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佛因缘 (共一集) 台湾 档名:22-006-0001
在过去我学人好像也曾经来讲过几次,有一段时期好像做过长期的讲演,我记得讲过一部《十四讲》,还讲过一部《四十二章经》,那都比较是定期的讲。这几年各处讲经比较上繁忙,贵社社长上次来找我,我说这个学期如果安排一次没问题,如果安排两次我就得要考虑,看有没有这个时间。他要我讲个专题,我也想了很久,实在题目我觉得不是很重要,所以就「入佛的因缘」来跟大家研究。
学佛,现在我想同学们在佛法已经接触了不少。刚才周老师跟我们说,因缘实在非常的重要。因缘殊胜,我们很容易就入佛。当前入佛的因缘是不是很殊胜?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殊胜,实际上障碍重重。
我们就这个题,先谈谈什么叫做「佛」?我们很简单、很扼要的把这个字的定义说出来。「佛」是印度话,是梵语,这是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所以它的含义是智与觉,智慧与觉悟。为什么当年翻的时候不翻成智觉?不是很好吗?何必还要用这个音译?一直到现在使许多人发生误会,如果翻成智觉就不会误会。在过去译经的法师有译经的规矩,有五种不翻,「佛」这一字也属於这五种不翻之一。因为这个字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常识当中所说的智慧,我们常识当中所说的智慧不能够包含这个字的深义,因此还是用音译再加上注解,我想同学们应当是知道的。在解释当中,智慧有三种: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个就不能细说,细说就要占很长的时间。可见得它不是普通的智慧。如果把这三种智慧拿现在的哲学术语来说,有相似,但是哲学里面所说的这三种智慧依然达不到佛的境界。一切智就是现在哲学里面所讨论的宇宙人生的本体,道种智是讲现相,一切种智是讲作用,就是讲体与相的应用。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在追究这个问题,而始终得不到答案,答案在经典里。释迦牟尼佛是详详细细的,既正确又圆满的给我们说出来。这是「佛」的意思。至於「教」,实在讲它是教化的意思。教化,很有味道。中国古人讲读书变化气质,教了之后就变化,如果教了以后不能变化,那这个教育并没有达到目标。所以佛教是重视在教化,化凡夫为圣人,化人天为佛菩萨,所谓化迷为悟、化苦为乐。这是「佛教」两个字的意思,可见得这是智觉的教化,也就是智觉的教育,因此一切众生都应当要修学。换句话说,这个不但是我们这一个学校,是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众生所必修的共同科目,不能不修。
这一门课程的宗旨,也就是目标,很简单,两句话: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愿不愿意离苦得乐?苦是从迷而来的,我们对於人生宇宙完全无知,这就是迷惑。迷惑就免不了妄动,妄动才有苦,苦是从这儿来。迷关打破了,觉悟了,觉了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明了了,你一切的动作就没有过失,没有过失,乐在其中。佛菩萨留下来这么多的经论,都是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说明这个方法。这就是佛教的宗旨、佛教的目标。
佛教的教育宗旨既然这样好,我们一定要问了,用什么方法立刻就能入进去?你看看经上常讲,成个佛要三大阿僧只劫,那个数目字算起来,电子计算机还要算好半天,那么长的时间我们等不及,我们要想什么方法一下能入进去,这在佛法里面讲因缘。因缘在佛法里面讲四种,四缘生法,讲四种。四种第一个,这是讲「亲因缘」,就是因,这是我们人人都具足的。现在重要的是缘,缘有三种,第一种叫「所缘缘」,第二种叫「无间缘」,第三种「增上缘」,这是缺一个都不可以,都不能成就。
为什么说「因」我们都有?我想同学们在此地听佛法听得很多,唯识大意也应该知道一些。唯识里面告诉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十法界都具足。十法界,六道这是凡夫,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这是讲凡夫六种;圣人有四种: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一共是十法界。十法界的种子我们都有,换句话说,因都有。既有十法界的因,十界的因具足了,现在我们要求的是果报。从因到果,这当中关键就在缘上。如果没有缘,虽有因不会结果。譬如植物,植物的种子是因,但是这个因,我们不给它缘分,把它放在一个玻璃碗里面,装上一百年它也不会开花结果。它的缘就是要土壤、肥料、阳光、水分,它要具足这些缘才能够生长。小小的植物是这样的过程,成佛作祖也不例外。
既然缘这样重要,第一我们要有「所缘缘」,所缘是指我们所盼的这一种缘。现在我们要想成佛,我们心里面所缘的就是佛,心心念念我想成佛。十法界当中,唯佛自在,要想得大自在一定要成佛。成佛实在就是说成就智慧、成就觉悟,这就叫成佛。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没有不知道的,没有办不通的,这就叫佛,所以佛也叫做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佛。如果还有障碍,那就不是佛,佛是没有障碍的。所缘有过程,第一,你要从「信」入。佛给我们讲四个过程:信解行证。由「信」而入,不少人,也有人从「解」入,还有人从「行」入。我们问问自己,我们从哪入门?我相信同修们大多数一定是从「解」而入,解了以后,你才相信。我学佛就是这么一个步骤,先把佛法的道理、方法都懂了,我才相信,跟同学们现在学佛的情形是一样的。
我自己学佛,介绍人是方东美先生。他教我哲学,哲学讲到最后讲到印度哲学,由印度哲学里面讲到佛法。说到佛法,他告诉我两句话,他说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哲学登峰造极的所在,他这两句话把我的口味吊起来了。佛学还有这么好处,这才找经典看。最初读经,大概方先生影响了我三、四年,就是前三、四年纯粹是以研究哲学的态度去看佛经,到后来就从研究里面(解里面)生了信心,生了信心就不是佛学了,倒过头来学佛,佛学跟学佛是大大不相同。佛学是把这门东西当作学术来研究,给诸位说,能不能研究得通?决定不通。不但不通,你就是研究一辈子,这一辈子不行,下一辈子再接著来,纵然研究三大阿僧只劫,你还是不通。道理在什么地方?佛学的方法跟我们世间学问的方法完全不相同。世间的学问,我们用思考、用研究、用分析而明了其理,佛学是恰恰相反,不准你用思考,不准你研究,不准你思惟,这个不是麻烦事吗?所以我们的功夫都错用了。佛学要在定中才能体会到,最重要的是要教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如如不动,你才能开悟,你才能入得了,所以在方法上跟我们一般做学问是绝对不相同,这是讲的真实的智慧。
从佛的智慧来看,我们世间人没有智慧,愚痴。恭维你说得好听一点,你不过有点小聪明而已。乃至於我们世间大哲学家、大科学家,佛的眼光,小聪明,这是赞叹他,说老实话是愚痴到极点。这个道理我们举个比喻,诸位就能够体会到一些。心跟水一样,你看水在静止的时候,它在放光明,外面的境界照到里面清清楚楚。心要动念头了,动念头就是水起波浪,水起波浪再照外面的境界就照不清楚,支离破碎。分别心愈重,波涛就愈大,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当然是愈看不清楚。这是经论上常用水来比心,诸位要懂这个道理。大经上说「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心就放光明,心地光明在佛法讲般若智慧。你自己本性里面的智慧流露出来,这个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方法我们想不想学?很想学。肯不肯学?不肯学,那这就没办法。想学又不肯学,心里想著,为什么不肯?你教我什么都不想,不动念头,我做不到,我天天还是打妄想。你打妄想,你就是不肯学。
