,这大家没话说。所以佛菩萨示现再来为众生服务的。

  那我们想想,我们是来为众生服务还是来受业报的?来到这个世界是受业报的,没错,可是我们学了佛法之后可以转变,转变什么?转变成我跟佛菩萨一样,我也是来为众生服务的,把自私自利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把名闻利养放下。我平常讲的十六个字,这是我们的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统统都放下了,心清净了,心安了,心平等了,和谐世界才有指望落实。如果不从这里学起,那就太难了,那就是一种理想,而无法落实。所以一切从心行做起,从我们家庭做起,家都不和你怎么能和谐社会;从我们自己的社团做起,我们居住这个环境,社团做起,然后再慢慢推广。这个事情要求三宝加持,要求祖宗加持,才能够办得到;如果没有三宝、没有祖宗加持,真的是很不容易。自己要热心,自己要谦虚、要卑下,这个事情才能做好。现在时间到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