这就说到师承,师承属於增上缘,关键在这个地方。这四种缘,前面三种都是我们自己具足的,是属於本身的,唯有第四种是外面的帮助。外面的帮助,老师、同学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最感觉到困难的就是老师。学人成就与否完全决定在师承上,这是讲到入佛的真正因缘。善知识可遇不可求,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善知识?现在要给诸位说出来,你一定不赞成,你决定不会跟他学。当我们没有开悟,悟有大悟、有小悟,小悟就是能够辨别真妄。宇宙人生哪是真?哪是妄?哪是邪?哪是正?什么叫是?什么叫非?什么是利?什么是害?要能够辨别这八个字才算是小悟,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能离开老师。再给诸位说,老师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两个老师教不出来,为什么?两个老师是两个想法,两条路子,现在要教你走路,两条路你往哪里走?你不会有成就。所以自古以来讲师承,老师就是一个,你就听老师的指导,他教你怎么走,你就怎么走。这个老师,诸位听起来很专制。
台北市有许多法师讲经,不准去听,只准听他的,不可以听别人的。为什么不可以听别人的?一听别人的,你思想就乱了,你就把握不住,所以只能听他一个人,他一个人负责指导你。你读的书由他给你规定,你听经说法也只是这一个老师,你得在他一个人的底下。那看个人这前三种缘的力量强弱,如果力量强就开悟得快,力量弱一点就开悟得慢。所以诸位看《高僧传》,看《禅林宝训》,看《居士传》,有在家出家,亲近他的老师至少也是十年以上,二、三十年是常见的事情。为什么要那么久?自己没有得到法眼,法眼没开,慧眼没开。刚才讲了,真妄、是非、邪正、利害他不能辨别,所以老师不准他离开,老师在旁边督促看著你。几时你有这个能力了,有这个能力,你跟老师感情不错,跟他在一块住这么多年,舍不得离开,那也不行,老师一天都不让你住,为什么?让你多住一天是老师的罪过。这个时候就叫你出去,什么人讲经都可以听,什么样的书籍你都可以看,为什么?你看只有利益而没有害处,妖魔鬼怪来讲经你也能辨别得出来,这样才能够增长你的学问,这就叫参学。所以参学是要有资格的,自己没有这个功夫,不到这个程度是不许可参学。这样说起来,诸位心里就有个数了。
你们现在学佛的因缘很不好,今天找一个来讲,指著东,明天找一个来讲,告诉你西方好,再来一个是北方好,搞得你糊涂,不知道哪里好。再多听上几年,算了算了,这佛学乱七八糟,怎么能学?无所适从。不是佛学不好,是你没有师承。纵然有这么一个老师,你能跟他十年、二十年吗?你又办不到。隔壁有人在那里讲经,不去听听心里难过。老师不准听,这个老师专制跋扈,那个老师对我很客气,还是到那边去了,你想想看怎么能成就?这是讲真正成就。我们要明理。
自古以来,这种教学法使用了几千年,成就了千千万万的学者,这个教学法要不好,人家早就改进了,真的古人的头脑都没有我们好吗?要到我们手上才来改进吗?那真是古来那些祖师大德给我们提草鞋的资格也不够,千万不可以自作聪明。这就是从前人有福报,我们现在人福薄,遇不到善知识,纵遇到也没有这个机缘,但是这种理论、这些方法,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也就是当前我们学佛在因缘上遭遇到重大的困扰,使我们难以成就。不过话说回来,刚才讲过了,问题就在你自己所缘缘的力量强弱。果然强,一心向道,找到一个善知识就不肯舍弃,舍弃生命也无所谓,我也要跟定了,那行,能成就。这个决心不容易下,这就是所谓的,第一个要不怕苦,什么样艰难困苦都愿意吃,甘心情愿;第二个不怕死,明天死,今天只要能闻道也不在乎。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毅力,在现在这个环境还是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
我学人学佛因缘比大家殊胜一点,方老师教我是个别教的,我不是跟他在学校学的,是在他家里私人教的,一个教一个这么教的,他教了我半年。我一学佛,我就跟章嘉大师,也是章嘉大师一个人教我的,教了三年,一直到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跟台中李老师学十年。我的老师很单纯,就一个。这就是在这个时代里面,师承的边缘我还沾到光了,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要没有好老师,没有长时间的指导,确实很不容易成就。
我最初是求解,把它当作哲学研究,以后觉得这个道理实在是好,值得我们去依教奉行。从解里面产生的信,这在佛法里称之为正信。如果是信而不解,给诸位说,这是迷信,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强信,勉强的相信,为什么?道理还没搞通你就信,这个信当然是勉强的。要把它搞清楚了,你相信它,这叫正信。正信很不容易,正信是以理论为依据,值得我们相信,值得我们尊敬。正信还没有到真信,真信要从行证明,换句话说,解与行相应,行在解中,解在行中,这是真正的相信。正信是只有理论,还没有经过实验。这是有理论,再在实验室里头通过,绝无问题,将这个理论在事实上证实,这是叫真信。
刚才说的,师承是增上缘之一,除了师承以外,还得要有同参道友,因为同学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这个功夫不亚於老师的指导。如果没有同学彼此互相在一块砥砺,单靠老师的指导,这个进度非常缓慢。要有同学们、好的同参们在一起,发觉问题了,再去请老师指导,所以同参道友是很好的增上缘,这是讲人的增上缘。除了人之外,还有环境的增上缘。环境增上缘,这是指道场,修行的处所。生活要安定,清苦没有关系,要安定,身安才能够办道。身心不能安定,这是境界上的增上缘缺乏,也是很大的障碍。第三种就是经典,也是增上缘,这一点在现在比较上容易得多了。我当年学佛的时候,在台湾还找不到经书。二十六年以前仅有台湾印经处,印了那个小册子大概有三、四十种的样子,重要的典籍都请不到,藏经很有限。那个时候台湾还没有印《大藏经》,仅仅有这些大的寺庙里面还有个一部、半部,很不容易借出来,不肯往外借,只有礼拜天到寺庙里面去看。到以后看熟了,这也有了交情,慢慢寺庙《大藏经》才可以借出来,真是谈何容易!现在方便了。最近广定法师影印的《频伽藏》,《频伽藏》我很熟,因为我第一部看的藏经就是《频伽藏》,那个时候在善导寺借的。价钱很公道,好像一部还不到一万块钱,普通的人家都可以买得起。
换句话说,诸位今天学佛在处所的因缘上比我殊胜,在经典上也比我殊胜,大概比不上我的就是老师,再一个比不上我的就是听话。老师教我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折不扣,死心塌地的,绝对服从,这样才行,这样搞个十几二十年才能毕得了业。你要自作聪明,你就是自己找麻烦,自己找障碍。因此,我们看到当前佛法表面上看很兴盛,实际上都是徘徊在十字街头,是在十字街头的四条路,现在是四十条、四百条都不止。这是极困难的一桩事情,也是很不容易解决的一桩事情。拿时髦的话来说,要是说趋向於佛学,行,大概就是佛学,学佛就不容易,虽然难,我们也尽心尽力为诸位提供方便法门,总希望诸位真正的能够找到入佛的因缘。
既然没有师承,得靠自己了。没有人帮助你,没有人指引你,这个路子只有自己去摸索。好在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开示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清净心。《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大家记住这个重要的原则。实相就是真如本性,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则生实相,实相就成佛。可见得成佛问题在哪里?心清净。无论学哪个法门,无论听什么人讲经说法,你要保持清净心才能入道,这就很重要了。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你要明了之后,真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尊敬在哪里?他不牵我们鼻子走,他让我们各个独立,这就是了不起。如果被人牵著鼻子走,你想想看,你还有出头的日子吗?
实在讲,我们不知不觉、有形无形的都被人牵著鼻子走,不止一个人,谁都可以牵著我们,这才叫可怜。你们要不相信,你们女同学比男同学更容易被人牵著走,走到街上看到店里的东西,这个东西好,多看一眼,被它牵去了。财色名食睡,哪一样不牵著你走?一遇到了,心里一动,就被人牵著走了。这才出不了轮回,出不了三界。必须要训练成有真本事,五欲六尘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头如如不动,不被它诱惑,不被它所转,这你可以超越世间了。超越世间还有出世间,出世间就是佛法。佛法很好,你又舍不得,那你被佛法牵著鼻子走。这样学佛,释迦牟尼佛都流眼泪,我并不想牵著,为什么一定要我牵著你?实际上佛并不牵你,所以佛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这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不是说我们不要,我们不要它又不行,我们还是要它。舍是怎么舍?心地里面舍。换句话说,我们接触一切法,我们不执著一切法,不分别一切法,心就清净。你在一切法里面只要一动分别心,一起执著心,就不清净。这是最高的原则。
文字不能执著,离「名字相」受持,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法相,也不能执著。离「心缘相」受持,那就更了不起。心缘是心所缘缘,全都要离开。这就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最高的原则。诸位要懂得这个原则,多听经没有关系。听什么人讲经,我都不著相,我都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是你这里说得好,他那里说得不好,不动这个分别心,也不起执著心。尽管听,心里头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样行,这样就能开悟。听要这样听,看经也要这样看,听经看经是这个办法,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无论做什么你都用这个办法。
有同学问了,都用这个办法,好了,我上课不用分别心,那我考试怎么能考得及格?你要果然不用分别心,保险你门门都满分。怎么会?妙极了,清净心就像镜子一样,一切法照在里面清清楚楚决定没有错误。错误是你分别才有错误,你不分别哪有错误?你信不信?为什么不信?这个理你没解得开。解开这个理,你就相信。你真正懂这个道理,读书最幸福,很自在,为什么?不要去记诵。不要用分别,不要用执著,上课的时候,老师所讲的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面干干净净,这多么自在!身心自在,这个法子妙。你要不相信,你们看过《六祖坛经》,你看看六祖惠能大师,他没有念过大学,他不认识字,五祖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他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听完就开悟了。
我们听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不开悟?诸位要记住,人家听经,清净心听;我们听经,分别心在听,所以开不了悟。执著心在听,这不管事。分别执著,这常说的心意识,心是第八识,意是第七识,识是前六识,完全用这个东西行事,三大阿僧只劫也无可奈何,也开不了悟。所以会的不用这个,不用这个用什么?用六根的根性。《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舍识用根」,舍识就是舍心意识。你看,我是用眼根里面的见性来看。你看看,一个是见性,一个是眼识,不一样,不相同。你要不用见性,见性所见的对象是法性,眼识的对象是色尘,它怎么会一样?不相同。耳闻声,你要不用心意识,你是用闻性,闻性所对的也是法性,六根的对象全是法性,他怎么不开悟?悟了以后,一切法都通。
所以能大师悟了以后,别的有很多老修学了几十年的,经里头还有疑问去请教他,他不认识字,好,你念给我听。你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你看本事多大!讲得一点不错。佛法他会讲,世间法他都会讲。你们的功课要是不懂,你去问到惠能大师,问到六祖,他样样都通,他没有不通的,再新的科学知识他也通,这是我们要相信的。为什么通?《华严经》里面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因为一切法是心造的,你心光明了,心心相印,什么人心里面所想的东西都映在他心里面,他还有不知道的事情吗?没有不知道的。这说起来大家听了好像很玄,没有什么好玄的,为什么?是我们自己本能,我们本来就有这个能力,现在这个能力丧失了,为什么丧失了?心意识当了家,所以失掉了。如果我们从今天改过自新,不叫这个东西当家,用六根根性来当家,主人就恢复了。诸位同修们,今天不从这个道路,入佛因缘没希望。我们哪里还能去找一个善知识跟他去参个十年、八年的?纵然找到了,你就是愿意,你的家庭也不愿意。大学毕业了,你家里还指望你成家立业,怎么许可你到深山里面去参学?不可能的事情。要会了这个本事,行。
没有师承,佛经里头有说,没有根据的,这个不行。有,佛经里头找得到根据,就是独觉(辟支佛)。辟支是梵语,翻译中国意思就是独觉、缘觉的意思。独觉跟缘觉都是没有老师,他运用这个方法很正确。到这个时候,你自己真正觉悟了,佛菩萨会现身,会来接引你。时节因缘成熟,他就化身来接引、来指导你。这是说在我们现前这个环境当中,我们要把握住经论里面的纲领,心地要绝对的清净。清净就自在,清净就安乐。佛法说实在没有别的,清净心而已,《金刚经》这两句话就说尽了,「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诸法实相就现前。初说大意就说到此地。
其次就奉劝诸位要发心,发心也是在所缘缘跟无间缘上。发什么样的心?就是要发求清净心的心。我要给诸位说发成佛的心,「我现在还不想成佛」,因为你对佛不了解,你不知道什么叫做佛。清净心就是佛,我叫你发心求清净心就是发成佛的心。我要求我心清净,清净就没有烦恼,清净就自在安乐,你要发这个心。清净心只是讲的体,有体当然有用,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就是清净心,自己的享受,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深心,深心就是自受用心。什么叫深?好善好德,这个很不容易。他受用就是平常讲的大悲心,利益众生。体不能现前,我们从用上下功夫,因为体用一如,体用不二。在作用上,功夫成熟了,清净心的理体也能现前。可见得善要认真的修,德要好好的培养,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要认真的断恶修善,心才能清净。
我们现在心不能清净,无始劫以来,我们习惯用心意识,用心意识没有不造业的。业就是烦恼,业就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清净心。烦恼使我们不自在,这是大病。祖师、佛菩萨对我们初学的人,特别侧重在这一点,教给我们下手的方法,前面讲的,这是理论的部分,理论上下手,日常事相上下手的就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在哪里?我说这个是恶,他说那个是善;我说这个不应该做,他说那个应该做,所以善恶标准、是非真妄必须得辨别清楚。在理论上讲,凡是顺著法性的都是善。怎么叫顺著法性?就是用这个方法可以叫法性现前,不是障碍法性。凡是障碍法性,叫我们不能见到法性的,这是恶。换句话说,凡是帮助我们心地清净的,这是善;凡是叫我们心地染污,不能够帮助清净心的,那就是恶,这是从原则上说,这个说法很高。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当中,举心动念不是善便是恶,不是利便是害,要想一桩一桩都能够辨别清楚,你想谈何容易?
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立了标准,标准诸位要知道,只给你这一个阶段修学,并不是死呆板。你的程度、境界更高了,标准就又不一样了。好像诸位在学校读书,你在小学的时候,小学有小学的校规,到中学、到大学不一样,但是那个时候所订的校规都适合於诸位的生活。诸位由此也就可以知道,我们不说细的,说大的区别,五乘佛法里面,人乘的善恶的标准不同於天乘,天乘不同於声闻,声闻不同於缘觉,缘觉不同於菩萨,菩萨里面还有五十二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标准都不相同,但是原理原则、精神是相同的,都是讲顺著性的是善,违背性的是恶,这是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大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重点就是在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信心清净,可见得由断恶修善要达到心地清净,目标要定在这上面。如果断恶修善的目标不在清净心,那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换句话说,就不是智慧之法,不是觉悟之法。不是智就是愚,不是觉就是迷。说不是佛法,大家还不关心,要是说那是愚痴,那是迷惑,你心里又不高兴,实际上就是这样,这很重要。所以说一定要把标准定在清净心上,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学佛的目标,也就是真正的开智慧,真正的获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福。
世间人连这个福,他心里去求福,什么叫做福他不知道,他迷惑颠倒。真正的福是身心自在,这才叫有福的人。我们看到世俗有许多豪富人家,你看他有钱有地位,身心都不自在。他有钱,他有地位,出门还要搞几个保镖,怕人家暗杀他,你想想看,岂不是步步都好像有刑警队跟著一样,差不多。身都不自在,心里面千头万绪,心也不自在。所以真正自在是心里没事情,空空洞洞,干干净净,身也没有事情,你想想看多自在!这世间哪个人能比得上?这叫有福报。所以福报决不是金钱与地位。诸位要懂这个道理,这才是觉,这才不迷。我们想想,在世间这种生活好不好?希不希望?中国俗话说「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又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是自己抬高自己,自然就高了,只要你做到无争无求。这两句话与佛法的宗旨也相应。说到这个地方,入佛因缘从佛教教义上说,我们就讲到此地。
我们还有十分钟,这十分钟我得要奉劝,入佛因缘还有一个附带的因缘。我奉劝诸位,附带的因缘是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大家要好好的学习,如果文言文没有学得好,你看我们的经典,最晚的翻译是宋朝,宋以前的文章拿到手看不懂,文字就变成障碍。文言文难不难?给诸位说,你们只要花上三年就通达了,并不困难。通达了有什么好处?不但《大藏经》钥匙你拿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圣贤的遗产,那一把钥匙你也拿到了,全都是你的。你要学不好,没有这两把钥匙,都不是你的。你要想学,听别人给你介绍,自己不能直接去读诵,不能直接去研究,这个很可怜,你所得来的是第二手的,你不是第一手的,二手货不可靠,靠不住,所以好好的读文言文。大家现在重视外语,外文只是横的一方面,吸收其他各国这些新的知识。文言文是纵的一方面,世界上文化遗产,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比不上我们中国,我们中国有五千年完完整整的东西。五千年人生的体验、经验记载,这种宝藏确实在世界上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你只要花上三年就得到,你看看这是多么便宜的事情!你要不肯下这三年苦功,岂不是冤枉?这是必须要学习的,千万不可以疏忽,这是在今天我附带奉劝诸位。
我们中国的文字在全世界,给诸位说,确实是第一流的。语言多变化,可是文字一直保持著最低限度的变化,这是指文言文。为什么语言变,文字不变?道理很简单,文字要不变的话,五千年人写的东西拿到我们现在的时候,就跟你写信给我一样,还是面对面。要是文字随著语言变化,过去人写的东西,现在人看不懂。外国的语言跟文字是一致的。中国过去的语文是分开的,语是语,文是文,这就是语言自然会变化,文字守著永远不变,这是古人的苦心,非常难得。现在有很多人提倡要改汉字,要革中国古文的命,那是胡说八道,诸位千万不要中了他的诡计。为什么?他得到好处了,他想把那个路子一刀切断,他独占,将来你们要想学东西都得问他,他是老祖师一个,这种人的观念上有问题。要是永远在他手上,你们永远得不到。
所以大家只要用个三、五年的功夫,文言文基本上还是要从背诵。过去有些同学们到台中想跟李老师学古文,李老师就说学古文有个条件,你至少要能背诵五十篇才有资格学古文。现在我们这里有没有中文系的同学?你们自己肚子里有没有五十篇?希望大家努力。如果是两个礼拜背一篇,有个二、三年你就不止五十篇,很容易。换句话说,我们功夫做得不够。读的时候要怎么读?古人读书跟我们不一样。我自己在古文上就吃了大亏,因为当时没有人督促,没有人认真的跟我讲解这些道理。在学校念书,骗老师我很有一手,我在年轻的时候有强记的本事,看一遍我就会背,因此就不要读书了。老师要考试的时候,考试前十分钟看一下,保险及格,行了,还要念什么书?这种记忆快,忘得也快,考完之后都忘掉,强记,所以到现在想起来很后悔。
古人读书是算遍数的,这是讲年轻的时候,十一、二岁,标准是读一百遍,一遍、二遍就会背,为什么还要念一百遍?一生不会忘记,到你八十岁、九十岁提起笔来,随手拈来都是,不要去找书,你看这多方便!可见得背诵遍数重要。诸位现在二十多岁,背诵的时间过去了,现在是亡羊补牢还来得及,不过要加一倍,两百遍,没有两百遍恐怕不容易得到一生的受用,这是我劝诸位的老实话。像我现在四百遍都来不及了,这是我们自己吃的这个苦头,吃的这个亏,希望诸位不要再走这条路,希望大家个个成就,各个将来都在我们之上,这是我的一点愿望。这是入佛因缘附带的,附带的也非常的重要,谢谢诸位。
问:请问法师,就我们初学者而言,佛学跟学佛这两者有没有十分严格的分别?对於这两者,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怎样?
答:刚才已经说过,佛学仅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学佛一定要求心地清净,佛学不一定求心地清净。现在这个问题,我们自己是愿意学佛,还是愿意佛学?学佛就要照做,不但理论懂了,要在生活当中活用,把理论化为生活,生活就是理论,理论就是生活,这是学佛。我那边最近印的有《太上感应篇汇编》,注子是一部好注子,一部好书,我们印了一万册,你们这边有多少同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分送给他,你看看派两个同学去拿去。还有一桩事情,最近国内外都在谈佛教的改革问题,在本省好像谈论得还不太踊跃,在海外已经是如火如荼,已经造成相当大的风波。香港那边常常有报纸寄来给我看,今天我又收到三、四份。我想在底下这个礼拜天十一号,大专讲座有我一堂课,我也提出一点意见来谈谈这个问题,你们同学有时间欢迎去听。
在过去我学人好像也曾经来讲过几次,有一段时期好像做过长期的讲演,我记得讲过一部《十四讲》,还讲过一部《四十二章经》,那都比较是定期的讲。这几年各处讲经比较上繁忙,贵社社长上次来找我,我说这个学期如果安排一次没问题,如果安排两次我就得要考虑,看有没有这个时间。他要我讲个专题,我也想了很久,实在题目我觉得不是很重要,所以就「入佛的因缘」来跟大家研究。
学佛,现在我想同学们在佛法已经接触了不少。刚才周老师跟我们说,因缘实在非常的重要。因缘殊胜,我们很容易就入佛。当前入佛的因缘是不是很殊胜?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殊胜,实际上障碍重重。
我们就这个题,先谈谈什么叫做「佛」?我们很简单、很扼要的把这个字的定义说出来。「佛」是印度话,是梵语,这是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所以它的含义是智与觉,智慧与觉悟。为什么当年翻的时候不翻成智觉?不是很好吗?何必还要用这个音译?一直到现在使许多人发生误会,如果翻成智觉就不会误会。在过去译经的法师有译经的规矩,有五种不翻,「佛」这一字也属於这五种不翻之一。因为这个字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常识当中所说的智慧,我们常识当中所说的智慧不能够包含这个字的深义,因此还是用音译再加上注解,我想同学们应当是知道的。在解释当中,智慧有三种: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个就不能细说,细说就要占很长的时间。可见得它不是普通的智慧。如果把这三种智慧拿现在的哲学术语来说,有相似,但是哲学里面所说的这三种智慧依然达不到佛的境界。一切智就是现在哲学里面所讨论的宇宙人生的本体,道种智是讲现相,一切种智是讲作用,就是讲体与相的应用。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在追究这个问题,而始终得不到答案,答案在经典里。释迦牟尼佛是详详细细的,既正确又圆满的给我们说出来。这是「佛」的意思。至於「教」,实在讲它是教化的意思。教化,很有味道。中国古人讲读书变化气质,教了之后就变化,如果教了以后不能变化,那这个教育并没有达到目标。所以佛教是重视在教化,化凡夫为圣人,化人天为佛菩萨,所谓化迷为悟、化苦为乐。这是「佛教」两个字的意思,可见得这是智觉的教化,也就是智觉的教育,因此一切众生都应当要修学。换句话说,这个不但是我们这一个学校,是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众生所必修的共同科目,不能不修。
这一门课程的宗旨,也就是目标,很简单,两句话: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愿不愿意离苦得乐?苦是从迷而来的,我们对於人生宇宙完全无知,这就是迷惑。迷惑就免不了妄动,妄动才有苦,苦是从这儿来。迷关打破了,觉悟了,觉了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明了了,你一切的动作就没有过失,没有过失,乐在其中。佛菩萨留下来这么多的经论,都是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说明这个方法。这就是佛教的宗旨、佛教的目标。
佛教的教育宗旨既然这样好,我们一定要问了,用什么方法立刻就能入进去?你看看经上常讲,成个佛要三大阿僧只劫,那个数目字算起来,电子计算机还要算好半天,那么长的时间我们等不及,我们要想什么方法一下能入进去,这在佛法里面讲因缘。因缘在佛法里面讲四种,四缘生法,讲四种。四种第一个,这是讲「亲因缘」,就是因,这是我们人人都具足的。现在重要的是缘,缘有三种,第一种叫「所缘缘」,第二种叫「无间缘」,第三种「增上缘」,这是缺一个都不可以,都不能成就。
为什么说「因」我们都有?我想同学们在此地听佛法听得很多,唯识大意也应该知道一些。唯识里面告诉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十法界都具足。十法界,六道这是凡夫,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这是讲凡夫六种;圣人有四种: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一共是十法界。十法界的种子我们都有,换句话说,因都有。既有十法界的因,十界的因具足了,现在我们要求的是果报。从因到果,这当中关键就在缘上。如果没有缘,虽有因不会结果。譬如植物,植物的种子是因,但是这个因,我们不给它缘分,把它放在一个玻璃碗里面,装上一百年它也不会开花结果。它的缘就是要土壤、肥料、阳光、水分,它要具足这些缘才能够生长。小小的植物是这样的过程,成佛作祖也不例外。
既然缘这样重要,第一我们要有「所缘缘」,所缘是指我们所盼的这一种缘。现在我们要想成佛,我们心里面所缘的就是佛,心心念念我想成佛。十法界当中,唯佛自在,要想得大自在一定要成佛。成佛实在就是说成就智慧、成就觉悟,这就叫成佛。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没有不知道的,没有办不通的,这就叫佛,所以佛也叫做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佛。如果还有障碍,那就不是佛,佛是没有障碍的。所缘有过程,第一,你要从「信」入。佛给我们讲四个过程:信解行证。由「信」而入,不少人,也有人从「解」入,还有人从「行」入。我们问问自己,我们从哪入门?我相信同修们大多数一定是从「解」而入,解了以后,你才相信。我学佛就是这么一个步骤,先把佛法的道理、方法都懂了,我才相信,跟同学们现在学佛的情形是一样的。
我自己学佛,介绍人是方东美先生。他教我哲学,哲学讲到最后讲到印度哲学,由印度哲学里面讲到佛法。说到佛法,他告诉我两句话,他说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哲学登峰造极的所在,他这两句话把我的口味吊起来了。佛学还有这么好处,这才找经典看。最初读经,大概方先生影响了我三、四年,就是前三、四年纯粹是以研究哲学的态度去看佛经,到后来就从研究里面(解里面)生了信心,生了信心就不是佛学了,倒过头来学佛,佛学跟学佛是大大不相同。佛学是把这门东西当作学术来研究,给诸位说,能不能研究得通?决定不通。不但不通,你就是研究一辈子,这一辈子不行,下一辈子再接著来,纵然研究三大阿僧只劫,你还是不通。道理在什么地方?佛学的方法跟我们世间学问的方法完全不相同。世间的学问,我们用思考、用研究、用分析而明了其理,佛学是恰恰相反,不准你用思考,不准你研究,不准你思惟,这个不是麻烦事吗?所以我们的功夫都错用了。佛学要在定中才能体会到,最重要的是要教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如如不动,你才能开悟,你才能入得了,所以在方法上跟我们一般做学问是绝对不相同,这是讲的真实的智慧。
从佛的智慧来看,我们世间人没有智慧,愚痴。恭维你说得好听一点,你不过有点小聪明而已。乃至於我们世间大哲学家、大科学家,佛的眼光,小聪明,这是赞叹他,说老实话是愚痴到极点。这个道理我们举个比喻,诸位就能够体会到一些。心跟水一样,你看水在静止的时候,它在放光明,外面的境界照到里面清清楚楚。心要动念头了,动念头就是水起波浪,水起波浪再照外面的境界就照不清楚,支离破碎。分别心愈重,波涛就愈大,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当然是愈看不清楚。这是经论上常用水来比心,诸位要懂这个道理。大经上说「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心就放光明,心地光明在佛法讲般若智慧。你自己本性里面的智慧流露出来,这个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方法我们想不想学?很想学。肯不肯学?不肯学,那这就没办法。想学又不肯学,心里想著,为什么不肯?你教我什么都不想,不动念头,我做不到,我天天还是打妄想。你打妄想,你就是不肯学。
这就说到师承,师承属於增上缘,关键在这个地方。这四种缘,前面三种都是我们自己具足的,是属於本身的,唯有第四种是外面的帮助。外面的帮助,老师、同学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最感觉到困难的就是老师。学人成就与否完全决定在师承上,这是讲到入佛的真正因缘。善知识可遇不可求,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善知识?现在要给诸位说出来,你一定不赞成,你决定不会跟他学。当我们没有开悟,悟有大悟、有小悟,小悟就是能够辨别真妄。宇宙人生哪是真?哪是妄?哪是邪?哪是正?什么叫是?什么叫非?什么是利?什么是害?要能够辨别这八个字才算是小悟,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能离开老师。再给诸位说,老师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两个老师教不出来,为什么?两个老师是两个想法,两条路子,现在要教你走路,两条路你往哪里走?你不会有成就。所以自古以来讲师承,老师就是一个,你就听老师的指导,他教你怎么走,你就怎么走。这个老师,诸位听起来很专制。
台北市有许多法师讲经,不准去听,只准听他的,不可以听别人的。为什么不可以听别人的?一听别人的,你思想就乱了,你就把握不住,所以只能听他一个人,他一个人负责指导你。你读的书由他给你规定,你听经说法也只是这一个老师,你得在他一个人的底下。那看个人这前三种缘的力量强弱,如果力量强就开悟得快,力量弱一点就开悟得慢。所以诸位看《高僧传》,看《禅林宝训》,看《居士传》,有在家出家,亲近他的老师至少也是十年以上,二、三十年是常见的事情。为什么要那么久?自己没有得到法眼,法眼没开,慧眼没开。刚才讲了,真妄、是非、邪正、利害他不能辨别,所以老师不准他离开,老师在旁边督促看著你。几时你有这个能力了,有这个能力,你跟老师感情不错,跟他在一块住这么多年,舍不得离开,那也不行,老师一天都不让你住,为什么?让你多住一天是老师的罪过。这个时候就叫你出去,什么人讲经都可以听,什么样的书籍你都可以看,为什么?你看只有利益而没有害处,妖魔鬼怪来讲经你也能辨别得出来,这样才能够增长你的学问,这就叫参学。所以参学是要有资格的,自己没有这个功夫,不到这个程度是不许可参学。这样说起来,诸位心里就有个数了。
你们现在学佛的因缘很不好,今天找一个来讲,指著东,明天找一个来讲,告诉你西方好,再来一个是北方好,搞得你糊涂,不知道哪里好。再多听上几年,算了算了,这佛学乱七八糟,怎么能学?无所适从。不是佛学不好,是你没有师承。纵然有这么一个老师,你能跟他十年、二十年吗?你又办不到。隔壁有人在那里讲经,不去听听心里难过。老师不准听,这个老师专制跋扈,那个老师对我很客气,还是到那边去了,你想想看怎么能成就?这是讲真正成就。我们要明理。
自古以来,这种教学法使用了几千年,成就了千千万万的学者,这个教学法要不好,人家早就改进了,真的古人的头脑都没有我们好吗?要到我们手上才来改进吗?那真是古来那些祖师大德给我们提草鞋的资格也不够,千万不可以自作聪明。这就是从前人有福报,我们现在人福薄,遇不到善知识,纵遇到也没有这个机缘,但是这种理论、这些方法,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也就是当前我们学佛在因缘上遭遇到重大的困扰,使我们难以成就。不过话说回来,刚才讲过了,问题就在你自己所缘缘的力量强弱。果然强,一心向道,找到一个善知识就不肯舍弃,舍弃生命也无所谓,我也要跟定了,那行,能成就。这个决心不容易下,这就是所谓的,第一个要不怕苦,什么样艰难困苦都愿意吃,甘心情愿;第二个不怕死,明天死,今天只要能闻道也不在乎。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毅力,在现在这个环境还是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
我学人学佛因缘比大家殊胜一点,方老师教我是个别教的,我不是跟他在学校学的,是在他家里私人教的,一个教一个这么教的,他教了我半年。我一学佛,我就跟章嘉大师,也是章嘉大师一个人教我的,教了三年,一直到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跟台中李老师学十年。我的老师很单纯,就一个。这就是在这个时代里面,师承的边缘我还沾到光了,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要没有好老师,没有长时间的指导,确实很不容易成就。
我最初是求解,把它当作哲学研究,以后觉得这个道理实在是好,值得我们去依教奉行。从解里面产生的信,这在佛法里称之为正信。如果是信而不解,给诸位说,这是迷信,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强信,勉强的相信,为什么?道理还没搞通你就信,这个信当然是勉强的。要把它搞清楚了,你相信它,这叫正信。正信很不容易,正信是以理论为依据,值得我们相信,值得我们尊敬。正信还没有到真信,真信要从行证明,换句话说,解与行相应,行在解中,解在行中,这是真正的相信。正信是只有理论,还没有经过实验。这是有理论,再在实验室里头通过,绝无问题,将这个理论在事实上证实,这是叫真信。
刚才说的,师承是增上缘之一,除了师承以外,还得要有同参道友,因为同学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这个功夫不亚於老师的指导。如果没有同学彼此互相在一块砥砺,单靠老师的指导,这个进度非常缓慢。要有同学们、好的同参们在一起,发觉问题了,再去请老师指导,所以同参道友是很好的增上缘,这是讲人的增上缘。除了人之外,还有环境的增上缘。环境增上缘,这是指道场,修行的处所。生活要安定,清苦没有关系,要安定,身安才能够办道。身心不能安定,这是境界上的增上缘缺乏,也是很大的障碍。第三种就是经典,也是增上缘,这一点在现在比较上容易得多了。我当年学佛的时候,在台湾还找不到经书。二十六年以前仅有台湾印经处,印了那个小册子大概有三、四十种的样子,重要的典籍都请不到,藏经很有限。那个时候台湾还没有印《大藏经》,仅仅有这些大的寺庙里面还有个一部、半部,很不容易借出来,不肯往外借,只有礼拜天到寺庙里面去看。到以后看熟了,这也有了交情,慢慢寺庙《大藏经》才可以借出来,真是谈何容易!现在方便了。最近广定法师影印的《频伽藏》,《频伽藏》我很熟,因为我第一部看的藏经就是《频伽藏》,那个时候在善导寺借的。价钱很公道,好像一部还不到一万块钱,普通的人家都可以买得起。
换句话说,诸位今天学佛在处所的因缘上比我殊胜,在经典上也比我殊胜,大概比不上我的就是老师,再一个比不上我的就是听话。老师教我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折不扣,死心塌地的,绝对服从,这样才行,这样搞个十几二十年才能毕得了业。你要自作聪明,你就是自己找麻烦,自己找障碍。因此,我们看到当前佛法表面上看很兴盛,实际上都是徘徊在十字街头,是在十字街头的四条路,现在是四十条、四百条都不止。这是极困难的一桩事情,也是很不容易解决的一桩事情。拿时髦的话来说,要是说趋向於佛学,行,大概就是佛学,学佛就不容易,虽然难,我们也尽心尽力为诸位提供方便法门,总希望诸位真正的能够找到入佛的因缘。
既然没有师承,得靠自己了。没有人帮助你,没有人指引你,这个路子只有自己去摸索。好在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开示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清净心。《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大家记住这个重要的原则。实相就是真如本性,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则生实相,实相就成佛。可见得成佛问题在哪里?心清净。无论学哪个法门,无论听什么人讲经说法,你要保持清净心才能入道,这就很重要了。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你要明了之后,真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尊敬在哪里?他不牵我们鼻子走,他让我们各个独立,这就是了不起。如果被人牵著鼻子走,你想想看,你还有出头的日子吗?
实在讲,我们不知不觉、有形无形的都被人牵著鼻子走,不止一个人,谁都可以牵著我们,这才叫可怜。你们要不相信,你们女同学比男同学更容易被人牵著走,走到街上看到店里的东西,这个东西好,多看一眼,被它牵去了。财色名食睡,哪一样不牵著你走?一遇到了,心里一动,就被人牵著走了。这才出不了轮回,出不了三界。必须要训练成有真本事,五欲六尘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头如如不动,不被它诱惑,不被它所转,这你可以超越世间了。超越世间还有出世间,出世间就是佛法。佛法很好,你又舍不得,那你被佛法牵著鼻子走。这样学佛,释迦牟尼佛都流眼泪,我并不想牵著,为什么一定要我牵著你?实际上佛并不牵你,所以佛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这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不是说我们不要,我们不要它又不行,我们还是要它。舍是怎么舍?心地里面舍。换句话说,我们接触一切法,我们不执著一切法,不分别一切法,心就清净。你在一切法里面只要一动分别心,一起执著心,就不清净。这是最高的原则。
文字不能执著,离「名字相」受持,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法相,也不能执著。离「心缘相」受持,那就更了不起。心缘是心所缘缘,全都要离开。这就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最高的原则。诸位要懂得这个原则,多听经没有关系。听什么人讲经,我都不著相,我都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是你这里说得好,他那里说得不好,不动这个分别心,也不起执著心。尽管听,心里头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样行,这样就能开悟。听要这样听,看经也要这样看,听经看经是这个办法,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无论做什么你都用这个办法。
有同学问了,都用这个办法,好了,我上课不用分别心,那我考试怎么能考得及格?你要果然不用分别心,保险你门门都满分。怎么会?妙极了,清净心就像镜子一样,一切法照在里面清清楚楚决定没有错误。错误是你分别才有错误,你不分别哪有错误?你信不信?为什么不信?这个理你没解得开。解开这个理,你就相信。你真正懂这个道理,读书最幸福,很自在,为什么?不要去记诵。不要用分别,不要用执著,上课的时候,老师所讲的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面干干净净,这多么自在!身心自在,这个法子妙。你要不相信,你们看过《六祖坛经》,你看看六祖惠能大师,他没有念过大学,他不认识字,五祖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他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听完就开悟了。
我们听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不开悟?诸位要记住,人家听经,清净心听;我们听经,分别心在听,所以开不了悟。执著心在听,这不管事。分别执著,这常说的心意识,心是第八识,意是第七识,识是前六识,完全用这个东西行事,三大阿僧只劫也无可奈何,也开不了悟。所以会的不用这个,不用这个用什么?用六根的根性。《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舍识用根」,舍识就是舍心意识。你看,我是用眼根里面的见性来看。你看看,一个是见性,一个是眼识,不一样,不相同。你要不用见性,见性所见的对象是法性,眼识的对象是色尘,它怎么会一样?不相同。耳闻声,你要不用心意识,你是用闻性,闻性所对的也是法性,六根的对象全是法性,他怎么不开悟?悟了以后,一切法都通。
所以能大师悟了以后,别的有很多老修学了几十年的,经里头还有疑问去请教他,他不认识字,好,你念给我听。你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你看本事多大!讲得一点不错。佛法他会讲,世间法他都会讲。你们的功课要是不懂,你去问到惠能大师,问到六祖,他样样都通,他没有不通的,再新的科学知识他也通,这是我们要相信的。为什么通?《华严经》里面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因为一切法是心造的,你心光明了,心心相印,什么人心里面所想的东西都映在他心里面,他还有不知道的事情吗?没有不知道的。这说起来大家听了好像很玄,没有什么好玄的,为什么?是我们自己本能,我们本来就有这个能力,现在这个能力丧失了,为什么丧失了?心意识当了家,所以失掉了。如果我们从今天改过自新,不叫这个东西当家,用六根根性来当家,主人就恢复了。诸位同修们,今天不从这个道路,入佛因缘没希望。我们哪里还能去找一个善知识跟他去参个十年、八年的?纵然找到了,你就是愿意,你的家庭也不愿意。大学毕业了,你家里还指望你成家立业,怎么许可你到深山里面去参学?不可能的事情。要会了这个本事,行。
没有师承,佛经里头有说,没有根据的,这个不行。有,佛经里头找得到根据,就是独觉(辟支佛)。辟支是梵语,翻译中国意思就是独觉、缘觉的意思。独觉跟缘觉都是没有老师,他运用这个方法很正确。到这个时候,你自己真正觉悟了,佛菩萨会现身,会来接引你。时节因缘成熟,他就化身来接引、来指导你。这是说在我们现前这个环境当中,我们要把握住经论里面的纲领,心地要绝对的清净。清净就自在,清净就安乐。佛法说实在没有别的,清净心而已,《金刚经》这两句话就说尽了,「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诸法实相就现前。初说大意就说到此地。
其次就奉劝诸位要发心,发心也是在所缘缘跟无间缘上。发什么样的心?就是要发求清净心的心。我要给诸位说发成佛的心,「我现在还不想成佛」,因为你对佛不了解,你不知道什么叫做佛。清净心就是佛,我叫你发心求清净心就是发成佛的心。我要求我心清净,清净就没有烦恼,清净就自在安乐,你要发这个心。清净心只是讲的体,有体当然有用,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就是清净心,自己的享受,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深心,深心就是自受用心。什么叫深?好善好德,这个很不容易。他受用就是平常讲的大悲心,利益众生。体不能现前,我们从用上下功夫,因为体用一如,体用不二。在作用上,功夫成熟了,清净心的理体也能现前。可见得善要认真的修,德要好好的培养,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要认真的断恶修善,心才能清净。
我们现在心不能清净,无始劫以来,我们习惯用心意识,用心意识没有不造业的。业就是烦恼,业就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清净心。烦恼使我们不自在,这是大病。祖师、佛菩萨对我们初学的人,特别侧重在这一点,教给我们下手的方法,前面讲的,这是理论的部分,理论上下手,日常事相上下手的就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在哪里?我说这个是恶,他说那个是善;我说这个不应该做,他说那个应该做,所以善恶标准、是非真妄必须得辨别清楚。在理论上讲,凡是顺著法性的都是善。怎么叫顺著法性?就是用这个方法可以叫法性现前,不是障碍法性。凡是障碍法性,叫我们不能见到法性的,这是恶。换句话说,凡是帮助我们心地清净的,这是善;凡是叫我们心地染污,不能够帮助清净心的,那就是恶,这是从原则上说,这个说法很高。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当中,举心动念不是善便是恶,不是利便是害,要想一桩一桩都能够辨别清楚,你想谈何容易?
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立了标准,标准诸位要知道,只给你这一个阶段修学,并不是死呆板。你的程度、境界更高了,标准就又不一样了。好像诸位在学校读书,你在小学的时候,小学有小学的校规,到中学、到大学不一样,但是那个时候所订的校规都适合於诸位的生活。诸位由此也就可以知道,我们不说细的,说大的区别,五乘佛法里面,人乘的善恶的标准不同於天乘,天乘不同於声闻,声闻不同於缘觉,缘觉不同於菩萨,菩萨里面还有五十二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标准都不相同,但是原理原则、精神是相同的,都是讲顺著性的是善,违背性的是恶,这是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大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重点就是在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信心清净,可见得由断恶修善要达到心地清净,目标要定在这上面。如果断恶修善的目标不在清净心,那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换句话说,就不是智慧之法,不是觉悟之法。不是智就是愚,不是觉就是迷。说不是佛法,大家还不关心,要是说那是愚痴,那是迷惑,你心里又不高兴,实际上就是这样,这很重要。所以说一定要把标准定在清净心上,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学佛的目标,也就是真正的开智慧,真正的获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福。
世间人连这个福,他心里去求福,什么叫做福他不知道,他迷惑颠倒。真正的福是身心自在,这才叫有福的人。我们看到世俗有许多豪富人家,你看他有钱有地位,身心都不自在。他有钱,他有地位,出门还要搞几个保镖,怕人家暗杀他,你想想看,岂不是步步都好像有刑警队跟著一样,差不多。身都不自在,心里面千头万绪,心也不自在。所以真正自在是心里没事情,空空洞洞,干干净净,身也没有事情,你想想看多自在!这世间哪个人能比得上?这叫有福报。所以福报决不是金钱与地位。诸位要懂这个道理,这才是觉,这才不迷。我们想想,在世间这种生活好不好?希不希望?中国俗话说「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又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是自己抬高自己,自然就高了,只要你做到无争无求。这两句话与佛法的宗旨也相应。说到这个地方,入佛因缘从佛教教义上说,我们就讲到此地。
我们还有十分钟,这十分钟我得要奉劝,入佛因缘还有一个附带的因缘。我奉劝诸位,附带的因缘是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大家要好好的学习,如果文言文没有学得好,你看我们的经典,最晚的翻译是宋朝,宋以前的文章拿到手看不懂,文字就变成障碍。文言文难不难?给诸位说,你们只要花上三年就通达了,并不困难。通达了有什么好处?不但《大藏经》钥匙你拿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圣贤的遗产,那一把钥匙你也拿到了,全都是你的。你要学不好,没有这两把钥匙,都不是你的。你要想学,听别人给你介绍,自己不能直接去读诵,不能直接去研究,这个很可怜,你所得来的是第二手的,你不是第一手的,二手货不可靠,靠不住,所以好好的读文言文。大家现在重视外语,外文只是横的一方面,吸收其他各国这些新的知识。文言文是纵的一方面,世界上文化遗产,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比不上我们中国,我们中国有五千年完完整整的东西。五千年人生的体验、经验记载,这种宝藏确实在世界上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你只要花上三年就得到,你看看这是多么便宜的事情!你要不肯下这三年苦功,岂不是冤枉?这是必须要学习的,千万不可以疏忽,这是在今天我附带奉劝诸位。
我们中国的文字在全世界,给诸位说,确实是第一流的。语言多变化,可是文字一直保持著最低限度的变化,这是指文言文。为什么语言变,文字不变?道理很简单,文字要不变的话,五千年人写的东西拿到我们现在的时候,就跟你写信给我一样,还是面对面。要是文字随著语言变化,过去人写的东西,现在人看不懂。外国的语言跟文字是一致的。中国过去的语文是分开的,语是语,文是文,这就是语言自然会变化,文字守著永远不变,这是古人的苦心,非常难得。现在有很多人提倡要改汉字,要革中国古文的命,那是胡说八道,诸位千万不要中了他的诡计。为什么?他得到好处了,他想把那个路子一刀切断,他独占,将来你们要想学东西都得问他,他是老祖师一个,这种人的观念上有问题。要是永远在他手上,你们永远得不到。
所以大家只要用个三、五年的功夫,文言文基本上还是要从背诵。过去有些同学们到台中想跟李老师学古文,李老师就说学古文有个条件,你至少要能背诵五十篇才有资格学古文。现在我们这里有没有中文系的同学?你们自己肚子里有没有五十篇?希望大家努力。如果是两个礼拜背一篇,有个二、三年你就不止五十篇,很容易。换句话说,我们功夫做得不够。读的时候要怎么读?古人读书跟我们不一样。我自己在古文上就吃了大亏,因为当时没有人督促,没有人认真的跟我讲解这些道理。在学校念书,骗老师我很有一手,我在年轻的时候有强记的本事,看一遍我就会背,因此就不要读书了。老师要考试的时候,考试前十分钟看一下,保险及格,行了,还要念什么书?这种记忆快,忘得也快,考完之后都忘掉,强记,所以到现在想起来很后悔。
古人读书是算遍数的,这是讲年轻的时候,十一、二岁,标准是读一百遍,一遍、二遍就会背,为什么还要念一百遍?一生不会忘记,到你八十岁、九十岁提起笔来,随手拈来都是,不要去找书,你看这多方便!可见得背诵遍数重要。诸位现在二十多岁,背诵的时间过去了,现在是亡羊补牢还来得及,不过要加一倍,两百遍,没有两百遍恐怕不容易得到一生的受用,这是我劝诸位的老实话。像我现在四百遍都来不及了,这是我们自己吃的这个苦头,吃的这个亏,希望诸位不要再走这条路,希望大家个个成就,各个将来都在我们之上,这是我的一点愿望。这是入佛因缘附带的,附带的也非常的重要,谢谢诸位。
问:请问法师,就我们初学者而言,佛学跟学佛这两者有没有十分严格的分别?对於这两者,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怎样?
答:刚才已经说过,佛学仅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学佛一定要求心地清净,佛学不一定求心地清净。现在这个问题,我们自己是愿意学佛,还是愿意佛学?学佛就要照做,不但理论懂了,要在生活当中活用,把理论化为生活,生活就是理论,理论就是生活,这是学佛。我那边最近印的有《太上感应篇汇编》,注子是一部好注子,一部好书,我们印了一万册,你们这边有多少同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分送给他,你看看派两个同学去拿去。还有一桩事情,最近国内外都在谈佛教的改革问题,在本省好像谈论得还不太踊跃,在海外已经是如火如荼,已经造成相当大的风波。香港那边常常有报纸寄来给我看,今天我又收到三、四份。我想在底下这个礼拜天十一号,大专讲座有我一堂课,我也提出一点意见来谈谈这个问题,你们同学有时间欢迎去听。